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学校教案

2024-07-03

我们的学校教案(精选8篇)

我们的学校教案 第1篇

音乐教案-我们的学校亚克西《我们的学校亚克西》教案

《我们的学校亚克西》教案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很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我们学校亚克西》,感受新疆的歌曲风格。

2.通过读、拍、唱x x x这一节奏,使学生认识并掌握这一节奏。

3.通过演唱歌曲、律动、歌表演,增强对歌曲的理解与表现,启迪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在音乐创作实践中感受到愉悦。

教学重点、难点:

1、x x x节奏的读、拍、唱的练习。

2、感受新疆歌曲活泼风趣的风格特点。

教具准备:

钢琴、录音机、歌片、等。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

随老师的节奏火车走进教师

师:同学们好,欢迎回到音乐课堂,想搭上老师的节奏火车去旅游?(想)那就快快跟上我的节奏火车,千万别掉队了。

x x x x x | x x x x x |

师:停!咱们的第一站到到了,你们听是什么在欢叫啊?

二、寓教于乐

1. 拍一拍(出示童谣卡片)

咯咯哒 咯咯哒 |母鸡 下蛋| 啦 0|

咯咯哒 咯咯哒|母鸡 下的蛋 | 真是 大 ||

师:你们猜这是什么地方呀?对呀!是养鸡场,我们也来模仿鸡的语言,和它们一起庆祝吧!(导出节奏 xxx )

注意:要求读拍 xx 时要重些, x要轻些。

师:我们要跟母鸡说再见了,快踏上节奏火车,我们看看下一站到什么地方。

2. 听一听

师:听,我们到的第二站是什么地方

(放录音,师用舞蹈动作提示)

生:新疆

师:同学们真聪明!欢迎你们来到新疆,同学们亚克西!

(解说亚克西是新疆的语言,是“好”的意思)

师;听一听他们在唱什么并说出歌词大意和情绪。

(出示歌词)

3. 念一念

(1)让学生找出节奏 xxx ,听到 xxx 节奏时就举手,并念出来。

(2)按节奏念歌词

4. 唱一唱

(1) 随琴视唱歌谱

(2) 试着跟琴小声哼唱

(3) 处理歌曲

让学生找出自己觉得最难唱的地方,大家来唱一唱

要的活泼风趣,用中速演唱

(4) 演一演、敲一敲

请几个同学当舞蹈老师教动作

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三、编创歌词

四、载歌载舞

五、下课

学生伴随音乐唱着跳着走出教室

我们的学校教案 第2篇

1、过介绍学校情况进行听说训练,使学生懂得要根据听话对象组织语言说话得体,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以及听说辩析能力。

2、学习拟说话提纲,根据提纲组织语言有条理地说话。

3、进行导游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听说兴趣,培养实际运用能力。

教学准备:

1、拍摄周三下午各活动课程的录像,将画面输入电脑,制成课件,运用CAI教学。

2、投影:导游线路图。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Today we’ll listen and say OUR SCHOOL。 (点击课题:我们的学校) 美丽的校园,先进的设备,辛勤的园丁,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以及你们——活泼好学的boys and girls。 这就是我所认识的ChengDong primary school教改实验区。 同学们对自己的学校一定很熟悉吧,Yes or No? 怎样才能介绍好自己的学校呢?Please look at your book at P53。 请大家自由轻读同时思考:要求我们介绍学校的什么?怎样介绍? Now stop! Please look at the screen。(手指大屏幕)

二、明确训练要求。

1、点击投影:听说要求 请你以导游的身份向老师和同学们介绍一下学校的概况。介绍之前,拟一个提纲。先介绍学校的概况,再选择一两个能反映学校主要特点的内容重点介绍。注意用导游语。介绍完以后,其他同学补充、评议。 请大家自由轻读思考:具体介绍什么?怎么介绍?

2、拎出要点,明确要求。 这其中要求我们向客人老师介绍学校的什么?(板书:概况 特点)

概况就是学校的 。 先介绍概况,客人就能对学校情况有个大概的了解,总体的印象,为了给客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还要选择一两个能反映学校主要特点的内容重点介绍,哪些内容最能体现学校特色?(美丽的校园、一流的教学设施、教学特色、第二课堂活动……)

我们可以向客人老师介绍的内容太多了,“美丽的校园、教学的特色……”(板书)。每位同学可以把自己认为最美,最生动有趣的内容选出来说说。 为了能介绍条理清楚、重点突出,介绍之前要拟一个导游提纲,说的时候要注意用导游语,谁能说几句?导游语,是引导游览时所说的话,它的特点是讲究文明礼貌,在向客人介绍时需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语言风趣形象,使客人感到亲切、生动、愉快。

当一位同学介绍时我们其他同学要好好听,认真思考,还可以用笔迅速记下别人说的或是自己突然想到的好句子,因为你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呢,那就是补充、评议。

三、练习介绍,补充评议。

点击板书:练习介绍 明确了目标,我们就得像挑山工一样,一步步向目标迈进。哪位同学自告奋勇,带头迈出第一步,向客人老师介绍学校的概况。

1、投影:实验区平面图

1、指名介绍学校概况。屏幕提示用好导游语。(如:各位客人老师,下午好!欢迎您来到城东小学教改实验区,我叫×××,很乐意为您服务。城东小学实验区诞生于去年8月,两幢教学楼和一个操场,是一个袖珍式的校园。这里有……)

2、校园点击。 校园美丽是学校的一大特色,同学曾以“美丽的校园”为主题画了一组画儿,下面就请热情大方的你们为客人老师作介绍。 (假山、连廊、……) 星期三下午的第二课堂活动,这是一大特色,我们许多老师都非常想知道这方面的情况。 点击播放第二课堂活动集锦。 学生介绍,补充,评议。(微机室、乒乓球馆、舞蹈室……)

3、屏幕提示说好结束语。(如:各位客人老师,今天就介绍这些,敬请批评指正,欢迎您下次再来!)

4、小结以上导游过程。(欢迎词+概况+学校特色+结束语)

四、讨论推选,组队拟纲,落实路线,导游实践。

1、组队拟纲。 以小组为单位,学习组长牵头,推选3、4名同学为导游骨干,其他同学积极参与,团结合作,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在突出重点的同时还要内容丰富。

2、确定第一导游点和路线,并在大屏幕上显示。

3、各导游组邀请客人老师参观学校。

4、导游实践。选择一组跟踪摄像。

五、回放实况,组织评议。

1、实况回放。

2、组织补充、评议。

我们的学校 第3篇

春天,树木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池塘边的道路旁,红艳艳的杜鹃花最惹人注目了,微风吹过,火红的杜鹃花像跳动的火苗。我最喜欢的地方是食堂对面的草坪,小草绿油油的,看上去又柔软又舒适,草坪上的芭蕉树像个巨人一样伸出庞大的“三头六臂”。

夏天,池塘边的杨梅成熟了,我多想去摘一颗尝尝。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坐在树下那会有多凉快啊!

秋天,校园里瓜果飘香:红彤彤的柿子,像灯笼一样挂在枝头,火红的石榴笑开了嘴,大大的柚子压弯了树枝。粉红色的芙蓉花也来凑热闹。

冬天,下雪了,我们在雪地里打雪仗、堆雪人,可有趣了。

啊!校园真美丽!

文学,我们的学校 第4篇

我是一个作家,很自然的,我会考虑如何面对这个问题:文学的作用是什么?在这里我想告诉你们我的观点,文学—它是一所学校,它教给我们的是一些最最基本的东西。因为很简单,我们要讲的、要说的涉及到自由思考的能力。

现代世界里,很多人认为文学毫无用处,或者认为它不过是一种消遣。现代世界有很多特点,其中一点就是:它充满噪音和消遣,它是一个巨大游乐场。除去文学,现下其他种类的消遣越来越多,更新换代得也越来越快。文学当然也富有消遣性甚至快速消耗性,这点甚至是最被全世界所公认的,但认真来讲,文学不是消遣。它首先是艺术,但它比别的艺术门类能更直接地膨胀人类精神的空间,使精神得以自由驰骋(法语中存在这样一个偶然的巧合: “书” livre 和“自由” libre 差不多长得一样,尽管它们的词义完全不同)。

文学是门艺术,是关于词语和语言的艺术。(我这里讲的“文学”是为人们所接受的最广义的那个文学,尽管在后面我要讲的更多的是小说文学。)它是叙事艺术,但是在此之前,它首先是词语的艺术。福楼拜认为一个作家追求的真正目标是语言的美,他甚至梦想写一本“几乎没有主题的书,一本什么内容都没有的书”,这本书唯一的力量是语言。然而,语言,我们所有的语言,都在经受一个缓慢的贫血过程,这种贫血在削减我们的表达力:我自己的语言在经历这样的过程,我想你们的语言大概也是这样。我不懂你们的语言,但是我的国家有一个诗人叫阿尔芒·罗班(Armand Robin), 他懂中文并且能翻译中文,他拿中文和希腊文相对比,说这两种语言“完美无比如一对兄弟”。我说的语言贫血不仅仅是一种正常的劳损,比如一些词汇和语句形式日渐消失并且被新的口语所代替,我这里想说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语言的缩减和庸俗化(我们的生活节奏在加快,我们当下有一种被叫作“实时性”的东西在施行专制,使时间失去深度,并且导致古典和传统遭遇否定),特别是语言变成商品,被现代媒体强势灌入到我们这个时代所有时间与空间的角落。电视是其中之一,它将上述我说的那些东西填塞进人的精神。有一个经济法则叫“格雷欣法则”, 也叫“劣币驱逐良币法则”。这个法则也不幸地在语言领域被实现了。媒体的喋喋不休使得千篇一律的词语成倍扩散、增长,那些陈词滥调极力排斥生动和富有想象的语言,就像猫和老鼠不能同在一个屋檐下一样。让我们继续用动物来比较吧,有时候我跟自己说,我好像亲眼见证了一个非常短暂的动物和语言的演化史,那些美丽无比、令人起敬的物种—老虎、犀牛、鲸鱼,今天都濒临灭绝了,就像我的母语—法语,它的未完成虚拟式动词变位也已经消亡了。

“有的时候我感觉一场瘟疫正在打击人类最独特的功能—使用语言。”三十多年前意大利人卡尔维诺如是说。自那个时期以来,这一“语言鼠疫”极大地扩展了它的吞噬领域并且在继续着它的吞噬。卡尔维诺接着说:“这种语言瘟疫表现为认知努力的减少和即刻性(immédiateté)的削弱,它用扫平一切的自动性使所有的表达向最为通用、最无名无姓和最抽象的术语看齐,它消解意义,磨钝表达的棱角,熄灭词语在前所未有的境遇下相遇所迸发的每一簇火花。”然而,我们的思考只能通过和借助于语言。拥有复杂语言的人才拥有手段去进行复杂的思考;反之,只拥有贫乏语言的人,他的语言就只能带给他一个贫乏的思想。(请注意,当我说“贫乏语言”的时候,我不是指“民众语言”,当民众的语言没有被偷奸的时候,它其实是具有表达力且颇为具体的。我所指的是僵死粗俗的语言、大众媒体的语言。)

文学是可以让语言的宽阔、细微和光泽得以保护与再生的土地;它的表达力量不是体现在用普遍性的词语来描绘世界,而是呈现出微妙现实的丰茂杂色:“田野在词语中的苍翠比它自己的绿色更加浓郁。”葡萄牙伟大的诗人费尔南多·佩索亚曾这样说过。这句话是作家的理想—它是无法实现的,像所有的理想一样,但是我们要去孜孜不倦地追寻它,像追寻所有的理想一样。哲学家瓦尔特·本雅明则用另外一種方式描写词语的表达,说它是“用锤子一点点敲击真实,一直到把图像刻进去,就像刻在铜版上”。接触文学,就是学习爱和尊重,就是实践一种语言,它让我们思索,使我们了解世界的复杂。阅读小说、诗歌,不是给自己安排一种消遣的方式,也不是远离世界与附庸风雅,因为文学不是逃离世界的手段,相反,它炼就探索世界的精神。或者说:它既是了解现实的手段也是和世界保持距离的手段。福楼拜说过:“当我读莎士比亚,我感觉自己变得更高大、更纯洁、更有力量。”这不就是成长的过程吗?这不就是我们致力探讨的话题吗?这就是文学所具有的打造精神自由的方法。

当然这个方法不是唯一的。它还有另外的方法:语言,它以自己的本质去溶解语言的普遍性。世界上各种强势力量为实现它们的统治,不管是政治,宗教还是经济上的统治,都需要制造普遍性(généralités)。为了对每个人实施强势的统治,它们的权力要使用在被剥夺了特殊性和被聚集到一起的抽象群体之上:这些群体我们可以管他们叫信众,或者人种,或者民族,或者消费者。文学则相反,它并不给我们呈现类型或者类别,或是一个群组的代表。包法利夫人,安娜·卡列尼娜,《追忆似水年华》中的叙事者马塞尔(普鲁斯特),他们不代表任何种族、社会、政治、民族、或者宗教群体(哪怕他们属于其中的某些群体)。他们为了自己而存在于一种复杂的特性里。(说实话,有一种文学号称自己所创造的人物代表着某个抽象的群体,这其实是一种宣传的形式,我们对它不必抱有兴趣。)那些伟大的小说所代表的人物,如果我们用瓦尔特·本雅明的话来讲,是“生活着的人所具有的深刻的不确定性”。我们要记住“不确定性”这个词,待会儿我们要回到这上面来。同样是本雅明,在他的另外一篇文章里,他这样提到:“人以幽默(ironie)的态度过着与共同体生活不同的日子,不管他被抛进了怎样的共同体里。”这样的“幽默”在本雅明眼里,是欧洲所有财富中最有欧洲特点的。

瓦西里·格罗斯曼 (Vassili Grossman) 在他的伟大著作《生命与命运》中呈现了两个人的对话,他让这两个人谈他们的国家所经历的历史。他们的历史里什么都不缺了,除了民主。他们当中的一人将两条道路拿作对比:列宁的道路,还有契诃夫的道路。民主的道路,是苏联在历史上没有经历过的,那人把它称为契诃夫的道路。那个人说:“我们对于人和自由的概念永远是战斗的,激情的。但是这个概念永远把具体的人牺牲于一个抽象的人的概念之上。”而契诃夫在他的戏剧和小说里中呈现了无数具体的男人女人,他们具备着深刻的和令人难忘的个性,他们或好或坏,但他们都不是什么抽象群组的典型代表。这个对话说明的是,文学,特别是小说,在它跟个人之间,有一个契约;在它跟社会民主的概念之间,也有一个契约。小说所关心的是人,是以“自己的方式”生活着的每一个人,而不是作为群众生活着的人。格罗斯曼这么说。埃德加·爱伦·坡有一本书叫《人群中的人》(The Man of the Crowd),里面有一个故事可以用来形容小说中的人物。在小说里,叙事者在伦敦某条街上观察着人群,在每张面孔上他都能认出一种类型:小职员、赌徒、妓女、醉汉……突然,有一个面孔把他打动:“我以前从未见过这样的表情。”这张面孔让他无法读懂,无法被归类到任何一个阶层或者一个行业,于是叙事者跟在这张面孔后面走了一夜又一天。这就是小说人物,无法驾驭地奇特,永远反叛普遍性。我们为此追在后面,努力去探索小说里的人物。

在西方现代小说史上,唐吉诃德开创了描绘人物之先河。陀思妥耶夫斯基曾说“他是文学中所有人物中最美好的”。但是,“他的美好也因为他同时十分可笑”。他以为真实的世界—那是十六世纪末的西班牙—跟他为之痴狂的骑士小说里的世界是一样的。他对着自己想象的敌人勇悍非凡,把风车当作巨人,他拒绝接受世界本身所呈现的样子。这样做看上去很美,但是把世界当成它并非真实存在的那个样子,确实有点可笑。这种模糊性,或者说这种不可确定性,在小说历史中的那些重大人物身上都可以看到。对于小说空间的创造,它具有根本的意义,因为“在小说的领地没有人拥有真理”,这是米兰·昆德拉的话。因而,小说给我们呈现的人物都对抽象具有过敏症,都复杂多样、无法预料,绝非可以鲜明判断。艾玛·包法利,因为她就如此,所以令人感动。《白痴》里的梅什金公爵也是如此。约瑟夫·康拉德(《吉姆爷》的主人公)作为船上的长官,眼看自己的船要沉没,把船上的乘客撇在了即将到来的死亡面前,自己却在慌乱中逃生。他是怯懦者吗?后来,在所有当事人中只有他挺身而出,面对遇难事件的诉讼和罪责。他是勇者吗?《生命与命运》中的人物斯特罗姆,反抗和屈从都住在他的灵魂里,并且一直在搏斗,他是个物理学家,他决然否定斯大林伪科学强加给他的荒谬理论,因此把自己的事业前途、研究成果还有自己的家人都置于危险境地;但是在另外一个场合,他竟然同意在一个指控书上签字!他的勇气令人钦佩,但他不是超人,他同时也怯懦,这种怯懦比他曾经表现过的反抗还要绝情。

让我们重新回忆本雅明说过的话:“小说给我们看到的,是那个生活着的人所具有的深刻的不确定性。”小说不下指示,不做口号。罗兰·巴特说:“小说不做判断,它不是恐怖主义。从这个意义上,小说所教给我们的是与世界的政治概念相对立的东西。”政治概念认为现实总是分为好与坏,对与错,真理与谬误—这里是指不论什么政治,不管它们对这种成对的两极局限使用着什么名称。政治是去判别,小说则让我们自己判断。除去小说,有谁来让我们自己進行判断呢?《哈德茨基进行曲》是奥地利卓越的小说家约瑟夫·罗什(Joseph Roth)描写奥匈帝国衰落的伟大小说。它的主要内容是一位年轻的下士最后向罢工的工人群众开枪了:进步主义者们会说他是刽子手,反动派们会说他为制度尽职。而小说是这么看的:“在那一秒钟的时间里,几百种不相干的想法和图画闪过特罗达的脑际,有些甚至是同时出现在他的心里,混乱不清的种种声音告诉他谁值得可怜、谁凶残无比,他好像感觉有另外一个人举起他的手,一个陌生的声音从他的身体里发出来,第二次指挥他:开火!”他是一个犹豫不决、慌乱无措和完全被吓坏的人,其实我们每个人在突如其来的暴力时刻面前都有可能这样。

如果你们跟着我一起思考,就会明白:文学,它也是学习宽容的学校。文学,让我们发现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光明与黑暗不断交替出现、变幻组合,它是包含无限微妙差异的领地,它是多种颜色的。小说乐于告诉我们的是它对我们境遇的讽刺,是我们梦想遇到的失败,不是说不应该梦想,而是因为我们的梦想过于天真,我们对于现实的看法过于简单。因为我们不理解世界是从不驯服的,它对我们的狂想是决然反抗的。于是,深信世界是一部骑士小说的唐吉诃德,最后只能向羊群发起进攻。法布里斯(《巴马修道院》的主人公 )梦想在拿破仑身边奋勇作战,他在滑铁卢战场上糊里糊涂地奔跑,最后可怜地被人偷去了战马。文学导演着我们梦想的失败,不是说让我们不再梦想,不是教我们失望泄气;相反,小说通过告诉我们失败的可能,它让我们变得更清醒,更有准备去面对幻灭。它教我们用幽默的方法看到我们的“愚公移山” 并不总是能够成功,这个典故里的人物我相信你们都熟悉。但是,幽默不是玩笑者的品德,它是面对世界的智慧和武器。

在这里,我要讲一个故事。我每年有相当一段时间是住在法国布列塔尼海岸边的一个小村庄里的,我在那里工作。今天夏天,一个邻居告诉我,他偶然在广播里听到一句我说过的话,并一直记着它。这个人只读过一点书,但是他非常懂大海里的鱼和天上的飞鸟。我说的那句让他铭记不忘的话大意是:没有书,我不会成为我自己,那我的生命也就不值得去过了。其实,这句话的灵感有点得于一个法国作家,他要比我有名得多,他叫保罗·瓦莱里。他说过这样的话:“如果一个人不经历过很多不同于自己的别的生命,他就不可能真正地活过自己的生命。”小说可以让我们经历很多和我们不同的其他生命,它以这样的方式来帮我们活在自己的生命里。活在自己的生命里,不是去承受它,而是创造它、思索它、尽可能地引领它。我能够活在我的生命里,是因为我是包法利,我也是梅什金公爵(《白痴》);我是吉姆爷(《吉姆爷》),我也是《长夜漫漫》里的逃兵巴尔达慕;我是卡缪《鼠疫》里的医生贝尔纳·里厄,也是在奥斯特里茨的苍茫天空下等待死亡的安德烈王子(《战争与和平》);是滑铁卢战场上的法布里斯(《巴马修道院》),还是变成了甲虫的格里高尔·萨姆沙(《变形记》)和被人在胸口捅了一刀的K(《城堡》);是川端康成的《湖》里那个长着猿猴脚的教师银平,他追踪一个女学生一直到了被战争夷为平地的东京;也是马尔罗《人类的命运》中的上海共产主义革命者邱;是《水浒传》里一百零八条好汉中的无论哪一个;也是扑向铁轨那一刻的安娜·卡列尼娜。我能活在我的生命里,是因为我比我自己要更高大更多样,我是男人、女人、法国人、俄国人、中国人……我死而复活,千次万次。(我最不希望在一本坏小说里当一个人物,但是我可能已身不由己地成为了那个人。)

博尔赫斯在《证人》(El Testigo)里写道:每个生命垂危的时刻都有一个东西或无穷的东西在消亡。除非世间存在着一个宇宙的记忆,就像神智学者们建议的那样。没有这个宇宙的记忆,人类每一代人都会堕入童年状态。然而,能使每一代人之间相接近的就是文学。文学贡献着我们以往经验的宝藏。这个宝藏不是史实,不是法律,而是人类之所以为人类的千种万种的存在方式,就是说它们当中经常也有非人性的种种。文学之所以具有解放的作用,不是因为它在传达一个清晰的“口信”,而是因为它把我们的经验无限扩展和增加,它在暗中邀请我们用毫不傲慢的哲学棱镜观察生活,去怀疑,去探究细微的差别 。

请我们现在来看看文学让我们成长的另外一个方面(或者是我们用另外的方法来解释),几乎所有的人类精神的活动—最为典型的是科学—都让我们越来越专化,就是说各個领域日益缩小,同时向纵深发展。文学则正相反,它让我们去把我们的潜在领地向无限开阔。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局限它所打开的视野,什么都不能限制它所带来的和引发的种种发现,除非阅读者死去。因为任何一本书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尤其是那些杰作,每一本都让我们呼唤另外一本,而且不仅仅是呼唤另外的一本,而是许多本,直到把精神世界的天空布满星辰。杰作不能承受孤独,因为我们几乎可以根据一本书所激起的好奇和欲望,用围绕在它周围的其他作品,来衡量一本书的伟大之处。比如说一个人读了《水浒传》,我想这个人也许会产生欲望去读大仲马的《三剑客》,也可能还想去读拉伯雷的《巨人传》(水浒里的那个花和尚鲁智深,具有拉伯雷作品中的典型人物—那个爱喝酒的让·德·昂朵姆尔德的影子);或者想去读法语文学中最古老的小说《狐狸的故事》,这部小说通过一群动物做了社会讽刺,说明狡猾胜过勇力(我想说,其实你们已经明白一部好的作品不会把自己缩减在一种解释之上)。《水浒传》中官军和梁山好汉们的较量让我想起了秘鲁作家略萨(Vargas Liosa)的小说《世界末日之战》,这本小说讲述了巴西十九世纪的时候反抗军和政府军的殊死斗争,还让我想起与它非常相近的西班牙的《小癞子 》。我在这里举出的例子都限于我自己的文化和记忆在当下提示给我的东西。每一本书都是这样,它在每一位读者心里延展出无数的枝叶。每一部伟大的作品都是一个无限容量的图书馆,像一座巨大的发动机组,它使人的精神无限地扩大,让它成为我们说的—宇宙。

这样的扩展阅读当然是无视任何疆界的。我们为了方便,总是说法国文学、英国文学、美国文学、俄罗斯文学……当然这些形容词指明了书是用哪种语言写成的,也在某种程度上点出了作品所诞生的历史环境、社会环境等。但从根本上来说,文学的事实是嵌在世界文学的板块上的。你们大概注意到,我在这篇文章中回顾了一些法国作家和作品,同时也回顾了意大利、葡萄牙、德国、俄罗斯、西班牙、阿根廷、英国、中国、奥地利等国家的作品。培育了我的那些作家,那些在我提笔写作的时刻我能感觉他们存在的作家们,他们都在我的身后,或者在我头顶很高的地方。总的来说,他们不一定要用我的语言,甚至从未知晓过我的语言。但文学是个大世界,跨越边界、跨越时间,它是一个巴比伦塔,是世界主义的学校。它所意味的现实就是,要做世界的公民,而这,恰恰是所有专制最为痛恨的。

归根结底,文学作为知识,不是概念的、教条的,它被奉献给我们,让我们共同分享。为了形容文学所具有的特性,我引用两个重要的希腊思想的史学家所做的研究,这两个史学家的名字分别是让-皮埃尔·韦尔南(Jean-Pierre Vernant)和马赛尔·德迪安尼(Marcel Detienne)。他们指出:古希腊文化尽管那么具有理性和逻辑性,它仍旧接受了一种另外类型的知识,叫做梅蒂斯(Mètis)。这是一个专有名词,也是一个通同(混血)的词。梅蒂斯是希腊万神庙主神宙斯众多妻子中的一个,她和宙斯的另外一个女人忒弥斯(Thémis)形成了一组对立,忒弥斯说话是理所应当的或者叫斩钉截铁的。她宣告一个有既定秩序的、已经确立的未来,她下命令,或者下禁令,而梅蒂斯则是在假设或称在提出问题的,她提出一个建议以便改变偶然性和无把握的未来的方向。忒弥斯生在大地上,她代表稳定的一切。而梅蒂斯,她生在大海,所以她活在动荡和汹涌中。作为通用的词汇,梅蒂斯代表精细、机智、和穿越的智慧,它无法被形容,它绝非反对科学或者说科学知识,但是跟科学知识并非完全不同。“梅蒂斯,让-皮埃尔·韦尔南和马赛尔·德迪安尼写道,它是一种智慧和一种思想,一种认识的方法。它带来的是复杂的整体,它把精神的态度、知性的行为一致地结合起来,把嗅觉、睿智、预见、足智多谋、机敏的关注、八面灵巧、长期积累的经验全部结合到一起;它运用着在转瞬即逝的运动中零乱和不清晰的现实,既不能精细地衡量也不能做确切的计算,更不能做严格的思维。”文学是在梅蒂斯这边,不是在科学那边。“科学是粗鲁的。”罗兰·巴特写道,“而生活是微妙的,为了矫正这两者之间的距离,文学对于我们才十分重要。”在文学学校中培养出来的人是非常“梅蒂斯式”的, 像那个奥德修斯一样充满了狡猾的知识,奥德修斯是《奥德赛》的主人公。他很难变得狂热,他是一个漫游者、一个发现者。他很难像希腊故事里的那两个人,阿基里斯(Achilles)和阿伽门农( Agamemnon)一样成为死亡和权利的爱慕者。接受过文学特别是小说文学熏陶的人,都擅长体味细微之中蕴藏的千差万别。我们此刻可以做一个乌托邦式的设想:一个社会如果它的成员都读文学,那么那个社会只能是民主的社会。

画画我们的学校教案 第5篇

东宝区象山小学 蒋丹丹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画画我们的学校》。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入学已经两年,他们对校园环境、校园设施已经有一定的了解。通过以往的学习和锻炼,学生也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他们具备了初步辨别方向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也接触过一些常见的图例。但是要求他们自己动手设计图例,并根据方向画学校平面图对三年级孩子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学习辨别方向的方法,根据校园实景画平面图。难点是,认识图例,了解其用途,并设计图例同时学习将实物转换到平面的技巧。设计思路

1、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帮助学生联系实际提高实地辨别方向的能力。情景式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设计校园景物设施的图例并合作完成校园平面图。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分析以及小组互助合作的能力。同时降低了操作的难度,突破了本课难点。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辨别方向的方法,会看平面图,认识图例。能自己设计简单的图例,画简单的平面图。

过程和方法: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图例并绘制平面图。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知道自己是学校的小主人,培养学生对学校的责任心。了解学校周边环境,丰富学生对学校周围环境的认识。教学重点

学习辨别方向的方法,根据校园实景画平面图。教学难点

认识图例,了解其用途,并设计图例同时学习将实物转换到平面的技巧。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教本等

学生准备:课前查找辨别方向的几种方法、彩笔、图画纸、剪刀、双面胶等。课时安排

1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58---P62内容,话题为“我来画学校”。教学过程

活动一:辨方向

1、师:同学们,我们生活中有哪几个基本方向?(明确话题,认识方向)

2、师:你知道可以用哪些方法辨别方向吗?(学生自由发言)(课件出示)

3、师:考考你们,现在以你自己为中心,你能指出不同方向吗?(学生自由发言)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看太阳,看北极星等方法学会了辨别方向,你们课前预习完成很认真。

活动二:说校园

1、师:接下来,请看一组校园图片,边看边思考两个问题(课件出示),生齐读一遍,(课件出示)根据图片依次回答问题。

2、师:通过填表格,我们再次总结归纳一下。(课件出示)以旗杆为中心,东面、南面、西面、北面分别有哪些景物设施?

3、同学们对我们的校园非常熟悉,可是一些来我们学校开会的领导和参观学习的老师们还不太了解,我们可以画画学校,好让所有的来宾对我们校园环境一目了然。

4、出示课题:10 画画我们的学校(课件),齐读课题。活动三:识图例(课件)

1、师:该怎么画呢?首先,我们一起打开课本61页,在左下角,你看到了什么?这些图形都是怎么表现的?(学生自由发言)

2、师:咱们来看看“小资料”告诉我们什么知识点,(课件出示)齐读一遍。

3、师:刚才我们所认识的叫做图例,这些图例分别代表我们校园的哪些景物设施呢?请看图片(课件依次出示)这是什么?它代表的什么?

活动四:画图例(课件)

1、师:认识了图例,我们也来动手画一画吧!(课件出示)生齐读作业要求,小组合作完成单个图例。(师巡视指导)

小结:有了这些图例,将为我们拼好一张平面图做好了准备。活动五:拼平面图

1、师:(1)(课件出示)我们再次回顾到课本上所出示的平面图,在平面图上,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瞧,图上的右上角有“北”的标识。

(2)它是以什么为中心?这些图例分别在平面图上什么位置?

2、(课件出示)如果以我们学校的旗杆为中心,那校门、传达室、操场……分别在平面图的什么位置呢?

3、(课件出示)接下来,我们可以把画好的图例粘贴到平面图上了,(课件出示)生齐读作业要求,小组合作完成平面图。

活动六:展平面图

《我们的学校》教案1 第6篇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和全校师生取得的各项成绩,激发为学校感到骄傲自豪的情感,萌生“我也要为学校争光”的愿望。

能力: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搜集了解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以及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学校。

知识:通过观看学校里的橱窗、展板、专栏、校园特色角等,感受校园文化的丰富内涵,结合自己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体会学校生活的快乐,以及学校与自己成长的关系。初步了解一些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的学校,以便开阔学生的视野,增进对学校的认识和对未来学校的憧憬。

教学重点

感受校园文化的丰富内涵,在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的同时,获得积极的人生启迪,形成为学校感到骄傲自豪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学校生活的快乐,以及学校与自己成长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了解自己学校的校园文化,例如校训、校徽、校规等内容。

学生准备:课前开展关于“学校的建校日、学校在校总人数、学校的建设变迁、学校的光荣史”等情况的调查,可以向学校领导、老师了解。并向自己的父母、爷爷奶奶了解他们读书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多彩的学校生活”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完成话题“我们的校园文化”“我为学校骄傲”的教材内容。第3课时完成话题“不同的学校”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 多彩的校园生活 [播放视频:丰富多彩的活动]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学校里的生活是不是很有趣?说说你印象最深的一次活动。可以展示学校生活的纪念物,如入队时的照片、参加活动时的照片、比赛中获的奖、春游时买的小纪念品、活动后写的日记、上课时画的图画、制作的美术作品等。旨在引导学生回忆、畅谈自己入学两年来所见和亲自参加的一些活动,感受学校生活的愉快及自己的成长。

小结:学校是我们学习生活的地方。我们在这里愉快地生活,共同学习,共同游戏,茁壮成长。(板书:我们多彩的学园生活)

【设计意图:感受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体会学园生活的快乐,以及学校与自己成长的关系。】

活动二 校园活动建议书

引导学生思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还可以开展哪些有益于我们成长的活动?向学校提出一些好的建议,注意建议时要保证有益和可行。

小结: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正是在这样的快乐活动中,我们不断进步,留下了成长的足迹和美好快乐的回忆。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小主人责任感,积极参与学校活动。】 板书设计 我们的学校 多彩的学校生活

第2课时

活动一 校园文化探秘 [出示图片:校园文化]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们学校的校园文化体现在哪些方面?这样设计校园文化的用意是什么?

学生可以多角度探究本校校园文化的体现,可以讲述校园的故事,如有特殊历史意义的建筑,环保为主题的绿色校园。可以展示师生的礼仪,如通过情景表演的形式展现师生举止文明、礼貌大方等风貌。还可以介绍有特色的园区:农耕基地、蔬菜园等。引导学生用开放的视角看待校园文化,注重挖掘学生对学校的自豪感。

小结: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的体现不光是像橱

窗、专栏、宣传画等这些有形的形式,还体现在师生的语言行为、学校的校风校貌上,这些也都是校园文化的影子。(板书:我们的校园文化)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观察校园文化,从中感受校园文化的丰富多彩及教育的内涵。】

活动二 我们的小设计

开展我们的小设计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本班和本校的实际,学生自己动手设计一个班级或校园文化方案,比如一面墙或一个文化角。然后相互交流一下自己的设计方案,并选择大家认为比较好的设计方案搞一个小展览或写成一份建议书递交学校,以供学校参考。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议的小主人翁意识。】 活动三 我为学校骄傲 [播放动画:我为学校骄傲]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课前调查进行交流研讨:你们知道学校是哪年建立的吗?自学校建立以来,都有哪些变化,取得了哪些成绩呢?

活动过程中,教师一边要及时评价表扬小组调查的可取之处,一边要注意梳理学生的调查结果,并将其分类,如下:

(1)学校的建校日:(2)学校在校总人数:(3)学校的建设变迁:(4)学校的光荣史:

小结:从这个活动中,我们不仅掌握了调查采访的方法,更了解到了我们学校的历史。从收集到的资料中,我们领略到了学校的风采。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最想对我们的学校说些什么?(板书:我为学校骄傲)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历史和发展的角度认识学校,体会学校作为一个教育基地为社会所做出的贡献,形成“我为学校而骄傲”的情感。】 板书设计

第3课时

活动一 不同时期的学校 1.[播放课件:泥版书屋]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思考:世界上最早的学校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 2.[出示图片:不同时期的学校]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课前调查,交流介绍我国从古到今各种不同形式的学校,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可以用图片,也可以是文字。

小结:学生可以对比学校制度的改革,如男女都可以读书。对比学校学习内容的丰富,如各种课程的开设。对比学校条件设施的发展,如电教设备的使用等变化。现代学校还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农村教育更是实行了“两免一补”。更多先进的教学设备引进了课堂,许多大学毕业生主动深入偏远地区当老师,这些都体现了国家对于教育的重视。(板书:不同时期的学校)

学生想象未来的学校,并把它画下来。【设计意图:了解不同时期的学校。】 活动二 不同地区的学校 [出示图片:不同地区的学校]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课前调查,交流介绍不同地区的学校。

小结:有的学校建在窑洞里,有的学校建在高原上的,还有的学校在帐篷里的,这都是因为所处的地域不同,所以学校修建的地方也不一样。同学们,你们能说说我们本地学校的特点吗?(板书:不同地区的学校)

【设计意图:了解不同地区的学校。】 活动三 不同类型的学校

1.[出示图片:不同类型的学校]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课前调查,交流介绍不同类型的学校。

小结:根据初等、中等、高等教育的分类,学校的类型也大致分为小学、中学、大学。2.[出示图片:各种职业教育] 引导学生感受职业教育对社会的贡献。3.[出示图片:聋哑学校] 小结:今天我们共同了解了各种各样的学校,无论在什么样的学校中,我们都应该珍惜学习机会,认真学习,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板书:不同类型的学校)

【设计意图:了解不同类型的学校。】 板书设计 不同的学校

《了解我们的学校》参考教案 第7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参与校园探秘活动,了解学校的有关人员、相关设施以及学校开展的活动。

过程与方法:(1)尝试着与同学合作去完成调查与交流的任务,初步了解调查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合作精神。

(2)在探究活动中懂得要遵守学校的纪律,举止文明、有礼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建立对学校生活的积极态度,增强作为一名小学生的自豪感。

活动准备:

(一)学情分析

刚刚入学的新生对学校里的一切都很好奇、很陌生,他们对学校开展的活动、对教他的老师、对没进去过的专用教室有很浓厚的兴趣,但他们的年龄小,胆子小,阻碍了他们对学校的了解。品德与生活课程是建立在学生的实际生活基础之上的,学生非常喜欢本课程。考虑到这些后,我向学生征求意见是否可以开展一次学校探秘活动,学生的反应非常强烈,积极要求参加,所以我们就有了今天的这次活动。

(二)物质资料准备

1.调查探究时所需的记录本、录音机、照相机。

2.整理资料时所需的画纸、彩笔、胶水等用品。活动时间:

3~4课时(包含调查整理的时间)。活动过程:

(一)参观活动(初步感知,激发探究兴趣)

1.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学校有哪些了解。

师:开学已经快一天了,大家通过做游戏,彼此间有了了解。那你对咱们学校有什么样的了解呢?

生1:我知道咱们班在一楼,旁边有一班和三班。

生2:上学前爸爸带我来过,我见过校长。

生3:我在操场上看到高年级的同学有的在打排球,有的在玩篮球。

生4:开学典礼上,我们参加了升旗仪式。

生5:我们的操场真大啊,周围还种了许多大树。

2.带领学生参观学校。

教师带领学生参观一楼到四楼的各个教室,让学生重点认识与他们密切相关的地点,如厕所、食堂、教师的办公室。

3.教师让学生原路返回,并在回去的路上看看自己还有哪些新的发现。

师:这次参观你有什么发现?

生1:我们学校真大啊,有许多的教室。

生2:我在回来的路上看到了电脑教室、音乐教室。

……

师:看来你们对学校有了初步的了解,你们想不想更进一步地了解一下呢?

生:想!

4.请学生想一想,自己还想了解哪些情况(专用教室、学校活动、教师、食堂等)。

师:那你还想了解咱们学校的哪些情况呢?

生1:我还想了解食堂每天怎么会做出这么多的饭。

生2:二年级的同学戴红领巾,我们什么时候才可以戴?

生3:高年级的哥哥姐姐可以升国旗,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升国旗?

生4:别的年级可以到电脑室上课,我们为什么不去呢?

……

(二)探究准备(合理安排,制定调查计划)

1.指导学生按他们想了解的内容,如食堂、学校活动、教师、各专用教室等来划分小组,每组选出组长。

2.讨论并设计调查计划(包括要到什么地方调查、调查谁、打算提什么问题等)。

这是学生第一次讨论设计调查计划,教师根据每组的调查内容进行提示、指导。如指导调查食堂情况的学生时,教师发现他们的家中有录音机,便建议他们采用录音的方式进行调查,引导他们设计调查的问题。对各组的调查形式和所提问题及调查地点,教师做到了心中有数。

3.集中提示:调查时,我们应注意什么?

生1:走廊里应右侧通行。

生2:不大声喧哗,注意文明礼貌。

生3:留心观察,做好记录。

生4:说话要大方。

……

(三)学校探秘活动(分工合作,实施调查计划)

由于这是入学以来的第一次探究活动,学生不熟悉学校里的情况,所以教师利用品德与生活课和午休的时间跟随每个小组进行调查活动指导。学生经常在调查时忘记了记录、拍照、录音,教师在旁边可用手势提示或直接帮助他们拍照。每去一个专用教室时,教师都让学生在记录本上记下教室的位置,以便汇报时讲给其他同学听。为了证明自己亲自到了所要调查的地方,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做的小名片送给那里的教师,或者请被调查的教师或者在学校里服务的人为自己签个名。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在走廊里活动的纪律和文明礼貌。

1.调查食堂。

教师带领学生来到我们班对面的食堂进行参观采访,学生看到许多叔叔阿姨在各自忙碌着,有的学生很有礼貌地向他们打招呼,教师给予了及时的表扬,其他学生马上效仿。教师请食堂的负责人带领这些学生参观食堂的操作间、储藏室、面包房。学生看到许多自己熟悉的蔬菜时,调查问题接踵而来。当他们要动手去帮忙时,教师先表扬他们的这种助人为乐的行为,同时告诉学生在没有洗手的情况下,是不能随便去摸食品和餐具的,要讲究饮食卫生。一个学生冷不防地打了个喷嚏,教师告诉他打喷嚏时最好捂住鼻子和嘴,这样会减少落在食物上的飞沫。

2.调查专用教室。

教师带这组学生去了一楼的图书室,三楼的音乐室、语音室,四楼的电脑室。由于每个专用教室比较分散,所以这个组的同学每到一处,就要在本上标出它在几楼哪个班级的旁边,以便下次再去能够找到。学生看到许多电脑后,把自己要问的问题抛到脑后了,教师就在旁边提醒他们,如“你想不想问问电脑老师,电脑室有几台电脑”。

3.调查周围的教师办公室、校长室。

当这组学生来到校长室采访时,紧张得忘了说什么,教师赶忙提醒他们与校长打招呼,并从旁提醒他们:“你们有什么问题要请校长解答?”学生经教师的提示,便将自己事先想好的问题一一说了出来,如“我们学校成立几年了?”“学校有多大?”“有多少老师?”还有的学生问:“为什么每个班级的墙上都挂着一面国旗?”

这组学生来到三楼办公室时,教师鼓励他们勇敢地与这里的老师打招呼,并向这里的教师介绍自己。一位同学看到六年级的教师正在批改作业,便好奇地问:“您批改这么多的作业累不累啊?”教师告诉他只要同学们学习有进步,教师就不觉得很辛苦。

4.调查学校的活动。

大队部――大队辅导员热情地向学生介绍大队旗、小队旗、雏鹰誓言以及少先队的一些知识。

生:大队部是干什么的地方?

师:它是辅导员老师和大队委员商量事情以及放置各种大队部用品的地方。

生:我们什么时候也能当升旗手?

师:等你们成为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后,你们就有机会做小旗手了。

生:我们为什么不能戴红领巾?

师:你们刚入学,对学校里的学习生活还不熟,经过一年的学习,你们在各方面都会有进步,到那时,你们就可以戴上红领巾了。

体育组――学生向体育教师了解学校的体育活动情况。

生:我看到操场上一些高年级的同学在骑独轮车,我们为什么不能骑?

师:你们个子矮,腿不够长,等你们到了四五年级时,个子长高了,老师就欢迎你们来参加。

生:咱们学校每年要搞哪些体育活动?

师:这学期我们要进行秋季运动会、长跑比赛、跳绳比赛和踢毽子比赛。下学期我们还要开展春季运动会、队列比赛等体育活动。

生:听妈妈说,上学了我就可以参加各种体育运动队了,是这样吗?

师:是的,我们学校有篮球队、排球队……等你们适应了学校的学习生活后,你们就可以报名参加了。我们只要坚持锻炼,就会有健康的身体。

(四)整理探究结果(小组合作,整理搜集到的信息)

1.引导学生分组将调查的资料进行整理汇总。

师:每个探秘小队都对自己想要了解的对象进行了调查,现在你们就在组内互相说说你们到那里看到的、听到的情况。

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分别到各组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回忆。

2.每组的采访内容不同,使用的工具不同,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设计汇报形式,如采用图片交流(照片、图画、地形图)、小品演示、宣传介绍等形式。

(五)交流探究结果

1.分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调查探究活动中了解的情况和自己的感受。

师:经过调查、整理,每个组已经掌握了许多有关咱们学校的情况,现在我们要介绍给大家。哪个探秘小队先来汇报?

(1)调查食堂的小队。

生1:我们是第一探秘小队,我们调查的是食堂的情况。

生2:我了解到了食堂为什么不做大鱼大肉,因为天天吃大鱼大肉对身体不好,我们应吃营养配餐。

生3:我看到了食堂还分出了储藏室、面包房。

生4:我现在给大家放一段我的采访录音。(用随身听播放采访录音。)

生5(出示路线图):这是我画的去食堂的路线图,如果你们想到那里去,对照这张图就能找到。

生6(出示画好的画):我看到了食堂的叔叔正在拿大铲子炒菜,阿姨正在分饭。

师:这张画是谁画的?

生6:是我妈妈帮我画的。

师:你妈妈真好,这么支持你的调查工作。我知道咱们班有许多同学的家长非常关心我们的每一次活动,使得我们的活动能顺利进行,我们应向所有关心我们的家长表示感谢。

师:经过他们小组的细致采访,我对咱们学校的食堂有了很深的印象,同时我发现他们组的同学不仅观察仔细,也很关心为我们服务的叔叔阿姨。

(2)调查各专用教室的小队。

生:我们小队是调查专用教室的。我们采用表演的形式来汇报。

(4名同学扮演被采访的教师,有电脑室的教师、语音室的教师、音乐室的教师、图书室的教师,以下为表演的过程。)

A.电脑室

生:老师,我想问问你,我们学校有几台电脑?

师:我们学校现在有两个电脑室,有29台电脑。再过一段时间,我们学校要新建一个大的电脑室,到时候电脑会增加到40台。

生:那新电脑室在哪儿?

师:新电脑室就是原来的自然室。

生:老师,我们一年级的学生为什么不上电脑课?

师:由于咱们学校电脑少,教室有限,所以你们暂时不能上,等将来新电脑室建好了,我想学校就会安排你们上电脑课了。

B.音乐室

生:老师,我想问您,音乐室都放什么乐器?

师:各种鼓、打击乐器、音乐挂图……

生:老师,音乐组有哪些活动我们一年级同学可以参加?

师:合唱队、舞蹈队。

生:我们为什么不能参加鼓号队?

师:这个鼓太重你们提不动,你试试。(一个学生表演台鼓,表情很是费劲。)

师:肺活量大,才能吹号,而你们的肺活量小,所以你们现在不能参加,等你们上四年级时,老师一定选你们。

C.语音室

生:老师,语音室是干什么用的?

师:语音室是同学们上英语课时练习听力和口语用的。

生1:语音老师带我们参观了语音室,语音室很大,有好多的机器,老师还向我们介绍了每台机器上的按钮的作用。

生2:我发现语音室没有电线,老师告诉我电线都在地板下,这样同学们就不会触电了。

师:我记得王茂祺同学还戴上了耳麦,能不能给大家说说当时的感受?

生:我当时把耳麦戴上后,听不见同学说的话,只听见老师放的英语。我感觉耳朵像罩了个袋子。

D.图书室(学生采用出示照片、图画的介绍形式)

生1:这是图书室的老师,她叫李红,也是英语老师。这张照片是图书室的老师正在向我们介绍图书。

生2:我们学校图书室里有2万多本图书,同学们只要到图书室办个借书证,就可以借书了。

生3:我来补充。我们每次可借两本书,可以看10天。

生4:图书室的图书按A类、B类、C类……来分的。

师:你们知道咱们一年级一般借哪一类的书吗?

学生们忽视了这个问题,都不知道。

师:我来告诉你们,我们在T类中就可以找到我们想看的童话书。在这里我要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明年我们的校园网建好后,我们就可以上网借书了。

全体学生都很高兴,一个劲儿地鼓掌。

(3)调查校长室、教师办公室的小队。(汇报略)

(4)调查学校的各项活动的小队。(汇报略)

2.学生交流自己对学校的希望,并提建议。

师:经过你们的这番汇报,我们都更深入地了解了咱们学校,你们真是很能干。

师:既然我们生活在这里,同学们一定希望把我们学校建设得更好。根据调查,你们对学校还有哪些新的想法?可以先自己想想,再说给周围的同学听听。

学生互相说自己的想法。如有的学生想在操场的一角开辟一个小菜园,种一些他们爱吃的蔬菜和水果;有的人想让校长为他们设立一间低年级的玩具室,下雨天时他们可以到那里去玩。学生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设想,有的要求很实际,有的暂时不能实现。

师:同学们的想法很好,看来你们真的很关心学校。我们的想法能否实现呢?我们可以把我们的想法通过写信的方式转交到校长的手里,请她为我们解答,好吗?

生:好。

(六)制作学校图册

1.教师将调查整理好的图画、文字、照片装订起来,制成介绍学校的图册,并让学生为图册起名字并设计封面。

学生们起的名字很多,为了鼓励他们的参与热情,教师把这些名字都写在封面上,作为他们这本图册的题目。

2.让学生将制作好的图册轮流带回家介绍给父母看。

我们的学校教案 第8篇

“我们”是谁?这是一支怎样的团队?用创办者王昌胜校长的话说,这是一个志同道合、相对松散的自组织。“我们”工作室,是由一群有着共同教育梦想、致力于“未来学校”研究与实践的教育工作者共同组建起来的。创办者王昌胜,是中国最年轻的职业校长,同时任职于多所公办和民办学校。“我们”工作室的核心成员,大多来自王昌胜校长任职的学校。这些学校不仅跨越公办、民办,更跨越好几个省市。以“我们”命名,体现了工作室的发展理念:我们一起做研究,通过研究促进教师们的专业成长;发挥每个成员的主体性,发现每个成员的兴奋点,发掘每个成员的潜能和特质,将自己的发展与工作室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工作室完全草根,以大家共同的教育情怀为出发点,以共同的教育愿景为奋斗目标,携手前行。

二、“我们”的基本形态

“我们”工作室作为一个滋养教育管理和研究人才的学习与发展共同体,有着特别的运行方式和文化特征。

1.“我们”每个人都是重要的

正如王昌胜校长所说:“工作室每个人都是重要的,缺一不可的。”首先,工作室的每一项工作、每一个项目,从来不是由一人决断,而是由大家共同商量决策,每个成员不仅是参与者,也是决策者。其次,工作室成员在学校无论是校长主任,还是普通教师,在工作室都是平等的。每个成员都按自己的长处发挥最大的能量,又能够互相帮助、精诚合作,将“我们”工作室的教育理念及研究成果,在各个基地学校实施、落实。

2. 引领教师们做研究,“做事就是发展人”

孩子站在台前,教师退到幕后;教师站在台前,领导退到幕后。带着教师们做行动研究,研究教师们自己的问题,“我们”工作室就是这样引领教师们不断成长的。孩子不交作业怎么办?合作中有孩子不愿参与怎么办?怎样促进家校合作?怎样开发可操作的课程以培养孩子的核心素养……一线教师每天面临的,就是这些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个小问题。探寻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这种“小问题、小策略”的研究,才是一线教师真正需要的。基于这些问题,“我们”工作室带领基地学校教师梳理策略、开分享会、做策略卡、成立策略库,帮助教师们在研究中获得强烈的策略意识和成就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们不仅梳理出许多有效的策略,更积累了大量的教育案例:《水长的故事》《跟着课本游湖南》《采茶的故事》《专利墙》……“100个案例成就一个教育家。”策略研究和案例研究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快速成长起来,成为名副其实的“草根专家”,被邀请到全国各地讲学、传授经验。“我们”工作室最大的职能就是引领教师做研究,做教师自己的研究!倡导教师审视自己的教育实践,帮助他们梳理个性化研究成果。因为这些成果来自一线,能够真正地解决实际问题。

3. 微信平台,一线教师的展练舞台

进入“我们”工作室的微信平台,你看到的不是名人名篇,不是专家智慧,而是一个个“不知名”教师的作品。这些作品,是教师们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教师们相互学习、共促成长的“好帮手”。许多教师从展示的作品中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许多教师从阅读他人的作品中得到教学的启示。这些作品是怎么来的呢?最早,工作室有一个传统,即鼓励教师们及时记录自己工作中的心得、故事或策略等,做成“每周一得”。教师每周完成一篇,每月进行一次汇总,每所学校科研处教师负责收集、整理、编辑成册。科研处教师不仅请专人对每篇文章进行点评,而且还会挑选出优秀作品,推荐给“我们”工作室。每个月,工作室微信平台的负责人都会收到许多来自各学校的优秀稿件。微信平台负责人会细心地将稿件编辑上传,供教师们阅读交流。

几年下来,许多教师已积累了30多万字的文稿,成了一名不折不扣的教师作家。教师们发现,量的积累带来了质的蜕变,有的教师从大量的文字中发现了自己关注度最高的领域,找到了自己的教学兴奋点;有的教师越来越善于反思,习惯于从文字中获得丰富的经验;有的教师写作能力突飞猛进,多篇稿件刊登在国家级刊物上……最有价值的是,孩子们成了最大的受益者,教师的成长促进了其教育理念的转变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从而促进了孩子的快速成长。

4. 丰富的课程资源,实现了办学理念的“可复制性”

注重反思,是“我们”团队最显著的特点。团队成员带领基地学校的教师一边进行实践性研究,一边反思梳理大量的案例。每学期都举行一至两次大型分享会,将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获得的经验与成果录制成视频,制作成微课程,再转化成一个个二维码,通过“码”书与“码”课,以及在研究室里布置的“码”墙等,进行推广与传播,使更多教师能够从中受益。几年下来,“我们”工作室共帮助教师梳理教学成果视频300多集,形成了一系列课程资源,汇集成了一个强大的课程资源库。这些课程分板块、成系列,并且根据不同学校的不同发展程度设立1.0版、2.0版、3.0版等多个版本,循序渐进。基地学校的管理者结合校情,在工作中有针对性地灵活运用这些经验成果,从而实现了办学理念和方法的“可复制性”。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优秀管理人员获益匪浅,快速成长起来。

三、“我们”与“未来学校”

“我们”的愿景是“办有未来的学校”,影响更多的教师和学生。“未来学校”行动研究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刘坚教授提出,并亲自担任首席专家成立专家团队给予指导,由王昌胜校长任实践组组长、“我们”工作室成员组成核心实践操作团队具体实行。目前,我们已在郑州、宜昌等地承办多所学校。“未来学校”研究项目,不追求学校硬件上的“高大上”,而是追求内涵品质的“有未来”。近年来,工作室带领教师们在学校管理形态、学生学习方式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实践与改革,施行“人在中央”的教育理念,“把资源用在离教师和孩子最近的地方”,梳理出了“未来学校”的七大核心板块。

支持性空间。“重要的东西要看得见,提倡的东西设在动线上,学校建筑要与社区对话,建筑应承载文化与灵魂。”这是未来学校空间设计的理念。基于此,郑州创新实验学校有以下特质:“顶天立地”,校园文化既体现“互联网+”、与时俱进、与国际接轨,又承载中国传统文化;撞见学习,打开教室隔断,将教室变为大空间,设计成资源触手可及的现代化学习空间;右脑开发,将室外设计成集娱乐学习于一体的学习空间,结合“人”的天性,在玩中学习,在玩中获得丰富的认知与经验。

协同化管理。“管理管理,应该少管多理,轻管重理。”“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更好地促进人的发展。”这是王昌胜校长经常告诫中层管理人员的几句话。在“我们”工作室的基地学校,管理的形态经过了几次变革,从最初的科层式到之后的网状结构、扁平化,再到现在的雁阵形,变革的目的只有一个—为教师们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与支撑。以一位青年教师为例,当他有某一种成长需求时,他不仅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教研组和年级组的帮助与支持,而且还可以得到像“我们”工作室这样的教师自组织的指导。当一所学校规模较大、每位教师的发展和需求不能得到及时关注时,就需要强化年级组的管理和服务职能,同时鼓励各种自发成立的教师自组织快速成长起来。在这个过程中,相关的年级组长、个人工作室负责人等,都能得到极好的锻炼,快速成长,人人都可以成为领头雁。教师们,则人人都是学校的主人,学校学期计划的制定、学校发展愿景的规划、学校核心文化的提炼、学校大事要事的决策等,都由全体教师共同参与讨论完成。讨论的过程,其实就是达成共识、形成合力的过程。

实践性研究。未来学校用“生长”一词来描述教师成长,因为生长是源自主体的。如果说有什么途径能促进教师快速生长,最好的方式就是做研究。一线教师需要研究“自己的问题”,从小问题入手。从2010年开始,王昌胜校长带领教师们在“小问题、小策略”中亲近研究,在解决一个个教育教学小问题的过程中,着眼于“点”的积累。一段时间过后,教师们逐渐从这些散点中发现了许多背后的故事,此时开始引导教师们进行叙事研究,即“每周一得”。书写故事的过程,就是梳理、反思、调整和内化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们的思维方式由“点”串成“线”的过程。这个阶段之后,又引导教师们进行了模块研究和项目研究,引领教师们的思维走向“面”和“体”,最后达到系统思考的能力目标。

生长型课程。我们基于核心素养,兼顾社会发展需求与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梳理出“三心”(爱国心、责任心、同理心)、“三力”(理解力、学习力、生长力)育人目标。由跨学科、多元化的3+X课程到基于核心素养的生长型课程,不同的阶段我们采用不同的课程,让课程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已有相关微课程50多集,可为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提供强有力的资源支持。

分享式学习。未来的课堂应该是什么样的?基地学校的孩子们给出了答案:表达流畅、大方质疑,甚至可以主动调控课堂……为什么孩子们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因为教师们结合了孩子好奇、好分享、好探究、好讲理的天性,帮助学生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之间产生实质性交往、互动、合作、分享,并尽可能地扩大他们合作分享的内容与区域,将“执行的课堂”变为“质疑的课堂”“说理的课堂”“创造的课堂”,让学生勇于质疑、敢于说理、善于创造。

民主化班级。面对即将到来的未来,班级管理如何适应?如何肩负起培养未来公民的职责?如何更好地引领家校合作?圆桌会议、花样奖励、方法墙、专利墙、个性化社团……无数充满智慧的策略与方法形成了强大的民主班级磁场。班级最大的功能,是为孩子提供心灵的居所以及丰富的支持资源,从而关注并促进每个个体的发展。所以,在基地学校,“只要对孩子有益的事情,就值得去做!”于是,有的教师将教室的半面墙壁改装成攀岩墙,成立“攀岩公司”,帮助孩子合理释放能量;有的教师带领孩子写书出书卖书,以此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培养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有的教师自主开发家长课程,以专业引领家庭教育,同时凝聚家长力量共同陪伴孩子成长……每一个班级,就像一个小小的社会,孩子在这个小社会里,丰富体验,绽放精彩。

典型性活动。学校活动是培养孩子核心素养的重要平台,开学典礼、六一、校庆、元旦……从设计、执行到体验、反思,每一项活动,都是孩子站在中央。把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有意思,让每一次活动都充满教育的味道,让每个人都体会到自己在团队中的重要性。

关于未来学校的研究还在进行,未来的家校关系是怎样的?未来会有怎样的学习方式?未来教师的专业发展会呈现怎样的形态……未来学校的样态正在这不断的研究与梳理中逐渐清晰起来。

上一篇:公布福建漳州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合格人员名单的通知下一篇:教师年度考核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