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互动性范文

2024-07-02

节目互动性范文(精选12篇)

节目互动性 第1篇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 关键在于当前的体制和观念的束缚, 使广告部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 也没有发挥与新闻部、文艺部在节目制作方面的互动性, 从而造成实际工作中三者关系的割裂。

笔者认为, 要想充分发挥广告部的主动性, 进而促成广告部与新闻部、文艺部的有效互动, 使电视传媒走上一条健康发展、和谐共赢的良性轨道, 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充分认识以广告为代表的经济力对电视传媒的作用

当前, 主要有两种力量影响到电视媒体的发展:一是来自党和政府的政治力, 二是来自企业和民间的经济力。前者控制着电视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进程, 是电视的主导力量, 其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各类新闻节目;后者则影响着电视节目的具体策划、制作和播放, 其主要表现是蕴涵在电视节目中的各类广告。政治力因其强大的决定力量, 对经济力采取的是一种包涵和宽容的态度, 只要后者不触犯其权威, 也就是只要它合法, 对其发展基本上是默认的。这样的政策空间为广告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在有限的范围内, 广告部完全可以在电视台争得更多的发言权。

这种情况下, 发挥广告部的主动性可以实现三赢, 即电视台有了充足的广告收入后, 就会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进行品牌栏目打造, 品牌栏目增多因而能增加收视率, 广告客户因收视率提高而乐于在电视台做更多的广告, 这成为电视台在传媒市场竞争中形成的良性循环的互动过程。

广告部与新闻部、文艺部实现良性互动后, 其共存共荣的效果非常显著

广告部发挥主动性, 加强与新闻部、文艺部的互动, 是当前广告经营创新的必然选择。在有足够的广告收入后, 电视台可以进行规模经营, 主要是电视台有能力进行品牌栏目群经营, 以此实现对电视台的人力资源、信息资源进行多元开发、集约配置使用, 使资产越滚越大。

近年来的春节晚会之所以看起来比前几届更大气磅礴、气势非凡, 主要取决于其日益庞大的演职员阵容、丰富多彩的演出内容和豪华富丽的场景布置, 而所有的费用, 都来自其巨大的广告收入。

综观世界电视由个体发展到集团的进步历程, 不难发现, 我国的电视传媒也必将走上规模经营的道路。目前栏目化和频道化的进程明显加快, 实力强大的电视台正在大张旗鼓地广纳贤才、打造品牌栏目就是明证。如中央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的《焦点访谈》、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 以及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的《都市快报》、郑州电视台的《郑州大民生》等栏目, 都是投资不菲、关注度极高的好节目。而相当多的地方电视台由于广告收入低, 一直维持着低成本运行, 无法对高质量节目进行批量生产, 导致节目上不了台阶, 收视率降低, 广告收入减少, 形成恶性循环, 就是反面例证。

就具体制作来说, 广告部可以依托新闻部、文艺部的力量, 对商家委托的广告进行深加工

广告部可以凭借电视台得天独厚的人、财、物优势, 将广告与其他新闻、文艺形式结合, 开创新的广告形式。如与新闻部合作制作广告通讯、广告纪录片、广告商品调查, 与文艺部合作制作广告连续剧、广告小说、广告散文等。这是普通广告公司难以企及的方式。而这样一些广告, 由于其形式的新颖, 可以提高收视率, 其相对较长的广告时间可以承载深广的社会生活内容, 从不同的侧面凸显商品的性质、特点、功用、产地, 且可以通过较为详细地展示生产流程的有关信息, 加深观众对商品的认知, 使消费者对商品由知晓层次进入理解层次, 进而达到认牌购买的程度。

当前, 电视广告正面临着来自不同电视台之间的竞争, 更经受着来自不同媒体的竞争, 这种竞争的核心是经济效益的竞争。在商品林立的时代里, 广告的数量体现了商品的经济实力, 广告的质量则体现了作为商品灵魂的技术水准和文化水准, 作为物质衡量标准的经济实力, 商品可以凭借一时之勇而超迈群伦, 但其技术和文化水准则既易被商家忽视, 也不易轻易就能达到高水平, 因而提高制作水准是真正让广告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

当前, 电视台播放的广告大部分是商家委托广告公司制作的, 这种以创意为轴心的广告难以避免它们对于商品的片面性强调, 而这种片面性强调, 不论其画面多么丰富多彩、语言多么悦耳动听, 但要观众成为认牌购买的消费者, 其距离显然还相当遥远。加强对商品信息的全方位宣传, 已是广告创新迫在眉睫的任务。

电视台广告部最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是它与电视新闻、电视文艺制作者本属同一单位, 它们是血肉相连的关系。这种独特的关系, 使得广告部在接受商家委托的广告时, 可以采取与众不同的特定形式合法地宣传商品。充分发挥广告部的主动性, 并大力促成与新闻部、文艺部的互动, 是有可能使广告达到更高的制作水准, 赢得更多消费者的喜爱, 从而为商家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 它可以有效避免新闻部、文艺部因潜力不能充分发挥, 经济收入过低, 而在其节目中夹带广告的弊端, 使电视台内部各部门不至于自相残杀, 因小失大, 确保电视台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单位:郑州电视台广告部)

会餐互动节目 第2篇

根据现场效果主持人可以适当增减活动时长、环节次数。并在活动过程中做好所有选手的自我介绍使活动不仅具有娱乐的效果,同时也是所有与会人员的一个从不相识到相识的机会

喝啤酒比赛

规则:亮点在容器,用婴儿的奶瓶当酒具~~

叫一帮大男人上台喝啤酒,规定时间内谁喝得多谁胜出

扮时钟

规则:

1、在白板或墙壁上画一个大的时钟模型,分别将时钟的刻度标识出来;

2、找三个人分别扮演时钟的秒针、分针和时针,手上拿着三种长度不一的棍子或其他道具(代表时钟的指针)在时钟前面站成一纵列(注意是背向白板或墙壁,扮演者看不到时钟模型);

3、主持人任意说出一个时刻,比如现在是3小时45分15秒,要三个分别扮演的人迅速的将代表指针的道具指向正确的位置,指示错误或指示慢的人受罚

4、可重复玩多次,亦可有一人同时扮演时钟的分针和时针。注意只能用头,不能用身体的其它部位。

传气球

规则:一男一女隔开坐成一排,用脖子和下巴、肩膀夹住气球,一一传递,谁把气球掉了,接受惩罚。冒险者开始下一轮游戏。依此类推。

三人抱抱团

参加人员:每次参与活动为10人,游戏规则:在乐曲中听主持人的口令“三人抱成团”,参与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两人抱好,这样就剩一人被淘汰!主持人可按实际情况喊口令!

占领阵地

规则:每队六人要求游戏开始后先共同站在一张报纸上,各人身体的任何部位,不得碰地,成功后再撕去一半报纸站,接着再撕去一半„„直至失败,最后以最佳办法能站进最小报纸的队为胜。(报纸)

真假难辩

规则:四个一样的杯子里只有一个杯子里装有白酒,其余三个装的是水,让参赛的队员猜是谁喝的是酒。共三组,每组两人.夹气球跑

规则:这个游戏是我亲身经历的。两人一组,一男一女背靠背夹住一只气球在起点向终点跑,终点还要 第 1 页

放一个椅子,到了终点后要把气球放到椅子上然后坐爆,再返回起点继续夹气球。如果在跑动时气球落地,两人要从起点重新出发。在同样时间内哪组爆破的气球最多哪组胜出。一般爆破气球的任务都是先生完成,女士此时要尽快返回起点准备好气球,在跑动时,两人双臂最好能挽在一起,始终夹住气球,这是我的经验之谈。:)

每个人准备份新年小礼物,放在大大的纸箱子里(外面贴上主题宣传纸);每人上来抽礼物,互相认识礼物的主人,拥抱献上新年的祝福.人越多效果越好--领导包好1--200元的信封掺杂其中;产生意外惊喜.礼物由各分公司的中层以上领导干部个人选择自行购买并提前集中,要求礼物全部为:毛绒玩具并作包装,在包装上写明出赠人、公司、职务、对受赠人的新年祝福。

亲密接触

参与方式:由主持人召集,观众自由报名,然后由主持人配对,每轮接受四人,两人一组,每轮两组,共三轮,共计参与12人次

每组中两人各自从住持人手中抽取事先准备的写好身体各部位名称的卡片(如背,手,小腿等等)然后两人以各自手中卡片的部位去挤爆气球(只允许以挤压方式,不允许以戳踩等方式,违规扣2件气球),每次只可挤爆一只气球,然后取下一只气球,在指定时间内爆球件数最多者获胜。指定时间为60秒 游戏时长:10至15分钟

奖品:优胜奖2件,参与奖10件

道具:写好身体各部位的卡片20张,分十个部位,每个部分两张,气球250只,递球员两人,计数员两人,现场给气球充气人3人

部位为:背部,臀部,小腿,大腿,肩,手,肘,臂,头顶,腋下

趣味化妆

广播健康类节目的互动性问题与对策 第3篇

【关键词】广播;健康养生;互动性

随着群众对自身身体健康关注度日益提高,加之黄山独特地理环境,造就了黄山天然的养生之地,黄山市广播电视台广播类节目《健康养生堂》结合本地医疗资源和健康养生企业成为广播媒体健康类节目较受听众欢迎的节目。从2009年开办至今一直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也遇到创新节目与新媒体融合的矛盾,为了更好的办出市级广播健康类节目,栏目组邀请第三方进行听众满意度调查,听众调查数据显示当前健康类广播节目中存在形式单一、说教性强等问题,对于广播节目收听率造成了一定影响。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在广播健康类节目引入互动性元素成为健康节目制作中的常用策略。本文结合调查中听众对互动环节的意见与建议,丰富互动因素,旨在提高节目互动质量及满意度。

一、当前健康类节目的互动问题

通过对广播听众收听调查以及网络意见的收集,我们发现当前健康类广播节目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互动形式较为单一

健康类广播节目听众调查数据显示,听众反映最多的问题是健康类节目互动形式较为单一,其统计数据占了问题原因的51%。这主要是因为,当前健康类节目播出中互动形式固定为以下类型。

1、电话、短信问答形式过多

不同于电视、网络节目,广播节目形式固定为声音的播出方式。所以传统健康节目中,电话、手机短信问答成为了节目主要的互动形式。

2、有奖类互动内容影响降低

有奖类互动形式一直是广播类节目提高收听率的主要策略。但是随着听众对新媒体接受程度与社会生活水平提高,以及有奖节目公正性质疑的出现,这些形式的单一性在近几年逐步显示出来。

(二)互动过程程式化现象严重

健康广播节目中的互动过程程式化,也是收听调研中听众反映较多的一项问题。传统健康节目实际制作的互动过程一般采用两种形式。第一类为听众主持人互动,即由主持人对听众互动反馈进行点评,或是听众提出问题由主持人回答。第二类为听众与专家互动,即专家对听众提出的问题进行互动解答。由于这两种形式可以更好的发挥出节目主持人与健康专家的职业特点,同时便于制作方对节目互动过程的掌控,所以部分健康节目形成了较为程式化现象,影响了健康类节目创新与发展。

(三)互动局限于节目内容本身

随着信息社会来临,听众对于广播节目的期望已经不再局限于节目播出本身,也包括节目相关信息的收集(如环境问题,医疗政策对健康养生的影响等),但是在实际的节目运作上制作方没有重视这类问题。所以健康类节目内容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互动内容依然集中在节目主题框架内。如养生类健康节目互动被严格控制在养生框架内,对于与养生无关的问题,主持人一般采取忽略的方式处理。另一方面互动内容集中在专家擅长方面。专家参与的健康类节目互动问题一般被局限在专家擅长的知识领域内,对于其不擅长的问题,节目一般会进行淡化处理。虽然这种处理方式确实可以一定程度的提升节目质量,但是对于听众而言这种模式降低了其互动兴趣,影响了听众收听率。

二、提高健康类节目互动质量的措施

根据对健康类广播节目《健康养生堂》听众调查发现的问题,节目制作方在媒体信息技术发展以及节目策划创新理念支持下,利用以下措施提高节目互动质量。

(一)利用信息化平台开拓新型节目形式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媒体传播理念的发展。单就广播媒体而言,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解决其互动形式单一问题。其解决措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首先建立新的互动平台。微博、微信等的采用,是当前媒体节目中较为常见的互动形式。同时,利用这类互动平台代替传统的互动平台,对于节目互动质量提升也起到了一定效果。如健康节目利用微博平台围观性特点引导听众对节目内容开展集体讨论,促进听众参与节目互动实现网络与现场的同步互动,就是信息化平台下健康节目较为常见的互动模式。其次建立新的互动交流手段。将传统的广播健康类节目引导到新的信息平台,发挥出其互动作用也是当前广播媒体较为常见的互动创新模式。例如在手机平台上安装健康类节目APP播出软件,实现传统广播与手机媒体同步播出,同时利用手机互动性较强的特点,提高健康节目具有较大的可操作性。最后搭建互动沟通平台。传统的健康类节目中将互动内容集中在健康知识层面,但是随着信息技术发展,搭建互动沟通平台也成为节目互动创新的内容。它将优秀的健康类网络媒体、专家微博等互动媒体进行广泛传播,可以很好地提高听众对节目的关注度。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平台的搭建应具有公益性特点,避免因商业化元素侵入造成节目质量下降。

(二)以主持人为核心创立灵活多样的互动过程

解决节目互动过程中的单一性,一直是广播健康类《健康养生堂》节目主要考虑的问题。在节目制作过程中发挥主持人的核心作用,对互动过程进行创新,是当前媒体互动中的重要手段。节目互动过程中主持人可以发挥出以下作用。

1、网络与节目现场互动的桥梁

将网络讨论内容引入节目现场,搭建网络平台与节目现场的互动桥梁,是主持人提高节目互动质量经常采用的方法。主持人将网络讨论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及时引入现场互动中由专家或主持人进行专业讲解,可以提高听众参与网络互动的质量,还可以促进听众参与的热情。

2、专家互动中的讨论者与讲解者

健康节目中的专家互动环节,是健康类节目中的核心环节。主持人可以发挥讨论者与讲解者的综合作用。所谓讨论者即在专家互动时利用主持人的专业知识进行讨论,形成主持人与专家的互动模式,提高节目互动中的专业性。而讲解者则是在专家与听众互动时主持人对专家提出的专业化内容进行通俗化解释,继而使听众可以更好地了解健康知识。但是这类综合作用的发挥,需要主持人具有充足的健康专业知识基础,否则难以正常的形成与专家、听众间良好的互动关系。

3、临时互动话题的发起者

广播健康类节目播出现场突发情况引发的临时互动话题讨论,可以很好地提高节目趣味性。主持人将突发问题转化为临时性的互动话题进行讨论,可以很好地提高听众对互动内容的兴趣。如在《健康养生堂》节目现场听众互动环节中,听众咳嗽了几声,主持人就可以抓住机会,引导专家就咳嗽声音为听众进行健康诊断,来提高节目的趣味性。

(三)将互动内容扩展至社会层面

健康问题不仅关系到个人的身体健康,同时也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如何将广播节目互动内容扩展至社会层面,是当前健康类节目互动创新的重点与难点问题。为了解决广播健康类节目互动内容扩展问题,节目制作方提出公众健康互动理念。这种理念在节目实践中包括了两方面内容:一方面引入健康理念中所蕴含的公众热点问题。如在我国出现的大面积雾霾现象,是当今社会中热点问题。在节目互动中对于雾霾现象造成的健康问题的讨论,有利于听众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空气质量常年优良,但有关环保的意识并不可缺失)。另一方面支持社会公益健康理念。广播健康节目支持社会公益健康理念,可以体现出节目的社会公益性。如对大型运动项目、全民健身理念、绿色健康理念等的宣传,就可以很好地将健康互动内容扩展至社会层面。

广播健康类节目的互动参与理念是当前大众对于健康重视程度传播实践的核心组成部分。广播健康类节目可以将互动参与理念应用到节目制作的整体框架内,分别从健康节目互动形式、过程以及影响等层面进行分析,利用有效措施提高广播健康节目的互动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彬.健康类广播节目在融媒体时代的竞争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2015(8).

[2]王蕾.微时代广播节目互动性分析[J].青年记者,2014(26).

节目互动性 第4篇

一、广播媒体传统互动的缺失

广播媒体传统互动内容包括:电话连线互动, 演播室主持人、嘉宾与现场听众互动, 现场直播活动互动等形式。

自从20世纪固定电话作为通信工具开始普及以来, 广播媒体及时抓住了这一互动工具, 随后, 便出现了电话连线类节目, 这大大提高了广播的感染力、传播力和公信力, 使之吸引了大量的受众参与, 但其受时间、线路等条件限制, 受众参与度不高, 往往一个1小时的新闻连线类节目, 因为节目内容宣传、话题的点评等占去一定时间, 所以接听热线电话一般在十个以内, 也就是说受众参与度≤10, 加之大量听众无法说出自己的看法、立场, 使听众参与度大打折扣。

为了增加受众参与互动节目, 广播媒体经常会采用约请嘉宾、听众到演播间面对面开展互动。这种形式虽然听众参与度高于单一的电话连线类新闻节目, 但其参与人数受到演播室大小、时间限制, 互动参与度也并不是很高, 但听众一问, 嘉宾现场解答, 主持人中间解读、引导, 确实提高了新闻类节目的收听效果, 使得现场听众得到了相对满意的互动接受心理。可是从心理学的角度看, 人与人当面对面的时候, 往往提出问题或者回答问题都会有所保留, 不能做到一针见血, 深入剖析问题本质。

广播媒体传统互动节目最具现场感的要数现场直播活动互动, 即在大型现场直播活动中, 利用广播转播车实现现场与演播间的连线互动, 由主持人在演播间抛出现场直播活动的话题, 然后由现场主持人或记者采访听众。这种形式可以增强广播的现场感和感染力, 真实再现了新闻现场群众的感受, 加上现场音响的传递, 使听众在听觉上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是这种形式同样受时间和被采访者数量的限制, 使受众参与度不能发挥到最大限度。

二、数字技术带来的互动优势

当互联网仅仅以网站制作的网页形式呈现数字技术的时候, 谁也无法预料未来数字技术发展会成为网友互动滋生的土壤。短短十数载, 论坛、QQ、博客、微博、微信等网络互动工具相继应运而生, 互动特点也大相径庭。

论坛往往以事件、求助、晒贴等话题展开互动, 版主成了互动操作的核心, 发帖人成了互动操作点, 每个跟帖的网友成了互动的主体, 属于单点对多点的互动形式, 其优势在于话题集中, 点评和互动在同一版块, 让人一目了然网友对同一问题的各方立场观点。

QQ等网络聊天工具的互动性把握在网友手中, 也是人们比较认可, 比较成熟的一种网络互动软件。其优势在于网友和网友之间可以实现单对单互动, 也可以加入群聊, 实现单对多, 多对多互动, 这样网友便有了自主互动的权利, 其更打破了空间界限, 把跨越全世界的距离缩小到了键盘的敲击瞬间。

微博是智能手机飞速发展的数字技术产物, 是人们展现自我观点、立场的一种软件工具。2009年从新浪微博诞生, 短短的几年间, 其发展速度之快令人叹为观止, 截至2010年12月底, 新浪微博拥有注册用户超过5亿。其优势在于开放性, 微博上发布的信息完全公开化, 其传播力、时效性超过目前任何媒介。

微信作为腾讯公司基于QQ聊天工具开发的智能手机应用, 继承了QQ的优良传统的同时, 实现了语音互动功能和开放性互动功能, 其对讲功能可以单对单, 也可以单对多;其漂流瓶功能又实现了网友发布信息的公开性。

三、广播与数字技术结合提高新闻节目的互动性

目前, 无论是传统媒体广播, 还是数字科技发展产生的网络新型媒介都拥有一群比较固定的受众。比如多数45岁以上的人习惯听广播, 多数45岁以下的人习惯上网。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广播媒体不与数字科技衍生的新媒体结合开展互动节目, 必然会逐渐失去受众数量。开展广播与数字技术结合提高新闻节目的互动性, 让广播逐渐走向网络是广播媒体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

广播媒体在开展新闻、娱乐、科教等节目时, 可以借助论坛、QQ、博客、微博、微信等网络软件或工具, 提高受众互动性。这样一来, 某一新闻, 某一话题, 某一科普被广播传递的同时, 受众可以通过各种数字科技衍生的网络互动工具发表评论、观点, 其参与人数无限扩大, 势必会增强广播媒体的传播力和感染力。

广播是听觉传播信息媒介, 往往让现代人有种带着眼罩的神秘感。数字科技的发展给了广播揭开人们眼罩, 展现神秘感的机会。广播媒体可以利用这种机会, 在直播间架设一台摄像机, 连接电脑, 通过网络视频直播发布系统, 实时推送广播直播间内的画面, 这样可以让受众边听广播边看画面。同时, 利用带有互动功能的网络聊天软件或工具让网友参与节目, 弥补广播自诞生以来的视觉缺憾。这势必会提高广播的收听率, 由此, 广播节目也可电视化, 吸引更多的受众参与互动新闻节目。

班会互动节目策划书~~魏志龙 第5篇

班会互动项目名称:瞎子背瘸子、椅子渡河

策划:魏志龙

一、活动目的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体验式学习”,通过精心设计的场地等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开发其心智、培养其团队精神的一种体育活动。

活动的主要目的是“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它能有效地提高人在体能、毅力、智慧、沟通、协作等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并且可以把其升华到可能达到的顶巅;它能够培养参与者具有克服困难的毅力、健康的心理素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敢于挑战自我极限的勇气和精诚合作的团队意识。活动更有利于参与者个人潜能的挖掘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二、活动的主题:团结友谊合作拼搏

三、比赛准备器械:秒表(手机)四个、椅子两个、蒙眼布若干。

四、活动的具体事宜:

(一)“瞎子”背“瘸子”目的:沟通配合能力,活跃气氛

游戏规则:

1、一班分三个组各组选四名队员,两男两女。

2、男生背女生,男生当“瞎子”,用纱巾蒙住眼睛,女生扮“瘸子”。

3、“瘸子”为“瞎子”指引路,绕过路障,达到终点,最早到达者,为赢。

4、路障设置可摆放椅子,须绕行;气球,须踩破;鲜花,须拾起,递给女生等。

5、距离设置为30米,用时最少队为胜。并记录时间。

(二)椅子“渡河”概要:用两张椅子轮流传送来渡河的接力赛

游戏规则:

1、一班分三个组各组选四名队员,两男两女。

2、地上各画出一条起点和终点线,中间当“渡河”。

3、各组派出二人以传递椅子的方式前进,到达对岸后放下一位。

4、另一位再回到起点,以同样的方式把下一位队员运过去。

5、如果脚着地,全部对员都要重新做起。

6、最快渡河的一队获胜。并记录时间。

五、比赛奖项设置:团队第一名每人各奖励五元,团队最后一名每人各考核五元

六、经费预算:

2个眼罩——————毛巾代替:0元

白板笔1支——————我可以自己找:0元

花束十二朵束—————路边的随便:0元

气球十二个-------------5元

媒体融合与电视娱乐节目的互动传播 第6篇

加拿大传播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在50多年前就曾预言,“媒介技术可能魔幻般的把世界变成一个城市。”移动互联网的迅猛生长,使媒介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新媒体对传统媒体不是简单的取代关系,而是在相互竞争促进、相互融合中实现此长彼长的态势,这为以娱乐大众为目标的娱乐节目提供了一个全面提升的大好契机。因为媒体时代更强调“内容为王”,高品质的内容以及基于这些内容的娱乐产品,仍然是媒体机构在媒体融合时代生存发展的重要支撑,并在未来媒体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这组文稿致力于探讨娱乐节目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趋势下的发展策略和思路。《媒体融合与电视娱乐节目的互动传播》提出了媒体融合时代娱乐节目的发展和品牌构建的应对思路,指出未来娱乐节目的传播形态将必定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多渠道、多业态内容传播格局及发展模式。《大象的重生》指出了综艺娱乐节目如何运用多媒体来延续生命力和竞争力。《对当代数字媒体广告的现状思考》指出新媒体广告的跨平台传播强化了广告信息和受众的交互性,探析并思考了数字媒体广告的现状。

当人们还在惊羡刚刚过去的第十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推出的全新单元节目——《2014中国互联盛典颁奖晚会》,感叹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渗透和影响,还在回味直到最后一刻才揭晓,由场外观众通过智能手机、智能终端等新媒体投票决选出的最受欢迎男女演员,张嘉译、孙俪是直到现场大屏幕即时票数统计截止锁定,才确信自己已是新一届金鹰奖得主,受众运用新媒体对节目的参与和互动达到一个新的极致。以网络媒体为主的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由竞争走向融合的时代通过金鹰电视艺术节这个平台得到诠释和展示,尤其对娱乐类节目的参与性和互动性提供了更便捷的实现手段。因为新媒体极大的延伸了传播边界,让娱乐节目从居家收视外延到移动可视,从单一电视荧屏发展为电视、电脑、手机、平板等多屏并存,覆盖了更多的受众,同时倒逼节目策划者变革节目形态,使得娱乐节目的参与度更高、互动性更强,丰富了娱乐节目的表现内容。

一、媒体融合是新媒体发展的必然选择

“媒体融合”(media convergence),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教授浦尔提出,原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媒体融合”是信息传输通道的多元化下的新作业模式,是把报纸、电视台、电台等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手机、手持智能终端等新兴媒体传播通道有效结合起来,资源共享,集中处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然后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数字技术的兴起产生了自媒体、智能移动终端、全媒体等众多的新媒体形态,其中自媒体的出现,作为传统媒体与互联网之间的“网络搬运工”,极大的提升了电视娱乐类节目的参与性与互动性。2003年7月美国新闻学会的媒体中心出版的由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联合提出的研究报告对“We Media(自媒体)”进行了定义:“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和新闻的途径。”自媒体是相对传统传播方式的表述,即:具有传统媒体功能却不具有传统媒体运作架构的个人网路行为。这种个人网络行为迅速被受众接受,于是出现了“意见领袖”“网络大V”“网络水军”“网络搬运工”等新名词。

传播学之父施拉姆认为,“人们总是希望付出最小的代价,而获得最大的报偿”。期望受众乐于接受并参与娱乐节目的内容和信息,关键在于传播方式和内容形态是否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尤其是内容和信息的传播方式是否方便易得。所以多媒体传播在电视娱乐节目发展的早期更多的是一种自发行为,而非自觉行为。正如“资费便宜、传播内容丰富、操作简便”的微信一夜之间取代了盛行了多年的短信。新媒体以其内容的无限性和传播的交互性的特点,在与传统媒体的受众争夺中显示出越来越强大的优势,完全颠覆了电视媒体播出的时限和节目时序播放的局限。

随着互联网在社会生活的普及应用和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新媒体形态不断涌现,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博客、微博、微信、飞信、共享协作平台、社交网路等新兴传播交流媒介的兴起,使得每个人都具有媒体、传媒的功能,对电视娱乐类节目的生态产生了革命性影响,电视媒体探求与新媒体的融合也势在必行。第一个吃螃蟹者是湖南卫视娱乐类节目2004年《超级女声》,实现了用电视看节目,用手机投票,用网络建贴吧的互动传播。

二、媒体融合时代电视娱乐节目的特征

谈起电视娱乐节目,国人第一反应就是娱乐节目的“龙头老大”湖南卫视,其实电视娱乐节目在中国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央视的以《正大综艺》和《综艺大观》为代表的综艺节目时代;第二阶段是以《快乐大本营》和《欢乐总动员》为代表的游戏节目时代;第三阶段是以《幸运52》和《开心辞典》等为代表的益智节目时代;第四阶段是具有平民色彩的“真人秀”节目时代,平民来到观众面前,最后演变成了粉丝众多的明星,或是明星来到观众面前,与观众互动而表现平民生态。这些节目大多是从西方、韩国或港台直接购买版权,譬如《中国好声音》《中国正在听》《爸爸去哪儿》等,或是从其中借鉴而来,早期《超级女声》的成功与其对娱乐模式的借鉴与创新是分不开的。

目前的娱乐节目与中国式的文艺晚会和综艺节目比较,除了具有娱乐性、大众化等共同点之外,其他方面差别很大。娱乐节目具有自己明显的特征。

1. 平民化。走低门槛的平民路线,参与节目的主角是普通百姓, “草根”已经成为流行的娱乐方式的显著特征。

近几年最热播的几档电视节目《星光大道》《非诚勿扰》《中国好声音》《快乐大本营》等,都是“老百姓自己的舞台”,以“草根”姐作为基本起点和主要基调。《星光大道》把普通人打造成明星,如凤凰传奇、玖月奇迹、大衣哥、草帽妹等一大批观众喜闻乐见的平民英雄;《快乐大本营》则是把明星还原成普通人,展现明星褪去光环走回平常人的一面,至今仍是观众收视热点,现场录制观众席一票难求。

2. 原生态。即兴表演,拒绝导演,没有刻意修饰,表现原生态,节目形态新颖,内容真实自然。

3. 通俗化。节目内容和制作手段通俗而不低俗,贴近普通百姓生活的大众文化,对传统的精英文化进行了全面颠覆。

4. 人性化。体现娱乐对人性关怀的本质回归,传达受众以轻松和快乐。

5. 互动性。变传统的受众单向收视为媒体与受众的双向互动,这是电视娱乐节目脱胎于一般的文艺表演和电视综艺节目最主要的特征,是娱乐节目与综艺节目的一道分水岭。

媒体融合时代娱乐节目参与性极强的互动方式——比赛中由观众通过运用新媒体参与投票来决定选手命运的评选方式,引发了全面互动,观众在收看节目的同时,可以参与到比赛中去,让观众有了一个支持喜爱选手的表达方式。观众的参与决定比赛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选手和观众的距离。

2004年《超级女声》开播仅两个月即创下极高的收视率,“平民路线”“零距离”“低门槛”“演播室前移”“观众投票定胜负”等方式,既借鉴了《美国偶像》的做法,又结合本土作了创新,取得了显著的传播效果,为电视娱乐节目在媒体融合方面探求互动传播影响和效益最大化打开了思路。

三、媒体融合时代电视娱乐节目如何应对

1.顺应媒体融合趋势,提升对年轻受众的聚合力

新媒体分流了年轻受众,出现了自媒体一族,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都是节目内容和信息的制作者、接收阅读者和传播者,发言门槛的降低使得年轻受众成为娱乐类节目的参与和互动的主体。同时,我们要看到,因为新媒体形态的多样化、多屏共存、受众互动的便捷性及对青少年受众的吸引力,为娱乐类节目提供了无限发展生机。

因此,电视娱乐节目要想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除了借助电视媒介本身外,应该顺应媒体融合趋势,整合相关媒体资源,发挥新媒体实用的、社交的、生活化的功能,保持传统媒体的推进和主导功能。联合网络媒介和纸质媒介,并积极利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现代传播工具,通过各种媒体途径来吸引年轻受众的注意力,激起受众的收视期待和参与欲望,发掘潜在的收视群体,加强对传播过程、传播效果的预估和控制。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10月举办的第十届金鹰电视艺术节的《2014中国互联盛典颁奖晚会》。主办方联合三大移动运营商研究院,高校互联科技院校,知名媒体等8大机构,邀请众多互联业界巨擎 大咖出席,评选出了中国互联十大移动app应用软件并进行颁奖。因为随着互联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各种app软件的出现,这些应用软件不知不觉中推动着中国经济的新转型,改变了人民生活中的诸多习惯,营造了人与人之间全新的互动关系,此举将对电视娱乐节目的传播和互动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

2.坚持走平民路线,加强娱乐节目的互动传播

节目策划以人为本,走平民路线,注意设计娱乐节目的互动环节。和其他电视节目形式相比,电视娱乐“更强调的是‘参与与‘唤起,包括亲身‘参与或‘想像性参与,从而‘唤起愉快的情绪”。

纵观一些成功的娱乐节目,明星已退居二线,“平民化”与“生活化”已成为其重要的传播策略。国内近年来的平民娱乐节目有《星光大道》《中国好声音》《中国新声代》等,让众多的普通老百姓在节目中展现自我、收获自信,传播正能量。节目打造了众多“草根英雄”和“民间偶像”,为平民百姓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积极参与。

为了最大限度地让受众参与节目,在娱乐节目中应当加强人际传播,真正与观众交流,通过媒体融合把传统的的单向传播变为双向传播、多向传播。譬如《开心辞典》推出的“全民互动版”,将题目打在电视屏幕上,让场外的观众通过发送手机短信的方式参与现场答题,公布答案后,电话连线获奖观众,在答对的观众中进行抽奖。这一节目传播形式使所有电视机前的观众都被纳入了节目现场,打破了节目现场内外的界限,任何人坐在电脑面前就可以参与节目,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电视与受众的互动传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汉字听写大会》也采用了这种互动传播方式。

近期的平民娱乐节目则主要分布较广,包括有央视的《中国少年强》《中国正在听》,湖南卫视的《奇舞飞扬》《智勇大冲关》《一年级》,江苏卫视的《谁敢来唱歌》《挑战100%》,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等,让不同才艺和能力的普通人均能找到自己的展示舞台,并收获到一份娱人娱己的快乐。

3.整合媒体资源产业链,提升娱乐节目品牌竞争力

互联网不单纯是一个平台和通路,它实际上是对整个社会原本分散、各自为战的种种要素、功能的互联互通,由此形成了新的传播态势。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媒体改制进入深水区,国内电视媒体的市场主体意识越来越清晰,电视媒体跨区域、跨媒体、跨业态的竞争发展态势日益明显。这方面湖南广播电视台比较前卫,据了解,“芒果传媒”目前已整合了网站10多个,频道22个,频率8个,报刊8个,子公司50多个,通过媒体融合建立立体化的传播渠道,全方位打造娱乐节目品牌,提升品牌竞争力。

4.淡化区域媒体属性,提升跨地域传播影响力

2003年,湖南卫视率先确定了“快乐中国”的娱乐定位,以为全国人民提供健康向上且通俗不低俗的娱乐节目为己任。2004年先后推出真人秀节目《超级女声》《快乐男声》,通过媒体融合立体互动传播,实现了用电视看节目,用手机投票,用网络建贴吧的综合参与互动。超女快男的巨大成功给业界带来多重启示:娱乐类节目不单纯是一档电视节目,通过跨区域受众的参与和互动,有利于强化栏目的识别性,彰显节目定位,使之成为一种具有巨大社会影响力的品牌形象构建行为。

在市场需求和全球化媒体融合形势的大环境下,媒体融合是推动媒体事业发展的最好选择,国内从2004年湖南卫视娱乐节目“试水”到央视和各省级卫视全面开花,大规模的媒体融合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而移动网络媒体的兴起则直接促成了多媒体融合的步伐。新媒体形态的多样化、多屏共存、受众互动的便捷性及对青少年受众的吸引力为娱乐节目提供了无限发展生机,未来娱乐节目的传播形态将必定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多渠道、多业态内容传播格局及发展模式。

互动:让广播节目更生动 第7篇

1 广播节目中进行互动的主要形式

1.1 听众来信

信件一直是一种很好的交流方式,在广播节目中也经常用这样的方式来增强与听众之间的互动性。广播节目中的听众来信往往有两种形式:一是听众针对广播节目中某一个环节寄来的有特定主题的信件二是听众在节目后投寄的关于对节目的意见或建议的信件。第一种信件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形式,广播节目的一些栏目,如情感倾诉类、解惑类等,都需要众多听众参与并提供素材。一些广播节目还有专门的读者来信时间,专门为听众展示一些听众来信,既能丰富节目内容,也能鼓励更多听众来信。第二种来信虽然一般不会在节目中公开内容,但是这对于广播节目的改进和发展却有着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尽管现在写信的听众越来越少,但是听众来信仍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促进互动的方式。

1.2 热线电话

广播节目与听众进行互动的一个特色方式就是听众可以拨打节目的热线电话即时参与节目互动。电话比起信件来能够更直接更快速地表达出听众的想法,并且能够增强节目的意外性。广播节目中的热线电话主要存在于一些倾诉交谈类、竞猜类、点歌类的栏目中,节目的主持人给出主题,然后就会有许多听众可以马上参与到节目话题中。例如,在竞猜节目《开心地带》、点歌节目《吉祥鸟》等广播节目中,热线电话非常频繁,听众们各有各的想法和故事,但是却可以通过广播这种形式将自己的感情、故事分享给所有的听众,并且也有主持人与听众进行互动或者提出意见等。通过热线电话这种方式极大地增强了节目的趣味性,充实了节目内容,可以帮助节目更有效地提高收听率。

1.3 短信互动

随着人们通信形式的增加,广播节目中互动形式也在逐渐增加,短信互动就是一种在热线电话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互动形式。热线电话的互动虽然直接,但是由于受到节目时间较短、电话拨打频率高等因素影响,有许多听众并不能得到与节目主持人直接交谈的机会,这样可能就会有一些非常有趣的观点或故事不能被节目注意到,很可能会打击一部分听众的互动热情,因此就会出现短信互动形式。听众可以用短信将自己的话编辑好再发送给广播节目组,这样所有的参与听众都可以留下自己的想法,节目组也可以在短信中进行筛选,选出一些比较有趣的短信拿出来与所有的听众分享。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听众的参与热情,并且也能够保留更多的互动内容,增强节目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1.4 网络互动平台

随着我国网络产业的发展,各种媒体都开始通过网络平台来增强与观众的互动性。广播节目也逐渐出现这种新的互动形式。网络互动平台目前主要是指微博、微信等方式,或者网页留言等形式。网络互动方式相比信件、电话或短信,都可以降低互动成本,并且保留了能够随时随地进行互动的优点。此外,通过网络平台的互动可以让互动的内容不再局限于文字或者语言。微博、微信等平台都可以提供发送文字、图片、视频的功能,听众在互动时也就可以不再局限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形式更加丰富的留言方式可以极大地增强互动中的趣味性。广播节目可以收到所有的留言内容并自行进行筛选,选出更加有趣、生动的互动留言,以增强节目的生动性。

2 广播节目中进行互动时的注意事项

广播节目的互动需要听众主动参与,因此必须想办法提高听众的互动热情。提高互动热情有许多方式,如选择比较有趣味的互动话题,或者选择一些比较热门的时事话题等方式。在互动中还要注意尊重听众的意愿,不能擅自透露听众的个人信息,不要擅自篡改听众的留言内容等。最后,互动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增强节目的趣味性,还能够找到更多促进节目发展的方法,多听取听众意见,改善节目缺点,才能取得更好地发展。

3 结语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广播节目也需要用更加灵活生动的方式来增加节目的竞争性,让节目获得更多人的认可,从而进一步促进广播事业的发展。互动作为一种广播节目的特色,能使广播节目变得更加生动,进而提高听众参与节目的热情并能够很好地起到宣传作用,为广播节目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促进广播节目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广播技术的发展,广播节目也在不断发展,形式增加、活动也更加丰富,用更强的趣味性吸引更多的听众。在广播节目中,一种增加节目生动性的最重要形式之一就是与听众互动,通过互动了解观众对节目的反馈并借助于听众的故事增强广播节目本身的趣味,丰富节目内容。因此,本文介绍了广播节目中进行互动的几种主要形式,帮助广播节目了解观众互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节目的趣味性。

关键词:广播节目,互动形式,趣味性

参考文献

[1]裴梦琳.互动:让广播节目更生动[J].新闻前哨,2013(4).

节目互动性 第8篇

一、“帮忙(帮办)”类节目的互动传播模式

为了了解清楚传播脉络,厘清传播关系。 首先,将“ 帮忙 ( 帮办) ”类节目这一传播过程模式分为五大类 ,逐一分析清楚传播五个阶段的主要内容。 然后,根据这些传播过程联系它们之间的关系, 将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辩证地去看待 “ 帮忙( 帮办) ”类节目的传播模式 。 同时 ,深刻理解传播的互动性, 在这些传播过程中找到传播各个阶段交互性的联系最后,传播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很多“ 噪音”的介入,比如谣言暴力等因素的侵扰。 因为是公共的卫视节目,在这里我们减少讨论的篇幅。

(一)“传播者”——主持人与记者配合,完善传播内容

民生新闻一直秉承着报道题材、 内容贴近百姓生活,报道立场公平公正,报道视角广泛多角度,关注草根弱势群体社会处境的职业操守。 在语言风格上自然而然也流露着“ 生活化”的常态。 因此,在我们看到的节目主持人以及出镜记者的语言表达中大多是自然、温和、亲和力极强的状态,这也是多年来观众一直喜欢的主持人“ 范”。 在《 小莉帮忙》 这档节目里,“ 贾团长”通常以简短、幽默的话语开始节目的主题引导, 对新一期节目的内容做一个快速的梳理。 在他与“ 小莉”的连线中进行事件的叙述,这样既保持了一个客观冷静的“ 第三立场”也融入并完善了故事内容的构架。 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时空连线的景象,而演播室里的主持人往往与出镜记者保持着潜移默化的默契感。

(二)“说什么”——“帮忙”形式多样,解决问题为主

帮扶对象的问题可以通过媒体诉诸解决。 民生类电视节目本身具有正确引导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责任和义务,其内容也要求必须能够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意识。 在节目的议程设置中 ,受助者的问 题得到解决,也必然符合“ 好人有好报 ”、 “ 草根群体受优待 ”的大众心理预期 ,只有这样才能符合正面宣传的客观要求。 从节目本身来讲,问题得到解决一方面能够提升公众参与节目的热情, 提升社会认同感。 另一方面, “ 帮忙( 帮办) ”类节目对缓解社会矛盾 ,增强做好人 、干好事的信心,增强社会公信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帮忙事件包涵新闻特征。“ 帮忙( 帮办) ”类节目本身就是民生新闻报道形式的创新, 自然而然的就打上了新闻的烙印 。 从新闻事件 中引出新闻 当事人的需求 ,这是“ 帮忙( 帮办) ”类节目的实质。 它具有及时性、客观性、真实性等诸多新闻特征,在传播价值上等同于新闻传播价值( 新闻价值 = 宣传 + 新闻) ,交互性的方式传递使得新闻更具故事性。

(三)“通过什么媒介”——多种媒体平台结合,交互性传播

多种平台支持,声音来自坊间。 选择平台的投放对传播形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传者与受传者之间选择桥梁, 不仅要考虑到传播内容的特殊性而且要考虑到受众接受的特殊性。 在自媒体如潮般发展的今天,碎片化的信息随之而来,媒介能够很快得到信源发出的信号但必须迅速做出回应并加以整理呈现在荧屏前。 微博、微信等方式的互动使得“ 帮忙( 帮办) ”类节目的题材得到了各个传播方式的贯通,形成了互动的传播模式。 犹如“ 沉默螺旋反向”,通过一则信息的介入获得更多的信源支持, 在这样的情况下去把握一档节目,使其更具普遍性和真实性。 当然,众多渠道的参与也带来了民主与暴力。 正确把握平台多样化带来的优势需要辩证地去看待。

多种渠道结合,传播效应回环往复。 在一期节目播出后, 每一位在传播活动中的参与者都能够在自己的脑海中对这一现象进行重新认识和建模活动。 从传播效果引出舆论场, 以次舆论场为传播平台向更深远的传播方向发展也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媒介的传播效应有时候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交互性的传播模式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

为公益事业搭台,提供社会救助,互为载体。 这一点上 《 小莉帮忙》 做得尤为突出 。 在节目的广告插播后 ,《 小莉帮忙》 栏目都会在电视以及微博和官方网站上把握互动性传播的优势,与郑州市红十会搭建了爱心平台。 在每天的节目中都将对一件商品进行公开拍卖,所获得的收入,全部用于帮助社会弱势群众投身公益事业当中。[2]在不断地推广和宣传中,与公益事业联手对“ 帮忙( 帮办) ”类节目的推广和传播是一种促进作用。 两者相互的影响,使得传播效应达到最大化。

(四)“对谁说”——“帮助”对象的选择

帮扶对象集中于社会普通群众。 群众故事是民生新闻的根源,群众的话语权是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也是实现公民价值的重要基础。 从“ 帮忙( 帮办) ”类节目的角度来讲,选择群众的故事使传播内容具有普遍意义和价值,能够吸引更多的受众来关注节目。 从尊重公民表达权利的角度来讲,媒体为百姓提供“ 发声平台”是尊重百姓基本权利的表现。 《 小莉帮忙》 每期都会有三件以上的民生故事,通常都由出镜记者进行沟通,普通老百姓的形象也能够进入媒体的视线。 无论是后期的影视同期声还是记者与群众之间平等的交流方式,这本身已经说明“ 帮忙( 帮办) ”类节目在遵循着“ 群众新闻观” 的理念,尊重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规律。 切实维护群众的利益,权为民所用,保住了媒介“ 公地”的纯净 。[3]当我们看到身边的某位邻居登上荧屏,困惑和忧虑得到顺利解决这本身已经说明了问题。 媒体为普通群众提供舞台,它也必将受到强有力的生命力的保障。

为底层群体代言。 从大众的心理角度出发,社会弱势群体往往在社会资源上占劣势而在大众的意识里往往能够得到关注和同情。 在媒介话语权表达方面,弱势群体因为种种限制权利很难得到保障。“ 帮忙( 帮办) ”类节目选择这一群体保障了节目主体立意的高度, 保证了受众对节目的关注程度。

(五)“反馈结果”——节目传播的效应分析

“ 宣泄 ”理论[4]的渗透。 宣泄又被称作净化,指认为通过观看经由内容媒介传递的暴力内容可以满足或减少人们天生的暴力。 《 小莉帮忙》 中有很多坊间邻里的矛盾,在节目内容的陈述过程中,受众会情不自禁的把自己放在媒介中的某一角色( 这也被称之为“ 使用与满足”) 。 在理解了这些信息之后,受众会在平常的事务处理中形成一种印象,并以此指导着社会活动。 因此,在主持人的积极引导下,通过在“ 意识上的发泄”, 受众很可能在现实的事件处理当中保持冷静与理性。 这也是通过媒介交互性传播,使得受众树立了正确的意识和价值观。

社会认知的建构。 在媒介传播的过程中,受众处在一个虚拟的环境当中,无论传播内容是否熟知,但了解环境,理解传播信息就需要我们在观察虚拟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学习。 首先应当是理解观察,然后刺激学习。 最后,处理自己的观念意识改造与社会的交往关系。 媒体在记录和传播过程中,本身就对社会和大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帮忙( 帮办) ”类节目从价值观和处理事情的办法上都为受众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佐证,为受众在生活中处理危机事件提供了参考。 建构是从意识形态上影响受众,同时受众也会以相同的方式影响媒体的传播。 这就是互动性的传播效应。

二“ 帮忙( 帮办) ”类节目的传播困惑及问题

( 一) 传播内容的困惑

题材结构单一,主题臃肿不突出。 当下中国正处于一个积极的转型时期, 作为民生新闻的标志性代表,“ 帮忙 ( 帮办) ” 类节目本身必须承担起转型期应具备的宣传引导舆论的责任。 而矛盾的产生往往错综复杂,再加上近年来群体事件冲突,从节目选题到引导故事叙述,主持人在节目中都要有相应的把握控制能力。 过度的受限,往往使得主题固定单调,节目内容沉溺于照本宣科。 《 小莉帮忙》 这档节目是日播节目,除了为人民群众解决难题之外,有时还会涉及到一些大的新闻专题来填补板块空缺。 自然而然,吸引观众的内容比重下降,也会造成节目收视率的降低。 在一年的海量信息中,经过研究不难发现,主题的雷同也成为内容单调的主要原因。 其实民生类节目并不应该一味地受刻板的价值观限制,新时期应当以不同的文化表现形式来丰富主题和内涵。

出镜记者定位不明确,影响节目效果。 参照国外的生活服务类节目,受助者和专家往往在节目中组成了良好的传播关系。 主持人以及出镜记者的参与相对较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 小莉帮忙》 里出镜记者在节目中往往由“ 代劳”变成 “ 代办 ”。 这样的身份错位往往使得节目具有了明确的导向性,失去节目应有的活力和悬念感。

( 二) 传播方式的滞后性

传播方式较为单一,拘泥表象。 《 小莉帮忙》 节目中有许多的声音效果,但是由于节目的相对严肃性,有些时候音效往往会影响对主题的烘托。 在语言方面的传播方式上,主持人的状态太过慵懒,与出镜记者简洁明快、雷厉风行的作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出镜记者应当多与相关专家进行讨论发现问题、深入问题,而不是解决完眼前的事就告一段落。 总之,笔者认为,如果能够把事件讨论与帮忙相融合,以小见大的去剖析社会问题未尝不是一种合理的创新。

自媒体相配合,也需要积极维护、保持畅通。《 小莉帮忙》 在新浪微博上开微博并加“ v”,而且板块的设定都很合理。 在与网友的互动以及粉丝量的提升依然需要进行后期的运营管理。 随着自媒体的繁荣发展,社交媒体在网络传播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人人、微信、facebook上的网友参与度很高 《 小莉帮忙》 乃至很多“ 帮忙( 帮办) 类 ”节目组可以在这些平台里投放自己的内容,把传播的平台拓展到更高的层面实现更广的传播效应。

三、完善“帮忙”类节目的传播

首先,必须明析“ 帮忙( 帮办) 类”节目的传播规律。 其次正确把握舆论走向积极引导受众构建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引领时尚为社会大众服务。 最后,完善媒介素养担当起“ 群众喉舌”,[5]构建政府与民间交流的纽带。 只有在不断的变革中传媒才具有生命力。

明确栏目的主题定位。“ 帮忙( 帮办) ”类节目是为求助者解决问题为主,吸引引导受众构建核心价值体系为要义。 所以,该怎么帮,怎样去设置节目的内容成了至关重要的议题首先,在故事叙述中必须有受助者的积极参与,要让受助者明白,解决问题其实需要方法和理解。 如果遇到极端不平等的情况可以诉诸媒体与法律,一定要以教会如何处理类似事情的方法为主线。 其次,在对受众的互动性传递当中,完全可以求助于相关受众的经验,毕竟媒体不是万能的,“ 众人拾柴火焰高”把受众积极地引入节目中,也能够加强节目的参与互动性。 最后,围绕主题进行的叙事方式一定要具备相应的逻辑性、严密性,在节目中的非语言元素加入也一定要符合主题与风格。

完善主持人的角色定位,突出亲和力和尺度把握。 主持人与出镜记者是节目中的主要传播者,其所具备的能力必须驾驭得了节目的走向与变化。 同时,主持人与受众在节目中的关系往往是辩证统一的。 引导的尺度很难把握,这些主观意识流露出来的处理方法往往是一个主持人的自身风格。 在一期节目里,主持人的主观意识既要符合节目要求又要满足受众需求,能够在主持的尺度上将两者的关系游刃有余地处理好的确需要时间的磨砺。 亲和力是从主持人内在语言中延伸出来的一种感官上的认知, 主持人在节目里应当表现出 “ 我就是 ,我就在 ”[6]的自信从容,对待节目中的大众要像见到亲人一样温和。 不卑不亢,细致入微,见解独到,思维敏锐。 这些都是对主持人最基本的素质要求。[7]

精心策划选题。 衡量一档节目的成败与否并不简简单单取决于荧屏里的传播过程,最重要的是能够吸引荧屏外的受众。 从选题上来讲,既不能找那些鸡毛蒜皮家长里短的琐事也不能找那些太过宏大媒介根本无法在有效时间内解决的问题。 当然,主题要能够吸引大家的关注,说百姓身边的事也往往能够引起共鸣。 当遇到弱势群体事件,要把主题的效应扩大,正确把握舆论传播的效应。 既然主题已经确立,就看节目中如何“ 讲故事”。 故事要有趣味性,在这里我们就不必一一举例,作为民生类的新闻并不强烈要求时效性,只有生活化和自然状才是这类节目的卖点。

浅谈互动式电视娱乐节目 第9篇

1 互动在电视娱乐节目中的作用

参与感是受者接受传播过程中产生的特殊心理活动。互动式电视娱乐节目能够给现场观众带来参与感, 使观众的情感得到宣泄。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有成功, 也有挫折;有得意, 也有遗憾;有快乐, 也有疑虑, 所有这一切都需要适当的情绪表现。当被电视节目中的人或事感动时, 他可以比较自由地宣泄自己或喜或怒、或愁或乐的情感, 从而获得精神上的释放。在传播过程中, 受者产生的参与意识有以下特征:首先是从受者受传的心理过程来看, 传播中的人物以及事件经过不仅是受传主体的客观认识, 而是与受传主题融合在一起。随着情节的变化及节目的进展, 受者自觉或不自觉地要想促进或改变人物的命运或节目的进程, 受传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心理距离缩短了、消失了;其次是从信息传播过程来看, 受者几乎忘记了传者与传播媒介的存在, 忘记了自己是信息的受传者, 似乎自己就是现场的目击者, 传者与受者之间的鸿沟不存在了。可见, 参与意识的形成虽然离不开信息的摄人, 但其结果不仅是信息的摄入, 这里还有情感的投入、思想的碰撞, 从而达到受者和传者, 以及传媒客体之间的融合。

2 互动式电视娱乐节目的策略

笔者认为, 要强化观众的参与意识, 还要在以下方面下功夫。

2.1 要调动起观众的情感

参与意识的形成是与受者的情感相联系的。当一个传播内容并不能使受众产生肯定或否定的态度时, 这个传播内容也就不可能激发受众的情感, 因而受众对传播的内容只能是观看、思考, 而不可能是有情感伴随的参与, 受者与传播客体之间的距离就难以消除。因此, 电视传播要努力激起受众的情感, 调动受众的参与意识, 与传播客体之间的心理距离得以缩小, 甚至消失, 传播的效果方能显现。例如, 《超级女声》就充分调动了观众的积极性, 在现场和观众有很好的互动, 现场的观众个个情绪都很高, 给节目带来了很好的效果。

2.2 吸引观众对事件过程的关注

电视节目并非所有的内容都能激发起观众的参与意识, 引起观众兴趣的关注点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节目内容引起观众兴趣。如《开心辞典》中每个节目环节, 每道问题, 都紧扣着观众的心弦。如果仅仅是关注最后的获奖选手, 是无法从节目中获取参与快感的;另一类是引起观众直接兴趣的内容, 观众能足不出户, 面对荧屏就可以进入到事件的现场中去 (现场连线方式) , 享受到其中的乐趣。所以, 互动性电视节目要吸引观众对事件过程的关注。又比如, 《超级女声》不但和现场的观众有互动, 还采用了观众投票的形式, 来拉近和观众的距离, 观众可以通过短信的方式为自己喜欢的选手投票, 得到投票多的选手就有可能会胜出。

2.3 设置悬念和不确定性结局

一个设置悬念情境的电视节目, 很容易引起观众的参与意识。电视节目在播出过程中, 随着悬念的出现, 观众与节目中的人物一起思考问题, 设想着事件的结果并与节目中的人物一起分享解决问题的愉快和未能解决问题的遗憾。此时, 观众与节目的现场的空间距离虽依然存在, 但心理上的融合使这种空间距离不再成为一种阻隔, 观众仿佛就置身于传播的现场。互动式电视娱乐节目要吸引更多的观众, 重要的是在这些节目中恰当地设置悬念, 观众在观看节目, 更在关注不确定性结局, 这样的参与节目是观众的快乐。

2.4 事件发展与传播的同步性

当观众在屏幕前目睹事件的进行时, 总是期望着它向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 担心可能产生种种意外结果, 这就使观众深入到事件中去;而不确定性不仅对观众是存在的, 对传者也同样存在。要使观众感觉在事发现场与屏幕中的传播是同步的, 受者此时与传者之间处在同等位置, 观众的参与感便能油然而生。

2.5 即时反馈与信息互动

现在电视节目中多采用双向沟通的方式建立与观众的互动。电视机前的观众可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与电视播出现场联系, 特别是当观众的感觉、意愿和评价又能通过电视反馈给观众时, 观众的参与意识更强烈。作为观众的一员, 当看到电视与其他观众之间所产生的这种双向沟通时, 自己也产生了参与意识。他虽然没有行动或获得反馈信息, 但他相信自己也是可能对现场播出发生影响的。电视运用这种双向沟通, 极大地加强了传播魅力。

因此, 最典型的和运用最频繁的传播格局是一种扩大了的双向关系。在通常情况下参与者在这一交流中参与的程度是不同的, 但在这种交流中信息是共享的。尽管对任何两位参与者来说, 这些信息不可能恰好意味着同一事情, 这种关系的结果是随着交流不断深入而继续进行的。理解很可能变得越来越深。因此, 正如有学者说的那样, 以“会聚过程”来描写传播共享是十分恰当的。

3 结论

参与意识的形成不仅决定于传播内容, 而且也决定于观众自身的条件。每位观众由于生活阅历, 受教育程度, 心理素质等的不同, 对各种传播内容有不同的要求和兴趣, 因而对同一传播内容的参与程度是不同的。互动式电视娱乐节目就是将能调动观众参与情绪的各种元素整合强化, 形成具有传播优势的节目形态和独特风格, 把观众聚集到屏幕前, 把收视份额做到极致。

参考文献

[1]余月玲.小议电视节目互动方式的拓展.科技信息, 2009 (4) .

[2]文国刚.我的电视我做主——电视节目互动浅谈.东南传播, 2007 (8) .

真人秀节目中的互动分析 第10篇

关键词:真人秀,互动

真人1秀节目持续出现现象级节目, 其巨大的商业价值刺激了整个媒体圈。在真人秀兴起的同时, 以用户为中心的互动设计成为热潮。本文试图从互动的角度对真人秀节目进行分析和总结, 探讨真人秀节目的互动设计策略。

一、互动概念与真人秀

“互动”一词至少包含以下四个要素:一是互动的主体。二是互动的主体要有一定的数量, 体。三是互动要求产生作用。四是对作用的要求, 其作用必须是相互的, 产生于不同主体之间的。[1]伯恩 (1964) 把“交互作用”视为一个基本的科学概念。社会群体中人相互交流或是默认对方的存在, 这种现象称为人们交互作用的刺激。[2]真人秀节目结合了游戏性和故事性, 通过规则设计强化人物间的互动, 激化戏剧冲突的同时展现人物性格, 在吸引观众眼球的同时植入人物情感, 从而增加观众黏性便于二次人际传播。

二、互动种类

真人秀中充满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笔者从选手和观众的角度将其分为两大的类别, 分别是选手间的竞争与协作和观众的观赏与参与。

(一) 选手间的竞争与协作

真人秀节目一般都强调竞争的戏剧性, 随着节目发展的不断成熟, 协作这种互动类型也开始被关注, 逐渐展现出不弱于竞争性互动的吸引力。竞争与协作两种互动类型是选手的人物个性和其之间的戏剧冲突展现的核心手段。

(1) 竞争性互动。竞争性互动是选手之间为竞争某一目标而产生的互动行为, 竞争性互动也是真人秀节目最常见的一种互动方式。因为有强烈的利益冲突, 选手之间更容易产生戏剧性, 强烈的碰撞也容易激发选手的情绪从而展现人物个性, 吸引观众。因为选手间的竞争常常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竞争, 所以从个人主义的角度出发, 更容易分析竞争性的互动设计。以《中国好声音》为例, 分析如下:在个人展现方面, 首先, 《好声音》大部分的演唱都是采用独唱的方式来展现选手们的个人实力。其次, 节目设定了竞争的个人名次作为节目最终的竞争结果, 这也大大刺激选手们为个人展现而拼尽全力。在竞争公平性方面, 节目组邀请大众熟知的业界歌星来充当评委, 让评判显得更为专业, 有说服力。同时节目采用不见其人只闻其声的声音评判方式, 让评判标准更为明晰客观。最后, 节目融入了观众评委的环节, 打破了封闭的选手考核体系, 完善了整个竞赛的公平性。在游戏仪式方面强调游戏沉浸的气氛, 如导师认可某一选手的歌声时, 按下扶手按钮, 座椅伴随着喷气转动过来, 整个过程仪式化了导师认可选手的过程, 强化了认可这一行为的情绪, 从而有更好的沉浸感。另外, 个人战、团队战的塑造和包装也同样仪式化了整个竞争过程, 或严肃, 或轻松, 或紧张的情绪在仪式化中得到了更好地体验。类比线上游戏, 竞争性互动更注重竞争的刺激和结果。玩家以个体利益为主, 规则更注重公平性, 仪式感强, 注重游戏的心理气氛。

(2) 协作性互动。协作性互动指的是选手之间不以个人利益而进行学习、交往、努力的行为, 是近年来逐渐被挖掘重视的一种互动方式。因为选手之间没有激烈的利益冲突, 选手间就更容易和睦相处, 营造出温暖和谐的集体气氛治愈观众。同时选手们同甘共苦与东方的传统文化更加契合, 在竞争审美疲劳的环境里更有机会赢得观众的支持。以《爸爸去哪儿》为例分析如下:在归属感方面, 节目组常常会设定一个大目标, 要求所有人都参与进来, 让每个人都感受到集体的力量。节目规则不断强化这种集体感, 设计互帮互助, 克服内部或外部矛盾等等, 营造归属感。在和谐气氛方面, 可以在一些小竞赛中得到充分体现。如果两方的赛事输赢很大, 强势方会主动示弱以缩小差距, 甚至弱势方破坏规则也不会被责怪。游戏的公平性与社交气氛相比就显得没有那么重要, 依据具体的环境可以灵活的调整。类比线下游戏, 协作性互动更注重游戏的气氛, 虽然也存在争夺胜利, 但结果并不算重要。游戏中会融入更多人情味。规则更具主观性, 甚至会破坏游戏公平性, 只为气氛的融洽。

(二) 观众的观赏与参与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浪潮下, 观众的互动参与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方面调动了观众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加快了反馈与调整的循环。

(1) 移情体验。移情体验指的是观众想象感受选手的环境, 模拟选手的心理, 以此体验节目的过程。[3]真人秀节目的反馈和更新的循环相对较快, 从整体上看仍然是一种双向的互动行为。一方面, 节目的互动规则全面展现出选手的互动;另一方面, 节目组常常会设计“评委”这一角色, 通过他们的思考和意见帮助观众进行观察和认识, 以便于更好地体验节目内容。

(2) 参与体验。参与体验指的是观众通过自身的实际行为对节目内容产生影响, 进而得到体验。参与体验能调动观众的积极性, 培养其对节目的忠诚度, 增加黏性。随着网络媒体的普及与发展, 观众互动的方式从短信、电话的方式丰富到微信、微博、贴吧等等社交媒体上, 观众参与投票决定选手复活和选手决赛名次。在真人秀节目《我们十五个》中, 节目组甚至提供了全天候的多机位直播镜头供观众互动参与。

三、总结

丰富的真人秀互动类型进行合理的配置才能更好地强化戏剧性的同时展现人物个性, 有主有次, 有竞争有合作。同时节目的互动应该考虑到观众的参与体验, 让观众能更为真切地融入节目气氛中。丰富类型和清晰层次的互动设计配合节目主题的特点才能更完美地展现真人秀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吕萌.电视节目互动观念的确立及互动方式的拓展[D].合肥:安徽大学, 2007.

[2]Berne E.人间游戏——人际关系心理学[M].田国秀, 曾静, 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6.

节目互动性 第11篇

国家馆日

10月16日巴勒斯坦馆日

巴勒斯坦馆以其国旗为主要元素,庄重大方的阿拉伯风格大门引领参观者进入奇妙的“橄榄之城”。展馆正面及左右两侧有两套多媒体展示屏幕和十多个嵌入式灯箱,介绍巴勒斯坦富饶的物产、独特的文化。展馆中央有一枚巨型“橄榄”,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和震撼。巴勒斯坦盛产橄榄,橄榄油是其重要的经济作物,同时橄榄枝也是和平与友谊的象征,橄榄之绿色寓意和平、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也表达了对世界和平和人类友谊的美好诉求。参观者在橄榄油展柜可以购买到纯正的巴勒斯坦橄榄油。

巴勒斯坦El-Funoun歌舞团表演

世博中心大会堂(红厅)、亚洲广场、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10月17日叙利亚国家馆日

叙利亚传统元素——大马士革民居是为其展馆的设计灵感,通过三世同堂的庭院建筑,见微知著地映射出世界文明古国叙利亚独特的建筑和文化。在过去的这个世纪中,大马士革的居民通过各种方式,同时不借助科技手段而实现了自己的幸福生活。相互连通的房间形成三个展厅,依次安排三个故事单元:小麦、丝绸之路的文化故事、阿拉伯图书馆从古老的Hamoukar到现代的大马士革。

叙利亚“大马士革之夜”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大会堂(红厅)、亚洲广场、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10月16日爱沙尼亚馆日

爱沙尼亚馆是一个非常讲究与参观者互动的展馆。它邀请参观者对城市化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并有机会对当今城市面临的各种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他们将介绍一些适用于每个人的能令其环境变得更好的方法,这些方法在爱沙尼亚已经成为标准作业程序。馆内有憨态可掬的小猪储蓄罐专门用来收集来自游客的好点子,参与者还可以通过发送短信或者填写投票单的方式传达想法。截止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结束,统计数据将会被收集起来并交给一所上海的高校来进行分析。

每晚6点——大家一起来合唱卡拉OK合唱是爱沙尼亚民族文化中最广为人知的标志之一。大家一起来合唱卡拉OK是爱沙尼亚馆每天都举行的活动,目的就是通过合唱提供一个独特的文化体验。参观者都有机会和爱沙尼亚合唱团一起唱歌,馆里的大屏幕播放合唱团的演唱,参观者可以与他们一起唱。歌曲有爱沙尼亚语的、中文的和英文的。演唱将被录下来,稍后能被下载。歌唱的录音将以MP3的格式被上传到www.saveeity.org网站上,演唱者在一周后可以下载到它们。

爱沙尼亚馆日音乐会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10月19日纽埃国家馆日

纽埃又称“太平洋的石头”,是太平洋中南部库克群岛中一个隆起的椭圆形珊瑚礁岛屿。其国名也许要用放大镜才能在地图上找到。蔚蓝的底色、扬起的风帆,简朴的展馆,上有一行字:南太平洋纽埃国,土地面积296平方公里,人口1398人。纽埃的政治生活也非常“袖珍”,全国共20个议员,14个村庄各推选一个,另外6个由全国居民普选,纽埃总理就由这20名议员推选产生。政府机构也极其精简,一国总理同时兼任着外交、法律、艺术及文化、人口发展及侨务、宗教、妇女、青年、体育、经济发展等10个政府部门的部长。

纽埃传统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大洋洲广场

10月20日卡塔尔国家馆日

在卡塔尔馆的混凝土外墙上布满了富有当地特色的艺术图案,让人想起卡塔尔的标志性建筑——巴尔赞塔。该塔曾是太阴历的观测平台,也是采珠人和渔民归来的信号塔,代表了卡塔尔人的辉煌记忆。馆内以趣味测试站、贝都因人帐篷、特色手工艺品和互动视频等形式,展现了卡塔尔如何利用绿色科技和现代化概念来构想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城市。馆内的画廊定期举办展览,包括伊斯兰艺术博物馆藏品展、“法贝热蛋”雕塑展、卡塔尔邮票展、儿童艺术展等。馆内展示的“珍珠和石油”水下景观,代表了卡塔尔两种丰富的自然资源。

卡塔尔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大会堂(红厅)、亚洲广场、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10月21日拉脱维亚国家馆日

拉脱维亚馆位于上海世博会展馆的中心区域c区。占地1000平方米,与爱沙尼亚、丹麦、希腊、比利时展馆毗邻。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引人瞩目。展馆的外墙由10万个15cm*15cm的彩色透明塑料片组成,每当微风拂过就会随之在空中摇曳,熠熠发光,引人瞩目。从世博园区主道和人行道都很容易辨识。外墙设计寓意自然和其多样性——森林、海洋、陆地、天空、风等。展馆入口是一个向上的螺旋形阶梯,寓意人类生生不息的发展。

展馆入口在阶梯的顶楼,也就是展馆的三楼,参观者可以参观一个玻璃制成的风洞机内的“飞行秀”。傍晚的时候,将会有一队“飞翔杂技表演”,在离开地面距离30米的高处进行“飞翔表演”。每周三、六、日晚上7点半,在特别的舞台灯光配合下,来自拉脱维亚的“飞行员们”将会进行精彩的主题表演。参观者还可以通过参与互动触摸屏的游戏测试,了解更多拉脱维亚的方方面面,胜者将有机会得到一次免费的“飞行体验”——在垂直风洞机中“飞翔”的机会。展馆一楼则设有纪念品零售店和咖啡店。

拉脱维亚馆日音乐会——Vestards Simkus钢琴音乐会

地点待定

10月22日巴林国家馆日

巴林馆的白色外墙配以古典建筑造型,兼具传统与现代感;内部构造灵感来自牡蛎壳的弧线,流畅的路径引领人们开启一段发现之旅:从历史文化到现代发展,再眺望未来,柔和的色调配以有趣的展示内容,以独特的视角呈现巴林风采。馆内极具考古价值的文物复制品巧夺天工,现代与传统的巴林珠宝风格各异。原汁原味的视听片段和触摸式互动技术让人零距离接触巴林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国家遗产。

巴林国家馆日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世博中心大会堂(红厅)

省区市活动周 10月18~10月22旧香港活动周

香港是一个充满创意的都市。这里的文化与艺术,以其独有的方式呈现出极具香港特色的韵昧。因其历史背景的特殊性,香港的文化往往在中西合璧以及跨界合作方面有着突出表现。将于10月18日至22日举办的上海世博会“香港活动周”期间,就有20多项活动和节目在世博园区内外举办,向来自各地的友人展示香港艺术。

香港10月份参与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创意城市”。为配合主题,在香港周期间举行的“香港电影回顾展”将首次放映23部原汁原味的香港粤语版电影,内地观众将首次看到“一刀不剪”的《鬼马智多星》、《监狱风云》、《僵尸先生》等影片。

胡琴大师黄安源在10月18日的香港周开幕演出中,与中国著名大提琴家董金池首演香港著名作曲家杨宝智特为上海世博会创作的二胡与大提琴《茉莉花与巴赫》,乐曲以巴赫大提琴无伴奏组曲中的《前奏曲》片段,与中国民歌《茉莉花》及四川清音《布谷鸟》的变奏作复调发展、通过对位技巧与现代的作曲技巧进行创作。

此外,黄安源将首次与香港著名的英皇口琴五重奏乐团演绎梅广钊博士特为此次合作而编写的两首乐曲:《香港素捕第二组曲》和《二泉映月》;与钢琴博士郑慧合作的《匈牙利舞曲“查尔达斯”》则移植自小提琴名曲。最后,黄安源将与儿子黄晨达、郑慧合作,以双二胡和钢琴演奏《广东音乐联奏》。

浅谈提高广播节目的互动意识 第12篇

话语互动意识是广播媒体最基本的特性, 主持人和听众形成互动或是形不成互动, 这是广播节目自身的最基本要求, 广播节目没有了互动, 他本身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就会削弱, 广播的魅力也无法显现。可是广播节目本身的这种话语互动关系, 不是一种任意而为的互动, 也不是纯粹自我意识的互动, 它是有一些具体的规定和要求的, 媒体的互动意识最初的建立, 是依赖于主持人的感觉, 自觉或是不自觉而出现的, 然后是听众在对媒体有了了解之后, 感到了这种形式本身所具有的作用, 因而使这种依赖感觉逐步建立起来。

广播媒体的互动有别于其他媒体, 因为广播节目的互动是实时进行和发生的, 而不像报纸和其它媒体可以通过事先的剪辑和润色, 来达到媒体要想达到的宣传目的。它是"正在进行"的播出形式, 因此, 它对广播节目主持人的应变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

佳木斯人民广播电台有一档叫做《热110》的节目, 一位退休职工在节目直播过程中打进电话反映, 在他像往常一样到邮政储蓄所支取退休金时, 被营业员强行购买明信片, 并在他的存折上扣去了5元钱。在节目进行的时候, 导播同时接通了邮政办公室主任的电话, 在听完这位听众的陈述后, 邮政办公室主任表示马上进行调查, 如果属实, 将对营业员进行处罚, 并在直播结束前给出了反馈调查结果。这样就在直播节目进行过程中让主持人、听众和职能部门同时在热线节目中见面———三方相互通话, 当场就把这个听众的问题解决了。主持人在处理这起问题时的方法, 是比较温婉和合情合理的, 这样既维护了企业的市场形象, 也让这位听众达到了满意, 同时节目播出的主持技巧和处理方式, 让主持人本人也体会到了一种成功感。能在主持节目的同时, 解决具体的问题, 比起事后通过反馈再行解决, 的确是要好得多。

这是通过直播热线解决一个具体问题的例子, 看似不起眼, 但是要让这位反映问题的听众自己去解决至少需要半天的时间, 而且也很难达到满意。所以说广播节目的互动, 不仅是一些谈话节目的优势, 也是广播直播节目所具备的特点所决定的。正在发生、正在播出、正在解决, 就是广播媒体互动方式的一大长处。

再来看看佳木斯交通文艺广播的一档节目, 这档节目是一个定位于年轻听众群, 是一档娱乐知识性和个人才艺展示的一档节目, 每天都会有一些问答题出现, 这档直播节目在年轻的听众群中拥有不少的听众。而且的确是火爆的、青春气息比较浓的直播节目。它之所以能够让听众喜欢的原因之一, 就在于实现了主持人节目主持和嘉宾参与听众三方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和单纯的点播不一样, 这种互动关系是在播出之时, 就实现了互动播出的效果。而且在播出之后, 还可以通过网络在线收听的方式反复收听。这样就使得广播过去的那种不能继续反复收听的缺点得到了克服。

这样的互动形式, 它还有一个另外存在的收听场, 也是通过这些前来做直播节目的嘉宾得到的, 因为出于对他们来电台做节目本身这件事的关心, 无形之中就扩大了收听群。显然这样的策划和创意, 没有现场感或是不能实现互动和在场的交流, 节目本身是否能够吸引人就会打折扣。可以想见, 在播出之时和之后广播节目互动观念的建立, 对于广播节目的包装名牌战略的实施, 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

另外, 自然广播的互动意识反映在对人的心理和精神层面上, 这种相互的互动, 是主持人以一种主持者的姿态和听众在进行交流, 有一些时候主持人会把自己的内心世界掩饰起来, 然后以局外人的角度来进行交流, 甚至有时会显得心不在焉, 会让那些在收音机前的听众感到失望;需要说明的是, 主持人对一些充满了赞誉之语的听众, 会表现出十分乐意接受的语态和热情, 而对于另外的一些听众就会相对冷淡。在这种时候主持人的情绪化会因为个人性情和喜好, 影响节目播出的效果, 已经忘记了节目正在进行的时态, 成为仅限于主持人和某位热线听众的交流, 忘记了自己谈话内容正在被更多的听众同时收听。

以上是广播互动需要注意的问题, 这种互动在一定意义上, 还是由具有广播人所特有的工作性质所决定的, 那就是这种互动本身一经在节目中播出, 就不是纯粹的个人行为了。尤其是作为主持人对这种互动应该是保持一种良好听觉素养, 那就是既要倾听对方, 同时又要把握原则, 不盲目迎合对方, 更不能以庸俗的东西来参与其中。或是仅仅成为自己个人性情的真实流露的在线播出。

上一篇:X70钢下一篇:数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