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剂量范文

2024-06-20

放射剂量范文(精选10篇)

放射剂量 第1篇

关键词:肺部,低剂量,螺旋CT,放射,X线计算机扫描

在日常的肺癌检查过程中, 通常使用的诊断检查方法便是X线摄片, 其优点为便宜、省时且放射剂量小, 它的缺点为敏感性较低。同X线相比较, 螺旋CT扫描技术的出现, 明显具有强烈的优势, 肺内结节的诊断结果数值远远要高于X线摄片。但是, 该种诊断方式也存在缺点, 它的放射剂量要远远高于X线。西方发达国家认为, 造成放射的主要原因便是螺旋CT扫描, 这便导致了螺旋CT扫描的局限性, 它的临床应用无法予以推广。对此, 自1990年所提出来的肺部低剂量螺旋CT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1,2]。为了探讨肺部低剂量螺旋CT扫描的放射剂量指数的结果评估, 本次研究在不同的扫描条件与不同层厚的低剂量螺旋CT进行扫描, 从而分析了肺部低剂量螺旋CT电流计量的最佳数值,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10月来本院就诊的30例肺部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的实验研究对象, 男性17例, 女性13例, 平均年龄为 (48.61±12.32) 岁。将其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 实验组的15例实验对象使用肺部低剂量螺旋CT进行扫描;对照组的15例实验对象使用常规剂量的螺旋CT进行扫描, 而后计算出两种扫描方法的DLP、毫安秒以及X线放射的计量值。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经对比, 无差异,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检查方法

1.2.1 扫描前的准备步骤:

嘱咐受检者去掉胸前的金属物品或装饰物品, 并且进行呼吸训练, 使受检者在扫描的过程中可以屏气。

1.2.2 扫描参变量:

螺旋C T的扫描机型为日本东芝公司所生产的Activion 16。肺部低剂量螺旋CT的扫描参变量为:50 m A、120 k Vp、360°/0.75s、螺旋1、层厚10 mm;两种扫描方法均从受检者的胸廓入口直至肺底平面。螺旋CT图像分别使用肺窗与纵隔窗进行拍摄, 纵隔窗窗宽为240 HU, 窗位为45 HU;肺窗窗宽为1300 HU, 窗位为-600 HU[3]。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采用SPSS1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

2 结果

肺部螺旋CT剂量指数:肺部低剂量的扫描指数为3.1 m Gy, 常规剂量的扫描指数为12.4 m Gy, 二者之间的比值为1∶4;数字光处理 (DLP) :肺部低剂量扫描参变量为62.5 m Gycm, 常规剂量扫描参变量为251 m Gycm (P<0.05) , 二者对比, 有显著性差异。毫安秒 (m As) :低剂量扫描参变量为920m As, 常规扫描参变量为3611 m As (P<0.05) , 差异显著。X线的放射剂量:低剂量扫描参数为71.6 m Gy, 常规剂量扫描参数为285.2 (P<0.05)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注:*与实验组相比,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因为螺旋CT扫描的检查方式可以非常有效的查出患者肺内的结节, 所以该种方式在肺癌患者的临床检查中, 非常适用。但是, 由于常规的螺旋CT扫描其放射剂量能够促使恶性肿瘤的加速病发, 所以调查螺旋CT检查扫描中的放射剂量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随着近年来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 螺旋CT扫描技术中的不断完善, X线的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创新。多层螺旋CT的出现更是增加了低剂量CT扫描技术的应用。低剂量螺旋CT的应用可以提高肺癌患者的诊断率, 并且减少放射剂量, 很适合临床应用[4,5]。

总而言之, 螺旋CT扫描技术所产生的放射剂量相比于其他放射检查是比较高的, 故此, 尽可能的降低该设备的扫描放射剂量, 并且保证图像的清晰度, 满足临床诊断的要求, 避免对病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本次研究确定了低剂量螺旋CT所扫描得出的放射剂量指数比常规剂量螺旋CT所扫描得出的放射剂量指数低, 非常适用于肺癌疾病人群的早期临床诊疗, 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真林, 杨志刚, 余建群, 等.肺部低剂量螺旋CT扫描的放射剂量评估[J].放射学实践, 2003, 18 (3) :205-206.

[2]受恒志.肺部低剂量螺旋CT放射剂量的研究[J].健康必读杂志, 2013, 12 (5) :128.

[3]王贵美, 许立奇, 成友华, 等.肺部低剂量螺旋CT放射剂量的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4, 14 (12) :1029-1032.

[4]李悦, 王栋.低剂量螺旋CT在肺部扫描检查的放射剂量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 2012, 10 (6) :47-48.

放射工作场所及个人剂量监测制度 第2篇

一、放射工作场所的放射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必须按规定佩戴好个人剂量监测计。

二、个人剂量监测计必须佩戴在工作衣左胸口,如穿铅防护服时可佩戴在左衣领上。

三、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当量每年不大于20MSV。

四、个人剂量监测计必须按照实际接受剂量,不得随意放在X线机房内。

五、放射工作人员下班,不得将戴有剂量监测计的工作服放在X线机房内。

六、个人剂量检测按委托检测部门的要求定期(90天/次)进行个人剂量计的检测。

七、定期委托有资质的技术服务机构对放射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一年/次)。

八、发现工作人员有超剂量照射时,应及时配合有关部门查明原因,及时整改。

九、各有关单位按《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规定建立个人剂量档案。

十、放射工作人员工作调动时,应将个人剂量档案资料转入所调入单位的放射防护部门,并向地区有关部门备案。

放射剂量 第3篇

【关键词】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检测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521-02

放射工作人员,顾名思义就是医疗机构中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这种类型人员随时可能暴露在电离辐射照射下,因此对这些放射人员进行定期的个人计量检测是保障放射人员生命健康的一个有效方法。本研究主要对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的计量检测进行分析和评价,旨在更加客观的了解当前医疗结构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组成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我区放射诊疗机构的120位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研究对象所在的不同岗位分为介入组、治疗组、核医学组以及影像组四个研究组。每组成员30位。其中,男性有76位,女性44位。从2009年至2013年所有放射人员个人剂量检测总共有300次,其中男性216人次,女性84人次。

1.2方法选择的个人计量检测方法为当前临床医学最常使用也是效果最显著的热释光剂量法。采用的热释光元件其形状为粉末状,使用时将这些粉末状原元件放在聚乙烯塑料管内。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需要放射室内所有工作人员在工作时需要将个人剂量计放在左胸口前面,全年均要进行检测,且每三个月需要进行一次总结[1]。另外,为了能够真正保障这些检测结果的稳定性和真实性,需要对检测对象进行4年至5年的调查,然后再计算出平均值,得出最后的准确数。

1.3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使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12.0,计量资料主要是使用χ±s表示,组间对比则通过t检验,存在统计学意义则以P<0.05表示。

2结果

2.1不同岗位剂量检测结果介入放射治疗组的个人年均剂量数为4.53±0.75,放射治疗组个人年均剂量数为0.73±0.14,核医学组个人年均剂量数为3.13±0.33,放射影像诊断组个人剂量年均数为0.92±0.21,所有组别对比P=0.001。即,介入治疗组剂量明显要高于其他三个组(P<0.05),而放射影像诊断组的个人剂量和放射治疗组的个人剂量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

2.2不同职业工作人员的人均年照射剂量医师、技师以及护师三种不同职业性质的放射工作人员中,医师和护师由于需要频繁的帮助患者进行各项检查,因此其人均年照射剂量比较高,相对于这两种职业的人年均照射剂量而言,技师的人均年照射量比较低。总之,医师、护师人均年照射量与技师的人均年照射量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师均年照射量和护师均年照射量对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放射学在临床诊疗中得到广泛的性应用,并成为三大治疗学之一,其主要利用X线影像来进行临床诊疗。现阶段我国各大医疗机构已经开设放射学科室,并有大量医务人员参与到放射学诊疗工作中。但是由于工作人员长期处于X射线照射环境下进行诊疗操作,导致工作人员照射剂量偏高,对工作人员健康和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对医疗机构放射科室工作人员个人照射剂量进行有效的评估,加强放射防护措施,是减少放射危害的关键所在。

本研究对我院放射科室工作人员个人照射剂量进行监测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从事介入放射的工作人员X线照射剂量较高,是放射诊断、放射治疗工作人员照射剂量的很多倍[2]。所以,必须提高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意识,并在进行放射诊疗操作时,可使用具有防辐射作用的防护品。从研究结果来看,位于不同放射岗位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差异性来看,放射工作人员的操作场所都是非常安全的。同时从不同放射岗位工作人员5年个人照射剂量分布频数来看,放射工作人员及放射防护部门只要加强放射防护,并严格按照放射规程进行操作,就能降低放射工作人员个人照射剂量,并维持低剂量状态。本文对不同职务放射工作人员个人照射剂量进行分析,医生个人照射剂量明显高于技师,而护理人员与技师个人照射剂量则无差异性,表明只要严格按照X射线规程要求进行操作,并做好放射防护措施,选择科学合理采集方法,可减少X射线照射剂量。对暴露时间不同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照射剂量进行分析发现,由于工作资历较高的放射工作人员需要承担大量放射诊疗工作,照射暴露时间较长,所以个人照射剂量也相对较大。从放射工作人员的年度照射剂量来看,表明我院通過采取有效的放射防护措施,提高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意识,放射工作人员个人照射剂量得到有效改善[3]。因此,在日常放射诊疗工作中,要求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放射防护规程要求进行正当化操作,把放射防护作为首要前提,并对工作人员的个人照射剂量进行严密监测和控制,以减少X线辐射对工作人员生命健康危害,降低职业病的发生率。

总之,通过制定规范性的放射诊疗操作规程,加大放射防护知识的教育和宣传力度,尤其是介入放射、核放射岗位工作人员,能够提高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意识,降低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照射剂量。

参考文献

[1]伍忠辉,吴海燕,刘艾生.2004——2007年邵阳市医疗机构X射线影像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J].职业与健康,2009,36(09):225-226.

[2]赵安生,黄志军,王天翔,霍锋源.2008年河池市放射卫生监测结果与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0,26(04):415-416.

调强放射治疗的剂量验证 第4篇

1 材料与方法

我院在2004年初安装了带有26对MLC的Varian Clinac 23C/D加速器, 同时安装了Varis Cadplan (包括Helios逆向计划系统) 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和美国Sunnyclear Map Check (Model-1175) 计划验证系统。Helios系统可以进行逆向计划优化, 并生成静态MLC (step and shoot, SMLC) 或动态MLC (sliding window, DMLC) 两种治疗方式的MLC叶片位置生成文件;Map Check1175在同深度的水平面中包含445个半导体探头矩阵, 可同时进行剂量测量及分析。从2004年8月开始, 用6MV X射线对鼻咽癌、前列腺癌等患者开展了DMLC和SMLC两种I M R T方式, 采用同期加速推量放疗方法分割照射, 并同时进行一系列的质量保证工作, 已完成2 0例, 近期效果良好。

2 IMRT计划步骤如下

通过C T模拟获取患者三维假体影像资料, 通过DICOM网络接口将患者影像资料传送到三维计划系统, 勾画靶区和邻近表2使用Mapcheck测量绝对剂量与使用

电离室测量绝对剂量比较危及器官的轮廓, 用Cadplan中的Helios逆向治疗计划系统设计调强计划。一般使用5或7或9个均分圆周角度固定照射野, 优化后的各个照射野的注量图被转换为一系列MLC叶片位置生成文件, 使用DMLC或SMLC技术。当计划被认可后, 通过可移动磁盘将其与相关治疗数据存放在M L C工作站上, 供加速器调用治疗。

3 IMRT-QA计划步骤如下

通过C T模拟获取用于计划验证的固体水模体三维影像资料, 通过DICOM网络接口将固体水模体影像资料传送到三维计划系统, 勾画外轮廓。调用待验证患者的IMRT计划, 包括M L C叶片位置生成文件和相关治疗数据, 以取水下5 c m处为等中心, 并将各个野机架角都转为0度, 归一到等中心处进行计算, 给予剂量2 G y。输出Q A计划及等中心处水平面的剂量矩阵分布图。

I M R T的质量保证首先进行常规质量保证, 特别是M L C叶片运动精确位置质量保证, 此外还应进行以下验证: (1) 照射野注量图验证; (2) 绝对剂量验证; (3) 等剂量分布验证; (4) 剂量位置验证。

将Map Check (Model-1175) 平放在加速器治疗床上, 在其上放置等效水模, 使其4 4 5个探头所在的平面的深度等效于水下5 c m, 并调整床的高度使得探头处于等中心处。保持加速器机架角始终置于0度位置按QA计划单逐野进行验证。整个Map Check软件里就完全地包括: (1) 照射野注量图验证; (2) 绝对剂量验证; (3) 等剂量分布验证 (4) 剂量位置验证。为进一步确认绝对剂量的准确, 在加速器床上放置固体水模体, 调整SSD=95cm, 将0.6cc电离室置于等中心处, 按Q A计划单逐野进行照射, 直接测量绝对剂量。

观察指标, 使用差值的百分比及测试距离符合性 (distance to agreement comparison D to A) 进行对比注量及等剂量线的分布

表1使用差值的百分比及测试距离符合性

和测量的绝对剂量进行观察判断。其中差值的百分比是指测量点与计划点之差的百分比;距离符合性是指测量值和计划值之间的符合性, 也就是测量值的一个点和计划值的那个点作比较时, 两点之间的距离 (mm) 差是否超过要求。

4 结果

在以5%作为上限差值的百分比, 距离符合性为4 m m的范围内, 测量的注量及等剂量分布与计算值的吻合通过率都在9 5%以上;使用Mapcheck测量到的绝对剂量和用固体水模体测量到的绝对剂量与T P S计算值误差在±2%内, 符合要求。

5 结语

实践证明在I M R T中所采用的上述质量保证措施是切实可行的。

6 讨论分析及探讨

Map Check 1175在一个平面中只包含4 4 5个半导体探头矩阵, 对于一个射野来说是否测量密度不够;机架角度的不同, 同一射野是否会影响射线的在射野方向的分布情况;由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是否IMRT也可以像普通3D-CRT一样走向成熟而不用每个病人的计划都进行验证。

摘要:目的验证逆向调强治疗计划计算的位置及剂量的准确性。方法:我院从2004年8月开始用Varian CadPlan逆向放射治疗计划系统。通过MED-TEC固体水、美国Sunnyclear MapCheck (Model-1175) 、0.6cc电离室、Kodak慢感光胶片等验证后, 在Varian2300C/D直线加速器上开展多子野的动态及静态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技术。现已治疗了70多例, 近期效果良好。射野设置方式一般是5、7、9个均分圆周角度固定射野, 静态调强采用1012个剂量调强水平, 剂量学验证的内容包括调强剂量强度分布、位置准确度、相对及绝对剂量、射野误差等。

关键词:MapCheck,IMRT,逆向计划,注量图

参考文献

[1]Xia P, Fu KK, Wong GW et al.Com-parison of treatment plansinvolving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 fornasopharyngeal carcinoma[J].Int JradiatOncol Biol Phys, 2000, 48:329~337.

[2]李高峰, 朱庙生, 吴钦宏, 等.逆向计划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的质量保证[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02, 11:190~193.

[3]Hunt MA, Zelefsky MJ, Wolden S, etal.Treatment planning and delivery of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for primary nasopharynx cancer[J], IntJ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01, 49:623~832.

放射剂量 第5篇

介入放射学操作中患者的受照剂量和防护

摘要:目的` 加强介入放射学诊治时患者的防护和剂量控制.方法 依据介入放射学中剂量的特异性及辐射防护要求.结果 从介入放射学患者受照剂量特征,我国介入放射学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患者剂量控制和防护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应防护措施.结论 严格遵循最优化原则可有效实施介入放射学中患者的辐射防护与剂量控制.作 者:雷红玉 李烨 牛丽梅 吴小琴 作者单位: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兰州,730000期 刊:中国辐射卫生 PKU Journal:CHINESE JOURNAL OF RADIOLOGICAL HEALTH年,卷(期):2010,19(2)分类号:X591关键词:介入放射学 患者 剂量 防护

放射剂量 第6篇

1 主要材料和方法

制作电子线方形铅窗,大小为3×3、4×4、6×6、8×8、10×10、12×12 cm2,Primus E加速器、BMD-I剂量仪、2581型0.6 cc电离室、42×42×33 cm3的普通大水箱,在标准条件下的水模中测出各治疗机的百分深度剂量PDD、输出因子等数据,并校准各放射治疗机的输出量(如直线加速器的监督跳数刻度呈1MU=1cGy)。程序计算表格数据均用上述测量仪器采集,以减少不同测量仪器所带来的系统误差。

2 设计思想

本程序能根据输入的各治疗参数,正确地计算出各种治疗射线各个射野单次照射的跳数或时间,同时,同一患者不同种类的射线类型,本程序均能在同一报告单中正确打印结果,供人工核对。

3 系统功能

该程序可用于加速器、钴60机、深部X线机和电子射线规则野和不规则野处方剂量的计算。

4 系统特点

4.1 模块化程序设计

模块化程序便于阅读、测试、修改和扩充,可维护性好。

4.2 操作简便

能对一些关键参数如射线能量和照射技术等可作出选择,如果输入参数有误,可以修改并在打印前重新计算结果剂量并供显示、存储。

4.3 用统一的处方剂量通用公式计算

用统一的处方剂量通用公式计算,目前还未见用同一公式计算各种治疗机处方剂量的报道。

4.4 智能化输入功能

对于一些修正因子,如等中心因子、十字线板衰减因子和托架因子、源传输端效应校正因子等,计算程序能自动修正;电子线剂量计算将根据射野长宽自动选择限光筒型号,在对穿野剂量计算时具有映射功能,减少治疗参数的输入。

4.5 输出因子分开计算

直线加速器X线、钴-60γ治疗机、深部X线机的输出因子分为准直器散射因子Sc和体模散射因子Sp,分开计算,提高计算精度,特别是深部X线治疗机的输出因子分开计算,具有国内先进水平[5]。

4.6 剂量验证

通过实测,将本程序各种射线类型的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比较,X射线剂量计算误差<±1%,电子线剂量计算误差<±2.5%。

4.7 电子线挡因子法(方法1)计算模型的建立

4.7.1 电子线挡因子法有效野面积的计算。

电子束的长—方野转换规律与X线不同,不能用等效方野概念[2]。如果不考虑准直器产生散射随放射野大小而改变[3],电子线不规则野有效面积计算公式如下:有效野面积=[x×y×(1-挡因子)]1/2,x、y为矩形野(包括方形野)的两边长,挡因子为不规则野的挡面积与相应规则未挡野(未加挡时)面积的比值,下同。

有文献报导电子线有效射野面积的计算是以漏空的部分(即挡块开孔)在x、y方向上分别对漏空轮廓进行外切形成矩形,矩形的长径即为射野的长径(射野长径法,方法2),实际射野大小计算时将射野长径视为方野边长,这样的计算结果必然稍大于实际射野面积[6],从而使计算得到的加速器跳数偏小,易引起射野内的剂量不足而使肿瘤复发,使用者应小心,特别是:当漏空长径很小(接近或小于电子射程)时,电子线输出剂量将明显减少,更应引起足够地重视。

4.7.2 电子线挡因子法有效输出因子的计算。

虽然一些实验表明,电子线不规则射野的输出因子可取相应标准限光简的输出因子。但是,建立于基础理论的模型还是必要的[4]。对不规则野,可以从已有的正方形、矩形和圆形野的数据内插。理论公式OUF(x,y)=[OUF(x,x)×OUF(y,y)]1/2(即方根式法)一般只适用于电子线规则野的使用。对该公式在不规则野剂量计算的应用上文献鲜有提及。因此,我们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建立了电子线不规则野有效输出因子的计算模型:对于不规则野,根据遮挡面积的大小,保留一短边大小不变,用Clarkson法计算另一长边的有效边长,其有效长边=y×(1-挡因子)(x≤y),x、y为长方野未挡时的两边长。通过电子线不规则野的两边长,即x值和y×(1-挡因子)值,用内插法获取两矩形边分别在相应方野上的输出因子大小,并用平方根方法加以计算得到两矩形边的的输出因子,该输出因子可近似地认为是电子线不规则野的有效输出因子。该方法同样假定加速器输出因子只和放射野大小有关,和准直器散射无关。

4.7.3 电子线不规则野挡因子法的百分深度剂量计算。

不规则野的百分深度量PDD(d)=[PDDx,x(d)×PDDy(1-挡因子)y(1-挡因子)(d)]1/2,(x≤y)。这样会防止射野因一边过小(小于电子射程)而引起较大的剂量计算误差,或因射野边长太小造成计算程序的数据溢出,这点应引起注意。

5 其它计算方法简介

5.1 实野长宽法(方法3)

本方法实野的长宽取得同射野长径法,但用外切后的矩形长宽两边同时进行电子线相应方形野的面积、输出因子、百分深度量的平方根计算。

5.2 大平野法(方法4)

不管电子射线铅窗的形状大小如何,计算处方剂量时,PDD值取最小的电子线限光筒时的深度量和相应限光筒的射野输出因子进行处方剂量的计算。

6 四种计算方法的实测比较

用极限条件检测四种计算方法的实测值与程序计算值剂量误差,如表1。

注:(1)表中:(1)程序计算值与实测值误差的绝对值均<2.5%,(2)计算值与实测值误差的绝对值>2.5%。(2)方法1和方法3通过程序计算得到,其他通过手工计算得到。

7 讨论

7.1 大平野法

大平野法在实野长宽都较长(大于电子线射程)时,其处方剂量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相差很小(如-0.8%和-0.9%),符合度很高,表明电子束不规则野的输出因子可取相应标准限光筒的输出因子[4],但当实野长宽值有一边较小(小于或接近电子射程)时,处方剂量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之间相差却很大(高达-6.6%),提示射线能量增加时,射线中心轴上剂量随面积的变化变得更为明显。小野时,因为射线中经机头散射的低能电子线成分增加,最大剂量深度dm和治疗深度R90均向表面靠近[3]。建议大平野法在小野应用时应以实测为准,防止因剂量不足而引起肿瘤的复发,平时应以不用为佳。

7.2 射野长径法

射野长径法在射野的长径小于或等于电子的射程时,其射野的短径更是影响电子线输出量的重要因素,故其计算结果更易引起较大的剂量计算误差,其应用必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7.3 挡因子法和实野长宽法

挡因子法和实野长宽法的误差绝对值较为接近,但在计算某一射野内的几个小射野窗时,存在挡因子计算较困难的问题,同样限制了该方法的使用范围,在临床中可参考应用。

实野长宽法误差绝对值明显偏小(各条件均<±2.5%),提示实野长宽法在放射治疗处方剂量计算中有较高的计算精度。与挡因子法相比,实野长宽法具有操作简便,计算快捷的特点,特别适合在临床中使用。

8 结论

实野长宽法和挡因子法为本文的两个亮点,具有很好的理论基础和计算依据,计算结果准确,应用简单,可以减少剂量计算误差。本计算机程序是放射肿瘤学、放射物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相结合的高科技成果,用于放射治疗常规外照射的物理剂量的准确计算,能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放射治疗X线和电子线处方剂量计算系统采用Visua Foxpro 6.0平台开发,已在Windows XP平台上运行。

参考文献

[1]傅卫华,戴建荣,章众,等.放射治疗照射剂量计算及记录系统[J].中华放射肿瘤学,1996,8(2):127.

[2]冯宁远,谢虎臣,史荣,等.实用放射治疗物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

[3]刘泰福.现代放射肿瘤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4]胡逸民.肿瘤放射物理学[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9:515-516.

[5]陈斌,张稳定,王燕童,等.放射治疗处方剂量计算系统[J].世界医药学,2001,2(3):122.

放射剂量 第7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测量系统:

热释光剂量 (仪北京核仪器厂生产, 型号为FJ-377型) , 热释光剂量仪 (中国防化研究院生产, 型号为TGD-3型) , 探测器Li F (Mg, Cu, p) 粉末 (天津放射医学研究所生产) , 退火炉 (核工业北京261厂生产, 型号FJ-411型) 。

1.2 测量方法:

安排专业的监测技术人员依据国标GB5294-85有关标准对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情况进行监测。监测的周期设为3个月, 1年合计监测4次。应保证测量系统与个人剂量的监测要求一致。实施监测时如果发现放射性工作岗位所规定的工作量跟实际测出来的受照剂量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时, 则应给予复核。被监测人员要按照有关要求科学佩戴剂量计。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 以评价黑龙江省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危害及防护效果, 通过分析原因, 找出存在的问题, 以便更好地指导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防护效果。

2 结果

2.1 个人剂量总体监测的结果:

本次监测黑龙江省2013年从事放射工作人员为1125名, 总的集体剂量是2.213人•Sv, 人均年剂量为1.97 mS v/a, 年剂量<5 m Sv的放射工作人员占比99.3%, 可见大部分的工作人员工作环境是处于安全状态。2013年度黑龙江省从事放射工作人员的年剂量>20 m Sv为0。

2.2 黑龙江省医学应用与工业应用放射工作人员总集体剂量与人均年剂量比较:

黑龙江省医学应用类参加监测的人数约为工业应用类参加监测的人数6.12倍, 而医学应用类人均年剂量也高于工业应用类, 但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3 黑龙江省不同工种医学应用类放射工作人员总集体剂量与人均年剂量的比较:

医学应用类不同工种开展个人剂量检测人数构成比为:医用诊断81.9%、临床介入9.0%, 核医学5.4%, 放射治疗3.7%, 不同医疗工种比较显示:医用诊断监测人数最多, 集体剂量最大。临床介入人均年剂量最高, 对比2013年份人均年有效剂量, 介入人员高于2013年份人均有效剂量监测结果。这跟参考文献[1,2]中的情况比较类似。见表2。

2.4 黑龙江省不同工种工业应用类放射工作人员总集体剂量和人均年剂量的比较:

工业应用类不同工种开展个人剂量检测人数构成比为:工业探伤37%, 密封源装置33%, 其他30%, 不同工业工种比较显示:工业探伤监测人数最多, 密封源装置集体剂量最大, 人均年剂量最高。见表3。

3 讨论

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人员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 此群体是个人放射剂量的主要监测对象。临床介入放射由于存在曝光量比较大, 介入放射时间比较长, 工作人员在患者床前实施操作等特征, 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不断加强放射防护工作[7]。所以, 应该科学管理, 加强监测, 努力减少集体剂量与人均年剂量, 进而提升防护管理水平, 切实维护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人员的利益及健康。

研究表明[3], 从事核医学工作的人员一方面可能会受到外照射, 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受到内照射。加强此类工作人员的防护措施为, 要求工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相关注射技术, 尽量减少受照射的时间, 准确运用个人防护用品, 科学组织患者进行分批次地进行治疗, 确保环境卫生清洁, 进而降低受照射的剂量。

本文对医学类及工业类的放射工作人员所进行的年人均有效剂量的调查研究显示, 与医学类比较, 工业类的放射工作人员在个人剂量监测的覆盖人数更少。而黑龙江省属于国内的一个比较大的工业应用大省, 从事工业类的工作人员比较多, 但是人员比较分散, 存在流动性比较大的特征, 同时, 许多单位或个人并没有按照有关要求实施个人辐射剂量的监测工作, 也尚未科学建立这些工作人员的个人健康管理档案。所以, 要切实采取有效的放射防护及管理措施, 不断提升黑龙江省工业应用类的放射防护能力。

综上所述, 黑龙江省放射工作人员尤其是工业类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工作有待提升。应该积极做好放射工作人员的监测与管理, 减少高剂量的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剂量, 提升其健康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陈胜利, 朱栋梁, 邹容珠, 等.介入放射诊治中患者X射线辐射受照水平[J].中国辐射卫生, 2008, 17 (1) :8-9.

[2]陶永军, 陈本宝, 徐孝波, 等.介入放射手术时被检者和操作者受照射剂量调查[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05, 25:76-77.

放射剂量 第8篇

关键词:小儿,多层螺旋CT,剂量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多层螺旋CT的应用日渐广泛,它作为头部检查的常规方法,导致X线辐射损伤也随之增多,CT检查属于医用性辐射源,对患者辐射剂量已经超过了70%,CT辐射剂量直接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特别是对小儿的危害十分严重,因此,低剂量多层CT检查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1]。根据文献查阅可知,国外关于小儿CT检查的放射剂量评价报道较少,因此,本文探讨了小儿头部多层螺旋CT检查的放射剂量,以我院收治的8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研究组采用低放射剂量,诊断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8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男52例,女30例,年龄2个月~6岁,平均年龄(2.3±1.5)岁。所有患儿均接受头部外伤多层螺旋CT检查,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性别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扫描方法使用GEBright Speed16层螺旋CT扫描机,患儿取仰卧位,头先进,使头部正中线与CT机纵轴定位光标重叠,眶耳线垂直于床面,扫描范围为颅顶水平到颅底部,对于配合性较差患儿行安定静推镇静,0.2mg/kg。

研究组42例,根据患儿年龄划分为两组各21例,研究1组患儿<6个月,其扫描剂量为120k Vp、90m As,研究2组患儿>6个月,且<6岁,其扫描剂量为120k Vp、150m As;常规组40例,根据患儿年龄划分为两组,各20例,常规1组<6个月,常规2组患儿>6个月,且<6岁,其扫描剂量分别为120k Vp、260m As。

1.2.2图像评价由4名医生对研究组和常规组的CT图像质量进行盲评,根据图像质量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分别为正常图像,灰白质边界显示欠佳,但未影响诊断,灰白质边界模糊,未能满足诊断要求。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儿扫描X线辐射剂量长度积值及图像质量评价。

1.4统计学处理数据资料以SPSS 18.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与(%)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6月以下小儿头部低剂量与常规剂量扫描情况对比对比两组患儿总m As、CTDLw和DLP,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研究组相比,*:P<0.05

2.2 6个月~6岁小儿头部低剂量与常规剂量扫描情况对比对比两组患儿总m As、CTDLw和DLP,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与研究组相比,*:P<0.05

2.3不同剂量下小儿头部图像质量对比对比不同剂量下小儿同步图像质量,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多层螺旋CT检查在临床上的应用日渐普遍,它满足了临床诊断的需求,提高了临床医师诊治疾病的准确性。但CT的成像源为X线,它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的放射损伤[2]。目前,在医学影像检查过程中,CT检查作为医疗辐射源的比重日渐增加,为了提高图像质量,减少CT辐射剂量,保证临床诊断效果,临床医学界对其展开了广泛的研究,但关于不同放射剂量对CT图像质量的影响报道较少,因此,本文探讨了小儿头部多层螺旋CT检查的放射剂量。

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病情发展迅速、家长过于紧张及临床医生的注重,导致CT检查的次数呈上升趋势[3]。但儿童正处于成长阶段,组织细胞分类更新速度较快,对X摄像的敏感性较高,因此,小儿CT检查造成的放射损伤相对较大。为了减少因辐射效应对小儿产生的不良影响,应在满足诊断需求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受检少儿的辐射剂量[4]。

本文探讨了小儿头部多层螺旋CT检查的放射剂量,其研究结果为本组82例患儿,研究组患儿扫描X线辐射剂量长度积值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符合临床诊断要求小儿头部图像>98%,与常规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表明,低剂量X线辐射满足了临床诊断的需求。因此,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小儿头部多层螺旋CT检查可采用120k Vp、90m As,120k Vp、150m As,二者均属于低剂量,不仅降低了患儿头部的辐射剂量,还保证了扫描图像的诊断效果,因此,在临床上应积极推广[5]。

综上所述,小儿头部多层螺旋CT检查应注意放射剂量,在临床工作过程中,应剂量选择低剂量,它利于降低球管发热,延长了其使用时间,提高了其使用效率,同时保证了扫描诊断的结果,满足了患儿的诊治需求,因此,在基层医院中应积极推广。

参考文献

[1]卢伟光,曾怡群,赖焕泉,等.1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儿童头部检查中价值的探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13(3):33-35+48.

[2]曹晖,刘申,金鑫,等.多层螺旋CT在结肠直肠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外科理论与实践,2010,15(2):123-128.

[3]吴骏峰,杨长伟,李明,等.脊柱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行多层螺旋CT扫描时减少伪影及放射剂量的参数优化研究[N].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0,31(3):242-245.

[4]韦进,熊德建,张学光,等.多排螺旋CT非螺旋扫描在颞骨低剂量检查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8):3358-3360.

放射剂量 第9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

个人剂量检测仪器为FJ-427A热释光剂量仪、LiF (Mg、Cu、P) 玻璃管热释光探测器、HW-3型热释光精密退火炉。

1.2 方法

依据GBZ 128-2002《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规范》和GB 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安全基本标准》进行检测和卫生学评价。佩带周期为60 d, 一年监测6次, 统一佩带在左上胸, 每个剂量计经检测扣除本底后取均值。

2 结果

2.1 2006—2008年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检测结果

见表1。

2.2 2006—2008年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检测结果

见表2。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检测结果两两比较, 介入治疗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2006—2008年不同工作单位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检测结果

见表3。

3 讨论

2006—2008年我市放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看, 2007年比2006年有所下降, 这与贾晓筠等[1]对太原市调查结果一致;但是2008年又出现了反弹现象, 这是我市的特殊现象, 应引起注意。从佩带个人剂量计的人数看, 2008年比2006年增加了21%, 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但是截止2008年12月我市现有放射工作人员627人[2], 至今还有160名放射工作人员未佩带个人剂量计, 这些人主要在乡镇卫生院和个体诊所, 也是防护条件较差的场所, 建议监督部门加大对这些场所的监督。

从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检测结果看, 放射诊断、工业探伤、同位素3个工种问题不大, 年个人剂量较高的主要是介入治疗工种。也是导致我市2008年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增高的原因之一, 我市某医院新增一台介入治疗机, 导致5人的年剂量超过5 mSv, 2人超过20 mSv。介入放射学是近年来兴起的放射学新领域, 对于它的防护目前还没有手术工作位的防护标准, 只有外环境的防护, 所以我们在监测中对手术室一般不进行检测。鉴于连续出现个人受照剂量超标, 2008年10月, 我们对该介入治疗机手术室工作人员的工作位进行了检测, 帮助他们找到几点射线照射强度较高的工作位, 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整改之后, 2009年1月初, 再次检测他们的个人剂量均在正常范围内。针对以上情况, 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引起重视, 尽快制定介入治疗机防护监测规范及标准, 保证此工种放射人员的健康。

从不同工作单位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检测结果看, 市级医院的防护条件最好, 但是因为有1台介入治疗机, 导致5人年累积计量大于5 mSv;全市10个县 (市、区) , 各县级医院条件不一样, 有2个县医院的X射线机器防护不合格, 导致6人年累积计量大于5 mSv;因为社区医院、个体诊所 (位于廊坊市区内) 是我们直管单位, 经常进行防护检测, 所以个人剂量较低;乡镇卫生院都是由县级疾控中心管理, X线机防护检测的频率较少, 因为有的县不具备检测资质, 没有检测设备, 这也是导致我市2008年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增高的原因之二。我市2006、2007年只有少量乡镇卫生院放射工作人员佩带个人剂量计, 这些单位都是经济效益较好的单位。2008年我市逐步要求所有乡镇卫生院放射人员都佩带个人剂量计。2008年新增37名乡镇卫生院的放射工作人员佩带个人剂量计, 其中4人年剂量超过5 mSv。主要因为乡镇卫生院X线机年久失修, 防护条件差。另外, 农村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 给乡镇卫生院带来了生机, 患者数量增加了, 放射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加大从而受到更多照射, 目前, 乡镇卫生院又无能力更换设备和改进防护设施, 希望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 加大这方面的投入。

摘要:目的了解不同工种、不同工作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剂量情况。方法利用廊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6—2008年对廊坊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06—2008年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年剂量当量 (mSv/a) 分别为1.292、1.243、1.363;从事放射诊断、工业探伤、同位素、介入治疗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剂当量 (mSv/a) 检测结果分别为1.265、1.410、1.232和1.999, 两两比较, 介入治疗与其他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不同工作单位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检测结果以乡镇卫生院最高 (1.523 mSv/a) , 市级医院最低 (1.202 mSv/a) 。结论介入治疗工种工作人员的防护应引起注意, 乡镇卫生院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应加强。

关键词: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检测,分析

参考文献

[1]贾晓筠, 赵小爱, 郑丽仙, 等.太原市放射工作人员个人计量水平与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 2008, 28 (1) :78-79.

X线全身放射治疗中的实时剂量监测 第10篇

关键词:全身放射治疗,剂量学,半导体,质量保证

全身放射治疗(total body irradiation,TBI)配合化学治疗和骨髓移植(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BMT)或外周干细胞移植(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PBSCT)治疗急性白血病和某些恶性淋巴瘤,已为许多放射治疗中心所采用。全身放疗有别于常规的大野照射技术,剂量学参数受到治疗的几何条件和照射技术等因素影响,需要予以特别考虑[1]。特别是全身放射治疗中的剂量控制,是TBI取得成功的关键。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X线全身照射治疗中患者的剂量监测情况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剂量监测工具

瑞典Sanditronix公司DPD-510多通道剂量仪,配10个P型EDD-2半导体探头,探测器直径(1.5±0.1)mm,有效测量点为表面下水等效深度2mm,自制的剂量刻度模块。Farmer 2670剂量仪,Farmer 2571 0.6cc指形电离室,6 MV X线建成黄铜材料平衡帽。

1.2 治疗条件

为获得包罗人体全身的大面积射野,采用水平照射(大机头90°),同时将加速器的准直器旋转至45°,患者稍屈膝侧卧于特制治疗床上。源-患者体中面距(SMD)为360 cm,墙-患者体中面距(WMD)为40 cm。治疗时采用特制专用治疗床,治疗床的前后均放置1 cm厚的有机玻璃,照射体位为前后位(AP)和后前位(PA),总剂量分2 d照完。治疗设备采用VARIAN Clinac 2100C/D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射线能量为6 MV X线。辐射场测量结果显示源皮距(SSD)为360 cm时对角线上165 cm范围内剂量均匀性偏差在4%以内,符合TBI要求。治疗时患者体中线剂量率控制在5 c Gy/min以下。

1.3 剂量监测前的准备

首先对加速器进行系统的质量控制,确认机器处于良好状态,对加速器进行绝对剂量刻度,再在标准条件下采用自制的剂量刻度模块对每个半导体进行剂量刻度,刻度时将自制刻度模块内的水温加热至37℃左右,以减少温度效应对半导体探测器的影响,刻度因子自动存入多通道剂量仪主机待监测时调用。

1.4 辐射场的剂量监测

我们在TBI临床物理数据建立时就在照射野内剂量均匀区域旁患者20 cm以上的固定位置安装了一个Farmer电离室的固定夹,附带平衡帽测量出机器TBI治疗条件输出100 MU所得到的剂量,在每个患者治疗时,我们采用同一条件监测加速器的长时间输出的稳定性[2]。并进行温度、气压校正。

1.5 患者各部位的剂量监测

在TBI治疗时,考虑到不同患者腹围尺寸差异较大,为兼顾全身各部位的剂量均匀性,我院以头部(眉间处)、纵隔(胸骨角水平处)、腹部(肚脐水平处)和大腿中段4个部位的平均体厚作为处方剂量计算参考点,处方剂量为900 c Gy。为防止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在治疗中的部分时间对双肺用厚度为8cm的个体化低熔点铅进行遮挡,对肺的受量控制在650 c Gy左右。治疗中,采用了DPD-510多通道剂量仪10个EDD-2半导体探头分别对头部、纵隔、腹部和大腿中段和需要重点监测的肺部共5个部位进行入射剂量Di和出射剂量De的监测,经修正后,计算出中间平面剂量DM,公式为:DM=[(Di+De)/2]×Fc。其中Fc为修正系数,用来修正特定照射条件下,入射剂量和出射剂量与中间平面剂量的关系,该值依赖于射线能量、患者的体厚及所用探测器的类型,根据实验得出[3]。在对肺部监测时,我们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多通道剂量仪的监测状况,有时由于患者的体位变化使肺部挡块与肺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造成肺受量增加,我们会根据情况暂停治疗并对患者体位进行修正,以确保肺屏蔽效果。

2 结果

2.1 辐射场的剂量监测结果

23例患者监测结果显示加速器的长时间剂量输出是稳定的,与全身照射数据建立时同一空间位置相同条件下100 MU所对应的输出剂量最大偏差在2%以内。

2.2 患者各部位的剂量监测结果

附表列出了我院1998~2008年部分TBI患者(23例)治疗中的剂量监测结果。监测结果显示监测剂量与预置剂量有较好的一致性,各部位的剂量均匀性能很好地符合临床要求,肺部剂量在期望剂量范围内。

3 讨论

质量控制是放射治疗中极其重要的工作,实时剂量监测能较好地了解患者治疗过程中实际所接受的剂量,不失是一种良好的放射治疗质量控制手段。对于全身X线照射这一特殊治疗技术,要使患者得到预期的治疗剂量,除了要进行有别于常规治疗所使用剂量学参数的测量、照射野特性处理以及仿真人体体模的剂量验证等工作外,更有必要进行治疗中的剂量监测[4]。其目的是:监测机器长时间运行时剂量输出的稳定性;监测患者照射中各部位剂量的准确性和均匀性。为适应这一要求,所使用的测量探测器的灵敏度应不依赖于射线能量、剂量、剂量率和环境温度。电离室由于探测器尺寸较大、测量时需要在电离室两极加上较高的电压,显然不适合患者受照剂量的实时监测,但它由于稳定性好、精度较高,适合用于辐射场剂量稳定性监测;热释光对剂量监测的影响较小,但不能马上给出测量结果;半导体探测器的输出信号与辐射剂量有很好的线性关系,且较空气电离室有更高的灵敏度,可以实时得到测量结果,故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剂量监测[5]。特别是多通道半导体剂量仪能同时对多个部位进行实时剂量监测,能实时了解肺部挡铅的效果,及时修正患者体位,适合用于全身放射治疗患者体表的实时剂量监测。

半导体探测器灵敏度受很多因素影响,应认真校准,精心使用。为减少温度变化对测量的影响,笔者每次使用前的刻度中采用了可以控制水温的特制刻度模块,在37℃左右进行剂量刻度。此外,半导体探头方向性也是影响灵敏度的一个常见因素。不过,当探头的测量面与射线束的夹角小于300°时,这种影响可以忽略。

参考文献

[1]胡逸民,主编.肿瘤放射物理学[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9:217.[1]HU YM,editor in chief.Radiation Oncology Physics[M].Beijing:Atomic Energy Press,1999:217.Chinese

[2]张九堂,伍志红,鲁旭蔚,等.直线加速器全身照射技术[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1,8(1):18.[2]ZHANG JT,WU ZH,LU XW,et al.Technique in linear accel-erator total body irradiation[J].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Physics,2001,8(1):18.Chinese

[3]李光俊.X(γ)射线全身放射治疗中的剂量控制[J].医疗装备,2007,20(9):5.[3]LI GJ.Dose control in total body irradiation[J].Medical Equip-ment,2007,20(9):5.Chinese

[4]卢杰,陈立新,梁健,等.全身照射治疗中的半导体剂量监测[J].肿瘤学杂志,2005,11(5):336.[4]LU J,CHEN LX,LIANG J,et al.Dose verification with semi-conductor dosimeter in whole body iraadiation[J].Journal of On-cology,2005,11(5):336.Chinese

上一篇:家族企业治理之道下一篇:工厂化嫁接育苗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