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儒家思想

2024-05-20

论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儒家思想(精选8篇)

论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儒家思想 第1篇

论文题目:论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儒家思想

作者姓名: 石买波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目 录

内容摘要„„„„„„„„„„„„„„„„„„„„(4)

一、“积极入世”、“为国为民”、“建功立业”、“以天下为己任”„„„„„„„„„„„„„„„„„„„(4)

二、“仁者无敌”、“以人为本”、“以德治国”、“仁政爱民”„„„„„„„„„„„„„„„„„„„(5)

三、“重义轻利”、“舍生取义” „„„„„„„„„„(6)

四、“忠”、“孝”、“悌” „„„„„„„„„„„„„(8)

五、“礼” „„„„„„„„„„„„„„„„„„„(9)注 释„„„„„„„„„„„„„„„„„„„„„(10)参考文献„„„„„„„„„„„„„„„„„„„„(10)后 记(致谢)„„„„„„„„„„„„„„„„„(11)

论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儒家思想

石买波

内容摘要:金庸武侠小说拥有广泛的读者,主要是“积极入世”、“为国为民”、“仁者无敌”、“以人为本”、“重义轻利”、“舍身取义”、“忠”、“孝”、“悌”等儒家思想和反对封建礼教的观点在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关键词:金庸 射雕英雄传 儒家思想

上世纪50年代,金庸先生以一部《书剑恩仇录》一举成名,一个武侠的神话也由此开始。随后,《雪山飞狐》大有“洛阳纸贵”之势。1957年《射雕英雄传》面世,奠定了金庸武侠小说的宗师地位。本世纪以来,影视界掀起了一股“金庸热”,《天龙八部》、《神雕侠侣》、《笑傲江湖》、《雪山飞狐》、《鹿鼎记》、《倚天屠龙记》、《碧血剑》等新旧版本层出不穷,争相上演,《射雕英雄传》更是多达五个版本。

金庸小说被奉为武侠小说的经典,正如古人所说:“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我认为应该是:“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小说。”影响何其深,流传何其广也。金庸的小说读者群之众,在中国来说,古今罕见,上到名人政要,如邓小平,蒋经国,下到平民百姓,提起金庸的小说,人人都能说出个头头道道来。

金庸的小说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魅力,拥有如此广泛的读者呢?究其原因,主要是影响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思想在金庸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一、“积极入世”、“为国为民”、“建功立业”、“以天下为己任”

自西汉开始人们都以儒家思想为民族的人生观,希望整个社会都在和平稳定的情况下发展。所谓三纲五常说到底也是为了稳固统治者的地位以及维护社会的稳定性。为了民族、国家等群体,国人都以维持社会安定为己任,这是入世的表现。《书剑恩仇录》是金庸的开山之作,从名字上看充满了儒生的诗卷气,而其中的主人公文采飞扬,这从他们的外号就可以看出来,如十四弟“金笛秀才”余鱼同,七哥“武诸葛”徐天宏,总舵主陈家洛更是十足的儒生气质。小说刚开始引入主人公陈家洛是由他的外表写起:“持白子的是个青年公子,身穿白色长衫,脸如冠玉,似是个贵族子弟„„陆菲青连称不敢,心下诧异,见这少舵主一副模样简直是个富贵人家的纨绔子弟,兼之谈吐斯文,和这些草莽群豪全不相类。”[1]很明显,金庸将陈家洛以一儒士的外表表现出来。陈家洛的行程由天山塞外到中原大地,就是为了“反清复明”,建功立业,符合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倾向。

在《射雕英雄传》中,金庸成功地塑造了郭靖这一“蠢、笨、痴”的大儒形象,极力宣扬了儒家强调的“积极进世”、“勤能补拙”、“为国为民”的思想。在该书 3

中,郭靖给人的印象是天资愚钝、生性憨厚、心地善良,但由于他勤奋、肯吃苦,吉人自有天相,竟然机缘巧合,学得了一身绝世武功,正所谓“勤能补拙”。当成吉思汗授郭靖锦囊密令,要他率兵破临安、灭大宋时,他慷然而答:“我是大宋臣民,岂能听你号令,攻打自己邦国?”[2]在成吉思汗弥留之际,郭靖和他评论谁是英雄时,“郭靖又道:‘自来英雄而为当世钦仰、后人追慕,必是为民造福、爱护

[3]百姓之人。以我之见,杀得人多却未必算是英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以人为本”、“以天下为己任”,这几句话概括了郭靖巨大的人格力量。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虽然不及陈家洛,袁承志那般有安邦治国之鸿鹄大志,但是他以必死之心,力守襄阳,只为百姓少受些苦,这种思想是标准的儒家思想。

袁承志继承父志一来反对外族入侵,二来支持闯王反对崇祯王朝的腐朽统治;郭靖在起名时就已经含有为大宋国雪耻的意味,而长大成人的他也不负重望,为保卫大宋江山拼尽全力,镇守襄阳城,反对蒙古入侵;萧峰的一生更是为国为民的一生,在小说的开篇中萧峰就是为了大宋国的利益而率领他的帮众勇战西夏来犯者,而后发现自己是契丹人,又为辽国排忧解难,在辽帝决定侵宋时他又为了百姓疾苦而与辽国对抗,不管是为了宋或者辽,其中渗透的都是为国为民的思想,也正是这种思想把萧峰逼上了绝路。这些儒家之侠都是遵循着儒家的积极入世、建功立业、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而塑造出来的。这也正是儒家思想“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体现。

二、“仁者无敌”、“以人为本”、“以德治国”、“仁政爱民”

儒家思想是以“仁”为核心和“人为贵”的思想体系。儒家思想是中国最为重要的传统文化,它包含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的主流,如“以德治国”、“仁政爱民”“尊师重教”等等。

儒家崇尚《周礼》,认为人人安分守己,互相关怀,达至一个大同世界,就是“仁”,“仁”是儒家的核心内容。《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是非常典型的儒家继承者,他当仁不让,危难时刻宁死不屈;体恤百姓,不惜与亲如生父的成吉思汗拒理力争。金庸对儒家思想的理解尽数刻划在郭靖身上,他为国为民,严守做人之道,有大儒的风范。儒家追求的境界是“仁”,所以,郭靖不但是大侠,他还是“仁人”。仁人是一种“求仁、得仁”的人,郭靖恰是其一。他为天下而忧,并不因爱情而背叛誓言或置黎民百姓于不顾。他虽然愚笨,可是他是做“仁”的典范,正所谓大智若愚,其精神实质是“仁者爱人”。

金庸的小说总是讲“冤冤相报何时了”,总是讲暴力不能解决问题,还有比武 4

力更重要的东西,就是“仁”。在《鸳鸯刀》中,武林人士苦苦寻觅一对宝刀,因为宝刀上有天大的秘密,后来终于找到这对宝刀,秘密就刻在刀上,前面写着“仁者”,后面写着“无敌”。仁者无敌是典型的儒家思想,在斗争过程中可以有暴力,但最高级的是“仁”。反面人物、邪派武功往往以阴谋出现,阴谋诡计可以得逞于一时,但在长时间内是不受欢迎的,甚至是失败的,在长时间内强调“仁者”,讲仁义道德的人经常吃亏,但最终可以善终,而反面人物往往不得善终,这就是武侠小说中弘扬的“仁者无敌”的精神。武功最高的可能是搞阴谋诡计的反面人物,但比阴谋诡计更高的是仁义道德。例如在《射雕英雄传》中,北丐洪七公对西毒欧阳锋数次相救,可谓“仁”矣,而欧阳锋不但不知恩图报,反而一再使用阴谋诡计加害洪七公,致使洪七公武功尽失,但最终洪七公的武功得到了恢复,而欧阳锋却因走火入魔变成一个疯子,这就是“仁者无敌”的具体表现。

“仁”作为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在教育上体现为“有教无类”,在政治上强调“德治”。孔子把周的“礼治”衍化为“德治”是对“礼治”的继承和发展。儒家文化提倡“以人为本”,也可以说是“人文化”。“仁”的实质和基本内容就是“爱人”,对封建君主而言则是“爱民”。君仁民德指在君主实行“仁政”的同时,也要求人民对君主的忠孝,就是用“德”来约束民众的行为。《鹿鼎记》中的康熙,就是儒家所推崇的“明君”形象。康熙忧国忧时,勤政爱民,仁厚大度,尽量减轻百姓负担,得知台湾遭遇严重台风灾害时,还要缩减宫中开支去赈济。有人为《明夷待访录》的事诬告黄宗羲,想陷之于文字狱,康熙为黄宗羲辩诬。康熙曾在韦小宝面前坦诚地说:“我做中国皇帝,虽然说不上什么尧舜禹汤,可是爱惜百姓,励精图治,明朝的皇帝中,有哪一个比我更加好的?”[4]这番话大体符合历史真实,决非自我吹嘘。如果跳出狭隘的汉族立场,必须承认康熙合乎儒家“圣君”的标准。

而在《天龙八部》中,当萧峰是契丹人的身份被揭穿时,江湖群雄马上把各种恶行都归到这本是大仁大义的英雄身上,并以最快的速度纠集起来对他进行追杀,原因无他,只因他是契丹人。这正是儒家正统观念“夷人性恶”,“尊夏贬夷”,“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表现。而萧峰为了阻止宋辽两国发生战争,为了使两国百姓免遭涂炭,他只得选择了“杀身成仁”,这是一个悲剧。

三、“重义轻利”、“舍生取义”

“义”是儒家思想的“五常”之一,原指“宜”,即行为适合于“礼”,是评判人们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之一。

金庸武侠小说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这个“义”字。“义”的一个重要内涵,是路见不平,舍身相助,扶困济厄,不畏强暴,这在武侠小说中有着广泛的表现。这种形态的“义”主要由侠士拯救受难平民与弱者来体现,侠士主持正义,打抱不平。金庸小说围绕着“义”,写了许许多多感天动地的人物、故事和场面。如《射雕英雄传》中洪七公铲奸除恶、扶危济困;《雪山飞狐》中的胡斐替一对母子打抱不平,追杀凤天南;《神雕侠侣》中的神雕大侠杨过,收服邪魔外道,抗击元军,威名远震;《笑傲江湖》中的令狐冲降服采花大盗田伯光,他们无一不是大仁大义、大智大勇之人。就连《鹿鼎记》中有点小流氓习气的韦小宝都非常讲义气,他周旋于天地会与康熙之间,既不遵康熙之命去捉拿天地会群豪,也不遵天地会之命去刺杀康熙。

“义”的另一个重要内涵,就是英雄人物义气相投,肝胆相照,一诺千金,不负于人。一涉及“义”,金庸总是写得笔墨酣畅,豪气干云,可歌可泣,感人肺腑。如《天龙八部》中的萧峰、虚竹、段誉三兄弟在武林圣地少林寺,在正邪两道众多高手面前,开怀大饮,真是酣畅淋漓,豪气冲云天。值得注意的是,金庸小说所写的“义”,并不是无原则的哥儿们义气,而是与“正义”相联系,或者以“正义”为基础的。

中国传统文化是伦理本位的文化,儒家之义与金庸笔下的武侠之义本质上是相通的,均崇尚“重义轻利”、“舍生取义”,追求道德和人格上的完美。郭靖为了民族大义,甚至可以放弃爱情,全真七子为了江湖义气,甘冒大险,为江南七怪送信,以免江南七怪遭黄药师毒手,这无不是“重义轻利”的表现。金庸小说正是描绘了一系列兼具“儒”、“侠”两方面理想人格的武侠形象,符合我国民众的审美观念,才使得他的小说深得读者们的喜爱。书中的主人公郭靖、杨过、萧峰、胡斐、令狐冲等,他们成为武林高手的修炼过程也是一个“修身、齐家”的人格趋向完美的过程。

金庸在一系列小说中,还赋予“义”以新的内涵。他把“义”提到了为群体、为民族、为大多数人这一新的高度。在武侠世界中,男子的责任和感情是“仁义为先”,“仁”是对大众的疾苦冤屈充分关怀,“义”是竭尽全力做份所当为之事,引申出去便是‘为国为民,侠之大者’。儒家思想的极致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武侠小说的基本传统也就是表达这种哲学思想。金庸笔下最杰出的英雄人物,都是深明大义,自觉地为群体、为民族、为大多数人利益而奋斗,乃至献出自己的生命。如《天龙八部》中萧峰为了民族大义,自杀身亡。这些形象,体现了中华 6

民族一种最高的人生价值观,正是儒家思想的光辉所在。

四、“忠”、“孝”、“悌”

儒家思想的“三纲五常”指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就是要求人们要忠君、尽孝,这在金庸的小说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射雕英雄传》中,南帝段皇爷的四个侍卫渔樵耕读,在段皇爷出家后还尽忠于他,做了他的弟子,誓死保护师父,见了神算子瑛姑还要执君臣之礼。在《天龙八部》中,大理镇南王段正淳风流成性,处处留情,而他的四大侍卫却对他忠心耿耿,以死报主。《碧血剑》中李岩对李自成的失望和尽忠义之死,尤其是在第二十回“空负安邦志,遂吟去国行”中“李岩叫道: ‘大家坐下,我自有主张,万岁爷待我不薄,‘造反’二字,万万不可提起。’然后从容自尽。”[5]就连行事怪僻的东邪黄药师也说自己“平生最敬的是忠臣孝子。”[6]甚至四大恶人之一的南海鳄神也因“师父”这一虚招牌而处处受制于段誉,坚决不做不义不孝之人,最后死于救段的过程中。

儒家思想讲忠与孝,现在的忠诚与孝顺是高尚的人格,但封建伦理道德的愚忠和愚孝住往是悲剧的根源。《笑傲江湖》中的令狐冲狂放洒脱,对师父岳不群却总是毕恭毕敬,蒙冤受屈也不反抗,保持尊师重道的传统道德,在与师父对阵时不愿还手甘愿挨打,这既是人物性格的自然体现,也是金庸本人文化观念的不自觉流露。在爱国、重义、尽孝、尊师、守信这类基本道德观念方面,金庸小说从儒家思想中吸取很多。如梅超风因愚忠于师而死于非命,阿朱因愚孝而亡于情人掌下;杨过与小龙女的相恋因悖于封建伦理的师徒观而直接导致了两人悲惨的生活经历,离多而聚少;大英雄萧峰,从小生长于中原受到中原儒家文化的熏陶,讲究正义,善恶分明,讲究忠与义,他一生经历坎坷,欲杀之而后快的人多如牛毛,而他始终顽强地支撑着,最后他却在愚忠、愚义的思想冲击下自杀身亡;而《鹿鼎记》里的陈近南,死于主人后代之手还要韦小宝不要报复而成其大义,以上的种种悲剧都表现出了愚忠愚孝愚义的愚蠢。

在《书剑恩仇录》中有一段陈家洛与胞兄乾隆皇帝在六和塔上的辩论,陈家洛试图以忠、孝、节、义来说服、打动对方,表明了他真正的儒家思想立场。若乾隆是“明”君(做汉人的皇帝,而非满人的皇帝),陈家洛自会“忠”之;若乾隆顾全兄弟之义,则陈家洛自会“悌”之。然而在乾隆看来,民族大义及兄弟情义,终究没有皇帝宝座那么重要,最终,因为愚忠,陈家洛将他的红花会的弟兄们带上了绝路,而他自己则心灰意冷,隐居回疆。

到了《碧血剑》中的袁承志,他的父亲袁崇焕可谓是儒家忠臣良将,却被崇祯听信谗言杀害。袁承志因而要为父报仇。按理说,为父报仇报到了皇帝头上,这是尽“孝”而违“忠”。不符合儒家道德,儒家道德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哪有敢向皇帝报仇之理,崇祯可是汉人的皇帝而非异族的皇帝,这不是犯上做乱是什么?按现代人的观点,既然“君不君”,那就休怪“臣不臣”了,这也不违背儒家的传统。传统的理论碰到了新情况、新问题,自然也应该变通。袁承志“以天下为己任”,并能奉献牺牲的精神,实际上是忠实于民族文化的传统价值,并顺应历史发展大潮流的一种选择。但是后来,袁承志看清了崇祯皇帝、闯王李自成所谓的“人君”真实的面目后,他心灰意冷,空负安邦志遂吟去国行,远走海外,流落荒岛。这正所谓儒家所说的“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五、“礼”

“礼”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汉民族的精神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一个政治和伦理范畴。儒家思想提倡“克己”、“复礼”,它对统治的实用价值很快使其成为中国后世的主流思想,在经过统治阶级以及“伪儒学派”如董仲舒等的改造,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一种统治工具,一种精神枷锁,所以金庸借小说中的人物之口,发起了对封建礼教的讨伐。在《射雕英雄传》中,东邪黄药师可以说是聪明绝顶的第一奇才,他不仅文武双全,而且兼通琴棋书画、医卜星相、算术韬略、奇门五行。但金庸正是借黄药师之口来讨伐“礼法”,《射雕英雄传》第二十五回黄药师非要做主让陆冠英和程瑶迦成亲,他对程瑶迦道:“‘你那小道士师兄骂得好,说我是邪魔怪物。桃花岛主东邪黄药师,江湖上谁不知闻?黄老邪生平最恨的是仁义礼法,最恶的是圣贤节烈,这些都是欺骗愚夫愚妇的东西,天下人世世代代入其彀中,还是懵然不觉,真是可怜亦复可笑!我黄药师偏不信这吃人不吐骨头的礼教,人人说我是邪魔外道,哼!我这邪魔外道,比那些满嘴仁义道德的混蛋,害死的人只怕还少几个呢?’”[7]“甚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直是狗屁不通,我偏要做主!你爹爹若是不服,叫他来找我比划比划。”[8]黄药师世称“东邪”,他愤世嫉俗,非汤武、薄周孔,甚至写诗来攻击孟子,“乞丐何尝有二妻,邻家何有许多鸡。当初尚有周天子,何故纷纷论魏齐?”[9]真是邪得可以。

《神雕侠侣》的主角杨过从小就跟着黄蓉读《四书》、《五经》,但他却敢于违反传统礼教,与师父小龙女恋爱,而这是郭靖无论如何也理解不了的,因此他严 8

厉制止杨过与小龙女恋爱,但最终还是爱情战胜了世俗观念。这可以说是金庸反对封建礼教的一大胜利。

总而言之,儒家思想在金庸的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更是文化上的优势。对儒家文化发源地中国来说,我们更应该吸取历史的教训,既不能妄自菲薄,对孔孟之学全盘否定,又不能陶醉于历史,在故纸堆中被束缚。儒家思想存在着一些非常值得我们坚持的地方,假如我国国民都能好好的向郭靖和萧峰学习,以民族大义为重,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这样社会自然会安定和谐的稳定发展。而这个也是儒家思想在社会伦理上最理想的目标。

注释:[1]金庸.《书剑恩仇录》.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年

[2]金庸.《射雕英雄传》.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3月.729页 [3]金庸.《射雕英雄传》.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3月.767页 [4]金庸.《鹿鼎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3月

[5]金庸.《碧血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3月 [6]金庸.《射雕英雄传》.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3月

[7]金庸.《射雕英雄传》.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3月.482页 [8]金庸.《射雕英雄传》.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3月.482页

[9]金庸.《射雕英雄传》.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3月.574页

参考文献:[1] 严家炎:《金庸小说论稿》.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2] 张乐林:《金庸武侠小说的退隐意识》.《商丘师范学院学

报》.2005年2月第21卷第一期

[3] 欧阳文风:《论金庸笔下的隐士形象》.《贵州社会科学》.2006

年第5期(总203期)

[4] 陈墨:《新武侠二十家》.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年

[5]《论语》

[6]《孟子》

后记(致谢):在写这篇论文时,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积累了一些关于儒家思想方面的知识,同时也了解了武侠小说是我国传统文化得以传播的一个载体。在整理材料和写作本文过程中,承蒙我的指导老师樊得生先生的悉心指教,并得到了我校副校长贺培启同志以及我的同学崔登才的悉心帮助,在此一并谨致谢忱。

论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儒家思想 第2篇

---小说中看现今的男女爱情观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的十四部著名武侠小说,每一部都数次被搬上银幕,即使你没有全都看过原著,对其中的人物也会耳熟能详。甚至有人说,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会有金庸的小说。

金庸小说中的主角自然当属那些豪气盖天、为国为民的大侠们,但也少不了闭月羞花、倾国倾城的美女,美女和英雄在刀光剑影中谱写下一曲曲荡气又回肠、感天又动地的爱情故事。

“江湖笑,恩怨了;人过招,笑藏刀。”不知道男生们小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如果回到古代,回到那个刀光剑影江湖恩怨的历史长河里,你会想要成为一个怎样的大侠呢?是胸怀天下、集侠之大者的郭靖,还是一身铁骨、气壮山河的萧峰?是随性不羁的令狐冲,还是左右逢源、艳福不浅的韦小宝?

如果是女生,如果要在金庸群侠里选一个做男友,会选哪一个。如果是男生又会挑哪一位女主角呢?

杨过。他深情、专一,纵使十六年里千帆过尽,心里也只有小龙女一个。“我还有左臂,一样还可以抱你。”不是曾经让很多女孩子怦然心动吗?

我记得曾经有一个女同学说射雕里黄药师出场时不过35岁,正是中年帅哥,气质好,身体好,本事高,厨艺佳,风度翩翩,行事潇洒。有钱有房对老婆又一往情深,关键是,人家还有一个岛啊,真是最佳夫婿是也。如果还到现在社会,那么黄药师绝对算是个砖石极品男了。换到现在社会和杨过一类的男士比,真的也许杨过要打一辈子光棍了。

我的另一个朋友,竟然最喜欢韦小宝,说他不会大仁大义,生活目标和价值观都非常实际和明确。不仅人缘好,社会关系广,还很会赚钱。他也是讲江湖义气的,但他知道什么叫量力而为,混不下去就跑,不死要面子。关键是,他很疼女人,又会哄女孩子开心,跟他过肯定开心。

韦小宝这样的做男友是不错,做老公你会放心吗?在你痛斥他见一个爱一个的时候,他会转过头来问你,要不我们玩掷色子来决定吧?与其说韦小宝懂的是爱情,不如说他懂的是男女之事。

其实段誉、袁承志和令狐冲也很好。

段誉很理想,对一个男人来说最重要的健康,长相,金钱,权力,地位,爱心,责任感,宽容,他都有了,又会说笑话,又会舞文弄墨。个性洒脱乐观,不要看他身边MM那么多,一旦喜欢上了绝对是一心一意,只要你喜欢的,他绝对不敢讨厌,不要说一般性的原则问题,为博红颜一笑,杀人放火也认了。但缺点就是太容易原谅别人,连鸠摩智都可以原谅,太过善良,不够男子汉风度。

袁承志我是要举双手反对的。他和张无忌一样几乎没什么缺点,惟一一个缺点就是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谁。你敢说张无忌从来没有喜欢过芷若或是小昭吗?你敢说袁承志从没有对阿九姑娘动过心吗?虽然他们脾气都绝佳,武功都绝高,我是从来没有喜欢过。对谁都不忍心伤害的结局只能是,对谁都剪不断理还乱。

郭靖和杨过都是因为遇到合适的对象才可爱,其本身并不具备完美的性格。

现在,女生心目中的择偶标准越来越非主流了。但是也可以说是万古不变的主流着。

看金庸的书,男主角大都是太正的人物,大高大全的形象,总叫我觉得有些不似真人。

清风郎月之下,他对纪晓芙说:“你救了我,我便一直在想着要怎么报答你。我要报答你,就是要让你成为天底下最幸福的女人。怎么才能成为天底下最幸福的女人呢?做我杨逍的老婆就是天下最幸福的女人。”金风玉露,他抢了她的一生,因为他坚信他能用他的一生来赔。

对于很多女子来说,天下大义不过是太遥不可及的男生们的事情。所谓大侠,就是要有这样睥睨天下的气场,所谓男人,就是要有这样的豪迈和柔情。

他用尽真情真意温柔且霸道地去爱一个爱他却始终拒绝他的女子,昆仑山坐忘峰前,把落叶吹遍,却不愿承认爱人已逝;他为免女儿遭受伤害而几近专横,最后却为了爱女幸福而放手;

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如果可以,我想向金庸大侠借一颗张无忌那样宽厚博爱的心,借一颗杨过那样忠贞不渝的心,借一颗乔峰那样有责任、肯担当的心,借一颗胡斐那样豪气冲天的心,借一颗段誉那样高贵仁慈的心。”

金庸笔下的男性总是那么具有吸引力,但是在金庸小说中爱情的主动者、实践

者、追求者却大多为女性,她们不像中国传统文化意义上的大家闺秀,抱着等待男性来追求的消极思想观念。只要是自己所爱,只要能使自己幸福,就会冲破一切网罗,勇敢地去追求。这点倒是和现在生活中的女性大为相似。

而正当勇敢的女性们忠贞不渝地为爱努力的时候,再看看金庸笔下的男子们:《天龙八部》中慕容复为了光复大燕,竟抛下深爱自己的表妹王语嫣,远赴西夏争取驸马之位。《笑傲江湖》中岳灵珊在林平之已变得乖戾阴毒的时仍毫无怨言,只因为自己是他的妻子。最后林平之将利剑插在她的胸口,她对令狐冲的惟一请求还是要他好好照顾林平之。《书剑恩仇录》中,陈家洛以光复大业为理由,竟然就可以将自己钟爱、且钟爱自己的香香公主送给乾隆。在他们眼里,爱情服务于事业,臣服在名利的脚下。

金庸小说十四部三十六册,出场过的女子何止几百人,可是金庸笔下的女子们似乎都是为情而生,竟然没有一个事业型的。而男子们几乎清一色的事业型。

丐帮帮主黄蓉,甘心情愿辅助愚钝的郭靖,在襄阳城里做军师,以一城乌合之众抵挡蒙古虎狼之师达十余年之久。翠羽黄衫霍青桐号令千军万马指挥若定,于黑水河一战大败清兵,却在感情上脆弱不堪。那一出场就是女强人的赵敏,假如没有嫁给张无忌,她未必不会率蒙古精锐与朱元璋决一死战。魔教圣姑任大小姐聪明美貌,武功高强,父亲是教主,自己又为天下豪杰所敬服。可是接任教主之位后的她,却致“扫荡少林,诛灭武当”的教中大业于不顾,一心一意和令狐冲笑傲江湖。

任盈盈爱上令狐冲的时候,令狐冲真的是两手空空、一无所有的。没有财富,没有江湖地位,没有门派,没有亲人,没有武功,没有健康,甚至连生命也随时可能没有。可是,她没有任何功利性的考量,没有想过令狐冲以后有没有发展潜力,会不会有房有车,她爱了就是爱了,甚至还允许他私底下在心里默默给小师妹留了一方位置。

还有双儿爱得予取予求,仪琳爱得无私,阿紫爱得疯狂,李莫愁爱得绝望,沐剑屏爱得单纯,郭襄爱得执着,程灵素爱得倾尽所有。金庸笔下的女子们,仿佛生来就是为爱而生的。那所有门第身家阅历的铺垫,都是为了最后和那个男子的遇见。

如果要让你选一个最喜欢的,或是选一个来做女朋友,你会选哪个呢?

有人说,找玩伴当找丁当和黄蓉,性格活泼,鬼主意多,还不拘小节;做同事,应选赵敏和霍青桐,才华超群且果敢刚毅,有着非比寻常的智慧,可是在骨子里仍然是柔情似水的女子,是一朵铿锵玫瑰。

要情人要找小昭或是阮星竹,貌美如花,还兼有温柔的性格。金庸和倪匡都曾说,一部《倚天屠龙记》里,他们最爱的女子是小昭。在赵敏、芷若、殷离、小昭四美中,只有小昭是对无忌最温柔的。段正淳情人众多,秦红棉性情刚烈喊打喊杀,马夫人心如蛇蝎手段毒辣,只有阮星竹自始至终柔情似水、天真妩媚,即使抱怨也是用撒娇的方式,让对方毫无压力。

可是,若是要我从这么多女子中选一个我最爱的,却着实有些犯难。

另外一种现在社会中很常见的,第三者的问题,说到这不得不提到郭襄。郭襄和她的姐姐如同两极,各自继承了父母的优点和缺点。郭芙得了父亲的愚鲁和母亲的小性子,郭襄继承了父亲的宽容良善和母亲的聪慧可人。

和所有“一见杨过误终身”的女子一样,她生命中所有爱的烟花,全部在十六岁这年绽放,绚烂、夺目,独自美丽。然而郭襄又是不同的。

在金轮法王这样的恶人面前,她可以波澜不惊,风平浪静。即使生死关头,也不过含泪点头,大声叫道:“爹爹妈妈,女儿不怕!”胸襟旷达,宠辱不惊。

杨过三枚金针赠出,她迫不及待地拿了一根许愿,要看看面前这位大英雄大豪杰的真面目,当面具下呈现出一张“清眉俊秀”的脸,她为之屏息。这个镜头总让我想起《大明宫词》中,小太平揭去薛绍的面具,时间如果从此停驻。若人生只如初见,不再流走,那么一切都是幸福。

郭襄爱得直率而真诚,自然流露。杨过纵身跳崖,她想也不想,跟着跳下。她还了第三根金针给他,求他不要再自寻短见。他问她为什么要跳,她还是想也不想就答:我见你跳下来,便跟着来了。„„你不怕死,我也不怕死。

这个豁达通透的女子从来都是知道的,她喜欢的人,并不喜欢她。我想,她从来没想过:如果有一天,大哥哥喜欢了我„„她爱着他的同时,连他的爱情也一并爱了。襄阳城下,当她终于见到了龙姐姐,她叹了一口气,道:“也真只有你,才配得上他。”丝毫没有嫉妒,有的只是对大哥哥的祝福和自己暗暗的伤心。就算杨过之于郭襄,是尘世间最遥远的距离,她也把自己维持的很好,只希望杨过快乐,纵然痛彻心肺,却也无怨无悔。

更难得的是,她还能够最终看得通透,用自己的聪明与才华建立了峨眉派。当峨眉金顶阳光洒满云霞时,郭襄这个人物是饱满的,是灵秀的,如同很多年前,她第一次在书的四分之一处中出场,却使得全书压抑、悲苦的格调豁然开朗,变得明快起来。

有的人,终其一生,可能都遇不到真正爱的那一个,所以郭襄还是幸福的。要么不爱,既然爱了,就无怨无悔,不求回报也不枉做纠缠,还能真心送上祝福,最后全身而退。这样的女子,人世间是没有的,所以我觉得金庸之所以没有给她一个完满的结局也正是因为如此,一方面为了衬托杨过,另一方面为了成全郭襄的深情专一。

话说现如今的小三们,绝大多数想尽方法的挖角松土,可是这未必是对方想要的。

所以,若是要学,我们只要学郭襄的性格和品性就好,不必太计较她的结局。金庸笔下的那些为爱而生女子都是这般,爱到最后,往往是没有结局的,过程本身就是你要的那个结局。

红尘滚滚,男男女女,不管是事业型的攻坚男,还是敢爱敢恨的多愁女,我不知道现在的爱情是怎么样子的,但是金庸先生笔下的那些爱恨情仇我倒是仿佛感同身受,不以物质为起点,爱的轰轰烈烈,爱的无怨无悔。

论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儒家思想 第3篇

一、儒家思想是金庸早期小说中主人公的主导思想

金庸早期的小说中侠的精神的实质是影响了中国人两千多年的思想——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先秦时期最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思想。儒家对未来理想社会提出了“大同”社会的设想, 对人的理想形象也给予了界定——“君子”, 在君子的形象中, 最为鲜明的特征是——“仁”, 作为一个君子, 必须的美德就是“仁”, 但是同时, “仁”又是“君子”所有美德的总称。这点在金庸塑造的主人公身上都是可以看到的, 他们都对周围的恶人心存善念, 不愿意滥杀无辜。

继孔子之后的儒家的又一位代表人物孟子提出了另外一种理想人格“大丈夫”:“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此谓大丈夫。”我们心目的侠就是具有理想化的人格的人物形象。而这种人格与儒家所提出的君子形象是高度的契合的, 君子的三大德是“知、仁、勇”, 侠客应该具有的是“正义、智慧、力量”, 同时更重要的是侠客也要像孟子所说的“大丈夫”一样经得起各种诱惑与考验。例如金庸塑造的胡斐已经趋于圣人的境界。

《射雕英雄传》就是成功的塑造了郭靖的形象。当郭靖经历的人生的许多磨难时, 他发掘到了“武”和“侠”的意义:“所谓行侠仗义, 所谓是非善恶, 只是在这个‘侠’字, 在这个‘义’字, 是便是‘是’, 善就是‘善’, 侠义之士, 做的只是求心之所安, 倘若斤斤计较于成败利钝、有利有害、还报多少、损益多少, 那是做生意, 不是行善做好事了。凡是‘善’事, 必定是对人有利而对自己未必有利的。咱们做人讲究‘义气’, ‘义’就是‘义所当为’, 该做的就去做……”在《神雕侠侣》中, 金庸再次通过郭靖之口描述了金庸心目中的侠:“我辈练功学武, 所为何事?行侠仗义, 济人困厄固然乃是本份, 但这只是侠之小者。江湖上所以尊称我一声‘郭大侠’, 实因敬我为国为民, 奋不顾身的助守襄阳。”当蒙古大军兵临城下的时候, 黄蓉只想尽力而为, 但是如果无回天之力, 就要骑上灵驹一走了之。但是郭靖则不同, 郭靖说:“咱们既学来《武穆遗书》中的兵法, 又其能不受岳武穆进忠报国四字之教?咱俩虽人微力薄, 却也要尽力意图, 为国御辱。纵然捐躯沙场, 也不枉了父母师长教养一场。”郭靖把侠的人格提升到了为国为民的层次上了, 而不再是仅仅简单的为亲人为朋友为兄弟, 他把大侠的意义诠释的淋漓尽致而且感人肺腑。郭靖就是“儒侠”的典型代表。儒家的“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这种入世的人生态度在郭靖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二、随着时间的推移金庸小说中出现了儒家思想以外的意识形态占据了更多

“与郭靖的侠之大者不同的杨过, 也被称作侠, 书中, 他是被称作是‘神雕侠’的, 郭靖憨直杨过机灵, 可以说郭靖是侠之大者, 杨过就是侠之风流。当元军攻进了襄阳城的时候, 杨过选择了与姑姑的飘然而去, 而郭靖则选择了同黄蓉的坚守襄阳与城公存亡。”像郭靖这般的为国为民的大侠, 他们不但重信义, 他们是把国家与民族当作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出发点的, 当把国家与民族变成一切出发点的时候, 侠的境界得到了一个质的提升, 杨过这种侠更加注重的是个人的自由, 国家与民族的观念相比之下比较的淡薄。因此, 他们的人生姿态也就比较的出世与超脱。这种侠可以被归结为是“道侠”。金庸第一部长篇小说《书剑恩仇录》中的袁士宵、阿凡提, 《射雕英雄传》中的周伯通、之后的杨过、张无忌、令狐冲等侠客形象都是道侠的典型。如果说以郭靖为代表的儒侠是“为国为民, 侠之大者”, 那么以杨过为代表的道侠则是“为情为己, 侠之小者”。

道侠所追求的个人自由与儒家倡导的“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是完全不同的, 但是金庸塑造的道侠形象上却以不一样的魅力赢得了读者的喜爱。

三、金庸作品的儒道合一

金庸的作品中还有一个非常典型的英雄人物——乔峰, 他是契丹人, 正是由于他少数民族的身份和幼年时的人生遭遇使他面临着最终是选择归顺契丹王攻打宋的百姓还是选择为宋朝效力驱除契丹人, 不管是怎样的选择都免不了的是生灵涂炭, 百姓遭殃, 乔峰选择了悲壮的自杀, 以自杀换取了天下的太平。从这个方面看, 乔峰死之悲壮与郭靖的与襄阳城同生死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的。但是, 乔峰说过他最向往的生活是与阿朱去了大草原上牧羊, 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如果从这个方面上看的话, 乔峰与杨过是有着相似之处的, 生在乱世, 最高人生理想却都是和最爱的人到没有世俗纷争、战火纷扰的地方去, 过无忧无虑的生活。所以说在乔峰的身上, 我们能够看到了郭靖和杨过的影子, 从这个方面说, 乔峰是儒侠与道侠的结合。

而归隐算不算是完全对儒家思想的背离呢?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肯定了曾皙“莫春者, 春服既成, 冠者五六人, 童子六七人, 浴乎沂, 风乎舞雩, 咏而归”的描述。孔子也认为诗意的生活时比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有着更加深刻的人生意义。陈家洛、杨过、张无忌甚至连韦小宝都是在轰轰烈烈过后以悄然的归去为这段武侠故事画上了句号。

四、总结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两千多年来的主流思想, 在金庸的新武侠小说中散发着独特的光芒, 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思想成就了金庸的新武侠小说。关于礼、义、仁、信的话题在侠的世界里也是永久并且鲜活的存在着的。

摘要:儒家思想对金庸小说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大部分主人公形象的塑造都被打着儒侠的烙印。随着金庸创作的时间的推移, 虽然侠的思想中注入了新的思想, 如道家的思想, 但是儒家思想依旧保持着它独特的魅力而存在。随着《鹿鼎记》中对大侠的形象的颠覆, 金庸的创作也走向了华丽的落幕。

关键词:金庸小说,意识形态,儒家思想,影响,儒侠,道侠

参考文献

[1]金庸.射雕英雄传[M].广州出版社, 2007.

[2]金庸.神雕侠侣[M].广州出版社, 2007.

论金庸武侠小说中“武”的特色 第4篇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金庸所描写的“武”不光依赖着剑、刀等“十八般武器”,而且在这个基础上开辟出了新的境界。从金庸创造出来的如《书剑恩仇录》中的庖丁解牛掌(见《庄子·养生主》)、《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天龙八部》中的降龙十八掌(见《周易》)、《神雕侠侣》中的黯然销魂掌(见江淹的《别赋》)、《连城诀》中的唐诗剑法(见唐诗)、《天龙八部》中的北冥神功(见《庄子·逍遥游》)、凌波微步(见曹植的《洛神赋》和《周易》)、《侠客行》中的侠客岛武功(见李白的《侠客行》)等等武功及招式的命名来看,它们是通过一种文雅的,与中国传统诗文相结合的方式创造出来的。这里就不一一举例。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武功招式究竟是什么样的而且应该怎么练习,我们就无法完全考证了。我们只能体会到经过武艺文学化创造的这些武功招式,以及里面包涵的武学文化精神。正因为追求这种似是而非、虚中求实的境界,所以金庸虽然创造了武功招式的名称,但他本人也无法解释其所创造的武功招式的实际动作,而只是给我们留下了武功招式的种种文化精神以及想象的空间。

我们可以从虚拟的武功招式中总结一下其中的武学精神。在《射雕英雄传》中周伯通自创的:匕十二手空明拳是由一个房屋有了中间的空间才能有人住这样一个道理中悟出来的。这个道理就是《老子》所说的“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以空而明”的意思即“无”是“空”的,空的状态才能承载东西。《九阴真经》里所说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也是与上文一脉相承的。“无”本身就是道家、佛家都追求的境界之一,金庸正是以这种中国传统的哲理思想来解释其创造的武学精神的。在《倚天屠龙记》中,张三丰给张无忌传授太极剑时,要求他不是一招一式都清清楚楚地记住,而是反要把它忘得干干净净。张三丰所要传授的不是“剑招”而是其中的“剑意”,这就像道教所追求的是“象外之象”而不是“像”的意思。这种无我之境、有生于无的武学理沦在《笑傲江湖》也有进一步的解释,风清扬在给令狐冲传独孤九剑时指出高手的境界就是达到“无招”境界。我们可以发现金庸武学精神的要旨就是“活学活使”,进而进入“根本无招”的境界,这就表现出他“无招胜有招”的武学精神。再看独孤求败的剑冢中所提示的最高武学阶段,就是渐进于无剑胜有剑之境。

再次,金庸在他的笔下很强调学武之人的“悟性”。佛教里强调“顿悟”,“释迦牟尼是教徒对他的尊称,他又被称为‘佛’或‘佛陀’,意思是‘觉着’或‘觉悟了真理的智者’。”金庸也从“顿悟成佛”的思想得出“武学犹如佛家的禅宗,十年苦参,说不定还不及一夕顿悟”的道理,他把武学与哲学融合一体,创造出“顿悟成高手”的武学理论。对于武学来讲,能否“悟”是能否进入上乘武功境界的必经之路。风清扬对令孤冲嘱咐独孤九剑“要旨是在一个‘悟’字,绝不在死记硬记。”这样,金庸笔下学武的法门还是以悟为主的。

在那么多的作品中,金庸为什么都要强调江湖人学武时“无”和“悟”的思想呢?首先是因为武侠小说虽然是以武和侠为主的文学类型,但是它不是武术教科书,它是要通过“武艺的艺术化”来阐释武功的道理和哲学思想,以便给读者欣赏文学作品留下回味和想象的余地。其次是因为以上提到的小说角色的成长模式,设定了他在险恶的江湖上生存的行为,所以来不及一招一式的传授。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内力帮助和“无招胜有招”、“顿悟成高手”的武学理论,成为作品塑造主人公必要的选择。

另外,在作品中,武功虽然是江湖人的防身之技,但是金庸还很强调学武之人的品德,即在“武德”方面的修养。遵守武德是作为武侠的基本条件,武德是武侠的灵魂。金庸在他的笔下表现出了“以仁为主”的武学道德,他很强调学武之人的道德修养。江湖人重视的是学武之人的人品,其次才是人的才能。因此,在江湖上偷师窃艺乃是武林中的大忌,比偷窃财物更为人痛恨百倍。凡是不得师授而自行偷学武功,发现后重则处死,轻则挑断全身筋脉,使之成为废人等,就是一个公认的基本武学道德的表现,强调武学道德也是重视人品思想的表现。

江湖人为什么一方面提倡习武,一方面提倡以仁为主的武德思想呢?因为习武是为善,是为了行侠仗义,伸张正义。江湖中每时每刻都不免要发生打打杀杀的事件,这种现象对于学武的侠客来说又是一个很大的疑问。关于这点,武功本身没有善恶之分的,金庸提出这样一个观点:行善则武功愈强愈善,肆恶则愈强愈恶的区别。我们再看几个人的表现:洪七公教训裘千仞时说他一生中杀过一百三十一人,都是恶人,从来没有杀过一个好人;袁承志立誓说道:学会了伏虎掌法之后,决不敢欺压良善,伤害无辜。从这几个人的话中我们可以找到“为什么学武”的一个答案,那就是在江湖这个特殊的背景下,侠客在反对滥杀无辜的前提下负有消除混乱的局面、抑恶扬善、伸张正义、建设新的江湖秩序的任务。总体来看,金庸笔下的武学道德是深受传统的“仁”的思想之影响,并概括出“以仁为主”的武学道德境界。

在江湖上,武是江湖人地位高低的一种标志,学武的目的就是抑恶扬善、行侠仗义。但是总体来看,“武”是为“侠”服务的。金庸在他的武侠小说中,虽然以“侠”的塑造作为描写的主要方面,但是“武”的落笔同样重要。金庸深受传统的哲理思想影响,创造了文人化的武功招式,武功的练习过程讲究以内力为主,主张“悟”,在武学思想上追求以“无”为中心的境界。

金庸小说中的典故 第5篇

典故,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金庸先生学识渊博,在他的书中就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武侠故事中往往可以见到典故的插入。正如古典诗词中因为有典故而变得更有文化底蕴一样,金庸小说中也因有了这些典故而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在此,笔者试着收集这些典故,和大家共享!

泓水之战(《天龙八部》)

《天龙八部》第三十回中,函谷八友同少林寺僧人及慕容氏家臣相遇,双方莫名其妙地打了起来。书呆苟读还没有找到“兵器”,包不同就怂恿虚竹去打他,虚竹则说:“待这位施主找到兵器,再动手不迟。”苟读说:“宋楚战于泓,楚人渡河未济,行列未成,正可击之,而宋襄公曰‘击之非君子’。小师父此心,宋襄之仁也。”

苟读所说的这个故事,正是春秋时期的泓水之战。周襄王十四年(公元前638年)初冬,宋襄公领兵攻打郑国,郑国向楚国求救。楚国派大将成得臣率兵向宋国国都发起攻击。宋襄公担心国内有失,只好从郑国撤退,双方的军队在泓水(古河流名,故道约在今河南省柘城县西北)相遇。

楚军开始渡泓水河,向宋军冲杀过来。目夷说:“楚兵多,我军少,趁他们渡河之机消灭他们。” 宋襄公说:“我们号称仁义之师,怎么能趁人家渡河攻打呢?”楚军过了河,开始在岸边布阵,目夷说:“可以进攻了。”宋襄公说:“等他们列好阵。”等楚军布好军阵,楚兵一冲而上,大败宋军,宋襄公也被楚兵射伤了大腿。

这个故事讽刺了宋襄公这样的泥古不化的迂腐之人,既然开战了,那还有什么仁义好讲?而在小说中,作者则借这个故事形容虚竹有点宋襄公式的过分仁慈。

割肉饲鹰(《天龙八部》)

《天龙八部》第三十四回“风骤紧,缥缈峰头云乱”中写到虚竹将天山童姥从众人手中救出,来到山上。当听到天山童姥说自己每日中午必须喝人血的时候,虚竹极力劝阻,誓死不从。他说佛门有诸般戒律,又有“十忍”,其中第一就是“割肉饲鹰”。

“割肉饲鹰”正是一个佛门的典故,讲述的是释迦牟尼前生有饿鹰追鸽,心中不忍,于是藏鸽于怀,饿鹰说道:“你救了鸽子,却饿死了我,我的性命岂不是你害的?”释迦牟尼便割下自身血肉,喂饱饿鹰。

这个典故极为感人,也将佛家的“普度众生”的思想,以及“不杀生”的戒律诠释得淋漓尽致。正所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释迦牟尼就用了一种近乎极端的方式,为信众们以身作则地展示了慈悲心。

割股奉君(《天龙八部》)

《天龙八部》第四十回中,讲到慕容氏从丐帮的易大彪手中得到了西夏将向天下征选驸马的消息。四大家臣纷纷劝慕容复前去一试,如若能够得到西夏的援助,则不愁大燕复国无望。而其中包不同说了一句话:“公子爷做晋文公,咱四兄弟就是狐毛,狐偃,介子推……”但一想到介子推日后被晋文公烧死,此言大大不祥,便即一笑住口。

包不同的话中,隐藏的正是春秋时期“割股奉君”的典故:公元前655年,晋国公子重耳因遭到父王宠妃骊姬的陷害,被迫带着一群家臣仓皇出逃,其中就有介子推。一路上,一干人饥寒交迫,重耳到了气息奄奄的时刻,介子推见状毅然用刀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熬成汤给重耳充饥,从而保全了后者的生命。后来,重耳重新登上王位,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他开始变得飘飘然,大肆分封,介子推苦苦规劝也无济于事。他只得携母亲隐居于绵山。晋文公得知之后前去寻找,却始终没有看到介子推的影子,便命人放火烧山。晋文公等了很久依然不见他出山,哪知道,介子推和母亲都已经葬身火海。悲痛之余,晋文公下令在介子推蒙难的那个月,全国上下家家禁烟火,吃冷食。久而久之,便逐渐形成了寒食节。

包不同把自己比作介子推而感到不祥,这句话却一语成谶!故事将近结尾,慕容复为了博取段延庆的帮助而将包不同杀害,令人唏嘘!

汗血宝马(《射雕英雄传》)

郭靖有一匹人见人羡的汗血宝马,而在从蒙古草原去往中原的路途中,韩宝驹和朱聪一同讲述了关于汗血宝马的故事。

韩宝驹的先师曾说,西域大宛有一种天马,肩上出汗时殷红如血,肋如插翅,日行千里。然而只是传说而已,谁都没有见过,他自己也不太相信,不料让徒儿得到了。

朱聪则补充道,那是《史记》和《汉书》里都写得明明白白的。当年博望侯张骞出使西域,在大宛国贰师城见了汗血宝马,回来奏知汉武帝。皇帝听了,欣羡异常,命使者带了黄金千斤,又铸了一匹与真马一般大的金马,送到大宛国去,求换一匹汗血宝马。那大宛国王言道:“贰师天马,乃大宛国宝,不能送给汉人。”那汉使自居是天朝上国的使者,登时大怒,在大宛王朝廷上出口无状,椎破金马。大宛王见汉使无礼,命人杀死使者,将黄金和金马都夺了去。

汉武帝得不到宝马,绝不肯罢休,当下发兵数万,令大将李广利统帅,到大宛国贰师城取马,为了志在必得,把李广利封为贰师将军。但从长安到大宛国,西出嘉峪关后一路都是沙漠,无粮无水,途中士兵死亡枕藉,未到大宛,军队已只剩下了三成。李广利兵困马乏,一战不利,退回敦煌,向皇帝请援。汉武帝大怒,命使者带剑守在玉门关,下旨言道:远征兵将,有敢进关者一概斩首。李广利进退不得,只得留在敦煌。

汉武帝心想,宝马得不到,还丧了数万士卒,岂不是让外国看轻了我大汉天子?于是大发边骑,一共二十余万人,牛马粮草,不计其数,还怕兵力不足,又下旨令全国犯罪小吏、赘婿、商人,一概从军出征,弄得天下骚然。还封了两名著名的马师做大官,一个官拜驱马校尉,一个官拜执马校尉,只待破了大宛,选取骏马。

那李广利带了大军,围攻大宛城四十余日,杀死大宛兵将无数。大宛的众贵人害怕了,斩了国王的头投降,献出宝马。李广利凯旋回京,皇帝大喜,封他为海西侯,军官各有封赏。为了这几匹汗血宝马,天下不知死了多少人,耗费了多少钱财。

足以见得,郭靖的这匹小红马有多么宝贵!同时,也让读者深深佩服韩宝驹对马的了解和朱聪学识的渊博。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射雕英雄传》)

《射雕》的第十三回“五湖废人”的一开头,写到郭靖和黄蓉来到太湖边上。黄蓉触景生情,不禁想到春秋时期的范蠡和西施曾经泛舟太湖的故事。而这个故事,正是在越王勾践灭吴的历史大背景下发生的。

公元前496年,吴王夫差接替父亲阖闾,继承王位。此后,他在会稽大败越王勾践,称雄一时。越王勾践夫妇和大夫范蠡被作为人质来到吴国,受尽了侮辱。勾践采纳了文种和范蠡的计谋,将倾国倾城的美女西施送给吴王,用美色来迷乱夫差的心智,并且暗自卧薪尝胆,决定要励精图治,报这一箭之仇。夫差的谋臣伍子胥劝其将勾践杀死,灭了越国,以斩草除根,但吴王并没有听从,反而听信奸臣的谗言,认为伍子胥有谋反之心而将其赐死。伍子胥临死之时愤慨地说,死后要家人将他的眼睛挖出来挂在东城门上,好让他亲眼看着越国军队灭掉吴国。

果不其然,数年之后,勾践就发展壮大起来,一举灭掉了吴国,洗雪了自己的耻辱。正当越国人都为此而高兴时,大夫范蠡看出了勾践可以同患难,但不能共荣华,于是携带西施逃走,此后还成为了大富豪,两人泛舟太湖,过着神仙般的日子。而文种坚持留在勾践身边,果然被勾践猜忌而赐死,“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历史教训。

郭靖听了这个故事之后,感叹道范蠡固然聪明,但像伍子胥和文种那样,到死还在为国尽忠,那是更加不易了。黄蓉也赞同地说,这就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者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者矫。”意思是说,国家政治清明,你做了大官,但不变从前的操守;国家朝政腐败,你宁可杀身成仁,也不肯亏了气节,这才是响当当的男子汉大丈夫。

我想,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士人所追求的两种境界,也是道家文化和儒家文化的两种心态吧。前者如范蠡,懂得适可而止,功成身退,得到了自我的愉悦与自由;后者如伍子胥,明知其不可而为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后人敬仰的道德丰碑!

中山狼(《倚天屠龙记》)《倚天》第十四回,写到张无忌践行纪晓芙交代的遗言,将杨不悔送到在昆仑山的父亲杨逍那儿去。路上,张无忌用自己的医术救了昆仑派的詹春和五姑,却遭到了班淑娴的嫉恨,要将张无忌置于死地。危难之时,被他救治的人却连一句求情都没有,这里暗藏了“中山狼”的典故。

中山狼,古代寓言,赵简子在中山打猎,一只狼中箭而逃,赵在后追捕。东郭先生在那儿走过,狼向他求救。东郭先生动了怜悯之心,把狼藏在了书囊中,骗过了赵简子。狼活命后却要吃救命恩人东郭先生(见于宋朝谢良《中山狼传》)。比喻恩将仇报,没有良心的人。

一个人,善良地帮助别人是一种修养,但永远不要奢望每一个人都会像我们一样。

西子捧心(《越女剑》)

“西子捧心”的典故出自于《越女剑》的结尾,越王勾践终于击败吴国,复国成功。而范蠡也终于见到了日思夜想的西施,这时越女阿青赶到,她嫉妒西施的美貌让范蠡神魂颠倒,想要一棒将其刺死。当她真正看到西施时,完全被她的美貌所征服,竹棒的尖端指住西施的心口就停了下来。虽然如此,但棒端发出的劲气已经伤到了她。于是,西施伸手捧住心口。

以上的故事,多半是金老的创作,而历史上真实的说法是,西施因为有心绞痛,所以经常捧心而颦,但仍然显得很漂亮。可见,一个人的相貌真的很重要,长得漂亮的人无论做什么,都是好看的,正确的。---文

试论儒家思想中的共同体精神 第6篇

论文关键词:儒家思想;和谐;共同体;共同体精神

一、儒家思想的实质

儒家思想的实质可以概括为以下主要方面:仁、义、礼、智、信、忠、恕、孝、悌、节、和、勇、让等。本文主要从仁、礼、和几方面举例浅析儒家思想的共同体精神之所在。

(一)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

“仁”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孔子言“仁”从“爱人”为核心,包括恭、宽、信、敏、惠、智、勇、恕、孝、悌等内容,而以“不欲,勿施于人“和”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实行的方法。所谓仁爱就是:要想自己立得住,同时也要使别人立得住;自己要行得通,同时也要别人行得通。凡事都能推己及人,就可以说是实行仁爱的方法。“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表现为从“孝悌”到“泛爱”的人类之爱。“孝”是子女对父母的爱,它强调的是子女对父母的赡养、尊敬和服从。“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儒家提倡的“仁”出于血亲之爱的博爱思想。且儒家提倡的仁爱是有原则的爱,“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孔子讨厌那种无原则的爱,称左右逢源毫无原则的人为“乡愿”。当然,这是儒家伦理思想情感具有阶级性的体现。

(二)儒家思想的行为准则是“礼”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与内在诉求,是为人之本。而“礼”则是“仁”的外在表现,是儒家思想的行为准则。礼在中国古代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释名》曰:“礼,体也。言得事之体也。”《礼器》曰:“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礼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根本。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标准。故《论语》曰:“不学礼,无以立。”在汉朝之后,特别主张以“礼”教化异族,提倡和睦共处。孟子提出的“仁者无敌”,主张“以德服人”,其中就包含着以礼服人,提倡王道,反对霸道的思想,即反对以武力作后盾处理国际关系;主张利用和平手段,通过在国际间建立相互信任关系而扩大自己的影响。

(三)儒家思想的终极目标是“和”

金庸小说中的人物性格 第7篇

西晋皇族欲向阮籍提亲,阮籍大醉三个月,媒人不得与言,废然而返。令狐冲拒绝当日月教副教主,情形与阮籍相似。只是令狐冲是正面跟任我行发生冲突,情势更加惊人。是以《笑傲江湖•拒盟》中任我行与令狐冲的言辞交锋,是金庸小说中最惊心动魄、最令人回肠荡气的一段对话。

令狐冲得上官云赠“寿比南山,福泽无穷”四字,忍不住嗤一声冷笑,“委决不下”之心,“突然一片明亮,再无犹豫”,说出两件事:一是决不能将恒山一派带入日月教,二是求教主将其女儿盈盈许配给他。而任我行也是非常之人,竟然全部答应,眼看可以两全其美,令狐冲却还是拒绝加入日月教,并决心与任我行“誓死周旋”,说得斩钉截铁,绝无半分转圜余地。“一时朝阳峰上,群豪尽皆失色”。

当时任我行扫平五岳剑派,“炙手可热势绝伦”,要恒山派全军覆灭只是举手之劳,但他 对令狐冲除了威逼,还有利诱,授以高位,视作接班人,许以女儿,答应传授消除异种真气的法门,应允保留恒山一派,可谓至矣尽矣,蔑以加矣,即使惊才绝艳如东汉蔡邕,恐怕也要为之感动,会像哭董卓似的要报答“知遇之恩”,令狐冲却不为所动,原因何在?

《绣花》一章中,令狐冲有段内心独白:“即以当世之士而论,向大哥、上官云、贾布、童百熊、孤山梅庄中的江南四友,哪一个不是奇材杰出之士?这样一群豪杰之士,身处威逼之下,每日不得不向一个人跪拜,口中念念有辞,心底暗暗诅咒。言者无耻,受者无礼。其实受者逼人行无耻之事,自己更加无耻。这等屈辱天下英雄,自己又怎能算是英雄好汉?” 推而广之,屈辱人,自己又怎算是人?令狐冲岂是这样无耻之徒?“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二十个字,用在令狐冲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书中写令狐冲,最出彩的两处,除《拒盟》一段,还有为救仪琳而与田伯光斗智斗勇的部分,尽管通过仪琳之口叙述,虽多方照应,技术上尚有可商榷之处,但令狐冲的潇洒倜傥表现得淋漓尽致。其实令狐冲其人,小聪明是有的,华山面壁后,剑法可算独步天下,湖底脱困,内功也极其深厚,但他一没有王重阳的雄才大略,不是统帅之才,二没有萧峰的天生豪气,有时倒与无赖相近,三没有郭靖的凛然正气,即使岳不群并派,也有点无可无不可。对华山派还有那一份血诚。这正是浪子的处境。他虽被开革出派,却一心梦想重入华山派。浪子总在流浪,却一心想家,浪子一心想家,却总在流浪。本文开头我以阮籍比令狐冲,正因在这一点上,他们也惊人相似。这里不能不提到嵇康,倒不是《笑傲江湖》之曲与他有关,而是他“非汤武而薄周公”,看似名教的叛徒,实际上是忠实的卫道士,他是时代的浪子,正如令狐冲是“江湖”的浪子。在秩序违背人性时,他们以挣脱和破坏秩序的方法维护理想中的秩序,这是浪子存在的意义。在小说中可以喜剧收场,在现实生活中,只能以悲剧了结。韦小宝:无耻惫懒 左右逢源

韦小宝这个典型的市井泼皮,是我所知道的最吃得开的人物。除了跟吴三桂势不两立以外,他从来没有一个永远的敌人;除了阿珂和郑克(土爽),谁都与他讲交情。从大清朝内禁到俄罗斯皇宫,都能直进直出,东北、西藏、蒙古、云南、台湾之收归版图,全有他一份大功,天下高手九难、陈永华、洪安通、少林众僧、桑结都与他关系非同一般,当时大名士顾黄吕查四人甚至病急乱投医要辅佐他当皇帝。现实生活中我遇到声称白道黑道都吃得开的人,往往很不恭敬地想到这个人物;提到历史上的众多英雄,我也会想到他。金庸将他写成这个样子,要有相当的魄力。如果韦小宝胆子够大,心计够深沉,说不定就揭竿而起了,不能成为朱元璋,也能像陈友谅,弄个草头王当当。本来这三人也和刘邦一样,是一路人物。当然他若这样干,对手是康熙,最终是要失败的。问题是他出身妓院,虽然混成一个叱咤风云的奢拦人物,最大的理想却还是回扬州开一所甚至几所大妓院。他身上那种无往而不利的无赖习气,令人很难忘记,从这个意义上说,《鹿鼎记》是一部气魄更大、更精彩、也更有意思的《堂•吉诃德》(塞万提斯)。我们想必对这位先生一口气娶了七个夫人印象不浅,这七个女子,有四个是从别人那里弄过来的,最费周折的是阿珂,那种死乞白赖死缠烂打恬不知耻,简直感天动地,而最令人羡慕的大概是他竟拥有温厚娇憨细腻忠心的双儿。《鹿鼎记》最大的败笔可能就在追求阿珂的过程中,与喇嘛斗法,虽有宝衣护身刀枪不入,可是宝衣没有气功,难以“反弹”,韦小宝胜得无理;“杀龟大会”以后耍弄郑二公子的种种笑剧,办法虽多,手法单一,实在无趣得紧。作为一个无赖,他对付人十分辣手。?从小打架,手段阴毒。神龙教让他当白龙使,他却炮轰蛇岛,救沐王府入宫行刺的三个人,让四名太监尝化尸粉,一剑无血冯锡范如此高手,也被他痛加折磨,调包斩首,郑克(土爽)更是被整得了无生趣。然而他虽与康熙是总角之交,在宫中气焰嚣张,却始终不过是一个弄臣,一旦真正介入朝野纷争,便被康熙玩弄于股掌之上,在平三藩这样的大事上,康熙也绝不敢让他做替身。这些地方,金庸的把握是非常精准的。

正如金庸所说,韦小宝身上也不是一无是处,他讲义气,而且讲到不贪图富贵,宁可“告老还乡”,这十分难得。这天下最吃得开的人最后弄成天下最吃不开,躲到大理,就是因为他太讲义气了。世事往往如此,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韦小宝秀于林的地方就那么一丁点儿,风也照摧不误。最后他一声断喝:“老子不干了!”大彻大悟,真有苏东坡“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的味道。慕容复:王霸雄图 尽归尘土

《笑傲江湖》和《天龙八部》中的两个重要人物有着相似的经历和相似的结局,令人遗憾的是,金庸的创作在此也出现了相似的失误。这两人名叫慕容复和岳不群。

这两个人在江湖中同样享有令誉。岳不群被称为君子剑,气度闲雅,大义凛然,简直是江湖正义的化身;慕容复的家传武功虽骇人听闻,但他英俊潇洒,武学渊博,连四大家将也颇得萧峰好评。这两个人又同时是野心家和阴谋家,岳不群不露声色窃得辟邪剑法,夺得五岳派掌门之位,为人阴鸷险刻;慕容复神出鬼没四处奔波,梦想复国,弃王语嫣于前,杀包不同于后,可谓无情无义。

岳不群这个人物形象颇有典型意义,据说东南亚某国政要攻击对手时也用岳不群指称,可见其影响之大。《笑傲江湖》的大部分篇幅,岳不群在武林中以正面人物出现,他的阴谋都在无形中进行,如派遣劳德诺和岳灵珊去福州,收林平之为徒,将令狐冲开革出派,往往有冠冕堂皇的理由。这种不着痕迹的塑造,颇见功力。但在离华山途中被十五名蒙面高手伏击,败得轻易了点,嵩山顶上与左冷禅比武,又胜得轻忽了点,与金庸其他描写打斗场面举重若轻的笔法相较稍逊,两处都稍欠耐读。在小说的结尾部分,对岳不群的几次描写都因其命运定型而性格走样。在被任盈盈喂服三尸脑神丸前后,十分狼狈脓包,迹近无赖。其实按他的性格,虽然十分卑鄙,却远不是一个小丑,他的邪恶阴险是极为镇定从容的,但被处理得既带匪气又流于浮滑,显然过于草率。最后死于仪琳之手那一节,更是勉强,以他的老谋深算,死得如此容易,这与任我行之死一样,都有点偷懒。即使用自残躯体后心理变态解释,用阴谋败露后的秉性暴露解释,也仅能差强人意。

“南慕容”的名头十分可疑,如果它是慕容复的父亲慕容博闯下的,那么不可能与后辈“北萧峰”并举,而慕容复的武功则似乎不足当此声望。慕容复的复国梦并不损他形象,他的武功未臻一流,也不足以减他的潇洒。他的形象变化在少林寺大战。此战场面恢宏壮阔,自然是经典之作。玄慈的悲苦,萧峰的豪迈,段誉的迂阔,游坦之的凄厉,都刻画得颇成功,但慕容复在此变成一个绣花枕头稻草芯的世家子弟,并不是那个志在天下的英雄。与段誉相斗,徒见花哨不见智勇,与萧峰交手,更是在三招两式之间,一世英名毁于一旦。从此以后,他变得不堪一击:智穷力竭到去西夏国争当驸马,武功为鸠摩什轻易击败,人格在段延庆面前丧失殆尽,心理上最终以疯狂了结,也顿成小丑,还赔上一个阿碧。同样,华山派与慕容世家的实力也是很让人怀疑的。五岳之中,落墨较少的泰山、衡山两派,尚有耆宿如玉矶子和老将如刘正封在世,恒山派三位老尼也实力不弱,华山派虽然气、剑二宗内讧,但举派下山避仇之际,却是这样的势单力薄,与他的声望地位相差过大。慕容家世代奔波,除了有一个燕子坞和四大家将,实在看不出他们积聚了多少势力。

岳不群和慕容复这两个人物的形象本来比较丰满,到了尾声,却因为变化突兀,反而大

郭襄:绕树三匝无枝可依 她是金庸小说中最寂寞的人。

也许只有找不到对手的独孤求败、隐居华山侧的风清扬,这两人的孤寂内心、凄凉情怀才差可仿佛。

郭襄出生之时,正值元兵围攻襄阳之际,初履人世,便受尽磨难,被杨过抢走,落入赤练仙子李莫愁之手,饮豹乳,困死人墓,又险些在绝情谷遭毒手,后来一度又被金轮法王绑架。作为峨眉派开山祖师的郭襄,武功如何不知道,从其传人灭绝师太身上看,可能也是一代高手,况且她还和张三丰、无色和尚一起听过《九阳真经》。但在小说《神雕侠侣》中,她的武功不值一提,智谋也不过尔尔,她的智勇还不到她的父母的智勇加起来除以二,行走江湖是靠了父母的威名。但她行为言谈之中,神定气闲,从容不迫,自有一种只可远观的清芬淡雅。她的结局是出家当尼姑,开创了峨眉一派。

郭襄是一个落寞的人,她的结局只能是出家,因为她的眼界实在太高了。她的外公是目无余子的东邪黄药师,父亲是号称一代大侠的郭靖,母亲是机变无双的黄蓉,心仪之人又是神雕侠北狂杨过,就连她的敌人也是一代宗师金轮法王。她心地善良,人缘不错,有时甚至憨态可掬,但在她的内心深处,别人只怕也无以入她眼中,即使是琴棋剑三绝的昆仑三圣何足道如此人物,在她也不过是过眼烟云,你能要她嫁给谁去?母亲黄蓉的身世与她相似,但黄蓉更清醒,更入世,所以她嫁给了傻小子郭靖,恐怕普天之下古往今来只有李太白能与郭襄匹配(苏东坡只会说说健身气功,不会剑法,呵呵)。

郭襄用情之深之苦,在金庸小说中是无出其右的。她不会像李莫愁用杀人的方式渲泄,也不会如公孙绿萼一死了之,又没有仪琳从小就青灯黄卷的心如死灰,更没有令狐冲和段誉的运气,一个有任盈盈补缺,一个最终如愿以偿。她的情若浓若淡,其实是浓极而淡,丝丝缕缕,无以化解。相比之下,生死相许的爱情也许更容易些。因此,金庸小说中最令人动容的一句对话,就是她在少林寺和无色互相打听杨过消息时说的:“郭襄望着远处山峰,自言自语:„几时方能见着他啊。‟”

郭靖黄蓉在桃花岛诀绝,黄蓉对自己说:“蓉儿,蓉儿,你可千万别寻死啊!”读到这里,令人涕泪沾襟,不可自抑。可面对郭襄,如在夜深人静之际,洞箫响起,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不绝如缕,你只能悄悄合上书本,惘然自失,惆怅无比。

论金庸武侠小说里的爱情观 第8篇

一:相恋难相守

袁紫衣是尼姑, 佛门中人应该四大皆空。爱情对于袁紫衣来说是禁忌, 是镜中花的梦境。胡斐的父亲是“辽东大侠” 胡一刀, 母亲是官宦小姐。有这样的“遗传基因”, 胡斐自然一出生即非凡品。

得不到的东西永远都是最美好的。两人虽然相爱, 但袁紫衣最终选择了佛门。两人也只能相恋于心, 相忘于江湖。

张无忌, 小昭

小昭聪明坚强, 善解人意, 形貌秀美绝伦, 性格温柔和顺。找不出不喜欢她的理由。小昭完美无缺, 在《倚天屠龙记》 的后记中, 作者金庸直言小昭是他最爱的女主角。小昭学着放弃, 是因为她太爱张无忌。最爱张无忌的人, 一定是小昭, 但张无忌爱的人太多, 赵敏, 珠儿, 周芷若。都在张无忌的心中占有一定地位。相恋不如怀念, 小昭选择离开也许是对的。两人相爱, 最终却无果。

萧峰, 阿朱

阿朱是善良的, 萧峰是不幸的。阿朱被萧峰的英雄气概所吸引。萧峰被阿朱的善良所打动。在漫长的追凶过程中, 两人相依为命, 同是孤儿, 同病相怜。萧峰报仇心切, 阿朱为了自己的父亲, 为了化解萧峰身上的戾气, 甘心死在萧峰掌下。段正淳给遗弃女儿阿朱锁片上刻字:天上星, 晶晶亮, 永灿烂, 常安宁。一语成谶, 阿朱常安宁了, 在萧峰心里是永灿烂。亲手打死自己心爱的女人, 这种痛苦时刻折磨着萧峰。塞上牛羊空许约。生死的距离最遥远, 世上没有了最爱的人, 死亡也许是终点。生无缘在一起, 黄泉之下两人终于可以长相守。

二:单恋何其苦

阿紫, 萧峰, 游坦之

游坦之是金庸武侠小说中最悲情的人物, 没有之一。因为萧峰他无家可归。因为阿紫他容颜尽毁, 他为阿紫付出了一切, 包括光明。

阿紫深爱萧峰。萧峰却爱着阿朱。爱情总是如此剪不断理还乱。萧峰跳下悬崖, 阿紫没有片刻迟疑, 也跟着跳下。 阿紫的死也让游坦之对生不再留恋。他们都可以为深爱的人而死, 但得不到所爱之人的心, 单恋总是徒劳。

李莫愁, 陆展元

李莫愁本性善良, 初次见陆展元便暗中相许。本想与陆展元在一起幸福的生活, 被陆展元抛弃后, 自此性情大变, 对陆展元由爱转恨。她虽然杀死了陆展元, 但李莫愁心中的爱却没有被杀死。情花剧毒证明了“赤练仙子”李莫愁依然无法忘记陆展元。在一片火海中痛苦的死去, 让恨她入骨的人也感到怜惜。没有爱就没有恨。恨得深, 爱得深。

三:恋爱敢挑战

杨过, 小龙女

天残地缺式的爱情, 金庸笔下情路最坎坷的苦命鸳鸯。 小龙女一袭白衣, 一尘不染。仿佛是云中仙子, 但她却遭受到玷污。杨过轻狂不羁, 英俊潇洒。却是残疾。他们的爱情得到所有人的反对, 当两人突破道德的枷锁可以在一起的时候, 一颗情花剧毒的解药, 却又让两人分别十六年。“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当杨过跳下悬崖, 爱情得以重生。两人终于可以在一起。岁月在流逝, 爱情没有变。 经历过等待和磨难的爱情更显珍贵。

四:虐恋终成空

金庸笔下有许多痴情男女, 他们或是相恋, 或是单恋。 然而相恋又相恨的虐恋就只有岳灵珊和林平之。林平之英俊潇洒, 与岳灵珊年纪相当, 难免日久生情。岳灵珊喜欢林平之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林平之气质像极了岳不群。他们本可以长相厮守。但林平之身负血海深仇, 被岳不群欺骗, 苦闷之中性格逐渐阴暗残忍。对岳不群的恨迁怒于岳灵珊。被仇恨蒙蔽, 挥刀自宫后, 虽然手刃仇人, 但也双目失明。林平之作为一个不完整的男人已经失去了爱的能力。岳灵珊的痴情也给她带来了杀身之祸。恨代替了爱, 活着也是无尽的痛苦。被令狐冲囚于西湖牢底, 承受折磨。也许有一天他会幡然醒悟。但爱已成往事。爱的人也不会回来。好好的一份爱怎么会慢慢变坏。

五:浪漫在一起

爱情应该是美好的, 一个人, 一辈子。幸福地在一起。 金庸笔下的爱情大多浪漫而又美好。有始有终的爱情是大家所向往的, 也是金庸笔下许多男女主人公的写照。呆呆的郭靖, 古灵精怪的黄蓉。刁蛮聪明的赵敏, 重情重义的张无忌。 侠义豪情的胡斐, 善良迷人的苗若兰。潇洒不羁的令狐冲, 善解人意的任盈盈等等。他们在经历各种磨难之后, 经受住了爱情的考验, 最终在一起, 浪迹天涯, 过着神仙眷侣的生活。江湖之外找一个世外桃源, 远离纷争, 任逍遥。这是爱情美好的结局, 也是我们最愿意看到的。

六:幸福大团圆

韦小宝与众老婆

《鹿鼎记》是金庸封笔之作, 是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异类。 韦小宝武功拙劣, 也没有郭靖, 萧峰的大侠风范。对于爱情, 韦小宝也没有金庸其他小说里的主人公一样专一。七个老婆每个都爱, 每个都不放弃。他的爱情是幸福的大团圆, 七个老婆, 各不相同。乖巧的双儿, 美貌的阿珂, 霸气的苏荃, 机巧的方怡, 天真的沐剑屏, 温柔的曾柔, 刁蛮的建宁公主。 地痞气息十足的韦小宝不是用甜言蜜语打动的七个老婆, 而是他的善良和真性情, 他会欺骗其他人, 但不会欺骗自己喜欢的人, 喜欢就是喜欢。用真情才能打动别人, 爱情是自私的, 但有时候也可以分享。

结语:

刀光剑影, 快意恩仇。儿女情长, 侠义江湖。问世间, 情是何物, 直教生死相许。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

[2]金庸武侠小说

上一篇:翻转课堂之微课程浅议下一篇:从此不怕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