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以时间为话题的作文

2024-06-26

高一以时间为话题的作文(精选18篇)

高一以时间为话题的作文 第1篇

最近总有一种紧迫感,时间真的没有想像中的那么多,我们应该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时间,因为时间即生命。

最近总是听到家乡有人去逝的消息,这让我的情绪非常低落,没有预感,没有前兆,一切来的是那么突然,让人措手不及,万念俱灰,我想像得到他们闭上双眼之前的垂死挣扎与不甘,但无济于事,终究永远的离开我们。

如果我就要离开。不,我不能不这么离开,我的理想还未实现,我的抱负还只是想法,我还没有真正地享受生活带给我的乐趣,我还没有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我还没有把我的孩子教育成材,我还有太多的事要去做,想去做,怎么可以就这样离开。

如果我以前没有把时间浪费掉,而是认真的过每一分,每一秒,我想我现在的生活不会是这样,一事无成。人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只要是你想做的,你都可以做到,因为我们是世间万物之灵,我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爱好,有理想,为此我感谢上苍。

是的,我不再浪费时间,那等同于浪费生命。因为一个垂死的人,就算是用富可敌国的财富也换不回一分钟的生命。从现在起,我要让过去的每一秒钟都过得有意义。

每个人都应该珍惜时间如同生命一般。

高一以时间为话题的作文 第2篇

时间是万物生长的条件,是一项事业的成功保证。时间的流逝,引起很多人、事、物的变迁。时间的声音首先是历史的见证,时间的声音响在今天,响在我们快乐的每一天。有人珍惜时间,业绩光辉,时间的步伐如此形象生动概括了变幻的人的一生。对于忙人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就是技艺,就是知识,就是财富。就是成就,例如宽岛说的一句话语“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就是说他很珍惜时间,一刻也不废的,很勤奋。然而马克思说的“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

了解时间秉性的人,把一分一秒用起来,延长自己的岁月,明白时间意义的人,争朝竞夕地和时间赛跑。不明白时间正在飞逝的人,一年一岁地大把枉费虚度,春去秋来都不觉得有一点遗憾。

高一以时间为话题的作文 第3篇

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 人们认为人在自然面前软弱无力, 自然是那么的强大, 不可侵犯。但总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在支配着整个世界, 而这种强大的力量就是自然法。自然法被认为是自然界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领域内的普遍法则和最高规范。此时其实质是“自然”。但到了中世纪, 神学与自然法相结合, 使原本朴素的自然法成为了上帝意志的体现, 自然法的实质内涵因此改变了。

1. 亚里士多德:自然秩序的自然法

从法律的性质、地位的角度出发, 亚里士多德将法律分为了自然法和人定法。“在亚里士多德那里, 所谓自然法, 是指反映自然存在秩序的法。如主仆之间、父子之间、夫妻之间的关系就是自然秩序, 应该有自然法调整。自然法性质上是自然的, 体现了自然正义的要求, 其内容普遍适用, 并且永恒不变, 它的地位高于人定法, 是人定法制定的依据。”也就是说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然法是一种天生不变的秩序, 这种秩序自然地符合正义的要求, 即只要存在自然秩序就是必然正义的。自然秩序是在自然规律有效的运行下才能保持的, 自然法追逐自然秩序, 那么自然法必定与自然规律有着特殊的联系。

2. 西塞罗:人类理性的自然法

西塞罗认为“自然法并不是人心制定出来的东西, 并不是各民族制定出来的一种任意的规定, 而是那个支配宇宙永恒的印记。…这是亘古不易之法, 而不是存在于写下来的那一霎间的法。它是来源与圣灵一样的古老:因为真实、原始、首要的法无非就是伟大的天神用来支配一切的理性。”“我们需要的是解释法律的本质, 而这个本质需要从人的本性中去探讨, …法就是最高的理性, 并且它固植于支配于应该做的行为和禁止不应该做的行为的自然之中。当这种最高的理性, 在人类的理智中稳固地确定和充分地发展了的时候, 就是法。…正义的起源就会在法中找到, 因为法就是自然的权力, 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 是衡量正义和非正义的标准。”在西塞罗看来法律的本质需要从人的本性中去探索, 而人的本性又源出于自然, 是自然而然存在的, 又人的本性是理性, 所以理性就是法律, 也就是自然法的实质是理性, 而此处的理性是指人的理性。在自然法和制定法的关系上, 西塞罗认为制定法仍然要服从自然法, 因为自然法为最高的法律, 自然低一位阶的制定法就必须接受自然法的指导。可以说制定法是自然法的代称, 区别好与不好的制定法只能以自然法为标准。总之, 自然法与制定法是一种从属关系。

3. 阿奎那:神意主义的自然法

阿奎那将法律分成了永恒法、自然法、人法、神法。永恒法是上帝统治宇宙一切的秩序与合理安排, 而自然法是永恒法在人类社会的体现, 是专门针对宇宙一切事务中人类社会这一方面的法。阿奎那认为自然法是“我们赖以辨别善恶的自然理性之光”、“不外乎是神的荣光在我们身上留下的痕迹”、“不外乎是永恒法对理性动物的关系。”其内容包括“求善避恶”即保全一切有利于人类的东西而反对一切对人类生命毁灭的东西, 以及自然教给了一切动物所有的本能。在阿奎那那里, 自然法不再是人的理性与自然理性的统一, 而是人的理性对上帝永恒法的参与, 自然法最终成了上帝意志的表达。这样阿奎那就将自然法与上帝的意志紧密结合, 使自然法披上了神学主义的外衣, 从而达到维护教会权威和地位的目的。

二、近代:复兴与繁荣

十七、十八世纪, 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 资产阶级性质的近代自然法学说从“普遍的人性”、“永恒的理性”出发, 否定自然法与神学的关系, 指出自然法是绝对正确的, 是追求人的理性的、亘古不变的。

1. 格老秀斯:人文主义的自然观

“上帝的力量尽管大得无法衡量, 我们仍然可以说, 有些东西不是他的力量所能左右的…正如上帝也不能使二加二不等于四, 他也不能使本来是恶的东西成为善。”在格劳秀斯的眼里, 人性、自然原则、人的理性是自然法的第一源泉, 并且自然法是世间的最高标准, 人们必须服从, 上帝也不例外。但格劳秀斯并不是一个无神论者, 虽然他提出了自然法高于上帝的意志, 但他仍然认为上帝的意志是自然法的第二源泉。“上帝的自由意志也是产生自然法的渊源, 由于我们人类的理性来自上帝的启示, 所有不能不服从上帝的命令。所谓自然法, 不论是用以维系社会或家族, 抑或是用以规定职责, 都应归因于上帝的意志, 因为生于我们内心的信念, 实际上也就是上帝的意志所在。”同时, 格劳秀斯认为自然法的内涵为“自然法是正当的理性准则, 它指导任何与我们理性和社会相一致的行为就是道义上公民的行为;反之, 就是道义上罪恶的行为。”也就是说, 自然法是一种正当理性准则, 是衡量事物是非曲直的标准。

2. 霍布斯:完整体系的自然法思想

在假设自然状态为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下, 霍布斯认为“自然律是理性所发现的戒条或一般法则禁止人们去做毁损自己生命和剥夺保全生命的手段的事情, 并禁止人们不去做最有利于生命保全的事情。”也就是说自然法源于理性, 其是一种普遍的规则, 是永恒不变的。自然法的终极目标是保全生命或保护人们的利益, 并且这也是的一种义务, 禁止着人们去做或者不去做的行为。另外, 霍布斯列举了14条的自然法内容, 概括为“基本的自然法”、“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所定契约必须履行”。霍布斯还认为自然法的实质是道德。“自然法就是公道、正义、感恩以及根据它们所产生的其他道德。”“自然法理论的真正性质是道德哲学。”对于制定法与自然法的关系而言, 霍布斯认为“自然法与民约法是相互包容而范围相同的。”“民约法和自然法并不是不同种类的法律, 而是法律的不同部分, 其中以文字载明的部分称为民约法, 而没有载明的部分则称为自然法。”

3. 洛克:提倡民权的自然法

洛克假设了在国家和法律产生之前, 人类处于一种自然状态之中, 而这种自然状态是一种完备无缺的自由、平等状态, 在这种自然状态下存在着自然法对人们的拘束。洛克认为“理性, 也就是自然法, 教导着有意遵从理性的全人类:人们既然是和平和独立的, 任何人就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自由或财产。”同时, 洛克提出自然法的目的既是为了人们的自我保护, 又是当自我保存不成问题时竭尽全力对全人类的保护。此外, 洛克还指出“自然法也就是上帝意志的一种宣告, ”这从而把自然法、理性、上帝的意志融为一体, 换句话说, 洛克认为自然法是理性占主导的与上帝意志的混同体。

三、西方古代自然法思想与近代自然法思想的比较

1. 自然法实质内涵的比较

古希腊古罗马的自然法是自然主义的自然法, 其的实质在于“自然”, 既为理性, 包括人的理性和自然理性, 其表现为人与自然关系的自然法。中世纪的自然法是神学的自然法, 其的实质在于“上帝的理性”, 其表现为上帝和人之间的自然法。近代的自然法是理性主义的自然法, 其的实质在于“普遍的人性”、“永恒的理性”, 其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法律。虽然在古代和近代, “理性”一词都与自然法相联系, 但其含义是各不相同的, 并且其含义还并不是单一的。在古希腊古罗马“人的理性”和“自然理性”可能是一致的, 但“理性”强调的是“自然理性”。中世纪自然法是自然、理性、上帝的意志的混合体, 但“理性”强调的是“神的意志”。在近代也存在“人的理性”与“自然的理性”, 但“理性”突出强调的是“人的理性”。

2. 自然法具体内容的比较

“平等”是古希腊古罗马自然法内容之一。基于人类具有共同的本性和理性, 依据自然准则一切人都是平等的。同时, 在古希腊古罗马的自然法思想中, 人不具有独立的地位, 人只是被看作简单的自然物。而中世纪的阿奎那从内容上肯定了在自然法中人是独立存在的, 人在自然中应保全自己的生命、维持自己的各种本能。其实从古希腊古罗马到中世纪, 自然法的内容都是很抽象的道德法则, 但近代自然法的内容非常明确具体且十分丰富, 其中以霍布斯的最为详细, 包括“求和平而享之”、“人为和平得自卫, 即真有同感, 则愿放弃一切事物之普遍权利”、“人类应履行其已成之约是也”等14条之多。与古代的自然法内容相比, 近代自然法内容不仅仅是量的变化, 更是质的飞跃, 特别表现在对私有财产的保护上, 提出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观点。

3. 自然法与制定法关系的比较

制定法又称为实在法、人法、民约法, 简而言之就是人制定的具体的法律, 其与自然法的关系在不同时代各不相同。古希腊古罗马时期, 亚里士多德认为制定法源于自然法;西塞罗认为自然法高于实在法, 实在法是由自然法决定的。中世纪, 阿奎那也认为人法源于自然法, 人法必须服从自然法。总之, 在西方古代自然法思想中自然法的地位要高于制定法, 制定法源于并从属于自然法, 自然法代表着绝对的正义, 而制定法有好坏之分, , 判断的标准也只能是自然法。而近代自然法思想家认为自然法与制定法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霍布斯主张“自然法与民约法是相互包容而范围相同的。”“民约法和自然法并不是不同种类的法律, 而是法律的不同部分”。虽然制定法与民约法在来源方面、表现形式方面、实施方式方面都有所不同, 但两者都要求公平、正义与道德, 要求履行契约义务。自然法在国家成立后可以变成主权者的命令而构成国法, 同样民约法直接就构成了国法。总之, 自然法与民约法是一种地位平等并在法律体系中属于不同部分的关系。

参考文献

[1]谷春德史彤彪:西方法律思想史 (第二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2]陈金全:法律思想史纲》.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

[3]周旺生:西方法学名著评介.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6年

[4] (英) 霍布斯:《利维坦》.商务印书馆, 1985年

[5] (荷) 格老秀斯:《战争与和平法》 (英文版) .牛津大学出版社, 第1卷第15页。

[6] (英) 洛克:政府论 (下) .商务印书馆, 1964年

[7]凌蕊苹:霍布斯的自然法理论.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年版

[8]谭建华:论西塞罗的自然法思想.求索, 2005年第2期

[9]黄颂:古代与中世纪自然法思想之比较.江西社会科学, 2005年第4期

[10]罗国强:西方自然法思想的流变.国外社会科学, 2008年第3期

高一以时间为话题的作文 第4篇

关键词:主旨 理解 缝合 创新

一、经典拟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繁星(三四)冰心

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却是它低下细小的泥沙。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

二、技法导航

(一)读懂材料,把握主旨

写作中依托立意的材料都是短小的现代诗歌,所以当审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现代诗歌的特点和一些理解鉴赏的方法。这些材料一般都是形式短小、思想深刻的几行现代小诗,虽没有太浓烈的情感抒发却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往往托物言志,借助一两个事物体现作者的思想。因此,理解诗歌首先要抓住关键的词语,主要的事物(作者依托的对象)的特征,然后思考分析诗中事物间的关系,借助想象联想得出诗歌的内涵主旨。诗中如果只有一个事物,就分析该事物的特点,然后结合平时积累,利用联想渗透主旨;如果诗中的事物是两个或多个,就要分析其中的关系,是并列、对比还是包含或其他。并列的类型就从事物共同点得出主旨;对比类型主要从相异之处得到主旨;包含关系的看范围大的事物的特点,代表着一般、典型,从中理解主旨。

如阅读冰心的《繁星(三四)》,这是一首典型的微型哲理诗。找关键词“新陆地”“波浪”“泥沙”,是诗中借以表情达意的事物。看事物特点和关系,“滚滚”和“细小”,事物间是对比的关系,表明诗中情感倾向的词语“不是\却是”很容易得出诗歌的主旨:“创造新陆地的”,或者说,创造伟大事业的,究竟是什么呢?诗人在“波浪”和“泥沙”的鲜明对比间,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

(二)全面理解,最佳切入

材料作文忌貌合神离,偏离材料主旨。不能把枝叶当成主干同时也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造成审题失误,导致行文脱离题意。因此,全面理解诗歌材料,不仅要抓住关键还要看到细微。还要看清“要求语”,有的要求中明确了话题,指明了写作的方向,而有的则要依据诗歌的内蕴含义,自己确定话题,确定恰当的写作方向。

这首微型诗包含了五个方面的对比,其一,波浪滚滚惊天动地,泥沙细小不屑一顾;其二,波浪滚滚而来风光无限,泥沙深埋地下默默无闻;其三,波浪常在动态中喧嚣,泥沙似在静态中沉积;其四,波浪借风乘势奔涌,泥沙靠内力凝聚;其五,波浪滚涌激情阵阵,泥沙淤积历经沧桑。总之,波浪是外在的现象,泥沙是内蕴的力量。“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种看似有着滚滚气势的波浪,而是这种微细但却坚韧的、在悄无声息中奋斗的泥沙。

全面理解了材料之后,就要选择合适自己写作的角度,进入到构思环节。要善于化大为小,使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从小处入手会使文章更充实而深刻。从本诗的主旨出发写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这固然是最为稳妥正面切入,也可以从浮躁、喧嚣造成失败的反面例子入手,然后正面写那些默默积聚获得成功的例子。也可以写景切入,如写浮云、写雾气、写沙滩上的足迹……切入最好简短、有新意,但不要离材料太远。

(三)善于缝合,消化使用

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引子,全文的中心、观点、论证都是由此材料生发出来的,写议论文不能“过河拆桥”,抛弃试题材料,其他文体也不能整篇脱离所给材料。写议论文时开头应概述材料,结尾还应回扣材料。可把材料变成作文内容的一部分,也可在原材料基础上加以挖掘和提炼,使文章高人一筹。这样还可以避免作文信马由缰、脱离话题的弊病。本则材料可以用在开头或结尾,以此诗的句子为主干,写几个排比的句子,这样既彰显了你的文采又扣住话题,同时还增加了作文的思想内涵。此外,材料中的“陆地”“波浪”“泥沙”,也可以在自己的文章中出现,深入准确地赋予其比喻含义就可以。

(四)准确为文,开拓创新

现代作文鼓励个性张扬,激励创新思维,要缝制新的形式外衣,力求结构形式超乎常规,别具一格。文章有好的内容,还需要好的形式来“包装”。可以摆脱一般的结构形式的束缚,写成日记、书信、演讲稿、寓言、童话、网络论坛等等,使文章生动活泼,摇曳多姿。如果把这个试题写成寓言应该是很容易出彩的,通过正反方面的叙述达到吻合中心话题的目的。同样写成议论文可以找到很多成功在于默默积淀、点滴积累的事例论据,如课本内外、古今中外、社会各个行业的例子。写记叙文可以用小小说的体裁,欲扬先抑,注意安排情节,使之波澜起伏。写书信的体裁可以从反面写,如一个失败的人物思考回忆自己的往昔故事。写成演讲稿,则要角度换位,以一个成功者的身份追述自己奋斗的历程,叙述中注意详略和线索。

总之,以现代新诗为材料的话题作文,写作中除了遵循材料作文写作的原则外要注意:主旨是关键,理解要全面,缝合与消化,创新务为念。

三、模拟练习

阅读欣赏下面这首诗歌,根据要求作文。

《故乡》杨孟芳

李白的霜,染白,一条小路。沿着小路,我,走回去,走到母亲床前才知道,我是她的故乡。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思路点拨

这首诗的“诗意”和“哲理”在最后的三句,“故乡”的含义在这里又有了新的诠释。平时,我们常常会这样问自己:我的故乡在哪里?出生地?父亲的出生地?祖父的出生地?是,又似乎不是。然而当我吟诵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时候,我们似乎都在心灵的深处呼唤着“我的故乡”。对母亲来说,“故乡”就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游子来说,“故乡”就是梦牵萦绕的故土。这时,我们才知道“故乡”只是每一个人的心灵寄托。

以时间为话题的作文 第5篇

人们时常会叹息:生命的短暂,时间不断流逝得飞快,人生只那么我们匆匆一百年。这就是你的错误了,虽说自己人生进行短暂,但只要你珍惜,你就会可以发现企业生命的价值,他的漫长而有趣,如果你能够非常珍惜每一分一秒,那么你就会产生感觉没有任何事之前都会影响更加安全顺利:原本需要半个小时之后才能开始起床穿完衣服,吃完饭的,现在我国十几分钟就行了;等待一个汽车,等人时,利用通过这些工作时间再干些什么有意义的事,等红灯时早到些,就不会因耽误了一两分钟而赶不上公交车,处处倒霉之类的事了。

如果用珍惜时间,一天每个人都种了一些花草树木,还怕沙漠侵袭,空气不新鲜,环境不美吗?

以时间为话题的作文 第6篇

时间过得无影无踪。它走得快,来得也快。一个人能否把握时间,成为时间的主人往往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命运。陶渊明曾经说过:回到壮年是很难的。当你正处于人生的中期,是时候鼓励自己了。时间流逝,不等人。生命只有几十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获得成功并达到人生的巅峰并不容易。也正因为如此,珍惜时间是极其重要的。每个成功人士的背后都有一个珍惜时间的故事。

我们应该珍惜时间。我不仅相信成功人士所说的话,我也深深地理解它。当我年轻的时候,因为我不知道如何珍惜时间,我总是用各种方法说服自己早上起床时多睡觉,这使我每天上学迟到,不仅受到老师的批评,而且还使我失去了很多早期阅读的时间。清晨是一个人记忆力最好、精神状态最好的时候。我错过了这一次,剩下的时间还不如早读时的30分钟。后来,我做了一个实验。我早上认真地读了这本书,这比我在业余时间记得的要好。我只睡一会儿,我学习早不仅有益于我的一生,而且使我养成早起早睡的好习惯。只要我们学会使用和珍惜时间,虽然珍惜一小时中的一分钟是有用的,你会想,一分钟真的不能做任何事情,但是10小时是10分钟,100小时是100分钟,珍惜的100分钟能做多少事情!

以时间为话题的作文 第7篇

突然有一种惆怅的感觉。看了看班级的牌子,五年级。

是啊,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五年级,感觉这五年过得好快;看了看日历,发现只有两个儿童节可以过了,是啊,马上就不是儿童了;想想自己的年龄,马上就要迎来第一个本历年了。这十二年,在父母的怀抱里长大,像温室里的花朵;下一个十二年,自己要在社会上闯荡,像一个花朵在狂风里坚强的生存。时针在钟表上慢慢地走着,我多么希望时间永远停留在这一刻,我不想长大,我不要长大,长大后,没有家人们,我怎么办?可是,这不可能,所以我们能做的,可以做的就是珍惜现在,珍惜时间,珍惜童年。之前觉得,时间还有那么多,没事的。可现在,觉得时间好少,少得可怜,不仅时间少得可怜,我也痛得可怜,懊恼的可怜,为什么以前不珍惜这宝贵的时间呢?我错了,错了。五年级了!马上就要毕业了,一想到就要和朝夕相处的同学分开,我就想哭;以前不懂得珍惜,和同学生气,打架,而一年以后,想吵架,都看不到了。

我不敢想象,和他们分离的时候,我会怎么样,因为,我怕,我怕我一想,眼泪就止不住了。但我克制不住,我总是去想,每当想到的时候,我就躺在床上哭。慢慢地,我想明白了,最好的办法就是珍惜现在的时间,和同学们好好的玩一玩。在学校里,看着那些一年级的小学生们,玩那些“幼稚”的游戏,突然有一种感觉,想和他们一起去嬉戏,玩那些“幼稚”的游戏,我挺羡慕他们的,他们还有他们的童年,而我的童年,将慢慢逝去,童年只有一次,珍惜它吧!珍惜时间!珍惜现在!珍惜童年!

高一以时间为话题的作文 第8篇

仁爱英语以话题为主线进行编写。阶段性考试、期末考试都离不开单元话题的复习。在传统的单元话题复习过程中, 存在着满堂灌、快讲一遍课本等做法, 耗费师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且事倍功半。《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 英语课堂教学应以“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三维目标, 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课堂学习氛围,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因此, 单元话题复习过程中不能偏离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二、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一) 加强预习指导, 编制预习导纲。

预习就是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课前预习既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 又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是学习新课的第一步, 只有预习充分, 才能提高听课效率。预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明确当堂课的学习目标。预习很难坚持, 原因是多样的, 主要原因是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的方法和内容上存在误区, 只是布置诸如“预习Topic 1 Section A“或者“预习Topic1的单词”的作业, 内容泛化, 没有具体的指标。如何更好地预习, 编制预习导纲是指导学生预习的有效方法。预习可以根据要学习的内容和学生实际, 安排在前一天或课前几分钟。

(二) 注重互动学习,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应体现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方面。在初中英语课堂上, 生生互动最常见的是操练对话、角色扮演。在理解语言点、语法等教学环节, 可以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以小组为单位, 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实现兵教兵的结果。师生互动的环节通常是在生生交流讨论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处教师进行精解、启发、点拨。交流是互动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在互动学习中, 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会说的习惯, 还要通过让学生复述、评价, 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不论是“互动”、“合作”、“交流”, 都必须以独立思考为前提, 以独立思考为基础。

(三) 重视当堂检测, 及时反馈矫正。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 争取堂堂清。通过精选、编制检测题, 进行当堂限时检测, 并及时反馈矫正。

三、以学生为主体的单元话题复习环节

根据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我们探索出单元话题的复习步骤, 即课前预习→激情导入→学案导学→小组合作→展示提升→教师精讲→当堂检测→反馈矫正→布置作业九个步骤。下面以复习仁爱英语八年级Unit1 Topic 1“I am going to playbasketball”为例, 说明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操作过程。

四、结语

以时间为命题 第9篇

6月11日上午10时,行为艺术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c)在位于伦敦海德公园的蛇形画廊(Serpentine Gallery)开始了历时512小时的行为艺术《512小时》,每天8小时,每周6天,这512小时将持续至8月25日。

这是一个具有互动性的作品,整个行为的过程对现代人忙碌的生活状态提出了挑战,这512小时是阿布拉莫维奇的512小时,也是参与者叠加的512小时,每个参与者有权选择自己逗留的时间,当他们觉得无趣时随时可以离开,但在他们进入展厅之前必须“净身”——背包、外套、电子设备、相机、手表均不得携带入内。《512小时》共分为3个展厅,在这里你会被待到房间中间的圆台上,要求闭上眼睛体会自己的能量;你可以坐在展厅的椅子上闭目冥想;或者仅仅在展厅内慢慢走动;你还会被带进主厅旁边的小展厅,要求闭上眼睛,专注自己的呼吸,静静的呆着……在这里站、坐、或者是行走都被仪式化,时间仿佛被拉长,甚至可以说在这个空间里根本没有时间,有的只是人与人,人与自身。

在展厅内不断会有人引导你要放松、深呼吸、调整自己的状态,但对讲究效率的现代人来说并非易事,有体验者说,“整个过程看似放松但实质非常累,你一直站着,一改往常的频率,企图停下,但你会发现,做到真正的静止,却是如此困难的事。”习惯了快的我们,已经不太知道该怎么慢下来。当然,《512小时》也会让参与者去思考,“阿布拉莫维奇的空间是原始的,是灵性的、纯粹的。科技加快了我们的速度,人们迅速地进入未来,我们所经历的在迅速地变成过去,唯有当下是被无限压缩的。现代人的当下越来越少了,而唤回当下、唤回我们真实的存在,对我来说,大概是该的行为中最宝贵的东西。”

时间是永恒的命题,我们的一生都在消耗它,却永远无法抓住它,但时间总会留下痕迹。2006年,隋建国50岁,知天命的年龄,时间与空间的哲学思考成为其艺术探寻的主题,《时间的形状》正是从那一年开始创作,而这件作品的创作时间则与隋建国的生命周期相同,这是艺术家创作的一件自己无法销售的作品。从2006年12月25日开始,隋建国每天将一个“小球”在油漆桶里蘸一下,为了保证作品的持续性,他还特意准备了一个本子记录,即便自己出差也会交给助手来完成。隋建国说,“我以前从来没认真想过我的生命会有终点。50岁生日的时候,我好像远远地看到了那个地平线。从此以后,这个生命终点时间的概念就再也挥之不去。”借助那个球,时间变得可视化,每一天都是余生的开始,“这关乎生命”。

谢德庆的《一年行为表演1980~1981》与隋建国每天蘸油漆、做记录有着极为相似的形式,同样体现了艺术家对时间的思考,这件作品还被形象的称作《打卡》。艺术家宋冬曾如此评价谢德庆的行为,“谢德庆是用生命做艺术的人,我不认为他的艺术会过时,因为他不是为了时代而创作,而是为了体会时间进行创作。”在《一年行为表演1980~1981》中,谢德庆每隔1小时打一次卡,持续1年。谢德庆一生共做过6个行为,前5个每个周期都是1年,他说,“因为这是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是人类计算生命的基本时间单位;是生命里面周而复始的一个循环,这是属于人类文化里面都共通的。另外,可能这样听起来有些反讽,不过我相信自己具有浪费时间的才能,在这上面有所成。”他的确在“浪费”时间,他将自己关在一个3.5×2.7×2立方米的木笼子里,不交流、不阅读、不写作、不听收音机、不看电视一年;打卡1年;露宿街头,不进入任何建筑物或有遮蔽的地方1年;与行为艺术家琳达·莫塔诺在腰间用一条长约2.4米的绳子绑在一起,却互不碰触1年;不谈、不看、不读艺术,不进入画廊或博物馆1年。他最后一件作品是从36岁生日开始,到49岁生日结束,13年只创作不发表,而在这13年里,他唯一完成的就是活着,他说,“仅仅是存活也成为一件并不容易的事情。”他所有的创作都基于这样的前提:生命是终身徒刑,生命是度过时间,生命是自由思考。

通过谢德庆的艺术,可以体会到他的真诚,在拥有旺盛的创作力时,他把艺术做到极致,在没有下一个作品的想法的时候,他选择了让《不做艺术》这件作品提前到来,坦然面对一个艺术家不能提出有力量的想法,没有创意的事实,并以选择不做艺术来度过时间,当自己江郎才尽的时候,他选择结束自己的艺术事业,他不希望重复自己。谢德庆是坦然的,他的作品是严肃的,有些伤感,但又让人敬佩。但是当你看了另一位艺术家与时间相关的创作,你肯定会觉得自己被耍了,或者你根本没有耐心看完他的作品,那个人就是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

通常我们在展览中遇到影像作品会站在作品前看上几分钟,甚至几十秒,然后转身离开,即便是走累了,坐在看视频的座位上休息一下,也很难集中注意力将作品看完。一方面当我们来到作品前的时候刚好作品从头播放的几率很低;另一方我们实在没有耐心看完那些可能是没有情节,或者不知道在表达什么的片子。沃霍尔有不少影像作品正是这种没有情节的片子,他可以将镜头对准一个正在睡觉的男人拍上6个多小时,机位从来没有变化过,画面偶有变化则是这个男人睡眠中一些无意识的动作。他也可以将镜头安放在“时代生活”大厦41楼的洛克菲勒基金办公室里,对准对面的帝国大厦,这个静止的建筑物拍摄6个多小时,制作成8小时的影片在电影院放映。在拍摄过程中除了摄影师每个半小时要检查一下胶卷的是否正常运转外,其他人只是在旁边吃吃喝喝,消磨时光。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理解沃霍尔这样的举动,哪怕是和他同在拍摄现场的人。“安迪,这需要一个全景!”“千万不要!”“前三卷胶片什么也没拍到,真令人担心。”“要把每个胶卷做上标记,以免搞混了。”“你们知道帝国大厦在摇晃吗?”“我想上一卷什么也没有拍到。”“拍摄要持续多久?”“跟你的生命一样长。”对观看者而言,对画面出现变化的等待犹如生命一样漫长,在《帝国大厦》的首映式上,最初的200名观众,在影片播放结束时有3/4离席,时间在焦虑的等待中流失。

大多数人无法忍受这样静待的消耗,但是当他们以另外一种形式消耗的时候往往不易察觉,他们忙碌着,无暇顾及流逝的时间。时间是属于每一个人的命题,当时间假以具体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才能切实的感受到它的存在,每个人都用生命在创作以时间为命题的艺术品,它同样不能用于销售。

以时间为话题的作文 第10篇

时间让你学会许多事。它让你学会唱歌、跳舞、画画……它给你记录一切,而你仔细回想,却什么都记不起来。时间就像一首只有四分钟的歌,你不好好收藏它,它就马上过完了。

时间让本没有牙齿的小孩子变成满口假牙的老人。当你刚感觉到自己有了牙齿而感到开心,到了青年,你们就可以开始吃很多难咀嚼的食物了。但是时间却将你推向了老年人的生活,老人不能吃的食物,只能看着别人吃。

时间,它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故事,它就是时间,过得很快有的人为你书写了故事。不是,故事它是时间写的,过的快它为你写的故事就多,过的慢它为你写的就少,一切都是它写的。

时间,时间,有的时间快,有的时间慢。快的时候都在玩,慢的时候自己都在自己心理压力,时间它是公平的,无论是开心的,还是伤心的。它都会陪着你一起流失。

时间它让所有生物生长,植物当我们撒下小小的种子开始就在拼命生长,时间流走了,悄悄离别了植物,植物从小种子到成熟开花结果再到分散,时间就生长在种子里一天天变换;动物也是这样。

时间让你的脸变换。小时候的可爱到老年的清瘦。小孩子喜欢自己的小脸,时间却让你慢慢变老,岁月的痕迹显现无疑。老人想回到幼时,而小朋友却想着快快长大。

以时间为话题的作文 第11篇

我想把时间定格在那一秒,定格在六年前踏进教室的那一秒。那一秒,我看到了我的老师,看到了与我朝夕相处的同学,看到了他们的面孔。尽管都是陌生人,但看到即将一起学习的同学,心中莫名地多了份按捺不住的激动。

我想把时间定格在那一秒,定格在第一次系上红领巾的那一秒。那一秒,我成了一名少先队员,当庄严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在我耳边响起时,我高兴,我激动!当老师将“中队旗”交到我手上时,我骄傲,我自豪!但我看到“大队长”时,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大队长”!

我想把时间定格在那一秒,定格在我当上大队长的那一秒。那一秒,我成了一名大队长,我成功了!在五年后,我达成了当年那个刚入队的小女孩的愿望!我主持了一次新队员入队仪式,我激动!

我想把时间定格在那一秒,定格在最后一次主持“升旗仪式”的那一秒。那一秒,我要好好看看所有的同学,看看祖国未来的希望,看看与我一起主持的搭档,认认真真地对着国旗行个队礼!

我想把时间定格在那一秒,定格在最后一次系着红领巾走出校园的那一秒。那一秒,我要再好好看看每个同学的面孔,记下每一个人的名字,记下我们深厚的友谊,愿这友谊地久天长!

以时间为话题的作文 第12篇

时间的流逝又总是这样的短暂。这其中的奥秘有总是历历在目!相信,我们每个人都会随之成长,成熟。相信在这不久的未来也将会同样的快乐。希望时间的变化,不变的却只有我们的初心!相信,在初心的带领之下,我们同样会更加的幸福!

流逝

时间的飞逝总是在这其中。但我们不会改变着一切。因为这是每个人的经历。经历的不同却总是会带领着我们不同的命运!在这飞逝中成长,在这流逝中成熟。相信只有这样,未来才能够奔向于你。抓住此时的任何机会,不要总是让自己遗憾满满。那样的人生都将不会快乐。时间对待每个人都会是公平的。相信着一切对待每个人也同样的相同的。只是这选择权在于自己手中。每个人都将会有不同的命运。只希望自己曾被自己温柔相待!流逝的时间已不在,那就学会珍惜现在,也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的拥有一切!人生要充实,勿留任何遗憾!

珍惜

这世间我们曾走过,这世间的酸甜苦辣我们曾尝过。也许唯有世间的轨道依旧在变化。不变的依旧是初心!变化的则是我们的生涯。时间的飞逝只希望能够追到。毕竟错过了都将会是永远的错过。只希望这一切的机遇,都将会来到我们的身边。

希望这也是现在的追求。也是以后的所求!愿现在的现在都能够活出自己想要的。这一切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愿明天的明天依旧美好。时光流逝,不负美好青春!

时间太消亡,但这却是永远也改变不了的事实。只希望这世界曾对我们温柔相待!我们要在这里成长,未来之路还很漫长!只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拥有。相信,这世间之路我们都曾走过。对待着这一切。我们更希望付出真心!相信所有的付出都将会有回报。愿明天更好,我们依旧初心依旧!

高一以时间为话题的作文 第13篇

1 时间指示的转换

在日常交际中, 人们在谈及各种各样的事物, 动作和活动时, 不可避免的要用到时间。“时间”本身是一个极为抽象的概念, 它不可触及, 无法琢磨。因此我们无法确定它的始端和终极。为了表示时间, 我们不得不人为地选定一些参照点, 作为计算时间的依据。然而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的时间, 常常不同于我们日常交际中的时间, 它超越了以计算来衡量的时间, 摆脱了外在的界定。作者在进行文学创作时, 为了使文本情节丰富, 可读性更强, 他们首先必须要把故事时间转换为情节时间, 然后再对情节进行重新剪接组合, 形成顺叙、倒叙和复指等方式。“时间是人的思想过程, 是人的心灵延展”。只有从作者对时间的运用手段上, 读者才能体味到作者的思想过程, 感受到他的心灵延展。下例摘自华滋华斯的The Solitary Reaper (《孤独的刈麦女》:

Behold her, single in the field, /Yon solitary Highland Lass!/Reaping and singing by herself;/Stop here, or gently pass!/Alone she cuts and binds the grain/And sings a melancholy strain;/Oh listen!for the vale profound/Is overflowing with the sound./No Nightingale did ever chant/More welcome note to weary bands/Of travelers in some shade haunt, /Among Arabian sands;/A voice so thrilling ne’er was heard/In Spring time from the cuckoo bird, /Breaking the silence of the seas/Among the farthest Herbrides.[3]

在节选的这两个诗节中, 在第一诗节中, 诗人用的现在时向读者展现了一幅乡间景象:一位苏格兰少女独自在田间劳作, 她一边收割, 一边唱着忧郁的歌。读者在解读这幅画面时, 难免会产生两种情愫:忘记尘世的忧伤;内心充满惆怅。第二诗节诗人将时间一转, 用过去时引出了一个对比用以突出割麦女的歌声的优美和强大的感染力。诗人借助于丰富的想象和时间的悄然转换传递给读者一种莫名的忧伤, 使读者再一次真切地感受到诗人自己对人生的忧患:“只是唱自然的哀伤苦痛———昨天经受过, 明天又将重逢?”同时, 这也赋予了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正如有的理论家所言, 事件和情节上加上一种时间变幻的光彩, 使日常的东西在不平常的状态下呈现在心灵面前。出现在这首诗中的时间概念, 不再是物理意义上的时间, 而是与诗人的情感俱来的内在的心灵时间。正是这种内在的心灵时间把刹那化成了永恒。

2 空间指示的转换

时间和空间这两个概念有不少相似的地方。就像时间没有始端, 没有终极那样, 空间也是没有界限的。所以, 要表示人或物在空间的位置, 也必须有特定的参照点, 即方位参照点。但是这个参照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往往会随着语境的转换而转移。方位参照点的选取有两个依据, 即实际距离和心理距离。实际上, 决定方位指示词语选择的并不完全是实际距离, 在相当的程度上是说话人心目中的心理距离。实际距离和心理距离在不少情况下是一致的, 但也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YULE曾经举了一个香水的例子说明了两者之间的不一致。说话人闻到一股香水味, 但他不喜欢这种香水的气味, 尽管这气味可能就在他鼻子底下, 实际的空间距离很小, 但他的评论可能是“I don’t like that”, 而不是“I don’t like this”。[4]对这种现象的解释只有引进心理距离这一概念, 不仅是因为它是空间指示的语用基础, 更重要的是, 它还包含了说话者个人的情感因素。以唐代诗人元稹的《远望》为例:“满眼伤心冬景和, 一山红树寺边多。仲宣无限思乡泪, 漳水东流碧玉波。”这首诗虽然讲的是常见的思乡之情, 但为了使思乡之情得到突显, 诗人从眼前山上的冬景写到稍远处的寺庙, 再到楼下河流, 再到心中的故乡。这种悄然的空间指示的转换使得读者深深地感受到了诗人悠远绵长的思乡之情, 它就像天上的碧云, 东流的水波。

根据复合空间理论和Oakley的思想,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心理距离的变化, 在很大程度上, 体现在空间指示的转换中, 其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就是语言所能展现的可能的层叠“语境”和“情景”。再如华兹华斯的《孤独的刈麦女》的前两个诗节。

诗人一开始就借助于空间指示的转换, 由远及近给我们勾勒出一幅视野辽阔、远近分明、层次清晰的图画:远景是的碧蓝的晴朗天空和空旷苏格兰高原高地;中景是广阔无垠的田野;近景则是一位年轻健壮的姑娘。我们的眼睛也随着诗人的描写, 从远处看到近处, 看到了刈麦女的朴实和勤劳, 同时也看到了她的压抑, 孤独和苍凉;此外, 我们的思维也随着诗人的描写流动, 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 诗人借以描写刈麦女的情感, 抒发自己孤独的伤感悲戚之情, 可以说, 这首诗也是诗人对自己精神世界的探索。从某个意义上讲, 诗人正是通过空间指示语转换这一手段, 利用语言同读者进行意义上的磋商, 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让其细细体味自己的思维流动的走向。换言之, 读者从空间指示的转换中所获得的, 是对作者所表达的事物更深的理解和联想, 是对作者所表现的一切超出言内的理解。

Thomas认为, 语用学研究的过程涉及说话者和受话者之间的意义磋商 (negotiation of meaning) 。任何一篇文学作品, 都在力图通过设定一定数量语境建立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意义磋商。在华兹华斯的《孤独的刈麦女》的前两个诗节中, 空间指示的转换, 至少提供了三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语境:“作者”的语境、“主人公”的语境、“读者”的语境。不同的语境会带来不同的思考维度, 不同的语境在不同的层面与读者建立了不同程度不同内容的意义磋商。在解读这首诗时, 读者会自觉扩大心理空间的建构范围寻找理解途径, 因为有限的语言形式总是不能完全容纳它所要表达的全部信息和意义, 语言形式往往会出现意义增值的现象。只有读者的积极参与, 话语意义才能实现增值。

3 结束语

奥尔森的放射诗理论认为:诗歌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能量传递和转换的场, 里面倾注着诗人个人的“气息”。“气息”是一种言说的力, 是诗歌之所以能“放射”、传递能量的物质的载体。如果说, 诗歌的音节、字、词、行是蕴涵着能量的基本粒子, 那么, 气息就是最终测定这些粒子的能量, 并使得它们在动态中得以转换、传递的动力。如果将这样的理论运用到文学创作中, 必然出现丰富的指示转换现象。语用学中的指示现象本身就是“以人为本”的, 但无论时空如何交叠倒错, 我们分析一个文本的立足点都应是作者心灵的声音。

摘要:指示就是利用语言进行指点或标示。在文学作品中, 它的含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的内心状态和它所依附的“主观”语境。不同类别的指示因语境的不同在意义上会出现转换的倾向。本文将着重从时间及空间的转换探索指示在文学作品中的转换现象以及这种转换所带来的作品意义的增值。

关键词:指示,转换,语境,文学教学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2:24.

[2]张东升.诗歌中虚拟空间的认知作用和语用功能[J].外语教学, 2003 (6) .

[3]张伯香.英美文学选读[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12.

高一以时间为话题的作文 第14篇

老师: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也说过,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同学们,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读书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呀!今天,我们来写一写有关读书的作文,好吗?

小丫:老师,是不是有关读书的事或是爱读书的人都可以写呢?

老师:是的,这次有关读书的话题可以写的内容很多。可以写你和书的故事,也可以写你读书的体会;可以采访你身边爱读书的人,再整理出采访记录。

毛豆:呀,这么多的题材可以写,我写什么才好呢?

老师:是啊,我们每天与书形影不离,一定有很多故事和体会:比如你在读书中遇到的问题;你是怎样得到一本非常喜爱的书的;你在读书中获得的乐趣或学习到的读书方法……这些都可以作为写作素材。现在你们认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有哪些人、哪些事跟读书有关呢?

小丫:我想写写我爱看书的事。我非常喜欢看书。记得有一次,妈妈出门时嘱咐我去买瓶酱油,可是一个上午过去了,妈妈都回来了,我还坐在沙发上看书,全然忘了买酱油的事,妈妈说我是个小书迷。

老师:妈妈说你是个小书迷,说明你类似这样的事不止一次吧?要怎么写才能体现你爱看书这一主题呢?

毛豆:我想她当时看的那本书一定是非常喜欢的,一定是有什么精彩的内容让她入迷了。我认为这些都要写出来。

老师:说得真好。具体地描绘怎样沉浸在书中,同时细致描写妈妈的神态、语言,也能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中心。毛豆,你写什么呢?

毛豆:我的同桌是个爱读书的人,他看过的书非常多,课外,我经常让他给我讲故事。这次,我准备对他进行一次“采访”,学习学习他的经验。

老师:你能说说你要怎么采访吗?

毛豆:我采访时会抓住一个中心话题,然后围绕这个话题展开。如你是怎么成为一个爱读书的人的?平时都看什么书?怎样看书能较快提高写作水平……

老师:看来,你对怎么采访已经胸有成竹了。采访中如果能够穿插人物的动作、表情等,读者更会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之感。

老师:前一节课我们不是有举行“开卷是否有益”的辩论会吗?

小丫:是啊。上次辩论会,我的观点是“开卷未必有益”,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书都对我们的身心有益处,比如一些垃圾书,还是远离为妙。

毛豆:那你就抓住这个观点找材料,把道理讲透彻,做到以理服人。辩论时不仅要阐述自己的见解,还要驳倒对方的观点。

小丫:嗯,我还知道,为了使人听得懂,要写得通俗些,流畅些,不能用太长的句子,不能用太生僻的词。

老师:你们都说得很好。同学们,莎士比亚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你们的成长离不开书,相信你们对读书有独特的感受和体会。现在就请大家拿起笔,把你们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吧。

以时间为话题的作文 第15篇

刚步入学校,穿着校服,带着红领巾,总是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但是会很羡慕比自己高一年级的学生。当自己升了一年级,又开始盼望着再升一年级。渐渐的,竟然要面临着中考了。

有一次和朋友聊天,互相说着彼此和朋友在一起多长时间了,没想到说出来的数字让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有在一起5年的,甚至还有8年的!时间真的好快。一些友谊也让时间变得更深厚。

在镜子面前,看着自己,发现变高了。和妈妈站在一起,妈妈到我的鼻尖,我比妈妈高出不少了,小时候的相片上,妈妈在抱着我。现在,妈妈也有皱纹了。

时间伴着我成长,陪伴着我走进了青春,阅读了青春的故事,体验了青春的快乐,与他人分享青春的美好。

有时,在这个瞬间,我会很生气,也许下一个瞬间我是最快乐的人。时间在瞬间中体现,而我们,却不能在瞬间中感悟时间。

时间,像是透明的影子,无论白天黑夜,都在陪伴着我们。可是它却不能教会我们任何东西,只有我们自己去思考,去感受。

一阵风吹过,带走了逝去的时间。

每个日出,仿佛太阳都是新的,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而时间,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新的的。来不及你思考,你就失去了下一秒,不用你去等待,又一秒来临。

所谓珍惜时间,就是在每一秒内都做有意义的事情,充实自己。被时间麻木的人,抛弃着一点一点的时间,最后他浪费掉了生命,那时候的他也就没有时间去后悔了。

即使时间在你的指尖滑过,你也不能抓住它。因为它永远不会停止。

时间最值得利用的。

以时间为话题的作文 第16篇

“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等等,都是警示人们要珍惜时间,是啊,没有了时间,就没有了一切。你花再大的精力,你用再多的金钱,你使再多的手段,有些人也许会因此而成全你,但时间不,它不领你的真情,它不收你的大钱,它不吃你的把戏,它只是自己管自己,让每个人拥有同样的时间,可能这就是时间的珍贵、魅力所在。

珍惜时间吧,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就拿“滑铁卢”战役来说吧,拿破伦在原本胜券在握的“滑铁卢”战役中大败。原因是什么?就是太轻敌了,没有把握好时间,来到英国的时候休息了一天,到第二天再攻打山冈。结果,让英军有机会在山上筑好工事,有充分的时间作好准备。

正应了《明日歌》中的一句:“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对啊,如果把事情都拖到明天去做,那还有什么是可以做得好?

我在生活中有是也是这样的。比如我星期六早上总是要睡懒觉,醒来已经是9点了,再磨磨蹭蹭得几下,转眼10点30分了。到头来,我在星期六早上这几个小时里几乎没干什么事情,结果造成了时间的浪费。办事,如果我抓紧一点,我的速度可不止这么一点。

我发现,我在一分钟里可以写20多个字,做5道算术题,看完一篇文章等等等等。甚至在一个星期五晚上短短2个小时的时间里,我做完了所有的作业!

以借口为话题的高一作文 第17篇

万物趋向完美,凡事却都趋向了平淡、无聊。学习生活亦是如此。为什么我需一天十多个小时地学习?当我从窗户看向窗外时,有汽车不断从我眼前驶过,仅仅是只隔了十几米,却发现原来汽车这无生命的东西也比我有活力。那么,就给我一个理由,给我一个能让我安心,静坐而学习的理由!

我渴望自由,懒散的十几岁时的青春更想自由点,更想偷点懒,而我却如同一只鸟,一只被铁笼束缚了十年的鸟,尽管我想飞,尽管我想飞得最高,可是铁笼非铁,不是世间利器所能破,这注定在生命的尽头会留下一生之叹。

性格会随时间流逝,会不再是以往的豪情壮志。现在刚入高中,所谓理想无非就是考上一所重点大学,大学之后,又将何为?

前路漫漫且茫茫,给我一个理由,让我坚持去追求!

世上都有梦,但大多数人的梦只存在于白天或是夜晚。做白日梦的,会大白天睁着眼傻傻地笑;做黑夜梦的,会晚上_闭着眼傻傻地笑。他们有唯一的区别,即一类是会让别人知道,一类只会让自己知道。我也有梦,却不知道该怎么去做梦,或是与其于梦想中存活,不如面对现实而死去。那么,给我一个理由,让我去珍惜人间的快乐自得!

从初中到现在,鲁迅先生的文章没少学,在高中语文课本刚发下来时,我便翻看起来。果真,又让我听到了先生的呐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时代是需要呐喊者,就像方舟子“打假”,那又有谁能为中国之青少年呐喊辟新路?

世界愈发地喧闹,在沉默中爆发后只会更沉默,那么,给我一个理由,让我在沉默中死去!

写到这时,却又想到了一句话:“矛盾冲突促成戏剧的高潮”,生活就是一种矛盾的存在,就如我拥有强烈的求知欲,却不希望这是被高考束缚我的生命;或是如同我喜欢品尝美味而不愿刷卡。然而戏剧总是给旁观者看的,那么,理由总是不够!

高一以时间为话题的作文 第18篇

一、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

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 光速在任意坐标系下都保持恒定的值, 而且也是一切机械运动和电磁运动中的最大极限值, 其大小始终大约为每秒30万千米。通过基于简单数学推论的理想试验, 爱因斯坦发现对于牛顿理论体系中“时间是绝对的, 且不受任何外界因素的影响, 它始终如一地从过去经过现在流向未来。”这一基本观点实际上存在着重大的缺陷。通过对不同坐标参考系下的运动物体进行洛伦兹变换, 他发现不存在绝对的时间, 也不存在绝对的空间。对于不同的坐标参考系它的时间都是不同的, 即时间、空间具有相对性。

从狭义相对论可知, 对于在一惯性系中运动的物体, 其速度越快, 它的时间过得就越慢, 形成所谓的时间膨胀效应。因此, 想要踏上未来之旅,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使飞行器能足够快, 要使时间效应相对明显, 就需要该飞行器能达到光速范围。如果能够制造出速度接近光速的宇宙飞船, 那么宇宙飞船必然会因为不能违反光速最快原则, 而使舱内的时间放慢。[2]例如:若一飞船以恒定的99%光速在惯性坐标系A中飞行, 同时将地球作为惯性坐标系B。地球上的60分钟, 对于飞船上的飞行员来说大概只过了6分钟时间。此时, 对于飞船里面的人来说, 他们实际上已经进入了未来。不过因为无法实现超光速运动, 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进入未来, 却无法回到过去。

由狭义相对论可知, 若要将物体加速至光速范围, 其质量就会随速度变得越来越大, 甚至变为无穷大, 因此就会需要非常大的能量, 大到所需的能量也为无穷。然而, 这种情况只适用于外部动力。而如果将物体自身质量化作能量的话, 就不会出现质量增大至无穷的问题, 也就是说, 通过这种方法将有可能能使物体飞行速度达到光速。一旦以物体以光速运动的话, 就会产生一个使人惊异的结果—空间收缩。对于任意物体间的距离, 都缩小为零。因而对于光速运动的东西来说, 时间是不存在的, 宇宙中的任何地方都是现在, 空间上的距离也是不存在的, 宇宙中的任何地方似乎都收缩为一点, 而不需要花时间就能到达。一旦物体达到光速, 那么理论上将不再有任何东西阻碍它继续加速到光速。一旦可以达到光速, 并超过光速, 那么我们就可以逆时间而行, 过去的时间将越过时间—光速壁垒重新回来, 这样我们就能回到过去, 实现时间旅行。[3]因此, 如果我们在理论上承认超光速的存在, 那么通过这样的方法, 我们就既可以进入未来, 也可以回到过去。

二、虫洞理论

在1915年, 爱因斯坦又一次创造性的提出了另一重要理论—广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的应用范围更强, 适用于一切非惯性参考系。根据广义相对论, 爱因斯坦提出:时间和空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会随着引力场的强弱程度而有所不同, 即时空会在引力场中发生弯曲。若在A, B两点均存在着强引力场, 它们的强大引力会使其周围的空间发生扭曲。就像是在一张二维的橡皮膜上放上了一个重物。橡皮膜会随着重物质量的增加, 而使陷落的井变得越来越深, 不过此时的空间扭曲和陷落发生在更高维度而变得无法察觉。若此时A, B两点扭曲的空间相互接触, 并顺利连接在一起, 就会产生一种叫做“虫洞”的结构。这样奇异的时空结构可以作为爱因斯坦方程的数学解而出现。因而至少在理论上并不否认该时空结构的存在。这样的时空结构可以连接宇宙中两个很远的两点, 甚至有可能连接着两个不同的子宇宙。不过此时的虫洞只是空间上的捷径, 还不是时间机器。

因为时间依赖于引力场的强度, 要使虫洞变为一台时间机器并成功地进行时间旅行, 只需要将虫洞的某一入口A放在如中子星一样的强引力场之中, 将虫洞的另一入口放在相对弱的引力场之中, 因为此时两入口在不同的引力场之中, 导致两洞口附近的时间流逝并不相同。此时, 若在A, B两洞口放置两个相同的时钟, 会明显地看到洞口A处的时钟会比B处的时钟走得更慢, 两洞口之间会形成明显的时间差, 从而制造出一台时间机器。原则上时间机器可以非常强大, 我们与洞口A在强引力场中等待的时间越长, A, B两洞口之间的时间差就会越大, 因而我们可以制造出一台可以带我们回到过去数天, 甚至数年的时间机器。而且若此时我们将虫洞移开强引力场, 他们依然保持之前的时间差, 能一直作为一台时间机器使用。

因此, 理论上我们可以制造出一个存在于更高维度的虫洞结构。通过改变两洞口处的引力场强弱, 并施加人为干预, 就可形成一台回到过去的时间机器。

当然, 除了通过加速或者利用虫洞来进行时间旅行之外, 科学家们还想出其它可进行时间旅行的方法。如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天文学家哥特就认为还可以考虑通过弦论, 利用这种奇妙的弦来使得时空发生扭曲, 达到进行时间旅行的目的。而新奥尔良蒂拉恩大学的数学与物理学家蒂普勒在其一篇名为《旋转的圆柱体及全面违背因果关系的可能性》的论文中, 就设计出一个长100千米, 直径10千米且以极快的速度旋转密度极大的圆柱体来作为时间机器。当旅行者以螺旋形的路线绕着该圆柱体进入时, 就能在时间上回到过去或者前往未来。

三、结束语

总的说来。时间机器是否能够存在的问题还没有解决。不过, 即使物理定律严禁时间机器, 也值得我们去考虑它所引发的问题, 因为它可能使我们重新认识时间和因果关系的本质, 认识物理学的其他方面。[4]

摘要:在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基础的现代物理的几十年的长足发展之下, 依据现代物理和数学工具, 在以前看来是幻想的时间旅行已经在理论下形成了相对论, 虫洞理论等的时间旅行的可能方式。虽然依靠目前的科学技术甚至都难以验证其中一些理论的可行性。而且即便理论正确, 在可预见的未来也都是难以实现的, 但它们却能为我们以后指明方向, 让我们对这个世界能有一个更加清楚的认识。

关键词:相对论,量子力学,虫洞理论,时间旅行

参考文献

[1]Gravitation1992:Proceeding of the 13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neral Relativity and Gravitation, ed.R.J.Gleise[1]Kip S.Thorne, “closed Timelike Curves”, in General Relativity and r, C.N.Kozameh, and O.M.Moreschi:295~315

[2]《时间旅行能破解码》[M]今日科苑, 2010年17期

[3]约翰内斯·冯·布特拉尔[德]著.汪阳译.《时间旅行—来自未来的客人》[M].第36页.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上一篇:荒山土地承包合同下一篇:食品集团农民工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