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的优秀教案

2024-06-27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的优秀教案(精选13篇)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的优秀教案 第1篇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我们沐浴着春光,坐在明亮地教室里尽情享受和平的时候,你可曾想到,世界上还有许多地方正笼罩着战争的阴影,有多少人正期盼着和平!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呼唤和平的诗。(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之间互相检查。

2、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3、读读想想:了解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三、交流讨论

1、指名读诗,读后评价,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2、交流:了解了些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四次提到“这究竟是为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四、阅读示范

(根据对学情预测,学生可能对“这究竟是为什么”的呼唤不理解或感悟不深刻。因此,可选择学生最熟知的对“夜空”的描写一节,指导学生阅读,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1、默读第三节,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想一想:夜空本身应该是什么样的?而正在经历战争的夜空呢?假若你生活在那个地方,面对此景,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节。

3、自主阅读

按阅读第三节的方法阅读其余各节。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六、升华总结

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话要说。

宣读“儿童和平宣言”。

七、作业

阅读选读课文《黄继光》

教学反思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的优秀教案 第2篇

这是一首呼唤和平的诗,它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揭示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发出对和平的呼唤。

全诗共五个小节。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第四小节)描述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第二部分(第五小节)发出祈盼,让战火中的孩子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一同享受春天的美好。

设计思路:略

教学目标:略

重难点:略

教学时数:略

教学流程

一、对话春天 导入新课

1、同学们,春天已经悄悄地来到我们的身边,现在我们正沐浴着春光,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那么在你们的眼中春天是怎样的呢?(温暖的、百花齐放、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2、是啊!春天是温暖的,充满着生机,春天是那么的美好,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生)齐读课题《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请大家打开课文,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要读准诗中的生字,要把诗读通顺,读流利,同时要留意诗句间的停顿。

2、检查反馈:

(1)有没有哪个生字比较难读的?重点指导“弋”“频”

(2)选择你认为难读的一节读一读,大家认真听,他读通顺读流利了没有。

三、走进春天 体验美好

1、那么诗中的春天指的是哪些景象呢?请同学们把有关的句子划出来。

2、交流反馈:

预设:A、蔚蓝色的大海,是海鸥的乐园,(谈谈你的感受)

(1)蔚蓝色——大海的美,乐园——想象海鸥在大海上如何地飞翔?

(2)大海还会是谁的乐园?(鱼群,孩子们„„)

(3)随机指导朗读:感受海的一望无际,海鸥的快乐(指名读多人——齐读)B、金黄色的沙漠,是蜥蜴和甲虫的天下,(1)体会“天下”

(2)指名读——齐读

C、蓝得发黑的夜空,属于星星和月亮,(1)星星和月亮在夜空中干什么?你看到的是怎样的画面?

(2)指导朗读:读出安静、和谐的感觉 D、绿茵茵的草地,滚动着欢乐的足球

(1)自由谈感受,引导:在绿茵茵的草地上,你还想干什么?

(2)指导朗读:读出欢乐,美好,幸福的感受。

3、从同学的朗读中,我们看到了大海、看到了沙漠,看到了草地,也享受到了大自然的景观带给我们的快乐、自由、幸福,这不就是春天吗?

4、(出示图片、播放音乐)同学们在这些画面中,你还会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请大家选择一个画面,展开你们的想象,把你看到的画面写丰满,写生动。

5、学生小练笔

四、走出春天 抒发情感

1、多么美好的景象啊!但是,你听,到底是什么,打破了这梦幻般的春天?(播放声音)

2、反馈:

(1)生读句子,随机理解“不速之客”

(2)(出示四句话)师:是„是„是„是„打破了这梦幻般的春天。(引读关键词)

(3)体会心情,指导朗读。(生气、痛惜、愤慨„„)

3、师引读: A、„„再也不是,生接读——海鸥的乐园(多指名读)

(1)诗中通过“本来、可是”使情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表达出了美好的东西消失了。

(2)指名读——男女分读

B、„„再也不是——蜥蜴和甲虫的天下(指名读——分两大组读)C、„„再也不属于——星星和月亮(指名读——齐读)D、„„再也不会——滚动着欢乐的足球(齐读)

4、(出示四个句子)“这究竟是为什么?”

(1)师读——你说这究竟是为什么?(战争、无知的人们、)

(2)这里面包含着什么样的情感?(控诉、责问、愤慨)

(3)指导读,你能把你的感情放到诗句中去读一读吗?(请四位学生读——分大组读)

五、回到春天 祈盼和平

1、战争使我们失去了春天,又给多少人带来了苦难!同学们,此时你们的脑海中浮现出了哪些画面呢?

2、(出示图片)正如你们所说,我们来看面对此情此景,你希望什么,你祈盼什么?

3、(出示第五节)学生齐读,从这个字里行间你体会到了什么?

4、是啊!虽然在我们看来是再普通不过的,但是对于战争中的孩子们来说是何等的珍贵,他们的愿望是那么的强烈。(齐读)

5、享受春天就是享受什么?(希望、自由、快乐、和平)板书:享受和平

六、享受春天 深知责任

1、此时此刻,在鲜花中读书的我们,享受着春天的我们,是否想做些什么? 2、1986年9月25日,世界各国的儿童代表共聚美国纽约,共同签定了《儿童和平条约》。这条约表达世界儿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是全世界儿童至真至纯的心一起跳动的声音。

自由读——重点段落齐读

3、这就是我们想要的(春天);这就是我们祈盼的(春天);这就是我们呼唤的(春天)

齐读课题《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享受和平

【板书】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享受和平

【教学反思】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这首诗歌是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揭示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发出对和平的呼唤。诗歌语言真挚,感情丰富,描绘了大自然的景物,更是花大篇幅描写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孩子们对战争得强烈控诉以及和平的深情呼唤。

在这首诗歌的教学设计中,我借鉴王菘舟老师的《长恨歌》的教学设计,对《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这首诗歌进行了大胆的处理,分三个层面进行设计。

一、“感性美”的创设 体验大自然的美好

1、朗读中感受美

2、联想中体验美

3、想象中创造美

二、“美与丑”的融合 反衬战争的罪恶

1、强烈的反差 感受战争的残酷

2、美与丑的对比 激发对战争的控诉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的优秀教案 第3篇

1.通过自由朗读, 在自主练习中读通诗歌, 大致了解诗的内容。

2.通过比较阅读, 在自主发现中读懂诗歌, 初步懂得诗歌的表现手法, 自然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通过反复表达, 在自由倾诉中升华主题, 从而自然地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教学流程】

课前预热:唱响歌颂春天的歌曲, 积累描写春天的词语和古诗词。

一、谈话导入, 揭示课题

师:是啊!春天是温暖的, 是美好的, 充满着生机, 充满着希望, 在明媚的春光中, 我们幸福地享受着这一切。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 (指导读好课题: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点评:课前预热不仅仅是要与学生拉近距离, 消除陌生感, 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 巧妙地与文本衔接, 衔接文本的内容, 衔接文本的情感。特别是“积累描写春天的词语和古诗词”的设计, 体现的是一种语言积累的意识, 这就让预热也有了浓浓的“语文味”。)

二、初读诗歌, 读通诗歌

1. 自由朗读诗歌。

师:让我们用3分钟的时间来自由朗读这首诗歌, 注意读准诗中的生字, 争取把诗句读通、读流利, 同时留意诗句之间的停顿。

2. 多种形式朗读诗歌。

师:请选择自己读得最流利的一小节读给大家听。

(点评:诗歌教学应重视朗读。这里, 有三个朗读策略值得赞赏:一是课始的“自由朗读”, 二是规定读书的时间, 而不是读书的遍数。三是选择自己读得最流利的一小节来展示。这些均体现了“素课”的思想。)

三、比较阅读, 感悟诗情

1. 读美短语, 串词成句。

(1) 读美第一组短语。

第一组:蔚蓝色的大海金黄色的沙漠

蓝得发黑的夜空绿莹莹的草地

(2) 读美第二组短语。

第二组:海鸥的乐园

蜥蜴和甲虫的天下

属于星星和月亮

滚动着欢乐的足球

(3) 给短语找朋友, 串连成诗句。

(点评:这个环节的设计很精彩。这不仅是一种语言形式的分解和组合练习, 而且有利于降低学生读美诗歌的难度。让学生练习先把短语读出诗歌的味道来, 接着“串词成句”, 用学生喜欢的“找朋友”的方式呈现重构文本后的诗句, 能让学生自然地体会诗歌的美感。)

2. 第一次比较阅读, 发现不同点。

(1) 感受美好。

师:请你轻声读读屏幕上的诗句, 你相信吗, 每一句诗就是一幅画。读着读着, 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就会在你的眼前慢慢展开。试试看!

(2) 打破美好。 (给原来的诗句加上“本来”或“本该”)

师:现在请你再读读屏幕上的诗句, 比较一下, 看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点评:比较法是学习的一种好方法。首先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充分感受一幅幅画面的美好, 接着请学生比较有细微差别的诗句。正是这细微的差别, 打破了原来所有美好的画面。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深入地品词, 更让学生在强烈的对比中受到情感的冲击。)

3. 第二次比较阅读, 发现相同点。

(1) 比较阅读诗歌第1~4节, 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点评:同样是运用比较的方法, 但两次比较有所不同。这样的设计, 既让学生较全面地了解了“比较法”的基本思想, 又让学生充满了发现的兴趣, 亲历了发现的过程, 真正有所获、有所得。)

(2) 讨论交流。

预设交流点之一:不速之客。

什么是不速之客?诗歌中有哪些不速之客?学生找对后一起出示。请学生发现共同点。

预设交流点之二:这究竟是为什么?

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了种种不安宁, 更给儿童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出示儿童眼神的图片) 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统计, 自1990年以来, 全球共有200多万儿童在战争中丧生, 有600多万儿童身受重伤, 有1200多万儿童无家可归。那一双双惊惧无助的眼睛, 那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哭喊, 那大滴大滴的眼泪, 那鲜红鲜红的血迹……所有的这一切, 都化作了这样一个疑问——— (生接读:这究竟是为什么?)

(点评:学生对战争没有多少真切的了解, 所以适当地补充资料, 并出示相应的图片是十分必要的。当教师充满激情的语言在教室里回响时, 孩子们的心灵定会受到强烈的震撼。)

当巡弋的战舰和水雷成了大海的不速之客时, 我们忍不住疑惑地问———

当轰隆隆的坦克和大炮打破了蜥蜴和甲虫的梦幻时, 我们忍不住惊讶地问———

当频频发射的导弹把星星的家园搅得很不安宁时, 我们忍不住生气地问———

当散落着的地雷碎片阻挡着孩子们奔跑的脚步时, 我们忍不住愤怒地质问———

(生一次次地接读:这究竟是为什么?)

(点评:紧扣“这究竟是为什么”展开教学过程, 很好地体现了这首诗的特点。一次又一次地引领孩子读着“这究竟是为什么”, 一次又一次地为孩子营造情感的场, 这已经不仅仅是疑问, 也不仅仅是重复, 这分明是师生情、文本情、作者情的高度融合。这样的情感流淌是生态的、素色的。)

四、真情倾诉, 升华主题

1. 书面表达。

师:这究竟是为什么?让我们也拿起笔, 学着作者的样子来写一写, 问一问, 来表达我们的情感!

(点评:“情动而辞发”, 当学生的情感被强烈激发的时候, 拿起笔倾诉是最好的方法。让学生照着文本诗句的样子写写, 让他们在亲历表达的过程中自然地习得语言文字。)

2. 感受希望。

(1) 朗读并积累。

师:听着一声声的“这究竟是为什么”, 我们的心中如此强烈地生出一种希望, 一份祈盼, 请你自由地大声读读诗歌最后一小节, 想一想:面对此情此景, 你希望战火中的孩子还拥有什么?

(2) 拓展文本语言。

我们希望, 我们祈盼,

蔚蓝色的大海永远是———

金黄色的沙漠永远是———

……

(3) 回应书面表达。

请学生看看刚才自己写的诗句, 说说自己的希望、自己的祈盼。

(点评:从开始的“蔚蓝色的大海是海鸥的乐园……”到“蔚蓝色的大海本来是海鸥的乐园……”再到“蔚蓝色的大海不再是海鸥的乐园……”, 通过不同句子的学习和体验, 引导学生拓展文本语言, 让美好的祈盼留在心间——“蔚蓝色的大海永远是海鸥的乐园……”。此处更可贵的是, 教师对课堂练笔的内容进行了二度开发和运用, 使教学效果的提升更为明显。)

3. 升华主题。

师:享受春天就是享受什么? (希望、自由、快乐、和平……请学生回答并请他们板书)

这就是我们希望的———春天!

这就是我们祈盼的———春天!

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对战火中的孩子说一声: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点评:引导学生围绕“享受春天就是享受什么”展开表达, 让他们心中的情感倾泻而出, 化为一黑板的语言文字, 化为最深情的呼唤!课堂因情感而激荡, 也因情感而美丽。)

【总评】

众所周知,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素课”重点关注的不是教师的“教”, 而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实践活功。本课设计较好地体现了“素课”语文实践的特点。

1.根据文本的体裁特点开展言语实践。

“素课”是一种本色的课, 强调用语文的方式学语文。《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是一首呼吁和平的儿童诗, 学生对诗歌的言语实践最重要的方式是诵读。教师安排了不同目标、不同形式的诵读, 使课堂书声琅琅, 诗韵悠悠。声情并茂的诵读使学生对诗歌有了整体的感悟, 也对诗歌的言语意义和情感表现有了最直接的感受与体验。想象读诗, 读美诗句;个性诵读, 读出感觉;引读质问, 读出情感……课堂上, “读”成了最基本的言语实践。在诵读中, 学生熟悉诗句, 扎扎实实地积累了文本语言。此时, 语文的魅力就在语文里。

2.根据文本的表达特点开展言语实践。

“素课”是一种自然的课, 强调自然地习得。这首诗共五节, 前四节格式相同, 前两行写世界原有的美好景象, 后两行写战争对美好生活的扰乱破坏, 最后一行是对战争的质问。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分步出示诗句, 展现重构文本的过程, 使学生自然地把握了诗歌的语言特点。首先分步出示两组短语, 然后让学生给短语找朋友构成诗句。在充分体会画面美感的基础上, 再出示文本中的诗句。这样做不仅降低了读诗想象画面的难度, 还让学主初步把握了诗句表达的规律, 自然地感受了诗歌的情感, 为后来学生的仿写夯实了基础。仿写在于引导学生把习得的言语自然地加以运用, 把课文的语言自然地内化为自己的言语。

3.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开展言语实践。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第4篇

本来是海鸥的乐园,

可是巡弋的战舰和水雷

成了不速之客,

这究竟是为什么?

金黄色的沙漠,

本来是蜥蜴和甲虫的天下,

可是轰隆隆的坦克和大炮

打破了它们的梦幻,

这究竟是为什么?

蓝得发黑的夜空,

本来属于星星和月亮,

可是如今频频发射的导弹

把星星的家园搅得很不安宁,

这究竟是为什么?

绿茵茵的草地,

本该滚动着欢乐的足球,

可是如今散落着的地雷碎片

阻挡着孩子们奔跑的脚步,

这究竟是为什么?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让战火中的孩子

有一张课桌,平稳的课桌,

不被导弹的气浪掀翻!

有一间教室,洁白的教室,

免遭炸弹的弹片击穿!

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解读原创秀

在这首诗中,作者给我们展示了几幅不同的画面:蔚蓝的大海、金黄的沙漠、蓝得发黑的夜空、茵茵的草地。这让我们感受到了宁静、美好与欢乐。然而,这些画面上又出现了战舰、水雷、坦克、大炮,留给我们的是沉重与思考。进而,作者道出了自己的心声:让战火中的孩子,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这首诗先是描述了战争给自然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然后表达出祈盼,祈盼战火中的孩子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一样享受春天的美好。其实,要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的,不仅仅是战火中的孩子,还有海鸥、蜥蜴、甲虫……

链接原创秀

高洪波,内蒙古开鲁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著有《大象法官》《吃石头的鳄鱼》等。本诗在编选时稍有改动。

超级模仿秀

这首诗前四个小节结构相似,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增强了气势。请你仿照前四个小节的结构,把下面这一小节诗补充完整,要表达出对战争的憎恨和对和平的渴望。

_______的_______,

本来是_______的_______,

可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

这究竟是为什么?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的名师教案 第5篇

1、认识4个生字。

2、自主学习,了解课文内容,结合收集到的有关战争的资料,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春天”的含义,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谈话,导题质疑

1、交流谈话,导入课题。

同学们,请读这个词语“春天”。(板书“春天”)请你带着对这个词语的感觉再读一读。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春天”呢?

同学们眼中的春天繁花似锦、富有生机、充满希望,多么美好呀!在这样的春天里,你会做些什么呢?

春天是美好的,同学们尽情地享受着春天带来的快乐、幸福!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首诗歌,题目是《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板书课题)

2、读课题,质疑。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优秀教案 第6篇

全诗共五个小节。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第四小节)描述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第二部分(第五小节)发出祈盼,让战火中的孩子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一同享受春天的美好。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改,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又指出:“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这个理念,始终重视“以读为本”,突出感悟;重视“三维”目标的评价,突出素养;注重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

1、紧扣“春天”,激发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注意情感体验,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在设计本课教学过程当中,我紧紧抓住了“享受春天”──“春天幻灭”──“再享春天”这一情感主线激发学生憎恶战争,希望和平的情感。先让学生学习改编的诗歌《享受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好,再学习课文1~4小节体会战争的苦涩,将其原有的美好与宁静的景象与因战争遭破坏的景象加以对比,并发出痛心的疑问:这究竟是为什么?最后,在学生感受战争的残酷后激发学生说出心中的希望,停止战争,还孩子一片纯净的天空。

2、“读悟”为主,促进内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在设计中,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通过读书有所感悟,通过感悟促进内化。本课教学设计中,阅读形式多样,注重学生个性化阅读。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品读诗文,享受春天

1、第一次到咱们四年⑹班上课,送给大家一首诗吧!诗的题目叫:《享受春天》

板书:享受春天

示:享受春天

蔚蓝的大海

是海鸥们的乐园

金黄色的沙漠

是蜥蜴和甲虫的天下

蓝得发黑的夜空

属于星星和月亮

绿茵茵的草地

滚动着欢乐的足球

我们在鲜花中读书

享受春天

2、自己读读这首小诗,读通顺,能读出感情最好。

3、再读课文,选择你认为最美的一小节反复品读,边读边想象:读了这些句子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4、交流:

学生描述眼前的景色之后,读相应的句子,并指导朗读。

在学生描述时,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内心的感受,并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通过学生描述想象中的画面,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与宁静。

5、齐读小诗,说说:

读了这首诗,你们想对在鲜花中读书的我们说些什么?

此处的说话训练让学生体会到享受春天的幸福和快乐,也为下文体会战争的残酷,不能享受春天的遗憾奠定情感对比的基础。

二、研读诗文,回味苦涩

1、是呀,在鲜花中读书的我们多么幸福,尽情享受蔚蓝的大海,金黄的沙漠(享受着出天)然而此时此刻,在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的孩子,他们的生活在隆隆的战火中,想了解他们的生活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世界。

2、示:诗歌1~4小节,自由读,读着这首诗,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

课件演示:战争摧毁了平静

随机重点指导朗读诗歌后两句。

当学生说到“轰隆隆的坦克和大炮挤走了蜥蜴和甲虫的梦幻”时,教师追问:“轰隆隆的坦克和大炮还挤走了什么?”

学生回答:“挤走了人和动物们的家园、挤走了宁静的生活、挤走了亲人的生命、挤走了快乐”

“留给我们的又是什么呢?”

“痛苦、悲伤、憎恨,还有残缺的家庭、残缺的梦幻”

通过观看战争的画面以及老师的引导,学生感受到了战争了战争强大的破坏力以及带给动物和人类的伤害,体会到了战争的苦涩,从而憎恶战争的情感早已悄然萌发!

3、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四小节有一个共同点?(每一小节都有一句:“这究竟是为什么”)自己再去读课文,你能根据每小节的内容把作者心中的疑问说出来吗?

示练习:

为什么?是啊,这究竟是为什么?

为什么?是啊,这究竟是为什么?

为什么?是啊,这究竟是为什么?

为什么?是啊,这究竟是为什么?

这四句“这究竟是为什么?”语气一样吗?该怎么读?指导练习朗读。

这一练习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通过一次次的提问和朗读激发出学生对战争的厌恶,对战争的控诉,一种对战争的抗议!

4、是啊,这究竟是为什么?这些问题我们无法解答,我们唯有通过朗读再次去品味战争的苦涩。齐读1~4小节。

5、读到这,你有什么话想对谁说的吗?

示:我想对________说。

三、充满希望,再享春天

1、如果这时有个希望,你最希望什么?

2、是啊,这是我们×年×班的孩子的心声,让我们说出我们的心声吧!

示:最后一小节,生读最后一小节。我想这也是全世界善良的人们的心声,让我们代表每一个善良的人,大声地说出我们的心声吧!生再读最后一小节。

3、我想有这么多人美好的祝愿,这些处于战火中的孩子,总有一天会摆脱战争,不再有战舰和水雷,不再有坦克和大炮,不再有频频发射的导弹,不再有到处散落的地雷碎片,不再有伤害,不再有痛苦,他们会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板书:和我们一起。再读小诗《享受春天》。

4、反复引读课题:

我想不久的将来这些处于战火中的孩子会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到那时蔚蓝的大海,金黄的沙漠,美丽的夜空,绿茵茵的草地,所有美好的东西也会属于他们,到那时他们会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经过前两个环节情感的对比、积淀,学生情感上升到了更高的层面,自然地流露出希望战争停止,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享受春天的美好心愿。

四、作业拓展(二选一)

1、就让我们带着美好的祝愿结束今天的这堂课,最后留给大家一个作业:上了这堂课你有什么想说的,请你把它写下来。

2、搜集、阅读一些关于战争的作品,然后和同学交流你的感受。

拓展作业环节,让学生搜集相关的作品,写下感受,可以促进学生对战争的多元理解,让维持和平的信念一直贯穿下去,融入内心!

【教后反思】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案专题 第7篇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呼唤和平的诗,它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揭示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发出对和平的呼唤。

诗歌富有感染力,作者抓住自然界人们熟知的景物──大海、沙漠、夜空、草地,将其原有的美好与宁静的景象与因战争遭破坏的景象加以对比,并发出痛心的疑问:这究竟是为什么?并在前四节的结尾重复了这样的疑问,这就使人感到,这不仅仅是疑问了,更是一种对战争的控诉,一种对战争的抗议。最后一节的希望与祈盼,更是让人揪心,虽然仅仅只是一张平稳的课桌,一间洁白的教室,如果没有和平,连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要求都是空想,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这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

全诗共五个小节。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第四小节)描述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第二部分(第五小节)发出祈盼,让战火中的孩子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一同享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认识4个生字。⑵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教学诗歌要以读为主,采用“读读、想想、说说、读读”的方式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并且注意将读、想、说结合起来。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

1、教学之前布置学生收集近些年来有关战争的资料。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然而世界上各种战争连续不断地发生,战争中平民百姓的生活状况怎样呢?请看看下面这些资料和图片。(教师准备的图片及资料)

2、当我们听了这些血的事实,了解了硝烟中的平民百姓的悲惨遭遇,你又有何感想呢?让他们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吧!(出示课文题目)

二、初读感知

(一)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之间互相检查。

2、用运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二)、交流讨论

指名读诗,读后评价,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三、自读诗歌,朗读展示

(一)阅读示范

(根据对学情预测,学生可能对“这究竟是为什么”的呼唤不理解或感悟不深刻。因此,可选择学生最熟知的对“草地”的描写一节,指导学生阅读,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1、默读第四节,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想一想:

草地本身应该是什么样的?而正在经历战争的草场呢?假若你生活在那个地方,面对此景,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什么?

2、带着体会的感情朗读第四节、齐读

3、自主阅读:按阅读第四节的方法阅读其余各节。

你发现了什么?

(二)、有感情地朗读四小节

(三)、小练笔:你也能像作者那样的用诗歌格式来写一写?(课件显示范例)我会写:仿照第一至四小节的写法,写一段诗,表达你对战争的控诉,对和平的渴望:

__________的__________,本来_________________,可如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究竟是为什么?

四、升华情感,祈盼和平

师:可恶的战争破坏了大自然的美好与宁静,夺取了那么多无辜的生命,给人们带来了那么多的痛苦,此时此刻,作者呼唤的是什么呢?你呼唤的是什么呢?

1、让我们自由读第五小节,讨论交流:作者在呼唤什么呢?

2、我们希望,我们祈盼„„(引导反复读)

3、引读: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让战火中的孩子

有__________,__________。不被导弹的气浪掀翻!有__________,有__________,免遭炸弹的弹片击穿!和我们一样__________,和我们一样__________„„

希望祈盼要求苛刻吗?不,仅仅是一张平稳的课桌,仅仅是一张洁白的教室,多么简单的要求,读起来真让人揪心。

3、拓展运用文本语言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让蔚蓝色的大海,永远是海鸥的乐园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4、回顾诗歌最后的一个标点——省略号,你觉得省略的是什么?(省略的是美好的、无限的希望,用两个字概括就是“和平”

5、反复引读课题:

我想不久的将来这些处于战火中的孩子会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到那时蔚蓝的大海,金黄的沙漠,美丽的夜空,绿茵茵的草地,所有美好的东西也会属于他们,到那时他们会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享受春天就是享受什么?(希望、自由、快乐、和平)板书:享受和平

五、阅读链接,丰富感情

此时此刻,在鲜花中读书的我们,享受着春天的我们,是否想做些什么?

出示:儿童和平条约

1.介绍条约的背景:(出示)

1986年9月25日,世界各国的儿童代表共聚美国纽约,共同签定了《儿童和平条约》。这条约表达世界儿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是全世界儿童至真至纯的心一起跳动的声音。2.这就是我们想要的(春天);这就是我们祈盼的(春天);这就是我们呼唤的(春天)齐读课题《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享受和平

4.课后延伸:同学们,课后可以阅读了解战争的相关资料。

板书设计: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的优秀教案 第8篇

一、把握文本的体裁特点开展言语实践

季老师安排不同目标不同形式的诵读, 使课堂书声琅琅, 诗韵悠悠。一是想象品读, “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 读读上面的诗句, 边读边想,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二是个性诵读, “这一幅一幅的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 带着美好的感觉读读这句诗”;三是质问引读, “当蔚蓝色的大海不再是海鸥的乐园时, 我们忍不住惊讶地问———这究竟是为什么?当金黄色的沙漠不再是蜥蜴和甲虫的天下时, 我们忍不住伤心地问———这究竟是为什么……”。读是最基本的言语实践。在诵读中, 学生熟悉诗句, 理解诗的语言, 扎扎实实地把文本语言积累了下来。

二、把握文本的表达特点开展言语实践

季老师在教学中通过分步出示诗句使学生在诵读想象中自然地把握了语言特点。第一步出示“蔚蓝色的大海、金黄色的沙漠、蓝得发黑的夜空、绿茵茵的草地”;第二步出示“滚动着欢乐的足球、属于星星和月亮、蜥蜴和甲虫的天下、海鸥的乐园”;第三步要求给这两组短语找找朋友。看似简单的三步教学却匠心独运:降低了读诗想象画面的难度, 通过诗句搭配把握了诗句表达的规律, 为课末的创写夯实了基础。整节课还安排了分步仿写, 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了本首诗特有的语言模块。

三、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开展言语实践

季老师在课中多次安排比较, 使学生感悟诗意。一是漏词比较。学生搭配诗句后, 创生出“蔚蓝色的大海是海鸥的乐园;金黄色的沙漠是蜥蜴和甲虫的天下”等诗句, 季老师要求学生与原诗比较有什么不同。学生发现少了“本来”这个词, 更准确把握诗意, 触动诗情, 那就是美好不再, 美景不复。二是发现归类。季老师先是引导学生到诗中找答案, 读一读第一至第四节, 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再在交流基础上出示“巡弋的战舰和水雷、轰隆隆的坦克和大炮、频频发射的导弹、散落着的地雷碎片”, 要求学生“读一读, 又发现什么”。这样的言语实践没有空洞的说教, 没有直白的告知, 学生积极思考, 自主发现, 言语实践活动呈现很强的思维冲击力。

四、把握文本的情感基调开展言语实践

《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全诗憎恶战争、呼吁和平, 语言的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如何让学生的言语实践过程也达到“文道统一”呢?季老师紧紧把握情感主线, 让学生模仿本诗形式进行表达, 表达内心的憎恶与期待。

生:我们想要一个和谐的家园。

生:我们想要和平。

生:我们不要战争。

师:请你拿起纸像作者那样写一写, 问一问!

学生仿写交流:茂密的森林本来是百灵鸟的舞台, 可是一发发炮弹陆陆续续地到来, 把百灵鸟吓得惊慌失措。这究竟是为什么?

师:写得不错!老师有个建议, 请你像作者那样带着自己的感情来问一问, 感觉会更好!

(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师:真好, 谁的感情能更加强烈些!

……

师: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情都来问一问吧!

(全班学生满怀感情地诵读自己写的诗句)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浅谈 第9篇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是一首呼唤和平的诗。它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揭示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发出对和平的呼唤。全诗共五小节,可以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描述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第二部分发出祈盼,让战争中的孩子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一同享受美好的春天。在教学时,我没有逐字逐句进行讲解,而是通过补充材料、感情朗读和展开想象三种形式来理解课文内容的。

一、补充材料是拓展内容的有效手段

在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近些年来有关战争的资料。教师又从网上下载了有关朝鲜半岛局势新闻报道,有选择地给学生播放,学生对战争自然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而课文中所讲的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这样学生就可以从这些资料中了解到战争到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不安定的因素。从这些资料中,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战争让那么多的人无家可归、流浪街头;战争让那么多的亲人生离死别、国家沦丧……这样,学生的头脑中,便会出现一幕幕战争的灾难,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感情朗读是理解诗句的基本手段

在本节课中,我重视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特别是四个“这究竟是为什么?”通过朗读,让学生知道,这不仅仅是疑问,更是一种对战争的控诉,一种对战争的抗议。因此,在朗读这句话时,语气自然是逐句加重,语气中自然含有深深的谴责。这样,朗读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深化了学生的朗读,二者真正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

三、展开想象是学习课文的重要方法

在这篇课文中,有这样几句话:“蔚蓝色的大海,本来是海鸥的乐园”“金黄色的沙漠,本来是蜥蜴和甲虫的天下”。在读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大海本来是什么样的?现在又是什么情境?沙漠本来是什么样的?现在又是什么情境?通过想象、交流,教师又给学生播放图片课件,学生也能够了解到战争让本来安宁的自然世界变得喧嚣而残酷,自然也就了解了战争给自然社会带来的灾难。

四、拓展训练是巩固学习成果的良好手段

本课拓展训练是固定格式的仿写,仿写《做早操》。诗歌给的第一节仿写内容是:小鸟,起得早,叽叽喳喳,在树枝上唱歌。学生分别仿写到:小草,起得早,飘飘悠悠,在风中做操。小河,起得早,哗哗啦啦,在山脚下做操。小猫,起得早,肃肃静静,在角落里做操。学生用诗的语言写小兔、小虫、花儿、露珠等许许多多的事物。通过仿写,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到诗的结构特点、句式特点。课下,郑梦瑶同学根据自己的观察和联想,写了一首《校园随想》,刊登到了校报上。她写到:“是谁?把洁白的雪花,扑簌扑簌地撒向大地。素裹春的校园,滋润春的生机。是谁?把暖暖的春意,呼哧呼哧吹向大地。驱赶冬的严寒,迎来夏的惬意。又是谁?把知识的大门,吱扭吱扭地渐渐打开,启迪新的灵魂,萌动智的灵犀。是云朵撒白玉,是阳光驱寒意,是敬爱的老师,把我们辛勤培育。”正如全国特级教师俞国娣所言:“当你喜欢诗的时候,就会用诗的语言启迪智慧;用诗的韵律锤炼语言,锤炼我们自己的语言,也去锤炼学生的语言。用诗的节奏去行走课堂,组织课堂,动静搭配,读写结合。”

这节课的教学,让我重新对小学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补充材料、感情朗读、展开想象、拓展练习无疑是学习现代诗歌的很好的方法。

小学语文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案 第10篇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品读诗文,享受春天

1、今天老师送给大家一首诗吧!诗的题目叫:《享受春天》

出示:享受春天(课件)

蔚蓝的大海

是海鸥们的乐园

金黄色的沙漠

是蜥蜴和甲虫的天下

蓝得发黑的夜空

属于星星和月亮

绿茵茵的草地

滚动着欢乐的足球

我们在鲜花中读书

享受春天……

2、自己读读这首小诗,把小诗读通顺,能读出感情最好。

3、再读小诗,选择你认为最美的一句反复品读,边读边想象:读了这些句子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4、交流:学生描述眼前的景色之后,读相应的句子,并指导朗读。(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与宁静。)

5、齐读小诗,说说:

读了这首诗,你们想对在鲜花中读书的我们说些什么?(享受春天的幸福和快乐。)

二、研读诗文,回味苦涩

1、是呀,在鲜花中读书的我们多么幸福,尽情享受蔚蓝的大海,金黄的沙漠……然而此时此刻,在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的孩子,他们的生活在隆隆的战火中,想了解他们的生活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世界。

2、课件演示:看了刚才的图片,你有什么话说吗?(战争摧毁了平静)

小结:是啊,是战争让孩子们……是战争让人们……是战争战争打破了梦幻般的春天。

3、出示:自由读诗歌1~4小节,边读边想: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

当学生说到“轰隆隆的坦克和大炮挤走了蜥蜴和甲虫的梦幻”时,教师追问:“轰隆隆的坦克和大炮还挤走了什么?”

学生回答:“挤走了人和动物们的家园、挤走了宁静的生活、挤走了亲人的生命、挤走了快乐……”

“留给我们的又是什么呢?”

“痛苦、悲伤、憎恨,还有残缺的家庭、残缺的梦幻……”

第一节:理解“巡弋”、“不速之客”

第三节:给“频频”换个词

(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感受到了战争强大的破坏力以及带给动物和人类的伤害,体会到了战争的.苦涩,从而憎恶战争的情感早已悄然萌发!)

4、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四小节有一个共同点?(每一小节都有一句:“这究竟是为什么”)

5、通过刚才的对比,我们知道了战争给世界,给人们带来了灾难,作者发自内心的质问:这究竟是为什么?(课件)

把你的理解用朗读来体现出来。

引读:这究竟是为什么?

在大海上自由飞翔的海鸥不禁会问:

在沙漠中有梦幻般生活的甲虫不禁会问:

星星和月亮会问:

踢足球的孩子会问:

作者会问:

过着幸福生活的我们不禁会问:

战争使蔚蓝色的大海再也不是海鸥的乐园,海鸥不禁疑惑:……

战争使轰隆隆的坦克和大炮挤走了蜥蜴和甲虫的梦幻,蜥蜴和甲虫不禁会问 :

战争中频频发射的导弹搅得星星和月亮很不安宁,星星和月亮不禁会问:

战争使绿茵茵的草地上再也没有了孩子们欢乐的笑声,为此踢足球的孩子很悲愤:……

战争使很多人无家可归,妻离子散,作者不禁要质问:……

战争使那么多人不能享受春天,不能享受快乐,我们不禁要抗议:……

师:你说,这究竟是为什么?(战争,无知的人们)

5、——战争带来的战火只是改变了大海、沙漠、夜空和草地吗?

小练笔:你也能像作者那样的用诗歌格式来写一写?

——填空:

( 美丽)的(校园 ),

本该( 充满快乐的读书声 ),

可是如今( 倒塌的教学楼 )

( 不能让孩子们再安心上学了 ),

这究竟是为什么?

三、充满希望,再享春天

1、如果这时有个希望,你最希望什么?

2、是啊,这是咱班孩子的心声,让我们说出我们的心声吧!

出示:最后一小节,生读最后一小节。(“期盼”的意思,期盼什么?)

板书:祈盼 有雪白的教室平稳的课桌 鲜花中读书

我想这也是全世界善良的人们的心声,让我们代表每一个善良的人,大声地说出我们的心声吧!生再读最后一小节。

3、我想有这么多人美好的祝愿,这些处于战火中的孩子,总有一天会摆脱战争,不再有战舰和水雷,不再有坦克和大炮,不再有频频发射的导弹,不再有到处散落的地雷碎片,不再有伤害,不再有痛苦,到那时蔚蓝的大海,金黄的沙漠,美丽的夜空,绿茵茵的草地,所有美好的东西也会属于他们,他们会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4、学到这儿,你觉得享受春天就是享受(和平),祈盼春天就是祈盼(和平)。

板书:祈盼世界和平

四、享受春天,深知责任

1986年9月25日,世界各国儿童代表共聚美国纽约,共同签定了《儿童和平条约》,这条约表达世界儿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是全世界儿童至真至纯的心一起跳动的声音。

出示:《儿童和平条约》自由读,齐读重点段落

小结:这就是我们想要的春天,这就是我们祈盼的春天,这就是我们呼唤的春天。

希望全世界的人们都能和我们一样——齐读:享受春天,享受和平!

16﹡ 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

有雪白的教室

祈盼世界和平平稳的课桌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的优秀教案 第11篇

教学目标和要求:

1.学习这首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懂得维护世界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从而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2.了解诗的结构,初步懂得诗歌的表现手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含义。

2.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课前准备:收集世界上目前仍处于战火中的儿童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激情导入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在这美好的季节里你最想做什么呢?(课件出示四幅春天的画面。大海、沙漠、夜空、草地)

看来你们都很会享受春天。但是,孩子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在我们这个美丽的星球上还有许多地方正笼罩着战争的阴影,那里许许多多的孩子不能像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他们正饱受战乱之苦……

(课件播放:战乱中孩子的生活状况的图片)师:看了这一幕幕触目惊心的画面,你有什么想说的话吗?

学生谈看法……

师:战争太可怕了,所以我们心中呼唤和平。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呼唤和平的诗,板题:16.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这首诗共有几小节?每一小节讲了什么?(试着用一句简洁的话语概括)学生交流:

1.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课件出示重点词语)2.指名读诗,正音。(只要求正确)3.概括每一小节的意思。

三、品读课文,体验情感

1.学习第一小节。(课件出示第一小节)

⑴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诗句所描写的画面。

A. 读后师生评价读得怎么样,强调:朗读诗歌要有感情。强调“不 速之客”的读法及意思,要读出讨厌的情感。

B. 说说你想象到的画面。(抓住本来……可是进行理解)⑵再找同学读,问:你为什么要这样读?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⑶齐读此小节

2.总结学习方法:①读时抓关键词,注意语调的变化,要融入自己的 感情。

②说说你想象到的画面。(抓住本来……可是进行理解)②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3.下面三个小节,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部分来读,指名读后师生继续 给以评价,并强调:要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朗读中。学生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这样读了有什么感受?学生都能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看到战争,心里难过,特别憎恨、讨厌战争,同情战争中的人们。(课件出示第二、三、四小节)(运用不同的形式朗读)4.小节内容,提练板书

问:这四个小节分别写了什么呀?教师板书:大海、沙漠、夜空、草地。师:是啊,这一切本来多么美好,可是却被战争破坏了,变得不一样,很不安宁。补充板书:战争 很不安宁

5.激情讲读“这究竟是为什么”(出示课件)

师:战争中的孩子,饱受着战火的煎熬,阳光般的年龄却要承受那么多的不幸,成千上万的儿童因为战争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家园,失去了本来应该拥有的幸福和欢乐。就因为这样,人们万分痛心的疑问:这究竟是为什么?同学们,让我们通过读,来责问那些发动战争的人们吧!(学生齐读前四小节)(课件出示:四个为什么的课件)

作者一次又一次的追问:这究竟是为什么?这样四次追问,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呢?引导学生理解:这不仅仅是责问了,更是对战争的一种控诉,一种抗议,充分表达出作者对战争的憎恨、讨厌之情。

这四句的语气一样吗?该怎么读?指导练习朗读。(齐读、男女生合作读)

6.发散思维,仿写诗歌

结合板书引导学生想象:战争除了破坏这些以外,还会破坏什么呢? 引导学生将想像的内容运用 “―――――――――― 本来―――――――― 可是――――――――― ――――――――――,这究竟是为什么?

这样的格式说话,教师适时给以评价,以表扬为主。7.升华情感,祈盼和平

的确,战争带走了孩子琅琅的读书声,带走了孩子的笑声,有的只是灾难和死亡。面对如此残酷的战争,(教师引读)我们希望――,“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理解“企盼”:比希望的语气更急切、更渴望。

师:一张课桌,一间教室,对我们来说算什么要求呢?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可是对于战火中的孩子竟然要用“企盼”,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战争。

是啊,这一切都是战争惹的祸,所以我们要一起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文中的省略号就是和我们一样享受自由、幸福、快乐、和平……我们都希望战火中的孩子吃饱、穿暖、住好,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生活,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所有美好的希望只有两个字才能实现,那就是“和平”,补充板书。(希望 企盼 和平)

课题中的享受春天就是享受什么?(享受和平)

这是多么美好的愿望啊!我想你们也有很多美好的心愿想对战火中的孩子说,是吧?

请用:我希望,我企盼----------这样的句式来表达一下自己的心愿吧!

四、总结全文,抒发情感

短短的40分钟的课堂道不尽我们心中的期盼,虽然我们无法阻止战争,但是我们可以不断壮大和平的力量,我们的呼唤会让全世界的人都听到。我想:有了我们的关注与祝愿,处于战火中的孩子,总会有一天能摆脱战争,会有蔚蓝的大海,会有金黄的沙漠,会有美丽的夜空,会有绿茵茵的草地,也会有所有美好的东西,到那时他们会和我们一样(教师手指课题)学生齐读:享受春天。今天,我们能拥有美好的生活,能享受和平,是多幸福的事,要好好珍惜,好好生活,我们希望全世界的小朋友------(出示文字)学生齐读: 和我们一样 享受春天,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和我们一样享受和平!

五.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教师介绍:维护和平,制止战争,不仅是我们的希望,更是全世界人民的希望。1986年是国际和平年,在这一年的9月25日,世界各国的儿童代表共聚美国纽约法拉兴草坪公园,分别代表本国儿童共同签订了《儿童和平条约》,表达世界儿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请同学们齐读课后“链接语”《儿童和平条约》。

六.作业布置:

把自己美好的愿望写在心愿卡上,贴在教师后面的黑板上。板书: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大海

战争 沙漠 很不安宁

夜空 草地

我们希望 祈盼 和平

教学反思:

由于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在教学时,我没有逐字逐句进行讲解,而是通过感情朗读、展开想象和拓展补写三种形式来理解课文内容的。

感情朗读是理解诗句的基本手段。因此,在本节课中,我重视了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特别是四个“这究竟是为什么?”。通过朗读,让学生们知道,这不仅仅是疑问,更是一种对战争的控诉,一种对战争的抗议。因此,在朗读这句话时,语气自然是逐句加重,语气中自然含有深深的谴责。这样,朗读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理解又深化了学生的朗读,二者真正起到了相辅相承而又唇齿相依的关系。

展开想象是学习课文的重要方法。在这篇课文中,有这样几句话:“蔚蓝色的大海,本来是海鸥的乐园”,“金黄色的沙漠,本来是蜥蜴和甲虫的天下”。在读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大海本来是什么样的?现在又是什么情景?沙漠本来是什么样的?现在又是什么情景?通过想象,学生也能够了解到战争让本来安宁的自然世界变得喧嚣而残酷,自然也就了解了战争给自然社会带来的灾难。

针对这节课,我还安排了拓展补写的练习。基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战争给世界带来灾难,以及文章语言的欣赏感悟,我抓住了这个“读写结合”点,激起了孩子对战争的控诉和斥责,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借鉴到了作者的表达手法。在拓展补写时,教师的作用在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点拨规范学生的语言,而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

附:学生优秀课堂练习片断五篇

(一)明亮的教室

本来是孩子们学习的乐园 可是轰隆隆的坦克和大炮 把学习的乐园搅得很不安宁 这就是为什么?

(二)湛蓝色的天空 本来是云儿欢乐的天堂 可是频频发射的炮弹 把如今的天空搞得乌烟瘴气 这究竟是为什么?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的优秀教案 第12篇

1、认读4个生字。

2、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憎恨战争,维护和平的情感。

重点难点:

体会、品味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同学们,我想问问大家,《一个中国的孩子》这篇课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个孩子发出什么呼声?

——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这仅仅是这个孩子的呼声吗?不,这也是千千万万孩子的呼声,这也是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的呼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呼唤和平的诗——《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板书课题,齐读)

二、质疑读文

1、读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

2、解答这些问题,有什么办法呢?别忘了,我们语文口号是……(生齐喊:歌曲是唱出来的,功夫是练出来的,语文是读出来的。)

3、请大家放声读课文,先把课文读准读顺。不懂的字可以问问旁边的同学或老师。

(学生自读课文)

4、检查自读情况并解疑。

先把本课要求会认的几个字词读准。请一个同学读给大家听。

谁能把第一节诗读给大家听?——点评——齐读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5、怎样才能把诗读得更好?引导学生喊一喊“吟诵”口号(虽不一定摇头晃脑,但却可以有意拖长腔调,夸张抑扬,读出节奏。)

6、学生自选一节诗练读

7、展示吟诵

三、理解想象

过渡:学习诗歌,光会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象,才能更深地理解诗意。请大家轻声读诗,看看能读懂什么?可以先自己比较喜欢的一两节诗细读、体会。

1、学生小组内学习。

2、交流汇报

自由汇报后师引导思考:“这究竟是为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这些会让你产生一句怎样的心里话?

如果让你读读诗句,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你会怎样读?

小结:从大家的朗读中,可以知道同学们能较深地理解诗歌,体会到战争的可恶,和平的可贵。

四、简析诗歌

如果让你把全文的内容分成两部分,你会怎样分?为什么?

小结:前四节,都是写战争破坏了自然环境的安宁。

这里都写了哪几个地方?用笔从每诗中画出来。那是什么?

小结:是啊,战争是残酷的,它使大自然不得安宁,让人类的生活不得安宁。

五、组画激情

1、下面请大家来看两组图片。

(课件出示第一组图)

2、看了这些图片,哪句心里话又要蹦出来了?你想发出怎样的呼吁?

3、那么,我们来看看作者祈盼的是什么?

请部分同学读第五节诗。问:祈盼是什么?如何理解“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六、配乐朗诵

让我们带着作者的祈盼,带着对和平的呼唤,伴随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七、总结拓展

同学们,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让我们一起为世界和平而呼吁吧!我们可以为和平做些什么呢?

八、布置作业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第13篇

由于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在教学时,我没有逐字逐句进行讲解,而是通过感情朗读、补充材料、展开想象和仿写小诗四个步骤来理解课文内容的。

感情朗读是理解诗句的基本手段。因此,在本节课中,我重视了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特别是四个“这究竟是为什么?”。通过朗读,让学生们知道,这不仅仅是疑问,更是一种对战争的控诉,一种对战争的抗议。因此,在朗读这句话时,语气自然是逐句加重,语气中自然含有深深的谴责。这样,朗读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理解又深化了学生的朗读,二者真正起到了相辅相承而又唇齿相依的关系。

补充材料是拓展内容的有效手段。在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近些年来有关战争的资料,学生在收集的过程中,对战争自然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而课文中所讲的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这样学生就可以从这些资料中了解到战争到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不安定的因素。从这些资料中,再加上我自己也在课件中出示了一些相关的照片,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战争让大自然变得乌烟瘴气、死气沉沉;让那么多的人无家可归、流浪街头;战争让那么多的亲人生离死别、国家沦丧„„这样,学生的头脑中,便会出现一幕幕战争的灾难。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展开想象是学习课文的重要方法。在这篇课文中,有这样几句话:“蔚蓝色的大海,本来是海鸥的乐园”,“金黄色的沙漠,本来是蜥蜴和甲虫的天下”。在读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大海本来是什么样的?现在又是什么情景?沙漠本来是什么样的?现在又是什么情景?通过想象,学生也能够了解到战争让本来安宁的自然世界变得喧嚣而残酷,自然也就了解了战争给自然社会带来的灾难。再进一步让孩子想象还有什么也因为战争变了?学生纷纷畅所欲言,说学校、家园、小河、森林„„都变了。

在想象的基础上,我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小组合作或独立创作小诗,学生兴致很高,写得也很不错。

这节课中,学生读得那么认真且很有感情,写的小诗也很动人,让我重新对阅读课文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感情朗读、补充材料、展开想象、仿写小诗,无疑是学习阅读课文的很好的方法。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评课

今天下午第二节课,我有幸听了王李敏老师精彩的一课-----《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精彩之处有以下几点 :

一、体验自然美

在提示课题时,王老师让学生谈了春天是怎么样的?说些有关春天的词,学生说的词汇那么丰富:春回大地、百花齐放、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在孩子们的眼中,春天是美好的,同时让学生也已经深深体验到了,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快乐的,世界是安全的。

接着王老师出示“自学课文”的要求,让学生自由读诗,诗歌前四小节的叙述结构比较相似,都是先讲美丽的自然景物本来应该是怎样的:蔚蓝的大海本来是海鸥的乐园„„王老师让学生说一说每节写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讲到看到了无边无际、蔚蓝的、安静的大海;看到了宁静的夜晚;看到了广袤的沙漠;一切是那么和谐、那么美丽,通过他们多角度的理解,以朗读的形式再现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去体会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快乐与自由。

二、感受战争残酷

“这究竟是为什么?”王老师抓住这句重复的疑问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先引导学生在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中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谈的感受很深。同时把“?”改为“!”让学生再一次朗读,通过强烈的对比,让学生对失去美景、失去美好生活,产生了痛惜、愤恨之情。这些情感,融入到学生的朗读中,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当王老师通过连续四个的“再也不是”的引读,将美景与战争的场面重现在学生的面前。如“巡弋的战舰和水雷成了不速之客,蔚蓝色的大海再也不是——海鸥的乐园”,此时此刻,痛惜、伤感、愤恨、惋惜,难过,多样的情感,在学生的心间升腾。

当王老师播放英文歌曲时《告诉我为什么? 》时,那更震撼大家的心灵。小男孩 饱含伤心的泪水,悲怆、哀婉地唱着, 更是催人泪下,不忍卒读, 这时,坐在听众席上的我涌积在眼眶里的泪水终于喷薄而发,我被感动了,学生们被感动了,全场的每一个人都被感动了。

三、祈盼世界和平

这首诗歌,在最后一个小节表达了诗人的希望与祈盼 ── 让战火中的孩子有一张平稳的课桌,一间洁白的教室。为了进一步推进孩子们对战争的感受,王老师播放了一组战争中的凄惨画面。同时 王老师通过引读、配乐读不断地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读,让学生在读中去感悟,让学生读出发自肺腑的呼唤,激发学生对战争的憎恨、对和平的祈盼之情。然后出示练习: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我们一样享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学生的练笔中,有的同学直抒胸臆,更难能可贵的是很多同学,学习诗歌的写法,借助画面表达了自己的心声,同时也在练笔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理解了“春天”的含义,同时由衷地发出一句深切呼唤 “让和平之花永远盛开永不凋谢”。总之,这是一节精彩语文课,让我受益非浅。《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评课稿二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诗歌语言真挚,感情丰富,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描绘了大自然的景物,更是花了大篇幅描写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让孩子们对战争进行强烈控诉以及对和平的深情呼唤。教学中,我觉得教案的设计与课堂的展示能有机的结合,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自我感觉以下几个方面比较满意: 其一,注重朗读,读中感悟。

本课诗歌生动易懂,教师不用讲解学生也明白,所以我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学生的自主阅读上,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案的设计上我安插了初读课文、细读课文、品读课文等几个环节。而且在学生展示问题时,我还适当的穿插了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对子互读,指名读,小组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其目的是想通过朗读,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因为好的朗读本身就是对课文极好的解释。其二,注重学生的想象力,加深感悟。

当布置学生读第一小节时,我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边读边想象,说说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大部分同学进入沉思状态,随后有学生说“看到了无边无际、蔚蓝的、安静的大海,海鸥在海面上唱着欢快的歌,只听“轰”的一声,海面上水花四溅,海鸥们惊慌乱飞,只听凄惨的悲鸣,炮火的轰鸣混成一片。太悲惨了!”从学生的描述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已经完全走入文本,深刻体会到战争让海鸥失去了自己的乐园。在充分感悟课文的基础上,我及时向学生展开追问:“战争仅仅是破坏了大海吗?”由此引出对2、3、4节的学习,学生仿照第一节的展示方法,完成了对课文的2、3、4节的展示。在学生们展开想象用语言描述自己想象的画面中,自然界的原样与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强烈的反差,学生对失去美景、失去美好生活,产生了痛惜、愤恨之情。此时此刻,痛惜、伤感、愤恨、惋惜,难过,多样的情感,在学生的心间升腾,这些情感,融入到学生的朗读中,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对和平充满无限的渴望。其三,展开想象,仿写诗歌。

曾经有人说过:“书读文章三百篇,不会作文也会编。”有效地朗读还有助于写作。学生通过朗读,在思维中就沉淀下了一些优美的经典的语句片段,在写作时,遇到类似的文章,学生通过模仿写作,使表达顺畅,语句优美,为写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在最后,我设计了一个小练笔,请你们展开想象,仿照本诗写法,续写一节小诗。学生们兴致很高,有的学生竟然写了四、五节。如“五颜六色的花丛,本来属于蝴蝶和蜜蜂,可是如今频频发射的导弹把蝴蝶的家园搅的很不安宁,这究竟是为什么?”再如“我们希望,我们祈盼—让战火中的婴儿有一张婴儿床,平稳的婴儿床,不被导弹的气浪掀翻!有一间卧室,安静的卧室,免遭炸弹的弹片击穿!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生活,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学生的想象丰富,仿写小诗非常成功。但教学中还存在不足:

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很好地运用课后安排的《儿童和平公约》进行激情拓展,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和平”。

一位特级教师曾经说过:“不能只挖一个坑,要挖一口井。一个教师有多远,就能引着孩子走多远。”我清楚地知道自己现在仅仅只为学生挖了一个小小的“坑”,所以必须不断地学习借鉴,不断地充实自己,把“坑”越挖越深,成为一口“井”。

遥望今后的教学之路,或许我们仍象刚走路的孩子一样步履蹒跚;或许我们仍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意想不到的困难,但老师们,请别忘记高效课堂给我们带来的一份份惊喜与吧!它正和我们一起奏响动听的乐章;它正和我们一道描绘多彩的画卷;它正和我一同谱写壮丽的诗篇„„

《笋芽儿》观课报告

一、观看记录

在课堂上,赵老师亲切的话语,亲切的笑容让学生不再拘束,一节课上,学生都融入在学习中,此时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已经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我想要做到这一点,跟老师自身的素质是分不开的。

其次,赵老师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识字,写字。把本身枯燥的东西变得有趣了。如在教学:“揉、抚、扭”这三个生字时,赵老师让学生边表演边体会,在情境中去认识这些字,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提手旁”这一识字规律。以此,学生举一反三,用这一巧妙的识字方法学习了其他生字。在学习“扭动”这个词语时,让学生做一做“扭动”的动作。在教学“撒娇”一词时,让学生说说自己向谁撒过娇,并模仿自己当时撒娇的样子和语气。这又将识字与口语训练结合在一起。赵老师让孩子在读中去感悟,让孩子在识字过程中得到了很多快乐。学生识记、巩固生字最好的方法是复现。课堂中教师采用多种形式复现生字,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提高了自主识字的质量。我想这是她这堂课的最大亮点,也是最吸引人的地方。

二、教学重点学习引导 文中有这样一个重点段:“笋芽儿扭动着身子,一个劲儿地向上钻。”这一段集中表现了笋芽奋发向上,顽强奋斗的精神。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笋芽的这种精神,我采用了反复诵读感悟的策略。我在第一教时是这样设计的:

师:尽管泥土很坚硬,但笋芽依然——生齐读“笋芽儿扭动着身子,一个劲儿地向上钻。” 师:尽管坚硬地石头刺疼了小笋芽,但笋芽依然——生齐读“笋芽儿扭动着身子,一个劲儿地向上钻。”

师:笋芽想到马上要见到明媚的春光了,于是——生齐读“笋芽儿扭动着身子,一个劲儿地向上钻。”

赵老师在这一段教学中是这样设计的:

师:你们就是可爱的小笋芽,你们会遇到什么困难? 生:石头挡住了去路。

生:雨水的浇灌。(此时,老师如果及时地告诉学生,雨水不是他遇到的困难,如果有了雨水的滋润小笋芽会钻 生:扭动着身子向上钻。

师:小笋芽们,扭动起你们的身子一个劲儿的向上钻吧!生做扭、钻的动作。

师:扭呀扭,钻呀钻,尽管泥土很坚硬,但笋芽依然一个劲儿的向上钻;尽管坚硬地石头刺疼了小笋芽,但笋芽依然一个劲儿的向上钻。(生做使劲钻的动作。)笋芽想到马上要见到明媚的春光了,于是笋芽儿一个劲儿地向上钻。”

老师创设情境反复诵读的策略运用导语帮助学生理解笋芽奋发向上的精神。学生在诵读中积累了语言。赵老师主要抓住:扭动、钻、一个劲儿这三个重点词,运用创设情景、做动作、比较辨析词语等方法,加深了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与感悟,升华了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让文本中看似平常的词语活了起来、动了起来。学生品词品得有滋有味,既品出了“一个劲儿”的表面词义、又品出了词的语境义和词语内涵的深意。干瘪枯燥的词语在学生心中鲜活了起来、丰满了起来。但是在这里老师如果随机问一生:小笋芽,你累不累? 生:累。

师:你想停下来吗? 生:不想停下来。

师:你为什么不想停下来,要一个劲的向上钻? 生:„„

师:咱们来一起读一读这个句子“笋芽儿扭动着身子,一个劲儿地向上钻。”我想这段的学习效果会更好。

三、观课收获

上一篇:我的军训日记作文下一篇:全员培训继续教育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