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毕业论文范文

2023-09-17

职校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本文阐述了职业学校教师的情绪管理的现状,探究引发教师情绪的原因及情绪管理的方法,旨在说明教师的情绪管理在教学活动和人际互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职业学校教师若要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不但需要努力提升专业技能,而且更需要关注自身的情绪管理。

关键词:职业学校;教师;情绪管理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也是一种可能受到最严格监督的职业;教师在今天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社会、学校、家长、学生各方都在关注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师的师德。当我们不断考虑给学生减负,日益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人格发展的同时,我们也清楚地意识到教师的心理健康正受到严峻的挑战。而教师的情绪管理能力的高低强弱,就像教师的一双隐形的翅膀,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及人际互动的效果好坏。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任何人都会生气,这没什么难的,但要能适时适所,以适当方式对适当的对象恰如其分地生气,可就难上加难。”由此可见,情绪管理是多么的重要。中国全民健心网首席专家肖汉仕教授认为情绪管理是指用心理科学的方法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方法调适、缓解、激发情绪,以保持合理的认知、适当的情绪体验与理智的意志及行为反应,避免或缓解不当情绪与行为反应的实践活动。职业学校教师若要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不但需要努力提升专业技能,而且更要关注自身的情绪管理。

一、教师情绪管理的现状

在课堂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的情绪很容易感染班级的气氛,它既能够让学生愉悦,也能够让学生沮丧,进而影响师生之间的互动。但是根据《中国青年报》的报道,我们发现教师情绪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在某省举行的大样本调查表明,约有58%的教师表示自己感到压力过大,经常出现焦虑情绪、强迫症状等心理健康问题。这项调查还发现,30%的教师会因焦虑或情绪低落而上课没精神;18%的教师承认会因为自己心中烦恼而迁怒于学生;还有14%的教师会因为上课气氛达不到自己的要求而情绪失控、向学生发火,这些都给自己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1]以上数据不得不引起我们对教师情绪管理问题的关注。

二、教师情绪引发的原因

情绪是指伴随着认知和意识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求之间关系的反应,它是以个体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2]绝大多数心理学研究者比较认同人类具有四种基本情绪,即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在这四种基本情绪之上,又可以派生出众多的复杂情绪,如厌恶、羞耻、悔恨、嫉妒、喜欢、同情等。情绪在人们的工作生活中如影随形。教师也是人,当然也会有情绪。教师情绪的源头通常包括学生的表现、家庭问题、工作表现及人际互动。

1.学生表现是否良好影响教师的情绪。一项对840名职校学生的调查表明:他们当中在小学到初中从未受到表扬的比例为79.16%;从未当过班干部的为14.41%;学习成绩居中下游的为86.6%;上职校是为一纸证书的为25.05%;作业经常不完成或从来不完成的为16.76%;课余时间看书学习者为12.97%;对学习缺乏自信者为1.89%;对今后生活毫无打算者为7.58%。[3]厌学、逃学、乱学、不学,撒谎、破坏、逆反、违法,网瘾、玩乐、恋爱、攀比,这些似乎成为了一些学生的标签。毫无疑问,职业学校学生的表现更加容易引起教师的不良情绪。

2.家庭关系是否和睦影响教师的情绪。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它具有经济功能、性的功能、生育的功能、抚养与赡养功能、教育功能、感情交流功能和休闲与娱乐功能。良好的家庭关系容易引发教师的积极情绪,教师能够毫无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校工作。反之,不良的家庭关系将引发教师的消极情绪。教师在无形之中极易将这种消极不良情绪带入工作及课堂中,影响人际关系及师生互动。

3.工作表现是否得到肯定影响教师的情绪。人是社会的人,人们需要通过他人的肯定和承认,从而证实自己被需要,证明自身的价值。领导、同事的肯定和赞许,职称的晋升,荣誉和奖励都会激发教师的积极情绪,使得教师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工作。反之,则会引发教师的不良情绪,如沮丧、抱怨,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活动与日常工作。

4.人际互动是否积极影响教师的情绪。人们在这个地球上如果要生存,那么离不开空气、水和食物;如果要想健康长寿,那么必须进行锻炼和保养;而在人际互动频繁的社会中如果要生存,那就必须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和沟通。积极良好的人际互动能够创造出宽松的工作氛围,有利于诱发教师积极的情绪体验,进而激发教师的灵感、工作热情及较强的归属感。反之,人际互动不良,人际关系冷漠,则会诱发不良的情绪体验,从而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

由此可见,情绪无处不在。然而,我们知道情绪无好坏之分,只分为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所以教师的情绪管理不是消灭情绪,而是用正确的方式去探索自己的情绪并理解它,然后调整放松自己的情绪。

三、教师情绪管理的方法

1.及时察觉情绪。教师每天都在面对纷繁芜杂的问题,难免会产生一些不良情绪。例如,学生在课堂中出乎意料的表现很可能让我们很生气;学生作业三番五次迟交、不交让我们很有挫败感;学生的不良行为也让我们觉得愤怒。这些都是正常的情绪。然而,教师因为职业特点的限制,我们通常认为我们不该有这些负面情绪,不肯承认自己的负面情绪。而事实刚好相反,人一定会有不良情绪,压抑情绪反而带来更不好的结果。只有及时察觉自己的情绪,才能够进行情绪管理。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能够觉察他人情绪,学会换位思考,这样才能够采取有效形式进行自我情绪管理,有助于人际互动。

2.适当地表达情绪。当我们能够察觉到自己负面情绪的时候,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方式表达出来。例如,当学生不交作业的时候,我们在处理这件事时通常有两种方式表达我们的情绪。第一种表达方式:你怎么回事?作业总是不交,为什么其他同学都能按时交,而你不能?难道你比别人差吗?第二种表达方式:能告诉老师你不交作业的原因吗?经常不交作业这让老师很失望,但是老师仍然很关心你,很想听听你的想法。

以上两种方式,都能够表达出教师的情绪。第一种方式是纯粹地发泄教师本身的情绪。而第二种方式,既能够表达出教师本身的情绪,同时也站在学生的立场,顾及了他的情绪。后者合理地调控、表达了自己的情绪。

3.适宜地排解情绪。校方应该重视对教师的人文关怀。不仅表现在工作中,而且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在工作中,首先需要建立起透明、合理、公平、公正、健全的管理制度。此外,教师还需要一个宽松的交流环境。如定期举行心理健康讲座,提供咨询方式,使得教师的不良情绪能够有一个良好的诉说渠道;拓宽教师的活动空间,教师不仅在教室和办公室,还可以去田径场、乒乓球馆和羽毛球馆进行活动;定期举行文体活动,加强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例如,我校工会定期举行拓展训练及乒乓球、羽毛球竞赛,增强不同部门教师之间的交流,增强教师的团体凝聚力。教师自身也可以通过认知调节法进行不良情绪排解。根据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我们知道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宣泄调节法进行不良情绪的缓解。例如,倾诉法,找到自己信任的朋友尽诉自己心中的烦恼。培根曾经说过: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最后,教师也可以通过听音乐、从事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积极与他人互动来排解不良情绪。

四、教师情绪管理的意义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教师每天都在接触学生,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危害不会低于身患传染病的教师对学生身体健康的危害。”教师的情绪会感染学生。有调查表明:学生的不良情绪有80%来自身边的长者,其中当然也包括教师。教师如果能够进行良好的情绪管理,就如同为学校工作插上了一双隐形的翅膀。它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进行积极的人际互动,而且能够保证教师正常地讲解知识,学生可以正常地接受和领悟知识,有效地学习,保证课堂效果的高效。更为重要的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身心更能够得到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周俊.教师情绪假,人性化还是作秀?[EB/OL].[2006-06-28].

http://www.edu.cn/20060628/3197438.shtml.

[2]百度.情绪[EB/OL].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51915295.html.

[3]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EB/OL].[2011-03-05].

http://www.qnr.cn/zy/Teacher/zhidao/200803/29570.html.

[4]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张明珠(1981-),女,江苏淮安人,现就职于淮安体育运动学校,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运动心理学的教学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职校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职校英语教学改革比一般院校的教学改革有更大的特殊性和更高的难度,因而需要更加重视宏观层面的问题——哲学问题。在一切教学过程中,学生都是主体,但是职校英语教学改革的主体应该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因为职校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还没有达到能够自觉地意识到“为什么改”和“如何改”的程度。职校英语教学改革当然要由政府领导,但是主导却是社会,社会需求是职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职校英语教学改革之本是教材而不是大纲,因为教材比大纲有更多优点。职校英语教学考核形式的改革,应当适当增加面试或口试,它们是增强学生职业英语应用能力,减少学用脱节和学生舞弊行为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职校;英语教学改革;哲学问题;考核形式

作者简介:孔琳琳(1971-),女,江西鄱阳人,上饶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西方语言哲学、应用语言学;李旋(1988-),女,江西上饶人,上饶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频次效应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个体差异性研究”(编号:17YB206),主持人:李旋。

有诸多专家学者对英语教学改革的各个层面发表了极其精辟的见解,它们对于推动各级各类院校进行改革有重要意义,是多年来英语教育界进行改革的经验总结和宝贵财富。但是我们发现,对英语教学改革涉及的宏观理论问题关注不够,关于英语教学改革的哲学问题则更少有人问津。而哲学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并不是世外之学,它深深扎根于社会并为社会服务,英语教学改革所涉及的很多宏观问题都是具有哲学意义的,它们需要正确的哲学思想的指导。例如,有的专家学者提出的对英语教学改革进行“本体论研究”[1]就是一种哲学尝试。

对于职校而言,英语教学改革的宏观层面的问题可能更为严重[2]。因为职校的英语教学不太可能涉及考研英语的问题而更需强调实用性;社会对职校学生的英语需求也使英语教学改革的主导问题更为突出;职校的英语教材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因而是教学之本;职校的英语教学需要更多地教会学生面试和口试的能力,即使现在还未要求的口试也应该未雨绸缪,从而为其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更为扎实的基础。为此,笔者愿意对我国职校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些哲学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希望得到国内职校英语教育界的关注。

这些哲学问题主要有:职校英语教学改革的主体是谁?职校英语教学改革应该以什么作为主导?职校英语教学改革究竟应该以什么为本?职校英语教学考核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有什么特点?应该如何改革?

一、关于职校英语教学改革的主体:学生还是教师?

经过长时间的讨论,关于教学主体的争论已经尘埃落定:在一切教学过程中,学生都是主体,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代替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既然是一切教学活动的主体,在一切英语教学中,也必须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在英语教学改革、特别是职校的英语教学改革中是否学生也是主体呢?我们认为不能这么说,职校英语教学改革的主体应该是教师。

英语教学和英语教学改革是有区别的,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虽然英语教学和英语教学改革都是人的活动,但是二者活动的性质不同。“英语教学”包括“教”与“学”两部分,而教师的“教”必须以学生的“学”为基础,以“学”为目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为前提,才有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英语教学改革”的中心词则是“改革”,在“英语教学改革”这样一種活动中,不再是纯粹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而是要对“教”与“学”这样一个“统一体”进行“改革”。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可能是自觉的,因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还没有达到能够自觉地意识到“为什么改”和“如何改”的程度;教师则应该是自觉的,因为教师必须对“为什么改”、“如何改”等问题有一个大致的考虑。如果连教师都没有意识到“应该”如何“改”,朝哪个方向“改”,那么学生就根本不可能知道在学习中如何“改”,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就无从调动起来。这是从理论上说明英语教学改革必须以教师为主体的理由。

从实践上说,英语教学改革之所以不能以学生为主体,还在于“改革”本身比“学习”的难度大,如果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势必使教学改革政出多门,呈现学生和教师都无所适从的乱象。学生的基础(包括外语基础和学好外语的中文基础)是千差万别的,学生的爱好、兴趣和价值观也是五花八门。如果英语教学改革也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那就难免出现与教学改革初衷背道而驰的消极后果。一般地说,学生会对凡是自己认为不满的教学改革方案进行抵制,极端的甚至会导致取消英语教学,因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习英语缺乏兴趣。职校学生在这方面比一般院校还更严重。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不利于职校学生在未来的择业竞争中增强竞争力。

认识到英语教学改革的主体是教师,对于各级教育管理部门更好地组织、实施英语教学改革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才能使教学改革既生动活泼,又卓有成效;其次,依靠教师进行改革,才能集思广益,越改越符合教学要求,因为教师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熟悉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只有教师才最清楚为什么要改和如何改;再次,明确教师是改革的主体,才能使教师放下包袱,大胆创新,防止因为害怕被学生批评而缩手缩脚,跟着感觉走,依着惯性随大流;最后,认识到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体,可以摆脱很多无谓的干扰,使教师能集中精力搞好教学工作。

二、职校英语教学改革的主导:政府还是社会?

我国改革开放30余年所走过的道路表明:任何一项规模宏大的改革,都必须有政府的领导,经济体制改革是这样,政治体制改革也是这样,教育改革同样不能例外。在我国,英语教育改革并非单纯是教育界的事情,它牵涉面广,人员众多,程序复杂,影响巨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关乎国家主权和文化政策,因此,英语教学改革稍有不慎,有可能引发严重的问题。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强调政府的领导地位、领导作用,由政府出面做好改革的组织、实施工作,是完全必要的。我国的英语教学改革所走的正是这样一条道路。

联系到经济体制改革,我们认为,要实现英语教学改革的真正意义的成功,应该正确认识政府与市场的不同作用。政府的领导和组织是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条件,但是只有社会需求才是改革的真正动力,我国的英语教学改革只有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立足于中国人才市场的现实,围绕社会需求进行改革,才能克服各种弊端,取得实效。对于职校英语教学改革尤其如此。长期以来,中国的英语教育存在着“全民必修”、“过度教育”、“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有不少是政府“过度干预”的结果。英语的“全民必修”制度,并没有彻底改变中国高端英语人才紧缺的现状,相反却用英语这把“手术刀”强行剪裁许多国家的英才,造成了某些不利的后果[3]。因此,把社会需求作为英语教学改革的主导,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职校英语教学改革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大有用武之地,包括多方面的内容。首先要按照社会需求确定教学科目和专业,大力增加社会急需的商务、旅游、科技英语科目和专业,坚决减少或取消社会需求量少、不太符合当前国家政策的科目和专业;其次要根据社会需求选择教学内容,组织人员编写教材,使教材能充分反映社会现实,增加自爱、友爱、慈善、环保、自强、自立、理财、和谐、救灾和自救等方面内容,删除那些鼓吹阶级斗争、宣扬战争、宣扬恐怖和暴力、宣扬人间对立和歧视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这些教材时初步了解社会、熟悉社会,增强适应将来走上社会的能力;三是在招生、就业等方面按照社会需求作出适当调整,对于社会需求量大、英语人才又相对短缺的专业应该适当扩大招生数量,反之则减少数量,避免将来更多的学生学非所用和用非所学;最后要大胆改革传统的教学形式,增加那些对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交际能力有重大作用的“自主合作学习”、“输出教学”、“游戏教学”等方法,对于传统的背诵、默写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加以改进,让其发挥更好的作用。

三、职校英语教学改革之本:大纲还是教材?

有两种说法,一种意见认为,英语教学改革应该以“教学大纲”为本,因为教学大纲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抽调国内著名专家学者制定的教学规范,只有以大纲为本,才能使改革有章可循,有例可依,否则各行其是,改革是无法进行的。另一种意见认为,英语教学改革应该以教材为本,原因是教学大纲只是教材编写和教师教学的“纲要”,抽象性和原则性是其主要特点,它只规定了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目的和主要内容,因而英语教学改革是不可能以大纲为本的,只能以教材为本。

笔者认为,英语教学改革和其他课程的改革一样,应该以教材为本,原因不但在于如前所述大纲的抽象性和概括性,而且在于教材自身的许多优点。首先,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写的,因此教材是教学大纲内容的全面展开。一本好的教材,体现了教学大纲的规范要求和基本精神。其次,教材在统一的教学大纲规范下,具有教学活动所需要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好的教材就是为教学人员准备一些最基本的教学材料,在这方面,职校的英语教材已经有比较成功的范例。第三,教材并非教学大纲的翻版,它应该对大纲有所超越。教材编写者可以在大纲的要求下,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体现教材编写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学大纲只是规范了一些非常有限的内容,如果只就这些内容进行教学,则教师无法教,学生也无法学;而教材则不同,好的教材是选、编、写、评四者的有机统一。最后,教材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基础等方面的不同区别对待,编写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类型的教材。例如对于国际投资、国际商务、国际金融等这些不同的专业就可以编写不同的教材,对于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职业技术教育院校的英语教学也可以作出区分[4]。以上这些优点都是教学大纲不能比拟的。为此,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驟地组织专家学者编写各种英语课程的教材,并且把其母语国家的优秀教材加以有选择地介绍引进。这方面在过去几十年已经卓有成效,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

问题在于:既然教材是相对稳定的教学改革之“本”,在编写教材时又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把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东西充实到教材中去。如何把握二者的“度”呢?结论是:既然是改革,那么“变”就是常态,是绝对的;“不变”是特例,因而是相对的。就绝对的意义上说,教学大纲也不是完全不变的,当社会生活实践发生极大变化的时候,教学大纲也必须作出相应调整;从相对意义上说,在教学大纲相对稳定的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变化应该仍然能够保持“变”中之“不变”。因此,变动中的教材就仍然能够担当教学改革之本的角色。只要这个“度”把握得好,职校英语的教材是完全可以胜任教学之本的角色的。

四、职校英语教学考核形式的改革:口试与笔试?

英语教学改革30多年,从考核形式上说,最大的改革就是客观性试题比例大幅度提高,而主观性试题比例显著减少(近几年来这一状况有所改变,但并未从根本上改观)。一张试卷,学生所需要做的大部分工作就是简单地判断对和错。这样做的好处是评卷相对客观快捷,学生相对轻松;缺点是随机性增大,不但不能很好地检测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单词和句子的拼写、书写、准确记忆能力,音调、音准等发音能力),而且使学生能够舞弊的机会大大增多。笔者曾经注意到有的学生,平时成绩很差,从来没有及格过,但是在等级考试或比较重要的期末考试时可以考出良好甚至优秀的成绩。这显然是不正常的。

考核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必要手段,新时期往往把考试成绩与奖学金和其他荣誉挂钩,更是使考试成为学生高度重视的评价标尺。考试的公正与否,直接决定着考生的多种利益。不适当的考核形式既不能达到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还容易使学生滋生不良的道德习惯,实在是在必须尽快改革之列。也有一些学者早就指出过其弊端[5]。

形式和内容是一对哲学范畴。在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中,是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有什么内容,就需要有与之相应的形式,英语教学教的是“外语”即第二种语言,而语言的根本意义在于使用。语言使用当然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但是在社会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口头语言,能否正确地使用口语,是衡量一个人学习语言是否成功的最重要标准。所以,如果要检测学生学习英语的成绩,最重要的不应该是笔试而应该是口试。如果一定要分出一个主次,划定一个比例,那么英语学习考核中的口试分量应该不少于50%,因为语言的作用主要是说和听而不是写的。中文英语都是如此。

可能有人会怀疑:我们从儿童到青年再到成人学语文,基本都是只有笔试而没有口试,不照样可以考核出比较好的成绩吗?为什么学习英语就一定要强调口试呢?这里我们就要注意学习母语和学习英语的区别了。在学习母语的过程中,我们自始至终都是在既定的语言环境中生活,不但是学习,就是平时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使用口语,因此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书面语,口语并不需要单独考核。学习英语就不同了,英语是与母语很不相同甚至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种语言,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并没有与生俱来的语言环境,因此口语完全是通过自觉努力“学”到的,它和母语的习得机制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只有在英语教学的考核中加大口试分量,才能真正检测出学生学习的准确效果。除此之外,增加口试还可以提高学生重视口语的意识,增强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减少舞弊的可能,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实在是一举数得的好事,值得尽快推行。对于职校的英语教学来说,增加口试的权重还有助于减少学用脱节问题的产生,抑制学生的舞弊行为,提高学生职业英语应用能力,增强未来的择业竞争力。有人认为现在教学大纲或教材都没有要求外语口试,职校英语教學改革增强口试是多此一举、自讨苦吃,这实在是一种误解。所谓“教学改革”,就是要把不好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改掉,现在证明过分重视客观性试题的笔试已经不适应教学的需要,为什么不能进行改革呢?学术论文也就是要研究如何改变不合理的现状而不是论证现实的合理性,我们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连续数年采用了增大口试比例的做法,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某些专家也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改革[6][7],这就证明了好的教学形式确实可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呼唤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J].外语界,2005(6):2-7.

[2]刘茂万.高等职业教育外语教学改革之探讨[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5):114-115.

[3]黄姣玲:外语教育改革必须从制度改革做起[J]探索与争鸣,2008(12):86-87.

[4]桂国平.我国高校的专业外语教育与国家竞争力[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3):335-341.

[5]蔡基刚.大学英语教学:回顾、反思和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6]张敏子.职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探讨[J].当代职业教育,2016(2):88-90.

[7]陈文锋.职业英语教学与交际法语言教学[J].海外英语,2017(11):86-88.

责任编辑 秦红梅

职校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海西经济区域的特色经济环境和经济发展对保险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引入海西经济区中职校新课堂,通过模拟保险营销职业任务场境教学项目的深入研究和成果总结,我们深刻体会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给予中职校新课堂带来了新鲜活力,使得保险营销专业培训上升一个台阶,让专业保险营销培训可以完成从保险公司迁移到师资力量雄厚、教育环节系统规范的中职校课堂,一方面减轻了企业的压力,解决了保险行业面临的培训难题,另一方面,也为中等职业学校的课堂输入了新鲜血液,开发了新的理念,形成新的教学方法。

[关 键 词] 海西经济区;区域环境;区域保险营销

区域经济地理环境影响区域市场营销的战略决策。“区域经济地理环境信息已经逐渐渗透到经济活动的很多方面,从区域市场营销角度看,地理信息是一个能够改变区域市场营销策略和手段的重要元素之一”,成为营销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

一、海西经济区域的特色经济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

“海峡西岸经济区”指的是以福建为主体,北起浙江温州,南至广东汕头,包括福建周边的经济区域,简称“海西经济区”。海西经济区域经济环境主要有三大优势:(1)地缘优势,海西经济区的主体福建与台湾一衣带水、隔海相望、血脉相连、语言相通、文化相承。(2)港口是海西经济区另一个独特的优势。福建海岸线长3300多公里,沿海岸有6大天然港湾沙埕港、三都澳、罗源湾、湄洲湾、厦门湾、东山湾。(3)生态环境好是海西经济区又一潜在优势。基于这三大经济优势,海西经济区积极推进发展金融、保险、物流、旅游、科技教育文化等多方面的闽台合作,大大提高了海西经济区第三产业的水平。

二、海西经济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中职校之保险营销新课堂嬗变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引入海西经济区中职校新课堂

工学结合模式是我国在学习和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具体情况,逐渐形成的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该模式主要通过学校与企业分工协作,将理论教学、技能培养和实践教学两个阶段分别由学校和企业来承担,由学校、企业双方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让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海西经济區域迎来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课堂的深化改革。海西区域各大高等院校、高职院校、中职院校一线教授、讲师积极投入到“做中学、学中做”的实践教学科研活动中。本人也有幸参与模拟金融产品营销职业任务场境教学项目——工学结合,博弈“无影营销”的课题研究中,子课题为“中职校模拟保险营销职业任务场境教学项目”。

(二)海西经济发展的振动波强烈冲击中职校保险营销课堂

1.海西经济区的发展对专业保险从业人员需求不断扩大

据上所述,海西经济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公众风险意识在不断提高。海西经济区保险行业在这历史时期将保持相当长时间的高速发展,对专业保险从业人员的需求不断扩大,保险劳动力市场疲软,保险行业人力资源缺乏,许多保险公司出现“增员荒”“展业难”的状况。这种状况可以从我们课题小组从以下金融企业访谈调研的具体数据中得到印证。

2.海西经济区的发展对保险从业行业的专业培训、职工生涯管理制度要求不断提高

随着海西经济区的发展,一方面保险机构快速增加,一方面公司盈利却在不断减少,一方面主动需求保险的群体不断扩大,一方面保险公司却出现了“展业难”“增员荒”,因此,保险公司职工职业生涯管理制度的合理与否、保险营销用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营销队伍的稳定性和在市场中的实战能力,进而影响到保险营销的业绩和盈利。依据本课题企业调查,保险公司职工职业生涯规划见下图:

保险公司职工职业发展轨迹

保险公司新员工都是从保险代理人(专员)做起,首先熟练掌握一线外勤保险营销业务员的专业营销技能,而后,随着业绩升级为高级营销业务员(高级专员),同时通过招募一定数量的麾下新保险代理人,晋升为主管(麾下一般有2个以上的保险营销展业小组),之后,可以根据成为主管的员工的个人特点和个人需求分成两条发展路径,一条路径,沿着专业技术通道,晋升为高级主管、资深主管;另一条路径是沿着行政通道,晋升为处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保险营销企业合理的生涯规划对员工的晋升成长起积极推动的作用,直接影响营销队伍的发展和稳定。

随着海西经济的发展,保险公司机构迅速扩展,市场的需求膨胀上升,企业在培训师资、培训方法、培训规模等方面都感到困难,保险营销企业迫切期望专门的、专业的、对口的职业培训的机构出现,现成地获取源源不断的具有良好职业意识、掌握相关职业技能、形成一定职业意志品质的优质劳动力资源。

3.中职校毕业生是海西经济区保险行业初中级岗位的人力资源的中坚力量

依据金融时报的统计,现阶段保险行业的营销渠道个人代理人销售份额约占43%,银行邮政渠道占约34%,其他渠道占约23%。

从对本课题组访谈资料《企业人力资源状况与保险营销人才需求调研问卷》分析,来自中职(中专、职高、技校)学校的保险从业人员占各个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的50~60%不等,他们主要就职业于保险公司的初级、中级岗位,绝大部分是业务员(代理人),一部分优秀者由业务员晋升至中级主管岗位或者转为内勤人员,其中极少数佼佼者资深员工晋升为部门经理,成为保险营销从业人员的重要组成和中坚力量。具体数据见下表:

近两年中国平安保险公司福建分公司鼓楼营业部招聘职业院校学生用工情况

4.海西经济区的发展促成中职校保险营销职业场境教学项目的研究

从企业保险营销的实际操作流程中调查研究保险营销企业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企业内部保险营销团队的具体管理模式、营销人员的人才资源组成、营销企业人员的职业规划、营销企业对中职生的需求和能力要求等等,并根据保险企业营销职场的实际情况整理归类设计制作出相应的不同岗位的实训教学工作页,开发模拟企业营销职场精品课程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教研任务就推到海西经济区中职校教师的面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博弈“无影营销”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教学研究课题。依据子课题的需求,我们课题小组成员采访了福州市的平安保险公司人寿保险鼓楼区营销部、太平洋保险公司(金砖世家店)和泰康人寿保险公司及新华人寿保险公司等,我们采用企业访谈、职场实地考察、查询资料、分析总结、顶岗实习、设计模拟教学工作页和学生实训学习工作页等环节进行教学课题研究。子课题“中职校模拟保险营销职业任务场境教学项目”经过近2年的研究获得以下阶段性成果:

阶段性成果一:《找寻海西区域旅游景点销售旅游保险》模板工作页。其中包含《找寻海西区域旅游景点销售旅游保险》典型任务分析模版、配套《找寻海西区域旅游景点销售旅游保险》教师工作页模板、配套《找寻海西区域旅游景点销售旅游保险》学生项目学习工作页模版。

阶段性成果二:《机动车保险销售话术》模板工作页。其中包含《机动车保险销售话术》典型任务分析模版、《机动车保险销售话术》教师工作页模板。

“中职校模拟保险营销职业任务场境教学之课题研究”翻开了海西经济区中职校新型营销职场模拟教学课堂新的一页,完成了教育科研成果服务于区域经济市场的目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推广和实施必将为海西经济区的发展提供新的生产力,进一步推动海西经济区向着环海西经济圈阔步前进!

参考文献:

[1]付晓晶,杜愚.区域市场营销[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12,19,21.

[2]王开明.海西经略[M].福州:海风出版社,2007:1-3.

职校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对于职业学校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帮助众多的学生获得实用性的技能,无论是在日后的生活当中还是在工作当中,都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来获得经济上的收益和生活上的便利。目前,职校化学教学引起了重视,因为化学不仅仅影响到学生的工作,同时对环保也有很大的影响。所以,今后的职校化学要在环保教育当中进行一定的努力。

【关键词】职校 化学教学 环保教育

随着污染的不断加重,很多的治理方式都需要长期的作用才能展现出一定的作用。从客观的角度来说,环保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落到了下一代的身上。我国的污染虽然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治理,但是仍然缺乏尖端的环保人才。职校在化学教学中,如果能够良好地渗透环保教育,并且使毕业的学生投入到环保事业当中,那么我国的污染治理时间就会缩短,从而对社会的发展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本文就职校化学教学中的环保教育进行一定的探析。

一、提高认识,勇于承担环保教育责任

对学生进行环境知识教育,即是提高学生生存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其适应环境能力的有效方法。从客观的角度来说,职业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不仅仅会在专业知识的教育上努力,同时还会在生活以及未来的工作方面,对学生渗透一定的知识。在环保教育方面,由于化学教学具有很大的优势,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化学教学上的便利,充分提高学生对环保工作的认识,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当中,勇于承担环保责任。目前农药、化肥、杀虫剂等一系列的化学产品正在广泛的使用,对土地和各种再生资源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通过学习化学当中的环保知识,能够让学生更加了解这些污染物的性质和危害,从而主动预防或者在客观上减少对环境的危害。

二、挖掘和延伸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

对于职校化学教育来说,不仅仅在化工材料的运用和配比上进行教学,同时很多的内容都可以延伸到环保教育方面。从主观的角度来说,目前很多教师对环保教育并不是特别在意,他们往往更加愿意在专业性的知识方面下功夫。我国的社会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发展时期,环保对于社会的发展和居民的切身利益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作为直接向社会输送技能人才的职业学校,在化学教育方面,需要进行环保教育。比方说,在学习“非金属单质与化合物”后,应向学生介绍大气污染的主要“杀手”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以及氮氧化物等,除了给学生讲清它们的产生、特性及对人类的危害外,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讲解如何避免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以及氮氧化物的产生,以及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中毒后如何处理等等。从以上的阐述来看,环保教育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当中,具有很多的方式和方法,教师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一个全面的环保教育。

三、规范实验操作,进行环保教育

职校化学教育与普通高校的化学教育具有很大的差别,职校主要是以实践技能为主,因此从职校走出的化学专业毕业生具有较高的实践技能,在把握试剂含量以及试验方式上,都具有较高的水准,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在于,职校化学教育在实验操作的时间上非常宽裕,因此,在日后的环保教育当中,必须规范实验操作,进行全面的环保教育:

(一)健全实验室各种环保设施

从客观的角度来说,环保的意识固然很重要,但环保的方式才是最终决定结果的因素。在试验当中,如果操作方式或者设施不齐全,很有可能导致污染出现,为了保证在日后的试验当中,充分的减少污染,让学生从小事上树立环保意识,我们必须健全实验室各种环保设施,如在实验室设立台面通风口、通风橱、辅助通风扇;废液缸、沙箱、药品回收处,有条件的可建立废水、废气处理回收系统,以减少实验对环境危害。

(二)应用微型化学实验方法,尽量减少化学污染的产生

在过去的化学教育当中,教师为了让学生对试验的过程和结果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因此在试剂的用量和试验的时间上,做出了很大的调整,这种方法固然让学生更加了解试验,同时在操作方面也获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负面影响在于环境污染较大。本文认为,在日后的教育当中,可以采用微型试验,减少化学污染。微型试验可以看作是正常试验的“迷你版”,这种实验方式所使用的仪器小巧,并且在试剂的用量上也很少,同时又可以使整体的化学反应变得更加鲜明,丝毫不会耽误学生的学习。另外,采用微型试验的好处还在于,非常安全、污染小、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省能源。比方说在演示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依照原教材规定每次需要0.3g~0.5g硫来反应生成0.6g~1g二氧化硫。但微型实验每次只需0.03g,完全反应只产生0.06g二氧化硫。由此可见,在采用微型试验以后,试验方式和试验结果都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优化,今后可以大范围的推广。

四、总结

本文对职校化学教学中的环保教育进行了一定的探析,从整体的教学情况来看,仍然有很多的教师在采用传统教育方式,不仅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同时没有对学生的实际学习产生较大的积极影响。今后的工作重点在于,通过系统的方式进行环保教育,甚至可以成立专门的教课小组,帮助学生掌握好化学与环保的平衡点。相信在日后的教学当中,众多的学生一定能够更好地理解环保教育,并且在环保工作方面,做出较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洪.试论化学教学中的学生环保教育 [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4).

[2]刘凌云.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4).

[3]项万春.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05).

职校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职英语 分组教学 方法探究

一、分组合作及其意义

所谓分组合作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研究和利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学生分组,指导学生分工合作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与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由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真正转为以学生为中心。它更侧重于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的监控,而不仅仅关注其学习目标,学生在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同时既培养了合作精神,又因为老师的“放手”,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发展。而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是分组合作教学模式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

由此可见,分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就不仅仅在于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对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锻炼和对健全人格的培养,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

二、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1.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学习缺乏信心。

由于中专学校录取分数低,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充分肯定,帮助其减轻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2.学生缺少课堂以外的英语学习环境。

尽管我们开展了第二课堂活动,但目前学生普遍缺少学习外语的环境,大多学生难以广泛接触英语听说,课堂就成了学生接触英语听说的主要场所。因此,提高课堂听说教学效果是提高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关键。

三、中职校英语动态分组教学的分组方法

动态分组教学法是指在一个班级采取灵活多样的分组方式,促进组间交流协作,使合作学习有效性得到提高的教学方法。课堂上通常采用的分组形式有同质分组(以英语基础较为接近为分组依据)、异质分组(以英语基础差异、学习能力差异为分组依据)、组内同质、组际异质、隐性分组(在分组编制上,对学生的座位进行技术处理)、显性分组、性别分组、按兴趣爱好分组以及课堂上的随机分组等,但无论采用何种分组教学形式,其最终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四、英语教学的分层方法

1.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组。

把学生打乱分组,让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带动学习相对较差的学生进行学习。这样,在好学生去辅导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时,既锻炼了好学生的解题能力,巩固了基础知识的掌握,也能够让成绩相对靠后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轻负担,因为面对的毕竟不是教师,而是面对自己同班的同学,这样在学生们进行交流的时候,效果会更好。并且同学们每天生活在一起,一起去讨论问题时还会加深彼此的感情,更有助于班级的团结和班级整体成绩的提高。

2.教学目标分层。

目标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在教学实际中,如果对差异较大的学生制定统一的教学目标,很可能会出现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提不高,差等生跟不上的局面。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必须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①对基础差的A层学生要求是其能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初步运用新词汇。②结合课文要求,让基础好的B层学生能正确回答课后问题,并复述课文。 ③对能力较突出的C层学生鼓励他们去超越、创新,要求他们写一篇关于日常生活的短文。这样,针对不同特点和基础的学生,有层次、多维度的进行“听、说、读、写”等活动,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信心、积极性及学习自觉性都随之提高。

3.课堂教学内容分层。

重点是分层施教和分层练习。在课堂教学中,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A:同一练习分层要求。如课后练习题都是要求全班学生掌握的,做这类题时中上生没困难,教师要求他们独立完成,中下生(特别是后进生)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必须加强个别辅导,使他们通过努力也能完成。B:给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练习。根据学生练习速度参差不齐的现象,为最先做完且全部正确的学生布置高难度的题让学生练习。还可以为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这样没有把全部学生框在一起,增大了思维量,拓宽了思路,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但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单靠集体指导还不够,教学中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地进行个别指导。一般说,优生基础知识扎实,有很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学习方法,所以优生的指导着重在以下两个方面:A:让他们多做一些思维难度较大的题目;B:让他们积极参加活动课,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提高能力。中等生基本能够掌握基本知识,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缺乏勤奋好学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所以对他们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后进生缺乏自信心,知识欠缺多,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对他们要重点辅导。应善于抓住教学中动手操作、听、说、读、写、想等一切机会,有重点地进行辅导。同时,对后进生做到四优先:优先发言、优先板演、优先辅导、优先批改。

分组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思想,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英语听说读写四种技能,全面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一种值得借鉴与深化的教学探索,它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去探讨、去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方.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赵琦.分组教学的形式及指导方法[J].中小学管理,2001,1.

[3]钟启泉.现代教学论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

[4]肖锋.学会教学——课堂教学技能的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职校毕业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我国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步较晚。由于每个学生的身上都蕴藏着独特的智能,每个人所做出的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有所不同,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学生的生涯规划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通过了解自我、挖掘潜在能力,可以做出最适合自己兴趣、性情与智能水平的生涯规划。

关键词:职业教育;生涯规划;多元智能

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职业教育与学生的职业生涯息息相关,所以对职校学生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他们提高职业选择的能力,这是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职业生涯教育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职业生涯教育的角度研究学生成才的问题,不仅仅关系到学生个人,也关系到落实国家人才战略问题以及解决社会多种需求问题与国家发展问题,意义十分重大。

与国外相比,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步较晚。在有些国家,职业规划教育从儿童3岁起就开始了,主要是通过游戏方式与图片认识方式,让儿童对职业有一个最初的感知。到了初高中阶段,则有一系列的兴趣爱好测试,学校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以及自身素质选择学校与专业,并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虽然我国大多数父母都会在子女很小的时候为其“规划”未来发展的方向,并且利用周末和假期让子女上各种辅导班,但许多家长并没有考虑到子女的特长、兴趣与爱好,只是社会上什么热门就让子女学什么,这样的“规划”不是真正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是由学生自己做出的,职业生涯规划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学生的爱好与特长,只有了解了自身的爱好与特长,职业生涯规划才能真正开始。生涯规划教育在我国高校中也是近几年才起步,由于生涯规划教育不力,许多学生对职业前景感到渺茫。有一项心理测试调研报告显示:研究生最大的困惑居然是职业发展。由此可见,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同时,必须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学校学生从普通中学进入职校,是人生的一大转折,学生大多在基础教育阶段属于弱势群体。又由于社会上存在歧视职业教育的观念,认为职业教育是“二流教育”,因此导致职校学生自暴自弃,心灰意懒,觉得前途无望。还有部分职校生是“双差生”,不但学习成绩较差,而且日常行为缺乏规范,他们中大部分人对进入职校无可奈何,无所适从,不知如何走好自己的职校之路。如何使这些“双差生”树立信心,感到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并且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清晰的认识,这是值得教育工作者探讨的问题。职业教育应该着重于挖掘学生的特点和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教育,并着眼于学生的未来,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多元智能理论对学生职业生涯的启示

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具备八项智能,即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这八种智能是同等重要的,具体到个人则有所不同,每个人都拥有八种智能,由于对这些智能的运用不同,有的人在所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水平,而有些人由于发展障碍,只在某一两个方面表现出独特的能力,例如“白痴学者”:他们愚鲁、智商低下,但又专长独具,禀赋过人,其智力发展呈现出截然相悖的两极现象。大多数人则某些方面的智能较发达,某些方面一般,其余方面则欠发达。

近几年来,多元智能理论在国内流行甚广,被有些专家推崇备至,甚至被有的专家称之为“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还被有的课程改革专家当作指导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新理论”。有不少中小学在新课程改革实验和实践过程中,也把“多元智能理论”当作理论基础与指导思想。现有的多元智能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学校对学生的个性化教学和课程改革方面,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方面的成果还不多。其实,多元智能理论对于职校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引导学生走向社会、适应环境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演员舟舟,二十多岁了,但智力仅相当于几岁儿童的水平。他不认识钞票的面额,他的旅行箱里永远装着写满2+3=5的作业本、拼图等。他的父母发现了他在音乐方面的智能后,给他创造机会,悉心培养。1999年1月,舟舟在北京保利剧院首次登台指挥中国歌剧舞剧院交响乐团,并一举成功;2000年9月,舟舟随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赴美巡演,指挥美国国家交响乐团等著名乐团,获得极大的成功。他的音乐智能得到了发挥,给自己和观众带来了快乐,也给上千万中国智残人家庭带来了希望。

舟舟的故事给我们的基本启示之一就是怎样认识我们的学生。按照传统的评价标准,舟舟是个学习的“失败者”,而他在音乐上的成功却是我们许多学习上的“成功者”无法企及的。还有研究发现,一些白痴学者在某一领域内能够表现出惊人的能力,但在其他方面却表现平平;许多患自闭症的儿童在数学、音乐、绘画等方面具有优异的表现,但他们常常在语言沟通与人际交往方面具有明显的缺陷。由于每个学生都拥有多元智能,都是具有多种智能组合的个体,并显示出智能组合的差异性,所以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应该实施个性化教学,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对智能特征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帮助每个学生精心设计职业生涯,度身定制就业方案。

由于受传统智力测验的影响,许多学校大多以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实施“一元化教育”,学生学习相同的课程,教师以相同的方式传授知识,对学习的评价也大多采用统一的、比较经济客观的标准化考试,所有的学生都接受单一的智力评价排序。我国的中考和高考主要还是以文化课统考成绩作为录取依据,因而学校中的成功者往往是在语言智力和数理逻辑上占优势的学生,而在其他方面具有特点的学生往往被忽视,成为学校中的“失败者”,这对他们来说是不公平的。因为八种智能是平等的,各种智能组合中有强势智能,智能组合虽有差异,但无优劣之分,每个人都有潜能,都有优势领域,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和方法。多元智能理论启发我们:学校里没有“差生”,但存在“有差别的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应该用多元的评价标准。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关键在于教育方法是否得当,可以通过职业生涯设计,使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我,激发学习的潜能。

挖掘学生智能优势,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观察学生的智能优势,可使智能特征不同的学生通过对不同智能的开发,带动其他有待发展的潜能,从而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各种职业对人的能力类型的要求是不同的,例如,足球运动员应具备身体—运动智能(在球场跑动)、视觉—空间智能(正确地判断球的落点)与人际交往智能(对队友的表情、话语、手势做出有效的反应),翻译工作者则需要较强的言语—语言智能,对源语和目标语都能灵活运用。因此,职校学生在进行生涯规划时,应借助于多元智能理论,通过认真体验,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多元智能,通过自我分析,发现自己智能的强项与弱项以及独一无二的特质。如果方法得当,可以充分挖掘自身潜能,发挥智能强项,发展个人兴趣与特长,找到自信,在适合自身发展的领域里取得成功。笔者曾经在课堂上就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进行过调查,发现学生对职业的选择大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收入与社会地位往往成为他们选择职业的依据。所以,作为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智能特点、兴趣爱好、学习强项等,从而帮助学生确定最有利于自己的生涯规划。

学生对自己的智能强项、兴趣爱好、性格气质、能力素质越了解,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明确程度就越高。从事自己感兴趣或者适合自己智能强项的工作,对人来说总是愉快的,兴趣是生涯规划的内在因素。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喜欢数学,在数学界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被杨振宁称为可与欧几里德、高斯、嘉当等几何学领域里程碑式人物齐名的伟人,但他不会欣赏音乐,不喜欢体育,也不大会做实验。数学是他的兴趣所在,在去世前,他还在思考解决世界性的数学难题,他给孩子们的题词是“数学好玩”。所以,教师与家长应该帮助学生挖掘其自身内在的优势智能类型和兴趣,一般说来,越是与自己的能力倾向和兴趣爱好相匹配的工作,越容易做好,越容易保持兴趣,也越容易有成就感。

在指导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教师要帮助学生解决独立思考的问题,即要为自己负责,要找到适合自己优势智能且感兴趣的领域,将职业理想与职业技能结合起来,打造核心竞争力。要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挖掘自身的智能潜力,树立信心,消除自卑心理,经受磨炼,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一旦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就能够在发展综合智能的基础上,使自己的学习、工作以及各种行动措施沿着自己的“生涯路线图”前进。

在知识经济时代,家长望子成龙,学子渴望成功,教师希望学生成功,这里的成功应该是多元评价的结果。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唤起和发展多元智能,学生发现自己的智能优势,并挖掘出自身潜能,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为依据做出生涯规划,必将对他们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职业生涯设计可以帮助每个学生挖掘自身智能优势,扬长避短,为即将开始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职业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在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教师与家长不但有责任帮助学生将自身的强势智能挖掘出来,而且应该鼓励、支持、督促学生开发多元智能,为职业生涯的开始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钱景舫.生涯规划(中等职业学校教材试用本)[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吴志宏,郅庭瑾,等.多元智能:理论、方法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夏惠贤.多元智力理论与个性化教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徐宏良(1967—),上海市商业学校讲师。

上一篇:理化检验论文范文下一篇:博士学位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