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环境保护的社会实践报告

2024-05-13

关于城市环境保护的社会实践报告(精选10篇)

关于城市环境保护的社会实践报告 第1篇

关于城市环境保护的社会实践报告

一、实践主题

对白色垃圾及其他对环境有极大危害的垃圾进行实践调查。

二、实践形式

1、在汉口江滩进行调查环境污染状况;

2、对各个年龄段的人们进行询问;

3、上网或去图书馆查询资料。

三、实践时间

2010年十月十六日

四、实践地点

湖北省武汉市汉口江滩

五、实践人

刘骁

六、实践内容

1、十月十六日我们小组来到了著名的汉口江滩,虽然武汉市市政府将汉口江滩公园建

设的十分漂亮。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我们仍然在长江边上,沙滩上看见了许多令人遗憾愤怒的垃圾,在那一片纯净的沙滩上看见那白色垃圾十分刺眼!在江滩公园的树荫下我们还发现有许多游人在那里休息而同时也留下了许多的污染物!

2、于是我们对在江滩公园的游人进行了一次询问,并制作了调查问卷。虽然现在人们的环保意识有所加强但还是不够。具体有如下几个问题:

⑴人们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是不够重视。在日常生活中,大多人都认为自己在环境保护中没有起到多大的重要性!即使知道有些行为不利于环保但是仍然在不知不觉中做出了这些行为。

⑵政府在环保方面投入仍然有些不够!有一些环保设施已经脏乱不堪,也没有足够的人员去宣传环保的重要性与常规性。让人们认识在日常生活中他们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

⑶在一些小街小巷中仍然是垃圾乱扔,既不卫生,容易滋生细菌又不利于市容!

3、我们接着在网上查询了白色垃圾的有关资料:

白色垃圾的定义及其中的物质: 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臵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以致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白色污染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1995年,我国塑料产量为519万吨,进口塑料近600万吨,当年全国塑料消费总量约1100万吨,其中包装用塑料达211

万吨。包装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废旧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丢弃在环境中。这些废旧塑料包装物散落在市区、风景旅游区、水体、道路两侧,不仅影响景观,造成“视觉污染”,而且因其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危害。

据调查,北京市生活垃圾的3%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总量约为14万吨;上海市生活垃圾的7%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总量约为19万吨。天津市每年废旧塑料包装物也超过10万吨。北京市每年废弃在环境中的塑料袋约23亿个,一次性塑料餐具约2.2亿个,废农膜约675万平方米。人们对此戏称为“城郊一片白茫茫”。

白 第一、侵占土地过多。塑料类垃圾在自然界停留的时间也很长,一般可达100—200年。

第二、污染空气。塑料、纸屑和粉尘随风飞扬。

第三、污染水体。河、海水面上漂着的塑料瓶和饭盒,水面上方树枝上挂着的塑料袋、面包纸等,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如果动物误食了白色垃圾会伤及健康,甚至会因其绞在消化道中无法消化而活活饿死。

第四、火灾隐患。白色垃圾几乎都是可燃物,在天然堆放过程中会产生甲烷等可燃气,遇明火或自燃易引起的火灾事故不断发生,时常造成重大损失。

第五、白色垃圾可能成为有害生物的巢穴,它们能为老鼠、鸟类及蚊蝇提供食物、栖息和繁殖的场所,而其中的残留物也常常是传染疾病的根源。

第六、废旧塑料包装物进入环境后,由于其很难降解,造成长期的、深层次的生态环境问题。首先,废旧塑料包装物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将导致农作物减产;色污染的危害。

七、实践感悟

通过以上的调查与实地走访以及上网所查询的资料来看目前的环境保护仍然任重而道远!人们虽然有了环保的意识但是仍然缺少一些环保的行为!政府应该继续加大投入,加大宣传。我们要做好自身要求,在看到不利于环境保护的行为时要主动阻止!

09级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刘骁2009213529

关于城市环境保护的社会实践报告 第2篇

为迎接全省第六次城市卫生大检查,在市创建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创建工作总体方案》,加强领导,靠实责任,强化措施,从六月份开始齐抓共管,保证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陆续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取得一定的成效,现将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创建工作进展情况

根据甘肃省城市卫生检查评比标准及《平凉市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工作总体方案》的要求,我们在认真学习、领会精神的基础上,经过自上而下,又从下而上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平凉市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宣传与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宣传与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宣传、卫生、社保、教育、社区等部门的责任领导,明确了市健教所全体人员指导、督查面上的工作责任人。根据工作需要制定了宣传与健教工作行时历。将总体方案中健康教育网络、社区健康教育、学校健康教育、医院健康教育、行业健康教育、大众传媒健康教育、控烟健康教育等几个方面,逐项提出了落实措施和实施步骤,明确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靠实了工作责任,确保了各项创建任务的落实。七、八、九月份以来,我们严格按照创建标准,查漏补缺,落实措施,加快了创建进度,通过自查验收,自查评分为17.5分。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本文出自-http://]

创建卫生城市活动大大促进了健康教育深入开展,在我市开展的创建卫生城市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我市健康教育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领导重视,加快健教网络建设。自创建卫生城市活动开展以来,我市各级领导非常重视健康教育工作,成立市、区健康教育所、专门机构配备了专业人员,市政府、市卫生局、爱卫会多次召开健教工作专题会议讨论健康教育,制定了健康教育长远规划。经常检查、指导健康教育工作。

2、社区健教进一步加强,市民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近年来以创建卫生城市为契机,把提高市民的卫生意识放到了社区。办事处、社区各单位都建立了健教领导机构,配备了专兼职工作人员,工作有计划,据不完全统计,社区开展健教宣传14次,受教育2300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37500份,悬挂健教创建横幅56幅,有宣传阵地10个,举办专栏68期,3、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向正规化系统化转变。市教育局为抓好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建立领导机构,召开了市直学校及崆峒区教育局动员会,市教育局、市卫生局、市监督所、市健教所领导分别在会上作了专题发言。拉开了创卫学校健康教育的序幕,加大了健教工作力度,为了使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责任到人。市教育局与区教育局、市直各学校,签定了责任书,靠实了工作,并先后2次对学校健康教育进行了督查。市区教育局对学校健康教育评价进行了通报,按原国家教委“教育行政部门健康教育评价表”,对城区各学校进行了评估、汇总。各项指标中选项为“A”的学校分别达到80%,中、小学健康教育开课率达100%,有教案、计划和总结,各项档案资料齐全。

4、医院健康教育向多元化发展。创建卫生城市以来,医院健康教育有长足发展,改变过去重治轻防的被动局面。一是门诊、住院部有宣传阵地,市医院、市妇幼保健院为省级培训地基,对医务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培训,对住院病人进行入、住、出院全程健康教育。近年来共举办宣传专栏72次,对医务人员进行健教培训14期,2000人(次);住院病人健康教育7200人:开办“孕妇学校”173次,受教育孕妇800人(次),在社区开展健教宣传12次,发放资料7.5万份,义诊、咨询人数25000(次)。

5、行业健教有了新的突破。按照省级卫生城市标准对行业健教工作提出了针对行业特点,对职工进行相关职业卫生教育,环保教育、安全生产教育、女工保健教育,这项工作先后在市区的新世纪商厦、新世纪超市、世纪金鼎商厦、红峰厂、虹光厂、146队、崆峒水泥厂、平凉电厂等企业开展,逐步向全市所有企业推广,近年来培训职工2900人(次)。

6、大众传媒健康教育先行,创卫工作掀高潮。充分发挥了新闻媒体在创建卫生城市中的先锋作用。

①平凉日报、平凉市、区电视台、平凉电台等新闻媒体对创建宣传进行全程报道,对开展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大造宣传舆论活动,大造声势,使创卫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有力地促进创卫活动的开展;②市健教所通过市政府信息办从移动电话发送创卫信息,提高市民对创卫的知晓率;③市健教所对新闻单位提供录相带20盘,录音带8盘,各种健教稿件98件(篇),有力地保证了有传播材料播放,促进了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的开展;④近年来市区新闻媒体共播出亿万农民健教专题节目684节(次)。

7、控烟健康教育法制化。1998年区政府印发了《关于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决定》和《平凉市创建无烟草广告城市承诺报告》,把控烟工作推向了法制化轨道。

关于城市环境保护的社会实践报告 第3篇

1 生态园林的定义

生态园林是以生态学为参考, 建设城市生态系统。在城市生态系统中, 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条件, 种植在不同的地区, 形成植被群落, 让其互相协调, 保证在每个生长季节都有植被生长, 产生季相色彩[1]。这些植被包括乔木、灌木、草本等, 在互不影响的情况下, 可以充分利用阳光、土壤、水分等, 减少群落中植被生长的冲突。

随着各项工业的快速发展, 以及城市化建设的加快, 增加了环境污染, 城市生态环境受到非常严重的破坏, 这种情况让人们注意到优化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 保持城市生态平衡。

2 生态园林在城市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2.1 吸附空气中的有毒气体与粉尘

生态园林的建设, 可以改变城市大气环境, 改善环境质量, 减少空气中有毒气体和粉尘[2]。

现在, 很多城市周边都开办了化工厂, 在城市内部, 行车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导致大量的有毒气体排放, 增加空气的粉尘数和噪音, 这些都会对人体造成慢性伤害。针对上述内容, 社会服务人员在城市中种植一些可以吸收有毒气体的树木, 比如土杉等, 过滤城市空气, 避免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并且, 还要适当调节植被的种植密度, 让植被在适当的距离生长, 通过树叶的微震吸收车辆发出的噪音。对于空气中的粉尘, 可以种植林木, 因为林木叶子的表面有很多被毛, 还有较为粘稠的油脂, 能够吸附空气中的粉尘。除以上几种污染源外, 化工厂也会产生大量的有害病菌, 绿色植被可以利用自身的净化功能吸收病菌, 消除它的有害性。通过这几种方式, 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调节生态平衡。

2.2 以“生态平衡”为主导, 建设生态园林

生态平衡是指, 在一个稳定的系统中, 其结构与功能处于协调的状态, 能量的输入输出基本平衡, 让整体效益达到最高[3]。而生态园林的建设, 可以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保持生态平衡, 所以, 社会服务人员在展开园林建设时, 要客观分析城市当下的生态环境, 合理安排植被的种植, 把多种自然景观加入到城市建设中, 让城市更具观赏价值。

2.3 根据“生态位”的原则, 建设生态园林

生态位指的是某个物种在一个系统中起到的作用, 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内的地位。它可以让城市根据特定的环境, 选择适合种植的植物, 提高城市生态园林的整体功能。所以, 社会服务人员必须按照“生态位”提出的要求, 建设生态园林。首先, 要根据生态位的特点, 挑选符合这一特点的植物种植, 形成生长群落, 减少竞争, 合理利用土壤、阳光等, 建设符合城市特点的生态园林。同时, 还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地域特点, 选择主要针对这一地区的植物进行种植, 比如, 气候比较干旱的地区, 可以种植一些抗旱耐寒的植被, 增加植被的成活率。

另外, 大多数城市都会选择一些可以有效吸附空气中的污染物, 抗虫性较强, 不需要精细照顾的植被, 最为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主要种植物。生态园林的建设, 必须注重植被生长的差异性, 以差异性为基准, 划分种植区。像是槭树与杜鹃, 因为槭树的树干很高, 可以吸收上层的阳光和深层土壤的养分, 杜鹃是林下灌木, 只要零散的阳光和浅层的土壤即可满足生长条件, 种植在一起后, 不仅可以保持形成群落的良性发展, 还可以提高城市的整体观赏性。

3 总结

生态园林是以生态学为原则, 构建城市复层次、多结构的园林。特别是在城市环境的保护中, 要首先从生态园林的角度入手, 利用城市发展的有利因素, 优化城市生态环境, 保持生态平衡。所以, 社会服务人员在建造园林时, 要根据独特的地域特点, 选择适合的植被, 提高城市的观赏性。

摘要:城市是一个大的生态系统, 由多个子系统组成, 其中包括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 而生态环境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社会服务人员必须加大其保护力度, 美化环境, 改善城市整体的生态环境。文章主要从生态园林的定义和在城市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两方面展开讨论。

关键词:生态园林,城市环境,保护

参考文献

[1]王祥荣.生态园林与城市环境保护[J].中国园林, 2013 (2) :12-14.

[2]王辉.关于生态园林在城市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探究[J].价值工程, 2015 (31) :40-43.

关于城市环境保护的社会实践报告 第4篇

摘要:为切实做好国家级生态区创建工作,受亭湖区政府委托,亭湖区统计局于2014年10月份在亭湖区各街道、乡镇范围内的城乡居民中开展亭湖区2014年环境保护社会公众满意率调查,以便了解创建工作中的问题和差距,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创建工作。

关键词:环境保护;公众满意率;调查报告

一、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范围是亭湖区各街道、镇下属的社区和村及市直和区属机关单位,在全区城乡共抽选1000个样本,市区五个街道各80个样本,农村五个乡镇各80个样本,另有市直和亭湖机关单位各100个样本。按性别分:男性样本594份,女性样本406份。按年龄分:18-35岁有205人,36-55岁有545人,56-65岁有250人。

二、环保工作满意率总体情况

1.从总体来看,亭湖城乡居民对环境保护工作基本满意,总体满意率达84.56%。

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噪声环境、垃圾处理、环保教育等五个方面满意率均超过80%。其中,政府在环保宣传教育方面的工作最受公众的认可,满意率达88.53%,噪声环境和垃圾处理方面的满意率也较为理想,分别为86.37%和86.65%,空气质量和水环境质量方面的治理有待进一步提高,公众满意率分别为80.77%和80.50%,略低于其他方面。

2、国家级生态区创建的知晓率较高,多数人对创建工作有信心。

70.90%的受访者表示知道亭湖区正在创建国家级生态区,其中有377人是通过电视、广播得知,占知道人数的53.2%,262人通过报纸,50人通过网络获知,可见媒体在宣传生态区创建方面占据主要力量。

3、农村居民对环境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城市居民,机关干部满意率最低。

农村居民对环境保护的总体满意率为94.72%,远远超过城市居民80.85%的满意率,市、区机关人员对环境保护提出更高的要求,满意率仅有71.79%。41.7%的受访者对创建工作表示很有信心,30.2%较有信心,一般占15.0%,3.8%表示说不清,只有9.3%的人信心不足或没有信心,创建工作得到大家的肯定。

4.居民建議

在调查中,绝大多数市民对当前环境感到满意,但也有不少市民对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市民集中提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农村畜禽粪便治理、农村河道治理整改、加大政府参与力度、加强宣传提高意识等几方面,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三、环保工作五个各方面满意率情况

1.空气质量方面,总体满意率为80.77%,建筑工地扬尘受关注。公众对空气质量和控制空气污染治理效果较为满意,满意率分别为84.78%和84.61%,在控制建筑工地扬尘和控制工业废气、汽车尾气方面有更高的期待,满意率分别为73.82%和79.86%。

城市居民对空气质量的满意率为77.61%,明显低于农村95.29%的满意率,而机关人员对空气质量方面满意率仅为63.59%。

农村居民对空气质量各方面满意率都较高,城市居民对控制建筑工地扬尘方面最为不满,城市受访居民中有33.50%表示对这方面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机关单位中更是超过半数受访者对建筑工地扬尘提出抗议,满意率仅为48.50%,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另外,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的排放也成为城市居民的困扰,这方面满意率也仅为75.00%。城市中对三产服务业油烟和城市小锅炉烟尘治理取得一定成效,得到公众的认可,满意度分别为81.30%和81.55%。

2.水环境质量方面,总体满意率为80.50%,水体水质引担忧。

公众对工业废水、饮用水源地保护、河流湖泊的治理取得一定成效,满意率分别为80.79%、83.52%、84.03%。而对河流湖泊等景观水体水质最为担忧,满意率为73.67%,更有10.30%的人对此表示“很不满意”。

农村居民中对水体水质满意率为86.18%,成为农村各项调查中满意率最低的一项。城市居民对水体水质满意率为73.80%,机关人员满意率更低至48.50%,水体水质有待进一步改善。

3.噪声环境方面,总体满意率为86.37%,噪声污染有所控制。

公众对噪声环境的整体满意率较高,对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生活娱乐噪声等各方面的治理效果都比较满意,满意率都在85%以上,农村各种噪声的治理满意率都高达95%以上,城市和机关的满意率也较为理想,高于平均水平,分别为81.57%和76.16%。

4.垃圾处理方面,总体满意率为86.85%,农村畜禽粪便引不满。

垃圾处理方面的治理成效也比较显著,对生活垃圾收集的效果满意率为88.37%,对治理环境卫生满意率为86.43%,对工业建筑垃圾治理满意率为85.15%。城市居民普遍认为市容市貌得到有效改善,但对工业建筑垃圾的处理略有微词,城市居民满意率为81.07%,机关人员满意率为70.35%。农村居民对畜禽粪便处理有所不满,满意率为87.75%,低于农村各方面平均水平,在居民建议中也多次被提及。

5.环保宣传教育方面,总体满意率为88.53%,公众环保意识有待提高。

公众对政府重视环保工作和宣传教育工作取得的成效表示满意,公众满意率在五个方面中最高,达88.53%。34.70%的人认为政府对环保非常重视,34.10%的人认为比较重视,对环保重视程度的满意率达91.09%,对政府环保方面宣传教育工作的满意率为89.07%,而对市民的环保意识,满意率为85.44%,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满意率为79.08%,机关为76.26%,在遇到环境问题时,仍有30.40%的人表示不知道通过何种途径解决,公众环保意识仍需进一步提高。

四、农村分乡镇情况

被调查的五个乡镇中黄尖镇的满意率最高,达到98.46%,南洋、盐东、便仓各镇满意率分别为96.22%、95.35%、89.86%,最低的新兴镇也达到89.86%的满意率,环境治理程度较为理想。

调查结果显示,新兴镇在水环境质量和垃圾处理方面还有待改善,满意率相对较低,分别为85.16%和85.91%,便仓镇在水环境质量方面还有进步的空间,满意率为88.44%,相对略低,但从总体来看,各乡镇村民对政府环境保护工作给予肯定,对环境整体满意率较高。

新兴镇在对河流湖泊水体水质和畜禽粪便治理效果两方面与其他乡镇的差距,满意率分别为74.68%和73.75%,与其他乡镇差距较大。而这两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关联性,畜禽粪便的任意排放往往会造成河流水体水质的污染,而新兴镇村民在环境保护建议中也多有提及畜禽粪便的问题,因此,对新兴镇畜禽粪便的治理刻不容缓。

五、城市各街道对比

城市居民中,毓龙街道对环境的满意率最高,达88.15%,文峰、先锋两个街道满意率偏低,分别为77.22%和73.25%。

关于城市规划的社会调查报告 第5篇

报告名称:城镇规划社会调查报告

调查地点:成都市青白江龙王镇

调查方法:实地访问

调查时间:2011年11月12日星期六

被访问者:青白江龙王镇村民

样本量:10

报告内容:

城镇规划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升也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们不仅要在现实生活中过的惬意,并且更要注重精神享受,更多的是对生活进步的回味,所以我们要注重精神世界,要敢于想象,敢于突破,让城市规划能深入乡镇,深入每个百姓的思想,让这个规划能够影响城镇生活的同时更要满足人们对现状的需求,让他们能够切身感受到城镇规划改变了他们生活,让他们不再对现实抱怨。

该调查于2011年11月12日在成都市青白江龙王镇进行实地访问,由我们房地产经营估价二、三班学生分组进行对村民的访问。调查对象一般为60-80岁,家中基本都是老人。调查结果可以推论:不满意

据网上资料分析龙王镇

龙王镇位于成都市北郊的青白江西南部,距成都市22.5公里,距青白江区政府12.5公里,是青白江区毗河以南的一个浅丘纯农业乡镇,浅丘地形,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镇内以发展生态特色农业为主。龙王镇西与新都区泰兴镇接壤,南和新都区石板滩镇相连,东边是该区福洪、姚渡镇,北与该区祥福镇交界。全镇幅员面积29.5平方公里,全镇辖9个行政村(分别为:梁湾村、清平村、红树村、双埝村、牟池塔村、青光村、天平堰村、三方村和清洁村)和1个社区(龙王社区),145个社,总户数7411户,总人口2.5万人。2005年全镇农业总产值10736万元,全镇人均纯收入4232.5元。全镇属都江堰自流灌溉区,境内沟渠河流众多,塘库堰分布广,水面千亩以上;主要河流西江河及其支流涪江河自西南入境向东北横贯全镇9个村1个社区。龙王镇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红苕、洋芋;经济作物有花生、海椒、甘蔗、生姜等。全镇蔬菜常年种植面积在1.6万亩以上(含复种、间作面积),总产量3500万公斤,系成都市的重要蔬菜基地。近年水果种植面积扩大迅速,早熟梨、晚白桃、麻竹发展到5000亩,是该区规划的成都龙泉山脉伏季水果产业带的重要乡镇,系该区毗河以南的经济欠发达乡镇。

龙王镇2.5万人中有95%说客家话,和龙泉洛带黄土镇以及新都区石板滩镇、木兰镇等成都东山客家人聚居区一脉相

连,境内客家遗迹众多,客家风情浓厚,是青白江区唯一一个纯客家乡镇,发展客家文化农家旅游有较好条件。据我们实地调查访问分析

我们主要是在青白江龙王镇政府周围做调查,那里住的全是老人。据访问那些年老的人,有些是外籍户口,搬迁来帮儿子守房子,有的则是祖籍房屋,他们的儿女很少部分人留在成都工作,大都到发达的大城市去挣钱,而这些老人没事就织毛衣,外面小散一下。他们的居所都是在四年前全部新建的住所,每家人一小户型,但还是有楼层分居,只是电视不存在卫星搜索,都还是小型的天线,这都是些很落后的设备了。并且他们是在政府周围,也没有土地种庄稼,就房屋前的一小片地都还是申请经政府同意后有那么一小块地来种香菜的,菜也是要到集市上去买,老人们都无所事事,就只有靠儿女们寄钱回来生活。从这些可以看出村民生活拮据,需要大大地改善。

经济作物:主要是随季节变化耕种,有大豆,玉米,红苕,小麦,稻谷等。

交通也就是有少量的大巴和面包车、摩托车会经过政府中心,而他们就在那附近坐车到新都去赶集。对于西江河的调查,那水浑浊,污染严重,需要治理。

整条街的卫生其实还是蛮好的,不存在周围很多赃物和臭东西的味道。

整体环境绿化缺少,可以在建绿化的基础上顺便设立旅游景点,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参观,激发该镇的改建积极性,让该镇不与世隔绝,和城镇能够更好的溶在一起,与世界一起进步。对龙王镇提出的规划意见

1、自然环境

我们可以以龙王镇为中心,在前后左右各挖掘一块地作开发,以天然灵气(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作吸引。我们先对西江河的水进行污水处理和安全防护,先建立污水处理厂;也可以对西江河扩建,挖支引流使污水过滤减少污染;还可以在西江河的一端设立一个浅滩,吸引更多的顾客去游玩;再顺着西江河多种树绿化生态,改造一个沿河公园;还可以沿西江河推50米,建立商业步行街;在西江河上建立朱雀桥,便于两岸通行。当工业发展起来,交通自然也就发展起来了。我们可以在后方建立游乐场所,让更多的小孩能够开心的玩耍;在左方建立公交车站,和商铺;右方多发展农家乐、美食街;让人杰地灵给我们镇带来富饶,使得旅游和食品结合打造出完美的城镇。

2、社会经济

不仅要发展农业还要发展工业,两方抓。还加上服务业,让社会经济繁荣能够更加完美的结合起来,大家一起共享资源,齐心协力发展,使得贫富悬殊差距减小,社会进步能随着大家的齐心协力为龙王镇的财富之路做好充分准备。

3、思想理论

建立田园乡村,注重发展教育,以科学为重,使思想进步,与世界同步。

4、法律政治

注重和谐,和平。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道路,公众参与,随着大家的思想共同进步。

;土地空间的利用;绿色环境的保护;交通土地的整体

5、城镇管理

开发者与环境保护主义者的合作;对公众参与的日益重视利用;穷人和老龄人的合理补贴;市中心的大力改建;区域合作的认识。

关于城市环境保护的社会实践报告 第6篇

调查时间:2010年7月21日~2010年8月2日

调查地点:东莞市各镇区

调查对象:居民、有关部门人员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上网查询资料等

调查人:吴凯恩

调查人系别:经济系09统计学班

调查人学号:409150149

前言

“和谐、自然、舒适、善意”,被认为是最适合人们生活的环境要素,也是人们不断追求的目标。纵观东莞市新城市建设,从规划设计理念到建筑施工风格,再到功能配套定位,无不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融入到环境建设的全过程,把对人的尊重从城市环境建设中体现出来,让人尽可能地与自然接近。因此,我们说,未来的东莞,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网站发达的城市,更是一个吸引八方俊杰驻足的、健康自然的、利于人居的优美城市。

绿树绕城

在问卷里面有一个这样的问题:你对你所在东莞市的城镇的绿化建设工作满意吗?在这样的一栏里面,有70%的人回答是满意,28%的人回答是有待提高,2%的人回答是不满意。在这个方面来说,首先相对比较以往的东莞,在绿化建设方面确实是比以前做得好多了,那么人们对于这方面的工作还有那些没满意呢?对此我总结了三点:第一,路边的幼树通常都没有得到较好的保护,也就是说护理工作没做好,有居民反映到幼树很经常被风吹倒,加固工作没做到位,有时候长时间没人来做整理,阻塞了道路,给人们带来不便。第二,路边种的花经常换,这样有点造成经济浪费,其实有专门工作人员用心去打理的话,花应该不用常换,而且那些花都有塑胶装着放在路边养,很不环保。第三,有部分城镇这方面工作不到位,基本上做到位的只有城区内,镇区还有待提高。不过,近几年来,东莞市的绿化建设真的做得比以前更好了,走在马路边上都有树木为你遮遮阴,空气也变得比以前好了些,以前的沙尘滚滚现象也没有了!在走访的过程中还有有位小学生说道:东莞也总算穿上绿衣了!黄金水岸

要说到东莞的水,令人第一想到的就是运河,自2002年8月,东莞市确定了“以发展为中心,以规划为龙头,以法制为手段,以治水为重点,以工程为纽带,以达标为己任”全

面整治运河水污染工作方针后,运河水体通体发黑发臭的现象已经得到了明显好转,这都是全靠各镇区的努力配合下的成果。运河的治理首先必须截污,将河涌两边排污口的污水截住汇入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之后再排出。其次,经过这么多年累积,运河积压了很多淤泥,运河的治理还必须清淤,清除河底淤泥,并定期打涝运河河面浮游杂物,净化了水质、保持河面清洁,给喜欢在运河沿线观光、购物的人们营造了一个清新、洁净的优美环境。此外,生态修复也尤为重要,通过人工湿地、生态修复等综合措施,使河涌恢复原有的自净能力,这样才能使人和自然相处和谐。现在东莞市对水的保护放到了很高的位置了。人们都在讲运河准备复活了,现在走在运河旁边也闻不到以前那强烈的臭水味了!东莞市其他的水源现在不断得以保护和治理,使得在人们饮水方面挂上安心。若要提到东莞最净之水,那就要提到了松山湖了。现在人们都纷纷表示,东莞要治理好水,还是要全市民共同协力,继续努力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节能减排

东莞市制定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严格执行项目建设程序,严把项目产业政策、市场准入标准、审批核准或备案程序、环评、土地、节能、信贷、安全和城市规划等关口,新上项目技术水平和能耗水平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或国际先进水平。提高节能环保市场准入门槛,抓紧建立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部门联动机制和项目审批问责制,实行新开工项目报告和公开制度,对企业搬迁改造实行严格的节能减排准入管理,建立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上项目与我市节能减排指标完成进度挂钩、与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的机制。全面落实国家和省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的各项政策,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加大差别电价政策实施力度,对限制类、淘汰类企业用电适当提高电价。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大力发展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鼓励发展低能耗、低污染的先进生产能力。自然胜地

人是城市的主体,能否满足市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是衡量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和发展的重要标志。“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就是要把最好地段、最美丽的风景融入城市,并使之成为群众休息、休闲的良好公共活动场所。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都十分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所以对城市有过一个绿色规划,同沙生态公园如同一颗璀璨明亮的“绿宝石”,镶嵌在东莞市区的中心位置。从发展趋势看,未来同沙生态公园和黄旗山城市公园将会成为东莞城市中心区的绿色核心。同沙生态公园主要的自然资源是水面、山林、空气,它们毗邻市区又远离尘嚣。西入口处有三山(黄公山、五凤楼、飞鹅岭),三山山势各有不同,以同沙

水库为中心,景观十分优美。黄旗山城市公园地处新城市中心区与东城北、南片区之间,是大城区生态环境的主体,也是中心城区“新城依山”重要的视觉背景。随着同沙水库与黄旗山之间生态走廊的畅通无阻,黄旗山东部与北部连绵山脉和同沙水库西北山林将融为一体,形成森林进城的绿色通道,市民们闲暇之时与家人一起到同沙生态公园或黄旗山城市公园踏青郊游,做一些休闲运动,定能体验到亲近大自然的那份惬意。

未来规划方面

关于保护动物的社会实践报告 第7篇

近几年,我们看见了经济的飞速发展,看见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却忽略了我们生存的环境却越来越差,与我们同等生活在地球上的动物越来越少。由于人们的破坏,与栖息地的丧失等因素。地球上濒临灭绝生物的比例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在工业社会以前,鸟类平均每300年灭绝一种,兽类平均每8000年灭绝一种。但是自从工业社会以来,地球物种灭绝的速度已经超出自然灭绝的1000倍。全世界18的植物,14的哺乳动物,19的鸟类,15的爬行动物,14的两栖动物,13的鱼类,都濒临灭绝。关键字:

保护动物、濒临灭绝 调查目的:

通过去大连自然博物馆的亲身感受,唤起人们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调查对象: 大连自然博物馆

调查途径:观看灭绝的野生动物标本 调查时间:2011年11月2日 所观

在这次参加大连自然博物馆中,我发现馆内现收藏各种动植物、古生物及岩矿标本20万余件,其中大型海洋哺乳动物标本是该馆的突出特色。馆内现开设地球、恐龙、海洋生物、东北森林动物、湿地、物种多样性。大连自然博物馆有各种标本近20万件,珍贵标本6千余件,一级藏品264件。馆藏特点是海洋生物标本和“热河生物群”化石标本,其中海兽标本20余种,其种类和数量在国内自然史博物馆中是最多的,其中大型鲸类、儒艮、白鳍豚、大熊猫、金丝猴、针鼹、鸭嘴兽、朱鹮、极乐鸟、蜂鸟及最早的食虫类远藤兽化石等,均为世界珍贵标本。黑露脊鲸体长17.1米,体重66.7吨,是目前亚洲最大的黑露脊鲸外形标本。长须鲸体长18.4米,体重 34.7 吨,是中国目前唯一的长须鲸外形标本。古莲子被埋藏距今约821~1251年,经过培育仍可发芽开花。该馆还保存着成套的台湾省昆虫和大量的世界昆虫标本及德国、日本、朝鲜、苏联等国的岩矿标本。其中朝鲜半岛的正长石晶族,其晶簇之大,晶形之美,为国内外罕见。“热河生物群”化石标本在国内是种类最多最有特点的,其中一窝鹦鹉嘴龙化石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惟一的、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的、震惊世界的国宝级化石标本。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鱼类。其中有我们特有的古老珍稀鱼。世界上现存鱼类中最原始的种类之一的中华鲟。同样珍贵的欧洲巨鲶,巨骨舌鱼,巨型淡水黄貂鱼。红石斑鱼等等。所感

关于城市水环境的分析 第8篇

关键词:水环境,处理技术,存在问题,管理探究,雨洪调蓄,生态保护

一、关于城市水环境建设模块分析

在我国城市经济建设模块中, 城市水环境建设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比如比较落后的环保设施建设, 在经济发展模块中, 城市经济建设是发展的首要目标, 城市环保总是比较落后的, 虽然国家有比较完善的环保法规去规范, 但是其缺乏有利的执行力, 其环境的改善不能满足环境污染治理的需要, 导致城市水体污染原因是非常多的, 主要包括周边乡镇的居民环境、工业经济环境等, 都影响了城市水体水质的正常发展。

目前来说, 我国城市水费及其排污费用是比较低的, 正是由于过低的污水费用一定程度导致用水模块的浪费, 导致其污水量的过大。受到城市人口密度的影响, 其具备很多的建筑, 这对于污水处理规划的正常开展, 污水下水道管网建设都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 其具备比较大的建设经费, 其施工的困难性也是比较大的, 具备比较长的建筑周期, 可能就影响了工程规划设计模块的正常开展。

二、城市水环境治理体系的健全

1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开展, 城市水环境治理体系不断优化, 并且随着城市扩张再建设的开展, 扩大的城区对于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们在保证城市水利建设取得良好的效益时, 也要注重城市建设对于水的利用规律的遵守。这需要进行工程措施及其非工程措施的遵守, 进行水生态环境的改善, 保证人与自然的有效协调。实现城市放洪建设体系的优化。在我国当下城市水环境构建中, 很多城市的城市防洪标准比较低, 有的城市河道被侵占, 也就影响了其河道水位的有效控制, 并且受到河道的裁弯取直及其相关因素的影响, 河道的渗透性都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这不利于其汇流速度的控制, 影响地表水及其地下水的有效交换。

为了满足现代化城市环境治理的需要, 展开城市防洪工程的建设是重要的, 确保人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相适应, 进行人与城市环境的协调。进行防洪工程建设质量的优化, 进行工程安全防御设计洪水体系的优化, 而不是仅仅进行防洪设计标准的提升, 也要保证洪水位的实际工作联系。避免过高的防洪设计标准, 保证建设投资负担的控制, 实现设计洪水位的优化。在建设模块中, 工程自身的管理风险越大, 其可能遭遇到的洪水灾害损失就越大, 这就严重影响其流域内部自然生态环境的正常开展。为了保证防洪标准的优化, 进行河道的积极扩大是必要的, 从而进行湿地带蓄洪水的恢复, 保证生物工程保护河岸模块的开展。

2随着城市经济的日益发展, 城市地面刚性覆盖面不断的增加, 这一定程度减少了其透水面积, 从而影响了城区地下水的有效补给, 受到其深层地下水开采的影响, 地下水位也会产生一系列的下降及其地面沉降情况, 有的沿海地区也可能出现海水倒灌的情况, 这就不利于其生态环境的保护。由于其下垫面径流系数的不断变化, 城市内部积水内涝的发生概率也比较大, 这就需要进行良好的城市规划建设, 保证绿地及其水面的有效保护, 确保城市自身雨洪能力的调节, 保证城市开发区的积极建设, 确保雨、污分流系统的协调, 保证渗水井的积极建设, 实现雨水的直接渗透。比如积蓄雨水用于洗车、浇灌草坪等, 既节水, 又环保。露天体育场、停车场、地下车库等, 都可以作为发生特大暴雨时暂时容蓄雨水的场地。城区路面结构用石块或砖块铺筑, 不仅可以延长汇流时间, 而且可以加大入渗水量、减小地表径流量。

3为了满足当下工作的开展, 展开污水处理及其管理体系的健全是必要的, 这需要进行地下排水排污网络体系的健全, 从而进行水污染的有效防治, 保证洪涝情况的有效防范。这也需要进行城建水环境网络的优化, 进行污水分开收集排放模块的优化, 保证雨污的有效分流, 保证下水道的积极建设, 保证流域废污水集中管理模块的优化。强制规定所有的废污水必须进厂处理, 提高处理效率, 保证资源合理利用, 降低处理成本。制定同一质量标准的排放或掩埋制度, 取消容许或罚款变相允许超标排放的法律法规, 杜绝以牺牲公共环境换取少数人或个别部门利益的行为长期合法化。建立监控监测系统, 严格监测城市下水道, 建立下水道和供水质量监测结果定期公示制度, 接收社会监督。

在城市水环境体系健全过程中, 也要进行国外先进管理方法及其治理经验的吸取, 进行分布式污染处理模块的优化, 保证污水管网内部各个环节的协调, 保证集中式污水处理厂的有效工作, 保证城乡及其工业污水处理模块的优化, 进行小型污水收集及其处理设施的有效处理, 保证其施工模块的正常开展, 确保污水截流情况的有效处理, 也就需要做好小型污水收集及其设施处理的相关工作, 以满足当下工作的需要。

现地水体处理是指可以直接在水体中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原理改善水体水质的所有方法。现地物理处理方法有清淤、刮除、曝气、微气泡浮除、换水等, 现地化学处理方法有混凝、固结、药物抑藻、臭氧杀菌等。现地生物处理是指所有利用或增进水体生物消化降解污染物的功能而达到水质改善的途径与方法, 包括有水体生物添加、水体生物助长、湿地处理等。

结语

城市水环境的建设与国家城市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 这就需要展开水环境网络的建设, 保证城市生态环境及其社会环境建设的协调, 实现其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调, 进行城市水利建设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近几年来, 各地都十分重视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水利的建设, 力图改善城市水环境。作为水利工作者, 我们有能力、有决心、有信心做好城市水环境工作!

参考文献

[1]宋军继.浅谈当前城市水环境现状及发展对策[J].水土保持研究, 2003 (03) .

[2]崔卫华.水环境与城市可持续发展[J].城市, 2003 (03) .

关于城市工业遗产保护更新的探析 第9篇

关键词:城市工业遗产;遗产保护更新;工业遗产流逝

引言

近年来,城市中一些原有的工业用地已不再适宜一些传统的工业生产,迫使许多原有的大型工矿企业进行外迁以实现土地价值的最优化配置,伴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到来。工业化进程不断深入,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及合理化配置不断完善,实现工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完成产业升级的工业蜕变,这些无不导致原有工业产业类型逐步消减、搬迁或消失。

工业用地的发展正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工业发展进程的缩影,见证着城市工业发展的历史,而这些工业遗产以一种特殊的工业语言阐述它特有的价值,同时城市的工业发展史作为城市社会发展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从一个侧面体现出城市发展的脉络,对于保护城市特色,保留城市记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研究城市工业遗产保护更新的目的

我国由于进入后工业时期较晚,因此对于工业遗产保护与更新问题的研究工作也相对滞后,造成了理论依据不足,保护意识不强,实践经验欠缺等严重问题。而沿海地区许多大型工业城市的发展、建设速度又十分惊人,这当中大多是以高消耗为代价,只顾眼前利益,违背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因此造成众多具有传承昔日工业文化,反映城市工业发展进程的工业遗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急速消失,那么这些工业遗产的价值如何评定,以工业遗产价值评定体系为依托的保护与更新机制,在原有工业用地被赋予新的功能的条件下如何应用以实现工业遗产的可持续的保护与更新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

2.1研究城市工业遗产保护更新的价值

本研究的意义是通过价值评定体系的建立以及可实施的保护与更新机制的应用,为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更新问题需找出路,试图探寻城市工业遗产合理科学的保护与更新的手段和途径,这样不仅解决了工业遗产自身的保护与更新问题,进而增加了该地区的社会文化底蕴,使其拥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同时让昔日辉煌的工业遗产焕发新的生命活力也有利于塑造具有特色的全新的城市形象。

2.2社会价值

工业遗产具见证了人类巨大变革时期社会的日常生活。工业遗产记录了普通劳动群众难以忘怀的人生,成为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基础,构成不可忽视的社会影响。保护工业遗产是对民族历史完整性和人类社会创造力的尊重,是对传统产业工人历史贡献的纪念和其崇高精神的传承。

工业遗产中蕴含着务实创新、兼容并蓄,励精图治、锐意进取,精益求精、注重诚信等工业生产中铸就的特有品质,为社会添注一种永不衰竭的精神气质。有重要社会价值。保护好不同发展阶段具有突出价值的工业遗产,才能给后人留下相对完整的工业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轨迹,提高对科技发展史的研究水平。而保护某种特定的制作工艺或具有开创意义的范例,则更具有特别的意义。

2.3经济价值

工业的形成与发展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可以避免资源浪费,防止城市改造中因大拆大建而把具有多重价值的工业遗产变为建筑垃圾,有助于减少环境的负担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工业遗产既能为后世留下曾经承托经济发展、社会成就和工程科技的历史形象记录,也能为城市经济未来发展带来许多思考和启迪,更能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它们见证了工业景观所形成的无法替代的城市特色。保持生机勃勃的地方特色,具有特殊意义。保留工业遗产的物质形态,弘扬工业遗产的文化精神,作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认定和保存有多重价值和个性特点的工业遗产,对于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维护城市历史风貌、改变“千城一面”的城市面孔、无时不在提醒人们城市曾经的辉煌和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城市居民留下更多的向往。

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存在问题

3.1城市工业大部分遗产遭到遗弃毁坏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逐步加快,对工业遗产在拆与保、遗弃与利用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碰撞。尽管近年来一部分工业遗产开始被列入保护之列,特别是一些传统工业城市,尚未将工业遗产保护纳入文化遗产保护范畴,缺乏对工业遗产的总体评价。但是受法律保护的工业遗产项目仅占应纳入保护内容中的很小一部分长期以来,目前世界各地的工业遗产正面临着毁坏和遗弃以及掠夺式开发导致的严重威胁。

3.2人们对于保护工业遗产的意识不高

人们习惯于把农业社会时代那些历史悠久的文化遗存作为文化遗产悉心加以保护,而对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的保护则重视不够。在人们开始注意保护数千年、数百年前祖先创造的历史遗存,而往往忽略几十年前在我们父辈或者我们自己手中创造的文化遗存,为了有限的商业利益,不惜将一些经历战争磨难和文化浩劫而幸存下来的优秀工业遗产遗弃或拆毁。

工业发展深刻变革的物证材料对人类而言具有广泛的价值,我们必须认识到保护这类技术和产品迅速更新换代的生产领域的工业遗产的重要性。因此,在城市更新和产业发展过程中,如何对待工业遗产已经成为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重要课题。

4城市工业遗产保护更新策略

4.1保护城市工业遗产的措施

鉴于工业遗产既是文化遗产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应尽快开展工业遗产保护相关法规、规章的制定工作,使经认定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业遗产通过法律手段得到强有力的保护。现行文化遗产保护法规在有关工业遗产的保护方面不够明确和完善,有待在进一步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加以充实。

当前,工业结构调整速度加快,必须对这类调整给工业遗产带来的潜在威胁进行预测,同时制定能够快速应对的各项程序,以防止工厂关闭停产后导致重要遗产元素被拆改、损毁或破坏。在未进行认定的情况下应立刻停止正在发生和计划中的对工业遗产的拆改行为。设立专家顾问机构对工业遗产保护的有关问题提出独立意见。一旦工业遗产受到威胁,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具有法律保障的权利加以干预、制止。

4.2 工业遗产更新与重新投入利用

近年来,由于制造业经济大量向金融、物流、中介、研发等方向转型,所以许多适宜的厂房、通过对独具特色的工业建筑遗产资源的多角度挖掘,能够促进旅游开发和经济发展;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层面,工业建筑遗产资源可以减少城市的消极景观,在生态和景观重塑方面,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使原本缺乏活力的点状工业遗产重新焕发青春,成为现代生活的一部分,为城市居民提供游憩服务。

同时人们对于这些工业建筑的文化信息和传统风貌格外珍爱,适度地改造往往仅限于室内,如增加隔热保温措施、进行内部水电改造、添加卫生设施、房间结构加固及装修等,而对于工业建筑的外观和格局及室外环境尽可能保持原貌,以提醒人们这些工业建筑和设施不同寻常的历史和不可替代的价值。

5.结语

城市工业遗产经历蹉跎岁月,忽视或者丢弃这一宝贵遗产,人们在未来只会后悔莫及。工业遗产同时也是人类文化遗产中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失去了它,城市将会出现一段历史空白,这座城市工业发展的年轮与记载将会全部消逝。人们对于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将会荡然无存。因此,只有充分调研,形成良好规划,坚持科学、有序的发展策略,才能将珍贵的工业遗产保存下来,形成经济发展与人文情怀互相依存的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天津市总体规划(2005~2020)说明书.

[2]郭少峰,城市工业废气地生态修复与更新丝路出摊,【硕士学位论文】,田径大学,2007.

关于城市环境保护的社会实践报告 第10篇

扬州市政协专题调研组

根据市政协2011年度工作安排,3月份以来,在市政协副主席杨明荣的带领下,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会同市有关部门,以市区为重点,就我市城市道路建设管理及交通出行环境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专题调研组听取了市规划、建设、交通、城管、工商、园林、公安交警等有关部门情况通报,召开了市公交公司、出租车公司及部分司机、文昌商圈大型商场、瘦西湖等景区有关人员座谈会,赴各区召开相关部门、学校及有关基层单位座谈会,深入了解区域内及其结合部道路交通建设管理出行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我市城市道路交通出行环境的基本情况

近些年,市委、市政府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施城市交通“畅通工程”为载体,紧紧围绕“平安扬州”、“幸福扬州”目标,大力加强城市交通规划和道路基础建设,积极推进城市道路交通综合治理,成效明显。我市城市道路交通总体状况良好有序,2009年,被公安部、建设部授予“实施畅通工程模范(一等)管理城市”称号,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了较好的道路交通环境。

1、党委政府重视,道路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多年来,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城市道路交通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建设用地、道路总长度和总面积明显增加,市区现有常住人口119.25万人,市区道路面积为16.12平方公里,人均道路面积为13.5平方米;中心城区已建成道路总长度约484公里,路网密度为1.92 公里/平方公里,形成贯通文昌路、江阳路与润扬路、邗江路、扬子江路、江都路、运河路“二横五纵”主干路网。根据《扬州市综合交通规划》,结合城市总体布局,加大了老城区静态交通建设力度,积极改善城区停车条件,如2010年9月,在工艺坊建成地上地下停车场近万平米,将有效缓解旅游旺季盐阜东路的拥堵压力,市区现有社会公共停车场89个,停车泊位3822个。为优化城区路网体系,分担中心城区东西向交通,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瘦西湖地下隧道将于今年开工建设,望月西路、兴城西路等道路也正进行优化改造,一批交通“堵点”、“卡点”将被打通。结合城市建设和环境提升工程,对城区部分主干道进行了亮化、渠化和拓宽改造,设臵了绿岛隔离带、港湾式公交站台、道路两旁设臵停车位,更新了一批交通标识,中心城区增设“路面停车诱导屏”,城区道路交通环境明显改善,通行能力明显提高。

2、各司其职,道路交通建设管理有序推进。2010年4月,为提高城市道路管理水平,针对市区实际状况,市政府出台了《扬州市市区城市道路管理办法》。与此同时,各相关部门主动结合自身职责,协同做好城区道路交通秩序的规范管理工作。2 规划部门不断加强交通规划研究的编制,在《扬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基础上,同步开展了《城市综合交通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建设部门结合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着力加强道路建设,并协调供水、排水、燃气、供电、通信、消防等各类设施与城市道路建设同步推进,有效提升城市功能。城管部门针对影响道路交通秩序和环境问题,实行疏堵结合的措施,将承包制度引入城市管理,市容管理水平显著提升,获得全国“城市管理实践案例”奖;在毓贤街等10多个有条件的街区设臵了摊贩临时疏导点,引导规范摊点经营秩序。公安交警部门多次开展交通秩序集中整治行动,解决影响市区道路安全畅通的突出问题,如针对渣土车违停、超速、闯红灯、扰民等现象,开展渣土车集中整治行动,设臵临时停靠点,对渣土车实行公司化运营;加大交通信号灯、标志标线、物理隔离、道路监控等交通安全设施建设投入;加大交通疏导力度,聘用协管人员疏导交通,早晚高峰、节假日、局部拥堵地段增强路面警力,某些路段高峰时段设禁行标志等。机关单位实行错时上下班;结合文明创建、城区每个交通要道口安排志愿者进行交通劝导,机动车及市民交通意识增强。

3、推行公交优先,公共服务水平逐步提升。为促进城市交通与城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2008年,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截止2010年12月底,市区拥有公交车1165辆,公交营运线路71条,万人拥有公交车11.4标台,市区公交运营线路总长度达1092.3公里,公交线 3 网总长度达583.7公里。编制实施《扬州市中心城区公交场站布局规划》,2010年新建动物之窗首末站、文昌花园首末站等6个公交停(回)车场,通过加快公交场站及配套设施建设,有力缓解了公交车辆占道停(回)车的问题。为保证居民出行畅通,近两年来市政府加快公交车辆更新,扬州公交总公司和时代公交新购公交车达541辆,车况明显改善。为保证公交车辆通行顺畅,市交巡警部门出台了相关举措,如公交车左转不受分道行驶限制、右转交通信号优先、市区有条件的道路增辟公交专用道、市区公交站台社会车辆禁停等,公交车运行速度得以提高。同时,公交公司主动改善服务质量,对学生、老人、伤残军人和残疾人等乘车实行优惠或免费,乘坐公交出行对市民的吸引力有所增强。

二、我市城市道路交通出行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近年来,我市为改善道路交通出行环境做了大量工作,但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机动车保有量的明显增加,加之其他主客观因素,城区道路通行压力越来越大,人车路矛盾逐步显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道路规划设计和建设不够科学合理。一是城市路网结构不够合理。由于历史原因,城区主干路网至今仅建成贯通“二横五纵”,老城区路网密度不足,中心城区包括建成区等级道路面积率仅为规范要求的33%—65%,人均道路面积低于常州、南通等兄弟市水平;城市新区的道路规划建设与主城区不够匹配,形成断头路、丁字型路口,妨碍交通出行;城市外围道路 4 分流网络尚未形成,部分过境车辆从中心城区穿越,尤其造成城区东西向道路压力过大,高峰时期,形成文昌商圈、苏北医院、四望亭与淮海路交叉口等多个堵点。二是老城区商业、公共服务机构、旅游景点分布过密。文昌商圈集中了金鹰、万家福、时代广场等大型购物场所,苏北医院等大型医疗服务机构位于交通要道,沿街路面店铺林立;瘦西湖风景区、个园、何园等主要旅游景点集中在城区主次干道边,与街区内部通达不畅,缺少回车停车场地。随着散客自驾游和市民驾车出行形式的增多,每逢节假日中心城区拥堵不堪。三是中心城区学校过于集中。老城区5.09平方公里,不包括扬大,仅中小学校就有11所,在校学生2.6万余人,上下班时间,只要有学校的路段,就有堵点。南通路相距不足200米的路段上,有育才和育才实验两所小学,7000名左右学生,加之南通路向西至苏北医院和文汇路处呈丁字路口,车流不畅,因此虽然学校实行了错时上学放学、分年级划分学生集散地和护导教师疏导,交警部门增加了警力维持秩序,但在上学、放学时段,因有大量车辆短时间内涌入南通路,导致东至渡江桥西至苏北医院西门人车混流,难以通行。四是道路配套设施未同步科学设臵。调研中了解到,我市城市道路尚未完全做到道路附属设施设计施工验收三同步,特别是一些工业园区的道路路面好、道路宽,红绿灯和交通监控却存在盲点,造成车辆违法驾驶,交通事故增多;一些新城道路供气、供水、排污、通信网络等市政配套设施滞后,城区之间管网标准配臵不统一,影响城市路面完整和排水系统 5 的畅通。有的主干线上斑马线过多,有些干道交通标志标线不明显或被遮挡,有些干道斑马线对面不是出口而是绿岛,且绿化带开口多,市民随意穿越,既影响车辆通行又存在交通安全隐患。

2、管理难度大带来的停车难行车难矛盾显现。一是流动摊点占道经营严重。因城市低收入人群维持基本生活需要、农贸市场内摊位费偏高、购物低廉便捷对市民有吸引力等因素的存在,市区48家农贸市场中有30多家周边存在数量不等的流动摊点;在扬州金鹰和时代广场通道间、扬州大学农学院南门以及一些休闲娱乐场所等人流密集地点,也自发形成了马路市场占道经营,卫生状况差,堵塞交通,难以通行,治理难度大,群众反映强烈。二是停车场设施建设滞后且缺乏规范管理。近年来政府虽投资新建和改造了一批停车场,交警部门在部分路侧实行规定时段内按顺序停车,但市区停车场地总体规模严重不足,按要求城市车辆总泊位与车辆规模的合理比例为1.15:1,而我市市区现状仅为0.4:1。据了解文昌商圈仅有17个停车场,600个停车位,且部分在巷内,出入不便,机动车违章占用非机动车道无序停车现象严重,导致道路行走空间狭窄,影响交通秩序。同时部分停车场外管理秩序差,有市民拦截车辆,随意引导场外占道停车收费。念泗桥路西段不少路面成为停车场地,瘦西湖西大门虽有地下停车场,但出入口层高不足,停车位少,不能停放大型旅游客车,加剧交通堵塞。三是齐抓共管格局还需进一步强化。部门之间相互沟通协调不够,城市道路交通多 6 头管理,未形成工作合力。如对占道经营,城管部门在日常执法管理中,劝导驱赶效果弱化,治标难治本,时有矛盾冲突,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亟须研究综合治理手段。按现有体制,市区道路交通管理由市交警部门统一负责,区级公安没有道路交通管理职能,而市交巡警支队警力有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维扬、邗江等区的道路交通管理。

3、公共交通发展相对滞后。一是路权优先难以保证。根据公交优先《实施意见》,市区文昌路、汶河路等路段设臵了公交专用车道,但公交车路权专有和先享未能充分实现,社会车辆与公交车辆争道行驶,摩托车与电动自行车随意在车流中穿梭,道路拥堵显现,公交车运行速度慢,难以正班准点停靠。二是公交线路覆盖率不高且不平衡。一些新建小区、旅游景点等地缺乏停回车场所,路网不完善,存在公交盲区;某些公交线路设臵过于密集,如文昌阁周边站台,线路过于集中,有的多达19条,高峰时段公交车接龙,港湾站台常有社会车辆挤占,难以规范停靠,形成拥堵。因每天需连续工作12个小时以上,工时长、强度大、待遇一般,致使公交驾驶员流失严重且招工难,公交晚班车只能保证10条运营,线路较少。三是公交站台设臵不够合理。如汶河路路北段,不到500米距离设臵了文昌阁与蓝天大厦两个站台,南行方向的文昌阁站台距右转道口过近,影响车辆变道,存在交通安全隐患。按照国家畅通工程评价指标体系确立的A类模范(一等)管理城市的标准,大型公交分担率应在25%以上,而我市市区仅为15.02%,市民多选择 7 电动车、摩托车、汽车出行,城区道路容量趋于饱和,交通压力增加,拥堵现象逐步蔓延。此外,我市轨道交通尚未起步。

4、市民在交通出行方面的文明素质尚须提高。随着汽车走进普通市民生活,充分利用公共交通、短途交通使用自行车、合理使用私家车的绿色出行方式尚未成为广大市民共识。部分市民交通安全意识淡薄,调研中了解到,因受城市监控和处罚等多种手段制约,机动车闯红灯现象较少,但行人和非机动车辆闯红灯等不文明行为多。公安部门虽多次开展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但是渣土车闯红灯、乱停靠、扰民,出租车不在停靠点上下客、滞留候客、随意调头,摩托车手不戴头盔、超速行驶等时有发生。另外反映强烈的是电动自行车车速过快、乱闯红灯、争道抢行、逆向行驶、乱穿马路现象突出,由此引发的交通事故占全部事故总量的一半左右,迫切需要整治。

三、优化我市城市道路交通出行环境的建议

加强城市道路建设管理,优化交通出行环境是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是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推进“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解决好市区交通道路拥堵的问题,要坚持治标与治本、眼前与长远相结合。为此,专题调研组提出如下建议:

1、提高道路交通管理科学化水平,着力化解市民出行难等突出问题。一是盘活市区道路资源。结合城市建设,有计划地逐步打通“断头路”、“丁字路”、“瓶颈路”,解决一批“堵 8 点”、“慢点”、“乱点”。立足老城区道路现实状况,科学设臵单行线、机动车限时出行、限制左转弯等区域性交通优化措施,合理控制、分流疏导,盘活市区相关支路交通,实现城区内部循环。对城区的交通标识标志绿化带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梳理,完善规范标志标线,合理设臵交通信号灯和标志标识,科学设臵红绿灯等待时间及斑马线,因地制宜,确保实现交通最大通行效果。大力发展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建设综合交通指挥中心,通过分析主干道交通信息,根据交通流量流向状况实现指挥调度和信息服务,缓解交通堵塞。二是盘活现有停车场资源。建议对现有静态交通状况进行全面调研,充分利用好现有停车场资源。如对已建成的工艺坊停车场的投入使用要与解决个园停车难的问题通盘考虑,何园停车场的遗留问题要有妥善解决方案。合理增设城区“路面停车诱导屏”,清理违规占道停车,治理停车场周边环境,对城区部分停车场周边群众自主截车占道收费行为进行管理。推广部分路段设臵临时停车泊位,建议在有条件的路段两旁施划临时停车区,允许机动车按时段依次有序停放,规范停车秩序,缓解城区停车难的矛盾,确保道路畅通。三是整顿引导马路市场,还路于交通。据了解,市区现有48家农贸市场除部分饱和外,都不同程度存在着摊位空臵情况,总空臵率达27%。建议市政府对我市农贸市场的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创新管理思路,借鉴其他城市的先进方法,通过成本核算,合理确定市场摊位费,严格控制随意提价;出台相关鼓励政策指导市场主办单位降低门槛,减轻入场经营者 9 的费用,鼓励农超对接,对自产自销农户,开辟专门摊位、免收或低价收取摊位费,引导周边流动摊点进入市场。按照规模适当、位臵适宜、配臵完善的原则加大规划建设“小贩中心”和临时疏导点的推进力度,引导流动摊贩有序安全卫生入场经营,规范管理。四是加强道路交通综合整治。坚持疏导教育与重管严罚并举,加大对出租车、渣土车、摩托车、电动车等违法交通行为的整治力度,维护正常交通秩序。城管、公安、工商、卫生等部门应落实责任、密切协作,主动加强对主次干道、农贸市场周边道路占道经营等违法行为的清理,解决金鹰与时代广场之间通道、扬大农学院门口等地多年难以治理的流动摊点顽疾。另外适当加大财政投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加强交通管理队伍建设;研究市区两级公安道路交通管理体制,实现道路交通管理科学化。

2、落实公交优先,提高公共交通吸引力和分担率。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是充分利用道路资源,改善城市交通状况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充分认识发展公共交通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促进城市交通结构优化调整。一是提高线路覆盖率。加快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认真落实《中心城区公交场站布局规划》,积极建设公交停回车场地,配套建设公交换乘枢纽;居住小区、车站、旅游景点、开发园区要将场站建设作为配套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公交线路开通创造条件,逐步消除公交盲区。合理优化文昌阁周边公交线路布局;适当增设公交晚班车次和晚班线路,方便群众出行。做好内部交通与外部交通的规划衔接,努 10 力实现公交出行零换乘。二是落实公交优先。全面落实扬府发„2008‟158号《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使公交路权优先落到实处。加强对社会车辆抢占公交专用车道、停占港湾站台、干扰公交优先行为的管理,设臵城区主干道交叉口感应信号系统,减少公交停留时间,保证优先通行,提高运行速度。三是合理设臵站台。公交站台设臵要考虑方便群众和交通秩序等综合因素,应与交通要道口、学校大门等容易拥堵地点保持合适距离。比如汶河路蓝天大厦与文昌阁站台合二为一,蓝天大厦站台适当南移,消除交通隐患。四是加大并落实公交财政补贴、补偿和税费支持力度。不断改善公交车车况、逐步提高驾驶人员工资福利待遇,保证公交车驾驶员队伍稳定,调动其工作积极性。通过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公交服务环境,吸引市民乘坐公交出行,减轻城区道路压力,优化畅通城市交通环境。

3、规划与建设并重,优化城市道路交通环境。一是坚持规划先行,确保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龙头和先导作用。立足扬州古城的特点,切实提高规划的权威性、前瞻性和科学性。城市规划设计中坚持城市交通导向,推进城市由单中心、高积聚向多组团、开敞式发展,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点,引导商业、教育、医疗等民生项目向新城西区和东城区发展,并进一步完善功能配套,增强城市副中心功能,减少跨区出行交通需求,减少老城区的交通压力。强化新区的交通对接和快速路、主次支干道的建设衔接,完善交通联系,实现道路循环。二是优化 11 路网结构,减轻中心城区交通压力。结合古城保护工程,对老城区道路进行提升整治,有条件的进行拓宽改造,文昌中路解放桥向西至国庆路口段的单向两条绿化带和慢车道可改造整合为一条。优化城区路网体系,提高城区道路通行能力。加快瘦西湖遂道工程的实施,增加东西走向通道;推进江阳路快速化改造工程规划方案的形成和实施,逐步提升外围道路通行能力,疏散过境交通;建议重点学校进行中长期规划,控制老城区招生规模不再扩大并每年递减,优质教育资源向新城区发展,多措并举,逐步解决老城区东西向交通难题。三是重视大型建设项目交通环境影响评价。根据《道路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对城市道路沿线建设大型建筑以及其他重大建设项目,规划部门要会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等部门组织进行交通影响评价,按照有关标准分析交通现状、预测未来交通流量、评价交通影响,确保未来周边交通环境不受影响。四是配套设施同步到位。将静态交通纳入城市交通统一规划,建议将人防地下工程利用与停车场建设相结合,增加停车泊位;酒店、超市商场及公共场所等沿街项目、新建大型项目,应配套建设相应规模的停车场地,新建、改建道路,规划设臵相应车位;实现各级各类规划之间的衔接配套,做到道路基础设施和交通标识等管理设施规划、建设、使用管理三同步。

4、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文明交通素质。加强城市道路建设管理,优化交通出行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全民共同参与是畅通城市交通的重要基础。建议文明宣传工作保持稳定 12 性和常态化,宣传、公安、司法等部门要将《道路交通安全法》等内容列入普法重点,在公共场所和主要路段、户外电子显示屏、社区宣传栏增设文明出行宣传用语,普及交通安全常识和法规;广播、电视、网络等主流宣传媒体要主动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利用公益广告、文艺节目、警示教育、开辟专栏等方式强化文明交通、绿色出行的宣传,引导广大市民文明行车、文明走路,提高文明交通参与意识;引导相关单位主动分担静态交通压力,特别是商场拓展业务、学校扩大招生要将静态交通解决方案同时规划落实到位。重点做好学生和新扬州市民的宣传教育工作,把交通安全知识纳入中小学生法制教育的内容,学校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从小培养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倡导学生家长利用公交、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接送学生上放学,通过每个家庭、每个市民的积极努力,促进整个社会文明交通意识的提升,使我市道路交通环境更为畅通有序。

上一篇:看熊猫作文下一篇:团副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