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颂经典诵读

2024-06-20

中华颂经典诵读(精选14篇)

中华颂经典诵读 第1篇

小学“中华颂·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2010.6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求,充分利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全体师生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精髓,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广大师生的文化品味和人文素养,根据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华颂·经典诵读”活动的通知要求精神,学校决定开展校园“中华颂·经典诵读行动”,活动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充分依托学校教育资源和优势,发挥我校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此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努力营造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展现学生的个性风采和精神风貌,为促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二、活动主题

读经典·诵经典

三、活动时间

2010年6月---2011年6月

四、活动原则

全员参与,以校为点,辐射家长,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积极创新,持之以恒

五、参与对象

全体师生和全体家长

六、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0年6月)

1、成立领导小组,制定活动方案,明确任务分工。

领导小组:

组长:邓时杰

副组长:唐玉华

组员:薛伟华李娜郑宝花候景淼刘婧各年级语文组长全体语文教师

2、营造氛围,做好环境布置。

(1)校园悬挂横幅:“读经典·诵经典”、“与好书相伴·与经典同行”(美术组)

(2)、校宣传橱窗布置。(大队部)

第二阶段:启动阶段(2010年7月)

1、升旗仪式时宣读倡议书。

2、各班利用晨会课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

3、向全校师生以及全校家长发放倡议书。

第三阶段:活动阶段(2010年9月——2011年5月)

1、班级基础性活动

(1)各班开展古诗词和美文吟诵活动

要求各班语文教师每节语文课前5分钟集体吟诵古诗词,每天早读时间进行美文诵读,每天中午诵读校本教材古诗文。学校要对全校学生古诗背诵情况进行检测。

(2)开展寻找座右铭活动。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寻找一个座右铭,并在语文阅读课中向全班同学讲述自己座右铭的含义以及选择的理由,并做成精美的书签夹在自己捐给班级的书中,让大家一起欣赏你的座右铭。

(3)各班出好一期“读经典〃诵经典”黑板报或主题内容版块。

2、亲子共读活动

(1)孩子与家长一起读经典美文,并在家长的指导下完成读书笔记。

(2)一年级家长学校授课: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学校特色活动

(1)由全校学生参与,投票产生“我最喜爱的经典美文”,进行推广,形成美文共享。

(2)漫步古诗园活动。在各班开展古诗诵读的基础上,对各班学生吟诵古诗的情况进行检测。

(3)全校组织开展古诗文经典诵读展示(与建队日活动结合)。

(4)举行“美文颂祖国”读书征文活动。选出优秀征文参加省征文比赛(4---6年级)

4、开展“师生同阅读”活动

教师是学生的表率,用我们老师的读书去影响学生,用自己的爱好去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要求教师多读书,勤记笔记,养

成每天阅读一篇经典美文的习惯。

第四阶段:评比、展示阶段(2011年6月)

1、评比:

(1)评选学校“读经典〃诵经典”优秀班级及个人。(2)优秀作品展览。

3、举行闭幕式。

主要议程:评比表彰、活动总结。

八、活动要求及保障措施:

1.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进行班内读书笔记展览;组织班内学生自主开展“经典美文博览会”、“名人名言”、“我最喜欢的经典美文”、“美文推荐”等小版块进行课堂交流。

2.1---6年级语文老师要做好对学生古诗词背诵工作。4——6年级语文老师做好对学生读书笔记的定期检查指导。

3.读书节期间,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广播站、校园网等载体,开辟活动专栏,及时报道信息,使活动既轰轰烈烈又扎实有效。

中华颂经典诵读 第2篇

一年级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咏 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绝 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登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鹿 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春 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 凄怆摧心肝。

绝 句 唐代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池 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悯 农(其一)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 农(其二)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清 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所 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相 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三字经》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 首孝弟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 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数 曰仁义 礼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 稻粱菽 麦黍稷 此六谷 人所食 马牛羊 鸡犬豕 此六畜 人所饲 曰喜怒 曰哀惧 爱恶欲 七情具 匏土革 木石金 丝与竹 乃八音 高曾祖 父而身 身而子 子而孙 自子孙 至玄曾 乃九族 人之伦 父子恩 夫妇从 兄则友 弟则恭 长幼序 友与朋

中华颂经典诵读 第3篇

一、开展五项活动, 提高学生诵读古诗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自学性

(一) 诵诗会

利用诵读课召开诵诗会, 是提高学生诵读古诗积极性的一个好方法。诵读的内容有指定内容背诵;并在活动中评出优秀选手和优秀班级。

(二) 古诗文图展

组织学生进行诗配画, 根据诗意进行绘画, 出手抄报。选出优秀作品积极参加学校一年一度的艺术节, 并对平时优秀的学生作品进行大肆表彰。

(三) 擂台赛

利用诵读课在班级中开展古诗背诵擂台赛, 在挑战中评出擂主。评出周冠军、月冠军。每学期评出一名总冠军, 给予物质奖励。

(四) 诗文表演

一种是诗配乐表演, 我选择与诗文有联系的音乐, 放着音乐按节奏让学生朗读古诗文;有时由学生自己伴奏诵读古诗;另一种是诗文剧, 把一些通俗易懂的古诗文改编成诗文剧让学生表演, 以此调动学生学习古诗积极性。

(五) 游艺活动

将古诗文背诵与游艺结合起来, 利用猜字谜、诗句接龙等形式, 激发学生的兴趣。把知识的学习寓学古诗与娱乐活动之中。

二、拓展六条途径, 培养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的兴趣

1) 听, 即听广播, 听录音, 利用午自习时间, 听学校团委广播室播放中华经典古诗文, 进行欣赏;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校园之声”诗文小广播, 学生主持, 播音。学生积极撰写发言稿, 积极参加播音。既充实了古诗文知识的积累, 又增强了学生阅读品析能力。

2) 看, 即通过宣传栏、黑板报、诗文图展、教学楼内悬挂名句、楼道内经典古诗文的诗配画等形式, 让学生随处可欣赏到古诗佳作名句, 在有意无意之中将古诗记住。

3) 读, 每天课前2分钟, 午间课前5分钟, 组织学生朗读或自由诵读。天天拼时间、挤时间多读。既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又增强了学生阅读能力。

4) 抄, 让学生做诗文卡写在诗词积累本上, 每两周办一期手抄报、出一期板报等。通过手抄报展览、评比, 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5) 讲, 学生在背诵古诗的基础上, 讲解古诗的大意和所描绘的景像, 讲诵读的感受、心得和体会。通过交流会, 交流阅读感受, 大大地提高了学生阅读能力。

6) 赛, 即小组、班级逐层举办小型古诗诵读比赛。各班选出优秀选手参加学校组织的每学期一次的诗歌朗诵比赛。

三、做到四个落实, 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一) 时间落实

学生每天除了课前2分钟, 午自习课前5分钟诵读古诗文, 并且充分利用每周的诵读课指导学生诵读。同时, 要求学生积极利用课余时间诵读古诗文, 告诉他们这是展示自己才华的一扇窗口, 可以有效地提高古诗文诵读效果。

(二) 辅导落实

认真备好每节诵读课教案, 选好诵读内容, 帮助学生弄懂诗文的读音、大意、意境。教师还可以根据诗词的意境, 用自己的身体语言示范给学生, 让他们理解什么是意境, 增强诗词鉴赏能力。

(三) 内容落实

根据高碑店市教育局提供的诵读教材《龙文鞭影》《弟子规》, 做到每天读几句, 每周背几句, 并收集自己喜欢背诵的古诗, 与同学交流。

(四) 任务落实

学生每天在古诗积累本上写上一首古诗, 每周一和周四检查。评比出优秀的积累本, 每月组织进行一次年级交流展出。对此, 我们还十分注意不给学生造成额外的负担。

总之, 学校开展“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以来, 不但拓宽了语文教学的时空, 而且学生的精神面貌得到较大的改观, 使我班形成了良好的学风、班风。中华经典古诗文不仅语言精炼优美, 而且意蕴深刻, 境界动人, 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 陶冶高尚情趣的重要教材。

通过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和美丽风光的古诗, 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祖国江山如画, 从而激发他们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 培养他们高远的眼光和博大的胸怀。不少古诗抒发了亲情、友情和乡情, 诵读这些古诗, 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和热爱亲人、热爱朋友的健康情感。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在学校“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比赛中, 我班选手均获得了优异成绩, 并且获得班级优胜奖。我撰写的教学设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录像课《愚公移山》在中央教科所“十一五”全国重点科研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论文评比中纷纷获得一等奖。

儿童与中华经典诵读 第4篇

关键词: 中华经典 诵读 儿童

【中图分类号】G613.3

中华经典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原创性的著作,是被历史证明最有价值、最重要的文化精髓, 是代代传承的具有典范性、源头性的不朽著作。诵读是熟读和背诵的合称。儿童中华经典诵读是主张利用人类童年记忆力的黄金时期,反复朗读中华经典,并自然成诵,以涵养性情、传递文化,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当前,社会上正在逐渐兴起儿童诵读中华经典的高潮,中华经典诵读走进了中小学的课堂和家庭生活。那么诵读中华经典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诵读中华经典的价值

1.传承优秀中华文化

儿童诵读中华经典是实现中华传统文化代际传递的有效方法。中华传统文化是以儒家为内核兼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的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中华经典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并且是其他传统文化形式的书面载体,儿童能够从诵读中华经典的过程中受到传统中华文化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为其成长为能够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中国人奠定基础。

1995 年,赵朴初、叶至善、冰心等九位德高望重的全国政协委员在第八届全国政协会议上,发出了《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提案中指出构成我民族文化重要内容的各类古代典籍是“我们的民族智慧、民族心灵的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也是几千年来维护我民族屡经重大灾难而始终不解体的坚强纽带”,希望我国成立幼年古典学校,让孩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背诵历代重要的文、史、哲名篇,以使得我国悠久之文化避免传承中断的危险。

2.促进儿童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中国的传统教育强调“蒙以养正”,儿童时期要为儿童的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根基,而经典诵读为儿童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营养。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中华经典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向儿童传递了“仁者爱人”的博爱思想,“天人合一”的可持续发展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格局,“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家庭伦理, “贵和尚中”的为人处事之道, “慎独”“自省”的自我管理方式,“力行”、“勤俭”、“言行一致”的行为规范……,这些多元而又丰富的内容能滋养儿童精神并促进其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

3. 促进儿童智力因素的发展

人类的记忆能力先于理解能力的发展,当儿童还没有熟练掌握现代汉语之前,他们对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具有一样的吸收能力。营造一个好的环境,就能让凝结着民族智慧的中华经典促进儿童各种智力因素的发展。

脑科学表明右脑擅长图画、音乐、韵律、情感、想象、创造等相关方面的工作,左脑擅长逻辑、数学、语言、文字、推理、分析等方面的工作。儿童诵读经典能够开发左右大脑的功能,长期诵读经典,能促进儿童的记忆力、注意力、判断力、创造力等方面的发展,并且会让孩子在一两年过掉识字关,较早的形成熟练阅读的技能,为各科的学习奠定广阔的智力背景。林助雄博士在《经典诵读与左右脑的开发》一文中指出,儿童富有韵律感的诵读和看经典汉字启动和刺激了右脑,仔细辨析经典文字以便记忆则是左脑的工作。儿童诵读经典的过程中不求甚解,自然成诵,身心处于完全松懈、有趣的状态,使脑波从β波转换至α波,在脑与潜意识互动的过程中加强了创造力、灵感、注意力、判断力及记忆力。[1]

二、中华经典诵读的内容以及相关资源

当前我国儿童诵读的中华经典除了《三字经》、《千字文》、《 弟子规》等蒙学教材外,主要还有《易经》、《诗经》、《孝经》、《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老子》、《庄子》、《孙子兵法》、《唐诗三百首》等经典。

当前我国出版了一些供儿童诵读的中华经典教材,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华古诗文读本》,此读本共12集,配有CD-ROM 光盘和 “导读”书籍, 方便学校和家庭的使用。国学大师南怀瑾指导,郭姮妟主编的儿童《中国文化导读》,其正文配有注音,并有繁简字、通假字、古今字等说明,多年使用下来深受好评。

此外社会上众多的儿童经典教育机构还出版有配有录音的大字教材,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三、中华经典诵读的操作原则

近年来儿童经典诵读的实践中涌现出不少的好方法,现将操作原则总结如下:

1.不求理解,熟读成诵

儿童诵读经典,主张先不求理解,自然达到背诵的程度即可。随着儿童人生阅历的丰富,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会不断加深对经典的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历来靠的就是“口耳相传”的阅读和记诵的功夫。南怀瑾先生在讲述《教育与文化的中空》专题中指出旧式读书受教育的那种“摇头摆尾去心火”的读书姿态,以及朗朗上口的读书声也有乐在其中的滋味,当年摇头摆尾装进去,经过咀嚼融化以后,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2]积极倡导经典教育的赖国权先生指出,儿童可以通过录音跟读的方式轻松学习经典,相同的内容最好让孩子每天读一次,连续读7天以达到对经典熟读成诵的程度。

2.营造良好的读经典的人文环境

环境具有强大的育人的力量,让孩子自然的爱上经典,就必须有一个人人读经典的小环境。如果是学校开展读经典活动,就要要求语文老师和班主任人人读经典,学生人人读经典,并每天抽出固定的时间进行经典诵读活动。班主任还要把经典诵读融入班级特色活动中,开展“班级诵读之星”、“古诗文朗诵会”、“擂台赛”、 “最佳朗诵小诗人”等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把自己的经典诵读的成果展现出来,以此激发学生诵读中华经典的自豪感和积极性。

如果是家庭开展儿童经典诵读活动,家长需要天天带头诵读经典,在家长诵读经典的过程中让孩子产生经典诵读的兴趣。此外家长们还可以联合起来搞一些经典诵读的家庭联谊活动,让孩子和小伙伴一起诵读经典。

3.只表扬,不批评

孩子经典诵读的兴趣是经典诵读教育能够顺利进行下去的关键。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儿童在愉快的状态下学习的效果最好。经典诵读的核心在于让孩子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下达到自然成诵的效果。任何的批评和强迫都会对孩子的经典诵读造成负面影响。学校和家长在管理孩子诵读经典的过程中应用正向行为支持的方法,对于好的行为及时地表扬和奖励,维护儿童诵读经典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林助雄.经典诵读与左右脑的开[EB/OL].http://www.docin.com/p-555599661.html

中华颂-经典诵读--演讲稿 第5篇

夯实道德根基

书院中学七年级一班

中华古诗文,是我国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华民族的自豪和象征,是传统文化中的绮丽瑰宝。阅,则赏心悦目;读,则琅琅上口;诵,则心领神会;吟,则意气飞扬。

诵读经典,不仅是对自己,同时对学生的道德、品行、性情、气质都会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极见功效的人格熏陶教育。当然,我们也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中华经典《弟子规》中“感恩”的旋律。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一位教师也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 可见,诵读经典是多么的重要。当我们诵读着《弟子规》中的“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朗诵着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朗诵着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朗诵着李坤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朗读着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在琅琅的诵读中,学生犹如与历代圣贤平等对话,感受到先辈们先进的思想。不知不觉地体验到人对自然生命的关心,体验到登高望远的心胸舒展,体验到要尊重劳动,体验到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一切美妙的修养和哲学会毫无痕迹地从他们的口中渗入血液,渗入生命感受的深处,成为孩子生命的一部分。

中华颂经典诵读 第6篇

三塘镇“中华颂2011·经典诵读大赛活动”方案

一、大赛活动主题: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

二、朗诵篇目和形式:朗诵篇目以庆祝建党90周年红色经典诗文为主。朗诵形式不拘一格,活泼新颖,特色鲜明,充分体现作品内涵。通读过程可采用配乐、背景等辅助手段,时间控制在3~5分钟以内,希广大老师踊跃参加。

三、参赛对象:教师组(全镇在职教师)、综合组(国家公务员、社会人员学生等)、集体组(5人以上)

四、比赛时间:2010年9月14日下午4:00

五、比赛场地:三塘中心校操场

六、奖项设置:分组设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由中心校颁发证书。

七、评分标准:评委根据参赛选手具体情况打分,要求公平、公正、公开。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最后取平均分。评委根据参赛选手的形象(20%)、应变能力(40%)、普通话水平(40%),为参赛选手综合打分。满分,10分。

八、报名时间:2011年9月10日前。报名方式:三塘中心校陆莎莎老师处

九、大赛活动组委会

组长:杨盛福

副组长:杜忠祥

成员:孔德君晏宇龙 陆莎莎 姜辉 各村级小学校长

中华颂经典诗词诵读开场主持词 第7篇

包: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

赛: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

合:下午好

常: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瑶:华夏源远流长的经典诗词,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 包:江山如画,我们伴着十八大精神的积极号召,行进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大道上,意气奋发,阔步向前

赛:岁月如诗,我们怀着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理想,在诗词的海洋中畅游,享受鉴赏艺术的快乐,不断求索,不懈奋斗

常:今天,让我们共同诵读国学经典,营造书香校园,品行儒雅风范

瑶:本次活动由内蒙古工业大学团委,普通话水平测试站,矿业学院联合举办,由矿业学院团总支承办

包:首先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到场今天比赛的嘉宾,他们是

赛:接下来,由我为大家介绍本次比赛的评委 他们是

常:下面,由我为大家宣读本次比赛的评分规则

瑶:雅言传承文明

包:经典浸润人生

赛:诵读彰显魅力

常:积累陶冶性情

让中华经典诵读走进孩子 第8篇

中华经典的内容丰富、博大精深。中华经典走进孩子, 其实受益的不止是孩子, 作为家长、老师, 甚至整个社会都会不同程度的受到影响。所以, 近几年, 全国都非常重视, 各地都在推广自己开展经典诵读的好点子。截止到目前, 有数据证明, 全国有数百万的儿童参与到经典诵读活动中, 分布到了全国四十多座城市。更让我们觉得可喜的是:台湾、香港也有一百多万儿童参与, 还有海外十多个国家也参与进来。这个队伍越来越庞大。

对于孩子来说, 诵读首先应落在“读”字上, 不难发现这些经典读起来都琅琅上口, 几个字一句, 非常有规律。孩子在反复诵读中, 就会不经意地背记下来, 而这其中的道理孩子在不断地学习中, 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就能理解一部分。

接着到底孩子们应该读些什么“经”比较合适呢?起步阶段, 可以让孩子读读基础类的:《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笠翁对韵》;等到孩子慢慢长大可以读读:《论语》《增广贤文》《大学》《中庸》《孟子》等。

在平日的教学中, 除了课本内容外孩子进入学校起, 就给孩子定下了诵读的目标。一年级诵读《三字经》、《笠翁对韵》;二年级诵读《增广贤文》、《弟子规》;三年级诵读《唐诗》;四年级诵读《宋词》;五年级诵读《大学》和《中庸》;六年级诵读《论语》。坚持六年, 能让孩子们真正了解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 能对孩子人格发展、性情修养、记忆力开发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这样指导孩子背诵:

(一) 每周布置适量的内容

以一个星期为单位来给学生布置内容。比如:《三字经》《增广贤文》每一个星期给学生布置四句。要求每天回家抽5—8分钟的时间进行诵读, 只要照着老师要求去做, 一个星期下来, 都能深深地记在脑子里, 不需要老师刻意要求学生背诵。

(二) 利用好课前的时间

要求学生在每天课前集体诵读。一方面巩固前面的内容, 一方面也背记本周的内容。在课前的诵读中。注意经常让孩子们变换方式进行诵读, 比如:齐读, 男女生分句读。小组赛读, 小老师领读, 小老师教读。形式的变换, 能让学生更有兴趣, 学习的积极性也不断增强。

(三) 发动学生家长积极参与

家长的支持是开展这项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首先需要家长正确认识中华经典的诵读不是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实际上绝大部分的孩子光学课本知识是“吃不饱”的, 它对孩子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另外, 作为老师要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诵读, 让家长和孩子之间形成一种竞争, 看看家长和孩子谁诵读得更好。这样会在很大的程度上激励孩子去努力地学。其实, 家长诵读经典, 对自己教育孩子也有很大帮助。从某种程度上说, 中华经典应该是家庭教育的蓝本、方向。

(四) 定时组织一些切实、有效的活动

学生进行诵读, 就应该有各种各样的平台进行展示, 才能促进他们继续学习。比如:比比谁诵读的内容最多, 比比谁讲的中华经典中的故事多。经常带着孩子去和同年级其他班级的学生开展诵读比赛, 在更大的场合去“晒晒”自己的诵读本领。邀请一些家长, 在家长和孩子之间开展诵读比赛。注意和语文课、品德与生活课相结合, 讲到一些能与经典中某些内容有共同之处时, 让学生用平时诵读过的一些句段。总之, 不定时利用各种可以运用的平台给学生展示, 这样学生会很自主地学, 很乐意地学。

(五) 同学之间经验交流

学生促动学生是种很好的学习模式。有的孩子诵读能力非常强, 教师会先带动这部分孩子, 让他们尽情诵读, 再给他们展示空间。这样就会带动更多的孩子去向他们取经:“你平时用怎样的方法来诵读?你诵读的兴趣从何而来?我能和你一起诵读吗?”这些都是孩子在诵读能力强的孩子的感染下提出来的问题, 不需要老师过多引导。最后, 这部分诵读能力强的孩子会很乐意将自己的经验告诉大家, 并和大家合作诵读,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诵读带来的乐趣。

二、中华经典影响深远

(一) 对孩子的影响

一位学生在《我理解了爸爸》一文中说:通过背诵《论语》后, 领会了孔子“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的话, 就是在学习上懂就是懂, 不懂就是不懂, 不懂就要问, 于是明白了爸爸要指导自己思考以便真正明白道理的良好用意。另一位学生在诵读中跟孔子较起真来, 他认为孔子批评宰予大白天睡觉是“朽木不可雕”不应该, 因为孔子自己认为应“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但他还没弄清楚宰予白天睡觉的原因就批评学生, 很容易伤害人的自尊心。小小年纪就能表明自己的不同意见, 实属难得;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个性向先贤提出疑问, 更是可贵。还有孩子在诵读《增广贤文》时, 看到地震、冰灾无情地袭来之时, 孩子们纷纷为灾区的人民奉献爱心, 就有孩子小声地说着“处富贵地, 要矜怜贫贱的痛痒。”这无形中指导了孩子的一言一行, 指引了孩子成长的方向。

其实通过专家学者的实验, 接受读经教育的学生, 能把圣人的教诲应用到实践中去。他们在家会孝敬父母, 在校尊敬老师, 友爱同学, 课堂上遵守纪律。这些都是良好道德的培养。

(二) 对家长的影响

中华经典是孩子的指路标, 是孩子的言行尺子, 同样也是家长的一面镜子。

这是一个真实的例子。传授中华经典的赖老师给他女儿读经典, 每天都规定好, 读多长、读多久、读多少内容。应用这套方法仅半年时间, 《论语》《大学》《中庸》读完,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笠翁对韵》《老子》等全部读完, 很多可以背诵, 而且书上面的字全部认识。当时在她就读的幼儿园举行了一个古文背诵比赛, 孩子背《道德经》, 有五千多字, 正常背要一个小时左右。刚好电视台在那里采访, 赖老师说:“我女儿背到二十多分钟的时候, 所有的小朋友都跑掉了。老师就上去叫我女儿不要背了, 说她就是第一名了。当时她说还没背完呢。小孩子的记忆力很好, 大家都很清楚。我现在跟我女儿读《易经》也是这样的, 她读着读着就背下来了, 但是我就是背不下来。不过我读起来还是很熟, 因为大人在理解方面比较强, 有生活的阅历, 这就是真实的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的例子。不仅孩子收获颇多, 家长也受益非浅。”

(三) 对老师的影响

中华经典不仅对学生、家长作用显著, 对老师, 也是教书育人的范本。能指导老师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平心静气, 乐观积极等。作为老师, 笔者在带领学生进行诵读时, 也会加入到他们的行列当中。

早晨, 笔者进入教室, 总是喜欢在黑板上写下:温故而知新!在课堂上, 让学生分小组在一起学习时, 总是会说:“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希望孩子们能够互相学习。看到有些孩子对待学习马马虎虎, 不珍惜现有的幸福学习时光, 会给孩子们耐心讲:“昼夜惜阴, 夜坐惜灯。读书须用意, 一字值千金”这其中的故事。

课后, 在教育孩子们, 要爱护同学, 尊重同学时, 总会说:“知己知彼, 将心比心。责人之心责己, 爱己之心爱人。”还会对孩子说:“爱人者, 人恒爱。敬人者, 人恒敬。”面对孩子之间的攀比现象, 家庭条件较弱的孩子心中产生了自卑感, 总是会对孩子们说:“狗不嫌家贫, 儿不嫌母丑。”

在和家长的交流中, 不少家庭非常宠着, 护着孩子, 老师会在适当的时候, 和家长共同学习:“惜钱休教子, 护短莫从师”, “儿孙自有儿孙福, 莫与儿孙做牛马”。在面对家长不顾自己孩子, 选择破裂家庭之时, 总会告诉家长:“一家之计在于和”, “家庭和睦, 疏食尽有余欢;骨肉乖违, 珍馐亦减至味。”

诵读《增广贤文》不仅成为了教育孩子和感悟家长的蓝本, 作为老师, 对自身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诵读中华经典,品味书香人生 第9篇

父母从小就要求我每天背诵一句论语,在这个过程中,我的思想也追随前辈的足迹,得到升华: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令我敬佩壮士们胸怀天下的壮志;读“朝闻道,夕可死”,让我感叹先知们为真理而生、为真理而死的强烈求知之心;品“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助我领悟学习的真谛,感受求知的快乐;谈“礼之用,和为贵”,启我体会圣人为人处世的奥妙,传播以仁对人,以礼待人的儒家思想;论“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教我学习君子的相处之道,做脚踏实地者……

《论语》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的思想,更深入到我的生活中。

四年级的时候,舅舅送了一辆自行车给我作为生日礼物,我迫不及待地跨上自行车,想在亲戚面前露两手,威风一下。殊不知,自行车却一点也不领情,还没等我找稳重心,就左摇右晃地向前直冲,我吓坏了,赶紧“弃车逃亡”。“啪”的一声巨响,自行车撞到了墙,我一时不知所措。看着我狼狈不堪的样子,一旁的弟弟妹妹偷笑起来。我顿时火冒三丈,吼道:“笑什么笑,谁的第一次不是这样,看着,我再试一次,哼!”我粗暴地把自行车扶正,信心满满地再一次踏上踏板,结果摔得比第一次更惨。自行车像一个顽皮的小男孩,到处横冲直撞,根本不听使唤,往左侧一翻,在强烈的冲击力下,我被甩出车外,双手和膝盖与地面来了一次亲密的接触,留下了一道道恐怖的伤痕。

我艰难地爬起来,朝自行车就是重重地踹了一脚,还觉不解恨,正当我想再补一拳时,妈妈大声喝住了我。她走过来把自行车扶好,然后对我说:“还记得孔圣人的那句话吗?子曰:‘我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这句话就是想告诉人们,与其做一些无谓的事,乱发脾气,折磨自己,对事情毫无帮助,甚至适得其反,倒不如用那些时间来学习;与其胡思乱想,还不如来点实际的,勇敢地去克服困难。”随后,妈妈告诉我一些骑车技巧和注意事项,并骑上自行车演示了一遍。看到妈妈娴熟的车技,我又有征服自行车的信心了。我学着妈妈的样子重新跨上自行车,有模有样地学起来。可是在妈妈手中的自行车温顺轻巧,怎么到了我手里就退化成野牛了呢!车头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我泄气了!妈妈见状,走过来安慰我:“孔子十分谦虚,曾说过‘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你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孔老先生曾反复强调过自己不是生来就知道所有知识的人,而是用心寻求知识的人。我经常阅读《论语》,又怎能忘记!”“那你明白了吗?”我一拍脑袋,恍然大悟。

我再次自信地骑上自行车,想想孔子为了实现理想,与有志之士周游列国,我这点小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一次不行,我就试了第二次、第三次……期间妈妈还不时提醒我:“欲速则不达哦!”一天下来,尽管练得精疲力竭,但有满满的收获,我的心情十分舒畅!训练结束后,妈妈还不忘教导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我拍拍胸口,自豪地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带给我的启发和改变远不止这些。爸爸妈妈常常建议我用孔圣人的话来约束自己:当我抱怨同学不理解我时,爸爸开解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在我与好友“嚼舌头”时,妈妈善意地警告我:“道听途说,德之弃也”;当看到我有不文明行为时,父母总会异口同声提醒我:“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虽是两千年前的作品,但其精髓依然对现代颇具启发性。参与编写《新论语》的钱宁老先生曾说过一番颇具意味的话:“今日中国的局势与当年孔子所处环境,有许多相似之处:都面临着社会和文化的巨大转变,以及价值观的重建。理解孔子,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的时代;追寻传统,是为了探索未来之路。”的确,在这个变幻莫测,灯红酒绿的世界,我们更应该向圣人学习,踏着先辈的脚步,向更高的境界靠近;不受外界的干扰,坚守自己的信念,做个以仁为本的人,继续弘扬中华经典文化!

中华颂经典诵读 第10篇

“祖国颂——中华古诗诵读比赛”的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激发广大小学生的爱国热情,大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热爱,使广大青少年进一步加深对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进而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为了积极推广普通话。经学校研究决定,由少先队大队部、语文组共同负责开展此次诵读比赛。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领导小组:

组长:薛银广

成员: 苗怀岳 樊安元 语文教师

二、诵读内容

有关热爱祖国、歌颂祖国、赞美祖国大好河山,激励青少年蓬勃向上的经典诗词,各班级自选篇目,可以是诗文,也可以是其它的表达爱国主义情感的文章,可以个人朗读,也可以是集体朗读。

三、参赛对象和形式

(一)参赛对象

1、全校各班学生,有兴趣的教师也可以参与。

2、每个班选拔3—4名或1—2组选手参赛。

(二)参赛形式:

分为个人诵读和集体诵读两种形式

1、个人诵读,选择经典诗文篇目进行朗诵。时间不超过5分钟;

2、集体诵读,选择经典诗文篇目进行朗诵。人数在4—30人之间,时间不超过7分钟。

3、表演形式不限,可将同类精短诗文组合成板块进行串联诵读,也可穿插舞蹈、吟唱、书法、表演等其他艺术样式,以进一步提升诗文诵读的艺术表现力。

四、赛制和奖项设置

比赛将于10月13日下午14:15举行。

本次比赛设一等1名,二等2名,三等3名。

五、工作要求:

各班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开展此次活动的重要意义,要积极组织和动员课任教师,本班学生参与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开展诵读指导和训练。全面提高参赛人员的综合素养和语言文字应用水平。并且请各位语文教师做好辅导工作。

各班将参赛选手名单及节目单于本月12号交到李玉涛老师处,节目顺序于13号中午到校长办公室抽签!

六、比赛评委:

赵俊平张建青李贞银郭庆先陶瑾宋学玲

七、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北才小学

中华颂_经典诵读__演讲稿 第11篇

敬爱的评委、老师:早上好!

今天我诵读的题目是《诵读千古美文,夯实道德根基》。中华古诗文,是我国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华民族的自豪和象征,是传统文化中的绮丽瑰宝。阅,则赏心悦目;读则琅琅上口;诵,则心领神会;吟,则意气飞扬。

我非常喜欢一首诗词,那就是毛主席写的《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诵读经典,会对我们小学生的道德、品行、性情、气质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一种极见功效的人格熏陶教育。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一位特级教师也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

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 可见,诵读经典是多么的重要。我们小学生此时正诵读着《弟子规》中的“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朗诵着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朗诵着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朗诵着李坤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朗读着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在琅琅的诵读声中,我们犹如与历代圣贤平等对话,感受到先辈们先进的思想。不知不觉地体验到人对自然生命的关心,体验到要尊重劳动,体验到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诵读千古美文是树人之根本。在诵读中,中华民族的精神激励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滋养着我们。书声琅琅,开卷有益。一代新人的成长,将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学滋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的胸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准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精神;“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洁……这一切,都将成为我们道德的根基。

中华颂经典诵读 第12篇

活动方案

活动目的: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质,提升通用语言文字社会应用水平,加强我校精神文明建设,构建良的校园文化,特举办“中华颂2013经典诗文诵读”比赛。

一、学院决定举行“中华颂2013经典诗文诵读比赛”。

二、比赛时间:

三、比赛地点:

四、参与对象:全体教师

五、比赛要求:

1、要求有良好的普通话水平,优秀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从容淡定的舞台台风,衣着得体。

2、参赛稿件要求内容紧扣主题,健康积极向上,能够体现当代大学生的风采。

3、参赛选手所选稿件为3-4分钟(稿件可节选),自备背景音乐,朗诵需脱稿。

六、评分细则

1、评分标准:比赛采取10分制

a.衣着得体0.5分

b.精神饱满,姿态得体大方 2分

c.感情饱满真挚,表达自然,能通过表情的变化反映朗诵的内涵 1.5分

d.吐字清晰,声音宏亮,正确把握朗诵节奏 2分

e.能正确把握朗诵内容,声情并茂,朗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 3分

f.紧扣主题,内容充实生动,寓意深刻,富有感召力1 分

2、评分要求:

a.比赛打分满分10分,评委打分以9.00分为基础分。b.评委根据评分标准打出总分,保留评委打分小数点后两位数字,由工作人员进行统分并计算出平均分(最后得出的平均分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七、奖项设置:

一等奖一名

二等奖二名

三等奖三名

中华颂经典诵读 第13篇

经典的文学创作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精华, 中华传统经典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 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养料。中华传统经典诵读是我们延续上千年的优良教育传统, 尤其是在现代语文教育中是完全不能被忽视的。近几年来, 经典诵读的浪潮在逐渐涌现出来, 特别是出现了很多有关青少年诵读经典文学作品的事件, 进而也产生了很多的争论, 逐渐朝着“读经现象”发展。正当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在全国开展很激烈的时候, 中学语文却出现了对开展中华传统经典诵读不平衡的现象出现。其中有些中学非常重视中华传统经典的教育价值和文学价值, 同时学校也开发出了很多有关经典诵读的课程, 建立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相反, 有些中学却忽略了中华传统经典的教育价值和文学价值, 只是在语文教学中略微涉及一点有关中华传统经典的内容, 但是, 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还有一部分中学根本就不学习中华传统经典诵读的内容。由此看来, 中华传统经典和语文教育是不可分割的。本文主要从提升语文素养、凝聚精气神以及发扬传统文化阐述了开展中华传统经典诵读的文化价值, 并具体提出了一些开展中华传统经典诵读的有效途径。

2 开展中华传统经典诵读的文化价值

2.1 可以提升语文素养

(1) 可以大量积累文化知识。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内容也比较独特, 在日常生活的任何一个领域都有可能涉及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有很多, 例如:建筑、饮食、服装、文学、舞蹈等。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讲解中国传统文化, 如果只讲解一些观念文化, 而缺少具体的文化成果的讲解, 那么教师并没有全面的将中国传统文化介绍给学生, 更不要说提高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了。不管我们生活在什么样时代, 积累文化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人们大量诵读中华传统经典, 可以积累更多的文学知识, 开阔视野。例如: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不仅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而且也和我们现代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传统节日都具有独特的来源。例如:春节是新一年的第一天, 代表着做任何事情都顺利, 有一个好的开端。正月十五是元宵佳节, 是新的一年第一个月圆之夜, 所以, 人们每年都有赏灯、猜灯谜的习俗。清明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 同时也是一个节气, 清明节正值春天, 万物复苏, 人们在这一天要插柳、放风筝等。八月十五中秋节, 人们要赏月和吃月饼, 代表着一家人团圆、幸福美满。

(2) 扩展阅读视野范围。

提高人们的文学修养, 是和语言文字所蕴涵的文化素养转变为人们自身的文化修养是分不开的, 然而文化修养的提高就是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 这在语文教学中叫做阅读教学。现如今, 大多数中小学教师都在努力研究提升学生们阅读能力的方法, 但是, 大量的阅读是提高语文修养的一个重要环节, 而现如今,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却存在很大的危机,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网络技术逐渐代替了传统的读书看报形式, 人们逐渐在怀疑阅读的意义, 特别是对经典阅读的程度大大的下降了。中学生应该大量吸收各类知识和信息, 但是, 由于他们学习的科目较多, 学习时间紧张, 相对阅读的时间就很少, 这使得他们将阅读的内容仅仅局限在了课本和考试的材料中, 阅读面较小, 不能开阔阅读视野, 这样将直接阻碍语文素养的提高。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 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有很多, 例如, 网络、电视、光碟等, 是一个发展比较好的趋势, 同时也是文化多元化的内在要求。然而, 中华传统的经典作品也是学生阅读的主要来源。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各自的经典作品, 同样, 阅读这些经典作品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中华传统经典诵读不仅具有文化价值, 而且还有一定的教育价值, 同时也能扩展阅读视野范围, 在头脑中积累大量的知识, 尤其对于提升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3)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对于中学生来说, 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和层次性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 不仅要将表达的内容表达完全, 而且还要带有一定的情感, 解决语言干瘪的问题。经常诵读是让学生在头脑中快速储存各种材料和知识的最有效的途径。中华传统经典内容丰富多彩, 覆盖了很多领域的信息。如果经常诵读中华传统经典作品, 将文字背后作者的思想感情熟记在头脑中。经过不断的积累, 很多经典语句慢慢的内化语感。如:古代的经典诗歌, 尽管和现代相隔的距离较远, 但是, 我们可以经过想象, 领略作者真实抒发的情感, 从而不会阻碍现代人的阅读。

2.2 凝聚精气神

(1) 有利于培养强烈的责任感。

一个人身体里是不能缺少强烈的责任感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主要宣传“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精神。体验生活主要有两种途径, 一种是在真实的生活中领悟自身存在的世界, 建立自己的精神家园。而另一种途径就是从书籍中学到, 和他们进行交谈, 从而走进他们构造的精神家园。古时候的英雄和文学圣人的事迹都已经成为历史, 但是, 他们精神的传递却从没有停止过。我们在阅读每一本经典作品时, 作品所蕴涵的精神和情感都会融入到读者的心里。由此看来,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强烈责任感, 是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人所必不可少的东西。

(2) 有助于培养旷达的精神。

现代社会中, 社会的环境在不断的发生变化, 人们对理想的追求也有所不同。高考是每个学生都要面临的一道坎, 高考考的不仅仅是知识和分数, 而且还是考察学生的心理素质。现在有很多学生承受不了高考带来的压力而出现了轻生的现象, 真是让人汗颜。其实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小小转折点, 如果因为一个简单的考试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那么人生漫长的路有很多都是我们所意想不到的困难我们又该怎么面对呢?由此看来, 保持乐观旷达的精神才能让人们在巨大的困难和挫折面前找到心灵归宿, 让生命充满无限活力。

2.3 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

(1)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每个人都是传统文化的继承人, 但是近几年由于传统文化经典出现了断层, 结果使上千年的传统文化之经典渐渐地从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分离出来了。特别是进入21世纪之后, 在学校中听不到学生东渡诵读经典名句的声音。学生对中华传统的经典作品不加了解, 那么更没有办法理解其内在的真正含义和价值。现如今, 文化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青少年更加喜爱西方的文化, 他们在沉迷于西方国家文化的同时也逐渐将中华传统的经典忘掉了。例如:青年朋友喜欢圣诞节超过了春节, 外国的情人节是情侣之间送玫瑰花和巧克力来表达各自的情意的, 他们却忘了中国的情人节也蕴涵着一个非常浪漫的故事, 甚至有些青年人连端午节、中秋节是哪天都不清楚。因此, 学生要大量诵读中华传统的经典, 从而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 可以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

现如今, 我们又重新提到经典诵读, 而且将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归纳到教育体系中, 从而构建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沟通的桥梁。通过经典的无穷力量, 将民族文化血脉注入到青少年的心里, 充分发挥他们的力量展示出中华文化无穷的魅力。

3 开展中华传统经典诵读的有效途径

3.1 构建宽广的诵读平台

学校可以开展中华传统经典诗歌朗诵比赛。通过对优秀作品的朗诵, 用比赛的形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当中来。比赛获奖只是表面形式, 而真正的目的是为学生创造更多诵读中华传统经典作品的机会, 让学生的阅读视野扩大, 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他们口语表达能力。也可以建立开放式的图书馆, 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一些中华传统经典的作品。

3.2 开发具有特色的课程

鼓励学生多诵读中华传统的经典作品, 最终目的是为了继承中华传统的经典文化, 从而进一步提高语文综合修养。所以, 中学生读经典作品不能只是一味的追求诵读的数量而不求诵读的质量, 而是要将诵读发展成为学生学习的兴趣。学校开发具有特色的课程, 增加文化涵养。因为文化涵养可以让人的内心变得更加强大, 不只是表现在人头脑中储存能量多少, 同时人的语言和行为也能表现出一个人的文化涵养。所以, 开发具有特色的课程, 不管是用什么形式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注重增强学生的文化涵养。

3.3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和历史内容结合在一起。我们在诵读中华传统经典时, 往往不清楚其历史背景, 只有站在历史的角度上才能真正读懂文字所要表达的真正情感。所以, 在诵读中华传统经典作品时将语文课本上的知识和历史知识相结合, 打破学科间学习的障碍, 从而扩展学生的视野。

4 结论

总体说来, 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 都称之为经典的艺术作品, 不仅代表着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而且在这些优秀作品中还蕴涵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伟大的精神。我们在欣赏和学习这些优秀的作品时, 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 而且也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国古代的文学知识, 同时也能增加我们的爱国情感, 陶冶情操、树立远大的志向。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诵读中华传统经典的文化价值, 并找到一些开展中华传统经典诵读的有效途径。

摘要:本文主要从提升语文素养、凝聚精气神以及发扬传统文化阐述了开展中华传统经典诵读的文化价值, 并具体提出了一些开展中华传统经典诵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中华传统经典诵读,文化价值,途径

参考文献

[1]于守海, 韩娇.经典诵读与人文教育[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2) .

[2]宁殿霞, 张青丽.开展经典诵读提升综合素质[J].新西部 (下旬刊) , 2011 (2) .

[3]陈雨曦.从经典诵读活动看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缺失及其对策[J].科技信息, 2010 (10) .

诵读中华经典 积淀生命底色 第14篇

一、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初衷和目标

诵读经典是弘扬民族文化的需要。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古典诗文作为宝贵的精神食粮,其间不仅蕴含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性美,更沉积着一个伟大民族不灭的精魂。它是民族精神的教科书,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给每一位炎黄子孙都深深地烙上了龙的传人的印迹。虽然目前的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但创新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支撑。

诵读经典是加强人文教育的需要。我国的古典诗文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文文化资源,有着博大的精神力量。让学生诵读古诗文中的传世佳作,就是为了补人文文化教育这一课,使学生在诵读中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感染,逐渐构建起新的人文精神支柱。

诵读经典是深化素质教育的需要。一是诵读古典诗文能够让人感受宇宙奥秘、顿悟人生真谛,能够把人的精神释放到一个自由翱翔的空间,点燃创造之火,让学生诵读大量古诗文可以启迪灵感,增强其原创力。二是古典诗文在文字表面的背后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因素,诵读经典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不断的丰富。三是古典诗文中有很多名篇佳作描写山水、人情之美,学生通过阅读可以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我们积极探索经典诵读、古诗词吟诵教学模式,寻找更适合学生学习经典作品、古诗词的途径,带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同时达到开发少儿的记忆力和智力、打好语文基础的目的,不断积淀“与经典同在,与圣贤同行”的人文素养。

二、经典国学启蒙教育的形式和策略

在开展诵读经典国学、传承优秀文化的活动过程中,我们牢牢把握学校活动与班级活动相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体辅导相结合、诵读与展示相结合、评比与激励相结合、总结与提高相结合的五个原则,使诵读活动如润物无声的“春雨”,悄然熏陶感染着学生的心灵。

1. 开展“五个一”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充分利用每天早晨阅读15分钟晨读时间。每周诵读一首(篇)古诗词;每周上一节以经典诗词诵读为主题的语文活动课;以班级为单位每月开展一次赛诗会;每学期举行一次全校性的经典诗词诵读比赛或诵诗会、诗文表演等;每年组织开展一次“背诗大王”、“读书大王”和“书香班级”评选活动。既激发学生学古诗词的兴趣,又使古诗词教学形式得到有益的扩展和延伸。

2. 创设诵读经典氛围,丰富校园文化底蕴

围绕着经典诗文诵读这一主题,我们利用墙壁、宣传栏办起了墙报专刊,名言警句随处可见,营造了浓厚良好的育人环境,处处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教育气息。在班级墙壁上张贴古诗词名句,张挂学生的作品,一张张诗词小报、一副副诗配画作品,展示的是孩子们诵读经典的每一份收获。学生一走进教室,抬头便见经典名句,宽松和谐的氛围为走近经典提供了特定的环境,对学生的行为具有同化力、促进力,浓厚的文化气息使学生的心灵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3. 加强家校合作,提高诵读质量

我们充分利用家长课程,宣讲走进经典古诗文的重要性,以取得家长支持。比如带孩子去书店,购置经典诵读必备的书籍、家长和孩子一起诵读古诗文等。使家庭、社会都成为学生诵读经典的场所,让古诗文的诵读由校内向校外延伸,营造家庭小课堂、社会大课堂,让孩子们尽情倘佯在诗词的海洋里,体验感悟文化经典的内涵。

4. 以活动为载体,激发诵读兴趣

经典诗文言简意赅,易读易背但并非很好理解。因此,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大胆创新,通过课内课外组织丰富的活动、竞赛来激发诵读兴趣。

学校的橱窗、班级的黑板报、墙报,都成为学生展示自己作品和才华的阵地,学生学习的诗词小报、诗配画、诗化作文等形式多样,应有尽有。

利用传统节日开展活动,如开学不久的中秋节来临时,让学生收集有关月亮的古诗文,并做一张贺卡寄给远方的亲人,让他们懂得感恩,懂得象征合家团聚和美好时刻的中秋节的内涵。结合班队课开展活动,如母亲节,学生们收集了有关歌颂母亲的古诗。一首首普通的诗文,既表达了礼轻、意重、情深的文化内涵,更激起学生诵读的兴趣。

5. 初步尝试课题研究的开发

我校从2007年着手经典教育的课题研究工作,重点进行了经典诵读与潜能开发、经典诵读与儿童的人格成长、经典诵读与语文教育三个方面的研究工。目的在于:(1)通过诵读经典,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有利于促进他们在人格的成长上获得更大的提升。(2)利用诵读经典的潜能开发效能,有利于提高学生识字能力、记忆力、理解力、注意力等方面的能力。(3)通过对教什么、怎么教,以及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探究,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经典学习的效率。

三、国学经典启蒙教育工作初见成效

1. 通过国学经典文化教育的积累与欣赏,让学生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审美、想象和创新能力,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增强民族自豪感,并形成经典学习与积累的一些操作模式。

2. 诵读国学经典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提高了,学生的精神世界得到净化,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3. 通过吟诵经典,提升了教师的文化和道德修养,提高了教师的文学素养和科研能力,促进了专业水平的提高。

4.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国学经典文化教育教学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逐步形成了教育特色。

四、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深化与延续

在无声的滋润与熏染中最为重要的,是绵延五千年的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种子,被播撒在幼小的心灵之中并茁壮生长着,奠定了他们较为厚实的人文底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为了进一步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传统,我们将更加深入有效地开展诵读活动。

1. 进一步加强国学经典课题研究及校本国学课程的开发与应用。在实践中不断充实、修改,使校本教材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学校课题研究组要定期组织课题研究活动,结合校本教材研讨定期组织课题研究观摩活动。

2. 进一步完善评价机制,使学校特色建设进一步系统化、科学化。结合平时国学诵读启蒙教育开展的常规活动、竞赛活动,学校要制定出较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考评。

3. 进一步拓展经典国学教育,为学生提供一日三餐的精神食粮,即:早诵读新三字经,让孩子在琅琅的读书中与“文明”结伴;中午诵读古诗文,让孩子每日与圣贤相约;晚上诵读文学经典,让孩子走进名著,与名人握手。

上一篇:西藏造价工程师造价管理:建筑工程承包考试试题下一篇:表彰大会领导精彩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