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困申请书范文

2023-09-17

特困申请书范文第1篇

1.1项目背景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以来,大量农民从土地耕作中解放出来,并以每年千万计的规模迁向各级城市就业谋生,形成巨大的“民工潮”。据最新统计,目前农民工总人数已接近3亿,正作为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在中国崛起。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未来

二、三十年仍将有数亿农村人口迁移进城,继续新世纪的乡城人口迁移大潮。农民工是当今中国经济社会的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是中国城镇产业工人队伍中的主力军。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为中国的基础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农民工却缺乏平等的城市社会权利,无法融入城市,滋生了许多社会问题。解决好农民工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民的转移就业、农民的增收、农业农村的发展 ,也关系到中国现代化的顺利推进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局。因此农民工问题已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课题

上海是中国的首位城市、经济中心,也是拥有移民传统的城市,更是全国农村人口的主要流入中心地之一,截止到 2015年外来人口已接近1000万之众。这群人是城市的建设者,上海的繁荣离不开他们的汗水,但他们的生存状况却不容乐观。他们住在本地人不愿住的城中村,干着本地人不愿干的体力活,面临着子女教育,医疗保健等一系列问题,还要遭受本地人的歧视。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决定组织一次对外来务工人员的调研,以期亲身感受社会实情,引导我们加深对于社会现状的认识。

1.2项目简介

本次实践我们选择了一个较为典型的城中村作为研究区域,以在此居住满半年以上的外来人口为研究对象进行调研,以期从多方面,各角度透视该群体在城市中的生存状况。调研的具体方式则是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提纲访谈,以聊天的形式提出设计好的问卷提纲中的问题,再行记录。

2.项目实施

2.1 事前准备

实践正式开始前,我们考虑到受访对象的文化程度较低,我们自身的社会实践经验不足等问题,经讨论决定决定采取提纲访谈的形式进行调研。地点的选择是在咨询过有社会实践经验的学长后,决定定为交通方便,位于地铁五号线终点站附近的吴会村。调研提纲则是在此前在其他工人调研活动中所用问卷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提炼后撰写而成。准备妥当后,我们于7月16日出发开始调研。

2.2 实施过程 我们刚到村口,就有热情的居民前来打招呼,我们随即上前打招呼展开调查。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由于吴会村被征用做建设用地,即将实施拆迁。这里的村民绝大多数都是在这里租住本地人的房子,拆迁之后他们拿不到一分钱的补贴,而且还不得不搬进租金高昂的小区。这里的居民普遍认为外地打工者在上海的生存压力是越来越大了。

随后,我们调研团队分成了三个小组分头进行调研。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当地的务工者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拆迁问题。吴会村的租金只有每月500元以内,而搬到小区里每月的租金会超过2000元,大大增加了开销,绝大多数人被迫选择了群租,还有人不得不在奉贤租房。他们对于上海的这一行为颇有怨言,认为这是上海在驱赶外来务工人员的一种表现。另外由于经济形势不好和上海经济转型的影响,闵行开发区许多工厂面临倒闭或裁员,许多高污染企业迁离上海,这些外来务工人员也面临失业。据村民说,年龄稍微大一点的人就很难找到工作,甚至建筑工地的岗位也很难找到。一位阿姨已经来上海在公司工作10年了。在下班路上摔断了胳膊,可是公司没有算她工伤。而且由于过年回家从三月份才开始上班,所以导致公司医疗保险连续缴纳不足三个月,于是没有得到应得的赔偿。又加上最近经济形势不好,公司订单少,每天只能工作几个小时,又没有底薪,每月只能收入几百元。而且她的儿子在上海读书,没法回老家,现在又面临拆迁,几乎无法生存。

午饭后我们去了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准备搬去的小区调查,了解到一两年前小区房子的租金不过7-800元每月,但现在暴涨到2000元,可见小区的业主也存在坐地起价的情况,更加剧了外地打工者恶劣的生存状况。

3.调查结果

3.1 现状概述 3.1.1 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选择对象为典型的上海市外来务工人员聚集的城中村吴会村,其地处马桥镇南端,东与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毗邻,南靠上海重型机器厂,西邻同心村,北靠上海闵行火车站。该村占地面积约1500亩,常驻人口5000人左右,其中以在此租住的外来务工者为绝大多数。

3.1.2 生活情况

本次调查中的调查对象整体居住条件较为恶劣,大部分人以合租的形式住在老旧的民房中,一般一户人家只租住一间房子,居住面积狭小,十分拥挤杂乱。租金一般在每月2~300,大部分需要自己缴纳水电和煤气费用。他们不仅居住条件差,大多数农民工为省钱都选择自己烧菜,一烧就是几顿,有的甚至还摆到第二天再吃,没有冰箱,剩菜饭都不舍倒掉,在高温条件下极易变质,甚至可能引起食物中毒。此外,为省钱,图方便,喝生水,私拉电线,板房明火烧菜,也是建筑工地民工宿舍的安全隐患,除了电灯,电风扇,电磁炉,电水壶,充电器的电线拉得到处都是而且乱七八糟,很容易引起用电故障,甚至引起火灾。同时用电器明火烧菜也让我们心惊肉跳。由于板房低矮,又是木制结构,人员十分密集,一旦起火,后果不堪设想。农民工长期在工棚或集体宿舍,这些地方既狭窄又拥挤,室内东西又脏又乱,除了日常生活用品外,没有其他娱乐用品。近年来由于城区拓展、改造,一般楼房的租金逐年升高,再加上其他水、电、费用,成本就更是升高了,所以大多农民工都住在城乡结合处,有的几家或全家住在20㎡的房间里,生活空间狭小,环境极差,交通不便,安全没有保障。

3.1.3 工作情况

本次调查的对象务工人员大部分工龄较长,绝大多数在5年以上,还有很多是从十几年前就来到这里的老工人。工资情况一般在2000~4000元范围内。但是近几年来,经济状况不景气,不少工厂倒闭,迁出或裁员,造成了不少失业状况,还保有工作的一部分打工者的工资水平也出现下跌。

3.2 问题归纳

本次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总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3.2.1 拆迁问题

拆迁问题是本次调查中作为调查对象的外来务工人员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是上海市乃至全国各地的外地打工者都要面临的问题。十几年前民工潮刚成型时,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还未完成,城市中存在很多城中村,可以作为容纳外来务工人员的场所。但现在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大量的城中村面临拆迁,本来依赖租金低廉的城中村的民房维持生活的打工者被迫搬迁到租金更高的小区里,重重的加剧了他们在上海生活的生存压力。

3.2.2 失业问题

近几年来,国家和世界的经济形势都比较严峻,加上上海市的经济逐渐转型,许多效益不好的或是高污染的企业迁出上海,或是面临裁员甚至倒闭,造成了颇为严重的失业现象。调研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外地打工者都面临着失业的风险,而一旦失业就很难再找到工作。据受访者称,即使是完全不需要技术,单纯体力劳动的工地建筑工的岗位在今天也是难以找到,许多外地打工者因此无法维持生活,有些被迫离开了上海。

3.2.3 权益问题

权益问题也是外地打工者面临的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一方面由于外来务工人员受自身较低的文化水平限制,一方面也由于企业缺乏责任意识,政府在监管与立法两方面的漏洞,外地打工者们普遍面临着或轻或重的权益受损害问题。工资不能按时发放或被克扣、假期不按照法律规定、强制性的无偿加班、医保社保的缺失、人身权益的被损害、工作环境的恶劣,这些对于外来务工人员都是十分常见的问题。

4.结论与建议

4.1 问题分析 4.1.1拆迁问题 近几年,上海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城中村改建拆迁项目,大量的城中村在城市改造中消失或规模锐减,上海最大的城中村许浦村的外来人口数量在一年之内就从3万减少到了1.5万。我们本次社会实践选择的对象吴会村也面临被拆除的处境。然而,城中村拆除后租户的安置问题并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市政府出台的《关于上海市开展“城中村”地块改造的实施意见》中表示,要“以人为本、尊重民意。充分发挥村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建立平等协商机制,保障其知情权和参与权,妥善解决村民利益诉求。改造方案充分听取村民意见,做到公开透明、公平公正。”但是这里的村民仅仅是对于拥有村中房屋产权的上海本地人而言的,这些人实际绝大多数并不在村中居住,拆迁对于他们来说并不会造成什么损失,反而能让他们拿到一大笔补偿金,这群人对于拆迁当然是举双手支持。而那些实际住在这里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安置问题却没有得到解决。这些人本来在城中村低矮破旧的旧房居住时尚且无力独自支付房租而必须采取合租的形式,一栋三间两层的小房子便要住上六户人家。现在城中村拆迁后,他们失去了原来单间租金两三百一月的房子,而不得不去租住租金高昂的小区。又加上小区业主趁机哄抬租金,一件两室一厅的房子租金就有两千多块,对于这些一月工资可能也就两三千的打工者来说,几乎生存都成问题。一位用调查中一位受访者的话来说,政府“给不了打工者更好的,还把他们做得差的权利剥夺了”。

4.1.2失业问题 最近几年,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的经济形势都比较严峻,在我们本次社会实践的闵行开发区附近的许多工厂都面临倒闭或者裁员,再加上上海经济转型的影响,许多高污染工厂迁离,有大量的工人正面临失业。而一旦被辞退,要想再找工作就十分困难。一位受访者说,对于年纪稍微大一些的工人,即使是去建筑工地搬砖扛水泥的工作都很难找到。即使对于那些没被辞退的工人,情况同样不容乐观,一位受访者表示,因为公司没有订单,她一天只能工作三四个小时,由于没有底薪,每月只能拿到几百块钱工资,还要给孩子交学费,几乎无法生存。这些受访者大多是十几年前闵行开发区刚开始建设时来到这里,为上海市的发展贡献了十几年的汗水和生命,现在却面临活不下去的窘境。可悲可叹之外,也引起我们的深思:农民工问题的解决之道在何方?

4.1.3权益问题

调查中我们发现,有许多的打工者对于《劳动法》和其他法律中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内容不了解,不关心。有一位受访者在下班途中摔伤,按照法律应该可以判定为工伤(新工伤保险条例第三章十四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但老板认为下班后就不算工作时间,拒绝给予工伤认定。而且因为她不熟悉相关法律规定,而且认为打官司太花钱,不愿意诉诸法律,结果导致她无法享受规定中的补偿待遇。对于一般的工人而言,工作时间远超《劳动法》中规定的每周44小时而加班费不能达到法定标准甚至根本没有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甚至还有不少劳动者连劳动合同都没有,更不用说各种医保社保等工人应得的权益了。

4.2 相关建议

4.2.1 加强普法教育 调研中,我们发现许多外来务工人员对于自己权益的保护意识不足,对于劳动法等与自身权益密切相关的法律缺乏认识。这种现象是由于他们文化程度较低的限制造成的,对他们的权益造成了严重损害。对此,我们认为应当加强普法教育,让这些打工者学会运用法律作为维护自己权益的工具,这样才能釜底抽薪,从根本上解决打工者权益问题。至于具体的措施,我们认为一方面应当应当充分发挥上海市集中了大量高校学生的优点,发动高校青年志愿者团体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基层开展普法教育。这样既使法律知识得到普及,又增加了高校青年学生的社会阅历,锻炼了各种能力,可谓一举两得。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加强法制宣传工作,从传统媒体、互联网等各个方面开展宣传活动,以及为打工者提供免费法律咨询等,都是十分有效的普法手段。

4.2.2 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调研中,我们发现政府现行的规章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存在改进的空间。比如对于进行城中村拆迁后,原租户的安置问题,现在的解决方案仅仅是就近安排到现存的小区,结果造成小区业主哄抬租价,给打工者们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如果政府能出台限制此行为的规章制度,或是为原租户提供廉租房,这一问题就能得到解决。类似的还有提高工资标准,推进工资协商制度与加强用工管理;健全和完善农民工工伤、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农民工培训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民工法律援助制度等,我们认为这些都是政府工作中需要做到的事项。

特困申请书范文第2篇

信宜市公路局朱局长:(市人大副主任、市总工会吕春慧主席)

我是本局职工李兆权,男,1973年生,丁堡镇塘岭村人,供职于信宜市公路局四方田道班。今年2月10日(正月十一)晚饭后头晕、头痛晕倒在四方田道班班房,同事将送到信宜中医院抢救后又被医院转送到茂名人民医院,经医生诊断为恶性脑肿瘤。于2月17日进行左额部开颅脑肿瘤切除术,3月10日转入茂名人民医院肿瘤二科进行术和辅助放疗。目前情况为;认知力、理解力、计算力减退,小便失禁。医生逮议予“替莫唑胺”同步放化疗。目前医疗费已达10余万元,公路局干部干部职工爱心捐款8000元进行救助,医疗效果尚未明显,病情难以预测。我家现有人口7人,庭经济状况十分困难。我妻子黎彩凤 无业,无固定工作岗位,现在信宜加州旅馆打临工,儿子李升健就读于信宜教育城高三级。同胞大哥 李兆辉在2000年死于肝癌,三个在校的侄子(侄子:李卓强1994年生,现在就读于湛江师范学院一年级。侄子:李云,1996 年生,现就读于信宜教育城高

三。侄女:李慧,1997年生,现就读于丁堡职中一年级)也全靠我微薄的工资接济。在我病困交加祸不单行、走投无路之时,恳望上级予以帮扶、救助。 信宜市公路局四方田道班:李兆权(身份证号:440921197202178013 )

特困申请书范文第3篇

吕梁山片区榆林区域范围依据国家连片特困地区划分标准划定,包括榆林辖内的绥德县、米脂县、佳县、吴堡县、清涧县、子洲县和横山县。国土总面积13643.3平方公里,2011年末户籍总人口181.5万人。

基本情况

·自然条件

地貌特征本区域位于榆林市南部,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和黄土高原腹地,地形地貌从西到东依次为风沙草滩区、白于山区、黄土丘陵区和黄河沿岸土石山区。区内地势高峻,沟壑纵横,土壤贫瘠,地表支离破碎,立地条件差,自然条件恶劣。

气候特征属于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0℃左右,无霜期平均在134—169天,四季分明。区域内年均降水量400毫米,人均拥有水资源量492立方米,属重度缺水地区。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10年,片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到223.64亿元和12.6亿元;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16490和4701元;城镇化率31.4%。红枣产业成为片区支柱产业,特色农业、农副产品加工和煤炭、岩盐开发呈现出快速发展势头。

榆林吕梁片区七县,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2012年榆林市政府决定安排振南专项扶持资金总规模达3.9亿元,其中专项资金1.5亿元,工业园区基础设施贷款贴息资金2.4亿元,优先安排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文化旅游项目及续建收尾工程。

贫困面大集中,返贫率高。区内7个县均属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革命老区县,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全国水平的79.1%。贫困群体主要集中在自然条件较差的农村常住人口中,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2300元的贫困人口有56.5万人,贫困发生率达到36%,分布在18.7万个家庭中。贫困人口收入构成中转移性收入占63.3%,家庭经营性收入占23.6%,收入低而不稳。

金融支持连片区县域发展的瓶颈

·资金体制性外流严重

随着榆林市辖内吕梁片区七县经济发展,县域金融机构存款增长明显,然而贷款增幅相形见绌,县域金融机构存贷比不断下降,存贷差逐年扩大。县域资金净流量呈现“内循环、外输出”的特征,县域资金不仅得不到反哺,反而日益外流。

1、资金存量分析:以2011年末为例,榆林市特困连片区七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88.0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95.27亿元,有92.82亿元没有用于县域经济流转,占存款的49 %。将近一半的县域资金外流。

2、增量资金分析:2011年末,连片区七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较年初增加30.3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22.68亿元,有7.63亿元新增存款没有参与县域经济循环流转。

·基层营业网点撤并,金融服务功能弱化

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战略调整,基层营业网点逐步从农村金融市场退出与县域经济多样化快速发展形成反差。国有商业银行大量撤并基层营业网点,致使县域金融机构逐步退化成为吸收储蓄的机构。

金融支持吕梁山片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建立金融资源配置与县域经济发展互动机制

全方位建立政府职能部门与金融机构长期科学、务实的联席会议制度,政府加大财政保障力度,立足优势、扬长避短,制定可持续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及时发布和反馈信息,为金融机构择优扶持,加大信贷投入提供依据。

·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抑制资金外流

县域金融生态环境是地方各资金主体与资金资源活性配置的基础,所以,高度重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抑制资金外流的有效措施。深入贯彻人民银行指定的《关于鼓励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将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当地贷款的考核办法》,鼓励和支持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将当年新增可贷资金70%以上留在当地使用。

·提升信贷规模,做大信贷总量

根据经济学理论,实现经济长期增长的途径主要有生产要素投入、技术进步和制度改良,但鉴于榆林市南部县域经济仍处在初、中级发展阶段的实际,生产要素尤其是资本投入仍然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因此,提升信贷规模,做大信贷总量仍然是金融业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特困申请书范文第4篇

我的这个班上就有七八个学习特困生, 他们的表现为:知识缺漏、性格懦弱、寡言少语、学习欲望不强、自学能力差等等, 这些方面互为因果, 形成恶性循环链。我认为出现这样的表现是因为学习任务重, 小小年纪回家没人监督与帮忙是很难完成的。每天欠一点学习账, 日子一长越欠越多, 更难跟上老师的教学节奏了, 慢慢地厌学, 找不到了学习的兴趣, 对自己没有信心等, 这些消极的情绪在这些可怜的孩子内心堆积, 他们惶恐, 不知如何改变。作为这些孩子的老师我也惶恐, 想法帮助她们, 留下补课, 中午在教室监督他们必需完成任务才吃午饭等等, 但没能让他们摆脱落后的状态。后来我发现给特困生在知识上查漏补缺对于一个老师来说很难完成, 只有转变方向, 发展他们的能力, 降低学习要求, 用等待和爱走近他们的心, 帮助他们重树自信, 最后才能缩小他们与优等生的差距。这样调整方向后, 我有了收获。

一、案例

半期考试时, 我念题到了句子练习部分, 巡视时发现好多学生有问题, 走到陈××的旁边是我停住了, 用“希望”造句, 他写的乱七八糟, 于是问他:“你希望什么?”他没有回答, 从他的动作可以看出他怕我, 是不敢回答。我想改变这样的状态, 便俯下身子对他说:“别怕, 说错了没关系。”然后又拍拍他的头。终于他开口了:“我希望爸爸妈妈平安, 能够多陪陪我。”哇!我高兴极了, 我的学生不是不会, 他能说清楚!接着我就指导他把句子写在横线上。再往后念题时, 我一直站在他旁边, 按他做题的节奏读题, 并给他提示, 结果我真没想到, 他居然都完成了。看来是我以前做的不好, 没给过他机会, 从没真正的关注他, 走近他, 现在我明白了——我的学生需要的是教师的等待、宽容、耐心。

龙××这个孩子年纪小, 学习生活都有很多问题, 对于他我也改变了以前的方法, 不是一味的批评, 指责, 就算他没有完成家庭作业我也会给他留面子, 有可能不是因为懒, 而是确实完成不了, 题太难了等借口来帮他逃脱同学们的盘问。我对他的要求是只要他在做, 态度端正就可以。在他身上我不光用上了等待, 还用上了夸奖, 想方设法地夸奖他, 比如那一天他吃饭很专心, 桌子收拾的很干净呀!就这样我为他找理由获得同学们的认可, 让他慢慢的相信自己。我的办法起效了, 现在的他阳光了, 下课时爱跑来和我说话了, 敢进办公室反映问题了, 这就是自信的力量。

冉××这也是一个学困生——经常不完成作业, 实行小组加星制度后, 我也找了机会给他加了星, 让他在小组中得到认可后, 他的学习劲头上来了, 可几天后却把自己的练习册弄丢了。哎, 又出问题了, 我该怎么办?批评他?不行, 才把他扶起来, 不行不行。冷静了一分钟后我走上讲台, 把我的书拿来给他先用着, 然后让他回家再找找看。整个过程没有一句批评指责的话。两天后他的书找到了, 开心地跑来告诉刚走进教室的我, 这是宽容盛开的心灵之花。

石××, 一天上课抽学生读课文, 叫到她后, 她没有张嘴, 我走到她旁边轻轻地对她说:“读吧, 错了不要紧!”反复地动员了几次都不起作用, 看他样子都要哭了, 于是我就改了话题:“你哪里不舒服吗?说出来, 我来帮助你!”我刚一说完, 她就哭了, 并边哭边说:“我的鞋子被水打湿了。”谢天谢地终于开口了, 我马上让她坐下并告诉她, 我会立即通知她奶奶给她送干鞋到校。打完电话, 我还去再次安慰了她。第二天扫除时, 我惊奇地看到她一个人在讲台前忙碌, 主动清扫垃圾, 当时我真的很感动。没想到我的一个小小的举动能给自己带来这么大的幸福, 这是我的学生送给我的。

现在从这些孩子的表现我已经认识到, 教师要转变学困生不能孤立地教学科知识, 小到每一次作业, 大到每一次活动, 都要教师心中有爱, 用爱润泽每一个孩子, 走近他们, 分享他们的进步与成功, 让他们阳光自信, 快乐成长。

二、案例反思

教师要得到学生的尊敬、信任和爱戴, 使自己具有强大的教育感召力, 仅有责任心、事业心是远远不够的, 还要寻找多种方法, 掌握一定的技巧, 去赢得学生的心, 使学生成为自己的知心朋友。这就需要教师要用情感去教育学生, 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 才能打到心的深处。”而情感教育的前提就是热爱学生, 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消除对学生的偏见, 只有对学生付出真诚的师爱, 才容易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在良好师生情感关系形成过程中, 教师起着主导作用, 情感关系的形成是建立在认知基础之上的, 教师只有全面地了解认识学生, 了解认识他们的思想、情感和个性, 才能从本质上认识学生, 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产生真正的爱, 才能恰到好处地关心爱护学生, 使学生感触到教师的关心, 从而表现出学习等方面的积极性。

上一篇:人民满意公务员事迹材料范文下一篇:社会治理的典型案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