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概念范文

2024-05-06

时间概念范文(精选11篇)

时间概念 第1篇

关键词:货币时间价值,时间货币价值,辨析,意义

1 货币时间价值

由于当前一定量货币比未来某一时点等量货币具有更高的价值,这更高部分的价值就是货币的时间价值。它与时间成正相关性,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大。传统上,人们用货币数量来表示货币的时间价值,并且参照银行利率来计算,其计算公式为:△C=F-P

△C:货币的时间价值;F:当前一定量货币在未来某时点的价值的货币数量体现;P:当前一定量货币。

其中,在单利条件下:F=P+In=P+P×i×n

i:利率;n:计算利率的时间;

在复利条件下:F=P(1+i)n

笔者认为,以上公式,不管是单利法计算还是复利法计算,其实质都是用货币表示货币的价值,并没有真实体现货币作为资金参与生产带来的价值实体的增加。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为货币的时间价值找到一个价值实体。从理论上看,将货币还原为生产力技术水平不变条件下的某种产品,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因此,货币的时间价值用公式可以表示为:△C=Cp-Cf

△C:货币的时间价值;Cp:当前一定数量货币购买到的生产力技术水平不变的某种产品数量;Cf:未来某一时点等量货币购买到的生产力技术水平不变的某种产品数量。

以上公式简单明了的表现了货币表示的价值实体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值,并且说明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并非来源于货币本身,而是来源于财富的积累。

2 时间货币价值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恩格斯指出:“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时间以外的存在和空间以外的存在,同样是非常荒诞的事情。”在经济学家眼里,时间是一种资源,“缺少了它,一切经济活动将无法展开,即使其它要素再多、再好,也无济于事。时间同其它经济资源相比,由于其无可替代和不可再生的特点,所以,显得格外重要,使之成为一种最宝贵的经济资源。”既然时间是一种无可替代的资源,那么它在财富的形成和积累的过程中的作用就可以看做为其价值,如果这种价值可以用货币表现出来,那么就是时间货币价值。众所周知,按要素贡献分配理论中,从没有提到过时间要素,并且其它的任何要素都已事先给定了一个要素所有者。在按要素贡献分配的过程中,每一个不同的要素所有者的主要作用是为自己的要素“主张”分配的权利。那么,时间的所有者又是谁?显然,每个人都是时间的所有者,而且在同一财富增殖的过程中,每个要素所有者的要素的参与时间都是一样的,如果提前退出,那么分配所得或分配比例会发生相应变化。也正是如此,我们可以认为,时间作为一种要素,在分配时已被充分考虑,只是在财富增殖过程中时间不像物质要素那样,所有者发生了改变或者要素形态发生了改变,原要素所有者主张分配“权利”理由似乎也更充分,更容易被人们察觉。

3 关注时间货币价值的意义

货币时间价值和时间货币价值二者侧重点差异明显:前者主要体现货币资金在财富积累过程中所起作用,后者主要体现时间作为一种资源在财富积累过程中所起作用。笔者认为关注和研究时间货币价值意义明显,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进一步明确了时间是一种资源。在这里,必须指出的是,时间作为一种资源与其它任何种类资源相比更符合经济学中“资源稀缺性”假设。它不能像矿产资源那样可以储藏,不能像人力资源那样可以发开,对每个个人或每个企业来说,它总是在不断的减少而无法增加,面对这绝对有限的资源,人们能做的仅仅是节约时间。从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认为,人类的任何活动都是为了节约时间资源而非效用最大化抑或发展经济。如,从高速公路到高速铁路,从普通信函到电子邮件,这些事物的发明和使用都是为了节约时间。第二,可为企业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指明新的方向。有不少企业向业内先进企业学习、取经,但往往达不到预期目的———企业管理体制一样,采用的技术也一样,员工文化水平也几乎一样了,甚至所谓的企业文化都“克隆”过来了,可是成本就是无法降低,效益就是无法提高。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就有必要考虑时间成本了。众所周知,我们在计算企业利润率的时候,习惯上用利润去除以总成本。在这个总成本里,一般包含各种费用、各种支出,但人们往往会忽视一点,即这个总成本里面包含了时间成本,从而,先进企业其利润率计算公式里没有展示这个隐藏的时间成本,其它落后企业无论怎么学习都达不到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的目的。由此,我们可以认为企业在认识到时间货币价值的基础上,正确的计算整个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时间投入以及正确分配好每一个员工的作业时间,很可能出现把“死马”医成“活马”的结果。第三,为建立新时间经济学奠定基础。经济学发展至今,已建立起庞大的经济学大厦,先后出现了各种分枝流派,时间经济学也算得上其中一支。“从经济思想史上看,时间问题是经济学理论中普遍涉及到的,为首当推马克思。”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就是以对时间的分析为基础的,在他看来商品的价值及其市场价格,最终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时间。当然马克思所称“时间”是抽象劳动时间,在此不论。其后,在此将时间当做经济学研究重点的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贝克尔。贝克尔用“闲暇时间”、“工作时间”、“工资”、“效用”等概念分析了家庭经济决策过程。贝克尔之后,我国学者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试图从马克思剩余价值论入手构建时间经济学,但不果而终。就其原因,笔者认为是当时的学者并没有找到一个足以承载整个时间经济学学科体系的基本概念。或许我们深入研究时间货币价值概念,在此基础上分析单个的个人和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发现、利用时间价值的过程,从而可能构建新时间经济学抑或构建超越经济学说的时间学说。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74.

[2]屈炳祥.《资本论》与时间经济学[J].当代经济研究,1999(11).

时间研究具体概念是什么? 第2篇

时间研究是在一定的标准测定条件下,确定人们完成作业活动所需时间总量的一套程序和方法,其过程是:将生产过程中的某一项工作(某一项工作过程)按照生产的工艺要求及顺序分解成一系列基本的操作(一般为工序),由若干名有代表性的操作人员把这项基本工序反复进行若干次,观测分析人员用秒表测出每一个工序所需要的时间,

以此为基础,定出该项工序的标准时间。时间研究用于测量完成一项工作所必需的时间,以便建立在一定生产条件下的工人或机械的产量标准。

好男人,要有时间概念! 第3篇

0 1 STYLE

给点颜色瞧瞧 用腕间缤纷色彩打破服装的单调

告别冬日萧条的黑白色肌理,夏季需要色彩来点缀。除了服装,手表也是一大法宝。无论是明亮的蓝、沉淀的紫还是耀眼的金,都能让你的腕间极具冲击力。夏天,用颜色来说话。

>>> 你还可以有更多选择

Guess

W95127G2腕表

DETAIL

超大号表盘设计展现出Guess对时尚独特风格的掌控,而位于九点钟位置的星期指示,更彰显出腕表的实用性。

Versus

范思哲Versus City腕表

Tendence天势表

施华洛世奇水钻腕表

0 2 STYLE

极简风永恒潮 把简单搭出精致的学问不简单

不可否认,简单的两针、三针款是中国人最爱的腕表功能款式。无需繁复的功能设计,方寸间让我们用指针来说话。而这样的款式在服装搭配上更易搭、保险。内敛而有条理的个性恰恰可以从手腕体现出来。

>>> 你还可以有更多选择

Swatch斯沃琪

风尚系列男表

DETAIL

表盘外圈60分钟刻度设计使得腕表层次感丰富,且极具质感。

CK

K3W216C1腕表

CK

CK K3W215C6

0 3 STYLE

各种场合轻松应对 儒雅或动感一款搞定

在时计中找寻分秒必争的快感,男人的硬朗个性每一次精准计时尽情释放,不管在什么场合,守时的男人都更有胜算。不拘一格的风格搭配方式让运动也更加儒雅!

>>> 你还可以有更多选择

Salvatore Ferragamo

F-80腕表

Salvatore Ferragamo

F-1898腕表

CK

K4B381B3狂热系列腕表

DETAIL

汉语时间概念的空间隐喻 第4篇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 还是人类思维和认知的重要手段。隐喻就是人类将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另一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 (Lakoff, 1980:3) 。“人们往往参照熟知的、有形的具体的概念来认识、思维、经历, 对待无形的、难以定义的概念, 形成一个不同概念之间相互关联的认知方式” (赵艳芳, 2001) 。空间是一种基本的本体论范畴, 空间关系在人类的认知中占据中心地位, 人们往往借助空间的概念去认知和建构其他抽象复杂的概念系统和事物。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人类也没有感知时间的具体器官, 所以时间必须借助其他具体的概念来认识和表述, 要借助事物运动、空间、方位等概念以隐喻的方式来认知。时间是基于空间概念发展起来的, 空间是时间的表征模式。人类语言学家格拉柏哥等人 (1992) 曾说:“人类语言的一个普遍性, 甚至说, 人类思维的一个普遍性, 是系统地使用空间概念和词汇来喻指时间概念。” (转引自周榕, 2001:89) 人们把长期反复感知所形成的关于空间及空间的意象或意象图式, 投射到时间这一概念域, 就形成了时间的空间隐喻, 用来认知时间这一抽象的概念。

2. 时间概念的空间隐喻特征

根据Lakoff的隐喻理论, 隐喻就是将始源域B的框架结构投射到目标域A之上.这种投射有三个特点:一是单向性, 即只能将B的结构投射到A上, 而不能将A的结构投射到B上;二是部分的而并非是B的所有概念结构都投射到A上;三是映射前后的认知拓扑结构是恒定不变的, 也就是说目标域的结构与始源域的原有内部结构一致。因此汉语中时间概念的空间隐喻保留了空间范畴中维度、方向、位置和移动方式等因素。

3. 汉语时间概念的空间隐喻

3.1 时间维度的描述

时间概念保留了空间概念的一维结构特性, 因此在汉语里有“远古、最近、上周、下周、长期和短期”等说法, 却没有用宽度等二维属性的词来表示, 也没有用高低、方圆等三维属性的词来表示。而在一维属性的时间词汇里, 也没有与空间词相对应的表左右的时间词。因为时间是有方向性的, 具有不对称的属性, 所以描写时间的空间词语不能是表对称的“左、右”, 而是表不对称关系的“前、后”。

3.2 对时间形状的描述

汉语用来构造时间概念的主要都是直线, 即时间是沿着直线运动的物体。任何非典型的和不规则的形状在汉民族看来都不适合描述时间。汉语既采用水平坐标, 又采用垂直坐标的上下方向。

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中, 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推崇“人之初, 性本善”的人性观, 主张“克己复礼”, 向善的本性复归。此外, 在中国文化中也颇有影响的道家思想主张“天人合一”, 回归自然, 回归过去, 因此人们习惯于面向过去。受这些传统价值观念和思想的影响, 汉语民族在用空间范畴中的前、后方位说明时间范畴时, 形成了“过去在前, 未来在后”的隐喻。这一隐喻概念在汉语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长江后浪推前浪, 史无前例, 空前绝后, 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 前赴后继, 前车之鉴, 前所未闻, 前辈, 后辈, 后起之秀, 后继有人, 前无, 后天, 以前, 今后, 等等。

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 在汉语文化中, 存在与上述时间隐喻概念相冲突的价值观念及隐喻结构, 这可以从“回首往事”、“前途无量”等汉语表达式中看出来。而两种隐喻概念的冲突反映出两种价值观念的冲突。在同一社会中, 不同的价值观念分属主流文化和亚文化, 两种价值观念的矛盾反映出不同的文化给予价值观念不同的优先权 (Lakoff、Johnson, 1980:24) 。在中国, 过去取向的价值观属于主流文化, 其影响远远超过未来取向的价值观念。

汉语中有用“上、下”这一纵向空间概念来喻指时间, 即时间较早为上如“上个月、上周”, 时间较迟为下如“下个月、下周”。蓝纯 (1999) 曾通过互联网收集到750个“上”的语句和434个“下”的语句, 发现其中喻指时间的语句分别占10.4%和32.27%。她认为这一隐喻的产生可能与太阳的运行有关系。太阳早晨从地平线上升起, 中午时达到最高点, 因此有“上午”一词, 而“上”也就表示前一段时间或早些的时间;午后太阳逐渐下降, 直到傍晚低于地平线, 因而有了“下午”一词, “下”即为较迟的或后一段时间。上午先于下午为早, 下午晚于上午为迟, 故而有了“时间较早为上, 时间较迟为下”这一对空间隐喻。把时间比作河流, 是中国文化传统中一个比较固定的意象。河流自然是自上而下流动的, 时间之流先经上游, 后经下游, 所以我们在谈及历史时便用“追溯、上溯”等词。此外, 这一隐喻的形成可能与中国的特有文化传统有关。崇拜敬仰祖先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 祖先的牌位得供奉在祭坛之上, 在画家谱时, 人们将最早的先祖画在一页的最上方, 然后一代一代地往下画, 因而有“先人、上祖、后人、前辈、后辈”等称呼。在汉语文化中, 受过去取向的影响, 人们崇拜古代的人、事物、经验等, 而且人们以上为尊。基于这些价值观念, 汉民族在用上下方位说明时间范畴时, 便形成了“过去在上, 未来在下”的隐喻概念。

3.3 对时间运动方式的描述

根据已有的研究 (Clark, 1973;Lakoff、Johnson, 1980;Lakoff、Turner, 1989) , 时间都是通过总隐喻“时间流逝是运动 (Time Passing is Motion) ”概念化的。该隐喻涵盖了“时间在动”和“观察者在动”两个隐喻类型。

3.3.1“时间在动”的隐喻。

观察者的位置固定, 时间则是运动着的, 它面向运动的方向。若时间A跟在时间B后, 则时间A相对于时间B而言是处于未来, 时间运动到观察者的位置时便是现在;对观察者而言, 时间是有速度的。汉语里“到、过、来、来临、之前”等词语的时间含义也正是通过这种隐喻方式形成的。

3.3.2“观察者在动”的隐喻。

时间的位置是固定的, 而观察者在运动。时间和空间一样是一个有边界的区域, 可以计算观察者和某一时间之间的距离。汉语中的“前景”、“前途”、“向前看”、“近来”等都是通过这种隐喻方式形成的。

3.4 时间单位的排列

多个时间单位的排列顺序也反映出特有的认知特点和思维方式, 体现了不同的隐喻表征。汉语里时间单位的排序遵循着整体放在部分前面的原则, 即由大到小的原则, 如:“事情发生在1999年4月8日上午3点50分。”汉语对时空的表述采用的隐喻是“我们走向客体”。因客体位于一个比一个更大的客体中, 我们得先走近较大的客体, 再接近较小的, 即我们在经历部分之前先经历整体。

4. 结语

以上用大量例证说明隐喻是人类基本的认知手段, 它允许我们用一个概念域的事物或关系去认识另一个概念域的事物或关系。我们对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认知就是通过空间概念用隐喻的方式来实现的。汉语中关于时间的空间隐喻说明隐喻作为人类基本的认知活动和方式有普遍性, 也说明民族的认知活动根植于文化和社会中。

参考文献

[1]George Lakoff.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Chicago and 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

[2]George Lakoff&Mark Johnson.Metaphors We Liveby.Chicago and 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3]GeorgeLakoff, Turner.MorethanCoolReason:AFieldGuid to Poetic Metaphor.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Press, 1989.

[4]胡壮麟.认知隐喻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5]刘大为.比喻、近喻与自喻——辞格的认知性研究.上海:上海世纪出版社, 2001.

[6]蓝纯.从认知角度看汉语和英语的空间隐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3.

[7]束定芳.隐喻学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8]周榕.时间隐喻表征的跨文化研究.现代外语, 2000, (1) :58-66.

时间概念 第5篇

真正的成功来自于:周遭的亲友因您付出获得改善。尽力帮助弱势之人,我们可以发挥一己之力,对亲友,对那些有缘相遇的陌生朋友,伸出您的手,在他们需要的时候!

太多人在等生命中的贵人,聪明如您,何不先从帮助他人开始?你我都是别人的「贵人」啊!

相不相信有所谓成功的轨迹?

宜家:10年,不过是个时间概念 第6篇

没什么比老员工的言传身教更有可持续的价值。

很少有人提到宜家时会说,那是个“卖家具的地儿”。宜家就是宜家。它甚至是个代名词,表示一种家居概念和生活方式。也许这就是很多企业追求的——品牌特有的魅力、强烈而丰富的内涵。“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有相当大比例的老员工,当然包括很多10年员工,他们用自己对这个品牌的理解,传播宜家特有的家居理念和企业的价值观。”宜家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零售)人力资源部经理郝佳对《中外管理》说。

《劳动合同法》的颁布执行,并没有对宜家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什么影响,公司原本的政策也不与“新法”冲突。对于10年的员工,“当然是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这没什么好规避的!”郝佳说。眼下,她们正在忙着修订新的合同版本。10年,对于宜家来说只是个时间概念,对那些愿意在宜家不断发展的员工来说,它跟5年或者20年并没有什么区别。

职业的榜样

到2008年,宜家大约有将近20%~30%的员工将成为10年以上员工,他们多集中在零售一线。一个事实是,目前的人力资源市场上,高学历低报酬的资源越来越多。而10年前,当宜家开始招聘卖场员工的时候,他们中多数人学历并不高。在很多人眼里,这不正是输入“新鲜血液”的好时机吗?

“宜家目前还处在快速扩张的阶段,这些老员工,特别是工作时间达到10年的员工,对宜家的企业文化感同身受,职业技能也很娴熟。”郝佳说。这些员工身上已经深深烙下了宜家的价值观。他们知道如何传播宜家关于家具、家居特有的态度,能更好地跟顾客沟通。与此同时,快速扩张中的宜家,也需要老员工将他们娴熟的技能传授给新的员工。“对于员工来讲,能当师傅,也是挺大的认可。”郝佳说,“这些老员工被看中的价值:一是技能方面的传播二是文化上的传承。”

宜家的一线新员工,在刚入职时都会有一个伙伴——就是那些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员工。他们会向新员工提供各种支持,传授他们技能,同时对新人做出评估。“一般说到培训,大家都会想到教室。但我们强调的概念是:教室是学习成长的一个部分,而非全部。”郝佳说。宜家相信,员工虽然会分配到不同的岗位,承担不同的职责,但学习和发展的需求是一样的。这个时候就更凸现了老员工的作用。

当然,对于这种“以老带新”的培训模式,也是有考核的。第一个考核结果就是“徒弟”。“每个员工进入宜家以后,都有一个学习与发展的文件夹。里面有个进度表,前3个月应该学会什么,6个月会什么,一年会什么,都有要求。”郝佳说。同时,员工的经理,也有考核老员工培养新人的责任。每个月经理都会一对一的跟进,来检验新人进步的成果。

更重要的是,老员工在工作中会成为新人的“榜样”。“新员工入职有3~7天的培训。有很多细则,比如如何保持商场的整洁等等。当员工到楼面工作,会发现老员工做得丝毫不差,甚至更好,那他就没有理由质疑这个公司对他工作的要求,就会尽心尽力。”郝佳说,“这也是为什么宜家文化如此强大的原因吧。”

制造一种气场

很多企业都把文化的传承寄希望于老员工身上,希望他们能从个人身上体现企业的价值观。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可是宜家却始终葆有着它突出的价值观,它像一种气场,甚至让人一走进它的门店都能感受到。“老员工对文化的传承,可能很难用具体的数据或者事例来说明,它是渗透在他们工作中一言一行的。”郝佳说。

2007年,宜家北京卖场举行了一场“个人梦想是什么”的大会。大会要求每个员工都说说:在新的一年中,你的梦想是什么?“很多老员工提出了很具体的个人梦想,比如: 想买房、想学电脑等等。”郝佳说。这让很多刚入职的新员工感受到:在我身边有很多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同事,在为了梦想而努力工作。老员工敢于提出自己内心的愿望,很大地鼓励了新员工,让他们敢于通过职业的努力,追求个人的梦想。当然这种对梦想关注的本身,也体现了宜家一个重要的价值观:不仅仅关注员工的职业成长,还要关注员工作为一个自然人的成长。

发展不仅是纵向的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一个现实的困扰是:如何保持老员工的活力和创造力?尤其是那些较低职位的老员工。在很多企业里,这样的老员工就等同于老资格、老油条、偷懒混事儿。他们没有什么特别的职业生涯规划,在职务上没有什么晋升的空间,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呢?“宜家强调,发展不仅仅是纵向的,也是横向的。”郝佳说,“不是只有向上才叫‘发展’。”

对于那些在纵向发展上没有太多空间的员工,宜家都会坦诚相告,但同时会告诉员工:你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可能是职业技能的发展,也可能是个人生活的发展。“我们坚信,每个人都有自我发展的愿望。”郝佳说。在宜家,即便员工一个对生活小小的向往都会得到很大的鼓励。“比如:有的员工喜欢换手机,那我们就觉得这是一个值得肯定的事儿!这说明你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郝佳说,“那么在公司中,你是否能将工作做得更好,获得更多的收入,来满足你对生活的向往呢?”

与此同时,部门间对员工的态度也是很开放的。比如:从前一个卖办公家具的员工,可以到卖纺织品的部门去,在那里体会一种完全不同的产品;体会如何体现自己的价值;体会如何与团队合作提高客户满意度。

每个人都不可替代

在宜家,很多经理都会给刚入职的员工一本书,叫《发现你的优势》。对刚加入宜家的员工,宜家都会送上一句话:“每个人都是不可替代的。”

对于多数组织来说,考察一个人习惯看他的缺点。加入一个组织的时候,会要求员工认识自己的缺点,然后加以改正。但是宜家更关注员工的优点,关注员工不可替代的价值。“这跟我们的文化强调团队合作有关。”郝佳说。

宜家的文化强调团队合作,相信人只有在团队中才能充分发挥他的优势。而每个人的劣势,也会在团队合作中,由他人来弥补。

“在宜家有一本人力资源理念的小册子。由于宜家员工的特点在零售业更突出,所以我们更强调:诚实、脚踏实地,关注职业技能的发展,关注自我个人的成长。”郝佳说。宜家不鼓励独立地工作,而鼓励互相支持、互相帮助。

让员工认同企业

每个企业都会面临员工的流失,甚至要保持一定的流失率,企业才健康。但很多企业至今仍因流失率过高而困扰,尤其是一些位置不高但技术精湛的老员工,特别容易成为被挖墙脚的对象。宜家怎样留住那些熟练的员工呢?

“我们最近看到一个市场调查报告,结果还是比较认可的。”郝佳说。其中提到:当一个人在换工作的时候会考虑什么?研究结果发现:员工愿意加入一个新企业时,他们更关注的是:第一,是否有职业发展的机会。第二,一起工作的同事是否高质量,跟他们一起工作是否能得心应手。第三,直线经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否有比较强的领导力?“宜家也一样。”郝佳说。

当员工遇到更好的机会,宜家不会阻拦。“但有的人回来了,因为适应不了新的工作环境,或者上司的领导力不强。”郝佳说,“但也有很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那也是我们非常愿意看到的。”管理

浅议资金时间价值概念的实质 第7篇

关键词:资金时间价值观念,资金时间价值,来源实质

资金时间价值理论是技术经济分析、财务预决策、项目评估等学科及相关实践中比较重要的理论基础, 明确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及其实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一、资金时间价值观念、概念及其运用

(一) 资金时间价值观念及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

资金时间价值观念是指资金在使用过程中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增值。其中, 资金的时间价值是指一定量的资金在不同时点上价值量的差额, 是资金在使用过程中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价值增值。

因为资金时间价值的存在, 在不同的时间付出或得到同样数额的资金在价值上是不相等的, 也就是说资金的价值会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今天可用于投资的一笔资金即使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 也比将来可获得的同样数额的资金更有价值。

资金时间价值可以用两种形式表现:一是相对数表示, 可以用时间价值率 (又称折现率) 来表示, 一般可以以没有风险和没有通货膨胀条件下的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通货膨胀率很低时的政府债券利率、或不考虑风险和通货膨胀条件下的利率、盈利率、收益率来度量;二是绝对数表示, 可以用时间价值额来表示, 一般可以以价值增值额来表示, 即不考虑通货膨胀或风险因素的利息、盈利或者收益。

(二) 资金时间价值的运用

任何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时空中进行的, 离开了资金时间价值因素, 就无法正确计算不同时期的财务收支, 也无法正确评价投资活动的盈亏。

我国过去曾长期忽视资金时间价值理论的运用, 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给经济工作带来许多危害。比如, 国家拨款的无偿使用, 企业许多固定资产闲置, 材料物资大量积压, 流动资金占用过多;许多项目建设工期过长, 资金回收慢, 投资效果差等。现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各项基本建设投资越来越重视资金的时间价值, 尽力缩短建设周期, 加速资金的周转, 进而取得更大的投资经济效果

二、资金时间价值产生的来源实质

要深刻理解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 必须深入探究其产生的来源实质。即为什么会存在资金时间价值?或者, 资金为什么有时间价值?现有的财务管理理论中均认为资金时间价值于两个方面, 或者说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资金时间价值的来源:

1、将资金用做某项投资, 在资金的运动过程中可获得一定的收益, 即资金有了增值。资金在这段时间内所产生的增值, 就反映了资金的“时间价值”。

当前获得的资金能立即用于投资, 并带来收益;而将来才可获得的资金则无法用于当前的投资, 也无法获得相应的收益。因此, 当前获得的资金能够产生资金的时间价值, 即资金在扩大再生产及其循环周转过程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的增值。具体来讲, 一笔用于建设项目的资金, 投入后经过一定时间, 由于净效益的产生, 使得原资金得到增值, 即获得了较原投资额更多的资金。

以此解释说明资金时间价值的来源, 归根到底, 资金时间价值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 来源于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新的价值。

2、资金用作某项投资, 必定放弃资金的其他使用权力, 相当于失去收益的机会, 也就相当于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在一定时期内的这种代价就是资金的“时间价值”。

“机会成本”解释论, 亦是建立在“资金用作某项投资”的前提下产生的。

从以上两个“资金时间价值的来源实质”可以看出, 资金时间价值的存在是以资金的投资作为大前提的, 只有进入投资领域的资金才有时间价值。

三、理解资金时间价值概念的注意点

1、“资金的时间价值”严格来讲不能称为“货币的时间价值”。货币是在商品流通中的价值符号, 用于充当一般等价物, 因此从等价交换的角度来看, 使用时不存在增值。资金是资本金, 是用来投资增值的货币, 即投入的货币。

对于个人消费者来说, 购买商品自己消费用的是货币, 不称为资金, 如果用于如股票投资, 那就称为资金。

在会计上货币资金是连在一起称呼的, 因为对于公司来说所有拥有的货币都是用来增值的资金, 其中的如用于购买办公用品的货币也被统视为间接可以带来增值效应的资金。

总得来说, 资金可以说就是货币, 而货币不一定算做资金

从上述资金时间价值产生的来源实质来看, 只有进入投资领域的资金, 非“货币”才具有时间价值。

2、资金的时间价值率中不包含货币的通货膨胀率。资金的时间价值与通货膨胀引起的货币贬值不同。通货膨胀是国家为了弥补财政赤字而大量发行纸币, 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量所引起货币贬值的现象。而资金的时间价值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只要商品生产存在, 资金就具有时间价值。

3、银行的利率、利息不完全是资金时间价值率的概念。银行的利率是一种对存款者的补偿, 通常利率除包含时间价值外, 还有通货膨胀以及风险价值两个因素。在不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以及不存在任何风险的情况下, 利率就可以表示为时间价值。

四、总结

综上所述, 资金时间价值来源于投资, 因此, 资金时间价值率不同于利率、通货膨胀率、风险回报率等概念。

参考文献

[1]、王庆成、杨平安, 《论资金的时间价值》, 《财政研究》1983年第6期

[2]、金式容, 《资金成本与货币时间价值》, 新经济环境下的会计与财务问题研讨会论文集, 2002 年

[3]、王庆成, 《资金时间价值》, 《四川会计》, 1987年第4、5期

转喻概念化时间的理据浅析 第8篇

关键词:时间,转喻,概念化,识解

1. 引言

什么是时间?我们如何实现时间的语言表征?时间的概念到底是什么?以及时间和语言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等?这些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各个学科研究和关注的焦点, 包括哲学、心理学、物理学和认知语言学等。时间概念具有双重性, 丰富且复杂, 简单而抽象, 不同学科关注的时间特征侧面不同, 概念化时间的语言表征不同, 因此, 时间意义通常带有学科特色, 人们解读时间的方式也富有学科特色。哲学认为, 时间是一种永恒的存在, 此观点与认知语言学中的时间观不谋而合, 时间意义与人们对现实世界的体验和认知紧密相连, 尤其是人们对现实世界体验的情态化和意义范畴化, 因而在很大程度上, 认知语言学对时间意义的识解及其语言表征会涉及人的思维和认知体验。另外, 转喻是我们认识世界、解构意义的媒介, 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 更是一个概念化过程, 因为转喻把人的经验结构和语言结构构成联系, 借助转喻, 我们对人的主观情感、体验和行为特征等范畴概念进行投射, 映现到具体或抽象事物中, 因此, 转喻其实是一种思维和行为方式, 是我们现实生活的一部分, 它源于我们对客观世界的体验中, 同时建构和组织我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促进我们对时间意义的识解, 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2. 时空概念隐喻

Lakoff和Johnson提出时空概念隐喻理论, 认为时间来自空间映射, 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 不仅存在于语言中, 还贯穿我们的思维和行为, 我们借以思维和行动的普通概念系统在本质上是隐喻的[1]。因此, 概念隐喻理论一直在认知语言学中占据主导地位, 是最基本的时间表征理论。基于隐喻理论, 将时间与其他客观事物和概念相互联系起来, 这是实现时间概念化及其语言表征的主要方式。因此, 时间常常被隐喻为其他事物, “时间是空间”、“时间是运动”等隐喻早已受到众多学者的青睐和关注, 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繁多、贡献突出, 例如Lakoff和Johnson (1980, 1999) , Evans (2005, 2007, 2013) , Radden (2004, 2011) , 张建理 (2003, 2007) , 蓝纯 (1999, 2003) , 张燕 (2013) , 等等。在隐喻理论中, 时间常常被喻为“离弦之箭”、“流淌的河流”, 如“光阴似箭”、“似水流年”等。早在1980年, Lakoff和Johnson就指出, 时间概念识解可以通过隐喻和转喻两种方式实现, 但目前国内外对时间概念化的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隐喻领域, 对时间概念化的转喻研究较少, 没有对时间概念转喻进行过系统的研究。目前的研究中, 仅肖燕、文旭对时间概念化的转喻方式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从转喻角度提出了概念化时间的方式, 但仍然未对时间概念转喻领域进行系统全面的探究。

从人类认知的转喻性特征层面而言, 时间认知是一个概念化过程, 在建构和组织人类思维和行为中, 转喻可以起到与隐喻类似的重要作用, 是概念化时间不可或缺的思维方式和识解手段。肖燕、文旭首次从转喻角度研究概念化时间的表征方式, 主要包括以下六种:事件转喻时间概念、空间转喻时间概念、时间特征转喻时间概念、部分时间转喻整体时间概念及实物转喻时间概念, 但他们并没有对转喻概念化时间进行系统的分析。本文将依据转喻概念化时间的主要方式, 对其表征方式理据进行初步的解析, 初步探讨时间概念转喻机制中“how”和“why”的两个基本问题, 企图可以对时间概念转喻机制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3. 理据分析

时间概念是抽象复杂的, 我们不能直接认知和识解时间意义, 更不能轻易实现对时间概念的语言表征, 但借助转喻机制, 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时间概念的认知和识解, 那么转喻机制能够解构时间意义到底有哪些认知理据呢?文章将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粗浅的分析。

3.1 时间的主观性

Radden认为, “我们对时间的直接经历是主观的, 与客观的时间有明显的区别:我们经历的时距是持续更长还是更短取决于我们的意识状态和信息储存的数量。也就是说, 我们对时间时距长短的体验取决于我们的主观意识”[2]。例如:

The same hour will go by whether you are suffering or having fun, but sometimes it goes really slowly, sometimes really fast.

例中同样的时间, 却有不同的时间时距体验:快和慢。由此表明, “时间关系的存在虽然是客观的, 但时间概念的识解者和语言描述者是一个主观性客体”[3]。这是因为我们的时间经历来自对客观世界的体验, 外部环境刺激内在感官感知, 产生不同的主观反应, 而且往往有很多不同的认知者参与相同的事件;同时, 时间框架中“移动的自我”认知模型会对时间概念的识解产生影响, 所以, 不同的认知者会以自己不同的方式解构相同的事件。并且, 转喻是一种对客观世界体验的思维活动, 不同的感官体验会产生不同的主观反应, 因此对时间意义的认知也就不同。

3.2 转喻的凸显性

Langacker指出, “转喻认知过程由相对突显原则提供理据, 转喻词语所表达的实体往往是认知上突显的实体, 它作为认知参照点触及其他不那么突显的实体, 从而激活目标概念实体”[4]。同样的, Croft也认为对目标实体的心理触及 (即转喻的发生) , 往往是在具体语境下通过凸显用于理解某一概念实体 (载体) 所需要的属于同一领域矩阵内的某一领域而获得的[5]。这说明在具体语境或语场中, 转喻机制在认知凸显原则的参与下, 聚焦认知矩阵中的某个侧面, 激活目标概念实体。

例如:

(1) 七七事变

(2) 他们相识在北京奥运会那一年。

在例 (1) 中, 解构“七七事变”这个事件概念, 往往需要认知者具备相对熟悉的相关百科式知识, 即认知领域, “七七事变”是中国重要的历史事件, 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这些认知因素就会构成理解“七七事变”这个概念的领域矩阵, 通过凸显原则, “七七事变”转喻“1937年7月7日”这个时间概念实体。同样的, 例 (2) 用认知上比较凸显的京奥运会事件指代“相识的时间”, 即用“北京奥运会”激活“2008”这个时间概念实体。

3.3 人的能动性

人具有社会性和能动性, 转喻载体具有多样性, 人们的转喻载体选择因此会受到不同认知和交际原则的影响, 如主观体验、文化差异等。其中, 主要因素是人类倾向于用与人类相关的实体、特性来指代非人类的实体, 用具体的实体指代抽象的实体[6]。客观世界不断变化、发展, 新事物层出不穷;相应的, 人对外界的认识和体验也会不断更新换代, 新概念的发展如雨后春笋频频出现, 一旦我们对新事物、新概念的表达得不到满足时, 人们便会能动性地创造出新词、新概念或将旧词赋予新的意义。例如:“很傅园慧”的表达, 这个新兴用法指代青春阳光、热烈奔放的时刻。我们可以说“这是很傅园慧的一天/一年。”。通过人的实际表现特征和风格转喻青春愉悦的时间意义, 这种新兴用法说话人和听话人彼此心照不宣, 在“抛梗接梗”的过程中, 很自然地传递出情感和时间判断, 方便新奇, 可以引起会话的兴趣和共鸣。

4. 结语

时间是一个抽象复杂的概念, 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相关知识。但时间概念本身具有依附性,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转喻理论对其进行认知和识解。转喻机制识解时间概念化主要包括事件转喻时间概念、空间转喻时间概念、时间特征转喻时间概念、部分时间转喻整体时间概念及实物转喻时间概念等概念转喻方式。“根据认知语义学的研究, 意义都可用场境来进行很好的分析。场境的组成部分之间以及组成部分与整个场境之间都具有转喻关系”[7]。由此可见, 时间转喻概念化的认知除与时间的特性、人的认知能力及转喻的表意指称功能相互联系以外, 时间概念的转喻意义通常都是基于具体情景, 具有非约定俗成性, “一个实体和另一个实体之间的语义联系与特定的时间和环境相关, 对它的认知和识解往往需要结合特定的语境和语篇”[8];同时, 转喻机制对时间概念的认知和识解是不断发展的, 不会一成不变, 而会不断推陈出新, 产生新事物、新概念和新的转喻识解方式, 本文只作了粗浅的分析, 期望对这个领域的研究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Lakoff G&Johnson 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 IL: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2]Raden G.The Metaphor TIME AS SPACE ascoss Languages[A].Bochum:AKS-Verlag, 2004:225-238.

[3]肖燕.时间参照框架与时间表征的主观性[J].外国语文 (双月刊) , 2015 (6) :75-80.

[4]Langacker R W.Reference-point Constructions[J].Cognitive Linguistics, 1993 (1) :1-38.

[5]Croft W.The Role of Domains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Metaphors and Metonymies[J].Cognitive Linguistics, 1993 (4) :335-370.

[6]Evans V&Green M.Cognitive Linguistics:An Introduction[M].Edinburgh: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2006.

[7]张辉, 周平.转喻与语用推理图式[J].外国语, 2002 (4) :46-52.

新概念湿拌砂浆开放时间的研究 第9篇

关键词:新概念湿拌砂浆,开放时间,施工性能,力学性能,凝结时间

1 前言

自2007年以来, 从中央到地方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 先后在一百多个城市推广预拌砂浆并取得了良好的进展。近几年, 随着湿拌砂浆在广东地区的崛起, 其成熟技术和应用推广成绩引起了专家和行业的关注。2014年上半年全国有17个省生产湿拌砂浆, 产量为179.06万m3, 比上年同期增加31.33万m3, 同比增长21.21%。其中广东省生产114.43万m3, 占全国总量63.9%。预拌砂浆分为干混砂浆和湿拌砂浆, 就全国范围而言, 目前干混砂浆是预拌砂浆的主流, 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也主要针对干混砂浆, 干混砂浆的技术水平也处于成熟阶段。然而, 湿拌砂浆由于其质量稳定性受到担忧而一直被忽略。随着近几年的湿拌砂浆技术体系逐步发展, 湿拌砂浆的质量稳定性获得市场的认可。但是, 湿拌砂浆的技术体系巩固和完善, 需要行业人士和专家共同的努力和探讨。

2 湿拌砂浆质量稳定性表征物理量的探讨

凝结时间是指预拌砂浆从加水拌和到具有一定强度的时间间隔, 可分为初凝时间与终凝时间。初凝时间是指从预拌砂浆自加水拌和到预拌砂浆刚开始失去塑性的时间间隔。终凝时间是指从预拌砂浆自加水拌和到预拌砂浆完全失去塑性的时间间隔。

可操作时间则是指预拌砂浆加水搅拌好后到能施工而不影响其性能的最长时间间隔。

开放时间是一个描述砂浆拌合物施工性的新概念。自湿拌砂浆加水搅拌起, 拌合物保持其施工及力学性能持续稳定的时间间隔。其表征湿拌砂浆从在搅拌站生产、运输到在工地存放、二次运输、抹灰操作的全过程的施工特征和力学性能的综合性指标。与凝结时间、可操作时间不同, 开放时间能表述湿拌砂浆搅拌站集中生产、集中配送和工地现取现用的全过程的质量要求。

3 开放时间测试方法

在开放时间内, 湿拌砂浆的性能指标通过下面四个指标反映:稠度损失率、表观密度变化率、相对泌水率和抗压强度变化率。

⑴砂浆稠度损失率按S= (S0-Sk) /S0×100%

S———砂浆稠度损失率, %, 精确到0.1%;

S0———砂浆初始稠度, 单位为毫米 (mm) ;

Sk———设计开放时间测试的砂浆稠度, 单位为毫米 (mm) 。

⑵表观密度变化率按ρ=|ρk-ρ0|/ρ0×100%,

ρ0———砂浆拌合物的初始表观密度 (kg/m3) ;

ρk———达到设计开放时时砂浆拌合物的表观密度 (kg/m3) ;

ρ———砂浆拌合物的表观密度变化率, %, 精确到0.1%。

⑶相对泌水率按B=Vk/V×100%,

B———砂浆相对泌水率 (%) ;

Vk———砂浆在设计开放时间时的泌水总量 (ml) ;

V———在量筒内灌入的砂浆总量 (ml) 。

⑷抗压强度变化率按f=|f0-fk|/f0×100%,

f———抗压强度变化率, %, 精确到0.1%;

f0———砂浆初始抗压强度, 单位为MPa;

fk———设计开放时间测试的砂浆抗压强度, 单位为MPa。

4 开放时间指标的确定

以广州大学、广州浪淘砂和广州协堡创新地开发出“新概念湿拌砂浆”, 并且依据建筑工程的实际需求, 针对湿拌砂浆的生产及应用特性, 在砂浆“凝结时间”的基础上, 提出一个质量内控的新概念:开放时间。目前, 新概念湿拌砂浆成功应用到国内许多工程项目, 如:广州东塔、广州新图书馆、广州富力金港城、万科府前一号、保利香雪山、华南碧桂园、广州亚运城房建三标 (南区) 、敏捷锦绣新天地、杭州之江时代中心等。开放时间的指标研究试验采用广泛应用工程项目的成熟湿拌砂浆配方体系, 本实验方案的开放时间设计值为24小时。

4.1 原材料

水泥:PO42.5水泥, 211kg/m3;

砂:河砂, 模数2.5, 含泥量1.3%, 1350kg/m3;

石粉:105kg/m3;

减水剂:LADOS醚化聚羧酸LD-2010N 8kg/m3;

调节剂:LADOS LD-10N 2kg/m3;

水:250kg/m3。

4.2 试验方法和步骤

从湿拌砂浆加水搅拌完成后, 从生产现场取10组15L砂浆拌合物分别装入密闭容器内, 砂浆放置时间分别为0h、2h、4h、6h、8h、10h、12h、16h、20h、24h, 按顺序编号:1、2、3、4、5、6、7、8、9、10。

稠度按JGJ/T 70《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标准》条款4规定的方法测定砂浆的稠度。测完稠度的砂浆应废弃, 编号1的湿拌砂浆不需要搅拌, 分别将编号2-10密闭容器内的全部砂浆拌合物 (砂浆表面泌水不清除) 用砂浆搅拌机搅拌30s, 测定全部编号砂浆的稠度。

表观密度按照JGJ/T 70《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标准》条款5进行试验;编号1的砂浆密度不需要搅拌, 分别将编号2-10密闭容器内的全部砂浆拌合物 (砂浆表面泌水不清除) 用砂浆搅拌机搅拌30s, 测定全部编号砂浆的密度。

泌水量测试方法:向1L的玻璃量筒中填灌砂浆至1000ml的刻度值, 用海绵将1000ml的刻度线以上量筒壁擦拭干净, 然后用密封盖盖严, 静置。每隔1h, 观察离析水的体积, 到达24h用合适的量筒测量量筒内离析水的总体积, 精确到1ml。编号1的砂浆拌合物不需要搅拌, 分别将编号2-10密闭容器内的全部砂浆拌合物 (砂浆表面泌水不清除) 用砂浆搅拌机搅拌30s, 然后按照上述方法进行泌水量测试。

凝结时间按照JGJ/T 70《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标准》条款8进行试验, 分别将编号2-10密闭容器内的全部砂浆拌合物 (砂浆表面泌水不清除) 用砂浆搅拌机搅拌30s, 记录每组试样时间与贯入阻力值关系图。

编号1的砂浆拌合物不需要搅拌, 分别将编号2-10密闭容器内的全部砂浆拌合物 (砂浆表面泌水不清除) 用砂浆搅拌机搅拌30s, 成型标准拉伸粘结强度试块。测试拉伸粘结强度按照JGJ/T 70《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标准》条款10拉伸粘结强度试验方法。

编号1的砂浆拌合物不需要搅拌, 分别将编号2-10密闭容器内的全部砂浆拌合物 (砂浆表面泌水不清除) 用砂浆搅拌机搅拌30s, 成型标准抗压强度试块。测试抗压强度按照JGJ/T 70《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标准》条款9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方法。

5 试验结果与分析

5.1 施工性能结果与分析

稠度大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砂浆和易性、施工性的好坏。从表1可以看出, 在开放时间内, 稠度变化趋势是逐渐下降, 稠度在开放时间内最大变化率是18.8%, 且稠度都大于80, 根据施工经验, 稠度80~100适合工地施工, 砂浆容易上墙。另外, 稠度结果证明醚化聚羧酸减水剂保水增稠的作用。

表观密度测试结果见表2, 在开放时间内, 随着水份细微蒸发、醚化聚羧酸减水剂的引气的效果显现, 砂浆表格密度变化趋势是逐步下降, 但是表观密度最大变化率为2.0%。另一方面, 减水剂良好的保水效果, 才能确保表观密度变化率符合定义要求。

从表2泌水结果可以看出, 湿拌砂浆在开放时间内, 泌水量分为三个阶段, 0~4h, 泌水量相对大;4~16h, 中等泌水;16~24h, 相对低泌水。在整个开放时间内, 砂浆的相对泌水率均小于3%。湿拌砂浆的相对泌水率小才能保证砂浆上墙后有充分的和易性和施工性能。

5.2 力学性能结果与分析

试验湿拌砂浆抗压强度设计值是M10, 从图3上可以得到:在开放时间内, 砂浆的抗压强度都符合设计值要求, 且抗压强度变化率f小于15%。

试验湿拌砂浆拉伸粘结强度测试结果见表4, 根据GB/T 25181-2010《预拌砂浆》中要求湿拌抹灰砂浆强度等级>M5, 14d拉伸粘结强度≥0.2MPa。另外, 试验湿拌砂浆设计值要求≥0.3MPa。由此可以看出, 在开放时间内, 湿拌砂浆拉伸粘结强度都符合GB/T 25181-2010《预拌砂浆》的要求, 且符合设计值要求。

5.3 凝结时间与开放时间比较

在一定施工条件下, 贯穿阻力随着水化期的延续而增长, 凝结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水泥水化进度的特征。根据每个时间点的贯穿阻力与时间关系图得知:随着新概念湿拌砂浆放置时间越长, 贯穿阻力与时间的线性关系趋势越来越不明朗, 见图5和6。凝结时间对于新型湿拌砂浆的指导意义有限, 然而开放时间包含对施工性能、力学性能的控制要求, 同时开放时间是一个水泥水化的休眠期, 也能够体现水泥水化进度的一个特征。

6 结语

通过本试验数据的结果可以看出在开放时间内, 性能稳定和成熟配方的湿拌砂浆的表观密度、稠度、相对泌水率和28d抗压强度变化趋势在科学合理范围内。通过实践得出开放时间的四个指标的规范要求:砂浆拌合物表观密度变化率≤5%, 稠度损失率≤30%, 相对泌水率≤3%;28d抗压强度变化率≤15%且不小于设计强度等级。

参考文献

[1]尤大晋, 徐永红.预拌砂浆实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12.

[2]GB/T25181-2010预拌砂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0.

[3]JGJ/T70-2009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9.

时间概念 第10篇

1 400 栏中的“时间”与节奏之间的关系

节奏:是指动作各部分的强弱和时间间隔关系, 400 m栏跑的节奏不仅表现在跨间中各步速度不等, 而且还体现在栏间跑和过栏以及过栏后接栏间跑的动作连贯性, 起跨, 跨跑衔接不停顿, 紧密等方面。

速度的把握与良好的栏间节奏相结合, 才能取得高效的成绩, 然而不管前程的节奏过快或者是节奏过慢都会对后程产生影响, 从而导致运动成绩的不佳。400 m跨栏跑运动员比赛中通常出现的缺点, 如, “捣小步”和“跳栏”, 笔者认为, 400 m跨栏跑运动员出现的上述问题, 与栏架自身高度并无直接关系, 与之相关的是体能不足和栏间跑节奏的紊乱。进一步分析可知, 栏间跑节奏紊乱和体能不足, 与运动员不能良好应用左右腿流畅攻栏技术和体能消耗不均有关。

节奏的把握主要表现在栏间跑的步数的掌握, 良好而稳定的栏间跑的幅度和节奏有利于对前面的栏架更好的把控能力, 从而从容不迫的攻栏。所以好的栏间节奏有利于提高运动成绩。

但是节奏的把握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炉火纯青的, 栏间节奏的奇数跑是稳定使用自己熟悉攻栏腿提前的保障, 然而在大多数时候, 随着体能的不断消耗, 在后程中往往会出现混合跑的情况, 即栏间节奏的奇偶数结合的跑法, 该跑法可能会导致后程无法判断摆动腿的选择, 从而造成“捣小步”和“跳栏”的现象, 浪费时间。

在国际比赛的优秀男运动员普遍采用的是13步上栏的节奏, 如:美国选手摩西。我国男运动员在15~17步的。但由于后能体能的不支, 会导致平跑速度的下降, 步频的减慢, 步长缩短, 一般都采用混合型栏间节奏。

笔者认为400 m栏中良好的栏间节奏是运动员取得优秀成绩的关键和前提。不仅有利于加长平跑的稳定性和时效性, 使体能分配更加合理化, 而且还能使栏间跑和上栏更加自动化和协调性, 使运动员在比赛中激发自身潜能。

2 跨栏跑技术效果指标与速度关系

评定跨栏跑运动员技术效果的指标有两个 (都与速度相关) , 具体见图1所示。

上述K1和K2两个系数越接近1其技术效果越好。K1数值偏低反映运动员过栏技术有问题;K2数值偏低, 反映运动员栏间跑有待改进。然而, 在400 m栏训练的过程中, 也是通过提高这两个指标为目的而进行系统化的训练的。

3 400 栏中的“时间”体现在哪些方面

400 m栏中体现速度的内容包括:运动员的跑跨结合, 栏上技术以及平跑速度的能力, 其中的平跑速度的能力又决定于加速能力、步长、步频的能力。

3.1 400 m栏与平跑之间的关系

看过很多文献后发现, 很多专家同400 m和400栏之间存在某些必要的关系, 在400栏优秀运动员美国人摩西身上就能反映出来, 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 良好的速度一定是发挥400 m栏和400 m跑的必要条件。

(1) 速度之“加速”。在400 m栏跑的过程的当中, 所谓的节奏并不是指的一成不变, 在跨越过10个栏的过程中, 栏前的加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栏前加速不仅仅有利于节奏的更好把握, 跨栏时产生更好的协调性和过栏速度, 有利于下栏后的立即启动和衔接, 这也是提高成绩, 缩短时间的好手段。

(2) 速度之“减速”。国际上优秀的运动员都会采用13步上栏的方法, 甚至会跨完全程, 但是400栏的后程注定是乳酸囤积的过程, 在此基础上, 经验丰富的运动员, 在降慢速度的过程当中一定加大自己的步频, 来完成13步的栏间要求, 从而在比赛时同样在后程依然有较强的手段来维持自己优势, 从而降低后程的减速带来时间成绩的影响。

3.2 400 m栏与过栏技术之间的关系

过栏技术主要指在其跨结束前, 从身体进入无支撑阶段到摆动腿在过栏后着地时的动作。在起跨结束后, 摆动腿会由于惯性作用向上前方运动, 当膝盖超过栏架高度时折叠的小腿积极地向前方摆出, 到脚掌接近栏架时摆动褪与栏架互相平行。当身体重心达到最高点时上体到了约50°的最大前倾角, 起跨结束在摆动腿摆动的同时起跨腿不应急于牧起, 而应使小腿发性的与地面平行并与大腿折叠。这样在身体飞起时两腿之间会存在一个约120°的空间, 这样就会更易于跨栏。

如上文阐述的观点:K1=V1/V2, 只有当过栏速度和栏间速度保持一致时, 等值趋于1时, 过栏时才不会浪费更多的时间, 从而提高经济水平, 缩短全程时间。

3.3 400 m栏与跑跨结合之间的关系

如, 上文阐述的观点:K2=V2/V3, 只有当栏间速度和平跑速度保持一致时, 等值趋于1时, 才能更好的将跑跨相结合。加速后的上栏和栏上动作的流畅, 加上落地后的随跑相结合, 才能更好的减少栏上的时间, 做到跑跨结合, 从而获得稳定的节奏, 缩短时间, 取得优异的成绩。

4 结论和建议

4.1 加强400 m平跑的能力

400 m平跑的能是提高400 m栏运动员成绩的主要训练手段, 两者的都有极为相似的基础, 并且两者的运动员在身体形态上, 身体素质和身体能力上面都存在一定的相同性, 身体形态400 m和400 m栏跑运动员大多数是身材比较高达, 体形匀称、肌肉发达、皮下脂肪较少、下肢较长。在身体素质的要求都是速度力量好, 速度快, 有耐力和柔韧性。400 m栏跑和400 m都是在无氧的缺氧情况下, 肌肉在全力运动中完成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速度耐力的项目。

4.2有效的掌握自身的节奏控制感

400 m栏运动员栏间步数的改变主要采用这两种方式“单一变换”和“双重变换”, 不论运动员采用的方式, 都取决于平时训练对于节奏感把握的程度。良好的节奏感, 做到上栏有数, 反复训练达到自动化程度, 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攻栏的信心度, 加强自身的运动信心, 从而也可能给自己创造良好的比赛成绩和预防比赛紧张打下基础。在此期间运动员也要注意各个分段跑的节奏的把握。提高体能利用效率, 最终达到延长平跑的能力、取得优异成绩为目的原则。

4.3 完善跨栏技术

由于栏上技术在400 m栏运动过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 要加强栏上技术的练习。与110 m栏相比, 由于400 m栏多增加了两个弯道部分的跑动, 更要重视直道, 弯道的变化训练。在训练中, 要充分了解跨栏动作技术结构, 应用跨栏技术的技巧, 提醒运动员对于技术动作的巩固。在理论中对技术有更深层析的理解, 从而提高运动成绩。

摘要:400 m栏对于“时间”的概念主要从速度和栏间节奏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在400 m栏中体现速度的内容包括:运动员的跑跨结合, 栏上技术以及平跑速度的能力。400 m跨栏运动的平跑速度是决定成绩快慢的重要因素。提高发展速度素质和良好的节奏感, 是创造优异的成绩打下牢固的基础。而良好合适自己的节奏有助于体力的合理分配和下肢肌肉的充分调整, 从而使全程跑变得更加流畅放松.经济而实效。最后, 结论从“时间”中的节奏, 平跑速度, 过栏技术的快慢总结, 来说明不同“时间”下的对于400 m栏重要的性的探讨。

关键词:400m栏,速度,栏间节奏,上栏技术

参考文献

[1]凌占一.400米栏中起跑至第一栏的步数对全程跨栏节奏的影响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 2014 (3) :5-6.

[2]姚国强.摩西400米栏技术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0 (10) :48.

[3]谭红春.400m跨栏跑的供能特点及训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4) :34-36, 39.

[4]范春来, 罗永生.400m栏间跑技术不容忽视的两个重要因素[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1 (3) :97-98.

[5]徐向军, 谭政哲, 刘智勇.400m栏运动员的转向能力即训练对策[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6 (4) :114-116.

[6]曹淼孙, 周志雄.浅析影响跨拦跑技术的若干因素[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4 (2) :24.

[7]瞿非, 赵刚.男子400米栏跑技术分析[J].田径, 2004 (5) :8.

时间概念 第11篇

关键词:具身认知观,社会认知,时间概念表征,空间

1 社会具身观

认知心理学认为获取知识的过程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认知, 大脑通过对信息的加工处理, 最终达到对事物的理解与重现[1:336-337]。具身认知观认为, 知识是人们在知觉、运动、内省状态下的部分模拟[2:44]。具体而言, 当人们经历某事件, 事件的相关信息就会部分地储存在感觉、动作或者内省状态中。当事件的信息与人们的记忆、语言或者思维活动相联系, 一开始储存的状态就会被部分模拟。基于此, 人们对事件的认知过程就是事件在人脑中的模拟过程[2:44-45]。

近年来的实证研究表明高级的认知活动与知觉、运动活动是相互作用的。认知活动会产生具身效应 (embodied effects) , 这种具身效应表现出来就是认知活动会影响运动等其他身体状态, 而体验或心智模拟对认知、态度、社会知觉、情绪等也会产生影响。具身认知观强调身体在认知过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身体的物理性质会影响认知过程, 身体的经验会影响认知内容, 环境会影响身体经验, 进而影响人们的认知活动。

2 社会具身观下的抽象概念认知

Barsalou (2003) 指出社会具身观是基于感知、运动、内省的模块化再现 (modal reenactment) [2:63]。当人们经历某事件, 属于相同范畴内的信息就会激活相对应的神经结构, 建立起特征信息与相对应神经结构的联系。经过反复激活, 相对应的神经结构会整合这些具有特征的信息, 从而产生相同范畴内的多模态表征 (multimodal representation) 。Barsalou称特征信息与对应神经结构的连接整合发生在模拟装置 (simulator) 中。举例来说, 对于“脸”这个社会范畴, “脸”的视觉、声音、体觉、感情信息与相对应的神经结构建立联系并进行整合, 产生知觉范畴内的多模态表征。这个过程就形成了大脑特定区域对于“脸”范畴化的概念。当模拟装置与特定范畴建立联系, 人们就可以对于特征信息进行再现, 从而在脑中进行模拟 (simulation) , 形成某一特定情境下“脸”的概念。人们对于特定事件的模拟就形成了相应的认知功能。

模拟装置会形成基于事件多模态的表征, 在内省状态下, 模拟装置会产生更为复杂的模拟, 从而形成抽象概念[2:70]。比如, 抽象概念——“爱”, 人们不仅模拟了基于概念“爱”的情景信息, 通过内省活动, 人们还会模拟与“爱”相关的其他情景。比如人们看到某动物哺育幼崽, 形成了动物间的爱的概念, 基于内省作用, 人们还会模拟妈妈哺育孩子就是“爱”的表达等等。

3 社会认知的时间概念表征

上文提到, 人们应用更为复杂的模拟可以形成抽象概念的表征。而时间等抽象概念的表征, 一直是学者们议论的焦点。Lakoff和Johnson认为人们的感知和运动经验使人们产生了与时间相关的概念, 所以对于时间的认识都是基于空间运动上的隐喻性理解[7:42-43]。

时间与空间相互联系, 利用空间概念表征时间普遍存在于人类的语言表述中, 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 但是具体表述却有一定的跨文化差异性。该文认为, 从社会具身观角度来看, 普遍的感知和运动经验使时间和空间概念发生联系, 而社会文化习惯影响了人们的情景信息, 形成不同的身体经验, 形成了对空间范畴的不同表征, 从而形成不同的时间表征。

3.1 时间概念表征的跨文化相似性

Evans (2013) 分析, 对于时间运动概念, 有三种参考系, 指示参考系 (deictic reference) , 顺序参考系 (sequential reference) , 外在参考系 (extrinsic reference) [6:4-5]。指示参考系包括自我移动 (Moving Time MT) 、时间移动 (Moving Ego ME) 。比如, 圣诞节就要到了 (MT) , We are approaching Christmas (ME) 。顺序参考系, 就是以事件在时间上发生的顺序为参考, 比如, 小王吃饭后去遛弯, Christmas comes before New Year’s Eva。外在参考系认为时间是一个复杂的概念矩阵, 人们在形成时间概念时, 要借助经验将时间固定于某一空间方位上。比如Time flows on (forever) 。

从具身观角度来看, 人们通过感知和运动经验来记忆、模拟事件, 而事件的发生有赖于时间和空间。人们通过感知和运动的具身经验, 利用事件运动情景形成相关的空间概念, 经过内省作用形成空间与时间的概念联系, 形成了时间-空间模拟装置。所以, 在时间表征上, 人们普遍倾向于“空间化” (spacialize) 时间。

3.2 时间概念表征的跨文化相异性

多数语言中都存在时间-空间联系, 但不同文化下的不同时间空间表征又从何解释呢?Casasanto提出, 语言、文化以及身体经验都会影响心理隐喻[3:249]。在英语中, 人们利用空间的前后来表示时间顺序, 比如说Deadlines lie ahead of us or behind us。实验显示, 当英语使用者思考未来的时候, 身体会向前倾斜, 而思考过去的时候, 身体会向后倾斜[3:263]。Casasanto和Bottini (2013) 通过实验证明了书写系统会影响心理时间轴 (mental timeline) 的方向和定位。对于婴儿来说, 当与客观世界进行交流沟通的过程中, 主观性经验以及感官-动作经验会影响其认知发展, 因而形成了不同的心理隐喻[4:387-391]。

笔者认为, 从社会具身观的角度解释, 人们在基于身体经验上, 对于空间范畴内的运动事件会产生相应的模拟装置。通过内省, 相应的模拟装置会模拟其他相关情景, 相关情景就包括时间概念, 因而形成了时间概念与空间概念的联系, 这也就是类比的过程。经过多次情景刺激, 空间与时间的联系被反复强化, 形成了时间-空间的相互联系, 也就形成了时间的空间概念表征。当人们谈论时间时, 时间概念激活部分模拟装置, 已建立的时间-空间概念联系引起空间概念的激活, 将来自空间的概念投射到时间概念上。

下面我们通过行为实验证据来佐证基于社会具身观下的空间概念与时间概念联系——顺序参考系的差异性。Julio Santiago (2010) 的实验表明, 阅读和书写习惯方向会影响人们自左至右的心理时间线。西班牙语为母语的受试者会倾向于使用左手表示过去, 右手表示未来。而希伯来受试者则显示出相反的效果。他们会更倾向于用右手表示过去, 而左手表示将来[8:312-314]。不同的社会习惯会形成不同的空间概念。英语为母语的人书写系统是自左至右, 同样都是汉语使用的群体, 台湾人的书写方式多为自上而下, 普通话使用者则多是自左至右。Chan&Bergen (2005) 实验显示书写系统, 会影响视觉注意 (visual attention) 以及对于顺序信息 (sequential information) 的排序, 进而影响空间认知, 影响人们对于时间的识解。英语母语的人和普通话使用者习惯从左至右的时间顺序, 而台湾人倾向于以右端表示起点, 左端表示终点[5:417]。

由此可见, 不同的社会文化习惯影响了不同的书写方式, 而不同的书写方式会引起不同的空间认知。基于空间认知上的时间表征自然也显示出不同社会认知经验下的跨文化的差异性。

4 结论

具身认知 (embodied cognition) 其中心含义是指身体在认知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认知是通过身体的体验及其活动方式而形成的。基于具身观的社会认知观强调, 认知的功能及目的的实现是依赖于身体的。对于时间的空间概念表征来讲, 跨文化研究显示, 不同的语言普遍利用空间经验来表征时间概念。但是, 跨文化的差异性又显示出社会文化习惯方式的差异对于空间认知的差异, 进而反应在时间表征的差异性上。

参考文献

[1]伍秋萍, 冯聪.具身框架下的社会认知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 2011, 19 (3) .

[2]Barsalou L W, Niedenthal P M, Barbey A K, et al.Social embodi-ment[J].Psychology of Learning and Motivation, 2003 (43) :43-92.

[3]Casasanto D, Fotakopoulou O, Boroditsky L.Space and Timein the Child’s Mind:Evidence for a Cross-DimensionalAsymmetry[J].Cognitive Science, 2010, 34 (3) :387-405.

[4]Chan T T, Bergen B.Writing direction influences spatial cogni-tion[C]Proceedings of the 27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cogni-tive science society.Lawrence Erlbaum:Mahwah, NJ, USA, 2005:412-417.

[5]Evans.Vyvyan Language and Time:A Cognitive LinguisticsApproach[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时间概念】相关文章:

新概念英语答疑时间06-21

合取概念和析取概念09-15

概念模式05-08

概念功能05-09

城市概念05-16

应用概念05-24

概念语义05-26

概念研究05-29

概念地图06-06

物流概念06-11

上一篇:液位系统下一篇:图解研究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