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文化范文

2023-09-21

都市文化范文第1篇

当今的厦门,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越来越多,乡村越来越少,交通拥挤,生活工作节奏加快,生活在闹市区的居民很希望利用节假日时间到农村去欣赏自然山水风光、体验淳朴农渔家生活、回归和亲近大自然。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双休日制度的实施、私家车家庭拥有量的上升,厦门的都市休闲农业逐渐成为厦门旅游市场的又一大亮点。

因此,如何将厦门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厦门农业从传统农业向休闲农业转型,推动和发展观光休闲农业,这已成为当今摆在厦门农业发展面前的一项新课题。

厦门发展都市休闲农业的优势

闽南地区经济活跃,人民生活条件较高。2005年厦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0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30元,泉州、漳州、福州等周边城市也相继迈入中等小康行列,早已超过上述标准,人均年收入水平已经可以满足普通市民开展都市休闲农业项目的消费需要。随着汽车价格的逐步走低,日益增多的家庭轿车和四通八达的公共交通都为人们到厦门进行都市农业的休闲观光提供了方便。

地理位置的优势。都市休闲农业的目标市场在城市,福州、泉州、漳州、厦门有城市人口近2000万,而临近的台湾地区人口近2270万人,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厦门是台湾游客进出大陆、大陆居民进出台湾最近的一个重点商贸旅游城市和商贸旅游口岸,与台湾有五缘的优势。目前,每年经过厦门口岸前往全国各地的台胞有20多万人次,其中在厦过夜的台胞有近15万人次,平均在厦逗留天数为3.44天。厦门位于大陆的东南沿海,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多雨量,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热水资源充足,绝大部分土地适宜耕,淡海水产资源丰富,特别适合都市休闲农业的发展。

都市休闲农业初露端倪。厦门的都市休闲农业已进入萌动期,万宝山观光果园、竹坝农场民俗村、天竺山庄等正含苞待放,龙眼、芒果、荔枝采果期,种植园渐成旅游热点,游客可以到菜地、果园、茶场,农业科技园和花卉种植园、养殖渔排参观游览,亲手采摘,品尝鲜果,到海边的鱼塘虾池和滩涂观看鱼虾的养殖和捕捞,还可到海边捡贝挖蛎,捕捞垂钓,厦门这些独有让游客上山下海,参观体验的农事活动,全年都可开展,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

发展都市休闲农业外部环境好。厦门市的环境质量在中国的城市中名列前茅,有“最温馨的城市”之誉。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十佳人居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称号。成功申办2006年奥林匹克国际合唱节和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摘取“联合国人居奖”桂冠。2005年厦门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712.8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30.93亿元,其中接待海外旅游者9444万人次、旅游创汇552亿美元,空港客运量突破500万人次。

此外,根据厦门“十一五”规划,预期2010年基本形成城市半小时交通圈,与漳、泉等周边地区形成一小时交通圈、建成东南沿海重要铁路枢纽、基本实现村村通客车、民航将形成1500万人次的旅客吞吐能力、基本建成国际航运枢纽港。可以预见,厦门大交通的建设发展为本市及周边城市的居民来厦开展都市休闲农业旅游将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

厦门市都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厦门的都市休闲农业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厦门部分农民就开始发挥地缘优势,以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自行开发了一些都市休闲农业点,吸引附近城市居民前来旅游观光体验农家生活和品尝农家美食。

在集美区,部分先知先觉的农民利用以往经营的山地果园自发地建起休闲观光果园吸引城市居民,数量有10个左右,占地200—1000亩不等,配套比较完善的大约有2—3个,纳入厦门旅游行业管理的有l家,就是位于灌口万宝山观光果园。

在海沧区,发展规模较大的主要有两家,一是天竺山庄。经营内容有观光果园,果树品种有龙眼、荔枝、番石榴等。蔬菜基地,除了日常的品种外,还种植了稀有国外品种辣木,并提供餐饮服务,以及垂钓等休闲设施,总面积500亩。二是青龙寨观光果园。占地面积约400多亩,主要以观光果园为主,提供餐饮服务。这两个观光果园,位于规划建设中的天竺山森林公园附近,可以成为森林公园休闲旅游项目的补充。

岛内的思明区、湖里区,也有许多位于环岛路上的草莓自摘休闲点,东坪山自驾车体验大自然的都市休闲农业游,也渐渐成为岛内都市休闲农业旅游的一大亮点。

同安竹坝华侨农场,长期以来一直以发展农业为主,现在已经形成别具一格的人文景观和独具农业特色都市休闲农业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打归侨牌,挖掘东南亚的美食文化,吸引城市游客,在厦门都市休闲农业行业中也打出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品牌。

此外,游钓是厦门人传统的休闲方式之一。翔安区的鳄鱼屿附近的海上田园休闲渔排,是厦门第一个带有都市休闲性质的休闲渔业项目,开通了从厦门本岛五通快艇接送游客的线路,给厦门都市休闲农业旅游增加了新的亮点。但可以为市民增加一个休闲好去处,而且有利于海上渔排养殖的健康转型,对改善海面景观和渔民增收都有很大好处。

厦门都市休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迅速发展起来的厦门都市休闲农业,使旅游休闲市场着实火了一把。但是,从政府到企业,从交通部门到旅游服务业,许多部门似乎还准备不足,在都市休闲农业逐渐成为亮点的背后,也暴露出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

农村道路交通发展滞后。城市居民开展都市休闲农业旅游交通不便,表现在道路建设滞后和工交服务配套跟不上,自发式的建设以及资金投入的不足,使得道路交通等基础配套不够完善。

饮食以次充好。很多从都市来的游客,都希望能够品尝到正宗地道的农家菜,如土鸡、非养殖的海鲜等。然而,有的经营户只顾眼前的利益,以次充好,更有甚者,有的经营户为了吸引顾客,非法经营保护的野生动物。

对都市休闲农业认识不清,都市休闲农业特色不突出。只注重饮食服务,轻休闲服务,把都市休闲农业办成酒店食堂,存在有盲目发展的问题。经营者素质相对不高,管理亦不够规范。项目比较粗糙,缺乏文化、教育内涵,设施及活动过于人工商业化。另一方面,有些市民对农业缺乏了解,乱摘乱采,践踏、破坏农作物。

都市休闲农业总体规模小。缺乏规划设计,停车场、洗手间、休息室及其它必要的公共设施过于简陋,园区杂乱无章,使得游客逗留的时间亦短。从经营效果上看,农园规模过小,水果成熟期集中,而节假日游客过多,又给管理带来困难。因此,受自然气候条件、农事季节性的影响,都市农业淡旺季的差异较为明显,经营期短,游客的季节性强。

休闲渔业旅游还不成气候。目前厦门除了在水库、杏林湾内、同安湾口、九龙江口等水域和滨海岸边有垂钓爱好者活动外,有规模上档次的休闲渔业项目很少,不能满足市民

休闲需要。

政府重视不够。厦门都市休闲农业长期以来属自发行为,政府对该行业在政策扶持,资金支持方面,在舆论宣传方面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使得厦门都市休闲农业规模较小,上档次成规模的都市休闲农业点较少,都市休闲农业尚未纳入全市旅游资源发展的总体布局中,制约了厦门都市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

加快厦门都市休闲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随着厦门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来城市人休闲方式走势定是往农村、山区、海上休闲度假,厦门都市农业发展处于萌芽期,应积极加以规范和引导,使之健康顺利地发展。

规划厦门都市休闲农业一日游线路。都市休闲农业一日游应该是厦门一日游的特色和主打产品,建议有关部门能对旅游线路进行重新规划,将各地自发的都市休闲农业项目纳入其中。

加大宣传推介力度。都市休闲农业是一种商品农业,要有推销商品的意识,要通过各种农事活动吸引游客,要把都市休闲农业旅游信息纳入市旅游政府部门网站,市旅游局、农业局要组织都市休闲农业园区开展多种类型的推介活动,扩大都市休闲农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成立都市休闲农业发展协会。政府通过协会开展的一系列交流、培训、考察等活动,以实现都市休闲农业行业的完善和自律。建议开展“一区一都市休闲农业示范区”建设,建立示范区,积极引导鼓励被征地农民集资入股发展都市休闲农业项目。

政府要制定发展都市休闲农业的中长期计划,要把发展都市休闲农业纳入“十一五”规划,使之成为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应制定都市休闲农业经营审批制度,政府协调相关部门要制定促进都市休闲农业发展的政策,为都市休闲农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开展厦门市都市休闲农业现状调查,了解和掌握厦门观光农业的基本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对策,使这一产业的发展更加符合市场需求,要不断加大对发展都市休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力度。

加强两岸在都市休闲农业的交流与合作,提高都市休闲农业的管理和经营水平。台湾的都市休闲农业起步较早,积累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可以通过厦门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合作协会,有计划地邀请两岸有关的专家学者及业者组团互访,对两地的都市休闲农业园区进行实地交流研讨,推动都市休闲农业的发展。建立一批新的台湾优良水果种苗引繁基地,加快先进农业技术的引进,提高都市休闲农业的科技含量。

要突出特色。在规划设置都市休闲农业时,应以不得妨碍农村自然生态、田园景观为前提;应充分合理利用农业景观资源,与闽南的文史资源,民俗艺术,如歌仔戏、闽南风俗、古迹史话、传说结合起来,来提升都市休闲农业的品位。结合农产品收获期,将农业特产如龙眼、荔枝、香蕉、凤梨,融入一年四季的都市休闲农业中,结合渔业举办垂钓节,推动休闲渔业发展,使之成为都市休闲农业的重要补充。(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厦门国投公司)

都市文化范文第2篇

一、主要做法

1、科学制定规划,合理确定区域布局。抓住“长吉一体化”发展机遇,从全局统筹城乡发展,研究制定了全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规划,并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致力于打造具有东北特色的现代都市农业体系。各城区、开发区都结合各自

1区位、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编制了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计划,建设各具特色的都市农业优势产业带。近年来,重点建设了长吉南线生态休闲旅游产业带、长吉中线生态旅游和现代农业产业带、长吉北线农产品加工及现代物流产业带;围绕主要交通干线,打造了长白西线绿色有机蔬菜产业带、302线设施农业产业带、长营高速生态农业产业带等各具特色的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带,促进了都市农业项目集中摆放、产业集群发展,初步实现现代都市农业在优势区域内率先突破,进而带动全市整体提升。

2、培育优势产业,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城市近郊实施了退出普通粮食生产和传统畜牧业的“双退出”战略,适应当前市场消费需求的变化,重点培育四大新兴主导产业,加快形成精品、特色、集约、高效的种植业新格局。一是做大蔬菜产业。启动实施了“万顷蔬菜基地建设”工程,建有规模以上蔬菜标准园区(50亩以上)511个,500亩以上大型蔬菜标准园区20个,全市蔬菜面积发展到150万亩,总产量96亿斤,市场供应能力稳步提升,蔬菜生产设施化水平不断提高,初步实现蔬菜生产产量、生产季节、生产品种、生产质量的多重突破。二是发展君子兰产业。把以市花君子兰为代表的新兴花卉产业作为城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之一。重点建设了城区五个“百公顷君子兰种植园区”,目前,我市君子兰生产基地发展到20个,养兰1.5亿株,建设有3个大中型交易市场,创建了花卉高科技科研区,同时也带动了

2花卉苗木产业发展。三是壮大经济作物产业。围绕特色优势产业,我市重点扶持和打造了20个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区,优先发展专用玉米、瓜果、烟叶、杂粮、药材等高效经济作物,形成了一批具有北方特色的优势产业。四是开发食用菌产业。发挥粮食生产和农产品加工的优势,利用玉米秸标等副产物进行培养基生产加工,实现食用菌规模化、工厂化、专业化生产,打造具有国际标准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实行产业化经营,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3、改善基础设施,提升综合生产能力。一是强化科技支撑。依托长春的科研优势,鼓励在长高校和科研机构参与都市农业建设,围绕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和关键领域进行科技攻关,实行农科教、产学研相结合,在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关键适用技术上寻求突破。二是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在城区大力发展日光温室、大棚、规模化养殖场等设施农业,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力度,在土地使用、金融服务、科技培训、投入补贴等方面给予一定优惠政策,推进农业工厂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水平。三是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重点发展“智能”化大棚设施,研制和引进了多功能园田、棚室管理机械,推广大棚喷、淋、滴、渗灌与温控技术的覆盖范围,提高了设施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和应用能力。

4、抓好示范工程,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从长春实际出发,提出了打造“生态旅游城”的发展目标,依托长春“森林城”、

3“汽车城”、“电影城”、“雕塑城”等国内外知名度较高的优势,大力开发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建设了一批休闲观光基地;扶持发展特色乡村旅游点,打造完善一批生态餐饮服务点;开发了森林生态旅游、水上旅游、莲花山滑雪旅游景区、吊水壶风景区、龙湾山庄、世界风情园、民俗大观园等生态旅游项目。到去年底,全市有一定规模的休闲旅游观光农业企业已发展到95户(其中国家级示范企业2户),资产总额22亿元,年营业收人7亿元,上缴税金2500万元,从业人员7200人,年接待能力32万人。同时,会展农业也发展较快,多次成功举办了农博会、君子兰节等一些具有国际影响的展会。

5、强化政策支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将其摆上突出位置,强化组织领导,加大工作举措,实施重点推进。从2010年开始,相继出台了《加快君子兰产业发展的意见》、《扶持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区发展的若干政策》、《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意见》、《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措施,强有力地推动了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去年,我市又下发了《长春市城乡双向一体化试点工作方案》,进一步深入实施“三动战略”,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市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向都市农业合理流动。

二、存在问题

我市现代都市起步较晚,尚处于处级阶段,水平不高,发展不快。一是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存在经验不足的问题,没有形成成型的发展模式,旅游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的规划和开发比较滞后,层次较低,现代都市农业的生态、社会功能发挥得有限。二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田水利设施等生产条件亟待改善,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水平不高,农业信息化程度较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市场组织化程度有待加强。三是在体制机制方面还有一定的制约。土地仍然是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土地流转制度不够完善,一些都市农业项目建设中存在用地紧张。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已经成为第二大支柱产业,龙头企业较多,但是企业和农户的利益连结不够紧密,带动作用发挥不明显。四是城乡二元格局没有打破,城乡融合度不高,要素没有得到合理流动配置。城市的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优势没有对周边农村发挥出应有的辐射带动作用。近郊农村仍然没有完全从传统农业中摆脱出来,干部群众的市场意识、全局意识、进取意识、创新意识还不强,思想观念需要进一步解放。

三、今后打算

按照市政府“十二五”规划的总体设想,今后我市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将围绕建设生态、和谐、绿色、宜居城市,打造绿色食品名城。依托中心城市的资金、科技、信息和市场优势,积极探索以城市生态保护、市民观光休闲为特色,以农业高科技武装

5的园艺化、设施化、标准化、工厂化生产为主要手段,集生产、服务、观赏、消费为一体的经济和生态等多功能并存,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现代农业模式。坚持规划引领,做好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与城市规划的衔接,与城市建设和发展相匹配;坚持质量效益并重,注重发挥都市农业在改善生态环境、增添城市景观、促进劳动就业、传承农业文化等方面的作用;坚持政策引导,运用更加灵活的支持政策,增强社会投资的吸引力和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活力;坚持创新发展,根据地域特点,规划发展具有北方特色的特别是适合我市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模式;坚持市场运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育发展新型农业市场主体,吸引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种要素向现代都市农业聚集。

到2015年,城区全部退出粮食种植和传统畜牧生产,特色、精品、高效农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迈出实质性步伐。城区农业实现由单一的生产功能向生产、生活和生态多维功能转变,初步形成以特色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会展农业为主体,集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科技示范、休闲观光、生态保育等功能于一体,具有北方特色的现代都市农业体系。城区农业增加值大幅增长,力争达到2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4万元以上。

都市文化范文第3篇

1、不要以他人的意向来筹备自己的婚礼婚礼将把许多人,如亲戚、朋友和一些社会团体带到你的身边,但更重要的是它将把两个人结合在一起,共同生活。在你筹备自己的婚礼时,应把焦点集中在你自己想要做的,而不是别人所希望你做的。的确,考虑别人的感觉是很重要的,采用一些象征性的行为将能取悦于别人,但千万不要做原本自己并不喜欢,而仅为了使别人高兴的抉择,也不要做超出自己支付能力的安排。

2、不要邀请那些不相关的人一个简单的道理就是每增加一个客人就等于增加婚礼的预算。如果你有一个费用的最高限额(大多数人都有),你增加人数就意味着要降低其他方面的支出。宾客的增加就等于降低宴席质量。邀请那些你所关心的人和在你生命中有重要地位的人。在婚礼的那一天,你一定希望被温馨熟悉的笑容围绕,而不是那些你认不出来的脸孔。

3、不要迟到这条原则不仅适用于新娘、新郎,也适用于所有参加婚礼的人。尽量让你的婚礼准时开始,如果无法准时开始,那一切都将随之而推迟。在举办婚礼的地方更将出现一些问题,尤其是在你以后这里可能还安排了另一场婚礼。如果因为宾客没有到齐,使你无法准时开始,那么等候时间不要超过十分钟。

4、不要害怕出乱通常忙乱从婚礼的早晨就开始出现,一些小问题出现时并不一定会有人发现。如果大问题出现了,你也不能解决,所以不必惊慌,让别人替你解决,而你只需放松自己,保持笑容,去享受这属于你的一天。

5、不要过于紧张 一些新娘在结婚这一天沉浸在婚礼的渴望中,以至于采用镇静剂、酒精等药物来使自己平静下来。

6、不要做那些对你不重要的事在传统婚礼中,你会发现一些世俗和传统的东西,它们并不重要。如果你不希望的话,你可以不用花童,甚至伴娘、伴郎。如果你觉得有些仪式显得尴尬,那就省略它。并没有法律规定你必须完全按照一定的程序。尽量采用自己的方式。

7、不要忘记进食饥饿是新娘、新郎将面临的超乎想象的大问题。以为不吃早饭就可以使你在穿婚纱时显得苗条吗?不。早饭可能成为你一天内的最后一餐,而你需要能量。如果你胃不好,那就尽量吃一些咸的东西。如果到了婚礼开始时觉得胃不舒服,那恐怕就没有时

间再吃东西了。许多新人因忙于接待客人而无暇顾及自己的进餐。不吃东西使人没有精神,严重得可能还会晕厥。因此,在婚礼开始前一定要吃些东西,在宴席中也尽量吃一些。

8、不要花太多的时间接待个别宾客这可能有些困难,但你要尽量用少的时间去接待每一位来宾。在婚礼那天,有很多你必须做的事情,敬酒、切蛋糕等。如果你用了很多时间接待来宾,那你做这些事情的时间就将推迟,你可以最后抽出一些时间来招呼好友。

9、不要让客人喝醉你不必让警察来维持秩序,但你必须提醒服务员注意来宾安全。同时让你的伴郎留意每位来宾。

10、不要忘记发生的事情婚礼这一天将很快渡过。几个月的安排都将体现在这一天。客人们会赞叹你的婚纱,鲜花,享受你为他们准备的丰盛的宴席。但最终,所有的一切只是一个聚会。婚礼有着更重要的意义:它把两个人紧紧联系在一起,共同生活。在这热闹的一天中,试着记住一个或两个重要的时刻。在人群中找到你新娘或新郎的笑脸,以使在以后的日子里重拾这美好的回忆。

都市文化范文第4篇

【摘要】 当前,衡阳都市农业发展存在着宣传力度及扶持力度不够、都市农业缺乏科学化管理、都市农业科技人才缺乏和都市农业观光休闲产业开发层次低等问题。为促进衡阳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发展都市农业,需要政府、市场及农户和企业三方面通力协作,加强对都市农业的规划和支持力度,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构建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倡导“企业+农户”的组织模式,拓展都市农业的功能。

【关键词】 都市农业 区域经济发展 多功能农业

一、都市农业能促进衡阳农业结构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业的生产方式与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变化,都市农业应运而生。在我国都市农业概念提出之前,大多采用“城郊农业”的概念(包永江,1991),但当今城郊界线越来越模糊,“城郊农业”概念就不确切了,使用“都市农业”的概念更加合适(张占耕,1998)。卢启程认为都市农业是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满足城市功能完善的需要和居民高质量生活的需求,城乡融合,共同建立起来的一种经济、生态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农业。都市农业集高效、高质、产业化、科技、生态为一体,可满足都市多种需求,是一种多功能农业。都市农业具备经济功能、生态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等,主要特征有:功能多元化、无城乡边界性、高度集约化、市场一体化、生产科技化。

区域经济发展要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来实现,都市农业正是对原有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作为农业新形态的都市农业是促进衡阳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具体而言,都市农业发展能延伸农业产业链,开辟农业经营的新模式,进而促进衡阳城乡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协调发展,有利于加大城乡劳动力、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交流,增加农民的就业率和缩小城乡之间的差别,对于农业大市衡阳区域经济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二、衡阳市发展都市农业存在的问题

衡阳市是湖南省的农业大市,发展都市农业有较好的经济基础。2012年,衡阳实现农业增加值347亿元,实现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220亿元,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72家。衡阳市农业部门和农业生产企业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积极开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融生产性、生活性和生态性于一体的优质高质都市农业,目前其产值逐年增高,占整个农业产值的比例也越来越大。然而,在发展都市农业过程其还存在以下问题。

1、对都市农业的扶持缺乏力度

衡阳有关部门在促进都市农业发展时,扶持手段欠科学,扶持政策和法律法规难以落实,特别是扶持资金申请条框过多,受益面窄。同时,缺乏都市农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对开发都市农业产品还缺乏明确的扶持政策,主要体现在:一是解决资金问题及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不够;二是缺乏科技项目扶持。迄今为止,在衡阳有关部门的农业投入中,用于都市农业产品项目建设的很少。

2、发展都市农业缺乏科学化的管理

衡阳市现共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73个,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160个,农民专业协会313个,累计成员19.707万个,占总农户数的13.61%,带动农户26.56万户,占总农户数的17.65%。衡阳全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带动的农户数比例偏低,大多为分散的小规模经营农户,要求相关部门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科学化管理。此外,都市农业专业化生产要求新型的种养殖模式、创新农产品加工手段,因而原有的种养殖技术和经验已跟不上都市农业的要求,农民需要提升自身素质。

3、都市农业发展缺乏相应的人才

都市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人才的支持,衡阳市从事都市农业的人员大多是原有的传统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不高、生产方式落后,难以满足都市农业发展的需要,休闲山庄、观光公园的从业人员也大多是由原有的农户转型的,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服务水平不高不能满足消费者的要求。

4、都市农业观光休闲产业开发层次低

当前衡阳农业的旅游与休闲观光产业还处在发展期,存在的问题较多:一是衡阳都市农业旅游休闲产品不丰富,大多局限于蔬果采摘、钓鱼、赏花和农家菜品尝等活动,难以形成有竞争力的旅游休闲消费市场;二是衡阳市旅游休闲农业产品的开发缺乏相应的规划与指导,农业企业和农户盲目跟风,项目雷同;三是部分观光农业主题园区特色单一,缺乏一个有效的可持续经营的规划,季节差异、淡旺季差异明显,大部分园区道路、交通、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无法提供有效的基础设施服务,不能满足消费者的要求;四是缺乏有效的宣传手段,宣传手段单一,不能有效地吸引消费者。

三、衡阳市都市农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对都市农业的功能与作用认识不高

衡阳有关部门在都市农业的认识上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相关决策都是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优先发展的目标,农业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支持,都市农业发展没有很好的长远规划;二是片面强调当代农业对GDP、财税的贡献,因都市农业在经济上的贡献不高有可能还需要反哺,因而易被忽视;三是片面地强调了经济功能而弱化了其他功能,只注重农业的产量的提高,没有认识到都市农业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都市农业宣传力度弱

衡阳有关部门对都市农业的宣传力度不够。都市农业在中国仍然是一个新鲜事物,大多数普通消费者对都市农业产品缺乏了解,对农业公园、观光山庄、休闲山庄、教育公园等的认识不够深,要使消费者广泛认识并接受都市农业产品还需要做大量的都市农业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消费者只有真正地了解并认同都市农业,才会支持参与到都市农业的发展、消费中来,从而促进都市农业的快速发展。

3、农户和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与合作机制

近年来各地关于都市农业发展的探索不少,但交流不多,很多好经验、好做法无法及时共享和借鉴,影响了全国都市农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持续提升。衡阳市没有构建好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机制,特别是与北京、上海、广州等都市农业发展较好的城市缺乏有效的交流与合作机制。同时,也没有制定好农户和企业之间、农户与农户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机制,导致市场信息不能得到有效的沟通。

四、基于区域视角的衡阳都市农业发展的对策

1、加强对都市农业的规划和支持力度

一是制定衡阳都市农业发展的长远规划。都市农业的规划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但规划应立足于衡阳的实际情况,重点应放在功能定位上,深化都市农业的经济功能,开发文化、社会功能,拓展都市农业的生态功能,逐步实现都市农业的经济、社会、生态等效益的统一。二是加大政府对都市农业的投资。一方面衡阳有关部门要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完善农业道路、农业排灌系统;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企业和农户对都市农业进行投资,并在资金遇到瓶颈时提供金融支持。三是加强对都市农业的宣传力度。加大宣传教育是为引导人们对都市农业的消费,强化消费者对都市农业产品消费的积极态度,应积极宣传发展都市农业对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意义及都市农业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以扩大都市农业的影响。

2、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充分发挥都市农业的规模经济效益

一是完善土地流转机制,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根据衡阳市农业用地实际情况,通过土地流转把土地的经营收益权转移到种田能力强的农户或在农业经济领域能力较强的农业企业手里,实现规模化经营。二是改变传统的粗放型、兼业化的生产力式,向产业化生产转变。通过机械化、良种化、专业化、规模化融为一体的生产方式发展,实现都市农业的产业化生产。

3、加快都市农业科技创新,提高都市农业科技含量

一是要积极引进、开发适应现代都市农业的技术。“都市农业”的发展与相应的农业技术分不开。如种苗培育技术,各开发景区、农场(庄)的整体布局与规划所需的工程技术等。二是要提高行业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以职业化为目标,引导农民转型与转变,利用农业技术推广站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培训,切实提高都市农业生产者的科技素质和科技应用水平。积极组织技术培训帮助农户掌握都市农业生产的科学技术和知识,积极引导农民开展都市农业的生产和都市农业农产品的深加工,对从事服务型都市农业从业人员进行专业的职业培训。

4、拓展都市农业的多功能性,探索新的生产组织方式

一是都市农业是农业的产业链向第二、三产业渗透的一种城乡融合的复合型产业。都市农业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新鲜、优质的农副产品、绿色生态屏障、优美的生态与生活环境,还为城市居民旅游休闲、农业体验等提供场所,它是一种多功能农业。因此,衡阳都市农业发展方向必须是发展集生产功能、生态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于一体的农业。二是积极探索新的生产组织方式。都市农业目标的实现仅仅依托农民这一主体是不够的,要倡导“企业+农户”的组织模式,这对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进而对发展都市农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要重点扶植都市农业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为拉动力带动都市农业行业的发展,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遵循市场经济运行规律逐步实现农副产品深度加工和市场销售一体化,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5、运用比较优势原理,开拓衡阳农产品市场

发展都市农业要坚持比较优势原理,因地制宜地挖掘衡阳本地资源特色。如衡阳市的黄花菜是一大特色,可发展成集采摘、餐饮、精品博览、黄花知识长廊和观赏等为一体的黄花菜产业链;依托衡阳油茶,可发展集观赏、栽培、传统压榨工艺为一体油茶产业链。根据比较优势原则,积极调整衡阳农业结构,增强其农产品的产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做大做强衡阳市都市农业产品品牌,增强都市农业产品的社会公信力。需要在已有基础上顺应现代农业发展趋势,以区域经济发展为框架整合资源,做大做强都市农业龙头企业,打造衡阳的区域品牌,以增强都市农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都市农业产品的社会公信力,增强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和对品牌都市农业产品的信任度,从而实现企业、农民和消费者的“双赢”,最终达到促进衡阳区域经济发展的目的。

(注:基金项目:衡阳市社科规划重点课题(编号:2011B(F)035)、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项目(编号:CX1101)和湖南省软科学项目(编号:2011ZK3100)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包永江:中国城郊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

[2] 张占耕:都市农业是城乡工农融合过程中的农业形态[J].学术月刊,1998(11).

[3] 卢启程:都市农业与生态城市的协同关系研究[J].生态经济,2009(10).

[4] 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关于都市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J].中国乡镇企业,2012(5).

[5] 张文胜:日本都市农业的特征、功能及案例分析[J].农业经济,2009(12).

[6] 邓妍婷:长沙市都市农业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

(责任编辑:张琼芳)

都市文化范文第5篇

摘要:都市圈已经成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形态,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是全面实施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是促进城乡融合、产城融合的重要平台。在现代化都市圈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必须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提速升级。应坚持创新发展,不断培育都市圈的创新能力;坚持协调发展,切实增强都市圈的内生动力;坚持绿色发展,实现都市圈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坚持开放发展,全面提升都市圈的对外开放水平;坚持共享发展,充分释放都市圈的系统集成效能。

关键词: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发展理念;现代化都市圈

DOI:10.13784/j.cnki.22-1299/d.2020.06.001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定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重申和强化了这一理念。新发展理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遵循和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准则,也是加快现代化都市圈建设的思想引领和行动指南。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指出,要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1]2019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专门印发了《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现代化都市圈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都市圈已经成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形态。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是全面实施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是促进城乡融合、产城融合的重要平台。在现代化都市圈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必须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提速升级。

一、坚持创新发展,不断培育都市圈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能力是现代化都市圈的核心竞争力。在现代化都市圈建设中,要把培育创新能力作为都市圈建设的重要任务,充分挖掘都市圈内部的创新潜力,并不断培育新的创新动力,为都市圈发展壮大强基固本。一是有效整合都市圈现有创新资源,发挥出现有资源的最大创新效能。由政府牵头,建立区域创新联盟,设立创新发展基金,将都市圈内的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等现有创新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通过建立重大课题联合攻关、产学研协同发展、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等制度机制,发挥出现有资源的最大创新效能。其中,政府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创新资源参与都市圈建设的热情和主动性。二是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对人才资源和创新要素的集聚效应,不断培育新的创新动力。中心城市要制定完善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政策措施,积极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努力营造创新创业氛围,促进人才资源和创新要素向中心城市集聚,并通过中心城市知识、信息和技术的“溢出效应”,带动周边中小城市加快创新步伐,从而提升都市圈的整体创新能力。三是积极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向创新要效益、要动能。敢于打破传统思维限制和利益固化的藩篱,敢于突破都市圈现有的发展瓶颈,强化改革创新意识,推动体制机制创新,遵循要素流动、产业转移、空间演进的客观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引领、政策制定、体制机制改革、基础设施建设、公共资源配置方面的积极作用,不断激发创新潜能,激活创新动力,向创新要效益、要动能。

二、坚持协调发展,切实增强都市圈的内生动力

促进都市圈内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实现优势互补,避免恶性竞争,是建设现代化都市圈的主要目的之一。坚持协调发展,是制定都市圈发展规划必须坚持的重要理念。一是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坚持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努力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对现代化都市圈建设的影响,提高城市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吸纳能力,通过实施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步伐,实现城市反哺农村。二是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城市间交通一体化水平不高、分工协作不够、低水平同质化竞争严重、协同发展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比较突出,[2]是当前都市圈建设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为此,必须着眼于区域协调发展,坚持规划一体化、交通一体化、经济发展一体化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做到成本共担、利益共享,实现都市圈内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促进区域发展质量的整体提升。三是坚持产业协调发展。一方面要不断调整优化都市圈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着重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发展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另一方面要通过规划先行,引导都市圈内各城市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立足现有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发展特色产业,实现错位发展,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同质化恶性竞争。四是坚持政策协调一致。“都市圈的本质是一个跨界的经济有机体,是市场导向的城市经济区,更是一個紧密的产业合作圈、生活服务圈、商业服务圈,而非简单的多个行政区的拼盘。”[3]产业协同、政策趋同,是都市圈建设要实现的一个主要目标。为此,要建立都市圈建设的组织领导体制,坚持高位统筹,强化顶层设计,打破区域间的行政壁垒,建立跨行政区域的协作机制,加强对重大问题的沟通协调,逐步实现区域内政策的协调一致。

三、坚持绿色发展,实现都市圈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必定是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和目标的”,[4]这既是新发展理念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要求。一是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中心城市应该带头发展绿色产业,通过中心城市的集聚和扩散,引领都市圈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不仅中心城市要走绿色发展之路,而且圈内的中小城市也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实施生态优先发展战略,主动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产业,充分利用域内现有资源,在土地集约化、高效化利用上下功夫,培育发展绿色产业,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实现区域整体绿色发展。二是实现区域内生态环境共治。建立生态环境治理的统筹协调机制,明确治理任务和治理标准,落实治理责任,统筹全域资源,集聚各方力量,形成治理合力,确保都市圈生态环境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四、坚持开放发展,全面提升都市圈的对外开放水平

现代经济是开放经济。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必须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找准定位,在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扩大内需的同时,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在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中实现率先发展。一是树立开放发展思維,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抢抓国家对外开放重大机遇,敢于接受新事物,迎接新挑战,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打造对外开放新格局。二是努力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良好的营商环境是现代化都市圈加快发展的基础,也是吸引外来投资、引进战略合作伙伴的前提。应该不遗余力地推进都市圈营商环境建设,以国际化为视野,以市场化为导向,以法治化为保障,建立公平有序、良性竞争、服务高效的“亲商安商富商”的一流营商环境,增强招才引智、招商引资的吸引力。三是建立对外开放合作平台。通过设立新区、自由贸易区、中外合作产业园区、综合保税区、国际化物流通道和中转基地等形式,加快对外开放合作平台和对外开放通道建设,不断提高都市圈的对外开放水平。

五、坚持共享发展,充分释放都市圈的系统集成效能

都市圈既是一个跨界的经济有机体,也是一个跨行政区的系统集成。实践中必须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最大限度地发挥出都市圈的系统集成效能。一是坚持资源共享。圈内各成员之间应该打破各自为战、单打独斗的发展思路,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共建共享共用公共资源,实现资源使用效益的最大化。二是坚持政策共享。产业政策、人才政策以及公共政策,均应由都市圈内各城市之间协商制定,由各城市共享,让政策带有普惠性。同时,都市圈内的各个城市还应同等享受中央和上级有关部门支持都市圈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促进各城市之间协调均衡发展。三是坚持成果共享。将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和发展思想全面彻底地贯彻落实到都市圈建设之中,坚持人民至上,推进民生福祉,让公共交通、生活服务、公共福利以及社会保障等都市圈建设发展所带来的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不断增强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真正解决好“发展依靠谁、发展为了谁”这个共享发展的理论与现实问题。

建设现代化都市圈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手段,既有利于优化人口和经济的空间结构,也有利于激活有效投资和潜在消费需求,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建设现代化都市圈,必须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谋篇布局、协调推进、落地落实,为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出都市圈建设的应有效能。

参考文献

[1]王政,徐颖.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路径与措施[J].宏观经济管理,2020,(9).

[2]尹稚.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认识与思考[J].区域经济评论,2019,(4).

[3]陶希东.中国建设现代化都市圈面临的问题及创新策略[J].城市问题,2020,(1).

[4]黄寰.以产业绿色化协作推进现代化都市圈建设[J].区域经济评论,2019,(4).

作者简介

许军,中共长春市委党校(长春市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长(常务副院长),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

责任编辑 张忠义

都市文化范文第6篇

作者:吉姆•柯林斯发布时间:2009-12-25 14:46:16

吉姆・柯林斯谈他对“现代管理学之父”的德鲁克的纪念,以及寻找普适“长青”的商业思想的重要性

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被尊为“现代管理学之父”已经是上个世纪的事,但人们对他的推崇丝毫没有因为时间的增加而减少。从宝洁前CEO雷富礼(A.G. Lafley)到海尔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张瑞敏,众多优秀企业家受益于他的思想。

德鲁克将自己定义为“社会生态学家”(social ecologist),其思想涵盖商业与管理、社会与政治及对未来的推演分析等诸多方面。他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不仅在于具体的思想,形成这些思想的活跃的思考方式同样有着极高价值。观察德鲁克如何使用材料、推理、引证、演绎、归纳最后形成一个观点,是任何人都可以学习借鉴的方法论。

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就是德鲁克最著名的学生之一。不同于他的导师通过抽象思考从宏大社会层面提出深刻问题,柯林斯的专长在于以实证和系统的方法分析公司和组织的成败。《基业长期》和《从优秀到卓越》让柯林斯跻身一线管理学者,在系统研究过企业的成功后,新书《强者的没落》(How the Mighty Fall: And Why Some Companies Never Give In,详情请于Gemag.com.cn查询《强者的没落》和《寻找柯林斯》)从反面提出失败的教训。

在德鲁克诞辰100周年的这个11月,让柯林斯来谈论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和他自己对企业的理解,没有比这更适合的时候:

我第一次意识到德鲁克的力量,是在斯坦福大学与杰瑞・波勒斯为《基业长青》一书做研究时。在那些长青公司的建立和成长过程中,比如强生、通用电气和宝洁,我很明显地感觉到德鲁克的思想痕迹。所以我开始想,这是一个对现代公司有着巨大影响的人物。在写《基业长青》时,我跟一位记者聊天,他问我最景仰谁,那当然是德鲁克,于是他问我是否想见德鲁克,我说好,却从未想过真能见到他。但有一天,我接到德鲁克的电话,让我去拜访他,于是1994年12月,德鲁克在加州克莱蒙特非常和蔼可亲地迎接了我。

我对德鲁克的第一印象是温暖,以及他真正对我这个人及跟我谈话感兴趣。他就像一个喜欢在壁炉边接待学生的和善大方的老教授,只是他恰好是个天才。我特别被他的为人所吸引,他给我的感觉是一个学识丰富的非常和善的老人,就像拜访你最喜欢的老师。

让我感到有趣的是,他一开始就问了我很多问题。要知道他是伟大的德鲁克,已经86岁了,而我才36岁,还没真正做出什么成绩。他询问我对什么东西好奇、感兴趣,对设计自己的道路怎么想。我们谈到具体的想法,但更多是对独立道路的抉择。要当企业家有很多种方法,你可以建立自己的公司,但那不是我的道路;除了传统学术路线,你也可以成为一个企业思想家,走自己的路。他真正帮我树立了做一个企业知识分子和思想家的信心。

当我有机会提问时,我很好奇他怎么写作。我描述了自己在写作上的沮丧和困难,我说到有时我写出一些东西但过后一点也不满意,最后全部扔到废纸篓重新开始。他看着我说:“啊,那就是主要进展。”他认为写完然后扔掉重写真的是很好的进展。他86岁时已经写了30多

本书,但还在继续写作,之后又写了10本左右,总想做得更好。我记得我问他对那些书中的哪本最感骄傲,他说:“下一本。我对还没有写出来的书更感兴趣。”

有些事情我一直没有忘记。德鲁克给过两三个对我非常关键的建议,第一个就是我必须努力思考不做什么。他曾问我:“你是想打造出不朽的思想,还是不朽的组织?”我说是思想。他说:“那你就不能建立组织。”这是我真正的转折点。当时我正在放弃传统学术道路,建立一个咨询公司、一个组织是很自然的选择,但德鲁克说:“你应该专注于打造思想而不是组织,让其他人去建立组织。如果你去建立组织,就会(把精力和注意力)从建立思想上转移开。”这是我的决定性的关键时刻,从此我放弃建立组织,因为我的任务是建立思想。这是我从他那里学到的,也一直在努力保持的。

德鲁克给我的另一个重要建议,直到多年后我才意识到其价值,并以此指引人生。这就是应该少关注生存和成就,而是更专注于如何成为有用的人。他的关键思想之一就是,如何让你对世界有用。

我们经常在一起,反复讨论很多问题,我也不知道我教给了他什么,很难想象有人能教导德鲁克。也许我让他知道了严谨的研究方法并不一定要像少数学术模型那样限定在狭窄的问题中。我认为一个大型实证和结构性研究项目也允许你提出很宏大的问题。德鲁克总是对宏大问题感兴趣,但他思考这些问题的方法更有机,比如大量阅读、和很多人谈话。我的方法论更结构性,比如回溯、对比、分析和数量分析等,我想宏大问题也能那样解决给他留下了印象。

不变与万变

我相信彼得·德鲁克,也相信迈克尔·波特,他们的学说都是不受时间影响的基本原理。我们这群人总是试图找到某种最好的方法,形成一些不是只适于一时一地,而是经久不衰的思想。

有些非常根本的思想经得起时间考验,就像金字塔一样。回顾公司发展的历史就会发现,真正伟大的人类系统—社会、公司、组织——都必然有其根基和价值,提供让其长青的理由,尤其是当外界条件变得困难时,能在一个混乱而难以驾驭的世界中提供指引。拥有这样的价值观就意味着你可以围绕它做出很多变化,但有些东西是始终坚持的。愿景和现实间必然有差别,但重要的是必须有价值观,长青的组织都有价值观。

其次,没有人就没有伟大的事业。是人建造了国家、公司、科技和各种事物。管理和建筑人类系统的基石及本质都是人,而非组织本身。德鲁克谈得很多的一点是,让人们持续一致地发展,让他们根据自己天然的长处发展成于己、于人、于社会都有用的人,而不是试图让人变成不是他本来应该的样子。这也是不随时间改变的原则。当然,建筑任何一项可持续的人类事业,都必须使用权力,但领导者应该知道什么是权力又该如何使用它。行使权力必须是为了比自我更大更重要的目标。

在保持价值观的同时,系统中围绕于它的东西必须能自动改变和进化。我曾问德鲁克认为21世纪的管理实践会发生怎样的改变,他说:“大多数根本层面的东西还是那样,但依附其上的东西将会变得截然不同。”我们不能预见科技如何改变人们的沟通、不同类型的信息如何改变人们做事的方法和节奏,我们沟通、组织和决策等许多方面的事情都将完全不同,但

一切始终从人开始。无论时代怎样变迁,要坚持的原则都是:将组织建立在不同人的不同专长上,围绕于一定价值观,根据能够得到的资源进行部署,聚焦于真正擅长的领域,警惕不要轻易涉及不能真正做出成就和贡献的领域。除了这些,其它一切都要保持开放、随时进化。

我们从当前的金融危机学到的是,让伟大公司衰落的不是危机,危机只是让你的优点和脆弱点暴露并被放大,而弱点是由你自己造成的,像英特尔这样强大的公司就在危机中变得更强大。

真正的教训是必须始终假设将有危机和坏运气袭来,所以要保证能在危机到来之前就比现在更强大。关键不在于危机发生时做了什么,而是在之前做了什么。另一个问题是系统扭曲导致的风险与后果的脱节。商业活动就是你拥有资本和劳动力,然后获得经济回报。在某种层面上,所有事物都有风险,问题在于随之而来的上升和下降将对人们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也是我对企业和企业精神满怀激情的原因之一。企业的本质就是回报和风险如影随形,你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但在爬山的人是你自己,决定去山上什么地方的人也是你,选择冒险和承担后果和回报的人都是你,这就是企业家精神。

这场危机教会所有人的最关键一点是,不稳定很可能成为世界一个越来越明显的特征。即便这场危机过去了,各种事物最后回归繁荣—我们知道怎么制造繁荣—也不可能重回稳定。必须假设这是一个叫醒所有人的警钟,还要经历更多不稳定性,而不是一场会熬过去的噩梦。但这不等同于我们必然会衰退,不稳定也可以很强健、充满增长,但重要的是不稳定。

坏运气就是好运气

我们做《基业长青》一书的研究,就是想知道伟大企业家是怎么建立起后来成为伟大企业的公司的,他们都经历了些什么。其中两点很有趣,其一就是大多数基业长青的公司开局都很艰苦,商业想法都很失败。3M一开始就不成功,迪士尼早期的电影不怎么受欢迎,比尔·休利特(Bill Hewlett)和戴维·帕卡德(David Packard)在第一次成功之前做了8 个产品,波音曾经必须卖家具才能支持飞机制造⋯⋯这些今天看来很伟大的巨型公司都有很卑微的起点,但其日后的成功都来自于这些他们还是年轻企业家时遇到的挑战和挫败。伟大企业家之所以能成就伟大,部分就是因为他们早年是面临着很多困难挣扎起家,这迫使他们从一开始就必须更强大。就像我常说的,坏运气就是好运气。

18家我们选出的基业长青公司有15家经历过1930年代的大萧条。他们认为萧条会使自己更强大,因为萧条迫使他们回归基本价值观,回归企业精神的本质和基本原则。因此,像现在这样的环境对那些能真正回归本源的人是有利的。企业始于车库和睡在沙发上,当你经历危机时,会发现原以为必需的一些享受其实毫无必要。真正的企业家从一开始就知道这点—你最初能忍受那些不方便和不舒适,以后也可以。对这样的企业而言,经济危机有助于它们回归使其成就伟大的优点和力量,当事情变得太简单和太容易时,要保持忍受艰苦的能力就难得多。

一些曾是世界上最有权势的巨型公司也会栽跟头,比如通用汽车,对我而言,其中的教训就是应该始终保持谦卑。即便取得成功,也要保持恐惧,因为没有什么能保证成功会一直继续下去。首先,永远做怀有疑问的人。我想到塑造了沃尔玛辉煌的山姆·沃顿(Sam Walton)和惠普两位创始人那样的人。他们始终提醒自己不要骄傲自负,因为他们始终在学习,想知

道更多,从不觉得自己已经一手把握真正的大图景。就像德鲁克,他是一百年来你所能遇到的最伟大的思想家,他怎么做?他在86岁的时候还在提问题。

其次,永远不要相信好运。你的成功可能确实部分出自运气,但始终要想到,如果好运出清怎么办?如果成功真是靠运气,而你又认为是因为自己的能力,当好运用完时,你就暴露了。第三是始终要迫使自己去理解为什么能成功,而不是计算具体做了什么事成功的。成功不是因为我们做了这件事或那件事、然后继续这样做就能保持成功,必须跳出来思考更根本的原因,以及什么条件下让我们成功的理由会失效。我在写《从优秀到卓越》时见了很多CEO,其中一位不想出现在书里,不想让大家认为他们已经很卓越—因为当我们认为自己卓越时,便失去了卓越。

真正的关键不仅是创立公司和保护大公司,而是小的公司学习如何规模化创新。问题不在于它们是否更创新,而在于是否有能力将创新规模化。英特尔最伟大的贡献不是发明、生产了存储芯片,而是有能力将摩尔定律规模化,并以此对整个人类社会产生巨大影响。我们总是回顾亨利·福特,不是因为他发明了汽车,而是其规模化生产能力。真正能促进经济增长的是有能力将创新规模化的人,这与只是创新的人很不同。所以当你拥有了创造力,再将其与规模化能力结合起来,我认为这才是真正伟大企业家的创造。

笔与剑的人类戏剧

我曾受过约翰·加德纳(John Gardner)的教导,他是《自我革新》(Self-Renewal)的作者。当时我还在斯坦福教书,他对我说,我太专注于“寻找兴趣”,其实应该将更多时间花在“培养兴趣”上。看看德鲁克,他始终兴致勃勃、对外界保持极度好奇。他曾说自己总是朝窗外看,问到底在发生什么,而不是看着房间里的镜子。

一个最常见但最有力的关键问题是,我们的世界正在发生怎样的改变?没人能预言未来,但你能看见当下的变化,那么你就能提出问题:这种变化会产生什么影响?意义是什么?德鲁克的好奇心是与他看向窗外、询问世界变化的欲望结合在一起的,这使他保持敏锐和生机。他对周围的变化很敏感,每年都会随机给自己的学生打电话,询问“你们的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如果他还健在,肯定会对Facebook和Twitter这样的新事物发表看法。

人的思想总在改变,因为始终在学习。一种改变是承认以前的想法都是错的,如果认真思考,这样的否定不太可能经常发生。更常见的是在既有认知上增添新的角度和理解。想象你有一个黑箱,装着你必须理解的东西,比如好公司和坏公司的区别、各种人类系统,但你看不见里面。于是你在黑箱的某个地方戳一个洞,然后拿灯来照。我的灯就是我的研究方法,德鲁克的灯就是他能简化很多问题的非凡电脑,其他人的灯可能是某种特别的框架,就像迈克尔·波特那样。

这个洞和灯光能让你窥见黑箱里的一点东西,比如关于商业和管理的各种原则,但必须认识到,你所见的只是那一个角度,还要在不同的地方戳更多的洞,窥见之前看不到的东西。如此反复,你所见的越来越多,框架不断完善,但永远只是整体的一部分,而非全景。你的任务是保持好奇和钻研精神,在生命结束前不停地戳洞和窥视。必须不断增添新的理解,改变想法,否则就是死亡。这不意味着要抛弃过往得到的重要认知,新事物不太可能全盘否定你得到的真正重要的东西,而是给你新的理解和方法。

我相信人的任务是发现自己的真正天赋所在。无疑大部分东西都是可以学习的,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领导力。大脑和肌肉一样可以被训练,而且可以被训练成不同的类型,比如写作、商业或者管理。我们都拥有的创造力也是一种可以训练的能力。重点在于,你可以把自己训练得更强大、更擅长于某个领域,而真正要提出的问题是:什么是你真正的天赋?你可能刚好拥有某种不同寻常的能力,在此之外,你的其它能力不一定能超出平均水平。

德鲁克的独特天赋是抽象思维。他提出宏大问题的能力绝佳,比如什么能让社会更丰富多产、让人更自由。这种抽象的思想中其实包含着巨量信息,这就很需要天赋。而比尔·克林顿这样的政治家天赋就在于懂得如何玩政治游戏,伟大的拳击手穆罕默德·阿里的天赋就是击倒和让对手出局,他把自己的这种独特天赋用在了拳击上。我们所有人身上深处都有某种独特天赋,挑战在于找到它并充分发展它。很多人直到50岁、甚至60岁才开始创造性工作,所以不要太早灰心放弃。

我认为企业家精神是一个关于生活和生命的概念,而非单纯的商业概念。我读研究生时,有位老师提出了一个绝妙想法—把你的生活变成一项创造性的艺术工作。我就是由此想到企业家精神是个生命概念。你可以按照数字给被分割的图画填上既定的颜色,但企业家精神是在空白画布上凭自己的想象绘画。

当年我在斯坦福教授小企业的企业家精神这门课时,学生总是对我说:“你总让我们去探索自己的道路,你自己为什么不这样做?”所以我决定,我可以继续做教授和老师,但不是在大学这种传统系统里,而是做自己的研究。这就是挣扎求生的企业家精神—寻找自己的道路。这很适合我,因为我喜欢独立实验。我相信有两种改变世界的方法,一种是剑,一种是笔。大部分世界是由“剑”改变的,即由那些行动的人改变,他们领导国家、建立企业、探索世界的某个部分。握笔的战士则用思考和思想改变世界,用笔来拓宽握剑的战士的思想,这就是我的哲学,用笔而非用剑的企业家精神。

上一篇:两种悲剧范文下一篇:学生档案考察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