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护理诊断范文

2023-09-21

阑尾炎护理诊断范文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7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急性阑尾炎患者65例, 其中男35例, 女30例, 年龄8~75岁, 平均年龄32岁。临床主要症状为转移性右下腹痛, 大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 时间1 0~3 6 h, 压痛、反跳痛明显。血常规检查:W B C 1 4×109~22×109/L, 中性粒细胞平均为0.78。C反应蛋白<8mg/L为22例, 余43例为8~28mg/L。

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百胜esaote My Lab15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5.0~12.0MHz。患者取仰卧位、左侧卧位, 首先用5MHz低频探头行常规腹部超声检查, 确定病变范围及深度, 周围组织情况;然后用高频12MHz探头, 适当调整增益, 运用前腹壁逐渐加压扫查法和前腹壁与后腰部联合加压法观察阑尾, 以缩短探头与腹膜后的距离, 便于提高阑尾的显像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病变部位血流是否丰富。

2 结果

本组临床诊断的65例急性阑尾炎中, 超声检查提示阑尾病变的55例, 病变显示率84.6% (55/65) , 其病理分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32例, 超声诊断24例, 符合率75%;超声显示病变阑尾轻度增粗, 管腔直径0.7~1.0cm, 阑尾管壁层次较清晰的, 壁呈双边, 浆膜层纤细, 阑尾中心呈透声尚可的无回声, 可见散在点状强回声光点。长轴呈腊肠状, 短轴呈双环状。CDFI:管壁点状血流信号。

(2)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20例, 超声诊断18例, 符合率90%;超声显示病变阑尾呈明显增粗的管状结构, 内径1.1~1.7cm, 境界欠清, 形态尚可辨认, 浆膜层连续性完好, 粘膜层增厚, 部分中断, 阑尾腔内透声性差, 以低回声为主, 并混杂少量斑片状高强回声。短轴面呈强弱相间的环形回声。CDFI:周边显示丰富的血流信号。其中3例伴粪石, 阑尾腔内见强回声光团后伴声影。

(3) 坏疽性阑尾炎8例, 超声诊断8例, 符合率100%;超声显示阑尾壁增厚明显, 管壁层次不清, 管样结构消失, 形态变形不规则, 阑尾周围见不规则的游离液性暗区。周边境界模糊不清, 管腔直径约在1.8~2.0cm;CDFI:周边探及线状、点状血流信号。

(4) 阑尾周围脓肿5例, 超声诊断5例, 符合率100%。超声显示阑尾结构已无法辨认, 阑尾区域探及一杂乱不均质低回声团块, 边界不清楚, 形态不规则, 团块位置固定。CDFI:血流信号减少或消失。

3 讨论

阑尾位于右髂窝部, 外形呈蚯蚓状, 长约5~10cm, 直径0.5~0.7cm。阑尾起于盲肠根部, 附于盲肠后内侧壁, 3条结肠带的会合点。阑尾的解剖位置可以其基底部为中心, 尖端指向有6种类型:回肠前位、盆位、盲肠后位、盲肠下位、盲肠外侧位及回肠后位[1]。超声是诊断阑尾炎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正常阑尾在高频探头的显示图像为横切面呈园形或椭园形靶环征, 纵切面呈管状多层征, 无蠕动, 近端连于盲肠, 远端为盲端, 直径>0.7cm, 壁厚<0.3cm, 腔内无内容物, 也可有气体、液体、粪石等, 加压可致阑尾变形, 滑动及腔内容物移动。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标准是声像图上显示一非压缩性阑尾, 其最大外径>6mm, 通常阑尾的长度变大2~20cm, 因此, 不能因显示阑尾较短将其漏诊[2]。由于阑尾位置变异较大, 超声检查中受肠气干扰、体型肥胖等因素的影响, 病变阑尾的声像图显示不佳时, 应该充分结合临床对病变位置的判断, 依靠右下腹阑尾压痛点寻找, 压痛点随阑尾炎尖端之部位而定, 并不局限于麦氏点。要注意的是, 压痛敏感的程度随腹壁厚度, 阑尾位置的深浅, 病变范围及病人耐受力不同而不同, 不与病变复试成正比[3]。

尽管超声对病变阑尾显示率不是100%, 但超声检查操作简单、快捷, 重复性好, 高频超声因能清晰显示病变阑尾各层结构的细节, 可以根据病变各层结构的变化进行分型, 为急性阑尾炎的分型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急性阑尾炎分型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5例急性阑尾炎患者运用高频超声进行检查, 并与实验室检查及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超声检查与术后病理结果符合率为84.6% (55/65) 。其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32例, 超声诊断符合率75% (24/32)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20例, 超声诊断符合率90% (18/20) ;急性坏疽性阑尾炎8例, 超声诊断符合率100% (8/8) ;阑尾周围脓肿5例, 超声诊断符合率100% (5/5) , 其中阑尾腔内伴粪石3例。结论 高频超声因能清晰显示病变阑尾各层结构的细节, 可以根据病变各层结构的变化进行分型, 为急性阑尾炎的分型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频超声,急性阑尾炎,病理分型

参考文献

[1] 吴在德, 吴肇汉.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490.

[2] 周永昌, 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4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1056.

阑尾炎护理诊断范文第2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病人中, 男3例, 女9例。男女比为1∶3。年龄35~69岁, 平均52岁。年龄上来看, 以中老年病人为主。

1.2 临床表现

12例病人均表现为慢性腹痛, 以右下腹为主, 表现为间断性隐痛或胀痛, 时轻时重。

部分仅有上腹部不适。多数人在饱餐, 劳累或长时间运动后诱发。多伴有轻重不一的消化不良。有的伴有消瘦、纳差、便秘等。腹部压痛以右下腹为主, 一般范围小, 位置常较固定, 重压时才出现。甚至有的以胃部不适为主诉, 位置往往不固定。体检时一般无腹肌紧张感及反跳痛, 无腹部包块, 间接体征不明显, 一般很难引出。

1.3 诊断

本组12例病人中, 均有多次就诊史。因慢性腹痛在外院诊断为慢性胃肠炎4例, 消化不良2例, 慢性结肠炎2例, 慢性盆腔附件炎 (输卵管炎) 2例, 肾结石 (因有B超提示) 1例, 慢性阑尾炎可疑 (该患者曾有急性阑尾炎发作史) 1例。我院对这12例病人以慢性腹痛、慢性阑尾炎收住入院。经细致的体检和反复推敲病史, 借助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有8例可以诊断为慢性阑尾炎, 4例因彩超不能明确, 后结合X线钡剂造影检查确诊。

1.4 治疗结果

在诊断较明确情况下, 经征求患者本人及其家人意见, 对这12例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术中见4例腹腔有少量渗出液体;阑尾萎缩、机化、变短 (<5cm) 的5例;阑尾僵硬细长 (>10cm) 的3例;阑尾水肿增粗 (直径>2cm) 的2例;阑尾管腔粗细不均、部分狭窄的2例;其中有8例伴有不同程度的粪石梗阻。关于阑尾的长度和直径与文献报道的基本相同[1]。术后经病理诊断:7例为慢性阑尾炎, 5例为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 与术前诊断基本一致。

2 分析

慢性右下腹痛是临床上患者经常主述的病症之一。因其腹痛时间长, 反复发作, 症状多不典型, 加之疼痛不剧烈, 患者有时能忍受, 疼痛加重时去就医, 药物治疗有时有效, 平时未加以重视, 所以往往反复多次就诊。

2.1 慢性右下腹痛的病因

2.1.1 炎症性

各种腹腔器官的感染均可引发慢性右下腹痛, 包括:特异性感染 (如慢性胃肠炎, 慢性胆囊炎, 慢性盆腔炎, 慢性阑尾炎等) 和非特异性感染 (如肠结核, 克罗恩病等) 。

2.1.2 肿瘤性

各种腹腔内器官的肿瘤或占位, 包括良性或恶性肿瘤, 都可引起慢性腹痛, 如胃癌伴腹腔转移, 右结肠癌, 右输卵管囊肿等。

2.1.3 机械性或血运性

如腹腔粘连, 肠梗阻, 肠套叠, 肠系膜血栓形成, 泌尿系结石, 慢性便秘等。因机械嵌顿及血运障碍不严重, 所以疼痛不剧烈, 往往表现为慢性腹痛症状。

2.1.4 其他

如功能失调性, 精神因素性等从以上病因分析不难看出, 明确慢性腹痛病因不是件容易的事。但病因一旦明确了, 治疗起来相对比较顺手。对于拟诊为慢性阑尾炎的慢性腹痛, 必须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 辅以必要的检查, 并同时排除与之相鉴别的疾病, 否则极易造成误诊。慢性阑尾炎的诊断困难, 与慢性阑尾炎的位置、病因、病理、及特殊临床表现不无关系。

2.2 慢性阑尾炎的特殊性包括

2.2.1 位置不定

有高位:位于肝下, 如慢性胆囊炎症状;后位:位于后腹膜, 腹部体征较轻, 伴有泌尿系统症状, 如泌尿系结石;盆腔位:位于盆腔内, 伴有慢性腹泻症状, 如溃疡性结肠炎。

2.2.2 病因复杂

根据病史及临床症状特点可分为:原发性慢性阑尾炎:其特点为起病隐匿, 病初无急性发作史, 病程中也无反复急性发作的现象。病程持续时间较长, 几个月至几年, 症状发展缓慢。这类慢性阑尾炎是临床上最难诊断的, 是引起误诊的主要原因。继发性慢性阑尾炎:其特点是曾有急性阑尾炎发作史, 之后自行缓解或经非手术治疗好转的, 其后遗留有慢性腹痛症状, 久治不愈, 可多次反复发作。

2.2.3 病理特殊

阑尾壁增生肥厚短粗坚韧呈纤维化改变, 表面呈灰白色, 系膜增厚、缩短和变硬。粘膜及浆膜下有淋巴细胞和嗜伊红细胞浸润, 有的还可见巨细胞存在。阑尾壁因纤维化而至管腔狭窄, 甚至闭塞成条索状, 炎症发作后可自行卷曲或被周围纤维粘连包裹, 腔内有粪石或其他异物存留。

2.2.4 临床症状多样。阑尾若被异物堵塞或发生扭曲, 腹痛

开始就位于右下腹, 无明显转移过程, 且为阵发性, 腹部体征不明显, 很像是泌尿系结石或肠痉挛等症状。腹痛症状的轻重存在个体差异, 与患者的年龄、神经类型、疼痛域等有关。如老年人因反应差, 症状和体征常不典型, 腹痛常不能反映慢性阑尾炎的严重程度。

3 讨论

慢性阑尾炎是临床上常见病和多发病。因其病因的复杂性和临床症状的特殊性造成诊断上的困难, 所以对于该病的诊断应慎重对待。慢性腹痛在临床上非常常见, 特别是反复发作的腹痛, 因其临床症状不典型, 病人多次在不同医院就诊, 诊断不明确, 治疗效果不佳, 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损害。在这些慢性腹痛患者中, 部分可能为慢性阑尾炎引起的。对于慢性阑尾炎的诊断孙传兴[2]提出如下标准: (1) 典型急性阑尾炎病史遗留右下腹痛。 (2) 反复发作右下腹痛排除其他病变的。 (3) 右下腹固定性局限性压痛。 (4) X线钡餐检查提示:阑尾充盈并有压痛或充盈后随着肠位置而变动的压痛;阑尾充盈不规则呈结节状或扭曲固定;充盈但排空延长;确定诊断的体征存在2d以上。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提高, 除X线钡餐外, 彩超在诊断慢性阑尾炎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对于这2种诊断检查, 赵志华等[3]认为:X线钡餐准确度与灵敏度较超声高, 2种影像学方法结合, 从不同侧面对阑尾进行观察, 准确度与灵敏度显著提高。我们的经验是:对于慢性阑尾炎的诊断, 应首选彩超检查, 特别是急性发作期。如果彩超诊断不确切, 再行X线钡餐检查, 这样两者结合可大大提高慢性阑尾炎的诊断率。

由于慢性阑尾炎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 可引起右下腹疼痛和压痛的病因很多, 对慢性阑尾炎的诊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对慢性阑尾炎的诊断应慎重态度。 (2) 右下腹不明显或不规则隐痛是主要表现, 偶有消化道症状如排便次数增多或腹部隐胀感等, 右下腹轻压痛是主要体征。只要有相应症状和体征, 在排除了引起右下腹疼痛的其他疾病后即可诊断。 (3) 反复发作的右下腹痛和右下腹固定性压痛是诊断慢性阑尾炎必不可少的条件。 (4) 在诊断不明的情况下, 应借助于彩超和X线钡餐检查以明确诊断。

慢性阑尾炎确诊后, 手术治疗是唯一有效的方法, 但在决定行阑尾切除术时应慎重, 因为据国内学者[4]统计, 慢性阑尾炎手术后症状未见减轻者高达35%, 其主要原因就是误诊。

总之, 我们在对待反复发作右下腹痛的病人, 特别是中老年病例, 首先应想到是慢性阑尾炎的可能。必须详细体检, 反复追问病史, 结合彩超和X线钡餐造影检查, 排除引起右下腹疼痛的其他疾病, 才能诊断为慢性阑尾炎。对于确诊的病例应积极地行手术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右下腹痛诊断为慢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要点。方法 对我院2005年至2009年12例慢性右下腹痛诊断为慢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慢性右下腹痛患者依据临床症状和必要的辅助检查确诊为慢性阑尾炎, 并行常规阑尾切除术, 术后病人腹痛症状消失, 最后经病理诊断为慢性阑尾炎7例, 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5例。结论 慢性阑尾炎病例在临床上并不少见, 但要早期明确诊断并不容易, 特别是一些临床症状不典型的病例, 需结合病史及临床症状, 借助医技检查综合判断才能明确诊断。治疗尽可能选择手术, 术后必须行病理检查以确定诊断。

关键词:慢性右下腹痛,慢性阑尾炎,诊断,治疗

参考文献

[1] 李新良.慢性阑尾炎手术治疗58例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2004, 2 (3) :26~27.

[2] 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8:359.

[3] 赵志华, 王海霞, 方学东, 等.超声检查与X线造影对慢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比较[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9, 6:50.

阑尾炎护理诊断范文第3篇

1 患者护理

1.1 非手术疗法护理

一般护理常规及普外科护理常规护理。 (1) 病人取半坐卧位, 按医嘱予流质或禁食禁食24~48h, 禁止灌肠, 以减少肠蠕动, 有利炎症局限。 (2) 及时完成静脉输液, 按医嘱及时使用抗生素, 纠正脱水,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抗生素有效血药浓度。 (3) 注意观察患者的精神、食欲、生命体征、尿量及腹部症状体征, 有无恶心呕吐等, 如体温升高, 腹痛加剧, 腹部体征明显等病情加重趋势, 立即通知医生, 并做好急诊手术准备。阑尾脓肿者, 应卧床休息, 以防脓肿破裂引起急性腹膜炎。 (4) 非手术治疗期间, 禁用止痛剂, 以免掩盖病情, 禁用泻剂。定时复查血常规。 (5) 禁食期间可以输液。

1.2 术中配合护理

注意寻找阑尾以外的病变, 尤其在发现阑尾的病变与症状、体征不相符的情况下, 应查看回肠末端有无病变, 右结肠旁沟有无脓性分泌物积聚。在女性病人还要检查盆腔, 观察有无脓性分泌物或积血, 以排除阑尾以外的病变。

1.3 术后护理

术后患者疼痛的护理。预防疼痛的发生或防止它的加重, 应在术后24h内伤口疼痛时可给予止痛剂控制疼痛。患者术后疼痛感的止痛药主要有阿片类药物如吗啡、芬太尼等, 在应用止痛药物的同时, 也可应用非药物止痛方法, 如身体松弛疗法、分散注意力等。

伤口的护理:术后伤口包扎过紧、伤口感染、伤口发炎、伤口牵扯是引起伤口疼痛的主要原因, 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伤口是否有渗血、红肿等现象, 定期换药, 防止伤口感染。

(1) 根据不同麻醉, 采用适当卧姿。

(2) 观察伤口, 如脉搏加快或血压下降, 则考虑有出血, 采取必要措施。

(3) 术后12h, 如置有引流管, 待血压平稳改为半卧, 以利于引流和防止炎性渗出液流入腹腔。

(4) 术后应当禁食水, 待胃肠活动恢复后才能进食, 术后应先进食流质, 以清淡易消化、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为主。

(5) 手术后5d内禁用强泻剂和灌肠, 术后便秘可口服轻泻剂。24h可起床活动, 增加血液循环、伤口愈合。

(6) 观察切除阑尾腹腔内引流管是否流畅, 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1.4 术后并发症及护理

(1) 切口感染多因手术操作时污染, 坏疽或穿孔性阑尾炎尤易发生。术后3~5d体温持续升高或下降后又再次升高, 患者感觉伤口疼痛, 切口周围皮肤有红肿触痛, 则提示有切口感染。

(2) 腹腔内出血阑尾动脉出血均因阑尾系膜结扎线脱落, 患者表现面色苍白、伴腹痛、腹胀、脉速、出冷汗, 有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 必须立即平卧, 镇静, 氧气吸入, 静脉输液, 同时抽血做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 准备手术止血。

(3) 腹腔残余脓肿患者表现术后持续高热, 感觉腹痛、腹胀, 有里急后重感, 进而出现中毒症状。应注意采取半卧位体位引流, 使分泌物或脓液流入盆腔, 减轻中毒现象, 同时加强抗生素治疗。未见好转者做引流手术。

(4) 粪瘘阑尾残端结扎线脱落或手术时误伤肠管等, 均可导致粪瘘。粪瘘通常为结肠瘘, 形成时感染一般局限在盲肠周围, 无弥漫性腹膜炎的威胁, 体温不很高, 营养缺失亦不严重, 应用抗生素治疗后大多能自愈。

1.5 心理护理

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适当户外活动, 注意劳逸结合。让患者对术后疼痛有控制感以消除对疼痛的恐惧、焦虑、无助感, 患者都愿意接受麻醉药止痛, 止痛后有利于早日康复时。在心理护理中重视疼痛与心理的关系, 注意患者的心理需要, 创造舒适、轻松的治疗环境, 可以帮助患者提高其疼痛阈值, 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此外, 还要重视对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当患者发生疼痛时陪伴家属毫无疑问地将会受到患者的影响, 而表现出焦虑不安的情绪, 这种情绪又反过来影响到患者, 两者互为因果, 致使患者疼痛加重, 所以家属的情绪很重要。医护人员一方面要积极地为患者减轻疼痛, 另一方面也要对家属和陪伴者进行卫生健康和心理学教育, 解释术后情况, 使他们增强信心, 做好配合工作。

2 出院指导

(1) 每日睡眠不少于8h; (2) 注意劳逸结合, 活动强度以不感劳累为宜, 防止感冒; (3) 保持良好情绪; (4) 阑尾炎患者术后一般不需复查。但病人出现腹胀、腹痛、呕吐 (肠梗阻症状) , 应及早治疗, 以免肠梗阻症状加重; (5) 术后1个月内尽量减少工作量, 避免重体力劳动。

3 结语

总之, 只有做好手术后护理工作才会尽可能避免术后引发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 减轻和消除手术给患者身心带来的创伤, 使其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走上健康之路。

摘要:阑尾炎是一常见病、多发病,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急腹症之一。尾动脉是一条终末血管, 阑尾一旦感染, 血运就发生障碍, 故易发生坏死和穿孔。以下是对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的护理工作。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护理,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陈竹.针对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实施护理的体[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09 (4) .

[2] 闫秋玲.76例急性阑尾炎护理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16) .

阑尾炎护理诊断范文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自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我院收治的102例阑尾炎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52例, 男35例, 女17例, 年龄14~67岁, 平均41.3岁, 病理类型有化脓性25例, 单纯性18例, 坏疽性9例;对照组:50例, 男34例, 女16例, 年龄13~66岁, 平均39.3岁, 病理类型包括化脓性23例, 单纯性16例, 坏疽性11例。2组研究对象在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等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临床主要表现不同程度腹痛。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增高。

1.2 治疗及护理方法

所有病例采取腰椎或硬膜外麻醉后行阑尾切除手术。按照随机分组, 观察组术前、术后给予精心地系统性护理,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1.3 统计学方法处理

数据应用相应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并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 (±s) 表示, 应用t检验, 计数数据需采用χ2进行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切口感染2例, 粪瘘1例, 护理满意率97.9%;对照组切口感染4例, 腹腔脓肿3例, 粪瘘3例;护理满意率为88.9%;术后并发症经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 P<0.05, 具体结果见下表1。

3 护理

术前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尤其是患者腹部症状及体征。及时测体温、呼吸、脉搏及血压。此时切忌镇静止痛药物, 以免掩盖相关病情。如果患者出现腹痛加剧、发热, 应及早告知医生, 防止肠内压力的增加。在观察期间, 要求患者禁食、禁泻药和灌肠, 避免肠蠕动加快, 阑尾穿孔及炎症的扩散。另外, 术前心理护理同样重要。患者多伴疼痛, 加上对陌生环境常出现精神紧张, 恐惧。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交流, 及早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 建立良好医护患关系, 多安慰患者, 稳定情绪。可介绍该手术的基本操作过程及手术必要性, 使患者保持放松, 并取得手术中的配合, 主动接受手术。术后需根据麻醉方式, 选择合适体位, 如腰椎麻醉最好去枕平卧, 以避免脑脊液的外漏导致头痛。硬膜外麻醉可选择低枕平卧。严密观测生命体征, 直至平稳。若出现脉搏加快、血压下降, 要注意观察伤口, 有无出血, 以及时采取措施。据报道, 一般术后2d或更长, 给予持续低流量氧可有效预防心律失常[2]。一般术后1d后即可起床少量活动, 以加快肠蠕动, 避免发生肠粘连, 也可促进血液循环, 有利于伤口的愈合。对于术后并发症, 切口感染多因术中污染, 在坏疽性阑尾炎中发生尤多。若于术后3~5d发生体温持续性升高或是先下降后升高, 且患者伤口疼痛, 周围皮肤红肿热痛, 则多数有切口的感染[3]。术后用双氧水冲洗切口及周围, 可有效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3]。腹腔脓肿病例多表现为术后的持续性高热, 腹痛、腹胀, 里急后重, 严重出现中毒相关症状。要注意半卧位引流, 以减轻中毒症状, 配合抗生素治疗, 严重者行引流手术。若出现粪瘘, 一般为手术误伤肠管或阑尾残端的结扎线脱落, 通常是结肠瘘, 抗生素治疗有效。对于术后疼痛患者, 采取有效镇痛, 可缓解患者紧张情绪, 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像心肌缺血。还可进行腹部按摩, 促进肠蠕动, 且患者易于接受, 无并发症[4]。若患者因疼痛导致睡眠不好, 可减慢病情恢复, 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降低社会效益。良好的睡眠可有效解除疲劳, 缩短住院的时间, 减少感染机会。总体上, 护理人员要发挥主动作用, 针对每个患者情况, 及时做好准备, 增加患者合作意识, 减轻患者紧张焦虑情绪, 术后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做好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尽量减轻患者不适, 达到患者满意。

4 小结

做好阑尾炎的术前、术后护理相当重要。要求护理人员要发挥其主动性, 针对每一患者具体情况, 进行术前解释及准备, 积极提高患者合作意识, 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另外, 术后的密切监测, 并发症预防和护理, 可有效减轻患者不适。由于存在解剖及生理的个人差异,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全面分析出现问题, 及时报告上级医师, 以便早期诊断, 早期治疗。由研究结果可见, 对阑尾炎手术的术前、术后进行系统性护理, 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提高患者满意度, 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阑尾炎患者术前、术后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将近1年来我院收治的102例阑尾炎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所有患者均行切除手术, 观察组术前、术后给予精心地系统性护理,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 观察组切口感染2例, 粪瘘1例, 护理满意率97.9%;对照组切口感染4例, 腹腔脓肿3例, 粪瘘3例;护理满意率为88.9%;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 P<0.05。结论 阑尾炎术前、术后的系统性护理, 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提高患者满意度, 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阑尾炎,手术,护理

参考文献

[1] 郝姝睿.180例急性阑尾炎术后护理[J].中外医疗, 2009, 12:140.

[2] 葛淑芝, 董悦.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1670例C[J].实用护理杂志, 2004, 20 (10) :26.

[3] 林岩, 谭永芳, 卢玉友.实用手术护理学[M].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0:136.

阑尾炎护理诊断范文第5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2例, 年龄21~33岁, 发病时早孕期7例, 孕中期11例, 孕晚期4例。其中单纯性阑尾炎7例, 化脓性阑尾炎12例, 阑尾炎穿孔并弥漫性腹膜炎2例, 坏疽性阑尾炎1例。均采取手术治疗, 无一例孕妇死亡、流产、早产及胎儿死亡现象, 患者均痊愈出院。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患者处于妊娠的特殊阶段, 情绪波动较大, 易担心手术、麻醉、药物对胎儿的智力造成影响, 加之恐惧手术产生紧张、焦虑与不安, 责任护士在接待患者时要热情亲切、周到, 入院后给患者创造温馨、干净、整洁、安静、安全的住院环境, 责任护士应与患者多交流沟通, 互相建立信任感,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麻醉的方式方法, 告诉他们所用的药物医生都是根据临床上规定孕妇可以使用的药物, 对胎儿不会有影响, 并告诉他们所用药物的名称及注意事项, 解除患者的顾虑, 使之以良好的心境迎接手术。

2.2 术后的一般护理

手术后6h内去枕平卧头偏一侧, 吸氧, 监测生命体征, 观察切口渗血渗液情况, 禁食。

2.3 用药的护理

选择对胎儿影响小、对革兰氏阴性菌及厌氧菌有效的广谱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1]。禁用氨基甙类、喹诺酮类, 甲硝坐要慎用。禁用开塞露和灌肠治疗。

2.4 疼痛的护理

术后疼痛是不可避免的, 应向患者介绍有关术后疼痛缓解的知识, 如指导进行有节律地深呼吸, 达到放松和减轻疼痛的作用。采取半卧位或斜坡卧位, 减轻腹壁张力, 有助于缓解疼痛。并注意鉴别伤口痛、肠蠕动痛、宫缩痛, 尽量不用止痛药。

2.5 保胎护理

(1) 监测胎动与胎心音。术后常规给予间断吸氧。自手术后第1天开始, 对妊娠18~20周以上的患者每日观察胎心音, 每4小时1次, 正常胎心率多在每分钟140~160次。注意胎动情况, 教会患者自己数胎动, 以观察胎动情况, 早、中、晚各1次, 每次1h, 正常情况每小时约3~5次。

(2) 密切观察病人有无阴道流血、流水情况, 有无宫缩。若患者病情需要用硫酸镁保胎时, 根据有无宫缩调节硫酸镁滴速, 用硫酸镁期间定时做膝腱反射检查、测量呼吸次数、观察尿量、抽血查血镁浓度等, 防止和及早发现硫酸镁的不良反应, 必要时作相应处理。

2.6 引流管的护理

观察引流液的色、量、性状。保持引流管的通畅, 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受压、扭曲、堵塞, 定时挤压引流管。注意在挤压引流管时动作要轻柔, 不要牵拉引流管, 以减少对子宫的刺激, 造成流产或早产。

2.7 体位和活动

患者麻醉反应消失, 生命体征平稳, 可予半坐卧位或左侧卧位交替。如果胎儿正常, 无流产或早产先兆时, 指导患者在术后早期进行床上活动。如多翻身、肢体伸曲运动;在病情许可的前提下, 鼓励其尽早下床活动, 以促进肠蠕动, 避免术后发生肠粘连。注意动作要轻慢, 不要用腹部力量, 以免诱发宫缩和切口疼痛。

2.8 饮食指导

患者肠蠕动恢复后, 必须循序渐进地按流质、半流质、普食方式进食。孕妇的营养宜重质不重量, 少食多餐, 进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矿物质、适量脂肪及碳水化合物、低盐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 忌辛辣。

3 讨论

妊娠合并阑尾炎是妊娠最常见的外科急腹症, 妊娠期由于特殊的解剖及生理特点, 压痛点上移;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不明显;从而使症状不典型, 增加了本病早期诊断的难度。大网膜难以包裹阑尾, 致腹膜炎不易局限而引起腹腔内扩散;炎症刺激子宫致流产或早产, 甚至可导致胎儿缺氧死亡。妊娠合并阑尾炎一旦确诊, 应果断采取措施, 以免延误时机导致并发症, 使母婴危险性骤然增加。手术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掌握妊娠期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 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是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2]。护士应密切观察病情, 及时发现异常并报告医生使患者得以早诊断、早治疗, 同时监测及维护围生儿生命体征, 从而对减轻患者痛苦, 确保母婴平安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阑尾炎的病情特点及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22例妊娠合并阑尾炎均采用积极的手术治疗, 妥善地围手术期护理。主要包括:病情观察、心理护理、用药护理、保胎护理、引流管的护理、体位活动指导、药物指导、饮食指导。结果 本组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无一例孕妇死亡、流产、早产及胎儿死亡现象, 患者均痊愈出院。

关键词:妊娠合并阑尾炎,阑尾切除术,护理

参考文献

[1] 戴仲英.妊娠期用药基本原则[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7, 23 (10) :582.

阑尾炎护理诊断范文第6篇

1 临床资料

本组77例, 年龄20~39岁, 平均 (27.6±1.8) 岁。其中初产妇66例, 经产妇11例, 孕周11~36周, 平均 (25.1±2.5) 周, 其中早期妊娠发现25例, 中期44例, 晚期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右下腹痛。其中单纯性阑尾炎18例, 化脓性阑尾炎35例, 坏疽性阑尾炎21例, 阑尾穿孔3例。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明显升高, 48例有核左移现象, 尿液分析显微镜下血尿和脓尿1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手术治疗。经过及时的治疗和细致的护理, 全部病例均完成手术, 治愈出院, 术后伤口愈合良好, 无一例出现流产和死胎, 孕妇与胎儿均良好, 无并发症发生。

2 护理体会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妇女由于怀孕在情感和对疼痛的耐受性较差, 在加上急性阑尾炎需要手术治疗, 大部分孕妇都会产生恐惧、担心、害怕的心理, 担心麻醉和手术过程中发生危险和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导致流产或发育不全, 不愿接受手术治疗。我们护理人员应用温和的态度和语言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 耐心倾听患者的内心感受担忧,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手术的必要性, 介绍治疗过程及转归, 嘱其家属多关心、体贴患者, 消除患者的焦虑情绪, 帮助患者树立治愈疾病的信心, 使其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 使手术顺利进行和开展[2]。

2.1.2 监测妇女及胎儿体征

妊娠中晚期合并急性阑尾炎患者由于其盲肠被子宫推压上移, 大网膜难以包裹阑尾, 使腹痛不明显, 容易造成误诊。因此, 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胎儿监测。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压、呼吸、体温、腹痛情况, 观察有无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及寒颤、恶心、呕吐、腹泻, 阴道有无流血、流液情况并做好护理记录。监测胎儿胎心或进行B超检查, 避免因炎症扩散刺激子宫收缩, 从而引起流产、早产甚致死胎[3]。如发现异常, 应及时通知医生抢救。术前应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 禁食禁饮, 以免术中因恶心、呕吐发生窒息及吸入性肺炎。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

患者术后应卧床休息, 可采取半卧位, 减轻腹部张力以减轻切口疼痛, 还利于呼吸和减少毒素吸收, 注意避免腹部刺激, 咳嗽时用手按压切口或束腹带, 防止因咳嗽引起腹内压增高, 导致切口裂开;定时测量生命体征, 监测胎心、胎动变化。若无不适症状12h后可鼓励患者进行活动, 以促进肠功能回恢复, 防止肠粘连、腹胀、上呼吸道感染等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护理时注意动作要轻、不可用力按压腹部, 以免诱发宫缩和切口疼痛。

2.2.2 观察病情变化

手术由于采用全身麻醉, 术后给予患者持续心电监护,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给予患者吸氧、防止发生胎儿宫内窘迫, 严密监测宫缩、胎心变化、阴道出血及阴道流液情况, 必要时给予胎儿电子监护。

2.2.3 术后疼痛及切口护理

术后切口疼痛是不可避免的, 向患者讲解缓解术后疼痛的知识及药物对胎儿的影响, 分散患者注意力, 如患者难以忍受, 可适当应用止痛药物, 但禁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术后密切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液, 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患者有咳嗽时应嘱患者在咳嗽时用手按压切口, 以免切口裂开。如放有引流管, 应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 并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量, 及时更换。

3 体会

妊娠期急性阑尾炎约占急性阑尾炎病人的2.9%, 约80%的妊娠期急性阑尾炎发生于妊娠6个月内。死亡率较高, 孕妇死亡率可达2%, 胎儿死亡率 (包括流产及早产) 约9%~20.8%[4]。因此, 掌握妊娠期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 及时采取相应有效的护理措施, 是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我们护士掌握疾病发生的原因和熟练的操作技术, 进行胎儿密切监测, 给孕妇以合理的护理及指导, 保证母婴健康,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提高护理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收治的77例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妇女进行护理方面的分析。结果 经过及时的治疗和细致的护理, 全部病例均完成手术, 治愈出院, 术后伤口愈合良好, 无一例出现流产和死胎, 孕妇与胎儿均良好, 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掌握疾病发生的原因和熟练的操作技术, 进行胎儿密切监测, 给孕妇以合理的护理及指导, 保证母婴健康,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妊娠,阑尾炎,围手术期,护理

参考文献

[1] 付俊波.妊娠期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 2010, 2:315.

[2] 潘春莉, 肖昀.妊娠期合并阑尾炎患者的心理反应及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 2009, 6 (29) :256.

[3] 赵建妹.一例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穿孔患者的术后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 17 (4) :96.

上一篇:治安形势分析报告范文下一篇:转正申请书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