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性分析报告

2024-05-19

中国女性分析报告(精选8篇)

中国女性分析报告 第1篇

中国女性财富管理报告2016

女人到底是要干的好?还是要嫁的好?近日,记者从第三方平台拿到一份名为“2016年中国女性财富管理报告”的最新调研,数据显示,约八成女性希望通过投资理财和创业实现自身的财务自由,只有2.5%的人想要嫁个有钱人。

该报告顾问阿里研究院高级研究专家郝建彬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互联网时代、创业浪潮下,越来越多的女性希望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财务自由,女性在投资、创业等上的财富意识越来越强。

最想投资、创业和当高管

记者了解到,本次调研收录到10000个有效女性样本。既然大部分人想要干的好,那么怎么干呢?

调研数据显示,关于这个问题,46.1%的人称要投资理财、34.4%的人称要创业当老板、11.8%的人称要努力当高管。对于创业当老板一项,付诸实施的比例最多。被调查样本中,有20.5%的人正在创业或已经在筹备创业。

而阿里研究院提供的一份2015年女性创业者报告也显示出了近年来女性在创业上的热情。该报告称,截至当期全球67个经济体中有1.26亿女性正在开创或经营自己的企业,有9800万女性企业家在经营已经建立的企业。

知名创投君联资本方面人士在和记者交流时也直言,互联网时代,创业门槛大幅度降低,女性和男性在创业上几乎没有什么性别差异,女性在创业上活跃很正常、也是现代文明发展的一个趋势,“而且女性身上的`很多特质,更容易获得投资人的信赖。”

当网红比嫁霸道总裁有前途

有意思的是,调研中,关于怎样达到财务自由,有近4%的调研对象选择了“天上掉馅儿饼和直播当网红”。这一数量甚至超过了回答“嫁个有钱人”的人数,只有2.5%的调研对象选择嫁个有钱人来达到财务自由。

郝建彬解释,现代女性对经济独立的意识是很强大的。当网红也是创业的一种。互联网和女性相结合,正在创造一个个垂直细分的消费、理财市场。女性正通过各种方式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消费主力军和财富创造者。

而记者在随机访问中,甚至有访问对象回答“感觉当网红比嫁霸道总裁有前途……”多位职业女性在和记者交流时直言,拥有自己的事业、实现财务自由会让自己更有安全感。

需要提及的是,调研数据显示,女性创业的第一桶金,73%都是自己赚到的,只有27%的人会寻求家族以及朋友的帮助。

家庭财富管理“一把手”

女性和财富的关系可能还在于,在外,女性越来越乐于投资、创业;在内,女性已经成为大多数家庭的财富管理“一把手”。

调研数据显示,近60%的家庭中,女性负责家庭财富决策。女性收入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在家庭中的财富管理地位,年薪越高,话语权力就越大。在女性年薪8万元以下的家庭中,有57.7%的女性掌财;当女性年薪突破50万元后,掌财程度高达70.5%。

华润信托方面一位人士在听到记者提到上述数据后,也笑言他们在做家族信托业务时,经常遇到“女主人”拿主意的情况。

“女性天生就是家里管账的,如果挣得再比男性多,肯定是家里财政大权的掌控者。”他说。

挣了钱管了钱还要钱生钱

记者了解到,女人在财富管理上,更喜欢用闲置资金购买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的固收产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线上理财也是女性的一大偏好。相比较而言,创业女性在财富管理上,投向更为丰富,除上述产品外,还涉及股市、债券、房产和实业等。

江苏本地一家私募负责人告诉记者,从他接触的女性客户看,大部分接受新事物能力都很强,“一些新产品,如果收益合适,她们都很乐于尝试。”他补充,“以前我们这个市场男投资人多点,现在女投资人也不少。”

中国女性分析报告 第2篇

女性投资创业指南 创业“她时代”到来

中国女性创业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文明的进步,以及社会转型、体制改革等带来的经济环境的转变,中国女性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颠覆性变化,女性逐渐从精神、经济等方面独立起来,并在社会财富创造方面表现出女性独有的天赋。因此,越来越多的女性朋友加入到投资创业者的队伍中,她们用自己的勤恳与坚韧实现着女性特有的精彩人生!女性投资(本辑内容中特指实业投资),女性创业成为时下中国经济中的一股时尚潮流,并在社会经济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女性创业和女企业家在财富创造及就业机会中所作出的贡献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据相关调研数据发现,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女性经营者的队伍迅速崛起。二十一世纪初期,中国女企业家约就占中国企业家总数的20%,其中个体和私营经济中的女企业家占所有女企业家总数的41%。近十年来,中国妇女创业的进程明显加快。据2009年《2008-2009中国百姓创业致富调查报告》调查显示,2009年中国妇女自主创业的比例达到了27.96%,占比全国男女总创业人数的1/4有多。相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还将保持一定的增幅。种种的迹象表明,中国女性正步入创业的“春天”。

从女性投资创业的年龄层次来看,中国女企业家年龄较轻,文化程度较高,充满创业的激情与活力。统计表明,有80%的女企业家年龄在30岁至50岁,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女企业家约占女企业家总数的一半以上。这些女企业家所从事的领域多在服务业,占到45%左右。

从女性投资创业的行业领域来看,女性投资创业者可选的经营项目面广,从涉及日常生活的吃喝玩乐到科技含量很高的通信、教育、科技等无一不可。目前,女性投资创业的主营阵地多集中在第三产业。从事零售商业的女性投资创业者人数最多,占38.1%,纺织服装占19%,餐饮占14.29%。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善于合作,更善于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情商更高,所以女性创业者大多把自己的眼光放在了专门与人打交道的服务业。较于男性,从女性创业者的项目类别来看,从事批零贸易和餐饮业的女企业家比重明显高于男企业家,多16.6个百分点;从事社会服务业和房地产业的女企业家比重也高于男企业家,分别多3.4和2.2个百分点;而从事其他各行业的女企业家比重则低于男企业家,其中制造业低9个百分点。同时,女性在相较男性,心思更细、韧性更强、心理负担小,因此,在一些中小项目上优势更为明显。

从女性投资创业的盈利情况来看,个体与私营经济中女企业家的整体赢利面在96%以上。女企业家经营的企业亏损面仅有2%,女性投资经营的赢利企业比重比男企业家的企业相较多了7.8个百分点,持平企业也多4.3个百分点,亏损企业则少12.1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女性创业者一旦开始项目运作,就会兢兢业业地完成它,尽可能地使项目赢利。这与女性谨小慎微的心理和出色的理财能力分不开。

中国女性分析报告 第3篇

在旧时的中国,在“封建专制”和“儒家文化的性别秩序”的长期影响下,女性处于屈从地位,备受压迫和凌辱。“重男轻女”的思想以不同方式出现。社会上对女性的歧视表现在家庭、政治、经济、教育等各个层面。[1]

1949年以后,对妇女的封建压迫和奴役得以结束。与西方妇女解放历程有所不同的是,此时的中国妇女解放是随着中国无产阶级的解放而解放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认为,阶级解放的前提,必须是妇女先解放。

中国共产党在此观点的影响下提出妇女解放,实现“男女平等”。为了贯彻这一思想,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法律,“利用政党和政权的强力予以推行”,“将男女平等思想形成制度”,在实践中进行推广,使得“男女平等思想具有意识形态的合法性”[2]。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入,国家紧接着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动员女性走出家门,参加生产建设,提倡“男同志能办到的,女同志也能办到”。一时间中国妇女的就业率大大提高,随之经济地位、政治地位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此时的妇女对待工作的态度十分热情。

这一时期的“男性”和“女性”被政治话语赋予了全新的含义,而且借助于有力的政治宣传运动深入人心。[3]此时官方媒体宣扬的“铁姑娘”形象是对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中的“弱女子”的形象的直接的否定。

随着1978年改革开放的实施,许多男性知识分子踊跃地加入了对毛泽东时期社会性别话语的批判,并以此开始了对社会性别的重新界定规范。这个重新规范的过程恰好与市场经济的起步同步进行。[4]

此时中国正在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政府包办就业体制的废除使得妇女拥有了自主选择职业的权力。[1]然而随着国家充当妇女的解放者和保护者的“家长式地位”的削弱和市场主导力逐渐强大,妇女在接下来的改革开放大潮中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1]大量女工下岗,女大学生就业困难。面对劳动力过剩,男性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们纷纷向政府献计献策,“让妇女回家”的呼声从80年代初至今不绝于耳。[4]直到2001年3月的全国政协会议上,还有男性政协委员提倡“女同志回家相夫教子同样是光荣的”[5]。

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转型完成的市场经济并没有完全改变女性的命运。科技和社会的发展在为女性提供一条出路的同时,也对女性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在事业上付出劳动,同时还要分出精力兼顾家庭。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社会上出现对男女有别的强调,东方的“一些传统品质如温柔、善良、小鸟依人等女性气质受到关注和赞美”[3],而追求自己的事业,干练的女强人形象遭到了讽刺和批判。

改革开放后的性别秩序是对此前抹杀男女性别差异的矫枉过正,它不顾大量女性已经走出家庭、走入社会的事实,一味强调女性回归一种“弱女子”和“小女人”的形态,这使得许多女性觉得无所适从。[3]

女性主义研究者通过分析媒介的内容,试图将媒体中的女性形象与现实社会进行比较,来探讨媒体与社会的关系。在众多大众媒介中,女性杂志被认为是为女性制作的,其内容最能正视与女性有关的议题,并且是能够与女性生活经验与时俱进的一种流行文化产品。[6]

在针对中国女性形象、地位进行的媒介研究中,官方女性杂志《中国妇女》往往被当作是经典的样本进行分析。《中国妇女》历史悠久,它历经了新中国的社会变革,在记载历史的同时,杂志本身也是中国妇女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作为唯一的一本官方女性杂志,《中国妇女》是“控制体系”的中国媒体中一个典型。对它的研究能反映国家意识形态下的媒体对女性形象塑造的特点。王政曾经将《中国妇女》杂志视为“女权主义运作的动态场所”,认为其是社会主义女权主义文化产品。[7]因此,本研究将主要分析学术界目前对《中国妇女》杂志的研究状况。

一部分学者对《中国妇女》杂志的报道内容进行量化的内容分析。风笑天[8]在其文章《变迁中的女性形象对<中国妇女>杂志的内容分析》中,采用量化内容分析的方法,以1950—1990年这40年间的《中国妇女》杂志中所报道的典型人物为样本,从生理形象、职业形象、政治形象、知识形象、事迹形象等方面进行了定量的描述和分析,展示了不同时期的中国女性典型形象的特征及变迁。

文章指出,中国女性形象经历一系列的变迁,在五六十年代,杂志塑造的女性形象以单一的劳模型模式的女性,到了七十年代末,变成了劳模型、个人成就型、勇于斗争并存模式,八十年代再次发生变化,以个人成就型和女强人型为主。

该篇文章为目前可供参考的文献中最早分析《中国妇女》人物形象变迁的研究,对于之后的中国女性形象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者提出来一个分析女性形象变迁的基本思路,同时,对于分析认识中国社会的变迁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由于《中国妇女》杂志曾经停刊了十二年,因此该研究的结论在女性形象历史变迁角度上的概括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同样对《中国妇女》报道中的女性形象进行考虑的还有张裕亮[6]的《铁姑娘、贤内助、时尚女——中国女性杂志构建的女性形象》。从《中国妇女》《家庭》《女友》刊登的报道中,张裕亮分析出中国女性杂志的女性形象经历了从改革开放前的无性化形象,到改革开放后的贤内助形象以及90年代中后期的时尚女形象的一系列变化,但其仍就沉浸在父权社会泡制的社会迷思里。

与之前的大部分量化研究不同,张裕亮采用符号学的分析方法,通过分析文本叙事的结构,来探究其背后潜藏的社会迷思以及试图建构的意识形态。符号学的方法提供了与传统内容分析不同的视角,挖掘了文本报道背后所隐含的信息。而且张裕亮不仅分析《中国妇女》所塑造的女性形象,还将其与其他女性杂志进行对比,揭示的不再只是单纯的一本杂志所塑造的女性形象,而是具有代表性的女性杂志在塑造女性形象时的共通点,并解释了其中的原因。

以上的研究都是针对杂志报道的文字内容进行文本分析,罗韵娟和郝晓鸣[1]联合撰写的《媒体女性形象塑造与社会变革:<中国妇女>杂志封面人物形象的实证研究》中,从视觉形象的角度对封面人物形象进行了分析。文章选择了1956—2003年期间共352幅封面人物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封面人物的形象呈现以下变化:1.封面人物所处的地域特征从农村转向城市;2.封面人物的展示角度逐渐从集体层面过渡到个人层面;3.以往封面中出现的旨在强调男女没有任何差别的“去女性化”现象转向了重视女性自身特征的“女性化回归”。

根据上述的现象,作者认为《中国妇女》杂志封面所展现的女性形象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意识等变化的影响,与社会现实的真实再现不同,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女性形象是在中国女性生存状态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党的政治思想方针、杂志编辑政策和读者要求等综合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

罗韵娟和郝晓鸣联合撰写的这篇文章,是目前关于中国女性形象历史变迁的研究中,第一篇也是唯一的一篇对《中国妇女》英文版(Women of China)进行分析研究的文章,其在女性形象的研究方面仍具有参考性的价值,其文章中对女性形象的分类也被许多后来的学者借鉴和引用。

然而,作者在行文过程中并未对女性形象的分类给予明确的定义,如人物外貌分为漂亮、普通两种类别,妆容分为素颜、浓妆、淡妆等。由于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欣赏角度,对外貌的美丑、妆容的浓淡的定义都不尽相同。此处的分类不够严谨,很容易造成歧义。这样笼统的概念会影响编码过程中的客观性。

同样从视觉方面对《中国妇女》封面形象进行分析的还有王蕾的《从“女劳模”到“女明星”——从<中国妇女>60年封面人物看国家意识形态控制下媒体女性形象变迁及国家话语转变》。文章对自建国以来到2008年期间的《中国妇女》杂志的封面人物图片进行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这篇文章为目前可供参考的关于《中国妇女》研究中,样本历史跨度最久的一个。文章研究了60年间的《中国妇女》并得出两个结论。其一是60年来《中国妇女》杂志通过封面塑造的女性形象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雄性”气质逐渐向女性气质改变,最终形成了“多元气质”。其二是杂志的封面形象从原来的“生产偶像”向“消费偶像”转变,从原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形象转变成为消费主义者的形象。

王蕾在文章中提出“封面人物正从给予型的‘生产偶像’(生产劳模、政治家、科学家等)向索取型的‘消费偶像’(各类明星、名人等)转变”。其关于杂志人物的表达逐渐强调对女性美貌的“消费性”,但是对美貌的“消费性”和“消费偶像”是不同的概念,明星或者名人,也是生产者。只是劳模生产的是实物,而明星或者主持人生产象征性产品。因此此处的结论并不贴切。

在内容分析的类目构建方面王蕾参考了罗韵娟和郝晓鸣对女性形象的分类,仍就将人物外貌分为漂亮、普通两种类别,没有给予明确的定义。

通过对官方女性杂志《中国妇女》的研究现状的分析,笔者发现,目前对《中国妇女》封面的视觉形象研究多采用量化的内容分析法:聚焦于显性的内容,虽然客观却只能体现表面内容传递的意义,而忽略了潜在的意涵和形式。

建议今后的研究中可以有学者弥补研究方法所带来的局限性,采用内容分析法与符号学相结合的混合方法,既对封面表面的视觉形象做出系统的量化性描述,又可以对其视觉符号背后的社会迷思和意识形态进行解读。

参考文献

[1]罗韵娟,郝晓鸣.媒体女性形象塑造与社会变革:《中国妇女》杂志封面人物形象的实证研究[J].中国传媒报告,2005(01):87-99.

[2]王蕾.国家话语与女性形象变迁[J].决策与信息,2012(03):12-13.

[3]方英.女性类型与城市性别秩序[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4]王政.浅议社会性别学在中国的发展[J].社会学研究,2001(05):34-44.

[5]蒋永萍.世纪之交关于“阶段就业”“妇女回家”的讨论[J].妇女研究论丛,2001(02):23-28.

[6]张裕亮.铁姑娘、贤内助、时尚女—中国女性杂志建构的女性形象[J].中国传媒报告,2009(08):92-109.

[7]王政.创建社会主义女权主义文化阵地:《中国妇女》(1949-1966)[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0(06):22-50.

对中国古代男性和女性定位分析 第4篇

关键词:古代;男性和女性;定位

一、中国古代男性的定位

中国古代男性的性别定位,是中国古代和中国传统以律条或礼数等方式对男性性别角色的规定和期待。在中国古代,男性性别角色是被死死地框住的。

第一,承担着女性没有的社会义务和责任。从周代起,就有性别分工制度所谓“各奉其制度典礼,以亲亲、尊尊、贤贤,明男女之别于上,而民风化于下,此之谓治,反之则谓乱”。男性一定是主外的,没有主内的自由。《礼记·曲礼》中有明确规定:“外言不入于阃,内言不出于阃。”(卷二:37)周代有嫡长子继承制,是一种男性权力的代代相传,即男性被规定有社会政治权力。只有男性有义务向宗庙请示,去墓地禀告祖先,以及从事重要的祭祀活动。

第二,男性一定是阳刚的。“夫为阳,妻为阴”(董仲舒《春秋繁露·基义》),《周易》更强调了男子阳刚这一点,“乾,阳物也”(《周易·系辞》)。阳刚的男性不能够表现出怯懦,否则便不符合男性要求。

第三,男性要有“君子”行和“丈夫”气。《周易》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意思是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要不屈不挠;君子要像大地一样包容万物,没有任何东西不能容忍承载。《诗经·曹风·尸鸠》曰:“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孔子对“君子”作了很多的定位,如“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论语》)等等。这些与其说是对男性的美德的期望,不如说是男性品质的标尺。而这些条条框框虽然提高了男性的境界,也限制了男性人性的自由发展。孟子对男性提出了“大丈夫”的要求,男性必须要有浩然正气、高尚气节和刚毅品质。除了内在的修养一定要高,外在的形象也要符合很高的标准,“其冠进,其衣逢,其容良;俨然,壮然,祺然,蕼然,恢恢然,广广然,昭昭然,荡荡然,是父兄之容也。其冠进,其衣逢,其容悫;俭然,恀然,辅然,端然,訾然,洞然,缀缀然,瞀瞀然,是子弟之容也”(《荀子·非十二子》)。

二、中国古代女性的性别定位

中国古代和中国传统以律条或礼数等方式对女性性别角色的规定和期待。相对于男性性别角色而言,女性处于和其完全对立的状态。

第一,女性被排斥在社会政治生活之外。从周代的宗法父权制开始,除了对于女性生育儿子的要求以外,在社会政治生活领域完全没有女性的立足之地和话语权。正所谓“牝鸡无晨”、“妇无公事”。《礼记·内则》:“男不言内,女不言外。”(卷二十七:520)“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周易·家人》)嫡长子继承制剥夺了女性的政治权和继承权,将女性绑在家务事上,沦为生育的工具。女性只能作为女儿、妻子、母亲,其价值只是“贤内助”,所谓“好内,女死之;好外,士死之”。古代的贤母、贤妇不胜枚举,她们没有自己的名字留下,或是勉励丈夫苦学,或是规谏丈夫向善,都是作为一个妻子的符号存在,在丈夫的成就上方能体现自己的价值。

第二,女性作为一个性别的群体,地位极其卑下,没有自主权和独立性。从甲骨文来看,“女”字的字形便像女子屈膝交手,温柔顺从,这便饱含了女性地位的“卑微”的意思。所谓“古者生女三日,卧之床下……明其卑弱,主人下也”、“女人卑而不高,弱而不强”。孟子所谓:“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孟子·滕文公下》)她们没有自己的婚姻自主权,就连贵族女性也是政治婚姻之下的牺牲品,如穆姬被父亲晋献公嫁给秦穆公,只是为了两国之间的政治联姻。民间女子更是作为物品进行声色交易,如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国语·越语》)。在一夫一妻多妾制下,女性是没有自由选择权的被迫单项选择,男性则可以自由地进行多项选择。女性必须忠诚于自己的丈夫,“妇人贞吉,从一而终也”(《象传》)。至于妓女更是娱乐男性的工具和玩物,古代有宫妓、营妓、官妓、家妓、民妓等,均沦落为男人的欲望发泄对象。甚至结发妻子,也不足为道,正如《三国演义》刘备所说:“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手足不可断,衣服随便换。女子从古到今,都摆脱不了被弃的命运,从《诗经·氓》的弃妇诗开端,千古的薄命女子在历史的长河里挣扎呼喊,声嘶力竭,也难以被听到其所承受的苦痛。

第三,女性是“阴”的代名词,其标准为“淑女”。相对于男性的阳刚来讲,女性必须是阴柔的。“夫为阳,妻为阴”、“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董仲舒《春秋繁露·基义》)。此外,女性必须符合淑女标准。从《诗经·国风·周南》的《关雎》发端,女性就被期望为窈窕淑女的样子,所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女性一定是美好文静的,如《楚辞·九歌·山鬼》:“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淑女的标准有三:首先,作为女性,精神和肉体都必须是纯洁的,“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礼记·内则》),“男女授受不亲”(《孟子》),后来程朱理学更是严格限制,贞节牌坊大兴;其次,女性必须顺从、善良,必须遵守三从四德、三纲五常;再次,女性容貌要美,如《诗经·国风·卫风》的《硕人》篇:“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所谓“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总之,中国传统对男性性别的定位亦如是,即希望男人刚强果敢,义薄云天,出将入相,功成名就,沉稳干练,不拘小节,甚至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等等。这些做男人的标准,历来是中国文人臣子、忠臣良将的传统,男人们不得不循着这条道路,前仆后继、一往无前地走下去。而女性必须是性情温柔、情意绵绵、忠诚、柔顺、被动、害羞、富有同情心、敏感、谈吐柔和、不讲粗话、温文尔雅、缺乏自信、幼稚轻信、服从忍让、情感细腻丰富、喜爱干净整洁的。

【参考文献】

[1]王富鹏.一种特殊的性格类型——论贾宝玉的双性化性格特征[J].红楼梦学刊,1999:91-100.

[2]杨明奇.试论<红楼梦>的女性人才观[J].济宁师范专科学院学报,2004(04):59-61.

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 第5篇

家庭投入时间比男性高15%

调查显示,平均而言,女性投入家庭的时间比男性高15%,而投入工作的时间比男性少9%。

未婚女性、男性的每周工作时长,分别为47.6小时、52小时;每天投入家庭的时间为1.7小时、1.5小时。数据显示,在步入婚姻后,已婚女性的每周工作时长为46.1小时,工作时间上并未太多改变,但投入家庭的时间却增加至2.6小时,已婚男性每周工作时长为50.4小时,每天投入家庭时长为2小时。

求职首要考虑“上下班方便”

调查发现,35.9%的女性将上下班方便作为选择工作的首要考虑因素,无形中放弃了更大范围的工作机会选择。女性对通勤因素的重视既是出于时间成本的考虑,更是方便顾及家庭的权衡。

3月8日,在市人力资源市场二楼举办的三八专场招聘会中,记者就发现,不少女性选择工作的首要是上班地点、薪资待遇。这一点,在此次的调查样本种,也有体现。调查显示,在工作选择中,职场女性的首要考虑因素是“上下班方便”,而职场男性首要考虑的因素是“能获得成长和发展”。

女性整体收入低于男性22%

尽管在工作、生活中投入的精力并不少,但现实中,女性收入情况并不乐观,更低的薪酬凸显了性别职业选择的分化,更是女性进阶管理层的不足。

调查发现,整体来看,女性的月平均收入比男性低22%,而在普通职员阶段,这一差异并不明显。造成收入差距的原因是什么?专家从所处岗位和所处职位级别进行解析。从女性和男性目前从事的工作岗位看,确实存在明显的性别职业优势领域,女性主要从事与客户和财务有关的业务,其中行政/后勤/文秘、销售、财务/会计/审计、人力资源是女性“四大岗位”。而男性优势岗位是技术、生产加工,尤其在“技术岗位”,男性占比最高且二者差距最大。运营、设计、市场/公关、产品等则属于更加中性的岗位。

接受现状,也要奋起直追

调查显示,个人收入用于在家庭日常花销中,女性占73.3%,男性占66.7%;休闲娱乐、旅游方面,女性占31%,男性占21.7%;个人学习进修上,女性占22.2%,男性占16.0%。此外,男性个人收入花费占比较高的,则在房贷/车贷、孩子抚养/教育、社交/人情消费等方面。

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 第6篇

今天是三八妇女节了,职场女性的话题也再次受到关注。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在经济领域,以知识、创新、体验、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全新经济模式给予了女性越来越大的表演舞台。

诚然,也使得当今的职场女性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特别是在女性就业率高达73%的中国。在家庭中她们是妻子、是母亲,相夫教子是义务;在企业里她们是职员是领导,尽心尽职是责任,同时还需要进行自己的职业规划。

20xx年,全面放开二胎,承担生育责任让女性在职场上进退维谷,而事实上,女性还面临着职业发展过程中的能力被认可、升迁阻碍等问题,更有职业黄金期工作和家庭平衡的两难。

总结下来这就是当前女性在职场中备受偏见的现状:

1、大龄女青年不受待见

2、女性工资低于男性

3、因怀孕而影响晋升

4、女性年龄上处于劣势

5、女性刻板印象,难以改变

6、社会舆论容易将某位女性的错误都上升为群体缺陷

下面我们来结合大数据来看看,调查报告指出超八成女性认为在就业中存在性别歧视,其中,超两成女性认为在就业中性别歧视严重。此外,72%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的直属领导为男性,只有28%的受访者表示领导为女性。

在就业中,性别歧视普遍么?——超八成女性认为存在歧视

根据调查显示,女性群体对于就业中的性别歧视感知更为强烈。22%的女性认为就业中性别歧视现象严重,比男性高出近8%。而27%的男性则认为就业中几乎不存在性别歧视的现象,比女性高出9%。

高学历女性会遭歧视么?——超四成具硕士学历女性感受到严重歧视

在就业过程中,高学历女性会被歧视么?上述调查指出,从学历角度看,女性学历越高,感受到的就业性别歧视越明显。

调查显示,在拥有高中或大专或本科学历的女性群体中,认为在就业中存在严重性别歧视的比例分别为12%、18%、28%,但在拥有硕士学历的女性群体中,有高达43%的女性认为就业中存在严重的性别歧视。值得注意的是,在拥有硕士学历的女性群体中,超九成女性认为在就业中存在一般甚至严重的性别歧视。

此外,调查也显示,拥有高中、大专、本科、硕士学历的男性群体中,认为在就业中存在严重性别歧视的比例分别为14%、13%、14%、18%。

升职会受性别因素影响么?——超八成女性认为在晋升中存歧视

在职场发展中,女性遭受到的性别歧视同样让人担忧,特别是女性在面临晋升领导岗位的问题上,性别歧视的问题尤为凸显。数据显示,有25%的女性认为当前的晋升状况存在着严重的性别歧视,而男性的这一比例仅为18%。此外,还有26%的男性认为晋升中不存在性别歧视现象,高出女性7%。可见,女性感受到晋升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比过去更为严重了。

职场女性晋升难么?——超四成女性到目前为止尚未升过职

该报告还对个体职业生涯中第一次晋升使用的时间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59%的男性在两年内完成个人职业生涯的首次晋升,女性这一比例则为49%,低于男性10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调查显示,尚有44%的女性表示截至目前自己从未获得过升职,而面对这一状况的.男性比例仅为31%,比女性低出了13个百分点。

相较20xx年我们的调查数据,20xx年的职场性别歧视现象仍不容乐观,从实际情况看,这一现象在短期内仍很难消除。就业和晋升过程中的性别歧视,是女性在职场中最易遭遇到的问题,特别是在婚育阶段的女性,深受其困扰。

女领导多么?——女性领导占比不到三成

当前,在职场中,女性领导越来越多,不过,相比众多男性领导,她们还只是少数。上述调查也发现,72%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的直属领导为男性,只有28%表示领导为女性。对此,调查指出,这表明,目前领导层中性别分布严重失衡,男性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那么,男性领导为何多于女性领导呢?对此,调查分析,基于同男性天然的生理差别和受深厚的男权社会意识的影响,女性在迈向领导岗位的路途上,总是会面临比男性更多的障碍和困境。

从特质上看,男性领导更多的表现出刚毅果断,而女性领导则更容易展现自己包容理解的一面。不过人们在做出决定时,产生影响的因素不仅仅是性别,他的成长环境和生活经验等也在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当尽量以中立客观的态度对待女性领导,不能一概而论。当然,不可否认,性别也确实是凸显女性领导价值和优势的部分原因,人们期待女性领导通过其特有的柔性特质,为团队/集体带来更为包容、和谐的氛围。

中国女性内衣行业调查报告 第7篇

第一章:女性内衣行业现状

一、中国女性内衣业现状

目前,国内内衣市场主要由女性内衣、男性内衣、保暖内衣和传统普通内衣(棉毛衫裤)三部分组成,其中女性内衣市场销售迅速升温,发展势头一直比较强劲。据统计,在中国6亿女性中,有2亿人属于佩戴文胸的适龄人群,年消费文胸能力在6亿套以上,年销售额约150亿元。目前,中国是全世界内衣及其相关行业增长最快的国家,而且该市场还处在起步阶段,近两年内衣业每年利润达到上亿元,已成为服装业中最具前景的行业之一。

预计未来十年内中国内衣市场将保持20%的年增长速度发展,而女性内衣市场更是发展强劲。人们对内衣的需求,也已经从最初的遮体、保暖等基本生理功能发展到追求品质化、舒适化、时尚化、高档化的阶段。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改变,在追求外在美的同时,中国女性已经越来越注重内衣的穿着。对内衣的消费也不只是单单停留在功能消费的层面,内衣消费已经上升到了和时装同步,追求多元化的层面。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女性,将内衣也归入了其时尚追求的一部分。随着女性对于内衣要求和内衣消费能力的提升,高档内衣需求正不断上升。我国女性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和西方独立女性思想的传入,自我意识更是不断的提高,这为我国女性内衣市场带来了更大的消费潜力。

但与迅猛发展的市场需求发展相比,中国的女性内衣市场发展比较缓慢,相对于国际市场来说,一直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市场。直到1993年,首届国家级的内衣展示在北京推出,才标志着中国的女性内衣市场进入了发展阶段,从此迅速发展起来。由于中国内衣市场消费潜力很大,一些国外品牌率先进入中国市场,开始了市场拓展工作,尤以德国百年品牌“黛安芬”为代表,凭其国际品牌的运作经验,迅速打开了市场,并迎得了一大批追求形象与质量的忠诚消费者,并迅速发展成为内衣行业的领跑品牌。而国外品牌在2005年的集体高调登场,不仅满足了部分国人的好奇心,也为正式进驻中国市场做好了铺垫。风靡全球的“维多利亚的秘密”在北京国际内衣博览会上惊艳亮相,宣布正式进入中国内衣市场;同年10月,上海国际时尚内衣展上从欧美飘洋过海来的30多个洋品牌,让人大饱眼福。

内衣是一种复杂的服装设计,它关系着材料、人体功效、服装力学、造型等多种学科的知识,一个成熟品牌的产品往往凝结了多年的经验,而且有其固定的设计风格。目前,中国女性内衣市场形成以国外高端品牌市场、合资产品中高档市场、国产低档内衣市场互相竞争的格局。高端市场发展逐步成熟,高档文胸产品切入中国市场较早,最先的卖场是大中城市的各主要商场的内衣专卖柜,主要消费群为一些城市高收入女性,至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各主要品牌已经完成基本的市场布局。这些品牌中有号称“全球最大内衣公司”的德国黛安芬,有号称东南亚第一内衣品牌的华歌尔,有来自香港的安莉芳,也有爱慕、曼妮芬等迅速成长起来的国内知名品牌。高档产品通常比较注重内衣的色彩、款式、质量以及整体形象,产品推出呈现系列化的特点。另外,注重服务是高档品牌的一大特色,消费者可以通过试穿选择一款在造型及外观上完全适合自己的产品。

中端市场迅速崛起。2000年中档内衣异军突起,迅速在市场上打开局面,从而在市场上确立了中档内衣的概念。这些品牌有嘉莉诗、奥丽侬、美思等,紧接着,大连桑扶兰,浙江水中花、潮阳奥丝蓝黛等品牌也开始迅速崛起。中端产品以合理的价格和信得过的质量受到工薪阶层消费者的喜爱。注重品牌建设是中档产品的当务之急,良好的品牌形象有助于产品的推广,赢取更大的市场空间。

低端市场仍有优势。在批发市场上销售的大多为低端产品,这部分产品虽然做工和用料同品牌产品存在差距,生产工艺也比较粗糙,但色彩、款式紧跟流行,价格成为最大优势。有些国外订单的外贸产品,花色奇特,号码齐全,受到收入有限又追求时尚的女性的欢迎。

在品牌战略、策略和产品设计创新方面,国内女性内衣制造企业与国外品牌和企业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国内的内衣销售渠道也存在进一步改善渠道结构的空间。面对女性内衣市场上需求的增长和国际内衣市场竟争的日益激烈,国内衣企业必须在生产设计和市场营销两个方面下更多的功夫。

总体上看,中国女性内衣市场是一个具有良好增长规模和前景的市场,是现阶段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中国女性内衣生产现状分析

女性内衣行业形成了一个一个的产业集群,广东汕头、福建深沪、南海盐步、中山小榄、深圳公明、浙江义乌等,每个产业群具有他自己的区域优势。同一个区域的企业品牌之间,却有一定的内在共性,形成本区域特色而有优势的原材料产业链,形成板块优势,便于同时开发廉价获取。汕头谷饶和陈店,文胸居多;汕头司马浦和峡山,家居服居多;胪岗和峡山,保暖内衣居多;成田,袜子居多;普宁,低档内裤居多;小榄,盒装内裤居多;南海,中高档二线文胸居多;深圳,高档内衣及外销居多;深沪,中低档内裤文胸泳装居多;义乌,无缝内衣居多;温州,保暖内衣居多;上海,保暖内衣和高档文胸居多;江苏,传统中低档保暖和文胸居多;山东,中档外销内衣居多;北京,高档文化概念内衣居多。

自2008年起,女性内衣行业企业受到金融风暴冲击,状况不稳定,部分中小女性内衣企业消失,并购、重组、兼并、控股等形式的行业结构调整大幕将正式拉开。国内外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将继续角逐中国庞大的女性内衣产业,综合实力强的企业将越做越强,竞争手段更为多样化,市场环境更为复杂化,产品更新快速化。

三、中国女性内衣各品牌市场情况

(一)一线品牌

1、Laperla

Laperla,世界最美丽也最昂贵的内衣品牌。Laperla女式胸衣、袜、裤、连身内衣、吊带装、睡衣、紧身褡及泳衣,无不是世间女性的钟爱。Laperla的设计哲学是 :一个女人,在脱下外衣时,仍然是美丽的,而且是最富有魅力的,性感的。

2、仙黛尔

法国第一品牌内衣Chantelle,创始于1876年,主要需求对象以25~45岁的都市女性为主,是在法国占领导地位的品牌。Chantelle的每件内衣都经过设计师精心设计,材质上则采用最高级的Leavers蕾丝、Guipure蕾丝和立体感十足的Textronic蕾丝等,为了收到第二层肌肤般舒适、无压迫感的效果,也采用了较体贴的高级丝光棉、超柔纤等面料。产品的设计及制造上十分注重每一个小细节的特色,例如在一般品牌较忽视的肩带上加上窄边蕾丝。Chantelle在品质上也相当苛求完美,如坚持其每件产品都要求蕾丝对称及对精致面料的细腻维护。

3、Lise Charmel

法国著名内衣品牌Lise Charmel的奢华简直就是法国女性十年来享受的极至体现,在继承古典美的前提下,性感的款型始终让您保持在潮流之巅。在面料选用上,采用了大量的蕾丝与刺绣将工艺发挥到最佳,率先的双肩带设计与颈吊带设计现正风靡世界。

4、黛安芬

世界女性内衣第一品牌,有着和现代内衣一同起源的112年历史,行销120个国家,每年产量超过2亿件。1886年,黛安芬创立于德国,于20世纪初,在世界内衣界确立“Triumph”品牌。黛安芬以其流行的设计、精巧的做工、舒适的感觉、先进的面料,赢得了全世界女性的青睐。产品涉及普通型、古典型、功能型、睡衣型、生理型、运动型等各领域。

5、雅芳

来自美国的品牌,始于1886年,以化妆品闻名于世,其内衣采用东方剪裁,内衣曲线合身,从款式选料到制作由设计师以专业时尚的眼光层层把关,一丝不苟。

6、华歌尔

来自日本的品牌,始自1949年,1986年开始进入中国。最重视人体科学的研究,通过收集大量日本、台湾、大陆等地的女性人体数据,使产品最适合亚洲女性特点,外观也非常文雅。有大量束臀裤和束衣可供选择,也是该品牌的一大特点。

7、奥黛莉

来自台湾,创立于1957年。其特点为:A—Attractive迷人 ;U—Urbane优雅;D—Delightful可爱;R—Romantic浪漫;E—Elegant高贵。不但在材质上采用法国高级蕾丝,设计灵感亦来自法国宫廷美学,标榜自信与自在的知性美。

8、安莉芳

来自香港,始于1975年。以立体文胸著名。每年夏天泳装品种非常丰富,并有非常富有情趣的情侣泳衣,母子、母女系列泳衣。

9、欧迪芬

来自台湾,始于1983年,1993年进入大陆,为“内衣外穿”提供丰富品种选择是该品牌的特色之一,此外欧迪芬还经常推出各种有特色的内衣(如柔珠按摩文胸、水袋文胸等)。

10、施康娜

大连桑扶兰时装有限公司专营女士内衣的设计、生产与销售,产品包括众多系列的文胸、三角裤、束裤、连衣、睡衣、家居服、泳衣等。

(二)其他品牌

其他品牌有:美思、古今、依之妮、嘉利诗、雪尼芳、帝梦诗、伊丝爱拉、奥丝蓝戴、戴丝玉、芬怡,贝佳人等。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内衣的需求不断升级,女性内衣的消费日趋品牌化。

第二章:女性内衣消费特点分析

内衣是人体的第二层皮肤,内衣企业的设计、生产的最终目的为市场提供产品,要做到人体在运动时的不变形、不脱落、透气性好,设计时要考虑人体力学、工效学的各种知识,也要考虑内衣面辅料的纱向、弹力与人体机能的相互吻合,集艺术性与功能性于一身,只有充分了解其中的微妙所在才能设计生产出消费者满意的内衣。

一、舒适性的要求

舒适、活动自如、适应气候和环境是人们对内衣的基本要求。现代女性要求内衣在满足生理舒适要求的同时还要满足心理舒适的要求。所谓生理舒适要求主要是指内衣面料要具有良好的服用性能和触感以使穿着者感到生理舒适,而且活动自如,并能适应气候和环境。所谓心理舒适的要求是指内衣在色彩选择与搭配、款式造型、设计风格、制作工艺等方面满足人们审美情趣、个性风格及追求时尚等方面的要求。

(一)生理舒适性要求

首先,为了达到女性消费者生理舒适性要求,作为一个女性内衣设计师,要研究服装人体工效学。其包括人体各部位尺寸与形态,内衣结构与人体的关系,内衣结构与面料物性的关系等内容,使内衣在补正优化人体体型的同时做到合体、舒适、运动方便、尽可能使人体着装后获得最大的自由度。

其次,女性内衣设计师要研究人体力学。现实生活中,女性消费者常会遇到胸衣的肩带脱落、罩杯上移等尴尬问题,其主要是因为设计师设计胸衣没考虑到胸衣着装后的受力情况所造成的。女性的乳房是身体上唯一没有骨骼支撑的器官,也是女性美的魅力所在,是由乳腺、脂肪及皮肤组成。现代女性通过胸衣使双乳减少重力导致下垂现象,塑造美好的体态。女性穿胸衣后,受肩带的压力与胸衣四周的压力,肩带的压力是由胸衣的部分重量及胸衣所承担的乳房部分重量组成;而胸围四周的压力由胸衣的弹力形成,最大是腋下部位,其次是乳下部,最后是乳头。对腋下压力的把握是胸罩压力是否合乎允许值的关键,除后背附松紧档外,选用的材料弹力回复性及束带宽窄不可忽视,弹力束带越宽压力越分散,另胸围四周向上的摩擦力于胸衣的另一部分相抵消。当这些力保持在一个均衡适当的状态下时,女性消费者才感觉胸衣的合体舒适。所以,设计师必须要了解女性胸衣着装后的受力情况,企业才能设计、生产消费者满意的内衣。

再之,女性内衣上市应分季节性。夏季皮肤易出汗,有热、痛、痒等感觉,且夏季皮肤易过敏,内衣要使夏季皮肤感到舒适,吸汗、透湿、透气是第一要求。夏季上市内衣应注重轻薄、吸湿透气、凉爽感,以天然棉、棉+莱卡及真丝等面料为佳;秋冬季内衣以防寒保暖为主,在保暖的同时要考虑透湿,以备人体出汗时,调节衣内微气候,排出湿气,达到舒适感(冬季内衣穿着舒适感要达七个功能指标,即:柔软度、拉伸弹性、压缩性、冷暖性、保暖性、透湿性、透气性)。所以,内衣上市应分季节性,夏季上市内衣应是柔薄透气型,秋冬季上市内衣可以是保暖增厚型、整形型,以便满足消费者及时选购适时适季的满意的内衣。

(二)心理舒适性要求

不同年龄段女性消费者心理舒适性要求也不同。现代女性将越来越追求服装的艺术性、品牌及时尚,内衣也不例外。这就要求内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同时内衣设计中要充分体现个人的情趣、爱好、审美及时尚潮流。以此开拓市场、占领市场,必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据调查分析,18~25岁青年女性是开放型消费群,对自己的身材很自信,大胆接受性感、奔放的内衣风格,追求时尚、表现个人魅力。但此年龄段女性经济收入偏低,一般选择中低档价位的内衣;25~40岁已婚女性是中立型消费群,懂得生活,注重品质,关注内、外衣的协调搭配,赞成名牌可增加自信,不会盲目追求时尚。此年龄段女性经济收入稳定,一般选择中高档价位的内衣;40岁以上中老年妇女是保守型消费群,不喜欢追求时尚,不喜欢暴露,注重含蓄美,认为内衣只要舒适即可,此年龄段女性经济稳定、有一定储蓄,但生活比较节俭,一般选择中档价位的内衣。

二、美容美体、重塑体型的需求

爱美是人的天性,完美的体形、健美的身材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女性消费者在追求健康的同时,还希望借助服装完美、展示优美曲线的需求非常强烈,特别是已生育女性、中老年妇女、胖体女性及局部有缺陷女性。内衣企业可采用高弹原料及特殊的组织结构制成的面料来达到整形(补整体形)效果,并配以多片式裁剪的结构设计和特殊的缝制工艺加工制成,使穿着者达到调整体形、修整体态的目的。比如内裤、束裤,在腹臀部可选用整形面料,而裤的裆底应选用吸湿、透气的天然面料有利于健康。而健美型内衣可采用防水、不透气的特殊合成纤维制成,使穿着者在运动中通过大量排汗、消耗热量,达到减肥及健美的目的。

三、关爱健康和保健的需求

健康是人类生存繁衍的根本保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和保健的意识越来越强。所以希望服装,特别是贴身穿的内衣更要有益于身体健康。因此人们希望内衣具有更多的健康和保健功效。比如内衣要达到吸收汗液及人体各种分泌物,改善微循环,提高人体免疫力,活化细胞,促进细胞新陈代谢、护肤、美肤、抗菌除臭等保健、防病、治病的功效,尤其是内裤。目前已开发了一些具有保健功能的内衣,主要的类型有:远红外内衣、香味内衣、抗菌防臭内衣、药物内衣、高吸水内衣、防污内衣及抗静电内衣等,健康、保健内衣越来越受女性消费者的青睐。

四、高科技智能型内衣的需求

中国女性分析报告 第8篇

1. 自我意识强与过度的依从性差异

在英美的文学作品之中, 女性形象塑造上都体现出了非常强烈的自我意识, 都是充满了个人主义情怀的, 并且还存在一种理想主义, 最后再去追寻灵魂式的爱情, 就像莎士比亚作品中女性主人公, 都是善良、诚实、有理想、有追求、相信真理、忠贞的, 这些表现正是英美文学作品中塑造女性有主见、勇敢、坚强的自我意识的表达。而且, 英美西方国家的女性都是具有很强的独立性人格的, 我们中国女性深受传统三从四德影响形成了很强烈的顺从心理, 并且从古至今从未离开过关于男性与女性平等问题的争论, 女性则一直都在争取能够与男性平等的人格地位, 这些都说明了英美女性在独立方面和男女平等方面都要早于中国, 在《简·爱》的文学作品之中, 女主人公就是塑造了一个追求女性平等和自主的知识女性的形象, 对此, 我们通过受过很好教育、地位却很低微、曲折的情感经历女主人公简·爱可以看出, 任何情况下作为女性都是要具备独立的人格、自尊自爱、不要依附任何人才可以受到别人的尊敬和热爱, 才会幸福, 这个形象至今可以感染到各个国家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正是因为主人公以自尊自爱的人性作为主要依托, 最终才将自身的人格充分地展现出来了。对于中国女性来讲, 一生都要在家从父、再嫁从夫、夫死从子的旧传统而束缚, 尤其是对于自身的婚姻大事, 从来都要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来指定一个女性一生的伴侣, 就像《孔雀东南飞》中的女主人公, 被焦母送回家之后, 就被自己的兄长叫媒人做媒另嫁他人, 而她自己本人, 心理明明只爱焦仲卿一个人, 就誓死都不从, 最后没有办法只好遵从兄长的意思再嫁他人, 虽然她很痴情, 还是被逼着再嫁他人, 最终只好投河自尽, 她这种在权威再嫁的表象就证实了女性并没有独立人格之下的依从性

2. 重视自身情感与重视社会评价和名节差异

英美国家的女性形象都是比较重自身情感的, 而中国女性都重视来自社会中的评价和名节。英美国家的女性正是很重自身情感意识, 促使她们在婚姻和人生上做出正确的选择, 在《仲夏夜之梦》这部戏剧中, 女主人公就对爱情非常地忠贞, 敢于突破阻碍、勇敢地追寻爱情的自由女性, 主人公与男主人公两人非常非常相爱, 但是却遭到女主人公父亲的阻挠, 甚至她的父亲尝试着让赫米霞与别的男人结合, 但是女主人公不惧父亲的压力, 仍然坚持与拉山德彼此相爱。就这样, 父亲面对女儿的反抗, 一怒之下将女儿带到提休斯公爵面前, 按照他的意见说, 根据当地自古相传的法律, 女主人公必须要遵从父亲的意愿, 否则她必须要永远的披上修女的服饰, 终身不允许出嫁, 要不然就会被处死, 而主人公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仍然对封建法律视而不见, 始终都顺从自身真实的情感和拉山德彼相爱。在中国文学作品《西厢记》中, 崔莺莺和张生一见钟情之后, 如果按照以西方国家女性的做法就会很直接地表达自身的真实情感, 与其相爱, 而崔莺莺内心却是考虑到如果是这种结合形式肯定不会被大众所接受, 或是受到父母反对, 所以只能是私下约会, 这些不直接说明的现象就体现了中国女性一直都只是考虑来自社会中的评价和名节。那么西方女性意味着我要怎么样, 而中国女性意味着我该怎么样。

3. 具有反抗精神与懦弱的差异

作为英美女性形象普遍有着强烈的反抗精神, 相反而中国女性形象就表现得较为懦弱。虽然在中英两国社会都存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但英国女性和中国的女性对待不合理的制度的做法却大相径庭。当代美国杰出的非裔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代表作《紫色》, 就是一部黑人女性意识觉醒的著作。它是一本向传统男权文化进行解构的女权主义文本。书中大胆展现了几位性格鲜明、敢于向男权文化挑战从而寻求独立自我生活的新黑人女性, 如莎格和苏菲亚。在小说中, 沃克以黑人女性独特的视角, 以书信体形式向读者呈现了女主人公西丽悲惨的人生境遇及在女性朋友莎格和苏菲亚影响和帮助下其女性意识的逐渐觉醒, 并以强烈的女权主义意识向传统男权文化进行抗争, 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获得人格的完整和独立, 并为其他被压迫的群体开创一片新的天地。作为中国的女性则甘愿当玩偶, 一生都受父母、丈夫等人的摆布, 当面对应该主动抗争的事情也只是消极的反抗而已。

摘要:由于我国与英美国家本身存在文化传统、风土习俗、文化背景和思维行为习惯等多方面的不同, 促使中国与英美国家的文学作品也存在差异, 尤其是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也存在很大的不同, 那么本文就关于中国和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存在的差异进行探讨, 仅供参考。

上一篇:书法艺术美的欣赏下一篇: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园园的魔术》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