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运行成本的分析论文

2024-06-19

社会经济运行成本的分析论文(精选6篇)

社会经济运行成本的分析论文 第1篇

社会经济运行成本的分析论文

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一般是由生产、交换、消费和管理四个环节组成的,由此便产生了四个方面的运行成本。在经济学里,如何降低经济活动的成本,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率,是研究的中心问题。而经济活动成本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经济运行的质量。

近几年我国出现的产品大量积压、消费乏力现象,虽经政府一再出台政策,连续八次降低利率,意在刺激消费,推动经济增长,但效果并不明显。笔者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运行的总成本太高,而商品价格又不能依据供求关系自由涨落。因此本文对经济运行的生产成本、交易成本、消费成本和管理成本加以研究,对经济活动中的实际成本、心理成本、预期成本和比较成本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途径,以期能疏通经济运行过程,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生产成本及其降低途径

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生产是起点,生产过程是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生产成本就构成了产品成本的一个重要部分。影响生产成本的因素很多,比较重要的因素如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企业经营管理的完善与否、生产批量的大小、生产能力的大小、员工素质与劳动生产率的高低等。目前我国企业的生产能力比80年代确有很大提高,但效率并不理想,特别是一些项目的盲目上马、重复建设,导致不少行业开工率不足。例如,全国家电的生产能力发挥不足一半、宾馆饭店的利用率也不足一半。

企业在降低生产成本方面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加快科技进步,改善企业管理、进行产业重组、联合和产品结构调整,由过去的大投入、高成本转入大批生产、大量销售、低成本运营的轨道。当务之急是扩大市场销售量,使企业生产能力得到有效发挥,这就势必降低销售价格,只有降价才能多销,这也是当前我国企业所面临的痛苦选择。是降价促销使企业在亏损中运作?还是保持高价格使企业停工或生产积压?须知一个在亏损中运营的企业也远比一个在积压中盈利的企业对社会更有贡献。

交易成本及其降低途径

交易成本,即交换费用,是商品从生产者手中转移到消费者手中流通过程中的耗费。在成熟的、规范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交易费用十分低廉,交易渠道简便畅通。对于我国来说,商业流通领域由于长期的国家垄断,形成了严重的官商作风。近几年的大规模建设,又使交易成本迅速攀升,有些商品的交易成本甚至远远大于商品的生产成本。例如一双出厂价格在50—60元的皮鞋,在商场中要卖到200多元;一瓶生产成本5—6元的洗发水,在商场中要卖到20—30元;一些平均几块钱的药品,在医院中也要卖到几十元甚至上百元。这种奇高的商业交易费用,大大阻碍了商品的流通。

如果仔细分析一下我国目前的市场,不难看出,这是一个纵横交错、高度垄断和条块分割的市场。比如烟草行业:除了国家烟草专卖局独家垄断之外,各省的烟草市场也是封闭的;再如酒店业,各地有各地的酒店,各行业有各行业的酒店,彼此以邻为壑,很难逾越。正是这种市场的分割和垄断、地方保护主义,造成了商业流通领域的高成本和低效率。要降低我国市场交易的费用,必须推进市场经济进程,加强法制,坚决取缔封闭和垄断,打击欺行霸市,强买强卖,建立一个统一的、公平的、等价的`、自由交易的大市场。

消费成本及其降低途径

消费成本,就是商品到达消费者手中后,在使用、消费过程中所耗费的成本费用。有些商品,如家具、电视机、自行车等,其使用费用很低;有些商品,如摩托车、汽车、摄象机、VCD机等,这类商品的使用费用很高,有的甚至远远高于其购买费用。中央电视台曾经报道过:“农机开不动了”、“买得起房,住不起屋”,反映的都是使用费用太高,消费者难以承受的问题。

对于商品,其高贵者,它只能供少部分人拥有和使用。因此其购买和使用都是昂贵的。而有些大众消费商品,它是供社会上的工薪阶层、老百姓使用和拥有,它就必须具有低廉的购买和使用成本。如果要将某些高贵商品转化为大众消费品,那么它首先必须降低价格、降低购买和使用成本,舍此而大搞促销,大力贷款或拉动,是没有多少理性的消费者能为之冲动的。

管理成本及其降低途径

管理成本,即政府各级管理部门及行业组织为履行其社会职责、协调经济运行而收取的各种费用。当今社会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是如何去建立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和让国民承担较低的管理成本。据报道,温州一位女士花费14·3万元人民币购买了一辆富康轿车,而随后的各种管理费、附加费却花去了15万多元。有些地方的公民到民政部门领取结婚证书,竟也要支付数百元至上千元的管理费用。许多事例表明,我们这个社会的管理成本越来越昂贵。社会管理成本一般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分别附加于生产成本、交易成本和消费成本之中。主要表现形式是各个环节、各种形式的税收和收费。近些年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各级管理部门各种名目的摊派和乱收费,压得企业喘不过气来。尤其是农民,名目繁多的提留、统筹与收费,使老百姓不堪重负、上访不断,中央虽三令五申减轻农民负担,而实际效果并不明显。

管理成本的日益增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当务之急是坚决清理整顿各种名目的乱收费、滥收费,把各种合法收费转成税收,非税收的收费一律停止,并逐步降低税率。政府不应与民争利,国家管理行为也不能追逐自身的经济利益,而应该疏通经济运行,促进整个经济的增长和福利的提高。

实际成本、心理成本、相对成本和预期成本

经济运行过程中除了上述四种成本外,其每种成本又可分为实际成本、心理成本、相对成本和预期成本。

1、实际成本,即经济运行过程中实际发生、真正支付的成本。是相对名义成本而言的。有些经济活动其名义成本和实际成本是相同的,但大多数情况下,二者是有区别的。这是因为经济活动过程中存在一些幕后活动、非正常行为和成本转嫁。例如一个建筑商承包开发一项工程,除了正常支付各项成本费用之外,还要有额外的费用用以打点各路“门神”。再如农民除了负担收费卡上应交的费用之外,还要交许多帐簿上没有的费用。此外还有一些单位名义上是自己支付的费用,而实际上已转嫁到他人的肩上,从而使一些个人或单位的实际成本远高于名义成本。

2、心理成本,是相对于现实成本而言。即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认可的、愿意支付的成本。对于消费者来说,虽然任何的经济活动都要支付成本,但由于习惯性和价值观,他们要对经济活动有一个正常的、可以接受的心理成本,对支付的成本与获得的福利要有一个衡量,看二

者是否相近或相等。因此,商家和市场要能说服消费者认同价格是公道的,成本是最低的,商品真正是物有所值。如果价格背离人们的心理成本,那么经济活动就很难发生了。

3、预期成本,即消费者心目中对未来成本的变化预测。例如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机电产品的预期成本会降低,因此,消费者会持币观望,等待以后再购买。一般当通货膨胀、物价上涨时,消费者的心理预期一般较悲观,倾向于购买或囤积商品。而当通货紧缩、物价下降时,消费者的心理预期较乐观,会推迟购买或惜购。为了使国民有一个正常的、健康的心理预期,从而保持正常的经济消费行为,国家必须稳定经济,稳定政策。一个健康、持续、稳定运作的经济体系,是居民心理预期的基础。不然政策多变、经济大起大落,居民将无法建立正常的心理预期。

4、相对成本,即比较成本。这里包含着每种成本的高低不仅与该商品的实际成本有关,而且与消费者的收入有关。举一个例子,一套几十万元的商品住宅,你不能简单评价它的价格高低。对一些歌星、大款来说,几十万元是九牛一毛;而对于工薪阶层、对于下岗职工来说,这几十万元那就是天文数字。因此,相对成本不仅与商品本身的成本高低有关,而且与消费者的收入与经济实力有关。另外,相对成本也与各种商品的比价有关。

总之,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供求平衡的关键是价格自由涨落,大量生产与大量销售的诀窍是高效率、低成本。因此,要想启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必须把着眼点放在疏通经济渠道、维持经济秩序、降低经济活动的总成本上。一句话,建立一个低成本的经济体系,才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富裕的关键 。

社会经济运行成本的分析论文 第2篇

摘要:当前,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办社会问题,贷款利率上升,利润空间下降,电力企业经营难度加大,企业收益率下降的状况令人忧心。电力在现代社会,作为高度集成的一种技术性的基础能源,是公共产品之一,因此电力市场在弹性需求方面,不同于其他很多产品。随着电力价格的变化,电力需求量也会随之有比较大的变动,但是不管电力价格有多么大的变动,供电水平却绝对不会受电力价格的变动的影响,居民对电力的需求量大致会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关键词:电力;经济;运行

社会经济运行成本的分析论文 第3篇

关键词:煤炭企业,经济低位运行,成本控制

目前我国的煤炭企业经营发展状况十分严峻, 受国内宏观经济发展的影响, 电力、钢铁业等原材料市场需求逐渐减少, 市场需求放缓, 使煤炭需求量降低;国内的原煤产量不断增加, 产能过剩, 煤炭市场的竞争环境更加激烈;国际能源价格下调, 煤炭价格持续走低, 致使国内煤炭价格也持续降低;我国煤炭进口量大幅度的增加。这些都使煤炭企业的经营发展面临重大挑战。

1 煤炭成本构成特点

1.1 埋藏情况

煤炭企业属于一种地下开采业, 煤炭企业成本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开采地的地质条件的影响, 煤炭层的深浅、煤层厚度、地质构造, 都直接影响煤炭开采的成本, 同时在开采过程中还需要为防止水、火、瓦斯、断层等事故的发生增加安全费用的支出, 为工作的顺利进行还需要进行辅助生产等。

1.2 掘进量

掘进量煤炭生产过程中, 工作地点会不断的移动, 掘进、开拓以及回采之间需要保持一定比例关系, 煤炭成本的大小与掘进量有很大的关系。

1.3 运输成本

煤炭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将煤炭、材料以及岩石等进行转移或是倒运到目的地点, 会大量用到提升设备以及运输设备, 所以, 随着煤炭生产的工作面的推进, 运输成本会不断增加。

1.4 职工薪酬

煤炭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条件非常艰苦, 所以员工的各项津贴一般都非常高, 并且生产环节很多, 需要各种工种和工序间的相互配合, 需要众多的劳动力, 随着煤炭企业的劳动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社会保险覆盖面的不断扩大, 煤炭工作人员的薪酬在企业成本中占有的比例越来越大。

1.5 机械化固定成本增加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 煤炭企业的生产过程朝着自动化、机械化的方向发展, 所以煤炭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的电费、配件损耗以及固定资产折旧等费用都在不断增加。

1.6 煤炭企业成本不含原料和主要原料的费用

煤炭是一种矿产资源, 煤炭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材料都是辅助材料, 不属于产品的实体。辅助木材和坑木代用品都可以重复利用, 影响煤炭成本。

1.7 煤炭成本与产品产量与有关

由于煤炭产量对固定费用由均摊的作用, 所以在煤炭生产过程中, 煤炭产品的产量的多少对煤炭生产成本有很大的影响。

2 影响煤炭成本的因素

2.1 自然因素

自然影响因素包括矿井的自然条件、矿井使用年限、矿井规模等。煤炭层的厚度、煤层的深浅、煤炭层的稳定性以及倾角度等都是生产机械化程度以及开采方式的影响因素, 严重影响生产效率以及材料和物资的利用率等, 通过影响掘进成本以及回采成本进而影响煤炭生产成本。矿井开采进程的增进使矿井开采范围由近及远, 通风以及运输的距离越来越远, 所以需要越来越长的巷道, 增加煤炭生产成本。

2.2 技术因素

煤炭生产中的技术因素包括集中生产水平、采煤工艺、矿井巷道布置以及支护方式等。原煤生产成本与煤矿生产的机械化程度有关, 机械化生产程度越高, 则工作生产率越高, 有效增加原煤的产量, 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但是因为机械化程度提高使煤炭生产中用到的机械设备逐渐增多, 设备使用的电费、折旧费以及配件的消耗都会增加。

2.3 管理因素

管理水平的高低影响全员的开采效率, 并且管理水平越高负担的单位人工费用也会降低。管理水平的提高会使开采中的各环节更好的衔接, 充分利用开采设备以及巷道, 使单位开采成本降低, 相反的, 管理水平不高会使各工序之间的衔接出现问题, 使大量的机械设备、巷道闲置得不到利用, 增加煤炭生产的单位成本。

2.4 社会因素

煤炭生产企业是社会经济的构成因素, 所以煤炭的生产成本不仅与矿井自身有关还受社会环境的制约和影响, 如社会政策、材料价格以及安全因素等。

3 煤炭经济低位运行下的成本控制的方法

3.1 建立成本控制保障体系

健全的成本控制体系可以实现生产前有实施标准, 生产中有控制标准, 生产后有完善的分析考核标准, 保证各个生产过程都有程序化的生产运作标准, 实现成本过程的有效控制。

3.2 建立信息化网络控制平台

随着科技的发展, 信息化网络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通过信息化网络技术手段实现智能化的成本控制是煤炭企业控制成本的有效手段, 设置成本的预算管理、各项生产项目的成本管理、风险预测等功能分别进行管理控制。信息化网络的应用可以提高结算数据的准确性, 方便快捷, 而且通过材料管理的预警制度以及当预算超出或是出现预算外生产活动时系统自动终止材料的发出, 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管控。

3.3 建立市场化运行机制

在市场化运行的基础上, 实现内部工序、岗位的市场化运行机制, 确定矿井、原煤等工作生产线, 以及区队、班组等, 在企业各职能部门中通过等价交换实现经济往来, 通过信息化结算的方式形成企业内部的市场体系, 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 提高资源的合理配置。

3.4 建立考核标准

成本控制过程中需要建立严格的面向全过程、全体工作人员的考核标准, 实现责、权、利的明确划分。对原煤生产单位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的成本管理工作进行严格的绩效考核, 通过考核将实际成本和目标成本比较, 找出两者间的差异, 实施相应的奖惩措施, 通过激励和约束机制提高工作中的成本控制关注度。

3.5 引进先进技术

先进技术能够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 增加企业的经营效率。在煤炭生产过程中充分利用先进设备和先进的施工工艺, 通过利用科学技术的发展降低生产成本。

3.6 注意细节把控

控制成本要做到外松内紧, 靠自身的力量降低生产成本。煤炭生产企业内部大力宣传降能节耗理念, 引导工作人员树立勤俭节约思想, 严格把关各工作环节, 堵塞工作中的可能漏洞, 尽可能的节约每项费用支出。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差旅费、会议费、业务招待费以及办公费用等的支出, 尽可能的减少领导的出差次数, 提高费用报销标准, 加强办公用品的置办管理, 进行统一采购、发放, 减少浪费。

3.7 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高素质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础, 企业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成本核算以及成本控制的关键。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 除了课堂学习之外, 还需要让会计人员进入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 带着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实际中寻找答案, 并鼓励会计人员拿到中级或高级从业证书, 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

结束语

社会经济运行成本的分析论文 第4篇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社会融资成本 直接融资 风险溢价

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2015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目前,我国已进入改革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企业经营困难等诸多挑战。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激发企业活力,是促进经济稳健运行的重要保障。2014年以来,中央通过深化改革,拓展企业融资渠道,减少企业融资环节,着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在货币政策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这一政策旨在发挥基准利率的引导作用,促使实际利率回归合理水平,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的问题。那么,实际政策效果如何?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在货币政策工具方面会如何选择?本文在此结合金融市场的表现进行粗浅探讨。

降息的政策效果分析

从债券市场的表现来看,降息前,债券市场资金利率短端一直在3%左右,长端期限利差已经处于较低位置,整个债市收益率下行空间的主要制约因素在于短端利率,而短端利率的决定因素在于银行负债端成本。

降低存款利率,给银行存款稳定性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今年的存款增速已经大幅下降,降息是否会降低银行负债端成本也不确定。政策发布后,市场传言有的银行出现了“囤钱”行为。降息是否会带来存款流失,并导致资金紧张,也有不确定性,于是银行通过“囤钱”以应对这种不确定。城商行几乎都把存款利率一浮到顶;而几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可能面临大量存款流失的情况下,于12月中旬又相继上调存款利率,有的甚至也将存款利率一浮到顶。从债券市场的表现看,降息后,资金利率没有明显下行,反而有所上行,债券市场也出现调整。因此,降息已经向市场传递了资金价格下调的信号,但对于市场利率下行的影响没有那么大。另外,理财规模呈持续增长,存款规模增速下降。

降息以及加大存款利率浮动空间,更大意义在于推进利率市场化。经济下行、企业盈利能力下降,是制约贷款利率上行的主要因素。在银行负债端,竞争加剧,成本必然难降,因此存贷息差收窄,银行利润下降。

由于贷款利率已经放开,贷款利率下调40bp对于降低存贷息差的指导意义较大。对于部分行业和一些优质企业以及住房消费信贷需求的正面影响比较大;而对于在银行信贷评估中原本风险上浮幅度就较大的企业,其影响并不大,在经济下行周期,落后产能行业和中小企业信用风险溢价不会有明显下降。

通过对银行贷款利率浮动情况的观察,可以发现在银行贷款中,利率上浮的贷款比重在持续上升,银行贷款的整体风险溢价在上升(见图1、图2)。

图1 利率上浮的银行贷款比重在持续抬升

%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图2 利率上浮幅度达30%~50%的银行贷款比重上升明显

%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降准的必要性分析

通过观察银行存贷款增速的差异,可发现目前银行面临着揽储的压力,存款增速下滑速度远超过贷款增速下滑速度,对信贷扩张造成了硬约束(见图3、图4)。其原因在于,一方面,企业和居民投资渠道更加多元化,比如银行理财是一部分,同时,股市对存款的分流作用也非常明显。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搭建,比如P2P平台的迅猛发展等,都给银行传统存款业务带来挑战。

图3 新增存款增速远低于新增贷款增速

%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图4 存款余额增速大幅下降

%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那么未来是否有降准的可能?笔者认为,常备借贷便利(SLF)等资金期限一般为1~3个月,这些形式的基础货币投放很快会到期,加上外汇占款增长乏力,因此,如果降准,可以保证正常基础货币投放,另外也有利于对冲降息带来的存款变动不确定性,以促进降息的实际效果。当然,鉴于市场对于降准的敏感性较强,人民银行也有可能仍然通过定向投放的形式,对到期的SLF等进行续作。但是对于SLF等资金,银行更倾向于去配置流动性相对较好的资产而不是发放贷款,因此降准对于增加实体经济资金供给,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的效果会更好。

2014年以来,我国基础货币投放保持在较低水平,而近年来存款准备金率较高,我国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货币环境决定了降准是大趋势(见图5)。虽然国家在政策层面正加快推动资产证券化(ABS)等,通过盘活存量资金解决货币供给受限的问题,但由于其发展时间较短,规模还很有限,不足以解决货币供给的问题,也不能替代降准的影响。

图5 基础货币增速与存款准备金率变动情况

%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此外,过高的存款准备金上缴水平,也可能是银行将存款由表内转表外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而理财产品规模的上升就是一种外在表现,理财产品无疑也是拉高银行负债端成本的一个主要因素。所以即使降准,笔者更倾向于将其理解为偏中性的货币政策,而不是放水和宽松,但这样有利于银行降低负债端成本。如果降息配合降准,资金利率至少将与存款利率下行同步,约降20bp。7天回购利率会有所下行,短期下行幅度会大些,但中枢不会大幅下移,在2.8%~3%的范围。

降息周期是否会开启

由于我国经济结构发展不平衡,一直以来投资过度,消费不足,要素价格曾长期处于相对扭曲状态,推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和汇率改革势在必行。经济结构转型的背景对存款利率下调的空间也会产生较大约束。2014年通胀压力较小,约2%的水平,2015年CPI大概在1.5%~2.5%的区间。目前存款利率在2.75%的水平,未来能够下行的空间也不大。我国已明显加大存款利率的弹性空间,并加速存款保险制度建设,未来即使放开存款利率限制,预计目前的下限水平有可能就是放开后的大致水平。这个硬约束,也会影响央行降准的频率。银行间市场的资金利率水平,也不可能有大幅降低。

nlc202309051219

关于下一阶段能否再降低贷款基准利率,笔者认为也有这种可能。从各行业的盈利能力来看,银行业利润过高是不争的事实,也是经济结构失衡中需要调整的部分。理财产品利率可部分代表市场化利率,贷款利率与理财产品利率利差最近几年已经在不断下降,只是2014年由于风险溢价上升,略有回升。不过贷款利率已经放开,银行自主定价,更多的还是市场供需在发挥作用(见图6)。

图6 贷款与理财产品的利差已明显下降(季度数据)

%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作者整理

(编者注:请将图例“基准利率贷存利差”改为“基准利率存贷利差”)

社会融资成本已经下行

由于货币政策工具的应用必须要考虑经济结构转型这一背景,因此,我国在降低融资成本方面的政策措施相对比较谨慎。从货币政策来看,没有大规模的放水,而是通过定向调节的方式进行。针对社会融资成本高的问题,2014年以来,我国在政策层面更是通过着力打通企业其他融资渠道、减少收费等方式降低企业综合财务负担,促进企业发展,激发企业活力。

企业融资包含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方式。因此,如果要估算社会融资成本,必然要将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一并计算,而不能单看贷款成本。对于企业贷款成本,由于整个经济增速下行,各行业营业利润明显下滑,风险溢价必然上升,贷款成本是降不下来的。但整个社会的融资结构正在改变。

2014年6月下旬股市IPO重启,新三板市场的启动,债券市场收益率的大幅下行,都在降低社会融资成本。金融市场融资结构在发生改变,其中,直接融资占比抬升,间接融资占比下降。

从存量上看,截至2014年10月31日,金融市场银行信贷余额约为80.1万亿元,占比52.07%;2013年底为71.9万亿元,占比为54.12%,2014年占比较2013年下降2.05%。债券市场规模达到34.9万亿元,占比22.67%;2013年底为29.97万亿元,2014年占比较2013年抬升0.11%。股票市场规模达到33.62万亿元,占比21.85%;2013年为27.25万亿元,2014年占比较2013年抬升1.34%。另外,各种基金、期货等占比抬升也较为明显。虽然间接融资方式在规模上还处于优势,但是占比明显降低。截至目前,直接融资方式与间接融资方式相比已几乎平分秋色。

从增量上看,2014年企业通过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渠道直接融资的比重明显提高。1—10月份,社会融资总额新增13.6万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约8.2万亿元,企业债券融资约2.1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约3300亿元(IPO从6月末才刚刚重启),上述三项占社会融资总额的比例分别为60.4%,15.5%和2.4%。而2013年这一数字分别为51.4%,10.5%,1.3%。因此,企业债券融资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占比明显提升,而人民币贷款的占比也出现了大概9%的提升,主要是信托贷款占比下降部分形成的。信托贷款2013年底占比10.6%,2014年10月占比2.5%,较2013年降低了8.1%,与信贷比重上升部分大致相当,也就是原来的非标业务从表外转到表内,导致的信贷占比的提升。而这个变化,减少了企业融资环节,也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这种变化既是政策发力的结果,也是由于房地产行业调整,使商业银行对于房地产项目投资更加谨慎,主动收缩非标业务的结果。

笔者大致测算了2013年以来社会融资成本情况。主要依据社会融资规模中的五项,包括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企业债券融资,人民币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融资和信托贷款(见表1)。从测算情况来看,社会融资成本已呈下行趋势(见图7)。此外,如果再包括中小企业通过P2P等市场融资,以及通过新三板上市融资等方式,那么综合社会融资成本会下降得更多。

表1 不同融资渠道融资成本与综合社会融资成本的估算(单位:%)

时间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一般贷款:月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票据融资:月信托产品预期年收益率:非证券投资类信托平均:1-2年(含)中债企业债到期收益率(AA+):3年:月综合社会融资成本

2014-117.335.229.074.656.63

2014-107.335.228.875.146.81

2014-097.335.229.185.346.64

2014-087.335.228.925.526.86

2014-077.335.229.025.67NA

2014-067.265.519.005.696.91

2014-057.265.519.025.926.87

2014-047.265.519.116.306.62

2014-037.376.289.046.377.03

2014-027.376.289.116.517.47

2014-017.376.288.976.867.01

2013-127.147.549.116.827.16

2013-117.147.548.976.417.11

2013-107.147.548.955.776.92

2013-097.166.618.915.657.07

2013-087.166.618.575.516.93

2013-077.166.618.655.157.28

2013-067.105.888.604.927.54

注:笔者估算综合社会融资成本=∑(各融资渠道融资成本×该融资渠道每月社会融资规模)/五种融资渠道每月融资规模的总和。其中股权融资因为不用付利息,融资成本假设为0;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季度数据,2014年10—11月份数据假设与二季度相同,而从市场利率水平看,应该略有下行,因此不改变测算结果的趋势。2014年7月份的综合社会融资成本数据由于外界因素表现异常,因此剔除。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Wind资讯,作者加工整理

图7 综合社会融资成本已呈下行趋势

%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未来,随着各项制度的逐步完善和融资渠道的拓展,以及融资平台陆续搭建,社会融资成本会有趋势性下降。

作者单位: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部

责任编辑:印颖 罗邦敏

社会经济运行成本的分析论文 第5篇

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通过会计人员对相关会计活动进行记录、计量、报告、分析等来产生企业会计信息,这其中企业成本会计信息是重要内容,成本会计信息包含了企业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相互统一。正是在日常的成本会计信息管理中,会计人员依据企业会计准则以及相关会计制度要求对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消耗的各项成本要素进行计量,并定期产生会计报告,整理分析相应的成本信息,以此为企业管理层、投资者以及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科学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一、成本会计信息中的成本构成分析

成本会计信息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企业成本,通过企业成本分析研究企业在日常成本管理中的关键点和薄弱环节。一般来讲,企业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中国最强免费!成本会计信息中,其成本的构成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要素:

1.企业成本会计信息的生成成本。企业的成本会计信息源于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企业会计人员通过对企业相关会计活动中会计要素的收集、汇总、记录、计量、确认以及报告、分析等相关流程步骤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管理,并最终将经济活动中的信息转化为成本会计信息,这个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必然会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产生相应的信息生成成本。这其中就需要会计人员人力费用、相应的办公设施及办公软件等来作为物力支撑,产生成本。为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对于会计报表的审计活动所产生的审计费等也属于成本会计信息的生成成本。尤其是对于较为复杂的会计处理,其相应的会计生成成本会更高些,总的来讲,这些会计信息生成成本都具有可计量性的特点。

2.会计信息传递成本。会计信息是企业会计人员通过对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记录、计量、报告等产生的,但同时会计成本信息的使用者往往是企业管理层、投资者以及债权人等,成本会计信息需要在这两者之间进行传递,才能真正实现为他们科学合理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会计信息的传递过程就是会计报告的披露过程,这其中需要相关财务软件、人工传递等费用成本,产生期间待摊费用或者人工费用,这些都属于成本会计信息中的成本构成要素。

3.管理机会成本。企业的会计报告按照信息使用者不同区分为财务会计报告和管理会计报告。后者主要是为企业管理层服务的,属于企业内部会计信息,它一般是根据企业管理层的信息需要来设定会计计量的方法和模式,相关会计信息因为不需要对外发布,管理层可以根据主观意愿来解释相应的成本信息,对于公认会计原则不需要完全符合。正是由于管理会计的定位,企业管理层可以依据主观意愿来解释相应会计信息,这就会造成管理者选择其中某一解释方式时形成管理的机会成本。同时,企业一般设置相应预算对企业成本进行考核评价,通过实际会计数值与预算会计信息之间的比较分析,找出产生差距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建议措施,促进企业目标实现。正是在管理层计划管理过程中,出于对相关计量方法和模式的主观选择,可能会对管理产生不科学合理的评价分析,这就会造成企业管理中的机会成本,这也属于企业成本会计信息中的成本构成因素。

4.其他相关成本因素。当前企业面临的生产经营环境日益复杂,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也越来越多。例如企业在管理经营中可能会面临诉讼、谈判、信息技术培训等相关活动,这些都需要企业为之付出成本代价,通过诉讼成本来为企业生产管理铺平道路,通过谈判成本来降低企业成本,获得竞争优势,通过技术培训费用来提高相关人员专业技术能力等,这些费用成本的产生都增多了企业成本会计信息中的成本。

二、成本会计信息中的效益构成分析

效益分析是企业成本会计分析中的另外一个方面,一般来讲,效益构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企业成本的降低。通过降低企业生产管理成本,可以直接提升企业利润,增强企业效益。降低企业成本主要有下面方式,一是在不改变原先的技术手段、经济规模以及相应的产品质量等情况下,通过积极实施提高生产效率、合理组织企业生产以及降低企业日常消耗等一系列措施来实现企业成本降低的目的。

2.积极改变原有的成本发生基础。企业成本要素之间的管理联关系构成了企业成本发生的基础,因此基于对相关基础的分析研究改变企业管理制度、组织结构、产品工艺及以产品流程等诸多方面有效改善成本发生基础。

3.提高企业利润。一般情况下,降低成本对于提升企业整体实力只能起到一部分作用,还需要通过积极增加企业的利润。通过提升企业产品质量、数量、价格、市场份额等一系列指标来扩大企业利润水平,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4.在企业资源相对固定的情况下,通过积极运用企业成本会计信息来有效降低企业成本,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成本会计的重要应用,通过企业成本会计信息中的成本效益分析有效管理企业薄弱环节,解决约束瓶颈,实现企业顺利发展。

社会经济运行成本的分析论文 第6篇

一、全年及工业经济走势预测

(一)20全年工业经济走势判断

从前三季度的发展势头来看,工业经济平稳运行,不出大意外的话,预计年全年将保持恢复性快速增长的格局,增速将超过去年水平。但由于受近期宏观调控政策和发展环境变化的影响,第四季度增速很有可能较前三季度有所回落,工业增速可能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预计我国工业增加值2010年下半年增长10%左右,全年增速将达到15%以上。

1、“促内需、保增长”的基本政策没有改变,出口恢复性增长趋势明显,工业发展整体向好的趋势仍然存在

2010年的宏观调控仍以“促内需、保增长”为主要基调,采取“结构从紧、总量从宽”的政策思路,内需增长是保持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自以来,国家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拉动了内需的较快增长,弥补了金融危机以来外需不足的影响。1—8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同比增长26.5%。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增长11.5%,国内贷款增长22.6%,自筹资金增长30.5%,利用外资增长3.9%。1—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492亿元,同比增长18.2%。当前消费者预期指数仍处在上升阶段,虽然7月份呈现小幅回落态势,但总体趋势而言,向上攀升的势头依然明显,说明消费增长能力仍有一定保证。进入2010年,全球经济和世界贸易显现复苏迹象,我国出口快速回升并创下新高。统计数据表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有继续走强的趋势,鞋类、塑料制品和玩具的出口增速大于整体的增速,服装出口也在加速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目前还未大幅损害劳动力密集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2、投资的超高速增长势头正在减弱,消费增长在短时期内很难替代投资增长

一是随着四万亿投资计划的逐步完成,短期刺激政策效应趋于减弱。20是此轮应对金融危机刺激政策和10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期的最后一年,各项资金投资将陆续完成,各项短期刺激政策陆续到期,投资对工业发展的直接推动作用趋于减弱。二是为防止通胀和抑制流动性,紧缩政策出台的可能性依然存在。8月份,CPI同比上涨3.5%,涨幅比7月份扩大0.2个百分点,年内CPI月度同比涨幅回落到3%以下难度很大。三是房地产市场调控组合政策的实施显示了国家打压房地产泡沫的决心,后续可能还会有一系列政策跟进。在这些政策的影响下,基本建设和房地产的投资增速将放缓,这将直接影响到以钢铁、水泥等原材料为主的重化工业和其他关联行业的增长。预计第四季度工业经济增速回落的可能性较大。另外,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清理、对过剩产能的抑制等一系列措施的推进,也将对短期内的工业增速产生影响。

3、世界经济复苏形势不明朗,人民币汇率升值和结构调整加快,工业出口需求的增长存在一定的变数

受全球主权债务危机及各国财政压力、美国内生经济增长动力乏力、全球不均衡复苏及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2010年二季度全球经济增速较一季度有所放缓,显示复苏势头在减弱,除了国际因素以外,在国内则主要体现在人民币汇率升值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压力两个方面。目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开始呈现震荡向上的态势。从短期走势看,这种扩大波幅的升值模式将加大出口企业在汇率方面面临的不确定性,也会对本身议价能力较低的出口企业利润产生压缩。而今年国家加强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对于改善优化我国产业结构,特别是优化出口产品产业结构的政策也表明,中国对一些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取消出口退税将是长期性的,它反映了节能减排、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未来一段时间,中国还将进一步取消或降低其他“两高”产品的出口退税。出口加工类产业受的影响可能会比较大,进而影响到工业经济的整体运行。

(二)年工业经济形势预测与展望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和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经济结构战略调整成为“十二五”时期的中心工作已成定局,“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促进节能减排”将是“十二五”时期工业发展的重要任务。通过对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的变化和宏观调控政策的预期分析,相对于2010年的高速增长而言,2011年的工业经济整体将保持平稳趋缓的增长,增速将很有可能出现一定幅度的回落,以结构调整为中心的增长模式将使工业行业发展出现分化格局。

在发展方式转变的大背景下,我国工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任务日益迫切,工业发展将加快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不同行业的发展也将发生结构性变化。一是在投资减弱和节能减排措施的影响下,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发展将受到更加严格的限制,以能源、原材料为代表的重化工业增速或将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产业波动风险加大。二是在持续的政策支持和需求带动下,装备制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技术密集型和高加工度的产业有望获得较快增长,对工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将有所增强,对我国工业结构改善的积极作用也会逐步显现。三是在外需再次面临压力的条件下,纺织服装、电子信息制造等部分外向型产业在恢复中有望再次面临调整,尤其是受到原料、劳动力等成本上升的双重影响,部分处于低端产品制造环节的企业生存压力将再次凸显,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转移的步伐将会加快。四是以内需为导向的轻工、家电、食品等消费品工业将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部分产品可能出现较快的增长,但受制于居民消费倾向的惯性作用,消费品工业整体增速出现大幅变化的难度较大。在宏观经济短期复苏与经济结构长期转型的双重作用下,未来我国工业企业经营状况也会呈现加快分化的趋势,部分粗放经营、竞争力较弱的企业将面临经营困难,被加快淘汰的困局,而具有核心竞争实力和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企业经营状况将会继续改善,并面临兼并重组做大作强的战略机遇。

二、政策建议

(一)立足扩大内需,引导工业经济稳定增长

1、继续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投资需求

以“十二五”规划为基础,在保障房建设、落实西部大开发政策、对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的投入,民生、科技创新、节能环保等薄弱领域,积极增加新的项目储备,财政预算预留必要的支出空间,一旦社会投资增速出现大幅度回调势头,适度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同时,继续加快带动和启动民间投资,提升民间投资的信心和意愿,推动民营企业投资逐步接过国企投资的“接力棒”,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加强国际合作,有针对性地改善外商投资环境,积极加强国际合作,尽快扭转利用外资增速下滑的局面。

2、制定完善促进消费和提高居民收入的相关措施,积极培育消费新热点

继续实施促进家电、汽车、节能产品的消费政策,积极鼓励发展新的消费热点和消费方式。继续采取财政补贴与税收减免等措施刺激节能、环保、绿色产品的消费需求,引导消费升级。紧紧抓住3G发展、宽带建设、三网融合等市场机遇,加快推进软件服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工业设计以及工业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积极开拓新型消费领域。

3、加快推进城镇化,切实提高居民收入

以城镇化为依托,调整优化城乡和区域结构,扩大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等手段调整不同阶层、区域、城乡之间的收入分配结构,继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发展社会公共事业,逐步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倾向。

(二)积极调整外经贸政策,继续改善出口环境

1、加强国际合作,及时调整外贸政策

针对当前出现的国际经济和贸易形势新变化,有针对性地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及时发布国际市场和贸易政策信息,协调贸易摩擦,根据产品出口形势,灵活调整出口退税等相关贸易政策,不断改善出口环境

2、灵活调整人民币汇率政策

继续加快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协调国内外金融政策,充分考虑汇率平衡的长短期因素,根据形势适时保持人民币汇率政策的灵活性,在稳定出口增长的基础上,积极引导贸易结构乃至产业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

3、积极引导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提高“走出去”效率

及时抓住我国经济率先走出低谷的良好机遇,积极引导国内有实力的企业加大“走出去”步伐,扩大对外投资领域,提高战略资源掌控和跨国经营的能力。

(三)加快调整工业结构,尽快促进工业转型升级

1、加快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落后产能淘汰

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约束作用和技术标准的门槛作用,对不符合要求的落后产能坚决淘汰。严格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加大对淘汰落后产能企业的利益补偿机制,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手段,促进淘汰落后产能企业职工再就业,积极支持企业改造升级。

2、大力推进工业节能减排,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加强行业分类指导,支持和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继续淘汰技术落后、污染环境、资源利用率较低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引进节能减排的先进设备;加大资金投入,通过投资、补贴、价格等经济杠杆,从研发、应用、推广等各环节加强财政资金引导,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充分调动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考核体系。

3、积极推动大企业集团建设,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加快清理废止各种不利于企业兼并重组和妨碍公平竞争的规定,制定有利于推动企业进行兼并重组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整合内部产业资源和生产要素,建立健全有效的生产和管理模式;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继续抓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以及公共服务平台、信用制度建设,实施产业集群示范工程,支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

(四)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抢占行业制高点

上一篇:预测中考作文题目:留在心底的风景下一篇:二百字的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