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和成长过程当中范文

2024-05-30

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和成长过程当中范文(精选9篇)

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和成长过程当中范文 第1篇

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和成长过程当中,除了老师言传身教以外,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也对幼儿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里我们详细谈谈如何根据年龄特点进行环境创设。

小班幼儿都在3岁左右,环境创设主题应该以情景为主,因为这个年龄段好模仿、喜欢游戏,喜欢色彩鲜艳的画面,生活即教育尤其适合小班幼儿,在小班要多呈现生活类的环境。例如:娃娃家,照片和实物多一些,这样更具体、直观、符合年龄的特点。这个年龄段需要加强练习手部小肌肉,手眼协调能力以及触摸的感觉。例如:喂小动物吃东西,设计几个小动物的形象,大大的嘴巴,形状大小不一,投放不同大小的勺子和豆子、不同形状的自制实物,幼儿结合自己的能力和喜好进行选择,练习手眼协调和手部小肌肉的发展。还可以设计树林,树上有果子,幼儿可以用拧、粘、扣等方式挂、摘果子。还可以通过图形镶嵌认识形状。

中班幼儿的年龄在4——5岁之间,自主性相对比较强了,应该适当地参与制作,进行环境创设,但此时,幼儿的计划性和目的性还比较弱,要在老师的支持下参与片段过程。例如:中班有个目标是知道家乡的旅游景点,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孩子通过搜集信息、拓展经验。

让孩子知道学习的途径很多,可以上网、找资料、拍照片等等,让孩子通过搜集,并且自己讲解所带图片的来历和图片内容,这个慢慢搜集知识的过程,就是孩子增加经验、学会学习的过程。中班幼儿还需要在生活类环境上加些内容,例如:洗手的步骤图片等。教学类:(主题活动)要贴近生活,根据孩子的问题选择内容来进行。例如:什么时间喝水、怎样科学喝水、喝什么水最好等等。大班的幼儿年龄均在5—6岁之间,这时的孩子表现为好奇、好问、好学,有意注意开始占明显优势。凡事都爱围着讨论,问个为什么,更爱参与其中。利用这一特点,环境创设要从孩子的角度来考虑,尽可能提供各种操作性、探索性的环境来满足幼儿不同的需要。例如大班主题活动“我是中国人”,老师在墙面上布置用长城构成的主题版块,用幼儿的作品布置长城;多彩的民间艺术(幼儿自己的剪纸及绘画作品);旅行去(用照片形式展示),这些版块孩子们都可以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记录他们各自在探究和活动中获得的经验、认识、信息、发现或初步的共识。

大班的幼儿开始能根据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初步的概括与分类,但还缺乏高一级抽象概括的能力。可以把计算内容融入于环境创设中,如记录、统计、分类等。“四季轮换”主题中,天气温度变化的k线图,幼儿轮流将每天的天气温度进行记录,然后将一个月的天气变化用k线图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孩子对季节变化中的温差有了感性的理解。随着大班幼儿操作能力的不断增强可以提供各种废旧材料如纸卷、饮料管、包装纸,各种颜色的色纸、吸管、蛋壳,让幼儿可以随意地、自由地去想象,去创造,去操作;科学角可摆放一些电池、电筒、电线、电珠等,让幼儿自己去组装,去连接,让幼儿在操作中增长见识,学习本领。

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和成长过程当中范文 第2篇

美术教育活动对幼儿的生长发育有很大作用。它具有巨大的力量,可以陶冶人的素养,提高人的认识,同时也能培养对生命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绘画活动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是人的基本素质教育中的一种。绘画活动能给幼儿带来快乐,是发展智力和培养性情的有效方式之一,它能扩大幼儿视野,丰富幼儿的知识和认知经验。幼儿在绘画活动中,锻炼了手脑协调能力和操作能力,在获得绘画技能的同时,陶冶了艺术情操。

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具体、形象、全面地展示幼儿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及幼儿的发展状况,经过长期的观察、摸索和实践,我认为,绘画是一种有效方式。

一、绘画是幼儿喜欢的学习方式

喜欢画画,是孩子的天性,在纸上留下的每一根线条,每一个色块,都是他们表达情感的结果。在幼儿园的各种活动中,幼儿自由选择最多的和最易操作的活动就是绘画。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随时可以看到幼儿在画画:活动结束后、餐前、餐后和区域或动中,幼儿用那五颜六色的画笔,将自己的内心活动和对周围世界的理解、认识尽情地表现在小小的画纸上,虽然画面不够丰富、不够完整,成人不能够理解,但是幼儿能够津津有味地将画面的内容讲给他人听,使成人能够发现,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是多么的丰富,他们的情感是那么的细腻。幼儿觉得绘画是一件快乐和有趣的事,他们在绘画活动中自由创造着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和五彩奇妙的世界。

二、绘画是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表达方式

学龄前的孩子在表达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和自己情感的过程中,由于年龄的特点,不能够用语言和文字向他人倾诉,那么,绘画就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表达方式,它可以没有文字、没有语言,但能够让幼儿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表达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对人和事物的理解。在幼儿用稚拙颠歪的线条,拼接成似是而非甚至莫名其妙的形状时,成人难以读懂,而幼儿能理直气壮地说:“这是房子、这是小河、这是蓝天、这是大海……”成人才恍然大悟。这就是幼儿绘画中的气韵,即幼儿眼中真实的世界。他们以自己独特的观察方法和角度及特定的思维方式,把所看到想到的东西用笔表现出来。

三、绘画能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幼儿绘画基本技能的结构,是一个形象记忆、形象思维的信息加工与眼、手操作的协调系统,它包括幼儿手的动作,对各种材料和工具的理解和使用,以及对外界信息的掌握与对色彩、形状和空间等的认识,这一切都需要幼儿有较都有着教育意义。”正因为如此,家庭文化建设在促进弱势群体子女修身养性、形成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家长要从自己的职业特点、性格特点、思想水平、家庭条件等实际情况出发,有意识地构建良好的、具有特色的家庭文化;要充分利用中华民族修身养性、立志成才、逆境创业的典型事例教育孩子。

(3)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关爱氛围。首先要利用寒暑假、节假日等时间,组织弱势群体子女开展有益的活动,如“礼仪在心中”、“安全伴我行”等,把幼儿园和社会融为一体,为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弱势群体子女、优化弱势群体子女成长的环境创造有利的条件,让他们告别不良行为习惯和生活阴影,把兴趣投入到有益于健康成长的事情中。其次在社会政策方面,我强的观察力。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是智力的门户、表现的前提,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绘画活动中首先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直接感知事物;其次,教师指导幼儿有目的地观察事物,如观察事物的形状、色彩等;再次,指导幼儿有步骤地观察,先看什么再看什么,教给幼儿观察的顺序;最后,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找到事物或现象的本质。观察能力提高了,幼儿便能发现自己身边美好的事物,并产生表现美的愿望。

四、绘画能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首先要具有自信心。自信心对一个人各方面的发展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一个缺乏自信心的人,便缺乏各种能力发展的主动积极性,很难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绘画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为基础,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教师能帮助孩子树立起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自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在这种自信心的推动下,幼儿的潜能将得到充分的发挥与发展。

五、绘画能够有效地与五大领域活动进行整合

幼儿园五大领域活动的内容如何展示在互动墙中,主题活动过程如何进行,绘画成了幼儿参与的一种方式,如:在主题活动“我们的世界真美妙”活动中,幼儿将自己看到的美妙世界画到一只很大的眼球中,里面有奇妙的海洋世界、浩瀚的宇宙、美丽幼儿园、热闹的公园和绿色的大草原……“幼儿园需要的标志”、“生活中的数字”等学习内容都以绘画形式展现出来,在“从头到脚”和“可爱的祖国”主题活动中,幼儿将“心跳咚咚咚”、“脚的特别作业”、“火车飞机几点开”、”“祖国一家人”等有关五大领域的内容展现出来。在主题墙的展示中,充分展示了绘画与幼儿园五大领域活动的整合,展示了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学习内容和幼儿的学习过程。

六、绘画是展现幼儿发展水平的平台

绘画不仅反映了一个幼儿绘画的技能,更体现了幼儿的发展水平,在幼儿绘画资料的积累过程中,可以体验到幼儿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和认识过程。如在引导幼儿观察幼儿园的环境的活动中,一个幼儿在小班、中班和大班的阶段,所表现的画面内容是不同的:小班时他可能只画一棵树或者一个玩具,中班时内容就会有所增加,比如又有了房子等,那么到了大班,画面的内容就会更加丰富,有完整的房子、小朋友的活动和幼儿园的生活环境等。

绘画不仅能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还能挖掘出每一位幼儿与众不同的独特潜能。因此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做幼儿的支持者和指导着,更要注重收集和管理好每一个幼儿的每一幅作品,因为它不仅反映了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更反映了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

们期望在进行城乡低保、联村联户帮扶、公益爱心资助的同时,政府应对弱势群体子女建立“教育券”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最后是形成以政府为主体、企事业和民间为双翼的弱势群体幼儿救助体系,让孩子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起航。

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和成长过程当中范文 第3篇

【关键词】游戏;发展;幼儿;基本活动;幼儿园

幼儿园把游戏作为基本教育活动,意味着幼儿园要把游戏作为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组成部分,而且要为幼儿创造符合他们身心发展特点的幼儿园生活,让幼儿在游戏中健康成长,从而达到开发智力、强壮体魄,实现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儿童游戏的基本特征

(一)游戏是儿童主动的自愿的活动

游戏是儿童自主自愿的活动,自主性是游戏本质的最基本属性的表现。游戏是适应儿童内部的需要而产生的。游戏从心理方面而言,是一种较松散的活动,能适应儿童的需要,由儿童的直接需要而产生,由内部动机而产生,不是由外面强加的。因此,儿童在游戏中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具有极强的积极主动性。

(二)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

游戏具有社会性。游戏的内容、种类与玩法,受社会历史的、地理的、习俗的、文化的、道德的影响。因此,儿童的游戏是对周围现实生活的反映。但是儿童在游戏中反映的不是周围生活的翻版,他们不是机械模仿,而是通过想象,将日常生活中的表象,形成新的形象,用新的动作方式去重演别人的活动。

(三)游戏没有社会的实用价值,没有强制性的社会义务,不直接创造财富

人的工作或劳动都有明确的目的,要求生产有社会实用价值的财富,并且按照客观实际,严格地遵守操作方式。而游戏恰恰相反,游戏没有社会的使用价值的目的,游戏不在于外部目的而在于本身的过程。游戏没有强烈的完成任务的需要,没有外部的控制。儿童的兴趣在于游戏的过程,游戏之外的任何结果都不重要。

(四)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

游戏适应儿童的需要和身心发展水平,因此使儿童感到满足和愉快。在游戏中,儿童能控制所处的环境,表现自己的能力和实现愿望,从成功和创造中获得愉快。儿童在游戏中由于能积极活动而产生了极大快乐。因此游戏的过程总是伴随着儿童愉悦的情绪。

一般而言,游戏在总体上具有以上四个方面的特征,这些特征相互联系,并实际地表现在各种游戏活动中。当然,从一个具体的游戏来分析,并不一定全部具备上述特征,而且表现程度也是不同的。但是,这些游戏的特征却指明在制定幼儿园教育活动时要重视儿童的游戏,重视游戏者的主体性,使游戏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二、游戏在幼儿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一)游戏在幼儿身体发展中的作用

游戏可以促进幼儿身体的生长发育。几乎所有的游戏都有身体运动的参与,使幼儿身体的各种器官得到活动,促进幼儿骨骼和肌肉的成熟,内脏和神经系统的发育。

游戏活动发展了幼儿的基本动作和基本技能。跑、跳、钻、爬、攀等体育游戏,锻炼幼儿大肌肉活动能力;搭积木、穿珠子、棋子分类等游戏,发展了幼儿手部小肌肉的活动能力和眼手并用的能力。例如“老猫睡得香”游戏,幼儿练习轻轻地走,轻轻地跑;在“捞鱼”游戏中,幼儿练习躲闪能力和动作的灵活性;“赶小鸟”游戏,幼儿发展了钻爬和投掷的能力;“蜻蜓点水”游戏,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逮蛐蛐儿”游戏,幼儿练习纵跳触物,发展幼儿的跳跃能力。

在户外进行的游戏,使幼儿直接接触到充足的阳光、新鲜的空气,增强幼儿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幼儿的许多游戏活动都是在户外进行的,例如,利用自然材料进行的玩沙、玩水游戏,“踩影子”游戏,“过地道”游戏等。阳光、空气等自然因素对幼儿的健康大有益处。

游戏给幼儿带来愉快和满足,愉悦的心情是幼儿身体健康所必需的。幼儿在游戏时总是快乐的,心情是最放松的,轻松愉快的情绪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积极作用。

(二)游戏在幼儿智力发展中的作用

1.游戏扩展和加深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识

游戏是幼儿认识事物的途径。游戏使幼儿接触到各种游戏材料,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各种物体的用途和性质,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例如,通过玩水的游戏,幼儿不仅认识了水的流动性,还了解到水是有浮力的,同时,幼儿在玩水时也认识了喷壶,水桶等盛水工具。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把自己对生活的印象和感受充分地表达出来,对生活的认识得以加深和巩固,游戏就是学习。

2.游戏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游戏是具体象征性的,它以假想和想象为条件,在游戏中,幼儿常常会说:“我假装是医生。”“你把它当床。”幼儿会把自己想象成医生,把铅笔想象成针筒,把其它小朋友想象成患者。在游戏中,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自己创造的世界中遨游。象征性游戏的性质,有利的促进了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3.游戏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在游戏中,幼儿不断地在思考,不断地解决一个一个问题。例如,玩角色游戏“公共汽车”,幼儿要分配角色,谁当司机,谁当售票员,谁当乘客。当司机的幼儿要决定用什么当方向盘;当售票员的小朋友要有票本,并要报站名;当乘客的幼儿把自己当成老爷爷或老奶奶,要装作去某个地方。总之,在游戏中幼儿的思维逐渐活跃起来,游戏的内容和情节逐渐丰富。

(三)游戏在幼儿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

幼儿出生以后,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他们的社会性逐步发展,学习与他人进行交往,学习建立人际关系,如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而游戏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它使幼儿获得了更多适应社会环境的知识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

(四)游戏在幼儿情感发展中的作用

游戏可以丰富幼儿的情绪体验,有助于培养幼儿的高级情感。

1.游戏丰富幼儿的情绪体验

游戏的内容和形式灵活多样,使得幼儿在游戏中体验着各种情绪情感。在“娃娃家”游戏中,扮演父母的幼儿体验着父母对孩子的关心与爱护;在“医院”游戏中,幼儿会像医生一样给“病人”听诊、开药,关心“病人”的病情发展,在表演游戏中,幼儿深深地体验着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在竞赛游戏中,幼儿经历着比赛中的紧张,又体会着紧张后的放松。

2.游戏发展幼儿的成就感和美感

在游戏中,幼儿没有对成功或失败的担忧,他们任意摆弄玩具、材料,在游戏中不断地获得成功,发展成就感,成功的体验又会成为幼儿进行游戏、探索游戏的动机。

游戏可以发展幼儿的美感。婴儿从小就喜欢鲜艳悦目的东西,幼儿初期主要对颜色鲜明的东西产生美感,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幼儿逐渐形成审美标准,能从美术、音乐等作品中体验到美,而且能够创造美。

3.游戏可以消除幼儿的消极情绪

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游戏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游戏是儿童的精神发泄,游戏可以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欲望,再现那些难以忍受的体验,缓解心理紧张,减少忧虑。游戏,尤其是角色游戏,为幼儿提供了表现自己各种情绪的机会。幼儿的愤怒、厌烦、紧张、害怕等消极情绪吗,在游戏中都可以得以发泄、缓和.

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和成长过程当中范文 第4篇

儿童学习能力是惊人的, 在学校里教学生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皮亚杰

周子尧今年六岁多, 和大多数这个年龄的男孩子一样, 他学钢琴, 背诗歌, 喜欢恐龙和机器人, 最重要的, 是他热爱玩游戏。从三岁开始, 他就在一切他能拿到的屏幕上玩《愤怒的小鸟》《植物大战僵尸》。直到当工程师的爸爸开始教他用Scratch编游戏, 他以小孩子式的夸张与天真说自己找到了一个“想要玩一辈子的游戏”。

Scratch是一套图形化的儿童编程语言, 不需要任何代码, 只要使用鼠标将各种指令模块拖拽到脚本区域就可以组成游戏, 卡通和动画, 就像玩积木一样简单而有趣。

周子尧的第一个作品是一只恐龙与一只羿龙打架, 在父亲的指导下, 他很快就学会了怎么创建角色、挑选舞台背景, 他知道按什么键, 就可以触发一个事件, 碰到某个物体, 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他还懂得了一些对小孩子来说很抽象的概念, 比如坐标、方位、条件、重复执行、分支处理, 甚至还知道广播和处理事件。

对此, 他的父亲又惊讶又欣喜, “‘重复执行’这种概念, 如果用语言跟他解释, 可能解释100次也说不明白。但他拖一个‘重复执行’的命令到脚本区, 就能看到他的角色——一只黄色的小猫从走一步的状态切换到一直走的状态, 立刻就明白是什么意思了。”

这就是Scratch的好处, 简单, 易学, 操作即时运行, 即时可见结果, 还能随时改动。

子尧喜欢跟父亲一起编剧本。他设计一个孙悟空, 父亲就设计出一个牛魔王。他出一个牛魔王, 父亲应之以叉子。他还想到了要设计关卡。对玩《愤怒的小鸟》《植物大战僵尸》长大的孩子来说, 关卡已经是一个日常概念。他想着他的小猫往前走, 要遇到各种跟它打架的怪物, 恐龙、蝙蝠、蜘蛛……武器要从肉搏升级到刀、枪、炸弹……他还设计了一些横线、竖线作为障碍物, 一旦碰到就会从0开始, 血量就会减少。于是又得多加一个医疗箱, 加血用。

有一次, 父亲问子尧什么叫变量?他故作深沉的说:“你从哪个角度去看了, 从用途上说, 比如《植物大战僵尸》中的阳光、打仗时的血量、吃的水果数、闯关数等都可以用变量, 从意思上讲值可以变化的数就叫变量。”

Scratch的开发者是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Mitch Resnick教授。这位教授有一个信仰, 认为一个人最好的学习体验来自于参与某种形式的设计、创造、发明或自我表达, 尤其当他所创造的东西对于自己或者身边的人有某种特殊意义时。“我们相信, 未来成功的关键取决于一个人有创造性的思维与行动力。如果我们的目标是培养有创造力的思考者和行动者, 就得问自己:从哪里寻找灵感?有什么好的学习模型?”Resnick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 “环顾四周, 我们发现最好的学习模型来自孩子, 尤其是他们在幼稚园的学习模式”。

1837年, 德国人福禄贝尔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他深受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影响, 认为儿童最好通过感官和身体活动进行学习。他的原话是“事物在语词之前, 具体在抽象之前”。所以, 与以往的学校不同, 福禄贝尔把日常物件与身体活动作为幼儿园的核心, 给孩子们设计了一套所谓的“恩物” (gift, 意思是上帝设计恩赐给儿童进行自主活动的材料) ——比如球、木块、棍子, 以帮助他们认识和理解自然界万物之间的普遍模式和形态。比如当孩子用蜡笔画一幅画, 他们学会了颜色如何混合。当他们用积木搭造出一个城堡, 他们理解了结构与稳定性。当他们用小珠子串成一串手链, 他们懂得了对称与花样。更重要的是, 无论是用积木搭建一个城市, 或者用蜡笔画一幅图画, 孩子的学习往往是从一个想象开始——你的脑海里有一个想法, 根据这个想法创造出一个东西, 对这个东西加以把玩与实验, 与朋友分享、讨论, 得到反馈, 然后反思, 产生新的想法。这样, 你又回到一个新的起点——用Resnick教授的说法, 这是一个“创造性的学习螺旋”。对于今天不断变化的社会来说, 这种迭代学习过程 (iterative learning process) 最为理想不过, 因为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 我们必须不断想出创新的方案来应对生命中不断变化的状况。

Resnick教授在MIT的研究小组叫“终身幼儿园”, 意思是要将幼儿园模式的学习方式扩展渗透到各种年龄层的人, 让他们也能通过创造、玩耍与分享来学习。几年前, 我去过他们的研究室参观, 布置得像个幼儿园, 到处堆满了玩具, 窗户上趴着一只乐高玩具做成的巨大蜘蛛。Resnick教授认为, 推广幼儿园式学习, 根本问题在于工具和材料的创新。“太多的技术试图为人们创造一种体验, 或者传递某种信息。我更愿意把技术视为一种材料, 人们能用这些材料把自己的想象付诸实物。你给他们更多对于技术的控制权, 让他们决定技术的方向, 就更容易连接他们的个人兴趣与激情。”

在今天的幼儿园里, 积木、蜡笔、球……这些福禄贝尔式的材料与玩具仍然占据重要的地位, 孩子们通过把玩这些材料与玩具, 逐渐发展出对于数字、尺寸和形态的理解。但这些材料很难帮助他们探索和掌握一些更高级、更抽象的概念, 比如动态系统的行为——一种模式如何从部件之间的动态交互中产生。所以, 进入小学之后, 孩子与这些操纵性材料的交互会越来越少, 转而通过一些更抽象的方式学习, 比如数学公式。

从这个角度来说, Scratch是一种具有积木或蜡笔精神的数字工具, 其设计初衷就是扩展儿童设计、创造与学习的范围, 让他们能用一种更具体, 接近本能的方式去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 尤其是系统的概念, 比如高速公路上的交通, 鸟群的飞行, 金融市场的起落等。

皮亚杰认为, 人的认知发展过程是单向的, 从具体操作的思维模式进化到更正式, 抽象的逻辑思维方式。抽象推理被认为是比具体操作更为高级的思维能力。但从八九十年代以来,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 人与知识之间最强大的关系其实是由“具体的再现与活动”构成的。传统对于“具体”的定义通常是指可以感觉得到的真实物体, 但这种新的理论框架下, “具体”的程度在于事物间关联的程度——如果学习者对于事物的再现愈丰富, 有愈多与事物互动的方式, 则代表他对于事物的了解愈具体。也就是说, “具体”强调学习者与知识间建立丰富的个人关系。Mitch Resnick的导师, 西蒙·佩伯特 (Seymour Papert) 就是这一理论最重要的推动者之一。

佩伯特是现代人工智能领域的先驱者之一, 曾经师从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也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他一生所学甚多甚杂, 从热力学、中文、开飞机、烹饪、甚至马戏团表演, 并从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发展出许多洞见, 比如他幼年时代对齿轮箱的迷恋——他在摆弄齿轮的过程中发现数量关系的奇妙与因果链条之复杂。齿轮作为一种具体模型, 不仅帮助他理解许多抽象的数学概念, 而且赋予他思考复杂数学问题的一种独特方式。所以, 他认为, 如果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有一种相当于齿轮的东西可供摆弄, 则任何人都能学好数学, 而当时刚刚兴起的计算机被他认为是最好的工具。1968年, 他在MIT人工智能实验室主持开发的LOGO计算机语言正式推出, 很快风靡世界。LOGO源自希腊语, 原意为思想。这种语言主要面向儿童, 让他们通过“绘图”的方式学习编程。他认为对于儿童来说, 绘画比文字更具有活力, 更能发挥想象力。他们能通过简单的指令控制一只小海龟在屏幕上描绘爬行路径的轨迹。

在1980年出版的著作《头脑风暴:儿童、计算机及充满活力的创意》 (Mindstorms:Children, Computers, and Powerful Ideas) 中, 佩伯特系统阐述了自己的建构主义教育哲学:“在制作中学习” (Learning by Making) 。在他看来, 好的教育不是如何让老师教得更好, 而是如何提供充分的环境与工具让学习者去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而构建知识结构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通过创造、设计和构建对自己来说有意义的事物。作为教育家, 他更关注的是方法论问题, 如何提供工具与环境, 让人们更多的参与到创造与设计之中, 并尊重每一个个体不同的学习风格与习惯。

“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感知受到工具与媒介的深刻影响。当我们获得新的工具或媒介时, 我们不仅能完成新的任务, 而且我们看世界的方式会不一样”, Resnick教授说。

与他的导师一样, Resnick教授也认为, 计算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创造性材料, 人们可以用它来创造几乎任何东西, 从音乐到机器人。可惜的是, 绝大部分人在使用计算机时, 只是把它当成查询和处理信息的工具。一个人会用Word, 会Google, 会发电子邮件, 就能自称“熟练使用计算机”吗?如果一个人学了几天法语, 能看得懂法国餐厅里的菜单, 你会说他法语流利吗?

真正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意味着你能用这种语言清晰的表述一个复杂的想法, 或者讲述一个吸引人的故事。也就是说, 你得能用这种语言来“创造点什么”。同样的, 信息时代的“技术素养”, 不仅意味着要懂得如何使用技术工具, 而且懂得怎么利用这些技术来创造点什么。 (来源:果壳网, 2013-04-03)

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和成长过程当中范文 第5篇

【关键词】幼儿 玩具 教材 直观形象 作用

前 言

基层幼儿园教育有三难:思想上畏难、过程操作难、成果见效难。针对这一情况,胜北社区幼儿园认真分析应对,从突破“三难”入手,形成了一套破解难点、抓好教育科研的有效措施,收到明显成效。这里重点谈谈玩具对幼儿教育的作用。每个幼儿园都有很多的各种不同类型的玩具,但有的教师却不注意发挥其主导作用,充分利用现有的玩具因材施教,而是把玩具当做束缚孩子们的工具,无论是开展游戏还是自由活动,也不管孩子们是否喜欢,随便扔给一件就算了事,以孩子们不哭不闹为目的,这就大大降低了玩具的教育作用。一些家长对玩具也存有偏见,认为孩子到幼儿园就是学知识、受教育,只有上课才是正事,把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混为一谈。且不知,幼儿园教育主要是通过游戏而施教的,而游戏活动是对幼儿进行全面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游戏通常又离不开玩具,那么,玩具与幼儿有什么关系,玩具在幼儿教育教学中有哪些作用呢?

一、玩具与幼儿有着密切的关系

对于幼儿来说,除母亲的怀抱外,最有吸引力的东西莫过于玩具。幼儿虽然不明事理,不懂学问,但摆弄玩具确是他们最大的乐趣。鲁迅先生曾说过,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这句话言简意赅地摆正了玩具与幼儿之间的密切关系。教育家陈鹤琴也曾指出,玩是小孩子的整个生命,这句话则精辟的阐明了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游戏,也更需要玩具。孩子们在游戏中模仿成年人的语言和行动,拿玩具当武器或当做劳动工具,渴望参加成人那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幼儿这种心理和生理需求是受其身心发展水平制约的,这种身心发展需要和水平制约的矛盾,只有在游戏中获得解决。可见,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玩具是开展游戏活动的物质条件,也是幼儿表现游戏内容的辅助手段。玩具是孩子们生活中的亲密的伙伴和朋友,是他们认识世界、熟悉生活的教课书,玩具在伴随幼儿成长的过程中起着潜移默化地开发智力的作用。

二、玩具是对幼儿进行思想教育最直观的教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玩具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它们以各自不同的特有性能:具体的形象、鲜明的色彩、有趣的造型、优美的声音或夸张的动作,再现了各种物品的典型特征。比如,电动汽车、摇控飞船、带螺旋的飞机、电话、机器人和各种色泽鲜艳的塑料玩具等,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新时代美的事物,反映了我国科学技术的新成就,也表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因此,教师们可利用这些玩具编成故事向幼儿灌输爱祖国、爱劳动、爱科学的思想,培养他们浓厚的生活兴趣,使之树立远大的理想,将来成长为一代社会主义新人。再如,教师可带领幼儿一同利用废旧的纸盒、罐头瓶、包装袋等制做出各种简单的玩具,开展诸如称糖果、物品等,‘开商店”的游戏,这样不但使孩子们动脑筋、想办法,还可通过游戏,使他们在玩中领略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培养他们关心别人的好思想、好品德,让他们在愉快的气氛中,互相亲近、互相帮助、共同合作、增强友爱。通过自制玩具,开展游戏活动使幼儿增强了动手能力和勇敢精神,可以提高幼儿的思想水平和集体意识。

三、玩具在教学中具有直观形象作用

利用玩具作为教学工具,它具有直观形象的作用,它能够使教学内容生动活泼,从而激发了幼儿掌握知识获得技能的兴趣,加深了对具体物体的印象,培养了幼儿理解和记忆能力。例如,积木是用来搭建筑物的一种理想的玩具,是开展结构游戏不可多得的好道具,通过玩积木结构游戏可以丰富幼儿知识,发展幼儿的语言智力,同时也能丰富幼儿对物体结构和对物体造型的认识,加深对各种结构材料和各种几何形体以及空间关系的认识,并能使幼儿实际地了解到一些最简单的物理规律,如平衡、重心等,掌握关于几何形体和关系的词汇。如圆、方、高、低、向左向右等。这样不仅培养了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还可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达到良好的教育目的。

四、玩具有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

各类体育玩具,如沙袋、拍皮球、踢键子、开飞机、骑脚踏车等玩具,能使幼儿身体各部都能充分地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加强新陈代谢和呼吸系统的功能,锻炼了他们的肌肉骨骼和感觉器官,使幼儿健康成长。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可组织幼儿通过玩具开展体育活动,增强幼儿的体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玩具在教学和游戏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利用得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玩具对幼儿具有启迪智力增长知识的作用

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和成长过程当中范文 第6篇

关键词:探索,数学,学习

幼儿园数学教育正发生着从注重静态知识到注重动态知识, 从注重表征性知识到注重行动性知识, 从注重掌握知识到注重构建知识的重大变革。我们要改变幼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 让幼儿在探索中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本文试图从集体教学、区域游戏、日常生活三方面探讨幼儿数学的学习。

●在集体教学中理解掌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学习是需要意志的、有意图的、积极的、自觉的、建构的实践。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 而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幼儿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只能由幼儿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建构起来。因此, 在幼儿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幼儿对所学内容进行意义建构。例如, 在“我们爱运动”主题活动中, 我们组织孩子开展“我喜欢的运动”选拔。可是, 在一个主题中出现的运动项目有十三种, 孩子们不知道如何下手。有的孩子说:“赞成的就举手, 然后一个个地数过去!”这个主意马上就被否定了, 原因是嫌太烦了。有的孩子说:“我们把这些运动都画下来, 谁喜欢哪项运动就站就站在哪项运动旁边。”可是, 这样的做法一人只能选一项运动。最后大家决定把所有的运动项目画在一块大板上, 每个小朋友拿三个贴花, 把贴花分别贴在自己喜欢的三项运动上, 然后数一下, 哪项运动上贴的贴花最多, 就是最喜欢的运动, 然后按照贴花的多少, 选出第二、第三……在这一系列讨论、探索、实践的过程中, 幼儿学习了计数、按数排序, 掌握了多种统计方法, 并在实践中运用了这些知识和技能。又如在大班幼儿认识时钟的活动中, 班上总有一些孩子与时间概念绝缘, 教了很多次都不理解, 教师觉得非常懊恼, 孩子更是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对学习数学失去了兴趣。为了改变这种局面, 老师请这几个孩子做小值日生, 并给他们列了个特殊的《工作时间表》, 每天早上8:00到园, 8:10开始擦桌椅, 9:15开始给小朋友分牛奶, 10:00给小朋友分水果, 11:30擦桌子, 以上的时间都用时钟的形式表示。如果做得好可以获得“最佳值日生”的称号, 并可以得到一块精美的蛋糕。这项工作引起了几个孩子的兴趣, 为了很好地完成任务, 他们开始主动去研究工作表上的时钟, 也渐渐学会了看时钟。这样融入情境的数学学习摆脱了老师讲幼儿听、老师教幼儿记的传授方式, 让幼儿在主动探索、理解的基础上直接获得经验, 如同拆除了幼儿与数学之间的“围墙”, 拉近了幼儿对数学的心理距离, 大大降低了幼儿学习数学的难度, 提高了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 创设信息交流情境, 帮助幼儿理解数学的意义

建构主义重视意义的社会建构, 认为幼儿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来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 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因此, 在数学获得中应多创设机会让幼儿对自己的操作行为进行表述, 从而帮助幼儿巩固内在的认知结构。如在数学活动“按规律排序”中, 要求幼儿按照前面出现的示例将后面的物品排序, 有些幼儿不能一下抓住排列的规律, 就没有办法操作。我们不仅让幼儿尝试进行操作, 并且启发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排列的, 甚至用反复的语言说出排列的顺序“红黄绿红黄绿……”, 这一做法使幼儿通过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巩固了操作思路, 帮助幼儿掌握了相关的数学概念, 同时还请其他幼儿评价自己的作品, 这时不仅仅是语言信息的交流, 还有视觉信息的交流, 更重要的是幼儿集体智慧信息的交流。

(三) 提供操作材料, 帮助幼儿巩固数学经验

在数学集体教学中, 我们引导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获得数学经验、知识和技能。幼儿学习数学的操作活动可与分类、排序、比较、分合、计数、计量等内容有机结合, 引导幼儿摸、画、剪、拼、排、贴、走、跑、跳等, 以促进大脑积极思维, 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如“小猫钓鱼”让幼儿在钓鱼游戏中进行点卡与数卡的配对, 训练手眼协调能力和意义对应;“搭高比赛”是通过小方块积木懂得“高”与“矮”的比较是相对的, 培养动作的灵活性和空间概念等。幼儿通过自身活动进行操作学习, 兴趣很高, 能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 所以学习兴趣是幼儿不断探索新问题、获得新知识、永远向前的动力源泉。

(四) 在不同领域渗透数学学习

幼儿园各领域教育内容虽然研究对象不同, 但都包含着一定的关于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内容, 因此在完成各领域教育任务的同时, 可以有意识地渗透有关数学的教育内容。在体育活动中, 可以把数概念融合在“跳格子”等体育游戏帮助中, 可以通过队列变化帮助幼儿形成空间方位意识。在绘画、泥塑活动中, 幼儿可以获得有关形状、对称意识以及体积、重量等感性经验。在艺术活动中, 我们可以让孩子欣赏自然界中蕴含数学关系的物体, 如树叶的排列、花朵的数量、蝴蝶的对称等, 使幼儿感受排列形式上的秩序美与和谐美, 感受数学魅力。在科学教育中, 幼儿可以自然地运用测量、数数等方法发现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 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语言活动中, 可以让幼儿通过朗朗上口的儿歌学习数概念, 如“今天星期一, 猴子开飞机;今天星期二, 猴子学画画;今天星期三, 猴子去爬山……”这种语言用简单的形式反映了数学的规律。在音乐教育活动中, 我们可以将点数活动配上优美的旋律, 能让幼儿在反复吟唱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

●在区域游戏中探索学习

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了“六大解放”, 即解放小孩子的“头脑、双手、嘴巴、空间、时间”等。在新课程改革中, 我们越来越感到区域游戏在幼儿教育中所具有的重要功能和作用, 有些方面正是集体活动所难以实现的。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区域游戏紧密结合起来, 能够使幼儿沉浸在游戏情境中, 自发地探索数学, 获得有益的经验。在区域游戏中探索数学的优势在于:

1.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区域游戏充满趣味与挑战, 符合幼儿好玩、好奇的心理特点, 幼儿在这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学习数学, 学习积极性和探索的兴趣会大大增强, 学习的自主性也会不断提高。

2.有利于进行分层指导

区域游戏一般来说参与人数较少, 便于教师进行个别的指导, 尤其是对于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无法关注到的、能力发展高于或低于整体水平的幼儿, 教师可以根据个体的能力情况投放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 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3.有利于幼儿间互动学习

区域游戏中, 幼儿之间的互动比较频繁, 他们在共同游戏的过程中通常会有语言、肢体上的沟通和交流, 并且相互习得、经验分享。一些数学能力较强的幼儿会主动地帮助一些能力弱的幼儿, 在没有教师参与的情况下达到共同学习。

●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应用

幼儿的数学学习最终应该落实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使幼儿数学教育趋于生活化, 这是因为:

(一) 数学学习生活化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心理学研究表明, 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 带有直觉行动思维的特性。也就是说幼儿的思维过程离不开直接的感知和动作, 只有当幼儿在看到、拿到、听到具体物体时, 才能进行思维。而且幼儿思维的发展趋势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这主要表现在幼儿对事物理解的进程上, 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进而发展到对事物关系的理解, 从对事物的比较简单的表面的评价发展到对事物比较复杂、深刻的评价, 从片面的由外部联系进行判断和推理到比较全面的从内在本质上进行判断和推理等。同时, 幼儿的注意具有不稳定、不持久的特点, 对于新颖的、鲜艳的、强烈的、活动的、多变的以及能够引起他们兴趣和需要的对象, 能集中注意力, 但又很容易受更加强烈的新异刺激物的影响而转移。所以, 幼儿的数学学习要落实到生活中, 让他们在生活中发现、应用, 进而掌握数学概念和技能。生活化教学在某种意义上适应了幼儿形象思维的特征, 体现并满足了幼儿注意不稳定发展的特性。

(二) 数学学习生活化符合数学学科本身特点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 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 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 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 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表述表明, 数学学科不仅对社会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而且对人的发展也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尤其是对人的发展, 它能够发展人的思维, 能够帮助人解释并描述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 也能够帮助人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等。数学学习生活化其实就是要求教师在遵循数学学科这一特点的情况下, 让幼儿能够发展自己的思维, 运用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去解释、描述一些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 从而使幼儿在生活的情境中建构自己的数学概念及培养自己的数学意识。

上述研究表明, 生活化数学是建立在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数学学科自身特点基础之上的, 同时也是适应教学改革发展需要的, 既有自己的科学理论依据, 也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能够促进幼儿对数学知识的掌握, 能够促进幼儿对生活现象的了解, 也能够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那么, 如何进行数学学习的生活化呢?

我们可以利用现实生活情景, 即充分利用周围生活环境中现有的数学因素, 引导幼儿到大自然、日常生活中去体验数学的价值和乐趣。我们可以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 在现实的情境中引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增强幼儿对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对数学的兴趣。例如, 我们可以给幼儿提供管理班级出勤的机会, 让幼儿统计早上8点以前到园的小朋友是多少, 8点—9点到园的是多少, 9点以后到园的是多少, 爸爸妈妈送来的是多少, 爷爷奶奶送来的是多少, 迟到的小朋友是多少, 没到的小朋友是多少, 坐自行车的小朋友是多少, 坐电瓶车的小朋友是多少, 坐摩托车的小朋友是多少, 坐汽车的小朋友是多少, 今天班上一共来了多少小朋友等等。让幼儿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使幼儿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兴趣。

参考文献

[1]刘艳.幼儿大班数学主题教育活动探索.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07-12

[2]冉江渝.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实施方法初探.教育科学, 2008-5

[3]朱庆华.浅谈幼儿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科教学, 2009-10

[4]向小英.生活化教学在幼儿园数学教育中的运用.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 2006-10

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和成长过程当中范文 第7篇

【关键词】幼儿教育 保健和教育 社会和谐

我们常常听到保育一词,保育的意思包括保健和教育两方面,保健一般指生理健康方面的,而教育一般指心理健康方面的,现在在《幼儿园工作规程》当中,常常用保教来代替保育,指的是在幼儿教育工作当中,要做好保健和教育两方面的工作,以使幼儿能够身心健康的成长,在幼儿园的教育当中,把保教结合起来,使幼儿能够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能够获得知识,增长技能,使幼儿能够全面发展,能够提升幼儿园的办学质量,保教结合在幼儿园教育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保教结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在《幼儿园的工作规程》当中提出,幼儿园保教工作的一些基本内容为:做好孩子的生活护理工作,要让孩子合理饮食,老师要能掌握一些简单的应急处理措施,要对孩子进行一些常规的教育,这些基本内容是保障幼儿能够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要想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就需要对孩子做好日常的护理工作,以保证孩子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1.孩子在幼儿园每天都需要午睡, 这就要求幼儿园的老师能够做好孩子的生活护理,其中包括让孩子能够养成一个良好的睡眠习惯,能够自然入睡,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睡姿,老师在平时的时候要关注孩子的睡姿好不好,有没有趴着睡着的现象,以避免孩子因为没有正确的睡姿而影响到睡眠的质量,老师在平时的时候还要勤为孩子换被褥,勤给孩子通风,保证孩子有良好的睡眠环境,还要经常看看孩子在睡觉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不正常的表现,以便发现问题可以及时的采取处理措施,良好的睡眠习惯是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2.孩子要想健康成长,除了和睡眠有关外,与饮食也密不可分,因此幼儿园在做保教工作的时候,把饮食也要放到重要的位置,幼儿园的老师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让孩子做到不挑食,均衡进食,在孩子进餐的过程中注意观察是不是有异常情况,在进餐之后有没有不良的反应,以便发现异常情况可以做到及时的处理,另外要保证孩子在进餐之前和进餐之后,不做比较剧烈的运动,以避免孩子在进食的过程中肠胃受到损伤,影响到孩子健康的成长。

3.幼儿阶段孩子还不能自理,所以要求幼儿园的老师除了做好孩子的睡眠和饮食护理之外,还需要做一些日常的护理,比如说孩子的大小便处理,孩子根据天气情况加减衣物等等,以保证孩子每天都能快乐成长。另外老师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护理常识,能够根据孩子的表现,发现孩子存在的异常情况,以便第一时间可以发现病情,还需要知道当看到孩子有病的时候应该如何先简单进行处理,当看到孩子受到伤害的时候如何进行应急处理,只有这样,一旦孩子出现了异常情况,才能及时的进行处理,以保证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

第二,保教結合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都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孩子的健康发展直接影响到祖国的未来,在国家实行计划生育的今天,每个家庭当中的孩子数量都不多,使得孩子有种众星捧月的感觉,不少的孩子在家里受到家长和家中长辈的溺爱,因而形成许多的不良习惯,在幼儿园实行保教结合的教育,除了对孩子的日常生活进行管理外,还需要对孩子进行一些常规的教育,使孩子拥有健康的身体之外,还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具有健全的人格,以造就一批能够适应社会的新人。

根据社会调查显示,现在的孩子身体所患疾病越来越少,但是所存在的各方面问题也不少,比如说家长对孩子过于娇生惯养,使得一些孩子在饮食方面存在不均衡的现象,使得一些孩子出现偏食的现象,体重过轻或者过重,这是来源于身体方面的问题,另外孩子的心理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家长溺爱使得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无法与其它的小朋友正常的交往,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希望孩子各方面都优秀,使孩子所面临的心理压力过大,不得不参加各种辅导班,一些影视剧、互联网等盛行,使得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让孩子过早成熟,出现与年龄不相符的早熟现象等等,这些无形当中都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一定的影响,使孩子在生理和心理方面有可能存在问题。

在幼儿园的保教结合当中,注重对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的培养,针对每个幼儿身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使其能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拥有健康的体魄,教会幼儿一些日常的生活习惯,比如某个孩子不爱说话,可以适当的让他多发发言,对于自尊心比较强的孩子,不要在众多的孩子面前去批评他,要私下里与他交谈等等,另外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孩子们在规定的时间上床睡觉,做到食不言寝不语,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做到不偏食、不挑食,与其它小朋友要做到和谐相处,要做到善待他人等等,让孩子在健康成长的同时,能够掌握基本的知识,拥有基本的技能,以便日后可以更好的适应社会,为社会培养一批优秀的人才。

第三,保教结合可以使幼儿园的声源不断增加

现在每个孩子都是家长心目当中的宝贝,他们都希望孩子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因此他们对幼儿园的选择是非常高的,在幼儿园实行保教结合的教育,使家长可以放心的把孩子放到幼儿园,孩子在幼儿园内受到良好的教育,家长满意了,他们就会形成一张无形的宣传网,宣传力度自然也大,这样会有越来越多的孩子被送到幼儿园内,这样幼儿园的生源就会不断的增加,使幼儿园得以兴盛的发展下去。

要做好保教结合,就需要幼儿园的老师能够对每一个孩子关心,无论是孩子的生活的哪一个方面,让孩子在幼儿园内可以感受到爱,这样才能让孩子愿意留在幼儿园内。要想让孩子愿意留在幼儿园内,在采取保教育教育的时候,不仅仅是对健康方面的管理,还需要注重对孩子能力的培养,因为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都比较高,如果只对幼儿的生活进行管理,家长大可不必送到幼儿园里来,所以幼儿园的老师在平时的时候,还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一些适合的游戏,以使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能够不断的成长。

孩子是我们的希望,是我们的未来,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因此当我们把孩子送到幼儿园的时候,就对幼儿园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让孩子能够健康的在幼儿园内成长,保教结合在幼儿园内必不可少,幼儿园的教育要做到“保中有教,教中有保”,让孩子在幼儿园内的生活能够受到照顾,同时知识和能力方面也能有所提高,让幼儿园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和成长过程当中范文 第8篇

本次社会领域研讨活动具有以下特点:

一、选材的多样性

本次研讨活动内容,以有效实现社会领域教育目标为出发点,选择既与幼儿知识经验相适宜,又能满足幼儿兴趣,从而促进幼儿社会化发展的教育内容。在教育材料的选取上,教师们各尽所能,各显神通,体现了内容的丰富性和选材的多样性。

20个集中教育活动中,有8个是关于道德情感教育的。教师通过各种形式,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他人的困难,学习如何关爱、尊重他人,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寻求合作的方法,分享成功的喜悦,实现积极的情感体验。

涉及人文、民风、民俗的教育内容7个。教师运用直观的现代教育手段,美丽的自然风光,绚丽的民族服饰,丰富的地方特产和人文知识,向幼儿展示家乡山水的美,感知家乡人民的勤劳、智慧,激发幼儿对家乡,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涉及社会行为规则、安全教育、自我服务方面的教育内容有3个。幼儿在游戏情景中学习社会生活的规则、规范,学会自我保护、自我服务。

涉及环境教育的活动有2个。教师通过讲解、操作,引导幼儿在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建设绿色家园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做点什么,怎么去做。

最难能可贵的是,此次研讨活动有2个教育活动涉及了心理教育的内容。教师创设各种情景,让幼儿在模拟情景中体验,克服惧怕黑暗的心理,消除消极情绪,养成积极乐观的态度。

二、社会教育目标的实现

社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与自我、社会、自然和谐的人。与自我和谐的人表现为具有主体性(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与社会和谐的人表现为合作性、亲社会性,与自然和谐的人表现为爱自然、爱生命。20个集中教育活动社会教育目标的实现渗透于教学活动的各个细节之中。

1. 主体活动性

大多数的研讨活动都尽可能地把课程内容设计成幼儿的各种自主活动,让幼儿在自主活动中学习。例如在《大家一起玩》的三个教学环节中,教师提供给幼儿的材料———绳子,由第一个环节的每人一根,到第二个环节的两人一根,到第三个环节的全班只有一根。教师让幼儿自由地去取绳并随意地玩绳。第二个环节中,有的幼儿快乐开心地用各种方式玩绳时,发现有的同伴没有绳玩,有的就会主动邀请无绳的孩子一起玩,无绳的孩子也会主动提出和有绳的孩子一起玩。但这时有的孩子还是没绳玩,而有的孩子则一人在玩一根绳。教师这时适时地介入,进行引导:“你想出了那么多玩绳子的方法,多能干啊!可某某小朋友现在还没有绳子玩呢,你能帮一帮他吗?也许你们一起玩会更开心,两人一起也许还会想出更多的玩法呢!”这时教师的教育目标“培养幼儿主动与同伴交往,愿与同伴分享玩具”,“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隐性地在幼儿自主快乐的玩耍中得到了实现。但是,也有些教学环节在幼儿主体性方面体现的不够透彻,如《新疆之旅》,幼儿在制定(绘制)出行计划时,教师建议大家停止操作,要求幼儿互相交流各组的计划。这时大多数幼儿正在热烈讨论的兴头上,教师的干预阻碍了幼儿的交流。又如《去救小动物》。教师要求幼儿一次只许救一只小动物,而且还要求去救过小动物的孩子就不能再去了。教师的干预,打击了幼儿的积极性,限制了幼儿主体性的发展。

2. 渗透性

教师们社会教学活动的目标向各领域渗透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融合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的,这才是“知时节”的“好雨”。如《懂事的小乌鸦》。在观看小乌鸦反哺妈妈的配乐课件后,教师让幼儿编故事。幼儿体会小乌鸦怎样关心生病的妈妈的同时,既锻炼了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创编故事的能力。在《大家一起玩》的活动中,幼儿在共同探索绳子的多种玩法时,既培养了他们友好合作、共同分享、主动交往的良好行为,也发展了孩子四肢的灵活性和大小肌肉群。

在社会教育目标向其他领域渗透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即目标的实现偏重在技能、知识目标上而忽略了人文、社会情感目标的实现。例如《快乐的小蜜蜂》,教育重点偏移到认识蜜蜂发现蜜源多少的飞行方式,而忽略了“合作完成任务的快乐”;《我的家乡———黑井》,重点放在了让幼儿认识制作小锅盐,而黑井的人文、风光的美挖掘不够;《去救小动物》则忽视了“帮助幼儿克服怕黑的心理障碍”,而偏重于教会幼儿熟悉游戏的方法。

3. 行为实践性

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尤其是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形成,往往不是教师直接“教”的结果,而是通过在实际生活和活动中积累有关经验和体验来实现的。

参与研讨的20个集中教育活动,目标的实现都非常重视幼儿的行为实践性。教师创设各种条件,让幼儿通过体验、移情等多种心理活动的交融,激活已有经验,使经验内化为自我感悟,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经验。例如《垃圾分类》,教师提供常见的废旧物品,让幼儿亲自将这些物品归类放进标有可回收、不可回收和电池标志的垃圾箱里。《交通知识知多少》,孩子们扮演小司机穿梭于各种交通标志图之间,扮演小学生体验行走的安全、乘车的安全。《各种各样的商标》,幼儿在放着各类食品的“超市”里分类学习摆放食品。《快乐心情》,教师提供幼儿日常爱玩的玩具,幼儿自由取舍、玩耍,体味“快乐心情”。

三、环境创设的教育性

环境起着“隐性教师”的作用。20个集中教育活动,教师们在保证提供低成本高质量材料的同时,尽量为幼儿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

1. 充分利用当地文化资源,挖掘其教育价值

大部分教育活动都能利用当地资源,充分挖掘其教育价值,营造有利于幼儿实践、体验的适宜环境,让幼儿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和感受家乡的风光、文化。例如《美丽的家乡———元谋土林》,教师在活动室四周布置了一些大大小小的土林风光挂图、图片,再通过专题片的介绍,幼儿恍若置身于美丽的土林,充分感受土林的“雄、奇、秀、美”。《美丽的永仁彝族服饰》,教师利用绚丽的彝族服饰:鸡冠帽、绣花衣、绣花裤、绣花鞋、绣花围腰和挎包为幼儿作了一场永仁彝族服饰的盛况展出。幼儿通过参观永仁彝族服饰展,感受到了永仁彝族人民的勤劳、智慧和美好,激发了幼儿热爱彝乡民俗、民族文化的情感。

2. 创设不同的问题情景,让幼儿学会解决问题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善于根据幼儿已有的认知,创设有利于他们建构新的知识经验的、真实的问题情景,造成幼儿新旧知识间的冲突,从而激发他们积极思维,培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我长大了》,孩子一进活动室,看到的是凌乱的床铺、饭桌、书架、玩具柜。这时,教师提出了问题:“我们的活动室怎么变成这样了,我们该怎么办呢?”把问题直观、具体地摆在幼儿面前,让幼儿自己去解决。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自我服务。

在所有的参赛活动中,教师尽可能地让幼儿体验生动的、鲜活的自然、自我、他人、事、物,以增进幼儿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的发展,激发激情,完善人格,在体验中成长。幼儿在体验的过程中,许多语言会引起成人的惊叹与共鸣。如幼儿说土林的景观“象天安门城楼”,有的“象皇上高高地坐在上面”,有的“象一把利剑刺向天空”;彝族的鸡冠帽,孩子们说它“象老鼠的耳朵”、“又象森林”、“还象武士铠甲上的肩钉”;说永仁方山脚下的彝家山村“美得象天堂”;在教师问到怎样到新疆去?孩子们答:“开着车,车上装上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就能去了”;在体验残疾人生活的不易时,孩子们说:“我的心很疼,心都碎了”,看到残疾人自强不息时又说“我的心又圆了”、“为残疾人骄傲”,看到社会各界关心、帮助残疾人的画面,幼儿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感到非常感动”、“非常快乐,非常幸福”。幼儿在自主活动和行为实践中体验了自然,体验了生存,体验了情感,体验了道德,体验了轻松,体验了快乐,幼儿在活动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

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和成长过程当中范文 第9篇

关键词:快乐;幼儿;自信;英语教学

一、快乐学习的内涵和意义

快乐的学习是指幼儿积极的、主动的、愉快的一种学习表现或学习方式。这里的“快乐”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表面层次的快乐,即幼儿在学习时心情高兴和愉快;另一方面是指深层次的含义,即幼儿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并产生发自内心的胜任感、自信和满足感。实现深层次意义的快乐学习,将能使幼儿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以及积极的学习情绪,对日后的学习及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我们要充分认识快乐学习的重要性,不能只满足于表面层次的快乐,不能简单地认为只要是唱唱跳跳地学英语就算是达到快乐学英语的目标了。幼儿园实施英语教学,重点应关注如何为幼儿以后的学习乃至终身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幼儿园英语教学的目标应以培养幼儿对英语活动的兴趣、喜欢和主动参与英语活动为基本。

二、让幼儿在英语学习活动中建立自信,体验成功的愉悦和满足

心理学研究表明,自信心能促使幼儿产生积极主动的活动愿望,大胆探索、积极思考、乐于和人交往、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所以,教师应帮助幼儿在英语学习中获得成功、自信和快乐,使幼儿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英语的学习活动中。

1.充分尊重幼儿,关注个体差异

毋庸置疑,孩子间是存在差异性的,幼儿个体差异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倾向差异、学习方式差异和原有经验差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往往容易关注甚至偏爱一些反应快的、表达力强的孩子,对那些不善表现、能力差的孩子缺乏耐心,甚至忽略这些所谓的“后进生”的发展,这样不但对孩子不公平,而且还会影响孩子的发展。教师应提高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意识,在幼儿英语学习活动以及日常的活动中,细致观察和掌握每个幼儿的特点,注意给每一位幼儿创造机会,让每一位幼儿都能体验成功的愉悦,帮助幼儿建立自信。例如在课堂提问时,可以设置难易程度不一样的问题,按幼儿的能力水平进行提问,使每一个幼儿都有表达的机会,并在过程中体验成功,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悦感和满足感。

2.采用鼓励性评价

幼儿的心是纯洁的,更是敏感的,当他们在教育活动中听到教师的表扬、肯定,受到鼓舞时,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也会随之高涨。蒙台梭利曾说:“如果孩子们成长于鼓励他们自然、顺序地发展的环境中,他们会突破性地进入到学习,他们将变成自我激发者,自我学习者。”教师恰当的评价是给予幼儿的学习的最大支持,因此教师要对幼儿的学习和表现及时给予评价,并重视评价的艺术。评价应该是积极的,应以鼓励、表扬为主。例如,当幼儿积极表现或回答正确时,教师可用夸张、高亢的语调说:“Good!”“Very good!”“You are wonderful!”等,使幼儿感觉快乐、满足,从而更积极地投入英语学习活动中。

3.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幼儿在英语学习中的错误

幼儿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出现发音不准或表达有错误都是正常和自然的现象,但有的教师会比较着急,让幼儿反复练习和纠正幼儿的发音。这样会使幼儿因经常被纠正而感到沮丧,最终对学习英语产生厌烦情绪,失去学习信心。语言习得研究证明,错误是语言学习过程的一种必然,是学习行为发生的明证。不苛求纠正语言错误也是使幼儿具有安全感、积极主动参与英语学习活动的重要原则。当幼儿出现错误时,教师不要批评,也不要重复幼儿的错误,而是用正确的语言去影响幼儿,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直接的经验。

三、发挥情感教育功能,让幼儿在快乐的英语学习中快乐成长

幼儿的学习与其情绪、情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让幼儿保持积极的情感,如自信、愉快或喜悦等,对英语学习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作用,积极的情感教育对幼儿快乐学英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积极的情绪影响和带动幼儿的快乐情绪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消除幼儿过于紧张的焦虑情绪,使他们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教师首先要满怀激情地开展和投入英语活动,通过积极的情感鼓舞幼儿,以快乐的情绪影响和带动幼儿的快乐情绪,使幼儿始终处于积极的、兴奋的学习状态中。

2.善用音乐功能,减低学习难度,让幼儿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幼儿天生就喜欢唱唱跳跳,将音乐作为英语教学的一种手段,不但能为幼儿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更好地激发幼儿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还能大大降低学习的难度。如,把一些英语用语编进幼儿耳熟能详、通俗易懂的歌曲中,幼儿能很快地在唱唱玩玩中习得。

其实,让幼儿快乐学英语的途径和方法还有很多,关键在于教师要充分认识、了解和掌握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用心观察和发现,必能达成快乐学习的目的。

快乐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主旋律;快乐是孩子学习、探究、尝试的原动力;孩子因快乐而学习,因学习而快乐。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我们要努力让孩子体验和相信:学习英语是快乐的!

参考文献:

[1]张志远.儿童英语教学法.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余正,张明红.学前英语教学活动方法.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上一篇:考核汇报材料下一篇:情意绵绵的妇女节祝福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