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幽默的认知解读

2024-05-16

言语幽默的认知解读(精选7篇)

言语幽默的认知解读 第1篇

幽默语言就是在特定交际环境中说话人借助某些特殊的语言手段表述的幽默。幽默言语以语言为媒介,借助运用诸如夸张、影射、双关、讽刺等的修辞手法,以诙谐、轻快的笔调批评和揭露现实生活中的荒谬和不通情理的现象,暗示说话者自己的思想、启发人们思考,产生意味深长的艺术效果。

幽默言语的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认知心理过程,对它的理解需要依赖于听者在特定环境中借助于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所提供线索通过语境假设和推理去领会说话者所表达的意图。在幽默产生的过程中,交际双方的认知、上下文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在理解幽默言语的过程中,听者应该在语境的帮助下理解说话人的意图,确定话语中通过修辞手段的说话人所表达的语义,准确理解其言外之意而不是字面意义。幽默作为我们交际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语言学习者要想在交际中更好地理解、创造幽默,必须对幽默言语的生成机制有所了解。

二、认知框架下的幽默语言生成机制研究

幽默是超越人的常规认知期待,进行认知框架转移、整合而产生的反差效应。在交际过程中,幽默发出者利用常规结构或正常语境变异/奇异组构的主观艺术表征而对于幽默接受者来说,幽默是违反常规心理认知期待的信息传递。幽默的产生正是语言使用者通过对利用人们基本的常规认知框的转换和整合产生的反差效应。

幽默言语的共同特征是会话者者在制造幽默时,先从某一个视角描述一个场景,之后却突然地通过使用某一个词引导听者从另一个完全不同的视角去重新建构所有的场景因素。幽默话语的理解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理解幽默话语理解中信息间语义上的逻辑矛盾(incongruity);第二阶段,为了理解幽默,听者需要调节两部分信息之间的逻辑矛盾。交际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的修正自己的理解,通过推理选择和建构语义。幽默话语的理解分为两个推理步骤:第一个步骤:在理解幽默话语时,听者最开始会启动常规的默认框架(default frame);当发现自己的理解与新输入的话语信息发生冲突时,只能放弃原来的默认框架,并启动能与新输入的话语信息进行概念整合的框架,才能更好地理解幽默话语。话语中幽默首先通过幽默发出者以语言的或非语言的手段向听众暗示幽默的发生,幽默接受者根据说话人的语言表达方式以及语境线索觉察出幽默话语中的不和谐,领悟其中的不和谐中的协调成分,因而产生愉悦。

在语境的帮助下,幽默语言借助于修辞手法展示人类的智慧。同时,在交际中,地道的幽默语言从根本上来说是通过违反合作原则中的四准则中的质的准则的结果,会话过程中说话者通过使用具体的修辞手法如讽刺、反语、夸张、委婉、等有意违反合作原则中的质量准则。在人们交际中,需要根据语境,找出最密切关联的语义。因此语言使用过程中,幽默发出者要运用自己的语言技巧并通过结合具体的语境和某个交际话题的特点才能创造幽默话语。幽默接受者则需要结合语境,根据上下文提供的线索,激活自己原有的认知框架,综合处理会话信息,才能真正理解幽默。

三、结语

幽默言语能调节气氛,改善人们日常交际中的人际关系,体现说话者的个人智慧和魅力。在英语学习中,对于幽默的理解和运用能极大程度地提高英语学习者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在认知语言学的基础上研究幽默言语的生成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和运用幽默言语,促进对幽默语言的理解和学习。

摘要:作为人际交流中的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幽默在人们的生活中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在给人类交流带来愉悦的同时也体现了人类的智慧和创造性。因此,对幽默的研究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近年来,随着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的发展,关于幽默的内在生成机制越来越受到重视。

关键词:生成机制,认知探究,言语幽默

参考文献

[1]Coulson,Seana.Semantic Leaps:Frame-Shifting and Conceptual Blending in Meaning Construc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2]Minsky,M.Jokes and the Logic of the Cognitive Unconscious.AIMemo No.603[P].MIT,1980.

[3]Palmer,Herry.Taking Humour Seriously[M].Routledge.1994.

[4]Suls,Jerry M.A two-stage model for the appreciation of jokes and cartoons:A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alysis[A].Jeffrey H.Goldstein&Paul E.Mc Ghee,The Psychology of Humor[C].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2:81—100.

[5]蒋澄生,廖定中,试析幽默的语用理据[J].外语教学,2005(5):26.

[6]李军华.幽默语言[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

概念转喻对言语幽默的认知阐释 第2篇

【关键词】概念转喻 言语幽默 萧伯纳幽默话语

【Abstract】George Bernard Shaw is a famous Irish playwriter and Nobel Prize winner. He is well-known not only for his literary attainments but also for his quick thoughts and humous words full of wits. Verbal humor is a kind of humor on which many research from various disciplines and perspectives have been done. Taking George Bernard Shaws humorous words as example, this essay attempts to use conceptual metonymy theory to analysis verbal hum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In doing so, the author tries to prove that the conceptual metonymy theory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 can provide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cognitive proof for the production of verbal humor.

【Key words】conceptual metonymy; verbal humor; George Bernard Shaws humor

一、引言

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于1925年因为作品极具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既是英国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剧作家,也是享誉世界的幽默与讽刺语言大师。萧伯纳机智幽默的语言不仅仅体现在他众多的文学作品中,也体现在他日常生活中的趣闻轶事里。长期以来,幽默一直是众学科的研究对象,幽默的生成机制也是哲学家、心理学家、语言学家以及美学家所一直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话题。本文选取了萧伯纳的幽默话语为例,试图从认知语言学中概念转喻理论的视角出发,对言语幽默及其生成机制进行分析。以期通过对萧伯纳言语幽默的分析证明认知语言学的概念转喻理论能够为言语幽默的生成机制提供合理有效的认知理据。

二、理论及背景

1.言语幽默。幽默的现代意义来源于西方词汇“humor”的音译,它的定义有多种。比如在1999年版的《辞海》中,幽默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发现生活中喜剧性因素和在艺术中创造、表现喜剧性因素的能力”。另一种是“一种艺术手法。以一种轻松、戏谑但又含有深意的笑为其主要审美特征,表现为意识对审美对象所采取的内庄外谐的态度。通常是运用滑稽、双关、反语、谐音、夸张等表现手段,把缺点和优点、缺点和完善、荒唐和合理、愚笨和机敏等两极对立的属性不动声地集为一体”。从幽默的权威定义来看,幽默大概主要涉及让人发笑和自身幽默感。而幽默的种类又大体可以分为情景幽默和言语幽默。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与语言有关的言语幽默。

国内外学者有过不少对幽默的研究。西方研究的主要理论有:“释放论”、“敌对论”和“语义脚本论”等。“释放论”主张幽默是人们本能地对紧张感的释放,表现了一种从日常社会道德的约束中逃离出来的企图。“敌对论”认为幽默是一种攻击他人的策略。“语义脚本论”从语义学角度出发,认为幽默可以激发两个不同脚本,是脚本对立的产物。国内研究主要从语境、关联理论或修辞功能等视角出发进行研究。言语幽默作为一种语言产物,是把语言作为载体的。而语言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反映形式,概念转喻又是人类认知客观世界的重要手段之一。因而,从认知语言学概念转喻视角对言语幽默进行研究便是十分合理而必要的。

2.认知语言学和概念转喻。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大多数人认为它是由乔治·雷可夫、马克·约翰逊及朗奴·兰盖克创立。认知语言学是以第二代认知科学和体验哲学为理论背景,在反对主流语言学中转换生成语法产生。它是个广泛的领域,它涉及语言学、心理学、人工智能和系统论等多种学科。它强调语言和人类认知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认知语言学主要理论方法有:Fillmore、Goldberg 等人的“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Langacker 的“认知语法”(Cognitive Grammar);Lakoff、Talmy 等人的“认知语义学”(Cognitive Semantics);以及S. Lamb 的神经“认知语言学”(Neurocognitive Linguistics)等。概念转喻理论也是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

传统的转喻是一种修辞手法,是一种用近似表达对相邻概念的比喻。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人们对概念转喻的认知本质有了全新的解释。Lakoff认为转喻是同一个“理想化认知模型”内表述和理解“部分和整体”关系的认知现象,即可以用一个部分来认识另一个部分或整体,两者具有接触或邻近关系。在认知语言学中,“转喻和隐喻根植于人们的基本经验之中,构成我们的日常思考和行动方式”,也就是说转喻和隐喻属于人类的思维方式,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转喻是在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式中用一个概念来指代另一邻近概念。也可以说“概念转喻是一种认知思维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个概念实体或概念事件在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型内向另一概念实体或概念事件提供心理可及”。在这里,“理想化认知模式”是人们凭借自己大脑中的世界知识表征以及他们所生存的文化模式而达到的对客观世界中的物体、事件以及人们自身行动的典型状态的认知。构成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式的接近概念如果互相替代,一个概念替代整个模型或整个模型替代作为模型成分的某一概念构成转喻关系。在概念转喻中邻近关系是基础,这种邻近关系是目标义和源义概念的邻近。转喻涉及一种接近和突显关系,就是说用中心的或突显的项目(也就是源义概念)作为参照点,来唤起和激活其他不那么突显的项目(也就是目标义概念)。源义作为载体相对来说是突显的,但话语真正要突显的却不是源义,而正是目标义,源义只是作为背景的。

三、概念转喻理论下的言语幽默分析

认知语言学的概念转喻是解释语言现象的重要手段之一,这也包括言语幽默。在言语幽默中转喻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概念转喻大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转喻;一类是整体之中不同部分之间的转喻。下面就萧伯纳的几则关于言语幽默的趣闻轶事进行概念转喻分析。

萧伯纳常在他的剧作中揭露资本家的愚蠢和贪婪,所以那些资本家们对他不满想找机会报复。一天,有个资本家当众指桑骂槐道:“什么戏剧家?我看伟大的戏剧家都是白痴!”萧伯纳听后笑并回复:“先生,我看你就是最伟大的戏剧家!”这里资本家所说的“戏剧家”是源义,是为了突显他真正想表达的目标义萧伯纳。这是整体与部分之间转喻的一种:范畴指代范畴中的成员。戏剧家是个大的范畴,也就是整体;而萧伯纳是范畴中的成员,也就是部分。萧伯纳的回复也是利用了资本家的概念转喻:范畴还是戏剧家,而成员被他换成了那个资本家。在资本家的转喻中,理想化认知模型没有改变,邻近关系也没有发生改变,而概念事物却被萧伯纳改变了,于是就产生另外一个概念转喻。这样一来源义所突显的目标义也随之发生变化,幽默就产生了。

有一次,一位胖神父遇见了又高又瘦的萧伯纳,于是不怀好意地挖苦他:“看你的模样,真让人以为整个英国发生了饥荒。”萧伯纳听后轻描淡写的回了他一句:“是吗?不过看你的模样,让我懂得了整个英国发生饥荒的原因了。”这里胖神父本来想把饥荒作为原因,把萧伯纳的高和瘦作为结果来嘲笑他,在概念转喻中,这是整体内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转喻。也就是因果转喻,就是用原因指称结果或者用结果指称原因。胖神父就是用饥荒这件事作为原因指代萧伯纳的瘦。而萧伯纳也利用了这个理想化认知模型和因果邻近关系,用发生饥荒作为结果来指称胖神父的胖其实是造成饥荒的原因。所以转喻中要突显的目标义发生了改变,于是产生了幽默。

在概念转喻中,邻近关系是不改变的基础。在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型里,邻近关系不改变,而具有邻近关系的两个概念一旦发生改变,就会产生另外一个概念转喻。而这两个概念转喻之间的不一致就是幽默产生的关键之所在。因而概念转喻为言语幽默的生成提出了合理有效的解释。

四、结语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中概念转喻的角度出发,以萧伯纳的幽默语言为例,分析了言语幽默的生成机制。提出了在言语幽默之中,在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式里,目标义和源义这两个概念的邻近关系是不改变的,只是其中一个概念发生了变化,导致了另一个概念转喻的发生,于是变化后的目标义和源义与变化之前的就产生了不一致,因而引发了言语幽默。本文通过用概念转喻理论对言语幽默的认知分析,证明了概念转喻能为言语幽默提供合理有效的认知理据。

参考文献:

[1]Pocheptsov,G.G.Language and Humor[M].Klev:Vysca Skola,1981.

[2]Gruner,C.R.Understanding Laughter:the Working of Wit and Humor[M].Chicago:Nelson Hall,1978.

[3]Raskin,V.Semantic Mechanisms of Humor[M].Boston,Reidel,1985.

[4]Lakoff,G.Women,Fire,and Dangerous Things 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M].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5]Lakoff & Johnson.Metaphor We Live by[M].Chicago and 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6]张杰明.概念转喻的语篇功能及其认知条件[D].烟台大学硕士论文,2009.

推理与言语幽默的解读 第3篇

对于推理, 心理语言学家们似乎没有太大的分歧。Singer认为, 没有包含在语篇中, 而是通过语篇内在表征而同时被当前语境激活提取的信息便是推理。[1]根据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 推理是按一定思维规律集语言和非语言信息于一体的过程。推理过程大致分为两步, 即根据语言和非语言信息先建立必要的前提, 然后根据前提的逻辑关系推导有关言语意图的结论。也就是说, 推理就是听话人从说话人提供的新假设与已经处理过的旧假设中推导出说话人交际意图的动态认知过程。[2]Carroll认为, 推理并非是想象力丰富的理解者随意的凭空编造, 推理是话语结构的固有产物。推理是一种复杂的认知活动, 它包括许多亚过程, 如激活 (包括词语、命题、因果关系、主题的激活) 、记忆搜寻、激活信息的提取等。推理可以按不同的方式予以分类。[3]Garnham认为, 与言语理解有关的推理有三种:第一种是基于篇章词汇和字面意义、其真值 (truth slue) 可为100%的逻辑推理和基于人们的常识或世界知识根据语境作出的语用推理;第二种是保证语篇连贯的联接推理;第三种是只起部分解释作用的阐释推理。根据理解者表征对象和内容、激活方式、推理目的等的不同, 推理可分为照应推理 (anaphoric inference) 、因果推理 (causal inference) 、主题推理 (thematic inference) 、工具推理 (instrument inference) 、前向推理 (forward inference) 、后向推理 (backward inference) 等[1,4,5]根据推理的产生机制不同, 推理可分为联想型推理 (association-based inference) 和连贯型推理 (coherence-based inference) 。联想形推理与理解需要相关;连贯形推理与语境制约相伴。[5]推理是语言或非语言交际理解的基础。 根据Sperber和Wilson的观点, 在实际交际中, 交际相关是以认知相关为依据, 认知相关是一个已知的语境常量, 人们希望被处理的信息是关联的, 并试图寻找一种会证明这一期待的语境。在推理过程中, 认知者总是根据话语自身信息、双方共知的信息和文化背景等信息进行推理, 并迅速确立最为相关的假设, 即以最小的心理处理投入获得最佳认知效果, 产生话语的语境含义, 从而获得话语交际的真正意图的结论。话语理解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推理过程, 是人类认知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个通过处理话语所提供的假设找出话语最佳关联性的推理过程。所以, 我们说话语理解是一个读者话语信息不断被推理的动态的认知过程。

虽然推理在言语理解或言语意义构建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6]但目前还很少有人将其应用于言语幽默的研究。本文用实例来讨论推理在言语幽默解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二、推理对言语幽默的解读

1.对言语幽默的研究

幽默言语是人类日常话语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语言交际形式, 表现人类重要而且具有普遍性的思维能力。在言语幽默的研究上, 语言学界的研究角度各异。从语用学角度看, 研究者从言语行为理论、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关联理论、提及理论等对幽默的产生机制进行过研究。Raskin提出的幽默语义图式理论以及Attard和Raskin共同提出的言语幽默的普遍理论 (GTVH) 是目前从认知角度来研究言语幽默的基础。[7,8]Vaid et all在Attardo和Raskin、Giora[9]的研究框架下, 从实证的角度对在幽默中第一意义和最终意义产生的时间进行了研究;[10]Yus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解读幽默, 认为幽默的产生是因为说话者引导听话者选择一个关联原则相一致的可及性解读, 然后用看似不可能却实际上是正确的解读使第一个解读作废。[11]就国内的研究情况而言, 张淑静用合作原则探讨过幽默;[12]陈春华用合作原则和关联理论来解释幽默;[13]南佐民从语义作用过程来研究幽默的产生机制;[14]何文忠指出与合作原则相对立的幽默原则来掌握非真诚话语交流;[15]王文斌和林波则从关联理论和概念合成理论的互补性来分析幽默;[16]刘国辉从常规认知框架 (SCF) 、概念整合 (CI) 和认知反差效应 (CB) 三维互补视角来研究幽默生成的认识机制。[17]

与理解一般言语相比, 幽默的交际过程是一个更为复杂的推理过程。它对读者有更高的智力和认知能力要求。因为幽默的理解不仅牵涉到幽默的制作者和幽默中出现的当事人的思维过程, 而且还要考虑到读者的推理过程。当事人受制于制作者, 读者通过当事人了解制作者的交际意图, 如果幽默效果不能为读者领悟, 那么幽默是失败的。所以对言语幽默的深入研究可以更深化我们对一般言语交际的研究。

2.推理在言语幽默理解中的作用

言语幽默的前期研究成果虽深化了我们对日常会话中幽默言语的理解, 但它们均具有一个共同的弱点, 那就是对推理幽默言语解读中的作用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或根本无暇顾及。其实推理在幽默言语解读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往往融合于幽默言语解读的认知全过程, 理应受到足够的重视。[17]

下面我们通过实例来探讨推理在言语幽默理解中的作用。

幽默的推理属非论证性的缺损推理。因此在言语幽默解读中, 建立前提对于含义的推导至关重要。所谓前提就是基于语言和非语言信息而形成的种种假设, 它是推导话语意图的先决条件。此外, 理解一般话语需要相关的背景知识, 理解幽默话语更是如此, 否则就领会不到幽默。还有, 整个推理过程始终有相关性原则的参与, 换句话说, 交际双方的话语都是相互关联的, 推理也与相关的语境关联。请看实例分析。

例1 Dad (watching wrestling on TV) : When I was in my prime, I could’ve pinned Hulk Hogan is a matter of seconds!

Son (to mother) : Is that true, Mom?

Mom: Probably.

Mom (next and last frame in the strip) : of course, When your Dad was in him prime, Hulk Hogan was in kindergarten.[6]113

这是连环画中儿子与父亲、母亲的一段对话。父亲想炫耀自己年轻时拥有的力量和摔跤技巧, 以当今的摔跤冠军Hulk Hogan为对比, 说自己年轻时在几秒时间内就可以把 Hulk Hogan掀倒在地。他的妻子回答儿子的求证时, 表面上无异议, 但实际通过补充的话表示怀疑, 并幽默地挖苦了丈夫。连环画读者解读这则幽默时的推理过程如下。

A.根据叙述读者知道儿子在听到父亲的讲话时, 对父亲充满了惊讶羡慕之情。

B.儿子在听到父亲讲话时的思维活动轨迹可模拟为:

B1.能打败冠军的人其本领一定在冠军之上, 也应称为冠军;

B2.父亲在年轻时能打败现在的摔跤冠军Hulk;

B3.父亲年轻时能打败冠军, 其本领一定在冠军之上, 也应有冠军的水平。

C.儿子在听到母亲所补充的话时, 发现自己先前的推理结论是错误的, 正确的推理过程应是这样:

C1.能战胜小孩的成年人没有什么了不起, 不值得吹嘘;

C2.Dad已是成年人, 他能战胜还是小孩的Hulk Hogan;

C3.Dad不值得吹嘘, 不可能有冠军水平。

D.母亲前后所说的话引发儿子对Dad所说的话先后作出不同解读, 得出不同的结论, 从而让读者领略到其中的幽默。

在上述的逐步推理中, A为正常话语理解, B为读者基于语境 (包括读者的常识、话语提供的情景等) 所进行的推理, C为读者基于新的语境信息进行检测性的推理, D为读者对儿子前后作出不同推理的评估和对作者所制造的幽默的理解与感知。

例2 My boyfriend and I were riding in his car when he asked me to put on my seatbelt. I smiled, touched by his concern for my safety. Then he added, “I don’t want to get a ticket.”

这是恋人之间的对话片断。由于叙述人和男友的认知取向不同, 因此各自的推理路径与内容也不同。

故事叙述人的推理过程:

A:男朋友要我系上安全带;

B:汽车万一出事故, 乘客系上安全带, 可避免受伤;

C:男朋友关心我的安全。

男朋友的推理过程:

A’:我让女朋友系上安全带;

B’:如果乘客不系安全带并被警察发现, 驾驶员会吃罚单;

C’:这样我可以避免吃罚单。

叙述人先是认为男朋友叫她系安全带是关心, 因此深受感动。但听到男朋友说“我不想被罚款”, 不得不放弃先前的推论, 顺着男朋友的逻辑再次进行推理, 并领悟到真正意图:他并不关心“我”的安全, 而是担心他自己要被罚款;同时她也会意识到她很傻, 显然在自作多情, 幽默讽刺效果便油然而生。

幽默言语与一般的言语交际不同。在一般的言语交际中, 人们往往都能假设出正确的前提, 做出正确的推理, 得到正确的结论, 使交际能够顺利进行。而在幽默语言中, 推理的过程会复杂得多。在很多幽默中, 幽默制造者往往利用人们的推理能力, 在铺垫部分做好埋伏, 引导当事人和读者去推理, 根据目前最有关联的信息建立前提, 得出结论。然后在妙语部分, 使读者意识到先前得出的结论可能是错误的不合适的, 从根本上否定起初的思维模式, 迫使读者去重新推理, 再获得幽默制造者的含义。正是这种前提与结论的冲突, 才导致幽默的发生, 使人领悟并发出会心的笑。

用推理对言语幽默进行的解读有如下特点:首先, 言语幽默解读中的推理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其次, 整个推理过程均有背景知识的参与;最后, 推理是关联性的, 其结果是或然性的。因此, 言语幽默的解读过程可以概括为交际者基于不同的认知能力和背景知识, 多次运用推理形式去挖掘言语幽默含义的动态认知过程。

摘要:推理是话语结构的固有产物, 是言语交际的基础。推理在言语幽默的解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往往融合于言语幽默解读的认知全过程。言语幽默在推理中起到铺垫作用, 引导人们去解读和推理。

言语幽默的认知解读 第4篇

幽默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语言现象。在人们的言语交往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它如开心果, 让烦恼烟消云散;如润滑剂, 能融洽关系;它能营造愉悦气氛, 缓解紧张压力;甚至能嘲笑荒唐愚昧, 讽刺社会邪恶。对幽默课题的研究, 由来已久。20世纪80年代, 认知语言学迅速发展, 幽默研究迈向一个崭新阶段。Fauconnier&Turner等人的概念整合理论, 运用在线的动态认知模式构建意义, 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前期理论的一些缺陷, 对幽默的生成具有更强的解释力。

2013年春晚小品《搭把手不孤单》讲述了一位出租车司机帮助两位在半道儿上车抛锚的陌生人的故事。通过冯巩、郭冬临等喜剧小品演员的幽默言语, 传播正能量, 弘扬互帮互助, 同舟共济的传统美德。本文将以概念整合理论分析此小品的幽默言语, 揭示幽默生成的动态机制。

二、概念整合理论简介

概念整合理论, 是Fauconnier (1997) , Fauconnier&Turner (1996) 和Fauconnier&Turner (2002) 在概念隐喻理论和心理空间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 为意义建构提供了新的视角。它指从两个输入空间部分的投射而产生包含突现结构的合成空间的认知过程。其基本网络模型包括四个心理空间。不同于概念隐喻理论的认知域, 概念整合的心理空间是意义建构在线过程中所产生的暂时结构。其基本点如下: (图1)

1. 该模式包括四个空间:

两个输入空间 (Input Space) 、类属空间 (Generic Space) 和合成空间 (Blend Space) 。2.两输入空间的对应物之间有部分映射, 称为跨空间映射 (cross-space mapping) 。3.两输入空间之间的跨空间映射产生了类属空间, 该空间反映了两输入空间共享的抽象结构与组织。4.两输入空间部分投射至第四空间, 即合成空间。5.合成空间里产生突现结构 (emergent structure) , 合成空间里的突现结构源于三种过程:组合、完善和扩展。

三、《搭把手不孤单》的言语幽默

幽默言语是为达到特定的目的而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交际形式。它往往言此意彼, 令人在回味与顿悟中领会到创制人的意图, 发出会心一笑。下面, 我们将以2013年春晚小品《搭把手不孤单》的文本为例, 从认知的角度来说明概念合成理论是如何阐释言语幽默生成机制的。

1. 冯:年轻人, 能有点追求吗?人生能有几个十年啊, 你看叶诗文, 十年前还在幼儿园呢, 现在奥运拿金牌了, 是吧, 山东大衣哥, 十年前还种庄稼呢, 现在春晚登舞台了, 是吧, 你看刘洋, 十年前还丫头片子呢, 现在开着神九太空徘徊了, 我二舅十年前还卖豆油呢, 现在进去出不来了……

输入空间1的信息为:人十年的追求。输入空间2通过排列举例说明这些人物十年来产生的变化。两个输入空间通过组合建立了跨空间映射。经过扩展, 两个输入空间构建起新结构, 冲突应运而生:二舅由买豆油沦落到进监狱, 同前面所阐述的积极向上的追求形成鲜明对比, 他话锋一转, 幽默效果随之而出。

2. 冯:……我小青蛙逛大街, 绿色出行

输入空间1是青蛙空间, 输入空间二是人类空间, 类属空间为作为者。两个输入空间之间建立起了跨空间映射, 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组合。完善阶段, 关于人和动物的背景知识被激活。众多周知, 青蛙可以自由爬行, 不会逛大街, 身体是绿色的。人类可以自由行走, 可以逛大街, 实行绿色出行。最后扩展阶段, 两个输入空间的新结构和背景知识相结合, 形成合成空间, 小青蛙被赋予了人的特征, 可以逛大街, 同时青蛙的体色也和人们出行时倡导的绿色相呼应就有了“小青蛙逛大街, 人们绿色出行”的风趣呼应句。突现结构是:提倡以步代车, 绿色出行, 节能减排。

3. 冯:站住, 你干嘛去

郭:她叫我

冯:人家叫的是师父, 唐僧都没动, 有你二师兄什么事儿啊。

输入空间1的师傅是对有技艺人的尊称, 这里指出租车司机 (郭) 。输入空间2的师父, 指《西游记》中孙悟空对唐僧的称呼。师傅和师父, 同音, 同为称呼, 两输入空间的背景知识相应激活, 通过组合, 映射建立。由于输入空间1中的出租车师傅体型略胖, 而输入空间2中猪八戒也是胖体型, 故两输入空间经过完善扩展, 得出了合成空间的信息:唐僧没答应, 二师兄却答应了的出人意料的话语。其突现结构是冯不愿让车师傅搭理招手的陌生人, 怕招惹麻烦。反映了人心冷漠的一种心理现象。

四、结语

总之, 概念整合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跨空间映射过程, 而牵涉到错综复杂的心理认知程序。通过以上对《搭把手不孤单》文本的分析, 不难看出概念整合理论有助于揭示言语幽默的语义构建过程背后隐藏的认知机制, 为理解言语幽默提供了一种比较方便的新视角或者说是新模式, 帮助人们更深入的理解幽默。

摘要:本文从认知的视角, 运用概念整合理论, 对小品《搭把手不孤单》的幽默文本进行分析, 将言语幽默产生的动态过程清晰地呈现出来, 证明了概念整合对言语幽默有着很强的阐释力。同时, 丰富了关于幽默言语的研究, 帮助人们更深入的理解幽默。

关键词:概念整合,小品,《搭把手不孤单》,言语幽默,动态生成

参考文献

[1]Fauconnier.G&M.Turner.The Way We Think:Conceptual Blending and the Mina’s Hidden Complexities[M].New York:Basic Books, 2002.

[2]蒋冰清.2007.言语幽默生成机制的认知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4) :19-22.

[3]孙绍振.2009.幽默心理和幽默逻辑[M].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

言语幽默的认知解读 第5篇

根据幽默的定义, 幽默有多种表现形式, 以及以言语行为为主要方式的会话幽默。会话幽默是本文的兴趣点所在。幽默的产生除了语言本身的内在规律, 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语言在语境中的使用情况, 它的理解和表达是一种认知交际活动。本文拟立足语用学, 从关联理论的视角, 主要依据关联理论中人的认知语境是交际的基础来赏析中英文不同语码所表现出来的幽默独特的语言魅力。

二、关联理论之于幽默

关联理论是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一种话语理解推导理论。他们认为人们在认知过程中总是遵守关联原则。Wilson指出:关联原则就是每个话语 (或其他的公开交际行为) 都产生一种“关联期待”, 即人们只对那些有关联的现象予以关注并加以信息处理。从话语理解的角度来看, 它能使听话人从说话人的话语出发, 结合已有语境, 作出有关联的理解。判断话语是否关联的根本依据是新信息和现有认知假设构成的语境之间的互动关系。Sperber&Wilson认为两者可以三种方式构成关联: (1) 新信息和已有信息语境假设相融合, 产生新的语境含义; (2) 用新信息加强已有语境假设; (3) 新信息和已有假设互相矛盾, 并排除现有语境假设 (何兆熊, 1999:192) 。此外, Sperber&Wilson还对关联进行了量化处理, 他们认为, 关联是语境效果和处理努力之间的函数, 它与语境效果成正比, 与处理努力成反比。在同等条件下, 语境效果越大, 关联性就越大;处理努力越小, 关联性越大。在幽默会话的理解过程中, 关联理论有很强的解释力, 说话者话语中包含的新信息与听话者语境中的假设互相矛盾或排斥。从关联的角度而言, 说话者话语的语境效果比较小, 需要听话者的处理努力就比较大, 因而关联性就小。正是因为关联性小, 才使得妙语的产生出乎意料, 从而产生幽默效果。

三、认知语境与幽默的生成和理解

关联理论的语境除了包括传统语境观中的语言语境 (如上下文) 和非语言语境 (如社交语境) 外, 还包括解释交际意图假设的“认知语境”。Sperber和Wilson认为语境是一个心理结构体, 是一系列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假设。正是这一系列的假设在人们话语理解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在交际过程中, 新信息被处理后成为认知语境中的旧信息, 供下一个信息处理使用, 这样, 不断增加的新信息不断改变语境假设, 产生语境效果。根据新旧信息的关联程度, 原有的语境假设或被修正、被加强、或被推翻。关联理论的语境是不断变化的动态语境。Sperber和Wilson认为一信息如果在一特定语境中取得语境效果, 那么该信息便与该语境取得关联。幽默言语离不开认知语境, 因为任何幽默言语都是一定的认知语境的产物。许多会话幽默正是产生于词语在某一语境下的不同意义, 使其摆脱或超越人们预设的语义范畴或词汇的常规含意, 从而达到话语含意深刻、妙趣横生的效果。认知语境一方面制约幽默言语的生成, 另一方面影响着幽默言语的理解和表达, 我们可以从语言、情境、文化这三个方面来分析其影响并欣赏它的精彩之处。

1. 认知语境与幽默语言

幽默言语的生成可以通过语音、词汇和句法结构等语言手段来实现, 如巧妙地运用同音异义词、同音同形异义词、谐音词和一词多义词等构成幽默言语。这些幽默言语完全依赖于认知语境的衬托和激活, 受认知语境的制约, 认知语境在语言方面影响着幽默言语的理解和表达。

例如: (1) Professor:“You missed my class yesterday, didn’t you?”

Answered student:“Not in the least, sir, not in the least.”

在例 (1) 中, 教授的“miss the class”是fail to attend the class即缺课的意思, 而学生错误地理解为feel regret for it。这里由于理解不同而产生了意思不相干的答语, 这是由于miss既能表达错过又指想念的多义性产生的歧义理解, 从而达到了幽默的效果。句子的歧义除了表现在单词上, 还表现在词组短语上。

例如: (2) Guide:“Quick, there is a full-grown leopard, shoot him on the spot.”

Hunter:“Which spot?I say be specific, my man.”

在此例中, 短语“on the spot”意思是immediately, 即“马上”, 而Hunter却理解为豹子身上具体哪块斑点, 这样看似一本正经却让人哭笑不得的问题让对方无奈也让读者捧腹。

2. 认知语境与幽默发生的情境

情境指的是相关的非语言部分, 有关语段发生时的具体场合情景与时间、地点、话题和交际参与者等因素有关。认知语境在情境方面影响着幽默言语的理解和表达。把握好情景语境, 能准确理解原文, 达到幽默生成者的预期效果。

例如: (3) 甲:我问你一件事, 你能为我守秘密吗?

乙:可以。

甲:我近来手头拮据, 你能借点钱给我吗?

乙:不必担心, 我当没有听见就是了。

在本例中, 甲乙谈论到的是日常生活中敏感的金钱话题, 在这种情况下, 如何既不伤朋友面子和感情又避免陷入债权债务关系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所以, 当甲向乙借钱时, 乙抓住“秘密”不可说的语境特点, 通过“不必担心”的言语行为表示不作回应将甲的借钱要求进行了十分巧妙的规避, 间接地对对方的请求作了拒绝, 而甲根据语境信息就会理解他的“言外之意”。

在严肃的商务谈判中, 幽默也同样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除能缓和剑拔弩张的商业谈判气氛, 亦能增进双方愉快的合作关系。如 (4) :

A:All right, we accept your counteroffer, it’s a deal.

B:Yes, it’s a deal.

A:But there is only one point that we feel disappointed. (Pause) What we feel disappointed is that there’s no singleissue at all that needs debating between you and us.

很明显, 这是一份让双方都满意的订单, 谈判结束后A方难掩顺利合作的喜悦, 故意反其道而行之, 称其因无争议可谈倍感失望。而在协议已达成的情景语境下, B方的反应必然是会心一笑, 双方握手尽开颜。

3. 认知语境与幽默中的文化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而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和背景又是通过该民族的语言来表现的。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文化的主要表达形式和传播工具。幽默言语是文化的集中体现, 理解和表达幽默言语要充分考虑认知的文化语境的制约和影响, 有些文化因素会成为理解幽默言语的障碍。

例如: (5) 老头甲: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这是孙子说的。

老头乙:呸!你孙子懂个屁, 还尿床呢!

在这个例子中, 幽默意味来源于对指示语所指的误解上。老头甲所指的孙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家, 而老头乙由于文化认知的限制导致对语境的理解错误, 没有意识到对方是在谈论战争, 错将人名“孙子”当成亲属辈分称谓中的“孙子”。事实上《孙子兵法》和孙子其人对略懂历史的中国人来说都不陌生, 因而这个对话在大多数人中国人听来都能收到幽默的效果。但是, 对于生长在不同历史和文化背景中的外国人来说, 听了只会一头雾水, 无法理解此则笑话的笑点。同样的道理, 如果对西方文化不甚了解, 那么在其语言土壤上产生的幽默魅力就无法得到中国人的认识和欣赏。

比如: (6) A:Why do cowboys always die with boots on?

B:So they won’t stub their toes when they kick the bucket.

“kick the bucket”属于英语中一种独特的语言文化——俚语, 此短语意为“死”。如果按照字面意思将其翻译成“踢木桶”着实令人费解, 因为汉语读者的大脑中根本不存在相关图式, 不能实现其交际功能。而只有当读者掌握了这一认知的文化语境, 才能在付出适当的处理努力后就获得最佳关联的信息, 将“kick the bucket”理解为对应的中文俚语“上西天”, 其幽默意味也才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

四、结语

幽默言语不仅是一门语言的艺术, 更是一种特殊的交际形式。而在跨文化阅读和交流中, 中国英语学习者或外国朋友由于对彼此语言知识的欠缺, 对彼此社会、文化差异、习俗的不了解, 或用母语的语言、文化、思维定式去理解中文或英语言语幽默, 常常会导致阅读和交流障碍, 而不能领会其中的韵味。在关联理论的理论框架指导下, 通过对幽默语言的分析和欣赏, 我们可以认识到, 认知语境对幽默言语的理解和表达至关重要, 幽默言语的理解和表达离不开认知语境, 认知语境为幽默言语的生成及其功能的发挥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认知语境不仅对幽默言语具有解释制约的作用, 而且使理解、欣赏和创造幽默言语成为可能。

摘要:本文以关联理论中的认知语境为主线, 对中英两种不同语言、情境和文化下幽默言语的表达、理解和欣赏进行了浅析, 以期帮助领会非本族语言传达的幽默意味所表现出来的语言精髓。

关键词:中英幽默言语,关联理论,认知语境

参考文献

[1]Sperber, D.&Wilson, D.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Oxford:Basil Blackwell, 1986.

[2]Verschueren, J.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3]何自然, 冉永平.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2.

[4]熊学亮.认知语用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5]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6]何自然.语用学讲稿[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7]徐立新.幽默语篇研究[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3.

言语幽默的认知解读 第6篇

关键词:概念整合,小品,幽默言语

一、概念整合的简要回顾

概念整合理论是基于Turner的概念隐喻理论和Fanconnier的心智空间理论而发展的一套理论。其发展主要是为了解释语言结构和语言在意义建构中的作用。基本的概念整合网络包含四个空间:两个输入空间,一个类属空间和一个合成空间。其中,类属空间是由输入空间1和输入空间2中的所共有的抽象概念的结构和抽象信息跨空间映射而成得。合成空间是由两个输入空间的元素通过部分映射、匹配并有选择地投身的结果;这里既有从两个输入空间继承的部分结构,又有整合空间里所特有的层创结构,该层创结构的构建是概念整合的核心,它是潜意识通过其操作原理和工作规则获得的认知产物(彭姿, 2011)。通过组合、完善和扩展三个相互关联的阶段,这四个空间就构成了一个整合网络。组合指的是对两个输入空间投射到合成空间的构成概念的部分元素组合,并形成各个输入空间以前均不存在的新关系,其组合过程也就是一个新范畴构建的过程;完善是借助背景框架知识、认知和文化模式,组合结构从输入空间投射到合成空间;扩展也就是层创结构对合成空间进行运演。

Fauconnier & Turner指出通过整合得到的网络并不是彼此分离互不关联的;相反,这些网络类型构成一个连续体。这个连续体有四种显著的网络结构类型:单一框架网络、框架网络、单范围网络、双范围网络。

二、《天网恢恢》幽默言语分析

前面我们提到,概念整合的核心是解释层创结构的意义构建。在小品里,我们可以认为那些产出的让人发笑的幽默言语就是通过人们概念整合后的层创结构。本文笔者试图运用整合网络的这四种形式对春晚小品《天网恢恢》台词中的幽默话语进行分析。

1、单一框架网络对小品《天网恢恢》部分幽默言语的解读。单一框架网络只有一个输入空间包含一个框架,整合时这一框架映射到合成空间;是整合网络中最简单的网络结构。

例1:骗子B: 知道我是骗子还跟我聊那么长时间……什么人品!

通过概念整合理论中的单一框架网络,我们可以阐述人们对这句话的幽默的理解过程。在四个心理空间中,输入空间1包括元素骗子、不诚信、不可信、不负责任等,输入空间2包括元素受骗者。通过对背景知识的完善,观众想象的受骗者的品质应该是比较老实敦厚的,不然何以被骗子骗这么久呢。通过映射,不难发现,类属空间为人物、人品;合成空间扩展的层创结构可以理解为受骗者也是个善骗高手。这样就扩展为与观众完善的形象矛盾了,因而觉得荒唐可笑。

例2:

骗子A:您好,这里是商业银行,您的信用卡显示异地消费八千元……啊,您没有信用卡,那您有什么卡呢?

骗子A:好的,您的公交卡显示异地消费八千元。我不是骗子!喂,喂……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推测骗子A正在通过信用卡骗钱。输入空间1包含的元素为信用卡,可以透支使用;输入空间2包含的元素为公交卡。类属空间的元素包含物品属性,物品类别,物品的功能。经过选择性映射,可知,合成空间的框架来源于输入空间1,其概念整合的层创结构为公交卡可以透支使用。根据人们对公交卡性质的背景知识的认识产生矛盾,因而让人觉得好笑。

2、框架网络对小品《天网恢恢》部分幽默言语的解读。其特点为:框架网络的网络结构里的所有空间都共享一个框架。

例:骗子A:李婶,见到婷婷了吗?

蔡明:婷婷?就是那个说话像个小孩儿似的,“你快去死吧!”哈哈哈哈,没看见哪……嘿嘿嘿嘿,哎……

骗子B:太像了,声音太像了,就她了。让李婶替婷婷。

骗子B:唉,婷婷在这呢,婷婷来了,婷婷来了!(对C)求你了,快学婷婷说话!

蔡明:老板,你快去死吧。

老板:什么?!

骗子B:老、老板,婷婷跟你开玩笑呢!!哈哈哈……

在这则幽默中,骗子们要蔡明模仿婷婷的声音对一老板行骗。在正式行骗时,骗子们要蔡明模仿婷婷回应时,蔡明说了句“你快去死吧”让观众不禁放声大笑。在此对话形成的框架网络中的四个心智空间中,输入空间1中的元素有婷婷、她的声音、她的口头禅,输入空间2中的元素包括蔡明、蔡明模仿的声音及模仿婷婷时的话语。输入空间1中的元素与输入空间2中的元素一一对应,通过映射,形成的类属空间包括人物,声音和话语,整合的合成空间中也包含了婷婷,蔡明,声音,话语。整个整合网络套用了同一个框架,都拥有声音,口头禅。整合后形成的层创结构为:用婷婷的声音说她的口头禅就可以被误认为婷婷了。根据观众的常识,我们知道在不见面的情况下,只要声音相似就可以被误认为是婷婷,不管说什么话语。因此,观众不由的觉得搞笑。

3、单范围网络对小品《天网恢恢》部分幽默言语的解读。单范围网络的特点是,两个输入空间都包含一个框架,但是彼此间又存在区别;合成空间的框架仅且源于两个输入空间之一的框架。

例:蔡明:你……哎呀,你……我说你这个算数是肿么算的??

老板:哈,没错,我的数学成绩一直很优秀,大婶子,再见!

蔡明:呦……呵!不是,你这脑子进了地沟油了吧?

人们熟知的一俗语是你脑子进水了吧,一般用来形容一个人很傻或者很蠢。通过文本上下文语境,我们知道这里用脑子里进了地沟油形容一个人蠢到无可救药了。这里的“地沟油”相当于是一个程度副词。通过概念整合的单范围网络,我们可以解读这则笑话。该单范围网络的四个心智空间分别为,输入空间1为一个比较蠢的人的框架结构,其元素包括:人脑、呆板、不灵活、不能集中精神;输入空间2为地沟油的框架结构,其元素包括:地沟油、不透彻、油脂密度大、杂质多。输入空间1与输入空间2的元素一一对应。通过组合,完善和扩展的认知机制,整合后的类属空间的元素为事物、特征;整合空间的框架结构源于输入空间2。其层创结构为地沟油可以用来形容人的脑子不灵活。然而,脑子进了地沟油,这样的表达就很幽默。

4、双范围网络对小品《天网恢恢》部分幽默言语的解读。双范围网络的特点为,两个输入空间都包含一个框架,但是彼此间又存在区别;合成空间的合成的框架源于两个输入空间的框架的重新整合。

例:蔡明:哼,我扫了一个月的地,终于把你给扫出来了!

这句话的笑点就在于把扫地和找人这两件事联系起来。概念整合的双范围网络的两个输入空间为,输入空间1为扫地的框架结构,输入空间2为警察调查人的框架结构。类似空间为两个输入空间共同的属性,而整合的合成空间的框架源于输入空间1扫地的框架结构和输入空间2警察侦查的框架结构的重新整合。根据观众的对扫地的背景知识,可以得到扫的地方和被扫的东西一定不干净,这与警察潜伏犯罪窝点很好的对应起来,这种对应幽默诙谐并带有辛辣的讽刺意味。

三、小结

言语幽默的认知解读 第7篇

关键词:概念整合理论,言语幽默,情景喜剧

一、引言

概念整合理论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 随后逐渐成为“第二代认知语言学理论的核心”。[1]概念整合理论为研究语言意义的构建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本文以美剧《老爸老妈浪漫史》这一情景喜剧中的幽默对白为研究对象, 从概念整合的角度来解析言语幽默的意义构建过程。

二、概念整合理论的基本内容

Facuconnier和Turner提出了概念整合的过程中涉及四个基本空间即一个类属空间;两个输入空间;一个整合空间。其中类属空间是两个输入空间中共同的抽象组织与结构的整合反映。与此同时, 输入空间中的概念有选择地投射到整合空间, 在整合空间中通过组合、完善和精致三个过程, 从而将输入空间中的信息整合后才形成了新的层创结构 (Emergen Structure) 。新的层创结构是概念整合之后最终形成的认知结果。王文斌认为, “概念合成理论, 就是关于对言语交际过程中各心理空间相互映射并产生互动作用的系统性阐述, 其宗旨就是试图揭示言语意义在线构建一背后的那座认知冰山”[2]。

三、概念整合理论与言语幽默

美剧《老爸老妈浪漫史》是美国CBS公司于2005年推出的一部新的情景喜剧。本剧主要讲述了主人公Ted及其好友Marshall, Lily, Robin, Barney的爱情故事。本文通过收集《老爸老妈浪漫史》中的幽默对白通过定性的分析方法来研究此情景喜剧中的幽默, 并将所收集的言语幽默对白大致分为两类:修辞性言语幽默与非修辞性言语幽默。

(一) 修辞性幽默

Ted:Oh.

Robin:Well, kind of a reporter.I do those dumb little fluf pieces at the end of the news, you know.Like, monkey that can play the ukulele.I’m hoping to get some bigger stories soon.

主人公Robin是Metro Newsl的主持人。实质上, Metro News是一个二流的娱乐电视台。这一对白的幽默点在于Robin把自己从事的新闻报道工作比喻成猴子弹吉他。这样就形成了两个心理空间即输入空间1“人类”空间及输入空间2“动物”空间。而且这两个空间处于不同的框架下。输入空间1中的框架是“报道框架”其中输入空间1中的元素包括:施事者Robin, 活动是在进行新闻报道, 受事者是news (新闻) 。输入空间2处于“弹奏框架”其中包括的元素有:施事者monkey, 其进行的活动是演奏, 受事者是ukulele (四弦琴) 。在概念整合的认知运作过程中, 输入空间1和输入空间2的元素向类属空间进行投射形成了其共有结构即施事、活动、受事。这些元素在向类属空间进行投射的同时, 也在向整合空间进行有选择的投射。依据概念整合理论的运作模式, 在整合空间中这些元素要经历三个步骤即组合、完善及扩展后才能形成层创结构。由于在输入空间1中的元素与输入空间2中的元素形成了一一对应的映射。所以在整合空间中我们可以看到输入空间1中的Robin对应着输入空间2中的Monkey, Report对应着Play, News与ukulele相对应。这些元素在整合空间进行组合后人们把Robin的新闻报道工作和猴子弹奏四弦琴这两组信息放在同一个心理空间中。随后在整合的完善阶段, 人们可以对这两组信息进行完善即对两组认知框架进行整合。人们的背景知识中认为猴子弹琴这一事件本身就一种杂耍, 是滑稽可笑的, 从而此阶段人们可以得出Robin的新闻报道工作就像猴子弹奏四弦琴一样。最终通过精致的过程形成了新的层创结构, 即形成了新的意义, 即, Robin的新闻报道工作就像猴子弹奏四弦琴一样滑稽。当这一层创结构出现后, 这一比喻性幽默就会引观众发笑, 从而产生幽默的效果。

(二) 非修辞性言语幽默

Ted:You’re scared of the Seven Dwarfs?

Robin:Just Doc.He’s creepy.I mean, the guy went to medica school.What’s he doing living with six coal miners?

这段对白出现的情境是主人公Ted和其女友Robin正在谈论一些古怪的秘密。随着Ted和Robin对话的进行, 出现了“Seven Dwarfs”, 在概念整合理论这一框架下, 首先基于文化背景知识建立起输入空间1即“童话”空间, 这一空间其中包括童话故事《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中一个名叫Doc的小矮人。他的职业是矿工。由于他在童话故事中一直戴着眼镜所以给人的印象是有智慧。除此之外, 进入输入空间1的还有与Doc同住的是另外六个小矮人, 而且他们也是矿工。而在输入空间2即现实空间中, Doc就是一个人的名字。同时这个名叫Doc的家伙还曾就读过医学院, 所以我们可以类推出, 他现在的职业是一名医生。输入空间1和输入空间2中各个元素向类属空间投射所形成的共有结构即“居住 (live) 框架”。在这一框架中包含的元素有:居住者的姓名、职业、特点及与其同住的成员。与此同时, 输入空间1与输入空间2中的各个元素分别向整合空间投射。在整合过程的第一阶段即组合阶段, 输入空间1中的元素与输入空间2中的元素进行融合。其中输入空间1中的姓名Doc与输入空间2中的Doc相融合构成一个居住者的名字Doc。输入空间1和2中的职业、特点及其同住成员等元素分别压缩进入整合空间。后经完善阶段对已经组合好的元素进行完善。接着对已完善的信息进行精致 (elaboration) , 通过我们已有的逻辑及认知特征, 我们得出职业地位高的医生一般不会和职业地位低的矿工住在一起。而且可以推断出和医生Doc居住在一起的家人或是朋友都是“小矮人”。

四、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情景喜剧中言语幽默的实例, 从一定程度上证实了概念整合理论对言语幽默的解释力, 并清晰地勾勒出概念整合这一认知机制的运作过程, 拓展了幽默研究的视野和方法, 为言语幽默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王正元.概念整合理论及其应用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上一篇:历史洪涝下一篇:拱桥结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