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写作能力范文

2024-05-22

语文写作能力范文(精选12篇)

语文写作能力 第1篇

1. 强化阅读重积累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延续,二者之间相互渗透。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说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作文来才能左右逢源、如有神助。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注意指导学生进行课内外阅读,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开阔眼界,吸取营养,从而奠定创新思维发展的基础。具体做法:(1)坚持课内阅读。通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优秀品质,提升文化修养。(2)鼓励课外阅读。除积极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书报外,还应要求学生每周能利用固定时间阅览图书,并积极征订课外阅读书报。无论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都应要求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养成勤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如写读后感,只要学生是发自内心,有感而发的内容,不管是三言两语,还是一篇完整的文章,都应充分肯定。实践证明,通过阅读,学生一方面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享受到了阅读的快乐;另一方面丰富了作文知识,激起了写作兴趣。

2. 联系生活巧命题

叶圣陶先生:“只有从儿童心底流出的命题,儿童才会以极大的兴趣对待它。”这句话道出了作文命题的真谛,命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感情实际和需要,必须符合学生的生活积累,触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应巧设贴近学生生活的作文题目,要做到命题的启发性、趣味性、灵活性、动情性。例:针对考风不正、作弊严重的现象和部分同学中存在的不作弊吃亏的错误思想,可设计《不作弊吃亏吗》《作弊未必取巧》《析作弊取巧论》等一组题目,让学生在辩驳中磨砺思想,追求真理;针对部分学生迷恋武打、言情小说,迷恋网络游戏,嗜读成瘾,上网成性,严重影响学习的现状,可设计《开卷未必有益》《网络利弊谈》等作文题,让学生结合实际谈认识,谈感受,谈危害;针对部分学生讲吃穿、浪费粮食以及关于节约的错误现象,可设计《我们应该有艰苦奋斗的精神》的文题,让学生去反思,去求真。

3. 创设情境促情感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只有受到环境、事物、气氛的感染时,人才会产生相应的情感,当内心涌起不能自已的情感时,便要用文辞表达出来。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需要一定载体的激发,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诱发学生潜力,激发情感的共鸣。因此,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观察、思维,更要使学生入“境”生情,融“情”入境,带着感情去观察,去深刻体验和感受所观察的事物,以言其心声,不为文造情。从而使学生情感激越,产生“不吐不快”之感。

3.1 实物创境

学习完课文《绿色蝈蝈》之后,我要求学生模仿范文的写法写一篇关于描写昆虫类的文章。于是我从事先准备好的小盒子里放出两只蝉,让它们在教室里飞窜、鸣叫。同学们兴致勃勃地观察,写作热情空前高涨。在这样的兴趣激发中,学生作文一挥而就,一篇关于蝉的说明文很快就完成了。

3.2 媒体创境

指导学生写《20年后的一天》,笔者先运用媒体向学生展示21世纪未来科技蓝图,然后设立一个个场景:假使你回乡探亲,农村变化会使你耳目一新;假使你漫步城市,现代设施会使你眼花缭乱;假使你遨游太空,广袤宇宙将由你装点描绘;假使你重返母校,同学聚会将由你一领风骚等。良好的写作境界,是成功的一半,学生触景生情,挥笔而作,一气呵成,文通字顺,情真意切。

4. 开展活动提能力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可通过开展写作活动,培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为了让学生知道如何写作说明文,笔者要求学生利用一个周末布置教室,然后以《我们的教室》为话题进行集体作文训练,先集体讨论文章的结构方式、说明顺序、有可能用到的说明方法、观察的立足点等等,由学生说,老师代为板书,因为学生亲自参与了教室布置的整个过程,他们付出了劳动,融入了感情,在写作的过程中,既可以随时观察,又可以进行讨论,还可以随时修改,一节课时间就完成了这篇作文。由于学生亲自参与了一篇作文的完成过程,所以对说明文这种文体的写作也就轻松掌握了。

此外,还可通过组织其它活动,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1)举行各种征文比赛。如“激情奥运,阳光校园”写作擂台、“世界读书日”读书征文、“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等。(2)开展综合性语文活动。如演讲、辩论、诗歌朗读、话剧表演等,以此活跃校园文化,充实笔中人生。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学习写作的天地是十分广阔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不断优化作文教学课堂,想方设法运用多种途径、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训练写作能力,从而真正实现学生作文从“要我作文”向“我要作文”的切实转变。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一项重要工程。本文针对中学作文的有效教学这一问题, 着重从四方面展开论述:1.强化阅读重积累;2.联系生活巧命题;3.创设情境促情感;4.开展活动提能力。

关键词:中学作文,课堂优化,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焦月正.如何提高中学作文教学质量[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1998, (01) .

[2]管永杰.关于中学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濮阳教育学院学报, 1999, (04) .

[3]卢齐.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 2003.

[4]孙文雅.中学作文教学初探[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6.

高二语文写作能力提升方法 第2篇

这里的阅读不仅仅是指语文课内的阅读,更不等同于语文课本的学习,还包括大量的课外阅读。只凭借语文课内的阅读,是难以满足积累语言材料的需要的。

早在50多年前,叶圣陶先生就指出:&,国文课本为了要供同学试去理解,试去揣摩,分量就不能太多,篇幅也不能太长;太多太长了,不适宜做细琢细摩的研讨工夫。但是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

二,观察与思考

作文源于生活。我们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着不计其数的新鲜事,可惜,有些同学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可见,无材可写的根源是不善于观察。同学们观察时应调动一切感官,充分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进行细致的观察。

对观察到的现象,要给自己多提几个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勇于向别人请教,要进一步分析,综合,比较,判断,以获取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觉得很有收获的就记下来。同学掌握了大量的语言材料与生活素材,就为写作做好了准备。剩下要做的,就是实践,实践,再实践,也就是反复多次地进行习作训练。

三,每日一忆,每周一记

坚持写日记确实能有效地提高同学的作文能力,但也会给同学造成较重的课业负担。&,每日一忆&,改&,记&,为&,忆&,,只要求同学在入睡前,把一天中经历的事回想一下,把有意义的事情挑选出来,想想可以写成什么作文。

提高语文写作能力的策略 第3篇

一、增加素材积累

俗话说,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现在的小学生从根本上来说,已经被动地脱离了鲜活的生活,缺乏足够的生活体验,所以一到写作文时就会感觉脑袋里空荡荡的,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叙述,没有什么景物可以描写,没有什么情感可以表达,他们最为缺乏的是写作文的素材。所以,作为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素材积累的方法。

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每天都会经历大大小小不同的事件,选取其中能够触动自己情感乃至灵魂的事情认真去回想、感悟,把这些点滴的生活片断及时地整理记录下来,坚持这样的观察积累,长此以往,学生写作时就不会再找不到可写之事、可描之人。而且,这样的观察和积累,在潜移默化中还会丰富学生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使他们变成情感丰富且懂得感恩的人。

其次,要引导学生善于从书本中积累,养成做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书籍是人类的老师,小学生虽然阅读量并不大,可教师若能培养孩子养成课外阅读并摘抄记录的习惯,那将会大大增加他们的生活体验及情感触动,同时通过摘抄优美的词句也能提高学生对文学美的感悟能力。在阅读的过程中,只要是他们自己觉得思想深刻、艺术性强的句子文段都可以摘录下来。写作讲求“厚积而薄发”,没有大量的文学积累,学生很难在有效的时间内写出满意的作文,所以,语文教师引导学生扩大阅读容量,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也是事半功倍的。

二、加强模仿借鉴

学生通过大量的积累掌握写作素材是写出好作文的基础。小学作文训练,主要是从模仿和借鉴起步,进而提高写作能力的。所谓模仿,就是仿照别人的文章去写,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写作训练。所谓借鉴,就是在模仿中,摸索总结写作规律和方法,使学生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写起作文来不再觉得有障碍。学生善于模仿与借鉴优秀文章,对于提高学生作文质量将起到很好的效果。实际上,模仿、借鉴原本就是传统写作训练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提高作文质量行之有效的方法。课文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优秀范文,不少课外阅读材料也可供模仿、借鉴,而学生们大量课外阅读和积累就是学生们写好作文的基石。

模仿也是一种借鉴。学生写作的时候模仿名家名篇的立意布局、结构手法等,首先降低了写作的难度。比如四年级上册《珍珠鸟》一文中有对鸟儿外形特点的传神描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模仿这种写法,仔细观察一种鸟,学写鸟儿的外形特点。这种练习也可以给学生读一些人物对话写得很精彩的小故事,指导学生模仿写人物对话的片段,还可以指导学生依据课文内容进行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练习,不断丰富他们的想象力。

三、坚持课外锤炼

写作从课堂走出课外也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一步,教师要加强学生的课外练笔。课外练笔是课堂作文的有效补充。课外练笔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多写随笔,包括写日记、周记、读后感等,它能变枯燥为活泼,变理性认知为感性体验。写随笔不受什么条条框框的限制,看到什么就如实地写什么,有了生命的活力,学生才会有表达和创造的欲望与动力,才会熟练地掌握写作技巧。

课外练笔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表达真实的情感。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心灵世界,学生可以把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原汁原味地在课外练笔中表现出来,写自己的感悟和实实在在的心理体验,这样不仅自己的作文水平能得到快速提升,而且还可以陶冶心灵,塑造良好的心理品质。

2.要充实练笔的内容。课外练笔要从现实生活中提取素材,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要力求写出自己眼睛里的世界和跃动着的童心。

3.要选择多样的练笔形式。自己的意思自己最清楚,如何表达,自己最有选择权。学生练笔的体裁要不拘一格,可以选择童话、广告词、导游词、儿童诗、记叙文等体裁,自由展示自己的个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在大多数人视为重点与难点的作文教学中,教师犹如一个组织游客游览参观的向导,引导得恰到好处,则会锦上添花,让学生在写作中有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之感,学生的写作水平才会得到逐步提高。◆(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县白鹭中心小学)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的写作能力 第4篇

关键词:提高,初中,语文,写作能力

写作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写作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语言。语言是文章这所房子的砖瓦,初中生要有意识地积累语言,读书看报,碰到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句;听广播看电视,甚至听别人说话,得到的美妙言语,都要记下来。平时碰到的成语、歇后语、名言警句等等,只要自认为生动美妙的,就积累。这样,积沙成塔,集腋成裘,从而逐步建立自己的语言词典。经过积累,语言丰富了,写作文时自然左右逢源。本文对提高初中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措施展开论述。

一、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

俗话说得好:“万丈高楼平地起”,不管进行哪一门学科的学习,学生只有打好了基础,才能使该学科学得好,并在学科学习的道路上走的更远。诸多学生一遇到作文,就会出现“下笔难”的现象,往往是记流水账式的写法,不知道能写什么,该写什么。这里就需要丰富的素材。具体说来,就是要善于观察生活,“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生活中点点滴滴,都可能出现在我们的笔下,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细心观察生活的习惯,积累素材,丰富自己所见、所闻、所感,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观察生活,并不是单纯地过眼云烟,走马观花,而是细致、准确地抓住所观察事物的具体特征,才能对事物留下深刻印象,进一步把此事物描绘得生动形象,融入自己的感情。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多关注社会上的热点话题,或者对学生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写一些感想和随笔。这些都会成为今后写作的素材。

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和交流思想情感的重要方式,是认识自然、社会、人自身并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然而初中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最感困难的是作文。学生一听写作文就害怕,下笔写文章时咬笔头,老师讲评时他们皱眉头,久而久之对作文望而生畏,失去兴趣和信心。而教育学告诉我们:旺盛的写作热情始终是前进的巨大动力。我也认为,作文教学不仅是运用语言文字的训练,而且也是一种严格的思维训练;作文教学只有与学生生活密切结合,才能发挥学生写作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用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作为作文教学的内容,把学生引入写作世界中去,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而学生的知识掌握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学生的写作兴趣也对学生的写作水平能否得到有效提升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旦学生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汲取有助于自身写作能力提升的元素,使自身的写作能力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如果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那么,在写作的过程中就会变得十分被动。有丰富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经验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实际的教学中,能够提升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有很多种,我们可以在实际的教学中采用激励教学法和情境创设法,让学生充满信心的进行切身体会的创作。一旦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取得了进步,我就会及时的给予学生表扬,使学生产生更大提升自身写作水平的动力。

三、不断增加阅读量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万丈高楼平地起”,我们在写作过程中也是需要材料的积累的,并且阅读与写作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想要写出优秀的文章,学生就要注重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多做阅读量的积累。学生在写作时,往往觉得没有什么内容可写。这除了缺乏生活的素材之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的阅读面比较狭窄,导致思维不开阔。这就要求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教师在这过程中要对学生的阅读活动进行有效引导,对于不喜欢阅读的学生,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于喜欢阅读的学生,要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尤其是要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只有通过思考学生才能对文章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才能将文章中的知识内容化为己有。通过大量阅读,拓展学生的视野,积累素材,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自然能够提出更多新的观点。读的多了,懂得的词句就多了,在写作时便会如鱼得水,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阅读可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主要是教材上的文章。教师在讲解教材时要引导学生去反复品味名言佳句,从文章中吸取写作技巧和经验,并尝试着举一反三,综合运用。对于教材中的诗词,不仅是要求学生会背诵,更要学会品析欣赏,灵活地运用到写作中。同时,课外阅读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途径。课外阅读绝不能局限于教材上的文章,应包含有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报纸杂志、科普读物等,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启发学生去独立思考和联想,打开写作思路。但由于阅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要适时鼓励和督促学生写读书笔记,促进师生间的交流,引起师生共鸣。

语文写作能力 第5篇

小学生作文训练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必须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编排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认识事物的能力来确定训练方式。多年来,我在低、中年级作文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指导学生在学习观察、表达的同时悟出方法、掌握方法,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为高年级的作文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教给观察方法,举一反三

观察是学生获得作文材料的主要来源。观察练笔范围广,形式多,它对学生认识事物、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有着深远的意义。特别是在当前农村小学生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序的情况下,这种观察练笔能起着铺路架桥的作用。

教给观察方法,要选择好观察对象。观察对象的选择,一要切合实际,二要为教学目的和习作训练重点服务,观察练笔有整体的,也有部分的;有单项的,也有多项的;有静态的,又有动态的。可以先写简单的、静态的,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写起,如墨水瓶、文具盒、储蓄罐、小玩具等,让学生知道观察要有目的、有重点、有顺序。

以“书包”为例,我在指导观察中,引导学生学习观察方法。我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按从外到里的顺序,仔细、具体观察书包的特点,并以详细描述书包外形特点、内部结构和作用为例,指导学生自觉地、有目的地从一般的“看”上升到真正的观察,帮助学生把个别、部分的认识加以综合,把各部分连起来说。进而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思考加深对观察对象的认识。如问学生: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书包经久耐用又美观大方呢?

在这一环节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学习“按观察顺序、抓住重点”以外,还应做到:

1.供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练说:有初步观察的说,有按顺序连起来说,有小小组相互说;有整体练说,有在老师的指导下用生动的语言详细说(描述)等。

2.对实际及时进行评说。如书包是方形还是四方形;对书包上的大字的描述是用“端端正正”,还是“引人注目”好呢,等。进行词句辨析,较好地把培养观察能力同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紧密结合起来。

3.现场指导试写。通过说的评点,学生对要写的内容和要求更加明确,思路更加开阔,当即动手试写。在学生试写时,教师应做到:

(1)对差生重点进行个别辅导,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反馈中及时了解教学效果,调节自己的教学,以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2)及时提醒学生注意练说的反馈信息,同时及时从同学的“说”中捕捉“写”的即时信息,以提高学生自学自改的能力。

二、掌握观察方法,反复运用

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这样,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以观察练笔“书包”为例,在观察说写训练过程中,学生悟出方法,从单肩书包到双肩书包,再说写各自不同的书包,学生运用刚刚学到的方法观察,叙述自己用的书包。从实践中,学生不但巩固了新知,而且转化为技能,反复实践就能形成能力。在指导观察和说写中要着重抓以下两点:

1.主动观察,独立运用。小学生观察事物时,往往见大不见小,更不会小中见大。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感官来认识客观事物,抓特点,抓关键。做到观其形,辨其色(视觉训练),闻其声(听觉训练),触其体(触觉训练),嗅其味(味觉训练),以提高观察的敏锐性和深刻性。写出自己的书包,让学生动手量一量书包的长度、大小,掂一掂书包的重量……使学生对事物有个较全面、深刻的认识。

我在指导学生写《小花园》时,不仅观察树木花草的形状、颜色、姿态,还让学生嗅其味,摸其质,做到睹其物,思其神,适当展开联想……学生在作文中写道:“爬满篱笆的喇叭花,不愿把喇叭吹响,大概是怕影响我们的学习吧。”“我们是祖国的花朵,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我是万花园中的一朵小花,把它献给最可亲的母亲----祖国。”“一盆盆茂盛的仙人掌,像带着武器的卫士,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学生年龄虽小,只要认真看,仔细想,掌握了观察事物的方法,发挥自己的想象,写出来的作文不仅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而且生动活泼,言之有味。

2.养成观察习惯。任何一种习惯都是在反复实践中形成的。利用课内学到的观察方法,把观察引向课外,引向日常生活,做到每日必观察,观察必有所得,得而记入观察日记。日积月累,坚持不懈,使观察成为习惯。有位学生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到三年级上学期,共写观察日记150多篇,其中《螃蟹》一文被出版社选用。

三、激发习作兴趣,寓练于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童有了兴趣,就会乐在其中。

1.针对小学生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好奇心强、可塑性大的特点,常给学生介绍古今中外名人的故事,并指出,他们在事业上取得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重视观察,善于观察,从小养成认真观察、分析事物的好习惯。

2.重视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能力的培养。结合教材,课后指导学生在家养蚕、养金鱼、养蝌蚪等小动物;或种花、种菜、种向日葵等,认真观察这些动植物的生长过程,边观察,边记录。这样不仅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的习作兴致。

浅谈如何提高语文写作能力 第6篇

一、在命题上:减少命题作文,倡导自主作文

叶圣陶先生认为:“命题作文只是个不得已的办法,不是合乎理想的办法。”因此,交给学生作文的自主权,让他们真正喜欢作文,自由地“我手写我心”,是改变农村作文教学现状的第一步。

自主作文首先体现在写作时间和作文形式的自由。限时限量的作文训练会使每个学生产生畏惧感,因为有些东西是在特定情景中的自然流露,稍纵即逝。身为语文教师要教会学生捕捉这些不期而遇的真实感受,那么随笔、日记、读书笔记等应是学生练习的常用形式,或洋洋洒洒,或三言两语,兴之所至,挥洒即就。

自主作文还要保障学生在写作空间上的自由。想写什么,不想写什么,完全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应该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去透视生活,观察事物,不囿于校园和家庭,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多参加实践活动,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

二、加强和促进学生的阅读积累

农村学生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阅读积累比较匮乏,为改变这种“先天不足”的状况,我极力主张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不断向学生推荐各种作品。为了克服硬条件的不足,我除了向学校定期借阅书籍来充实班级的“图书角”外,还发动全体学生进行图书捐赠,我还把自己的一些藏书也充实进来,并设立“图书管理员”,做好各项登记工作。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此外,我还利用“课前三分钟”及“每周一节课”时间,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要求学生认真备稿,入情入境地进行“评书式阅读”;到“每周一节课”读名著时,安排“读书感言”活动,把读书的收获、体会以“感言”的方式讲给大家听。此外,我还要求学生每周抽出两小时阅读名著,并利用“读书感言”时间开展文学评论,使学生们的阅读兴趣不断增强。通过“阅读,点评,感言”三步积蓄法,不仅使学生夯实了基础,增加了阅读积累,也提高了学生的欣赏水平和评价水平,提高了审美眼光,陶冶了情操。

三、引生活之水入作文教学

大凡好的作品,皆来源于生活。“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因此,把学生从封闭的学校和课堂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时间亲近自然,走进社會,用自己的眼光和心灵去感受,去体验,改变作文写作的“苦”与“烦”。

比如,指导学生认真体验农村生活,并诉诸笔端。农村生活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熟悉而亲切,可挖掘的素材有很多。如:野外劳动生活,农家孩子从小就与土地打交道,是闻着田野的清新和泥土的芬芳长大的,劳动会给他们带来丰收的喜悦,也为他们提供了流汗流泪的切身体验;农村的节日习俗,比如灶神菩萨上天、插地堂香等,再加上各种红白喜事,这些农村习俗具有独特性,极富生活色彩;一些民俗风情,如“跳蚤舞”“舟山锣鼓”“踩高翘”等。

还要鼓励学生写真实的事情,记录身边的真人真事,关注班级、学校、社会动态,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比如今年四月中旬我们去塘头春游,这种真实的场景往往能触动学生的心弦,使他们写出充满真情实感的好文章来。一位学生就以此为契机,写了一篇《听,海哭了》。由塘头浑浊的海水,联想到爱海的已去世的奶奶。“这不是奶奶想要的海,海哭了,奶奶哭了,我的心更是因为海的颜色的变化及无尽的思念而哭泣。”文章充满浓浓的思念之情,使得其他学生也深受感动。在这些活动中,我发现同学们的思维特别活跃,“话”也比平时多,写出的文章有血有肉,色彩纷呈。

四、运用表扬机制,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的任何活动都有一种企求达到成功的愿望。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得高分、受好评。对学生作文的恰当评分能起到激励的作用,因此,我的观点是:要多表扬,少批评。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不能只重视少数尖子生,应兼顾所有的同学,特别是一些后进生。要让“每位”学生在品尝到成功的喜悦的同时,又不自我满足,不断跨越新的高度。

让学生在作文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可采取以下措施:①传阅,即鼓励同学们在写好文章后,互助传阅,互相欣赏,相互鼓励;②张贴,即选出佳句、佳作张贴在班级园地、学校的墙栏或报栏里。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只要文章中有闪光点,哪怕是一段话,也要挑选出来;③发表,即定期出版班级刊物《文学园地》,对特别优秀的文章,我们可以进一步推荐给校刊,或者公开发行的报刊。

浅谈高中语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第7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写作能力,培养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 是语文的“半壁江山”, 但长期以来, 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 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 有的说没东西可写, 有的说不懂怎样写, 有的说达不到要求的字数, 总之提不起写作的兴趣。那么,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

一、创设情景, 激发写作兴趣

欲望是人为某种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向往, 它既是开启思维闸门的钥匙, 又是思维的指南针。所以, 教师应当为学生创一个驰骋的舞台, 真正调动学生内在的言语表达欲望。坚持以“让学生畅所欲言为本”, 为学生的自主表达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减少对学生的束缚, 让学生在为他所提供的舞台上说自己要想说的话。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建立了谈心聊天室, 学生、家长、老师随时可以进入, 通过这个平台, 大家相互提意见、发表看法、欣赏作品、评改作品等, 学生、家长、老师有什么想说的话在此尽情倾吐, 从而拉近了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老师和家长的距离,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说的积极性, 为学生的写作铺平了道路。由于信息技术可融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影像于一体, 把大千世界、名胜古迹、人物写真、风土人情等引入课堂, 以其图像清晰, 动态感强, 信息量大的优势,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电脑课件, 让学生亲临其境, 如见其人, 如做其事, 使作文课趣味化。

二、有效引导, 广泛阅读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所谓:“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就是说要想写出文思泉涌、丹青妙笔的文章, 平时就要进行广泛的阅读, 这样做到胸有成竹, 自然就会妙笔生花, 足以说明阅读的时效性。阅读是知识积累吸收的主要渠道, 尤其是现如今, 信息每时每刻都在泉涌般的流动。作为中学生, 社会阅历还很少, 本身正处于向成熟过渡阶段, 所以获取信息的途径只有大量的阅读, 储备知识信息并将其转化为创造能力。这样当进行写作时, 才能信手拈来、不假思索的把自己的情感挥洒而出。所以, 老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循循善诱, 为学生多提供阅读的空间和素材。但是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了解学生的能力, 量体裁衣, 因材施教, 因人而异的指导学生阅读, 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整体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写作综合能力

所谓写作综合能力, 包括观察、分析思维能力及想象力。我们从来没有去过桂林, 但是当读完“桂林山水”这篇课文后, 我们的脑海里也会出现桂林山水的美景。漓江的水是如此的静, 如此的清和如此的绿。桂林的山是如此的奇, 如此的秀和如此的险, 仿佛身临其境, 这便是想象的作用。爱因斯坦曾说过,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这世界的一切, 推进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由此可知,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是多么的重要。所有的创造性活动都离不开想象, 如果想象力够丰富, 思维将更加敏捷, 一受到某事物的启发, 人们会立即联想到很多人和事, 脑海中就会出现一幅幅生动的景象。拿起笔来如行云流水, 由物到人, 由景到情, 由近到远, 由此到彼, 这样文章内容才丰富, 意境才开阔, 思想才深刻。如果缺乏想象力, 就如同死水, 思维干涸, 难以动人。

四、进行快速写作训练

学会观察生活是不够的, 还应注重课外阅读, 这有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 使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这为写作打下了基础, 下一步就要有目标地训练学生学会快速的自我表达, 将素材综合起来, 有条理地抽出需要的内容。通过这一训练, 学生在完成考试作文时就不会觉得手忙脚乱, 从而解决脑中有的是素材写不出来的问题。这一写作训练也有利于学生提高应试能力, 从而使学生经常体会到作文教学的甜头。方法上教师可以将每学期的写作任务定量化, 如一周写作三篇, 让学生有个写作的目标。为了不增加学生负担, 可以给出专题, 要求学生限时作文, 课内完成, 而课堂集体环境也有利于学生快速整合脑中的素材, 形成相互竞争, 有较强的学习劲头。通过强化训练, 学生的写作能力会明显提高。通过经常的训练, 学生会形成快速审题、快速构思、写作一气呵成的能力。

五、锻炼学生作文互评

作文互评对于帮助学生发现彼此之间的作文不足有着非常实际的意义。通过作文互评, 学生可以发现存在于他们之间的一些写作问题, 比如词语应用错误等等。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注意, 作文的互评不能走过场, 如果时间不够干脆就不要安排, 既然安排了就一定要有效果, 杜绝以前我们在进行作文评定时的仓促、净做无用功的现象发生。在语文教师进行作文修改的时候也要做到位, 不能对一篇文章一扫而过, 不认真批阅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总之,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 所谓的捷径也是从日常积累中慢慢增加走捷径的方法和技巧。作文习作需要我们用心去观察世界, 用手去记录精彩, 用智慧来表达心知。只有在平时多读多练上, 才能不断锤炼自己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师作为学生写作的指导者, 更应该从平时的鼓励、引导上下功夫。只有这样, 学生习作才能“红杏出墙”。

参考文献

[1]蔡明.高中生写作能力培养摭谈[J].中学语文教学, 2012, 02.

语文教学中写作能力的培养 第8篇

一、确定目标, 加强能力训练

所谓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就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是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为提高语言表达和交流而进行的语文教学活动, 是一种最基本的文字表达能力。

1. 阅读培养。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我要求学生要进行大量的阅读, 并推荐好的文学著作, 不论天文、历史、政治、地理, 只要是内容健康的都可以。通过阅读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 在思考中学习, 在充分的阅读中学到写作技巧以增强自己的素材积累。并且, 我把每天的早自习定为晨读课。一方面增加了学生的阅读时间, 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与基础知识的学习相辅相成。

2. 读写训练。

为了加强写作能力的培养, 我要求学生每读完一篇文章, 都要写一篇读书笔记, 我每周进行批阅, 并对学生进行一番指导和鼓励。虽然刚开始效果不明显, 但也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丰富了学生的词汇, 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长时间的读写训练使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大幅的提高。

二、生活中的写作培养

1. 观察生活。

作文不是空洞而无趣的文字排列, 而是来自生活的真实感受。所以, 必须引导学生贴近生活。同时教师也要为学生提供社会活动的机会, 努力扩大他们的生活范围, 丰富他们的生活阅历, 使其接触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还要引导他们留心身边的人和事, 对生活既观察, 又思考, 在自己有限的生活范围内, 努力挖掘生活的内涵, 通过观察和自我理解, 为写作积累更多的材料。

2. 情感思维。

现在的作文考试要求内容必须有新意。所以要启发学生能够不断地创新和开拓, 增强发散思维的建立。但是创新并不等同于胡编乱造, 写文章一定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只有感动了自己, 才能感动别人。所以, 没有情感, 就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和乐趣, 也就不可能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主动观察、感悟生活才是创新思维中的重点内容。所以, 要激发和培养学生观察、体验、感悟生活的热情和兴趣。在实践中, 可以通过身边的一些人和事, 引导学生多看新闻、报纸, 去关心生活中发生的事件, 激发他们内心的情感, 丰富他们的人文知识, 培养他们的民族意识和科学精神, 加强他们的文学修养, 培养他们高尚的思想情操和健康生活的趣味。

为了能够保持学生们的写作热情, 我们开展了美文比赛活动, 在学校的校刊上设立了美文园地, 并每周选出最佳文章一篇, 在全校的播音室进行播放。在这样的一个氛围里, 学生们的写作积极性得到了最大的激发。

总之,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不能单靠平时作文课上的训练, 教师应立足语文课堂教学, 引导学生从读到写, 逐步深入。贴近生活, 积累素材, 并给学生建立一个好的学习氛围,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只有在不断地增长阅历和感悟生活的过程中, 学生的作文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摘要:语文知识是学习所有科目的基础, 而写作正是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体现, 同时还可以促进语言表述的逻辑性和条理性。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 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提高写作水平, 是许多语文教学者的工作重点。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第9篇

一、转变教师观念, 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以往的作文教学, 教师总是要求学生以自己的思维方式、认知水平、道德观、价值观去写作, 学生一看题目, 有的感到无话可说, 有的却有话不知从何说起。久而久之, 学生的作文水平不但没有提高, 而且连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大大下降。造成这种后果的责任主要在教师, 要改变这种现状, 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 放下“严师”的架子, 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思想、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 重视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确定学生在作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 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在儿童的世界中, 这种需求特别强烈。”这种需求也就是参与的需求。所以在作文教学中, 要真正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 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识发展的规律, 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 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爱写, 写自己喜欢的内容,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写出真情实感, 而不是空话连篇。

二、加强平时积累,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作文水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要想学生的作文水平切实有所提高, 其工夫不在课内, 而在课外, 在于平时的积累。平时的积累就像装修房子之前的备料, 只有“料”备齐全了, 这“房子”才能一气呵成。那么, 怎样指导学生做好平时的积累工作呢?

1. 指导阅读, 加大阅读量, 从读中积累素材

提普洛夫说过, “一个空洞的头脑是不能进行思维的。”厚积而薄发。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读好书。除了教师推荐好书、组织读书汇报、摘抄读书笔记等方法外, 还可以采取形式多样的、新颖的、体现学生自主性、参与性的训练方法, 如让学生制作读书“备忘录”、名言佳句“袋袋裤”等。

2. 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在生活中去发现、积累写作素材

波利亚说过,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 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在这一前提下, 指导学生留心观察, 认真体验, 带领他们走向自然, 走向生活。另外, 还要在观察、体验中培养他们的“爱”, 爱山、爱水、爱名胜古迹;爱父母、爱老师、爱周围的人……只有热爱生活, 才能积极地投入生活的怀抱, 才能从中获取知识, 增长才干。

提升语文写作能力的几点认识 第10篇

一、净化写作目的

写作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是有感而发和作者内心的自然流露,作者的研究、抒发情感、说理、叙事等都必须忠实自己的内心世界,为写作而写作和为完成任务写作都是不可取的。一部经典的作品必然是真实的、有感而发的、能打动人心的,如《茶花女》《简·爱》《悲惨世界》。思想单纯、生活阅历较少的初学写作者,写作素材应从生活经历中选取,写自己所看、所思、所想、所悟,尽量使其率性而发,不要命题作文。所谓我手写我心,写得多了,对各种社会现象自然就会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语言风格。

二、阅读传统经典名著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精华。从修身、持家,到治国、平天下,从先秦诸子百家,到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从老子、孔子到李时珍、徐霞客,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都有论述,它们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如《鬼谷子·捭阖》中介绍:“捭阖者,道之大化,说之变也;必豫审其变化。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诸言法阳之类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诸言法阴之类者,皆曰‘终’,言恶以终其谋。”其中思想深奥,提示人们说话做事要讲究方法,言语要重视阴阳的运用,才能说服他人。从《道德经》中感悟自然规律中的天人合一、顺应自然、修身治国的博大思想,从《鬼谷子》中体会古人高超的兵法思想和艺术,从《史记》中感受社会变化、磅礴大气之美,从唐诗宋词中体会汉语的音韵之美和辞藻的华丽与凝练之美,从《西游记》中体会空灵、浪漫、理性之美,从《徐霞客游记》中感受山川风物之美。这些都会在无形中增长学生的知识,提高形式和内容两方面的感受。

三、体会不同的写作格式

小说、诗歌、戏剧、散文都有各自的固定形式,了解这些形式有助于提高对体裁的把握。通常中学生在初学散文写作时,教师都会教授一些特殊的开头、结尾、中间部分,可以增强文章的形式美。形式要条理规范、力求新颖,如《战国策》中先秦辩士苏秦、张仪说服国君的言语章法。写作的格式在一些应用文中体现尤为明显。初学写作可写一些散文,也可写一些现代诗和古典诗词。要在阅读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模仿,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入门。比如,戏曲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其剧本中的台词有对白、独白,语言精练,或气势如虹,或凄怨哀婉。体会不同体裁的不同特点、不同文体的不同特点有助于提升语言的运用能力。

四、大胆尝试写作

写作需要练习,喜怒哀乐、谈笑怒骂皆可成文。在写作过程中,情感自然流露,词语自然就会斟酌。在一次旅行、一次活动、一次情感经历、一次突发事件中都可以练笔。直至能用合适的词语表达出内心情感,在不断的尝试中就会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如《徐霞客游记·游天台山日记》中记载:“初七日自坪头潭行曲路中三十余里,渡溪入山。又四五里,山口渐夹,有馆曰桃花坞。循深潭而行,潭水澄碧,飞泉自上来注,为鸣玉涧。涧随山转,人随涧行。两旁山皆石骨,攒峦夹翠,涉目成赏,大抵胜在寒、明两岩间。涧穷路绝,一瀑从山坳泻下,势甚纵横。出饭馆中,循坞东南行,越两岭,寻所谓‘琼台’‘双阙’,竟无知者。去数里,访知在山顶。”语言凝练,文中山水人树、泉石瀑岭移步换景,眼前花红柳绿、耳旁响声不绝。学生可以通过学校校报、网站、微信、QQ、博客载体等平台,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

五、丰富生活体验

在日常生活中,要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没有生活体验,写作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例如,节假日期间,家长带孩子旅游、到农村体验生活等都是一种很好的生活体验。体育运动、养花种草、家务劳动都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电视或网络中的故事新闻也是一种间接的生活体验。作家梁实秋《生活在别处》一书中的散文,完全是对自己生活中经历小事的所思所想而写成的文章,让人读后感觉纯真自然、雅俗共赏。他在《谈考试》一文中写道:“真的,有人于接连十二天阅卷之后,吐血而亡,这实在应该比照阵亡例议恤……有人在宽宽的格子中写蝇头小字,也有人写一行字要占两行,有人全页涂抹,也有人黑白。”没有生活体验能写出这样有趣的文章吗?作家史铁生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也是一篇很有生活气息的文章。随着生活阅历的增长,学生的思想也会更加充实,对事物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情感体验越深写作会越有深度,同时也会文思泉涌、下笔有神。

六、品味语言之美

诵读、吟咏、听名家的朗读是提高写作的好方法,在听读中感受意境和中华文化的语言之美。相同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表达,不同的词语带有不同的情感色彩,这些情感的细微差别有时难以用语言来形容,就如“推”“敲”二字。所以要在写作中运用合适的词语表达自己,透过语句的外表体会作者的思想和精神境界,与古人思想上产生共鸣,进而交流,可以迅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如老子《道德经》第二章谈到:“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作者用有与无、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前与后等节奏性的语言体现出一种朴素的辩证思想,同时文中显示出排比气势。《道德经》的语言极具音乐性和思辨性,作家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语言文采令人佩服,《史记》的语言精练、叙事简约等。

提升语文写作能力的教学策略 第11篇

一、更新教育理念,尝试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各种教育现象的认识愈发深刻,愈加符合其内在的规律。因此,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才能更好地把握教学与学生的特点及规律,才能更好地实现预期的教育教学目标。

教有法,但无定法。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写作教学的具体内容,灵活的选用教学方法,以期在一种较为和谐的氛围里激发学生对写作的热爱。

语文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与别人共同“分享”,交流写作的思想感情。 新课标传递的关注成功的理念为小学阶段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農村的小学生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创作意识相对比较淡薄。教师必须积极的鼓励学生去创作,培养他们进行创作的兴趣,而推荐发表文章是能较大幅度激发学生创作热情的一个十分有效的办法。

二、培养学生平时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

为了能改变害怕作文的现象,做到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平时要多进行阅读,多积累写作素材。正如杜甫所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篇,其义自见。”只有书读多了,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做到胸有成竹,得心应手。但是经验告诉我们,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曾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意思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所以学生在读书的基础上要对所读之书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素材,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活水源头”,并学会运用,使作文内容应笔而生,有如涌泉,滔滔不绝,内容充实有力。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农村的生活幸福指数也在逐渐提升,因此,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家长应主动带领孩子到一些风景名胜的地区游玩,到一些博物馆、文化馆参观。可以带着孩子去泰山观日出,去贵阳看瀑布,让孩子在领略祖国山河壮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的同时,不仅可以激发他们对伟大祖国的深切热爱,而且可以极大地激发出他们的写作欲望。

三、学生应积极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

写作是有一定的技巧性的。许多小学生之所以出现写作困境,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才能较好地驾驭写作这个事情,同时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培养学生对写作的热情与信心。因此,学生要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积极进行配合,同时结合自身特点主动地去学习与掌握相关的写作技巧。当然了,教师在传授学生有关写作技巧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通俗易懂;第二,实用性要强;第三,概括性要高。

四、家长应努力提高自身修养,为学生树立榜样

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之余,家长也应注意阅读适量的经典文学作品、报刊,同时通过电视等媒介关注时事,并及时把自己的感受与看法写下来,并积极与孩子进行交流。农村小学的家长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务工人员较多,在这样的家庭教育氛围下,更要注重家长自身的提高,逐渐培养起读书看报等好习惯。更应该从特殊的生活角色中去启发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点滴,在文章中流露出对农村生活的真情实感。总之,家长要借助一切有效的途径来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为孩子树立一个热爱学习、乐于阅读的光辉形象,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从而激发起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总之,农村小学语文老师与家长要通力协作,努力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写作的乐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最终使他们的写作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

作者单位 陕西省神木县店塔第一小学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第12篇

一、鼓励学生阅读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能力提高的同时学生写作水平自然会提高,培养写作能力就要先让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在阅读中找到写作灵感和写作素材并学会写作技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推荐一些好书让学生进行阅读,还要求学生准备笔记本记下阅读过程中的好词好句,积累作文素材,为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多写多练,培养写作兴趣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多写多练才能不断提高写作水平。所以我们平时要多让学生动笔写作,教师可以定期给学生布置写作内容让学生进行写作,然后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让学生不断进步。对于小学生应尽量少出命题作文,让他们自由发挥,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爱上写作,例如布置学生写日记,写随感,或者是写人的,写事的,写景的,写物的,写童话或者写话题作文,让他们自己选择感兴趣的话题。同时,教师一定要多给孩子鼓励的语言,受到表扬他就会充满自信,更努力地学习写作,喜欢上写作。

三、开展写作活动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 在活动过程中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写作的机会,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开展写作比赛,争强好胜的心理会让学生努力写作,这样的氛围可以高效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其提高更快。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更好地成长。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写作规律,悉心地加以启蒙和引导。以培养写作兴趣入手,千万不要急于求成,因为写作能力的形成不可能是立竿见影的,它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教师要耐心引导学生成长。只要不断地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多观察,多实践,就一定能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写出更多更好的美文。

摘要:写作是对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考查,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写作能力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上一篇:配网馈线下一篇:老年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