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课程教材

2024-05-05

普通话课程教材(精选12篇)

普通话课程教材 第1篇

关键词:“推普”,普通话课程教材,普通话水平测试,语言教育

汉语普通话在普及教育、发展科学文化事业、促进信息化和对外开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时期进一步促进普通话的学习和使用, 扩大普通话的传播和影响, 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推普”、“普通话水平测试”、各级各类学校开设普通课程的背景下, 反思普通话课程教材编写的经验教训, 以期为今后普通话课程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提供借鉴。

一、教材编写向PSC应试培训倾斜———课程定位偏差

“普通话水平测试”简称PSC。1994年国家三部委发布了《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 规定了测试的对象及相应人员获得普通话资格证书的等级, 《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 (以下简称《大纲》) 1994年开始使用, 2003年《大纲》修订版实施。2004年由国家语委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组织编写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 (以下简称《纲要》) 出版。《大纲》和《纲要》规定了测试内容、测试题型及评分系统。

PSC“大纲”和“纲要”是新时期“推普”的纲领性文件, 对普通话课程教学和教材编写产生重大影响, 随后出版的各类普通话教材大多以两“纲”为依据, 教材内容与PSC高度统一, 将普通话基础知识、普通话测试指导、普通话测试训练等内容, “按照理论———训练———测试的程序进行整体编排”[1]P100。这类教材按照《大纲》和《纲要》规定的测试范围, 涵盖单音节字词、多音节词语、朗读短文、命题说话四部分内容, 进行训练和指导, 突出实用性、针对性。

据统计, 从1994至2011年, 全国各地由官方机构组织编写的普通话测试教材14部, 非官方编写的教材48部。2010年是这类教材编写的高峰———该年度共出版普通话测试教材10部。从2005年—2010年, 平均每年有8.5本普通话测试教材面世[2]P84-85。

语言学习注重讲练结合, 结合测试评分标准进行训练, 突出语言知识体系教学服务语言实践, 是这类教材的主要特征。但这种“应试培训型”教材的用途被扩大化, 多年来的情况是, “应试培训型”教材成为普通话课程普遍的首选教材, PSC应试培训逐渐取代了普通话课程体系教学, “课程内容与训练的各个环节都以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试卷题型及评分标准为依据”, 导致普通话课程目标单一化、纯工具化现象严重[3]P50。

普通话课程的确是一门特别强调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的课程, 在当前推行PSC的背景下, 有必要将PSC的训练机制引入普通话课程教学, 将提高学生PSC应试能力作为课程目标之一。但在此过程中还是要坚守一个原则:“普通话课程不应等同于应试培训课”[3]P50。

多年的观察证明, 应试训练的意义重在识记而不是生成, 对于普通话基础较差的学习者而言, PSC训练可以帮助他们在较短时间里记住一些字词的发音, 但难以形成对知识体系灵活运用、融会贯通的能力。许多担任普通话教学和测试的教师发现, 学习者在“读单音节字词”、“读多音节词语”两项测试中往往得分较高, 但在朗读和说话测试时则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而频频暴露方音特点, 出现“系统性错误”、“系统性缺陷”。不少测试员发现, 一些学习者在测试中朗读、说话的能力与读字词的表现判若两人。这是因为在读字词的强化训练阶段, 学习者努力用普通话语音纠正和掩盖其方音特点, 听起来虽有人工雕琢的痕迹, 显得生硬、不自然, 但声、韵、调发音基本正确。当进入朗读、说话测试时, 他们在语流表现中总是捉襟见肘、顾此失彼, 无法得心应手地运用所学知识。因此这类PSC“应试培训型”教材只能解决一时的困难, 在停止强化训练后, 学习者说普通话的水平很可能回到原有状态。在实际生活中, 我们也发现一些已达到较高测试等级的学习者在日常口语交流中的表现与其获得的PSC等级不相符合。

这类PSC测试用书几乎全面占据普通话课堂, 成为主流教材, 这种情况导致的一个严重的后果, 是使普通话课程变为PSC应试培训课。在PSC《大纲》和《纲要》的引领作用下, 普通话课程向PSC应试培训倾斜, 普通话作为一门课程, 其学科属性、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独立性受到冲击。

二、教材知识结构失衡———以语音教学代替语言教学当前普通话教材偏重语音教学, 教材知识体系的重点

是普通话语音基础知识, 如声、韵、调、音变的理论与发声训练, 在读词语、朗读作品及说话训练中, 都偏重对语音规范程度的评价。有学者指出, 普通话“课程内容失衡”[4]P135, 将教学重点放在语音知识教学和静态语境下的发音训练上。亦有学者反对将普通话课程当做口语正音课, 提出“词汇教学中心论”, 主张“以词汇教学为中心”培养学生说话、阅读、写作三种能力[5]P46。

语音教学固然重要, 但不能以偏概全, 以语音教学取代语言教学的丰富内涵, 淡化母语教学的文化教育功能。语言的结构是多元的, 语音、词汇、语法要素和与语言表达密切相关的语言技巧及语言文化素养, 都需要学习者在长期的艰苦学习中付出努力。

普通话的定义正反映了语言概念及其内涵的丰富性特征:“普通话是以北方语音为标准音, 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 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6]P3这一定义恰好说明, 语音不是普通话学习的唯一和全部, 仅依赖语音学习无法把握普通话的精神内涵, 获得较高的母语文化素养。学习者除了掌握普通话语音体系外, 还应掌握词汇、语法的规范标准及语言表达的各种技巧, 不断地提高语言文化素养。因此, 将语音教学为主的教材作为普通话课程教材, 偏离了课程教学的主旨, 导致课程知识结构严重失衡。

三、教材对实践教学设计不足, 对营造语言学习氛围缺乏认识

语言学习需要长期的耳濡目染和身体力行的口头实践, 特别需要借助语言环境的熏陶, 与其他课程相比, 实践环节在普通话课程教学中尤为重要。

目前各学校普通话课程的课时相对较少, 许多教师抱怨普通话课时被不断压缩, 多数学校是36学时, 有的少至18学时。“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教学内容的确是个难题”[7]P334, 在较少的课时内教师无法细致讲授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 也无法用较充裕的时间组织课内的实践练习, 特别是课外的实践环节更难落到实处。因为课堂上实践不足, 课后也缺乏必要的实践环节来督促学生加强训练, 所以普通话课程的教学实效很难保障。

当前普通话教学忽略了通过“课内”和“课外”的实践环节, 我们在普通话教学中应营造“说”普通话的环境氛围, 使学习者脱离母语方言的“汪洋大海”, 在人人都说普通话的语境中“耳濡目染”, 从而有效增强课程学习效果。

关于语言学习与环境氛围的重要关系, 可以借助“一傅众咻”的成语来说明。《孟子·滕文公下》:“孟子谓戴不胜曰:‘……有楚大夫于此, 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 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 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 虽日挞而求其楚, 亦不能得矣。……’”[8]P2712《孟子》文本以语言教学案例来论证环境对道德养成的重要性。从语言教育视域看, 该成语给予我们的启示是:语言学习必须借助一定的语境。楚大夫之子生活在楚语的“汪洋大海”中, 尽管这位来自齐国的“外教”发音纯正、督责甚严, 但这个学生在“一傅众咻”的氛围下学说齐国话实在难见成效。等到他身处齐国临淄城内的街巷里, 被齐国话熏染“数年”后, 虽“日挞而求其楚, 亦不能得矣”。

结合“推普”与普通话教学实际可推断:普通话课程教学要避免出现“一傅众咻”局面, 应重视“课内”、“课外”的实践训练, 通过实践环节全面营造普通话学习的环境氛围。基于对实践教学和营造“推普”语言氛围的重要性, 普通话教材编写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通过创新型实践教学有效提高课程教学水平。

语言学是一门领先学科, 现代社会的急剧发展“正是语言学发挥作用的时刻”[9]P1。语言学界在继续加强语言本体研究的同时, 应该在应用语言学领域加快研究步伐, 进一步研究“推普”的理论与实践, 加大力度推进普通话课程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期待有更多学者关注普通话教材编写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改进, 以适应新时期的“推普”形势, 并不断推进普通话课程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吴春玲.普通话教材现状调查研究[J].语文学刊, 2012.6.

[2]王彩豫, 曹艳丽, 王群生, 李德龙.普通话测试教材研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2012.5.

[3]韩佳蔚.普通话课程不应等同于应试培训课[J].文教资料, 2012.20.

[4]周红苓.从普通话水平测试论高校普通话口语教学模式[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9.2.

[5]李振中.基于“词汇教学中心论”的高师普通话教学新探析[J].教育探索, 2012.9.

[6]伯荣, 廖序东.现代汉语[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增订第四版) .

[7]童玮.高校普通话课程教学的提高[J].剑南文学 (经典教苑) , 2012.8.

[8][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孟子注疏[M].中华书局, 1980.

普通话课程教材 第2篇

国际学院 张艳梅

附件1:

《普通话培训与测试》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中文):普通话培训与测试

(英文):Putonghua training and testing 课程性质:专业限选课 课程代码: BT170017 总学时(包括学时分配):32学时 学 分:2 适用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先修课程:现代汉语Ⅰ—Ⅱ

二、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普通话培训与测试》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限选课。本课程的目的是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进行系统的汉语普通话理论教育及技能训练,要求学生了解国家与推普相关的语言政策,熟练掌握汉语普通话语音知识,切实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纠正方音,能说比较标准且流利的普通话,普通话等级达到二级甲等以上,同时能使用,具备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能力,为以后的从教工作打好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基础知识要求:熟练掌握汉语普通话语音知识,理解并掌握普通话声母系统、韵母系统,汉语拼音方案等,掌握普通话测试技巧与要求。

2、素质要求:切实提高普通话水平,纠正方音,能说比较标准且流利的普通话,普通话等级达到二级甲等以上,基础好的同学争取达到一级乙等或甲等。

3、实践操作要求:通过严格的普通话教学与训练,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具备朗诵、演讲、播音及对外汉语教学等语言运用的基本技能。

四、理论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本课程共32学时,主要包括汉语普通话语音及训练、普通话水平测试理论知识及训练等教学内容。具体如下:

1.知识点1:概说与普通话语音理论知识及纠音(8学时)

(1)了解普通话和方言的区别,推广普通话的意义,通过对普通话测试的了解为普通话测试做好准备;(2)了解普通话的语音、普通话的声调、普通话的声母和韵母等理论知识,重点掌握音节的拼合和变化;(3)点评与纠音。

2.知识点2:普通话语音训练(12学时)

进行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音变等由点到面的专项训练:(1)普通话语音训练:声母及声母常见偏误(发音原理及纠音);(2)普通话语音训练:声母及声母常见偏误(发音原理及纠音);(3)普通话语音训练:韵母及韵母常见偏误(发音原理及纠音);(4)普通话语音训练:韵母及韵母常见偏误(发音原理及纠音);(5)普通话语音训练:声调及音变(声调及变调);(6)普通话语音训练:声调及音变(轻声、儿化)

3.知识点3:普通话水平测试理论知识及专项辅导(12学时)

了解普通话测试的流程、分析测试试卷、掌握应试的技巧以及进行自测,进行单音节、双音节、作品朗读、命题说话等普通话水平测试专项训练,指导学生顺利通过普通话水平等级考试:(1)普通话水平测试专项辅导

(一):单音节部分;(2)普通话水平测试专项辅导

(二):双音节部分;(3)普通话水平测试专项辅导

(三): 朗读部分;(4)普通话水平测试专项辅导

(四): 说话部分;(5)普通话水平测试常见词汇语法偏误;(6)普通话水平测试易错字词及应试技巧;(7)普通话水平测试—模拟测试

五、实践性教学环节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普通话水平达到二级甲等以上(基础好的同学要求达到二级甲等高分或一级乙等),并能熟练运用尽可能标准的普通话(二级甲等以上)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和一定的对外汉语中华才艺表演,如汉语演讲、朗诵、主持、新闻播报、相声小品等。故实践性教学环节共包括以下三个内容:

1、普通话水平测试;

2、运用尽可能标准的普通话进行对外汉语教学;

3、运用尽可能标准的普通话进行中华才艺表演。

六、教学方法建议

建议紧密结合基础必修课《现代汉语》(上册)语音部分和《语言学纲要》(修订4版)语音部分理论知识的学习,强化学生对《语言学纲要》《现代汉语》语音部分理论知识的消化和理解,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汉语普通话语音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评点、纠音与示范相结合。同时,由于课程性质的规定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建议同其他教师教育技能课程如《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和教学见习、教学实习结合,使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将普通话理论知识与技能用在专业学习和专业实践中,学以致用。

七、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的考核分实践与理论两个部分:1.实践部分:包括普通话水平测试、运用尽可能标准的普通话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展示及中华才艺表演三项内容。此三项内容的考核计入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2.理论部分:旨在检测学生是否全面掌握汉语语音理论知识,以期末考试的形式进行。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试卷覆盖以下三本教材(或教材相关部分)内容:

1、《现代汉语》(上册)语音部分;

2、《语言学纲要》(修订4版)语音部分;

3、《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

八、教材与主要参考资料

1.教材:

《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商务印书馆 参考书目名称、编著者、出版社: 2.主要参考资料:

(1)《语言学纲要》(修订版)、叶蜚声徐通锵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现代汉语》(增订四版)上册、黄伯荣廖序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3)《广西普通话水平测试评分细则》(修订稿)、广西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九、说明

执笔人:张艳梅

审核人:×××

附件2:

《普通话培训与测试》课程简介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普通话培训与测试

英文名称:Putonghua training and testing 总学时(包括学时分配):32学时 教材与主要参考资料:

1.教材:

《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商务印书馆 参考书目名称、编著者、出版社: 2.主要参考资料:

(1)《语言学纲要》(修订版)、叶蜚声徐通锵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现代汉语》(增订四版)上册、黄伯荣廖序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3)《广西普通话水平测试评分细则》(修订稿)、广西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开课单位:国际学院 主要内容(300字以内):

《普通话培训与测试》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限选课。本课程的目的是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进行系统的汉语普通话理论教育及技能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通过课程学习,熟练掌握汉语普通话语音知识,纠正方音,能说比较标准且流利的普通话,普通话水平达到二级甲等以上,同时要求学生能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和一定的对外汉语中华才艺表演,为以后的从教工作打好基础。

普通话课程教材 第3篇

关键词:普通话 口语训练 教学方法

一、以测促学,对“证”施教

对“证”施教是指对照普通话水平等级证书的要求组织实施教学。普通话水平等级证书虽然不是职业资格证书,但普通话水平测试是国家级考试,是依据《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和测试大纲,对应试人掌握普通话规范程度和运用普通话能力的一种口语测试。因此,普通话水平测试在一定程度上为普通话口语教学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技能要求。普通话与口语训练课程紧紧围绕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开展教学和训练,既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又为学生考取普通话等级证书奠定良好的基础,解决授课内容与考证脱节的现象。

二、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课堂上精讲多练,强化训练;课下以第二课堂活动为载体,通过课外活动推进普通话表达技能的提高。例如,教师担任学生社团指导老师,指导学生举行诗歌朗诵、演讲比赛、辩论比赛和社会实践活动,把训练渗透到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把训练空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形成良好的实训氛围,使学生在丰富和广阔的社会舞台上得到锻炼,将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提高普通话水平。

三、一对一教学及互助模式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师资有限,学生人数较多,很难做到一对一教学。这里所说的一对一,即运用一对一的方法组织普通话训练。

1.教师一对一辅导

集中训练一段时间后,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人数不超过10人。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教师巡回,逐一听每个学生的难点音,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纠正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学生一对一互助

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要提高普通话水平,还要通过课后的大量练习。因此,教师在调查、了解学生的语音难点和盲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成立一对一课外互助小组,通过一帮一的互听、互辨、互纠、互学,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教师一对一辅导,有利于获得教学反馈。学生能及时得到教师的反馈信息,从中发现问题,得到纠正的办法,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实现准确发音。学生一对一互助,弥补了教师无法对学生一一纠正的不足,克服了学生在训练中的盲目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发音的正确率,使每位学生都得到提高与进步。

四、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1.讲授法

教师运用规范的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普通话的理论知识,做到循序渐进、生动活泼、逻辑清楚,启发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教师通过讲授法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学生能够系统地接受理论知识。

2.示范法

为学生在普通话发音、朗读方面提供示范,使学生的语音达到规范化的要求。教学中以教师示范为主,也可以通过听录音或由朗读、发音规范的学生展示等进行示范。

3.对比法

在普通话里,有些音近的声母或韵母很难读准。例如,z和zh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的区别,in和inɡ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区别等。在教学中,我们把它们放在一起对比,引导学生分析它们的不同,帮助学生准确地掌握发音要领,正确发音。

4.课堂互动法

教师应在课堂上精讲多练,示范以后,学生参与训练。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及时发现学生口语表达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纠正,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调动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教学相长。

五、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1.开发多媒体网络课件,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

我们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了与教材配套的“普通话训练”多媒体网络课件,改变了传统教学单一的授课方式,通过直观的发音图、发音的Flash动画及语音示范和练习,帮助学生纠正发音。同时,还收集了大量资料,帮助学生辨音,说好普通话。

2.引进计算机辅助测试技术,帮助学生提高普通话水平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于2008年开始投入使用。计算机辅助测试不仅能避免人工测试打分过程中出现的主观随意性,使测试结果更加客观公正,还可以指出考生目前的普通话等级水平及存在的发音问题,考生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普通话水平。

总之,在普通话与口语训练课上采取以上的教学方法,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明显增强,为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高职院校普通话课程教学探析 第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教学对策

近年来学校普及普通话成绩卓然, 许多高校纷纷开设《普通话》课程及与其相关的教学课程, 我通过切身体验感受到普通话教学具有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文化艺术修养的重要作用。在几年的教学过程中, 我认真分析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学对策, 从而提高了普通话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一、高校普通话教学的问题分析

高职院校因课程职业技能化, 偏工科, 轻文科。然而, 人文学科在学生的人格养成、全面发展方面起着基础性作用, 因此, 学校应克服弱势, 提高、增强文科的地位与作用。开展普通话教学, 对民族, 有利于保护和传扬民族文化;对学校, 有利于形成温文尔雅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个人, 有利于提升人文气质, 塑造良好个人形象。由此可见, 高职院校开展普通话课程教学是必要的。

(一) 方言影响了普通话的学习。

对自幼习得方言的大学生来说, 他们在早期第一语言学习时生活在方言语言环境, 进入学校学习时也没学过普通话, 甚至教师上课说的就是方言。他们错过了学习普通话的最好时机, 发音器官习惯了母语方言发音的特有方法, 习惯了方言思维, 进入大学再来学说普通话已经很困难, 改变方言语调更难, 尤其是方言的口音难以克服。

(二) 动机因素的影响。

高职学生的普通话学习动机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1. 交际动机, 即将普通话作为日常交际工具, 这类学习者学习普通话最根本动力是交际的需要。因为来自不同的方言区, 普通话成了不同方言区人们相互交流和相互融合的工具。因此, 具有这种学习动机的学生学习的目的和持久性要强, 对普通话学习能产生持久的激励作用。目前在学生中, 认可交际动机的占有一定比例。

2. 职业动机, 是指将普通话用作与学习者所从事的职业或行业相关的工具。学习普通话对如考公务员、教师资格证, 从事公关、文秘、推销工作, 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等都有益处。持这种学习观念的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愿望强烈,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取得的学习效果明显。目前在大学生中持这种职业动机的学生也为数不少。

3. 兴趣动机, 是指学习动力来自于学习者对普通话的感兴趣程度, 相对于前两种动机来说相对较弱, 持久性不强, 特别是非语言类、非师范教育专业的学生, 在长期的、枯燥摸索自学的过程中, 容易产生一定的畏难和厌倦情绪, 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兴趣是人类创造力的源泉, 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如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一项值得探讨的课题。

4. 应试动机, 是指学习者将取得普通话考试成绩合格作为学习动力, 属于外部动机, 最常见的表现是学习者为通过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而做临时性、阶段性的应付式学习。当前很多高校的学生都积极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 然而, 只看重测试等级, 而不注意测试中出现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 终究使普通话测试成为一种短期行为, 随着培训、测试的结束, 一些学生使用普通话、推广普通话的行为就要告一段落了。相比较前三种动机, 这类学习者尽管短时期内学习兴趣高涨, 但学习还是显得比较被动, 学习动力虽强, 也只是一段时间内目的性明确, 学习效果在阶段性的突击和恶补之后显得较为明显。

二、优化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一) 重视正音教学, 注重词汇、语法的规范, 语音训练和思维训练同步进行。

1. 普通话语音教学应该包括发音和正音两个部分。发音准确是语音学习最基本的要求。发音是否准确与听音、辨音的能力有关, 所以首先要提高语音的分辨力, 掌握正确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在掌握了正确发音的基础上, 还要通过反复练习, 达到完全熟练的程度。正音是指掌握汉字、词语的普通话标准读音, 纠正受方言影响产生的偏离普通话的语音习惯, 这属于一种记忆的训练。方音同普通话语音的差异不是毫无规律的, 了解了方音和普通话语音的对应规律, 就不必一个字音一个字音地死记, 而可以一批一批地去记。如有的把r声母读成l声母, 有的地区平、翘舌音不分, 有的将j、q、x这组声母发成尖音, 等等, 遇到这种系统性的语音错误, 我们就可以成组分类来辨正。在正音的基础上, 还要通过朗读、会话练习, 逐步运用到实际口头语言中。

2. 重视教学中对普通话的吐字归音的训练。汉字的音节结构分为声、韵、调几个部分。声, 又叫字头;韵, 分为韵头、韵尾、韵腹三个部分;调, 字神, 体现在韵腹上。汉字的发音应该遵循汉字的音节结构特点, 要求“珠圆玉润”, 应该尽量将每个汉字的发音过程处理成为“枣核形”, 以声母或者韵头为一端, 以韵尾为另一端, 韵腹为核心。达到枣核形是让自己的普通话更纯正的关键, 但也不要片面强调字字如核, 这样必然会违背语言交流的本质, 以致追求技巧和方法, 削弱声音的感情色彩, 破坏语言的节奏。一个汉字的音程很短, 大多在三分之一秒就会结束。要在短短的时间内兼顾声韵调和吐字归音, 必须从日常训练开始严格要求:出字训练——要求声母的发音部位准确、弹发有力;立字训练——要求韵腹拉开立起, 做到“开口音稍闭, 闭口音稍开”;归音训练——干净利落, 不可拖泥带水。尤其是-n、-ng等做韵尾时, 要注意口型的变化。只有这样发音才能做到字正腔圆, 声音和谐悦耳。

(二)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来源面广, 来自不同方言区, 语音问题庞杂, 语音状态差别很大, 他们对各种语音问题的接受能力、掌握程度各异。因此, 要解决这个矛盾, 只有按语音状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次目标教学, 因材施教, 这样才能提高实际教学效果。比如有的学生平舌音与翘舌音不分, 就重点练习zh、ch、sh和z、c、s这两组声母;有的学生有鼻化元音的现象, 那就练习发准前、后鼻韵母;有的上声发音不到位或是发过了, 则应练习发好214这个调值;还有的学生发音基本上没有儿化, 那就反复练习儿话韵。

(三) 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

以学生为中心, 强化训练环节。普通话课作为语言课, 也是一门技能课, 要真正地学好这门课, 侧重点应该是“学”而非“教”, 课堂教学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应该通过学生的语言实践来实现。教学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发挥其学习主体的作用, 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经常对学生进行听音、发音、正音, 诵读、说话、讲演等的训练, 从而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及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简而言之, 就是坚持“以理论为前提, 以训练为核心”的教学思想, 借助多种方法和途径强化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学生对较高层次的语言交际表达方式, 如朗读、演讲、说话、辩论等, 具有很强的兴趣, 教师可有意识地营造学习普通话的交际环境,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在实际运用中提高普通话水平。如利用“超级女生”、校园追星族、流行歌曲等生活“热点”, 开展“茶馆式讨论”。

(四) 重视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学习任何语言都需要一个语言环境。即使一个人学会了普通话, 让他在一方言氛围浓厚的环境中生活, 过不了多久, 他说的话也会演变成方言。因此, 推广普通话, 营造普通话的语言环境非常关键。校长、教师和学生之间都要说普通话, 学习语言不可能只局限于课堂, 要让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

(五) 以测促教, 以测促学。

国家语委、国家教委从1996年后开始实施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由国家语委组织审定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是语言文字专家根据汉语语言文字情况制定的科学指导书。我们可以以《大纲》中覆盖的内容为主要教学内容, 围绕测试的具体要求开展教学活动, 通过有组织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和教学班组织的模拟测试促进教学效果。

高职院校加强普通话教学, 大力推广普通话任重道远, 普通话教师和测试员应更加热爱这项工作, 为中华民族母语的文明健康付出努力。

参考文献

[1]林鸿主编.普通话语音与发声[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9.

[2]宋欣桥主编.普通话语音训练教程[M].商务印书馆出版社, 2004.

[3]刘照雄主编.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M].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4.

[4]刘王旬主编.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1995.

普通话课程教材 第5篇

(三)一、声母认读

声母儿歌:(发音方法:读声母,要留心,堵住气儿再发音。)

收听广播“bbb”,姐姐泼水“ppp”,两个门洞“mmm”

一尊大佛“fff”,小马跑步“ddd”,小小伞把ttt,一扇小门“nnn”一根小棍“lll”,一只鸽子ggg,一只蝌蚪kkk,宝宝喝水hhh。一只小鸡jjj,一个气球qqq,一个西瓜xxx,一只蜘蛛zh zh zh,大口吃饭ch ch ch,我的老师sh sh sh,种子发芽r r r,像个2字zzz,一只刺猬ccc,春蚕吐丝sss,一根树杈yyy,屋顶相连www(第一页)

声母歌:点点头,伸伸腰,我们来做拼音操。动动手,动动脚,我们来背声母表b p m f,d t n l,g k h,j q x, zh ch sh r,z c s,y,w。

(第二页)

二、韵母认读:

韵母儿歌:

(发音方法:单韵母,很重要,发音口形要摆好。复韵母,两个音,从前滑倒后,千万别分开。aoe,yuu,谁在前来谁就重,谁在后来谁就轻。ie ue 发音有变化,后边重来前边轻。)

张大嘴巴: “aaa ”,公鸡打鸣 “ooo”,一只小鹅eee.。

一件衣服“iii”,一只乌鸦“uuu”,小鱼吐泡“uuu”。

我爱阿姨ai ai ai,一条围巾ei ei ei,微风轻吹,ui ui ui。

一件棉袄ao ao ao,一只海鸥ou ou ou,小孩游泳iu iu iu。

一片树叶ie ie ie,弯弯月亮ue ue ue,小兔耳朵er er er。

安个窗户an an an,摁响门铃en en en,小小脚印in in in春天温暖un un un,白云飘飘un un un。

昂首挺胸ang ang ang一盏台灯eng eng eng一只老鹰ing ing ing天上彩虹ong ong ong(第三页)

韵母歌:点点头,伸伸腰,我们来作拼音操。扭扭脖子,扭扭腰,我们来背韵母表。a o e,i u u,ai ei ui,ao ou iu ,ie ue er,an en in un un,ang eng ing。

(第四页)

第二部分:拼读训练

声调歌:单韵母,四顶帽,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两拼歌:两音相拼要直呼,韵母紧跟声母发,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碰一碰。

1、单韵母a(张大嘴巴:aaa):

书写训练:拼音格,四条线,字母宝宝住里边,住上格,不顶线,住下格,写一半,中格顶边要写满。

先写左半圆,再写右竖弯。

四声训练:小朋友,张嘴巴。一声aaa 二声aaa 三声aaa

四声aaa 拼读训练:ma ma wa wa ka che(妈妈

娃娃

卡车)阅读训练:有位老ma ma,今年五十ba 带个小wa wa,坐上大ka车。

2、单韵母o(公鸡打鸣 “ooo”):

书写训练:画个圆,上下紧挨二三线

四声训练:大公鸡,喔喔啼,一声ooo,二声ooo,三声ooo ,四声ooo。

拼读训练:wo niu wo shou(鸟窝 喔喔 蜗牛 握手)阅读训练:小鸟建鸟wo,唱歌wo wo wo,wo牛找朋友,见面wo wo手。

3、单韵母e(一只小鹅eee):

书写训练:格正中写横线,接笔向左画半圆。四声训练:大白鹅,跳下水,游来游去唱着歌。一声eee 二声eee 三声eee 四声eee。

拼读训练:da bai e he shui ka che(白鹅 客人

喝水

卡车)阅读训练:白鹅来做ke,自带吃与he,壶中有清水,青草一大che。单韵母a o e综合阅读训练:

小公鸡,尖嘴ba,唱起ge来wo wo wo,小白e,扁嘴ba,说起话来wo wo wo。

4、单韵母i(一件衣服“iii”):

书写训练:竖写中间,圆点出二线。

四声训练:妈妈买件新大衣。一声iii二声 iii 三声iii 四声iii。拼读训练:yi sheng a yi yi ba yi zi da ya li医生(一

椅子

阿姨

梨)阅读训练:娃娃今天当yi生,yi把yi子摆当中,yi个阿yi来看病,吃li太多肚子疼。

5、单韵母u(一只乌鸦“uuu”): 书写训练:中格写竖弯,短竖写右边

四声训练:乌鸦树上搭个窝,呜哇乌娃唱山歌。一声uuu

二声uuu 三声uuu 四声uuu.拼读训练:da hu lu shou du shu fu(打呼噜 首都 舒服,呜呜)阅读训练:小猪小猪呼lu lu,小兔小兔毛du du,老鼠睡觉舒fu fu,老虎一叫啊wu wu。

6、单韵母u(小鱼吐泡“uuu”):

书写训练:u

字写中格,两点出二线。

四声训练:“小u碰见j、q、x,去掉两点还读u。小u见大y,去掉两点还读u

河里游着大鲤鱼,吹出泡泡真有趣。一声uuu

二声uuu 三声uuu 四声uuu。

拼读训练:yu qu shang xue(鱼

去上学)阅读训练:小鲤yu,花外衣,每天清晨早早起。练出一副好身体,我要游到大海qu。

单韵母i u u 综合阅读训练:yi头毛驴穿花yi,小lu看见笑xi xi,ni的花yi不好看,我的花yi才美丽。

7、声母b(收听广播“bbb”): 书写训练:一竖出二线,中格写半圆。

拼读训练:guang bo ba tiao yu ba luo bo zhi bu yuan zhu bi(八条鱼 拔萝卜 织布 钢笔)阅读训练:播播播,听广bo,笔笔笔,圆珠bi,拔拔拔,ba萝卜,补补补,bu衣服。

8、声母p(姐姐泼水“ppp”):

书写训练:一竖出三线,中格写半圆。

拼读训练:wai po pa shan

hu pi

pu gong ying

(外婆 爬山 虎皮 蒲公英)阅读训练:一个小娃娃,两位老po po,三张老虎pi,pu萄甜如蜜。

声母b p 综合阅读训练:

猴子长着长尾ba,尾巴当作绳子ba,输的一方地上pa,赢的要往树上pa。

9、声母m(两个门洞“mmm”):

书写训练:短竖紧贴二三线,两个弯竖写右边。

拼读训练:jun ma mu tou mi feng mo gu

(俊马 木头 蜜蜂

蘑菇)阅读训练:一匹小红ma,是用mu头做,来只小mi蜂,mo菇当成窝。

10、声母f(一尊大佛“fff”):

书写训练:弯竖出二线,短横贴在二线下。

拼读训练:tou fa

da fo

can fu fu zi

(头发 大佛 搀扶,斧子)阅读训练:一尊如来fo,没有黑头fa,fu着老爷爷,诚心去拜fo。

声母mf综合阅读训练:

妈妈喜欢留长fa,妹妹爱穿花花衣,奶奶诚心去拜fo,爷爷最爱吃mo菇。

11、声母d(小马跑步“ddd”):

书写训练:中格先写左半圆,右边一竖出二线。

拼读训练:da jia

da luo bo

du shu di di

(打架 大萝卜 读书 弟弟)阅读训练:小马跑步,de de de,我的苹果da da da,拿起书本du du du,坐上汽车di di di。

12、声母t(小小伞把ttt):

书写训练:竖弯挨三线,短横紧贴二线下。

拼读训练:ta he ta gao ta

ti zhu qiu

di tu

(她和他 高塔 踢足球 地图)阅读训练:ta和ta,好娃娃,幼儿园里学画画,高ta画得像铅笔,地tu画得像小鸭,画完画,ti足球,一下ti倒水里头。声母d t 综合阅读训练:

熊猫博士学问da,谁有难ti都找ta,你来问,ta来da,我们大家把ta夸。

13、声母n(一扇小门“nnn”): 书写训练:一竖写中格,弯竖写右边。

拼读训练:na qi qiu

ni he wo

fa nu nu hai

(拿气球

你和我 发怒 女孩)阅读训练:男孩发nu真可怕,nu孩笑笑把手拉,ni我都是好朋友,千万别再生气了。

14、声母l(一根小棍“lll”):

书写训练:一竖出二线,写直才好看。

拼读训练:la che

kuai le

da ya li xiao lu

(拉车 快乐 大鸭梨 小路)阅读训练:la着妈妈手,走lu又唱歌,吃个大鸭梨,幸福快le多。

声母nl 综合阅读训练:一个锄头一个li,一头耕niu一块地,春天播种秋天收,na起镰刀割玉米。

三拼法:

标调歌:有a别放过,没a找o、e,i、u并列标在后,i 上标调把点抹,轻声不标就空着,单个韵母不用说

拼读歌: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连读很顺当。

15、声母g(一只鸽子ggg):

书写训练:半圆写中格,竖弯写右边。

拼读训练:xi gua ping guo ge zi xiao gu

(西瓜 苹果 鸽子 小鼓)阅读训练:ge子唱歌咯咯咯,小gu唱歌咚咚咚,西gua西gua大又圆,苹guo苹guo比蜜甜。

16、声母k(一只蝌蚪kkk):

书写训练:一竖出二线,半个叉叉写中间。

拼读训练:shang ke

ka pian

ku

kua jiang

(上课

卡片

夸奖)阅读训练:老师今天来上ke,带的ka片特别多,我不ku来也不闹,老师kua我好宝宝。

17、声母h(宝宝喝水hhh):

书写训练:一竖出二线,弯竖写右边。

拼读训练:ha ha xiao he shui lao hu da huo hei se huang se

(哈哈笑 喝水 老虎 大火 黑色 黄色)阅读训练:he he he,喝开水,ha ha ha,笑哈哈,hu hu hu,大老虎,huo huo huo,危险多。声母g k h综合阅读训练:

我是一个小huang gua,头顶开着huang色花,味道清香又ke kou,人人喜爱人人kua。

我是一只小ke蚪,hei色尾巴hei色头,没有脚,却能走,我用尾巴he里游。

18、声母j(一只小鸡jjj):

书写训练:竖左弯,出三线,上格再写小圆点。

拼读训练:gong ji ju hua ju shou jia hao

(公鸡

菊花 举手 加号)阅读训练:我家有只小公ji,专吃ju花不吃米,ju起木棒追赶它,jia在两块石头里。

19、声母q(一个气球qqq):

书写训练:中格先写左半圆,右写长竖出三线。拼读训练:guo qi

qi qiu qing chen(国旗 气球

清晨)阅读训练:小伙伴,在一起,qing晨排队升国qi。国qi飘飘红艳艳,我向国qi敬个礼。20、声母x(一个西瓜xxx):

书写训练:右斜左斜叉中间,上下紧挨二三线。拼读训练:xiao xi hu xu xi yi ji wan xia(小溪 胡须 洗衣机

晚霞)阅读训练:青草绿水小xi边,晚xia美丽布满天,爷爷捋着胡子xiao,姐姐双手在xi衣。声母j q x综合训练:

大公ji,真xi qi,见了qi qiu它不qiao,见了xi瓜也不吃,偏与蝴蝶来xi xi。

21、声母z(像个2字zzz):

书写训练:横斜横,写中格。

拼读训练:za he tao liang zu

zuo xia(砸核桃 两足 坐下)阅读训练:两zu要并拢,zuo zi 要端正,不要发脾气,不要za东西。

22、声母c(一只刺猬ccc): 书写训练:一笔写成多半圆,上下紧挨二三线。拼读训练:ca zhuo zi ce chang du yi gen cu sheng

yi dao cuo ti(擦桌子 测长度 一根粗绳 一道错题)阅读训练:幼儿园,活动多,热爱劳动ca ca桌,称称苹果有多重,ce ce大树有多粗,家庭作业不要忘,认认真真别作cuo。

23、声母s(春蚕吐丝sss):

书写训练:像个小虫弯两弯,上下紧挨二三线。拼读训练:洒水车

颜色

速度

阅读训练:sa水车,红颜se,救护车,白颜se,哪辆汽车su度快?想想这是为什么?

爸爸装新房,让我买把suo,sa腿往外跑,su度超过车。声母z c s综合训练:

shi是shi,si是si,shi si是shi si,si shi是si shi,谁能分得清,快来shi一shi。

24、声母zh(一只蜘蛛zh zh zh): 书写训练:先写

z 来后写h, 卷起舌头念zh.拼读训练:zhi zhu

zhuo zhu(蜘蛛 捉住)阅读训练:一只zhi zhu把网zhi,zhuo zhu飞虫把虫吃,苍蝇蚊子跑不掉,我们夸他有本事。

25、声母ch(大口吃饭ch ch ch):

书写训练:先写

c来后写h, 卷起舌头念ch.拼读训练:qi che chu shi shu cha ya chi

(汽车 厨师 树杈 牙齿)阅读训练:树上有个大树cha,树下有辆大客che,che里有个小饭馆,chu师做菜摆一桌。

26、声母sh(我的老师sh sh sh):

书写训练:先写

s 后写h, 卷起舌头来念 sh.拼读训练:shu ben

lao shu

sha zi she(书本 老鼠 沙子 蛇)阅读训练:老鼠去挖sha,遇见一条she,啊乌一声响,老shu不见了。

27、声母r(种子发芽r r r):

书写训练:一竖写中间,右弯挨二线

拼读训练:ru men

suan suan ru re shui(入门

酸酸乳 热水)阅读训练:妈妈做好re稀饭,我说要喝酸酸ru,爸爸ru门提醒我,稀饭喝了更舒服。

声母zh ch sh r综合复习:

一张小课zhuo,一对小sha发,右手拿re狗,左手端杯cha。

28、声母y(一根树杈yyy):

书写训练:右斜中格满,左斜出三线。

拼读训练:xiao ya ya chi ya ling ya lu ji

(小鸭

牙齿

哑铃

压路机)阅读训练:ya子ya子平又平,ya齿ya齿往上升,ya铃ya铃拐个弯,ya路ya路往下降。

29、声母w(屋顶相连www)书写训练:斜下斜上写两遍,写在中格要充满。拼读训练:qing wa wa zi wo niu wo shou(青蛙 袜子 蜗牛

握手)

阅读训练:青wa不用穿wa子,wo牛不用盖房子,动物生存靠自己,我们生存高亲友,大家见面wo wo手,朋友多了路好走。

30、复韵母ai(我爱阿姨ai ai ai):

拼读训练:niu nai ling dai qing cai yong jiao cai(牛奶

领带

用脚踩)阅读训练:bai桌子,搬凳子,洗洗手,坐端正,多吃cai来少吃肉,吃完zai去洗洗手。

31、复韵母ei(一条围巾ei ei ei):

拼读训练:bei shu bao hei yan se

xiao bei bei wei fan

(背书包

黑颜色

小妹妹

喂饭)阅读训练:mei mei懂事喂娃娃,娃娃不吃mei办法,背起娃娃去散步,直到天hei才回家。

32、复韵母ui(微风轻吹ui ui ui):

拼读训练:wu gui he shui pai dui(乌龟

喝水

排队)阅读训练:四只小乌gui,排成一个dui,一同去打shui,shui桶背上背。

复韵母ai ei ui 综合阅读训练:(1)乌云片片半空中,天上lei声轰隆隆,乌gui bei上点点水,燕子水面低低fei。

(2)红领巾,胸前飘,我们排dui做早操。踢踢tui,弯弯腰,天天锻炼身体好。

(3)小乌gui,真奇怪,不提篮子去mai cai,买来cai,bei上bei,乌gui壳上cai一dui。

33、复韵母ao(一件棉袄ao ao ao):

拼读训练:mian ao xue xiao zao shang shu miao

(棉袄 学校 早上 树苗)阅读训练:我去上学xiao,今天来报dao。问声老师hao,说声同学zao。

34、复韵母ou(一只海鸥ou ou ou):

拼读训练:hai ou peng you xiao shou zou lu

(海鸥

朋友

小手

走路)阅读训练:小朋you,举起shou,展翅飞,学海ou。

35、复韵母iu(小孩游泳iu iu iu):

拼读训练:liu shu niu nai ban jiu(柳树

牛奶

斑鸠)阅读训练:鱼儿河里游啊游,河边一颗绿色liu。liu树旁边一头niu,背上一只小斑jiu。

复韵母ao ou iu综合阅读训练:

xiao河日夜在liu淌,liu过田野和山岗,liu过dao田把歌唱,为了丰收快快长。

36、复韵母ie(一片树叶ie ie ie):

拼读训练:xie zi jie jie hu die jie dai(写字 姐姐 蝴蝶 接待)阅读训练:一片小树叶,有字叶上xie。写信给jie jie,快把我来jie。

37、复韵母ue(弯弯月亮ue ue ue):

拼读训练:bai xue yue liang xi que(白雪

月亮

喜鹊)阅读训练:白白xue,飘啊飘,白白yue,照啊照。小摇篮,摇啊摇。小宝宝,睡觉了。

38、复韵母er(小兔耳朵er er er):

拼读训练:er duo er tong(耳朵 儿童)阅读训练:红红花er开,片片叶er绿。今天er童节,我们游园去。

复韵母ie ue er综合阅读训练:

一只小孔que,两只花蝴die,学校像花园,er童都喜欢。

39、鼻韵母an(安个窗户an an an):

拼读训练:lan tian xiao chuan man tou chi fan

(蓝天 小船 馒头 吃饭)阅读训练:一只小小chuan,两duan wan啊wan。我在船里坐,头上lan lan天。

40、鼻韵母en(摁响门铃en en en):

拼读训练:wen zi lian pen shu ben da men

(蚊子 脸盆

书本 大门)阅读训练:小朋友,叫wen wen,读起书,很认zhen。翻一翻,小书ben,有难题,wen一wen。

41、鼻韵母in(小小脚印in in in):

拼读训练:xin yi fu sen lin(新衣服

森林)

阅读训练:小树苗,叶儿xin。不怕大风吹,不怕大雨lin。扎根大地快快长,枝叶茂盛成森lin。鼻韵母an en in 综合阅读训练

小蚂蚁,真能gan。就jin找粮洞里ban。不说话,不说累,食物多得像小shan。

42、鼻韵母un:

拼读训练:蹲下

村庄

春天

尺子

车轮

阅读训练:chun天来到小cun庄,小cun一切变了样,姹紫嫣红百花开,芳草青青换新装。

43、鼻韵母un(春天温暖un un un):

拼读训练:jun ren qun zi(军人

裙子)阅读训练:妹妹今天要jun xun,穿了一套连衣qun,爸爸大声xun斥她,穿qun咋当解放军。

鼻韵母un un:综合阅读训练:

chun天来到,白yun飘飘,鸟儿齐叫,大地微笑。

44、鼻韵母ang :

拼读训练:zheng fang xing shang xia huang se

zhuo mi cang(正方形 上下 黄色 捉迷藏)阅读训练:形状fang fang,颜色huang huang,上边有花,十分漂liang。

45、鼻韵母eng(一盏台灯eng eng eng):

拼读训练:deng zi mi feng feng zheng

(凳子 蜜蜂 风筝)阅读训练:冬天天气leng,最怕刮大feng,穿衣要保暖,感冒会头teng。

46、鼻韵母ing(一只老鹰ing ing ing):

拼读训练:qing cao ping zi xing xing(青草

瓶子 星星)阅读训练:春风吹来山qing qing,欣赏美景爬山ding,ting ting音乐伸伸腰,健康快乐不会老。

天上一颗xing,树上一只ying,墙上一颗ding,地上一块bing。

鼻韵母ong(天上彩虹ong ong ong):

47、:

拼读训练:dong tian hong se zhong biao xiao xiong

(冬天 红色 钟表 小熊)阅读训练:zhong国不再是条chong,我们是条zhong国long。最美颜色zhong国hong,万里江山hong tong tong。

鼻韵母ang eng ing ong 综合阅读训练:

最雄伟的建筑是chang cheng,最勇敢的鸟儿是xiong ying,最美的景色是彩hong,指路的ming deng是北斗xing。

第三部分:整体认读音节 整体认读不能分,直接读成一个音。

1、zhi chi shi ri

红ri当空照,老shi上学校,阿姨zhi布忙,宝宝chi得香。

2、zi ci si

四个ci猬马路睡,盖了si条zi色被,ci猬用ci ci穿被,白白棉花满天飞。

3、yi wu yu

yi条小yu水里游,yi只wu龟岸上走,wu龟让yu慢点游,小yu高兴点点头。

4、ye yue yuan

yue亮yuan又yuan,照到植物yuan,树ye亮闪闪,ye ye腰弯弯。

5、yin yun ying

一只雄ying,一朵白yun,一片树yin,一幅图画。

整体认读背诵:点点头,伸伸腰,站要直,坐要正,我们来背整体认读音节表zhi、chi、shi、ri,zi、ci、si,yi、wu、yu,ye、yue、yuan,yin、yun、ying。

第四部分:拼音阅读训练

绕口令:

1、三月三,小三练登山。上山又下山,下山又上山。登了三次山,跑了三里三,出了一身汗,湿了三件衫。小三站在山上又大声喊:„这里离天只有三尺三‟

普通话课程教材 第6篇

关键词:普通话 现代信息技术 全纳教育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的萨拉曼卡召开“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并通过了《萨拉曼卡宣言》,宣言首次正式提出“全纳教育”的概念,并成为21世纪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全纳教育起源于特殊教育,是为了满足残疾学生平等的多样化需求而提出的,而今天全纳教育的发展已经超出了特殊教育的范畴,呼吁教育要关注所有学生的积极学习和参与并减少学生被排斥的可能。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给如今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如何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实现普通话课程的全纳教育理念是本文重点探讨的课题。

一、全纳教育的理念

全纳教育致力于改变应试教育“一体化”的形式,强调从每一个学生自身出发,加强学生参与度,减少被排斥学生。不仅要关注学习好的学生,还要关注成绩差的学生,认清全纳教育的对象才能正确理解全纳的理念。全纳教育要求在教育过程中做到一视同仁,没有优劣之分,没有等级差异。学校不仅要把所有学生纳入教育过程中,还要为每个人的发展创造条件,在教学条件、课程安排和教学方式等方面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最终实现全纳教育。

(一)教育的民主化

全纳教育主张加强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减少学生被排斥,这就要求我们要把教育对象定位于全体学生,要使全体学生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都体会到自身的重要性,都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自由地参与学习过程。在我们当前的应试教育体制中很多老师在潜意识里仍然会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这挫伤了“差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忽视了他们的民主权利,是一种推卸责任的做法。这种人为地制造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的做法,与教育民主的宗旨背道而驰。教师要严格执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满足每一位学生的需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学生有了这种积极参与的民主体验,日后便会以主人翁身份走上社会参与社会发展和决策。

(二)教育的平等化

全纳教育提出“教育平等”的观念,首先必须在观念上平等,其次在教学实践中要体现平等。反观我们目前的学校教育,仍然以学习成绩的差异区分优等生和差生,对差等生进行训斥和惩罚,对于顽皮的学生、学习上有厌学情绪的学生往往采取漠视甚至轻视的态度,给予的关注很少。这无形中给本来就处于弱势群体的学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不平等待遇,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都会造成不好的影响,这与全纳教育的原则相去甚远,不是全纳教育的价值取向。全纳教育要求从课程设置、教师配备、教学方式等环节都要更好地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需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接纳并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有任何歧视、厌恶、偏心的想法。教育的平等正是体现在这些差异性上,全纳教育致力于开发每个学生的不同智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为学生个体差异性发展提供所需要的帮助,进而实现所有学生的共同进步,这样才能体现教育的公平性。

(三)教育的合作化

现代社会是一个重视合作的社会,知识经济的到来、全球一体化格局的形成都要求具有高度的合作意识。全纳教育关注的是所有的学生,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大范围的广泛合作,要求集体成员在学习过程中交流合作、共同克服困难,通过集体的智慧、集体的力量去改变学习的不利处境,使全部学生得到提高。通常在现有的教育观念中,学生学习有困难或有问题,往往被认为是个人的问题,与他人无关。实际上,在一个学习的集体中,每个人都是集体中的一员,是学习集体的合作者。大家只有通过合作、交流、互助,才能利用集体的力量更好地战胜困难和问题。现代社会更注重集体合作,学会合作是未来人才的必备条件,只有学会与不同兴趣、不同能力、不同技能、不同个性、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共同合作,我们才能在社会站稳脚跟并取得成就,所以全纳教育主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建立合作的关系,创设一种全纳的氛围。

二、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将全纳教育理念融入普通话课程教学

普通话课程作为高职院校一门重要的技能课,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由于地域、性别、城乡等差别,学生的普通话基础各异,水平参差不齐,要实现普通话课程的全纳教育,授课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差异性,从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考核模式等方面推陈出新,多下功夫,促进所有学生普通话水平的提高。现代信息技术给当今的课程教学带来了很多便利和改进的空间,普通话课程教学可以通过建设师生、学生间的交流沟通平台(网站、QQ群、YY群等)更新授课、考核模式等来实现全纳教育理念,实现所有学生的共同进步。

(一)构建师生、学生沟通交流平台

答疑解惑。现有的普通话教学模式中如果学生有疑难问题只能在课堂教学时间内进行,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要求,而现在大家普遍使用的及时通信平台(如QQ、YY等)则解决了这一难题。QQ、YY等即时通信平台由于具有操作方便、性能稳定、不收费、功能齐全等优点,受到了大学生的广泛欢迎,使用频率极高。通过QQ、YY的语音和视频功能,学生可以在课后随时请教老师并得到及时解决,同时通过语音交流,学生存在的普通话问题可以随时得到老师的纠正,从而促进普通话水平的不断提高。

互帮互助。普通话作为一门语言课程必须通过与外界的交流来促进完善,完全依靠独自练习进步有限,要让普通话成为自己的生活语言,在不断的运用中得到纠正和提高。QQ和YY软件的群语音、群视频功能可以让学生在课后休闲时间通过聊天练习普通话,在不经意间,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在闲聊中指出别人或自己普通话存在的问题,进而改正,在如此轻松的氛围和休闲的模式中,问题的提出和指正也更容易被接受,减少了学习的压力。endprint

心理帮扶。有些来自偏远地区或农村的学生,由于地域或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原因,教育发展水平较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存在很大差异,享受不到很好的教育资源,从小没有受到系统完善的普通话训练,普通话基础薄弱,水平较差,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自卑、厌学等负面情绪。有个别有生理缺陷如口吃、言语不清(又叫吐词不清,俗称“大舌头”)的学生在学习普通话过程中容易出现畏惧、抗拒心理。通过网站开设的“心理信箱”或QQ、YY的在线聊天,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可以帮助其卸下心防,减轻心理压力,从而能够顺畅学习。

(二)创设“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

全纳教育要求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全纳教育的平等观,并不是追求一种绝对平等,而是强调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关注他们的发展。针对普通话基础不同的学生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确立不同的学习重点,只有针对学生的水平差异及学习程度的高低来进行教学训练,才能让所有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学习重点分层级。将学生按普通话基础的差异分组,建立不同的QQ群或YY群,在统一的课堂教学之外,利用QQ群或YY群共享不同的学习重点内容。基础较差的初级组(普通话水平在一般二级乙等以下)学习重点放在字音练习,词语练习,把基础打好。通过QQ群或YY群学生间的交流,将字词练习融合于生活语言之中,互相纠正各自字音、词语的发音错误,通过不断纠错达到提高的目的。经过字音、词语练习后再慢慢过渡到文章的整篇训练。提高组(普通话水平主要介于在二级甲等与二级乙等之间)的学生学习重点是某个类型的难点音(如前后鼻音、鼻边音等)及语流音变,通过针对性练习纠正个别类型难点。优化组(普通话水平达到二级甲等)学生学习的重点是查找并纠正个人普通话当中的小瑕疵。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体情况确立学习重点,让程度差的学生达到最低要求,普通学生达到一般要求,成绩好的学生达到最高要求,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全纳教育目的。

学习内容分区域。同一方言区的同学在学习普通话过程中会出现类似的错误。根据这个特点将不同的方言区建立QQ群或YY群,抓住这些类型错误,进行针对性的练习,有的放矢,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一方言区的学生在一起在情感上容易激起共鸣,更有亲切感和归属感。区域的群组要强化普通话教师的干预,因为同一方言区的学生一方面容易产生共情,另一方面因为具有相同的语音问题也容易缺乏纠正的渠道,所以老师的介入正弥补了这个不足。

实施个别教学。全纳教育的目标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所以要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其中也包括个别特殊学生。对于基础特别差的个别学生老师可通过QQ或YY加为好友,每天定时“开小灶”,通过语音或视频辅导纠正普通话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日积月累的长期共同努力中慢慢提高普通话水平,最终达到基础的学习标准甚至更高。对普通话学习有畏惧和抗拒心理的具有生理缺陷(如口吃、言语不清)的个别学生,普通话授课老师要联合心理辅导老师先做好他们的心理帮扶工作,通过心理信箱、QQ或YY聊天、面谈等方式克服他们的学习心理障碍,尽量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忘却自己的生理缺陷,慢慢提高普通话水平。个别普通话基础很好、水平较高的同学,可根据其兴趣通过QQ或YY提供朗读、朗诵、演讲等语音、视频资料供其观摩学习,使其特长得到发挥和发展,鼓励参加相关竞赛并给予必要辅导,使其个人普通话水平达到更高层次。

评估方法灵活。全纳教育的教学观认为根据学生的不同特性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对学生的发展评价也应呈现多样化的格局。依据学生基础的不同和学习能力的差异设置不同的期望值,建立以人为本的评价体系。全纳教育强调满足所有学生的发展需求,使每一个学生能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普通话课程要建立一个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特点的评价体系,让多样化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评价要具体化、细致化,不同层级水平的学生设立不同的教学目标,“弹性目标”的设立既保证达到课程目标的底线,又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使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发挥特长。传统的普通话教学考核频率低、模式单一,无法适时、广泛了解所有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借助网络的开放性、综合性、及时性和高效性的特点,教学手段、资源更丰富,教学反馈更及时,教学互动与协作更高效。

总之,普通话教学过程中要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便利条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帮助,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实施全纳教育,实现“平等”、“民主”、“合作”的全纳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田友谊.全纳教育:教育机会均等的应然选择[J].外国教育研究,2006,(12).

[2]丁勇.全纳教育——当代教育发展的方向、内涵和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7,(8).

[3]陈小菊.教育公平与和谐社会[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07,(10).

[4]石军.《全纳教育视角下的教育均衡发展》教育研究与评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5]彭霞光.全纳教育概念的起源于发展[J].现代特殊教育,2009,(6).

《普通话》课程应用多媒体教学初探 第7篇

一、在《普通话》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提高授课时间的使用率,可增加学生的自主练习时间。

在传统的《普通话》课程教学模式中,教学是一种“教学主体—教学客体”的单向活动,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双方虽然有交互式的交流,但由于授课时间有限,这种交流显得少而且形式单调,课堂教学气氛生硬、沉闷,学生自主练习时间极少。而多媒体教学则打破了这种单向活动,以其独有的灵活性、直观性、实时性、立体化来发挥作用,可极大地提高授课时间的使用率。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已无法快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而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则给这一矛盾的解决带来了光明的前景。在不增加课时的情况下,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关键在于提高授课时间的使用效率,而多媒体技术在这方面充分体现了它的优越性。从人的记忆规律来看,人们能记住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按此规律,让学习者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而普通话的语音教学,尤其需要加强这种实践练习过程。这就需要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进行这样的训练活动。在《普通话》课程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预先设计并制作好课堂教学课件,然后在课堂上展示,这样就可以大大缩短以前教学模式中运用粉笔写字板书所需的授课时间,学生可以获取更多的自主练习时间,从而教师可以运用节省出来的授课时间,安排学生进行听、说、读、交流的练习。比如全体学生轮流,利用课堂十分钟的时间,登台用普通话朗读或发表演说,在这短短的十分钟内,学生都尽量不说方言,久而久之,十分钟的影响逐渐扩大,说普通话就能蔚然成风,变成学生的自觉行为,不说普通话倒可能十分难堪;或者教师组织学生自己设计练习,尽量把需要记忆的字设计其中,学生在课前充分准备,熟练掌握材料内容,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朗读、对话,大家听辩、评议,经过一段时间这样的练习后,就可采用当堂定题的方式,只给题目范围,学生稍作准备,当堂完成,练习可以是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等,然后进行评议。这样反复训练,学生的口语水平就能大大提高。另外,教师在设计制作课件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创建出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融汇的展示平台,学生在教师使用这种课件教学的同时其实也就是在进行听的自主练习,这样,授课时间的利用率就提高了,语音水平提高的速度也就大大加快了。

二、在《普通话》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学生自主练习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在《普通话》课程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倡主体性教育,是适应素质教育的现实需要,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主体性教育的过程,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独立学习和自主活动的过程。多媒体教学把电视所具有的视听合一的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新的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教师在《普通话》课程教学中广泛使用这种多媒体技术,能使学生充分了解自身发音缺陷,掌握正确发音要领,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从而提高自己的语音水平。比如,教师在教授前后鼻音时,需要对这一难点音进行辨正练习,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在电脑上模拟展示这两类音发音的舌头运动方向的不同和由此产生的共振峰的不同,这样学生就会有一种非常直观而且正确的认识,以后在发这两类音时就会记忆深刻,舌头的运动方向就不会发生错误,也就能发准确前后鼻音。

在教授舌面元音的发音时,如果运用以前的传统教学手段,许多教师可能就会感到讲解起来非常枯燥,而学生则感觉掌握不到位,因而教学效果不佳,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则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现在有一种新的语音练习软件,在教师讲解时,可以直接在电脑上展示舌面元音发音时的舌头运动,教师可以运用这一软件进行示范发音,让学生掌握使用技术,并了解所有元音的发音要领,然后自己进行发音练习。同时,这一软件可以在学生练习发音时,在电脑上显示出学生在发音时舌位、唇形的到位情况,比如学生在发元音O时唇形拢得不够圆或者是舌位放得太低,则在电脑上的舌面元音舌位图中就以有红点显示舌位太低或唇形不圆,这样学生可以直观掌握自己发音的缺陷,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不需要教师的个别指导就能够自主进行正音练习,这样学生的自主练习能力就能大大地得到加强,而课堂教学的目的就会轻而易举地达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都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在《普通话》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建立学生个人语音档案,有利于实现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的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提高整体素质,不同资质的学生都能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现代社会人才。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规定了不同资质、水平、思维方式的学生必须接受同一程序步调的教学,很难进行因材施教,达到教学目标。尤其在《普通话》课程教学中,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其语音的基础、语音水平、方言影响甚至是思维方式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教学很难达到教学目标。运用计算机的功能和语音教学软件的功能可为学生个人建立语音档案,从而为个性化教学和因材施教提供条件,不同个性、水平的学生就都能得到适当的发展。

从根本上看,普通话语音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正确发音,能用标准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表达,那么对学生的语音现状进行分析就是教学的重要一环,因为语音稍纵即逝,所以必须被记录下来,才更有利于分析。这就需要利用录音、录像设备。教师首先就要采用各种激励措施让学生积极发音,比如交谈、学生单向说话或语音点全面测试的方法,然后指导学生自主使用多媒体语音教学系统进行录音,教师通过学生的录音对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进行全面、细致、准确的分析,把学生的语音缺陷列成清单,建立学生的个人语音档案,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重点,选择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有选择的录音,将它与初始录音和分析相比较,而学生也可通过多媒体语音教学系统来听到自己的录音,从而明晰自己的差距,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信心。而教师则通过比较看到自己的教学效果及存在的问题,从而改进。另外,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超文本功能,把教材内容与所需的补充练习材料进行有机组合,并注意让电脑分步提示,引导和指导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学生语音水平的提高。比如在语音课的日常教学中,利用各种教学课件,以手动式、自动式或半自动式的方式呈现多元信息,同时将声音、图像等多种信息进行融合,既有针对基础较差学生的基础知识的传授,又有为优秀学生另行添加的大容量信息。这样,可使演示更富感染力,又有实际效用,极大地增强教学效果。

语音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培养。由于语言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不可能通过有限的课堂教学完全建立起有别于母语的第二语音系统工程,必须通过大量的长期的不间断的训练来实现,因此,普通话语音教学必须同课后训练结合起来。课堂练习由于课时限制,训练的量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在训练时要掌握好训练的“质”,充分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掌握正音方法,培养学生自主练习的能力和自主练习的习惯,从而使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外训练,课内课外彼此取长补短,积极营造学说普通话的氛围,使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得到更大提高。

摘要:在《普通话》课程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能延长学生自主学习时间, 能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 有利于学生自主练习能力的培养, 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关键词:《普通话》课程教学,多媒体教学,自主练习

参考文献

[1]赵建民.多媒体教学创意性初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2, (1) .

[2]李立雄.关于多媒体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 2004, (8) .

[3]彭立.多媒体辅助教学利弊谈[J].中国电化教育, 1997, (7) .

[4]上海市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编.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1) .

[5]何永昌, 孔鑫璞.浅议多媒体辅助教学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4, (6) .

[6]王向君.论多媒体技术在法学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教育科学, 2004, (4) .

[7]盖林海, 王丛.谈方言区的普通话语音教学[J].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1999, (2) .

刍议高校普通话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第8篇

一、高校普通话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首先, 从课程的开设情况来看, 目前国内很多综合性大学尤其是师范类院校、广播电视以及艺术传媒等高校, 都开设了普通话课程, 并将该课程设置成一门常规的必修课或选修课, 一般下设于人文社科类专业, 是一门在理论指导下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旨在培养学生正确掌握普通话的发音规律及语法规则。但在很多以理工专业为主的高校中, 只有少数高校将普通话课程纳入到教学体系和培养计划中, 即使部分高校开设了此类课程, 也仅仅面向中文、外语、教育学等相关专业的学生, 受众面较小。

其次, 在课程的内容构成方面, 普通话教学涵盖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的内容。为了减少方言语音对普通话学习的影响, 很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都将语音学习作为教学的重点, 较为忽视词汇和语法的重要性。这就违背了普通话的教学规律, 也不利于方言区人民学习普通话。此外, 在课堂教学中, 为了确保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教师往往较为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 如声韵系统的发音规则、方言语调的表现特征等等, 而较少进行有针对性的口语训练, 或是在口语训练过程中忽视从单字到词语再到语流的过渡与衔接。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自身实际相联系进行实际训练, 同时也弱化了教学效果。

再次, 课程的教学模式目前还存在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教材的实用性和适用性程度较低、教学效果难以持续巩固等问题。虽然众多高校均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课堂教学, 但仅能满足播放视听材料和使用扩音设备的需要。除专业院校外, 少有高校能够为普通话课程的授课提供更优越的教学环境, 如语音实验室、录播实验室等。教学方式也大都停留在听语料和仿发音的层面, 大量依赖现成的语言材料。另外, 普通话教材虽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 但同时兼顾了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及针对性的教材实属少数。多数教材都以普通话语音的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 强调发音规则和拼合规律, 较缺少结合本地区方言特点进行区别讲解和重点练习的实用教材。一部分教材则以普通话水平测试为导向, 以辅导学生通过测试为目标, 单纯进行字词正音、朗读技巧、命题说话的训练, 欠缺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及理论性。而且, 多数高校的普通话课程止步于课堂教学, 少有高校将教学活动延伸开, 与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 如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辩论大赛等, 来维持和巩固教学效果。这就弱化了普通话的实用效果, 不利于标准普通话的有效推广。

最后, 生源的复杂致使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参差不齐, 使课程教学面临一定难度。高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 受自身方言影响较大, 因其发音习惯、声调语调等方面的差别, 形成普通话基础各不相同的局面, 不利于教学活动的统一安排。客观上的时间紧张、课时有限等情况, 也加重了课程教学的压力。

二、高校普通话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从目前国内高校普通话课程教学的现状来看, 该课程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等现实形势综合考虑, 扩大受众对象、设置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开展灵活教学等改革势在必行。这不仅有利于高校的日常管理, 对学生的成长成才、综合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从日常管理角度而言, 高校生源构成复杂, 学生来自各个方言地区 (全国目前划分为七大方言区) , 及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其语言基础、语言习惯、规范意识等差别较大。就一个班级而言, 学生的方言各有不同, 形成了“南腔北调”的状况。推广普通话学习, 无疑有助于各类高校有效进行学生的日常管理。因此, 改革普通话课程教学, 打破原先只对相关专业开设普通话课程的局限, 扩大受众面极为必要。可从课程设置及培养方案入手, 通过开设全校选修课、响应各级语委号召, 开展语言文字规范活动、举办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等方式, 营造全校学习普通话的良好氛围, 形成人人使用普通话的良好习惯。这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同一性体验, 激发学生的主动融入意识, 还能使学生之间能够相互融合, 顺畅沟通, 增强集体的凝聚力。

从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角度而言, 高校培养人才应本着关心学生成长成才, 遵循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并重的原则, 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升。尤其是理工农医类高校, 更应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使学生能够适应当今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因此, 各类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 修改或调整普通话课程原有的教学内容, 兼顾实用性、针对性和指导性, 这对人才培养具有积极作用。可通过诵读中华经典文学作品及外国文学作品, 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提高其鉴赏能力, 提升其人文素养。通过独白、对练、录音等多种形式的实际训练, 增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 为其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学生自身的成才诉求而言, 大学是完善人格、规划发展的关键时期, 很多学生开始懂得为自己的前途做打算, 重视自身知识的完善和个人修养的全面。面对当今社会就业竞争激烈、广泛需求复合型人才的现实情势, 学生自身也意识到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重要性, 因此在提高个人素质、改善人际交往、从事相关职业 (如媒体工作者等) 、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考取教师资格证书、发展兴趣爱好等方面, 都提出了学习普通话的强烈诉求。所以各类高校应针对不同学生的语言基础、成才需求等实际情况, 对普通话的教学模式进行必要改革。可考虑通过分班教学、强化实训等方式确保教学效果。或扩展培养途径, 实行课堂教学与技能培训、测试指导等多种形式并行发展的教学方式。

三、高校普通话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教学活动应顺应时代及社会的发展需求, 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 探索规律。基于上述对国内高校普通话课程教学现状以及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的分析, 笔者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一) 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的语言习惯和思维习惯为目标

教学理念是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 也是教学改革和创新的重中之重。普通话课程应突破单纯以培养学生掌握标准语音为主要目标的理念, 而注重以语音为有效途径进行审美教育, 从而使学生在欣赏、体验语言美感的过程中掌握语言规律, 树立规范使用普通话的意识, 养成自觉运用普通话进行思维的习惯。

授课过程中, 教师应跳出语言本身的限制, 引导学生在声韵、音调等语言要素中直观地感受语言的美感。通过播放古今中外经典文学作品的诵读音频、世界著名演说家的视频材料、优秀影视文艺作品的选段、成功的访谈节目、熟知的新闻节目等, 让学生在标准语音的环境中领略语言艺术的魅力, 以积极的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对语言形象的感受力, 激发其学习普通话的兴趣和主动性, 从而进行深入的系统学习和相应的实际训练。并逐步养成运用普通话进行思维和交际的良好习惯, 最终实现语言的交际功能和思维功能。

(二) 课程设置——以课堂教学为主, 同时开展技能培训、测试辅导与校园活动

普通话是一门具有普遍基础的实用性课程, 它的开设不仅有利于相关专业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还能够提升其他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 实现大学的通识教育。因此应改变原有的课程设置, 在相关专业开设普通话必修课的基础上, 考虑增设普通话的公共选修课, 扩大受众学生。并在实际教学中, 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区别普通话的专业课与选修课, 做到视对象做计划、选内容、定目标。这对于各类高校培养专业人才、提升学生素质, 具有积极意义。

除实行专业培养与通识培养相结合的课堂教学之外, 还应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开展兴趣技能培训和普通话水平测试辅导。在这类教学活动中, 可突出较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根据学生的基础和需求以训练为主, 而相对忽略理论知识的灌输以及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三) 教学内容——以对象的群体特点和知识需求为导向, 践行因材施教原则

教学内容的选择是普通话教学改革中至关重要的部分, 是确保实现预期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能够自觉自如地运用某种语言进行思维活动和社会交往是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 因此普通话的教学内容应具有实用性和灵活性。

在教学实际中应践行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根据对象的不同特点及知识需求来选择和制定教学内容。例如对专业学生的培养要更注重理论知识的完整与系统讲授, 在扎实掌握相关理论的前提下进行相应的口头训练, 在发音器官、拼合规律、词汇语法等方面提出细致要求。而对非专业学生则可从培养语感, 训练口头表达等方面入手, 借鉴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相关模块, 以短文朗读、话题表达为主要教学内容, 以树立规范意识, 强化口语运用为主要目的。这样既实现了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 也充分发挥了语言作为实用工具的积极作用。

(四) 教学模式——以情境教学为主, 使隐性教育成为常规教学方式的有益补充

普通话教学较多采用传统的听、说、读、写、练, 无论是跟读语言材料还是模仿正确发音, 学生始终置身事外, 以旁观者的身份在进行学习和训练。结果弱化了课程的感染力。因此教学方法与手段也是普通话课程改革的重点。可尝试在教学过程中造设各种场景, 进行“情境教学”, 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情境教学是指运用具体生动的场景以激起学生主动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1]“按照表现方式, 情境教学可分为实物情境、模拟情境、表象情境、视听情境和推理情境等五类。”[2]教师可设定一些场景, 例如产品营销、求职面试等。让学生在具体的角色扮演中进行语言交流, 教师针对语音、词汇、语法的标准程度, 以及整体表达是否契合场景需要等方面给予评价和指导。或者选定文学艺术作品中的某个片段, 让学生进行现场演绎, 关注其基础语言表达, 同时结合角色与场景需要, 对其语速、句调、语气、音强等表现方式进行指导。这样直观讲解, 实际演练, 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另一方面, 应重视隐性教育在普通话课程教学中起到的重要作用。“隐性课程”、“隐性教育”等概念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后广泛受到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者关注。“隐性教育是指通过无计划、间接、内隐的社会活动使受教育者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的教育过程。”[3]这就要求我们开拓思路, 让普通话教学超越课堂讲解和常规练习, 运用家庭、学校、社会各种环境中的一切资源为教学活动服务。这种隐性教育主要通过对学生进行观念教育, 深入影响他们的思维表达习惯和语言组织习惯, 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注重普通话的使用, 并有意识地正确使用普通话的语音、词汇、语法等要素。隐性教育能够使教学活动延伸至课堂之外, 与常规的教学方式互为补充, 更好地实现语言教学中灵活运用知识的教学目的。

在具体操作中, 可尝试“大班教学, 小组训练”的形式, 在大班教学中完成基础知识的讲解, 然后根据方言及地区的类同, 把学生进行分组。在对比讲解各地区方言发音与普通话发音的区别后, 让学生在同一方言背景中展开有针对性的训练, 通过独白、对练等方式进行自我正音和相互正音。再借鉴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第四项的测试内容 (命题说话) 来检验训练效果。

目前高校的普通话课程, 远不止为培养专业学生服务, 更旨在宣传、推广、普及标准的普通话, 使更多学生能够自觉并正确运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交流, 以提升学生个人的整体形象, 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促成学生的成长成才。因此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 既是课程发展的内在需要, 也是当今社会人才培养的需要。

摘要:本文立足于对国内高校普通话课程的教学现状、以及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结合多年的教学实际, 从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授课方式等方面, 探讨高校普通话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普通话,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

[2]王尚文.语感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3]文玉婷.《浅谈高校普通话教学的创新》[J].教育学术月刊, 2011.11.

普通话课程教材 第9篇

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教学情境可以贯穿于全课,也可以是课的开始、课的中间或课的结束。[1,2]

普通话课程在线教学平台:改变过去那种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找出普通话课程教学与网络环境的结合点,设计出基础学习模块、方言辨正模块、诊断突破模块、实践运用模块,学生通过仿真平台各学习模块的具体实践,加深了对所学基础知识的理解,经历了平台各模块实践的全过程,就能系统地掌握普通话各个环节的基本技能。[3,4]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还能提升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和课堂教学效果。

二、利用网络平台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1.利用平台创设悬念情境导入新课,诱发学生学习兴趣。课程导入过程中运用悬念情境,既可促使学生产生对知识的渴求,也可以激发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渴望,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励学习动力的目的。案例1:声母辨正练习时,先让学生登录平台听几小段绕口令:刘娘年年恋牛郎,郎念娘来娘念郎;红凤凰,黄凤凰,飞来飞去活凤凰;十是十、四是四……的示范音频,在示范音频中娘、郎、恋、念、凤、凰、飞、活、十、四这些字分别代表了声母中的难点音:n和l(鼻边音),f和h(唇齿音与舌根音),zh和z(平翘舌音)。这些字在示范音频中的关键字音朗读是错误的,学生听完后需要回答听出了哪些错误音,并将正确读音回答出来。通过这种课前任务练习,引发了学生想弄明白自己声母是否读得正确?错在哪里?怎样纠正?学生脑袋里装着这些疑问,自然形成了一种悬念,会对课堂讲授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积极思考,认真听讲认真练习。

探求新旧知识之间关联来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似曾相识未相识、未曾相识却相识”的感觉,发现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却无法解决遇到的新问题,进而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案例2:学习韵母分类时,复韵母根据元音的发音响度不同,分成了前响、中响、后响复韵母。课前任务中要求学生区分出例词(爱戴、假牙、操劳、外快、丑陋、巧妙、硕果、雀跃、优秀)中复韵母的三种不同情况,并说明它们发音的不同之处何在,主要发音元音为何。面对着熟悉不过的韵母,提出了新的问题和要求,在寻找答案过程中强烈的未知欲望油然而生。便可及时抓住学生迫切未知的心情,及时导入新课新知,使学生的学习热情贯穿学习过程的始终。

悬念情境的创设是一种教学手段,在新课导入创设过程中要注意:悬而言之有物,不要故弄玄虚,让学生摸不着头脑找不准方向;教师在引导过程中做到言简意赅亲切简洁,学生能够明确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引入新课后,应对创设悬念情境中投放的问题有交代,不可不了了之;课程导入环节不宜占用过多的时间,教学过程安排要合理妥帖,切不可影响新课的教学。

2.利用平台交互模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教学互动。普通话在线课程突破了常规教学模式,依托世界大学城云空间这一开放式教学平台,开展师生、生生、师师之间多维多向的交流互动,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案例3:普通话音变模块学习时,利用各种相声、电视小品中的视频材料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将相声《好好说话》进行了分割,截取其中的几个片断,如:

甲:什么叫明儿啊?

乙:明儿…………

甲:正字读明,电影明星,有说电影明儿星的吗?

乙:今儿算我倒霉了。

甲:什么叫今儿啊?正字读今,当今世界,有说当今儿世界的吗?

乙:你先打住吧,照你这么琢(zuó)磨啊……

甲:什么叫琢(zuó)磨啊?标准读琢(zhuó),如切如割,如琢如磨,琢磨。

乙:照你这么挑我就甭说话了

合:什么叫甭啊?

乙:我就知道是这个,你让不让我说话啊!

要求学生边看销音的画面,边想象演员表演时的语言表达,再根据演员要表达的意思把其中的音变找出来,如儿化音明儿、今儿;语气词“啊”明儿啊、今儿啊(rɑ)、琢磨啊、对啊、说话啊(yɑ)、甭啊(nɡɑ);轻声什么、这么、知道、这个的音变等等。学生将自己所读录制成音频通过平台传给教师,教师可以根据提交的音频给出更正意见和建议;学生也可以通过在线平台与教师进行即时交流沟通,课堂上无法解决的问题通过学习平台的交流沟通迎刃而解。

3.利用平台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世界大学城云空间平台这一容量无限的资源库,普通话在线课程依托它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普通话水平测试要求及学生学习规律,按照导、学、教、练、用、测、展、互的学习步骤对教学资料进行分解重构。案例4:如某一学生学习声母难点平翘舌音、边鼻音时,在导中了解学习目标、内容、过程和要求;学中跟着微课视频、慕课平台进行学习;如发音问题仍未解决,进入教模块再详细了解这两组音的发音要领,仔细看图解分析和描述;下一步则在练模块找到相应的带读模音进行练习;练后如感觉已经解决发音问题进入用模块考查是否可以熟练自如地运用;再进入测模块进行自测,看是否已经达到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基本要求;最后根据专业特点进入展模块,选取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进行职业拓展练习;互指交流互动,这是一个贯穿整个课程教学全过程的步骤,依托平台建立课程学习群组,通过即时交流、微博、在线留言、私信等方式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成为普通话课程课后辅导的有效实施途径。

把教学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后上传至学习平台,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灵活快捷地组织资源,随时随刻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也可以轻松地在平台资源库中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进行自由选择,针对自己发音中的弱项进行反复学习、不断练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运用普通话的水平。

4.利用平台考核评价创设情境,及时反馈促进师生交流。考核评价和及时反馈都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利于教师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手段的调整,亦能更好地改善教学效果。云空间平台教学可以实时记载学生日常考勤、提交作业、参与学习、讨论、发表评论、搜索资料、登录学习等等情况,教师也可即时通过网络进行跟踪评阅并公开评阅结果,学生的学习结果得到更加客观、公正、综合地评价。

案例5:课前任务单中根据每模块的学习都要求完成一次自主学习后的课后练习,用来检验学生自主学习后的效果。如韵母in-inɡ后的练习,学生读后录好音频上传至平台,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纠音评价,并将正确的读音上传平台要求返回学生,要求针对自己的发音进行错误发音、缺陷发音的纠错。将学生提交的音频作业进行整理汇总,在课堂教学中播放,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对比发音找到自己发音的症结。改变了以往普通话课程大班教学中学生人数多,教师无法针对学生的不同问题进行有效指导的弊端。再如每次课后教师都可将学生的课堂考勤、参与教学活动、完成课后练习、上传音频等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在平台上及时公布。既可以做到教学全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又可以通过平台数据公布来督促学生自觉学习,主动参与,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创设了高效的教学情境。

三、结语

从传统课堂教学到网络平台在线课程,从以教师教为主体课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学习模式,利用在线平台教学给普通话课程教学带来了新的变革,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运用平台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利用和发挥平台的功能优势,打造高效优质的普通话在线教学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主性,从而达到提高普通话课程教学效果的最终目标。

摘要:基于世界大学城云空间网络平台的普通话在线课程依托网络平台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学习自主性、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真正实现学生为主体、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普通话在线课程,云空间平台,教学情境

参考文献

[1]徐峰.教学情境的魅力与艺术[J].新课程学习(下),2013,(12):124-125.

[2]周啸.基于世界大学城空间教学的普通话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电子商务,2012,(9):241-243.

[3]周啸,黄霞春,沈清清.普通话课程云空间仿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2).

信息技术在普通话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第10篇

一普通话教学的现状

1. 教师的教学方法简单、枯燥, 一成不变

很长时间以来, 普通话的教学一直采用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笔来传授知识, 虽然许多有经验有责任心的语音教师在课堂上想尽办法把语音教学做到尽量形象生动, 让学生容易接受和识记, 但由于发音知识本身的特性, 仍逃不出传统课堂的局限, 加之语音教师的发音也会因为个体专业素质和其他种种特殊原因造成不同程度的偏误, 一些重难点音仅仅通过教师的示范, 让学生模仿发音, 或者是只通过讲授发音方法, 让学生学习发音, 学生仍是很难掌握的。在实际的传统课堂中, 教师几乎不可能与每个学生实时交互, 得到反馈。

2. 学生不积极训练、学练脱节、注意不足、重视不够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 教师在讲授语音的发音方法后, 教师会在课堂上进行基于课本的范读和带读, 由于学生的重视不够, 教师也只是单向地传授知识给学生, 学生接受灌输, 这种方式损害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对普通话的学习产生厌倦, 上课只张嘴不动脑, 教学效率果低下。在初步掌握语音的发音方法后, 学生需要进行有效的训练, 以巩固发音方法, 然而, 在训练的过程中, 学生要么不积极训练, 要么训练不得法, 在不知不觉中一遍遍地巩固错误的发音, 自己却还浑然不觉。

3. 学习途径单一, 学习方法不够灵活, 缺乏自主学习的精神

从目前普通话教学开展的情况看, 如果单单通过课堂讲授、示范和训练来试图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局限于课堂教学内容, 只等老师来灌输, 遇到问题只等老师辅导, 不自觉寻求解决办法。事实上, 普通话这门课程实践性极强, 学生需要多途径地进行口耳训练, 课后需要浓厚的学习氛围, 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时时处处留心使用普通话, 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4. 普通话现有课时少, 难以完成教学任务

普通话在各院校中安排的课时一般为一个学期18周, 每周2节, 共计36课时。在这有限的课时中, 语音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流程, 教授训练语音知识声母、韵母、声调、语流音变、篇章朗读、命题说话等知识, 语音教师为了在规定的课时中完成教学任务, 只能粗略地讲授知识, 做出示范, 课堂训练的时间少, 学生对知识的反馈少。课堂的时间容量只能让学生尽量掌握语音知识, 实际语言交际使用能力的训练时间少之又少, 学生所得不多。

5. 普通话课程班级人数多, 不利于分层辅导, 教学效果不明显

目前, 各院校均采用在自然班级授课的方式开展普通话课程的教学, 各个教学班一般有40至50名学生, 学生们来自不同的方言区, 对普通话的接触不尽相同, 普通话基础更是大不一样。有的学生稍作指导就能考到一级乙等的证书, 有的学生坦言在上大学之前没有接触过普通话, 从小学到初高中的老师也都用方言讲课。这就造成课程所面对的学生层次多、差别大。统一的授课内容无法满足他们自身的语言需求。教师每节课所留的训练时间有限, 更无法做到挨个辅导, 教学效果极不明显。

二利用信息技术改变普通话教学的现状

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出一种新型的学习环境来改变传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式, 迅速地影响着我们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我们试图将信息技术与普通话课程相结合, 改变教师授课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及师生互动反馈的方式。使普通话教学在信息技术的条件下呈现出新的活力。

1. 在备课环节, 信息技术为普通话课程教学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多渠道地收集教学资料, 并将可用资料全方位、大容量地运用于备课课件中。例如:在讲授个别难点音时, 仅仅通过教师做示范, 告诉学生发音方法是很难让学生掌握发音特点的。可通过信息技术把发音动态图做成动画课件展示, 并联系学生最易产生偏误的发音口型舌位, 把正确的发音动态图与产生偏误的发音动态图相对比, 让学生一目了然, 这样, 不但提高了语音示范的准确性, 也减轻了语音教师的工作强度。

2. 在上课环节, 信息技术为普通话课程教学创设全新的课堂氛围

语音知识由于自身的特性, 教授和学习都极易让人感觉枯燥。信息技术可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信息用于课件制作, 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化静为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习者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从而形成学习动机。此外, 还可利用语音学习软件实现课堂师生的交互, 反馈学生的发音情况, 教师可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实时调整内容侧重, 并能利用交互的学习环境实现分层教学及一对一辅导的个性要求。

3. 课后训练环节

无论采用多么先进的技术手段, 有教师指导的课堂时间毕竟不多。作为一门实践应用性极强的学科, 需要学生课后进行大量有效的口耳训练, 以达到内化发音方法、纠正发音习惯的目的。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灵活高效的课后训练体验。学生可不拘泥于时间空间的要求, 只要有安装语音软件的计算机甚至智能手机就能及时训练, 训练的内容也可根据自身的语音状况需要进行调整, 在训练的过程中, 不再是两眼一抹黑的盲目练习, 计算机能为读音正误做出标记和统计, 给出训练反馈, 成为学生的家庭语音教师。学生也可利用软件录下自己的读音, 录后重放, 并与软件中存储的标准读音相对比, 边听边进行自我纠正, 大大提高了训练效率。课后训练时, 师生的交互还能不受时空的限制, 仍可通过网络技术进行各类问题的咨询、讨论和交流。

4. 课后语言环境的拓展

普通话课程的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语音的标准性, 更要注重语言的使用, 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应用能力, 学习普通话的最终目的, 就是要使学生掌握“语言习得”。在传统的教学中, 由于缺乏交际性的语境而使交际性的语言训练效果不尽人意。课时量的局限更是使语言环境的创设成为难点。信息技术的介入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语音练习软件能有效地模拟动态的交际环境, 创设出逼真的交际场景, 使学生融入其中, 感受语言环境带来的学习体验。数据库能有效地收纳多种场景, 实现人机对话, 带给学生新鲜感, 对普通话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还能轻松收集许多大师的演讲资料、经典的电影对白、电视情节, 倾听学习后由学生自己模仿或成组表演, 实现运用标准普通话的目的。信息技术能提供多种生动灵活的训练方式, 使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下轻松学习、主动学习。

5. 信息技术的运用能有效地提高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过关率

传统教学条件下, 测试时, 除个别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在计算机辅助测试的电脑使用上不陌生, 而其他学生在考前教师都要进行“机测”培训, 从如何输入准考证号到如何正确戴耳机试音等都需一一讲授, 但临到考试仍有许多学生因为操作失误而导致考试失败。所谓说百遍不如做一遍, 如果能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运用语音教室的计算机学习、训练和模拟测试, 那么再参加正式评测时, 学生就自然能从容应对、正确操作, 大大缓解紧张的考试心理, 考出自己的真实水平。

三信息技术运用于普通话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 在普通话课程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应有选择、有重点。在教学过程中, 不能盲目依靠课件, 语音教师应该遵循教育学、心理学的规律, 结合普通话课程的特点, 有选择有重点地运用信息技术, 使信息技术为课程的讲授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馈, 不要让课件成为华而不实的摆设。

第二, 在备课过程中, 教师要针对本课程进行深度的理解分析, 然后再依据教学设计制作课件。但目前受到教师制作课件水平的限制和教学硬件的限制, 在语音教室或多媒体教室里上普通话课程仍不普遍。语音教师应该学习并最终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图形图像处理、音频处理、视频动画处理, 并熟练使用课件制作软件。

第三, 目前, 我省已经全面实施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测试, 而市面上尚没有一套普通话练习软件可供学习者学习。这就期待着专业人士迅速开发此类软件, 可由普通话语音专业人士进行教学设计, 由软件开发人员进行软件设计。

参考文献

[1]陈丽萍.高职普通话教学的现状与改进措施[J].成人教育, 2007 (7)

[2]顾晶.浅谈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9 (11)

普通话课程教材 第11篇

关键词:化学课程群;课程建设;课程目标;课程功能;化学观念

文章编号:1005–6629(2015)10–0017–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课程群是指某种性质或担负相近教育功能、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由师生有计划地学习的课程集合,它通过知识的载体即教材实现对学生在思想、方法和认知结构方面的不断完善。课程群是与单一课程对应的一种课程建设模式[1],是为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从学科知识和技能、能力和方法、智能和学习力等方面梳理,揭示学科的内在逻辑关系,并在内容上、能力上和认知结构上对具有相关、递进和互补的课程进行系统建立,并加以整合而成的系列课程。目前,中学化学课程群建设研究和实践并不多,基本上是以散点式的选修课程开设为主。要建立课程群需在全面研究分析必修课与选修模块教学的内容和功能的结构性矛盾基础上,发挥现有的必修和选修课程各模块的作用,提出课程之间的内容调整等对策[2],从而建立起科学的化学课程体系,通过课程群的建立和学生的自主选择,以便能够较好地提高学科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智能、品行、身心三大发展水平。

1 化学课程群建立要与校本化课程目标相统一

化学学科的知识体系、能力体系和学科自身的思想方法体系是一完整体的学科教学体系,但学科教学体系通过学科课程群才能得以体现[3]。学科教学课程群的建构是需要校本化的,即要依赖所在学校的课程特色和文化、教师和学生情况及软硬件等实际制订校本化课程,所以学科的课程群必须要与学校的校本课程目标体系一致,才能根据学校的课程目标和特点开发课程,形成学科的校本化课程群。

笔者学校以培养“仁人志士、务本立事”为课程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学校的校本化课程体系的建立要有相应的方法和思想主线。笔者在构建校本课程体系时以“能力加速、自主发展”为学校内涵课程特色。校本化课程要适合于学生自主学习,逐步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自主决定专业和今后的职业方向,最终实现学生的能力加速、自主发展。“基于能力的教育与基于成绩的教育”是编写课程的不同着眼点,而课程群中的课程应当围绕能力提升但不一定容易取得好成绩的内容

来设计[4]。

校本课程特色“能力加速”是有层次性的,其能力标准有三个层次:①基本能力水平得以提高;②特长智能水平得以加强;③学习力得以提升,三者构成了基本能力维度。化学学科有其自身的能力目标,这三个层次能力目标:①八大基础能力的提高。笔者综合几十种能力分类,适合通过校本课程学习能加速提高的最基本的能力有八类,包括认知能力、社交能力、语言能力、合作能力、操作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而化学学科还要根据学科的特点细化自身的主体能力,化学学科的八大基础能力为:自然认知能力、化学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应用开发能力、理论和实验探究能力、化学创新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合作能力。②八大智能水平提升[5]。校本化智能水平提高与化学学科目标一致,学生在化学课程学习中逐步体验找到其适合自我发展的擅长智能,并通过课程学习强化其某些特长智能,并形成自己今后发展的方向,最终形成自己稳定的职业倾向。这八大智能包括言语语言、数理逻辑、音乐节奏、身体运动、视觉空间、人际交往、自知自省和认识自然智能。③学习力的加速提升。个人学习力包括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通过校本化学课程群中的部分化学课程的学习,开展协作与交往以练就坚强的意志和进取的品质;开展实践与活动以练就策略模式的建立与反思习惯的形成,从而使学生获得学习动力以明确奋斗目标,把丰富的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转化为个人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从而实现以学习力提升为主体的价值趋向。

每一个人的基础能力、智能水平和学习力是不一样的,所以在能力提升中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实现个人特长智能水平的提高,从而形成学生的兴趣点、个人的特长、个人的爱好,最终通过系列课程的学习形成个人的化学专业方向和今后的与化学有关的事业方向,强化自己的智能水平。通过化学必修和选修课的学习发现自己的特长,强化自己的化学基础能力,逐步形成学习的意志、毅力、反思和创新,使其学习力不断增强,最终实现自主发展。

2 化学课程群建立要使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统一

从化学课程体系看,仅必修课程无法让学生形成系统的思维体系,只有通过各类选修课的功能联结与强化,逐步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化学的系列选修内容才能建立起相对稳固的化学思想或观念。反之,化学的系统思想可以通过课程群建立才能得以深入。笔者学校以“能力加速、自主发展”为主旨建设校本课程体系,则化学的课程群必须要让学生通过化学的学习,以实现能力发展。从课程性质分析,化学课程学习要达到学生能力发展,需要必修课程的横向扩大——知识拓展;纵向加深——强化兴趣特长;能力提升——提高职业技能和职业意识;知识应用——通过社会实践把学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必修课为主线分解出四类功能性课程,这四类性质的课程连同必修课程构成了校本课程体系的主脉络。

化学学科必修和四类选修课构成了化学课程群(属校本课程的子群)。四类选修课中:(1)知识拓展类,简称拓展课。包括大学化学课程、化学学科前沿发展课程、横向跨学科如生物化学等综合课程等。(2)职业技能类,简称技能课。熟悉化工技术和强化今后从事化学或与化工有关的职业的意识,包括化学技术、实验技能、精细化工等职业类型等课程。(3)兴趣特长类,简称特长课。内容包括化学兴趣类课程、化学研究类课程和化学竞赛类课程等。(4)社会实践类,简称实践课。包括创新性社团如电池研究室、矿物研究室等社团课程,社会实践调研类课程如化工产品、节能研究、保护环境等进入社会进行调研,与企事业单位研究室联合进行体验式研究等等。

通过四类选修课的建立,一是建立化学课程群的主脉络,通过必修课和四类选修课即可构建二维的课程群。二是让教师建立起对自己学科课程的系统认识,没有四类选修课的建立,对化学的课程的认识是不全面的,对化学教学功能难以深入理解。三是让教研组建立起自己学科的完整课程体系。所有学科在一年的四学程中都有四类选修课,促使各教研组对必修内容与选修内容进行系统化的思考和建设,逐步形成了学科的课程体系,避免各学科以散点式开设选修课;四是让组里的教师有发挥自己特长的平台,开设自己研究的、自己专业的、自己感兴趣的选修校本精品课程,所有化学教师的各专业的特长均能发挥出来。五是学生有更多的选择空间,每一学科都建立起相应的四类选修课,学生的可选择余地就大大增加了,学生对职业方向确定有更多的接触和实践机会。

必修课程为所有学生打好人生发展所需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学习力,四类选修课在必修课的基础上强化知识拓展、知识加深、能力提升、职业素养形成和创新应用。

3 化学课程群建立要使课程功能与学科内涵相统一

掌握化学学科的内在规律,使之成为学生建立有用的基本观念,这赋予了化学课程群建设中挖掘内涵的重要任务。这些课程的内涵包括该学科的内在逻辑、学科功能和哲学思想,最后让学生建立起有用的化学观念。通过化学的学习尤其是化学学科观念的建构,实现学生基础能力加速提高,进而形成为人所需的科学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化学知识的拓展、能力提升和人发展所需的思想观念形成是需要课程作为载体而获得的。这些能力和观念的学习不仅是由必修课来承担,而且能力和观念的巩固和模式的形成是需要选修课深入而有层次地提供让学生有选择地活动体验的。所以,围绕着化学学科的内在规律和教育功能,结合学校的实际,以必修课内容为主线,构建起化学校本化课程群,使学生在选择课程学习中实现能力发展、智能水平提高。为便于学生识别四类选修课程的性质,便于学生选择课程,可以对课程进行编号,每学程不断提供选修课程,则三年一轮的校本化精品课程就会逐步走向完整、精细和凸显其学科的教育功能。

4 化学课程群建立要使课程功能与育人目标相统一

化学每门课程都有自身的知识、能力培养和教育功能目标,在编写和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出每门功课的育人功能,要以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让学生树立起人发展所需的观念和有用的思维模式。

建构化学课程群要进行要素分析,从不同维度构建课程。本文以能力、时间和课程性质三个维度构建化学课程群,这三个维度是课程的教学时空维度、课程的教育功能维度和课程自身性质维度,三个维度整合为课程的总目标。

基本能力维度:前文提及的基本能力包括三个层次:化学学科的基本能力、特长智能和学习力的提高。通过系列课程实现学生的能力、智能和学习力不断提升。

时间过程维度:一是高中期间在规定化学课时数的前提下,完成公民所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要求,即花最少的时间使化学知识能力水平达到一定标准;二是培养理科工科职业意向的学生,即花费一定的学习时间,扩大选修课类型,提升学生理科工科的知识和一定能力水平,培养学生的理科兴趣和特长,养成理科的素养;三是培养从事化学专业和从事化学有关的职业,这批学生花费在化学学习上的时间相对较多,尤其是对参加化学竞赛的学生要在一定知识深度的基础上,提升化学思维和能力,帮助学生完成高考的化学学科教学任务外,让学生及早熟悉化学专业的化学素养、化学技能和化学思维。

基本课程性质维度:是指根据课程性质和教学功能,考虑教学组织形式,实现学生自主发展进行编写和教学的维度。通过不同性质的课程有计划地提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有所侧重地提升,进而促进学生基本技能、兴趣特长和职业发展方向的形成。化学课程体系中的课程性质维度是化学必修内容和功能性选修内容系统安排的课程群,它以基本的知识课程、技能课程、能力提升课程、智能提升课程和思维思想提升课程构成的课程维度,我们常把课程归入四类课程中。这四类课程以学程时间为逻辑主线提供不同性质的课程或提供不同能力要求的课程,两两构成二维的课程矩阵,三维课程因素实现课程目标。

培养未来建设者赋予化学学科教学的重任体现在课程与教学中,其课程建设和学科教学要关注三个维度。构成校本课程体系的因素很多,但课程目标的实现中,时间过程维度、课程性质维度和基本能力维度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主要因素。

5 化学课程群建立要使课程功能与教育模式相统一

必修课和四类选修课的知识技能体系和教学功能不一样,其课堂教学模式也不一样。区别于必修课程教学,选修课应尽量以小班化教学为主、以师生共同活动为主、以探究实践为主,做到少教授多活动、少讲解多探究、少传授多指导。

小组讨论、学生上课、课题研究、社会调查、边探究边做实验、网络学习等教学方法,是选修课程学习中的常见学习方法,选修课程不能全都是大班额上课、教师讲课、知识传授为主,而是要针对不同性质的选修课程采有不同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如社会实践类以社团形式、模拟科学研究、社会调查研究、企业合作开发等,采取“面对面或非面对面”的活动方式[6],以激发学生合作学习、创新学习为主。

实现课程教育功能的最优化,化学学科教学必须遵循大班教学与小班活动相结合。依据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用自主发展的课程体系实现学生的能力提高、智能提高,最终实现学生学习力的提升。

课程群的建立系统地连接起教师与学生、教法与学法、课程编写与课程教学、必修课与选修课、大班教学与小班活动、知识拓展与能力素质提升、能力加速与自主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课程群的建立,揭示了化学内在的规律,发掘了化学教育功能,完善了中学化学的课程体系,创新了不同的教学平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了教育效率,有效实现了育人目标。

化学课程群提供学生选择性地学习,加速了学生特长的形成和能力提高,积蓄学生自主发展所需的潜能。在化学课程学习中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化学选修课,利于高效地使自己的特长智能得以强化,实现能力、素养和学习力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3]郭必裕.课程群建设与课程体系建设的对比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5,(4):114~116.

[2]吴俊明,倪芳英.对高中化学课程模块的调查和思考[J].化学教学,2012,(5):6~9.

[4] John D. McNeil著.谢登斌,陈振中等译.课程导论(第六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5]霍华德·加德纳著.霍力岩等译.智力的重构[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6]朱汝葵等.学科教学论课程群建设与立体化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的探索——以化学教学论为例[J].高教论坛,2011,(2):28~31.

普通话课程教材 第12篇

课程结构上的变化

《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 (实验) 》在课程结构上的最大变化是引用了“学习领域”和“模块”两个概念。那么, 这两个概念与传统的“科目”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呢?它们有什么联系, 又有什么区别?

专家解读:学习领域的设置能更好地反映现代科学的综合化趋势。由于每个学习领域都代表对学生不同素养的要求, 所以新课程要求学生每一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得获得一定学分, 这可防止学生过早偏科, 避免学习科目过多, 学生负担过重, 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学习某一个领域的课程时, 允许有不同水平的选择, 这可使一般学生打好基础, 优秀学生脱颖而出。

新课程结构中的科目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科目或学科, 其在一个统一的新的三层结构体系中处于中间位置, 是构成学习领域的基本单元。新课程的科目是在学习领域之下设置的, 构成科目的模块不同于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 同一科目下的各模块既相互联系, 又相互独立, 不像传统科目中各单元知识之间有严密的逻辑关系。

设置这种模式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专家解读:新课程在对各门具体课程之间的比重进行调整的基础上, 与以往课程多是由学科课程构成不同, 高中新课程从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三个层次整体关注课程结构的变革, 突出了选择性和多样性, 力图构建既体现基础性又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课程结构。

学习领域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和发展需要, 以及学科群的发展趋势而规划的学习范围。学习领域的设计借鉴了国外高中课程设置的成功经验, 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 以及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辩证关系, 从更宏观的层面为课程结构的改善提供了保证。学习领域设计合理了, 科目设置才可能合理。

科目在普通高中新课程中是学习领域的构成单位, 性质相同或相近的若干科目构成一个学习领域;科目结构主要是科目之间的联系, 在其之下, 是科目内的结构, 即通常所说的“学科结构”。众所周知, 学科结构问题通常被当成是一个教材结构问题, 而教材结构问题又往往被当作是教材内容的增减问题, 教材或科目在形式上到底应以什么方式存在, 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 但它却关系到学科的价值走向, 是普通高中课程结构改革必须予以关注的。新课程在这一点上作了一次极具创造性的探索, 即在科目之下设模块。如果说设置学习领域更多是给教师和学生以价值引领的话, 那么, 将科目分解为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若干模块则是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调整上的重大举措。

为什么要设置模块?如何理解模块所体现的价值?

专家解读:在普通高中新课程中, 模块是构成科目的基本单元, 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模块的设置可以解决原有高中课程结构中缺乏多样性、选择性等问题。模块是基于明确的教育目标, 围绕某一特定主题, 通过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而设计的相对完整、独立的学习单元。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 又反映了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为了有利于学生灵活选择课程, 实现有效学习, 这次新课程改革将通常学生要持续2年~3年才能学完的科目内容分解组合为若干相对完整的模块, 每一模块都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提出了具体要求与建议。在新课程的模块化设计下, 不同的模块有着不同的主题, 模块与模块之间相对独立, 在每一组模块系列中, 学生可以选择从任何一个模块开始学习, 甚至可以在模块之间进行跳跃选择。模块的这种灵活性特征增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选择性。

设置模块的教育价值在于:第一, 模块的设置有利于解决学校科目设置相对稳定与现代科学迅猛发展的矛盾, 并便于适时调整课程内容, 保证课程内容的时代性。第二, 课程的模块化设计增强了课程的可选择性, 增加了课程内容的灵活性。第三, 模块的设置可以满足学生自主选择性, 有利于形成有个性的课程学习计划,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第四, 模块的设置有利于学校灵活安排课程, 促进学校课程特色的生成。

新课程增设了哪些新的课程门类?增设这些课程的意义在哪里?

专家解读:在普通高中课程实质性结构改革方面, 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对学生艺术素养和技术素养的重视。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 特别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现代生物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 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及个人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技术在促进文化融合和人们的理解与沟通方面也显得日益重要。技术教育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融入技术世界, 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激发学生的创造欲, 培养其创新精神, 而且可以增进学生对文化的理解,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提高其实践能力和信息交流与表达的能力。

技术课程是本次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亮点所在。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 体现了教育改革的潮流和发展趋势。信息技术课程在现行课程计划中就有, 而通用技术课程则是本次课程改革中新增加的。根据国家课程方案, 通用技术课程设有9个模块, 其中必修模块2个, 分为技术与设计Ⅰ和技术与设计Ⅱ, 每个模块2个学分, 共4个学分。选修模块7个, 分别为电子控制技术、建筑及其设计、简易机器人制作、现代农业技术、家政与生活技术、服装及其设计、汽车驾驶与保养。

新课程将“艺术”作为一个独立的学习领域, 并努力倡导综合化的艺术课程, 将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门类与传统的音乐、美术课一起纳入学校课程, 这无疑从结构上弥补了以往高中课程不重视艺术教育的一大缺陷。

课程内容的变化

怎样理解新课程内容要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这句话?

专家解读:新课程内容的确定强调了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原则, 不再单纯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 不再刻意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完整性、逻辑性, 而是从高中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 结合社会和学科发展的实际, 精选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知识, 把培养高中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健全人格作为基本的课程目标, 并以此为标准选择和重建高中课程内容, 从而提出选择和重建高中课程内容要体现其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原则, 以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

时代性意味着高中课程的内容应体现时代精神, 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文化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基础性意味着高中课程内容应在体现时代精神的同时, 选择那些超越不同历史时期而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知识;应在尊重多元文化的同时, 选择那些跨越不同地域、民族与文化的共同知识与价值观;应致力于为每一个高中生的终身学习及毕生发展奠定知识、能力和态度的基础;强调高中课程的内容应“进一步提升所有学生的共同基础, 同时更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奠定不同基础”。选择性强调在保证每个学生达到共同基础的前提下, 各学科分类别、分层次设计多样的、可供不同发展潜能的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 以满足学生对课程的不同需求, 每一科目内所提供的选修内容应丰富多彩, 富有内在吸引力。

新课程为什么特别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

专家解读: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学生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超越狭隘的教学内容, 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也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还可以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 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课程资源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首次引入学分制

引入学分制的意义是什么?

专家解读:普通高中客观上要求采用新的课程管理制度———学分管理, 通过给予学生一定的学分来记录学生在相应课程领域的学习情况, 以及所达到的发展程度。学分制是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 规定了学生在高中三年学习期间各门课程要获得的学分和学生应获得的总学分, 以学生取得最低必要学分为毕业标准的弹性课程管理制度。它既是一种弹性化管理制度, 又是一种量化的管理手段。这种新的课程管理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改变学校的办学理念;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个人业务专长, 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不断提高;有利于满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

此前, 有媒体对学生总学分达到144个方可毕业解读为, 学生只要修够144个学分就可以毕业, 就是说, 如果学生在高二年级修够了144个学分那他就可以提前毕业, 这样理解正确吗?怎样正确理解学生修够144个学分方可毕业这句话?

专家解读:“学生只要修够144个学分就可以毕业”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应该是学生三年修够144个学分以上即达到普通高中毕业的学分要求。

《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 (试行) 》中明确规定, 普通高中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均要获得一定的学分、三年内总学分达到144个以上, 并参加甘肃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合格, 且在高中三年内综合素质评定合格以上, 省教育厅才予以颁发甘肃省普通高中毕业证书。

这说明学生获得普通高中毕业证书, 必须在高中学习三年, 且要同时具备达到三个条件。修够144个学分以上只是达到毕业资格的一个条件。

根据选修Ⅰ和选修Ⅱ的学分说明, 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 选修Ⅰ虽然是选修课, 其实还是国家课程, 而选修Ⅱ才是学校自主开设的校本课程?

专家解读:是的。必修和选修Ⅰ都是国家课程, 由国家制订统一的课程标准, 并使用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 只是必修课程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要学习, 而选修课程Ⅰ学校可以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要求创造条件开设供学生选择, 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选修Ⅱ没有具体的国家课程标准和教材, 只有学分要求。选修Ⅱ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实践和办学特色, 自主开发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是专题或活动类的课程, 一般不提倡编写校本教材。

上一篇:促进手机产业创新下一篇:冠心病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