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师角色转换

2024-07-05

大学英语教师角色转换(精选11篇)

大学英语教师角色转换 第1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师,教师角色

一、引言

国家教育部高教司于2003年制定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其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 即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特别是听说能力, 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 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综合文化素养, 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由此不难看出, 在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单纯作为“知识的引入者”, 已经不能满足于整个教学过程对其角色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对于自己角色和地位的认定亟待重新审视。如何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 用什么样的方式来给大学生以全新的英语课堂, 笔者以为如果能在现有条件下转变教学理念, 教师主动转换角色, 促使学生从课堂的“配角”变为“主角”, 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全过程中, 就能够带来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乃至整个教学模式的转换。

二、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角色定位

1. 创设语言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

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创设语言情境, 让学生融入情境、进入角色, 切身体验英语交流, 从而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达到使学生从兴趣出发, 主动学习的效果。

大学英语教师不单是语言知识的传递者, 更应该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任务不光是要“教”, 而且要引导学生“学”。学生不是简单的接收器, 他们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 教师要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并了解他们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 激发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善于发挥作为主体的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要突破陈规、有所创新。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努力创造各种各样的语言情境, 让学生有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 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 把理论与现实世界相联系, 并在使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这样, 既培养了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也使学生体会到主动学习的快乐, 同时, 也提高了其参与到课堂活动的热情。

2. 组织课堂教学, 监控学习过程

课堂活动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组织 (Harmer, 1991) 。在创新教学方法, 转变教学主体的同时, 教师还要认识到自己真正的作用与地位, 而不是彻底撒手, 跟着学生走。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 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策划者。他应当完全了解教材内容, 对于所学内容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 同时, 还要了解教学对象, 能够准确地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与知识水平, 继而可以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同时, 教师还要“监控整个学习过程”, 积极地旁观, 引导整个学习活动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行, 并及时地给予纠正和指点, 帮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得到正确的信息。

当然, 在组织课堂、指导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要学会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会适当纠正, 更正指导, 避免呈现出居高临下的绝对权威者形象, 要学会和学生平等对话, 从而形成一种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新型师生关系。

3. 整合知识内容, 评估学习成果

“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作为教师, 传授知识是其天经地义的职责。只是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 大学教师传授知识的地位被越来越弱化, 而其角色也从教授知识的权威者转换成知识系统的整合者。在大学英语课堂中, 教师的角色越来越多元化, 除了对院校所规定的教材知识的教授外, 还要进行相关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提供给学生尽可能多的信息。尤其对于处在不断变化当中的语言类学科, 教师的整合作用更显重要。语言教学实际上是对一种文化的传承, 它不应该是简单意义上的语言知识堆积, 通过教师的拓展与延伸, 学生能更好更深刻地理解其内涵, 了解更多的与之相关的历史、文学或者是社会等方面的知识与文化, 从而更乐于主动地进行英语学习。

此外, 教师工作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评估学生的学习状况。当然, 在这里不可以把“评估”简单理解成对学生进行的“考试”。考试只是其中的一种形式, 其根本目的是要检验学生的学习状况。在大学英语课堂上, 教师可以通过认真的“旁听”来对学生的英语掌握情况作出判断, 同时, 给出相应的意见或者建议。一方面, 在学生出现错误时, 教师可以给予及时的纠错, 另一方面, 也可以给予好的评价和鼓励, 如此一来, 在英语教学活动中, 学生不但可以及时认识并改正错误, 而且可以从老师的积极评价和鼓励中找到自信, 从而提高学习英语的热情。

三、结语

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探索与深化,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正在逐步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转换, 作为大学英语教师, 在课堂教学中自觉转换角色, 从知识导入者转变为知识系统整合者, 并在教学活动中, 创设语言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编.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李瑾瑜等著.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变[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2.

大学英语教师角色转换 第2篇

课题阶段性小结

枣阳市七方镇罗岗中学备课组

组长:王天成副组长:王亮尤兴照成员:英语教师

所谓5P教学模式就是Preparation(准备),Presentation(呈现),Practice(操练),Production(运用),Progress(巩固,提高),5p就是这几个单词的首字母组成的,是新课程实施后,刘道义、龚亚夫等专家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提出并发展起来的。新课程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他们构建一个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的平台。通过一学年教学实践,我们成立了专门的英语教研小组,定期召开小组教研会,共同探讨5P教学在课堂中的得与失。我们充分认识到了教师必须从传统的局限于课堂45分钟传受角色向教育过程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转变,教师要有更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来面对。我们学校为我们师生提供了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设备,我们把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尽量的应用到教学中来,师生之间就不完全是单纯的传递和接受关系了,学生可以从其它渠道获取知识,有时候甚至在某些方面比教师知道的还多,同时我们教师的权威地位受到了威胁,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那么单一了,所以教师的角色也多元化了。我们发现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一专多能的能力和优良的人格,是教师作为指导者的先决条件。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和多种能力,不光能让学生敬佩,对学生要有感染力,而且,这也是学生生动活泼、充满启发性和创造性的必要条件。在现代社会,教师作为文化传承的执行者的基本职能并没有变,但他却不再象以往那样直接以权威的身份向学生传递经验,而是通过间接的方式实现文化传递,教师要以各种方式调动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自己精心设计的环境中进行探索,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传递者,而有可能同时作为学生的同伴、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和帮助者等等,教师的角色越来越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初中英语新授课5P教学模式,是以新课程理念为背景,充分体现“以学定教”教学思想,以“预习反馈、目标导入——> 主题探究、呈现新知——> 练习实践、答疑解惑——>综合运用、拓展提升——>总结巩固、反思重建”五个环节为课堂基本流程的英语新授课教学模式。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些值得探究的问题:

1.师生角色转换不到位,教师“一言堂”状况仍然存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也未得到确立。我们新老教师的课堂教学中都不时出现,后期有所改观。

2.课堂教学情景性不够,信息量小,特别是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没有得到均衡发展。

有时辛苦创设的英语语境口语训练却不到位。

3.教学形式单调、方法简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未得到充分利用,因而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结构松散,教学过程呆板,师生双边活动少,情感交流也不够。

以上情况制约了英语教学的发展,是违背素质教育要求的。新课程呼唤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我们通过改革英语课堂教学,对其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促进师生角色转换,进而改变“应试教育”所带来的种种弊端,这是发展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提高英语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现结合教学实践就此谈谈我们的一些体会:

一、师生关系要民主化

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创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能够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状态,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性较强,在组织教学时老师要有明确的“角色”意识,处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平等地参与教学活动,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旧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适时激发、启发他们,调动学习的内部动因,使其“亲其师而信其道”,以提高课堂凝聚力。如:在课堂上,我们可以让朗读好的同学领读;让书法好的同学板演;让有表演才能的同学进行对话演练,通过这些举措,每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教师要努力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适时加以鼓励。

二、教学内容要情景化

初中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相对较短;同时,其形象思维比较活跃,他们不满意呆板的教学模式。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只是机械地“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长期以往,便会感到索然无味,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在课堂上要善于创造情景,通过情景化的教学向学生展示英语知识,并让他们在一定的语境中加以运用,培养其语言能力。

三、英语课堂中师生要有效互动

(一)合理有效的语言互动

1.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

2.平衡的师生话语比例

3.让学生学会提问

(二)平衡有序的行为互动

师生互动是靠教师对课堂交流的控制和学生的呼应而形成并得以维持的。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经常启动chain work和group work的操练模式,就可以使每个学生有均等的语言实践机会,从而有序有效地参与互动。

(三)自主高频高效的小组互动

互动教学应建立在学生广泛参与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多向的合作、竞争、共享中得到快捷、直观、高效的收获。

四.真实自然的情感互动

互动的课堂需要教师及时洞察学生的心理和遇到的困难,耐心加以指导,积极鼓励,使学生从知识、情感、态度等方面形成积极的心理准备,达到教与学双方默契配合与和谐呼应的境界。

中学英语教师对角色转换的应用 第3篇

[关键词]英语教师角色转变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40033

在这个知识飞跃的年代,再勤奋的教师也难以保持“知识圣人”的形象,仅以“讲解”“传递”的方法将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量。未来的中学教育不再仅仅是作为进入高等学府的应试训练营,训练、激发人的潜在才智才是最主要的目的。因此,告诉学生怎样学比告诉他们学什么更为重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教育资源迅速增加,客观上为教师减轻了许多负担,使之有精力从事新教学方式的探索。同时,丰富的资源为“小组合作学习”“小班化教学”等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而这些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创造和丰富为教师的角色转化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年来,为了适应新课改带来的教材内容、知识结构、学生学习方式等多方面的转变,作为课堂教学主要承担者的教师在角色定位上也逐渐发生变化。本文旨在通过对新时期教师角色定位的探索与阐释,结合英语课堂教学实践,进而对于如何进行角色转变进行策略性思考,以期为日后的英语教学开展提供有益启示。

一、新时期中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在新的历史时期,教师角色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了适应教材内容、学生学习方式等的转变,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已经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而是教学的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与之相对应的,学生的角色也在进行着转变,由知识的接收者逐渐转变为学习的主体,这是新课改深入发展的必然,也是新时期教师转变的新的目标。

具体来说,作为教学的引导者,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丰富的教学组织形式,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以及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参与者,教师要能参与学生学习的全程每个细节,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关注,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伙伴:当学生学习进步时,及时给予鼓励,当学生产生困惑时,能够为其指点迷津;当学生学习出现偏差时,要能用学生适用的方式进行指点;作为教学的促进者,教师要能够主动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进行资源的支援、精神的鼓励等,通过这些方式对学生进行鼓励,为学生的学习增加动力。

作为中学英语教师,因为英语课程自身的特点,教师在转型中尤其要重视知识传授方式的转变,在教学方式上的要求也更加灵活。首先,由于中学学习之前学生的英语基础不同,他们在英语积累、英语学习习惯等方面都有所不同,进入中学阶段教师要面对的是参差不齐的学生。一方面,教师要努力使基础较差的学生学习能够达到教学目标,另一方面,又要关注到有学习特色的学生,这对教师的能力有较大挑战。部分教师因为担心学生学习进步问题,采取灌输式教学,陷入以往教学的窠臼,影响了角色的转换,这是英语教师角色转化过程中遇到的难点。

二、关于英语教师角色转变的思考

在教学实践中,英语教师的角色转变应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努力。其一,在教师方面,首先作为教师要树立角色意识,明确新时期自身角色的定位,在思想上进行转化;其次要努力进行教学形式等方面的创新,将课堂的关注度转向学生,在实践中完成转化。其二,在学生方面,教师角色的转化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教师要进行角色转化,首先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等都会对教师的教学工作产生深刻的影响。其三,教师要主动加深对学生的了解,以往教学的要求是以教材为本,以知识为纲,而新时期强调的是“以人文本”,对知识的学习交给学生自身,而教师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引导,因此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另外,教师角色的成功转变,也需要一定的教学手段的辅助以及外力的推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多媒体技术的成功运用,以及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获取经验等,都是提高教学的重要方式。

总之,在新的历史时期,教师角色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标志。对教师而言,取得新的转变既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完善自身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林崇德.教师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3]霍力岩.教育的转型与教师角色的转换[J].教育研究,2001(9).

英语教师角色的转换定位 第4篇

作为一门语言学科, 英语学科的教学内容是与时俱进、生动具体的。现行英语教学大纲多次修改, 英语教材不断创新修正, 这种形势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英语教师必须尽快转换其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 对自己重新定位, 优化教学方式, 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二、教师角色转换的必要性

当前英语教学要求教师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活动中, 师生观与教学观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当今信息社会, 知识传播有很多途径, 教师不能仅仅只是知识的传播者, 同时必须是一个能给人思想熏陶, 能教孩子良好学习方法和习惯, 与孩子一起交流学习的民主型教师;不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 而是与专家、学生家长、社会人士共建新课程的合作者;不再是只是教书匠, 而是拥有正确教育观念, 善于合作的研究者。这些变化都要求英语教师根据新形势切实完成角色转换定位。

三、教师的角色转换

(一) 教师的内在基本能力

1.基本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在教师个人素质结构中起主导作用。教师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先驱条件。英语教师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还应把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融入教学中, 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自身灵魂的塑造与净化至关重要。

2.职业理念

英语教师在教授英语的过程中, 要在潜意识里形成一种职业意识, 对自己的身份和社会角色进行准确的定位。一名教师, 只有具备强烈的职业理念, 拥有强烈的职业意识, 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事业中去, 才能深入研究教学, 真正有效实施教学。

3.人格特质

英语教师的人格特质是指在组织英语教学过程中所具有的品质方面的自身修养。由于英语学科自身的学科特点, 英语教师性格不宜过于内向。绝大多数学生都比较喜欢性格外向的英语老师, 具备这种性格的老师更能让英语课上的直观、生动和形象, 能迅速拉近师生关系, 在短时间内帮助学生建立英语学习的兴趣,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二) 英语教师的外在基本能力

1.专业知识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一名优秀的英语老师, 必须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我国著名英语教学专家刘润清和戴曼纯教授指出, 外语教师素质包括流利、地道、规范、顺畅的英文, 宽泛的知识面, 懂得普通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理论, 具备可言能力, 具备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英语作为一门语言, 更新速度很快, 因此, 英语教师一定要以终身学习为己任, 及时更新知识储备, 具备过硬的听、说、读、写、译综合运用能力, 具备跨文化研究的能力, 不断地完善自身专业知识。

2.专业教学技能

外语学科教学能力包括:具备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宽广知识面, 能够熟练运用英语语言进行教学;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灵活确定和调整规定的教学内容、能够根据教学目标灵活有效的组织教学活动;能够因势利导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与学习,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自主学习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能力;能够明确自己的教学在整体课程中的位置。教师是决定教学成败与否的因素之一, 合格的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英语专业知识和技能, 还要懂得如何让学生有效地学习、掌握英语基础知识, 并且懂得如何运用英语语言进行交际的技能。

3.信息输入

英语教学本身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单一的对语言知识本身进行教学, 教学效果必然不理想。因此, 教师必须及时从外界获取相应教学背景知识和专业知识信息, 把握国内外最新的教学动态, 吸收新的教学方法, 不断更新信息, 增强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英语教师可以参加各种业内研讨会和相关培训, 采百家之长为我所用。

4.信息输出

英语教师不但要善于获取信息, 同时要擅长有效输出信息。教学时, 教师可通过生动语言传达知识。中国语言博大精深, 生动活泼的语言, 恰当的比喻灵活运用到英语教学中, 会给教学增色。其次, 教师可以通过活泼的身势语言,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丰富的身体语言, 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再次, 教师可借助多媒体丰富教学内容。多媒体信息技术进入学科课堂, 无论是对促进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多样化、提高学习方式的灵活性, 还是对引发各种教学方式融合、促成课堂师生互动多向化, 都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在教学内容呈现方面, 多媒体有助于拓宽信息呈现形式, 增强学习内容的刺激强度, 具有提供超文本信息的特性, 有利于学生发散、联想思维的培养, 有利于通过网络传递的方法实现教学内容的时空开放。这些都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 多角度、全方位地为学生展示相关知识。

5.创新能力

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与学生之间相互沟通, 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在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同时也培养自身的创造能力。创造能力是对前面所提及的所有能力的升华。布鲁纳认为, “学习不但应该把我们带到某处, 而且还应该让我们日后再继续前进时更容易”。他认为仅仅传授教材内容是远远不够的, 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发现。一名优秀的教师, 应该用创新思维去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困难, 不断总结规律, 在总结规律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一名优秀的老师, 能用创新思维将过去成功的教学经验举一反三, 加以升华创新, 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方法, 不断提升教学效果。一名优秀教师, 要有强烈的事业心, 勇于坚持真理的精神, 并把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与英语教学相结合, 找到工作的突破口,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形成新的思想和新的观点, 并能对自己的教学进行预测, 大胆革新自己的教学方法, 将理论运用于实践, 将实践上升为理论, 最终达到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英语, 具备自主习得第二语言的能力。

四、结语

文秋芳教授指出, 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很强的情境性、动态性。教师教学理念的深化、教学角度的转变、教学能力的提升与提高教学效果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对外语教师的要求不再是普通型的“教书匠”, 而是新型的英语教育家。面对新的挑战, 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及时完成角色的转换定, 对其的知识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将是一次综合性检阅和提升, 英语教学也将在不断地探索和磨合之中进入一片崭新天地。

参考文献

[1]刘润清, 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状况与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3.

[2]布鲁纳著.邵瑞珍译.教学过程[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 1982.

大学英语教师角色转换 第5篇

吕妮 重庆市第49中学

我国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曾在《师说》中写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即老师,就是(用来)传授道理、授与专业知识、解 答疑难问题的人。纵观历史,几千年来,在我国的传统教学中,教师一直是教与学的主体,是学生的“知识源泉”。传统教学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知识的垄断者、传授者,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处于被动的、从属的地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得到充分的发挥。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为提高课堂有效性,我国实行新课程改革。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我想在此简要谈谈高中英语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角色转变这个问题。

现代教学,本质上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西方教学最擅长个性、创造性,东方教学最擅长知识性,要是我们能融合东西方教学优势,相信我国的教育水平一定可以更上一层楼。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中说过:“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现在,在我国,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新课程强调学习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本质上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自主的、能动的、富于创造性的。新课程关注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见,新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师的行为,教师要由课程知识的施予者而成为教学意义上的交往者;教师不再做教材的单一阐释者和习题答案的唯一宣判者,而是成为学生生活世界的潜心关注者和学生个性成长的参谋人,真正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位置上,突出学生的的自主性,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精神。下面,我将结合所任教学科,浅谈一下新课程改革中高中英语教师的角色转变。

教师要从传统的教学者转变为导学者。所谓导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指导及辅导学生完成学业。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充分说明兴趣是探求知识的动力,只有喜欢、爱好,学生才会自觉投身于学习活动。因此,课堂中要求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培养他们的兴趣。当然,作为引导者,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选择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方式,以各种方式调动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经过精心设计的情境中进行探索研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等。导学和教学的最大区别就是教师要在“导”字上下功夫:其一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选择教学媒体,帮助其找到实现目标的最佳途径。其二是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规律,对学生进行辅导,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也就是人们常说 的“解惑”。它包括单元的总结。重点、难点的讲解等。教师角色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主讲人转变为学生学习中的导演者。由于学生的个体存在差异,亦即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学习基础和智力水平都存在很大的差别,要完成学习任务,对教学内容要做到熟练掌握,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没有教师的引导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导学是教师的重要工作,导学对学生的学习也是至关重要的。这样一来,在教学中,也建立起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和平等,民主的英语学习环境。相互尊重,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高中英语教学活动正常高效实施的润滑剂。我们已经充分认识到在传统应试教育下尴尬的师生关系中,教师的教学行为遇到了多么大的阻力,在学生的消极抵抗下,教师的教学目的也难以完全达到,在教师恨铁不成钢的叹息中又加剧了师生关系的恶化。现在也是时候该我们重新审视高中英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传统关系,以建立平等,相互尊重,和谐的朋友般的师生关系,实现教学相长。在教学中,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例如,我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就一改传统的填鸭式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尽可能地把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充当一个指导者、引导者、参与者和学生平等的朋友者的角色,指导学生 区分主要信息、次要信息,把握长难句理解规律,并采用以下办法,指导学生阅读理解:1.巧妙创建断点:在创建断点时,没有必要非要按照句子中的标点符号来断,要学生谨记:句子语义的完整性才是判断断点的唯一标准。在实际阅读中,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来确定文章的断点。也就是当自己感觉大脑里记住的信息太多时,把正在读的

最后一个意思说完整后就可以断句。2.学会适当加词:把一句英文断成几句中文短句之后,简洁所省略的内容在断句后就会显现出句子翻译的不完整,这时就需要根据中文理解的习惯进行加词,使句子意思更为完整。在给句子进行加词时,要注意所加词一般都是些没有具体意思的连接词,即恢复从句中省略掉的部分使句子的意思更为完整。这样既让前后句子比较连贯,还不会影响句子的整体意思。3.理顺句子语序:在读英语句子时,只有感觉到句子中前面所说的“什么东西/什么人”后面出现说这个东西/这个人“怎么样”的时候,这时一个语意才算是说得完整,就可以在后面断句。而在读句子时,如果“什么东西/什么人”后面还没有出现相应的“怎么样”的描述时,这时我们要意识到前面的句子内容还不可以结束,必须等到后面出现了相应的描述后才可以设置断点。语序的运用可以有效地提醒我们句子的整体性,特别是在那些主语和其的叙述内容在一句话中间隔很远的时候,一遍就读出句子的前后逻辑关系。语序的掌握从根本上解决了对于句子结构分析的依赖,使我们可以做到在第一遍就轻松理解句子中的各层意思,而且绝对不会彼此混淆。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将细节信息与语篇联系,提高理解的准确性,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导读,略读,跳读和细读的训练,并运用限时阅读法,抓首尾句法,三步阅读法和猜词义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加深 学生对语篇的理解。当然,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我也会根据文章内容,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并积极参与学生们的分析讨论,适时提出意见和建议,扮演好学生学习的参与

者和朋友的角色。在实际教学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改变了传统阅读理解教学沉闷的课堂气氛,活跃了课堂,强化了教师学生互动,学生互动,特别是大大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提高了教学时效。也使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且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的任务完成情况也大有改善。当然,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奋战在一线的教师也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在这个试验的过程中,也许会走许多弯路,也许在具体的细节操作上,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认真去摸索,去改进,但是我坚信,我们改进后的教学方式会更加行之有效!

大学英语教师角色转换 第6篇

一、端正学生的思想:英语是一门技能, 只有通过反复实践才能掌握

教师在采用一种教学方法时, 首先要让学生在思想上接受这种方法, 以后的课堂上他们都会更好地配合教师。因此, 新生的第一堂英语课, 我总要对学生说:不要把英语看做像历史、地理、物理这样的学科, 而要把它看做像打字、游泳、踢足球这样的技能。技能的熟练掌握只有通过反复实践, 通过打字的实践学会打字, 通过跳到水里游才学会游泳。学会讲一种外语则要通过反复重复其基本句型和词汇项目直到它们变得脱口而出。不要厌烦重复、背诵、操练。对学生是如此要求, 我自己在思想更把英语当做为语言习惯, 就像培养其他习惯一样, 通过慢慢地、经常不断重复来培养学生的英语习惯。鉴于公认言语句型是语言的基础, 所以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口语句型。

二、课堂上尽量使用英语

英语教学中, 尽量使用英语, 控制使用汉语, 是英语教学目的所决定的。英语教学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实践证明, 只有在教学中加强英语实践, 多使用英语, 让学生大量接触英语, 并沉浸在使用英语的氛围中, 才能有效地排除母语的干扰, 培养运用英语的能力, 使学生尽快地习惯于听陌生的外语语音。英语教学中尽量使用英语, 一般可以运用以下一些方法:

(1) 尽量使用英语组织教学。例如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可多使用英语课堂用语。凡能以英语表达的, 如讲解、练习、测试和安排、布置家庭作业以及奖励、评讲等, 都尽量使用英语, 避免使用汉语。考虑到学生的生理、心理、英语语言能力的特点, 使用的语言应简单易懂。

(2) 使用直观手段。如实物、图片、教师的动作、表情和课文情景等。学生可以跳过母语, 直接把英语和客观事物联系起来。

(3) 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逐步提高, 适当用英语解释英语。只要教师用的都是学过的词句, 开始说得慢些, 适当重复, 加上学生的积极配合, 学生是不难听懂英语解释的。

三、坚持大量重复和操练

英国语言学家埃克斯利说过:“语言教师最有害的缺点和最流行的通病是讲得太多。他试图以教代学, 结果是学生什么也学不到。”一般来说, 教师在操练课 (如学习口语) 上讲的比例最多不应超过25%, 而学生应允许讲75%, 即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的讲解时间, 想方设法以学生的操练代替讲授, 使学生通过操练掌握语言点。这种做法可体现在让学生背诵对话、有用的文章段落, 做大量的替换练习, 从句型练习到交际等。

比如说, 学到新单词popular作“流行、大众喜爱的”解释时, 我马上请同学翻译、造句。孤立的单词难记住, 对这个单词加以运用才容易掌握。可用句子有:“W hich popularsong do you like?”“The popularsong Ilike is……”每次叫两位同学, 一问一答。或者可以翻译:“他是位受人欢迎的作家”等。口头操练的句子, 句子要短, 而且尽量没有生词, 书中例句一般不适合口头做, 在备课时, 都是要编写一些简短的例句。又比如, 学习口语“你是哪里人”, 我先在黑板上写出基本句型:W here are you from?或W here do you com e from?回答:I'm from+地名。然后要求学生互相问问题, 可以同桌练, 也可以请同学起来goon doing, 形成“链条式”对话。如学生A问学生B:W here are you from?学生B:I'm from Xiao shao.学生B问学生C:W here do you com e from?学生C:I'm from W en zhou.多数学生都喜欢用英语问问题, 在提问过程中, 他们就将外语当做进一步了解周围环境的交际工具来使用。学生有一定基础后, 可做较高层次的练习, 根据指定情景自编对话。

四、尊重学生, 建立平等协作式的师生关系

学习英语, 抑或学习任何科目, 都是师生共同合作的工作。教师对学生友爱、同情的态度使师生双方都能发挥各自的长处。纪律必须要有, 但纪律应建立在友善的严格要求的基础上。中学生生理上、心理上都有明显的变化, 特别是自尊心很强, 对外界反应十分敏感,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进取精神, 多鼓励学生。“怕错”, 是学生学习英语对心理上的主要障碍之一, 年龄越大, 怕错心理越明显, 教师要通过表扬他们练得好和他们的进步来帮助他们;对较好的学生提问较难问题;如果学生练习中出错了, 一般不纠正, 教师只需把正确的答案说一遍, 或让几个学生再问答同样的问题, 使出错的学生意识到正确的说法;对于学习差的学生, 通过耐心和鼓励让他感觉到自己也正在前进;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 对那些胆怯、内向型的学生特别鼓励。

五、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学中的趣味性问题是很重要的。我们要根据教材的内容、课题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等情况, 尽量运用最优的方法, 去激发学生的兴趣, 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以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教师要用热情、投入、精力、认真细致的备课, 让全班学生始终保持积极主动并渴望使用英语, 不论在哪些教学方式上都不停留过久, 以免学生厌烦失望。教学中尽量使用简笔画、课堂游戏、讲故事、演话剧、童谣、小诗、绕口令、猜谜、唱歌、课外活动, 使师生都感到轻松愉快, 从而使师生配合富有成果。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教师的角色转换 第7篇

纵观多年的高中英语教学, 我们不难发现, 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模式不仅束缚了学生的发展, 同时对于英语教师自身的发展也产生了诸多不利的影响。

(1) 传统高中英语教学束缚学生的发展。许多身处一线的高中英语教师大都有这样的体会:可能所教班级会有几名学生的英语成绩不错, 每次考试也会有很大的进步, 试卷得分很高。但在英语课堂上这些学生未必很活跃, 甚至有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在课堂上不敢发言, 畏首畏尾的。学生英语口语水平普遍较低, 这样不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

(2) 传统高中英语教学束缚教师自身的发展。英国教学法专家Harmer曾经明确指出:“The role of the teaching will depend to a large extent on the function he performs in different activities.”他认为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应当是controller, assessor, organizer, prompter, participant and resourcer (Harmer, 1983)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教师能否发挥作用, 驾驭课堂, 关键在于“角色”的应变能力。因为教师的角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外语教学效果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教师转变角色至关重要。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施行, 对于教师角色的转变也提出了要求, 并为之提供了必要的平台。那么, 究竟如何来转变高中英语教师的角色呢?在新课改背景下, 高中英语教师的角色应当怎样定位呢?

2.新课改下教师如何进行角色转换

(1) 教师首先应该树立全新的教材观、课程观。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教师不仅仅是书本知识的解释者、课程的忠实执行者, 而且是与专家、学生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 教师也可以积极地参与到教材的建构中来。应树立教材主人翁意识, 充分发掘教材, 并且以教材为平台和依据, 挖掘、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充实自身的知识储备, 形成以教材为中心、掌握更宽广的领域知识为基础的自身知识体系, 实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用自身储备知识教”的教学转型。

(2) 教师应当树立新的学生观, 将教书与育人有机统一在一起。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高中英语教师不仅仅要通过课堂教学教会学生英语词汇、语法知识等, 还要切实告诉学生这是什么, 怎么去应用, 更主要的当是教会学生自己去学习、探讨。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这就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出的自主学习理念。此外, 我们应当关心学生, 尤其是关心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部分学生由于某些原因, 不敢开口说英语甚至不敢在课堂上读英语, 或是错误百出, 在课堂上闹出一系列笑话。对教师而言, 我们也都经历过学生时代, 出现这样的情况, 如果老师一味地强调教师威严及课堂纪律, 很可能会影响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久而久之,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降, 课堂也会沉寂下去, 如此循坏, 后果不堪设想。

(3) 新课程标准下, 高中英语教师应当树立新的课堂教学观。我们的英语教师应当深刻认识当前形势, 改变以往的“课前先教学生读单词、上课带领学生分析课文, 课后检查默写背诵、没事就做听力训练”的呆板程序, 代之以全新的“课堂充分师生互动、学生积极参与”活力激情四溢的课堂, 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 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 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的学习中去。此外,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势必受到很大冲击, 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 也不是课堂上的主导者, 师生关系如何协调也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充分展现师生互动特色的新课堂定然会带来一系列突发事件。对于高中英语教师而言, 应结合课堂教学实际, 增强应对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4) 坚持不断学习进修,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教学水平。现今社会发展变化日新月异, 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及网络技术的普及, 使得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发生了很大变化, 教师对知识的垄断地位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所以一方面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给学生, 另一方面我们自身也要不断去学习进修, 以充实我们自己的知识储备。如许多年龄较大的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陌生的单词, 第一反应就是词汇量较以前增加了很多——原先大学阶段的词汇下放到了高中阶段。对于我们年轻的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而言, 学习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了:不仅要充实知识储备, 还应虚心向老教师请教教学的经验方法, 学习应对处理课堂教学突发事件的方式, 等等。此外,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我们应当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反思, 总结不足及经验教训, 积极投身于教科研工作, 向科研型的、学者型的教师转变, 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及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以便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大学英语教师角色转换 第8篇

一 建构主义的英语教学方法和传统的注入式教学的异同

1. 学习者的主动性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 教师是确定规则的传播者和知识的传授者, 作为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在建构主义理论下, 强调的是学习者主动把自身的经验融入到学习过程中, 并成为积极的意义建构者以及问题的解决者。

2. 教育目的

传统的教学目的是知识型;建构主义重视个性化发展、团队协作以及启发性教学。有建构主义教育家认为教育就是将独立思考的权利赋予学生, 丰富学生的个人经验, 重视学生的个性化, 也就是说个性化、启发性的教学才符合建构主义教育的目的。

3. 教育目的的达成途径

传统教学中, 要达到教育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教师讲解、考试考核、习题巩固等途径。而建构主义下达到教育目的的途径则是:通过教师的引导、鼓励、促进和指导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和团队协作能力。建构主义认为教育目的的达成与时间、空间、环境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情境教学中的“情”和“境”分别指主观心理因素和客观环境因素。从主观角度讲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客观上讲要有效利用问题情境、语言情境、形象情境等多种情境。作为教师, 要做好建构主义下的教学工作, 应充分结合实际, 把自身的主观情感和客观的情境有效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快乐的教学情境中获取认知乐趣、审美乐趣和积极探索的乐趣。由此也可以看出建构主义是通过自然、有意义和激励的途径来达成教育目的的。

4. 对学生的评估手段

从学生的评估手段讲, 传统的教学中, 我们普遍采用的评估手段是将学生成绩进行分类;而建构主义下则更加注重评估学生学习成绩提高的能力。对学生的评估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 任何一种单一性的评估方法都有局限性。要获得好的评估作用, 并通过评估来促进学生的积极学习, 在建构主义下, 评估需要结合学生学习的过程和作品, 最终形成综合评估。也就是说, 在具体的实施中教师要看淡分数, 重视分数背后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进步和存在的问题, 并及时解决问题。

二 建构主义下的教师角色转换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改的新要求, 因而实行建构主义理论显得非常必要。在此理论下, 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 在建构主义下, 笔者认为教师要进行以下角色的转换。

1. 重视和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 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 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学生个体的差异, 并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工作。针对记忆力好的学生, 让他们在掌握词汇和诵读美文中逐渐体会语法规则;针对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生, 鼓励他们在掌握语法规则后再看具体的文章和句子,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深化语法理解的同时贯穿了词汇的记忆。此两种方法不能用优劣来评价, 因为这是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来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从而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对知识进行学习和思考。因此, 在建构主义下教师不再是千篇一律地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或者为学生传授学习方法, 而是要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 引导和鼓励学生探索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 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最终达到知识的主动构建。

2. 建构主义下要实现课堂要素多元化、情境化

课堂是教学的一个主要阵地, 特别是对于语言教学, 我们应该紧紧抓住课堂教学。同时, 语言是我们日常生活交流的主要方式, 它和生活是紧密相关的, 这也是语言学习的一个优势所在。但是, 学生在学习英语之前普遍使用的都是汉语, 已具备了汉语基础和语言语法的习惯, 这就造成我们英语学习中容易受到汉语语法的影响, 给英语学习形成了阻碍。因此, 作为教师, 就要利用各个方面的要素, 使课堂变得生活化和情境化, 也就是要调动学生的情感、兴趣等主观心理因素以及利用社会现象、自然环境等客观环境因素, 创设一个贴近生活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因此教师决定了课堂教学氛围, 要创造生活化和情境化的教学氛围, 可以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对英语国家风土人情绘声绘色地进行描述和真诚地称赞学生, 这不仅可以很好地活跃英语教学气氛, 给学生鼓励, 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美感享受和积极主动性。语言是生活的一种真实反映, 英语教师在授课时要创设具体的、形象的情境模式, 使英语字母学习变为很形象的场景思维。人的大脑对记忆的检索是靠路径来进行的。所谓情境记忆就是和时空相关的记忆, 并按照时空相连的场景来进行检索的。如在词汇教学中, 传统教学中学生是靠机械记忆, 这种记忆结果往往会出现短时记忆、回忆不起来、记不起意思或只是感到熟悉等现象, 究其原因是未创设情境记忆。在汉语中, 不会有人把伞和命弄混淆, 这是由于肯定不会在同样的情境下出现, 而在英语中, 许多人都把duck和duke弄错, 由此可见情境记忆优于机械记忆。也因此, 在教学中要设置场景, 尽最大努力利用视听资源、课堂环境和书本环境进行场景创设, 给学生营造一个直观形象化和生活化的知识建构过程。

3. 建构主义认为科学知识既是个人建构又是社会建构

在当前的英语教学中仅把英语作为一门工具学习就忽视了它的人文性。语言和文化、人的思维方式以及看世界的角度都有很密切的联系。针对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说:“民族的语言就是民族的精神, 而民族的精神就是它的语言, 语言与民族精神千丝万缕地联系在一起……”;沃尔夫认为:“人在使用差别显著的语法时, 这些语法就表明观察外部相似行为有不同类型的观察和评价方式, 从而使观察者得出不同的看法, 并形成对世界的某种不同观点”, “总的来说, 语言是影响说话者世界观和思维过程的最重要因素。”由此可以看出, 沃尔夫的语言决定思维, 既有不合理的成分, 也有合理之处。笔者认为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是:思维决定着语言的同时也受制于语言, 也就是说语言对思维的发展有较大的制约作用和影响。

从上述分析可得出:不同的语言对思维有着不同的制约作用和影响。在学习外语的同时, 也是学习用一种较全新的视角看问题、思考问题和看世界。我们知道, 在不同语言国家的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都不相同, 这在每个国家的语言和文化中都能一一表现出来。要深入地学习一种语言, 而不去了解相关语言国家的文化, 也就不可能真正学习到这种语言的精髓所在。在中国, 女性选择配偶很看重男性的“责任感”, 但在美国, 女性更看重“sense of humor (幽默感) ”, 这个小小的例子就能看出我国农耕文化和美国马背文化存在着许多的差异。作为中国的英语教师, 在进行跨语言授课时要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 涉足异域天地。

4. 在建构主义下, 教师要进行反思性教学

针对教学中的问题, 教师要经常性进行反思, 及时更新思想、知识, 对社会和生活要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和探索精神。有了积极的生活态度, 教师才能以一种自信、放松的状态面对学生、熏陶学生和展示自我人格;对学生进行评估时, 改变传统的成绩“一刀切”模式, 要重视知识构建过程中学生的能动性发挥、合作意识、解决问题和学习的能力。建构主义下不仅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终身学习, 积极进取, 还把自主、自由、协作等带给了学生, 这种教学相长的方式会使课堂氛围更加融洽和谐, 从而实现人本主义教学。

三 结束语

要做个建构主义下的英语教师, 需要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传统的注入式教学和建构主义下的英语教学的异同之处, 并在此基础之上做好角色转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体现其课堂教学的管理者, 教学的宏观调控者、微观指导者的身份,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 重视语言学习的情景化, 时常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 不断反思总结。

摘要:本文对比了建构主义英语教学方法和传统的注入式教学的不同之处, 分析了建构主义下英语教师的角色转换。

关键词:建构主义,英语教师,角色转换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理论的理论基础 (上) [J].电化教育研究, 1999 (5)

[2]高文.建构主义研究的哲学与心理学基础[J].全球教育展望, 2001 (3)

[3]张桂春.激进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2

[4]雷永生.皮亚杰发生认识论述评[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7

[5]戴炜栋、束定芳.试论影响外语习得的若干重要因素[J].外国语 (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 , 1994 (4)

大学英语教师角色转换 第9篇

1. 英语教师角色转变的必要性

1.1 传统的高中英语课堂角色

传统的外语教育观是以知识为本,以教师为中心。在传统的高中英语课堂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处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的地位,总是被动地听讲,然后死记硬背所学的语言知识。英语教学成了一种知识的存储行为,信息交流以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传输方式为主,教师的职责就是将确定不变的知识“喂”给学生,学生成了知识的储存器。在这个意义上,高中英语教师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者和语言错误的纠正者,他们最关心的是学生是否掌握了大纲要求的、课本中的知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则缺乏关注。

1.2 新课程对高中英语教师的挑战

1.2.1 教学行为上的挑战

在以往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把学生当作接受教育的被动者,课堂上讲什么,怎样讲,以及对学生的要求,等等,主动权始终在教师手里。新课程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把“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贯彻到课堂教学中去。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从注重教学的结果转向注重教学的过程;从统一规格的教学模式转向个性化教学模式;从教师权威的教授转向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从评价模式的单一化转向评价模式的多元化。

1.2.2 新的学习方式的挑战

新课程所倡导的新观念,将深刻地影响、引导着教学实践的改变。教师将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而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学方式。当教师以知识传授为重点时,他的基本做法是:将知识、技能分解,并从部分到整体,有组织地加以呈现,学生通过倾听、练习和背诵,再现由教师传授的知识,回答教材中的问题。而在探究性课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使学习的过程变成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比如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营造支持学生学习的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1.3 现代信息技术呼唤教师角色的转换

现代教育技术是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实施的手段和必要条件,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使教育由传统的封闭式走向了现代的开放式。尽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把传统上由教师、学生构成的“人—人”的教育系统发展成为现代的教师、教学机器、学生构成的“人—机—人”的新型系统,教师由台前被推到台后,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必须发动教师、依靠教师,所以就教师本身而言,教师需要认识现代教育技术的变革对教育现代化的影响,在“人—机—人”的新型教育系统中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惟其如此,才能自觉地抢占教育的“制高点”,才能承担现代教育所赋予的历史重任。[1]

2.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师课堂角色的转变方向

新课程赋予了英语教师课堂角色新的内容,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

2.1 控制者(controller)

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中,教师的“控制者”者角色表现为老师完全控制课堂———不仅控制学生做什么,而且控制学生什么时候说和使用哪些英语。这种角色的优势在于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教师的讲解,而且所有学生的学习步调一致。新课程下的教师的“控制者”角色强调的是对学生的适当控制,表现为有效控制课堂纪律、调节课堂气氛;控制学习活动的时间和节奏,并在关键处点拨,使学习沿着正确的轨道推进;营造一个能激发学生主动性的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以有利于学生只用非死记硬背的语言进行交流,同时通过这种自由表达又可以预测学生将要说和做的内容。

2.2 组织者(organizer)

外语教育家贾冠杰曾经指出,“大概一个外语老师在外语课堂上最难也是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作为组织者”。确实,这个角色与外语教师的个人素质、文化水平、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等息息相关。

传统的课堂教学强调“老师讲,学生听”的信息交流的单向传输方式,过分注重学生对教科书内容的记忆和内化,而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关注则不够。而在新课程条件下“组织者”这一角色正在由重传递向重发展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由教学模式化向学生个性化转变。因此,组织者的含义应是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建立人道的、民主的、和谐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组织学生营造和保持教室中和学习过程中的积极的心理氛围。[2]

要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营造教学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问题情景,把学生置于问题之中;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

3. 结语

以上通过对高中英语教师课堂角色转变方向的定位,对新的教学理念的实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教师角色的改变能积极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有意义的教学行为。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前高中英语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角色转变方向的定位, 找出了教师角色扮演当中存在的问题, 为高中英语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角色转换提供了一些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英语教师,课堂角色,转换

参考文献

[1]黄甫全.新课程中的教师角色和教师培训.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大学英语教师角色转换 第10篇

【关键词】课程改革  初中英语教师  角色转换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18-01

大量的数据和事实显示:近年来,我国的初中英语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语法规则的讲授,而轻视了对学生实际交际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造成了当代学生高分低能的现状。为了改变中学生英语水平较低这一情况,我国教育部推行并实施了教学改革的政策,它要求教师从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走出来,与学生进行角色互换,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从而为我国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水平人才。

1.传统教育模式与课改教育模式下英语教师角色的对比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一直是以讲授者的身份来指导、掌控学生日常的英语学习。如今,在新课程教育改革这一政策的领导下,教师被赋予了全新的角色涵义。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变成学生的促进者、引导者、开发者与合作者。事实上,在新型的教育体系、制度下,初中英语教师不再以同样的方式向每个人传授自己的所学,而是应该在学生的英语学习中起引导和促进的作用。教师按照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学习能力的不同,因材施教,竭尽全力的开发出学生自身的潜能,在不打压学生自身个性的前提下,让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并发现、总结出一份适应自己的学习方式。其次,教师不再对学生一味的灌输书本上的英语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发散性和创新性的思维,让学生自己找出新的知识和学习上的不足。教师要及时和学生进行沟通,鼓励学生走出学习上的困境,并帮助学生培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让他们能够更好、更全面的发展。除此之外,英语教师的讲课方式不再单一,而是走出教材,和学生进行不同情境下的互动。一个学科的学习中,学生是主体,教材仅仅是辅助工具,英语教师要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开拓并丰富自己的讲学方式,以弥补教材的局限性。教师也可以结合西方的教育方式,创新出新的教学形式,让学生能够汲取更多的知识,并学会学以致用。最后,新课程改革转变了师生的关系,老师不再仅是传授者,学生也不再仅是聆听者,二者相互合作,共同学习。英语教师就学生学习中所出现的问题,及时的和其探讨,这样不但能够改善师生的关系,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新课程改革政策把学生作为了课堂的主体,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老师只是起鼓励与辅助的作用。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教”已经被逐渐的淡化,“学”有了更好的效果。与此同时,英语教师也可以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为了适应教学改革所带来的压力,更好地接受挑战,社会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不再仅局限于讲解课本的知识,而是要他们与时俱进,及时得更新讲课内容,变换讲课的形式。这就需要英语教师们参加一些讲座或是去各校乃至国外进行相应的培训,以期更好地充实、完善自己。事实上,英语是一门专业性与实用性极强的学科,它对英语教师的专业能力与表达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在讲课的过程中,和学生共同的进步。这些都是传统的教育模式所欠缺的。

2.课程改革对英语教师的要求

2.1课程改革对英语教师的知识和实践的要求

如今,很多学校都是用新课程标准作为教学参考,它对英语教师的知识储备量和教学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而初中英语教师的教授对象比较特殊。因此,教师不但要创建一些情景演练,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英语知识、提高运用能力,也要想办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初中阶段既不同于小学阶段的启蒙式教学,也不同于高中阶段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初中生有好奇心理,可自制力还比较差,与此同时,国内的初中生们没有受到专业的英语训练,使得英语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兼顾多方面的因素,既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也要在巩固基础的同时进行一定范围内的拓展。这就对初中英语教师的实践与知识要较高的要求。

2.2课程改革对英语教师的指导的要求

课程改革对于英语教师的日常教学指导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不再是按照课本进行章节、单元的讲授,而是在整体的英语学习过程中注意由浅到深、逐步推进。英语教师应该在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指导学生进行相应的自我反思,让他们总结自己阶段学习的过程与不足,并根据效果调整学习策略。此外,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也应该适当给予一些建议与指导,帮助学生寻求最好的学习方式,并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能力。

2.3课程改革对英语教师的教学实用性的培养

事实上,语言和文化是息息相关的。语言不仅仅是当代教学项目中所要求的学生必修科目,也是学生日后走向社会的工具。因此,学习英语不但能够对国外的文化和社会进行了解,也能够让学生更加适应多元性的社会发展。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在教学中融入实践,让学生能够在国外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练习,还能培养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与此同时,英语教师还可以介绍一些民族历史,让学生能够增强对英语的理解,感受中外文化的差异。

3.英语课程改革中所出现的问题

3.1课程改革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冲突

长期以来,我国的初中英语学习都是以语法知识的教习为主的,这就使得老师在课堂上占主导地位。老师一味的传授知识,而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位置,这种教学方式不但忽略了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也降低了教学质量,有损学校的声誉。而教学改革要求各英语教师从知识传授过渡到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这种教育体制可以改变往日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引到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然而,在当代,课程改革在我国并不普及,一些偏远地域还在沿袭旧有的教育模式,这就造成了二者之间的冲突,不利于学校的长久发展。

3.2课程改革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冲突

传统的教学方式缺乏对学生实际交流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是单纯的应试教育,所以导致很多学生能考到很高的成绩却并没有很好的利用英语这个交流工具。而课程改革要求英语教学将“听”、“说”、“读”、“写”融合在一起,在培养学生的语音、语感的同时,全面提高自身能力。但是,一些资历深的教师已经适应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接受新型的改革方式,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课程改革的实施。

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它需要教师结合旧有的经验和时代的特点进行相应的创新。与此同时,它提高了当代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我国培养了更多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包文文.试论新课程改革中初中英语教师的角色转变.[J].2013.

大学英语教师角色转换 第11篇

一、新课程改革的现实背景

近年来在初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其具体表现如下:课业负担沉重,英语作业及其他学科的作业繁多;理论实践脱节,只注重英语语法,课程所学的知识不实用;评价标准单一,以期末成绩分高下;目的手段倒置,学习英语的目的是运用英语,现实却是为完成期末考试而学习英语;学习能力欠佳,学生靠死记硬背来完成学习任务;学习热情缺失,不活泼的教学环境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新课程改革中初中英语教育的前景展望

1.新课程改革中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思想。在初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初中英语教师要确立明确的育人目标,有了清晰的育人目标之后方能付诸实践。英语是一门实用性的课程,学习英语的目标是掌握一门外语,能听懂英语、读懂英语、可用英语来交流、会用英语写文章。但现实是学习英语只为了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考等。为了完成考试的学习,着重于英语语法、词汇,忽略了从实用性的角度出发而该学习的许多东西。

2.新课程改革中初中英语教师的实践活动。传统的初中英语课堂比较沉寂,教室布置单调,教学内容枯燥,英语教师授课方式单一。学生长期在如此环境中学习,学习效率会降低,学习质量不佳。反观外国的教学环境,那学习氛围十分活泼。例如英国教师在介绍圣马可里克节时,在3月17日把教室按传统的习俗布置一番,老师穿着绿色的衣服喝着啤酒给学生们上课。新课程改革中初中英语教学的环境是活泼的,教室可以按照学生教师的综合意愿进行“打扮”;教学内容不局限于教材,可以以教材为主导,辅以与英语相关的一切有趣的内容;教师授课不再是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下面听、记笔记,而是老师引导学生学习,老师与学生交流,学生们小组讨论学习。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有了新的发展,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与学生是不平等的,新课程改革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教师与学生只是社会角色不同。

三、新课程改革中初中英语教师的实际行动

1.从语法复述者变成会话交流者。虽然大多数学生是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接受了英语教育,但是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英语启蒙教育是从初中开始的。这一阶段的英语教学需要帮助学生们笃实基础,学会交流。此时应该引导学生将英语学习为“语言工具”而非“考试利器”。刚结束小学的学生们对于系统枯燥的语法,接受能力是有限的,教师应该从一个语法的复述者转变为一个语言的交流者。反观学生们对母语的学习,母语的熟练使用不正是得益于每天的实际交流吗?若语文课只分析句子成分,讲讲语法结构,背背汉语词汇,但课下完全不用汉语交流,汉语的应用情况会不尽人意。当然,我们不能否认语法对于一门语言的重要性,我们所要强调的,是在实际应用的前提下去掌握一门语言。

2.从“一对多”教学变成“一对一”教学。新课程改革中初中英语教师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追求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个性,那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同样如此。在“一对多”的教学模式中,忽略了学生的个性,要求所有学生按照一个模式学习一个内容,这样会抑制学生的个性发展。“一对一”不是一个老师教授一个学生,而是在老师的指引下每个学生都有适宜自己的学习方向,发展自己的个性。“一对一”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更让学生体会到英语学习的独立自主。

3.学习型的教师。一般情况下,提到学习,大多都会想到是学生学习,而今教师也要学习了,向别人学习,终身学习。向别的老师学习,不同的教师授课方式不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习别人优秀的地方,不断完善自己,让自己的教学方式更出色,更适合学生。明确终身学习的意识并不断实践。在互联网十分发达的今天,老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在信息更新换代极快的今天,老师践行终身学习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初中英语教师在关注英语相关的知识同时还要广泛涉猎,不断大量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在授课时跟上时代的潮流综合教授知识。

上一篇:选型原则下一篇:校友捐赠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