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内容

2024-05-29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内容(精选8篇)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内容 第1篇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内容和措施

一、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内容 幼儿园班级管理一般由生活管理、教育管理、家园交流管理、班级间交流管理、幼儿社区活动管理等几方面组成。幼儿园班级中管理人员包括保教人员、幼儿、幼儿家长。其他方面的管理工作服务于幼儿的生活、教育管理。

(一)生活管理 幼儿园班级生活管理是为了保证幼儿的身体正常发育,心理健康成长,保教人员围绕幼儿在园内的起居、饮食等生活方面的需要而从事的管理工作。生活管理的内容 ⑪ 学期(学年)初的工作 ①填写班级幼儿名册,填写幼儿家庭情况登记表,明确家园联系方法。②家访并调查幼儿家庭教养情况,初步了解幼儿生活习惯,做好记录。③安排幼儿个人用的床、衣柜、毛巾架、水杯格,写上姓名并作好便于幼儿识别的标记。④初步布置活动室环境,安排室内家什、准备活动设施等。⑤观察幼儿一日生活的言行举止,并记录分析。⑥依据幼儿一日生活表现的观察分析与家访调查,制定班级幼儿生活管理计划与措施。(2)学期(学年)中的工作 ①每日班级保教人员根据幼儿一日生活程序履行生活管理的职责。②每日做好幼儿上、下午来园或离园的交接记录。③每日保管好幼儿生活用品。④每日做好班内外幼儿活动场地的清洁工作和各项设备的安全检查。⑤每周对活动玩具进行消毒,更换生活用品。⑥每周检查班级幼儿生活管理计划的实施情况。⑦每周初,班级教师碰头,总结上周经验,调整本周幼儿生活管理的工作内容与措施,分工负责。⑧观察幼儿生活行为,记录好其表现。⑨对幼儿计划免疫、疾病、传染病情况登记。⑩体弱幼儿的生活护理。(3)学期(学年)末的工作 ①汇总平日对幼儿生活表现记录,做好对幼儿生活情况的小结。②总结班级幼儿生活管理工作,找出成绩与问题。③向家长发放幼儿在园生活情况小结,指导家长对幼儿假期生活进行管理。④整理室内外环境,对集体用品、材料进行清点登记。

(二)教育管理 班级保教人员在班主任教师带领下对班级幼儿进行调查研究,对教育过程精心设计组织,对教育结果进行细致评估,这一系列的工作称为幼儿班级教育管理。教育管理的内容 ⑪开学初工作 ① 结合家访和对幼儿的观察分析,完成对班级幼儿发展水平的初步评估,并做好分析记录。② 根据幼儿情况及班级条件,制定详细的幼儿教育计划。该计划应包括阶段性的班级教育教学目标及完成进度的日程安排,还有考虑特殊情况的处理方法。如针对班级教学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活动。③ 根据教育教学计划,征集或领取幼儿的绘画、手工材料、卡片、游戏工具等。④ 班级保教人员共同制定各项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及常规,建立班级教育活动的运转机制。(2)学期中的教育常规管理 ①每日事务 准备好当日教学所需的材料,做好前一阶段知识的复习,保证教育教学的连贯性。②每周工作 根据年纪教研组的备课计划制定每周活动安排及每日教学计划。提前做好教具、学具材料的搜集与制作。写教育笔记,记录幼儿一周的学习表现。③每月工作 月初制定好月教育目标、教学活动进度。召开班级教师会议,研究班级教育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措施,协调分工与配合。做好个别儿童教育的计划及修订措施。月末整理各种教育材料与资料。根据教育内容适当调整活动室安排,布置更新环境。(3)期末工作 ①整理教育活动方案、教育笔记和幼儿作品档案。②做好幼儿全学期的评估工作,写好幼儿发展情况及表现的小结。③完成教师自身的评估,总结个人教育目标的实现、教育方法的运用情况。④教育活动剩余材料的清点与登记。附例:幼儿园小班学期计划

一、本学期幼儿发展总目标

1、培养幼儿的进餐习惯,使他们懂得珍惜粮食。提高自我服务能力

2、培养幼儿对运动的兴趣,体验运动的乐趣,开展区域性体育活动,在运动中逐步培养幼儿大胆、自信、勇敢的个性心理品质。

3、激发幼儿活动的愿望、探索的兴趣,鼓励胆子小的幼儿在集体面前多表达、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开展自主性活动和学习性活动,鼓励幼儿积极参加活动

二、具体目标与措施

(一)生活活动 目标:

1、愉快来园,愿意参加幼儿园的各类活动,能继续适应集体生活。

2、学习使用小勺吃饭,在老师的帮助提醒下能吃得干净,不将饭菜含在嘴里。

3、纠正不良的睡眠习惯。

4、会穿脱宽松的衣裤。

5、学习自理大小便(会使用蹲坑)。

6、知道室内不大声叫喊,不把手指、不干净东西放进嘴里,不抠鼻。

7、懂得赃物、玩具不放进耳鼻口。根据季节变化、运动量的大小增减衣服。

8、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知道饭前、便后洗手。

9、学会使用毛巾进行擦脸、擦嘴。措施:

1、开展“笑脸娃娃”活动,鼓励幼儿高高兴兴来园。给个别幼儿更多的关爱、并与家长及时沟通,指导家长正确配合老师做好幼儿的保育工作。

2、利用儿歌、游戏、故事等形式使幼儿学习正确洗手、吃饭、睡觉、穿脱衣服等生活常规,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在学习性游戏中提供一些生活的材料如:小被子、袜子、毛巾等等给孩子锻炼的机会。

4、在分组教学中进行个别幼儿的教育。

5、通过每天的进餐活动,培养幼儿文明进餐习惯。

6、班级三位一体,共同管理好班级工作。

(二)运动活动 目标:

1、在体育锻炼中,能做到保护好自己,不到危险的地方玩。

2、在老师的鼓励下愿意参加各类活动。

3、能自然地走,在直线、曲线上走。双足交替上下楼梯。两脚并拢向前轻轻地跳。

4、会玩中型运动器具。

5、学习模仿操和器具操。措施:

1、开展区域性体育活动,培养幼儿的参与性与兴趣,促进肌体的协调发展。

2、保证每天二小时的户外锻炼时间。

3、学会玩具模仿操、小兵操和响环操。

4、制作并提供多种运动小器具(飞标、沙袋、罐子、球蓝等等),丰富幼儿的体育锻炼活动内容。

(三)学习活动 目标:

1、爱祖国、爱家乡,知道自己是中国人,喜欢老师,爱爷爷奶奶,愿意上幼儿园。

2、在老师的引导下,产生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学着用各种感官感知周围周围的事物,感知其明显的特征。

3、观察几种常见的水果及其他食品,感知冬天的明显特征。

4、经常看听触摸周围生活中各种颜色、形状、声音,并对它们变化、声响发生兴趣,喜欢音乐活动、美工活动。

5、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唱简单的歌曲,做简单的韵律动作,初步用动作表示音乐的感受。[小精灵儿童网站

6、学听普通话,能与同伴一起安静地听老师讲话。学说普通话愿意模仿老师的发音,爱跟老师学念儿歌,讲故事中简单短句。愿意用语言回答别人的问题。

7、能口手一致点数1-3,认识几何图形,学习排序归类,学习分辨白天黑夜,拼简单的人物动物拼版。

8、能以愉快情绪参加英语活动,学会用英语问老师好。措施:

1、创设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的环境,体现以幼儿为主的指导思想,根据主题活动布置环境,使幼儿、家长参与环境布置,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如“水果娃娃展览”“爷爷奶奶照片展”等。

2、定期将幼儿作品进行展示活动,使每个幼儿体验成就感。

3、创设英语环境,使小朋友在其中愉快参与学习,学会一些简单的口语、儿歌、歌曲。

4、参加各项活动,学会动手动脑想结合。(敬老节活动、爱祖国知识竞赛活动、国庆游园活动、运动会等)

5、在带幼儿走出去的活动中,给予幼儿丰富的知识,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让幼儿有充分的动手、动脑的机会,使幼儿通过活动得到满足,得到愉快的体验。(如秋游等活动)

(四)游戏活动 目标:

1、丰富生活经验,能用语言和动作去模仿,积极体验角色的情感和态度。

2、创设条件,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感性经验和游戏语言。

3、初步掌握一些进行角色游戏的基本技能。

4、丰富和加深幼儿对建筑物的印象和表象。

5、初步掌握结构游戏中的构造技巧,运用插塑、积木的玩具构造比较粗轮廓的物体。爱护玩具,游戏后送玩具回家。措施:

1、提供符合小班幼儿的大玩具,2、在游戏中注意观察幼儿的活动并为他们提供需要的游戏材料。

3、鼓励幼儿从家里带来废旧物品,教师制作一些成品娃娃家用品。

4、幼儿自选主题,充当角色,并在游戏中感到快乐。

(五)家长工作

1、召开家长会,彼此沟通。

2、邀请家长参加“敬老活动”并及时做好反馈工作。

3、树立幼儿园与社会、家庭一体化的教育观,继续办好家园之窗,利用家园联系册向家长定期汇报幼儿在园情况。

4、及时做好家长工作。

5、请家长配合老师收集家里的废物支持教学,参加园内的各项亲子活动。-

二、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原则含义: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原则是对班级管理必须遵守的普遍性行为准则,这一原则贯穿与班级管理的全过程,全方位的体现在幼儿园管理当中,包括环境创设、教学活动、日常生活等; 实践证明: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基本四大原则为主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参与性原则、以及高效性原则 一〉 主体性原则 主要蕴含了两方面的含义: 第一 教师作为管理者具有自主性、创造性和主动性 第二:幼儿作为学习者具有主体地位;在贯穿运用才原则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教师对班级管理的职责和权利; 要求幼儿教师不断地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的开拓班级管理的新举措,最大限度的反映幼儿的愿望和要求,从而调动幼儿学习的主管能动性。

2、作为班级管理者的教师应充分的了解并把握班级的各种管理要素; 对班级各种要素把握,合理调配,并予以驾驭和协调,是对班级进行良好管理的必要前提;这些要素不仅包括了每一个体幼儿,也囊括了家长、环境设施等一切可以为教学和管理服务的资源;

3、教师还应正确地理解和处理与作为被管理者的幼儿之间的关系; 我们都知道教师是班级管理中的管理主体,而幼儿是客体或者说管理的对象,所以我们在管理幼儿时即要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又要保证幼儿学习自主权,对这一点的控制和把握是十分重要的; 二)整体性原则含义:幼儿园班级管理应是面向全体幼儿并涉及班内所有管理要素的管理; 注意点:

1、教师对班级的管理不仅是对整体的管理,也是对每个幼儿个体的管理; 幼儿教师在班级管理是经常出现抓两头,忘中间的现象。过分的偏爱优秀的幼儿,或者一味的关注问题小朋友,而忽视掉默默无闻的孩子;这是违背整体性的要求的,教师应该吧目光放到整个班级中的每个幼儿身上,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自身的特点和水平进行管理。

2、教师应该充分的利用班级作为一个集体的熏陶作用和约束作用; 思考:这句话所包含的意思?

3、班级管理不只是人的管理,还涉及物、时间、空间等要素的管理; 及要求全方位的贯穿,联系物质,时空等因素来使每个幼儿参与活动,接受教育,夸奖,批评等; 案例2 我的闪观点 我们的幼儿园班级环境布置上有一个“我的闪光点”专栏。这一专栏每周记录一次,记录的内容涉及幼儿的方方面面。有孩子用绘画等方式记录自己近一段时间所取得的进步,班级教师讲孩子记录的内容用位子的形式进行说明,并且将记录的情况张贴在走廊上,便于孩子之间相互观摩和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最近发展情况。幼儿的孩子记录了自己书写的数字第一次得到五角星,有的孩子记录自己做操当上了“小小老师”,还有的记录了自己那一天吃饭又快又好。这样一个专栏出来后,受到了家长的极大好评和鼓励,成为了家长和老师沟通的一个良好工具。[小精灵儿童 分析: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通过设立这样一个专栏,引导幼儿进行自我评价,让孩子之间相互观摩,相互评价,起到强化作用,凭且注重孩子的年龄特点,造作简单,形式有趣,引领幼儿享受参与评价的乐趣,使幼儿成为评价者的同时成为被评价者,在注重个体主体性发挥的同时,兼顾到了班级的整体,让其他小朋友看到他人的优点,起到强化作用。同时教师也合理的利用了班级的良好资源,及教室这个良好的空间环境,幼儿自身,以及家长的互动等,全方位贯穿运用了物质,时空等因素来使每个幼儿参与评价活动,接受教育,夸奖,批评等,发挥了自身主动性,因此很好的体现了主体性、整体性原则的

三、参与性原则:含义指教师在管理过程中不以管理者身份高高在上,而是要以多种形式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在活动中民主、平等的对待幼儿,与幼儿共同展开有益的活动 案例3 这是大班纸牌游戏一个区域活动内容,开始时,老师发现宝宝只是坐在一旁看小朋友们玩,就问:“怎么不跟小朋友一起玩啊?”宝宝看看其他小朋友有的在找同样花色的,有的在搭高,说:“我觉的这没意思。”“哦?哪你想怎么玩啊?”老师问到。宝宝看了老师一眼,他向小朋友建议到:“要不我们来玩接龙吧,小朋友见有新的玩法,都很高心的来玩了”。老师看他们玩了一会儿,想看看他们还能玩出什么不同的游戏,就问:“宝宝,你说这连起来的纸牌想什么啊”? “这好像一个火车”。“对啊,我们玩火车行驶的游戏吧!”“可是火车要轨道的”,另一个小朋友喊道。“要不我们把指牌作成轨道啊!”于是,很多小朋友开始照着火车行驶是会出现的一些状态安排小朋友建车轨、车站、安排安排老师做售票员等等,开心的玩了起来。分析:这个游戏小朋友们能够这么好的玩耍,教师合理适时的知道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且教师很好的参与融入了幼儿的游戏当中,成为了幼儿的游戏伙伴,拉近了与幼儿间的关系 从上上述案例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对于这一原则的观测我们应该注意一下几点:

1、教师参与活动应注意角色的不断变换,以适应幼儿活动的需要;

2、在某种场合教师参与活动要根据幼儿的需要,取得幼儿的许可; 上面的案例教师得到了小朋友的允许儿共同参加了游戏,担当有些角色游戏中,幼儿角色已经分配好,教师再强行介入,就会适得其反。

3、教师参与活动中,指导和管理要适度; 四)高效性原则 也可以理解为灵活性原则,要求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尽可能地使幼儿获得更多,更全面,更好的发展。注意点:

1、班级管理目标的确定要合理,计划的制定要科学 要充分的考虑倒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所处的年龄段的同时,还要考虑倒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浪费

2、班级管理计划的实施要严格和灵活; 这主要是针对幼儿这一群体活动多变、不稳定、突发状况多而提出的

3、班级管理方法要适宜,管理过程中重视检查反馈; 四原则间的关系 主体性、整体性原则主要涉及管理思想,参与性和高效性原则主要涉及管理方法,四者关系密切,不可分割

三、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方法 总体归纳有以下五种方法: 1)规则引导法 2)情感沟通法 3)互动指导法 4)榜样激励法 5)目标归纳法 对这五种方法进行具体的展开说明: 规则引导法 它是指用规则引导幼儿行为,使其与集体活动的方向和要求保持一致或确保幼儿自身安全并不危机他人的一种管理方法。是对班级幼儿最直接和最常用的管理方法。其中规则是指幼儿与幼儿、幼儿与保教人员、幼儿与环境、幼儿与材料之间的互动的关系准则。规则引导法的操作要领: 1)规则的内容要明确且简单易行。2)要提供给幼儿实践的机会,使幼儿在活动中掌握规则。3)教师要保持规则的一贯性。规则引导法在我们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很多,幼儿园各个活动中都有规则的渗透。没有规则不成方圆,规则是规范幼儿行为的重要措施之一,但不是唯一的。从规则引导法的操作要领中可以看到,由于幼儿本身理解能力和各方面能力发展的不完全性,因此教师在提出规则时,要符合幼儿的理解水平,一旦超过这个水平,将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同时,规则要给幼儿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去理解规则的重要性。规则的一贯性则是说,规则要具有持续性,不要老是变化,这样也不利于幼儿的理解和遵守。情感沟通法 它是指通过激发和利用师生间或幼儿间及幼儿对环境的情感,以引发或影响幼儿行为的方法。它的基础是教师对幼儿的理解和爱。情感沟通的主要着眼点: 1)教师在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中,要观察幼儿的情感表现。2)教师要经常对幼儿进行移情训练。3)教师要保持和蔼可亲的个人形象。情感无疑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的一种沟通的途径。有了情感的共鸣,交流起来往往事半功倍。幼儿与老师相处的时间非常的多,幼儿与老师的交流也很多,在这些过程中更容易建立起感情。一旦幼儿对教师有了一定的依赖,那么他就会比较听老师的话,但是老师要在尊重幼儿的基础上,要在平时的生活中更多的去观察和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情况,以便对他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进行更好更正确的处理。移情是幼儿亲社会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培养幼儿良好的移情能力,能够让幼儿更好的去理解他人的做法,从而避免很多的矛盾教师的形象对于幼儿也是有很重要的影响的,就像下面将会提到的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只有幼儿信任你,才会听你的。例子: 在一次户外体育活动休息时,老师对孩子们说:“大家在草地上安静休息一会,听听大自然的声音。”过了一会,有个女孩说:“老师,我听到了花开的声音。” “老师,她在胡说,花开根本没有声音。”一位男孩叫到。老师笑着说:“我喜欢她的想象,或许这样的孩子长大了真能让花儿歌唱。我也喜欢你的勇敢,敢对别人的想法提出自己的意见,真是个勇敢的孩子。”女孩听了自信的笑了,男孩听了羞涩的笑了。

请同学们讲讲如果他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处理?为什么?然后共同探讨,文中老师的处理方法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重点突出情感方面的体验。

互动指导法

它指幼儿园教师、同伴、环境等相互作用的方法。

运用时要注意的点:

1)教师对幼儿互动指导的适当性。

2)教师对幼儿互动指导的适时性。

3)教师对幼儿互动指导的适度性。

互动指导法最主要侧重的是幼儿园教师,同伴,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方法。在幼儿园中,教师与幼儿的师生关系,幼儿之间的同伴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这些关系的互动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班级的管理。

适当性主要是指对幼儿进行指导的时候要注意方法,不要采取不合适的方法,那样会适得其反。适时性主要是指对幼儿进行指导的时机性,在幼儿需要知道的时候给予指导,当需要幼儿探索的时候则让其自主的去探索。适度性是指对幼儿指导要在尺度上要进行把握,很多老师往往在指导时对幼儿的各方面都指导的很到位,这样的老师无疑是合格的老师,他很细心,生怕学生不会,但同时也抹杀了幼儿各方面的探索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所以要适度。

榜样激励法

它是指通过树立榜样并引导幼儿学习榜样以规范幼儿行为,从而达成管理目的的方法。

使用要领:

1)榜样的选择要健康、形象、具体。

2)班级集体中榜样的树立要公正、有权威性。

3)及时对幼儿表现的榜样行为作出反应。

榜样激励法在幼儿园中也应用的比较多。教师在很多时候都会表扬表现好的学生,以提醒别的小朋友向他学习,有时也会选取反面的榜样,让幼儿不要那样做。

教师在选取榜样的时候要考虑榜样是否具体的,是幼儿比较容易接受的;同时榜样要是幼儿认同的,如果不是认同的,幼儿不会去学习的。当幼儿学习榜样行为的时候,教师要给予即时的指导,做的好的要表扬,做的不要的要及时的指正。

例子:

某班教师针对班上个别孩子总将好的东西留给自己的倾向,利用幼儿欣赏歌曲“李小多分果果”的活动,是幼儿先对李小多有了个认识,但老师并没有立刻要求幼儿都做李小多,而是又进行了一个分纸活动。纸由三位值日生来分,教师有意识地在每一叠纸中夹上了一张颜色不同的纸。果然,三位值日生分到这张纸是都看了很久,其中有两位把纸给了同伴,而另一位却给了自己。老师看到了笑着说:“今天我们班又多了两位李小多。”就这样,孩子们在以后的许多活动中都争做李小多。

请同学们根据案例思考如果自己遇到会怎么去处理。并分析案例中教师行为的合理性。

目标指引法

它是指教师以行为结果作为目标,引导幼儿的行为方向,规范幼儿行为方式的一种管理方法。从行为的预期结果出发,引导幼儿自觉识别行为正误是目标指引法的基本特点。

注意点:

1)目标要明确具体。

2)目标要切实可行,要具有吸引力。

3)目标与行为的联系要清晰可见。

4)要注意个人目标和团体目标,并注意将这两类目标相结合。

目标指引法最主要的是要提出让幼儿可达到的目标,让幼儿用具体的行为去达到要求。

主要是让幼儿根据目标作出相应的行为,并去识别这种行为的正误。

其中教师的提出的目标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和吸引力。因为幼儿的发展特点决定了他的发展水平还是初级的阶段,对于太复杂的目标他不能很好的理解。同时幼儿容易对新奇的事情感兴趣,因此目标越有趣,幼儿去实践的可能性越大,越能达到要求。

与目标相联系的行动要明确,这样就有利于幼儿去判断什么样的行为是正确的什么样的是错误的,需要怎样去改正。

幼儿园的很多活动都是需要团体合作完成的,这时教师提出的目标要有利于团体活动的进行,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管理。

小结: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方法博大精深,目前为止并没有真正的合适的全面的方法体系。以上方法的总结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为了讲解的方便和同学们更好的理解。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其实,管理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方法来进行管理。所谓管理就是有管,有理,在一起才能叫管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也是理论的重要来源之一。所以管理的具体的合适的方法需要大家的以后的实践中去探索,适合实际情况的管理方法才是最好的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内容 第2篇

是指根据班级管理的对象,从哪些方面来管,或者说管些什么具体工作。有人说,班级管理工作是无底洞,事无巨细样样做,永远也做不完。这句话说明班级管理的内容是极为广泛的。但是,它在学校统一管理的前提下,主要管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即学生德育的管理。班主任要加强日常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规范的训练,建立良好的班风。这是班级管理的主要内容。

(2)对学生学习的管理。学习是学生的基本任务,对学生学习的管理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学习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为此,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目的教育,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分析学习质量,严格学习纪律,建立学习制度,培养学习习惯,使学生树立勤奋好学的学风。

(3)对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的管理。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列主义教育思想的一个基本原理,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也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班主任要根据学校的安排和学生的特点,除组织学生搞好自己的生活劳动外,更重要的是加强学生劳动技术教育的管理和组织学生参加勤工俭学活动的管理。

(4)对学生课外活动的管理。课外活动是指学校或校外教育机关,在现行教育大纲和教育计划之外,对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班级课外活动的管理,包括两个方面:是校内课外活动的管理,二是校外活动的管理。课外活动管理的指导思想,在于巩固和扩大课堂教学效果,充分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教育质量。

(5)对学生体育、卫生的管理。班级体育、卫生的管理,包括体育运动和卫生保健两项的管理。体育运动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卫生保健是保护学生身心健康的必要手段。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班主任对体育运动的管理,主要是督促学生上好体育课,组织学生参加早操、课间操和课外锻炼活动、竞赛活动等。班主任对卫生的管理,主要是教育和督促学生遵守学校的作息制度,组织学生做好教室、寝室和个人卫生,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还要加强安全教育。

(6)对教室设备的管理。教学设备是办学的物质基础,班主任对教室设备的管理,主要是对教室内的桌凳、灯光、电教设备等的管理。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内容 第3篇

一、地理教师角色分析

1.边缘化,认同感低

众所周知,地理学科无论是在初中还是高中,都属于小学科。因此在课表的课程设置和安排上相比其他学科较少,在期末考试、中考、高考中分值所占比例也不大。这无疑会导致学生形成对于地理学科的轻视心态。同时地理教师与学生接触交流机会较少,难以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得中学教学中,地理教师在班级中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和重视,在教育教学中的存在感少之又少。

2.人数少,工作量大

地理学科在我国的发展相比其他学科较晚,认知度也较低,但其后发展十分迅速。但由于多种原因,我国地理教师的人才培养一直都偏少,很多学校都出现地理教师极其稀缺的情况。因此,地理学科的教师承担着更多班级的教学任务量。以河北巨鹿中学为例,平均每名初高中地理老师每周任教14~19课时。巨大的工作课时量使中学地理教师身心俱疲,无暇顾及教学之外的其他工作。

二、地理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内容

谈到班级管理,人们更多的关注点集中在班主任和班干部的工作行为上。那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是否也要注重班级管理呢?事实表明,正如班级里非正式群体在班级规章制度的遵守、班级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良好班风的建设中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地理教师更是班级建设的助推力,为班级管理增砖添瓦。那么,地理教师要如何开展班级管理呢?

1.班级组织建设———地理小组的建设

小组活动在许多学科中都得到了良好的实践运用。小组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抛出问题,组内互相帮助讨论学习,组间相互竞争比拼争优,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地理学习之中。地理涉及的内容范围广,时间弹性大。因此,针对不同地理基础的学生,因材施教,创建富有个性的地理兴趣小组,就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例如“地方时”“农业区位因素”“土地荒漠化”等,组织兴趣小组进行研究学习、开展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2.班级制度管理———地理教学课堂秩序

在自由、平等、民主的班级环境氛围内,建立与班级地理小组相呼应的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参与型的地理课堂教学秩序。由于地理小学科的特点,学生易出现两种极端课程秩序:随意自由与沉默不语。在地理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主建立特色地理课堂制度,如岗位轮换、值日课代表、奖励发言、自主学习、讨论学习、探究学习等,增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这样一来,作为一种教育性管理组织,意蕴在于保障学生参与管理的权利和自由,让学生在参与管理中,得到自我教育和自主发展。

3.班级教学管理———地理教学工作

地理教师的学科专业素质和教育专业素养在地理教学工作中发挥关键作用。学识渊博、技能良好的老师在学生中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对于专任地理教师而言,拥有地理学科及其相关联的知识是必备的职业素养,而且要能够将地理学科教学内容纳入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去思考与实践。“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要有一桶水。”同时,地理的学科特点又要求教师不断更新知识,与时俱进,将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知识和时事紧密结合,活用到地理教学工作之中。

4.班级活动管理———地理课外活动组织

地理学科的特点注定与生活联系密切。在地理教材的内容编写中,就十分注重地理活动的开展。课程改革后的新教材中,不再传统地一味讲授枯燥无味的地理知识,而是添加了不少活动课,穿插在知识内容的传授中,其中许多内容在实际生活中都能得到印证。例如,学习气温气候的变化规律、城市化的过程与特点时,教师都可以带领学生去公园、社区,深入自然、社会,探究学习。积极开展地理课外活动,运用锻炼法,注意地理教师在其中的引导作用、监督作用、促进作用,学生更能够理解知识、运用知识。

三、地理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与建议

1.提升专业素质,做好教学工作,树立良好形象和班级威望

较高水平的专业素质是作为一个教师的立身之本。由于地理学科的发展长期不受重视,大部分学校,尤其是偏远地区农村中小学地理教师的专业素质不尽如人意,很多非地理专业的老师一代课就是多年。教师的职业素养较低,这也不免让学生对老师产生忽视甚至不满态度,难以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和班级威望。因此,地理教师要不断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努力具备完整的地理知识和扎实的从教技能。

2.严慈相济,关爱学生

作为小学科,多数地理教师对学生采取“放任型”的态度,学生满不在乎,老师得过且过。殊不知,作为一名优秀的老师,无论其教授学科是主科还是副科,都应该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中,且要做到具有针对性。正如全国模范教师桂贤娣老师的“因生给爱十法”中所说的“体弱生爱在关心,病残生爱在得体,过失生爱在信任,屡错生爱在耐心”。在班级管理中,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关爱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做学生良师益友,这些都是作为一名合格地理老师的基本要求。

3.注意教师的自我反思

反思,是作为当代教师的良好习惯之一。反思不仅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更需要反思常规工作管理。常规工作管理,主要指班级管理中协调的有效性、计划的有效性、组织的有效性。这些班级常规工作管理事务虽然看起来小,却潜移默化地影响教师在班级和学生中的形象和威信。对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处理、事务处理,要善于思考,勤于总结。这样一来,在班级管理中,地理老师将会显现出更多更大的亮点。

总之,地理教师在做到知识体系完整、教学素养完备的同时,更应该注重自身在班级管理和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担任小学科的教师并不意味着松懈,而是提供了更多自我探索发现的机会与空间。作为班级管理的“配角”,一步步走过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关注学生的教师发展阶段,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地理教师。

摘要:地理教师作为班级中的管理者,参与班级管理并发挥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地理教师的角色定位进行分析,阐述了地理教师在班级管理的组织建设、制度管理、教学管理、活动管理中的具体内容,针对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的和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并给出了指导建议。

关键词:地理,教师发展,班级管理,班级建设

参考文献

[1]董力方.地理教师兼职班主任对学生有效学习的影响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内容 第4篇

【关键词】班级教育管理 人格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惩罚教育 性心理教育 同时并举 形成系统教育观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220-01

一、人格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实践。

新课改提倡素质教育,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的教育。它是一种从人本身的天赋出发,以全面提升人的品德、行为习惯、思想意识、价值取向为目标的全方位教育,称为人格教育。

因此,班主任在对学生教育时,必须强化是非观、善恶观、美丑观、价值观的经常性的、随时性、随处性的、常抓不懈的正向引导和说服,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心理素质是赖烦心和细致观察,还要注意因材施教的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不能急功近利,要有“持久作战”的心理准备,才能达到人格教育的长远目的,教师要不图回报。因此,在现实实践中,有的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一般,但出校门后,很多学生贤能非一般可比,发展前景看好。我想,这也许就是人格教育所产生的效果吧!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管理教育中的地位作用不可小视。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项不容忽视的带有普遍性的教育问题,集中表现在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学习压力大以及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等,使得学生的学习成长和教师教育出现了很多困惑。

在小學班级管理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对学生全方位心理教育的要 求,也是优化小学班级管理的必要途径。

将心理健康教育运用到小学班级管理中,采取集体式或个别交谈式对小学生进行诱导、梳理和实践,这对班级发展和学生个人发展、教师个人成长都有积极意义。

在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时,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总体水平意义上的心理需求、心理发展阶段,还要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找到心理疏导的突破口,找准个别学生的心理障碍和心理诉求,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失,防止和杜绝乱批评、乱下结论讽刺挖苦学生。其次,班主任要走访学生家庭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因为很多心理问题多的学生都跟家庭及环境成正相关。再次,要从社会发展角度,分析带来学生心理障碍或问题的社会压力根源,不要一味地责怪学生。最后,教师要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来教育学生面对社会现实,也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和家庭。只有这样,才能以情动人、以事实道理服人,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你的教导。

三、小学班级教育管理中的教育惩罚问题探究。

教育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由来已久,并广泛存在于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但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教育理念的更新,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赏识教育已经日益深入人心,但从传统教育的理念思考,在赏识教育的背后,也不能偏废惩罚教育。

因为,过于强调赏识教育、学生观教育,会使学生过高估价自己,形成人格上的自私和偏激,不能正确看待自己的能力,遇到困难和灾难时,束手无策,责怪他人和社会,形成“志大才疏、纸上谈兵”的人品。适当适时的惩罚教育,能使学生养成敢于责任担当的人格,能正确评价自己、他人和社会,才会养成有进取心、责任心的人格魅力,才能有吃苦耐劳的创新精神和意识。在现实教育中,就出现了很多学生听不进批评意见、不能说他“坏话”、吃不得苦的怪现象。这是新教育观的一处败笔。

四、对小学生进行性教育,班主任也要引起高度重视。

性问题是伴随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不可不谈的问题,封建伦理道德束缚文明进步和发展,错误认为“谈性色变、论性肮脏”。但在当今小学生中,性萌动、“谈朋友”也成普遍现象,如果教育者视而不见、掩耳盗铃那,那就悲哀了。因为随着社会发展进步、物质生活的丰富、营养过剩已经成为现实,小学生性早熟已经成为趋势。

为此,教师要利用适当时间场合,有目的的进行性知识教育和性疏导,使学生正确认识性和看待性的问题,也成为当代教育亟待思考的问题。班主任理应成为学生性教育的首要担当者。

幼儿园大班班级期末家长会内容 第5篇

一.幼儿表演。

幼儿表演《毕业歌》和《写给老师的一封信》,表达离别之情。

二.介绍本班这学期的教学情况。

主要从各个主题出发结合幼小衔接的语文和数学入手介绍,最后在让家长了解我们班在本学期里的获奖情况,以及小朋友的表现情况。

三.介绍本学期我班课题实验情况。

让家长观看幼儿作品,从作品中感受幼儿的进步;再介绍本学期剪纸教学情况以及幼儿的发展情况(主要从创作方面介绍)。

四.谈谈幼小衔接的问题。

和家长一起探讨如何让幼小衔接做的更好:

1.心理方面入手。

2.学习能力。

3.自理能力。

4.交往能力。

五.本班的不足之处。

幼儿依赖性强、懒惰,自理能力较不足;口语表达能力还需要加强。和家长一起探讨如何改进。

六.暑假安全要求。

不带幼儿到人多密集的地方玩耍,注意卫生和安全方面的要求;特别要教育幼儿不玩危险性的游戏,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对“手足口病”的预防工作等等。

七.致感谢信。

感谢家长多年来对我们的关心、帮助、理解和支持,希望毕业后还能常联系,成为永久的朋友。

大(X)班

班级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第6篇

与班级管理学相近的学科主要包括教育管理学和学校管理学,因此有必要明确这三门学科的研究范围问题。实际上,教育管理学重在研究国家和政府及其所属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性;学校管理学主要研究学校内部的管理活动的现象及其规律。从研究内容的层次上看,与班级管理学相近的是学校管理学,但二者在研究内容上仍是有区别的。学校管理学主要研究学校内部管理活动诸因素与整个教育系统和社会系统中诸因素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而班级管理学主要研究班级管理活动及其规律性。尽管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内容中也包括学校管理活动的内容和方法、学校管理活动的过程及其有效进行的条件,但就目前现有的学校管理学著作来看,研究内容的层次主要还限于学校的层次上,对学生的管理与教学活动的管理的研究是较粗浅的,而这正是班级管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当然班级管理学的研究内容还包括对班级的管理者——教师(如班主任)的管理问题,加班级管理者应具有的各项素质、班主任工作的评价等,而在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内容中,并没有把班主任作为特定的对象加以研究。可见,班级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特定的,与其他相近的学科存在着分界,这也是班级管理学之所以存在的前提性条件。

幼儿园中班级第五周教学内容 第7篇

一、礼仪教育:《节日礼仪》目标:培养幼儿热爱祖国,尊敬国旗、国徽的爱国情感。

二、弟子规: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与他人相处,不要斤斤计较财物的得失,互相之间就不会产生怨恨。在讲话时不要太冲动,伤感情的气话要能忍住不说,那么不必要的冲突怨恨就会消失无踪。)

三、字宝宝:《红树叶、黄树叶》重点字词:摇、掉、叶、飘、蝴蝶。

四、英语:Unit2《Animals》(《动物》)Words(单词):ant 蚂蚁、apple 苹果、hat 帽子、cat猫;Song(歌曲):《What can you see》你看见什么了?

五、数学:1)《找出一样的》目标:练习幼儿的视觉辨认能力;

2)《比一比》目标:学会使用有关比较的词语来描述三者之间的关系。

六、整合:1)《我的手指爱画画》 目标: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以及学会用手指作画的技巧;

2)《我的本领大》目标:了解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求生本领;;

3)《和„学本领》目标:认识不同动物的学习行为,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认识。

七、美术:《美丽的彩虹》目标:能够认识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

八、体育:《走平衡木》目标:锻炼幼儿的身体平衡能力。

九、音乐:《传传歌》 ——传传,我是一个苹果,果果果果果果„„

十、古诗:《 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浅谈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策略 第8篇

关键词:幼儿园,班级管理,策略

一、幼儿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来园

在幼儿每日来园检查中,大多数教师都能对幼儿的个人卫生以及携带物品进行检查,但是也有少数教师不履行提倡安全检查职责,这样会对幼儿的安全造成威胁。

2.盥洗

年龄小的幼儿可能不能自行如厕,教师要特别注意幼儿如厕时的安全以及如厕后洗手的问题,但在现实的幼儿班级管理中, 教师为了避免麻烦,忽视了幼儿的安全和卫生,对孩子的身体和心灵都造成一定的影响。

3.餐饮

幼儿在幼儿园饮水吃饭都是班级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很多教师不能很好地培养幼儿良好的餐饮习惯,不利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

4.睡眠

幼儿对于睡眠有时是比较抗拒的,大多数教师都能选择温和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而也有教师对幼儿谩骂甚至体罚;在睡觉过程中,也存在教师不履行管理职责,不关注幼儿是否盖好被子等问题。

5.离园

各位教师在幼儿离园前要做好离园准备,但很多教师做这些工作都是表现的,是为了给家长留下好印象,而不是真正为了幼儿考虑,很多做法影响着幼儿的成长。

二、加强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

幼儿园的班级管理与中小学生班级管理存在很大区别,从班级空间的布置到管理原则策略的设定、再到课程资源的计划和实施等各方面都是幼儿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每一个环节都会对幼儿的成长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1.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

科学的管理理念是进行班级管理的前提,在幼儿园里,由于幼儿存在差异性、教师管理方式的差异性,不同的班级就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教师作为班级管理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对班级的各项工作必须进行有效管理。在管理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同时,教师的教育理念要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结合,整合各方面资源,为幼儿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让全班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另一方面,要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增强幼儿的主体性,引导幼儿在规矩和秩序下自制、自律,帮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只有具备正确的观念,才能运用良好的行为对班级进行有效管理。

2.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培训

对于幼儿教师,可以采取聘请高级幼儿专家、教授来幼儿园开展讲座;邀请各兄弟院校教师进行沟通交流以及开展网络远程学习等集体培训方式,一方面可以加强对他们所涉及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要求他们不断学习,不断强化自身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培养他们运用教材的能力,观察幼儿的能力以及组织开展幼儿活动的能力和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等;另一方面,要注重对幼儿教师综合素质和品德品质的培训,提高教师对幼儿班级管理的重视程度,增强幼儿教师的爱心、耐心、责任心,把幼儿教师培养成爱岗敬业的工作者,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通过优质的教育为班级管理奠定基础。

3.创造和谐愉快的班级环境

在创造和谐愉快班级环境的过程中,首先指创设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班级基础设备要考虑环保、卫生,设施的摆设要充分考虑幼儿安全,危险物品和潜在危险的物品必须放置在幼儿触及不到的地方,以免幼儿受到伤害;其次要营造轻松愉快的班级氛围, 让幼儿在自由、和谐的氛围中愉快地成长:教师要了解每一位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尊重幼儿的个性和发展、兴趣和需要,热爱每一个幼儿,用心与幼儿交流;要在班级内部形成积极向上的文化,师生之间相互尊重,幼儿之间相互帮助合作;在这样的环境中可以起到教育和激励幼儿的作用,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形成独特的班级文化。

4.建立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关系

在幼儿班级管理中,无论教学管理还是生活管理都是在幼儿和教师之间开展的,幼儿与教师的关系决定着管理是否有效:第一,要提升幼儿的主体意识,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身份,要积极关注幼儿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幼儿在教学和生活中的主体作用;第二,要将师幼互动融入对幼儿的照顾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幼儿每一个细小的知识教育过程和每一个细节的生活教育过程,寓教于乐,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第三,要随时注意保护幼儿的情绪,注意学生道德和人格的发展,如果幼儿在幼儿园中与其他孩子发生冲突,教师要注意安抚,消除幼儿的消极情绪;第四, 要满足幼儿的成长需要,不要对幼儿过多干涉和限制,要引导幼儿形成独立自强、积极乐观的人格。

5.强化对幼儿日常生活的管理

幼儿阶段是一个孩子的启蒙阶段,这个时候,幼儿的起居、饮食等都要进行精细化管理,要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因此,幼儿的班级生活管理包括了入园、洗漱、餐饮、睡眠、离园等几个部分,教师要引导幼儿自主完成,逐步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在日常的生活管理中,教师也要教育幼儿遵守规则,维护班级秩序,当然,规则的遵循要建立在对幼儿尊重的基础上,要根据幼儿现有水平和身心特点进行规章管理,同时,由于年龄阶段的限制,规则的遵守要简单易懂,要能够让幼儿理解并且接受,决不能强制约束;再者,规则的遵循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这样才能适应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

上一篇:完全平方公式说课下一篇:人民银行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