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水果美术教案

2024-05-24

画水果美术教案(精选14篇)

画水果美术教案 第1篇

《画水果》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初步了解中国画的艺术形式,感受、体验中国画用笔、用墨和用色的基本方法和艺术特色。

应会:尝试采用中国画干湿、浓淡的画法,表现一组水果静物。

2.隐性内容与目标

使学生了解祖国优秀的传统艺术,从而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分析,以及教师的演示和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感受、体验中国画用笔、用墨和用色的基本方法和艺术特色。

难点:如何用浓、淡、于、湿表现物象的特征,以及画面的构图。

三、学习材料

毛笔、墨、中国画颜料、宣纸、调色盘、各种水果等。

四、组织教学

1.引入新课:

(I)展示出不同表现方法的水果绘画作品。

2.提出问题:

这几幅作品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有哪些是不同的?

3.出示课题:画水果。

五、新授课(1)学生分组欣赏。

① 用国画的方法表现水果与用其他绘画方法表现水果有什么不一样?

②尝试着用纸笔画一画。提出问题:

A尝试用笔:中锋、侧锋。

B尝试用色:浓、淡、干、湿。

⑴教师可在学生初次探究的基础上做示范。

⑵请个别学生示范,其他学生看书欣赏其他学生的美术作业。

⑶打开书,欣赏。

①看草莓、葡萄的步骤图,研究其画法。(学生临摹画法。)

②欣赏学生作业。

(解决画面的构图问题。)

六、学生作业(老师指导)

作业要求:(1)先临摹;

(2)创作完成一组水果静物。

七、小结

画水果美术教案 第2篇

1、通过观察了解苹果、梨、香蕉等水果的外形特点,理解各种水果之间的重叠关系。

2、运用绘画表现观察到的水果,并尝试表现各种水果重叠的关系。

活动准备:

1、苹果、梨、香蕉、柿子、石榴等水果实物。

2、课件PPT一蓝水果。

3、绘画好篮子的图画纸一张、蜡笔、勾线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主题。

师:你们知道秋天有哪些水果?

二、观察讨论,了解水果的外形及其重叠的关系。

1、教师出示水果实物,请幼儿观察外形特点。

2、再次观察,发现水果之间重叠的关系。

(1)看看这些水果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2)看一看,想一想老师是怎么放这些水果的?哪个在前面哪个在后面?你们觉得这样放好看吗?为什么好看?

三、学习绘画一篮水果。

1、教师示范绘画。

2、教师介绍绘画要求。

(1)先画在前面的水果,再画后面的水果,依次由近到远。后面的水果一部分看不到的就不用画,从看得到的地方开始画。

(2)画好水果外形后再涂色。

(3)涂色的时候注意从左往右涂。

3、幼儿绘画,教师指导。

(1)提醒幼儿要把水果画在篮子里,先画前面的水果,后面看不到的部分不用画。

(2)指导幼儿画出水果的外形特征。

(3)提醒幼儿认真仔细涂色,保持画面干净、整洁。

(4)帮助个别能力弱的幼儿进行绘画。

四、欣赏、讲评。

1、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

2、交流、讲评。

师:你们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画水果美术教案 第3篇

一、合作学习, 增强课堂乐趣

1.小组分工, 共同合作。合作学习并非简单的合作, 不是简单的把若干个学生放在一起, 或者把几张桌子拼在一起。严格来说, 合作学习是按照小组的需要进行分工, 每个学生都有明确的任务, 小组共同合作, 完成单个学生完成不了的任务。如在学习《四季的色彩》一课时, 我将学生分成了五组, 每组有六名学生。我要求学生自行进行小组组合, 意在提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能力。当时正值秋季, 因此我将《四季的色彩》课时的主题定为“寻找秋天”, 要求学生在分组时, 每组成员中有擅长剪裁的, 有擅长联想的, 有擅长配色的, 有擅长收集的, 根据这些角色特征要求学生自行安排组员, 并确立一个代表。仅仅两分钟时间, 学生经过互相讨论, 很快建立小组, 并且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特色的名字。

2.小组互评, 点拨提高。在教学《捏泥巴》一课时, 到了离一堂课结束还有10分钟的时间, 我看到学生已经将手中的任务完成得差不多时, 我让他们将黏土作品纷纷交到讲台上。我拿出一个作品, 让学生站起来进行点评。学生细心观察, 发现这个黏土作品的脸部充满了欢笑, 而老人的粘土作品的脸部则有几道皱纹……通过类似的小组互评, 学生看到了他人的优点, 也分享到了别人在创作过程中的思考过程。

二、师生和谐, 促进师生交流

1.亦师亦友, 交流沟通。记得有一次美术课结束时, 我跟学生说, 下一堂课准备好彩笔和水粉, 到了第二堂课的时候, 我发现班上只有一个学生很沉默, 他没有带任何材料。看到这一幕时, 我并没有多加责怪, 课后我把这名学生叫到了教室外面, 问情缘由后才知道, 原来这个学生的父母离婚了。了解了这个情况后, 我送给这个学生一套画笔, 并经常与他交流沟通, 一学期下来, 这个学生一改以前的孤僻、内向, 变得开朗了不少。

2.改革评价, 赏识鼓励。改革评价方式也是顺应新课标要求的一个重要手段, 传统的作业评价方式是以分数、等级来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划分;学生拿到分数后, 特别是一些分数、等级较低的学生, 容易产生失落的情绪, 甚至产生自卑感, 这对于小学阶段学生的成长来说是很不利的。我认为, 赏识教育是比较可取的, 也有助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生活情境, 感悟生活美术

1.善于发现生活的美。在教学《春天的色彩》一课时, 我带他们来到操场的林荫小道, 发现有小鸟在歌唱;来到校园的池塘边, 发现有小金鱼在游泳;池塘的假山旁是刚刚冒出的嫩绿的小植物……下半堂课, 我让学生积极回答我提出的问题:你看到的春天是什么色彩?除了色彩, 你们还听到什么声音呢?听着他们的各种回答, 我布置了作业:以“我生活的春天”为题, 细致观察生活中春天的特点, 画出春天的色彩。

2.善于创造生活的美。除了相关的作业的完成, 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善于创造生活的美。如在教学《亲亲密密一家子》一课时, 我让学生课前带一张全家福来。在课堂上, 我让学生回忆一家人亲密和谐的情景, 学生纷纷站起来积极发言, 言无不尽。随后我要求学生将生活中一家子最亲密的瞬间, 用手中的笔描绘下来。

四、文化渗透, 感悟审美境界

1.美术故事, 感悟育人理念。在美术课程教育中, 我不仅仅会将教材知识传达给学生, 也会不定期地将一些世界优秀美术图片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如有一次我展示了梵高的画, 学生很自然地问我梵高是何许人也。于是我跟学生了讲了关于梵高的故事。通过一些类似的育人故事的引导, 能将德育理念很自然地进行渗透, 一改传统教育一味说教、一味灌输的育人方式。

2.学科渗透, 提升审美境界。学科渗透是我的一个新的尝试, 将多门学科相互渗透, 培养学生的灵活性,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科的渗透, 不仅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思路, 更提升了学生美术学科的审美境界。如在《春天的色彩》一课, 在学生讨论了春天的色彩后, 我又教了他们两首古诗作为课程延伸, 一首是杜牧的《绝句》, 一首是贺知章的《咏柳》。有的学生在绘画作品中甚至加上了相关的诗。这就是教师的一个点拨, 迅速拓宽了学生的思路。

画水果美术教案 第4篇

关键词: 小学美术 诗画合一 教学模式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所谓诗画合一就是做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把美术教学与诗词教学结合起来。在诗词插图与意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达到诗画合一的教学模式。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而且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诗画合一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两种实现手段,一是诗配画,二是画配诗。本文针对这两种手段进行分析。

一、美术教学中诗画合一教学模式的内容作用

近年来,小学美术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如何强化美术教学效果,在传授给小学生知识的同时带给他们震撼,是每一位小学美术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根据课改要求,美术教学一定要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开展,以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尝试诗画合一的教学模式,使诗画合一的形式融入小学美术课堂,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从而对学生的创作能力及探索意识进行培养,以达到强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所谓诗画合一并不是单纯地以文配图或者以图配文,它是从根本上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最大化利用学科资源,使诗和画达到再创作。所以,小学美术教师除了有专业的美术功底,还要具有古典文学功底。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诗画合一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直接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第一,诗画合一的教学模式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培养他们对诗画的学习兴趣,使诗画合一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发展。第二,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的。新课改提出,一定要注重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其人文精神的教育理念进行培养。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小学美术已经成为一门必修课程,其作用不可替代。建立诗画合一的教学模式,能引导学生在良好氛围中进行美术创作,从而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形成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为以后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二、小学美术中诗画合一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诗画合一

诗画合一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在一定教学氛围中,使学生将诗词与美术结合起来,完成美术创作。诗画合一是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教学意境,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开发美术课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的诗画能力逐渐增强,从而达到美术教学的目的。诗画合一的教学模式不仅对学生的想象力有直接影响,而且能使美术教学课堂轻负高效,进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诗配画

在诗画合一的美术教学模式中,所谓诗配画就是在诗词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对诗词建立一个整体概念,最终以绘画形式表现出来。这样不仅能把不同学科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刻理解和记忆,而且能使学生学习美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使学生的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得到激发,充分显示出学生的聪明才智。在学生绘画时,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人身安全,避免学生之间打打闹闹,或者被一些器材刮伤,保证學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小学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时可以与语文教师进行沟通和配合,引导学生对自己学过的诗词进行配画。例如,以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春雨》为例,在学完这一课时,美术教师可以让学生给这首诗配画,使学生在配画过程中对《春雨》有进一步理解。学生完成之后,语文教师和美术教师可以一起对学生的作品进行修改,并且给学生一定反馈。

(三)画配诗

诗画合一中的画配诗,就是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绘画作品进行题诗,以此表达学生创作时的情感和创作思路,对学生的绘画创作有画龙点睛的效果。小学美术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带领学生根据美术教材进行绘画,然后根据学生的创作思路及情感,让学生给自己的绘画作品配上诗歌,使学生感受到诗情画意的美妙。在美术课上,画配诗是落实诗画合一的重要手段,是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例如,教师在教授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神奇的口袋》一课时,在带领学生进行绘画之前,可以先给学生做示范,采用自编的一首儿歌“小小口袋真神奇,装着纸剪和画笔,我们一起来动手,展现多彩新天地”。示范过后,让学生为自己的作品配上诗歌,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又如教师在教授苏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第七课《我爱树木》一课时,可以先在黑板上画出各种各样的树木,引导学生进行绘画,并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指导,然后通过自编的诗歌“栽小树春风吹,花儿笑,植树节,来到了。栽好树,把水浇,爸爸对我微微笑,等到明年再来看,谁栽的小树长得高!”引导学生,让学生给自己的绘画作品配上诗歌。画配诗可以增强绘画作品的感染力,同时对提高学生文学素养有一定帮助。小学美术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诗画合一的教学模式,不仅能陶冶小学生的情操,而且能很好地体现小学美术教学效果。

三、结语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实行诗画合一的教学模式时,要具有整体意识,也就是说把诗歌与绘画作品作为一个整体,使其成为绘画的一部分。不仅如此,还要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诗画合一训练,培养学生创作能力,使学生人文修养不断提高,使美术教学走向更加广阔的艺术世界。

参考文献:

[1]郏云.小学美术诗画合一教学模式的建构——以小学中年级美术教学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4,14:172.

[2]王圆圆.试论小学美术“诗画合一”教学实施[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08:228.

小学水果画教案及反思 第5篇

活动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红颜色。

2、通过涂色,感知色彩;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3、培养学生大胆作画,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彩笔,红苹果一个,苹果铅画纸无数张。卡片苹果树画。

活动过程:出示苹果树画。

引出活动:小朋友,秋天到了,果园的果树上都结出了香香的果实,梨树上挂满了梨,葡萄架上挂满了串串葡萄,可唯有苹果树上的苹果长的不漂亮,它听说我们小班的小朋友都可聪明了,可以让苹果树上的苹果变的漂亮。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吃苹果吗?今天老师也带来一个苹果,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提问;“苹果是什么颜色的,苹果是什么形状的,”(展示苹果让学生观察,让学生回答苹果的特征)老师和小朋友今天一起来画这个苹果好吗?

二:老师做示范给苹果涂颜色;要求学生在涂色时由上往下涂,也可以从左往右涂色。

三:给学生发苹果铅纸画和红彩笔,引导学生自己动手给苹果涂颜色。(老师指导学生)

幼儿园大班画水果美术教案 第6篇

1.幼儿巩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水果名称,能正确辨别水果的颜色,如:紫紫的葡萄,红红的苹果等。

2.幼儿根据老师提供的图,能完整地说一句话,如:“我用红红的苹果做娃娃的脸”。

3.能理解底色,会注意底色和纹样之间的冷暖对比。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幼儿能根据图片大胆地说话,能完整地表达一句话,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空间准备

幼儿座位成弧形排列,操作台呈框式置于活动室四周。

物质准备

水果娃娃贴画一幅,水果贴片若干,毛毛虫玩具一个,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课件(毛毛虫果园丰收了)老师引导:孩子们,毛毛虫果园丰收了,它邀请咱们一起去玩耍,你们想去吗?(想)带领孩子们观察图片,提问:1.果园里都有什么水果?2.说说水果是什么颜色的?引导幼儿用“红红的苹果”说一说。

二、故事导入说话练习。

老师躲在毛毛虫后面,模仿毛毛虫讲它给孩子们制作礼物(水果娃娃贴图)的过程,老师边讲述边做礼物,最后把礼物呈现给孩子们。

提出任务:毛毛虫想把礼物送给能用一句完整地话描述娃娃的孩子,咱们先听听毛毛虫是怎么描述水果娃娃的。(幼儿倾听,录音呈现句子)

“我用红红的苹果做娃娃的脸。”

“我用黄黄的香蕉做娃娃的嘴。”

“我用紫紫的葡萄做娃娃的头发。”

幼儿自由说,老师引导,帮助困哪的孩子(说悄悄话让孩子复述,让小朋友帮助等)。

三、制作水果娃娃

老师:毛毛虫告诉我,孩子们已经会说完整地话,它很高兴,可是它只来得及做一个娃娃,它知道每个宝宝都想得到礼物,所以托老师给大家带来很多水果,让宝宝自己做喜欢的娃娃。咱们一起去试试吧。

带孩子到操作台贴水果娃娃,在孩子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说说用什么水果做娃娃的哪一部分,巩固本次活动的重点句子。

四、老师带孩子们与水果娃娃一起到区角玩耍,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画水果美术教案 第7篇

《画水果》本课属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在设计本课时,我根据学生实际能力,预期要达到目标是:了解表现水果的一些基本知识,初步掌握水果的基本画法,感受,体验中国画用笔,用墨和用色的特点。并且能大胆地运用作画工具和方法,重点通过勾勒法能画出一副表现形象生动的水果形象,表达色彩的变化效果。在有形中,使学生感受到表现水果是运用彩墨在宣纸上的自然渗化,使水果饱满而有韵味的;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祖国传统艺术的美好情感。

一、设计思路——化难为易

1、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对于四年级的学生,对于中国画的了解甚少,教学中一定要减少美术专业术语的运用,从而可淡化由于美术的专业性对学生带来的陌生感,我的教学设想是尽可能利用最简单、可行的方法取得理想的效果。

2、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为了使学生很快掌握中国画的用笔、用墨、用色和鼓励学生大胆动笔,我根据学生年龄实际,自编了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中峰画点线,侧峰画片片”总结出用笔,“肚子一色头一色” 总结出用色的规律,再在“儿歌示范画”中加以讲解水分的重要作用,同时提示学生绘画时注意构图问题。学生在朗朗上口的儿歌中学习了多种用笔、用墨、用色的技法,消除学生画国画不敢动笔的畏惧感。这样做,突出重点,化难为易,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二、教学亮点——服务学生

1、奖励有目的性。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要用心去爱护每一个孩子,把浓浓的师爱注入学生幼小的心田,精心呵护好教学中闪现的点点智慧的火花,利用多种方式对其给予表扬或适当的奖励,让他们一起享受成功的快乐。小小的奖励对于孩子来说充满了趣味鼓励,但是我认为奖励除了精神激励表示肯定外必须还有目的性。

这节课我设计了四各奖励环节,每一个见环节都有它目的性。

(1)导课奖励水果。

导课时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喜欢吃水果的颜色、样子、味道,并奖励水果。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水果的色、形、味。

(2)分析奖励“国画秘笈”。

我们这里的孩子对于中国画的了解甚少,“国画秘笈”中是一些水果的简单画法,对于个人、小组起到一个引导临摹作用。

(4)学生作业展评“悟空尝百果”。

以“孙悟空”贴纸作为奖励,引入评价作品,调动了学生评价的积极性,并让学生说出孙悟空为什么爱吃这位同学画的水果,评价画面,引出用笔、用墨、用色等。从技法上引导评价,先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教师引导并给以肯定激励,小组之间进行互评,引导学生评价其他同学的作品,教师点评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作业,引导正确的画法,要注意鼓励个别能力弱的学生,及时肯定进步与提高,使学生保持美术创作的兴趣。

2、以生为本。

(1)把学生放在首位.。

整节课我把学生放在首位,“通过学生之口”讲出毛笔的结构引出用笔;“通过学生之口”讲出“墨分五色”引出用墨、用色;“通过学生之口”讲出两种画法;“通过学生之口”讲出画法小儿歌。“通过学生之口”要比老师讲学生吸收的更快,讲的同学有一种收获与分享的体验,而听的同学有一种被分享的感受,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2)注重不同层面学生的评价。

“美术”,培养学生的美感、美的体验在前,而技法、方法在后。本节课我能针对课堂实际及时调整教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要求,不同的评价。对于感受好的学生,及时肯定;对于感受弱的学生,及时鼓励。这不仅是对这一名学生的鼓励,这也是对这一个层面学生的关注。

作为一名一线的美术教师,天天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我认为了解教学质量和了解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就是学生作业的展现,它是学生在美术课中所学美术技能技巧掌握程度的一面镜子,能直观地反映教学目的是否顺利完成、完成的效果究竟如何。因而,对学生的美术作业作出正确恰当地评价,既能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又能使老师获得较好的反馈信息,以酌情研究,调整教学,促进学生美术学习。新课标也要求我们对教学进行发展性评价。有效的.作业评价,可以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在课堂实践中,学生作业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于是在整堂课中留出充足的作业评价时间,让学生明确评价标准,“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应注意什么?作品中是否有所体现?在此基础上可否有创新?”等一般保证5-7分钟,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在选择作品时,对展示的作品要精心挑选注重这幅作品的代表性:一类是符合要求且有独创性、给学生以美的启迪、美的享受的作品;另一类是能够代表普遍性问题的作品,起到一个“修正”的作用。“这幅作业值得你学习的地方在哪,你还有什么更好的表现方法?”“如果让你来表现,你会怎样制作?会注意一些什么问题,你能提醒他一下吗?”等等。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师评与互评相交融,让学生在作业评价中发现问题、交流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中弥补不足,在成功中体验快乐和喜悦。

在教学过程中,我从学生对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方面进行评价,如对学生作业的技巧、构图能力、想象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在教学中我根据不同的作业特点分别设立等来鼓励学生。最后评价阶段采用了学生互评欣赏的方式,作品展示在黑板上,以“孙悟空”贴纸作为奖励,安排准备“最佳笔墨奖”、“最佳色彩奖”、“最佳造型奖”等卡片,甚至可以写上自己鼓励同学的话,然后学生按顺序下座位进行欣赏评价,大家的兴致很高,在别人的作品前仔细观察,和同学交流,并把自己的一票投给符合作业特点的作品,然后当这一环节完成的时候,学生已经把自己对其他同学作品的想法表达出来了,课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课后还使用“小学美术学科课堂学习评价表”从态度兴趣、知识技能、能力创新几个方面,完成情况进行再评价、补充评价,其中还设置了家长意见栏,这种在评价的方式,可帮助教师和学生进一步了解学生的美术学习发展水平状况。

三、我的不足

“教育是缺憾的艺术”这节课我也存在这很多不足:比如,个别学生用笔姿势不规范;部分学生用笔很僵硬,不够灵活;墨色的变化不大等等。

四、我的感想

浅谈小学美术创作画教学 第8篇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作画教学,想象力

小学美术创作画是运用学生已经获得的美术知识和技能, 经过构思、构图等绘画步骤, 围绕一种主题思想来表达画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绘画创作方式。由于学生都是儿童, 而儿童绘画有它独特的特点, 儿童普遍涉世不深, 天真浪漫, 可塑性极强, 所以引导学生挑选良好的绘画题材和命题尤为重要。美术源于生活, 因此绘画的题材和命题多来自于生活中, 好的题材和命题不仅可以让学生有发挥的空间, 而且能联系实际培养他们对美术的兴趣, 习惯用美术的视角来观察生活中的人和物。

一、小学美术创作画教学的几个重要环节

首先来谈一下小学美术创作画的题材。儿童在生活中直接或者间接接触到的人物、风景、动物以及想象中的事物, 都可以成为创作画的题材。根据学生的层次不同, 因材施教, 对于普通的学生可以先试着从一些简单的实物开始入手, 接着引导他们把简单的实物串联起来, 形成一个完整的情景、一个感兴趣的故事情节或者一个天马行空的想象世界;而对于有一定的美术基础的学生, 则可以直接引导他们去观察身边的世界, 从生活中提炼题材, 进而去表达一种主题思想。

接下来就是创作命题了。作为小学创作画的重要一环, 命题可以是自由开放的, 可以是师生互动的, 挑选学生感兴趣的诗歌或漫画, 也可以是生活中一些有趣的事;可以规定一个大的范围, 让学生在框架内自由命题, 也可以具体到某一方面的事物, 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表达对这个事物的看法。总之, 好的命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他们参与到美术教学中来, 他们不再是受教育者, 而是创作过程的参与者, 让他们认识到这是在画我的“画”, 而不是在做我的“作业”。

有了合适的题材和命题, 接下来就是构思了。构思就是根据创作命题, 在脑海里、意象中对所要创作的画的整体内容进行计划和想象。例如, 《手形的联想》一课, 每个学生可以自由摆出各种手势进行联想。简单的如手指呈“OK”状姿势, 学生会自然联想到身边的动物——大公鸡;又如, 手指呈“V”状时, 学生将手形描绘在纸上添加上眼睛、鼻子、嘴巴及色彩, 眼前一只可爱的小兔子映入了我们的眼帘。类似这样的例子很多,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回忆和想象, 但不可用自己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想法, 哪怕同一个题材, 视角不同, 创作也会不同, 真正做到敞开学生的心扉, 画他们自己的画, 表达他们自己的想法。

学生有了构思后, 就要通过绘画的形式, 把脑海中的画形象地画出来, 这是考验美术基本功的环节。老师可以做些适当的指导, 帮助学生解决构图和造型上的问题的, 讲解一些美术方面关于绘画布局美观性的知识。对于一些学生想画但画不出来, 老师要认真倾听他们的想法并加以肯定, 根据其构思给学生予以讲解, 给他们提供范图, 帮助他们勾勒清晰的画面, 直到他们可以作画。对于学生所画的事物的形象要求不能过高, 因为小学儿童所画的形象比例、动态都不够精确, 只要能表达清楚他们的想法, 有他们自己的特色就可以了。

二、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能力

小学创作画的过程也是学生提升想象力、创造力的过程。一幅优秀的创作画, 需要一个与众不同的灵感, 需要一个给画以生命的灵魂。诚然, 扎实的基本功是必不可少的, 但由于儿童对于绘画的认知及技巧的运用还不成熟, 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得到逐步的提高, 所以我认为, 小学美术教育在兼顾基本功训练的同时, 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及创造能力。兼之, 小学儿童天真、随性, 可塑性极强, 我们要做的就是引导梳理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而不是给他们一些框架加以限制。

艺术与文学是密不可分的, 正如文学中有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一样, 创作画也可以借鉴这些, 极尽想象力把它展现出来。比如, 学生画太阳, 用圆代表太阳, 周围四散的短线代表光芒, 按道理画到这里已经算完整了, 但很多学生还会给圆添上眼睛、鼻子和笑脸, 把太阳拟人化了, 这样很好, 原本枯燥的画卷一下子生动起来了, 也展示了学生当时创作时的良好情绪, 借画纸感染了观众。

对于创作中学生的奇思怪想, 表面上看有违常理, 但不能批评学生而是要循循善诱, 对于好的构思和想法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令他们乐于去思考, 去想象, 去创造。创造不光体现在构思上, 还体现在美术手法的创造性运用上, 同一张画纸上可以采用多种表现技法反映画面,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根据画面需要, 将通常的水粉画背景、线描勾勒事物轮廓、油画棒填色等绘画方法都融入进去, 充分利用所学来展现自己的创作。

培养想象力是做好创作画的关键, 而兴趣则是做好创作画的动力源泉。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创作画的兴趣呢?除了及时地肯定表扬学生之外, 最重要的就是寓教于乐。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投身于大自然, 尽情感受大自然的美, 体味大自然带给大家的欢愉。与此同时, 教师适当地布置一些创作画的作业, 让他们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玩耍中有趣的事, 表达他们亲近大自然的感受, 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孩子爱画画, 确切地说是喜欢那种无拘无束信手涂鸦的快乐。孩子喜欢学画, 是因为他们渴望借助这无声的语言来宣泄自己的情感。

一提到创造力, 总觉得是虚无缥缈的, 看不见摸不着, 其实不然, 美术创作来源是生活, 是生活的艺术的反应。要提高自身艺术的创造力, 首先要了解生活, 熟悉生活, 热爱生活。仔细观察生活, 才能很好地在画卷上反应生活。例如, 我们看天上的云彩, 在晚霞的映衬下, 白里透着金色, 仔细观察会发现云朵不是静止的, 而是流动的, 如何在静止的画纸上体现这种美的动态呢, 这就需要想象力了。我们可以把云彩想象成棉花一般, 一团一团写意地挂在天空中, 随着风儿的轻抚而流动着;亦可以用飘散的花絮来表达流动的方向, 然后在天地交接的地平线上用燃烧着的火焰来体现晚霞映衬下的火烧云, 再配以光与影的变化, 树叶的遮蔽, 等等, 使二维的画纸变成三维的立体。

一幅儿童画, 能体现出儿童的认识和感知能力, 同时也能反映出儿童的情感、审美和人生观。现在各先进国家美术教学改革采取的有效教学方法, 都是利用儿童画自发的本能的启蒙教育资源, 促进儿童身心的启蒙发展, 开拓发展儿童自己通过本能的认知活动, 向大自然索取知识的本领和发展创造加工形象语言知识与创作性的艺术表现的才能。在指导儿童画创作时, 根据情况, 创设一定情境, 渲染绘画氛围, 可以丰富儿童创作思维, 从而让学生创作出优美的作品来。总之, 儿童绘画的创作与指导, 是一个神秘的充满诱惑的世界, 我将用自己的教学实践去努力探索其规律, 为儿童绘画的百花园增添新的绚烂的花朵。

参考文献

[1]朱国华.儿童非写实性意向创作能力的培养.中国美术教育, 2005, (4) :17-19.

[2]邹亚贺.创新实践——美术教学中的灵魂.美术报, 2004109 (8) .

[3]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教学策略.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2005, (8) :11.

浅论中专美术色彩画教学 第9篇

关键词:中专美术;美术教学;色彩画教学

色彩教学是美术教学及造型训练的重要内容。中专教育与高中教育不同,中专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实用能力和快速学习能力。近年来,虽然中专美术色彩画教学采取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中专美术教学中的色彩教学也引起教师的重视的,但多教师在美术教学中会忽略色彩教学的重要作用,学生也就轻视了色彩练习,色彩掌握得不够牢固,会对今后的美术运用能力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一、中职美术色彩教学的现状

1、教学手段较为落后。当前的中职美术的教学课堂上,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较少,课堂教学较为传统,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要教学手段,学生学习积极性难以提高,课堂学习氛围也不够浓厚。教师进行色彩教学时如果能增加一些多媒体的辅助手段,则能够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色彩、感知色彩。

2、教学视野不够宽广。中职美术教师在讲解色彩时对于很多优秀作品的色彩安排、线条处理等较为粗糙、讲解力度不够、讲解范围局限等,使学生在鉴赏、模仿名家的色彩时找不到切入点,难以真正做到理解色彩构造的真谛。色彩在构图中有重要作用,教师的教学视野短浅,不利于学生形成整体鉴赏能力,也较难让学生在使用色彩时做到细腻、獨特,影响学生的美术学习质量。

3、教学理念不够新颖。教师在对美术色彩的教学上,教学理念不够新颖,教学方式的创新性较少,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较多。中职教师在讲解色彩的过程中主要以分析原理为主,很少注重对学生的主观性和创造性启发,这样的教学理念容易让学生在使用色彩时较为固化,难以突出自身特色,不太能够培养学生在使用色彩时的创新思维,缺乏个性。

二、中职美术色彩教学的对策

1、做好风景画的学习和风景创作。风景画是把自然环境或人工景物作为描绘对象的绘画。中等专业学校美术学生学习风景画主要是把它作为色彩画写生训练的一个方面、一个组成部分来探讨。作为习作来绘制不必要强调风景画的创作表现,更不能借题发挥模仿古今中外的大作而大讲特讲,高谈阔论。学习风景画时,一定要进行室外景物写生,只有这样才能有意识地解决一些室内无法解决的色彩课题,更不能关门自究想当然去绘制风景画。外景写生有独特的色彩训练效果。首先室外的太阳光和天空光交相辉映,此中的树木、花草、远山近林、田野河流等景物上所形成的色彩极为丰富,变化细腻,明快鲜亮。而室内光线条件一般光源比较稳定集中、环境反射光微弱、景物明暗对比因素较重,色彩效果偏于柔和、微妙。室外风景中色彩因素更为鲜明超过了明暗因素的分量便于学习和研究色彩。另外,大自然的景色幽美、柔和,多姿多彩,具有高度的审美情趣,感受更加深刻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室外风景写生中要抓住景物的质感、色感、光感,运用自然景物触及心灵的真实感受来描绘景象。另外,要培养学生的捉景能力和绘景能力。我们还应应注意到室外风景写生环境条件复杂、光线变化快、难度较大,表现色彩技法方面也显得不那么得心应手一些。此时要引导学生在把握光影变化规律对自然景物色彩造成的影响的基础上,运用生动的笔触,鲜明的色彩,细微的光影变化在画纸上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并以此来调动观众的审美情趣。

2、狠抓静物写生的基本功。一般情况下,学习色彩画应从静物画人手。这是符合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原则的。景物的描绘对象可简可繁,时间可长可短。光线相对稳定,它适于初学者作为人门的第一步。较成熟的美术生也要经常通过画静物画做各种技法和构图的研究或进行静物画创作。静物画一般以描绘室内的物体为主。作画时通常把生活中常见的器皿、花卉、植物、水果、蔬菜、用具、书籍等放在一个水平的台面上画。表现形式可以是水粉、水彩,也可以表现为油域等。

作为色彩画学习的静物画习作,要与进行静物画创作区别开来。静物画应从解决特定的色彩课题来提出要求。这也是习作不同于创作的关键所在。画静物画时不可能每次都完成一幅完整的画。而要看在画中有没有解决好特定的研究课题,教师一味地追求静物画整体成效是不符合静物画写生的要求的。静物画写生练习要有明确要求,通过对静物的描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观察能力。研究色彩语言,学习以色彩语言来塑造形体,表现自己的审美感受为进入复杂的色彩画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3、引导学生画好人像画。在学生基本掌握风景写生的技法运用、创意效果后可以对学生进行人像画的表现方法和技能的培养。人像画是用艺术手法表现人的相貌、姿态、性格、职业等。众所周知,文艺复兴时期人文思想的传播,使画家自身的价值日益显示出来。达芬奇的名字响彻历史,《蒙娜丽莎》的肖像画流传百世 人像写生时,应要求学生注意以下记点:①头部五官比例合适,解剖关系正确,动态明确,中心突出。②注意表达头部动势、透视变化;③用色彩塑造出头部的形体和空间关系,表现和处理好不同肤色在特定光线下的冷暖、鲜灰、明暗变化及关系。

这些要求并不是学生一朝一夕就可以熟练掌握的.教师要逐步从简到繁、由易到难人手.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人像写生的技法。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进行起单色稿、铺色彩调子、深入刻画、整理等几个过程的培养,决不能一步登云而造成事倍功半。

三、结语

中专美术色彩画教学是培养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课程,教学内容繁多、结构复杂、技法深奥多变,所以在对中专美术学生教学时,注重一步一步培养,全面发展。在进行色彩认识、理论掌握、绘画技巧、情感升华的培养教育上应循序渐进,从而事半功倍、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 官水凤.试论中职美术色彩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美术教育研究,2014(12);135.

[2] 尤灿英.浅谈如何优化中职美术色彩教学效果「J].数字化用户,2014(24);317.

[3] 李璐.关于中职美术的色彩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3(9);164.

画水果美术教案 第10篇

教材分析:本课时教材属于自编内容,该内容根据幼儿大班学生的现实接受能力和结合国家幼儿大班的课程标准进行编制。水果在人们生活中是离不开的,尤其是诱人的果形和美丽的色彩,让人们感觉那水淋淋的样子和丰富的营养价值,都是人们非常喜欢的必备品。所以,应多让孩子们加深水果的认识,并且画画生活中自己喜欢的水果。

一、目标与要求

1、让孩子们对水果加深认识。

2、让孩子们对不同水果的形状、色彩进行分析。

3、让孩子们掌握部分水果的画法、并按自己的想法进行(绘画)补充发展。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二、重难点

重点:认识水果的形状、色彩。

难点:对水果的画法、技能的掌握。

三、教学方法

教法:引导学生分析水果形状、色彩、示范。

学法:观察、分析、练习。

四、课前准备

绘画工具、材料、课件、教案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运用水果实物等导入新课。

(二)新课

1、引导学生欣赏水果图片。如:

(1)(2)

2、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水果的形状和画法。

3、老师演示几种水果的画法。

(三)指的学生练习画水果。

(四)课时小结(口述)。

教学反思

今天,幼儿在不断尝试和帮助下,掌握了用各种绘画方法和拟人化的表现手法,使水果娃娃变得可爱、漂亮。还用表现四肢和五官的方法让水果娃娃充满了活力。在重难点掌握水果娃娃的画法的处理上我通过多媒体示范让幼儿学的直观易于掌握。今天孩子们画画时放的音乐声音有点大,多少影响了幼儿做画,今后在这样的细节方面我会多加注意。幼儿在评价作品和给作品编小故事的环节上,因为刚入学的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有限没能把自己想说的说完整,今后的美术教学我要加强对幼儿绘画的基本功和语言表达的练习、提高幼儿的绘画能力和审美能力还有创造能力。

大班美术活动教案《画水果》含反思这篇文章共2307字。

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线描画》》:大班教案《线描画》适用于大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作品,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幼儿创造美好事物的愿望及热爱生活的情感,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线描画》教案吧。

画水果美术教案 第11篇

活动目标

1.学习刷画的方法,掌握刷画的基本技能。

2.能够用牙刷和梳子配合刷的方法刷出各种各样的水果。

3.感受刷画的特殊效果,并保持画面干净。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5.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各色颜料、牙刷、梳子、小毛巾、围裙、棉花棒、水果模板、课件

活动过程

(一)创设农夫果园的情境,讲解刷画技巧。

1.“小果农们,欢迎来到农夫果园,下面我将带你们参观一下我们的果园。你们看到什么样的苹果(葡萄、香蕉、梨、西瓜、草莓、桃子、菠萝)?”引发幼儿对水果的经验的再现。

2.“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为了庆祝丰收,果园准备办一个水果化装舞会,需要你们来帮忙给水果宝宝们化妆,你们看,已经有一些水果宝宝打扮好了,你们知不知道他们是用什么化的妆呀?那怎么用牙刷和梳子给水果宝宝化妆呀?咱们一起来试试吧!”讲解刷画的方法和重难点。(牙刷蘸颜色的时候要稍稍甩一下,刷的时候梳子要和画纸离得近一点,刷的时候小手要用点力气,还可以用棉花棒蘸色给水果宝宝添画表情。)

3.提出作画要求:用完物品要摆整齐,保持桌面卫生,小手弄脏了要用毛巾擦干净。

(二)幼儿大胆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1.提醒幼儿注意保持画面整洁,指导幼儿刷画技巧。

2.及时发现幼儿的问题并提供相关建议,用言语引导、鼓励幼儿独立解决问题。

(三)展示作品,分享交流创作思路。

1.“小果农们,快来看看这些化妆后的水果宝宝多漂亮,你们喜欢这上面哪个水果宝宝?谁来说说你给水果宝宝化妆时都是怎么做的?”根据幼儿的表述和出现的问题,提升总结刷画技巧。

2.“小果农们都是会化妆的小魔法师,水果宝宝可喜欢你们化的妆了,来,我们一起和水果宝宝们参加化妆舞会吧。”

教材分析

中班幼儿对周围的物品有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好看、好玩、有趣的物品不仅能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还是他们认识周围世界的桥梁。本节活动力求引导幼儿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感受生活中各种水果的独特美,并大胆地运用自己的想象,表现对生活的认识和情感体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反思

游戏活动提高了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审美能力和美的表现力。在合作方面,幼儿通过小组合作,促进了协作能力的发展;通过玩色、配色、添画,幼儿的审美能力也得到提高。

画水果教学反思 第12篇

本课是属于中国画教学,以前我在进行国画教学的时候,一般都会以教师讲解技法,学生临摹为主。但这样的教学课堂会让人觉得很沉闷,学生往往也会兴趣渐失。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导入部分,我出示中国画作品,让学生猜一猜是用什么工具画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一旦有兴趣和热情,他们就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和创造欲望。教学中,在讲到中国画的用笔、用色和绘画方法时,我通过示范、欣赏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来体验中国画的独特优势。在有形中使学生感受到表现水果是运用彩墨在宣纸上的自然渗化,使果实饱满而有韵味的。整个教学流程下来,循序渐进。我教得愉快,学生学得也开心。

浅谈中国民间美术与文人画 第13篇

要追溯民间美术与文人画二者是否同根同源,首先要了解民间美术与文人画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将从民间美术与文人画的创作群体、艺术风格以及审美意境等几个角度着眼,来比较民间美术和文人画二者之间的异同点。

1. 创作群体的异同

在我国的唐宋绘画史论中,文人画画家和民间画工的界限并不明显,各种美术也没有分门别类,都统一收入了画史之中。如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载:“时有张爱儿,学吴画不成,便为捏塑。玄宗御笔改名仙乔,杂画虫豸亦妙。”民间美术方面的如:“窦师纶,字希言,纳言陈国公抗之子,初为太宗秦王府谘议,相国录事参军,封陵阳公。性巧绝,草创之际,乘舆皆阙,敕兼益州大行台检校修造,凡创瑞锦、宫陵、章彩奇丽,蜀人至今谓之陵阳公样。官至太府卿,银、坊、印三州刺史。高祖、太宗时,内库瑞锦,对雉、斗羊、翔凤、游麟之状,创自师纶,至今传之。”据上述资料记载,雕刻、捏塑、织锦图案设计都收入了《历代名画记》中,捏塑艺人张爱儿和刺史陵阳公,亦未划分为王公贵戚、庶民艺人以标目分列。

民间美术中的绘画,其实同样是中国画,只是因为后来“民间画工”与“文士”的社会地位不同,所以画出的作品被分别称为“民间美术”和“文人画”。民间画工终生以作画为职业,他们的作品主要是道释人物画,在以山水、花鸟为主体的中国美术的历史发展,更显示出民间画工的作品乃是中华民族绘画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艺术风格和审美意境的异同

文人画的画体可分为人物、山水、界画、花卉、瓜果、翎毛、走兽、虫鱼等门类,有工笔、写意、水墨、勾勒和设色等主要表现形式。而民间画工所作的山水、花卉、博古、人物等画体,大都继承了传统的表现手法,表现形式上以线描为主,其绘画的目的也不同于文人画为了写心或自娱,所以作品的面貌也有很大差异。比如山东潍县年画中的四条屏山水画,一幅题作“满地江湖一鱼翁”,画中一位渔翁坐在湖边石头旁的小船中,而柳树下的桥上又画了一位从田间归来的农夫,画面充满了生活气息。且这幅山水画的构图、章法兼有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法则和民间美术的意趣。

文人画中,大凡不属于山水、人物或界画、花鸟等一般门类者,则归小景杂画、博古瓶花等。这类题材的名家之作不多,大抵为画工所擅长。至于仕女人物画,民间画工不但擅于画历史故事、刀马人物等带有情节的作品(如年画、壁画等),也创作四扇或八条屏风形式的人物画,题材内容则多有典故。如“琴棋书画”,画俞伯牙弹琴遇知音、赵颜观棋求长寿、王羲之书成换白鹅、张僧繇画龙点睛双飞去。

文人画和民间美术,同是中国美术组成的部分,两者之间的欣赏对象不同,但又相互影响和渗透。文人画是我们民族美术遗产中有高度艺术成就的瑰宝,而民间美术同样有其可贵之处,也不可轻视为文化不高者所作,忽视其内涵的民族精神和灵魂。

3. 材料和创作方法的异同

“文房四宝”中的笔和墨,本来只是中国画绘画过程中作为“器具”被使用着的两种普通工具。但是由于中国文化的特殊性,在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其“四宝”中的“笔”和“墨”在经过多次反复的演变与升华后,发生了“由技而道”与“技进乎道”的转变,演变成为中国画表现内容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画创作过程中的“用墨”也是和“用笔”的情况相类似,以一种灵活多变的方式,用“墨色”浓淡与明暗变化的形式来展现画面中气韵的生动、意境的辽阔与内容的纷繁的一种有效手段。由于这种手段自身的纷繁与复杂,也由“技进乎道”,上升为画面中一种能够表现画家自身人格特征的审美内容。

除了笔、墨这两种最具变化的表现方式外,通过宋元时期苏东坡、赵孟頫等人的大力提倡,到了文人画走向鼎盛阶段的明清时期,“文士”更是通过题款、题诗、盖印章等多种方式,将篆刻(金石)、书法与诗歌艺术引进了中国画画面,进而使得中国文人画艺术更加高雅,变成了一种集众多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精英艺术。自从在文人画发端期间谢赫提出了著名的“六法”论后,在长达一千五六百年的岁月里,历代“文士”们遵循着先贤的教导,从置阵布势、结构程式到透视方式、色彩模式以及审美理念、哲学导向等方面都作了反复的体验与总结,终于使“文人画”这一枝奇葩臻于成熟,近乎于完美。而比起魏晋南北朝之前,文人画起步时的那种只会在平面上“勾勒填色”的中国画,更是丰富了许多。如果从以“有限”来表现“无限”的意义上讲,这个时期的“文人画”也确实实现了“文士”们“以道入画”、“以道临画”的初衷,真正达到了一种“以画媚道”和“以画通道”的高度,从而进入到了“天人合一”境界。

综上,民间美术与文人画之间的不同首先是创作者的身份不同。民间美术的创作者多为地方的“民间画工”,社会地位相对低下。而文人画的创作者为“文士”阶层,其前身是社会政治舞台上的主流。其次,民间美术作品和文人画作品的创作难易程度不同。民间美术对创作前的文化底蕴、笔墨技法要求简单,且绘画材料也较为简陋。而文人画对作者的文化涵养、笔墨修养、书法基础等各项要求都相对较高。第三民间美术和文人画的创作理念也有所不同。民间美术可以说是一种实用美术,主要承担了民间的图腾信仰和后来的佛教、道教的传播,以及满足社会底层人们美化生活的需求,文人画则本着取悦作者自身的审美需求,寄托文士阶层的人生理想于其作品之中。最后,就民间美术和文人画对后世的影响来看,文人画的影响力远远大于民间美术。因为一直以来文人画作为中国绘画的中流砥柱,影响了后世绘画的走向,而民间美术是在近现代才慢慢受到重视的。“文人画”影响的是整个国家的审美取向,而“民间美术”则受地位、地域的限制,仅在某一地区影响当地的艺术风格走向。

民间美术和文人画之间存在着诸多差异,但也有着许多相同之处。从传承方式、以线造型的绘画技法和创作者在创作艺术作品时饱满的精神状态,以及作品的写实性这些方面,二者异曲同工。

二、民间美术与文人画的同根同源

中华民族的文化结构在其历史早期和世界其它民族的文化形态一样,是没有“民间文化”和“官方文化”的区别的。当中华民族的历史进入到后来的阶级社会时,由于广大劳动人民得不到受教育的机会,另一方面由于承担记载“文化成果”的中华民族的文字最终走上了一条结构比较复杂的象形文字的道路,掌握起来相对困难,这使得中国大多数的劳动者最终蜕变成为一个人数众多的没有“文化”的群体。而在这个无法掌握“文字”的劳动者群体中,人们所借以传递“知识”的方式就只能在口耳相传的原始方式中徘徊,这种方式具有很大的惯性,使中国一些原始文化的精华得以从远古的年代一直传承到今天。

小班美术活动:子弹壳拓印画 第14篇

在我园学军特色课程下,我们小班开展了《兵器真有趣》的学军特色主题活动。我们的孩子在众多的兵器中,对枪情有独钟。打枪需要什么?当然是子弹啦!小小的子弹壳也有许多的小“秘密”。那就让颜料和子弹壳两个好朋友来告诉我们吧!

在日常生活中,小朋友们喜欢用水彩笔、印泥等印印玩玩。在特色主题活动中,我们给他们提供舞台,满足他们的拓印需求。我们用颜料和子弹壳在白纸上进行拓印,让每一个孩子都来尝试点点、印印、滚滚等,创作一幅幅与众不同的作品。

二、实践与操作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子弹壳进行拓印画,感受拓印画的艺术美;

2.尝试用滚、点、印等方法,丰富作品内容;

3.体验拓印画的乐趣,敢于大胆创作。

活动准备:

每组桌面放有子弹壳若干、调色盘并调好颜料、抹布、水粉纸等;幼儿事先穿好罩衣;子弹壳模型坦克、飞机。

活动过程:

1.出示子弹壳,玩一玩子弹壳。

(1)出示子弹壳,引起幼儿兴趣。

师:这是什么?你玩过吗?你是怎么玩的?

(2)幼儿每人一个子弹壳玩一玩。

(3)小结:子弹壳的玩法。

教师边玩边总结:子弹壳可以吹哨、滚一滚,可以竖起来两个互相敲一敲。

2.探索:子弹壳和颜料做游戏。

(1)创设游戏情境,吸引幼儿。

师:子弹壳还会和颜料做游戏,我们来看看它们怎么做游戏的?

(2)引导幼儿用玩子弹壳的方法,尝试将子弹壳沾上颜料在纸上涂鸦。

教师示范将子弹壳轻轻压到纸上,纸上出现一条印痕。

(3)幼儿在报纸上尝试拓印。

师:猜猜它还能变成什么?

教师用印子弹壳的方法,印成一朵花或太阳。

我们用子弹壳圆圆的头也来和颜料做游戏,怎么玩呢?

启发幼儿先思考、尝试,然后教师介绍变成雨点、变成珍珠项链等。

教师先让幼儿用刚才的方法试一试,自由涂鸦。

师:刚才我们玩子弹壳时,子弹壳还能滚一滚,现在有颜色的子弹壳滚一滚会怎么样呢?试一试!

幼儿在报纸上自由尝试各种滚法,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可以变成什么?

3.欣赏范画,感受作品的美。

欣赏教师作品,引导幼儿猜一猜这是怎么画的?

教师总结:这幅作品是用子弹沾颜料压出来的,还有的是用子弹壳的头印出来的,还有的是滚出来的。

4.边示范边介绍拓印方法及操作规则。

(1)子弹壳在颜料里滚一下后,用手拿起轻轻在纸上印一印、点一点或滚一滚,变成你想要的东西,变成太阳、树、雨点、小河等都可以。

(2)要注意纸面要干净,颜色没了再到调色盘中滚一滚。

(3)印好后的画要放在桌面晾干,然后用抹布擦干净小手。

5.幼儿用子弹壳自由创作。

(1)幼儿选择材料,自由创作。

(2)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延伸:欣赏幼儿作品。 三、成效与反思

子弹拓印画是我们的第一次尝试,通过幼儿自由地探索子弹壳的玩法,对活动的重点环节进行了调整,明确在拓印中的规则和要求。在教师语言的提醒下,幼儿能明确应该如何做,不应该做什么。从活动中幼儿的表现可以看出,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很浓,教师也为幼儿提供了充足的探索空间。对于子弹壳做的艺术品——坦克、飞机模型的出示和欣赏也恰到好处。因为有了规则的细化,在活动过程中,层次就很分明,逐步引导幼儿,如放松玩一玩,说一说,动一动,幼儿兴趣高涨,说到和颜料做游戏,幼儿好奇地围了上来,观察老师怎样用子弹壳和颜料做游戏,示范过后,让幼儿自己做游戏,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探索子弹壳能做什么。幼儿在表述时有了自己的想法,思维比较活跃。活动时间是有限的,“互相欣赏作品”作为活动延伸在活动后开展,让活动更加圆满丰富。

幼儿的作品有满幅的圆点的图案,是来表现衣服的花纹;也有一枝“梅”似从墙角伸出;也有大师的随性而提……孩子们的创意无穷!

四、对话与解读

活动素材:

子弹壳制作艺术品

创新之处:

在生活中树叶、玩具等物品都可以拓印,但是子弹壳在生活中不是很多见,是我们部队幼儿园特有的资源,幼儿玩起来的方法很多,我们抓住子弹壳的特性,请幼儿尝试点点、印印、滚滚,创作一幅与众不同的作品。

专家点评:

上一篇:风云镇农村实用人才调查报告下一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