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概况及经典案例分析

2024-05-22

中国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概况及经典案例分析(精选6篇)

中国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概况及经典案例分析 第1篇

中国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概况及存在问题简析

——

以深圳大芬油画村的发展为例

·全球文化产业发展的概况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相应地带来了文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鉴于此,各国正不失时宜地优先发展经济的同时提出了积极发展文化的战略。为了适应这一时代潮流,文化产业应运而生。

当今世界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其中当然少不了以创意为灵魂而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不容置疑的是,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极力通过各种有形手段和无形手段来推销自己的价值理念以提升国际地位,而文化产业就无可厚非地担下了这一历史重任。

进入新世纪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政治的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同时逐步认识到文化对经济和政治的反哺效应,于是各发达国家先后制定了将文化注入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在这发面中国与其相比任存仔较大差距。

·与发达国家之间的鸿沟

据不完全的统计,进入新世纪以来,美国音像业的出口额高于航天工业,成为美国创造利润最多的行业之一。目前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产值占GDP中的份额在10%以上,美国文化产业的产值已占其GDP总量的18%~25%,100家最富有的美国公司中,72家事文化企业。2003年中国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所创造的产值为3577亿元,占GDP的31%……。就文化产业总体而言,我国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发展前景可观,但任务艰巨

虽然我国的文化产业在诸多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但不能说我们在文化产业方面无所作为,我国大城市的文化产业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例如广东深圳和上海等沿海城市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就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

然而即使我国某些大城市的文化产业与发达国家的大城市对的文化产业在GDP所占的份额相当,但我国大城市中最富有的公司中文化企业的比重很小就能说明这一点。即便如此也不能很肯定地否定我国农村产业的发展,更不能说其发展是一张白纸,至少可以说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 一个瓶颈,发展空间很大。据有关方面对西部农村文化产业的乐观估计,其产值只值GDP的2%。在某些老少边穷地区的农村,根本就谈不上什么文化产业。这说明我国文化产业的总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城市和农村很不平衡。从农村文化设施条件来看,东西部不同地区更加不平衡。从现有的农村文化设施条件来看,真正代表农村文化产业水平的计算机网络建设还比较少,而且呈现出严重的发展不平衡,村民们能够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上网查询农业信息的比例很低,东部发达地区仅占2%,就全国而言,甚至比例还要低得多。因此,我国农村的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

·存在的问题解析

(一)产业链和集约化

提及现今中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其中就不都不说一下产业链和集约化的重要性。在中国诸多成功的农村文化产业案列中,我们不难发现当中最成功之处莫过于引进了拓宽产业链和选择走集约化的发展之路。然而能真正认识到二者的重要性并将其成功运用到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中却是屈指可数的。深圳大芬油画村从以最开始的单一外销画为主到把绘画艺术衍生到服装、生活用品上,形成巨大的产业链,从而为其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另外,大芬村还通过产业升级的方式调整了产业结构,精简了产品交易的流程加强了与当地各民营企业之间的产品联系,大大缩减了交易的成本,达到了集约化经营的目标。

(二)与政府之间的联系程度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市场”无疑成为时下最火热的词汇之一。无疑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与市场的完美接轨,然而在呼吁发展要回到市场的怀抱的时候却容易过分注重市场而轻政府的现象。政府和市场作为经济发展的两位得力的好助手,可谓是各有各的看家本领,就拿政府来说,在中国这个刚从计划经济转型市场经济成功的国家里,要让政府彻底退出经济领域似乎是完全不可能的。

大芬村从一个不起眼小镇,发展为“中国第一村”“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版权兴业示范基地”、“美术示范基地”,除了大芬所有从业者的合力外,地方政府部门的重视和介入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正是他们对文化工作的重视,大力提升布吉城镇的文化,发展大芬文化村、布吉秧歌、客家文化等特色文化,为布吉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提供足够的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另一方面,深圳的市委市政府和布吉当地政府注重对政府部门相关人员的管理,塑造了政府团结,共促大芬文化产业的发展的形象……正因为如此,大芬村才会有布吉镇领导亲自带队组织画家到欧洲,非洲考察交流和推销大芬油画,才会有相应的配套资金的持续投入。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果没有政府的相关扶持,大芬想要有今天真的很难。

(三)生态环境和文化氛围

谈及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应该说在大多数人的潜意识里都会下意识地将其与生态环保等正能量的社会热词联系到一起。诚然,农村本就给人给人一种回归自然,绿色和谐的感觉,相应的在农村发展文化产业就有生态的烙印。除此之外,文化产业本身发展就应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和浓厚的文化氛围,只有这样才是名副其实的文化产业。相反纵观在国内许多却是打着农村文化产业的幌子走的却是在不断地复制城市文化产业之路,这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背离了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原则了。要实现农村文化产业真正意义上的接农村气,实行生态化经营和增加乡村气息就显得很有必要。

目前,大芬村汇聚了20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画工及画家,建立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油画交易市场。油画制作在这里已经形成了规模化、产业化,拥有一支艺术色彩缤纷的产业大军。由于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背景,大芬村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艺术爱好者前往着进行艺术创作。,为其文创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最原始的源动力。

(四)相关农村文化体制的改革和文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近些年来,党中央从政策、财政加大了对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但就地方政策制定着对这种投资周期短、收效大的产业的发展仍缺乏足够的紧迫感和相应的措施。当务之急就是要对现有的农村文化产业进行有效保护,选择效益好的典型进行广泛宣传,从法律和财政提供鼓励发展的施,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另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产品需要通过市场交换才能进入消费领域,这就意味着农村文化产品商品化。在这一过程中涉及到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等环节,因而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缺口就越来越大,对此类人才的培养日益显得重要。

大芬村积极响应国家发展地方特色文化产业的号召,得到一些优惠发展的政策,不失时机的进行外销画的经营从而为其发展开拓了国际交流通道。面对日趋激烈的文化竞争,大芬也注重对复合型人才的挖掘和重用,为其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五)文化版权意识

文化版权通俗的理解就和专利权差不多。在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年代里,复制抄袭已经蔚然成风,当然文化产业也不会例外。一个成功的文化企业除了上述各点外,具有一点的版权意识也是很有必要的。

大芬在进行衍生产品的研究与推广的同时会相应地同步发行经艺术家亲笔签名且限量的一系列艺品和生活用品等,这在一方面推动了衍生品的开发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大芬村的版权意识及保护系统的建立…

·论后小结

文化产业是全球公认的朝阳产业,可以说,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已经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及前途命运,它也必然成为我国建设文化强国的伟大工程的关键所在。

中国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概况及经典案例分析 第2篇

200930910105 国贸一班 郭俊

一、产业起源、定义及概况

20世纪50、60年代,现代意义上的第一盒卡式录音带诞生,1976年,日本的JVC公司规范并推出了VSH格式录像带,82年,商业CD正式进入市场。

音像制品(audio-visual product),是指录有歌曲,影像等内容的录音带、录像带、唱片、激光唱盘和激光视盘等,包括音像软件,学习软件(包含:CD,VCD,DVD,DVCD,EVCD,蓝光碟等)。

音像制品产业,指的是音像制品从制作、发行到最后销售的整个产业链条。纵观整个音像的产业链,它包括的企业有:音像制作公司、压缩公司、包装设计公司、发行公司、销售公司、配送物流公司、分销商、最后的经营销售门市等等。产业链中最主要的形式有2种:

1、发行公司向制作公司购买音像版权或所有权,然后进行发行;

2、发行公司设计剧本或购买剧本委托制作公司制作,然后发行。

90年代,广东东莞开始制作音像制品,伴随着后来VCD的出现,音像产业蓬勃发展。但随着压制技术的普及以及普及而带来的成本廉价化(如近年来出现的HDVD,可在一张碟片上存有长达13个小时的影视,且成本低廉),盗版影像制品的猖獗和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传统音像制品业规模有所缩水。

我国2010年已灌(录)信息的唱片、磁带以及其他媒体的进口数量为

451,655,740.00,用汇1,138,340,897.00美元;出口数量为347,634,269.00,创汇154,081,074.00美元。2009年1-12月中国进口已灌(录)信息的唱片、磁带及其他媒体数量最多的是广东省,进口数量为394,284,210.00,用汇

237,843,046.00美元;其次是江苏省和上海市,进口数量分别为22,873,431.00和17,904,162.00,用汇金额分别是93,588,911.00美元和299,180,990.00美元。2009年1-12月中国出口已灌(录)信息的唱片、磁带及其他媒体数量及金额最高的是广东省,出口数量为253,453,019.00,出口创汇68,412,431.00美元;其次是福建省,出口数量为34,577,100.00,创汇10,925,352.00美元。从这些数据上看,中国在音像制品贸易上明显处于一个入超的位置,这也显示了中国文化产业的明显弱势。

二、产业发展、低谷及原因

中国的音像制品业从刚刚萌芽到90年代以前,基本处于一个高速发展,快速扩展的阶段,而近年来整个国内音像制品行业却出现整体下滑。

单单就经营这一环节而言,我所能找到的调查统计数据均显示,中国传统音像制品经营单位的数量,这几年来一直呈现下降趋势。以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的数据为例,近几年来该区的音像制品经营单位的数据是:2003年41家,2004年38家,2005年34家,2006年29家,2007年26家,2008年23家,2009年20家。在以上经营户中,有证的而且规模大的屈指可数,而约有三分之一的经营户是主营其它商品,而音像制品则只是兼营(如自选商场,超市)。无证音像制品流动摊贩(盗版)相对猖獗。

音像制品经营单位数量的逐年递减体现出,传统音像制品业已然经过了它最辉煌的时代。曾经辉煌的音像制品市场,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满足了广大群众的精神生活需求。从中国音像制品业萌芽到1988年,音像制品业处在一个快速发展,快速扩展的阶段。一来是由于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政策扶植,大力鼓励新兴产业的发展,音像制品产业生命力顽强,二来,新鲜事物对当时文化消遣较为匮乏的广大消费者有着很大吸引力,音像制品由于价格相对低廉,需求旺盛,市场广大。

近年来,随着前面提到的盗版猖獗等各种原因,国内音像制品行业整体下滑,音像制品经营者的利润愈来愈薄,音像制品经营店的数量随之锐减。另一项数据显示,以北京为例,从2002年到2009年之间,音像店的数量减少了90%。盗版音像制品的泛滥和利润大幅下降是音像店数量锐减的主要原因。因为利润的下降,一些音像制品经营店为了节约经营的成本,纷纷转战网上经营。

而网上经营也必然导致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市场准入的规范、网络购物的可靠性,信用问题,还有近年来人们热议的数字媒体版权保护的问题。但网上经营无疑是音像业接下来发展的一个关键突破口,不论是传统的有形音像制品还是付费数字媒体下载。

说回盗版导致音像制品行业的销售环节利润锐减的问题,在一项访问中,中投顾问文化行业研究员蔡灵指出,音像制品行业的利润状况确实受到了盗版产品泛滥的严重影响。但盗版音像制品的泛滥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了,音像制品的市场需求其实依然旺盛,而且价格,无疑是影响消费者选择音像制品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正版音像制品的平均销售价格也有大幅的下降,这是造成音像制品行业利润下滑的最直接原因。

目前国内衡量音像制品行业的运行状况主要依据三项指标,这三项指标分别是发行品种、发行数量和发行金额。从近年来这三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看,发行金额这一项的下滑速度要大于发行品种和发行数量,这也直接反应在音像制品的市场销售价格上。例如,在音像业下滑较为严重的07、08两年,发行品种和发行总量下降了5%左右,而音像制品的平均售价下降了15%左右,发行金额也从31亿下降到了18亿,同比下降了近一半。

音像制品发行品种的减少主要是因为盒带、录像带等较旧品种的被淘汰,音像制品的发行集中在VCD、DVD等少数几个新品种上,这个无可厚非。音像制品发行总量的减少主要是由盗版制品泛滥和网络非法下载的出现所致,但是一些正版音像制品经营者为了能达到较高的销量,与盗版经营者争夺市场份额,也降低了价格,因此发行总量的下降幅度并不是很大。同时,一部分音像店由实体经营转变为网上经营,随着经营成本的下降,音像制品的售价也通常较低。

蔡灵还指出,目前,改观音像制品行业利润状况的重点不应当是价格,因为要保证正版音像制品的市场份额,音像制品的价格只能继续降低,以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当然,提高音像制品的价格也可以,那就是走高端路线,其前提是蓝光等新技术要被广泛应用,并且被消费者所接受。此外,欲改观音像业利润状况,就是继续降低价格,并降低成本,包括降低制作成本和经营成本等。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音像制品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音像业2009年发行总金额在13亿元左右,行业的低迷和衰退状况依然没有好转,2008年音像发行总金额为18.44亿元,比上年下降了41.38%。音像行业经营模式的创新不足,业态进化迟缓及盗版泛滥等是导致音像业市场持续下跌的主要因素。

三、网络发展与数字、有形音像制品版权

网络的迅速发展,使侵权行为日益严重,直接冲击着音像制品经营市场。一部分年轻时尚的人们,习惯于采用通过网络搜索下载自己喜爱的音乐节目等,造成了音像制品消费人群的大量流失。而在中国,网上正版数字音像媒体付费下载这种途径基本上仍是一个空白,并没有完备的法律法规或相关机构加以规范。相比起来,美国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机制。苹果公司的iTunes软件及其相关联的iTunes Store网上商店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iTunes软件从其第四版就开始引进了iTunes Store的功能,iTunes使用者可以从商店中购买并下载正版的歌曲,这些歌曲仅可以在有限个数的电脑以及无限个iPod播放器上被使用。从iTunes Store中购买的歌曲会使用苹果的FairPlay数位版权管理(DRM)系统防止用户自行拷贝。另外,当你的iPod播放器(内有你已购买的歌曲)连接到另外一台电脑(内有不同的购买曲目)并同步该电脑中的歌曲时候,iPod内原有的已购买歌曲也将被提示是否删除,不过,只要不设置自动同步歌曲的话,是不用担心这个问题的。虽然在使用上可能会造成一些不便,但无疑苹果在数字音乐版权这个问题上,在目前来讲,是做得相对最为到位的。从2003年4月28号iTunes Store开张以来,至2006年2月

22号为止,已经有超过1亿首歌被下载。

目前 iTunes Music Store 只在以下国家提供服务: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奥地利、比利时、芬兰、希腊、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葡萄牙、西班牙、加拿大、丹麦、挪威、瑞典、瑞士、日本、和澳大利亚。可以看到,中国并不在其中,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数字音像版权确实存在着诸多问题。

人们知识产权意识的淡薄,对盗版音像制品危害性认识的不足,不单单体现在网络数字媒体的非法下载上,在有形音像制品上,一些人心安理得地购买侵权盗版及走私产品。外来无证流动摊贩经营盗版音像制品活动猖獗。在一些城市迅速发展的新区建设(或城乡结合部)引来了庞大的外来建设大军,在这些外来务工者中有一部分是夫妻结伴而行,由于多数人文化水平低,缺乏技能,男的可上工地做体力活,女的却通常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流动经营盗版音像制品既不需太高的文化水平,且成本低,无需租赁店铺等,因此部分外来人员就成了无证经营音像制品的游击队员。

四、建议及前瞻

面对着当前这种严峻的形势,想促进音像制品市场走出低谷,必须要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近年来,虽然有关部门已经加大对保护知识产权的宣传力度,但仍然需要进一步不懈地以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宣传活动。在全社会树立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风尚。相关部门联合整治,加强监管力度,净化市场。一是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公安部门要密切合作,制订整治方案,加大打击力度和密度,落实制订长效管理机制,溯本清源。二是处罚要到位,职能部门除了没收违法音像制品及经营工具外,还要对当事人以严厉的处罚。三是把这项工作同“扫黄打非”保护知识产权活动结合起来开展宣传,抓典型案例,对那些兜售色情、淫秽音像制品的商贩,情节严重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加大扶持力度,壮大音像制品产业。音像制品市场管理要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一方面要加强监管力度,打击违法经营,净化文化市场;另一方面,则要实施扶优战略,培育市场主体,发展音像产业。

国家应加大对开发新产品、出版科技、教育类音像制品的优惠政策。加快音像制品的发行流通速度、降低成本。改革音像制品批发管理体制,减少批发环节,提高流通效率,建立统一规范、竞争互补的音像制品发行网络。并将其延伸至基层以形成自己有效的营销渠道,以此提升音像制品出租零售业的品种质量及经营状况。促进音像制品市场走出低谷,使其沿着繁荣、健康、有序、规范的方向发

展,以重现当年的辉煌。

另外,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快速普及,更多人倾向于从互联网上下载喜爱的节目,导致音像制品国内市场的传统销售业务的下滑,在传统音像业处于低迷状态时,网络音像销售必然是音像制品业重振旗鼓的一项重要途径。国家应当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网络数字媒体版权,以此来逐渐地引导网络正版数字媒体付费下载行为。当下,以手机彩铃、手机音乐、付费下载、视频点播等为主要形式的新媒体增值业务也正悄然兴起,相信当整个文化环境进一步净化,人们的版权意识进一步提升之后,音像制品产业自然会走出低谷,朝着新的方向健康,稳定地发展。

参考资料:

中国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概况及经典案例分析 第3篇

一、当代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价值矛盾分析

当代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价值矛盾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大众化与低俗化。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使文化走下高高的神坛, “飞入寻常百姓家”, 文化不再是少数精英在书斋中所独有的权利。这对于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 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起到了致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文化大众化的同时, 出现了文化消费地低俗化和非理性倾向, 这导致许多文化产品偏重娱乐消遣特质的开发和利用, 而忽视、消解其内在人文精神特质, 使文化价值向商业价值取向发生偏离。

追求经济利益与唯利是图。文化产业是文化的市场化, 其产品的价值通过市场实现, 它以批量生产, 快速传播、内容通俗和形式模式化而成为最普及的文化消费品的提供者。它为生产者、经营者带来巨大的利润, 又给大众送去精神与感官的快乐。但接蹱而来的问题是, 如果经济利益成为产业唯一的追求目标, 市场成为文化的上帝, 一切都根据眼前的利益来结算, 文化将失去“文治教化”的天然本性, 把那些具有真正精神价值但又不能迅速兑现成现钱的文化搁在一边, 对于更长远更深刻的东西普遍失去兴趣。

借鉴经验与全盘西化。文化产业发端于西方, 中国文化产业起步时, 我们不由自主的把学习的目光投向了西方。从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发展历史中, 我们借鉴到许多宝贵的经验, 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但在借鉴经验的过程中还要涉及到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如何对待西方文化?在全球化的文化空间里, 的确存在着第一世界和第三世界的文化冲突与对抗, 这是任何人不能否认的事实。而美国等西方国家也承认, 文化上的渗透是前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文化与意识形态的渗透, 解决了西方国家用半个世纪的武力和财力不能解决的问题。前车之鉴, 令人警醒。

价值多元与信仰危机。文化产业是工业社会的伴生物, 市场经济带来了利益主体的多样化。随着文化诉求主体的增加, 一举改变了传统社会文化格局中价值的一元性特征, 传统已经被推翻, 上帝也已经不存在, 这里面有进步的意味,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 新的标准与规则在哪里?传统价值体系开始崩溃, 新的价值体系尚未形成, 市场经济带来剧烈的社会转型, 思想、文化领域出现激烈的震荡在所难免, 问题的关键在于文化产业作为当代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力量, 对新价值体系建设与传播起到的作用不可估量, 而文化产业本身在发展中除却明确经济价值的重要性外, 缺乏明确、系统的价值引导, 它又如何能起到引导它人的社会作用?那么, 当代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中,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价值矛盾呢?我们只有弄清了具体的原因, 才能有的放矢的解决问题。

二、价值矛盾的成因分析

第一、价值判断标准失范。文化产业的价值判断标准就是判断文化产业发展是非得失的准则, 价值判断标准的失范是指产业发展中判断其是非得失的标准并没有按一定的标准建立起来, 因此不能形成对产业发展的规范和引导, 导致产业发展中价值评价处于混乱多元化状态。对文化产业的价值判断标准的失范集中表现在对生产力标准的庸俗化理解, 片面强调经济价值而忽视产业的文化价值;强调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 对于意识形态问题采取回避甚至是拒绝态度, 不再强调政治性和信仰的终极性。相反, 由于对物质的极度推崇却产生了对西方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崇拜, 并在产品中通过各种方式或明显或隐晦的表达出来。

第二、政策、法律的不健全。任何国家的文化产业发展都不可能完全市场化, 政府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市场引导和政府管理始终是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一对合力。在西方发达国家中, 文化产业发展早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目标明确的产业政策, 但我国目前在文化产业化过程中, 还没有对产业化与非产业化部门给出准确界定, 导致一方面产业化不彻底;另一方面精英文化由于不适合市场化出现边缘化现象。同时, 法律也是政府管理文化产业的有效手段, 但目前专门针对我国文化产业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 甚至存在巨在的空白, 这为某些不道德的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第三、急剧的社会生活转型。“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是指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变迁和发展。这种社会转型不仅仅是简单的经济转型, 它将引起整个社会全面而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反映到人和社会的观念层面则表现为价值观念的冲突和更新。”这种冲突与复杂的状况必然对文化产业发展产生影响。

文化产业在发展中出现各种矛盾, 原因是复杂的, 强势文化的冲击、文化体制改革的不到位都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为了研究的方便与文章篇幅所限, 只取与论文命题相关部分进行分析, 对于上述各个方面不再做具体的论述, 但这并不代表着这些原因对于矛盾的形成是无关紧要的。

三、解决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价值困境的几点思考

第一、文化产业发展应立足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中国最大的国情, 就是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不仅是对我国社会发展阶段的一个科学判断, 也是我们当前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工作也应从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这一判断包含两层最基本的含义:首先, 我们处于的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这规定了当前我们建设的文化既不同于资本主义文化, 也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复活, 而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 因此有必要在文化产业发展中重新确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文化判断标准。其次, 我们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的国情简单地讲就是不发达”, 同时这也是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 “需要几代人, 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为之奋斗”, 这就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 要充分考虑到这一阶段的基本国情, 即社会主义文化还处于初级阶段, 并不成熟, 我们建设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文化, 所以不能对文化及文化产业发展提出超越阶段的过高要求, 对于它的价值引导也要保持适当的张力。

第二、谋求文化主导与文化开放的统一。在世界各国联系日益紧密, 开放程度逐渐加大的今天, 文化上的共享与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是不可避免的, 如何在坚持民族性、差异性的同时, 加入这场世界文化共享的盛宴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对于这一问题,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曾经指出:“我们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 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不能全盘西化, 也不能坚壁清野”。对于外国文化中优秀的部分, 应该奉行“拿来主义”, 对于资本主义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对我国文化建设的影响也要有清醒的认识, 但是不能因噎废食, 排污而不排外”, 以正确的态度来应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我们要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融会贯通古今、中外文化精华的基础上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并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正确理解生产力标准。解决文化产业发展的价值困境, 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要对“生产力标准”做出全面的理解与阐释。“生产力标准”不但是当前改革开放中一切是非得失的判断标准, 也是判断文化产业发展成败的客观依据。对于“生产力标准”的理解应全面, 不能以“物质生产力标准”取代“生产力标准”, 又把“物质生产力标准”简单等同于“经济标准”从而出现对“生产力”标准的庸俗化、片面化理解。当我们面对文化产业这样一个文化与经济结合的混血儿时, 更应该坚持对生产力标准做出全面的理解, 从物质与文化两个方面确立一个综合性的价值评价体系。而不是简单的把生产力标准等同于“物质生产力”标准, 把“物质生产力标准”又简化为经济标准。坚持生产力标准, 应首先对生产力标准做出全面的理解, 才能对产业价值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与引导, 并避免产业发展中一切向钱看, 唯利是图现象的发生。

摘要:当代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中出现的若干价值矛盾, 使产业发展经常处于两难的境地。因而, 对这些价值矛盾进行系统地分析, 进而探求解决的路径, 对于推动中国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文化产业,价值矛盾,成因

参考文献

[1]、朱效梅.大众文化研究——一个文化与经济互动发展的视角[M].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2003.第130页.

[2]、转引自同上第130页.

[3]、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生活.新知.读书.三联书店.北京.2003.第167页.

[4]、姜锡润、王曼.论社会转型时期价值冲突的根源与价值观重建.武汉大学学报[J].2005 (2) .149~155.

中国经济及文化产业发展展望 第4篇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倡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鼓励“自主品牌建设”,大力扶植文化创意产业,广告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部分开始受到了资本的青睐。

随着中国的内需和人均收入的提高,复星集团未来看好传媒、广告和市场推广等行业。中国广告行业在迎来大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挑战主要来自于媒体成本的挑战和媒体受众方式的转变,广告企业需要通过资本运作来提升行业地位,实现资本增值。

——复星集团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梁信军

对中国经济文化产业的发展,我持有两个核心观点,第一个观点是全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中国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中国变化的核心是在未来若干年将以内需为主导。以内需为主导的大背景下,广告业会有辉煌的未来。第二个观点是受众在变化,媒体在革命,客户的需求也发生变化,传统的广告公司跟媒体、客户之间的强弱势地位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先知先觉的广告公司便能抓住自己的资源。

中国将迅速进入内需驱动阶段

相信未来的十年,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黄金的十年。在今天这样经济持续发展的情况下,我们有必要对未来保持乐观的态度。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危机还在持续。现在很多人觉得,上半年的时候我们已经开始讨论是危机后还是后危机,现在看来都不是,而是持续的危机,并且还有新危机的存在。这场危机的意义在于通过这样深入的危机之后,全球的经济分工格局发生的变化,在全世界范围的资源、资金的分配模式也在发生深刻的改变,但总体来说这样的改变对中国等新兴国家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为什么中国将迅速地进入到内需驱动的阶段?主要有几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仍在进展中的全球金融危机的推动。由于金融危机的因素,导致外商的投资还在持续的减少,所以利用外商的投资来拉动GDP是靠不住的。第二个原因,在我国的GDP中,美国、欧洲占了出口的50%以上,他们的需求在减弱,政府的采购也会减弱,所以政府需要出台相应的政策来扩大内需,拉动GDP的增长。除了党中央的政策,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发展的自身规律,到了这个阶段会进入到内需驱动,这是不可避免的。

第三大原因是中国人口结构的变迁,第四个原因是政府的导向。还有一个原因是中国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在十年间,我们内需驱动达到10.8%,这是内需驱动的最根本原因。全中国的人口将近45%是在1943年,后开始增长,从2008年开始的婴儿潮出现,开启了消费的黄金时代,他们的消费力比父辈大了很多。据统计,到2013年中国有望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国。

所以我相信,基于个人消费者的中国内需会到15%-17%,由于内需消费的升级,如果个人内需是15%-17%,品牌类的产品或服务可能就是17%-19%。服务于品牌塑造的行业,成长甚至会超过品牌本身,品牌如果是19%,服务于品牌塑造的行业甚至于会超过20%,所以服务品牌塑造的行业包含媒体、商业推广、广告。我觉得广告的增长,在未来的十年里一定不是过去十年的模样,未来十年会远远超过过去十年。

广告业迎来高增长黄金期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来,在1981年到2008年,中国广告年均增长31%(见图1),远远超过GDP的增长。自从2007年成为全球第五大广告市场之后,今年可能会晋升为全球的第四大广告市场。

我列举了一下中国广告业的成长和国际广告业的比例变化,目前为止,在全球范围内,美国是广告业的主要市场,日本、英国、中国现在占全球市场份额是比较低的,美国有28.7%左右。(见图2)

但从增长率来看,中国广告支出增长率很高,在2009年中国广告支出增长率大概是9%,有一个中介组织预测,在未来三年当中,增长率大概在6%至7%之间,我认为,如果这三年的预测是正确的,意味着三年之后会有爆发性的增长。(见图3)

除了增长之外,广告本身的结构也有很多的变化,除了广告支出,公关活动、产品的支出也高于其他的国家。广告公司本身的类型也有很多的类型,除了媒体性的,还有公关公司以及大型综合性广告公司、产品推广公司等等,但是中国的行业集中度非常低,现在广告行业内的前五大公司占有率大概只有20%,但是有了国家的支持以及行业开放度的提高,行业规模成长是非常快的行业增长快速的特征,也会使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

给自己的品牌镀金

随着中国的内需和人均收入的提高,在品牌方面的支出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做广告首先要了解上游的变化,然后是下游的变化。对于上游的变化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个是媒体的版权成本是在逐年提高。要想刊载别人的文章,比以往要支付更多的钱,如果要雇一个好的编辑、记者成本也非常高。第二是印刷成本的提高。大家都要保护森林,不希望你用纸张。第三个成本是发行成本,也就是传播成本,现在的发行公司已经不满足于拿佣金了,发行公司还要分享广告收入,越来越多的发行公司会动这样的脑筋。

所以他们面临全方位成本增长的压力。对策是什么?很多媒体现在都在看,比如牛津辞典,以后就不印纸张了,只有电子版和网络版。媒体受众方式也在变化,越来越多媒体受众把时间花在社区之间,因为群体之间的影响力非常大。

在过去,这种群体间的影响我们称为口碑影响,你的行为会影响我,我的行为会影响你,而不是通过中介来实现。所以媒体的形态,不仅在于电子版的转型,媒体要被迫转往全媒体的概念,要把收视人群覆盖到所有人群。媒体革命性的改变,我们可以预言,有很多的强势媒体以后未必强势,而一些现在看上去并不强势的媒体未来可能会变得非常强势。

广告主的需求在变。第一,品牌的需求程度会提高,比如省广的服务对象是国际化的,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低端产品不等于没有品牌,广告主将来的特征受很多本土品牌的影响,而且本土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第二,广告主对新的媒体传播渠道并不了解,他已经不知道要选择什么,但是已经感觉到光有电视、报纸不行,网络能不能做,做到哪里,他完全不知道。除了网络还有什么能做也不知道。

第三,对广告公司来说,要反思的是围绕这些广告主的需求,有什么能力来应对、迎接客户的需求,只有最终满足客户的需求了,才有最终话语权。

中国的广告行业的确在迎来一个大发展的黄金机遇,关键是广告公司是不是为这样的发展黄金机遇做了准备。从复星来说,对广告行业、媒体行业非常看好,我看好内需就看好品牌,所以我们对传媒、广告、市场推广行业都有极大的兴趣来做投资。

中国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概况及经典案例分析 第5篇

会计101 张弘宇 16810117

摘要:文化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中具有重要作用,以文化形态为主的软实力已然成为当今时代国家间实力消长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具有丰富资源和良好基础,同时面临诸多现实挑战与问题。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建设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当代中国强国使命所在。

关键词: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对策

文化既是与人类活动相伴的历史概念,又是与社会发展同行的动态概念,内涵丰富,外延宽广。广义上的文化既可体现为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体系、社会制度、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语言符号,也体现为知识、精神、修养,既反映在不同区域民族人们的气质、性格中,也凝铸体现在各种器物设施之上。从世界各国发展的历史规律来看,国家的兴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的文化发展状况: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衰,则国家衰。

什么是文化产业?虽然联合国、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乃至众多专家、学者给出了多种多样的界定,但还是可以从中找出一些共同的内容,主要有:文化产业是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文化内涵和产业开发的有机结合;文化产业以市场为导向、以赢利为目的,所提供的是具有一定文化含蕴、又能进行市场化运作的文化产品、文化服务,这些产品或服务的精神价值高于物质价值,精神存在高于物质存在;文化产业既不是地里长出来的(第一产业),也不是资金衍生出来的(第二产业),而是第三产业中除了商业、流通业之外的部分。

一、发展现状

当人们初级的、物质层面的消费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就会产生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目前,我国主要中心城市人均GDP已经超过3000美元,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人均GDP均超过5000美元。从国外发展经验看,城市人均GDP达到这一水平后,国民经济开始进入到持续稳定增长、经济结构快速升级、城市化水平迅速提升的新阶段。社会消费结构将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相当一部分居民的消费重心开始向教育、科技、文化、旅游等领域转移,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泛的市场需求。

我国城市结构升级功能提升对文化创意产业提出迫切需求。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功能提升的任务非常艰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尽快形成核心竞争优势已刻不容缓。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快速发展对于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完善城市各种服务功能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而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也开始得到重视并有很大发展。上海、北京、广东、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崛起,势头强劲,逐渐成为这些城市和地区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在2010年10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明确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一定位把文化产业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十二五”期间,我国文化产业迎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温家宝总理在2011年的 《政府工作

报告》中指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是继“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之后,政府方面再次提及要将文化产业作为支柱性产业发展,也意味着文化产业正面临着从“新引擎”到“支柱性”的定位变化。“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发展理念的提出,既是对以往文化产业发展实践的总结,也是文化产业政策沿革的逻辑选择,同时也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总结。

二、具体分析

我国从1994年开始就开始探讨中国文化产业的问题,基本上与曰本、韩国把文化作为立国方略同时提出。但由于体制上和理论上以及思想认识上的一系列原因,中国的文化产业却远远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现在的日本和韩国游戏软件、动漫画、日剧韩剧等文化产业在几年内已经迅速成长为本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中国却被甩得很远。

特别是娱乐文化的商业化运作.当国外已经走向成熟的发展阶段的时候.国内的文化产业尚在起步阶段甚至说还没有形成一种产业.大多零散的存在于市场而且在市场中的生存周期特别短暂。中国文化产业的各个领域都不容乐观.包括媒体、动漫游戏等.都是无法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的。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滞后的另一个表现是对传统文化的发掘上的碎片化庸俗化定位严重失衡。它只是定位在一个纯商业性的附属物的地位上。比如近几年闹得比较火的山东曲阜”祭孔大典”.便完全是纯商业的运作是真正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在办节的同时.大张旗鼓地搞招商引资经贸洽谈、企业论坛.而且搞得热火朝天.决策者和当地媒体也对举办活动所带来经贸上的收益津津乐道。把文化只看成一种平台而且这种平台只是为经济这一主角准备的。文化只是一个相当表面的点,是一个只扮演衬托的配角。从来不曾深入地发掘这些特色文化的真正的实质性的内涵和潜力。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不足的原因:

从生产者角度看制约因素众多。一是文化创作环境不佳。目前国内很多文化主体,特别是大学、艺术团体等受到体制的限制,条条框框太多,婆婆太多,使得它们的创造性受到戕害,甚至导致缺少创作的活力。二是市场开放程度过低。从出版业来看,在产品层面上市场化程度已经比较高,而企业化和股份化依然步履蹒跚。最突出的表现在动漫产业,由于我国电视台的动画播出费极低,出现了制作机构的经营活动难以为继的局面。三是法制环境不理想,知识产权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以图书出版为例,正版还没上市,盗版就已经大行其道,甚至有些读者找作者签名,拿的就是盗版书。此外,山寨现象也折射出知识产权保护的尴尬。山寨作品一方面体现了草根的智慧和创造力;另一方面,那些恶意剽窃他人创意的做法确实严重挫伤了原创者的创造热情。如何通过知识产权立法来既保护创造性的“山寨”活动,又限制“剽窃式”的盗版活动,是摆在中国立法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四是中国文化推广方式过于死板,媒体海外落地后仍难参与主流舆论。目前,中国媒体落地海外的步伐越来越快,然而,此类媒体由于官方色彩较浓,播出内容大同小异缺乏特色,在西方国家主流社会中仍然处于边缘地位。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是国内居民消费不足,国外消费者心存偏见。

一是国内居民消费不足。目前中国中低收入阶层达到11亿人左右,是基本的消费群体,居民收入扣除基本生活需要和医疗、教育、养老、住房等福利支出后,可用于文化消费的收入并不多,消费能力受到了严重影响。二是国际各种对华偏见与措施的影响。出于对中国文化、政治、经济的有意无意的误解,不少国家一直对中国心存偏见,各种“谬论”以及莫名其妙的举措层出不穷,比如其“黄祸论”、“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去中国化”等等。这都是妨碍其他国家的国民接受中国文化的严重障碍,中国文化产品在这些国家自然很难获得认可。

关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关系

区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这是我们党的一大理论创新,既为文化体制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发展文化产业清除了理论障碍,同时为全国事业单位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然而,文化体制改革时至今日,仍然听到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是区分不开的,在二者之间总是存在相互重叠的“准公益性”灰色地带;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事业与产业只是概念之分,文化是可以产业化的,应当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化”。这两种观点都失之偏颇。

长期以来,我国文化单位大都采取事业体制,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自2003年起,文化体制改革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把文化单位区分为公益性和经营性两种类型,推动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其成为合格的文化市场主体。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在出版发行、文艺表演以及电影制作、发行和放映等重点领域,除个别单位继续保留事业体制外,绝大多数都已作为经营性文化单位转制为企业。即使在最难区分的新闻媒体行业,也已确定改革思路:党报党刊将广告、发行、印刷等经营性部分剥离出来转制为企业,电台电视台将网络传输、电视剧制作以及广告经营等经营性部分也剥离出来转制为企业,实行制播分离。下一步,拟将各类报刊社区分为时政类与非时政类两种类型,推动非时政类报刊社转制为企业。

文艺院团的分类改革被认为是最难的,目前也确定了基本思路,即保留事业体制的主要有三类:一类是代表国家水准、起示范作用的,主要是文化部直属的文艺院团;一类是体现民族特色、属于民族瑰宝的,如少数京剧、昆曲;再一类就是市场发育需要一定过程、高雅艺术的,如芭蕾、交响乐、歌剧等。文化体制改革的实践证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分得开的,在公益性和经营性之间不存在模糊地带。

按照文化体制改革的“时间表”,党的十八大以前基本完成改革任务。从党的十六大到十八大,前后十年时间,文化事业单位就基本完成了分类改革,这在我国改革史上是一个奇迹。特别是在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始终坚持严格的、规范的改革,凡是转制为企业的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必须注销事业单位法人、核销事业编制,做到“可核查、不可逆”,在体制上保障和巩固改革成果,为全国事业单位改革树立了典范。

需要强调的是,文化体制改革从来没有提出“文化产业化”,而是始终坚持事业和产业“两轮驱动”。即使全面完成文化体制改革,所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后,依然存在一定数量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包括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文化馆(站)等,也包括继续保留事业体制的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以及时政类报刊社、公益性出版社和重点文艺院团等。“文化产业化”的观点,是对文化体制改革的误解。

关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之间的关系,除了对二者进行科学的区分外,还应当揭示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果说区分事业和产业是为了推动改革,那么,强调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则是为了促进发展。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集体记忆,她以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形态传承,并作为共同财富、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成为公益性文化事业的主体。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事业是文化的积累与积淀,而文化的积累与积淀是永恒的、永无止境的,图书馆、博物馆等积淀的就是人类在过去创造的灿烂文化。与此同时,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还在不断创造新的文明成果,在充分吸收以往优秀文化的基础上,还会产生新的精神文化需求,并表现为各种市场需求。为满足人民群众的当期文化消费,就要依靠文化企业创作生产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繁荣文化市场,从而形成了文化产业。

如果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置于历史长河中去考察,二者的内在联系就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文化产品和服务作为文化产业的成果,除满足当期消费外,必然会作为文化的积累与积淀,逐渐转化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成为公益性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组分。因此,文化产业发展是文化事业繁荣的基础。另一方面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文学艺术、人文社科、科学技术等原创作品不断涌现,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源泉,促进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文化事业的繁荣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源泉。

有鉴于此,深刻把握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内在联系,有助于深化对文化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在更高层次上寻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有效途径,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三、发展对策

加强文化传创意产业的集群发展与规模效应

产业集群化发展是当今产业发展的趋势之一。作为新兴的文化创意产业,其较强的产业融合性决定了其发展过程中需要整合各种资源,集群化发展趋势非常明显。如美国闻名于世的曼哈顿“苏荷(SOHO)艺术聚集地”、好莱坞影视娱乐业及群等,都是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功范例。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刚刚起步,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聚集区建设初具规模,但特色还不明显。未来发展需要加强对特色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培育,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园区,打造较为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链条,实现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和产业规模效应的充分释放。

注重文化创意产业的本土化,打造优势品牌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由于受经济、科技等条件的制约,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力好相对较弱。加之我国文化创产业发展中,来自国外的资本特别是跨国公司的投资占有重要地位,对我国本土文化创意产业构成了威胁。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过程中,我国要着力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品牌,注重文化创意产业的本

土化发展,避免出现由跨国公司引领、控制甚至垄断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局面。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

人才是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源,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还相对缺乏,创意人才总量、结构、素质还不能够适应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今后应调整人才教育结构,加强对创意产业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复合型人才、营销人才的培养;积极举办各种大型创意设计展览,打造设计师们相互交流、碰撞的平台,激发创意人才创造原创文化产品的激情和动力。

重视政策法规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作用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虽然是以市场为基础作用的,但政府通过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和政策法规的制定,为文化创意产业营造一个适宜发展的外部环境,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逐步建立和完善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良好环境。继续对国有文化企业进行公司制或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重塑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体系。

培育新兴文化业态

一是重视并扶持动漫、游戏产业发展;二是支持依法设立网络广播、网络电视,发展手机电视、移动电视、ip电视等广播电视新媒体产业;三是推动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四是加快特效电影发展;五是发展电子商务,完善网络服务功能;六是发展以研发设计、建筑设计、工艺美术设计、咨询策划、时尚设计为重点的文化设计产业,逐步形成具有吉林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

完善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体系

一是构建完善的政策服务平台;二是组建文化产业投资公司,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和大型骨干文化企业上市等给予重点支持;三是建立文化产业投融资体制机制;四是加强对文化企业的贷款支持,对符合信贷条件的文化企业给予利率优惠,并积极拓展适合文化产业发展特点的贷款融资方式和相关保险服务。参考文献:

[1]徐俊.依靠科技创新促进文化产业发展[J].中国科技论坛,2006,(3).[2]范周.提升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J].科技和产业,2005,(3).[3]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

中国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概况及经典案例分析 第6篇

展预测【图】

网络游戏,是指以互联网为传输媒介,以游戏运营商服务器和用户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等为处理终端,以游戏的客户端软件或互联网浏览器为信息交互窗口的个体性多人在线游戏,旨在实现娱乐、休闲、交流和取得虚拟成就的目标。传统的网络游戏主要以计算机为处理终端,近年来以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终端逐渐流行。

根据用户使用端的不同,网络游戏主要可以分为客户端网络游戏、移动网络游戏、网页游戏等类型。

传统游戏产业的主要参与者包括游戏开发商、游戏发行商、游戏渠道商、用户。传统的游戏行业产业链如下图所示:

游戏开发商处于产业链最上游,通过挖掘市场的需要,拟订游戏开发项目,编程、美工、内外部多轮测试等流程完成网络游戏的开发,然后向市场发行游戏。游戏发行商负责提供网络游戏的运营平台,是游戏价值实现的重要环节,在网站上为客户提供游戏的链接,并负责对游戏进行推广、运营维护及客户服务等。游戏渠道商是连接游戏运营商和用户之间的桥梁,主要包括一些移动应用商店或门户网站。游戏渠道商凭借强大的用户基础和平台优势,在游戏的推广起到重要的作用。、我国游戏市场规模概况

根据易观智库发布的统计数据,2014 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为 1,097.0 亿元,首次突破了千亿元的规模,2015 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为 1,361.8 亿元,较 2014年增长 24.1%。2012 年至 2015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30.11%,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预计至 2018 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1,515.9 亿元,2015 年至 2018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3.64%,未来中国网络游戏市场的整体规模将继续保持增长,整体增速趋于平缓。2012 年至 2018 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如下图所示:

用户规模方面,根据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伽马数据(CNG 中新游戏研究)、国际数据公司(IDC)共同发布的《2015 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2015 年,中国游戏用户数量约达到 5.34 亿人,比 2014 年增长了 3.3%。

网络游戏行业整体发展环境良好,特别是移动网络游戏的较低创业门槛,推动了网络游戏经营主体数量的增加。根据文化部发布的《2014 中国网络游戏市场年度报告》,2014 年全国新增具有网络游戏运营资质的企业 1,183 家,截至 2014 年底,具备网络游戏运营资质的企业累计达到 4,661 家。此外,在产品供给方面,网络游戏类型也更加的多样化,移动网络游戏产品数量和规模迅速增长。2015 年移动网络游戏实际销售收入、用户规模、市场占有率都处于高速增长阶段。网页游戏延续了自 2013年开始的放缓态势,用户规模下降,但实际销售收入仍然保持增长。客户端网络游戏仍然保持接近半数的市场占有率,收入居于首位。、细分游戏市场概况及竞争情况

根据易观智库的统计数据,2012-2018 年中国网络游戏行业细分领域的市场规模如下:

(1)客户端网络游戏市场情况

A、客户端网络游戏市场规模

2013 年,中国客户端网络游戏用户数量约达到 1.52 亿人,同比增长 8.6%;实际销售收入达到 536.6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18.9%。按游戏类型划分,客户端网络游戏可分为角色扮演类和休闲竞技类,2013 年角色扮演类游戏收入为 352.9 亿元,占比 65.8%;休闲竞技类收入为 183.7 亿元,占比 34.2%。

2014 年,我国客户端游戏用户数量约 1.58 亿人,同比增长 3.9%;实际销售收入 608.9 亿元,同比增长 13.5%;在收入增长的同时,客户端网络游戏的市场占有率持续下滑,市场占有率较 2013 年(64.5%)下滑 11.3 个百分点。

2015 年,我国客户端游戏实际销售收入 611.8 亿元,同比增长 0.4%。

整体看来,客户端游戏进入了相对平稳的发展阶段,用户群体较为稳定,需求相对刚性。

B、客户端网络游戏市场特征及竞争格局

客户端网络游戏市场规模有所扩大,依然占据主力地位。2014 年,客户端网络游戏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新兴类型如 MOBA(多人在线竞技游戏)等快速增长,与玩法改良的新资料片、微端产品共同推进收入增长。尽管其他细分市场高速增长造成市场占有率逐渐缩减,但从主要产品的营收状况,到企业的人才储备、市场经验等方面,其地位短时间内难以撼动。

客户端网络游戏品质保持领先。与其他细分市场相比,客户端网络游戏引擎的技术升级,硬件设备的图像处理能力加强,让产品画面品质依然保持领先。企业积极整合上下游资源,客户端游戏企业纷纷探索出版业上下游资源整合机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拓宽产品销售渠道、推进自家平台建设。主要表现在全球化(如完美世界的 PWIE 海外进出口平台)和整合移动端资源(如盛大推出的 G平台形成移动端的游戏账号管理平台)上。

根据易观国际发布的统计数据,我国客户端网络游戏呈现腾讯一家独大的竞争格局,此外网易游戏、盛大游戏、完美游戏、搜狐游戏等传统游戏公司也占据着较为重要的竞争地位。其他竞争者还包括二线的客户端游戏运营企业(比如光宇华夏、金山、网龙等)和专注于网页等新兴游戏运营的企业(比如昆仑万维、趣游、4399、37wan、奇虎 360 等)。2015 年第4季度中国客户端游戏市场竞争格局

C、客户端网络游戏发展趋势

独大的绝对市场份额将逐渐松动。目前,客户端网络游戏在用户数量上已经被网页游戏和移动游戏赶超,由于新兴市场正处于市场孵化阶段,整体付费率和付费能力暂时还无法媲美客户端游戏市场。不过,仅从产品收入角度,部分高收入网页游戏和移动游戏已经与客户端游戏不相上下,其盈利周期也在不断延长,预计未来客户端网络游戏的市场份额将会有所下降。

部分细分市场存在一定潜力。客户端网络游戏市场正进入一个重要的调整阶段,产业将进一步细分,覆盖不同细分用户群,满足多层次用户对游戏的需求,从而拓展出新用户群体形成的细分用户文化圈,部分承载潜力的细分市场将逐步繁荣,推动相关市场规模扩大。

选择多平台拓展发展空间。从合作的角度来看,客户端网络游戏企业横跨网页游戏、移动游戏多平台发展,有利于合作企业在产品、用户和渠道方面互利共赢。同时,多平台化发展也是基于对用户价值的挖掘,能够给予广大用户充分的游戏消费选择,从而拓展游戏用户资源和巩固企业市场地位。

(2)移动网络游戏市场情况

A、移动网络游戏市场规模

近年来,移动网络游戏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成为目前中国网络游戏市场中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我国移动端游戏用户数量已从 2008 年的不足 1,000 万人增长至2014 年的约 3.58 亿人,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 82.24%;实际销售收入从 2008 年的1.5 亿元增长至 2015 年的 514.6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 130.25%。

根据易观智库发布的统计数据,预计至 2018 年中国移动游戏市场收入规模有望达到 700 亿元,2015 年至 2018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8.91%,保持稳步增长。

B、移动网络游戏的市场发展及竞争情况

尽管我国移动游戏行业增长的速度较快,但整体上仍处于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游戏开发商数量较多,产品较多,但呈现出规模化的游戏开发商数量较少,精品自研游戏少,行业集中度较低的竞争格局。由于移动游戏的研发周期和研发成本与网页游戏、客户端游戏相比较低,游戏开发商的进入门槛不高,其他实力较强的网页游戏、客户端游戏开发商也纷纷加入移动游戏的开发阵营,导致移动游戏行业的市场竞争程度日益激烈。

当前在中国移动游戏市场的竞争格局中,腾讯游戏凭借强大的研发能力及庞大的平台用户群一家独大。其他移动网络游戏企业的竞争格局仍然不是很稳定,名次变动很快。我国移动游戏市场经历多年的发展之后,众多中小型移动游戏厂商已面临淘汰。

各家移动游戏公司都在积极的推出新产品,加深产品运营,强化品牌塑造,市场竞争趋势进一步加剧。

未来移动游戏行业的爆发性增长将逐步转为良性平稳发展,运营游戏的生命周期和新游戏的持续研发尤为重要。具有综合竞争优势的游戏开发商不仅需要具备优秀的游戏研发能力,也需要具备良好的渠道发行和推广能力,才能有效降低开发和运营风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自身特色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地位,相应逐步提高移动游戏行业的集中度。

根据易观智库发布的数据,在 2015 年上半年苹果 App Store 应用商店中国区畅销榜中,腾讯游戏和网易游戏占据市场前两位,本公司位列其后,市场占有率为8.23%;其他竞争者还包括乐元素、龙图游戏、恺英网络等。2015年上半年移动游戏畅销榜发行商市场竞争格局

(3)网页游戏市场情况

近几年,网页游戏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行业实际销售收入从 2008 年的 4.5亿元增长至 2014 年 202.7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88.63%,2015 年网页游戏实际销售收入为 219.6 亿元,同比增长 8.3%,与前几年相比较,增长率出现下降。网页游戏行业的用户规模在 2013 年之前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截至 2013 年末用户规模达到了 3.29 亿人,2014 年用户规模首次出现下降,较上年减少 6.9%。

根据易观智库发布的统计数据,预计至 2018 年中国网页游戏市场收入规模为237.0 亿元,2015 年至 2018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0.08%。

3、我国游戏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1)移动互联网成必争之地,客户端游戏 IP 加速转化为移动游戏产品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移动网络游戏带来了良好的市场前景。大多数客户端游戏企业与网页游戏企业均布局移动游戏领域,或已推出移动游戏产品;另外,部分游戏企业基于同一 IP 还会同时推出客户端网络游戏、网页游戏和移动游戏产品。

移动游戏近年来获得了爆发式的增长后,开始逐渐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低研发成本、低进入门槛以及跨平台跨终端的特性,为移动游戏产品铺设了“快行道”,成为游戏产业的新蓝海。大量基于“轻资本”的创业团队以及客户端游戏和网页游戏的开发团队迅速转向移动游戏开发。移动游戏市场的增长也将从前期的玩家数量驱动,转向以精品游戏提升玩家留存率、玩家活跃度以及提高 ARPU 值等质量驱动型。

客户端网络游戏市场规模增速下降,促使大量客户端游戏厂商转型移动游戏;现有端游、页游 IP 所积累的海量玩家群成为这些厂商进入手游领域的捷径。目前市面上顶级客户端游戏 IP 尚未被完全挖掘,随着 IP 成为畅销榜头部游戏的标配,游戏厂商将加速客户端游戏 IP 向手游产品的转化,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

(2)平台模式提高游戏产业集中度

平台对于网页游戏和移动游戏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一方面,平台整合了互联网用户资源与游戏研发资源,以腾讯、百度、360 为代表的互联网用户平台通过与网页游戏、移动游戏开发商联合运营,对用户数据进行监测、挖掘并反馈供开发商优化产品。另一方面,平台本身也扮演了资源整合者的角色,上下游产业链企业通过投资、并购提高了游戏产业集中度。

(3)影游联动等泛娱乐运作更为流行

近年来,以影视、游戏的跨界合作模式为代表的影游联动逐步流行起来。粉丝群庞大的热门 IP,影视和游戏作品质量过硬,采用同时上线、互推互动的运营模式,都成为影游联动的核心要素,并将被更多厂商采用。但是,泛娱乐运作对 IP 类型有较高要求,需要前期大量筹划以及各领域厂商的紧密合作,对厂商来讲依然存在较大的投入风险。

(4)终端厂商手游渠道崛起

虽然数量众多,中国移动游戏安卓渠道的市场集中度正逐步提高,且被互联网巨头把控。以硬核联盟和小米互娱为代表的终端厂商渠道崛起,未来市场份额将快速增长,一是由于国产安卓智能终端市场占有率日趋扩大,二是因为终端厂商意识到手游对其业务变现的重要作用,开始以互联网化的思路经营各自的游戏中心,并依托自身优势,在流量来源上与其他手游渠道形成差异,成为游戏 CP 最为重视的渠道之一。

(5)电竞市场继续繁荣,移动电竞市场快速增长

受益于监管环境向好、直播平台融资、游戏厂商投入等利好因素,中国电子竞技市场出现繁荣发展景象。随着移动电竞产品的增多、移动电竞玩法的优化、赛事以及直播平台的发展,移动电竞市场迎来爆发,市场规模将快速扩大。当下中国移动游戏市场增速放缓,电子竞技成为意欲突围的手游厂商撬动行业破局的关键点。未来,将有更多的移动电竞产品出现,并纳入赛事体系,成为厂商进行市场推广和玩家运营的重要方式。资本和厂商将成为关键主导力量,推动移动电竞市场的快速增长。

(6)虚拟现实(VR)游戏成新增长点

2015 年以来,大量资金和技术巨头的竞相涌入,推动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产业急速升温;VR 技术和硬件设备的快速发展为 VR 游戏的创生提供良好土壤。作为 VR 技术最重要的商业应用领域,VR 游戏市场的爆发被寄予厚望。2015 年底腾讯在 VR 硬件及平台上的布局,表明国内游戏领头羊也开始布局新兴的 VR 游戏市场,向行业释放出利好消息。随着国内 VR 设备的量产,以及更多 VR 游戏内容的出现,VR 游戏将在未来两年成为游戏行业新的增长点。

上一篇:本周工作总结与下周工作计划2013.1.2下一篇:2025年考研数学强化解题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