赖宁事迹范文

2024-05-18

赖宁事迹范文(精选9篇)

赖宁事迹 第1篇

赖宁中队事迹

富家中心小学的怀抱中,有一块土地格外的通红透亮,那就是充满自信、知难而进、团结合作的四.一中队。在这里有37颗朝气蓬勃的少年心,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又有着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共同的集体而拧成的一股强大的力量。

这个中队,近年来在校少先队大队部的指导下,在辅导员的引导下积极开展各种少先队活动,不断地向着新的高峰前进,下面就本中队开展的活动作一汇报。

本中队开展了向赖宁学习的活动 通过班队会、读书汇报会、英雄角、办英雄班报等,学习英雄,学习赖宁的精神,特别是看完赖宁的电影后,中队的队员在思想上大有改变,人人都有奉献精神,桌椅坏了有人修了,中队杨文龙把班级的桌椅全修好了,受到校领导的好评。中队还开展了争做小赖宁活动。在班内开展互帮互学活动,同学们的热情非常高,班内掀起了帮教热情,班内的凝聚力非常强,活动有人管,卫生有人抓,班级的面貌大有改观。

在学英雄赖宁活动中,赖宁的学习勤奋、生活简朴的动人事迹,使小朋友懂得,赖宁所以能这样做,是因为他心中有他人,有集体,中队的赵婧优、王晓畅同学用自己的零用钱给贫困生聂楠楠同学买了一个书包,在他们的带动下,同学们都把自己平时用于买棒冰或小食品的钱一分分从手中积起来用在中队中有困难同学的身上。中队还经常到校外“红领巾”一条街去活动,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感。

在学英雄少年赖宁活动中,中队特别注意发掘赖宁身上那种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可贵品质,在英雄形象的感召下,中队的学习空气始终很浓厚,同学们还踊跃参加各种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以发展自己的技能。在开展赖宁成长为少年英雄的源泉是什么“这一问题讨论后,同学们掀起了与好书交朋友的活动,中队的王露然同学在谈到读书的收获时说:”看书给我带来意想不到收获。由于看书多,使我增长了许多知识,我的脑海中充满了想象力和新鲜事物,作文水平上升很快。少年英雄赖宁爱看好书,一种来自心底的共鸣使我更加渴望看书,多么想和赖宁哥哥一起谈论书。"强烈的求知欲促使同学们努力学习,刻苦锻炼。中队工作是复杂而繁琐的,也是无止境的,但我会和队员们满怀希望,用心弦弹奏明天的乐章,因为我坚信:“今天的教育,明天的希望;今天的耕耘,明天的收获”。

赖宁事迹 第2篇

 队会目的:

通过这次的主题队会,使学生了解赖宁等英雄少年的优秀事迹,从而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以实际行动来为祖国添砖加瓦,同时也让学生在这个氛围下畅谈自己各自的梦想。 活动准备

1、让学生搜集抗日小英雄的故事;

2、准备各个节目和多媒体。 队活动过程:

1、队仪式过程:(1)各小队汇报人数。(2)出旗敬礼、唱队歌。(3)中队长宣布活动开始。

2、活动过程:

主持人甲:自古英雄出少年。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中华民族就涌现出了一批少年英雄。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起了抗日的责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历史。你听: ①小合唱《歌唱二小放牛郎》

主持人乙:王二小多么让人佩服啊!他,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为抗日战争做出了贡献。在抗日战争时期,像二小这样感人的小英雄还有很多。大家一起来讲讲他们的英雄故事吧!

②学生上台演讲2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小兵张噶、送鸡毛信的海娃。(5分钟)主持人甲:二小、张噶、海娃他们为抗日战争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维护了祖国领土的完整。

主持人乙:抗日战争已经过去,在祖国日益富强的时候,在1988年3月13日,一个年仅十四岁的孩子,为了保护国家的财产,上山扑火,英勇献身了。他就是全国十佳少先队员——赖宁。

主持人甲:赖宁从小胸怀大志,品学兼优,全面发展,从上小学开始,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和优秀少先队员。曾获省红领巾读书读报奖章活动一等奖,地区少年儿童绘画比赛二等奖和县儿童书法比赛一等奖。

主持人乙:1988年3月13日下午3点左右,因八级大风,把赖宁县城附近一家工厂的电线杆吹倒,造成电线短路,引起了大火。风助火威,火越来越大、烧得越来越远。此时,森林、电视卫星接收站和附近的油库都面临着巨大的危险。赖宁看见后立刻赶到火灾现场。他找到了一棵松枝奋不顾身地冲向前奋力扑火。虽然,消防队员曾劝阻大家别往火中硬闯,但赖宁不忍心看到国家财产遭到严重损失又去扑火。最后大火终于扑灭了,但赖宁却牺牲了。

主持人(合):赖宁这种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对生活无比热爱的感情就象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照亮了我们每一位少先队员的心。③请听诗朗诵《我们对赖宁哥哥说》。(10分钟)海子山的森林依然苍翠欲滴 石棉县的孩子依然快乐地游戏 赖宁哥哥,你听我们说: 再看看你脚下的那块热土 再望望我们为你送上的鲜花 我们都是普通的孩子 和你一样有过探险家的梦想 有过顽皮 有过真诚的友谊

却没有你一样的胸怀,一样的献身 多么想,从此让生命和你一样辉煌

多么想,让雷锋精神,你的志向,永远铭记心间 赖宁哥哥,请你放心吧 你的弟弟妹妹

不会忘记你未了的心愿

主持人甲:同学们还记得去年的5月12日吗?那场突如其来的灾难。④播放汶川地震的录像。

主持人乙:看过这段感人的录像后,相信同学们一定对这位抗震小英雄林浩有了更深的了解,一定也有许多自己的想法,请大家畅所欲言吧!⑤学生自由上台发言,表决心。主持人甲:抗日战争已经过去,主持人乙:美好的新时代已经来临,主持人(合):我们要接过小英雄的接力棒,从小热爱学习,增强本领,长大后为祖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主持人甲:下面请辅导员老师讲话。

⑥辅导员讲话:亲爱的同学们,今天的队活动上我们认识和了解了中国历来的小英雄们,从抗日战争到新时代,都有不怕牺牲、敢为祖国和他人献身的小英雄们,他们的事迹感动天地,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刚才同学们也已经发表过自己的想法和决心了,希望大家能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从小热爱学习,打好基础,长大后为祖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同学们有信心吗?

3、队仪式(1)呼号

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材料 第3篇

我没有轰轰烈烈的先进事迹, 也没有催人泪下的动人故事, 我只是一名平凡的、普通的努力完成一名优秀党员和人民教师使命的青年教师。感谢这些年来党组织和校领导对我工作成绩的认可, 感谢同事对我热情的帮助与鼓励。

一、锤炼境界、终身学习

教师的学习是终身的事, 只有不断燃烧才能在思想上与时俱进、在业务上不断进步, 才能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在七年的工作过程中, 我一贯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 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 与党中央时刻保持高度一致, 忠实于党的教育事业。业余时间我注意学习党的各项时事方针、政策, 关心国家大事, 并运用学到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在课堂上, 我认真执行党和学校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 严格按照党的教育政策、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全心全意做好教育工作。无论在任何岗位, 我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将全部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乐于奉献, 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二、良好的师德是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作为班主任, 良好的师德是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良好的师德最根本的一点是爱学生。这些年的班主任工作我积累了一些经验, 但我更要感谢各位科任教师对我的支持, 感谢同行对我的帮助。师, 楷模也, 教师关爱教育学生, 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 比如:要求学生不迟到, 自己总是在上课前到门口侯课, 早上要求学生六点半, 我一定在六点半之前到校, 教师在各项工作中都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 才给了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班级氛围。

三、认真钻研业务知识、争取做学者型教师

有人说:“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境界。

跨入教师行列的第一天起, 我就一直都在不断的学习。我抓住每次外出学习的机会, 认真向优秀教师们取经学习, 仔细聆听专家们的讲座, 尤其是今年去师大附中学习, 我认真的听每一节课学到了很多。回到学校后我把学到内化为我自己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 形成自己的特色, 我一直都在不断地认真钻研业务, 努力做一名学者型教师。

班主任既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又要注意学生的思想动向, 关心他们的内心, 2010年期末考试前我发现班级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对, 我决定召开一次大型的主题班会, 我通过问卷调查, 个别谈话等方式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 准备了一个星期, 主题班会如期召开了。班会反响很好, 后来又在年级主任的推荐下, 在全年级进行了一次推广。

四、在爱中选择

2009年秋天, 新生报到我担任高一二班的班主任, 刚开学军训事情很多, 我爱人做手术住院, 我没有请一天的假, 虽然我知道她在那个时候是最需要我的, 最希望我陪在她的身边, 但是我考虑到新生刚入学, 不稳定, 最终我还是选择了我的学生, 我相信她会理解我的。这几年, 的确很少时间能陪在家人身旁, 我亏欠他们的太多。

班主任工作的确很辛苦, 即使是下班了也不能有丝毫的放松, 我的手机24小时开机, 目的是让学生有困难时可以随时找到我。我时时注意学生的思想动向。学生有了问题, 哪怕是半夜, 我也会及时去解决的。

有一年冬天晚上十一点多我收到班长的一条短信, 上面写道, 咱班某同学说不想活了, 我快速的直奔广场, 那边很黑, 终于我们找到了那个学生, 她一看到我们就开始跑, 我们好不容易追上了, 但她的情绪十分激动, 说自己学习不好对不起家长, 活着没有意义了, 我看她这个样子, 想赶快和家长联系, 她一发现我拿出电话, 就趁我们不注意又跑了, 追上后我俩抓住她的胳膊, 安慰她, 但是她太激动了, 我们说什么她都听不进去, 三九天, 我们就这样在外面站着, 看她还想跑, 我们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凌晨一点多了看她有点平静了, 我们避开学习, 开始聊一些班级的事情, 慢慢的, 她开始听我的劝告了, 后来我联系他家长, 她家很远, 不能及时赶到, 家长附近亲友来接她。就这样, 折腾了一个晚上, 等我回家就我这样强健的身体还是冻感冒了。

五、在爱中享受

我在爱中默默的地奉献着我的青春, 同学们看在眼里, 记在心上。每当教师节或逢年过节时, 学生总会发送祝福短信表达他们的一点心意。当我的嗓子沙哑时, 走进教室, 就会看有人悄悄放在讲桌上的草珊瑚含片。谁说现在的孩子自私, 我分明从他们的眼中看到了体贴, 看到了关心, 看到了对老师的崇敬和爱戴……这远远超过了那些物质享受, 带来的是无法形容的内心的、精神的愉悦。

六、勇于承担重任

2011年8月份, 在学校需要和领导的信任的情况下, 我在担任高三二班班主任的同时又兼任政教处的干事工作。可以说我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对于我来讲, 这既是一种信任又是一种挑战, 高三的班主任要承担着高考的压力, 而且我的班级67人, 给班级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政教处的工作十分琐碎, 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每天我都早早的到校, 先上班级, 然后检查卫生。检查卫生只是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每天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我去做。有的时候我真的感觉很疲惫, 回到家里只想躺在床上。睡个好觉对于我来说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但是, 我想既然我选择了这个职业, 我就要甘于奉献, 无怨无悔。我深深的知道, 在我的周围有很多和我一样的老师, 他们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 默默的为教育事业奉献着。我只是其中的一员, 努力地做着我应该做得事情。

这些年的努力使我取得了一点点成绩, 曾多次获得校级优秀教师和校优秀班主任的称号, 一次教育系统优秀班主任的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既是对我努力的肯定又是对我的鞭策, 我知道自己还有很多做的不够的地方, 我会继续努力的, 我也真诚的希望各位老师能够帮助我, 促进我更快的成长。

用力做事, 可以做成, 而用心做事, 可以做好。每个人的心中, 都有一个舞台——心有多大, 舞台就有多大。踏踏实实做人, 勤勤恳恳做事, 努力做一名智慧型教师。

从“赖宁精神”到智勇双全? 第4篇

同一天,三起事故就致16名学生溺水身亡。在震惊之余,一个细节引起了我的注意:在松花江溺水事件发生时,为救落水女同学,有5个少年勇敢地“手拉手”,对女同学进行施救,结果造成其中4人遇难。在莱芜市溺水事件发生的这一天,据说是其中一名学生的生日,12个未成年人相约一起到莱芜汇河河边玩,其中一个学生下水后发生危险,其他的学生“奋不顾身”地去营救,结果有6名学生被带到水里,溺水身亡。

由他们的“奋不顾身”,很自然地想到了少年英雄赖宁,想到了见义勇为精神。

什么是赖宁精神

赖宁,1973年出生于石棉县,小学毕业后,他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重点中学——石棉县中学。1988年3月13日这一天,赖宁写完作业向楼下走去,一眼望见冲天的火焰正在山林里蔓延。此刻,大片国有林、电视卫星地面接收站和石油公司油库面临着巨大的危险!

见此情景,赖宁飞快地直奔火场,汇入全县2000多人的救火队伍中,投入扑火战斗。他不顾个人安危,一次又一次地冲向火海与火魔搏斗。奋战四五个小时后,赖宁不幸遇难,年仅14岁,成为当时全国闻名的少年英雄。赖宁遇难后,先后被授予“英雄少年”“全国十佳少先队员”“革命烈士”等称号。他的事迹在全国青少年群体中广为传颂。于是,有人把“赖宁精神”等同于见义勇为。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学家孙云晓曾经去赖宁的家乡进行过深入采访,他说:“人们怀念赖宁,绝不仅仅因为他在救火中牺牲,更重要的是怀念他那些动人的追求,那是一种使人变得更加高尚和更有力量的追求!”赖宁生前的老师李昀志记得,1987年,赖宁在《见风有感》《保护森林》两篇作文中提出“少砍伐森林多栽树”的呼吁,“这在11年后的1998年长江洪灾和之后的退耕还林政策出台中得到印证”。而《从渔人想起》和《河畔见闻》中呼吁的“保护鱼类资源和保护大渡河”,直到今天才得以逐步落实。

一个少年,何以有这等远见?“从中不难看出,一个未成年人的社会责任感。”李昀志说。日后,赖宁奋不顾身奔向山林大火的念头。是一个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胸怀崇高理想的少年自然的流露,而绝不是突发奇想。

在很多人眼里,赖宁是一个热爱科学的阳光少年。赖宁生前的同学李林洲说,当年我们大多数小学生还沉迷于嬉戏玩乐时,赖宁已经立下了当探险家、地质学家的志向。他组织“金龙探险队”,带着同学到周围的大山中采集矿石、植物标本,小学毕业时还凑齐一套矿石标本留给学校作教学用;赖宁曾用放大镜聚焦阳光,在木条上烧出“春蚕到死丝方尽”的诗句;他为了收集作文素材,从树上捅下马蜂窝还亲口品尝。

可以肯定的是,见义勇为扑救山火只是赖宁精神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全部;除了见义勇为,赖宁还有其他很多方面令人敬佩的优秀品质。

赖宁精神不能等同于见义勇为?

近年来,赖宁精神遭遇了不少尴尬。有评论认为,不应鼓励未成年人参与救火这样的危险行动。于是,有学校从墙上摘下了赖宁的画像。有人甚至质疑,赖宁的事迹有夸大的成分。由此,赖宁精神一度淡出人们的视野。面对赖宁的事迹,需要认清的问题是:他是在救火中牺牲的。我们深感痛惜的同时,绝不提倡。也就是说,学习赖宁绝非效法他去救火,而是要学习他的高素质和高追求,学习赖宁的精神实质。

《辽宁省消防条例》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禁止组织未成年人参加火灾扑救。这个条例获得了普遍赞誉,被认为是一个闪耀着理性光辉的条例。面对大火,是不是未成年人只能够畏首畏尾,退避三舍?面对大火,需要指出的是,未经训练的成年人也不被提倡参加扑救,但这并不意味着,除了专业消防人员,所有的人员看见大火就只有逃跑一个选择,他们应该在基本可以确保自身生命安全的情况下在火场做有意义的事情,比如组织疏散、传递信息,等等。我们首先要宣扬见义“勇”为的精神,但要做到见义“智”为。所谓见义“智”为,应以保证未成年人自身安全为前提。我们的学校、社会有义务和责任教育我们的孩子,必须在确保自身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去见义“勇”为。

我们在无比痛惜的同时,也为赖宁等临危不惧的高尚品格和精神所震撼和感动。他们的牺牲,与战场上英勇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战士一样,净化和升华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我们不倡导少年儿童救火,不等于不倡导学习赖宁精神。见义勇为扑救山火只是赖宁精神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全部,赖宁还有其他很多方面的优秀品质值得每一个人,尤其是未成年人学习和发扬。同时,学习赖宁精神,还应以保证他们的生命与安全为前提,而不应以牺牲他们的生命为代价。

时代呼唤赖宁精神

必须承认,对每一位公民而言,人的生命对于每一个人只有一次。没有什么比生命安全更重要,尤其是对未成年人来说。有人由此得出这样的结论:“少年儿童不必要学赖宁了”“赖宁精神过时了”“千万不要有赖宁第二了”……

在赖宁精神遭遇质疑的今天,我们恰恰发现,赖宁精神正是当下稀缺的品质。我们在加大力度重视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同时,如果教育孩子只是一味地遇事退缩、推卸责任,那么,孩子长大后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只顾个人利益和眼前利益,而对国家、社会、他人利益毫不关心的狭隘、冷漠、利己之徒。

见义勇为的孩子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每念及此,心情无比沉重,眼泪在眼眶里不自觉地打转。看到他们离我们而去,就那样默默远行,内心似乎压了一块石头,无比沉重。这是怎样的一种社会悲剧?而他们的悲剧还在一次次地上演,也一直在强烈地冲击和荡涤着全社会一颗颗被世俗尘埃蒙蔽的心灵!

必须指出的是,见义勇为的精神如果在一代未成年人身上丧失,也将导致一个民族气节的退化。引导未成年人力所能及、见义“智”为的主张应当受到肯定和称赞,例如,发现火灾或在其他灾难发生的时候,未成年人在保护自己安全的前提下及时传递信号和报警,进行力所能及而又不危及安全的救助,这是适合未成年人特点的见义勇为。

见义“智”为绝不是见义“不”为。溺水事件的发生,给每个溺水学生的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精神伤害和无法弥补的损失。可以说,溺水事故的发生,教训十分惨痛,其中有一点,就是要做到见义“智”为。比如,学生在发现同伴溺水时应立即大声呼救,要学会报警或者向大人求救,从岸上或船上施救应在先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防止被拖带入水。若不会游泳不宜强行下水救人,可以在岸上试着用救生圈、竹竿、绳等将溺水者拉出水来。如水性好,下水救护溺水者,应迅速游到溺水者附近,观察清楚位置,从其后方出手救援等。总之,不能擅自盲目救助。不能为了学习见义勇为精神而盲动,要做到科学施救。

我们今天的时代,英雄不是太多而是太少,英雄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和推崇,而常常是受到挖苦和嘲弄。嘲笑英雄,淡忘英雄,实质上就是在嘲笑崇高,远离高尚。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而不懂得珍惜英雄甚至蔑视英雄及其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编辑张金余

赖宁的故事读后感 第5篇

在大渡河畔陡峭的高山上一个少年正奋力攀登,细心寻找,终于找到了一颗善良闪亮的水晶。你看他笑得多甜,笑得多美。他,就是赖宁!

山火在熊熊燃烧,把蓝天映得通红;小树在呻吟,小草在哭泣,在这片火海中,闪现出一个少年全力扑火的身影。他,就是赖宁!

读完了《赖宁的故事》,我的眼睛模糊了,思绪久久不能平静。赖宁,一个十四岁的少年,走完了自己短暂而不平凡的一生。如今,又是一年春草绿。放眼四周,树木早已披上绿装。我想山上幸存的小树也淡绿了,小草也抽芽了,望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不禁想起赖宁,正是为了这鲜活的生命,为了祖国的财产,他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面对无情的大火,他想到的是国家的财产,集体的财产不能受损失。于是,他毅然扑入火海,用自己的生命去捍卫它们!有谁知道这一颗年少的心里深藏着怎样炽热的爱国情怀啊!以前的我,总觉得爱祖国离自己很遥远,是那些大人们的事情,但是从赖宁身上我懂得了,爱祖国不是一句空话,要从小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虽然今天不需要我为国家财产付出什么,牺牲什么,但是,我和赖宁一样也是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热爱班集体,好好学习,不也是一种爱祖国的表现吗?

热爱班集体,首先要干好班集体交给我的任务。在班上我曾担任语文学习小组长。老师刚宣布时,我心想:哼,一个芝麻绿豆大的官,随便应付得了,所以常常是作业上交不及时工作不放在心上。可自从读了赖宁的故事后,每天我总是早早地来到学校收作业本,然后一本本认真检查,遇到成绩落后点的同学我还会耐心地给他讲解,以免同学之间的互相抄袭。有时候甚至会因为讲题而错过吃早餐的时间。但是,我觉得完 成了老师交给我的任务,帮助了同学,饿点也值!

我不但要学习赖宁热爱集体,也要学习赖宁勤奋刻苦的精神。书中说赖宁从小就是个爱看书的孩子,这点我倒和他比较相似。我也喜欢看书,只不过总是凭自己的兴趣。那些需要动脑筋的,有疑难的,我就抛在一边,不去理睬。上课 时老师也总说我爱走神。所以赖宁成了我心中的榜样,他的事迹常常鼓励着我。当做作业遇到困难时,他教我知难而进;当我上课三心二意时,他教

我孜孜以求……我想:有一天,我会小树般长大,那时候,我应该用我的所学造福祖国,造福人民,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赖宁是我们全体少先队员的好榜样,虽然他永远长眠在大渡河畔,但是他那颗闪亮的水晶心将永放光芒。我们应永远踏着赖宁的足迹一步步走下去,让自己的心像水晶一样美丽透明,用我们的知识与智慧去谱写新时代的篇章!读《赖宁的故事》有感

前不久,我读完《赖宁有故事》这篇文章之后,又搜集了许多有关赖宁的资料,真是百感交集,思绪万千,心中久久不能平静。赖宁出生在一个交通不便的深山区,但他从小博览群书,一本本书籍开阔了他的视野,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远大的理想。赖宁的偶像是地质学家李四光。上四年级时,赖宁在一次谈理想的中队主题会上说:“我要像李四光那样,当一名地质学家。”最可贵的是小小的他不是把理想挂在嘴上,而是从一件件实事做起。他坚持几年为家乡探险寻宝,利用节假日攀山越岭采集矿石标本。小学毕业时,他还交了一套给母校做纪念呢。古今中外无数杰出人物的成长道路,几乎都有少年立志的特点。周总理不是少年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吗?再看看我和我的同学们,有的胸无大志,有的只想着长大了当老板有用不完的钱,有的从小在父母的灌输下、在老师的引导下、在名人故事的影响下,也想着当科学家、将军、老师、医生……可又有几个像赖宁那样从小做起,从实事做起呢?就说自己吧,当口琴曲吹不熟练时,还不是赌气丢下口琴不练了吗?当体育达标达不了优时,还不是扔了垒球气馁了吗?从现在开始,我也要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当个人民教师而努力了。

赖宁有着远大的志向;他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对生活无比热爱;他求知若渴地学习着,好追根寻底,成绩连年优秀;他小小年纪便有很强的为家乡开发而探险的精神;他的书法、绘画作品还在地区比赛中得过一等奖呢。赖宁真优秀呀!我不禁为赖宁的牺牲感到惋惜。我常常想,如果赖宁不是因为勇救山火这么早就离开我们,现在或许已成为一个地质学家了,或许离他的理想不远了吧。听说以前曾有人为了学习赖宁,天天想着哪个地方也来一次山林大火,好像赖宁那样去扑灭山火。我听了是又可敬又可笑。赖宁爱护国家财产的高尚品质和临危不惧的勇气,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可他不听劝阻,在没有任何防护的情况下,去扑救山

火的做法是不妥的。

《英雄少年赖宁》读后感 第6篇

今天,我们读了《英雄少年-----赖宁》这个故事,我深受感动。1988年,赖宁刚刚14岁,他家附近的海子山发生了一场森林大火,烈烈大火像一条火龙在天空中飞,非常凶猛。赖宁和几个小伙伴看到了,不容思考,他们就奔向火场,为了保护一棵棵树苗,在火场里奋不顾身地拼命扑火。最后,森林大火被扑灭了,可是,赖宁却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的生命。我记起在我身上发生的一件事情,在我家后面的中学操场上,突然着火了。我和我的好朋友急忙拿起木板,朝火势凶猛的地方跑去。大火来得很猛烈,我们的皮肤都被烤的很热,可是我们没有一个后退。过了一会儿,火终于被扑灭了。我突然觉得手很疼,一看,原来不知道什么时候,手受伤了。可是想到,操场上的火被我们扑灭了,就很开心,已经顾不得了。又过了几个月,操场上的小草又活了过来,绿油油的很茂密。我和好朋友都很开心,我们又有了玩乐的地方,比以前还要茂密。赖宁为了保护森林牺牲自我,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小英雄,我们要向他学习这种勇敢的精神,发扬光大。自强不息,让我们的民族精神蓬勃向上,我们的明天更加辉煌。

心中的那一团火赖宁读后感 第7篇

赖宁为了祖国的财产,不惜自己的生命,献身投入到了救火行动中去。可见,赖宁对于祖国的热爱是多么的炽热,才毅然决然的扑入大火中,用自己的生命来扞卫这片森林!

看着赖宁的事例,我不禁羞愧起来。因为在我们生活中,还没有能力做到赖宁所做的事,只有从热爱集体做起。可是,我却没有做到,作为班干部,我没有尽自己的能力去热爱集体,没有很强的责任心。这一点,我很惭愧。可是,当我看到赖宁的文章后,我完全改变了观念。我开始帮助身边的同学,我尽力的做着身边的每一件事,关心每一个人。是赖宁,让我彻底改变!

我想,虽然赖宁将永远长眠于大渡河畔,但是,他心中的那一团火将永远燃烧在我们的心头。我们应带着心中的那团火,追寻赖宁的脚步,翻开历史的又一个新篇章!

青年榜样——雷锋、赖宁、张海迪 第8篇

在雷锋22年的青春岁月里,他对自己很吝啬,从不乱花一分钱;对别人却很慷慨,自己日积月累的200元钱一部分支援了抚顺人民公社建设,一部分捐给了辽阳灾区人民,用自己的津贴费为丢了火车票的大嫂补票,他还主动帮助外出老人,利用闲暇时间担任校外辅导员。在《雷锋日记》里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他始终“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同志的愉快,看成自己的愉快”。1962年8月,雷锋因公殉职,留下了一张永远年轻的面孔和一种代代流传的奉献精神。

当于80年代的孩子背着书包,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时候,他们脑海中已经浮现出了另一个烈火中的英雄形象,他就是赖宁。1988年3月13日,四川省石棉县中学初中学生赖宁,在石棉县海子山发生山林火灾时,为了扑灭山火,挽救山林,保护电视地面卫星接收站的安全,不顾个人安危,在烈火中奋战四五个小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牺牲时年仅14岁。

1989年5月31日,共青团中央和国家教委在《关于授予赖宁“英雄少年”光荣称号的决定》中,号召全国各族少先队员向赖宁同学学习。赖宁的同学曾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诗句:“虽然你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你的精神和品质却如那不灭的火炬将永远燃烧。”

如果说雷锋和赖宁是无畏地牺牲,那么张海迪就是顽强的活着,她是“活的”榜样。张海迪5岁时因患脊椎管瘤而高位截瘫,身体的2/3失去知觉和功能。就在这样状况下,她自学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1983年3月7日张海迪被授予“优秀共青团员”称号,并被誉为“八十年代新雷锋”和“当代保尔”。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2009年张海迪又要出新书了,有《我的德国笔记》和另外两本翻译作品。另外,身为中国残联主席的她对社会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关爱依然如故。

3月6日,宇宙飞船发回哈雷慧星照片

1986年3月6日,苏联宇宙飞船“维加一号”飞入了离哈雷慧星5500英里距离范围内,拍发回第一批慧星的冰核照片。这颗慧星每76年才能返回地球一次。

3月10日,贝尔发明电话

“华生先生,快点过来,我想见你。”1876年3月10日,当这句话从一个听筒中传出的时候,一种比电报更准确,比信件更快捷的通讯手段问世了,它就是在人类通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电话。创造它的正是那个呼唤华生的发明家——贝尔。

3月11日,陕西农民发现秦兵马俑

1974年3月11日,陕西省临潼县的几个农民在挖井时发现了一些土陶俑的头部和残肢断臂。这次偶然的挖掘,掀开了一个轰动世界的考古发现序幕。重见天日的秦始皇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3月12日,孙中山于北京逝世

赖宁事迹 第9篇

我们今天说向赖宁学习,是一种扬弃,一种螺旋式上升的倡导,其实质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精神。这是一种具有普适性的永恒的价值追求。从这个层面上看,赖宁这个精神符号永不过时,任何时候都有其存在和弘扬的巨大价值。

一个中国男孩的精神世界

24年前,一个14岁的少年因为奋不顾身地参与扑救山火英勇牺牲而被共青团中央和国家教委授予“少年英雄”的称号。1990年代,他成为中国青少年学习的榜样,成为那个时代舍生取义、见义勇为的一个熠熠闪光的精神符号。他的事迹进入了小学《思想品德》教科书。

他,就是赖宁,四川省石棉中学初二学生。

关于他的壮举,通常都是这样介绍的:1988年3月13日,为了扑灭突发山火,挽救山村,保护电视地面卫星接收站的安全,他主动加入扑火队伍,在烈火中奋战四五个小时后遇难。随着对他的生平事迹采访的深入,人们发现,赖宁曾三次救火而不留姓名,他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对生活无比热爱。在初一时有道考试题:“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我们应该怎样做?”赖宁的回答是:我们应该以集体利益为重,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个人利益放在次位,必要时要舍得牺牲个人利益去维护集体利益,关键时刻甚至要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去维护集体利益。次年他竟然用自己的生命印证了自己的这一回答。

赖宁有着远大志向,立志要做李四光那样的科学家;他坚持几年为家乡探险寻宝,利用节假日采集矿石标本。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好追根寻底,有积极探求的进取精神,是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然而,救火毕竟不是一个生命娇嫩脆弱的孩子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在生命与财物面前,人们更重视生命价值的至高无上。因此,即便在1989年,团中央和国家教委号召全国各族青少年向赖宁学习时,也没有特意强调他以弱小的生命去对抗无情的大火这样的见义勇为舍生取义英勇牺牲,而是倡导“学习他胸怀大志,从小做起;学习他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学习他积极进取,全面发展;学习他热爱祖国,临危不惧”的精神品格。

进入21世纪,人们的生命观更加强化,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深入人心。而随着《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出台,全社会更加关注未成年人的基本权益。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下,再去提倡学习赖宁似乎变成了尴尬为难之事。因为学习赖宁,必然要提到学习他的见义勇为,为了集体财产牺牲个人一切。显然,这样的倡导,放到一位未成年人身上很不合适。于是,学习赖宁的声音逐渐减弱,赖宁的事迹也从少年儿童的世界里渐行渐远。

现在,是到了对学习赖宁活动进行小结的时候了。从媒体的报道上看,赖宁原本就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切可感的男孩子。这位14岁的少年调皮又爱搞怪,他是一起玩的孩子们的“头儿”。当一个朋友被人欺负了,他还会带头去摘那家人的葡萄。和赖宁一起救过火的周伟说,他觉得关于赖宁的报道过于集中和拔高,让他感觉不像自己的同学了。和大家一起朝

夕相处的人,突然间成了英雄,同学们都觉得很不适应。在《赖宁的世界》的作者孙云晓眼里,赖宁有些出格,不是一个正统的样板英雄。他这样写道:“创作这部作品是为了实现我的一个梦:淋漓尽致地表现一个中国男孩子的世界,一个充满雄性气息的世界,一个具有高贵气质、高尚追求的世界。”

赖宁这个精神符号永不过时

有人断言,赖宁迟早要退出历史的舞台。这话的潜台词便是,赖宁这个榜样已经过时,这个精神符号已经丧失了现实意义。果真如此吗?!我们需要追问的正是这个问题。

谁也不能否认,今天的中国社会已经进步到了高度尊重生命权并将其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今天我们绝对不允许也一定不会鼓励一个未成年孩子为了救火或救人而献出自己的生命,因为他们自身都还是需要获得保护的弱者,他们没有责任更没有义务以自己稚嫩的生命去承担与其自身不相称的社会义务。因此,毋庸置疑,如果是在今天,我们绝不赞同也不鼓励赖宁这样的孩子去救火。事实上,即便在1988年,当赖宁主动上山救火时,政府工作人员也曾试图将他带离现场,没曾想他又返回救火现场并最终发生了惨痛的悲剧。

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否认,在赖宁这样一个幼小孩子身上闪现出来的崇高精神品质——那种见义勇为,临危不惧的精神,在任何时候都会打动我们并令我们潸然泪下。尤其是当一条弱小的生命在对抗强大的对象时所呈现出来的悲壮与壮美,更足以震撼我们的心灵。因此,今天当我们重温赖宁这位少年的英勇行为时,我们依旧称他是英雄。

赖宁成为一种精神力量的一个载体,如果我们忽视或隐去他的少年——未成年人身份,我们也依然会被他感动。可见,我们看重的是赖宁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利众精神,我们绝不倡导少年儿童用牺牲生命作代价去见义勇为,但我们也要鼓励孩子们从小培养起见义勇为的高尚品德,鼓励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见义勇为。特别是今天,在类似小悦悦事件接二连三地在我们身旁发生这样的时代,倡导包括见义勇为、舍生取义之内的民族精神,尤显必要。

弘扬社会正气呼唤正义与良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样热切呼唤见义勇为。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一个遗忘民族文化根基、抛弃传统美德的国家势必将面临精神血脉断流的危险。所以,我们今天讲向赖宁学习,是一种扬弃,一种螺旋式上升的倡导,其实质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精神。这是一种具有普适性的永恒的价值追求。从这个层面上看,赖宁这个精神符号永不过时,任何时候都有其存在和弘扬的巨大价值。

重新建构我们的英雄观

2008年,在汶川特大地震中,我们又看到了一大批的少年英雄。他们在灾难面前,在生死的考验面前,英勇无畏地去拯救同学和老师,其中如宋雪、邹雯樱等还献出了自己鲜花般年轻的生命。我们在无比痛惜的同时,也为他们这种临危不惧见义勇为的高尚品格和精神所震撼和感动。他们还是那么小的孩子,竟然就能毫不犹豫地作出这样的抉择。他们的牺牲,同样可以净化和升华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当然,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社会有义务和责任教育我们的孩子要在确保自身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去见义勇为。而当他们就这样牺牲就这样远行,我们又感到了无比的心痛。这是怎样的一种悲剧,怎样强烈地冲击和荡涤我们被世俗尘埃蒙蔽的心灵啊!精神是不朽的。精神的力量更强大,精神的魅力更持久。赖宁已经逝去,赖宁的精神却将长存。精神的符号承载并传续着民族的血脉和文化的命脉,他们的价值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地被开掘、弘扬和光大。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而不懂得珍惜英雄甚至蔑视践踏英雄的民族更是没有希望的。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曾诞生了那么多时代英雄:王进喜、欧阳海、雷锋、时传祥、张秉贵、林巧稚、张海迪、孔繁森„„他们都是具体时代产生和推出的英雄,或许他们的身上也都带有着这样那样的局限或不足,然而,他们却都曾感动了几代人,成为全民学习效仿的榜样,构筑起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少年的精神底色和根基。

我们今天的时代,英雄不是太多而是太少,英雄没有继续受到应有的尊崇和推重,而常常是受到消解、戏谑和解构。嘲笑英雄,淡忘英雄,实质上就是在嘲笑崇高,远离高尚。这是我们这个时代道德滑坡、人们精神处境面临危机的重要原因。

我们亟须重新建构我们的英雄观,打通我们的精神命脉,建造我们时代的精神大厦。这是我们正在直面的艰巨任务。

那么,就让我们从重新认识和评价赖宁、学习赖宁精神开始吧。

上一篇:小学生我爱秋天心得作文下一篇:防火检查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