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台一中办学理念

2024-06-16

灵台一中办学理念(精选6篇)

灵台一中办学理念 第1篇

校训释义

为继承和发扬我校的光荣传统与优良校风,激励全体师生奋发进取,刻苦学习,严谨治学,开拓创新,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经2004年一届一次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灵台一中新校训定为:至德、明智、弘毅

“至德”一词语出《荀子〃不苟》篇“君子至德,嘿然而喻,未施而亲,不怒而威”句,说明道德乃为人治世之基,号召人们要习君子以德立身,以德处事。“至德”一词用于校训旨在训导师生注重修身立德,同时也突出体现了学校“德育为首”的办学指导思想。

“明智”一词表意为智慧通达、明豁。“明智”一词源于《楚辞〃卜居》篇,引入校训旨在希望灵台一中师生要谨记“学海无涯苦作舟”的道理,一贯秉持谦虚之心,不断勤学积累,从而获得广博的知识。

“弘毅”语出《论语〃泰伯第八》“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寓意为抱负远大,意志坚强,或心胸宽广,意志坚毅。“弘毅”一词引入校训意在激励师生胸怀凌云之志,立足现实,奋勇拼搏,向着更高更远大的目标奋斗不息。

新校训虽不过六个字,却寓德、学、志于一体,是灵台一中精神内涵的沉淀与升华,意为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优良道德传统,以德立身,树立为国家繁荣昌盛刻苦学习、积极奉献的伟大志向,以严谨科学的治学态度,取得学业的进步和渊博学识的积累,从而为成就自我,服务社会、建设祖国奠定基础。新校训的主要内涵和精神传承了我校原校训中“勤奋”、“严谨”“求实”的主要内涵,体现了我校的历史纵深和校风延续。

灵台一中的办学宗旨: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办学特色:文化引领学校发展,科学与人文并重,规范与个性共存,基础与特色兼顾

办学理念:德育为首,教学为主,科学管理,提高质量

校训:至德、明智、弘毅校风:知本务实、求新至和 教风:品行相谐、教学相长学风:博学、好问、精思、明辨 治校方略:依法治校、以德理校、文化兴校、科研强校。学校通信地址:灵台县城南工业开发区1号邮编:744400 联系电话:0933-36216690933-3621261

电子邮箱:ltyzbgs@163.com网址:http:

灵台一中办学理念 第2篇

一、确立五种观念

要把“师生共享教育幸福”的办学理念落到实处,体现教育终身化、现代化的先进观念,结合我校的实际,重点要确立以下五个观点:

1、发展质量观:立足课堂,着眼未来,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双向育人观:学校的一切工作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在培育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同时,促进教师的和谐发展,实现教师的人生价值;反过来,教师的发展又进一步确保了学生的发展,从而实现师生的共同提高发展。

3、人本课程观:学校课程设置的根本出发点是人,是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提高发展,坚持把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学生所提供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视为学校课程的大课程观念,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完善学校课程。

4、和谐教育观:强调建立和谐互动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注重在教学全过程中让学生德智体全面和谐发展,关注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学习过程的思维参与和情感体验,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

5、现代技术观: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更高层次上的师生互动,有效增加课堂教学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益,紧跟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前进步伐,实现教育新的跨越式发展。

二、实施四项工程

1、队伍建设工程

加强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营造和谐奋进的师德氛围,开展铸造高尚的师德风范、创建优良党风促师风活动,加强师德师能培训,采取压担子,建平台,创造机遇等,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整体素质。实施人事改革,实行全员聘任制,建立和完善教师的选、培、评、奖机制,优化教师结构。

实施“青蓝工程”引领青年教师成长。做到“多读书、多听课、多反思”,过好“粉笔字、普遍话、讲演、优质课”五关,取得“普遍话、英语、计算机、研究生课程进修”四证,参加教研、科研“两个”活动。通过“结对子、引路子、压担子、订尺子、搭台子”,引领青年教师成长。

实施“名师工程”,以名师促名校。做到“多探索、多研究、多写论文”,解决“教材关,课堂教学关,班级管理关,教改科研关,教育评价观”,取得“普遍话、英语、计算机、研究生课程进修”四证,做好指导青年教师和开设校本课程两项工作,发挥“示范、指导、培训”的作用。

2、德育工程

加强德育基础建设。健全校长全面负责、党组织充分发挥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的德育领导体系;探索新时期育人规律,形成永川中学的德育思想体系;完善德育目标内容体系,健全科学督导评估制度;建立“学科德育、班级工作、团委学生会活动”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系统。

进行“主体·生活·体验”育德实践,围绕生活教育创建德育特色。建立目标:使学生的生活成为生活的教育;让学生在参与活动、参与管理、走向社会的体验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形成与发展“诚、信、实、进”的健全人格。设置系列课程:一是规范行为,学会做人,主要有理想信念教育、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二是生动活泼,和谐发展的专题教育活动课,主要有形成系列的读书节、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革命传统教育、社会生活教育、共青团生活教育等。三是自主选择、持续发展的研究活动课,主要有社会实践专题研究、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等。建立“生活教育”主体发展性评价体系。

3、课程实施工程

坚持大课程的观念,把学校里的一切与育人有关的教育活动都归入课程,同时,学校德育工作应进入课程,并与学科课程整合。

抓好自主发展的课程设置。按基础课、拓展课、研究型课设置课程,并形成评价方案。基础型课程:重在夯实基础,学会学习。重视学科类基础型课程与德育类基础性课程的联系整合,加强课堂教学中的课程意识,注意拓宽教学渠道。拓展性课程:重在培养特长,和谐发展。开设大文化类,科学技术社会类,学生社团活动类,荣誉类等课程,给每一个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让学生人人参与,发展所长。研究型课程:变革学法,自主发展。强调学生问题发现及解决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的培养。让研究学习进入课程,成为学生的一种方式。

切实加强校本教研,坚持“学习中更新,研究中深化,行动中综合,交流中互助,反思中发展”的校本理念,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

4、人文校园工程

物质文化建设,学生能参与。校园布局,建筑物,教学设施整体规划,布局合理;文化标志、环境卫生,教室文化、居室文化,符合本校实际,代表师生的共同意愿,能体现文化陶冶,激励,协调人际关系的作用。

制度文化建设,师生发展的保证。遵循教育规律,依据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围绕教育目标和办学理念,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在制度的建立中,要充分发挥民主,经过师生的充分讨论,在执行前,要让广大师生了解和掌握,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环境。

课余文化建设,自主发展的舞台。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多样化,兼顾教育与情趣、知识与娱乐、活动与休闲,努力给每一位学生创新各得其所、各行其乐的环境,让学生在自主组织,主动参与中发展。

舆论文化建设,凝聚校园精神。利用校会、班团队会等德育课,注重养成教育。了解学校光辉历史,设计校旗、校徽、校歌,培养母校意识,加强“三风”建设,培养勤奋攻读、立志成才、积极向上的浓厚氛围。

汀 罗 一 中

灵台一中办学理念 第3篇

———王崇学

近年来民乐县教育事业异军突起, 成为一个光彩夺目的“亮点”, 尤其是以“凡有大学处, 必有民乐一中学子”而著称的民乐一中, 从2007年开始连续4年二本上线人数保持在千人以上, 并先后走出了一名甘肃省高考文科状元和一名甘肃省高考文科探花。一个贫困地区的县办中学何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 奥秘在哪里?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进了民乐一中。

以德育为水载梦想之舟

“微曦的天空还闪烁着星星, 宁静的校园已响起朗朗书声, 我们今天用书声放飞青春的信念, 明天我们将是搏击长空的雄鹰……”正如民乐一中校歌所唱的一样, 在民乐一中随处可见的是学子们灿烂的笑容, 到处能听到学子们朗朗书声和欢声笑语。王崇学校长说:“德育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 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基础。”这正是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根本所在, 也是民乐一中教育教学的灵魂所在。

“一个人当学会了期待, 学会了渴望, 他才能成为真正的人才。”学校从理想教育入手,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 促成学生对人生的高定位、高追求。因此民乐一中学子跑步进入教室、跑步进入餐厅、跑步回宿舍休息, 已成为一大亮点。勤奋好学、乐于吃苦成为民乐一中学生的自觉诉求, 对梦想矢志不渝的追求成了民乐一中学子强大的精神动力。

学校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相应的文化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 让他们的人格更健全。为此, 民乐一中围绕“做人教育”这个核心, 确立了“树立主体意识, 造就高尚人格, 培养创新精神, 促进和谐发展”的育人宗旨, 利用中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 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的活动, 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 塑造其美好的心灵。学校要求学生学会关爱, 学会理解, 学会感恩, 学校利用劳动技术教育基地让学生亲身体验, 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老师、同学以及周围善良人的支持和关爱, 促使学生养成一种普遍的社会同情心, 用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他人、面对社会。学校号召全校师生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 积极帮助品学兼优、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学校成立的“特困学生助学基金会”, 得到了师生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从2007年到2011年共募集资金299万余元, 累计资助特困学生4059名。这些活动, 净化了学生的心灵, 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积极性, 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

有一位受助学生写道:“我来自农村, 带着父母的殷切期盼, 带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在一中这个美丽的人生殿堂里寻找我的未来, 可是家庭经济的窘迫阻碍了我追逐梦想的脚步。我怕失去读书的机会, 不得不努力寻求自己的生活方式:当别人在为生日如何庆祝发愁时, 我正在为怎样向父母开口要生活费而犹豫;当别人在餐厅里为自己挑选有营养的饭菜时, 我正看着饭菜的价格而徘徊。生活, 特别是拮据的生活赐予我最大的财富就是———教会我在逆境中成长。我不在乎自己的穿着打扮, 不羡慕别人的富足、奢侈, 我只在乎自己的学习成绩是否提高了, 自己的前途是否充满希望, 更在乎辛勤劳作的父母身体是否健康。是的, 我无法选择自己的家庭出身, 但我可以决定自己人生前进的方向, 并为之奋斗不息。我目前还无法报答学校、社会对我的帮助, 但我心存感激。”

是啊!成功学家安东尼说过, 成功的第一步是心存感激……民乐一中在为众多的寒门学子撑起一片蓝天的同时也让学生懂得了感恩, 明白感恩既是人伦常理和美德, 也是人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如果只知享受恩泽而不注重感恩, 那么, 社会最终就可能退化为一片无情无义的“沙漠”。

王校长说:“我们有最可爱的学生, 他们把立志改变自己的命运和将来为社会作贡献联系起来, 确立了高远的人生追求, 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艰苦的学习生活当中, 在单调的生活中发现做人的乐趣, 在繁重的课业中找到人生的坐标, 在与别人的交往中懂得了感恩。他们是民乐一中不断取得辉煌的根本保证, 是民乐一中不断发展的希望所在, 也是社会不断发展的希望所在。”

以使命为水载敬业之舟

谈到老师, 王校长骄傲地说:“我校拥有一支具有高度使命感, 具有一流敬业精神的教师队伍, 他们不仅业务精湛、师德高尚, 而且识大体、顾大局, 讲团结、讲协作。大家相互尊重、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共同提高, 为我校奏响了一曲团结奋进的凯歌。”

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 经过多年的积淀, 民乐一中教师形成了为人师表、敬业乐群、甘于奉献、务实求真的工作作风, 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五年来, 学校教职工迅速增至423人, 新教师比重增大, 这些新教师年富力强、发展潜力大, 但经验不足。每年新教师到岗, 学校由教研处牵头, 校长亲自上阵对他们进行校史教育, 通过学习民乐一中不同历史时期有志之士的无私奉献精神, 培养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现实使命感;通过对学校发展和个人命运关系的剖析, 让每位教师在学校发展中正确定位, 让每位教师明确个体的发展可以提高学校的品位, 学校的发展可以为个体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 明确学校发展和个人命运之间的关系。这一系列的岗位培训措施, 增强了新教师的使命感, 使他们以极大的热情积极参与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 虚心求教, 积极进取。

学校启动“名师工程”, 以新教师的培养为基础, 以骨干教师的培养为主体, 以培养名师为目标, 通过送出去培训和学历教育等形式, 培养了一支既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灵活的教学方法, 又具有一流敬业精神的教师队伍。

目前, 民乐一中有一大批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科研。他们响应学校“科研兴校, 质量强校”的号召, 以教学促进科研, 以科研带动教学,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努力提升自身业务水平, 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重点, 认真抓好课堂管理, 积极开展教学研究, 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方法, 成为学生尊敬、社会认可的科研型、专家型教师。

走进民乐一中的办公室, 看到的是老师们埋头批改作业、精心备课的情景, 看到的是师生间亲切交流、老师间激烈讨论的情景, 扑面而来的是浓厚的教学科研氛围。

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 民乐一中先后有近三分之二教师的60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 有58项教改教研课题被省、市、县立项, 其中省级以上19项, 市、县级39项。有5名教师参编或出版专著7部。学校根据学科特点编写了《民乐乡土文化课堂》《丝绸之路上的民乐》等10本校本教材。

教学活动不是被动的参与, 而是主动热情的投入。有这样科学的办学理念的指引, 有以“道德”为中心的素质教育与文化教育的水乳交融、互相促进, 民乐一中取得了理想的成绩。在生机勃发的校园中, 一中师生犹如搏击长空的雄鹰, 翱翔在知识的海洋中。

以个性发展为水载创新之舟

民乐一中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关注学生个体发展, 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并给予正确引导。校园广播站的成立, 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校刊《金色年华》的创办, 展示了学生的才华。校园里充溢着浓郁的人文精神和文化氛围。学校不断开展各种活动, 繁荣校园文化, 构建人文环境。每年一届的春蕾艺术节、校园歌手大奖赛和各类体育比赛, 为学生拓展素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满足了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文化需求, 成为学校积淀文化、提升品位的重要载体。传统文化与科技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 使灿烂的理想之花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近年来, 有128名学生在市级以上数理化“奥赛”和英语能力竞赛中获奖。不仅如此, 学校还开展各种科技创新大赛, 比赛既有竞赛型的也有科普型的, 竞赛项目有: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科技实践活动等, 学生自愿报名。科技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展示出学生在实际操作和学科探究方面的双重能力。

学校以新课程为导向, 改变教学方法, 把教学变成师生交流、互动、共同成长的双向过程。在教学中, 教师经常为学生提供创造的空间, 让学生有发挥创新能力的机会, 并在老师和同伴的欣赏中体会个性化思维的乐趣, 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内心得到满足的同时形成学习的自觉性。在民乐一中课堂上, 你会随时看到学生们为了某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和学生走上讲台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的情景。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尊重他们的个性感悟, 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民乐一中校园网的师生互动平台上, 经常有学生与老师亲切的交流, 这里有老师的谆谆教诲。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我是一个失去梦想的学生, 几经波折找到了希望的曙光, 是您, 让我学到了知识, 尝到了人生的乐趣;是您, 教会我如何做人, 了解了大千世界的奥妙;是您, 给了我启迪, 帮助我成长, 将我扶上了成功的阶梯!”

是啊!只要有梦想, 我们就可以怀揣着希望上路, 就能激发出生命的潜能和创造力。

以精细管理为水载光荣之舟

民乐一中最为突出的管理机制是分年级、分部门管理。在年级组管理中, 强化精细化管理理念, 以精细化理念规范各方面的工作, 灵活地采取标本兼治的管理措施, 有效发挥全员管理的优势。充分挖掘教师的工作潜能, 丰富工作的内涵, 合理协调工作与家庭的关系, 努力形成人人重视管理, 个个主动管理的良好氛围, 提高了工作效率, 实现了单位时间内的工作效率。

学校经过民主程序制定了科学规范的各项规章制度318项, 建立了能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发展的内部督导、评价体系———“三线双向一督导”制度, “YJP指数评价体系”, 《民乐一中校规》及《民乐一中校规实施细则》。学校的一系列管理制度, 既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关爱, 也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因为老师的关爱可以使学生自觉服从管理;也因为学校的严格要求, 学生能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从而使学校管理达到了一流水平。

学校教育的主要职责就是直接影响学生情绪、理智和道德态度的形成与发展。基于这种认识, 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把师生作为学校管理活动的核心, 关注师生的独立性、创新性及个性发展。在这个管理系统中, 学校既通过终极评价实施宏观调控, 又为教师提供了创造性工作的空间, 充分体现了人本管理理念。

“东风浩荡花争艳, 万紫千红满园春”。先进的教育理念必然会产生科学的教育机制。而科学的教育机制必然会产生最佳教育效益。近年来有300多名学子相继敲开了清华、北大、浙大、复旦、南开等名牌大学之门。2010年, 民乐一中高考再创佳绩, 上线率达98.48%。4名学生进入全省文科前20名, 全校共有5名学生进入全省前100名。由于办学业绩突出, 学校多年来受到国家、省、市、县各级奖励累计145项, 为打造陇上名校奠定了基础。

灵台一中办学理念 第4篇

十年风雨兼程路,得胜学子竞风流。学校如何继往开来,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探索。

思考一把德胜学校办成什么样的学校?

我们的理想是,立足顺德,面向世界和未来,追求教育的真谛,致力学校内涵发展,把顺德一中德胜学校办成广东乃至全国名校。

教育之元素无限丰富,学校的责任和使命就是广泛采集、挖掘、整合,为师生服务。理想中的名校,应该是一个巨大的教育场:集一切有利于学生茁壮成长、老师专业发展的教育元素于一体,多元素有机共生,和谐发展,共同构成一个生机勃勃的绿色教育生态,让教育氛围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滋养师生。在这里,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身,为成为未来的优秀公民、社会精英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这里,老师师德高尚、业务精良,职业生命精彩;在这里,办学特色鲜明,教育目标明确,教学效果显著。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首先要把德胜学校办成受人尊敬的中学,散发人文、书香、健康芬香的中学,彰显蓬勃朝气和道德品行,洋溢思想性和创新性的中学。

思考二用什么样的办学理念来指导办学?

德胜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什么?“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基”。这一理念包含三层意思:

一个主体——学生。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德胜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是德胜学校办学的最高宗旨。

三个发展:首先是为学生未来发展着想。德胜学子未来如何面对剧变的世界,自立自强? “父母之爱子也,则为之计深远。”我们要“分数”,但更要“素质”。对学生的负责,不只是三年短责而是一生长责;对学生的爱,是导师式大爱而不只是保姆式小爱。其次是为学生个性发展着想。人的成功,关键在于其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初中生身心发育远未定型,过早地让学生确定某些特长专向发展有可能埋没人才。学校不是工业加工厂,学生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我们应该坚持的是“学生选择教育”,而不是相反。其三是为学生全面发展着想。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培育适应未来社会的精英,缺一不可。

五个基础。首先是健身之基。就是要懂得学会生存,自强不息。没有什么能比生命更有意义,没有什么能比健康更为宝贵。不论人生遇到什么艰难困苦挫折,都要顽强地面对;其次是做人之基。要懂得爱与自尊,懂得温良恭俭让。做到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第三是求知之基。不仅要懂得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且懂得“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在求知问学上拥有浓厚兴趣、养成良好习惯、掌握基本方法、具备顽强毅力;第四是办事之基。主要在于懂得自己的事自己办。衣食住行吃喝拉撒,不能靠天靠地靠父母,万事靠自己;第五是生活之基。重点在于懂得人生不仅是不断历练的过程,更是不断享受的过程。人活着,不能只是学习狂人、工作机器,不能只有努力与奋斗。还要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和高雅的生活情趣,懂得如何美化生活,懂得如何享受人生。

思考三建设怎样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主要涉及两方面内容。

一是领导班子队伍的建设。学校领导班子是学校发展的龙头:一要有领导才识,面对大局,能够自觉地讲政治、讲原则、讲团结、讲奉献;面对困难和问题,敢带头、敢挑担、敢负责、敢批评;面对师生,有容量、有威信、有亲和力、有凝聚力。二要是师生楷模,我想,既为学校的领导成员,就应该是师德模范、教学能手和教研骨干。就应该真正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多做奉献少讲贡献。就应该真正得到师生内心认同和肯定,是师生追赶的目标、学习的榜样。

二是一线教师队伍的建设。主导德胜学校未来十年发展的老师该是一个怎样的角色?《礼记》说“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韩愈则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其影响之大,基本成为世人普遍认同的教师角色的经典定义。 “教之以事” 授学生“谋事之才”,是为“经师”;“传道”“解惑”“喻诸德”,则为人师。《周书•卢诞传》说“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其实,充满爱心的人师固然难得,但满腹经纶教学得法的经师其实同样难求。而我们竭尽全力努力的方向是,建设一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既为经师且为人师的高素质双师队伍。

加强师德修养,做诲人不倦,爱生如子的人师。师德是什么?就是师者的道德操守,是教书育人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而灵魂则是一个大写的“爱”字。古往今来,人们之所以对为人师表者总有着很高的道德期待,那是因为教师这个职业,最需要人文情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爱”应该是德胜学校最重要的教师素质,充满爱心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应该是德胜学校教师最基本的师德要求。

致力专业发展,做博学广闻,严谨为学的经师。老师的事业在哪里?在课堂。站稳讲台是老师基本职责要求;站亮讲台则是老师的真正价值实现。为此,有三件事是必须始终坚持不懈去做的:①快乐读书。教书人在书海里遨游人生,在不经意间吸收知识,潜移默化丰富自己,成为博学广闻的有深厚的学术基础素养人。这不仅是天经地义的事,也是乐在其中的事。②用心教书。不管怎么说,中学的教学内容毕竟谈不上晦涩难懂,受过高等教育而又不断读书学习的老师在内容理解上应该是应对自如,游刃有余,但教学效果却千差万别。为什么?关键在于老师是否真正“用心”教学。如果用心备课、用心上课、用心辅导,用心做教学该做的一切事情,就一定能“使弟子安焉,乐焉,休焉,游焉,肃焉,严焉”(《吕氏春秋•诬徒》)。③努力写“书”。百忙的中学老师该不该写点东西,能不能写点东西?德胜学校的老师能不能涌现一批有实践有理论的有一定“江湖地位”的教育专家和名师?这不仅是“应该的”,也是“能够的”。我非常希望德胜学校的老师,焕发青春树立信心,在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学着著书立说,在教学与研究中书写自己的不平凡人生。

创造和谐环境,做物质丰富,精神愉悦的乐师。老师自觉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如果站在讲台上的老师,本身缺乏幸福感、自豪感和归属感,一切教育的理想都将成为一句空话。所以,理解关心老师,尊重爱护教师,设身处地为老师着想应该是学校领导的基本道义。

思考四教育学生努力做个怎样的人?

所谓德育,说到底就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做什么样的人。德胜学校的德育,集中起来就是教育学生努力做一个有道德、有理想、遵纪守法,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德胜学校的做人教育,关键要把握三个“基本”,突出五个教育。

把握三个“基本”。第一是基本含义。学会做人,从根本上说就是学会了解人性,把握人性,利用人性。第二是基本要求。就是有道德、有理想、遵纪守法,有良好生活习惯。第三是基本形式。学会做人的教育,基本渠道不是大张旗鼓的宣传号召而是春风化雨的课堂渗透;基本施教者不只是班、级主任而是全体老师;基本追求的不是立竿见影、热血沸腾而是潜移默化、刻骨铭心。

突出五个教育。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为了生命而进行的一种复杂的全人教育。我以为核心就是思想上认识生命意义,行动上珍惜生命价值。生命教育之所以是做人第一育,不仅是对当下应试教育的拨乱反正,更是因为生命是人世间最宝贵的财富,生命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前提。生命教育应该围绕着两点展开:一是肉体性生命的安全与健康教育,中心是爱惜身体,敬畏生命。青少年既不清楚“死”的真正含义,当然也不知道“生”的真正宝贵。所以,要确立珍视生命的态度,从小养成爱怜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常识和自护自救技能。健康生活每一天,永不拿生命当儿戏。二是精神性生命的安全与健康教育,中心是热爱生活,选择坚强。

其次是道德教育。关键是三个字:爱、方、圆。爱是什么?是理解的别名。对学生的渗透教育,要使之真正明白:第一,爱别人就是爱自己,帮别人也是帮自己;同样,虐待、仇恨、计算别人实际就是虐待、仇恨、计算自己。第二,爱什么?爱父母兄弟姐妹、爱老师同学、爱邻里乡亲,爱班爱校爱家乡、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最基本的则是爱父母,敬师长。方是什么?是操守,是气节。孟子说的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就是方;做人正派、有骨气、有原则就是方。方的教育,最主要、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要使学生真正懂得,平等对待鲜花与小草。在人上视人为人,在人下视己为人。立身于世,除了向祖国、向父母、向师长低头弯腰,决不做权势与金钱的奴才。凡我德胜学子,终生不该有奴颜和媚骨。圆是什么?是处世之道。第一,言而有信。诚信,是人类童年以来始终为人们所赞赏的美德;第二,劳谦有益。有功劳而谦虚的君子,最后是吉祥成功人士;第三,顺其自然。不要勉强自己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

第三是理想教育。人生的事业,大多是在中小学时代奠定的。这不仅是因为青少年学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且人的一生岁月悠悠,无不是在希望与期求中求生存,无不是在与各种艰难、困苦、挫折的斗争中求发展。所以,要想尽一切方法从各个方面渗透理想教育,包括提前对学生进行《人生规划》课程的学习,力求在德胜学子的心田埋下理想的芽胚,让他们在这上面生长出行为、激情的大树。毫不讳言,我希望我的学生人人胸怀大志,个个“野”心勃勃。

第四是养成教育。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穿有样、坐有相、行有规、言有范,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何谓“良好”?我以为“绅士”风度与“淑女”气质在一定意义上非常相符。“绅士”风度,应该彬彬有礼、待人谦和,应该衣冠得体、谈吐高雅,应该敬老爱幼、尊重妇女,应该无不良嗜好,有良好人际关系。而“淑女”气质,则应该贤淑通达、谈吐优雅,应该进退有度、举止有仪,应该容貌端庄、骄而不娇,应该善解人意,招人喜欢。这种风度和气质,最本质的特征就是真、善、美,体现的是一种精神和文化教养。当然,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是其应有之意。

第五是法纪教育。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纪就是约束人们行为的“规矩”。法律教育,应该用最鲜活生动、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最基本的法理教育,务必使学生明白法律既是悬头利剑,若有触及,轻则身败名裂,重则家破人亡;法律又像护身法宝,为立身社会,行事处世保驾护航,从而慎交友、善慎独、敢维权,知法、守法、用法。纪律教育则着重使学生正确认识三个关系:自由与纪律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做到服从纪律、服从集体、服从大局。严守学生守则和学校的规章制度,提高执行纪律的自觉性,养成遵守纪律习惯。

思考五教学质量再提高的突破口在哪里?

实事求是地说,德胜学子参加中考并获取优异的成绩,至少在当前的顺德乃至佛山地区已经不成为问题。真正令到我们始终萦怀于心的是如何在已有教育的高位上构建新的成长点和寻找新的突破口。

第一个突破口应该是树立科学的质量观。众所周知,在教育的今天,评论一个学校的好坏和教师的优劣,分数最硬,成绩最牛。这不一定为冠冕堂皇的宣传所认可,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却被人们所广泛认同。因而,如何搞分数出成绩,不能不成为学校、老师们安身立命的首虑问题。流风所及,根深蒂固。我想要做的事情是在自己影响所及的范围内,剖析教育趋势,提高师生认识,改变唯“分数”是求的质量观。

课堂教学的好坏,关键在于是否夯实基础知识、训练独立思维能力,是否培养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是否立足养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而不仅仅是使学生学会选择填空,记住一二三ABC。归纳起来,好课标准不多,就四条:第一是科学性,即教学内容绝对不讲错,也不讲过深过浅或过多过少;第二是艺术性,即生动、灵活、轻松、有吸引力;第三是教育性,即事事渗透做人、处世、办事的教化。这三条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人们一般会注意到,不少人能做到的。而我所特别看重,也想特别想倡导的一条是思辨性,即创新性:①以质疑问难为中心。②大小问题贯彻于始终。③问题间有逻辑联系。④所有问题都是重要而非徒劳的问题。创设思辨课堂,培养创新人才,这是最见教学功力和教学水平的教学。形式上是师生共同质疑教材,回答教学中的困惑与发现,教学相长,而本质上集中体现的则是“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科学精神。我坚信,思辨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有思想的教学是课堂教学的至高境界。

第二个突破口应该是加大教学研究的力度。扎扎实实地深入研究教学中所遇到的所有问题,不断得出自己独立思考后的心得和认识,这是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水平的关键性、基础性工作。有教研的力度,就有教学的亮度。缺乏深的研究,难有好的教学。

就这个突破口而言,要着重抓好三件事。

①宣传教研。务必使领导班子成员、科级组长、骨干教师明白积极带头搞教研是应尽义务;务必使全体老师明白,积极自觉搞教研是本职工作。教研不能蔚然成风,办名校就是痴人妄想。

②指导教研。首先要使老师明白研什么。其实,教研,并非动辄课题研究,兴师动众来一个什么开题报告结题报告。教研就是“研”教学中碰到的或发现的所有问题。问题即课题。以我的体会看,最有研究必要和最有研究价值的是课标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考纲研究、试题研究,还有教化研究等,只要潜下心来钻进去,那是问题多多,大有文章可做的。其次,要使老师知道怎么“研”?要研究的应该是真命题而非伪命题;要量力而行,不可好高骛远,应该小题大做而不是相反;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与分析,不可人云亦云。既要尊重权威,也要敢于质疑权威、批判权威,不被专家权威吓到;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观点鲜明。

③激励教研。为了使教研工作能与课堂教学一样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建立教研激励机制,物质的、精神的激励,缺一不可。

(作者单位:佛山市顺德区顺德一中德胜学校)

灵台一中书香校园建设实施方案 第5篇

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让我们的每位教育干部更新办学理念,潜心教育教学研究,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让我们的每位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理论素养和教育能力;让我们的每位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与书本为友,享受文化的财富;让我们的校园健康向上,富有生命活力,根据平凉市教育局的安排意见,学校决定开展书香校园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以创建“学习型学校”为导向,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新颖活泼、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为载体,本着“文化理校、“书香育人”的宗旨,推行“知识改变命运,学习创造未来”的理念,挖掘全方位的人、财、物资源,努力为学生创建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为教师搭建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为学校构建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打造一个书香校园,塑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推动学校现代化建设的更好更快发展。

二、活动目的

1、开展创建“书香校园”活动,不仅仅是读书活动,更重要的是一项长期的教育行为。通过“与名著同行,与名家对话”、“经典诵读”、“美文时文阅读”等活动,使师生从中得到心灵的慰藉,寻找到生活的榜样,进入生活理想状态与诗意的栖居。我校将把读书作为事业来建设,形成学校特有的文化氛围、优秀传统、教育特色。

2、新课程改革需要“与书为伴”的教师。构建和谐课堂,体现学生主体,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倡导“与书为伴”的思想,拓宽教师的文化素养,树立高尚师德,提高教学水平,丰富教育生活,让教师享受学习的快乐,享受生活的快乐,从而提速课堂教学效率,发挥教育效益。

3、学生阶段是人生读书的黄金时光。帮助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多读书,读好书,提高读写能力,充实文化底蕴,陶冶情操;帮助学生领略读书的价值与意义,拓展知识,感悟人生,把读书的外显行为转化为内在心理需求。

4、促进学校内涵式、人文化发展,提高办学品位,努力创建“学习型学校”。创设自由(读写)天地,倡导师生在高中新课程背景下共同阅读、共同成长;引导教师积极撰写读书随笔记、教学反思,加强交流与沟通,开博与写博;引导学生加强阅读经典,写读书笔记,搞自由创作等,让随笔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

5、提供学习的平台。充分挖掘学校地域资源与文化资源优势,提供资金保障,逐步解决学校存在的图书数量少、种类单

一、书籍陈旧等问题。定期邀请专家、学者、知名校友来校举办学术及其他文化讲座,提供学习与对话的平台,拓展视野,提升境界。让师生能多读书、读好书,形成多元文化价值观念,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6、通过书香校园创建活动,优化学校图书馆的馆藏,确保所配图书具备下列特点:(1)适用性。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根据学校开展教学和课外活动的需要配备图书。所配图书既要符合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规定的各种图书类型比例要求,又要根据我校的特点,适合学生阅读。(2)教育性。配备的图书能起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提高人文素质,陶冶情操;普及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质。(3)新颖性。配备的图书原则上为近三年出版,图书内容新颖,质量好。

三、活动主题及标语

1、活动主题: 阅读享受知识生活

2、活动标语: 腹有诗书气自华!

让阅读成为今天校园最流行的时尚!读写合一,知行合一,天人合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书,给精神打底;学习,为人生奠基。

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同名著为伴,塑造美好心灵。让阅读成为习惯,让书香充满校园!让校园溢满书香,让心灵徜徉书海!科文并举,文理相融,内外兼修,德才兼备 与经典同行,与大师对话!读书为理想展翅,学习让生命飞翔!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经典诵读,你行我也行!创建书香校园,打造文化名校。好书伴我行。让读书成为习惯,让积累成就辉煌。读高雅书,做高尚人。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开卷有益,为生命加钙补锌。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远离平庸。以书会友。

阅读能够改变人生的宽度和厚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诵读文化经典,传承中华文明。享受阅读生活,弘扬校园文化。读书求知明理,和谐进步创新。我读书,我快乐,我进步!每天读书一小时,每月阅读一本书。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

快乐读书,勇于创新,充实人生,共建和谐。开展全民读书,建设书香校园。倡导全民读书,享受阅读快乐。

四、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2010年12月,为发动、准备阶段。

主要任务:制定公布方案、计划,利用各种机会、各个平台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初步改变校园环境,全力营造书香校园的氛围。

1、充分发挥图书、阅览室的作用,保证阅读资源充足。

学校每学年购置图书一次,充实更新图书室藏书;图书室、阅览室由专人负责,保证按时开放;开放电子阅览室,各班级在规定时间内轮流上网阅览。保证在校师生时时有书看,而且总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优秀图书。

2、让每一个班级充满书香.通过“班级图书角”和教室布置,设计“书香班级”。教室里设置“读书台”,班级墙壁上张贴学生的作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能闻到书香,让每一个孩子随手能拿到书,随时有书读,让他们每天在这样的阅读中生活。

3、让每一片墙壁飘书香

一是学校在走廊、过道、宣传栏等每一个学生经常到达的地方张贴名人名言、学术理论、科学知识、励志警句等。让阅读与陶冶随时随地发生,从小处着手,使学生能移步换景,沉浸在浓郁的书香氛围中。二是要加强文化橱窗的建设,记录学生的读书活动和读书感言,使它成为“书香橱窗”,为师生展示读书成果提供一个平台。精心设计“书画长廊”,记录学生书法与绘画的成就,为校园增添书香气息。

4、精心构建多元化的读书网络。

充分利用校园广播,餐厅电视,校园网络,让学生能听到、看到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时事新闻、社会热点、世界动态、科普知识、社会常识、生活常识、名人轨事、娱乐游戏等,让他们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专读圣贤书”的“书呆子”;利用学生公寓黑板报,让学生学会休息,学会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餐厅张贴标语,让学生养成勤俭节约、团结互助、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通过校园网、学校主页,构建读书交流平台,网络相连,信息相通,让师生的目光投得更远。

5、校园网络支撑。

依托快捷畅通的校园网,开通书香校园网络版块;版快下设“书香校园动态”、“制度建设”、“新书(书目)推介”、“活动展示”、“阅读天地”、“美文欣赏”“读书论坛”等栏目,以加大宣传与实施推进力度。

第二阶段:2011年1月----2011年5月,为重点实施阶段。主要任务:完善校园阅读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1、开展换书、捐书活动。

学校决定五一节以后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换书、捐书活动。学生假毕入学时,每人把自己家中已看过的图书带到学校,在自己班内进行交流,各取所需,并自愿向班级图书角捐献图书,做到资源共享。

2、开好班级读书会。

学校各年级、各班级间周举行一次读书会,书目由各级部主任、班主任协同语文任课老师选定,每次至少两节课的时间。学生要写读书笔记或读书心得,班主任要作好记录。

3、举行一次读书笔记展览。

学校定于4月中旬举行一次读书笔记展览。由各级部挑选出态度端正、书写认真、有思想、有品味的学生读书笔记及教师读书笔记,集中进行展览,发动全校师生参观,并给予当选者物质奖励。

4、举行一次手抄报展览。

学校定于5月中旬举行一次手抄报展览。学生每人利用课余时间制作一份手抄报,每级部评选30份优秀作品参加学校的大型展览,届时各班级轮流参观,并评选出最优秀的10篇作品,由学校收藏,颁发证书并物质奖励。

5、开展“建设书香校园”读书竞赛活动

学校将以班级为单位,适时举办组织读书知识竞赛、读后感交流、读书征文、经典篇章诵读、课本剧比赛、辩论赛等活动,树立起读书活动先进班级、优秀辅导教师和优秀学生典型,推动全校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

6、广播站每天广播新闻、学生来稿及优秀诗歌、散文、小说、音乐等;餐厅电视每餐播放电视节目,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欢乐中成长。

第三阶段:2011年6月,为总结、评估阶段。

主要任务:评选读书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召开总结表彰大会,组织成果展示。

1、各级部按照师生个人读书表现评选出“书香校园”读书名星;按照备课组、班级平时读书表现、师生获奖情况、读书环境及文化建设情况评选出“书香校园”先进集体。

2、召开“创建书香校园”研讨会,总结提炼成功做法,由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做经验交流。

3、表彰先进集体与个人,上传网站相关资料,张贴橱窗表彰海报。

4、举办校园成果展示活动与宣传活动。

5、整理归档,写出活动总结。

五、活动要求及措施

(一)教师读书系列

1、学校每学期根据市教育局的推荐,确定必读书1--2本。每学期组织教师交流会2--3次。

2、加强学校图书室和阅览室的建设,充分发挥其作用,使之成为教师开放的读书港湾,学校图书室每年新增图书不少于藏书标准的1%.3、开展教师书架子工程建设,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向“书架子”捐书两本,并要求每位教师至少订阅一份教育教学类杂志。

4、每天在办公室翻翻、看看学校订阅的各类报刊杂志,充分利用双休日、节假日,静下心来,好好读点书,诵经典,品名著,充实自我,并承担开好阅读指导课、开发校本课程、开设校本课程等任务。

5、在读书的基础上,要求养成写随笔的习惯,每月至少撰写一篇读书笔记或教育随笔。

6、积极开展读书成果交流展示活动,如读书笔记交流、读书知识竞赛、经典诗文诵读、读书典型事迹宣讲等活动;开展相关教师读书征文与教科研论文撰写比赛活动。

7、开展与学生“同读一本书”、“同背一首诗”活动。

8、定期举办各种读书沙龙与新课程新理念新视角、教师专业化发展论坛、师资提升培训等动,鼓励教师开办博客,进行网络无限交流,并在校园网上开辟教师读书论坛,给教师书写读书心得、教学体会、生活感悟等搭建一个交流平台。

(二)学生读书系列

1、继续完善班图书角、学校图书馆(室)、阅览定、电子阅览室,让学生有书可读。要求各个班级兼职图书管理员,负责图书的出借、登记、归还等报务工作。提倡班级之间建立“好书交换站”,定期举行“好书换着看”活动。

2、根据教育部推荐书目,开展“大阅读”活动。高中:每生第学年必读学校推荐名著3—4部。任何学生每周一篇随笔或读书笔记;每月一篇自由创作。

3、建立学生“读书成长册”,将读书活动中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心得体会以及每学期制定的读书计划、参加读书实践活动的作品及获奖情况等记录下来。每学期开展一次学生“读书成长册”展示评比活动。

4、开展文学社团活动。建立年级、班级文学社团,使其成为宣传学校的一支生力军。

5、学校、年级、班级积极开展关于学生读书活动的各类竞赛与交流(如经典诵读展示、赏诗会、诵读比赛、读书笔记评比、读书小报评比等系列活动),以增强学生读书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6、开展校园“书香班级”、“读书之星”的评选活动。

7、学校定期举办读书节,开展科学史讲座、文史知识竞赛、研究性学习等活动,充分落实读书与文学、科技、人文、社会等的综合实践,贯彻“科文并举,文理相融,内外兼修,德才兼备”的教育思想与办学理念。

(三)家庭读书系列

1、印发《建设书香校园告家长书》,进行宣传发动。

2、围绕读书活动,充实家长学校活动的内容,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使其成为学校读书活动有力的支持者、宣传者和直接参与者、建设者。

3、父母在家督促孩子每天阅读课外书,每天阅读时间不少于一个小时,并给予一定指导。

4、开展“两手牵手,同读一本书”亲子共读活动,将家庭引入到热爱图书、享受阅读、热爱母语、享受经典的行动中来。学校将在校园“读书节”时邀请家长一起活动。

5、建议有条件的家庭要经常带孩子到图书馆、书店等文化场所,积极开展读书活动。

灵台一中办学理念 第6篇

1、拜师学习的内容:

(1)跟班备课、听课学习,掌握常规教学基本功。

(2)每学期上2节汇报课(1节为向导师汇报的课,1节为向学校组织的评赛领导小组汇报课,时间初步定于第八周,分文科组和理科组),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会撰写课后反思(教学检查中,教后反思是检查的必备环节),通过持续的教学反思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2、拜师学习的目标: 成为一名合格的高中教师。

3、导师制操作办法:

(一)导师条件:

(1)本校带同头课的教师。(2)本校骨干以上教师。

(二)操作办法:(1)导师:

1)指导徒弟熟练掌握教学常规,熟悉教学研究方法。

2)导师听课任务为至少1节/单元(章)或者3—6/模块(即1学分的模块需听徒弟2节课,2学分的模块需听徒弟6节课),并遵循发展性评价的原则,客观评价徒弟的教学行为,提出改进建议。3)指导徒弟撰写教学反思,签审徒弟教案。(2)徒弟:

1)虚心向导师学习,不耻下问,主动请教。

2)每学期至少听导师12节课,并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及课后反思(以备学校检查)。

3)每学期上2节汇报课,要有规范的教案、课后反思。

4、质量评估

每学期进行一次阶段性评价(即初步定于第八周的评赛课),每学年进行终结性评价。

5、激励措施:

1)每学年将两学期评估的结果进行综合比较,评出一定数量的“最佳师徒”。2)学校将对“最佳师徒”进行表彰奖励。

上一篇:雕塑实习报告下一篇: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