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4语文作文议论文

2024-07-05

高一必修4语文作文议论文(精选8篇)

高一必修4语文作文议论文 第1篇

因为我知道自己的美丽,所以我要开花,或许是比别人慢了一些,但是这阻挡不了我开花的信念——题记

我是一朵百合,我一直在等待开花的季节,因为我知道我的花朵既芳香又迷人,满山的百合都和我有同一个梦想。我要绽放,这是我的使命;这是我的梦想;这是我的信念。我在山上与我的兄弟姐妹们无忧无虑的生活,只等待绽放的那一天。

有一天,一位老者来到了我们的山上,稀疏的白头发,炯炯有神的两个小眼睛,高挺的鼻子上架着一副眼镜,他来到了我们的面前,兄弟姐妹们摆动着自己的枝干,想让这位客人赞叹我们的美丽,可没想到,他对我们却是一阵嘲讽:“年轻人啊,开花的是需要信仰与意念的,饱受过种种磨练才能绽放成一朵美丽动人的花朵,你们还不行哟,就算你们真开花了,也不过是容易凋谢的半成品”。我们想了想他说的也对在无忧无虑的生活,没有追求,没有理想,只是一味的等待注定终将成为不了一朵美丽动人的百合花。我的兄弟姐妹们是越长越盛,可是我却天生营养不足似的被其他人嘲笑。小兔来了:“看你的花苞又小又瘦,你的花杆又短又粗,真是难看死了”!尽管我被别人质疑,可是我不会认输,不管他是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我有梦想!是为了完成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们有信念!是为了成为一株艳人的百合来给那些曾经不看好的我的人。尽管暂时没有人欣赏我......

就这样,我怀着我的梦想与信念和我的兄弟姐妹一起期待着那一绽放的时刻。

终于有一天我们的兄弟姐妹逐渐的开花了,瞧!他们多美丽,多动人啊!可是我依旧没有开花,但是我没有放弃,我的信念常在,梦想还在我的心中,我谨记第一株百合的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的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我终于绽放了,也许我是慢了一些,但是我并没有比那株百合差。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慢一些不代表不能开花,也不代表比别人差,我们怀着自己同一个信念,有着同样的付出,也一定会有同样的收货。

就算万人阻挡,也阻挡不住我开花的脚步,因为信念始终常在。

高一必修4作文议论文5

君不见,这世上永恒的不仅仅是天空中的日月星辰,还有人们心中的荣辱观念。

君不见,这世上坚硬的不仅仅是几块金刚石,还有人们心中的高贵信念。

北海牧羊人

北海一带,荒芜人烟,寒风刺骨,只有羊群在咩咩地叫着,在羊群中还有一位老人,他在牧羊。他手持着汉朝节符,在这一片冰天雪地之中,他已从一位壮年成为了一位老人,缕缕青丝已成苍苍白发……他不屈于匈奴单于的威逼与利诱,忠于大汉,忠于自己的祖国,他没有忘却自己是汉朝的使者,武帝给予他的使命他没有忘却。他拥有着那坚如磐石般的信念与热爱祖国的气节。他那苍老的面孔和那根完好的汉节,是他的见证。

大漠驼铃声

当他带着一队人马在沙漠中艰难地行进时,试着用自己的奋斗开拓一条“丝绸之路”时,也许当时在沙漠中留下的是一串串驼铃声和他们走过的足迹,但为历史留下的,是一条美好的“丝绸之路”和他艰苦奋斗,用开拓来作出贡献的精神。雁落塞北,现在,他们的足迹早已被风沙抚平,当时的周边国家,也已在岁月沧桑中神秘地消失,留下的是美好,似乎耳边回响起那一串串的驼铃声。

西藏奉献者

在西藏人们心中,他永远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永远是人们的好公仆。人们称赞他为“九十年代的焦裕禄”,不错的,这个称号他当之无愧。他对人民,付出了爱,一种伟大的爱。他无私奉献,为了人民,他鞠躬尽瘁,在人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帮助人们。他是共产党员的楷模,是人民群众的好领导。服务人民,是他一生中做得最多的事。

中华民族,文化灿烂辉煌,巍巍昆仑,莽莽太行,华夏儿女,也正如这些大山一样高大,一样广博。当年爱国的苏武,奋斗开拓的张骞,无私奉献的孔繁森……他们的精神,是一块永恒又伟大的丰碑。

世界上有一种镜子,可以让我们看清自己的容貌;一种镜子让我们看清自己的心灵:有一种镜子,可以使人们照清人们心中的荣辱观,这种镜子的名字叫做《八荣八耻》。

这种镜子是一面明镜,也是一块永恒的丰碑。让我们对着这面明镜,这块丰碑,许下永远的誓言吧,“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高一必修4语文作文议论文 第2篇

——题记

爱像盛开的花朵,但左脚花开,右脚便花落。并不是所有爱情都像童话中王子与公主的绝配,有的爱情就是一生的劫。

林徽因是金岳霖一生的劫。林徽因的一生经历了三个才华横溢的男子,从他与徐志摩的相遇开始,纵使那时彼此动心,思念望穿秋水,可最后却还是彼此放下,有了适合自己的伴侣。而梁思成与她惺惺相惜,互相理解,互相宽容,可最后也娶了自己的学生林洙。只有金岳霖,深深的爱着如白莲般纯洁美丽的林徽因,一辈子孤独,只愿为她守护。曾经有一次他与朋友聚会,金岳霖突然举杯,朋友不解,后来才知道原来那是林徽因的生日。这需要多少的爱与思念,才能做到如此。人的一生不可能顺顺利利,总会遇到一些过不去的坎,一些忘不掉的人,也许那就是你的劫。

胡兰成是张爱玲一生的劫。人生就是那么奇妙,也许是因为胡兰成对她的理解,让她爱上了那个汪伪政府的要员,那个让她魂牵梦绕的人。抗日战争爆发后,胡兰成曾对张爱玲说可能要出去隐姓埋名避难一段时间,而张爱玲却对他说:“以后你变姓名可以叫张牵,或者张招,天涯海角有我在牵你招你。”那时的她倾尽一切去爱了,就这样在世人诧异的眼光中爱了,她一直守着他对她的承诺——愿岁月静好,现在安稳。终于在胡兰成逃到温州,认识了范秀美后,她的爱情破碎了。当时的她没有能力改变什么,只是告诉胡兰成自己将要调谢,然而凋谢的不只是心。往后的漫长岁月中,她始终没有再写出《金锁记》那般凄美的故事。他们在一起的短短三年是张爱玲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她一生的劫。

三毛是荷西一生的劫。三毛是一个沉浸在自我世界的人,她随心所欲,想要找到一个适合她的男子与之一生。荷西让她等他六年,待他毕业且服完兵役后来找她。可三毛却认为人是会改变的,况且六年太长,所以没有许下承诺。但荷西仍心心念念着她,六年后他们还是在一起了。而那时三毛爱上了撒哈拉沙漠火一般的云,爱上了那美丽的星空。于是荷西一路追随,与她在沙漠严峻而危险的环境中过着幸福的生活。可这美好持续不久,荷西因为一场意外溺水而亡。这意外让三毛陷入了悲伤的漩涡,无法自拨。三毛让荷西爱了一辈子,他一直等待着这个注定属于他的女人出现,等待着与他共度一生的承诺,最后依然是要在天堂中等待着她的到来。这就是他们的劫,用了六年等待,十二年相爱,最后用一生来离别。

高一必修4语文作文议论文 第3篇

一、“错字”、“误音”

(1)《教科书》必修一91页《像山那样思考》有这样一句:“在一秒钟之内,我们就把枪弹上了膛,过度的兴奋竟使我们无法描准。当我们的来复枪膛空了时,那只狼已经倒了下来,一只小狼拖着一条腿,进入到那无动于衷的静静的岩石中去。”

句中的“描准”当为“瞄准”。“描”有二义:①照底样画(多指用薄纸蒙在底样上画),如“描图”;②在原来颜色淡或需要改正的地方重复地涂抹,如“描红”。“瞄”把视力集中在一点上或注意看。联系文段的意思,是集中注意力去看,对准,故当用“瞄准”。

(2)《教科书》必修二145页《林黛玉进贾府》有这样一句:“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蜼彝,一边是玻璃。”

句中的“蜼”字课下注音为“wèi”,查《现代汉语词典》当为“wěi”。

原人教版语文(必修四)45页,“蜼”的注音为“wěi”,是正确的。

(3)《教科书》必修一76页《江南的冬景》有这样一句:“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对于句中的“槎桠”,课下注解⑥注曰:[桠杈(yāchà)]形容树枝歧出。

查《现代汉语词典》“桠杈”可写作“丫杈”。可见不能等同“槎桠”。再查“槎”,意为“木筏或同茬”。而“茬”有“茎或根”的意思。所以课文应注:⑥[槎桠(cháyā)]形容树枝歧出。

二、“错注”、“误译”

(1)《教科书》必修一77页《江南的冬景》有这样一句:“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吧?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课下注解②注曰[“暮雨潇潇江上村”]语出五代诗人李涉《井栏砂宿遇夜客》诗。

编者将诗人李涉当成“五代”时诗人非常可笑,因为作者郁达夫在文中已指出是“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难道是郁达夫记错了?随便查查《全唐书》、《新唐书》就有确论:李涉是“唐朝诗人”,非“五代诗人”。

(2)《教科书》必修四64页《锦瑟》课下注解13注曰:[五十弦]传说上古时代的瑟有五十根弦。《史记·封禅书》中记载天帝让素女弹奏五十弦瑟,其音悲不可禁,于是分其瑟为二十五弦。

“锦瑟”语出《汉书·郊祀志》:“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於是塞南越,祷祠泰一、后土,始用乐舞。”查《辞源》(缩印,944页):“泰帝,指传说中的古帝名,即太昊伏羲氏,有的书上作‘大帝。”故课本注解的“天帝”应当作“泰帝”或“大帝”。

(3)《教参》必修二109页《阿房宫赋》,译文中有“蜀山秃顶,阿房矗起”和“妃嫔媵嫱,公主帝女,出了六国的宫殿,拉上辇车,来到了秦国”两句。

前一句中“秃顶”一词不雅;后一句中“帝女”不准确,战国时诸侯国还不能称为“帝”。“拉上辇车”,误译成这些六国王侯的女儿、孙女去拉辇车,应译为“乘辇车”。这两句可分别译作:

“蜀地的山光秃了,阿房宫出现了”和“六国王侯的宫妃,辞别六国的楼阁宫殿,乘辇车来到秦国”。

(4)《教参》必修三62页《指南录后序》,译文中有这样一段:“离开京口,带着匕首以防意外,几次想要自杀;经过元军兵舰停泊的地方十多里,被巡逻船只搜寻,几乎投江喂鱼而死;真州守将把我逐出城门外,彷徨无路,几乎死掉……靠了一条小船渡过惊涛骇浪,实在是没有办法,对于死本已置之度外了!”

“几自刭死”为什么翻作“几次想要自杀”?其实这个“几”与后面的“几从鱼腹死”、“几彷徨死”、“几落贼手死”、“几为巡徼所陵泊死”、“几陷死”等的“几”都是“几乎”的意思。

三、断错“句”、分错“行”

(1)《教科书》必修三106页《鸿门宴》中有这样一句:“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这一句中“何辞为”后面的句号应为问号,表反诘语气,应当更正过来。查《史记》1959年标点本、1963年标点本、1982年标点本皆为“何辞为?”

(2)《教参》必修三62页《指南录后序》,有这样一段译文:“我要向国君请罪,国君不答应;我要向母亲请罪,母亲不答应;我只能向祖先的坟墓请罪了。人活着不能拯救国难,死后仍要做个凶恶鬼去杀贼,这才是合乎义理的行为;依靠上天的神灵、祖宗的福泽,修整武备……这也是合乎义理的行为。”

译文中“母亲不答应”后面的分号应为句号。另外,“我只能向祖先的坟墓请罪了”后面的句号应为逗号,这样才能理清本段的层次关系。因此此段译文应标点为:“我要向国君请罪,国君不答应;我要向母亲请罪,母亲不答应。我只能向祖先的坟墓请罪了,人活着不能拯救国难,死后仍要做个凶恶鬼去杀贼,这才是合乎义理的行为;依靠上天的神灵、祖宗的福泽,修整武备……这也是合乎义理的行为。”

(3)《教参》必修三《指南录后序》有以下几处分错行:

①37-38页,专题内容解析:“全文共8段,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4段),叙述出使元营的经过及逃亡路上的种种磨难,抒发九死一生的感慨。……第二部分(第6-8段),说明写作情况和结集目的,并从当时社会的君臣父子伦理来阐述自己报国的心志。”

“第一部分(第1-4段)”应当改为“第一部分(第1-5段)”,其中第5段,痛定思痛,借回顾九死一生的经历,抒发精忠报国的激情。

②54页,参考答案:“第4段痛定思痛,扣住一个‘死字概括九死一生的经历,表现出生之不易”和“第6段‘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从当时社会的君臣父子伦理角度阐述报国之志,论述为臣者为子者的人生选择”。

上述“第4段”对应的课本是“第5段”;“第6段”对应的课本是“第7段”,应当依照课本更改。

③62页,《指南录后序》有这样的译文:“不久,贾余庆等以祈请使的身份到元京大都去……正如古人所说:‘将有所作为啊!到了京口,得到机会逃奔到真州……最后到达永嘉。”

“译文”将第3段和第4段合在一起。“到了京口”这一段,应另起一段,才能对应课本的第4段。

四、原作“病句”,当校改

《教参》必修三57页《指南录后序》的相关资料及简介,选取了严迪昌《文天祥〈指南录〉》(南通《教学与研究》1979年第2期)的文章。其中“《指南录》有十一首《纪事》七绝,惊顽立懦地表现了‘英雄未肯死前休,风起云涌不自由。杀我混同江外去,岂无曹翰守幽州的视死如归和坚信抗敌事业后来有人的气概”这句是一病句,因为“惊顽立懦”不能修饰动词。

查考“惊顽立懦”的意思。《孟子·万章下》:“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这里的“顽”当指顽夫,即贪婪的人;“懦”当指懦夫,即贪生怕死的人。另外“惊”和“立”有使动用法。故“惊顽立懦”意思是“使贪婪的人惊醒,使贪生怕死的人立定志向”,不能作状语来修饰谓语。可修改为:“《指南录》有十一首《纪事》七绝,惊顽立懦。这些诗表现了‘英雄未肯死前休,风起云涌不自由。杀我混同江外去,岂无曹翰守幽州的视死如归和坚信抗敌事业后来有人的气概。”

高一语文必修3必修4 第4篇

高一语文必修三背诵默写

一、李白(701~762),字( ),号( ),有?( )?之称,与杜甫并称?( )?。 唐代伟大的( )诗人。其诗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形成( )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900余首,有《 》,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㈠蜀道难

噫吁剑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 )!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 )。

( ),(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 )。青泥何盘盘,( )。( ),( )。

问君西游何时还?( )!但见悲鸟号古木,(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连峰去天不盈尺,( )。( ),( )。其险也如此,( )!

(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 )。朝避猛虎,( ),( ),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

㈡李白诗歌中的名句:

1、长风破浪会有时,( )。2、抽刀断水水更流,( )。

3、两岸青山相对出,( )。4、( ),千金散尽还复来。

5、孤帆远影碧空尽,( )。6、人生得意须尽欢,( )。

7、我寄愁心与明月,( )。8、仰天大笑出门去, ( )。

9. ( ),使我不得开心颜。

二、杜甫(712~770),字( ),河南巩县人,自号( ),是我国唐代伟大的( )诗人。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 )、(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 )?。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 》传世;其中?三吏?为《 》《 》和《 》,?三别?为:《 》《 》和《 》。杜甫的诗对后世影响深远。

㈠诗三首

1.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 )。( ),( )。( ),( )。 寒衣处处催刀尺,( )。

2.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 ), 生长明妃尚有村。( ),( )。 ( ),( )。 千载琵琶作胡语,( )。

3. 登高

( ),( )。( ),( )。 ( ), 百年多病独登台。 ( ),( )。 ㈡杜甫诗歌中的名句

1.( ),一览众山小。 2.( ),下笔如有神。

3.( ),路有冻死骨。 4.( ),恨别鸟惊心。

5.( ),家书抵万金。 6. ( ),今上岳阳楼。

( ),( )。( ),( )。 ( ),( )。

7.( ),月涌大江流。8.( ),( )。( ),青春作伴好还乡。9.( ),不废江河万古流。

10、丹青不知老将至,( )。11.安得广厦千万间,( ),( )。12. ( ),润物细无声。13.出师未捷身先死,( )。14.露从今夜白( )。

三、白居易 (772~846),字( ),号( ),河南新郑人,中唐伟大的( )诗人。著有《 》七十一卷。 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 )运动,主张?( ),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叙事诗中《 》、《 》最为有名。 ㈠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 )。忽闻水上琵琶声,( )。

寻声暗问弹者谁?( )。移船相近邀相见,( )。千呼万唤始出来,( )。( ),( )。( ),似诉平生不得志。( ),说尽心中无限事。 ( ),初为《霓裳》后《六么》。大弦嘈嘈如急雨,( )。嘈嘈切切错杂弹,( )。( ),(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 )。 ( ),( )。曲终 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 )。自言本是京城女,(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 )。弟走从军阿姨死,( )。( ),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 )。夜深忽梦少年事,( )。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 )!我从去年辞帝京,( )。( ),终岁不闻丝竹声。 ( ),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 )。 ( ),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 )!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 )。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 )。座中泣下谁最多,( )。

㈡白居易诗歌中名句

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又送王孙去,( )。2.日出江花红胜火,( )。

3.( ),六宫粉黛无颜色。 4. 几处早莺争暖树,( )。

5.天长地久有时尽,( )。 6.在天愿作比翼鸟,( )。

7.乱花渐欲迷人眼,( )。

四、李商隐(812~858),字( ),号( )、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 )?,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有《 》。

㈠诗两首

1.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 )。( ),( )。 ( ),( )。( ),( )!

2.马嵬

海外徒闻更九州,( )。( ),( )。 ( ),( )。( ),( )。 ㈡李商隐诗词名句欣赏

1.( ),只是近黄昏。 2.天意怜幽草,( )。

3.( ),不问苍生问鬼神。 4. ( ),心有灵犀一点通。

5.( ),却话巴山夜雨时。 6.春蚕到死丝方尽,( )。

高中语文必修四背诵默写

一、柳永,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原名( ),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 )。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制作了很多慢词长调,丰富扩大了词的表现内容。其词流传甚广,?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有词集《 》

㈠1.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 ),参差十万人家。( ),( ),天堑无涯。( ),( ),竞豪奢。 ( ),( ),( )。( ),( ),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 ),(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2.《雨霖铃》

( ),对长亭晚,( )。( ),留恋处,( )。执手相看泪眼,( )。念去去,千里烟波,( )。

( ),( )!( )?( ),( )。此去经年,( )。( ),更与何人说! ㈡柳永词中的名句 ( ),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 二、苏轼,字( ),号( )。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与父亲( )、弟弟(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作为杰出的词人,开创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 )?。在诗歌上,与( )并称?苏黄?。 词集有《 》等。在书法方面成就也很大,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㈠1.《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 ),( ),( )。( ),谈笑间,

(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

2.《定**》

莫听穿林打叶声,( )。( ),谁怕?( )。( ),微冷,( )。( ),归去,( )。 ㈡苏轼词中的名句

1.( ),(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

2.( ),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3.( ),不思量,自难忘。

4.枝上柳绵吹又少,( )! 《蝶恋花》

三、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字( ),号( ),山东历城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范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作品集有《 》。

㈠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 )。( ),( ),( )。落日楼头,( ),江南游子。( ),( ),无人会、( )。 ( ),尽西风、( )?( ),怕应羞见,( )。可惜流年,( ),( )。( ),( ),( )?

2.《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 )。(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 ),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 ),气吞万里如虎。

( ),( ),( )。四十三年,( ),( )。( )高一语文必修3必修4,( ),(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㈡辛弃疾词中的名句

1.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 )。青山遮不住,( )。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2. ( ),( ),可怜白发生!《破阵子》 3.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

四、李清照,号( ),今山东济南人,宋代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有《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 》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㈠1.《醉花阴》

( ),( )。 佳节又重阳,( ),半夜凉初透。

( ),( )。( ),( ),人比黄花瘦。

2.《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 ),(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 ),( )。( ),( ),( )?守着窗儿,( )?( ),到黄昏,点点滴滴。( ),怎一个愁字了得?

㈡1.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 ( ),( )。(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 ),( )。《一剪梅》

2. 兴尽晚回舟,( )。 争渡,争渡,( )《如梦令》

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

五、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高一语文必修4苏教版期中试题 第5篇

2.C(A. 览—揽 B. 欧—殴 D. 箫—萧 陨—殒 )

3.A【解析】“绝然”有断然、绝对的意思,“决然”则形容态度坚决。根据句意,应选用前者。“径自”指自作主张,擅自行动,含贬义。“径直”指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弯,不间断。根据句意,他不顾朋友的劝阻,有擅自行动之意,故选用“径自”。“诚然”,有确实、实在的意思,有让步的含义。“固然”,表示承认事实,有转折的含义。根据句意,选用前者。“不求甚解”,指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一知半解”,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透彻。前者是主动行为,后者是客观结果。根据句意,应该选用“不求甚解”。

4.B(A 句意不清,“中方对此”中的“此”指代不明。C搭配不当,应为“改善土壤环境和温室气候条件”。D重复,去掉“三人”)

5.C(A. 英国,B.《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D.“激流三部曲”)

6.B(A项“主要作用”误,原文是“宗教的传播又往往同时伴随着文化的流通”,主要作用应是传播宗教。C项“促成了西学东渐”误,“西学东渐由此拉开帷幕”是在明清时期。 D项“以传播科学知识为核心”误,主要目的是传播宗教。)

7.A(答非所问,因为此时还没有进入“西学东渐”阶段。)

8.C(A项“先是”“然后”误,文中没有提及如此明显的界限,B项应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D在文中找不到依据)

9. C(使…跟从,率领)

10. C(①是汉朝准备攻打匈奴,②是乌孙王的战绩,④是霍光示意常惠自行决断对外事宜)

11. B(不是汉昭帝,而是汉宣帝。)

12. (1)车师国与匈奴串通一气,共同侵犯乌孙国,希望汉天子救我们。 (“为一”和“唯”各1分,大意1分)

(2)又派遣常惠带着黄金丝织品等礼物回到乌孙赏赐给乌孙有功的大臣们。(“金币”和定语后置句,各1分,大意1分)

(3)龟兹国王谢罪说:这是我先王时被大臣姑翼贻误而造成,我并没有罪过。(“谢” 和“乃”,各1分,大意1分)

13. 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

翻译:子贡说:以房屋的围墙作比喻吧。我家的围墙只有肩膀那么高,别人可以看到屋内摆设的美好状况。老师家的围墙却有几丈高,如果找不到大门进去,就看不到里面宗庙的宏伟壮观与连绵房舍的多彩多姿。能够找到大门的人或许很少吧。

14. (1)特征:①诞生于黑暗和死亡。②炽焰熊熊、、恢弘伟大。③势不可挡④创造万物(答对任意两处给2分)太阳象征着光明、希望、新生。(2分)

(2)第一节中运用比喻手法,把太阳比作火轮,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太阳炽焰熊熊、滚滚而来的奔涌之势。(2分)第二节中运用拟人手法,描写“高树的舞蹈”“河流的狂歌”等,勾画了一幅众生热烈欢迎太阳、万物复苏的情景。(2分)

15.(1)怅寥廓(2)到了颓圮的篱墙(3)向青草更青处漫溯(4)悄悄是别离的笙箫(5)为变徵之声(6)风萧萧兮易水寒(7)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8)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16.B D

(A.文章并不是以写黄永玉多才多艺为重心,而是写老年黄永玉的现状、“活得最像自己”的性格与追求。C. “努力跳出荷花‘孤傲于世’之境界的追求”文中没有这样的表述。E. 豁达与透彻与黄永玉对“爱”“怜悯”“感恩” 等的解读是和谐统一的。)

17.①文章开头一段简要介绍了老年黄永玉独特的肖像、成就以及“活得最像自己”的性格特点。②在行文结构上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表明下文主要写老年黄永玉的现状、性格与追求。(4分。每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

18.个人行为上率性而为:(1分)艺术观点上新颖独到;(1分)对人生看得豁达、透彻;(1分)情感上博爱,怜悯,感恩。(1分)(意思对即可)

19.①创作应该奠定在生活的基础上。(观点明确1分)黄永玉被称为“一代鬼才”,各方面多有建树,与其深厚的生活体验分不开。《无愁河上的浪荡汉》的创作就来自他的亲身经历而非虚构。绘画创作画荷也来源于他对生活的仔细观察。(结合文本分析2分)联系实际略(联系实际1分)

②创作需要多读书,会读书。(观点明确1分)黄永玉在工作之余常读书,并顺乎自己的情趣来读书。先生认为读书能使人的思想有节奏感,有灵活性。因此先生能写出津津有味的文章,先生的文章让人读起来觉得妙趣横生。(结合文本分析2分)联系实际略(联系实际1分)

③创作需要有对事物独到的理解和思考。(观点明确1分)黄永玉认为别人眼中的污泥是充满养料的土,他所画的荷花有一种很绚丽、很灿烂的气质。(结合文本分析2分)联系实际略(联系实际1分)(以上三点能写出任意两点即可)

20.示例:

登橘子洲,眺岳麓山,击湘江水;览万山红叶,观争流百舸,睇鹰击鱼翔,山、水、洲,自然万物尽收眼底;情、志、气撞击心头。于是乎粪土当年万户侯。书生的抱负、革命的豪情便啸成了这一千古绝唱。(评分标准:扣内容2分,能使用一种修辞1分,语言通顺1分

21.示例 一支粉笔写春秋(扣住内容2分。符合对联要求,结构相同,词性相对2分)

22.示例:

噪音扰民违法,公安局岳麓分局对周咏清的报案置之不理,实际上是站在违法者一边,在纵容违法,执法部门不能纵容违法。我们要共同维护人人守法、执法必严的法治环境。(观点正确2分,合理分析、有理有据2分)

高一语文必修4苏教版期中试题 第6篇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弄堂(lòng) 横亘(gèn) 谄媚(xiàn) 水门汀(tīng)

B.浸渍(zhì) 攒射(cuán) 赁屋(lìn) 沁园春(qìng)

C.碣石(jié) 怔住(zhèng) 籼米(xiān) 张灯结彩(jié)

D.翌年(yì) 慰藉(jiè) 搽粉(tú) 长歌当哭(dà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喋血 斑斓 噩耗 摘星览月 B.绯红 掩映 欧打 忸怩不安

C.焦灼 婆娑 精悍 博闻强记 D.佳肴 箫瑟 传颂 陨身不恤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莫言,作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人, 不是最后一个。

②他不顾朋友的劝阻, 走入钱塘江观潮的禁区。浪头扑面而来,瞬间不见他的身影。

③发牢骚, 也不可少,然而纸上谈兵,终不免书生之见。

④学习古代汉语,不能整部书地读,要选择其中的精华来读。不是浮光掠影地读,决不能。要仔细看注解,勤查工具书。

A.绝然 径自 诚然 不求甚解 B.决然 径直 诚然 一知半解

C.决然 径自 固然 不求甚解 D.绝然 径直 固然 一知半解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越方对中方在西沙群岛海域正常、合法的钻探作业进行干扰破坏,针对中国企业和公民打 砸抢烧,此举引发国际关注,中方对此坚决反对并强烈谴责。

B.表示,强调人民友好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基础力量,中国人民愿意同世界各国民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共同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C.当野生植物到达基地后,“驯化师”开始通过人工模拟自然环境,改良植物土壤环境和温室气候条件,对这些植物开展“驯化”,让它们适应城市生活。

D.5月19日,网友“南昌熊明”在微博爆料,当日早高峰时段南昌上海南路口,一对老年夫妇与一青年女乘客在公交车上为了座位三人大打出手。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大卫•科波菲尔》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狄更斯的代表作。小说的艺术魅力在于它有一种现实的生活气息和抒情的叙事风格,善于用艺术夸张来突出人物的某些特征。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课文《荆轲刺秦王》就选自这部史书,该文为我们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群像。

C.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的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代表作《再别康桥》体现了“三美”的创作主张,即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

D.巴金原名李尧棠,“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代表作《家》《春》《秋》合称“爱情三部曲”。晚年著散文随笔《随想录》。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译书与中国近代化

陈志勇

早在汉唐时期,我国就发生过大规模的佛经翻译活动,由此涌现出的一大批译著多以佛教为主,兼有其他各教。其社会意义主要是宗教的传入,宗教的传播又往往同时伴随着文化的流通,文化交流愈广泛,宗教发展也愈益充分,日益广泛的文化交流推动了社会的繁荣。

明末清初年间,西方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的译著在中国出现。在耶稣会传教士中,利玛窦堪称杰出的代表。他入乡随俗,将____与儒教相联系,力求说明基督____教的一致性;他还“以学术为媒”,努力用知识与文化去争取中国的士大夫,向他们展示西方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借以抬高西方文化在中国的地位。欧洲传教士远航东来,其社会意义已远不止于宗教,而是带来了有关西方世界的新信息,西学东渐由此拉开帷幕。

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对中国的扩张,西方传教士再次来华,除了翻译《圣经》以外,他们还编译各国史地和制度方面的书。传教士们继续沿用传播科学的方法,以作为他们在中国活动的媒介。主要是在沿海地区少数教民及上层官僚士大夫中间流传,内容逐步推广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其影响也日益扩大。

自洋务运动到戊戌维新时期的译书活动则由传教士逐渐转为以官方为主。尽管近代中国官方译书从林则徐便已开始,但是严格地说,由朝廷出面设置机构,组织人员,长时间比较系统地翻译西书,还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这时朝廷从事翻译工作的主要机构是同文馆和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前者译书内容以世界知识,包括各国历史、国际法和有关史论为主;后者的译书以应用科学为主。19,刘坤一、张之洞奏请在南京设立江楚编译局。这样,从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地形成了一个官方译书系统。官方译书主要还是以应用科学为主,重点是在兵学知识、工艺制造和自然科学理论,特别是数学、物理和化学方面,这和当时的国内需求和朝廷的政策是分不开的。

由于甲午战败,国运艰辛,救国之士从日本的崛起中,感到了西洋文明的力量,更欲从译书中寻求救国之道,到处兴起的译书社团,表明译书已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译书内容由自然科学扩展到社会科学。私家译书最著名的要数严复和林纾二人。严复的译书在思想界所起的作用最为深刻,他的《天演论》为当时的思想界敲响了救亡图存的警钟。林纾是第一位用古文翻译西方文学作品的人,共译作品184种,包括许多国家的文学名著。“严林”的译著在近代西学东渐史上有着特殊的价值和重要的地位。

民国以后的译书种类、数量愈来愈多。在知识分子中出现了以鲁迅、周作人、陈独秀等人为代表一个译书群,陈望道《共产党宣言》的翻译,给中国思想界带来新的生机。

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虽然路经多歧,千回百折,但总的方向是与世界日益接轨,向着近代化的目标艰难而又不可阻挡地前进,这其中,译书所起到的作用不可忽视。

(选自《国学》总第39期,有删改)

6.下列是有关译书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影响的一些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汉唐时期的一系列佛教译著主要作用在于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B.译书所带来的西学的传播与扩展,成为中国社会开始向近代化转型的重要动因。

C.鸦片战争后,官方及私人的大量译作不断涌现,促成了西学东渐,促进了知识分子思想的变迁。

D.从一开始,西方传教士的大量译著就以传播科学知识为核心,不容置疑地起到开启民智的作用。

7.下列对“西学东渐”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的文化思想最早通过汉唐时期大规模的佛经翻译活动传入我国,对当时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B.从整体上讲,西学东渐应该值得肯定,因为它打破了封建士大夫的愚昧和麻木,使中国逐步迈向了近

C.“严林”译著所彰显出的特殊价值和重要地位说明,西学东渐非常成功的一点是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社会科学思想,进而更新了民族的社会心理机制。

D.欧洲传教士远航东来,不仅向中国传入宗教文化,还带来了西方的科学技术等信息,这标志着西学东渐的开始。

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译书的最早活动,始自介绍外来宗教,先是佛教,然后是其它各教。

B.鸦片战争后,由于国内的需求和朝廷的政策,官方开始比较系统地翻译西书。

C.在西方文化的启迪和催化下,中国知识分子开始由被动接受走向主动选择、编译。

D.社会科学方面的译著在促进中国社会变革方面,起到的作用要大于自然科学译著。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常惠,太原人也。少时家贫,自奋应募,随栘中监苏武使匈奴,并见拘留十余年,昭帝时乃还。汉嘉其勤劳,拜为光禄大夫。

是时,乌孙公主上书言:“匈奴发骑田车师①,车师与匈奴为一,共侵乌孙,唯天子救之!”汉养士马,议欲击匈奴。会昭帝崩,宣帝初即位,本始二年,遣惠使乌孙。公主及昆弥②皆遣使,因惠言“匈奴连发大兵击乌孙,取车延、恶师③地,收其人民去,使使胁求公主,欲隔绝汉。昆弥愿发国半精兵,自给人马五万骑,尽力击匈奴。唯天子出兵以救公主、昆弥!”于是汉大发十五万骑,五将军分道出。

以惠为校尉,持节护乌孙兵。昆弥自将翕侯以下五万余骑,从西方入至右谷蠡庭,获单于父行及嫂居次,名王骑将以下三万九千人,得马牛驴骡橐佗五万余匹,羊六十余万头,乌孙皆自取卤获。惠从吏卒十余人随昆弥还,未至乌孙,乌孙人盗惠印绶节。惠还,自以当诛。

时汉五将皆无功,天子以惠奉使克获,遂封惠为长罗侯。复遣惠持金币还赐乌孙贵人有功者,惠因奏请龟兹国尝杀校尉赖丹,未伏诛,请便道击之,宣帝不许。大将军霍光风惠以便宜从事。惠与吏士五百人俱至乌孙,还过,发西国兵二万人,令副使发龟兹东国二万人,乌孙兵七千人,从三面攻龟兹,兵未合,先遣人责其王以前杀汉使状。王谢曰:“乃我先王时为贵人姑翼所误耳,我无罪。”惠曰:“即如此,缚姑翼来,吾置王。”王执姑翼诣惠,惠斩之而还。

后代苏武为典属国,明习外国事,勤劳数有功。甘露中,后将军赵充国薨,天子遂以惠为右将军,典属国如故。宣帝崩,惠事元帝,三岁薨,谥曰壮武侯。传国至曾孙,建武中乃绝。

(节选自《汉书•常惠传》,有删改)

〔注〕①车师:汉代中亚东部西域城郭诸国之一。②昆弥:乌孙国王的称号。③车延、恶师:均为汉代西域地名。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并见拘留十余年,昭帝时乃还 见:被

B.因惠言“匈奴连发大兵击乌孙” 因:通过

C.惠从吏卒十余人随昆弥还 从:跟从

D.缚姑翼来,吾置王 置:释放

10.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常惠治外有功的一组是(3分)

①汉养士马,议欲击匈奴 ②得马牛驴骡橐佗五万余匹,羊六十余万头

③天子以惠奉使克获,遂封惠为长罗侯 ④大将军霍光风惠以便宜从事

⑤王执姑翼诣惠,惠斩之而还 ⑥明习外国事,勤劳数有功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③⑤⑥ D.①④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常惠少年时家庭贫寒,他自告奋勇,响应招募,随苏武一同出使匈奴。回国后,朝廷嘉奖他的劳苦,封他做光禄大夫。

B.昭帝时,为了联合西邻诸国一道抗击匈奴,清除边患,朝廷任命常惠担任校尉,持节总领乌孙部队,与其合作共同御敌。

C.乌孙国受尽匈奴欺负,甚至连公主都受到匈奴威胁,不得已向汉朝求救。汉朝发兵,乌孙国协同作战,重创匈奴,缴获颇丰。

D.后来常惠替代苏武为典属国,后将军赵充国死后,常惠被任命为右将军,典属国的官职照旧,但传到曾孙后被废除了。

12.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车师与匈奴为一,共侵乌孙,唯天子救之!(3分)

(2)复遣惠持金币还赐乌孙贵人有功者。(3分)

(3)王谢曰:“乃我先王时为贵人姑翼所误耳,我无罪。” (3分)

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 (节选自《论语•子张》)

1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太阳

艾 青

①从远古的墓茔

从黑暗的年代

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

震惊沉睡的山脉

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

太阳向我滚来……

②它以难遮掩的光芒

使生命呼吸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③当它来时,我听见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

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

城市从远方

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

④于是我的心胸被火焰之手撕开

陈腐的灵魂搁弃在河畔

我乃有对于人类再生之确信

——写于1937年春

(1)请概括“太阳”这一意象的主要特征及其象征意义。(4分)

(2)简要分析诗的前二节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4分)

15.补写出下列诗文的空缺部分。(限选5个小题,如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5分)

(1) ,问苍茫天地,谁主沉浮? (《沁园春•长沙》)

(2) ,走尽这雨巷。 (《雨巷》)

(3)寻梦,撑一支长篙, 。 (《雨巷》)

(4)但我不能放歌, ; (《再别康桥)

(5)荆轲和而歌, ,士皆垂泪涕泣。 (《荆轲刺秦王》)

(6)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秦王》)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记念刘和珍君》)

(8)真的猛士,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记念刘和珍君》)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耄耋之年的黄永玉

斜戴一顶深蓝色贝雷帽,叼一支咖啡色烟斗,永远是时尚小老头黄永玉的标志。被称为“一代鬼才”的他,绘画、雕塑、木刻、写作样样俱佳。虽然今年已经87岁了,可是黄永玉有时像小孩,有时慈悲,有时兴高采烈,有时泪流满面,活得最像自己。

80岁过后的黄永玉曾说,除了画画和应付来客,他的工作就是写《无愁河上的浪荡汉子》。黄永玉颇为自信地说:“小说写的就是我的亲身经历,而非虚构。如我这般的生活,没有人经历过,相信尤为引人注意。它是部很好玩的小说,一定能引起读者的兴趣。”但直到,小说的故事依然在“黄永玉”4岁时徘徊,“我写得很慢,因为我是老老实实地写,没有随意删改,我要把所经历的每个时代与社会的各个侧面勾勒出来。一些年代久远的事就让笔触随着记忆逶迤而行,连我自己也不知道到底要写多长。”黄永玉解释说,写得慢的主要原因是“手里写着小说,却总想着要画上几笔”,“现在我得努力戒掉画画这个‘恶习’,不然把小说写完的可能性都不大了”。

回顾黄永玉的艺术成就,不难发现在黄永玉的绘画题材里,荷花是一个非常具有风格的主题,对于荷花,中国的文人也画了上千年了,各种流派的,比如说像明末清初的朱耷画的那种残荷就有一种孤傲于世的感觉。但是黄永玉画的荷花,没有给人那种非常清高、出世的感觉,而是一种很绚丽、很灿烂的气质。黄永玉打趣地说,荷花从哪儿长的?从污泥里面长的。什么是污泥呢?就是土地渗了水的那个叫做污泥,是充满养料的那种土。从土地母亲那里长出来的,回头再来骂它是污泥,这叫忘本。

据黄永玉回忆,他小时候,外婆家附近有个荷塘,他一淘气犯事,外婆要找他算账的时候,他就把一个高高的洗澡盆滚入荷塘,跳到里面躲着。“小时候个儿不高看着荷花像房顶那么高,待久了,青蛙都过来了,水蛇什么,能够仔细地看到它了,于是发现荷花底下的那种变化,不是我们所看到的那种一根一根这么清清爽爽,有很多的苔、草,那种光的反映、色彩的关系丰富多了,我开始画荷花。”“我常想到的是外婆当年池塘里头给我的那种感觉。”

目前,黄永玉在写作之余,也常常读书,他认为读书对人生有着重要意义。在《书的回忆》这篇文章中黄永玉有这样的总结:“读书能使人的思想有节奏感,有灵活性。不那么干巴巴,使尽了力气还拐不过弯来。读一点书,思考一点什么问题时不那么费力,而且还觉得妙趣横生。”难怪老先生的文章读起来也让人觉得妙趣横生,不那么干巴巴的。例如他写道:“读得高兴,便在书眉上写出自己的联想和看法,明知道这是很学究气的东西,没想到‘“”’时很为它吃了些苦头。”寥寥数语,既写出了一种读书习惯,还写出了一段严酷的历史,风趣又沉重。

读书需要顺乎情趣,否则必会苦不堪言。对此,黄永玉说出了他的体会,他不无幽默地说:“我这个老头子一辈子过得不那么难过的秘密就是,凭自己的高兴读书。”在另一处又说:“我喜欢读书,遇到没听过、没见过的东西便特别高兴……”正因为如此吧,他才博学多才,他才把书读得津津有味,并写出津津有味的东西供人阅读。

耄耋之年的黄老对人生看得尤为豁达与透彻,“人生不要去找意义,过日子平平常常就好,有的有意思,有的没意思,不要什么都找意义。我常常想,我怎么一眨眼就80多岁了呢,感觉像自己的年龄被人给偷去了似的。有个美国学者说过,他恨不得把帽子摘下向年轻人伸过去说。‘请施舍几年时间给我吧’,可是这是异想天开”。在黄永玉看来,人到八十,不绝望,感觉生活有意思就很满足了。黄永玉说自己一直很累,“不仅是体力上的累,还有情感上的累,假如哪天我死了,我的碑上就写‘太累了’三个字。或者写上‘爱,怜悯,感恩’。爱就是博爱,爱自己爱众生;怜悯就是要保持一颗怜悯之心,连虐待人的人都要怜悯他,尽管他无知、残暴;而感恩不是感一个人的恩,而是鼓励一切人帮助人的美德”。

(选自《共鸣》第5期,有删改)

1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4分,两项都选对给4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给2分,有选错的给0分)

A.文章开头说,黄永玉“绘画、雕塑、木刻、写作样样俱佳”,这就确定了本文写黄永玉多才多艺的重心以及本文的行文线索。

B.黄永玉写作《无愁河上的浪荡汉子》比较慢,是因为他写作时采用的慎重态度,另一方面是写作时“总想着要画上几笔”。

C.荷花成为黄永玉绘画的主题,是因为对荷花他有着仔细观察与感悟的经历,有着努力跳出荷花“孤傲于世”之境界的追求。

D.黄永玉喜欢读书,所以他博学多才,而且黄永玉读书时喜欢顺乎情趣,凭自己高兴读书,这是他读书有味和写书有味的原因。

E.“人生不要去找意义”表明了黄永玉对人生看得尤为豁达与透彻,这与黄永玉对“爱”“怜悯”“感恩” 等的解读有着一定的矛盾。

17.请简要概括文章第一段的内容并分析其在行文结构上的作用。(4分)

18.请简要概括黄永玉的形象特征。(4分)

19.文章对黄永玉在文学和绘画方面的创作做了介绍,从中我们对“创作”获得哪些启示,请结合

原文并联系实际加以探究。(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小题,每小题4分)

20.学校举行诗歌朗诵会,你作为主持人,需要在诗歌朗诵之前加一段解说词,有同学朗诵毛泽

东的《沁园春•长沙》,请你写一段解说词。(不少于50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4分)

21.下面是一副赞美老师的对联。上联是“三尺讲台迎冬夏”,请拟出下联。

22.据新华网报道:因广场舞噪音扰民,湖南长沙市民周咏清拨打了110报警,但情况却并未好

转。周咏清将长沙市公安局岳麓分局告上了法院,称其“未依法履行职责”。近日,长沙市

岳麓区人民法院判决该案,认定公安局败诉,责令对周咏清的报案作出处理。

请为以上新闻写一段不少于30字的点评。要求:观点鲜明,有理有据。(4分)

六、写作 (共60分,共1小题)

23.认真阅读作文题目,按要求作文。(60分)

高一必修4语文作文议论文 第7篇

一、通假字: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可与不:不(fǒu),通“否”。拜书送于庭:庭,通“廷”,朝廷。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察,察看。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地。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事,通“侍”,侍奉。

《苏武传》

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的毡毯。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 ”,收藏。

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表现。请毕今日之驩:驩,通“欢”,欢聚。

因泣下霑衿:霑,通“沾”,打湿;衿,通“襟”,衣襟。与武决去:决,通“诀”,诀别。

《张衡传》

精思傅会:傅,同“附”。员径八尺:员。同“圆”。

尊则振龙:振,通“震”,震动。一时收禽:禽,通“擒”,捉拿。

二、实词活用:

1、名词活用:

(1)名词活用作状语:

《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奉璧西入秦:向西。怒发上冲冠:上,向上。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从小路。卒廷见相如:在朝廷上。而相如廷叱之:在朝廷上。

《苏武传》

其一人夜亡:夜,在夜里。剑斩虞常已:剑,用剑。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向上。朝夕遣人侯问武:朝夕,早晚。《张衡传》

时天下承平日久:时,当时。

(2)名词活用作动词:

《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上前。

秦御史前书曰:上前。于是相如前进缶:上前。

臣乃敢上璧:上,献上。舍相如广成传舍:舍(shè),安置住宿.乃使从者衣褐,怀其璧:衣(yì),穿着。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寿,献礼。相如每朝时:朝,上朝。《苏武传》

天雨雪:雨,下。武能网纺缴:网,结网。杖汉节牧羊:杖,柱着。爵通侯:爵,封爵位。《张衡传》

皆共目之:目,使眼色。2、形容词活用:

(1)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苏武传》

兄弟亲近:亲近,亲近之臣。(2)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尊重。3、使动用法:

(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廉颇蔺相如列传》 完璧归赵:完,使...完整。《苏武传》

空以身膏草野:膏,使……肥沃。(2)动词的使动用法: 《廉颇蔺相如列传》 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毕礼而归之:使...回去。蔺相如固止之:止,使...停止。《苏武传》

羝乳乃得归:乳,生育,生子。檠弓弩:檠,矫正。

惠等哭,舆归营:舆,抬着。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宽待。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归璧于赵:归,使...回去。以绝秦望:绝,使...断绝。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归,使……回国。

欲因此时降武:降,使……投降。反欲斗两主:斗,使……争斗。请毕今日之驩:毕,使……完毕。胜、惠共止之:止,使……止,阻止。

4、意动用法: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且相如素贱人,吾羞:羞,以...为羞耻。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

《苏武传》

单于壮其节:壮,认为……壮烈。《张衡传》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奇,以……为奇,认为……出奇。

三、古今异义: 《廉颇蔺相如列传》 使人遗(wèi)赵王书:书,信。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寿,祝酒。请指示王:指示,指给……看。宣言曰:宣言,扬言。《苏武传》

置币遗单于:币,财物,礼品。明年,陵降,不敢求武:明年,第二年。《张衡传》

举孝廉不行 :不行,没有去。再迁为太史令:再,两次。

四、特殊句式: 1、判断句

《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我为赵将。《苏武传》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肯定判断句)缑王者,昆邪王自也。非汉所望也。(否定判断句)2、被动句

《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而君幸于赵王。使不辱于诸侯。《苏武传》

见犯乃死,重负国。皆为陛下所成就。

少以父任:任,被任职。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夷灭,被消灭。胜闻之,恐前语发:发,被揭发。《张衡传》

连辟公府不就:辟,被征召。3、变式句(倒装句):(1)宾语前置:

《廉颇蔺相如列传》 君何以知燕王? 《苏武传》

何以汝为见?以何见汝为? 信义安所见乎?信义所见安乎? 子卿尚复谁为乎?子卿尚复为谁乎?

何以复加?以何复加?何以过陵?以何过陵? 《张衡传》 未之有也。

(2)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勇气闻于诸侯。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拜送书于廷。会于西河外渑池。《张衡传》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验之以事。(3)定语后置:

《廉颇蔺相如列传》

求人可使报秦者。求可使报秦人。《苏武传》

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五、成语

《廉颇蔺相如列传》

高一必修4语文作文议论文 第8篇

教版必修2

(时间:40分钟 分值:50分)

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田凫(fú)

.椋鸟(jīnɡ)

.B.老饕(tāo)

.窒息(zhì)

.C.摇曳(yâ).

隐遁(dùn).满身血迹(xuâ).蔷薇(qiánɡ).

悄然而逝(qiāo).

慰藉(jí).蛰伏(zhã)

.D.昊天(hào)

.潺潺(chán).

作茧自缚(fù).攫住(juã).

骇人听闻(hài).解析:A项,“椋”应读liánɡ;B项,“悄”应读qiǎo;C项,“藉”应读jiâ。答案:D 2.下列字形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惊骇 垭口 混沌 热泪莹眶 意志消沉 B.震撼 瞅着 焦躁 回光反照 受宠若惊 C.跌宕 阴霾 雾霭 惊世骇俗 判若两人 D.安谧 炫目 喷薄 冰销雪化 不折不扣 解析:A项,莹—盈;B项,反—返;D项,销—消。答案:C 3.填入下列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那些破碎不堪的毁灭了的生命,意味着冬天疲倦而残缺不全的队伍的________。(2)阅读文学作品,对作家的观点、情感应该认真________,这样才能体会文章的妙处。(3)知识经济是一个全新的思想概念,对传统理论是一种________突破。A.撤退 捉摸 抛弃

C.消褪 捉摸 抛弃

B.撤退 琢磨 扬弃 D.消褪 琢磨 扬弃

解析:(1)句“队伍”应“撤退”。(2)句的“捉摸”指猜测,多用于否定;“琢磨”指

陈峻峰

不是一棵,也不是两棵,而是一排水杉,在我居住的城市的东南,向天空高高地直立着,高过了那些栗树、梧桐、刺槐和雪松。

两只鸟,我们权且可以称它们为山喜鹊吧,在早春里飞来。我以为我认识它们,我以为它们是去年的那一对。它们的巢还在,也就是说它们原来的家还在,经过了去冬的那场大雪,看上去好像依然完好无损。而且,就一只鸟巢而言,它的高度、支点、造型,都大抵可以称得上经典。

两只鸟飞来,先在空中盘查了一会,停留在附近的一棵树上,对去年的那只鸟巢进行确认。我不知道上帝赋予它们怎样的心灵提醒和暗示,也不知道它们依循了怎样的信息和气息,能够从浩渺的远方,准确地找到这一排杉树,找到它们的巢穴。我猜它们一定会先检查它们一冬没有居住的房子,然后进行外墙的修补,并且把卧室装饰一新。它们要在那里缠绵相拥、谈论天气和诗歌、生儿育女,当然也要在那里抵御今年的飓风、雷电和大雨。

很快,我发现我错了。那两只鸟并未干这些事情,它们选择了另一棵树,开始建造一个新的巢。循着我的目光从左到右看过去,如果去年的那个巢在第三棵水杉上,那么,它们选择的就是第五棵。

现在我似乎知道了,这两只鸟不是去年的那两只鸟,而应该是去年那两只鸟的儿女吧。年轻的一代,风华正茂,奋发有为,热爱生活,富于幻想,它们怎肯居住父母的旧巢呢。它们的家族不遗传依赖和懒惰,这是天然的风范;只有人类才会有不肖子孙,好吃懒做,在父辈的财富中坐享其成坐吃山空。鸟类不会。它们担当不起上帝的指责和同类的嘲笑。

当然,建造一个家是复杂的、艰难的。我无法知道那两只鸟整个春天的辛勤和劳苦,我只能通过它们飞翔忙碌的身影对它们进行判断和猜想。就这样,有一天,我像是突然发现,它们的家建好了。一只巨大的鸟巢也像是突然从枝头上长出来,和树完美地融成一体。我能感觉到巢的坚固和安稳,也能想象那卧室的簇新和舒适。

那天,让我觉得仿佛整个春天里,我都在向它们仰着脸。年轻人的新巢建在第五棵树上,父母的旧居建在第三棵树上;父母亲不在了,高高树顶的旧居空着,仿佛一个家族的图腾和标志;从我的角度看去,直立的杉树举着那只旧巢,更像是举着一个祖宗的牌位。那么,这两只鸟选择在第五棵树建造自己的新家,是想虔诚守着父母的遗址和祖宗的牌位。那么,与之间隔一棵树的距离,是不是想和旧时的文化传统既不挨得太远,又不挨得太近。它们在生命的繁衍和承续中,需要有自己年轻独立的思想,需要创造一种完全属于自己的信心、锐气和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首先锁定答题区域在文章倒数第2、3段,其次从文中寻找重要词语,将其连缀成句,如“祖宗的牌位”“独立的思想”“风险,来自人类”等。

答案:既可守望父母的遗址(祖宗的牌位),又与“文化传统”保持适当的距离。体现出年轻一代对属于自己的独立、信心、锐气和生活的追求。可以远离来自人类的威胁。

9.文章最后写道:“那个悬在高空的巢穴,高高悬在我们的头顶之上的巢穴,不知是鸟类的天性不安,还是人类的巨大痛苦。”请结合全文,分析这句话所体现的作者的观点。(6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首先应确定作者说的这句话的意思,然后分析鸟类为什么对人类拒绝、痛斥和对峙,进而分析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

答案:(1)用存疑的方式表达作者的观点:不是鸟类的天性不安,而是人类的巨大痛苦。(2)巨大痛苦源于人类不善待鸟类而招致鸟类的拒绝、痛斥和对峙,作者因此既饱受良心的责备,又担心遭受自然的报复。(3)主张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启示人类应亲近自然,善待生灵。

三、表达交流(15分)10.以“鸟啼”为重点,将下面的四个词语扩展成一段话。至少要使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得少于50个字。(6分)蓝天 白云 轻风 鸟啼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躺在草地上,看着蓝天白云。轻风柔和地抚摸着我的脸颊。一阵鸟啼声传来,原来那是黄莺在歌唱,它像一位熟练的女高音,唱出婉转柔和的曲子,令人不能不拍手叫好。

上一篇:酒店管理专业手册下一篇:廉政建设促农村公路发展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