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供给与需求

2024-06-18

货币供给与需求(精选6篇)

货币供给与需求 第1篇

金融创新已成为一项经济体中持续发展的现象,一方面更好、更及时的服务实体经济,但另一方面也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增加了不确定的元素。其中,电子货币的发展可说是对货币传递机制有着最直接影响的其中一个金融创新产品。使用率愈来愈多的电子货币有可能取缔传统货币,极端的情况甚可替代银行的活期存款或其它流动性较高的存款,削弱了联系着银行存款与实质部门两者变化的相关关系,以至货币传递机制的功能。此外,传统货币需求的减少,更会导致金融机构存放于中央银行的储备金下降。电子付款系统的大跃进促进同业间的交收结付能更有效地进行,从而减低因预防动机而需要存放大量储备的需要。财政资源因此可被运用在其它部门上。

维持金融体系的稳定性是中央银行的首要任务。在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中,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的正常运作将较以前潜伏更大的风险及不确定性,因此,考察电子货币发展对于金融政策的冲击有极为现实的意义。

1 电子货币定义及形式

电子货币是由金融机构或非金融机构,在一定管理与监督下,创造的一种计算机应用工具。它在限定的交易功能与收支系统下,当作现金的一种机能(mechanism)。计算机应用包含:硬件、软件与网络系统;机能代表电子处理的过程与交易规则,电子货币就是媒介。它使用目的在改进交易安全、效率与成本。

电子货币以支付方式分类,可分为(1)“先存款,后消费”的预付型电子货币,如现阶段在我国广泛使用的借记信用卡和储值卡;(2)在消费的同时从银行账户转账的即付型电子货币,如通过ATM机和POS机使用的现金卡;(3)“先消费,后付款”的后付型电子货币,如目前国际通用的VISA卡等贷记信用卡。

按电子货币的形态,可分为(1)储值卡型,只能存取款;(2)信用卡应用型:在传统信用卡基础上实现了在INTERNET上通过信用卡进行支付功能的电子货币,是目前发展最快,正步入实用化阶段的电子货币;(3)存款电子划拨型:通过计算机网络转移,划拨存款以完成结算的电子化支付方法;(4)电子现金型:通过将按一定进规律排列的数字串保存于计算机的硬盘内或IC卡内来进行支付,即以电子化的数字信息块代表一定金额的货币。

2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中央银行与政府根据预期的国民生产总值(GDP)、目标物价水平与目标利率所组成的共同经济目标,制定货币供给量。适当的货币供给量,可以满足交易进行、保护货币价值、防止物价波动。但货币供给量受到货币或存款持有人,对金融资产组合配置的不同偏好,而改变对原始货币、衍生性货币与电子货币持有数量与支出数量。这些货币供给与需求的改变,影响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乘数效果、货币数量、利率与信用数量,最后影响总需求。

2.1 相关文献回顾

与央行所发行纸币的最大不同是,电子货币可能完全由民间来发行。一旦电子货币可以日渐取代政府所发行货币在交易媒介上的角色,类似于“威胁政府主权”的疑虑,尤其是有关政府货币政策有效性方面的考虑(Kobin,1997)就会油然而生。

Kyriakou(1997)即认为电子货币的流通与取代交易用的货币,必然会直接影响银行的存款准备需求,也就会严重影响相关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央行的利率政策同样会因为电子货币的存在,难以设定应有的最佳市场利率。基于同样理由,Davis(1997)也认为,已有不少国家的政府,已经开始担忧电子货币的存在,可能严重侵害包括货币政策在内的国家主权问题。

但Goodhart(2000)却认为,以货币的使用习惯、隐秘性来看,其被电子货币完全取代的可能性不高,至于银行存款,银行依旧可以凭借其专业知识并利用其较为稳固的资本,提供大众可信赖的中介服务,藉此吸引客户并使银行存款得以延续。他也认为长期利率是由一些实质的基本因素所决定,例如生产力增长速度与大众的时间偏好;至于短期利率方面,中央银行仍可藉由对电子货币市场的调节来加以掌控。例如中央银行企图引导利率下降,就可以以低于市场利率的水准释出电子货币,此时中央银行就如同从事传统公开市场操作一样,扮演市场众多参与者的一份子。相反,如欲引导利率上升,就可以以高于市场利率的水准来吸收电子货币。当然,这种操作方式将为中央银行带来亏损,不过,中央银行作为国家的银行,若是政府认为短期利率的稳定是必要的,政府最终或可以加税手段来弥补中央银行的损失。此外,也可通过诸如由中央银行代理国库的安排,如以法律强制规定,国库调拨(含公债买卖)必须由中央银行代理,来取得进行市场操作的筹码。

基本上,电子货币的出现会影响包括货币政策的国家主权已经是毋庸置疑(EMI,1994;Stalder,2002),只是这种影响情况至今仍在发展当中。很可能得视未来的IT技术发展成熟度,才能明确判断(Goodhart,2000)。

2.2 货币供给量

如中央银行是独立个体,原始货币供给量M0是中央银行公债政策所产生的现金与支存,因此被视为外生因子(与利率无关)。但因电子货币提供者,提供PC与EFT的方便,个人与企业将手中现金或银行存款转换为电子货币,造成商业银行衍生存款M1或M2减少,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也减少。货币供给量部分,除现金与支票存款相对利率独立外,电子货币因持有成本降低,使用预付折扣优惠、支付时间控制,这些成本节省与时间效率的改进(造成不需要隔夜垫款),就代表利息替代。因此电子货币在货币供给量方面,对利率具有相当敏感程度,就资金管理观点(包括:机会成本、时间成本、现金存货成本,这些直接、间接节省是一种报酬,就资金而言就是利息收入)而言,电子货币供给量与利率是正比关系。一个适用的货币供给方程式是,Ms=f(国民生产总值、物价水平目标、电子货币的选择偏好)。

2.3 货币需求量

个人与企业是货币需求者,他们可以选择有利的货币资产,因此将部分现金与银行存款转换为电子货币,并在商品/服务实质市场或金融市场交易。一个简单的货币需求方程式货币需求Md,须由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C、DD、SD与企业/个人的电子货币等各种货币/存款供给来支持。(国民总生产供给)=PT(总货币支出)=使用3种不同货币来完成对国民总生产供给的支付=商品/服务的供给所对应的货币需求Md=T/V×P,Y=Mc×Vc+Mck×Vck+Me×Ve。c代表现金,ck代表支票存款,e代表电子货币;M代表货币种类(Mc、Mck、Me);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Vc、Vck、Ve)它决定于社会支付制度与习惯、金融清算制度的发达程度,因此在短期是常数。但电子货币引入,而且观察中Ve>Vck>Vc,在Y总值上升有限情况下,对Me×Ve总值快速上升(PC与EFT大量使用下),表示Mck×Vck的总值下降或Mc×Vc的总值下降,这表示二者的货币基础与流通速度都下降;T为实际总交易,T实际总交易次数,决定于资源开发、技术及劳动量投入与国民总生产相关;p代表商品/服务科目单价,i代表个别商品/服务科目编号,p代表每次交易平均价格。

上述方程式只考虑中央银行控制的货币政策操作,并不计入电子货币的活动,因而产生许多讨论遗漏。使用PC的目的在增加交易方便与节省费用、使用EFT目的在对冲债权/债务,另外使用电子票据、e-stock、e-bond在扩大资金融通与投资应用。电子货币在发展全球商务网络与清算、结算交易系统的整合,这将使它有更发展的空间。

2.4 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原始货币引导两个分流:商品/服务的交易中介与金融资产。原始货币供给量因个人及企业的选择而变成电子货币或金融资产。如电子货币流向商品/劳务市场,就可能刺激商品/劳务物价上涨(但PC可以锁定物价);如电子货币流向金融资产,就可能刺激利率上升。但应付账款/票据与应收账款/票据利用EFT对冲,并没有透过金融系统或官方票据交换系统,因此EFT清算/结算余额与银行存款、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隔夜垫款等就没有关系,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就没有效果。

中央银行的原始货币供给量透过存款准备率,而衍生各种存款货币(M1与M2),这些衍生性存款货币又因选择偏好而转换为电子货币,因此会降低DD与SD基底供给量,另外乘数效果也因遗漏而降低。电子货币将对中央银行产生不少货币性影响:

(1)企业利用私人系统交易,使他们对现金存量控制能力加大,对银行透支/借款/票据贴现需求减少,这都降低中央银行对银行过夜贷款与重贴现政策效果。(2)证券商的公开市场交易可以选择私人系统,他们之间清算结果将利用EFT的融通,而减少对银行存款/垫款需求。这种改变将减少中央银行证券回购及回售协议,并减少它对利率控制。(3)银行存款总金额降低,使货币基底减少,中央银行利用存款准备率的调整功能下降。(4)企业及个人付税、政府退税,可以透过私人系统。对冲交易使他们资金被留在私人系统内,不再回流金融系统,因此中央银行利用存款乘数来创造衍生性M1、M2货币供给量变少。(5)电子货币的发行将使中央银行失去铸币税,同时减少财政部的收入。(6)电子货币取代部分商业票据而成为部分金融资产。如果EFT的交易清算产生差额,则利用电子票据作融通,其中利息与本金的偿还,可以再利用EFT做第二次清算。如果电子货币收益率超过金融商品收益率(EFT的成本比传统银行成本低),企业将多余资金投入EFT市场,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将会减缓。

3 总结

大量运用信息技术与不断创新的电子支付系统,或将增加交易安全的风险并危及支付系统的稳定。特别是,在小额零售支付及电子商务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电子货币,一旦被广泛接受而普及使用,将削弱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同时加重汇率的不稳定。不过,支付工具由传统货币到电子货币的变革,显示经济体系正在以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方式,来合理使用及持有交换媒介。

虽然Fox和Matthew(1997)认为部分经济活动为了避免政府课税,将会迫使越来越多的人采用电子交易,如此会对政府收入形成伤害。但是,政府也不宜以狭隘的管理观点,过度担心私人部门因发行电子货币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而阻挠相关业务的创新和进展。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持续发展,消费者购物行为与支付方式亦随之改变,如信用卡、电子现金与电子支票等支付工具的蓬勃发展,无现金社会环境衍然已成趋势。电子货币乃因应电子支付系统之发展,以及消费者支持各类创新支付工具下所产生。本文主要从供给和需求两个层面来探讨电子货币出现情况下央行货币政策所受到的冲击。

关键词:货币政策,电子货币,供给,需求

参考文献

[1]程晨.电子货币对货币流通速度影响实证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21).

[2]李敏.电子货币对货币供求的影响[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3,(02).

[3]唐平.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5).

[4]梁晓玲.浅析电子货币的发展对央行铸币税收入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08,(06).

货币供给与需求 第2篇

摘要:现在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不管男士女士都喜欢用吸烟来缓解压力,但是这样不仅对缓解压力没有什么作用,反而给身体造成了危害,身心健康都受到了影响。所以现在戒烟行业市场需求越来越大。

关键词:吸烟的危害;戒烟市场;供给;需求

社会节奏越来越快,现在吸烟的人数不断增加,给身体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这就促成了戒烟市场的发展,并且社会对其需求越来越大。1吸烟对身体危害与戒烟的重要意义

在最新的调查研究中表明:

(1)吸烟会使肺的结构和功能受到损害使人的肺活量下降在全球因吸烟而死亡的人中,75%的死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2)吸烟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脑血管疾病。(3)导致肺癌(研究表明在肺癌病人中,90%的病人有过吸烟史),同时还是口腔癌、咽喉癌、食道癌等恶性肿瘤的诱发因。(4)长期吸烟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导致大脑结构的改变。(5)长期吸烟还会损害人的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加速遗传基因的改变。(6)吸烟对糖尿病患者的危害更是极大的,极易引起多种严重的并发症。(7)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造成女性吸烟者的人数都在不断攀升,但是吸烟会加剧皱纹的出现,使人过早的衰老,老年痴呆也会提前发生。

吸烟的危害还有很多,不只是这些,吸烟不仅给自己的身心造成了危害,同时还给身边的亲人,朋友,同学等等造成危害。二手烟比一手烟危害更大。据说有国外研究证明:一个家庭内,丈夫吸烟,妻子不吸烟,妻子得肺癌的机会比丈夫还要高1-3倍。所以不抽烟者比抽烟者受害更甚。还有比这更严重的事情。路透社2012年2月9日报道了一则令人震撼的新闻:美国发生第一起因吸入二手烟直接导致死亡的案例,密歇根州一名19岁的少女,在一家酒吧工作时,因吸入过量二手烟而死于急性哮喘病。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长期吸烟的人,在其周围不吸烟的人在有烟雾的房间里1小时,就等于吸了一支烟。全球的禁烟呼声越来越高涨,戒烟行业发展的机会也越来越大,看来,只有希望享有吸烟自由的烟民们,自觉地尊重不吸烟者拒绝被动吸烟的自由,为被动吸烟受害者呼吁,这也是建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内容,所以戒烟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烟民自己来说不仅有个良好的身体,同时对被动吸烟者也是一种负责的态度。

吸烟剩下的烟头表面温度有200度~300度,中心温度达700度,可以引燃纸张,棉花、麻绳、布匹、橡胶、化学纤维、木刨花,木屑等易燃物品。在日本家庭火灾中吸烟引起的占26%,美国家庭占29.1%。1993年,在我国长春华亿大酒店,装修工人在闷顶内安装吊灯时吸烟,没有及时熄灭烟头,引起大火,直接损失143万元。1996年,在广东四会银苑酒店,也是因装修工人遗留烟头,引起大火,损失250万元。

这就是血换来的事实,吸烟危害的不仅仅是人民的身体,它所引起的间接影响也是难以估计的。所以,戒烟是为现在健康生活打基础,有一个好的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也是为国家财产及他人人身安全着想,同时也代表着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这也导致戒烟行业在社会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戒烟行业发展越来越好。2戒烟行业市场的供给与需求现状

2.1戒烟行业的在全国供给主体、地区现状

1993年至2003年中国的吸烟和戒烟趋势:在1993年至2003年期间,中国15岁以上的男性吸烟者人数下降了60%-49%,女性吸烟者人数下降了5%-3.2%。这一下降趋势在城市地区尤为明显。但是,重度吸烟者(每天吸烟20支以上)人数总体来说大幅度增加了,男性重度吸烟者人数翻了一番。此外,开始吸烟的平均年龄也减小了约3年。2003年,据报告称7.9%的吸烟者有戒烟的意向,而6%的曾经吸烟者已戒烟。在所有的曾经吸烟者中,40.6%戒烟是因为疾病,26.9%是为了预防疾病,而10.9%则是因为经济原因。

戒烟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并且戒烟市场在不断的发展壮大。中国戒烟市场的购买主体数量大,购买欲望在不断的加强,但是购买力相对低(因为部分戒烟产品价格相对昂贵,对于一些生活水平低的群体来说购买很难)。戒烟市场有很多国外的,国内的品牌。现在的戒烟市场大,衍生出的戒烟产品五花八门,主要包括的戒烟产品有:药物戒烟、医疗机器戒烟方法、食品戒烟、排毒戒烟精油、超声雾化电子烟等香烟替代品。

戒烟市场的扩大,相关系列的戒烟产品也在不断的增加,同时也反映了戒烟者的需求越来越大。戒烟行业的发展不仅改变了原料供给的状况,而且戒烟同行业的竞争也是越来越大,这样相互竞争的局面,不仅会提高戒烟的科技水平的提高,戒烟质量的提高,同时也提高了戒烟行业的创新能力。

戒烟产品的品种繁多,戒烟者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选择购买,可以通过电视购物,电话预定,同时现在网购戒烟产品也是一种流行选择,途径不在是单一的,而是朝着方便、完事的售后服务发展。由于目前重视戒烟的群体在不断的扩大,戒烟行业的产品销售量也是在不断增加。一些健康、绿色、高科技、安全的戒烟产品的销售量处于领先状态,现在的戒烟群众,不再在乎钱。更关注身体的健康,因为一个好的身体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政府对戒烟行业的政策也是越来越好。在今年的“两会”上,来自港澳地区的梁华等委员分别提交提案,呼吁我国要加大民族知识产权产品扶持力度,有效控烟、戒烟,营造和谐健康社会生存环境。2005年10月13日,中国政府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启动仪式在京举行,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欧新黔在启动仪式上表示,中国政府将做好《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宣传工作,提高公众对烟草危害的认识,并进一步完善烟草控制方面的有关法律法规、控制烟草的有害影响。

政府加大对烟草的控制力,能够有效控制烟草行业的发展,人们对烟草的危害有了一定的认识,这样就会选择去戒烟,甚至不吸烟。这就给戒烟行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戒烟行业的领导者应该要审时度势,抓住机遇,这样有利于戒烟行业的发展。

2.2戒烟行业在不同群体、地区的需求

目前,在二线城市里人民生活安逸,不用忙碌快节奏的生活,很少承受各种压力,所以一般人民都注重养生。但是在北京、上海等等这些一线城市,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各种消费都很多,为生机发愁,难免借助于吸烟缓解压力,在这样的大城市也是戒烟行业发展的地方,上班族也就成了戒烟行业的服务的对象,但是他们一般都忙着还房贷,或者车贷,房租等等,所以,戒烟行业也要注意不提供的产品价格不是很高,真正做到物美价廉,在大城市中有自己的固定的市场和消费人群,这样有利于戒烟行业的发展和生存。在我国一些乡村、县城中,吸烟人群也是居多的。人民对吸烟意识淡薄,所以在我国小城市、乡村等地区是戒烟行业发展的良好区域,但是一些戒烟行业提供的服务比较昂贵,部分人的生活水平还是比较低,所以很难承受高额的价格,这就会导致戒烟产品的销售量停滞。戒烟行业应该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不断确定自己的消费人群,真正做到产品物美价廉,切实让每个烟民摆脱吸烟的困扰。

在我国一些中学、大学学生吸烟人数也是在不断攀升,更令人担忧的是,中小学校园内,“烟气”腾腾,据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的调查,某县10多所学校,吸过烟的学生比例竟高达33%,对此不能掉以轻心。所以学生这一广泛的群体对戒烟行业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戒烟不仅有利于学生身体、精神和智力处于正常状态,有利于工作和学习;对一般的家庭来说,戒烟可节省开支,戒烟既能保护自己身体健康,延长寿命,又不污染空气危害他人健康。学生一族对戒烟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结语:随着我们国家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民对健康的、高水准的生活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拥有一个良好素质的身体,是现在每个人的需求。这是为戒烟行业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现在人们对戒烟的需求越来越大,戒烟行业要抓住这个机会,供给分配合理,调整行业内的科技水平,不断满足社会的需求,帮助烟民戒烟,顺应了社会发展趋势。参考文献:

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 第3篇

关键词:货币供给;经济增长;相关性

一、前言

自从改革开放,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为完成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目标,政府必须要通过财政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发展调控。市场经济存在着特殊的发展规律,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经济波动时有出现。货币供给在经济增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货币供给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理论以及实证方面研究作为经济学界所关注的热点,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主要阐述了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的内涵,并对国内外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的关系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最后提出怎样控制货币供给实现我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以期为理论界与实业界提供借鉴。

二、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的内涵

1.货币供给的内涵

货币供给就是一定时期内某一国家的货币供给主体向经济系统中投入货币、创造货币、扩张或者收缩货币的整个过程。

中国货币供给的内涵主要分动态与静态两个方面。所谓动态的货币供给就是一定时期某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者收缩货币的整个过程。而静态的货币供给是说在一定时点上处于流通中的货币存量,即平时说的货币供给量。

2.经济增长的内涵

一般来说,经济增长就是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某一国家人均产出或者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增加。经济增长率的大小是对国家或者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的体现,也是对国家或者地区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进行衡量的标志。

三、货币供给和经济增长的相关性

对货币供给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学术界主要有推动论、中性论和抑制论3种观点。曾令华发现我国名义经济增长率和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且实际经济增长率亦随货币供给的增加而增加。说明货币供应量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姚远发现货币供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滞后性,长期内货币非中性,而经济增长并不对货币供应有影响。在经济增长中货币供应量的改变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而经济增长的变化却并非货币供应量变化的原因。米咏梅、王宪勇研究发现我国经济波动的根源是总供给的冲击,总供给冲击产能对出波动的90%进行解释。

增加货币供给会提高均衡时的资本存量,推动经济增长,但就长期而言,货币供给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率具有有限的影响,经济增长的最终动力是制度变迁和技术进步等非货币条件。杨柳和李力利用Calvo模型研究发现我国通货膨胀是需求拉动型的,货币非我国经济波动的根源。潘李剑研究货币供给与经济波动,短期看来,广义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会明显造成国内生产总值的波动,然而长期来说二者不会影响经济波动。傅伟力持有货币中性论,认为货币供给量不能对GDP的变动进行很好的解释。同时,还有研究认为中国实际货币供给量和实际经济增长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中国实际经济增长率为实际货币供给增长率的格兰杰原因,而实际货币增长率并非实际经济增长率的格兰杰原因。

综上所述,货币供给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目前尚无定论,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中国经济增长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短期来看,货币供给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在今后发展中加快金融体制改革,货币政策应重视稳定物价,突出货币政策的主体地位,中国货币供给必须与经济增长的速度相适应,从而推动中国利用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进行有效地调控与管理。

参考文献:

[1]曾令华:论我国M2对GDP的比例[J].金融研究,2001,6.

[2]张 奇: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基于EMC模型分析[J].中国社科研究生院学报,2006,1.

[3]姚 远:中国货币供应、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J].经济与管理,2007,2.

[4]黄忠民 高 珂:中国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1986-2007[J].中国经贸,2009,16.

[5]米咏梅 王宪勇:供给冲击、财政冲击、货币冲击与中国经济波动——基于SVAR方法的分析[J].2011,3.

[6]杨 柳 李 力:货币冲击与中国经济波动--基于DSGE模型的数量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1,5.

[7]潘李剑:货币供给、货币流通速度与经济波动[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12,1.

[8]傅伟力:我国货币供给对经济增长物价水平的实证研究[J].现代商业,2011,14.

货币供给与需求 第4篇

2015/4/21 HRoot

http://wx.hroot.com/detail_13347_CN.hr

(2015年4月21日,/HRoot.com/)继发布《2014年中国雇主需求与白领人才供给报告》之后,智联招聘启动2015年春季(第一季度)求职期中国劳动力市场白领供求分析,通过对发布在网站平台上的企业招聘数量和白领投递简历情况的分析,揭示春季求职期整个中国劳动力市场白领供需状况,这一趋势将给中国雇主和白领在春季这一旺季的招聘和求职带来指导意义。

一、整体岗位与投递供需比

1、全国竞争指数:2015年春季平均26.1人竞争一个岗位

智联招聘在线数据显示,2015年春季,全国人才供需竞争指数(供需竞争指数=收到的简历投递量/发布的职位数量)为26.1,即从全国情况来看,平均一个职位收到26.1份简历(供需竞争指数通过单个职位收到的简历投递量,反映职位的竞争激烈程度。供需竞争指数越高,则职位竞争越激烈)。相比2014年春季求职期45.2的竞争指数,2015年春季求职期的竞争指数下降明显。总体来看,劳动力市场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经济对人才的需求量整体上升,职位供给量大于求职者的职位需求量,从而导致竞争指数下降。

2、2015年春季各城市竞争指数排行榜

智联招聘在线数据显示,从各城市竞争指数来看,成都以42.5的竞争指数高居榜首,其次是西安,竞争指数为41.4;沈阳以41.1的竞争指数位居第三。从总体来看,春季职位竞争指数位居前10位的城市主要分为三类:二线城市城市,如成都、西安、大连、苏州、南京;东北城市,如沈阳、长春、哈尔滨;一线城市,如深圳、北京。

“北上广深”四大城市的职位竞争指数均未进入前三位,深圳位居第4位,北京位居第8位,上海和广州分别位居第12和第14位。在一线城市工作生活压力增大,生态环境恶化,限房限车等政策不断施压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白领选择离开“北上广深”,迁移至经济发展形势较好、发展空间大的二城市,如成都、西安、大连、苏州、南京。这也由此带来这些二城市职位竞争压力的上升。东北城市春季求职期的竞争指数也较高,沈阳、大连、长春和哈尔滨分别位居第3、5、7和第10位。这与东北经济结构转型的不断深入带来职业构成的不断更新有一定关系。经济结构的转型势必造成某些传统职位数量的下降甚至消失,从事传统职业的白领不得不转移到其他职业谋求工作机会,从而造成职位竞争压力增大。

此外,宁波、福州和厦门地区的竞争指数较低,位居最后三位;其次是贵阳、南昌、烟台和佛山。竞争指数较低,说明当地职位竞争激烈程度较弱。智联招聘人力资源专家分析,竞争指数低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与当地经济发展情况相关,经济较不发达地区的求职者数量相应也低于经济发达地区,因此当地职位收到的简历投递量较少,职位竞争不太激烈,如贵阳、南昌;另一方面,有些城市经济发展程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职位数量较多,如宁波、福州、厦门、佛山,但白领求职者数量尚有限。虽然现在整体有“逃离北上广”的趋势,但这些城市相比发展强劲的二线城市尚有一定差距,对人才的吸引力相对有限。

3、2015年春季不同性质/规模企业竞争指数排行榜

智联招聘在线数据显示,从不同性质企业的竞争指数情况来看,春季求职期外商独资企业竞争指数最高,为34.7,竞争最为激烈,其次是事业单位(29.4),再次是国企,竞争指数为27.5。总体来看,这一现象与外企、事业单位和国企能够提供的职位数量有限,而外企、事业单位和国企职位对求职者吸引力较高有关,由此导致这些企业竞争激烈程度较高。民营企业竞争情况相对较弱,竞争指数最低,为24.8。民营企业提供了中国劳动力市场绝大部分的岗位,然而,由于民营企业的企业知名度、薪酬福利、企业文化等方面相对来说弱于国企、外企和上市公司,因此对求职者的吸引力较弱,竞争指数较低。

智联招聘在线数据显示,从不同规模企业的供需情况来看,100-499人规模的中型规模企业的职位竞争指数位居首位,达到30.4,其次是是1000-9999人规模的企业,竞争指数为28.9;再次是20-99人规模的小型企业和500-999人规模的大型企业,竞争指数分别为28,1,25.5。而20人以下的微型企业和10000人以上的超大型企业竞争指数最低。

总体来看,大中型企业一般知名度较高,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或者已进入成熟稳定期,能够提供较好的薪酬福利待遇和相对完善的培训体系,因此较受求职者欢迎,投递数量较多,从而竞争压力较大。20人以下的微型企业因在知名度、稳定性等方面不及大中型企业,求职者投递较少,职位竞争压力相对较小。1000人以上规模的超大型企业一方面由于职位已经相当饱和,稳定性较高,竞争压力高于平均水平,另一方面也有可能由于求职者担心应聘成功率低而放弃投递,从而造成竞争压力较小。智联招聘建议求职者在春季高峰期可考虑竞争不太激烈的微型企业。微型企业在为员工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方面优势明显,对员工的束缚更少,发挥舞台更大,员工的发展更多由工作表现和成果来决定。在当前“创业潮”的时代背景下,微型企业非常适合希望做出一番事业的白领阶层。同时,微型企业在招聘时对员工的学历、工作经验等硬性要求相对宽松,有能力的求职者都有机会成功录取,不失为求职高峰期的一个好的选择。

二、行业供需情况 1、2015年春季全国需求最旺盛的十个行业

智联招聘在线数据显示,从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来看,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的人才需求量最大,其次是房地产/建筑/建材/工程业,再次是快速消费品行业。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与各行业的发展情况息息相关,从各行业人才需求量排行榜可以看出,中国互联网、房地产、消费品、金融业的发展势头依然强劲。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脚步依然未曾放缓,对人才的需求量仍在不断攀升。而2015年开年,几枚重磅“炸弹”投向房地产业——央行降息、首套房降贷、二套房松绑„„使得房地产行业就业需求回暖。金融行业则继续在政策利好及牛市中继续发展,并逐步扩张下沉到三四线城市,对人才的绝对需求量依然不可低估。2、2015年春季全国竞争最激烈的十个行业

智联招聘在线数据显示,从各行业的竞争指数来看,会计/审计行业竞争指数最高,达到63.0,其次是电气/电力/水利行业,竞争指数为46.8,再次是房地产/建筑/建材/工程行业,竞争指数为46.5。总体来看,与国企相关的行业占据了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前列,位居前三位的电气/电力/水利和石油/石化/化工行业因行业特性多数为国企或垄断行业。这些行业的特性使其能够为员工提供较高的收入水平,而其职业数量相对有限,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会计/审计类岗位因报酬优厚,职业地位相对较高,对求职者的吸引力也较大,导致职位竞争压力较大。3、2015年春季全国最冷门的十个行业

哪些行业是2015年春季最冷门的行业呢?智联招聘在线数据显示,保险、中介服务、医疗/护理/美容/保健/卫生服务行业位居最冷门行业前三位,竞争指数分别为8.6,12.0,15.3。中国职场一直以来对保险行业从业者所持有的负面刻板印象,导致求职者对该行业职位的求职意向低下,中介服务和医疗/护理/美容/保健/卫生服务行业也面临同样的境况。4、2015年春季全国求职者投递最多的十个行业

2015年春季求职者最青睐的行业又是哪些呢?从智联招聘的在线数据来看,求职者投递量最高的行业分别是房地产/建筑/建材/工程、互联网/电子商务、基金/证券/期货/投资。求职者简历投递量反映了在求职者心目中最受求职者欢迎的行业。对比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可以发现,求职者投递最多的行业同时也是人才需求量最大的行业,位居人才需求量榜单前四位的行业依次是互联网/电子商务、房地产/建筑/建材/工程、快速消费品、基金/证券/期货/投资。由此可见,求职者的求职选择与劳动力市场的人才需求基本吻合。房地产行业在政策调整之后有所回暖,职位需求增加,求职者对房地产职位的热情未曾消减;金融行业发展重现利好时机,求职者对金融业职业发展机会仍保持较高信心;IT/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近年来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刺激了大量新兴职位的产生,如互联网金融等,求职者对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的关注度和兴趣不断提升,促生大量投递。

三、职业供需情况 1、2015年春季全国需求最旺盛的十个职业

智联招聘在线数据显示,从2015年春季不同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来看,销售业务、行政/后勤/文秘、销售管理三大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最大。这些职位的人才需求量一直位居榜首,主要是由于销售类和行政/后勤/文秘类职位是几乎所有企业都不可或缺的岗位,需求量较高;同时这两类岗位流动性较高,人员更替速度快,不断需要提出新的人员需求,来满足空缺。因此导致这两类职位长期以来一直处于招聘需求未能得到满足的状态。2、2015年春季全国竞争最激烈的十个职业

智联招聘在线数据显示,从2015年春季各职业的竞争情况来看,竞争最为激烈的职业是土木/建筑/装修/市政工程、财务/审计/税务、IT质量管理/测试/配置管理,这三个职业的竞争指数分别为94.8,88.0,60.8。土木/建筑/装修/市政工程类岗位竞争激烈源于房地产行业在政府放宽之下表现出的强劲市场需求,劳动力市场对房地产行业仍然投以较大兴趣,导致相关岗位竞争激烈。财务/审计/税务类职位的竞争激烈程度一直居高不下,是由于这类岗位的人员需求量较小,同时人员流动性较小,造成职位数量有限;同时由于财务/审计/税务类岗位报酬优厚,吸引了大量求职者的投递,由此造成职位竞争激烈。3、2015年春季全国最冷门的十个职业

智联招聘在线数据显示,从2015年春季全国情况来看,最冷门的三大职业依次为:保健/美容/美发/健身、保险、社区/居民/家政服务,竞争指数分别为5.6,7.2,7.4。保险类岗位因职业地位相对较低,不受求职者青睐,职位竞争程度不大。保健/美容/美发/健身和社区/居民/家政服务类工作劳动强度较大,工作稳定性不高,收入相对较低,相关福利保障缺乏,导致这些职业长期处于缺口状态。4、2015年春季全国求职者投递最多的十个职业

智联招聘在线数据显示,从2015年春季求职者对各职业的青睐程度来看,财务/审计/税务、行政/后勤/文秘、销售业务三大职业的简历投递量最高。对比不同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可以发现,需求量最大的前四大职业(销售业务、行政/后勤/文秘、销售管理、财务/审计/税务)同时也是求职者投递最多的职业。求职者的求职需求与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基本吻合。这三个职业中,财务/审计/税务同时也属于竞争指数高的职业,列居竞争指数排行榜的前三位。求职者对这一职位的青睐导致该职位收到的投递较多,加剧了职位的竞争激烈程度。行政/后勤/文秘和销售业务类职位因对从业者的要求不高,因此投递量较大。

四、薪酬 1、2015年春季各城市平均薪酬排行榜

春季作为劳动力市场旺季,企业一般会在春季旺季期实行全年战略部署而争夺人才,因此春季旺季期薪酬水平一般为全年中最高水平。智联招聘在线数据显示,从2015年春季各城市的薪酬水平来看,上海以6774元的月薪高居中国各城市薪酬排行榜榜首,略领先于位居第二位的北京(6688元),深圳以6682元的月薪位居第三位。其后均为东部沿海城市,如杭州、广州、无锡、宁波等,均位于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辐射范围内。长春、沈阳、哈尔滨这三大东北城市位居榜单最末位,东北城市薪酬水平位居全国重点城市榜单末位,需引起社会对东北近年来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视。从不同级别城市薪酬的对比来看,一线城市与二三线城市平均薪酬相差2000元左右,差距并不大。总体来看,中国各城市薪酬水平仍然呈现东部领先的趋势,值得关注的是,中部城市的薪酬水平呈现出落后于西部重点城市(重庆、成都)的态势。2、2015年春季十大高薪行业/职业

从2015年春季智联招聘在线数据各行业的薪酬水平分布情况来看,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以8626元的月薪高居榜首,其次是中介服务业紧随其后,约7604元;再次是专业服务/咨询(财会/法律/人力资源等),平均月薪为7272元。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月薪的增长,得益于行业前景看好,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因此职位机会不断增加的现实。专业服务/咨询(财会/法律/人力资源等)行业以工作压力巨大但待遇优渥而闻名,此次的数据也再次印证了这一说法。中介服务行业虽然不受求职者青睐,位居最冷门行业排行榜的第二位,但其薪酬水平却高居行业榜单第二位。智联招聘专家认为,冷门行业并不意味着低回报,求职者在选择工作时应持理性态度,冷门职业往往竞争较弱,如回报较高,亦可适当考虑。

智联招聘在线数据显示,从2015年春季各职业的薪酬来看,高级管理这一职业的薪酬位居榜首,高达13555元,其次是IT管理/项目协调,月薪为9450元,再次是证券/期货/投资管理/服务,平均月薪为8085元。高级管理、IT管理/项目协调和证券/期货/投资管理/服务这三大行业的共同特征在于对应聘者的专业技能要求非常高,因此相应地,职位的薪酬回报也处于高位。3、2015年春季不同性质/规模企业薪酬对比

智联招聘在线数据显示,从2015年春季不同性质企业的平均薪酬来看,上市公司薪酬最高,达到8827元,其次是合资企业,平均薪酬为6677元,再次是国企,平均薪酬为6194元。总体来看,薪酬高的企业仍然属于上市公司、国企和外企,而事业单位和民营企业薪酬相对处于劣势。智联招聘专家指出,职位薪酬高的原因在于工作压力较大,工作回报更多通过薪酬进行体现,因此薪酬水平较高。而工作的回报不光是薪酬,还有福利、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身体健康等,建议求职者综合评估自身对工作的期望和工作的投资回报来择业。

智联招聘在线数据显示,从2015年春季不同规模企业的平均薪酬来看,20人以下规模的微型企业和10000人以上规模的超大型企业薪酬最高,分别为8011和7014元,其次是500-9999人规模的大中型企业,平均薪酬分别为6292元和5855元,再次是20-499人规模的中小型企业,平均薪酬分别为5656元和5238元。总体来看,企业规模与薪酬水平呈现U形曲线关系,中间规模企业薪酬水平最低,超大型与微型企业最高。智联招聘专家指出,小微企业虽然知名度较低,但薪酬水平较高,同时能够为员工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施展空间,对于亟待提高个人工作能力的求职者来说,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公共服务的“需求端”与“供给侧” 第5篇

去年底,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供给侧”的概念受到热议。在笔者看来,公共服务领域也须在尊重“需求端”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供给侧”,通过持续简政放权,不断改进公共服务,推动经济领域的“供给侧改革”。

将公共服务的“供给侧”落到实处,“知”是基础,“智”是动力,“治”是保障,“质”是追求。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公共需求快速增长与公共服务供应不足之间的矛盾,尤其是在教育、医疗卫生、交通等领域,存在着公共服务的供给总量不足、供给分布不均等问题,社会对于公共服务领域供给侧改革的呼声也最为强烈。

增加公共产品、做好公共服务,将公共服务的“供给侧”落到实处,无疑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抓手,同时,也可以通过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助力中国经济实现中高速增长。

公共服务部门也应学会“用户思维”

“知”,是将公共服务的“供给侧”落到实处的基础。“知”即公共服务部门作为“供给方”对“需求方”服务对象的了解、把握、尊重。现如今,随着信息化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公众对公共服务的诉求越来越多,对国家之间、地区之间公共服务的差异也越来越敏感。作为公共服务部门,若不能敏锐捕捉到这些新变化,不以服务对象需求为导向,还是一厢情愿地推行传统服务项目,按固有方式开展工作,恐怕会遭遇“费力不讨好”的尴尬。从长远来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很难落到实处。

社区作为城市最微小的“毛细血管”,因其地理距离近,工作内容从一个人的出生直到退休甚至死亡,涉及面相当广,使得社区公共服务成为了政府公共服务的最直接体现。近些年,全国各地不断创新方式方法,运用信息化手段,转变工作方式,不断拉近“供给侧”与“需求端”的距离,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北京市朝阳区团结湖街道作为“智慧社区”试点单位,智慧信息机、三微平台、一号定位系统等科幻小说里的新鲜玩意儿,都成了他们服务辖区居民的重要利器,目前“智慧社区”试点经验已在全市推广,开启了社区公共服务的智能化进程;丰台街道结合辖区老旧小区多的特点,创新“离案走动工作法”,让社区干部离开电脑、离开办公室,以“走、看、听、问、记、办”的工作模式,把民情绘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方庄地区办事处为了解决群众买菜难、买菜贵的问题,取缔上百个游商摊位的同时,引入“蔬菜直通车进社区”;针对群众反映的停车乱、行车难和出行难等问题,联系相关专业部门,规范单向行车,引入“微循环公交”等等。这种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的公共服务,自然得到了群众的拥护,辖区居民真心点赞。有人说,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就是用户思维,这正是公共服务部门应当学习借鉴的。在了解、把握的基础上,受“用户”驱使,满足“用户”需求,才能真正赢得“用户”的好评。

既要自“智”,又要“借外力”

“智”,是将公共服务的“供给侧”落到实处的动力。知是行的基础,行要靠“智”推动。

一方面,需要提高公共服务部门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依“智”而行。如果没有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清晰顺畅的体制机制、务实有效的方法措施,就很难有好的服务效果。2015年8月,北京市印发了深化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的意见,从社会服务体制、社会组织体制、街道管理体制、社区治理机制、社会治理方式、党的领导等6个方面一齐发力,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推动全市社会性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

另一方面,还要广泛引入社会力量、有效整合优质资源,借“智”而行。政府应把该管的事情管好,不该管的事情放权给市场和社会。通过完善制度,进一步引入市场和社会机制完善资源配置,为市场和社会主体创造平等竞争环境,从而提供更好的服务;加大社会资本参与力度,推进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形成政府购买、市场和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服务供给机制,构建多元化、社会化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完善“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加强市民自治组织的有效管理,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供给”的公共服务模式。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丰富公共服务的内容和手段,扩大公共服务受益范围,与此同时,也能使公共服务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为我国经济实现中高速增长提供新的结构性动力。

公开、简化、共享,用做“减法”来赢“加法”

“治”,是将公共服务的“供给侧”落到实处的保障。如果每个公共服务部门都像“击鼓传花”一样,那么老百姓就得跑断腿,若要从源头上避免各类“奇葩证明”、“循环证明”,就必须加大对公共服务部门的治理力度。2015年11月1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指出了政府在改进公共服务过程中“公开、简化、共享”的自我规范路径。

一是公开,全面梳理公共服务目录清单,其实也是一份“权力清单”,对服务事项逐项编制指南,列明要求、流程、示范文本和时限。同时要将清单和指南向公众公开,要让老百姓很方便就能知道,政府具体提供哪些公共服务,办事具体需要准备哪些材料,明确政府公共服务的权责体系。

二是简化,探索将部门分设的办事窗口整合为综合窗口,广泛利用信息化手段,能“一站式”服务的,就避免多头申请、多方审批,能“网上办公”、“移动终端”的,就不要在现场办理,切实降低普通民众或市场主体获取公共服务的成本,比如“事故e处理”就是北京交警推出的交通事故处理官方APP,方便事故当事人快捷处置。

三是共享,现如今,不同的公共服务部门大部分都开发使用了自己的信息系统,但部门之间却不兼容,各自成了“信息孤岛”,只有依托“互联网+”,建立统一的公共信息平台,才能加快推进各级政府、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之间涉及公共服务事项的信息互通共享,促进办事部门相互衔接。从“多头受理”到“一站式服务”、从“群众来回跑”到“部门协同办”、从“现场办理”到“网上办公”、“手机APP”,群众办事将变得更加方便。这些简政放权的切实之举,可以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有利于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更为重要的是,政府权力的“减法”将换来市场活力的“加法”,为公共服务业发展拓展更多的政策空间,有利于鼓励更多市场主体进入“供给侧”。

公共服务水平如何从量变到质变?

“质”,是将公共服务的“供给侧”落到实处的追求。现如今,群众已不再仅仅满足于知道政府在公共服务上花了多少钱,提供了什么服务,而更关心这些支出取得了哪些效果,为自身的工作生活带来了哪些改善。这就要求政府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不仅有量的增加,更要有质的提升,增强提供各种公共服务的整体性和每项公共服务的系统性。

宏观上看,政府提供的维护性、经济性、社会性等公共服务,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方能最大程度释放红利。一旦统筹不够,现实中就容易出现交叉重叠甚至盲点,导致资源浪费。另外,相关部门在提高事后处置能力的同时,还要提高预见能力,尽可能花小钱预防,而不是花大钱治疗。

微观上看,各项公共服务的推进,要做好前端调研,了解、把握、尊重公众需求;并坚持问题导向,合理设计工作方案,加强过程管控,确保各项服务措施落实到位;更要注重公共服务绩效评估,定期公开报告、搜集反馈信息,持续提供高效的服务保障。只有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才能便利群众生产生活,对于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都将发挥积极作用。

作为政府的核心职能之一,公共服务发挥着社会“安全网”、“减震器”、“缓冲器”的作用,是公众满意度、幸福感的直接“感应器”。着眼新形势,只有适应“需求端”的新变化,从强化“供给侧”入手,切实增强公共服务部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才能有利于提高公共资源整体配置效率,助推政府管理能力和国家治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作者系法律硕士、政工师、经济师、心理咨询师,先后在司法部门、乡镇、区县党委组织部门工作)

货币供给与需求 第6篇

关键词:供给侧管理 需求侧管理 经济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较大的增速下滑压力,2012年破“8”,2015年破“7”,今年一季度降至6.7%。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必须重新重视以改革释放制度红利。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5年12月中央明确“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全面启动实施“供给侧管理”。

一、需求侧管理的“趋同”效应

我国自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之后,宏观调控逐渐偏向于需求侧管理,其关注经济增长的结果,以做大经济总量为导向,强调货币在需求调控中的作用,调控措施主要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需求侧管理视角下,经济主体行为的目标和途径是高度“趋同”的。在目标上,货币是需求的起点和终点。最先得到货币的经济主体,可以最先进行生产,此时竞争最弱,利润最高,资金回笼最快,可以最先扩大生产规模,获得最多的投资收益。在途径上,最快进入有利可图的行业,利用最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生产技术进行生产,将最大程度地降低生产成本,使产品价格具有最强的竞争力,而改善生产技术、创新产品研发是最后的考虑。需要指出的是,在我国现行的财政分权制度框架下,地方政府担负着发展地方经济的职责,具有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可以看作相对独立的经济主体。

综上分析,需求侧管理具有“趋同”内涵,其“趋同”效应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经济结构的简单化、低端化。在扩大经济总量等同于经济增长的激励下,资源要素必然竞相进入成熟行业及政策扶持行业,以高产量、低价格为主要竞争策略抢占市场份额、争夺政府订单,这使我国经济运行呈现出“结构不优、质量不高”的特点:(1)资本形成占GDP比重高。2015年资本形成总额在GDP中的占比为44%,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2)消费占GDP比重低。2015年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率为66.4%,比发达国家的80%以上仍然落后。(3)货物出口中的加工贸易占比高。2015年,加工贸易占外贸出口的35%,反映出我国企业在全球产业价值链的地位和定价能力偏低。(4)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比较低。2015年全国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不到11%,显著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二是经济政策的单一化、短期化。由于经济主体行为目标和途径的高度一致,各地方政府间的竞争趋于白热化,这使各地政策呈现出“内容雷同、急功近利”的特点:(1)招商政策相近,导致市场竞争环境恶劣。地方政府普遍以财政资金补贴来吸引企业落户,影响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部分地区违背中央精神和国家有关规定,实质性地执行定向优惠出让土地、变相返还土地出让金、大幅减免重点企业税收等政策,导致企业无序流动,严重扭曲了市场竞争环境。(2)产业政策相近,导致区域产业结构雷同。国家或上级部门一旦出台某项产业政策,各地都会跟进制定相关扶持举措,多数情况下完全照搬。这使得很多产业和产品脱离市场需求,在低技术水平上进行规模不经济的重复布局、投资、建设,加重了各地产业恶性竞争的局面。在产业同构竞争的背后,地方政府还会采取干预措施保护本地企业,而全国范围内的产业同构和地方保护必然促使产能过剩和效率损失,延缓产业升级进而推迟经济转型。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继续依赖刺激需求的方式不仅难以遏制下行趋势,且会进一步加剧由需求侧管理“趋同”效应所带来的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必须寻求破解“趋同”的“求异”之法。

二、供给侧管理的“求异”效应

供给侧管理关注经济运行的源头,其强调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引导和鼓励对劳动力、土地、资源、创新“四大要素”进行调整变革,增加有效制度供给,优化经济社会结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平衡。随着改革举措的推进落实,经济发展的导向不再是做大经济总量,地方政府作为拥有独立利益的经济主体角色将弱化,地方保护的区域壁垒将逐步消解,全国统一的商品、要素流通政策和贸易体制将逐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将逐步形成,融资、物流、税费等成本将有效降低,要素资源将逐步实现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此时,经济主体行为的目标和途径将具有高度的“求异”性。在目标上,由于简单扩大生产规模已难以轻易获利,经济主体不再以最先拿到货币为首要目标,取而代之的是最先洞察市场需求、最快明确市场定位,进而谋划提供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要求的产品,因此经济主体行为的目标将向日新月“异”的市场信息转变。在途径上,维持过剩产能已无利可图,将加快出清,唯有瞄准市场前沿,创新产品研发,才能在日趋互联化、定制化、个性化、绿色化和市场利基的竞争环境中生存下来,因此经济主体行为的途径将向标新竞“异”的市场创新转变。

综上分析,供给侧管理具有“求异”内涵,其“求异”效应将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有助于促进经济动能的更迭。在供给侧管理以“提升效率、鼓励创新”为核心理念的引导下,包括地方政府在内的经济主体将努力在政策、要素、生产三方面构建“结构调优、质量提升”的新动能:(1)政策方面,促进由“总量优先”向“结构优先”转变。通过推行政绩考核机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区域体制改革、财税制度改革等,打破以“总量”观念为基础构筑的“固有利益”格局和“条块分割”体系,还“主导权”给市场,还“主动权”给平等竞争的市场参与者,启动“解决结构性问题”的供给侧动力机制。(2)要素方面,促进各类资源要素向先进产能转移。以建立全国统一市场为总揽,推动各地方加快处置“僵尸企业”,瓦解过剩产能的存在基础。通过推行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科研激励机制改革等,大力培育创新型人才,充分调动科技开发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通过推行户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等,推进农民的市民化进程,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通过推行收入分配改革、产权制度改革等,推进收入分配机制创新,促进居民消费需求扩张。(3)生产方面,促进产业产品结构由低端向中高端转化。通过优化产业政策,促进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

二是有助于增强经济的抗风险能力。经济增速的放缓使得在高速增长期被掩盖的风险逐渐暴露出来。制造业方面,自2012年3月起,PPI连续50个月为负值,自2015年2月起,工业企业利润连续11个月下滑。盈利能力的减弱导致投资的趋势性放缓,2015年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至7.5%。房地产方面,“去库存”形势严峻,2015年城镇住宅广义库存去化周期达到5.3年,所有房屋广义库存去化周期达到7.9年。高企的库存压制了投资意愿,2015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仅增长1.0%。与此同时,债务风险开始攀升。债务方面,2015年末,政府债务占GDP的56.5%,虽仍低于国际60%的警戒线,但已十分接近。非金融企业债务占GDP的143.5%,金融企业债务占GDP的21.0%。不良贷款方面,2015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较2014年底大增51.2%。另外,我国的金融资源过度集中于银行,而银行信贷投放偏向于国有企业和政府融资平台,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则普遍必须以更高的成本获得贷款,这造成了金融不公和效率错配,加重了金融风险隐患。通过推行地方投融资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证券市场改革等,提高金融市场对内、对外开放程度,打破对政府信用的过度透支,建立市场化的资金定价机制,着力降低实体经济的成本,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能力。

三、综合平衡“趋同”和“求异”

需求侧管理的“趋同”和供给侧管理的“求异”是宏观调控思路一个硬币的两面,“趋同”强调经济增长的表象结果,“求异”则强调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二者相互“中和”,不可偏废。中央此次强调“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并非要从需求侧管理全面转向供给侧管理,而是必须双管齐下,共同发力。通过适度扩大总需求,在新旧动能转换期间,避免经济出现“硬着陆”;通过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多依靠改革、转型、创新,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惟其如此,才能保证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志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经济问题,2016(2)

[2]王佳宁,盛朝迅.重要领域改革节点研判:供给侧与需求侧[J].改革,2016(1)

[3]杨伟民.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宏观经济管理,2016(1)

[4]贾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领[J].中国金融,2016(1)

上一篇:常温电化学行为下一篇:企业营销信息扩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