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中考作文:不错过

2024-05-17

苏州中考作文:不错过(精选8篇)

苏州中考作文:不错过 第1篇

人生就像是一场旅途,我们即可享受春之妩媚、夏之热忱,也会经历秋的萧瑟、冬的沉寂。沿途的风景,我们都别错过。一首歌,一本书;一场细雨,一条曲径;一声响亮的喝彩,一回意外的跌倒......每一种经历都充实着我们的人生。

请以“不错过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苏州中考作文:不错过 第2篇

大千世界,浩瀚人生。漫漫人生,終不复返!青春的依旧却是永远的回忆,青春的迷茫,却带着几分童真童趣!也许,现在想念从前,也许,现在遗憾满满!青春岁月的长河却永远都在长流。但这其中的转折点却是命运的重逢!一次次的不期而遇又创造了多次的相逢久别!每一次的相见恨晚都将代表着分别的如期!不错过,则是最美的人生!不错过则是对青春的负责!

错过

人生的长路漫漫却总是转瞬即逝!然而那些遗憾的日子里却同样失去了很多!错过则是最好的回报。但是谁又不是再错过之后才懂得拥有!才懂得珍惜。逝去过去的一切有同样是心痛的过往!一次次的经历,一次次的坚持,都将会意味着什么!错过的日子都会是一片浮云,浮云的过往却是遗憾的消逝!相信,得到之后就必须珍惜,人生之中的幸运并不是每天都拥有的,那就做好现在。失去的失去不复从前,即使怎么伤心也是无法挽回的!不错过则是对自己最好的回报!责任在于个人,那就只的所做!不要辜负了期望,不要辜负了自己的心!每一次的伤害都会是心的死亡,可以说是改变后的自己!曾经历过的,那么就懂得了一切,愿自己在这一生之中,优秀自己,不负心,不负使命。错过都将会是遗憾,何不珍惜现在才是最好呢?未来很好,一切在自!

拥有

随着经历的发展,即使日益改变!人民的需求也逐渐的有了提高。但是人民却总是会有私心。拥有了却不懂得珍惜。却又想要得到的更多!心理却永远也不懂得知足。不懂得满足!这样的自己,却永远也满足不了自己的欲望!这世界纵然有千万,却不止你一人!但却不知你的全部。学会适应,学会拥有,人生不要拥有太多,一切事情都不需要有一个‘度”只有这样,你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自己才会感到快乐!只要学会拥有了,就是一切,这样的自己才是最满足的!每个人都会有虚荣心,但是只要有‘度’只要学会珍惜现在。所有的所有,自己都将会如愿以偿!同样,人生又有几回搏?博得了现在即是拥有。错过了却终究是错过。把握最初的自己,明天都将会是最好的。人生长河不断流动,同样,时光也将終不复返!做好现在,不断拥有,学会不错过则是生命中最加精彩的!那绽放的花又何时能够真正的拥有?拥有的并不多,错过的却很多。学会不错过,学会珍惜眼前的一切!知足者常乐,人生才会有更大的乐趣!

2015年苏州市中考作文述评 第3篇

出发, 可以说是人生常态。一种期待, 一次召唤, 一个承诺……凡此种种, 都可能成就一次出发, 让你去经历, 去收获……

请以“记得那一次出发”为题, 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②除诗歌、剧本以外, 文体不限;③不要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 (或暗示) 本人的姓名、校名。

命题透视

1. 诗意与哲理浑然一体的“引导语”。

苏州市的中考作文命题, 即便是命题作文, 通常情况下, 也会有一段引导语。 这道题的引导语共有三句话, 其中, 后两句都是未说完的话, 用“……”表示, 只有第一句话说完了。 而这三句话中, 既有长句, 更有两字、三字、四字的短句, 它们排列组合起来, 几乎是一首现代小诗。 特别是在轻轻地诵读之后, 你便会感受到这不是在读文, 而是在读诗, 带有诗的节奏, 诗的韵律, 诗的味道。

而你在轻轻诵读与品赏的同时, 又会感受到诗意中的哲理。 “出发, 可以说是人生常态。 ”我们谁不在出发呢? 我们谁又不是时时刻刻都在出发呢? 因为, 我们永远在路上。我们为什么要出发呢? 因为会有一种期待, 会因为一次召唤, 或者一个承诺。 原来, 出发就是这么简单。 但是, 我们一旦出发了, 就不会一无所获。

这样的引导语, 不仅引导考生对题眼“出发”有了一个基本的领悟, 也引导他们围绕出发开启一次诗意与哲理的穿行, 甚至会走向更深更远。

2. 当下与曾经水乳交融的“文章标题”。

这是一道引导考生回望自己曾经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 往日的花样年华和喜怒哀乐的命题。 “那一次”而不是“这一次”, 不是“现在”, 因此, 所写的人和事是你曾经的岁月, 是你曾经走过的路, 是你拼搏和奋斗的开始。 人生若没有过往, 还有什么意义可言呢?

而“记得”又分明指向现在、当下。你必须是一个站在当下的自己, 来回望那个曾经的自己。 曾经的自己不可能是现在的自己, 而曾经的自己又必须是以现在的自己的阅历与视角来观照的自己。 于是, 现在在你笔下呈现的虽是曾经的自己, 但也无法摆脱现在的自己, 当下与曾经早已水乳交融, 无法分离。

又因为“出发, 可以说是人生常态”, 那一次的出发是出发, 这一次的出发也是出发, 因而用今天对出发的感受、体验来审视曾经的、那一次的出发, 其意义或价值将会得到升华。

3. 严格与关怀互为表里的“写作要求”。

分条表述的四点写作要求中, 有三条用了否定词“不”。 而同样是用了“不”, 其中的三、四两条是非常明确和严格的“不要”:“不要少于600字”, 这是关于量的底线, 少了会被扣分, 这很严格;“文中不要出现 (或暗示) 本人的姓名、校名”, 考生本人的姓名、校名不能在文中出现, 甚至暗示也不能, 这是关于文品的底线, 突破了就有泄密之嫌, 扣分可不是一丁半点的事。 这些底线平时在课堂上老师们都已讲过, 这里的提醒就体现了命题人对考生的无尽关爱。 因此, 这样的“不要”看似严格, 其实是一种关怀。

而第二条关于文体的“不”, 本身就是一个严格与关怀完美结合的典型。 诗歌与戏剧是不能写的, 但除了这严格的“不能”之外, 其余的文体是完全放开的。 考生不仅可以写常规的记叙文、议论文, 而且可以选择写散文、小说, 写杂感、随笔, 写书信、日记。 即便是第一条关于将题目抄写到答题卡上的要求, 也在友善的提醒中蕴含着不可疏忽的严格。

评卷扫描

1. 大凡优秀的作文, 不仅能紧扣“那一次”, 更能充分体现“出发”。

考场作文与平时写作有一个最大的不同, 就是对是否切题的要求特别高。600字必须对题发挥, 600字必须体现题眼、凸显文章的主题。 就这道题而言, 600字中的大量篇幅应该用在“那一次出发”上, 而不是表现“那一次出发直至到达的全过程”。

优秀的作文在“出发”二字上, 也有两个层次的表现:

一种是一般意义上的“出发”。 这些考生多半写一次出远门或参加某一次夏令营或参加某一次比赛, 主要描写老师的相送、家长的一送再送或同学、朋友的送行, 也有写自己出发前和出发时的复杂的心理活动的。 一句话, 那就是一次离开原地、离开家、离开故土到另一处去的出发。

另一种情况的“出发”就不只是距离上的从一端到另一端, 从一地往另一地, 而是一种从普通走向高尚、从低品位走向高品位、从目光短浅走向视野开阔的精神、气质、境界等层面的“出发”。 这种出发扣住了“出发”的引申义、比喻义甚至象征意义, 是又一层次的“出发”。 这样的文章相当少, 因而容易赢得阅卷教师的青睐。

而无论哪一层次的优秀作文, 考生也多半能在叙事和描写中恰到好处地穿插三言两语的议论或抒情, 使文章更加精彩。

2. 良好层次的作文, 大多写的是“那一次”的“经历”或感受。

有一部分考生其实完全可以写出优秀的一类文, 可惜由于审题不慎, 而遗憾地与佳作失之交臂。 他们审题时的思路想必是清晰的, 但写着写着就情不自禁起来, 以为不把一件事情的全过程写出来、写完整, 就似乎对不住自己, 因为, 这一经历自己记得太清楚了。你“记得”的肯定很多, 可这不等于都要写到文章中来啊! 这类文章中不是没有“出发”, 而是相对于全过程来说, “出发”只占据了其中的一小部分, 被整个过程冲淡了;而在说及故事的感受或收获时, 正好相反, 这些考生只一味地感谢那一次“出发”, 而丢下了文章所写的篇幅较大的重要的人和事。 因为这些缘故, 这类作文只能被评为“良好”层次。

3. 中等的作文, 基本上就是讲述了一个亲情、友情或励志故事。

这些考生基本上不顾题目, 一看到“记得那一次”, 就信笔由缰地一气写来, 直到把自己熟悉的一个亲情、友情或者励志故事写完, 才强行贴一个“难忘那一次出发”的标签。阅卷中可以明显地看出, 有的考生所写的故事是“借鉴”了他人的成果, 只是稍微改头换面。 再加上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一般, 最终只能得到一个虽然及格但平平的分数。

4. 比较差的作文, 既不是写“那一次”, 也不是写“出发”, 甚至连一个故事也写得不像样。

这样的文章所占的比例还不算小, 据抽样统计, 接近20%。 例如, 有的考生写初一出发, 初二又出发, 初三再出发, 那出发早就不是“那一次”了;有的考生, 阅卷者根本不知道他写的是一则什么样的故事, 或者说不知道他为何要写这样低俗的人和事;有的考生的文章前言不搭后语, 让人越读越糊涂;等等。

迷津指点

一、抓牢题眼, 吃透“出发”

会写作的人总会抓准题中之眼, 吃透题眼的形与神, 做出合乎情理而又出人意料的精彩解读, 进而写出让人叫绝称快的好文。 对于“那一次出发”这道题而言, 谁吃透了题眼“出发”, 谁就能写出一篇高分的考场作文。

1. 在引导语的帮助下理解“出发”。

出发是一种行走, 是一种刚开始时刻的行走。 出发既是一种行走的状态, 也是一种人生的状态。 因此, 引导语的第一句就提醒我们:“出发, 可以说是人生常态。 ”同时, 每一次的出发, 理由是不尽相同的;每一个人的出发, 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所以, 引导语的第二句话, 用了三个分句加以列举, 并用省略号引发我们发散思维。 而且, 任何一个理由或者原因, 都会引发或者导致或者成就一次出发。 我们不仅要明白什么是出发, 更要明白人生正是因为有了这一次次的出发, 才会有一次次的经历和一次次的收获, 才会变得丰富、充实、有意义, 才会让你无法忘怀。

2. 在比较的思辨中定位“出发”。

一是在过程中比较。 出发永远是每一次经历的全过程中最初的那一刻, 出发后还有漫长的过程, 还有各种风雨需要承受, 最后才是“到达”。

二是与“到达”比较。 出发是为了到达, 但“出发”绝不是最后的“到达”。 虽然, 每一次到达又常常是下一次出发的开始, 但它依然不是到达。 著名诗人艾青写于1979年的一首《盼望》诗对此做了形象的诠释:“一个海员说/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一个海员说/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 ”

3. 在选材取材中落实“出发”。

艾青诗中的“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的场景, 正是对出发最好的落实与表达。 对海员来说, 出发时刻是起锚时的浪花;对军人来说, 出发时刻是背上行囊时的从容;对农民来说, 出发时刻是扛起锄头时的惬意。 那么, 对我们未成年的初中生来说, 出发时刻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最有发言权的还是同学们。 即使你们抓不到如艾青所描绘的充满诗意的、个性的出发画面, 也要紧扣“出发”, 集中笔墨写好出发前和出发时的情况, 出发后的内容则必须略写, 而且主要是写感受和收获。

对于出发前的情况, 同学们既可以写自己的心理活动, 也可以写各种准备, 还可以写各种牵挂、交代甚至预见等。 对于出发时的情况, 同学们既可以写三步一回首的犹豫, 也可以写送了一程又一程的不舍, 还可以写此时此刻所见之景之物之人之事, 更可以写此时此刻的所想所忆所思……总之, 只要是发生在“出发”这个点上的, 就是切题的、准确的和有意义的内容, 就会使文章真正变得丰富、充实、精彩。

二、记得“记得”, 务必在场

“记得那一次出发”是一道让写作者无法置身事外的命题。“那一次出发”虽是你曾经的过往, 但你至今“记得”, 而且不只是记得一个大概的过程。 因为, 出发的主角就是你, 无论感动还是伤心, 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记得”二字则明确地告诉你, 这是一次在场写作, 是一次虽在当下但又不得不回到既往的写作;同时, 所写的虽是过去, 但你此刻必须置身其中, 将你当初的和当下的感受、体验展露出来。 因此, 这是一次触动灵魂的写作。

顺便说一下, 在场的写作特别强调关注当下。 一是要有当下意识, 要把每一次写作都作为一次神圣的心灵之旅。 二是要有在场的姿态。 我们身处的时代日新月异, 我们自身也在不断地成长, 因此, 我们必须要用当下的视野, 贴近灵魂, 呈现真实, 把握生命的终极价值。 三是要有在场的技法, 善意呈现, 自然浸润, 体现正能量。

例文点评

一类文:

记得那一次出发

还记得, 初中时的我, 满怀着对加拿大多姿多彩的生活的向往, 希冀远离母亲的切切察察, 体验独立的生活。我从中国出发, 踏上了为期三个月的留学之旅。 (“多姿多彩”“切切察察”等词语的运用, 有形有态, 有声有色。开头非常简洁的两句话直接点明了“出发”是源于一种召唤、一种期待, 更是一种逃离。有意思!)

那次出发, 记忆犹新…… (紧扣“出发”, 紧扣文题, 单独成段, 非常醒目)

大雨滂沱, 母亲撑着雨伞送我上学校的大巴前往机场。就在我满天欢喜地摆脱母亲的唠叨时, 她却以我身材瘦小搬不动行李为由, 要驱车跟在大巴后面一同前往。 (一个追求独立, 希望摆脱;一个借口瘦小, 不舍相送。此情此境, 活脱真实, 让人叫绝)

我不论如何拒绝, 她硬是不同意。 望着母亲已有丝丝皱纹的面孔, 看着她乌黑的眼珠像是在恳求我似的, 我无奈地答应了。 (一边是母亲丝丝的皱纹和恳求的眼神, 一边是无法拒绝后的无奈, 依然是两幅情景对比呈现, 很是揪人)

坐在车子最前排的我, 心绪如雨如麻般地乱。 从大巴的后视镜中, 我清晰地看到在雨中, 母亲的灰色轿车紧追不舍。 (如雨如麻的心绪, 非常传神地表达了一个追求独立的当代初中生在亲情包围下的尴尬境遇)

“唉, 这种小事, 出发了都穷追不舍, 我都多大的人了!”我叹息道。 (借叹息直抒胸臆, 也是一次智慧地点题)

到了机场, 母亲跳下车来, 慌忙的眼神中透出焦急与担心。 她穿着绿色的户外装, 只顾帮我搬箱子, 却忘了打伞。 雨滴落在她身上, 打湿了衣服。 这是何等地糊涂! 我刚低头叹息, 余光中却瞥见母亲挪动着的微胖的身子。 她双手提着大箱子, 用脚将箱子费力地挪上台阶。 雨水打湿了她的衣服, 可她却转过身来, 满怀热情地朝我招呼。 (此处描写, 不是“背影”, 胜似背影!可怜天下父母心哪!)

接下来, 便是安检门前的字字叮咛, 如雨滴般滴落在我的心里, 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似乎是道别了, 我有些不舍, 便耐心地聆听这出发前的最后的叮咛。 (“我”被母爱感动着, 从心乱如麻变成了耐心地聆听叮咛)

安检需要穿过一段玻璃挡住的路, 母亲是不能送了。 我回头望去, 母亲衣服的颜色因被雨打湿而成了深色。 岁月终究还是在母亲脸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她微笑着, 眼角处已经有了皱纹。 她的眼神中似乎透着焦虑, 却又好像怀有欣喜;似乎很无奈, 却又透出一丝坚定…… (又一次回望, 用自己的灵魂贴近亲爱的母亲。笔下的文字, 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窗外的雨似乎停了。我头一转, 便没再回头。此刻, 心里反没有了期待中的喜悦, 只觉得既感动又温暖。 (经历了一番出发时的相送之后, “我”的内心世界也变得“温暖”了!)

出发了!在加拿大的生活充满了挑战, 没了关爱的叮咛, 也没有了备好的热气腾腾的三餐, 我学会了独立, 也念起了母亲的好。 (写到达之后的生活及收获, 只用了简单的三句话概括处理, 便把大量的篇幅留给了“出发”时刻, 真的非常聪明)

如今, 又是一个雨天。我想起了那次出发。神圣的母爱溢满我的心灵, 给了我面对挑战的力量。 (又一次的真切体验, 再一次的人生收获, 使得“那一次出发”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总评:这次写作中, 以出发远游、夏令营活动、到一个陌生的城市读书求学等为题材的文章特别多, 但能写得好的实在是凤毛麟角。这位小作者却很聪明地描写了母亲从学校到机场这一段的出发相送, 再现了一个追求独立的初中生的情感转变与成长过程, 也真实地呈现了母亲对出远门的孩子的不舍。两相对照的画面不断地交替呈现, 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感动于出发的这一刻, 羡慕着这两代人。

二类文:

记得那一次出发

八月的骄阳把大地烤得炙热, 往日清凉的湖边凉亭里也不见了人影。 而我在这种酷热的天气下, 背上背包出发了。 (既介绍了环境, 也交代了出发的缘由)

妈妈总说我不肯吃苦, 这不, 她给我报了一个夏令营, 让我去锻炼锻炼。 听到这个消息时, 我自然是万般不情愿, 但终于没能说服她, 只好背上她为我整理好的背包, 无奈地踏上这段旅程。 (一段心理描写, 再次交代了这次出发的原因)

坐上大巴, 空调呼呼地吹着, 与外面的酷热真是截然不同。 可后面的一切肯定没有这么舒服与容易吧。 (概述了出发时坐在大巴上的感受, 同时想象着夏令营的情形)

下了车, 眼前便是一片自然之景:没有高楼大厦, 没有人潮涌动, 有的只是几棵参天绿树和一片与河相连的绿草地。 (此情此景, 与想象中的差距太大)

老师分发了帐篷让我们自己搭建, 说今晚便在这里休息。听到这个消息, 我仿佛被推到了谷底, 不由得埋怨起来。不过, 现在说这些也没什么用, 我只好对照说明书, 研究起如何搭帐篷来。炎炎烈日下, 整整一页的说明书看得我头昏脑涨, 最后, 还是在老师的帮助下, 我才将帐篷搭好。累得满头大汗的我赶紧躲进帐篷中, 以为会舒服些, 谁知帐篷里同样闷热无比。下午, 我在心里一个劲地埋怨妈妈不该把我送到这种地方, 还要参加一系列烦人的活动。好不容易吃过晚饭, 太阳终于落下, 月亮似乎显得亲切了许多。辛苦了一天的我倒下就要睡着了, 可是, 就连蚊子也不放过我, “嗡嗡”地一个劲地围着我吸血。想着还要这样度过好几天, 泪水不禁涌了出来。 (这段文字很是逼真, 无奈的情感充满字里行间)

夏令营终于结束了。再次踏上大巴, 吹着空调, 感觉真是惬意极了。坐在车上, 我回想着过去几天中发生的一幕幕, 好像也没有那么糟糕嘛。 回到家, 妈妈激动地抱住了我, 问我累不累, 我只是一笑而过。

后来, 我去亲戚朋友家时, 不再像从前那样只会坐着聊天, 而是会主动帮他们做些事情, 一句句表扬的话也随之而来, 听得我心里暖暖的。 (当时抱怨, 但夏令营结束后, “我”还是发现了自己身上的变化)

回想那一次出发, 与其说是让我提升生活能力, 不如说是对我精神的磨砺。我从畏惧困难到主动接受挑战, 从埋怨妈妈到理解了她的良苦用心。那一次出发, 教会了我许多。八月的骄阳即将再次炙烤大地, 这一次, 我将克服困难, 再次向前出发! (最后的议论卒章显志, 但有些内容在前文中找不到对应的描写, 感觉有为议论而议论之嫌)

总评:这也是一次出发, 没出国门, 只是参加夏令营。如果小作者能紧扣“出发”二字做文章, 写足自己出发前的不情愿、出发时的痛苦以及妈妈的再三劝说和鼓励, 虽然境界不一定很高, 但肯定是扣题的, 也是真实的。遗憾的是, 这篇文章主要叙写了夏令营的全过程, 最后表达了自己的收获与体会, 准确地说, 真正扣住题目的文字也就是开头的三个自然段, 约占整个篇幅的四分之一。鉴于小作者记叙文写作的功底还是不错的, 且文章所写也非常单纯与可爱, 故判为二类文。

新题预测

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 根据要求作文。

每个人都有一行热泪, 苦也要面对, 因为坚强;每个人都有无言的伤, 痛也要承受, 因为成长。请以“依然渴望长大”为题, 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 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 (或暗示) 本人的姓名、校名。

题二:阅读下面的文字, 根据要求作文。

隐痛精灵阳光希望诱惑那一刻

手机咖啡馆生命风雨兼程

2014年苏州市中考作文述评 第4篇

人生就像是一场旅途,我们既可享受春之妩媚、夏之热忱,也会经历秋的萧瑟、冬的沉寂。沿途的风景,我们都别错过。一首歌、一本书;一场细雨、一条曲径;一声响亮的喝彩、一回意外的跌倒……每一种经历都充实着我们的人生。

请以“不错过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或短语,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在答题卡上;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不要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命题透视]

苏州的中考作文命题始终那样婉约、柔美、谦和、包容,让你无法不爱。今年的“不错过 ”,肯定不能错过。

一、 半命题:六年一次的“不错过”

2008年,苏州中考曾出过一道非常不错的半命题作文,那美妙的“聆听”,至今在耳:“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美妙的声音,有的是欢快的,有的是凝重的;有的是大自然的天籁之音,有的是心灵世界的肺腑之音;有的声音飘动着明亮的希望,有的声音荡漾着温暖的柔情……凝神聆听,你会突然间感到自己是其中的一个和谐的音符。”这是当年的一段引导语,这一段可耳可心的诗意表达,曾引发了相当多的考生写出了优秀的文章,之后,也不知诱发了多少好的作文命题。

自2009年“一丝惬意心中来”的命题作文出现后,整整五年,苏州人一直钟爱着这种诗意的、柔美的、撩拨人心的命题作文。直到2014年,苏州人才从喜欢的、满足的情绪中走出来,回望六年前的半命题风景,于是,就有了今天呈现给大家的“不错过_______”。

二、 内涵有异:“不错过”不等于“不该错过”

这道题刚一问世,便有人说,这是一道抄袭了常州中考作文的题目,至少说明命题人的视野不够宽阔。其实,这样的判断是有失公允的。

苏州的“不错过_______”是一道半命题作文,而2013年常州的“不该错过的风景”则是命题作文。因此,这是两道题型完全不同的作文命题。

更为重要的是,虽然都有“不错过”三个字,但其内涵是有差异的。我们不妨回看一下2013年常州的题目:“阿尔卑斯山的一条路旁竖着一块标语牌,上面写着:‘慢慢走,欣赏啊!’很多时候,当我们朝着远方的目标一路奔跑的时候,常常会错过许多不该错过的风景。况且,如果你有一双慧眼,风景又何止是清风明月、奇山异水呢?请以‘不该错过的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我们会发现,常州题强调的内涵首先是“慢”,如同2013年盐城的“放慢脚步”一样;其次是“欣赏”,要“用慧眼欣赏”。更为重要的是,“不错过”的对象被锁定在“不该错过的风景”这一范围内。而苏州的命题,既没有强调“慢”,也没有限定“风景”的范围,而且非常大度地表达了只要是沿途的风景,都不应该错过的意思;甚至强调的是所有的经历,哪怕一次跌倒,也会充实我们的人生。这里传达出来的,不只是命题者的识见,更是苏州人的一种包容和淡泊。让疼痛成为风景,不是一般人能体味的。

三、 “爱”在其中:充满了人文关怀

这一点似乎也成了苏州中考命题的传统,命题人始终站在十四五岁的孩子的角度来观察人事,即使是如此重要的考试,也依然把对考生的关爱放在第一位。

“不错过_______”这样的话题,对一个初中生而言,似乎有点超前,但采用了半命题的形式,就能很好地弥补这样的不足,因为,偌大的写作自由权留给了孩子,他们熟悉什么就写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什么刻骨铭心就写什么,于是,我们惊讶地发现,这道半命题作文几乎成了考生自由命题和自由写作的一次实践,各种题目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考生可以补充一个字、一个词、一个短语甚至一个短句,自由度很大。

此外,这道题还有一段提示语作为引导,不在“风景”上设置门槛,这样,人生的喜怒哀乐皆可招至笔下,世间的人情练达均可摇曳成文。

如此放手的挥洒,也是考场作文不可多见的风景。没有真正的学生观,没有“学生为本、学生第一”的教育理念,是不会如此命题的。

[评卷扫描]

常言道,字面人面,题品文品。半命题作文的特殊品质决定了这次考场写作的品质:一方面,优秀作文较多,特别是选材的自由带来了故事的变化、主题的丰富,可读耐读的优秀文章明显比命题作文多得多;另一方面,也因为自由,致使写作成了一匹脱缰的野马,不少考生自说自画、自我陶醉,使得文章与“不错过”、与提示语几乎没有一点关系。

后一点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 只写了“半道题”。

虽然是半命题作文,但根据要求补上适当的词语或短语之后,就是一道完整的题目,整个写作就必须依照这道完整的题目进行。这个道理考生们都知道,但到了考场上就往往不是这样了。

例如,有一位考生写《不错过父爱》,结果只是写了父亲对自己学习、生活方方面面的关心和帮助,写了父子之间的爱;还有一位考生写《不错过打开那扇窗》,题目很有味道,补充的部分还是个动宾结构,更是一种比喻,可结果所写的只是自己如何去打开与父母沟通的那扇窗的故事。

这两篇文章其实都只写了半道题,前者写的是“父爱”,后者写的是“打开那扇窗”。而这半道题,也是自己补充的,命题人给出的“不错过”完全被视作了空气。这样的情形不在少数,而且占到了相当的比例。

2. 文章中虽然出现了“不错过”,但只是虚晃一枪。

这种情形比较普遍。大致归纳一下,如下几种比较有代表性:

一是“题记”中出现过“不错过”,但正文中就再也见不着“不错过”,从所写的人和事中也读不出“不错过”的任何味道来。这里顺便说一下,600字的文章本来就篇幅有限,请不要再在“题记”“后记”这些形式上占篇幅,要认认真真写好600字的文章。如有精彩妙语,不妨写在正文中。

二是在结尾处写上一句点题的话。比如“人在旅途,千万不能错过爸爸的爱”;再如写完了和老师之间的误会矛盾后,来一句“是啊,师生之间,真的不能错过”等。这样的文字非常生硬,甚至和硬贴标签没有两样。

三是“不错过”三个字在文章中始终是“整体打包”,无法让人理解考生对“不错过”的独到理解和深刻见地。

3. 字面地、浅表地、简单地描述或图解“不错过”。

这是此次写作中非常普遍的问题,即使一些被判为一类卷的高分作文,也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方面的毛病。

虽然题目中规定“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但考生几乎清一色地选择了写记叙文,因此,对“不错过”的认识与解读,要么是通过叙事后的议论和抒情来体现,要么是通过所写的人和事、景和物来体会和品读。而这两点对考生来说,前者做得好的不多,后者几乎难以企及。

[迷津指点]

如何才能写好这篇半命题作文呢?

一、 清醒地意识到“半命题”不是“自命题”,写作时必须受制于“不错过”。

见到半命题,很多考生心里一暖,开心之余,即刻为“不错过”补充了非常好的对象,也就是写作的具体材料或内容。有人写一场精彩的表演,有人写一次难得的重逢,有人写一次深情的送行,有人写一次日出或日落的守候……得意之余,便陶醉在所补充的对象之中,全然忽略了“不错过”三个字。

半命题不是自命题,命题人把所有的玄机都埋藏在了给出的那几个字中。因此,这里的“不错过”依然是影响这次写作的核心要素。无论你在横线上添加什么,心中都必须有“不错过”三个字,都得在你所写的具体的人、事、景、物中体现“不错过”的意蕴,表达你的思想与情感。

二、 只有对“不错过”有了深入的解读,才会获得写作的成功。

如果想让你的文章高人一筹、胜人三分,你就必须对“不错过”有准确、独到的诠释,或者有较为特别的、切身的体悟。后者对同学们而言有点为难,但前者,同学们必须努力去做。

“不错过”是相对于“错过”而言的。写作之前,同学们至少要有这样几个层面的思考:什么是“错过”和“不错过”?“错过”和“不错过”分别是什么样的状态和存在?为什么要“错过”和“不错过”?如果“错过”了怎么办?如何才能“不错过”?“错过”和“不错过”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又如何转化?……对这些问题,同学们不能止于简单的思考,还必须要有一个最基本的解读。当然,解读得越深透,文章的穿透力就越大。

有人会说,我又不写议论文,要这样的解读做什么呢?如果这样认识,就大错特错了。记叙类的文章不能只有事和情,也需要智与理,真正好的记叙文应该是人、事、情、理集于一体的。更有意义的是,当你有了以上的理解与思考之后,你的叙事就会在理趣的影响下变得情理并至、叙议双赢。因为,就“不错过”这三个字而言,同学们如果没有叙事后的理性议论去画龙点睛,通常情况下是很难把文章提升到较高的境界的。

这个话题是承前面两点而来的。绝大多数同学都不想写偏题文章,也都不想写没有深度、厚度、力度的简单记叙文。关键是,如何才能走向深刻、富有厚度?这里有两点建议。

第一,用自己的生活去写作,正如提示语所言,用像旅途一样的人生来写作。一首歌、一本书、一场细雨、一条曲径、一声响亮的喝彩、一回意外的跌倒……每一种经历都充实着我们的人生。每一种充实的人生,都是一篇最华美的“不错过”的文章。

第二,用已有的阅读积累去撞击自己的审题和立意,燃烧创作之火。就身处初三的同学们而言,如下三个阅读积累,你们一定是有的:

一是泰戈尔的诗句。

泰戈尔的《飞鸟集》中有两句诗特别有名,有名到许多小学生都能脱口而出:“如果错过了太阳时你流了泪,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这是让你不要为错过而悲伤,要立足眼前、抓住当下。当然,再深入一步,还可以理解为错过时不要流泪,要学会思考,学会总结,力争以后“不错过”。

二是刘心武的文章。

苏教版语文八(下)教材中有刘心武的生活感悟精品短文《错过》,这是每一位同学都学习过的。机会均等,就看你在考场上能不能自由调用。在刘心武看来,错过和不错过都是人生常态,人生的多彩就是由错过和不错过这样的经纬线组成的。错过,即“有所失”,我们要习惯它。错过,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我们要品味它。“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不得了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在刘心武看来,这“预定的到站”才是肯定不能错过的“风景”。如果能得到《错过》一文的启发,你的视界就会打开,你的选材就不会随便,你的文章就不会变得没有思想。

三是祁隆的歌。

祁隆是不少同学喜欢的网络歌手。他的一曲《错过》,既打动过不少人生阅历丰富的人,也打动着含苞待放的少男少女的心。“是否还记得那美丽的邂逅/是否还记得那醉心的温柔/一抹相思飘荡在梦的路口/曾经的记忆却搁浅在西楼……”这样的旋律,这样的歌词,应该也让懵懂的你明白了珍惜的意义和错过的痛楚。如果你能选择那些难以忘怀的、刻骨铭心的场面和故事,在叙说中渗入对生命的感悟,你的文章便会于动情处晓理,产生相当的审美效应。

[例文点评]

一类文:

不错过这明媚

时光太瘦,而指缝太宽,这点点细碎的明媚,我,却抓住了。

依稀记得你和我站在天台上,十指相扣。你手里拿着复习资料,对着我摇晃,白茫茫的纸片在我面前翻飞。我顿时明白了你要干什么,不由得哭丧着脸对你说:“我们去散步吧——能不能不背啊?”我摇着你的手,你却不理会我的撒娇,自顾自地哼着小曲:“输给你我可觉得丢脸死了。”我猜想,那时你的眼中,一定是狡黠吧。果然,我又一次中了你的招,抢过你手中的资料气冲冲地复习了起来,效果却是意外得好。考试后,你一把抓住我的手,笑眯眯地对我说:“输给你,不丢脸。”我恍惚间看见了你脸上有着一层明媚的光。啊,真好,我错过了你的狡黠,却没有错过你的明媚。(当初的“狡黠”是一种猜测,而此刻的“明媚”已然是“看见”。于是,这样的点题就显得非常自然而又富有智慧)

清晨的我,满怀着激动与忐忑的心情奔向考场。小轿车里的我看着越发近了的学校,不由得紧张起来,紧紧握着的拳头也不觉又紧了几分。你只是默默地开车,并不言语,但我却发现,你紧握方向盘的手,已经握得骨节都发白了——你一定也很紧张吧。

一路无语。

打开车门时,我以为你会像平时一样,冲我挥一挥手,但这一次,你也打开车门,走了下来。你一只手摩挲着手上的佛珠,面对着我,嘴里不知道在念叨些什么。忽然,你从手腕上褪下那串小一点的、早已磨得光亮的佛珠,也不管它是否合我的手,硬是套在了我的手上。你拍了拍我的肩,说道:“好好发挥,别想太多。”我这时才忽然明白你为何一直戴两串佛珠!这串偏小的,怕是早早为我准备的吧!你宽厚的手掌带着暖暖的温度,宛如那明媚的阳光,直照我心。啊,感谢上天,我错过了那么多次你眼中的温柔,却未曾错过这一次明媚。(往日与今日对比,往日是温柔,今日是明媚。那发白的骨节,那佛珠,那一句宽慰的话语,那宽厚而带着温度的手掌,成了“我”眼中的又一次明媚。丰富,温暖,明亮,灿烂,美好!)

愿上天赐我一双慧眼,永不错过这明媚。

总评:这是一位很会写作的考生。全文写了两个“明媚”的场景,在“错过”后“抓住”,在对比和变化中亮化“明媚”,既让读者感受到明媚的画面、明媚的时刻,即什么是真正的“明媚”,也让读者感受到为什么要“抓住”这样的“明媚”。最后,单独一句成段,意味深长地道出:只有拥有慧眼,才能永远不错过“明媚”。加之小作者很会说故事,很会点亮细节,表现出了较为出色的写作才情,故这篇文章被判为一类卷。

二类文:

不错过一条小巷

都说人不可貌相,小巷也是一样。或许在某个昏暗的小巷口,会藏着另一番景象。(这个开篇与众不同)

端午节时,爸爸带我去周庄看奶奶。虽然气温随着夏季的来临不断升高,但也挡不住人们对旅游的热情。才八九点钟,古镇中已经有了不少人,更不用提饭后了。吃过饭,我在拥挤的人群中逛过了大半个古镇,回去时,望着在狭窄街道上缓慢前进的人流,不禁有些懊悔。这么多人,好的景致都被拥挤得不见了踪迹,出来干吗呢?为了避开拥挤的人群,我走进了路边一条昏暗的小巷。(叙述不够简洁,但原委还是交代得清楚的)

起初,我并不想走这条小巷,不是怕迷路,因为这里总会有路能回到大街上去,而是它的昏暗和人烟稀少让我有些不安。望着小巷的另一头就在眼前,我都不知道走了多远,整条小巷只听见我的脚步声。终于走出了小巷,我舒了一口气,终于走出这昏暗的地方了,接下来,只要凭感觉走就行了。(“望着小巷的另一头就在眼前,我都不知道走了多远,整条小巷只听见我的脚步声。终于走出了小巷,我舒了一口气,终于走出这昏暗的地方了,接下来,只要凭感觉走就行了。”这段文字有点乱)

环顾四周后,我停下了迈开的脚步。一位老奶奶抱着一只猫,静静地躺在一张藤椅上小睡。整幅画面如同画卷般透着一股安闲、宁静。或许是我的脚步声吵醒了她,她睁开仍带着睡意的双眼向我招呼:“你好啊小朋友。这真是少见,会有外人走这条巷子。”“奶奶好!”我慢慢走过去,“外面人太多,这条巷子人少,走起来快。”老奶奶笑着,但也略带惋惜:“是啊,想我年轻的时候,外面哪有那么多人哦。大街上也只是在早上人才多点……”我听她念叨着往事,不禁感叹:旅游业的发展确实为周庄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但也让它永远丢失了原有的宁静。只是还好,还留着几片净土没被打扰。“哎哟,我又困了,年纪大咯。你快回去吧。”“嗯,奶奶再见。”在拐角转弯处,我特意回头又看了一眼,只见老奶奶嘴角挂着笑,一只手在猫身上轻抚了两下,浅浅地睡去。(“老奶奶抱猫图”应该是僻静小巷的特别风景)

不要错过这条小巷,或许在它的另一头,会有你所向往的景象。(无需“或许”,事实已然)

总评:用“一条小巷”来补足文题,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小巷里又选择了老奶奶抱猫这样的特写场景,进而描绘出昏暗、僻静处的特别风景,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遗憾的是,小作者的写作能力弱了一点,记叙不够简洁,思路也不够清晰,描写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均显得一般。

[新题预测]

题一:请以“美丽的角落”为题,完成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题二:请以“那一天,我长大了”为题,完成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中考语文作文不错过那抹风景 第5篇

语文并非不可提高,有决心,有方法,自然水到渠成。

1、要把语文成绩的目标定高一些。“起码不拖后腿”的目标太低了,取法乎上,仅得乎中,你取法乎中,结果只能得到下了。这还是你对语文的认识不清造成的。

2、初三了,在切切实实地上好每一节语文课的同时,要注意与初二、初一语文知识的联系,综合把握每一个知识点,由点到面,由面成片,形成一个语文知识的整体。不但文言文要这样,现代文阅读也要这样。初一初二是打基础的最佳时期,初三就是中考冲刺了的黄金时间,千万不能落下了。

3、上好每一节语文课是知识的吸收,认真做好每一课的课后练习是知识的巩固,只有把课堂和课后的练习结合起来,才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4、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是丢分的主要板块。文言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过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实词积累是王道。现代文阅读是丢分最多的。平时要注意多做些现代文阅读练习,光靠课堂练习远远不够。每次做完要对有问题的地方做个反思。持之以恒必有进步!

中考语文作文不错过那抹风景 第6篇

“大虎,还不快去挖野菜!”爹大吼着,一脚把他踹了几步远。

“爹,全县的人都在挖,都已经挖完了,还怎么挖啊?”大虎踉踉跄跄地爬起来。

“去后山,快点,不然晚上汤都不准你喝!”

大虎一瘸一拐地来到后山,把眼睛睁得大大的,生怕漏掉一根。晚上了,大虎提着30多根野菜回到了破旧的家中。爹叫大虎妹子洗一半煮了,一家人狼吞虎咽之后赶快上了床,免得一会儿又饿得不行。

一家人在床上翻来覆去,攥紧的拳头拼命地抵住那不安的胃……

撕扯着狂风的雪越下越紧,那破旧得千疮百孔的棉絮再也遮不住侵入骨髓的寒气……

21世纪初的一天,仁怀市酒都新区:

“回来了,小虎?”

“呃。妈,我的作业多得不得了,你去给我把电脑打开好吗?我要上网查一些资料。”小虎答道。

“你先来帮我这鱼杀了再说吧。”

“哎呀,又是吃鱼!你换个口味行不?”

“吃鱼能补脑,你小子还嫌?”

“蕨粑的营养价值那么高,跟你说了那么久了,你不去买来给我补补,就是鸡呀鱼的。妈,我求你了!”

“那是饿饭年头的人吃的东西,你以为好吃得很。想吃的话明天我就去买来你尝嘛。”

小虎喜形于色,心花怒放,眉毛扬得老高,哼起了“咱们老百姓,今儿真高兴”,脚在木地板上打起了拍子。

苏州中考作文:不错过 第7篇

中考半命题作文不错过600字左右1

那是一天傍晚。将近黄昏,太阳一半已进入了地平线以下,放出淡淡的红色。太阳逐渐下落,红光愈是加深,映得天空一片红色,连空中的云也像被红色染料染过,红红的。

院子里没有风,空气暖暖的,人也懒洋洋了。我和哥哥坐在院子里看着,欣赏着那似被染成微红的橘子树、葡萄藤还有那些叫不上名字的花、草。院子里这样安静,没有一点的嘈杂。但没多久,一串快捷而更令人觉得沉重的脚步声打破了这份宁静——我母亲来了。看到母亲,我很高兴地跑了过去,嘴里喊着“妈妈,妈妈……”哥哥也站了起来,而母亲只是轻轻地把我推开,径直走向了哥哥。母亲来到哥哥面前,弯下腰,双手搭在哥哥肩上,表情很严肃。

“你爸爸他……”母亲没有说下去。哥哥先是呆住了,然后像失去了重心,一下子坐在地上。他没有哭,他只是静静地坐在地上,一直坐到母亲把他搀进屋去。就在这一切发生的时候,太阳已经悄悄地躲到地平线下去了,院子里成了黑色,又是一阵宁静……

这是我的表哥。他的父亲,也就是我的舅舅就这样去了。就是一场车祸,我哥哥再也见不到他父亲的微笑,再也见不到他父亲在他身旁,千叮咛万嘱咐,再也听不到他父亲的教诲……他的父亲,就这样没有预料地错过了!

现在的我,何尝不是被我父亲千叮咛万嘱咐呢?

曾经有多少次我对他的要求不满而大发牢骚,曾经有多少次我对他的建议充耳不闻;曾经有多少次违背他的意愿而引得他大发雷霆;曾经有多少次……

终于明白了,没有了父亲的叮咛,原来是多么地可怕。看着如今失去父亲悲痛欲绝的哥哥,我不禁感到一丝悲痛,又陷入了深思。

应该更多地去关注一下父亲了。不要等错过后才感到心痛……

中考半命题作文不错过600字左右2

我们班的郑羽踊跃参加,还有一些同学也参加了征文竞赛。我心想着:又要写作文啊!我才不写呢,功课这么多,哪有多余时间写作文啊,再说了写了也没见谁获奖!写了也是白写,根本不用写。我坚决的对老师说:“我不参加!”“你可要三思而后行啊!这次比赛是全国性的,获了奖还能优先录入好的初中呢!”老师惋惜地说。可我仍旧拒绝了,每次有征文比赛,他都这么说。

我玩的很轻松,但有些同学仍然埋头写作文,改作文。我却随处晃来晃去,还时不时地嘲笑他们:“这些了有什么好处啊!写了也不会获奖的,还不如不写呢!你这么有时间啊?没事找事做啊?”我看着他们一遍遍地修改作文,修改再修改。我心里暗暗地想:他们真笨啊,幸亏我这么聪明,才不去写那什么作文呢!

日子像流水一样静静流淌而过,他们的作文毫无音讯,我嘲笑他们:“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你们又白写了一篇作文,早就跟我一样嘛!”但是第二天上课的时候,老师带来了新闻,前一次比赛郑羽获得了三等奖!我的心顿时凉了半截,看着她上台领奖,我剩下的那半截心全凉了。我开始后悔了,如果我参加,何止会比她差?再怎么说也是个一等奖吧!(夸张了一点)可我怎么就没有参加呢?我怎么会没参加呢?我在内心一遍遍问自己,可事情已经结束了。我终究错过了这个机会,失去了本来属于我的一切。

曾经的曾经,由于害怕,我错过了展现自己的机会;由于自卑,我错过了一段美妙的情谊。只有在失去的时刻,我们才晓得珍惜。是啊,错过了,失去了,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错过些什么,不论是重要的还是不重要的,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做任何事或说任何话的时候都要三思而过,尽量不要再以后回忆的日记里留下一些不必要的遗憾。

母爱如天;父爱如山;母爱永远不会枯竭,父爱永远不会坍塌。父爱母爱的大门永远为每个人打开······

朋友间的友情万古长青,错过了不要自责,更不能冲动,冷静下来好好反省自己是不是也有地方做错了······友情之树是不会枯萎的。愿意改过的,朋友会坦诚相待的。友情还可以补回来的。

初中的同学难免会和老师产生矛盾,他们往往会错过给老师道歉的机会。既然错过了就不要留恋,这里错过了那里还可以补过,不要把老师想的太小气,老师是永远不会在小事上斤斤计较的。

曾经错过的······有些事是可以补回来的。

中考半命题作文不错过600字左右3

时间拼命奔跑,人们错过的太多了。

从我出生到现在,无数的错过与我邂逅,而自己却懵懵懂懂,事情过了才后悔。还好,没有把错过变成过错,这样才使得它能够及时挽回。

记得离开北京的那一晚,火车还未到站,我和妈妈就来到了全国的书店——西单图书大厦,沉迷于书中的我如迷途的羔羊,陷入了幻想的世界,一下忘了时间。

终于选好了几本珍贵的爱书,妈妈突然叫了起来:“哎哟,时间不早了,我们赶不上火车了!”我一伸手,看看表,可不是!于是,妈妈急忙付了款,拉着我就跑,连零钱都没拿,真实心急如焚哪!

来到北京站,我和老妈气喘吁吁,只见爸爸向我们招手,让咱们过去。他说:“听见汽笛的鸣叫了吗?就是我们的那趟列车!不过,既已错过了,我们还有别的方法,可以去签票,赶下一趟吧。”我一听,慌了手脚,豆大的眼泪簌簌直落,爸妈见了,连忙安慰我说:“人人都可能有错过的时候,关键看你怎样弥补,再次把握。”

这事已过三年了,我记忆犹新,将他当作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一课。当然,十四年的错过还不仅仅只限于这一件事:购物看到了心爱的商品没有买,错过了好东西;到了景点却没有坚持游览完,错过了好风景;一个有利的竞选与我擦肩而过,错过了好机会。这一系列的小错过,也许你也曾有所体验。可是最重要的,不是后悔,而是做好准备,迎接下一个机会。

正如刘心武所说的那样,人生似列车,目标如到站,你可以错过沿途的风景,却不能错过你所预定的终点站。

中考半命题作文不错过600字左右4

今年的中考非常地不简单,关键是抓得太紧了,一所学校只招几百个学生。

三年的初中生涯到此结束,我终于将九年的义务教育进行到了最后,但却不如人意。考试刚完,卷铺回家,心想一定会不错。过了十几天我慢慢有了中考结果的信息,从那天我便开始提心吊胆,总害怕落榜。以为母亲已为我安排好了一切,于是我便放心到朋友那里去玩。没过几天,终于我不想知道的事情我还是从母亲那里听说了,由于抓得太紧,而且我又没能及时报到名,所以我终究还是落了榜。生平第一次感受到什么叫肝肠寸断之感了。没得读我只好读职校,因为我别无选择……

其实我从小到大对学习都不大感兴趣,所以成绩很差。但我有好地天赋,由其是艺术等方面要比同龄人出众,甚至超群。所以我从小到大就希望自己能成就出一番事业,能成为一名不靠浪得虚名的艺术家。

年龄的增大使我对人生的领悟也就更深了,我终于明白读书才是我成就人生梦想的动力,但是说什么都晚了,他可能注定不是我的……

母亲为我联络好了一所职校,那所职校的一位介绍人来到我家,他让我选择我喜欢的职业,然后好把我安排去。我告诉他我想从事艺术专业时,结果遭到了在场人的反对。这位介绍人只是看我的外表就这样否定了我,原来母亲的理由只有一个,“花钱太贵”。我想对母亲说:如果是弟弟你会作出同样的决定吗?

没有了梦想的我像鸟儿没有了翅膀,所以我只能选择其他地职业。不然就是我不容于世也!

错过了它也许是对的,我想了很久终于想透了。如果我选择高中去修道于它,是不可能的,只有每天被压在书中。选择了其他职业,可能我也会一样出色。这个梦想我希望能让我未来地子女实现。

错过的也许不一定不该错过,至少它让我真正懂得了今后我应该怎样把握人生,让我得到了怎样做一个负责人的父亲的权力,怎样教育子女的智慧……

中考半命题作文不错过600字左右5

人生中总会有那么多的错过,这种错过有时会让云流泪、让风止步、让春夏秋冬停滞、让生命轮回有情。承受过错过之痛的人都明白:一时的错过,也许就会成就一世的落寞。但又有什么办法呢?人不能让自己生活在感慨里。

错过了清晨的朝露,还有正午的骄阳;错过了暮色的朦胧,还有迷人的月色;错过了春日的烂漫,还有夏季的奔放;错过了秋天的丰硕,还有冬日的清冽----

又回到最初的回忆,记忆中的那一画面,那一段抹不去的画面:小学时,我有一个好朋友,我们形影不离,可不知何时因何事让我们一直牵起的手被狠狠地甩开,她一句话也不和我说了,原本有说有笑的嘴这时怎么也张不开。我们俩谁都没想到会变成现在这样的局面,但这不能改变什么,山依然有堎,水依然低流,我和她也依然沉默。两个好面子的女生就这样沉默着。落寞、失望包围着我。直到我试图想挽回时却已无能为力了,那时我明白我已经失去了机会。我们的友谊不再会回来,我们不再一起做作业,不再一起玩,不再是朋友,不再回到过去。而我也将无奈地画上一个残缺的句号。

我想上天正残酷地告诉我:“你已经错过了!”

突然有一天我在校门口碰见了她的妈妈,我很是惊讶。只见她神色慌张,急着问我她在哪。我意识到事情有点不对劲,只听见她妈妈说:“请帮我找一下我女儿,我快没时间了,拜托了!”豆大的泪水夺框而出。我冲了出去,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可以跑的那么快,就像疯了似的找着她,我知道这次是一定不能错过的,上次,只因面子而错过友谊,而这次说什么也要握紧她和她妈妈的亲情。我已经错过一次,不能再错过这次了。

当我见到她时连话也没力气说就拉着她去见她妈。我不记得她们说了什么只知道她的父母不合,她的妈妈是来见她最后一面的,她的妈妈要离开这去别的城市。那天她抱住了我,我们都为对方这次的没有错过而感动、高兴。我们的友谊又重新让我们握紧。

当你站在人生的岔路口时,不要害怕,不要犹豫,即使错过也有收获。过去已是错过,而现今是握紧现在。

苏州中考作文:不错过 第8篇

请以“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②除诗歌、剧本外文体不限;③不要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⑤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2011年江苏省苏州市)

[写作导引]

本篇文章是一篇命题作文。此题目的中心词语是“风景”,修饰词语是:“熟悉的地方”,也就是写自己熟悉的地方,把美丽风景写出来。关键在于要打开思路,首先要明了风景的丰富含义。风景既指自然风景,还应包括社会风景,用茅盾先生的观点来看,甚至连人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其次要善于从熟悉的平凡场景或生活小事中提炼观点,也就是说要善于感悟生活,从而做到立意高远。

选材和立意上,可以写熟悉的地方的风景,应善于发现熟悉地方的风景,并珍惜你所拥有的这一风景,如亲情、友情、幸福、快乐、奉献、拼搏等;也可以写熟悉的地方的另一种风景,我们不能沉迷于熟悉的风景,不能安于现状,要勇于挑战,挑战未知世界,才会有美丽的风景;还可以写努力拼搏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使自己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等。

上一篇:小学教师学法用法心得体会下一篇:校园个人工作总结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