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者财务范文

2024-05-24

所有者财务范文(精选12篇)

所有者财务 第1篇

一、国有企业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三个难点

(一) 与谁发展混合所有制, 选择难

充分竞争行业的国有企业发展方向之一是走混合所有制的改革之路, 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 在实际工作中跟谁“混”、怎么“混”, “混”多少, 如何不越“混”越差, 都是摆在出资人和国有企业面前的大事、难事。当前,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一个很大的难点, 就是国有经济决策者们不太敢和民营企业接触, 因为政策性风险较大, 把赚钱的资产拿出去“混”, 老百姓会说国有资产流失了;把不赚钱的资产拿出去“混”, 民营企业和其他资本肯定不愿意进来, 根本“混”不了。同时, 由于有的民营企业财务不透明, 运作不规范, 国有企业不敢“混”。像中石化油品销售板块进行重组 (中国石化旗下最为赚钱板块之一) ,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当然不愁民营企业不参与, 但对于投资大回报低的行业、过剩行业和资源性行业来说, 选择难度就会增加。比如, 川南城际铁路经过长达半年的引资窗口期, 直到2014年2月底成立之日均无民间资本加入, 令地方政府和铁路部门深为尴尬。

(二) 文化差异和财务理念不同, 融合难

在实际工作中, “混”难不仅难在产权融合, 更难在文化融合。众所周知, 无论国际还是国内企业联合重组, 融合失败者不乏其例, 究其原因, 大多数发生在文化理念冲突上。由于文化的融合不到位, 致使发展理念产生分歧, 在企业运营机制、金融策略、财务战略、企业家精神方面难以融合, 导致矛盾难以协调, 直至分道扬镳。如何让不同所有制、不同文化背景的企业融合成为一艘“航空母舰”, 而不是众多“小舢板”的捆绑体?文化融合、财务理念融合是关键, 也是难点。这需要融资环境、社会法制环境等宏观层面的不断改善, 也需要各所有制企业的企业家精神逐步趋同, 需要财务管理理念适应新体制的需要。

(三) 国有企业的资产多, 合理估值难

国有企业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 绕不过去的就是资产价格, 但资产价格如何确定是个难题。以宝钢股份为例, 2013年12月31日每股净资产6.71元, 而股票的收盘价是每股4.09元, 搞混合制, 资产以何种价格来定, 是个难题。若这个难题没解决好, 混合所有制发展要取得成功是一句空话。还有国有企业掌控了大量的矿产、土地和各类社会资源、无形资产, 这些资产如何合理确定价格, 则更难。

二、当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三个问题

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存在难点, 民营企业状况又如何?据德勤中国的统计, 对于目前提出的混合所有制, 有60%以上民营企业家选择“暂不进入, 等待制度明朗或先完善自身条件”;担心“开放股权比例过低, 民营企业难有话语权”的企业家占66.7%。究其原因, 固然有能否保护私有财产方面的顾虑, 但也与两种所有制间不同的财务管理理念、监管模式有关。

(一) 管资产为主的财务管理模式, 不适应混合所有制企业追求价值最大化的特点

多年来, 国有企业经营目标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监管部门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体系;国有企业围绕这一体系要求, 建立起确保这一目标实现的财务管理体系, 即以资金管理为核心、资产管理为主线的财务管理模式。这种模式, 对保护国有资产, 发挥了很好作用, 但随市场经济的发展, 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资产保值增值的标准具有不确定性和自身的局限性。会计资产静态与经营的动态矛盾, 资产营运、调整的不确定性, 使资产保值增值不可能有一个科学和准确的标准。企业为了发展, 有时要退, 也要舍弃一些东西, 时点上看, 这时国有资产可能要减值。而一项战略投资, 投资效益的释放有个过程, 有的要三至五年, 甚至更长时间。

二是仅提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有不重视其他股东利益的嫌疑, 不利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三是以资产管理为主线的财务管理不能适应市场化、国际化要求。实际上, 资产只是资本的一个方面, 仅从资产的角度对企业进行管理是不全面的,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价值目标的实现。

(二) 未能充分发挥管理会计创造价值的作用, 使得股东各方更加关注企业的控制权问题

管理会计 (Management Accounting) , 又称“内部报告会计”, 是旨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并通过一系列专门方法, 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及其他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和报告, 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能据以对日常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与控制, 并帮助决策者作出各种专门决策的一个会计分支。管理会计是企业战略、业务、财务一体化最有效的工具。但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国有出资人履行股东权利和义务存在层层委托代理关系, 使得管理会计往往注重为管理层服务, 为管理层实现经营目标提出建议, 增强管控。而企业内部人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 实质上掌控了管理会计行为, 使得短期利益最大化成为大部分企业会计工作的基本导向, 而对决策层战略财务管理缺乏支撑。

(三) 当前会计信息满足不了不同投资者的需要

当前的会计信息基本可以满足单一所有制状况下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等报告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但在混合所有制情况下, 如何满足不同方面对会计信息的使用, 还有待于会计主管部门和理论界及实务界的探索。

混合所有制不等同于股权多元化, 也不等同于股份制。首先, “混合”前提需要产权清晰, 其特征是要求通过企业会计准确计量和报告企业产权, 以保护各个投资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尤其是国有出资人不再直接管理企业, 国有母公司也以管资本为主线的情况下, 就更要通过企业会计报告来了解企业产权中国家权益的存量和增量情况。其次, “混合”有效运行的保障是权责明确、政企分开, 其特征是要求通过会计信息系统准确量化产权投资人和债权投资人的权利和责任, 从而使企业的法人财产权和债权人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强调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和企业投资者的双重身份对企业的不同影响, 作为前者只能通过有关法规和政策间接地对企业会计进行规范;作为后者, 则要求与其它投资人一样通过会计得到利益上的保护。第三, “混合”成功的关键是管理科学, 其特征要求建立科学的会计管理、财务管理制度上, 为企业优化战略管理,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增强核心竞争能力提供有用的信息和管理支撑。

三、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建议

(一) 培育良好的社会和舆论环境, 促使财务管理理念创新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又是一项急需推进的工作, 要进行正确的宣传和引导, 让社会公众和企业都能认识到单一国有制或私有化都不符合中国国情, 发展混合所有制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选择;让广大财务会计人员意识到以管资本为主线的现代财务管理, 有利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同时, 也要以宽容的态度对待改革中出现一些失误, 多提建设性意见, 不要一味指责和批评, 为国企改革发展创造一个好的环境。

(二) 抓紧做好顶层制度设计, 早日出台《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指导意见》

制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实施规定, 明确发展混合所有制的具体思路、发展重点、实施方式和配套措施;进一步完善产权保护制度, 为发展混合所有制提供依据和执行规范。以管资本为主, 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 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 有效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加快出台财务管理指导意见, 加强业务培训, 引导广大财务人员转变观念, 提升现代财务管理水平。

(三) 做好资产的审计和评估工作, 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资产的审计和评估是发展混合制经济的基础工作, 资产的审计和评估要全、要实、要真。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和一整套公开透明的流程, 及时向社会和公众公开资产评估结果和跟谁“混”、“混”多少、什么价格“混”等情况, 自觉接受监督, 使国有企业既能卖出好价钱, 既能实现保值增值, 又能实现更大的发展。让改革在阳光下推进, 是保证混合所有制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加强相关制度建设, 保护产权, 搭建交易平台, 降低交易成本, 通过市场手段引导混合所有制经济发挥协同效应。

(四) 以管资本为主, 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

国资层面的管资本意味着国有资产管理将从参与企业的日常管理中退出, 站在资本投入者的角度对企业的资本使用效率进行管理和监督。企业层面以管资本为主线, 以投入资本回报率作为最主要的考核指标, 将有利于统一不同投资者的价值取向, 有利于保护各方股东的权益, 有助于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适应市场化国际化新形势, 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五) 加强审计监督, 重构内部审计监督体系

混合所有制经济同样需要加强审计监督, 但是监督的方法和内容应与监督国有企业有所不同。在国有资产评估和国有资产交易阶段, 国有企业出资资产的真实性应由政府审计机关负责审计。在正常生产经营阶段, 必须减少重复监督, 要坚持“混和”人自行监督的原则, 由企业出资各方联合组建审计机构, 加强出资人监督。重构的审计监督管理体制应与混合经济体制相适应, 要超越传统内部审计所强调和偏重的监督职能, 逐步接轨现代国际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 发挥内部审计的评价、鉴证和服务职能。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并强调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国有企业承担着重要责任, 本文中笔者将结合国企改革的现状和实践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从财务角度谈点看法和建议。

所有者财务 第2篇

第十一章 所有者权益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所有者权益的内容;理解所有者权益各组成部分的含义及特点;掌握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留存收益的核算。

重点与难点

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的核算;实收资本(或股本)减少的核算。

第一节 所有者权益概述

一、所有者权益的含义

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从数量上看,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 净资产

来源于所有者投入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二、与负债的区别

1、性质不同

A、负债是债权人对企业全部资产的索偿权,是债权人的权益 B、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对企业净资产的索偿权,是所有者的权益

2、享受权利不同

A、债权人与企业只有债权债务关系,无参加企业管理的权利 B、所有者则有着法定的管理企业或委托他人管理的权利

3、偿还期限不同

A、债权人有权要求债务人在规定的期间内还本付息或破产时

优先还债 B、所有者权益与企业共存亡,在企业持续经营期内无须偿还

4、风险不同

A、债权人获取的利息一般是固定数额,风险较小

B、所有者获益,则视企业盈利水平及经营政策而定,风险

较大

三、所有者权益的构成

所有者权益 股东权益或业主权益

所有者权益

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留存收益 投入资本形成 利润分配形成 54>>.计量不同

A、负债必须在发生时按照规定的方法单独予以计量

B、所有者权益可不必单独计量,而是对资产和负债计量后形

成的结果

第二节 实收资本的核算

一、概述

(一)概念

是指企业投资者在企业注册资本的范围内实际投入的资本。

企业在设立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资本总额即由

全部出资者设定的出资额之和。注意:

注册资本:登记资本。

实收资本:投资者按约定实际投入到企业的资金数额,应与注

册资本一致。如企业实收资本与原注册资本数额相

差20%时,应变更登记。

第二节 实收资本的核算

一、概述

实收资本的构成比例即投资者的出资比例或股东的股权比例是确定所有者在企业所有者权益中份额的基础,也是企业进行利润或股利分配的主要依据,同时还是企业清算时确定所有者对净资产的要求权的依据。

二、投资方式及计价?

1、投资者以资金投入的资本,按双方协议应计入注册资本的金额入帐,实际收现超过计入实收资本部分计入资本公积。?

2、投资者以非现金资产投入的资本,必须评估作价,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计入资产相关科目,以注册资本中占有的份额作为实收资本入账,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3、投资者以股票投入的资本,按股票面值入帐,超过计入实收资本部分计入资本公积。

4、企业吸收无形资产出资的总额不得超过注册资本总额的70%?

三、实收资本的核算

(一)帐户设置

(二)帐务处理

1、接受投资的核算

(1)企业收到投资者投入的资本

①收到现金投资时

实收资本——××投资者 实收资本的增加数额 实收资本的 减少数额

期末实有数额 所有者权益类

借:银行存款等(实收数)

贷:实收资本/股本—×投资者(在注册资本中所享份额)

贷:资本公积—资本(股本)溢价(差额)

②收到外币投资时

借:银行存款等(外币×当日市场汇率)

贷:实收资本—××投资者(外币×当日市场汇率)

③接受非现金资产投资

——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A、接受存货投资

例:乙公司 甲

收到材料投资,确认500万 注册资本3000万 甲占10% 专用发票:价500万,税7><85万

借:原材料 500万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5万

贷:实收资本

(3000×10%)300万

资2<85万

B、接受固定资产投资

例:南方公司 乙 原价 56万

折旧 16>.62万

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42>.3<8万 注册资本100万 乙投资占30%

借:固定资产 42>.3<8万

贷:实收资本——乙 30万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12>.3<8万 C、接受无形资产投资

企业接受投资人投入的无形资产,以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入账

——入账金额最高不超过注册资本的70% 借:无形资产

贷:实收资本

2、实收资本增减的核算(1)实收资本增加的核算

A、接受投资者追加投资 :与投资者初次投入时一样 B、用资本公积或盈余公积增加资本

借:资本公积/盈余公积

贷:实收资本

(2)实收资本减少的核算

企业通常不得任意减少实收资本,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 按法定程序减少已登记注册的实收资本,如:资本过剩、发生 重大亏损等

A、因资本过剩而减少实收资本时

借:实收资本

贷:银行存款等

B、因发生重大亏损而用实收资本来弥补时:

借:实收资本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注:投资者依法转让其持有的投资,不影响本企业实收资本 总额,只需在出让方与受让方之间办理转让手续。C、股份有限公司采用收购本公司股票方式减资的借:股本(按股票面值和注销股数计算的股票面值总额)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差额)

贷:库存股(按注销库存股的账面余额)

注意:

股本溢价不足冲减资本公积的,冲减盈余公积直至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如果购回股票支付的价款低于面值总额的,借:股本(按股票面值总额)

贷:库存股(按所注销的库存股账面余额)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按其差额)

例题 :甲公司2007年12月31日的股本为20000万股,每股面值为1元,资本公积(股本溢价)5000万股,盈余公积3000万元。经股东大会批准,甲公司以现金回购本公司股票3000万股并注销。

要求:

(1)假定每股回购价为0>.<8元,编制回购股票和购销股票的会计分录。(2)假定每股回购价为2元,编制回购股票和购销股票的会计分录。(3)假定每股回购价为3元,编制回购股票和购销股票的会计分录。(1)① 回购

借:库存股 2400 贷:银行存款 2400 ② 注销

借:股本 3000 贷:库存股 24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600(2)① 回购

借:库存股 6000 贷:银行存款 6000 ② 注销

借:股本 3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3000 贷:库存股 6000(3)① 回购

借:库存股 9000 贷:银行存款 9000 ② 注销

借:股本 3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5000 盈余公积 1000 贷:库存股 9000 第三节 资本公积的核算

一、资本公积概述

(一)概念与性质

是企业收到投资者出资额超出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以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

形成来源:不是由企业实现的利润转化而来的

本 质:属于投入资本范畴,是资本的储备形式(准资本)

一、资本公积概述

(一)概念与性质

资本公积与实收资本或股本的区别:

1、从来源和性质看:实收资本(或股本)是指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并依法进行注册的资本,它体现了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的基本产权关系;资本公积是投资者的出资中超出其在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以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它不直接表明所有者对企业的基本产权关系。

2、从用途看:实收资本(或股本)的构成比例是确定所有者参与企业财务经营决策的基础,也是企业进行利润分配或股利分配的依据,同时还是企业清算时确定所有者对净资产的要求权的依据;资本公积的用途主要是用来转增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不体现各所有者的占有比例,也不能作为所有者参与企业财务经营决策,或进行利润分配(或股利分配)的依据。

一、资本公积概述

(一)概念与性质

资本公积与留存收益的区别:

留存收益是企业从历年实现的利润中提取或形成的留存于企业的内部积累,来源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实现的利润。

资本公积的来源不是企业实现的利润而主要来自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等。

(二)核算内容

1、资本(股本)溢价:投资者超过注册资本的额外投资。

2、其他资本公积

3、资本公积转赠资本

(三)用途

主要用于转增资本

1、不改变企业投入资本的总额

2、不改变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净资产)总额

但是:

1、改变企业投入资本的结构

2、增加投资者持有的股份和公司股票的流通量,激活股价

二、资本公积的核算

(一)帐户设置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等

(二)资本公积的核算

同实收资本的相关核算

期末实有数额

资本公积的来源

或增加数额

资本公积的运用

或减少数额 所有者权益类

第四节 留存收益的核算

一、留存收益概述

是指企业从历年实现的净利润(税后利润)中提取或形成的留存于企业的内部积累,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一)盈余公积

1、组成

(1)法定盈余公积

=净利润×10% 注:当累计盈余公积达到注册资本的50%,可不再提取,计算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的基数,不应包括企业年初未分配利润。

(2)任意盈余公积 =净利润×规定比例

由企业的股东大会等权力机构批准、确

定(仅限于股份制企业)

2、用途

(1)弥补亏损

企业发生的亏损,可在连续5年内用税前利润补亏。弥补不完的部分,再用税后利润弥补。若以上2项还弥补不完的,可用盈余公积补亏。

(2)转增资本(股本)

转增资本后的法定盈余公积余额不得少于转增前注册资本的25% 25%~50 %的部分(3)分配股利或利润

(二)未分配利润

是指企业历年结存的利润,一般未指定专门用途,主要用于以丰补歉、弥补以后的亏损、向投资者分利等。

若为负数,则表示未弥补的亏损。

三、留存收益的核算

(一)盈余公积的核算

1、帐户设置

提取数额 所有者权益类

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等

使用数额 期末结余数额

2、帐务处理

(1)提取

A、按10%的比例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B、按自定比例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借:利润分配——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

(2)使用

A、用法定或任意盈余公积转赠资本

借: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任意盈余公积

贷:实收资本——××投资者 B、用法定或任意盈余公积分配股利或利润

借: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任意盈余公积

贷:应付利润—— ××投资者 C、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

借: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

贷: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

(二)未分配利润的核算

1、未分配利润的形成

是指实现的净利润经分配后留存在企业的、历年结存的利润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年初余额

转入的净利润 本年可供分配的利润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应付现金股利或利润 本年已分配的利润 年末余额 利润滚存数

年初未分配利润+本年净利润+其他转入=本年可供分配的利润

本年可供分配利润-本年实际分配的利润=年末未分配利润 所有者权益类

2、未分配利润的帐务处理

只能在年末进行

(1)年末结转本年实现的净利润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结转本年已分配的利润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应付现金股利或利润

注:“本年利润”科目和“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以外的其他分配科目年末均无余额。

从所有者变身为领导者 第3篇

在你成为企业家之前,我打赌你肯定记得对自己发过誓:“有一天,我要拥有一家自己的公司。”全世界的人都在说这句话,不同的是有些人仅有10岁,有些则已步入了垂髫之年。相同的是,他们说这话时,情绪都相当激动而且眼睛里闪着光芒。

但是当你在梦想着拥有自己的公司时,我猜想你的思维可能集中在你将要去做哪一行,你想象着有自己的餐馆、建筑公司或者是家庭保险公司。你在谋划着怎样获得资金或者如何维持公司的生存,以及怎样才能比你的竞争者们更快更好地发展业务。你的第一个念头一定没有集中在什么样的人会为你工作或者是你要做什么样的领导。

在这一点上,你很可能是想证明自己是一个成功的公司所有者,但是你能证明自己是一个合格的领导者吗?

■下面是你能够确认这个问题的一些测试题。花一点时间自己完成这些问题:

1、你会每天快乐地工作,并且使你的员工也和你一起快乐地工作吗?

2、你是否为你和员工之间营造一种愉快、积极向上的气氛?

3、当员工有问题和烦恼时会自然想起你吗?你如何确认这一点?

4、你有没有引导公司、自己和员工都将注意力投向最值得关注之处?

5、你是不是真正选择了适合的人?

如果你对于以上问题大多数回答都是“是”的话,那么你就是个合格的领导。但是如果你的回答是“否”或者不确定,你显然是一个需要尽快成长为好领导的公司所有者。

你很容易就会被公司所有者这一称呼捆绑住,并且忘掉在公司做一个合格领导者的重要性。因为日常的具体工作常常会使你难以抽身,这时你就会很容易忘记:员工需要你的时间和关注,还需要指导,这些都只有你这个公司所有者才能给予。

■有没有想过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就能成为更好的领导者?这里就有一些小提示:

1、公司的领导和员工都清楚地知道公司的战略重点,也知道如何简单、生动、清晰地向每个人描述出来。

2、作为领导,你需要帮助员工认识到他们的职位和公司战略的重要关系,并且告诉他们这种重要性,他们并不是随便被安排在那里的。

3、一旦你发现员工做了很棒的事情,一定要表扬他们。要建立一个忠诚的团队必须要有相互间的认同感一路相随。

4、用各种方法,和公司里的每个人开展常规性的交流,而不是时有时无的零星交流。比如说,召开每周一次的员工大会,和员工进行私下交流,发送内部新闻邮件或者每月举行一次竞赛等。有成打的方法保证沟通的渠道畅通无阻。

5、如果你要奖励员工,试试给他们比钞票更人性化的东西。了解你的员工在工作之余的兴趣和嗜好,然后不再给他们奖金,而是根据个人喜好安排奖励。比如,给喜欢远足的人安排一个“双人登山之旅”,他们将在做喜欢的事情时经常地想到你。

接下来,是最后一项很可能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当你有情绪时,尽量记住对员工表示“回应”而不是对他们“反应过激”。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员工来到你面前说公司损失了一大笔钱时,你强烈地反应说:“什么?你疯了吗?怎么会发生这种事情?”可能的结果就是员工下次不再愿意和你分享任何信息。但如果你回应说:“帮我搞清楚怎么会是这么大的数目?”这将表示出你的真诚关切,雇员也会知道你随时都会提供帮助。

记住,成为好领导是一个无止境的学习过程。伟大的领导者喜欢挑战,即使痛苦不堪时也在学习教训。

■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领导,决定权完全在你。但是如果你想要成为一个好领导,那么就记住下面这些要点:

1、随时提醒自己的身份是领导者。你需不需要随时提升领导技巧呢?

2、对待批评性意见,要保持开放的心态。

3、通过学习新的技巧变得更加人性化和专业化。

(译/梁晨)

地球上所有的财务预测都是错的吗 第4篇

的确, 过去几天全球资本市场全乱了套, 各种有鼻子有眼和没鼻子没眼的传闻满天飞喷得人们鼻眼歪斜。

从华尔街开始的这场信用危机正在像一头黑水做成的怪兽张牙舞爪四处蔓延着。

假设全世界有一百家银行, 如果有九十家倒了, 只要人们还相信剩下的十家不会倒, 问题就还是可控的。最可怕的情形是全世界有一百家银行, 十家倒了, 忽然间人们认为剩下的九十家也都跟着会倒。

美国政府携手其他经济大国的政府正在致力于避免的灾难就是后一种情况。说老实话, 在几个月前美国政府出面干涉贝尔斯登命运的时候, 一向主张政府尽量少干预市场的我还对他们的举措有所保留。但是事件发展到今天这一步, 我百分之百地支持美国政府不惜代价出手救市的决定。

别误会, 我赞成政府救市并不是赞成政府救股市, 我永远不会赞成政府出手动用纳税人的钱财去营救那些在牛市时被贪婪吞噬理性、在高位套牢的股民。

生活中我们都听过这样的故事。一对夫妇或者男女朋友, 一方背着另一方有了外遇被发现, 虽然自己幡然悔悟, 也准备痛改前非, 却发现过去没有间隙的感情已经不再, 再想找回百分之百的信任已经难上加难了。

两个人的事况且如此, 好几十亿人搅和在一起, 互相一传染, 一旦大家对金融市场制度的信任和信心轰然崩塌, 全球经济将会迎来《后天》中所讲述的冰封浩劫。

据说, 一位某国际著名风险投资机构的创始合伙人两天前在公司内部会议上对自己的同事们说:“如果你们手里还有企业家发给你们的财务预测, 你可以把它们扔了, 因为截止到昨天晚上, 地球上每一家企业的财务预测都是错的。”

这显然是自己不给自己留余地, 自己不相信自己会被接住。如果全世界的投资人都相信这位合伙人的这句话, 他也就再也不用奢望自己的投资还有获利退出的那一天了。

不过, 他的话倒让我想到了另一个问题, 那就是中国企业的假账问题。说得更恐怖一点, 是中国企业家中间盛行的一种假账文化。相当一批中国的企业家把用假账欺骗投资人当成非常正当、至少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有些人甚至对此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如果这股歪风不及时刹住, 中国企业家将会自掘坟墓。

信用有假, 引发了这场震惊全球的华尔街风暴;奶粉有假, 中国的乳业版图几乎一夜之间被彻底改写;如果有一天我们中国的企业在全球资本市场落得个账目掺假的骂名, 造成全世界资本 (也包括中国的境内资本) 对于中国企业财务数字整体不信任, 那将是中国企业的灭顶之灾。

所有者财务 第5篇

名前:

学籍番号:

キーワード:会社の所有、社会、社会産物、株主、従業員

要旨:経済の発展とともに、会社は今経済発展の主役として不可欠である。しかし、会社は一体だれのものか、株主のものか、従業員のものか、あるいは会社のものか。こういう問題について、この文章は歴史的な原因から現代的な視点にかけて述べる。

最近、「会社は誰のものか」という問題をめぐって、さまざまな議論を出てくる。総じていえば、会社における支配問題は、「経営者支配論」とこれに対する「所有者支配論」との論争として展開されてきた。普通にはこの問題に対して、「株主のである」、「従業員のものである」、「社会のものである」という三つの考えが出てくる[1]。

この三つの考えに対して、それぞれ説得できる点があるが、より現実的な視点から見ると、企業はどうやって生まれたか、企業の目的は何か、また現在企業目的を遂行するための具体的な経営活動を視実に担当している経営者をいかに把握するか、この三つの点から考えなければならない。この三つの視点をよく比較すると、「社会のものである」という観点が最も説得だと思う。なぜかというと、以下の理由から説明させていただきたい。

まず、会社というのは、今世界中の企業とも呼ばれているものである。しかしながら、企業はもともと世界での産物ではなくて、人類文明を発展するとともに生まれたものである。人々の暮らしは、昔からすべて自給自足であった。生活に必要なものはすべて自分で採集して自分で加工してモノを作って、食糧や生活の道具とした。もし自分で作られたもので余裕があれば、ほかの人と自分がほしいものを交換した。こうして物々交換経済が始まって、様々なモノが流通してから貨幣が生まれ、売買を始めてきた。経済の主な客体は「商品」である。社会の発展するとともに、商品の種類は豊かになってきて、人が集まっていて取り引く場所(市場)も形成し、大量生産・大量販売にいい条件を提供された。こうして、大量生産・大量販売する人を豪商と呼ばれ、この豪商はやがて時間を経て現代の「企業(会社)」になっていく。つまり、こういう社会条件がなければ、会社というのも形成できないわけだ。したがって、会社と人類社会進歩に密接する関係と認識され、言い換えると、会社というのは社会進歩の産物である。

会社の歴史的な由来とわかった以上は、会社に対する最も重要な依存物は社会人と市場である。こうすると、株主と従業員がいても、買い手がなれば、商品が売れなくなって、会社も倒産になるでしょう。社会産物に属している市場の面から見ると、買い手がいても、取引場所がなれば、販売も成立できないわけだ。ほとんどの企業は営利的な目的と確立したものとあって、利益はなかったら企業も生きられない。非営利的な企業も人々の福祉とか、救済とか、こういう目的に存在しているからこそ、社会が存在しなかったら、こんな企業も生きられないでしょう。企業体が必要としているのは、中央と各部門に対してともに純固たる経営職能と権利を与える原理だとしている。一方、この原理としている分権制の展開は必ず、その中に単一的な市民意志を必要とする。つまり、市民意志がなければ、企業は生きられがたいとわかる。

日本では、「会社は従業員のものである」という考えを持っている人が多いが、しかしながら、少数のリーダー(株主)を除いて、多数の従業員人たちは企業の方策に決定権が持っていない、つまり、企業の営業方向を把握できない状態である。だから、こういう考えも厳重な欠点がある。

しかしながら、「会社は株主のもの」という考えは説得でしょうか。確かに、株主は会社の決定権利が持っているが、決定は現実の社会に通じるかどうか、これは一番大事なことである。石油、鋼鉄、銀行などの企業は国の命脈のような大切である。しかし、このような企業は完全に私的な企業ではない。銀行を例として、独占禁止法は、1953年の大改訂までは、銀行そのほかの金融機関の持株を相手の企業ごとに5%以下に制限されたから、銀行の持株に基づく支配力はまだ目立つものではなかった。このような状況から経営者支配は所有者支配に代って拡大し、これによって、会社は社会的性格を強めてゆくものとわかる。また、高度成長の15年を経った1970年において、大企業株式の所有構造では個人と会社は所有に比べると、前者は30%台に減少し、後者は60%台に増大した。このことはバーリ・ミーンスツによって、後退的と見された。つまり、「少数者支配」および、「複数者支配」の問題を日程にのせた。効用問題に対して、宮崎義「寡占」(1972年)、同上「現代の日本企業を考える」(1974年)は「会社による所有と支配」を行う生身の人間たる経営者は、会社という支配的所有者の代理人であり、支配的経営(あるいはその集団)は所有者支配の執行者にすぎないことになる。

今、世界中の会社からみると、株主も従業員も会社にとって重要なパートだが、最も重要的核心的なものといえない。なぜかとういうと、「経営」と「支配」は本質的な違いがあるからだ。今の世界は買い手、市場、株主、従業員が全部存在している世界だが、誰でも企業の支配権を持っていなくて、人民を持っている。したがって、国のリーダーは、一人ではなく、民衆意向に最も合意する政策をつくらないわけにはいかない。こういう民衆意向は人類文明のシンプルの一つで、社会進歩の産物である。そうして、会社の経営は国の方針に基づいて、社会に支配されている。それらの理由によって、「会社は社会のものである」とはっきり認められるでしょう。

脚注:

所有者财务 第6篇

一、国有资产所有者主体缺位——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弊端之一

所谓所有者主体缺位,是指按照我国现行管理体制和有关立法,在叫J央和地方两级,无法在法律上找到一个代表国家统一行使出资人的职责,代表国家统一行使所有权职能的法律主体。按照我国现行管理体制国家对国有企业资产的管理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管理、企业自主经营的体制。所谓统一所有,就是所有国有资产都由国务院统’一行使所有权:所谓分级管理,就是具体的监督管理由各级政府实施,并对监督管理的资产享有资产收益权、处分权和选派管理者等项权力。现在理论界都强调国家对国有资产盼‘统一所有”,但在实践中,所有权职能的行使实际上是政出多门,多头管理,没有一个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职能的具体代表者,因此,统一所有权成了一句空话,无法落到实处。

我国全民所有制实际上是国有制,但长期以来,无沦足理论上,还是在立法上,究竟谁代表国家统一行使国有财产所有权,一直没有得到解决。从建国初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到几经修改的《宪法》,都未能对此做出明确规定。

关于国有资产的所有权问题,只有《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159号)作了初步概括:“国务院代表国家统一行使对企业财产的所有权,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国有财产实行分级管理”,但并没有作进一步的阐述。

在各省市的国有资产管理实践中,有的搞“三个层次”,有的搞“两个层次”在最高一层次都有“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等类似机构,但“所有”与“管理”,的界定上始终模糊不清。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中央层级上,政资不分,行业主管部门与职能部门之间所有权职能与社会经济管理职能没有分开,它们仍然兼顾着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管理职能。2.在国有资产管理上,管资产与管事、管人的环节分离,管资产、管事与管人的职能分别属于不同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实际上有名无权,形同虚设。3.中央和地方之间,权责关系不明,统一所有与分级管理的关系没有理顺。一方面,中央缺乏一个统一的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的法律主体:另一方面,地方与中央之间管理跨度与权界如何划分,没有明晰。这不仅影响到地方的积极性,而且妨碍了资产管理与运营的统一部署。4.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框架中,层级之间关系没有理顺。在上海和深圳,虽然都实行三层结构,行政机构与企业之间有资产投资公司或控股公司隔离,但由于第一层“国有资产委员会,,实际上是一个虚设机构,有名无实,因此,资产管理基础工作实际上只有第二层国有投资公司或国有控股公司行使,这样就导致国有投资公司或国有控股公司同时拥有国有资产行政管理职能、资本运营和实际资产运营职能,从而导致政企不分,所有权和经营权不分。

二、确立国有资产的“人格化”机制,保证所有者真正到位

1.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资产“人格化”

在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国有企业实行的经营管理者制度安排很难满足“人格化”的要求,也无经营管理者人力资源贬值之虞。首先,在国有企业的既有经营管理者制度安排中,由于其前提条件为企业只是隶属于政府的一个行政性经济单位,因此逻辑上决定了政府将企业管理经营者视为其行政框架中的“行政官员”,即存政府看来,企业管理经营者与行政官员是通约的,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角色与行政官员的角色是可以互相反串的,政府可以直接派遣行政官员进入企业充当经营管理者,也可以直接任命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为行政部门的行政官员,二者之间丝毫没有身份障碍。这样一种行政式的企业管理者安排制度,是无需专业化、职业化的经营管理者的。其次,这样一种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制度安排,决定了企业经营者会形成扭曲的“经济人”行为。由于企业经营者职务是政府行政机制生成的产物,因此经营管理者的评价是由纵向行政部门做出的。只要经营管理者的偏好与纵向行政部门的偏好甚至与纵向行政部门某一行政官员的偏好一致,他就会获得肯定性的评价,而个人的职务也可能会获得提升(习惯做法是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者升迁为政府某一行政部门的官员,以此作为对经营管理者评价的奖励)。在这种制度中,企业经营管理者并不是追求企业的目标最大化和出资者资本增值最大化,而是个人职务升迁目标最大化。最后,这种制度安排还决定了企业经营管理者并无“人力资本”风险,即个人的命运并不必然地与企业的经营业绩或者说与国有资产最大化形成有关。在现实中,甚至会发生企业经营管理者虽经营绩效劣化但却获得行政职务升迁的反常现象(或者在这种制度安排中应视为正常)。一个没有人力资本风险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可能并不会“心无旁骛”,地将全部心智用于如何优化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多种退路使他并无后顾之忧。

在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应通过以下若干制度确立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资产“人格化”机制:一是经理生成制度。国有企业应以市场生成的方式选择经理人员,即直接通过市场聘任经理人员。考虑到国有企业仍由国有资本控股,虽然由于股权使然,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可以直接向企业委派经理人员,但这种安排决不等同于既有制度安排中的企业经营者行政化生成的机制。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国有企业经理人员的选择,将不在以行政官员“身份”转换的方式进行,应以市场生成的方式遴选经理“候选人”,然后再行委派。二是经理运行制度。由国有资本控股国有企业其经理人员虽然是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直接委派的,但这种委派与既有的政府对铁路经营管理者的委派制度是不同的,即所委派的经营管理人员是没有行政化退路的,他必须承担自己的人力资本风险。一旦经营企业绩效劣化,他就可能被挤出经理阶层,而不会获得行政性的职务迁徙甚至行政的职务升迁。国有企业经理人员的这种人力资本风险,将会适当地保持一种压力,使他们“专心致志”于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优化。三是经理评价制度。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对国有企业经理阶层的评价,应收敛于其是否实现了国有资本增值最大化的要求。如果国有企业的经理人员无法正常的满足这一要求,那么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应令其“退出”惭在国有企业。

2.国有资产的所有者“人格化”

在现实世界中,国有资产无法追溯到具体的自然人主体,因为,众所周知,国有资产其实是全体人民占有的社会财产,由于在现实中无法给出一种全体人民直接占有社会财产的形式,于是只能由国家代表全体人民实现对社会财产的占有,而为全体人民所有的财产也就转形为国有资产了。但随之产生的问题是,国有资产的所有权难以“人格化”。从所有者角度看,国家或者派生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都只能是抽象的或者虚拟的自然人主体,对国有资产的关切也很难达到自然人的程度。这一问题确实是构建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难点之一。而这一问题不解决,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就不可能对国有资

产的运营实施真正有效的监督、约束和激励。

确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的所有者“人格化”,使国有资产所有者真正到位,像自然人一样履行对国有资产运行的监督、约束和激励。也使行使国有资产运行监督、约束和激励职能的人员,像自然人一样对国有资本的损益享有利益和承担风险。还可使国有资产的管理者对国有资本的运行内生性产生监督的积极性。国有资产所有者“人格化”的确立程度,在一定意义上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完善程度的标志之一。

那么如何确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的所有者人格化呢?我认为模拟企业经营者职业化机制,确立国有资产管理者职业化机制,使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人员和进入国有企业的国有资产出资者代表成为职业化的国有资产管理者。国有资产管理者转形为职业化后,即剥离其行政官员身份,使其不再是行政官员的身份转移,堵塞国有资产管理者与行政渠道的联系。建立职业化国有资产管理者的激励和风险机制。即给出符合职业化国有资产管理者身份的薪酬制度:如果国有资产管理者的行为促使国有资产增值,其个人经济效益相应的提高,提高的幅度要制度化、量化。同时一旦职业化的国有资产管理者

所有者财务 第7篇

一、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下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概念研究

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是通过企业财务管理权责与利益划分,建立在财务主体与管理主体之上的财务管理基本制度。它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详细阐述,一个是宏观角度上的分析,管理体制主要是指国家与企业之间,进行的财务管理活动包括规范调节两者之间的财政税收收入和财政支出以及理财行为等。另一个是微观角度上进行的分析,主要是指企业中各单位间财务管理活动与利益行为,企业经营者与企业投资者以及与企业经营发展有相关利益的合作伙伴之间的财务活动和利益行为,是确定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制度保障。本文主要是从微观角度对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下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进行合理化分析和研究。

二、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下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问题研究

(一)加强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财务体制管理意识

在市场经济的制约下,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各级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应不断加强。国有控股企业在各方面与其他的非国有制企业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社会责任方面的区别尤为突出,这就是混合所有制下国有控股企业不能很好的利用市场化手段来进行生产经营,很大程度上不能完全以自身的意愿来支配管理。现阶段,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市场机制不够成熟,国家社会安全保障机制并不完善,企业内部的战略决策机制不健全,从而导致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市场竞争力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制约发展因素,同时,与部分外资企业和部分社会民营企业相比,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在福利待遇、奖罚制度方面不存在较大优势,管理不灵活,制度规定较死板。从而制约着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工作人员对财务体制管理的意识不够,不能从企业利益出发完善管理体制,财务管理热情得不到较大程度上的调动,从而影响了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发展。

(二)不断完善国有控股企业的财务体制监督制度

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因其独特的企业性质,财务人员的财务监督管理跟不上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的步伐,比如出现财务手续凭证不健全的现象,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也不能大胆指出,向有关部门汇报。工作环节的监察力度不够即使出现手续不健全的问题,也没有相应的责任追究,没有明文规定,相关问题的责任人不明确,不能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若财务人员大胆指出,很可能还会涉及个人利益,出现得罪不起的现象。在会计法律法规的制度方面也存在着不完善问题,财务管理的过程中会出现某方面的漏洞,阻碍问题的处理。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涉及的范围广,更需要加大监督监管力度。

(三)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财务体制下资金管理水平低

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多级法人管理,在风险投资方面降低了风险,但是在部分国有企业的资金管理中也出现了集中管理与多级法人管理的矛盾,有的企业多方面开户,财务资金的沉淀现象非常严重、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从而导致财务管理失控的现象,有的国有控股企业子公司出现大量的闲置资金但是在另一个角度上还会出现因急需小额财务资金而筹不到的状况,无法在财务资金结余与财务资金短缺中进行合理控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国有控股企业的银行贷款余额不断上涨,财务费用不断加剧。财务资金的考核制度方法缺乏,在财务事前控制中很难发挥很大的作用,而事后的监督环节又缺乏执行力的约束。导致财务资金的控制缺乏统一性、资金占用不科学不合理、财务资金的收入和支出混乱,出现随意支配的不规范问题。企业的战略决策也缺乏科学性,决策前信息数据掌握不够,不能全方位的分析研究,甚至出现作假账、私自设立小金库的不良现象,使财务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不均匀,使用效率大大降低。

(四)加强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各级员工的财税法制意识

要加强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各级员工的财税法制意识,尤其要加强非国有资本代表人员的财税法制意识。非国有资本代表人员的财税法制意识以及“规矩”意识通常没有国有资本代表人员的意识强,他们往往比较“灵活”,需要加强纪律、法制以及会计规范性方面的教育,国有资本代表人员和非国有资本代表人员两者之间应经常沟通磨合,以使财务管理体制机制有效和顺畅运转。

三、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下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管理措施研究

(一)建立健全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管理制度

目前的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已经建立了相对完整的制度管理机制,不管是从微观上还是从国家的宏观调控上都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指导作用,为我国的企业财务管理和综合管理提供了有利的制度保障。但是在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财务管理中仍存在着许多管理不完善的部分。流动资金方面,要加大对银行开户情况的科学管理,定期抽查企业的现金使用情况,根据平时的业务规模规定资金的使用限额,银行存款也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在财务部门的统一审批下,通过建立较少的银行账户来减少抽查监督的管理难度。国有控股股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财务规章制度的制定需要上升到一定层面而不仅仅局限于企业的财务管理,避免滥用职权的现象发生,标本兼治的完善国有控股企业的生产经营,利用财务规章制度综合管理,依据财务管理机制推行改革,从根本上促进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快速发展。

(二)加强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财务内部管理监督机制改革

完善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对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财务管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需建立动态化的管理理念。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市场中的经济形势波动性增大,不同发展阶段的工作任务工作方式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需要我们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企业的财务监督管理机制也要进行适时更新、动态化调整。健全的审计监察监督制度有利于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完善和发展,能有效的规范企业财务行为,随着改革后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子公司或分公司的不断壮大,财务信息数据变得更加的复杂多样,加剧了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因此,也要不断加强财务监督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监控能力。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的监督制度管理,确保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三)深化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财务结构管理体制改革

在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改革中,存在着复杂的财务利益关系。在混合所有制国有企业改革中,要坚决做到政企分开,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企业财务管理发展道路。混合所有制下资本的注入力度应该会大大增强,出现多样化的局面,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受产权结构的影响,造成外来资金的筹备困难。传统的国有独资企业管理理念根深蒂固,不能紧跟现代化发展的步伐。因此,要求我们建立多层次化的财务管理模式,深化财务结构改革,形成制衡的运行机制。鼓励企业员工持股,充分调动股权员工的投资热情。

(四)对国有控股企业财务人员进行财务管理机制培训学习

现代的财务管理模式需要注入鲜活的管理理念,同时也对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要求不断提高,既要转变财务理念,也要学会运用新的理财手段来统筹管理。对财务人员的招聘流程,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选拔制度,提高财务人员的入职要求。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在明确责任制方面进一步加强,使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财务人员严格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来做账,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准确以及信息的完整性。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管理制度和理论知识的学习培训,提升财务人员包括诚信、责任意识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以更好地适应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完善和发展。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发展完善需要我们在不断的探索中稳步前进,从实际出发建立符合我国国情,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企业财务管理体制。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系统、规范化的业务知识储备、精细的管理模式来深化财务产权结构改革,强化财务监督管理机制,从而推动国有控股股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卫东.论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3

[2]高晓娴.浅析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下的财务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4;20

所有者财务 第8篇

针对乡镇企业集体产权的复杂性和内在矛盾,国内外学者主要围绕两个核心问题展开探讨:一个是集体所有制企业的集体产权和成员个人权利如何界定;另一个是集体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后,谁来行使集体产权的经营和管理职权,成员的集体产权如何保障(Coase,1937;Demsetz,1967;朱冬亮,2013)。集体产权遭受侵占的主要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集体产权的模糊性(李稻葵,1995),乡镇企业集体资产权利的追索终端虽为乡镇集体,但其所有权的行使受制于行政体制,上级政府可以通过行政方式侵占集体产权,从而造成乡镇集体占有与国家治理间的逻辑矛盾;二是“类所有者”及集体成员权利的模糊性,现实中,集体所有制企业存在明显的代理行为,谁做代理人并保护集体所有权成为问题的关键,而集体产权的维系和保护则更多地依赖于代理人的行事能力和道德公信力(渠敬东,2013)。

在中国经济转型尤其是集体所有制企业向公司制企业改制的过程中,集体企业的产权和性质变得更加复杂。对于集体企业所有权的转型,现有文献大多关注最优所有权安排、产权变革等方面,较少关注转型中由代理行为导致的产权侵占、集体所有制企业治理机制的有效性不足等问题,以及职工难以真正拥有剩余收益权和企业决策权等问题。基于此,本文以集体所有制企业獐子岛“扇贝去哪儿”——2014年三季度高达8.2亿元重大亏损事件为背景,从产权理论和代理理论深入剖析獐子岛出现重大亏损的原因,并尝试从集体所有权保障的视角构建现代集体企业制度。

二、制度背景与理论框架

(一)集体所有制企业的制度背景

1954年《宪法》第七条规定:“合作社经济是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或者是劳动群众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半社会主义经济”;1982年《宪法》第八条规定:“国家保护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指导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在将集体所有制纳入法律高度的基础上,国务院于1990年和1991年分别颁布了《乡村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这两部条例为集体企业的发展及集体所有权的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也为集体企业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革提供了产权基础(李建伟,2014)。

然而,在集体产权的归属上,《乡村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规定:“企业财产属于举办该企业的乡(或村)范围内的全体农民集体所有,由乡(或村)的农民大会(农民代表会议),或者代表全体农民的集体经济组织行使企业财产的所有权。”《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规定:“财产属于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实行共同劳动,在分配方式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组织。”这两部条例从法律层面规定了产权归属于全体农民(劳动群众),改制后的集体企业还适用《公司法》,依据《公司法》,公司的所有权归属于全体股东。因此,改制后的集体企业的所有权既归属于全体农民又归属于全体股东,而全体农民和全体股东又不完全对等。制度的缺失高度模糊了公司制改制后的集体所有权归属,严重混淆了当地农民和股东之间的财产权、决策权,造成集体成员的个人所有权与集体组织的法人所有权不清晰。虽然两部条例都明确了全体农民或当地劳动群众拥有集体资产名义上的所有权,但是,如果农民大会(农民代表会议)无法完全代表全体农民的权利或是形同虚设,那么农民(尤其是未在集体企业工作的农民)该如何履行集体资产的所有权和决策权?

(二)集体所有制企业的所有权

产权理论认为,人们在经济活动中行使的所有权因制度安排的不同而存在差异(Coase,1937)。Demsetz等(1967)认为可以从私有制、公有制和共有制来定义社会资源的产权性质。相比私有制和公有制,共有制体现的是集体所有,是以集体成员平均收益最大化为原则,集体产权结构突破了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的范畴。集体所有权是在人与自然资源之间形成的一种中间形态,集体所有制是人们共同且平均地享有自然资源的方式之一(John,2013)。

由于乡镇地区市场化进程较慢、市场竞争程度较低,乡镇企业集体所有权具有鲜明的社会关系网络特性。因此,乡镇企业所呈现的集体产权并不是一种市场合约性所有权,更多表现为一种非正式的社会合约性所有权。在集体企业的改制中,当剧变的制度环境对集体产权的依存状态产生巨大冲击,加上乡镇企业的上级单位积极推动,集体产权的社会合约性质发生改变,逐步向市场合约性过渡(折晓叶和陈婴婴,2005)。改制过程中,集体资产按照股份数额量化,并与私有资产联合重新进行分配(渠敬东,2013),但并未明确分配的对象,这样模糊了产权归属,弱化了集体成员的产权意识,并且难以防范集体资产的流失与被侵占。

代理理论认为,信息不对称和利益冲突问题普遍存在于企业中,集体所有制企业也不例外(Jensen and Meckling,1976)。集体产权的代理人会利用市场信息的不对称,通过经营集体资产的方式占有其控制权,支配、处置和转移集体资产。代理人还可以花费很小的成本提升集体成员的公共福利,从而隐藏其对集体所有权的侵占行为,因为公共福利的提升并不意味着集体成员收益的增加。Terra(2013)通过研究斐济城市集体渔业所有权对家庭福利的影响,发现集体所有权的集中可以提高家庭福利,但这种提高是通过增加食物消费实现的,家庭收入并未提高。

由于集体所有权与经营决策权并未有效地统一,集体资产的委托人无法有效监督集体资产代理人的行为,从而可能因代理人个人的经营风险和道德风险给集体资产造成重大亏损,最终影响集体成员的剩余所有权和剩余收益权的实现(苑鹏,2000;秦兴俊和李粮,2014)。由此可见,明晰集体产权关系,建立和完善集体企业法人治理监督体系,是化解集体所有制企业所有权代理问题的关键,同时也是保障集体成员所有权的基础。

三、獐子岛财务危机案例背景

(一)獐子岛概况

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起步可追溯至1958年,其曾被誉为“黄海深处的一面红旗”、“海上大寨”、“黄海明珠”、“海底银行”、“海上蓝筹”。现发展成为以海洋水产业为主,集海珍品育苗、增养殖、加工、贸易、冻鲜品冷藏物流、客运、休闲渔业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海洋食品企业。公司拥有全国最大的清洁海域,产品以喜贝(虾夷扇贝)、海参、鲍鱼、海胆、海螺等高档海珍品为主。公司于2006年9月28日在深交所上市(股票代码为002069),并创造中国农业第一个百元股。目前持有獐子岛镇户籍的有近1.5万名居民,每人每年享受獐子岛集团6000股收益权。公司上市6年来,累计分红达8.4亿元。

(二)獐子岛的经营概况

上市之初獐子岛经营良好,但2011年出现转折,营业收入、净利润、每股收益均大幅下滑,经营状况开始恶化。从表1可以看出,獐子岛2011年营业收入达到最高峰29亿元,随后两年出现一定程度下降,2014年三季度与2013年相比下降23.96%,与2011年相比下降9.45亿元;公司净利润、净利润增速及每股收益也在2011年出现重大反转,2012年净利润同比下降78%,2014年三季度亏损高达8.1亿元,净利润下滑1388个百分点;存货的变化更不可思议,2013年存货金额竟为2006年的6倍;2007年以来存货占总资产比重基本维持50%的高位,公司年报的解释是,因增大虾夷扇贝、鲍鱼养殖规模,消耗性生物资产苗种费增加所致。

獐子岛2014年10月30日发布三季报,称其2011年和2012年播种在海里的虾夷扇贝,因受冷水团影响,105万亩海域遭遇灭顶之灾;公司决定对105.64万亩海域成本为7.3亿元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放弃本轮采捕,进行核销处理,对43.02万亩海域成本为3亿元的底播虾夷扇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8亿元,扣除递延所得税2.5亿元,合计影响净利润7.6亿元,全部计入2014年第三季度利润表中,致使前三季度亏损8.12亿元,预计2014年公司全年亏损。

金额单位:万元

对于虾夷扇贝遭遇的“黑天鹅”事件,獐子岛对外急于披露亏损是自然灾害——遭遇黄海冷水团袭击造成的,但却缺乏有力证据。对此,市场一片哗然。

(三)獐子岛集体资产所有权的演变

1. 獐子岛集体所有权改制过程。

自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起,獐子岛及其附属岛屿上的居民以海上捕捞及其他渔业相关产品加工逐步完成了集体经济的原始积累,形成了以海产品捕捞、养殖、海上运输等产业为主业的集体企业。獐子岛诞生于人民公社运动中,集体所有权归全民所有,贯彻“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此原则对集体经济的所有权确认比较明晰,依据劳动程度来决定分配份额。

獐子岛全民所有制性质的改变发生在1992年。该年5月,长海县獐子岛镇人民政府同意成立大连獐子岛渔业总公司。县人民政府以政令文件批复同意成立獐子岛渔业总公司的行为,反映出獐子岛集体所有权的控制权与决策权由全民所有转变为国家所有,政府通过行政等级来代理集体所有权,县人民政府控制了集体资产的所有权。1992年9月,经大连市体改委批准,以獐子岛本岛及其附属岛屿大耗岛、小耗岛及褡裢岛上主要集体企业的资产组建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此时,大连体改委对獐子岛集体所有制资产进行了扩充,在核心资产的基础上加入了相关的渔业资产。

1998年,经大连市体改委批准,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公司依法改制为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有限公司,原公司的债权债务及未尽事宜由改制后的有限公司承接。其中原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公司中獐子岛本岛的集体资产对应的9754万元出资份额由长海县獐子岛镇人民政府持有,长海县獐子岛镇褡裢村、长海县獐子岛镇大耗村、长海县獐子岛镇小耗村的集体资产对应的1549万元、1486万元、1011万元出资份额分别由各村村民委员会持有。

此阶段,大连市体改委已把獐子岛改制成有限公司制的企业,并明确了集体资产所有权的归属,由长海县獐子岛镇人民政府及附属的三个村共同享有。这里划分集体资产所有权依据的原则主要基于两点:第一,中国行政级别的划分。中国行政级别划分最低到乡镇科级,而村并不是行政单位。县人民政府所持有的集体所有权适用《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该条例规定所有权归企业职工所有;而村民委员会持有的集体所有权适用《乡村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该条例规定所有权归全体户籍农民所有,村民委员会拥有企业行使权的决定权。第二,对集体资产的掌控、政治背景配置稀缺资源、与上级部门顺畅沟通关系。集体所有权体现的是平均权利状态,需要依存于集权组织代理行使对集体资产的控制;政府背景往往更易获得税收优惠、贷款便利、地方保护主义等稀缺资源;在市场体系不完善地区,由政府官员兼任公司的管理人员具有处理好与政府关系的比较优势。

2000年12月20日,长海县獐子岛镇人民政府及獐子岛镇褡裢村、大耗村、小耗村三个村民委员会分别做出决定或决议,并经长海县人民政府同意,獐子岛镇人民政府出资成立集体所有制企业——长海县獐子岛投资发展中心(以下简称“长海县发展中心”),管理其所辖的集体资产,褡裢村、大耗村及小耗村三个村民委员会分别出资成立集体所有制企业——长海县獐子岛褡裢经济发展中心(以下简称“褡裢发展中心”)、长海县獐子岛大耗经济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大耗发展中心”)、长海县獐子岛小耗经济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小耗发展中心”),分别管理各自所辖的集体资产。此阶段,集体所有制形式向公司制转变,进一步将集体企业的产权集中,县人民政府集体产权集中到县投资发展中心的法定代表人手中,由其代理行使所有权,该中心的法定代表人为獐子岛镇党委书记石敬信。三个村名委员会集体产权的行使,集中到所成立的三个经济发展中心的法定代表人身上,这三个中心的法定代表人为各自的村党总支书记。

2. 长海县发展中心集体所有权的部分转移。

长海县发展中心于2001年2月27日与自然人周延军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书》,长海县发展中心将原有限公司0.07%的产权转让予周延军,转让价格为5万元。长海县发展中心属于乡镇企业,名义产权应归地方群众集体享有,此次无偿转让地方群众的集体资产,獐子岛招股说明书中并未详细说明。这反映长海县发展中心代替县人民政府执行集体资产的控制权,包括资产的转让、高级经理的聘用等,这些决定企业命运的控制权,不是由集体企业的职工代表大会行使,也不是由县人民政府行使,而是通过所建立的投资发展中心行使的。

3. 獐子岛集体所有权面临的第一次定向增资。

2002年9月,经公司2002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并经大连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司向自然人吴厚刚定向增发848万股普通股票,每股面值1元。吴厚刚按公司2001年末资产负债表披露的每股账面净资产1.268元为计价基础,共计支付1075.26万元,全额认购股份。增资后的公司股权结构如表2所示:

此阶段有两点疑问:第一,獐子岛集体所有制企业第一次增资的程序是否完全合法有效?獐子岛集体资产的股东是獐子岛镇当地的群众及褡裢村、大耗村、小耗村的村民,那么,第一次股东大会是否通知了獐子岛的全体股东,这些股东是以怎样的形式行使所有权?这里我们对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增资方案的执行程序表示一定怀疑。第二,獐子岛的集体资产为什么会向一个自然人进行稀释?

定向增发的对象吴厚刚曾为獐子岛镇的镇长,镇长的身份并不能说明其具有他人无法替代的特殊技能,但能反映一定的政府背景。按理来说,长海县发展中心是獐子岛的第一大股东,并且持股比例具有绝对的控制优势,獐子岛的董事长及总经理应由长海县发展中心的法定代表人石敬信来担任,并且石敬信是獐子岛镇的党委书记,这一身份也能体现其具有较高的管理能力。那么疑问来了,獐子岛为什么要让渡10%的集体资产来聘用一个高级经理,且授予股权,使其比例仅次于第二大股东,而不是从大股东中直接无条件任命一个高级经理呢?对此问题可能的一个解释是,2002年,在獐子岛集团申请上市时,因公务员不能担任上市公司高管,吴厚刚辞掉公务员工作,选择了留在獐子岛集团。因此,最合适担任獐子岛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的石敬信可能不愿辞掉獐子岛镇党委书记的职位,从而放弃进入獐子岛集团的机会。

长海县发展中心的任职经理与当地群众之间存在一层所有权的代理关系,由自然人吴厚刚出任集体所有制企业董事长兼总经理与长海县发展中心及三大村经济发展中心之间又有一层代理关系,这样自然人吴厚刚与当地群众及村民之间存在两层代理关系。两层的代理关系能否保证吴厚刚有效代表股东的真正利益呢?

这里是存在一个矛盾的,长海县发展中心作为獐子岛的第一大股东,在该中心任职的主要负责人均带有政府背景,比如中心法定代表人石敬信为獐子岛镇党委书记,吴厚刚为獐子岛镇镇长,该中心拥有对獐子岛集体资产的剩余控制权,但是中心的负责人不能直接行使,必须放弃中心内的职务,转化为自然人才能代理行使集体资产的所有权。县人民政府对獐子岛集体资产的剩余收益权来自所持有相应股份的分红,剩余控制权体现为雇佣獐子岛董事长及总经理的优先权,却丧失了对集体资产安全的监督、选择投资项目、经营决策等决定企业命运的控制权。

四、案例分析结果

獐子岛作为集体所有制性质的企业,经历了从人民公社向股份制公司逐步转型的过程,因此,獐子岛发生的重大经营亏损为我们考察集体产权决策的有效性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案例,这为我们研究集体所有权中的代理行为和保障策略提供了一个天然平台。

(一)代理人身份及地位的转化

2002年9月,自然人吴厚刚通过定增的方式获得了集体所有制企业獐子岛10%的股份,位列公司第三大股东,并且获得了企业董事长兼总经理的职务。吴厚刚虽然只是集体所有权的代理人,但是却在一定范围内获得了对企业生产、经营等方面的自主决策权,从而在某种意义上成为集体资产的占有者。有趣的是,在獐子岛上市一年后,即2007年,獐子岛第一大股东长海县发展中心的法定代表人由石敬信转变为吴厚刚,这一转变意味着自然人吴厚刚与第一大股东的关系更为密切,两者间的利益捆绑更为紧密,达到了代理人剩余控制权与第一大股东意念的高度统一,从而对集体资产的经营性占有更为明显。

代理人的身份决定了其在董事会中的地位及权力大小,企业的第一大股东通常对董事会的构成产生重要的影响。獐子岛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吴厚刚在转变为第一大股东的代理人后,其在董事会中的地位及权力显著提高,此时獐子岛董事会对代理人行为的约束性减弱,代理人吴厚刚可能将个人经营理念凌驾于董事会之上,导致董事会失去应有的约束与监督功能,企业的生产决策集中表现为个人行为,由此可能导致企业重大的专权经营风险。

(二)可能存在侵占集体资产的行为

笔者发现代理人主要通过提高薪酬和职务安排等方式侵占集体资产。根据獐子岛披露的2006~2013年的年报可以发现,獐子岛每年支付给董事长吴厚刚的年度报酬总额均位列高管报酬的前列,2006~2013年8年间共支付了732.67万元(60.4+55.9+61.66+148.66+187.23+97.49+60.75+60.58),其中2007年、2010年、2011这三年的年薪位列高管薪酬之首。代理理论的经典文献表明,代理人侵占所有权的一种表现方式为显著提高自身报酬。此外,从另一处也可以印证,自然人周延军在獐子岛上市时位列第六大股东,同时也属于企业的创始团队成员之一,其上市后一直担任公司董事兼关键部门的负责人,2006~2013年8年间共支付了276.26万元(138.3+36.1+32.84+34.76+13.65+18.61+1+1),所领取的薪酬总额仅为董事长吴厚刚的37%。

獐子岛2011年发布的《关于公司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的摘要中,披露了代理人吴厚刚的亲戚任职情况,养殖事业二部总经理吴厚敬、养殖事业一部总经理助理吴厚记均与吴厚刚系兄弟关系,荣成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强为吴厚刚外甥,大长山岛分公司经理刘锋为吴厚刚妻弟。在公司内部,吴氏三兄弟掌管公司主要业务,其中董事长吴厚刚的哥哥吴厚敬负责鲍鱼业务,弟弟吴厚记负责收购扇贝苗。由此可以看出,獐子岛中关键部门的负责人大多都由代理人吴厚刚的直系亲属担任,这一现象不由让人质疑獐子岛在选人用人等方面的公平性与规范性。

公司2010年3位高管离职,2011年4位高管离职,2012年高达6位高管离职。在这一系列离职潮当中,吴厚刚的哥哥、弟弟先后出现了职务变动。据了解,主要负责收购扇贝苗的弟弟吴厚记已从公司离职,其之前负责的收购扇贝苗业务部门,经过重新调整后并入海洋牧场业务群,由公司执行总裁梁峻管理。而吴厚刚的哥哥吴厚敬转任高级工程师这一“虚职”,免去其鲍鱼事业部总经理一职。代理人通过手中的集体资产经营决策权对公司进行经营性占有,也就意味着其拥有对企业岗位的优先雇佣选择权,而这种雇佣的选择权并不是完全与受雇佣人的能力正相关,尤其是在关系型特征明显的中国社会。雇佣兄弟及亲戚担任集体所有制企业关键部门的负责人亦是侵占集体资产的一种方式。

(三)獐子岛集体所有权中发生代理行为的潜在因素

1. 股权结构设置不合理。

獐子岛中第一大股东为长海县发展中心,其背景为长海县人民政府,是一家具备政府背景的集体所有制企业。由于当地政府的规定,公务员不能兼任企业高级经理,长海县发展中心的法定代表人或相关负责人不能直接兼任獐子岛的负责人,从而让渡给自然人形态的吴厚刚担任獐子岛的董事长兼总经理,这种两职合一的代理关系有助于代理人将集体所有权进一步集中。更为重要的是,代理人获得第一大股东长海县发展中心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表明控股股东只诉求集体资产的经济利益——集体资产的剩余收益权,而放弃集体资产的剩余控制权,具体表现为第一大股东将集体资产的安全保障权、经营决策权、雇佣选择权都让渡给代理人行使,只关注代理人所实现的收益。加大扩张投资能力与加快速度、频繁更换企业管理人员,拥有绝对的经营决策权等都是代理人行使剩余控制权的鲜明例证。

2. 董事会治理机制不健全。

依据《公司法》,獐子岛建立了较为合理的董事会结构,由三名内部董事与四名外部独立董事构成。大量研究文献表明,中国的独立董事对董事会的作用及监督的有效性是值得怀疑的,本案例也不例外。因此,我们假设獐子岛独立董事的监督作用是有限的。基于此,我们重点讨论三名内部董事的治理效应,其中两名是固定的,为吴厚刚(董事长)和周延军,第三名内部董事从褡裢发展中心、大耗发展中心和小耗发展中心产生。

(1)第三名内部董事的治理效应。褡裢发展中心、大耗发展中心和小耗发展中心都是由村民委员会行使所有权,而村民委员会的权力又由村党支部书记代表行使,党支部书记一般兼任发展中心的法定代表人。从獐子岛2006~2013年的年报可以看到,2006年第三名内部董事由王锡杰担任,2007~2012年由邵万福担任,2013年由柳承芳担任。其中,王锡杰既是曾经的褡裢村党支部书记,也是褡裢发展中心法定代表人;邵万福既是大耗村党支部书记,也是大耗发展中心法定代表人;柳承芳也曾担任褡裢村党支部书记职务。

三个村在獐子岛拥有的剩余收益权和剩余控制权并不对等,权力大小由该村登记在册的户籍人口决定,户籍人口越多,持股份额越大,其法定代表人对集体所有制企业的影响力也越大。褡裢发展中心户籍人口最多,大耗发展中心次之,小耗发展中心最少。因此,上市当年,獐子岛的第三名内部董事由褡裢发展中心王锡杰担任,直到王锡杰达到法定退休年龄(60岁),才由大耗发展中心邵万福担任;邵万福也到退休年龄(61岁)后才退出了董事会;但此时内部董事的资格并未轮到规模最小的小耗发展中心,而是又回到了褡裢村党支部书记柳承芳的手里,不过此时柳承芳已经59岁了,意味着一年或两年后,内部董事的交椅又要交出去。第三名内部董事变更情况如表3所示:

由表3可以看出,前后担任獐子岛第三名内部董事的人员的共同特征为临近退休年龄、具有双重身份(村支部书记兼法定代表人),因此,第三名内部董事在董事会中的作用发挥有限。首先,由于临近退休,第三名内部董事在企业经营、集体资产保障、治理等方面精力有限,发挥董事会治理作用的积极性较低;其次,第三名内部董事的另一重身份是所在村的党支书,即使村的规模不大,村里日常的大小事务都需要村支书处理,直接影响其对上市公司集体资产监督、治理的精力与有效性;最后,第三名内部董事是村集体利益的直接代表,理论上有监督与保障集体资产安全的动机,但从年报披露的管理人员情况可以看到,第三名内部董事只是挂着董事的职务,并未从事具体的管理业务,有名无实。

(2)周延军在董事会中的治理效应。企业一般按个人的贡献程度给予相应的报酬,同时个人在企业中的影响力也与其贡献程度相关。从个人薪资来看,根据獐子岛2006~2013年报披露的高管薪酬,2006年周延军薪酬达到最高,即138.3万元(位居当年高管薪酬之首),之后逐年大幅下滑,2012年和2013年更是低至1万元;而同期其他高管的平均薪资却逐年上升,这说明周延军对公司的贡献力逐年下降。从职务变化来看,2006~2007年周延军担任公司董事、育苗事业部鲍鱼技术总监和海珍品育苗一厂负责人,属于公司重要负责人;2008年担任董事、育苗事业一部总经理,不再担任鲍鱼技术总监。2009年职位发生重大变动,除董事外,不再担任任何部门负责人,并且一直延续至今。周延军从最初掌管公司最赚钱的鲍鱼部门和海珍品育苗部门,到后来仅为一名普通的高级工程师,反映出他在獐子岛的权力与个人影响力的下降。这也说明内部董事周延军对集体资产所有权的保护作用是非常有限的,难以有效保障集体资产的安全。

综上所述,獐子岛7名董事中,真正对企业生产决策起决定作用的只有董事长吴厚刚,而另两名内部董事能发挥的公司治理作用极其有限,导致董事会对董事长的权力无法实现有效的监督和制衡,董事会治理的有效性大打折扣,董事会对集体资产所有权的保护作用十分薄弱,集体资产的流失也不可避免。

3. 外部环境的影响。

Weitzman and Xu(1994)从重复博弈的视角研究发现,如果集体所有制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合作意识较强,那么群众对集体资产所有权的关注较弱,集体所有权会变得模糊不清。集体所有制性质的獐子岛,高度提倡合作文化,大力倡导“岛企合一”的公司治理结构,一岛即一个企业,一岛即一个镇,岛民即股东,岛民亦是员工,亦家亦企。可以看出,獐子岛处在合作文化极其浓厚的外部环境中,这种非正式制度因素会影响产权人对集体所有权的关注,弱化对集体所有权的控制与监督,容易造成集体资产重大损失。

五、结论

本文以獐子岛遭遇重大财务危机这一财经热点案例为背景,剖析了集体所有制企业转型中的集体所有权代理行为及保障策略。案例研究表明,在集体所有制企业转型过程中,集体所有权代理人通过经营方式取得集体资产的经营决策权,并不断提升公共福利水平。但由于现实中的股权设置不合理、董事会治理机制不健全以及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等原因,集体所有制企业的集体产权也面临巨大的代理风险和道德风险。此时,明晰集体产权,健全董事会治理机制,促进集体成员所有权与决策权之间的合理匹配与均衡,加强对代理人经营决策的监督与考评,是保障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确保集体所有制企业成功转型的关键。本文的研究结论与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集体所有制企业通过转型为公司制企业,整合市场经济中各方要素资源,在短期内获得了迅猛发展。

然而,抓住发展机遇的同时,往往伴随着各种经营风险与道德风险,如果未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可能会给集体资产造成重大损失。其中,集体产权不明晰是此类风险产生的制度根源。地方人民政府在乡镇集体所有制企业的控制权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由于政府角色的特殊性,其直接干预企业日常经营存在巨大障碍,从而造成集体所有制企业的产权结构、决策机制等不完善。因此,我们应积极推动集体产权改革,明晰产权关系,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集体企业制度。

2.集体产权理论和实践普遍忽视了外部环境对集体所有权的潜在影响。

本案例分析“外部市场环境、地区文化等非正式制度是否影响集体成员对产权的意识”等问题,对中国转型期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实践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大多乡镇企业市场化程度较低,当地的文化、风俗、信念等非正式制度环境对企业合约影响较大,因此,当合作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非正式制度嵌入到集体所有制企业时,集体成员的产权意识被模糊与弱化,从而难以有效保障集体资产的安全性。只有提升集体成员的产权意识,使集体产权、激励机制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相匹配,才能有效地避免集体资产出现重大损失。

3.股权结构和董事会治理机制的完善是集体所有制企业解决委托代理矛盾的制度保障。

集体资产代理人可能存在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造成集体所有制企业面临重大的控制权私利风险。提高董事会治理机制的有效性,通过由职工股东大会民主选举代表进入董事会参与日常的经营决策,形成对代理人的约束与监督机制,同时优化股权结构,从而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与市场竞争的现代集体企业制度。

总体而言,不同于其他文献从自然灾害等外部因素探究獐子岛发生重大亏损的原因,本文从内部制度因素深入分析獐子岛转型中面临的集体所有权代理问题,研究结论表明了集体所有权向控制权转移过程中权力制衡与监督的重要性。这意味着,集体产权需要进一步明晰化,集体成员应通过选举代表进入董事会,并确保代表在董事会中拥有决策地位与实质权力,从而对代理人形成有效的权力制衡与监督。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障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确保集体所有制企业转型的顺利推进。值得注意的是,本文仅以獐子岛个案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论的普适性还需谨慎论证。

参考文献

Demsetz.Toward a Theory Property Right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7(2).

朱冬亮.村庄社区产权实践与重构--关于林权纠纷的一个分析框架[J].中国社会科学,2013(11).

渠敬东.占有、经营与治理:乡镇企业的三重分析概念(上)[J].社会,2013(1).

李建伟.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废止考--兼论集体企业法制的改革与完善[J].南京社会科学,2014(3).

Pullen John.An Essay on Distributive Justice and the Equal Ownership of Natural Resources[J].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Sociology,2013(5).

Jensen Michael C.,Wiliam H.,Meckling.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r,Agency Costs,and Ownership Structur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76(4).

Lawson Remer,Terra.Do Stronger Collective Property Rights Improve Household Welfare?Evidence from a Field Study in Fiji[J].World Development,2013(2).

所有者财务 第9篇

在标签的生存期内, 标签所附的物品往往要经历多个所有者。在原所有者 (old owner, OO) 将物品的所有权交给新所有者 (new owner, NO) 的同时, 需要将标签的所有权也交给新所有者。此后, 原所有者不再具有对标签的访问权限, 即保护标签信息的后向安全;新所有者也无法获取标签此前的机密信息, 即保护标签信息的前向安全。

1 相关工作

文献[1]是RFID标签所有权转换领域内较早的研究成果之一, 该协议无法保护标签附着物的位置隐私, 不能抵御跟踪攻击。文献[2]在文献[1]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 但仍然不能抵御跟踪攻击。

文献[3]提出了两个所有权转换协议, 一个基于Hash函数, 要求两个所有者信任同一个在线数据库;另一个基于对称密钥密码算法, 无需在线数据库。

文献[4]提出了一种所有权转换方案, 其中包含所有权转换协议、密钥更新协议和授权恢复协议。文献[5]对该方案进行了分析, 认为它不能保护标签信息的前向安全。

文献[6]提出了两个所有权转换协议, 一个需要可信第三方 (trusted third party, TTP) 的参与, 另一个不需要可信第三方参与。但这两个协议都需要使用对称密钥密码算法保护标签与所有者之间的通信, 标签的计算量较大。

2 协议描述

本文所提出的协议中包含标签、原所有者、新所有者和可信第三方四个通信实体。在可信第三方的参与下, 原所有者将标签的所有权交给新所有者。协议中用到的符号及其含义如下:ri为由通信实体生成的随机数;a、b为变量a和b的串联;a⊕b为变量a和b的异或;H (x) 为对变量x求其Hash值;k为标签和所有者共享的密钥;kOO-TTP为原所有者与可信第三方的共享密钥;IDOO为原所有者的身份标识;IDNO为新所有者的身份标识;IDTTP为可信第三方的身份标识;S为标签与可信第三方共享的秘密值。

协议流程如图1所示, 为了研究的方便, 假设标签与原所有者和新所有者之间的信道是不安全的, 而其他信道是安全的。

1) 原所有者生成随机数r1, 向标签发送{OTA, r1}。其中OTA为所有权转换允许 (ownership transfer allowance, OTA) , 表示将要进行所有权转换过程。

2) 标签收到消息后生成随机数r2, 发送[r1, r2, H (r1, r2, k) ]给原所有者。

3) 原所有者收到标签发来的消息后, 检查H (r1, r2, k) 是否正确。若不正确, 则协议从步骤1重新开始;若正确, 则通过对标签的认证, 发送{r1, r2, IDOO, IDNO, H (OTA, r1, r2, k, kOO-TTP) }给新所有者。

4) 新所有者生成随机数r3, 并将其与所有权转换申请OTR (ownership transfer request, OTR) 一起发给标签, 即{OTR, IDNO, r3}。

5) 标签收到[OTR, IDNO, r3]后, 生成随机数r4, 发送{OTR, IDNO, r3, r4}给新所有者。

6) 新所有者将[r1, r2, IDOO, IDNO, H (OTA, r1, r2, k, kOO-TTP) , r3, r4]发送给TTP。

7) TTP收到新所有者发来的消息后, 检查该消息是否正确。若不正确, 则认为新所有者并未被授权获取对标签的所有权, 协议终止;若正确, 则认为原所有者同意将对标签的所有权转交给新所有者。TTP生成随机数r5, 发送{r3, r4, r5, IDTTP, H (OTA, r3, r4, r5, IDTTP, IDNO, S) , H (OTA, S, r3, r4, r5, IDTTP, IDNO) }给新所有者。

8) 新所有者收到TTP发来的消息后, 为标签生成新的密钥knew。发送{r3, r4, r5, IDTTP, IDNO, H (OTA, r3, r4, r5, IDTTP, IDNO, S) , H (OTA, S, r3, r4, r5, IDTTP, IDNO) ⊕knew}给标签。

9) 标签收到TTP发来的消息后, 检查该消息的新鲜性及正确性。若不正确, 则终止协议;若正确, 则认为原所有者同意将所有权转交给新所有者, 计算出H (OTA, S, r3, r4, r5, IDTTP, IDNO) , 并进一步得到knew。标签存储IDNO和knew, 发送{r3, r4, r5, H (r3, r4, r5, IDNO, knew) }给新所有者。

10) 若新所有者长时间没有收到标签的回复, 或收到的消息{r3, r4, r5, H (r3, r4, r5, IDNO, knew) }不正确, 则从步骤4重新开始执行, 要求进行所有权转换;若收到的消息正确, 则认为标签已经收到了knew, 所有权转换过程完成, 可以使用knew与标签进行通信, 发送{IDNO, IDNO, k, knew}给TTP。

3 协议分析

本文采用GNY逻辑对协议的安全性进行简要分析。GNY逻辑是一种常用的形式化分析方法, 是对BAN逻辑的增强和扩展。使用该分析方法进行安全性分析时, 要在对协议进行形式化表述的基础上, 提出初始化假设, 再依据推理规则进行分析。本文所用的表述方式和推理规则遵守文献[7, 8]中的相应内容。

3.1 协议形式化描述

3.2 协议初始化假设

3.3 安全性分析

从分析过程可以发现, 在本协议中, 原所有者对标签的身份进行了认证, 标签对TTP的身份进行了认证, 相信原所有者同意进行所有权转换。标签获取了新所有者为其生成的新的共享密钥, 新所有者相信标签已经获取了新密钥, 可以使用该密钥保护后续通信。在通信过程中, 可以抵御重放攻击和中间人攻击。原所有者并未将自己与标签共享的密钥发送给新所有者, 保护了标签信息的前向安全;新所有者与标签共享一个新的密钥, 原所有者无法获取该密钥, 保护了标签信息的后向安全。在新所有者获取对标签的所有权的过程中, 若遭受到去同步化攻击, 新所有者可以通过重新执行获取所有权过程来抵御该攻击。此外, 该协议还能抵御跟踪攻击。

在部分标签所有权转换协议中, 要求新所有者要在原所有者的通信范围之外与标签进行通信, 获取对标签的所有权。本文所提出的协议则不需要这样的要求。由于标签与TTP共享一个只有双方拥有的共享秘密值S, 即使原所有者监听了新所有者与标签的所有通信, 也无法获取标签与新所有者之间新的共享密钥, 即不影响标签信息的后向安全, 称这种安全特性为“原所有者无关性”。表1列出了本协议与部分现有研究成果安全性的对比。其中, “文献[3] (1) ”表示文献3中基于Hash的所有权转换协议, “文献[3] (2) ”表示文献3中基于对称密钥密码算法的所有权转换协议。

4 性能分析

我们在Linux中实现了本文所提出的协议和部分其他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 主要获取了标签在执行协议时所消耗的时间等数据, 并进行了对比, 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 与其他研究成果相比, 本文所提出的所有权转换协议中标签消耗的计算时间较短, 适用于低成本标签。

5 结论

本文提出了一种具备原所有者无关性的RFID标签所有权转换协议。在该协议中, 原所有者认证了标签的身份, 并将同意进行所有权转换的消息发送给TTP, 由TTP通过新所有者向标签发送所有权转换消息。新所有者为标签生成新的共享密钥, 并将其安全传输给标签。该协议能保护标签信息的前向安全和后向安全, 并能抵御跟踪攻击、重放攻击、中间人攻击和去同步化攻击, 提供对标签的不可跟踪性保护。此外, 该协议还具有原所有者无关性, 即使原所有者监听了新所有者与标签的所有通信, 仍然无法获取新所有者与标签的共享密钥。下一步的研究目标是进一步降低标签的计算量。

摘要:针对标签所有权转换过程中的信息安全问题, 提出了一种具备原所有者无关性的标签所有权转换协议。协议中主要包含原所有者、新所有者、标签和可信第三方四个通信实体。采用GNY逻辑对该协议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该协议能够将原所有者对标签的所有权转交给新所有者;并能抵御跟踪攻击、重放攻击、中间人攻击和去同步化攻击, 保护标签信息的前向安全和后向安全, 提供原所有者无关性。对该协议进行了仿真实现, 获取了标签计算耗时等数据。经过与其他协议的数据进行对比, 该协议中标签的计算耗时较短, 适用于低成本标签。

关键词:无线射频识别,所有权转换,协议,原所有者无关性,GNY逻辑

参考文献

[1] Osaka K, Takagi T, Yamazaki K, et al.An efficient and secure RFID security method with ownership transfer.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and Security, Washington D C:IEEE, 2006:1090—1095

[2] Yoon E J, Yoo K Y.Two security problems of RFID security method with ownership transfer.IFIP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twork and Parallel Computing, Washington D C:IEEE, 2008:68—73

[3] Fouladgar S, Afifi H.A simple privacy protecting scheme enabling delegation and ownership transfer for RFID tags.Journal of Communications, 2007;2 (6) :6—13

[4] Song B.RFID tag ownership transfer.http://rfidsec2013.iaik.tugraz.at/RFIDSec08/Papers/Publication/15%20-%20Song%20-%20Ownership%20Transfer%20-%20Paper.pdf 2008, [2014-02]

[5] Wang Shaohui.Analysis and design of RFID tag ownership transfer protocol.Proceedings of the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cs, Cybernetics,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Berlin: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2012:229—236

[6] Kapoor G, Piramuthu S.Single RFID tag ownership transfer protocols.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Part C:Applications and Reviews, 2012;42 (2) :164—173

[7] Gong Li, Needham Roger, Yahalom Raphael.Reasoning about belief in cryptographic protocols.1990 IEEE Computer Society Symposium on Research in Security and Privacy.Washington D C:IEEE Computer Society, 1990:234—248

所有者财务 第10篇

按照现代企业契约理论, 企业是一个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共同订立的特别市场合约。与传统企业相比, 现代企业的产权结构是多元化的, 由两种主要的产权形式构成, 即物质资本产权和人力资本产权。在传统的企业理论中, 公司被理解为是由物质资本所有者组织起来的联合体。为公司提供资本的物质资本所有者对企业拥有绝对的所有权, 管理者和生产者只是股东资本的雇佣者。在现代知识经济模式下, 人力资本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生产要素。为了调动人力资本的积极性, 物质资本的所有者通常采用了股权激励机制, 即允许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公司一定的股份。因此, 现代企业的治理结构逐渐转变为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混合契约模式。在这种契约模式下, 企业经营者以物质资本所有者与人力资本所有者双重身份参与企业收益的分配。

无论是董事长、总经理, 还是其他高管人员, 甚至企业的普通员工, 如果同时作为企业的所有者拥有企业的所有权, 则其会以所有者和经营者 (生产者) 的双重身份从企业以利润和薪酬两种形式获取收益, 就需要承担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两种税收负担。

在企业收益的初次分配过程中, 企业的所有者或者经营者, 依据其取得收入的形式不同, 分别承担不同的税收负担。不拥有企业所有权的单纯的企业高管人员或者员工, 从企业获取的收益只有薪酬, 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而单纯的企业所有者获取的收益只有红利, 只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但既拥有企业所有权又参与企业管理 (或者生产经营活动) 的高管人员 (或者员工) , 由于其以物质资本所有者和人力资本所有者双重身份参与企业收益分配, 以利润和薪酬两种形式从企业取得收益, 因此需分别缴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由于薪酬和利润两种收益形式要承担不同的税收负担, 为了实现税负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 就需要在利润和薪酬这两种收益形式之间作出合理的选择和替代。特别是拥有企业所有权的企业经营者, 一般对自己的薪酬和利润分配具有一定的决策权, 对从企业获取收益的薪酬和利润两种形式及其数量作出选择时, 应充分考虑税收因素的影响, 在薪酬和利润分配之间进行科学合理的纳税筹划。

二、利润与薪酬替代纳税筹划的基本模型

按照一般的激励理论, 对企业高管人员的薪酬激励与企业的业绩 (利润) 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 增加高管人员的薪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当期或者未来企业的业绩。但是, 在企业总收入已经确定的条件下, 从企业静态的收入分配角度来看, 由于支付给高管人员的薪酬计入成本费用后会减少企业利润, 因此薪酬与利润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

1. 经营者薪酬的税收负担。

经营者的薪酬一般按照月度发放。假定经营者全年薪酬按月等额取得, 每月获取的薪酬为W, 每月薪酬相对应的个人所得税税率为R1。则经营者每月薪酬所得应纳税额为W×R1, 全年薪酬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T1为:

2. 所有者利润的税收负担。

为了简化问题的研究和计算, 本文首先假定企业的所有权由企业的经营者一人所有, 即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 并且当期企业所获得的利润不再进一步向投资者分配股息红利, 而是继续留在企业用于扩大再生产。

假定企业在当期一个纳税年度内的利润总额为P, 企业利润所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R2, 则当期企业利润所负担的所得税税额T2为:

由于企业利润的核算为扣除员工和管理者薪酬后的数值, 即企业的利润中已经扣除了薪酬。因此, 在企业其他成本费用项目以及税前扣除项目不变的前提下, 薪酬与利润之间具有相互替代关系。在企业的所有者与经营者高度一致的情况下, 企业经营者薪酬的发放会等额减少企业的利润, 由此会减少企业的所得税税额。相反, 如果减少企业经营者薪酬的发放, 相应地会增加企业等额的利润。在确定的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和水平下, 由于企业的利润与所有者薪酬之间存在着等额的转化和替代关系, 所以二者之和为一个常数, 设定为C:

假定企业经营者发放的月度薪酬增加 (减少) 变动额为△W, 则全年相应地会减少 (增加) 企业的利润△P的数量为12×△W, 由薪酬导致的企业所得税的变动数额△T2为:

3. 利润与薪酬替代纳税筹划的基本模型。

薪酬与利润之间的此消彼长关系会导致个人所得税与企业所得税的此长彼消。纳税筹划的目的是实现薪酬与利润总的税收负担最小。企业所有者或者经营者为了实现税后薪酬收益与税后利润之和最大化, 就必须使薪酬所负担的个人所得税与利润所负担的企业所得税之和最小化, 即总的税收负担T最小。由于:

为使企业税负最小, 对T进行求导。当T′=0时, 可认为T有极值, 此时:

由公式 (6) 可知, 当薪酬适用的个人所得税税率等于企业所得税税率 (R1=R2) 时, 企业的总体税收负担T最小;当薪酬适用的个人所得税税率小于企业所得税税率 (R1R2) 时, 薪酬负担的个人所得税高于等额利润负担的企业所得税, 可以减少薪酬增加利润以减少总体税负。

总之, 经营者薪酬适用的个人所得税税率越接近企业所得税税率, 总体税负就越低。当薪酬适用的个人所得税税率等于企业所得税税率时, 总体税负最低。

三、现行税制下利润与薪酬替代纳税筹划基本模型的应用

按照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 个人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2 000元后的余额, 为个人应纳税所得额。个人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税率为5%~45%的9级超额累进税率 (见右上表) 。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法规定, 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的比例税;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 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根据上文建立的基本模型与研究结论, 在企业的所有者与经营者合而为一的前提下, 当企业经营者所发放的薪酬适用的个人所得税税率等于企业所得税税率 (R1=R2) 时, 企业的总体税负最低。因此, 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 (一般企业、高新技术企业) , 其薪酬与利润替代的纳税筹划临界区域不同。对于所得税税率为25%的一般企业, 相对应的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5%的年薪酬额区间为264 000~504 000元;对于所得税税率为15%的高新技术企业, 相对应的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税率为15%的年薪酬额区间为48 000~84 000元。

可见, 作为企业经营者, 如果其年度薪酬的发放高于或者低于上述纳税筹划临界区域, 就会适用更高的个人所得税税率或者更高的企业所得税税率, 从而导致总体税收负担的增加。

四、结论

由于在经营水平和规模确定的条件下, 管理者的薪酬与企业的利润存在着互相转化和替代的关系, 作为所有者总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作为管理者又总是追求薪酬最大化。当管理者全部或者部分拥有企业所有权时, 就需要在薪酬和利润之间作出替代选择。为了实现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总的税负最低, 或者实现薪酬收益和利润收益之和最大化, 就需要考虑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的征收方式及其税率等影响因素, 进行合理的纳税筹划。

摘要:在企业所有者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管理时, 其从企业取得的薪酬和利润两种收益分别要负担个人所得税与企业所得税。本文建立了利润与薪酬替代的纳税筹划基本模型, 分析在我国现行所得税税制下各种类型企业的纳税筹划临界区域, 提出了实现企业薪酬与利润税收负担最小化的方法。

关键词:利润,薪酬,所得税,纳税筹划,企业收益分配

参考文献

[1].黄孟复.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NO.6 (2008~2009)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

[2].曹建安, 李爽, 陈春玲.首席财务官与首席执行官薪酬的相关性研究.华东经济管理, 2009;6

[3].周其仁.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经济研究, 1996;6

所有人问所有人 第11篇

陆伯言答:1.高中去一个新班级,分学习小组,组里有个女生叫“丁祎(yi,一声)”,我看了看她书封面,念了下名字。她惊讶地说:“你是第一个初次叫我名字叫对了的,别人都会喊成丁伟。”

我说:“其实这个字我曾经在一篇文章里见过:‘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

当时组里其他人看我的眼神都变了。

2.有个哥们叫“恽(yun,四声)超”,第一次见面便准确念出了名字。他也很惊讶:“你是第一个初次就念对我名字的人,一般别人会喊军超或者浑超。”

我笑笑:“你是江苏常州人吗?”他更惊讶:“你怎么知道?”我:“你这个姓很冷,我只知道中共早期烈士恽代英,他就是江苏常州人。所以猜你也是那里的。”

后来,他成了我最好的哥们之一。

感想:多读书,生活中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我们学古诗词、文言文有什么用?

ze ran答:四五岁的时候,妈妈就教我背唐诗。

不觉得痛苦,诗词押韵,和儿歌差不多,“粒粒皆辛苦”,“上山打老虎”,也分不出高下。背着玩就是了。

慢慢地,就长大了。

春天,看到了盛开的桃花,突然明白什么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冬天,西风凛冽,天空阴沉,行人都急匆匆地奔走,到了家,烤着炉子,外边洋洋洒洒下起了雪。知道了什么是“晚来天欲雪”,什么是“红泥小火炉”。

夏天,跟爸妈去湖里玩,小舟在荷叶中穿过,知道了什么是“接天莲叶无穷碧”,什么是“水光潋滟晴方好”。

秋天,过了天高云淡,就是凉风乍起,梧叶飘黄,知道了什么是“老树呈秋色”,什么是“苒苒物华休”。

约会的时候,知道什么是“月上柳梢头”。

灯会的时候,知道什么是“一夜鱼龙舞”。

愁的时候,“伫倚危楼风细细”;

乐的时候,“春风得意马蹄疾”。

小的时候,“坐看牵牛织女星”;

大的时候,“金风玉露一相逢”。

背的那些诗词,像是看不懂的画面,存在心里。一天,遇到了某个风景,某份心情,就忽然明白那首诗,那句词,那幅画。那种感觉,是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它是如此恰当,以至于无法用其他的词语形容。记住了词,记住了景,也记住了情。

枕舷答:为了看得懂“数典忘祖”是什么意思。

所有者财务 第12篇

在2008年11月11日举行的2009年巴黎国际汽车工业展的北京推介会上, 展会总经理马里奥·费艾姆斯先生向记者表示:“本次展会在关注参展商和参观观众参加展会所取得效果的同时, 展会还设定了双重目标——在同一个展会上汇聚所有车辆的所有设备, 通过100%的商务性提高参展商的投资回报”。

2 0 0 9年展会的一大亮点:不但汽车零部件采购商可以找到他们需要的产品, 包括农用拖拉机、军车、城市交通车辆和公路交通车辆, 以及两轮车在内的所有机动车用户都可以从展会上找到他们所需要的维修及保养产品。

据了解, 该展会创办至今, 始终将自己看作是整个汽车工业的典范展会, 但是, 根据它所服务的市场的发展演变, 展会主办方也在不断完善其市场定位, 从最初的面向乘用车到同时面向商用车或工业用车, 而今面向所有机动车的零部件和维修保养设备。这一切都反映出主办方对市场的极大关注。

对于中国企业的参展情况, 主办方介绍说2007年中国公司的参展净面积达到5595m2, 比2005年增长了48.5%。同时表示, 2009年的巴黎国际汽车工业展非常欢迎中国汽车行业的优秀企业前往参展。

上一篇:工程造价咨询管理下一篇:注册消防工程师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