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高温天气影响身体健康分析及应对

2024-06-27

宝鸡市高温天气影响身体健康分析及应对(精选7篇)

宝鸡市高温天气影响身体健康分析及应对 第1篇

宝鸡市高温天气影响身体健康分析及应对

用宝鸡市1977-30 a 7-8月日最高气温、相对湿度等有关气象资料,统计分析宝鸡市高温天气的气候特征:盛夏高温天气比较集中,严重危害期在7月下旬前后.每年高温天气不超过13 d ,偏重年也不超过40%.

作 者:郝苏娟 HAO Su-juan  作者单位:宝鸡市气象局,陕西宝鸡,721006 刊 名:陕西气象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ANXI METEOROLOGY 年,卷(期): “”(2) 分类号:P423.3 关键词:高温天气   身体健康   气象条件   预防措施  

宝鸡市高温天气影响身体健康分析及应对 第2篇

关键词:高校教师,健康状况,问题分析,对策

我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大国, 无论高等学校的数量, 还是在校生的规模, 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因此, 高等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必须摆在突出的位置加以重视。笔者认为, 在队伍建设中高校教师的身体素质状况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教师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是精力旺盛地投入教学科研工作的前提, 是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健康的涵义

通过对我校教师的调查得知, 大多数教师并不真正了解自己的体质状况, 认为没有病情体现就是健康的, 这是对健康认识的误区。在我们调查的人群中有3.5%对健康知识非常了解, 21%仅是了解, 33%略知一二, 43%不了解。据资料显示, 健康不仅是不生病、不虚弱, 而且是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性的完好状态体现。

二、影响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

通过调查问卷得知, 影响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有环境、心理因素、身体锻炼、营养和生活方式。

(一) 环境。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 心理因素。

通过调查得知, 影响身体健康的心理因素主要有情绪、焦虑、忧愁。

(三) 身体锻炼。

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24.79%教师放假期间偶尔会做些有利于自身健康状况的娱乐活动, 多数的人经常参加娱乐活动, 只有少数的人不参加这些活动。

(四) 生活方式。

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健康意识等, 都会影响健康状况。

三、影响高校教师健康的因素分析

紧张忙碌的工作通常会使人精神紧张, 在我们所调查的人群中, 多数的受访者抱怨高强度的工作安排使他们出现食欲不振、疲乏无力、失眠多梦、烦躁、易怒、健忘、胸闷、头痛、头晕等症状。

据资料显示, 影响健康的因素除上述这些共性外, 从教师职业特点分析, 影响高校教师身体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高强度的工作压力。

从调查中得到上课时数直接影响教师的健康, 在周授课时数大于12节的比例是接近35%左右。90%以上教师认为学历提高、职称评聘、岗位分级、年度考核、科研任务等方面的压力非常大, 严重影响了教师的身心健康。

(二) 特殊的工作环境性质。

教师长时间讲话, 经常举手写粉笔字等, 容易导致慢性咽喉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鼻炎、肺病、肩周炎等疾病多发;经常性长时间站立讲课导致下肢静脉曲张、关节炎、腰肌劳损等疾病易发;教师经常长时间伏案工作, 导致颈椎病、腰椎病、脑动脉供血不足、视力下降等疾病易发。

(三) 生活方式不科学。

教师自身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 直接或间接地给健康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在所调查的男性教师中发现, 男性吸烟的人数占所调查人数的82%, 不吸烟的人数只占18%, 吸烟的人群中平均每天吸烟的根数达5—10支, 且准备戒烟的人数仅占35%。同样在男性受访者中饮酒的人数占所调查人数的92%, 而男性中不饮酒的人数只占8%, 饮酒的人群中每周饮酒的次数达5—6次, 且准备戒酒的人数只占饮酒人数的1%。而在所调查的女性中发现, 在上述两类问题中却得出截然相反的结果, 几乎没有女性吸烟, 饮酒。不良行为、生活习惯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有些高校教师不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 有近86%的人在除学校统一组织的体检以外没有自己主动去检查身体的习惯, 这样会导致很多人不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小病不重视, 发现大病已经是很严重了, 后果极其严重。

(四) 体育科学素养不高, 缺乏体育锻炼。

教师职业特点导致坐着的时间长、活动的时间少, 脑力活动多、四肢活动少。繁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任务致使教师很少参加体育锻炼, 纠其原因是体育科学素养不高。高校教师参加体育活动少, 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兴趣, 不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 对体育锻炼与健康不够充分重视。

四、增进高校教师身体健康的对策分析

(一) 从法律法规层面加以保障

1. 国家要完善保障教师身心健康的法律法规体系。

2. 改变行政干预性质的学校评估和教师考评机制, 进一步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3. 国家要制定引导高校重视并逐步改善教师工作环境、工作条件, 调动教师积极性等方面建设的激励政策。

(二) 从学校管理层面加以落实

1.加强健康教育, 提高教师体育科学素养。学校要定期举办卫生、心理、生理健康等方面的学术讲座, 邀请专家指导教师科学地锻炼身体, 帮助教师养成锻炼习惯、提高锻炼能力;对教师的体检问题我们从问卷中发现频率明显不够不足, 要增加体检的频率, 建立健康档案, 以便教师本人和学校都能及时跟踪掌握健康状态。

2.加强体育锻炼条件改善, 提高锻炼效果。高等学校具有运动场地齐全、运动氛围浓厚的优势, 学校要创造专供教师的活动场地, 加大健身设备的投入, 鼓励并组织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3.利用假期分期分批开展教师健康疗养制度。

4.在职称评聘、岗位分级、年度考核、科研任务考核等方面, 修订考评办法, 避免单一的论“数量指标”, 要向“质”的考核的真正转变, 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发挥好教师的主观能动作用。

(三) 从教师个人层面加以重视

1. 建立科学的饮食结构。

要注重营养的合理搭配, 平衡营养, 克服不良的饮食习惯, 注意饮食的结构, 降低脂肪的摄入量, 对高糖、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要有节制的摄入。

2.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要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观, 树立健康意识, 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方式, 克服有害身体健康的行为习惯和不良嗜好, 正确处理好体育锻炼与工作、学习、家务以及个人生活的关系, 自觉培养和学会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健康行为。

3. 参加体育锻炼。

高校教师以脑力劳动为主, 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 使得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得到积极的休息, 能够缓解精神疲劳, 实现劳逸结合的效果;体育锻炼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增进抗病能力, 缓解不良的生活习惯对健康的影响, 提高健康水平;要提高体育科学素养, 培养健康锻炼的意识和方法, 正确理解体育的健身作用, 主动参与体育活动, 实现强身健体的效果。

4. 自我心理调节。

生活内容要丰富、充实, 对自己的要求不要太苛刻, 更不要把消极的情绪带入工作中, 应该及时消除工作中的焦虑和强迫心理;针对外来的刺激和压力要有良好的应急能力, 还应具备全面的自我保护意识、能力和措施, 使自己的心理、精神和情感融为一体, 这样才能适应、改变社会和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 使自己的健康达到更高水平和完好状态。

参考文献

[1].刘一平;李跃平;高校高职称教师身体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9年06期

[2].王志红;郑明娟;对我校教师身体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对策研究[J];希望月报 (上半月) ;2007年09期

[3].高云;徐颂峰;高校女教师健身活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内江科技;2009年12期

[4].张澜;张士伟;我国普通高校教师健身状况研究的现状分析[J];科技信息;2009年28期

[5].于博;乐虹;高校教师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年02期

[6].李慧;许菡若;陆卫群;高校教师身体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基于对贵州大学教师身体健康状况的调查[J];出国与就业 (就业版) ;2011年14期

宝鸡市高温天气影响身体健康分析及应对 第3篇

【摘要】本文对高校体育教师身体健康的内涵和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探讨出影响高校体育教师身体健康的因素,同时给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师;身体健康;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395.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640-02

高校体育教师不但需培养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而且需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灵,为学生树立积极的榜样。影响高校体育教师身体健康的因素很多,对其进行详细分析,有利于寻求最佳的改善措施,使高校体育教师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高校体育教师的身心健康,会直对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极大影响,因此,高校需重视体育教师的身心健康发展。

1.高校体育教师身体健康

1.1内涵

部分高校体育教师并不熟悉自身的体质状况,故将没病等同于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为:身体、心理及社会适应性等处于完好状态。因此,健康注重人的整体,重视促进人的身体、心理和精神等全方位的和谐统一。高校体育教师不但需保持健康的体魄,而且需保持健康、积极乐观的心态,从而向大学生传递正确的运动技能和锻炼方法,以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养成其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1.2重要性

1.2.1职业道德需要

高校的体育教师,不但需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健康的身体,而且需注重自身的言行品德,起到典范作用。而其中健康的身体是实现职业道德、品德修养提升的前提条件。

1.2.2体育环境需要

体育环境指的是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人们进行体育活动的所有能量、物质、现象等的总和。身心健康的体育教师,才能为学生创造出积极健康的体育环境。高校体育教师,不但需具备健康的体魄、乐观的思想,而且需具备创造体育环境的能力及进行科研的水平,还能通过丰富的语言,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欲望。

1.2.3课外体育活动需要

高校体育教师除了需做好课内活动外,还需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如游泳、爬山、自行车环游等,而此类课外活动需消耗人体大量的精力,如果体育教师的身体比较虚弱,就无法开展好课外体育活动。因此,体育教师的身心健康对于做好课外体育活动极其重要[1]。

1.2.4提升自身素质需要

提升自身素养的前提条件为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而健康的身体是生活质量的保障。因此,只要高校体育教师锻炼自身的能力,强化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就能为自身素质的提升打下基础。

2.高校体育教师身体健康的影响因素及改善

2.1遗传

遗传为身体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部分高校教师的身体素质较差,可能是受先天性的因素影响,后天经过努力锻炼,也无法改变身体状况。此时,高校体育教师需结合自身的身体素质,采取合理锻炼、食补或者温疗等方式,逐步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

2.2工作环境和内容

工作环境包括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的内容,自然环境对人体的健康影响极大,高校体育课大多数是在户外进行,如果高校的环境较差,均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伤害。体育教师长期处于污染严重的环境中,会出现头晕、呕吐、胸闷等不适感。因此,高校需注重校内的环境,在校园内规划种植花草树木,以提升学校的空气质量,并将校内体育场地的塑料改为质量较好、无气味的材料,从而为体育教师提供优质的工作环境。

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量较大,其工作内容比较繁杂,部分中老年的教师,不但需承担体育教学和科研工作,而且需承担职称压力。因此,其身体长期处于疲惫状态,会严重破坏教师的身体健康。针对以上情况,高校需提高体育教师的待遇、改善其工作条件,并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和公正的评价体制,以减轻工作负担。还需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组织教师定期休假旅游,为教师建立多媒体的教室和休息室、活动室等 [2]。

2.3生活习惯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高校体育教师的生活也被迫发生转变,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学习,社会竞争力的不断增强,致使高校体育教师为了工作、生活和精神需求等不断透支身体,进而导致身体素质下降。因此,高校教师需转变自身的生活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安排工作时间,缓解社会和家庭带给自身的压力。

2.4心理

受到自身工作的影响,高校体育教师的自尊心都较强,将自身的工作業绩看得太重,一旦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心里就会产生郁闷感。同时学生的不配合,也会导致教师大动肝火,进而影响身心健康。因此,高校教师需培养自身的职业道德,需热爱教育事业和本职工作,并以积极心态面对工作和生活。同时需加强思想修养,更新自己的观念,补充新知识,不断提高政治素质,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以良好的心态来面对工作和生活。

2.5饮食

高校体育教师由于工作时间比较长,对于饮食不注重,时而不吃早餐,时而暴饮暴食,加教师之间、朋友之间的聚餐,不但需吸烟喝酒,还会摄入过多的高脂肪食物,必然会导致肥胖、胃病、食欲不振等病症。因此,教师需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早中晚三餐有规律地进食,同时需禁烟酒和辛辣食物,合理摄入脂肪和蛋白食物,适当食用鸡蛋、牛奶、大豆、时鲜蔬菜和水果等,以调理好身体[3]。

3.结语

高校体育教师由于自身职业的特殊性,因此,其身体健康会受到饮食、心理、工作环境和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其身心处于亚健康或者不健康的状态。因此,需针对体育教师自身的实际情况,给予其相应的改善措施,帮助其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工作习性,以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旭霞.论高校体育教师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及影响因素[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33):146.

[2]李倩,张智颖,苏丽丽,张荣超.郴州市中学体育教师身体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运动,2013,(7):580.

宝鸡市高温天气影响身体健康分析及应对 第4篇

1 草地畜牧业的基本概况

全县草原总面积2564万亩, 可利用草原2133万亩, 总储草量180万吨, 理论畜载量121万个羊单位;主要家畜有甘肃高山细毛羊、肃南藏羊、河西绒山羊、祁连山牦牛。2014年6月末, 全县各类牲畜饲养量达到118.04万头 (只) , 在畜种结构中, 绵羊104.4万只, 占88.4%;山羊6.6万只, 占5.6%;牦牛6.2万头, 占5.3%;年内死亡各类成畜2.03万头 (只) , 死亡率1.9%。

2 气象灾害性天气对养羊业影响分析

由于全县除明花乡外的6个牧业乡镇均属高寒半干旱气候, 寒冷季节长达6~7月之久, 气候严寒多变, 牧草枯黄期长, 以放牧为主的羊主要依赖放牧采食, 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需求不能满足, 难以摆脱牛羊“夏壮、秋肥、冬乏、春死”的恶性循环。常见的灾害性天气有干旱、低温、寒潮、大雪、冰雹、秋季连阴雨及霜冻等。气象灾害性天气引发和继发的牛羊疫病主要有羔羊痢疾、流行性感冒、羔羊巴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羊梭菌性疾病、羊链球菌病、羊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羊痘、羊疥癣, 犊牛副伤寒等。

2.1 干旱天气

由于本县地处内陆, 气候干燥, 降水变化率大, 干旱天气频繁发生, 对草地畜牧业危害较大, 是主要灾害之一。

冬旱及冬春连旱对畜牧业危害较大, 尤其是冬春草场, 因冬雪少, 牧草和地面异常干燥, 经畜群践踏, 造成牧草破碎、刮风之后草屑飞扬, 使牧草有效利用率和可食率剧减。同时, 冬春连旱还造成畜群饮水因难, 以致牲畜隔日饮水或到数十里外长途跋涉饮水, 严重影响牲畜保镖、乏弱乃至死亡。夏秋干旱主要造成冬春草场牧草长势差, 产草量不足, 影响来年牲畜越冬渡春。若遇次年持续春末初夏干旱, 造成牧草不能及时返青, 成畜乏弱、仔畜成活率降低、牲畜抗病能力不足, 发病率上升。持续的干旱天气, 羔羊常发生痢疾、感冒、消化不良, 并继发引发羔羊巴氏杆菌病、羔羊大肠杆菌病等疫病, 成年羊出现大叶性肺炎、支气管炎, 继发链球菌和梭菌性疾病。

由于干旱季节多发, 冬春季干旱表现在冬季 (11~2月) 降雪量少。近5年来最少1.5 mm (2013年冬) , 最多20.1 mm (2012年冬) , 相差13倍以上。

2.2 春寒天气

春寒天气最为多见, 几乎十年九寒。每逢春寒天气持续出现之后, 乏、弱、老及幼畜死亡大幅度增加, 大批牲畜掉膘严重。发生在4月底5月份的春寒又称“倒春寒”。主要危害:一是由于乏弱畜体质差不耐寒, 成活率下降;二是因低温牧草返青推迟或生长缓慢, 牲畜推迟吃青;三是4~5月正是春羔盛产期, 对母幼畜威胁大, 发病率高, 羔羊死亡多。

2.3 春季雪灾

肃南牧区雪灾主要是春季雪灾, 此时正是牲畜春乏和大部地区进入产羔, 若遇大雪复盖草场和急剧降温, 又无补饲准备, 青黄不接, 一旦发生雪灾, 就可能造成短期内大批牲畜死亡。

雪灾呈季节多发性, 主要出现时段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 其次是3月中、下旬, 一般大雪来临时常出现寒潮降温。

主要灾害:由于大雪后气温低, 积雪厚 (一般5 cm以上) , 消融慢, 积雪时间长, 牲畜吃不上草或在雪中行走困难, 消耗加大, 出现成畜饿死或掉膘、羔羊冻死冻伤。如2010年4月24日, 全县大风降温、沙尘暴和大雪等灾害性天气过程, 全县共有7个乡镇、77个行政村、3 519户12 290人受灾, 505.6万亩草原被雪覆盖, 积雪深厚, 道路阻塞, 通讯中断, 造成5 547头 (只) 成幼畜冬死, 51.2万头 (只) 牲畜缺草缺料, 65座暖棚羊舍被大雪压垮, 造成经济损失8 000多万元。

2.4 强降温及寒潮

寒潮天气一般来势较为突然、剧烈, 又称寒流。据肃南气象站2010~2012年资料, 3年间寒潮天气在肃南县出现频繁, 3月份平均1次, 4月份平均1次, 5月份平均0.5次。主要出现时段在4月上旬和下旬为1次;其次是3月下旬和5月上、中旬为0.5次。

3 应对策略

3.1 加强畜牧业灾害天气应急管理

严格落实《甘肃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性天气应急预案》, 加强应急成员单位间的沟通协调, 特别是气象性灾害性天气的预警预报, 确保发生气象灾害性天气后, 能够各司其职, 各尽其能, 协调应对。

3.2 注重生产结构和品种结构调整

每年羊群进入冬季牧场之前, 乡村两级要依据草原调查队对各区域海拔草原适宜产草量和载畜量的监测情况报告, 引导牧民做好生产结构和畜种结构的合理调整, 以提高抗灾保畜能力。

3.2.1 因地制宜增加冬羔生产比例

前山地区交通方便, 气候较暧, 圈舍优越, 补饲条件较好, 有利冬羔生产, 大部分冬羔可以在进入冬场前进行育肥出栏;遇有春季灾害, 存栏的冬羔体质较好, 越冬度春能力强, 灾害性损失降低。

3.2.2 适度发展牦牛、藏羊及低代杂种羊

在高寒后山放牧区, 尤其3 000 m以上地区, 气候寒冷, 牧草生长受气候制约影响很大, 草质单一, 不适宜高山细毛羊和绒山羊的养殖。建议在高寒后山地区可适当扩大牦牛、藏羊和低代杂种羊的生产比例。

3.3 加大优质饲草料的产出能力

注重天然草原的改良和人工草地的建植, 推行“草料银行”运行模式, 实现发生灾害性天气应急和正常年景育肥出栏的双赢模式。

3.3.1 加大对天然草场的修复改良力度

通过对退化的天然草原实施优质牧草补播, 改善天然植被的草质和覆盖度, 为家畜提供更多的富含蛋白质及能量物质优质牧草, 从根本上提高抗灾保畜的能力。

3.3.2 积极开展人工草地的建植和饲草料的加工调制

充分利用前山区热量充足、光照丰富, 生长期长的气候资源优势, 在水源好的地区可重点培育精饲料和苜蓿等高产饲草料;在寒冷湿润气候区域 (多在2 500~3000 m) , 充分利用水、热集中的气候条件, 重点培育禾本科优良牧草, 注重提高单位面积产草量和天然草场的合理轮牧, 使其在越冬期有充足储草料和备用草场;高寒湿润气候区 (多在3 000 m或以上) 虽然热量不足, 但雨量有余, 可重点培育青干饲草, 以备越冬育幼。将人工草地生产的优质青绿饲草通过青贮、氨化、微储和揉碎并科学调制搭配, 提高适口性和营养水平, 可以在漫长枯黄期提高畜群体质, 发挥抗灾能力。

3.3.3 依托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建立“草料银行”解决农区卖草难, 牧区买草难和灾害应急的问题

健全完善建立饲草料种植、收割、加工、销售配送产业链条, 通过专业合作社每年把周边农区富足的草料、秸秆如苜蓿、玉米秸秆进行订单收购, 通过综合加工, 包装存储, 养殖户需要时从合作社购买使用, 把合作社和舍饲养殖户联系在了一起。同时, 通过草料交易市场的建立, 可以有效平抑地方饲草料交易价格, 解决了农区卖草难, 牧区买草难的问题。在发生灾害性天气后真正做的“仓中有粮, 心中不慌”。

3.4 实用技术综合应用, 降低气象灾害性天气对畜牧业的危害

3.4.1 在高寒牧区推广暖棚养畜技术, 减少牲畜体能消耗, 降低维持营养需要

充分利用太阳能和羊体自身散发的热量, 改善气候环境, 创造牛羊正常生长的小气候, 减少体能消耗, 降低维持营养需要, 提高营养物质的有效利用率, 通过保温保暖预防感冒、羔羊消化不良和冻死冻伤发生。

3.4.2 实施绵羊穿衣技术, 提高羊保温性能

给羊实施穿衣, 既可以减少自然因素对羊毛品质的影响, 还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 特别是对刚出生的羔羊在第一时间吃到初乳后立即穿着“羔羊肚兜”, 使羔羊感冒和消化不良等发病率明显下降;此外, 穿衣羊遇到大雨大雪天气后, 身体上的雨雪及时滑落, 不会造成负重和冰冻。具有投入少, 见效快, 效益高的优点, 在高寒牧区养羊业有极高的推广使用价值

3.4.3 实施怀孕母羊后期补饲羔羊早期补饲技术

怀孕母羊后期营养需求增大, 体质逐渐下降, 实施补饲技术, 对怀孕母羊和羔羊营养物质有效供给, 产羔后母羊奶水足, 提高羔羊的繁活率和母羊的恋羔性。

3.4.4 通过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与疫病科学保健, 实现特定疫源的净化和消毒灭源

对各区域常发疫病, 通过因病设防, 科学免疫, 消毒灭源和疫源地净化的综合措施, 实现突发灾害性天气之后, 牲畜有较高的抗体水平、饲养环境无疫源, 群体不发病的目的。

摘要:肃南县位于青藏高原边缘, 是一个高寒牧区县, 干旱、低温冷害、寒潮、暴风雪等灾害性天气多发, 往往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本文通过对肃南县近年来发生的气象灾害对羊产业生产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 并将应用成熟的实用技术组装配套并综合应用, 以减轻灾害性天气对羊产业的危害。

高温天气这么吃更健康 第5篇

国家高级营养师、北京营养师协会理事熊苗指出,高温天气:

第一,首要要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其中优质蛋白质应占一半以上。含优质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包括瘦肉、鱼、蛋、牛奶、黄豆及豆制品等。

第二,要多吃含钾、钙、镁、铁等丰富的食物。缺钾是引起中暑的原因之一,因此膳食中应多搭配一些含钾丰富的食品,如

蔬菜和水果、豆类等。绿色蔬菜、坚果、粗粮含有丰富的镁。奶及奶制品、大豆及其制品都含有丰富的钙。动物肝脏、瘦肉、动物血是铁的良好来源,含量丰富吸收好。动物性食物含锌丰富且吸收率高,如牡蛎、瘦肉、动物内脏等。

第三,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按出汗量多少饮水,出汗量多,饮水量就应适当增多。另外,不能等口渴才喝水,要定时喝水,少量多次。可选用白开水、茶水、柠檬水、绿豆汤等。如果出汗较多,应补充盐分,可选择一些运动功能饮料,或者在白开水和茶水中适量加点盐(0.1%含盐量)。除此之外,每餐可做点菜汤、鱼汤、鸡汤等,可补充水分。?笪

宝鸡市高温天气影响身体健康分析及应对 第6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平凉农业学校、平凉信息工程学校、平凉工业中专、平凉师范4所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共400名作为调查对象。因为三年级学生多在外实习或准备对口升学考试, 所以抽样在一、二年级中展开。本次调查有效样本378人, 其中男生201人, 占53.17%, 女生177人, 占46.83%。

1.2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手机网络使用行为的一般情况调查问卷;第二部分选用Young的网络成瘾量表, 根据手机上网者的实际情况设计, 得分≤39分界定为未成瘾者, 40分≤得分≤59分界定为网络成瘾倾向者, 得分≥60分界定为网络成瘾者。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Excel 2003录入数据, 核查并纠错, 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经正态性检验, 各项数据指标基本符合正态分布, 运用百分率、χ2检验等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的网瘾状态情况 (见表1)

2.2 不同网瘾状态调查对象手机上网情况比较 (见表2)

从每天手机上网时间、手机上网次数和手机上网接触史方面来看, 网络成瘾组均高于网络成瘾倾向组 (P<0.05) , 网络成瘾倾向组均高于未成瘾组 (P<0.05) 。

2.3 不同网瘾状态调查对象手机上网引起的身体不适情况比较 (见表3)

不同组调查对象手机上网引起的手指酸麻、颈肩劳损或不适、眼睛干涩肿胀、不易入睡或睡眠质量差等身体不适情况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 32.54%的中职生有手指酸麻的感觉, 39.15%的中职生有颈肩劳损或不适, 68.78%的中职生眼睛干涩肿胀, 56.35%的中职生不容易入睡或睡眠质量较差。其中网络成瘾者每天平均上网5.18小时, 手机上网接触史在4年以上, 由于手机屏幕较小, 且长时间上网, 身体逐渐出现不适, 还有50%以上的网络成瘾倾向者正在向网络成瘾者的状态靠近,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1) 客观原因。一是中职学生手机拥有率高。调查发现, 家长为方便联系, 均为孩子配备了手机, 中职学生几乎人手一机。二是随着手机新功能的不断开发及运营商资费的优惠, 中职生手机上网的经济代价较低。三是中职学校大多文化娱乐设施不完善, 娱乐活动少, 学生只好选择手机上网来打发课余时间。四是中职学校基本是寄宿制, 管理松懈, 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和辨别能力较差, 不能有效地管理自己, 闲暇时间很容易玩手机。五是家长只能在双休日和节假日见到孩子, 交流大多限于学习、生活等问题, 心理、情感的沟通和行为的监管缺少, 使学生只好在手机上网中寻找情感的寄托。

(2) 主观原因。一是中职生绝大多数是中考失利者, 不得不选择中职学校就读, 他们懊恼、灰心, 失落感强烈, 手机上网成为他们逃避失落、宣泄苦闷的一条途径。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 他们通过打游戏晋级得分、与陌生人聊天等方式轻松获得认同, 产生成就感, 获得心理满足[1]。二是中职生进入职校学习, 专业大多由家长选择, 对所学专业并不了解, 也不感兴趣, 逃避学习, 故选择手机上网打发时间。三是中职生因社会经验不足, 经不住网络诱惑, 从而沉溺其中, 难以自拔。

综上所述, 作为祖国未来建设者的中职生, 手机上网对他们身体产生的影响越来越严重, 也影响着国家未来的发展和进步, 因此应采用相应的措施改善这一现状。一是加强对中职生的健康教育, 使他们正确认识过度利用手机上网对身体的危害。二是加强学生网络媒介素质教育, 提高学生的是非分辨能力。三是学校、教师、家长加强管理引导。四是加强监督与落实“两操一课”, 用多彩的校园活动丰富学生生活。五是学校要与家长配合, 理解学生并与学生积极沟通互动, 成为学生成长中的朋友和引路人[2]。这样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行动, 引导中职生正确使用手机, 合理运用手机上网, 对中职生健康成长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摘要:中职生手机上网对身体健康有很大影响, 容易引起手指酸麻、颈肩劳损、眼睛干涩肿胀、不易入睡或睡眠质量差等,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重视中职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 促使其养成良好的使用手机的习惯, 促进其健康成长。

关键词:中职生,手机上网,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黄明, 闫淑楠.浅谈手机上网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J].科技信息, 2009 (14) :51.

宝鸡市高温天气影响身体健康分析及应对 第7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四川省某综合性高校男性教职工作为调查对象, 按照随机整群抽样原则进行调查, 共抽取男性教职工1522名, 被调查者平均年龄为 (43.0±9.5) 岁。

1.2 方法

(1) 体格检查:组织教职工统一进行体格检查。通过询问病史、一般体格检查、各科分类检查、实验室辅助检查等进行身体健康状况监测。 (2) 问卷调查:采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自行设计问卷。调查采取自填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指标包括个人信息、心理状况、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三个方面共20个指标。此次调查共回收问卷1320份, 有效问卷1088份, 有效率为82.42%。

1.3 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 运用SPSS17.0软件完成统计分析工作。根据研究目的和资料特点, 选用卡方检验、趋势卡方检验、t检验、秩和检验等进行单因素分析, 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健康状况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

2 结果

2.1 身体健康现况

以体检结果为基础, 结合临床专家访谈意见, 本研究将教职工身体健康状况作为因变量, 并进行正常和异常两分类界定。身体健康状况为“正常”指: (1) 受检者历次体检均未发现阳性结果; (2) 体检中发现阳性结果, 但无明显临床意义, 对健康没有近期或远期影响, 不影响生活质量;且连续三年以上体检该指标未见明显改变, 例如:肝脏钙化灶, 肝、肾小囊肿等。身体健康状况为“异常”指: (1) 受检者有除以上情况之外的阳性结果; (2) 体检项目大致正常, 但有明确病史, 而病史所提供阳性信息在体检中不能良好反映的情况, 如慢性胃炎等。

调查结果显示, 1088名男性教职工中身体健康状况异常者有674人, 异常率为61.9%。其中从年龄上看, 身体健康状况异常组 (45.8±9.2岁) 较正常组 (38.4±8.1岁) 平均年龄更高 (t检验:t=-13.89, P<0.001) 。进一步将年龄分为20~29岁、30~39岁、40~49岁和50~岁四个年龄段 (图1) , 不同年龄段教职工的身体健康状况异常率分别为30.6%、45.7%、65.4%和85.9%, 经趋势卡方检验, 随年龄增长异常率有递增趋势 (χ2=-11.85, P<0.001) 。教职工的体质量指数 (BMI) 调查显示 (图2) , 身体健康状况异常组和正常组的平均体质量指数分别为24.8±2.7和23.5±2.4 (kg/m2) , 两组有差异 (t检验:t=-8.32, P<0.001) 。其中, 男性教职工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分别为45.6%和9.2%。不同体质量指数组别的教职工的身体健康状况异常率比较, 超重和肥胖组的异常率较高 (卡方检验:χ2=59.29, P<0.001) 。

2.2 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

(1) 吸烟:调查结果显示身体健康状况异常组吸烟率为48.2%高于正常组的35.0% (χ2=18.20, P<0.001) 。 (2) 饮酒:被调查人员中身体健康状况正常组和异常组的饮酒率分别为89.4%和85.9%,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77, P>0.05) 。 (3) 饮食:调查显示大部分教职工饮食荤素均匀, 饮食结构良好。但仍有12.2%的教职工饮食以荤食为主, 身体健康状况异常组中饮食以荤食为主所占比例为14.1%高于正常组的9.2% (χ2=5.78, P=0.020) 。 (4) 每周早餐次数:教职工一周内平均有 (6.1±1.6) d吃早餐, 身体健康状况正常组和异常组比较无差异 (t=1.42, P>0.05) 。 (5) 坐姿状态:教职工每天平均处于坐姿状态的时间平均为 (7.3±2.7) h, 身体健康状况正常组和异常组比较无差异 (t=0.862, P>0.05) 。

2.3 心理状况

(1) 生活满意情况:教职工表示对目前生活完全满意、大部分满意、部分满意和不满意的分别占17.5%、59.7%、21.3%和1.5%, 身体健康状况正常组和异常组比较, 经秩和检验无差异 (Z=-0.341, P>0.05) 。 (2) 压力、焦虑和抑郁:调查最近1年是否感到压力、焦虑和抑郁, 回答“从不”、“很少”、“有时”和“经常”的分别占11.4%、28.2%、50.6%和9.8%, 身体健康状况正常组和异常组比较无差异 (Z=-1.957, P>0.05) 。

2.4 个人信息

(1) 学历:学历为中学/中专/中技及以下、本科/大专、研究生及以上分别占3.3%、27.8%和68.9%。不同学历组的身体健康状况比较, 异常率有差异 (χ2=16.82, P<0.001) 。 (2) 专业类型:被调查对象的专业类型分布显示文科、理科、工科和其他专业分别占32.6%、23.3%、36.7%和7.4%。不同专业类型组别的健康状况比较, 异常率无差异 (χ2=5.52, P>0.05) 。 (3) 工作类型:本次调查中教学、行政、科研、后勤、同时承担多项工作分别占32.3%、23.0%、17.6%、6.8%和20.3%。不同工作类型组的身体健康状况异常率比较无差异 (χ2=1.79, P>0.05) 。

2.5 影响因素多元分析

为进一步综合探讨高校男性教职工身体健康状况影响因素, 本研究以身体健康状况 (正常/异常) 作为因变量, 以年龄、BMI、吸烟、饮酒、饮食、运动、压力、学历、专业类型、工作类型因素等作为自变量, 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回归方程分析健康状况与以上各因素间的定量关系。

如表1所示, 采用向前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所得影响因素为:年龄、BMI、吸烟和饮食以荤食为主。经Hosmer-Lemeshow检验, 模型拟合效果较好 (χ2=5.28, P=0.626) 。多因素结果提示所筛选出的各变量的OR均>1, 即年龄、BMI、吸烟和饮食以荤食为主均为危险因素, 其中饮食以荤食为主的OR最高为1.623, 提示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混杂作用后, 饮食以荤食为主者与不以荤食为主者相比, 发生身体健康状况异常的比数比为1.623倍。吸烟、BMI和年龄次之。

3 讨论

参与本次调查的1088名男性高校教职工中大部分教职工健康状况处于异常状态。超过一半的职工超重或肥胖, 且健康状况随年龄增加有下降趋势, 反映了四川省高校男性教职工的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应引起教职工、高校和社会的广泛重视。

影响高校教师健康状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此次调查结果提示年龄、吸烟、BMI和饮食以荤食为主是高校男性教职工身体健康状况的可能影响因素。与之前其他文献报道结果[5]相似, 此次调查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 健康状况异常发生有递增趋势。许多疾病尤其是慢性病的发生发展与多种危险因素的长期作用有关。为促进身体健康, 除定期体检外, 教职工应注意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加强锻炼, 做到慢性病的早发现、早治疗, 进一步延缓、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或发展。

其次, 本研究中教职工超重检出率为45.6%, 肥胖检出率为9.2%, 远高于2002年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得到的平均水平。体质量指数能较好地反映机体的肥胖程度, 达到或大于24的个体具有2项及2项以上危险因素的危险是体质量正常者的3至4倍[6]。控制饮食, 降低脂肪和高热量食物的摄入, 加强有氧运动是教职工可采取的简单易行的预防控制措施。

本次调查中吸烟、饮酒、饮食以荤食为主、长时间久坐伏案工作的情况等不良生活方式, 与目前世界上所倡导的健康生活方式相背离。吸烟是一个重要的可预防的危险因素, 有调查显示如果消除吸烟危害, 预计中国男性全死因死亡将下降10%[7]。因此, 提倡健康生活方式, 戒烟、合理膳食, 是可行的改善健康状况的措施。

高等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的艰巨使命, 高校教职工承担着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多重任务。关心高校教职工身体健康, 改善其工作生活条件, 是保证高等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研究主要针对四川省部分男性高校教职工身体健康状况进行了初步分析探讨。在此基础上, 除此次调查外的其他可能影响身体健康状况因素、西部女性高校教职工人群的健康状况, 以及亚健康、心理健康、教师职业病等许多问题今后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辛青, 侯蕾, 张成秋.高校教职工健康状况分析[A].中国卫生产业2011年第八卷第十一期中.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主要情况[EB/OL].2008-04-29.http://www.china.com.cn/zhibo/2008-04/29/content-15028586.htm.

[3]于博, 乐虹.高校教师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2, 26 (2) :84-86.

[4]陈铁梅, 马直勉, 胡焱.某高校教工健康体检结果对比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1, 22 (1) :19-21.

[5]谭涛, 钟晓妮.重庆市居民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1, 8 (5) :68-69.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3-4.

上一篇:玩游戏写作文下一篇:田径运动会接力赛加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