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生职业素养论文范文

2024-02-11

职校生职业素养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中职语文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具体的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开展中职学生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在阅读教学方面,完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中职语文;阅读教学

中职语文阅读课程教学内容仅仅局限于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方面,学生无法掌握有效的阅读技巧。真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以及专业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组织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不断地丰富理论内容。中职职业教育的专业较多,因此,在培养目标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教师一定要根据各专业的学习需求,制定好阅读教学计划。比如,针对于机电工程的专业来说,教师可以引入相关的说明书,为阅读教学内容,更好地体现出来中职语文教学联系职业素养。

一、中职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的困境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就目前来说,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却不尽如意,一方面是与职校的学生的基础有关,另一方面,也有教材和教师方面的原因。对于学生来说。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尤其是在修辞知识以及语法上面掌握的不够扎实加。加上长期的不良习惯,导致学生对阅读产生抵触的情绪。再者,因教师教学的理念不够先进,无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注重于教而轻视学生的学。阅读教学本身就是师生加强对话交流的过程。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说得过多学。学生的被动较强。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方法的引领。让学生主动的思考。建立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的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优化教学方式

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自己的示范作用,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从而来,不断的完善自己的行为。结合文章内容和德育教学原则,为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以及情感感悟。教室要不断的深入研读文本,理解文本。加强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新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加强教学指导性的阅读,加强阅读与思考相结合。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加强阅读与写作的结合,不断的丰富阅读教学内容,传统的教学方式有词语解释,文章结构分析及段落大意,文章主旨概括写作特点分析等等,这些固定的模式教师应该不断的创新教学模式,注重阅读教学。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最大的困难还是学生缺乏对阅读的兴趣。调查显示,学生阅读经典文章的人数较少,而对于一些课外的娱乐,八卦等等比较有阅读兴趣。因此,教师需要转变课堂的教学方式。阅读教学首先。最主要的是主动的去读书。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比如个人自由朗读小组竞赛朗读以及集体朗读等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播放音乐或者是一些。辅助的视频,提高学生学习阅读的积极性,同时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从。从而更好地确保阅读的质量。可与一些在学生中流传较广的网络小说从题材、主题、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比较。课堂上,根据授课内容可以穿插一些名著的故事,播放一些有关名著的视频,教材中的课文,有大量的文学名著的精彩章节或文学短篇,学生大多比较喜欢,教师可借此引导延伸阅读,进而使学生把兴趣扩展到整部作品或一类作品。可以成立朗读兴趣小组,教师对参与的学生进行专门的朗读技能培训。引导学生要用心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阅读文章。

(三)开展丰富的小组实践活动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教师有必要为其营造生动且活跃的课堂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够激发其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便可以为学生设计并开展合适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全面的参与,使其能够不自觉地进行自我反思。例如,在讲解《木兰诗》这篇课文时,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帼英雄——花木兰,她男扮女装,替父从军,征战沙场,保卫家乡。学生理解其主要的内涵后,能够感受到刻画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体会勇敢乐观、爱国忠心的精神。教师可以让学生制订一个以爱国为主题的计划,让学生将文章中的内容进行实践,比如吟诵或者手绘画等方式,使学生能够通过真实的体验和感悟过程明白爱国精神。在这其中,教师便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计划内容的安排,将具体的计划以及成果进行展示。在开展活动时,教师可以以一周为单位,或是一个月为单位来进行分享活动,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总结。通过活动的展开,学生能够逐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断地改正学生错误的行为,以此达到对学生的德育目的。

结语:

中職语文应该重视阅读的教学。不断的完善教学方式。优化课堂。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促进中职语文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军. 浅谈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感知能力的有效策略[J]. 电脑爱好者(电子刊),2021(3):1437.

[2] 郭敏华. 核心素养背景下中职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 现代职业教育,2020(8):70-71.

[3] 张翠清. 中职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研究[J]. 商情,2020(40):243.

[4] 邓钦. 浅谈语文教学对培养中职学生人文素养的现实意义与方法[J]. 科教文汇,2019(26):128-129.

[5] 秦霞. 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策略[J]. 文渊(中学版),2019(12):272.

职校生职业素养论文范文第2篇

1 职业资格证书及其对劳动者的作用

职业资格是对从业者的基本要求, 包括从业资格和职业资格。从业资格是指从事某一专业 (工种) 学识、技术和能力的起点标准。职业资格是指政府对某些责任较大、社会通用性强的关系公共利益的专业 (工种) 实行准入控制, 是依法独立开业或从事某一特定专业 (工种) 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必备标准。

职业资格证书是从业者的资格证书, 是劳动者具有从事某种职业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证明。与学历证书不同, 职业资格证书与职业劳动的具体要求密切结合, 集中地反映特定职业的实际工作标准和规范, 以及劳动者从事各种职业所达到的实际能力水平。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是我国对劳动者上岗进行严格的资格认定, 实行持证上岗的管理制度。规定了职业资格证书分别由国务院劳动、人事行政部门通过学历认定、资格考试、专家评定、职业技能鉴定等方式进行评价, 对合格者授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同时还规定:职业资格证书是国家对申请专业 (工种) 学识、技术、能力的认可, 是求职、任职、独立开业和单位录用的主要依据。

具有资格是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唯一条件, 职业资格证书是实现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体现, 只有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职业资格及证书才有存在的意义。

职业资格证书是职校生求职择业的必备条件。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行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大力推行劳动预备制度, 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用人单位招收、录用职工, 属于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控制的职业 (工种) , 必须从取得相应学历证书或职业培训合格证书并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者求职、任职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 也是境外就业、对外劳务合作人员办理技能水平公证的有效证件。求职择业必须具有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资格证书是胜任岗位职责的标志。有了职业资格证书, 就表明了你具备了从事某一职业的职业资格, 可以在劳动力市场参与竞争, 就有了打开职业大门的钥匙, 在理想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大展宏图。

职业资格证书是增强职业竞争能力的手段。国家职业资格分为五个等级, 不同的等级证书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是大不相同的。加入WTO后, 职业资格证书也正在与国际接轨, 许多专业领域都流行着国际认可的专业资格认证。因此, 职业资格证书对职校生求职择业非常重要。

2 国内外推行职业资格证书的现状及趋势

我国从1993年开始, 已经初步建立了职业资格证书的法律法规和体系。比如, 从事民警工作必须具备警察职业资格证书;医生就业上岗, 必须取得取业医师的资格;教育部规定教师必须具备教师职业资格证书才能上讲台;此外, 还有诸如律师、会计师、广告设计师、摄影师等职业资格证书。2000年6月,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了《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 确定了90个必须持职业资格证书就业的技术职业 (工种) 。在劳动力市场中, 职业资格证书正在发挥“通行证”的作用, 职业介绍机构凭证推荐就业和用人单位凭证招用人员的自觉性正在增强, 人们对职业资格证书的认识程度在不断提高, 职业资格证书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在不断增强和扩大,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

随着科技进步的推动和人们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 过去的十几年中, 已淘汰了8000种低技能的职位, 同时又诞生了6000种新职位。劳动者不断从低技能职位向高技能职位迁移。拥有更多知识和更新、更高技能的人才逐步成为社会劳动力的主体。过去我们一锤定终身, 现在一生即使换好几个职业也不算什么, 相应的我们的教育应该是终身教育。所以, 你即使已经接受了专科或本科的教育, 也不是终结, 还应该在终身教育和职业变迁中寻找升学和职业的最佳结合点。现在许多用人单位还只看文凭而不是按劳动成本和职业证书来用人。入世后, 国际贸易组织对劳工准入资格的严格规定对中国的教育和劳动制度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以后, 不管文凭多高, 要从事某方面的工作, 必须拿到职业资格证书将是必然。

很多欧洲国家都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如英国就实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五级制所对应的学历要求从中学在学水平直至与职业相关的研究生毕业资格。如职业资格证书4级大体相当于学士学位, 5级大体相当于硕士学位, 同时可以相互转换。经过大学预科学习达到ALevel而没有考上大学的学生, 也可以转入职业资格证书 (NVQ) 体系中进行学习培训。

在英国, 贸易、服务、工程、建筑、制造业等11种大的行业 (约占全国工作岗位的90%) , 实行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这些行业的就业人员中, 目前约有96%的雇员获得不同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

这种制度提高了制定职业资格标准的重要性、通用性、透明性和可比性, 打破了职业流动的障碍, 促进了各部门、各行业对职业资格证书的互认, 避免了职校生在求职过程中“证多但效率低”的情况;同时有力地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为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 加强企业的社会竞争力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3 加强学历教育考核与职业资格证书认定的衔接, 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十五”期间, 我国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扩大就业的需要, 以就业准入政策为切入点, 在推进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管理的进程中, 坚持行政管理与技术支持相结合, 坚持严格质量控制与进一步扩大职业资格证书的覆盖面相结合, 大力提升职业资格证书的社会认可程度, 促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新的就业制度、职业培训制度和用人单位人事劳动制度相互衔接, 使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市场就业和引导劳动者素质提高中发挥重要作用。

长期以来, 一部分“重理论、轻实践”的职校学生难以就业。针对这一情况, 上海市教育局通过对当前职业资格证书的现状进行调研, 对市场认可度高、有利于学生就业的职业资格证书进行分析, 将其考核项目与要求纳入职业学校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之中。此外, 为了拓宽职校生的知识面, 还将职业教育课程分成“考试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性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是学生的必修课, 学完后, 学生可根据其特长、爱好等, 选择针对性较强的“专业方向性课程”进行学习, 既保证学生有较宽的专业基础, 又针对就业岗位进行专门化技能培训, 兼顾了学生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我国从2005年起, 省级以上的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主体专业的毕业生, 理论和技能操作考核合格, 可同时取得职业学校学历证书和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目前,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 加强学历教育考核与职业资格证书认定的衔接, 发挥职业学校在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中的作用。此外, 中等职业教育还要实行以3年为主的基本学制, 其中技能训练及实习要占半年至一年。职业教育要根据经济结构调整和就业市场的需要, 调整专业布局, 加快发展与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相适应的相关专业, 开发新的课程和教材。实行产教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培养, 推进职业教育从专业学科为本位向职业岗位需求和就业为本位转变。建立弹性学习制度, 逐步推行学分制, 建立“学分银行”, 便于学生跨地域学习、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

从2006年秋季开学起, 上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实行重大改革:“XX操作”、“XX维修”等名称取代了以往的“XX概论”、“XX基础”;专业课内容也由原来的“知识为主”转变为“做、学一体”的教学模式.目的在于让职业教育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融通”, 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学生在学完专业课程后, 就基本上掌握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内容与要求, 职业教育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有望在课堂中得以较好衔接, 它将会大大增强职校学生的市场就业竞争力。

在如今的人才招聘会上, “持有本科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者, 优先录用”, “参加面试请带毕业证和资格证书及相关资料”, 代替了以往的“只限大专以上学历”或“只限本科以上学历”的招聘启示。很多用人单位也表示, 他们在看学生简历时会更看重一些有实质内容的, 比如学生英语水平证明、计算机水平证明、社会实践的证明等, 一技之长正在挑战学历证书。随着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一视同仁, 如今, 在广州、深圳、上海等地的就业市场上, 写有上述要求的招聘广告越来越多, 各种资格证书已经是继身份证、学历证之后的第三大证件。号称“就业敲门砖”的学历证书竟然比不过一本职业资格证书!拥有一技之长者受青睐的程度可见一斑。这是观念的更新, 是时代的进步, 是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劳动者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摘要:建立现代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一个国家经济科技文化和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及职业高度分工的必然要求和产物。职业资格证书越来越成为时代的新宠。加入WTO后, 职业资格证书也正在与国际接轨, 许多专业领域都流行着国际认可的专业资格认证。因此, 职业资格证书对职校生求职择业非常重要。

关键词: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职校生,求职择业

参考文献

[1] 詹万生.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职校生职业素养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近年来,国家职业教育发展很快,职校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对近年来中职生就业心理的研究进行梳理,以期为中职生就业心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职生;就业心理;职业生涯

中职生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学校(中专、职高、技校)的学生。近几年,中等职业学校的学制普遍实行2+1培养模式,即3年的学业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校学习两年;第二阶段则是到企事业单位就业顶岗实习。学生第三年的就业顶岗实习是学校的重要工作之一。顶岗实习阶段是学生就业前的预备阶段,这期间反映出的就业心理问题对学生未来的职业人生规划就业状况有很大影响。

我国劳动和就业保障部门2003年对“就业”进行了界定:只要是劳动者从事一种合法的社会劳动,取得一定的报酬或劳动收入就是就业。而就业心理是在考虑就业问题、为获得职业做准备及在寻求职业的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大致可归纳为就业心理倾向、就业心态、就业心理素质三个方面。

1 就业心理的相关理论研究

西方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特别是在五六十年代,出现了不少就业心理学理论。其中有代表性的有:职业生涯阶段理论、职业锚理论、人格—职业匹配理论等。

职业生涯阶段理论 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金斯伯格将职业生涯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幻想期,处于11岁之前的儿童时期。第二阶段:尝试期,11~17岁,这是由少年儿童向青年过渡的时期。第三阶段:现实期,17岁以后的青年年龄段。金斯伯格的职业发展论揭示了初次就业前人们职业意识或职业追求的发展变化过程。

职业锚理论 职业锚理论产生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斯隆商学院的专门研究小组,所谓职业锚就是人们选择和发展自己的职业时所围绕的中心,是指当一个人不得不做出选择时,他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职业中的那种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职业锚强调个人能力、动机和价值观三方面的相互作用与整合。职业锚是个人同工作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在实际工作中是不断调整的。

职业兴趣理论(或人格—职业匹配理论) 美国职业指导专家约翰·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主要从兴趣的角度出发来探索职业指导的问题。认为人的人格类型、兴趣与职业密切相关,兴趣是人们活动的巨大动力,凡是具有职业兴趣的职业,都可以提高人们的积极性,促使人们积极地、愉快地从事该职业,且职业兴趣与人格之间存在很高的相关性。

2 国内关于就业心理的研究现状

1992年,大规模的国企改制开始推行。1999年,我国大专院校开始扩大招生。在国企改制及教育部扩大大专院校招生的两大背景下,大专院校学生的就业压力增大,就业向低层次发展,社会对人才文化程度的需求呈梯度攀升,以大专院校学生为对象的就业心理研究因此受到众多研究者的关注。

我国对学生的就业心理的研究起步较晚,整个社会对就业心理的研究比较集中在大学生,而对处于相对劣势(文化程度低、心理不成熟、年龄低)的中职生的就业心理关注度不够。与大学生相比,中职生就业时正处于16~18岁的青年初期,这一阶段的学生,他们涉世不深,缺少生活经验,对社会认识不足,看待问题比较感性,情绪不稳定,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另外,中职生在就业时还会面临就业层次低,晋升前景不乐观等问题的困扰。因此,中职生就业心理与大学生就业心理一定存在本质的区别。

研究工具述要 在近年来的研究中,多数研究者使用自编的调查问卷调查,只有一位研究者使用了自编的就业心理量表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进行测量。

1)自制问卷。孟祥俊[1]从职业动机,职业理想,择业标准,影响择业重要人物,对社会职业的了解程度,择业环境的考虑,获取工作信息的渠道,对择业政策、法规的了解,对学校择业指导的关心程度,对自我认知情况等十一个维度对沈阳市区中职生完成了择业心理调查。曾恒[2]从自我认知、对社会与就业相关事物的认知、自主择业意识、择业价值标准等十个方面对西部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姚贤[3]从学生对本专业的就业前景、就业政策、就业意向、就业策略、就业培训等五大方面问题进行某中职学校学生的问卷调查。慕祎[4]从择业价值观、就业意识、就业心理准备、就业自我认知等方面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进行了问卷调查。

2)自制量表。刘春雷[5]通过问卷、访谈获得大学生就业心理量表,该量表分为就业准备、就业观念、就业能力、就业认知、就业压力五个维度。

研究方法述要 通过对就业心理相关文献的检索发现,不同研究者在研究方法上也有所侧重,有的倾向于采用定性研究,分析事物内在联系、进行逻辑推理。有的倾向定量研究,配合问卷调查及客观数据,为论文提供具体、详尽的数据支持。有的采用个案研究法对某一个人或某个组织或团体进行调查研究,从而弄清问题特点及问题的形成过程。有的采用经验总结法,对问题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

何星林[6]采用案例分析法,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跟踪调查,深入了解实习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为对策的制定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姚贤[3]采用定量研究方式,对天津市一轻校2006级300人进行了本专业就业前景、就业政策、就业意向、就业策略及就业培训等五大方面的问卷调查。通过数据的采集、分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转变中职生择业心理的对策。

研究视角述要 目前,关于就业心理方面的研究,主要从理论分析或实证的角度出发,研究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各种心理,并对某些不合理的就业心理提出调适的策略。

李亚芹和凌云[7]对湖南省10所中职学校的482名学生的就业心态、就业形势认识、专业认识、职业能力和素质认识、对学校的满意度五个方面进行调查了解,并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剖析。针对当前中职生就业心态的时代特征和年龄特征,提出一系列加强职业指导的看法和建议。江春梅[8]剖析了影响就业观念七个方面原因,有社会背景、社会制度和就业政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同辈群体、大众传播、人格与兴趣等,并提出了加强当代中职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对策。蒙振兴[9]通过到企业走访调查,概括分析出中职生在实习过程中不适应企业要求的根源是实习目的不明确,人生职业理想模糊,个人综合素质欠缺,适应企业能力较差,个人心理素质低下和人际交往能力较弱,提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学校应加强对中职生的综合素质的教育的人才培养对策。贾月花[10]分析了当前职校生就业的五种心理:自卑心理、过于自信、依赖心理、盲从心理和执拗心理,并提出应对之策。王荣珍[11]将中职毕业生就业心理归纳为以下主要三种:悲观失望型、消极依赖型和悲观进取型,并提出要帮助学生调整就业心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研究结论述要

1)就业稳定率低。目前中职生就业返回率达15%左右。一般来说,中职生的平均就业推荐次数为三次,多者高达十余次,而由于企业经营等原因被返回的学生仅占4%[12]。只有30%的学生第一次就业能稳定在1~2年,20%的学生第一次就业后1~3个月内就开始跳槽,40%的学生第一次就业后一年内开始跳槽[13]。

2)职业适应性差。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一般都能满足行业的需要,而学生的纪律、忠诚、敬业、服从、主动、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则不能适应其需求[14]。据统计,职业意识差、人际关系处理不当、违反劳动纪律等是学生被返回的主要原因[12]。

3)职业选择有偏向。一味追求专业对口;不顾客观环境,在择业过程上过分强调个人选择,希望找到工作轻松,效益较好,有较大发展前途的单位[3]。

4)就业期望值过高。对工作层次不能正确认识,只把眼睛盯在工作环境舒适、高收入、高地位的工作岗位,甚至要求刚上班就做管理岗位[15]。调查还发现,在“择业首要考虑的问题”中,48%的人认为是“经济收入”,20%的人认为是 “发挥特长”,19%的人认为是 “单位发展”,9%的人认为是“地位高低”。反映了中职生更希望到条件好、效益好,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单位就业,表明他们的就业期望过高[16]。

5)对自我及就业形势认知不足。面对各种思潮的困扰及人生的多重选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矛盾和不适,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缺乏脚踏实地精神,存在焦虑、攀比心理及对家人的不满情绪[17]。

6)就业依赖性强。在就业上不主动积极地进行自我推销,而是消极等待,缺少竞争的勇气[3]。

3 结论

纵观国内研究者对中职生就业心理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大多数研究,只是站在经验总结与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性的分析,缺乏深入、严格的量化研究。

2)对中职生就业心理问题的研究缺乏足够的数据支持,因而所提出的就业心理指导的措施也只是一般性表述,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研究方向偏重于解决中职生的就业问题,而缺乏从心理学角度去对中职生的就业心理指导进行研究。

4)对中职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成因的分析,较多的是从社会经济因素、政策制度因素、学校、中职生自身几个层面或某一个层面来探讨,较少谈到用人单位、家庭等对中职生就业心理的影响,系统性不够。

5)已有研究多偏向于中职生就业心理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方面,而从心理学角度去解决中职生的就业心理问题的相关研究缺乏。

参考文献

[1]孟祥俊.沈阳市区职业学校择业心理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05.

[2]曾恒.当前西部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及优化途径探析[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政治学院,2008.

[3]姚贤.中职生择业心理及其解决对策[J].招生与就业指导,2007(6):116-117.

[4]慕祎.当代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08.

[5]刘春雷.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0.

[6]何星林.对中职生就业心理的分析与思考[J].广西教育,2010(27):68.

[7]李亚芹;凌云在.对中职生就业心态的调查分析[J].职教论坛,2005(6):59-61.

[8]江春梅.当代中职生职业价值观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2005.

[9]蒙振兴.工学模式下中职生就业心理因素及对策[J].魅力中国,2009(10):93-94.

[10]贾月花.关注中职生就业心理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J].甘肃教育,2010(4):20-21.

[11]王荣珍.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分析与对策[J].职业,

2007(5):54-55.

[12]汪志颖.中职生的就业误区[J].成才与就业,2007(22):

30.

[13]李家蔚.中职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河南农业,2007(6):8-9.

[14]任晓峰,毛开春.“中职生就业态度培养”初探[C]//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验》山东课题组研究成果.2005:228-233.

[15]黄一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1”模式下第三年顶岗实习情况的现状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09(02):47.

[16]刘卫平,连社君.中职生就业心理困惑与调适[J].卫生职业教育,2007(07):49-51.

[17]林敏.中专毕业生就业心理浅析[J].卫生职业教育,

2008(07):133.

职校生职业素养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在当前严峻的社会形式下,职业教育不仅仅是一种就业型教育,同时也是一种创业型教育,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人才的使命。

关键词:创业教育;创业内涵;创业能力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庞大的人口带来了一系列难以解决的问题,巨大的就业压力就是其中的一个颇为头疼的问题。而每年中职学校都有大量的毕业生走出校门、走上社会,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才能让我们的学生这在这种强大的就业压力下,能顺利地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我觉得我们应该重新审视一下我们的职业教育,应该把职业教育引领到一个新的高度,它不再仅仅是一种就业型的教育,更应该是一种创业型的教育。

什么是创业教育呢?它是培养被教育者的创业意识、思维以及技能等各种创业所要求具有的综合素质,并最后让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的教育。对于中职学校来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强化他们的专业实践教学,最终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基础能力、应变能力、社交能力、创造能力的自觉创新创业者。

中职学校如何能在这么短的三年时间之内就培养出学生各方面的创业基本素质呢?

我们首先要解决一个关键的问题: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都是中考的失败者,在初中时常常是被别人嘲笑轻视的对象,所以必须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意识到“天生我材必有用”,他们也是可以通过创业获得成功的。

曾经有调查称,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都来自“三无”家庭,所谓“三无”就是指既无钱、也没权、更无势,所以在创业时他们不会有太多的强有力的后盾去支持他们,所有的困难都要靠他们自己去解决。

正因为以上的一些因素,作为职业学校更应该注重学生创业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去弥补他们“先天的不足”。如何做呢?我们应该根据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以加快以下四个方面为抓手,来不断地向目标靠近。

一、加快教学与课程内容的更新

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主要载体和手段是课程,而处于教育教学改革核心地位的就是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所以我们开展创业教育设置教学与课程内容时应该以“加厚基础、掌握技能”为主要原则。对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要详细研究,例如专业课与文化课之间如何联系,实训课与专业理论课之间怎样结合等。根据各专业的不同特点和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的有机的创造性的组合,加强教材中对于创造力培养的课程内容的积极地开发,来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多设计一些具有创造性思维或能力的环节,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创新思维的教育,启发学生的创造灵感,合理设置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内容,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任务。

二、注重专业技能水平的培养

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其实都离不开过硬的专业技能,职业学校的中心任务就是专业技能水平培养,专业技能更是学生参与激烈社会竞争的根本。在这种情况下职业学校应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方式,转变原先的重视理论知识传授为重视培养专业技能水平。在培养的过程中应努力提供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教育过程及反复现场操作、揣摩技能的机会,通过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提高学生创业能力。这样培养出来的职校生除了具有基础理论知识之外,更掌握了较高的专业技术能力,同时在顶岗实习时也练就了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为他们能够自我创业提供了更多的保障。

三、营造创业教育的氛围

比如说可以在校园内开展一些跳蚤市场活动,让学生积极地参加,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创业的艰辛;也可以请已毕业学生中的创业者来为学生做讲座,介绍他们创业成功的过程、体会,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知道创业是艰苦的但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为学生树立走创业道路的信心;还可以开展一些系列就业指导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看到,就业形势严峻,竞争越来越激烈,激发一些具备创业能力的学生敢于走创业道路。也可以开展一些主题为创业的活动,结合各个专业不同的特点,确定一些创业特色内容,给学生营造出特有的创业教育的氛围,形成颇具特色的学校校园文化。

四、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

虽然职校生在某些方面比普高类的学生要落后一些,但我们应该相信每个人身上都有无限的潜力,职校生也不例外,他们也具有创造的能力。职业学校只要能够对学生内在潜力进行充分的挖掘,对学生创新创业的精神进行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就能被充分的激发,从而实现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当前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趋势就是创业教育,它是伴随着知识经济的降临而萌发的。同时它也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因为它不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而且更突出了教育创新和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当职业学校面对挑战时,想要扩大创新创业意识在学生中的影响,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积极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努力营造人人思创新、个个能创造的良好氛围,这样职业学校的创业教育才能成功。

参考文献:

[1]李志刚.网上创业理论与实践.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03.

[2]姜国荣.创业导论-创业意识与企业家精神.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04.

[3]侯慧君.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11.

作者简介:朱荣娟,女,1981年12月生,本科,就职于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研究方向:计算机教学。

职校生职业素养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活动德育”以活动为载体,以活动体验、感悟为过程和方法,以培养合格的幸福人、职场人、社会人为目标,以公民素养、职业素养和终身素养教育为内容,实现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公民教育、岗位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德育功能。“活动德育”符合五年制高职教育阶段的学生心理特点、社会化成长规律,充分体现“做中学”、“教学做合一”教育理念,按照活动性、体验性、主体性、选择性和阶段性原则,构建活动德育体系,回归“授艺更须授德”的职业教育本源。

关键词:活动德育;做中学;教学做合一;素养

“近年一次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邀请赛上,主办方特意在每个操作台准备了扫把、簸箕等物品,但参赛选手中,只有少数人会主动清理好操作时产生的垃圾”(浙江天煌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姚建平);“30%的中职毕业生自信心不强。人际关系困扰,学习动力不足”(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陆吴);“职业教育要培养人才,不是培养工具”(教育部职成司德育处处长刘宝民);“职业教育:授艺,更要授德”(《人民日报》记者朱虹)。2009年,中等职教招生860万,职校招生首次超过普通高中。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同产业大军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本文试图从五年制高职“活动德育”的理论和实践等方面深入地思考和探索,以揭示职业教育尤其是五年制高职教育德育规律,旨在“如何授德”方面“抛砖引玉”。

一、“活动德育”的内涵界定

“职业教育:授艺,更要授德”,确实给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严峻的课题,其实,这是在问教育的本源问题,即职业教育究竟要培养什么?显然,职业教育不能走人仅有技能教育的误区,不能像普通高中那样,为了高考牺牲得太多。职业教育需要培养“人”,培养大写的“人”,不仅仅培养具有一定职业技能的人,更需要培养一个具有较高公民素养、职业素养和终身素养水平的人。

因此,“活动德育”以活动为载体,以活动体验、感悟为过程和方法,以培养合格的幸福人、职场人、社会人为目标,以公民素养、职业素养和终身素养教育为内容,实现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公民教育、岗位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德育功能。

二、“活动德育”的理论依据

1 心理学依据:五年制高职的学生一般在16~20岁之间,正处于身心趋于成熟的阶段。其活动意识、活动能力都大为增强,特别是处于网络时代的现代青少年。青春期的活泼好动特点决定了德育的活动性。

2 社会学依据:“社会化是指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个体形成适应于社会与文化的人格,掌握该社会所公认的行为方式。”(时蓉华《社会心理学》)。五年制高职的学生正处于步入社会的前夜,需要社会化教育。“社会化的目标,是将每一个社会成员培养成为适合所属社会需要的人”(时蓉华《社会心理学》)。“活动德育”就是要把五年制高职的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

3 教育学依据:“做中学”(Learning-by-doing)是现代教育家杜威的教育理论。杜威认为“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他明确提出:“从做中学要比从听中学更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陶行知早在80年前就创立生活教育理论,其方法论就是“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十分重视“做”在教学巾的作用,认为“要想教得好,学得好,就须做得好”;“要在做上教,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陶行知进一步强调要在“劳力上劳心”,,陶行知所说的“做上教、做上学”也就是“做巾教、做中学”的意思。陶行知甚至把是否重视“做”作为衡量教育是否真实的标准。“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乃是实学”。而“不能引导人做之教育,是假教育;不能引导人做之学校是假学校;不能引导人做之书本,是假书本。在假教育、假学校、假书本里自骗骗人的人,是假人——先生是假先生,学生是假学生”。(方明·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

正所谓“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荀子·儒效篇)。“行”即“做”,“做”即活动”,“活动德育”在“活动”中完成“教”和“学”,实现德育功能。“做中学”和“教学做合一”就是“活动德育”的教育学依据。

三、“活动德育”的实施性原则

1 活动性原则:德育必须“活动”起来,也是受教育者对德育的期待。在社会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人们就想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选择自己精神世界的发展方向和模式,想成为一个接近完美的人,成为一个一生充满情趣和幸福的人,这就不能满足于“从听中学”了,需要“从活动中学”。

德育必须“活动”起来,还是人的成长规律所决定的。孔子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不“活动”的德育是难以引发学生体验快乐、产生新的需要的,也就不会有新的发展,最终必将“枯萎”下去。现行“听为主”的德育使得不少学生大面积地产生厌学症,还没走m校门就已经开始“枯萎”下去了。

德育“活动”起来也是教育回归其本质、实现其价值的内在要求。实现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是教育的本质和内在价值所在。重形式而不重内质的现象,使教育形态、教育价值和教育本源遭到严重扭曲。只有注重内质,抛弃附着于教育上的众多浮躁物,真正地“做”起来、“活动”起来,教育才有可能回归本真。

2 体验性原则:活动的过程是学生充分体验的过程。充分地体验才有可能深刻地感悟,只有深刻地感悟才有可能进行“灵魂的革命”。这是“做中学”、“教学做合一”的真谛。

3 主体性原则:“活动德育”用“从做中学”替代“从听中学”,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传统德育中片而强调教师在教育中的权威、教师的单纯灌输和学生的被动接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一个被动的位置,这也打消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动德育”十分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体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如艺术节活动,全校招标,学生会、团总支等学生组织承办,导演、编剧、主演、宣传、场务等一切活动均以学生为主体。

4 选择性原则:丰富的德育活动,让学生有充分选择的余地,学生的选择能力也能得以培养。刘国钧高职校的社同组织有90多个,包括学术科技类社团、人文类社团、艺术类社团、理论学习类社团、社会科学类社团、志愿服务类社团、体育健身类社团、综合类社团等,为学生的专业和非专业素养的成长提供了丰富的平台。如“数控爱好者”、“福莱动漫社”、以英语为特长的“新视野俱乐部”、“商务形象设计室”、“模拟公司晨会”、文学社、小记者刚、诗社、“绿草坪”广播站等,,此外,还开发了许多校本德育课程,如礼仪教育课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等。大量的菜单式德育活动可供学生选择,最适合学生的德育活动才是最好的“活动德育”。

5 阶段性原则:五年制跨度比较大,不同年级有不

同年龄层次,有不同的社会化成长需求。不同年级要设计不同的活动,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形成系列,使得五年制高职“活动德育”形成体系。一年级以行为德育为主,二年级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_二年级以社团活动为主,四年级以社会调研活动为主,五年级以顶岗实习为主。有的活动则需要贯穿始终,如情商的培养、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等。

四、“活动德育”的实践探索

(一)“活动德育”注重培育职校生的终身素养

1 化“大德”为“小德”,铸就终身品质

刘国钧高职校常年坚持开展“让优秀成为习惯”活动。“让优秀成为习惯”已经成为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经典教育活动,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如开展克服五种陋习活动,“读百家箴言,搞礼仪佳句”的读书活动,“让优秀成为习惯”主题征文、主题演讲、主题班团活动,校同文明礼仪知识竞赛及文明礼仪展演活动,成立社区文明礼仪学生宣传小分队,发动全校同学征集文明礼仪宣传口号和宣传标语,深入到社区进行宣传等等。

广东惠州商校将行为养成活动的基本内容组合成为“十德教育”,即:上课讲“课德”,开会讲“会德”,用餐讲“食德”,走路讲“行德”,穿衣讲“衣德”,仪表讲“仪德”,说话讲“口德”,住宿讲“寝德”,上网讲“网德”,危险讲“危德”。“十德教育”化“大德”为“小德”,“不因善小而不为,不因恶小而为之”,德育转化为养成教育,使德育化泛为实、由小及大、先易后难、由行到知,学生活动“成本”不大,立竿见影,可持续性强。

2 “低头走进来,昂首走出去”,重塑自信品质

职校学生自信心上存在问题很突出。而自信心是一个优秀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并且是为学生创造价值和实现学生人生价值的重要前提。

全国杰出校长王亮伟先生在每学年的开学典礼上、有一个问题必讲:自信心问题;有一句话必说:进我们学校的都是好学生,大家抬起头来走自己的路。省五年制高职教育专业建设水平评估专家组评价刘国钧高职校学生“充满阳光气质”,这与长期坚持自信心培养分不开。

海尔集团的班前会曾是在“大脚丫”上的批评会,后来发展到美国,行不通了,变成了表扬会。职校生在初中时常常是被批评或很少受到关注的对象,刘国钧高职校引进海尔集团的“大脚丫激励法”,变批评和处罚为表扬和激励,每天晨检时分,都由学生自己来主持,评出昨日表现最佳的学生,班主任还认真给予表扬和奖励。系部还南此发展为每月评比一星,学校在校园网上推出每周人物,大力张扬活动德育及其他各类先进者。“大脚丫激励法”对恢复、建立、强化职校生的自信心起到很好的作用。

3 注重艺术修养,提升生活品质

刘国钧高职校每年都举办艺术节,还为学生专门举办过华夏艺术展、剪纸展、书法展。面向省内外的“刘国钧”杯钢琴邀请赛已经举办了两届。很多人不理解职业学校为什么要举办钢琴赛,王亮伟先生是这样回答的:“作为幸福的个人应该懂得一点艺术,有点艺术修养的人,往往会有更加美好的生活品质。”

(二)“活动德育”注重培育职校生的公民素养

作为公民的基本素养之一就是知法守法,虽然有国家统一的法律课程,然而“法制活动德育”效果会更好。如组织大墙内外中的沟通和交流,大墙内外的“结对子”活动;检察院、法院、派出所的法制共建活动,观摩、模拟法庭审理活动;结合社会法律热点的辩论活动,如醉酒驾车的处罚问题等。

安全不仅仅是意识,更是一种素养。作为职校生,应具备基本的安全防范能力,汶川地震中的安县桑枣中学,与汶川大地震伤亡最为惨烈的北川县毗邻,师生无一伤亡。他们四年如一日坚持紧急疏散演练的做法值得推广。

了解社会、关心社会和深入分析社会也是公民的素养之一,在了解中理解社会,在关心中热爱社会,在分析中适应社会。在高职校各年级深入开展社会调研活动,明确课题、步骤,有组织、有目的地开展实施,撰写有质量的社会调研报告或论文,并组织大规模的社会调研汇报活动。这种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调研活动就是培育高职校学生社会意识,培养了解、分析社会能力,从而能提升职校生的社会化成长水平。

(三)“活动德育”注重培育职校生的职业素养

1 “心理活动德育”:提高情商指数

“一个人的事业成就,20%取决于他的智商,80%取决于他的情商”。情商包括自我调控情绪、识别他人情绪和与人共处、合作的能力,其最高境界是与人合作,最基本要求是自我调控能力。

正视挫折,是培养职校生情商的必经之路。在学校广泛开展“挫折教育”,视“挫折”为“财富”,从中汲取营养。人生的道路一般是比较曲折的,有的人不是直线地达到人生的顶峰。就如足球世界杯,最后冠军往往不是常胜将军。我们不可能只走直路,而不走弯路;遇到点困难和挫折,也是为成功积累经验。

开展心理教育系列培训,组建心理健康社团,举行心理健康教育班团活动,开展生命教育系列活动,开展校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多种形式地探索心理教育活动是塑造情商的有效途径。

在校园内建立发泄室也是提高职校生调控情绪能力的好办法。教学楼每个楼层都建立一个发泄室,其中放置沙袋或头像,让学生通过言语或肢体运动来释放不良情绪。职校生尤其是男生在发泄不良情绪的过程,常常也是自我调控情绪意识和能力的成长过程。

爱学校才有可能爱企业。毕业“活动德育”,增强母校情节,也是培养高级情商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毕业典礼常常被开成领导讲话、老师嘱咐、家长感谢、学生感言的程序化活动。为什么不可以放手给学生自己组织呢?让学生、老师和家长共同成为毕业典礼的策划者、组织者。让家长体验孩子的成长快乐,让学生回顾校园生活的点滴、和老师共成长的过去,感悟对母校的情感,不仅与同学、老师、家长、学校的情感得以升华,高级情商如体会别人的情绪能力、与人合作能力也能得到提升。

2 职业生涯规划,提升非专业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从专业选择开始。在新生入学的同时,开展专业选择辅导活动,进行专业发展心理倾向测试,引导学生作正确的专业选择。

自我评估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自我评估的主要内容为与个人相关的所有因素,包括兴趣、个性、性格、能力、特长、学识水平、思维方式、价值观、情商以及潜能等,即弄清楚自己是谁,自己想要做什么,自己能做什么。如能邀请行业企业专家与学生面对面,则能帮助学生更清晰地自我认知。

确定职业成长目标和计划并付诸努力。围绕学生的职业成长目标和计划,开展各种职场辅导,如语言辅导、仪态辅导、礼貌辅导等等,全面储备各种职业素养,非专业能力不断提升。

3 实习指导,零距离适应行业企业要求

岗前辅导,角色扮演,缩短心理断乳期。刚刚离开学校顶岗实习的学生,需要学校开展积极有效的活动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独立意识和人际相处的心理适应能力。

及时干预,减少工作中的心理危机。顶岗实习中的学生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危机,如人际关系危机,需要学校通过团队辅导及时干预,在团队辅导中,交流人际相处的教训和经验,彼此取长补短。

岗后总结,可以运用“大脚丫激励法”,让学生充分交流和总结实习中的体会,为今后的正式工作做好准备。

当然,职业学校的德育仍然面临严峻挑战,如社会关注程度和支持程度仍显严重不足。重“艺”轻“德”现象仍然十分严重。这就需要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尤其德育工作者付出更大努力,继续深入地思考与探索。

职校生职业素养论文范文第6篇

一、成功之处:

1、没有学生提前辞工,全部学生都坚持到了最后

2、全体学生基本都能按要求做到23:00之前回到宿舍

3、寒冷的天气中没有热水冲凉都能坚持

4、这一个多月之中,多数学生能够坚持不回家

5、学生对于上夜班没有什么怨言

二、不足之处:

1、中介传达的用工信息与厂方实际要求存在误差,为安抚学生安心实习增加工作难度

2、学生普遍表现一定的娇气,不够吃苦耐劳,对于加班埋怨较多

3、实习过程中学生请假、旷工现象出现不少,特别是女生的旷工较多(由于加班太多,休息时间太少,每周一天的休息时间都不能保证,所以她们就旷工休息)

4、多数学生个人生活费花销计划不周,向老师借钱现象普遍

5、天气寒冷,学生生病感冒现象较多

三、经验和心得:

1、实习最好是学校与工厂直接联系,传递信息更准确,沟通更通畅。

2、学生实习之前的准备工作做得越充分,那么实习过程之中的问题也会更少。

3、实习活动之前,学校最好能派老师实地考察一下工厂的具体情况及用工要求

4、实习工厂最好有相当的规模,厂区内的各种生活设施完善,住宿及管理规范

5、实习最好实行整班编制集中实习,班主任随同管理

6、实习之前的准备工作可以充分做好如下方面:

1)充分思想动员,让学生带着吃苦的心走入工厂

2)充分思想动员,让学生深刻地意识到自己在工厂的行为直接影响学校的声誉

3)制定并学习《实习纪律要求》,例如不能迟到、旷工,有关请假手续,每天晚上回宿舍的时间要求,指定宿舍舍长负责本宿舍的卫生及纪律管理、学生个人行为规范要求等

4)制定实习奖惩方案(迟到和旷工可罚款,全勤和优秀可奖励)

5)学生签署实习承诺保证书

6)充分开展实习安全教育(工作、财物、人身)

7)充分思想动员,让学生明确自己实习的目标

8)登记全体实习学生的电话号码(个人、父母、家庭)及QQ号

9)事先对学生详细、准确地说明实习工厂的工作、生活、工资等情况

7、驻厂管理老师最好是班主任,并且男女老师都有,方便对男生和女生的宿舍进行管理

8、驻厂管理老师每天至少进车间巡视学生一次,及时了解学生的出勤情况

9、驻厂管理老师每天晚上在学生该就寝时间巡视宿舍,清查缺席情况

10、实习之初,驻厂管理老师巡查工厂四周环境,了解学生未来可能去的地方,以及四周的治安安全情况等

11、学校领导抽空视察实习学生,可以为学生实习鼓劲加油。

四、个人思考

1、xx职校学生的实习是该学生自愿申请还是强制要求全部必须参加?

我觉得作为职校的学生都应该参加实习,毕竟职校培养的就是未来生产一线的工人。顽劣的学生需要工厂劳动的磨练,消除他们不学无术的霸气,家庭条件十分优越的学生,更需要通过实习消除他们身上的“娇气”,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九江职校就是要求全体学生必须参加实习,并且规定每学期实习一个月,这样他们就很容易做到按班为单位整班实习。当然他们这么做之前必然需要做通家长的工作,争取家长的支持!

2、xx职校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对于企业来说,产品质量是生命,对于我们xx职校来说,什么是生命?或许目前生源是学校生死存亡的关键,但是生源该如何逐步扩大?

第一,学校需要宣传,让更多想读职校的学生知道有我xx职校这所学校。

第二,打造学校的品牌,吸引学生来我校就读。

第三,严把毕业学生的质量关,不让不合格的“产品”在校外败坏学校的名声。

所以我觉得我们xx职校学生的培养目标也应该是培养成“合格” 的中职毕业生。他首先是一名合格的劳动者,然后才是合格的专业毕业生。学校应该严把产品质量关,不让不合格的“产品”轻易出厂。例如,考察不合格的学生可否不发毕业证,而是仅仅只发结业证?或者学业不合格的学生毕业后再回校补考,补考合格再发给他毕业证?

3、学生实习过程中随意迟到、请假、旷工,极大影响学校声誉,学校有什么应对措施?

让学生这种无组织无纪律的行为付出更大的代价。

1)现金罚款。学校对于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以上现象进行现金处罚,(工厂扣工资是工厂的事情)迟到1小时内罚款5元,迟到1-2小时及以上罚款10元,超过2小时的迟到以旷工计算。一天之内旷工20元/次。用这些违纪罚款来奖励守纪的优秀实习学生。

2)取消该生以后参加学校组织实习的资格。在一个月的实习之中,迟到5次、请假6次、旷工3次(或旷工超过3天),只要达到以上三种情况之中任何一种的违纪者,取消该生参加以后学校组织的集中实习,全班实习时,该生的实习由自己家长自行安排,未达到实习规定时间量,不予以毕业。

4、学生读中职三年之中的实习时间该怎么安排?

1)第2学期每班安排5人见习,时间为2个星期。5人见习完之后再安排另外5人接替见习,让见习岗位继续保持使用。

2)第

3、4学期,每学期实习1个月,以班为单位进行集中实习,班主任驻厂管理(学生年龄必须达到16岁,如果个别未达到16岁的学生,则继续留校学习,部里可以考虑集中各班留校学生集中上课)

3)第5学期,安排实习2个月,以班为单位进行集中实习,班主任驻厂管理

上一篇:都市圈生态文明论文范文下一篇:心理学分类研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