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引领我成长范文

2024-06-06

话引领我成长范文(精选9篇)

话引领我成长 第1篇

父爱引领我成长

有时候,人总是会在一朝一夕中成长起来,变得有爱心、有毅力或者有责任心。而我,也是在一朝一夕之中变化了,这就是父爱的力量,让我瞬间成长起来。在爸爸四十周岁的前夜,我悄悄地俯身在他的背后,轻轻问道:“爸爸,你想要什么礼物?”爸爸骤然转过头,亲切的对我说:“我什么都不缺,你有这份心便足够了。”说完轻抚我的额头,便又扭过身去,我心满意足地离开了,心想着,爸爸给我的爱是理所应当的,既然他不要礼物,那我何乐而不为呢?

在那天的夜晚,我突然醒了,觉得嗓子发涩,就一路小跑,到厨房接杯水喝,路过书房时却发现灯光还亮着。我轻轻地推门进去,原来,父亲早就伏在桌子上睡着了。不过。旁边歪斜着一本未写完的日记,我忍不住强烈的好奇心,轻轻地拿过来,仔细的翻看了起来......“女儿真是长大了,竟然要给我买礼物!我真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父亲,希望女儿健康快乐,她的孝心,就是一份最令我欣慰的礼物啊...”看到这里,我不禁热泪盈眶,脑海里泛起了巨大的风暴。原来,父亲是这么的爱我,对我来说,我对父亲的爱缺少的可怜!我一直盲目的相信我理所应当享受父母的爱,而我不必付出什么。这些爱都是我的特权。现在想来,我是多么愚蠢,多么自私。

第二天,我早早的准备好了礼物,这些对于父亲给予我的爱是那么微不足道,但爸爸还是激动了许久都不能平静。

从此,在早晨的暮色中,可以看到我陪爸爸晨练的身影;在繁忙的中午时刻,可以看到我帮爸爸买菜的身影;在落日的余晖中,可以看见我陪同父亲散步的身影;在夜晚的静谧中,可以看到我帮父亲整理书柜的身影......但这些跟父亲对我的爱相比起来,却又是那么的微不足道,那么的渺小。

父爱,见证了我的成长,引领了我的成长,让明白了爱的珍贵。如果我是一撇,那父亲就是一捺,在妈妈的基础上,构建出一个大写的“人”字,见证我每一天的成长,见证我的家庭的幸福人生!

话引领我成长 第2篇

从小到大我们离不开课本的陪伴,从小学一年级到中学,我们学会了不少知识,也读过不少书。在学习中书是我们的伙伴。

在小学一年级,我有许多字词不认识,我们对课本的喜爱如同对糖一样的热爱。每天拿着课本读个不停,渴望要理解在些文字的意思。

我们在学习中得到了欢乐,但也得到了一些烦恼当我们考不好是,老师、家长唠叨我们。我们也会读一些课外书,这些课外书让我们得到了放松,没有课本那样严肃。我们在快乐和痛苦中间坚难拔涉。我们在慢慢的感悟这个世界。我们开始知道了什么是烦恼,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我们长大了,知识面也广了。有许多意见和父母不一样了。在书中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母爱。在现实生活却理解不了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事情,我们要用新的眼光来对待我们的课本、老师、同学和父母。

我们经历的事情是不多的,我们要多从课本上了解,在生活中实践。

话引领我成长 第3篇

做一个“长大的儿童”

1992年, 我来到了刚刚创办的海门市东洲小学做教导主任。这所处于城郊结合部的学校, 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当时受凯洛夫教学思想的影响, 课堂呆板而封闭。我苦苦思索如何让课堂生动起来, 如何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聪明”起来。

偶然的, 我读到了李吉林老师的教案选, 一个个“情境”下的课堂如此生动“美丽”, 我犹如迷途的羔羊找到了回家的路。

于是我找来李老师许多关于“情境活动”的文章来读。在《惊弓之鸟》教学中尝试角色扮演活动, 让儿童的眼、耳、口、手、脑都动起来, 给儿童的学习带来了无限乐趣, 课堂变得活泼起来。这次活动后, 我申报了“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化研究”这一南通市级课题, 走上了教育科研的道路。这个课题后来升格为江苏省第四期教学研究立项课题。我和同伴们一起努力改变师生间单向授受关系的状态, 设计了各种各样的学生学习活动形式, 如角色扮演活动、小组学习活动、音乐绘画活动、讨论争辩活动等, 让儿童“兴趣识字、广泛阅读、自主作文”。让儿童感受到了“学海无涯‘乐’作舟”。

其实, 在南通师范学校读书时, 我就听过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课。上世纪80年代, 李老师已经是南通市赫赫有名的“五朵金花”之一, 是最有思想的特级教师, 也是我们的偶像, 我们都很崇拜她。记得二年级下学期, 我们在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听李老师执教《桂林山水》, 一举手一投足是那么优雅、亲切, 声音又那么好听, 加上那么棒的简笔画基本功, 简单几笔就再现了桂林山水的神韵。我和孩子们都被李老师神奇的语言、神奇的朗读、神奇的画面“粘”住了, 每一次回忆起来都充满了魔力!

关于活动的思想是从李老师情境教学的书本中学到的。1996年金色的秋天, 我见到了仰慕已久的李吉林老师, 第一次聆听了李老师的教导。当时我要参加南通市的阅读课比赛, 在李庆明老师的介绍下, 请李老师辅导。那天, 李老师穿着一件漂亮的碎花连衣裙, 和我们围坐在一起, 在秋日的阳光下, 平和而从容。她娓娓地讲解怎样去解读《我要的是葫芦》, 怎样通过角色表演进行语言的感悟、体验, 怎样引导学生在寓言故事中获得智慧的启迪。当说到“葫芦藤上开着雪白的花, 过了几天, 花掉了, 长出了可爱的小葫芦”时, 李老师联想到了丝瓜、黄瓜等许多藤蔓植物。她说, 可以让学生说说其他的植物, 它们是怎么开花、怎么结果的。多好的语言练习的范例呀!我顿时明白了, 什么叫用教材教, 而不是教教材。李老师一走进教材, 讲话时的表情、语气、神态都变得生动起来, 那么富有感染力, 我油然而生敬意, 这就是大师风范!这个初秋, 我用心去感悟, 在已经上了年纪的李吉林老师身上重新认识了童心、童真、童趣以及包含着的无穷无尽的生动形象。

2000年9月10日, 第十六个教师节, 李吉林老师正式宣布收我为徒。那时, 我是李老师为数不多的校外徒弟之一, 我幸福极了!我可以经常到她身边, 聆听她的教导。听她讲《揠苗助长》的教学, 讲《小露珠》的教学, 讲儿童的语言和思维发展。每每坐在李老师身边, 就会觉得一股力量在生长。2001年, 我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化研究”课题成熟了, 结题那天, 李老师来到了现场, 以“教学中让儿童充分活动”为题, 给我们讲述了活动在语文课堂上的意义和作用, 并且还为我的专著《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化研究》题了书名。

如果把这段经历称作自己教学生涯的第一个成长期的话, 那么, 是李吉林老师让我在教学技艺的层面上成长起来, 让我知道怎样用语言去感染学生, 用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去吸引学生, 用生动的教学手段去启迪学生的智慧与美感。教学是为儿童展开的, 教师是一个长大的儿童, 永怀童心、童真、童趣。我要做这样一个长大的儿童。

教学“要把儿童教聪明了”

李老师一直说, 要把儿童教聪明了!怎么样才能把儿童教聪明呢?“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化研究”课题成果获得省二等奖后, 我兴奋得一路前行, 踏着科研的快车道又把“教学活动化”的课题升格为“小学语文活动教学研究”, 成为江苏省第四期教学研究重点课题。这项课题中, 我借鉴了李老师的主题大单元情境课程的经验, 带领老师们开始了语文综合实践课程的研究。

李吉林老师积极倡导野外教育, 把孩子们带入广阔的世界中。她说:“当儿童走进大自然宽阔的世界时, 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美感连同大自然种种景象所包容的、所显示的因果关系, 都会引起儿童的喜悦、惊叹和思考。”“教育不能切断源泉, 教育必须带学生到源泉中去。”多么富有生机的学习活动!伟大的教育家在带领孩子们走进自然之前, 他们的心中已拥有了大自然的美。

我让学生走进语林, 走进生活的灌木林。它是生活的、开放的、综合的、诗意的, 儿童通过活动去体验内蕴、探寻意义、沐浴温情、丰富涵养、提升悟性。在李老师的指导下, 我们建设了以生活为源泉、活动为根基、综合为特征、文化为追求的校本化语文综合活动课程。让语文教育走进学生真实的生活, 打通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壁垒, 将文本中、生活中一系列鲜活的事实, 生动的直观感受和大量的信息建构起来, 使生活中优质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相融通, 感悟母语的生动与伟大, 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丰富的个性, 以及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使得语文教学教材校本化、生本化, 让儿童变得聪明起来。

当我把我主编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用书《走进语林》给李老师看时, 她笑着说:“祝禧不错!很勤奋, 好好努力啊!”

2003年4月, 我获得江苏省第四届新世纪园丁征文大赛一等奖, 组委会安排我执教一堂展示课, 我选择了五年级的《望月》。因为我被这篇融散文、诗歌、童话三个文化视角为一体的优秀作品所吸引, 它意境深远、气韵生动、诗趣盎然:散文笔触下的月亮女神柔美、仁慈, 古诗视野中的月光清幽、圣洁, 童话视角中的月亮纯真、灵动。如何引领孩子们在文学中漫步, 感受散文、诗歌和童话不一样的文化的情韵和意趣?如何通过教学让孩子们在美的意境中徜徉, 获得丰富的感觉呢?我决定从优美的语言、优美的意境入手, 设计我的教案。我把语言写得非常优美诗意, 好像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自己对文学的热爱。把教案拿给李吉林老师看时, 她提出了两点意见:一是内容前后有重复, 二是语言很美, 但不适合儿童。李吉林老师的意见虽然简短, 但击中要害!我的教学是给孩子们听的, 用李吉林老师的话说, “老师的语言是作品和学生情感共鸣的一个桥梁, 老师的语言是启迪儿童智慧的火种。老师的语言不只对儿童的认知起着一个调节支配作用, 更是在传递作品情感。这就要求老师自己也带着真情走进课堂, 语言是声情并茂的。就因为我是个老师, 我的情感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典范, 要去传递情感, 要去启迪智慧。”为了儿童的学习, 为了儿童的发展, 李老师的心中只有儿童!我只有用孩子们喜欢的能接受的语言才能在他们的心里荡起涟漪。结果, 课上得很成功, 也成就了我后来“文化语文”的教学主张。

《人民教育》《光明日报》《语文教学通讯》《小学语文教学》等许多报刊发表了我的“文化语文”的主张。2008年12月19日, 由南通市教育局、南通市名师导师团策划并主办的“祝禧文化语文”教学展示活动在东洲小学如期举行了, 活动邀请了来自全国各省市的教科院所、大学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 李吉林老师也来了。

专家们提出了许多意见, 给“文化语文”指明了方向。李吉林老师在活动中语重心长地说,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的基本特点, 这条概括是非常准确的。母语不仅是需要传承的, 更重要的是要能读书、能写字、能写文章、能和人交流, 能读会写, 这是个工具。这个工具孩子们要使用一辈子, 语文又不仅仅是工具, 也是文化。工具和人文又不是叠加的, 它是融合的,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是统一的, 是有机结合的。对现行的国家教材怎么理解文化性这个问题, 祝禧是可以通过努力解决的。李老师用温暖的话语鼓励我。

“警惕女人的脆弱和碌碌无为”

许多朋友劝我, 你已经是特级教师、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不要那么一个劲地读书呀写作呀上课呀, 好好享受生活!我检阅自己走过的教育之路, 解读自己“永怀古典情结”的内蕴, 20多年的教学经验足以让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不至于被淘汰。但是, 李吉林老师“警惕女人的脆弱和碌碌无为”的警示一直提醒着我。我经常问自己:“我是谁?”“我在哪里?”“我的教育将走向哪里?”“我的学生将被我带到哪里?”

李老师站在学生面前, 就是一部生动、丰富、深刻的教科书。小学课程改革的综合化发展方向, 昭示着小学教师必须有综合的文化素养、大学的视野!所谓“大学视野”是指前沿的学术思想和厚实的文化底蕴。素养怎么来?教师得先种文化的大树。李老师常常说, 小学就是我的大学。李老师身上洋溢着的优雅与美丽的气质, 是读书与思考带来的。

我也要培植文化的大树!中师毕业后, 经过函授, 获得本科学历, 2007年考取了苏州大学美学硕士研究生。当我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李老师时, 李老师笑了, 她说:“好好读啊!你比我们幸运, 赶上了好时代、好机会, 好好读书!”我心里暖暖的, 心儿像风帆, 劲鼓得足足的。

以后, 每逢假日, 我都要去李老师家汇报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情况。可几乎每一次, 都是到办公室才找到她, 一年365天, 不知道哪一天是李老师的休息日。

李老师是我成长道路上的“贵人”, 她给了我导师般的引领, 也给了我母亲般的关怀!那次在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班上, 李老师给我们作报告, 晚上和我一起住。李老师盯着我的鞋说, 以后买鞋不要买带宽边的鞋, 那样看上去脚会很大。好细心的师傅!她见我适合穿中式衣服, 特意买了紫红色的呢料给我做了一件, 高高的立领, 中式的盘扣, 没有量体裁衣却那么合身合体。原来师傅还有裁缝的本领!穿着李老师给我做的衣服, 心里感受着母亲般的温暖。知道我做校长很辛苦, 李老师还常常叮嘱我要注意身体, 也嘱咐我校长要做好, 语文教育也不能放弃, 把学校里的老师都带上来。

中央教科所教育实验研究中心高峡老师曾经问李老师:祝禧是你的学生, 文化语文应该和情境教育之间有一种很深的渊源, 你对祝禧提出的“文化语文”有什么看法?李老师笑着说:我为年轻人喝彩, 为他们鼓劲, 为他们加油!我希望我的学生超过自己, 我希望后来者居上, 我希望有比我更优秀的更多的名师。这是一种无私的大爱呀!

多年来, 李老师给我的远不只是一句话、一堂课、一本书……她用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教会我们怎样对待自己的职业;她用对教育、对儿童的挚爱, 教会我如何谱写儿童心坎里的诗;她用教学一线教师的勇气和魄力, 让我们明白如何警惕自己的脆弱和碌碌无为。李老师曾说:“我要在花和月中寻找, 寻找童年的眼睛……于是那小河里的蝌蚪, 草丛中明灭的萤火虫, 便有了魅力!一颗纯真的童心在胸中激荡, 周围的一切, 竟变得这样的新奇、美好。”“我常常倚在这神奇的门扇旁, 用孩子的眼睛去看, 揣摩孩子的心理去想!”我好希望自己也能寻找到那闪烁着圣洁光辉的“童年的眼睛”, 并透过一双双明亮的眸子发现那个神奇迷人的儿童世界。李老师的教育观、儿童观, 对教育的情怀以及和风细雨般的指导已经深深地吸引我、感动我、濡染我、鞭策我, 成为我今天做老师的不懈动力。

做教育就是在悟道, 悟教育之道、生活之道、人生之道。我知道, 为了儿童, 为了教育, 我们要摒弃许多东西, 摆脱一些名利和欲望, 超越物质的羁绊, 得到精神的自由, 产生生生不息的动力, 在风雨飘摇中坚守自己的尊严。

我经常问自己, 教育给我带来什么呢?是一种哲学的启示, 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是一种独特的愉悦感和满足感, 还是一种奇特的发现和独特的意味?我在教育中激发感情了吗?感到自我扩大和提升了吗?当我非常投入, 非常热切, 非常有力, 绝对不敷衍了事, 不被迫而为, 不带任何勉强和机械地去做教育的时候, 就能达到李吉林老师这样的教育人生境界吗?

“日记引领我成长” 第4篇

我属于一种散漫游荡的放牧式生活,过一天就算一天吧。一到学校就觉得生活是好没意思的事,从早上6点40坐到晚上8点35,人都有点压抑得要死。最主要是有些科目那是一点都弄不懂,越弄不懂我是越烦。化学我刚开始是学得很认真,可是后来就慢慢有些弄不懂,后来就更差,再后来一张卷子两面都做不来,还有数学,英语和地理生物这几科都弄不懂。我最喜欢语文和物理,语文吧,那是我从小开始就学得没落过的科目,至于我喜欢物理是9年级才开始学的,因为呢,我是非常喜欢物理老师的所以我学得很认真,我买了好几本关于物理的辅导书,有时候上英语数学课的我实在是提不起劲来了,我就一个劲做物理作业,那才是我唯一感觉到学习也是种享受的时候。语文,我很喜欢写日记,但我讨厌写作文,作文是作文日记是日记,这是要区分开的,日记才是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而作文只是让我们提前进入了冷漠社会,看看成绩好的同学写的作文吧,真假,冠冕堂皇的话是一大堆的,无聊。所以韩寒说:“不该让中学生写作文,那是叫学生说假话。”周树人先生不也说过:“写文章,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学校呢,定了什么时候交作文就一定要交,不交就惩罚,所以作文说的是假话而日记说的是真话。然后还有3个月就要中考了,心里还是挺慌的,还很烦。看到许多的作业,更是郁闷。应试教育也学不好,挺没意思的。

好家长俱乐部建议:

目前的困难是挺大的,假期不会快乐的,而且上学以后的初三乃至高中阶段都不会快乐的。必须转变目前的学习状况。变被动为主动,让快乐与你相伴。

每天写一下日记,可能一个人的看法比较狭隘,把日记交给好家长俱乐部,我们会定期地提出一些建议,进行一下沟通,进行一些学习上的指导,释放一下心中的不快,解放一下自己。

每天计划做什么事,怎么做?对自己有点什么样的预期?早上定下来,到了晚上总结反思一下,做得怎么样?有点什么快乐,发现了什么问题,有点什么困惑,希望得到什么帮助?

沟通也许就是最好的支持,学会放下,才会有更美好的明天。可以活出一个真实的自我。

孔小乙的教育日记001

1月31日 星期日 晴

今天我爷爷带我和弟弟来到好家长俱乐部,我弟弟玩得是挺认真的,我也学到了一点数学知识,只不过还是感觉有点心里没底,我平时的作业比这难多了,而且最近在学圆。我觉得还是可以的,最起码不是像在家里那样拿出英语作业,一看,好难不会写,算了,又拿数学出来,一看,好难也不会写。千回百转之后,我的身影就出现在了电视机前,一坐几小时可以不挪步,完了一天过去就又一天,还要挨奶奶骂,挨了骂我也不服啊,谁放了假还那么一天到晚得学习啊,那不是忒二傻了嘛,于是我就嚷嚷起来了,我就和我奶奶又吵起来了。说实话,大实话,我觉得他们有时候太夸张了,看一下电视他们就说我是刀架在脖子上,站在悬崖上要往下跳,我就眼巴巴盼放假呢,放了假还要学习,没意思。所以,我是玩没玩好,学也没学好。不过今天我还是一直盼着玩QQ的,不过还是学到了知识。

只不过,吴老师叫我每天写日记,那是没什么难的,但是有一句话我是不怎么同意的,那就是老师说就是每天记流水帐也要写日记的,我是这样,写日记随笔是我的兴趣,如果把它当成一种任务型模式就不好了,而且一般我写的日记更偏向于文学式,用的词汇都是形容内心感受的,写那样风格的日记是我一贯的习惯,一下叫我融入太多生活片段还是有些为难的味道,不过,慢慢适应吧,天下也没那么多顺心的事,再说,家人们也都是关心我才管我的。

这就是“药苦口,苦心孤诣”。

好家长俱乐部点评:

能坐下来,已经是不错了。孩子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来到好家长俱乐部。我们交谈时我问她:对目前的情况感觉怎样?一定是很痛苦的。她点点头。我接着说我们会还给你快乐的。她答应留下来了……

孔小乙的教育日记002

2月1日 星期一 晴

今天学数学的二次根式,做的笔记比昨天多了点,但还是学得挺累的。我觉得吧,听电脑讲课挺没劲的,不过学习方法倒是出来了,就是象物理余老师说的:“不要做个笨猩猩”。嘿嘿,这说的就是学习的一种提高效率的方法,说叫我们不要象猩猩摘香蕉一样,知道是知道怎么摘,就是把旧箱子搬好叠在一起,站高来摘挂在高处的香蕉,但是到摘的时候这个手摘了夹在这个胳膊里,那个手又开始摘了夹在那个胳膊里。如此反复,忙活了半天结果却是事倍功半,手里只有一个香蕉肚子还是饿的,所以老师叫我们不要沉浸在题海里不可自拔,自以为学得还不错其实就是那个笨猩猩。是的,对于学习呢,既是一个努力的过程又是一个掌握诀窍的过程,是不断摸索才会拥有的阅历经验,诀窍就是学会事半功倍而不是事倍功半,其实学习是一个边学会就边忘的过程,所以才需要我们课后复习,把丢掉的知识重新捡起来,从前的知识才不至于太生疏。今天我记了笔记,其实基础的知识点是不用记得太详细的,那样是浪费时间而且费事不是?我一般学物理都会将比较经典的题例抄在固定的本子上,供复习使用,但是我抄了一大堆,但实际却也并没怎么看过的,试卷也是老师讲完了就收起来了,再没好好看过,现在是发现了,原来我物理学得也挺认真的却没什么进步但是比不过那些好学生的原因。中考就快来了,我还是很郁闷的,圆的那一章都没着落,数学还是很难的啊。

现在还不大习惯写学习日记。

现在我还想再打点字,因为今天的感想太多了。

老实说刚开始用电脑学习是挺烦的,但是那时有多方面原因的,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吧。一是我开始肯定还没习惯过来学习还可以用电脑的?以前听是听到过,有个故事,是美国的几个城市的先进学校里都是有很先进的设备的,就是没有老师,每个班有一台电视,电视里老师统一讲课,还有的学生是在家里上网听讲课,根本不用出家门一步,我刚开始也以为这不挺好的吗?真是达到了“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的境界了,哪知,这下学生都出乱子了,不是没有老师管理,而是据调查研究,用“电子老师”学习的孩子们的成绩却还没有乡下有真实的老师讲课的孩子们的三分之一好,用“电子老师”学习的孩子们学习成绩普遍差,有的孩子甚至还只考到十几分的成绩,也不是他们不认真,但成绩就是差。

这本是我在思想品德课上听到的一个小故事,却影响了今天我对电脑教学的信任。

其实,还有主观原因就是可能我还没太适应,还有我今天上午学的是二次根式,那一节吧,我学的还行,最起码知识都懂,题目都做得来,可圆的那一节还是一点没懂,这节骨眼上,我也很急呀不是,那感觉呢就象是感冒了你吃润喉片有个啥用,是吧?于是呢,上午听的效果就不是太好,开了几次小差。

但是后来呢吴老师看了我开始写的日记就马上找出关于圆的资料学习了,我现在就开始体会到写日记的好处了,说不出来的困难可以通过文字的形式达到沟通的目的,这方法还是很好的。好了,言归正传。后来学的圆那一节,竟然都听懂了,试着做了几道例题也都做对了,(真是不能粗心,本来有一道题目做的来,20除4我竟然等于4)奇怪!也是,可能今天下午我听的比较认真(以前吧,一上数学课就烦,还没听就认为,哎反正以前都缺了那么多课现在怎么可能还听得懂,算了算了,还不如做物理,做点有用功)而且内容也讲的非常清晰,并且图文讲同步,看起来一目了然的,没听懂还可以返回重听一遍,再思考。

你说我以前要是学物理这么长时间全神贯注吧,一点都不奇怪。你要说我埋头做数学已经认真做了10分钟没开小差那真是见了鬼。但是今天下午学圆一直很认真,因为都听懂了,也就很有信心了,认为越学越有劲,把学习当作享受,这种状态吧我还是很少有的。

现在快到回家时间了,竟然也有点依依不舍的感觉,还想把剩下的内容听完。

好家长俱乐部点评:

昨天我跟孩子商量,能不能把她的日记挂在网上,她没有作声。我想是不同意,也就作罢。今天孩子的情绪不错。朋友们看她说“依依不舍的感觉”也就明白了。其时她爷爷来接她。她明天还想来,尽管明天下午要到她妈妈那里去,她准备上午到学校去一趟立马再来学习一下。真是大出我的意料,我想孩子在我们这里变化会有的,但转变之快,是真的把快乐还给了孩子?

孔小乙的教育日记003

2月2日 星期二 晴

上午去学校领了成绩单,看到那么少的分,心里呢挺难过的,不过我的语文竟然比我班的常常位列NO.1的同学还要高一分,但是就是数学化学的成绩差了太多所以平均分就差了下来。唉……本来想去妈妈那里玩的还和好朋友都约好了,看来这次是要失约了。因为毕竟要以大局为重,学习为重,我相信妈妈也会理解我的。这次在这里数学的圆大部分也都还听懂了,很有效。所以这次我一定要恶补一场,我就不信我班第一名咋就有多聪明了,不可能,我就不信这个邪了。看她吧平时先进奖状什么的拿得是挺风光的,但是谁没瞧见她一天到晚都是不挪步的,就在那学习,我看着都累。现在吧,我感觉成绩要赶上去也不是不可能的事了,以前那个心情啊,基本上两个字概括吧:“绝望”,想想看啊,一天到晚都要面对自己最讨厌的事长年累月的那不都快精神崩溃了啊,学习真是这样,你越逃避就越累,越累就越想逃避,恶性循环。所以我口头禅就是:“好烦呐”。现在呢,我想考一个好点的高中,再努力三年,相信未来就是光明的了,总不至于像以前那样荒废年华,又惋惜又无能为力的。以前我是又想学又学不进去,太痛苦了,烦躁不安的。以前呢,我家里人呢总叫我不懂的问爸爸,说爸爸肯定都会的,毕竟他也是大学生,初中东西还不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但是,我总觉得我爸爸给我讲课总是和学校里老师讲课有区别,可能是老师讲的比较仔细,会讲出侧重点,而我爸爸不管什么问题都是说太简单,初中问题太简单什么的,唉,我说老爸啊,你大学生当然简单了,你叫我做我弟弟的练习册我也会说好简单啊,这还要学嘛,废话呀。所以我爸爸讲课总是三言两语就完了,留下还是一头雾水的我,就去看电视了,这就是原因吧。所以就形成了这样的局面,我爸爸没回来的时候天天盼着他回来可以教我几题,但是等他真回来了又好像又没什么问题似的,为这事还挨了不少骂。郁闷呀……

现在总算好了,电脑教学讲的和老师差不多,而且可以一遍一遍反复听。

下午的学习也不错,至少学会了学习的方法,我想我光听老师讲课肯定还是不够的,应该还要做些关于圆的习题,光说不练假把势,还是要习题的辅助来巩固知识,光听课还是不牢靠的,还是要动手做题,毕竟考试是考写不是考你怎么会说的。可是认真听课后就发现了我的很多毛病,比如呀,有些基础知识都是不怎么清楚,半知半解的,到了综合题的时候呢就吃亏了,因为知识都是串起来的,有些题目综合性比较强,就是你有一节内容不确定就很可能影响整个解题过程。就像生物链,塌了哪一环都不行,而我呢,就是塌了太多的内容,所以做起题来相当有难度的。所以现在的状况呢,尽管还没完全摆脱困惑,但是相信现在的日子过得很充实了,不会再像以前一样,没有人生观价值观,现在每天可以初步定好计划了,就像是画画有了大致的框架就好办了。有句话说得好,一步一步来……

现在知道,适当梳理一下现状,还是有助于定下计划,更长远地努力。我计划呢,明天还是要做些关于圆的习题,然后再学习一下其它的薄弱学科,像化学啊,英语啊什么的,争取在最少的时间取得一个最大的进步。关于圆,我以前是用一种看外星人的眼神格外同情而愤怒地望着那些正在认真而勤奋做着关于圆的一大堆叠得和小山似的卷子,现在,估计我该换换眼神了,换成看地球人的……

说实话,以前我是觉得圆愣是难到了天上,就是杨利伟上天也没那么难的,所以一看到关于圆的题目,(还有关于函数的)这两大类题目,我立马是腰酸背痛腿抽筋,就像犯了三高似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其实也没那么夸张,但也绝对是深恶痛绝的,就相当于周瑜看见了诸葛亮似的,那程度绝对是可以相媲美的,不说更胜一筹吧,至少也是个旗鼓相当。反正就像是前世的死对头一样,水火不容。

现在是好了,至少觉得圆嘛,以前像是我夸大了它的难度了,现在我还只是掌握了基本的圆知识,要想学业突飞猛进还是不够的,所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天就黑下来了,感觉一天过得好快。

好家长俱乐部点评:

谁说我们现在的孩子不爱学习,只是在他们学习真正有困难的时候我们“帮助”的方法不当,我们用成人的急功近利的方式去看待孩子的进步,看待孩子的成绩,忽视了我们孩子的快乐,忽视了孩子在急需帮助的时候伸出温暖的手。眼睛盯着名次与分数。造成孩子学习兴趣、探索知识的欲望的失去,不快乐的孩子难以长大,不快乐的孩子难以真正地提高学习成绩。

从孩子目前的情况还看,她是一个不服输的孩子。来好家长俱乐部,从观望、坐下来、静下来,再细想自己的问题,宁可与一些“玩伴”失约,也要把学习搞上去,进而认识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我有时也在想,有多少这样的孩子处在想学习想进步,又苦于缺乏合适的学习环境,找不到问题的方向,补课补习恰恰成了依赖性的“恶性循环”,不恰当的教育方式使我们的孩子越陷越深,进而失去自信。所以我们一定要努力寻找一种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这方法对于一个孩子,就是他的人生起点;对于家庭,就是其幸福所在!

一种方法,更是一分自信,更要唤醒孩子对知识的渴望。

——本刊记者专访好家长俱乐部创始人吴启发老师

本刊记者:吴老师,请问是什么萌生您创办“好家长俱乐部”的想法?

好家长俱乐部吴老师: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落实,我们现代的父母对孩子重视程度是历史上没有过的,在孩子培养上所下的功夫也可谓史无前例。然而独生子女在其个性、兴趣等方面有其独特的特征。许多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感到用老的办法效果不佳,甚至有人感到无奈。我从小学、初中到高中的教学实践中接触不同类型的家长就上述问题进行过多次探讨,也采取了各种不同的教育手段,感到教师与家长一起对不同学生的个体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特别是应用“日记引领成长教育法”是比较可行,而且能取得较好效果的一种方法。为了推广这种方法,于是产生了创办“好家长俱乐部”的想法。

本刊记者:“好家长俱乐部”与其他培训学校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好家长俱乐部吴老师:就我所了解培训学校虽然有“培”,但重在用“训”。虽然也有一定的效果,但很难做到对不同的个体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让孩子的个性得到张扬,有些方面是孩子不愿意接受或者是很难做到的,因而难以持之以恒,取得明显效果。“好家长俱乐部”是通过日记引领成长教育法旨在打造一个孩子家长与专家天天互动交流平台,让家长自觉地成为渴求知识的学习者,用自己的体会和经验能够与孩子沟通,蹲下来与孩子交流,成为孩子愿意沟通的朋友或可信赖的交流者。我们在这个活动当中把属于孩子们的快乐还给他们,让每个孩子天天都在快乐中度过,日日都在阳光下茁壮成长。在日记中既能体现不同孩子的兴趣爱好,不同的心理特质,也能在长期的坚持中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同时也便于家长和老师了解学生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成长状况,采取不同的办法有的放矢地加以引领,使孩子与家长的亲情得以更好的加深。从而能够真正做到持之以恒。

本刊记者:您认为现在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最缺乏的是什么?

好家长俱乐部吴老师:现在教育各种流派,各种理论也是很多的,但归根到底都是落实于子女教育方面,很多的时候一哄而上,时下流行的家庭教育大多只是听一次或者几次讲座,做几次咨询遇到问题还是一头雾水,找一大堆资料却不知选择,天才理论教不出天才。不是理论不对也不是方法不好,而是难以顺其自然,持之以恒。

养鱼重在养水,养树重在养根,养人重在养心。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最缺乏的是对孩子的了解,真正做到贴近孩子、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为此我们主张“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为家长朋友提供孩子的从学前到高中乃到终身的教育保健,宽容孩子的一切,哪怕是失败,把教育落实在每天计划——行动——反思——领悟中。为孩子创造适宜的环境,从尊重自由到建立意志,静静等待生命自己成长,而不是肆意妄为拔苗助长。

本刊记者:您可以设想一下一年、三年、和五年后,“好家长俱乐部”的发展状况吗?

好家长俱乐部吴老师:“好家长俱乐部”,百度搜索她第一,http://www.hjz100.cn/是网络世界里的一枝奇葩。目前接待的孩子、家长遍布祖国各地,也积累不少案例。我们将在三年之内在一线城市设立分部,五年内在二线城市发展,提供优质可靠的家庭教育指导。同时依托当地妇联及教育机构为单亲、留守孩子提供必要的关爱。随着人们对“好家长俱乐部”关注度的不断增加,家长的认识不断得到提高,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在成长,所以我们的教育方法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我们的心愿是:我们的学校、老师、教育专家,不应该仅仅担负起教育学生的责任,也应该担负起指导家长教育孩子的责任,让我们每一位家长都有很高的素质和修养,帮助自己的孩子个个成为优秀的人。

本刊记者:现在“好家长俱乐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孔子引领我成长 第5篇

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总是充满着许许多多令我气愤的事,可是每一次都是他教会了我宽容,他就是诸葛亮。

“三„„国„„”我续续断断地读着刚从爸爸房间里翻出来的一本大书。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诸葛亮。他神机妙算,知识丰富,而让我喜欢他的正真的原因,并不是这些而是因为诸葛亮的宽容。在这些故事里最能体现诸葛亮宽容的,就是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孟获是敌军中的一员大将,他武艺高强,勇而有谋是刘备的一大劲敌。孟获被诸葛亮抓住后,诸葛亮手下的一些谋士让诸葛亮处死孟获,出于爱才的诸葛亮冒着军法处置的危险放了孟获。孟获并未感激他。后来诸葛亮有设计抓住了孟获可是又放了他。这样反复好几次,孟获都没投降。诸葛亮很是宽容又放了他,直至第七次终于感动了孟获。他便死心塌地地跟着诸葛亮,为刘备的兴起立下了汗马功劳。

我的脾气很是不好,被别人轻轻一点就着了。因为这样我没有一个好朋友,于是我下定决心要学习诸葛亮的宽容。

有一次,我正在和小伙伴玩耍。突然我被一个同龄大的伙伴撞了一下。我火了,卷起袖子一把抓住他的领子,正准备出手的我被一个声音叫住了。我寻音望去,一位身穿白色道袍的中年男子。乌黑的整齐的头发,双眼炯炯有神,胡须浓密,手中拿了一把洁白的鹅毛羽扇。我突然想起书中描写诸葛亮外貌的语段:身穿白色道袍,手拿鹅毛羽扇。“啊!你是诸„„葛„„亮„„”他点了点头。那一时,时间好像暂停了。他跟我讲了许许多多的话,如何学会宽容„„一切都好像梦一般,但又好象是真的。我睁开眼,想起了刚刚诸葛亮对我说的话。我松开了手,那小伙伴似乎很吃惊。双眼一直紧盯着我,脸上一脸疑惑。我酝酿了一会说了声:“对不起。”

现在我已经是一位中学生了,我已经学会了宽容。是诸葛亮教会了我宽容,教会了我如何宽容他人。也使我交到了许多朋友,他是我成长路上的指路名灯。他引领我健康的成长。

母爱引领我成长 第6篇

初一(1)班

高宇韬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洋溢着爱,有老师同学的关爱,亲人的爱,以及还有陌生人的爱。而在其中有一种爱却最无私,最伟大,最甘愿奉献,那就是母爱。

母亲为我们做的事像天空中的繁星,数都数不清,但是冥冥之中,总有一件事让我记忆犹新。

去年期中考试前一天,我仍在猛背复习卷,虽然题不难,但却出奇的多。母亲坐在我的旁边剥栗子,因为我最爱喝栗子粥。正所谓“看花容易,绣花难。”因为栗子皮很硬,所以母亲剥起来有些费事。只见她一手拿着小刀,一手拿着栗子,使劲一划,栗子皮才张开一个小口子,母亲全靠手一点儿一点儿把皮剥下来。

此时,母亲剥栗子的声音与钟表滴答滴答的响声组成一曲交响乐,在我耳边不断演奏着。我有点不耐烦了,大声吼道:“妈妈,您能不能轻点,吵死了!”妈妈先是一愣,然后赶忙拿着栗子出去了。过了一会儿,妈妈端着一杯水走进来说:“儿子,喝点水吧!”我没有应答,妈妈只好强颜着欢笑,转身离开。此时宽敞的房间里除了一个挂钟,就剩下我一个人,显得非常冷清。“滴答、、、、、、滴答、、、、、、滴答、、、、、、”

不知过了多久,妈妈推门进来,望着埋头苦背的我,心疼的说:“儿子,11点半了,早点儿休息吧,明天还考试呢!”我猛地抬起头一看,果真已经11点多了,我只好停下来,简单洗漱了一下,便上

床睡觉了,很快就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第二天清晨,我刚睁开朦胧的睡眼,伸了伸懒腰,就看见妈妈把一碗热腾腾的栗子粥端在我的面前,望着碗里的栗子,剥的是那么干净,一点儿皮的影子也没有,在看看妈妈那双布满血丝的双眼,一阵暖流涌上我的心头,不争气的泪珠顺着脸颊流了下来,似乎有千言万语想对妈妈说,妈妈摸摸我的头,说:“儿子,没什么,快喝吧!喝完赶快去考试。”我使劲点点头。

名师引领我成长 第7篇

1997年我来到株洲县龙凤乡中学,学校安排我教数学,当时我是一名非师范类的专科毕业生,既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又没有教学经验和方法。而刘仁良老师是龙凤中学德高望重的名师,专业知识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于是我拜刘老师为师,刘老师也乐意收下我这个徒弟。

在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刘老师对我进行了多方面的全过程指导。

一、教我上课

课堂教学是教学中最关键的一环,搞好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刘老师虽是教体育的,但小学就是我学数学的启蒙老师,他教学经验非常丰富,课堂教学中他给我总结归纳以下几点:

1、教师上课要有良好的情绪,表情要丰富。

2、要尽量联系生活实际,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千方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要多创设问题情境,用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要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能随时应对课堂教学中的各种变化。

5、关注“两头”的教学,既要让“后进生”掌握基本知识,又要注重培养优生。

二、教我写教案

记得在第一个学期里,每次备课时,刘老师在旁边细心指导,告诉我备课有那些主要环节,那些步骤可以不写,那些要写,备课要注意的问题等。在刘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很快学会了写教案。

三、教我做人

刚当上教师,在这方面我什么都不太懂,刘老师教诲我:无论做什么事一定要踏踏实实,要有热情;要积极进取。特别是当老师一定要有良好的师德,言行要是学生的表率,要关心体贴学生,在学生中树立崇高的威信,刘老师的教诲,我至今难忘。

四、激励我求知

当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迷茫时,刘老师及时给我指明方向。如:刘老师要我参加成人高考,给予我鼓励、支持、指导。在刘老师的帮助下,我终于拿到了本科文凭。后来,在新课程改革中,刘老师及时鼓励我去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去探究新课程的学法与教法,从而使我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五、我的收获

在刘老师悉心指导和帮助下,我迅速成长,由一名“无知无能”的老师,成长为学校的一名骨干教师。2009年我晋级为中学一级教师。在教学中多次教毕业班,每次毕业会考的成绩在朱亭片是一、二名。在全县为前十名。我指导了数十名同学在全县的数学竞赛中获得了一、二等奖。撰写的教学论文多次获县、市一、二、三等奖,并且多次获得“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在片上教学比武中获得了一等奖。这些荣誉都凝聚着刘老师的汗水和心血。总之,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刘老师给予了我精心的、全过程的指导,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与心血,我内心非常感谢他对我的培养,今后我将继续努力,不辜负刘老师的期望,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龙凤中学 彭伟雄

话引领我成长 第8篇

关键词:看图写话,写话训练,生活积累

看图写话是小学低年级说话、写话训练的重要方式, 对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听了不少看图写话指导课, 成功的案例很多, 但也发现一些存在问题, 其中比较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无序”。我们都知道, 做什么事都要有一个“序”, 语文教学同样需要“序”, 什么阶段做什么, 做到什么程度, 都应该围绕着一个“序”进行, 这个“序”就是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真实发展状况。那么, 在看图写话训练中, 应如何把握这个“序”并做到循“序”渐进呢?

一、把握生活积累之“序”

语文学习是母语学习, 必须以生活为基础, 从生活中来, 又回到生活中去。看图写话同样需要生活的基础。比如说, 在画面的选择上, 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积累来进行, 要选择那些学生“似曾相识”, 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的画面, 这样, 学生有了亲切感, 有话可说, 辅以教师巧妙的点拨、引导, 学生更是有话想说、有话会说。游离于学生生活之外的图画只能让学生感到茫然。学生看图写话也是一种“创作”, 它来源于生活, 又要高于生活, 所以, 画面的选择要注意两个方面, 一是定位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也就是学生对画面比较“熟悉”, 但又经过了提炼、优化。二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 随着学生生活积累的增加, 画面逐渐由简单到复杂, 由单一到多元。再比如说, 在引导学生想象方面, 也需要把握生活积累之“序”。想象不是空想, 不是幻想, 学生所能想象到的必然是在他们生活 (包括间接生活) 基础上的, 只有按照学生生活这个序列来引导, 学生的想象才能合理、丰富。

二、把握认识发展之“序”

学生的认识能力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 一开始对事物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上,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 对事物的看法会慢慢深入, 他们会“向往美好的情境, 关心自然和生命, 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在引导学生看图写话时, 我们就应该把握住学生认识发展这个“序”, 在看图、想象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要求, 而不是“一步到位”。对于同一幅图, 我们放在学生认识发展的不同阶段让学生观察、想象, 要求就应该不一样。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中的看图写话题, 画面是老师带着学生们在动物园里观看千姿百态的猴子。这样的画面离学生的生活不远, 放在低年级的任何一个学期进行训练都是可以的, 但在不同的时间段里, 由于学生的认识水平不一样, 训练要求也就不一样。当学生认识水平比较低时, 可以只要求学生能写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 但当学生认识水平慢慢提高时, 就可以要求学生在把握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基础上, 对猴子的各种不同姿态、不同表情进行相应的描述与评价, 对同学们观看时的情感、态度等有所描述。而对于认识水平较高的孩子, 我们甚至可以引导他们从图中看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并在写话时有所体现。

三、把握语言训练之“序”

“生态课”引领我成长 第9篇

一、“生态课”指引我前行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与学被划分得很清楚,即教师负责教——言传,学生负责学——听、做、背。形成了教与学之间一种相互独立的关系,它们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只有要求与管理,是一种单项的传递关系,即教师的教单方面地作用于学生的学,使得学生的学处于教的掌控之下,受其约束和控制。因此,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学是依附于教师的教而存在的,没有教师的教就没有学生的学。

而“生态课”的开辟要求课堂上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角度来设计教学,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新课改的课堂更加开放,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从容、自由;新课改使我们的教学更民主;新课改要求孩子们不再是整齐划一知识的容器,不再是应试的机器,不再是分数的奴隶,而是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都有所收获。

新课程理念点醒了原本在教学中略感迷茫的我,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去探讨和交流。

二、“生态课”促使我探究

“生态课”让我想起了曾经看到的沃德的一句话:“平庸的老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老师解释知识;好的老师演示知识;伟大的老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教师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要想让学生学到东西,学生得自己渴望学习,而不是让老师逼着学。实现这一学习目标的唯一办法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担任主角,也就是要求学生变革他们原有的被动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模式。新课程下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强调师生互动、互教互学。新课程无疑给我们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教师应该学习如何来帮助学生转变他们的学习方式,应该学习如何来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

多年来,学生已经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做笔记、课后背。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而且是有效的活动,老师们的确要动一翻脑筋。然而事实上,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习掌握的东西固然比靠单方面听接受的内容要多,要牢固。所以,我们教师要努力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让学生动起来。运用苏格拉底式的教学原则,向学生提问,鼓励学生讨论,对话和辩论,希望学生去思考、推理和交流,其目的是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去尝试,去体验成功,品尝失败,得到提高和进步。当然,如果学生真的“动”起来以后,也会出现新的问题,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学生会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的可能是令人始料不及的,那么教师得放下架子,学会蹲下来欣赏学生,学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愿意和学生共同探讨来解决问题。俗话说:“教学相长。”“生态课”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同时对老师们提出更高的要求,老师们再也不能手拿一本书,一份预先写好的教案走进教室完成自己所谓的教学任务,而是要更彻底地思考、备好如何组织引导学生来学习这一堂课。

“生态课”要求老师学会灵活、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备好一节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新课改倡导教师能够较好地把握新课程标准和新课改精神,“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现实生活角度出发来处理教材,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融入个人创造性的灵感,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丰富多彩的课,充分激活教材,激活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而非单纯、枯燥的接受知识。

“生态课”应该是探索、解决问题的课堂。“没有问题的课”本身就是“有问题的课”。“生态课”是充满知识魅力的,是自然状态下的真实呈现。我们老师在其中应该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我们应该学会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然后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也就是让学生学会如何自己去学习,如何自己去生活。老师应该学会巧妙设计活动,来让学生进行课堂上的“有效交流”,这种交流不仅仅让学生大胆充分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而且使他们学会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理解和分享,还让他们学会了对多种观点的分析、比较、归纳、批判和整合的互动过程,最终形成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有效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走进学生中间,听学生之所谈,想学生之所想,惑学生之所惑,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和认知规律,使知识的产生自然,合乎学生的逻辑思维。因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应更多地去关注学生,考虑到他们已知的和未知的知识,而不是想着如何在一堂课内完成自己所谓的教学任务。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做到心中有数,形成充满问题探索和具有个人魅力的课堂。

“生态课”应是人文课堂。以前的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而现在我们通过新课改理论学习和实践,课堂上在保留传统做法的基础上,又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探讨的新面貌,教师努力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做的是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他们的内在潜能,焕发无穷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然而,我们应该承认,在学生中的确存在差异。面对不同的学生,我们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不同需求,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使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新课程下的生态课,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积累,而且要关注他们过程与方法的培养,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三、“生态课”激励我提升

“生态课”的理念让我如获至宝,并且我抓住一切机会外出学习听取专家的报告和公开课,我学到了很多,我觉得自己突然有了有效教学的方向和目标,我决心以一种新的面貌展现在学生面前,我不再一堂课满堂灌,而是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发展。

本学期我接了初二一个英语后进班,大部分学生不愿开口讲英语,每节课只是被动地听老师讲,做笔记然后背诵。我找了些学生谈话,从他们的回答中我发现他们缺乏自信,而且在初一的时候,他们课上也很少讲英语。基于这个原因,我在英语课上花了些时间跟班上的学生进行了思想交流,让他们明白学习英语的目的并不是完全为了考试,最主要的是学会一种主要是用于交流的语言,就跟我们的母语一样。我还让他们明白不应该太关注自己的每次英语测验的成绩,应该关注的是自己在课堂上学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优异的成绩来源于不断努力的过程。我并表态我会尽我的全力来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可能我是新接他们班的老师,他们对我有种新鲜感,也可能是我诚挚的思想劝导鼓舞了他们,我顿觉他们有些兴奋。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始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降低了课堂新授内容的难度,以发展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为课堂主线,由易到难,从他们现有的水平出发,从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为着手点,联系生活,精心设计了各种跟课文内容相关的简单对话,课内课外话题的讨论,还组织他们进行小组比赛,看哪个小组成员表达得分最多就给于小礼物鼓励,引导他们在我的课堂上“动”起来,生生互动,小组活动等多种形式让他们不再感到学英语是枯燥的,课堂上的笑声也多了,慢慢地我发现他们从一开始的羞涩转变到现在的自然状态,是啊,自然状态下的课不就是“生态课”吗?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变得自信了,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我们班的英语成绩也上来了,并挤入了年级前列。今年有一次,教育局相关领导来我校进行教学督导听课,我的课深受好评,并且还表扬我们班的学生说:“农村初中学生的英语学得还真不错呢!”这令人欣慰的话也让我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上一篇:中学工会会议记录下一篇:六年级作文: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