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雅音乐鉴赏心得

2024-06-21

高雅音乐鉴赏心得(精选9篇)

高雅音乐鉴赏心得 第1篇

高雅音乐鉴赏心得

我唱歌不是很好听,有时候还会跑调,但我还是很喜欢音乐,并且经常听。我觉得音乐是情感的抒发,是内心想法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另外它还能调节情绪,伤感时听欢快的、励志的音乐会帮我走出阴霾的心情,太过兴奋时听点轻音乐会帮助我拂去心灵的浮躁„„总之在我的生活中处处都伴随着音乐,我不敢想象在没有音乐的情况下我会怎样。

音乐课前的所思

高雅音乐鉴赏课,听到这个课名却还没上课时,我常想“鉴赏”二字是什么意思,这个课上些什么内容,我们学生在课上要做些什么、又能学到些什么„„舍友们讨论者:“鉴赏”就是课上老师可能会时常放一些音乐给大家听,然后教大家如何去欣赏它吧!我们猜对了,但却不够全面,回想老师上课内容,一首首的歌曲《兰花花》、《走西口》、《儿行千里》„„回响在耳畔。

回想音乐课上的上课内容

本来这次选修音乐鉴赏课只是为了拿到两个学分好毕业,之前也抱着一种随便听听的心态,不过渐渐地我感觉到了音乐的魅力,课堂上老师课上老师不但教我们唱歌,放各种音乐给我们听,给我们讲解每一首歌的创作时间、地点及歌曲音乐中用到的乐器等,也叫我们学会如何欣赏歌曲的音乐,通过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以达到情景相融的情况下去欣赏音乐——脑子里想着歌曲传达的美妙意境,带着感情的去欣赏音乐,感觉很不错,一些优美的民族音乐现在还一直萦绕在我耳边。课堂上偶尔我们会听到老师弹奏的美妙琴声,然后伴随着老师的琴声我们高歌,说到高歌我又想到我们哪蜜蜂般嗡嗡唱歌声音,大家可能是由于害羞不敢放开的唱,所以常常是老师一个人的声音盖过我们学生一百多个人的声音,不过多次的练习后,我放开了,去KTV时我不在缩在一个角落欣赏别人唱歌,而是自己放声高歌,唱着唱着会感觉心情非常舒畅、放松。

音乐课上的收获

通过本学期对音乐鉴赏课的学习,我对音乐的思想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从前,我只是喜欢聆听音乐,享受音乐给心灵带来的那份惬意和舒心。现在,我认识到,音乐它是一个有灵魂的东西。它不仅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同时又是生活的真实反映。一个学期下来,我不仅聆听了各种各样的音乐,有古典派的,浪漫主义派的,遍及世界各地,也学到了不少音乐知识和一些伟大音乐家的成功事迹。

民族音乐之收获:

通过一个学期的音乐鉴赏课学习,我对我国的民族音乐有了更深的认识,以前我一直觉得民族音乐不好听,或者是说不好听、听不懂。像多数年轻人一样,我喜欢当今的流行音乐,觉得民族音乐很难唱,而且不够潮,对民族音乐知识可以说是了解甚少,不过通过这个学期课堂上老师放的以往的、今年的民歌节上唱的歌曲,以及广西的民歌,中国的、外国的等等,我深深地感受到我国民族音乐的优美、动人,我被吸引了,是不是会哼上一曲茉莉花等有名的民歌。我国的民歌浩若烟海,内蒙民歌的豪放、辽阔,江南民歌的婉转、秀丽,陕北民歌的高亢、奔放,云南民歌的明丽、清晰,新疆民歌的活泼、欢快,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从中的到丰富的体验,体会到各民族的风俗民情和鲜明的地域色彩。民族音乐风格上地区差异不同,这是它们的魅力所在,因为只有这样,音乐的元素才会丰富起来,否则再有内涵的歌曲总有一天也会听腻的,歌曲的最高境界我认为还是音乐元素的多元化。

古典音乐之收获:

古典音乐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琴、古筝、二胡等乐器,用它们弹奏出的纯音乐最能吸引我,我的MP3里也装了不少这样的纯音乐,在心情不好或是想安静时就听听,这样让我无比的放松。古典主义音乐是历经岁月考验,久盛不衰,为众人喜爱的音乐。其特点是:理智和情感的高度统一;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创作技法 上,继承欧

洲传统的复调与主调音乐的成就,并确立了近代鸣奏曲曲式的结构以及交响曲、协奏曲、各类室内乐的体裁和形式,对西洋音乐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在古典音乐派别中,以“交响乐之父”海顿、“音乐天才”莫扎特和“乐圣”贝多芬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在音乐史上竖立了一座不朽的丰 碑。这一乐派的主要特征是反映人类普遍的思想要求,他们追求美的观念、强调风格的高雅,给予人们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维也纳古典乐派”有以下风格特征: 强调理性、思想性和作品的社会意义;世俗因素增强(民间音调与舞蹈节奏运用);音乐作品结构严谨匀称(整齐的方整性乐句);主调和声成熟并占统治地位;乐 思发展清晰,逻辑性强,旋律追求优美动人的气质;情绪明朗乐观(但由于理性精神的影响,往往比较克制、沉着,而不是狂热的倾诉);曲式多采用奏鸣曲和奏鸣 套曲曲式(与后来的浪漫乐派形成鲜明的对比);简单的说,崇尚理性、逻辑严密、内容充实、形式严谨、含义深刻、语言通俗是这一音乐时期的典型风格特点。

浪漫主义音乐之收获:

浪漫主义音乐是继维也纳古典乐派后出现的一个新的流派,它产生在十九世纪初。这个时期艺术家的创作上则表现为对主观感情的崇尚,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幻 想。浪漫主义音乐强调个人主观感觉的表现,作品常常带有自传的色彩;作品富于幻想性,描写大自然的作品很多,因为大自然很平静,没有矛盾,是理想的境界; 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是继承古典乐派,但内容上却有很大的差异,夸张的手法也使用的特别多。

其实这个学期可以令我回味无穷的音乐很多,普罗柯菲耶夫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叙述这一段美丽动人的爱情、比才的歌剧《卡门》中优美的音乐把引人入胜的剧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中华民族音乐《二泉映月》是闻名于国内外的千古绝唱、蒙古族音乐中的呼麦能一个人发出两种声音令人惊讶不已……并对双钢琴、管风琴、马头琴、小提琴等乐器有了一定的了解。

结束语

在这个不断发展的社会,KTV变成了城市中人们,甚至是公司工作人员、朋友们等等人员娱乐常去之地,有时候身边的同学还会常说道:“唱歌是以后工作时社交娱乐的常用方式,不会唱歌将会是关系建立的一道障碍。”虽然我不是很赞同这种观点,但是仔细想想它或多或少还是有一定的道理,所以为了以后的工作,也为了寻一种找发泄自己不好情的方式,我想多了解音乐,然后把歌唱好,不仅要唱得动听,更要唱出感情。虽然在音乐课上学到了很多,但我很清楚自己,由于从小就没有被音乐知识熏陶过的我,对音乐的专业知识可谓是一窍不通,更不用说知道音乐的类型有哪些。尽管我平时经常听歌,但听的都是些流行歌曲。对其它类型的音乐的了解真的少得可怜,只知道一些如贝多芬的《欢乐颂》、门德尔松的《婚礼进行曲》这种耳熟能详的乐曲。现在还是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只是知道自己被音乐所感动,所吸引,而不知道为什么会被音乐所感动,所吸引。需要在今后学习生活中不断加强自己的音乐知识,更深一步的去了解音乐,我想只有这样才能将歌唱出感情,唱的好听,所以我要加油。

最后,谢谢老师这一个学期的辛勤教导,老师,您辛苦了。

高雅音乐鉴赏心得 第2篇

一.音乐素质的内涵

学生音乐素质的内涵可概括地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音乐知识素质:即有关读谱及音乐表现要素(音高、音色、建度、力度、节奏、节拍、放律、调式、调性、曲式、和声、体截、题材等),为保证学生参与音乐学习过程及音乐实践活动所必须掌握的简单的基础知识。

2.音乐心理素质:即以音乐感受能力为核心的音乐感知能力、音乐记忆能力、音乐运动觉能力、音乐联想能力、音乐想象能力。

3.音乐能力素质:即学生参与听、唱、视、记、奏、创、动等具体音乐实践活动的能力。

4.音乐文化素质:即音乐史、音乐常识、音乐作品的涉猎范围,音乐与其它艺术的关系,音乐与艺术以外其它学科的关系,音乐与生活、音乐与社会的认识等方面的综合音乐文化知识结构。音乐同其它基础课程一样,以其特有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才成为_种需要传函、研究与发展的学科。音乐教育如不突出它自身的特有属性也就不是音乐教育本身了。音乐教育所有价值,都必须以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发展与提高为载体、为过程、为手段才能得以实现。囚此,学生音乐素质的发展与提高,是音乐教育的本位价值。

二. “会”是兴趣的根本。

古人云:“乐其道,善其事”,其含义不讲自明。迁移到学生学习上来,那就是要先培养学生对所学学科及具体知识的兴趣,首先实现乐其道。这样,学生就会学得积极、主动,学得事半功倍,以便达到善其事。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再来思考这句古话,我认为反之亦然,即善其事,更能乐其道。在生活中,人们总是对自己善长的专业和事情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也往往是对学得好的学科再投入的更多。一个不懂球规的人不会成为球迷,一个不懂象棋的人,不会在一盘残局前观棋不语两小时。学习的“知难而退”,不正是学不懂、学不会而使兴趣丧失,弃“事”而逃吗?通过调查得知,在我们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不懂、学不会而没办法学,是学生学习音乐兴趣逐渐降低的一个最本质的原因。所以,学生就是在“乐其道,善其事,更乐其道”的隐性而多次的反复中,其好强、好胜、自尊等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并实现学习兴趣的激发、深化、巩固、升华。因此,“会”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根本。这就要求我们要始终注意并做到让学生有一个我想学,我会学,我能学会,我能行的良好的学习心理感受,优化学生学习的“心境”。

三. 走出域属的误区。

高雅与通俗音乐之思索 第3篇

贝多芬的《第九 (合唱) 交响曲》, 可以说是古今中外耳熟能详的世界名曲, 无论是贝多芬的时代, 还是现如今, 它作为一个时代的象征, 一直印证在历史的长河中。他在交响曲的末乐章将人声引入庞大的管弦乐音响之中, 以德国诗人席勒的诗作《欢乐颂》为歌词, 用独唱、合唱和管弦乐队谱写出他一生所坚信的“艺术能联合人类”的伟大颂歌。这部交响曲的博大精深是无与伦比的, 这里不仅包含贝多芬个人人生的体验和总结, 也深藏着作曲家对人类终极价值的关切, 对上帝、宇宙、自然和人世的思考与憧憬, 在交响曲的外表框架中深邃的哲理和动人心魄的气势相融, 神圣的崇高感与发自内心的欢乐颂同在。

这是古典作品带给我们的听觉震感和灵魂的升华。它的精神点亮在每一个普通人的心中。无论是年幼的稚童还是年长的老者, 都随口可以哼唱出“欢乐颂”的主旋律。时刻体现着“欢乐颂”所描绘的“拥抱吧, 千百万人们”、那闪耀着自由平等博爱之光的“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崇高境界, 这不正是作曲家贝多芬和席勒等几代德国先进知识分子终生不渝的理想境界吗?可见, 这是贝多芬一生领悟到的人生真谛, “从痛苦到欢乐”也是这部交响曲给予人们的坚定信念。即便在岁月的流逝中, 它经历过冰雪风霜, 然而却毅然的在我们的心中响亮。

如今, 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 外加上大众传媒从过去少数人的奢侈品到现在大众人的日常品, 已经把人们的精神需求推向了一定的高度。因而欣赏高雅音乐的人群也是越来越多, 或许他们不能像专业人士那样听的出其中的内涵, 可是他们却能有意识的想要去理解, 这才是最最难能可贵的。另外, 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融合现象也成为当下普遍存在的艺术形式, 例如在莫扎特诞辰250周年时, 央视音乐频道播出了的大型系列节目《莫扎特密码》, 这是为了纪念作曲家莫扎特并向他致敬从而借助大众文化通俗流行的形式, 进行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有益尝试。例如女子十二乐坊, 这是中国第一个以流行音乐形式来演奏中国传统音乐的乐团, 其表演形式有别于传统民乐演奏方式。它将中国的古典音乐文化与流行元素融为一体。以上实例让我们体会到, 高贵优雅的经典作品, 不是只为小众存在, 倘若普遍大众也能接受, 那它将重新绽放一番新的艺术天地。可见通俗流行的大众文化, 并不一定都与高雅艺术相对立。随着时代的进步, 在不失本身艺术特点的同时, 它们渐渐的融合在一起, 形成一种新的艺术形式, 这对推动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然而, 这种新的艺术形式是否能如单纯的古典音乐一般经久不衰呢?这需要历史见证。

就流行音乐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来看, 还需要经历很长时间磨练, 才能形成完善的文化发展。近二十年来, “通俗音乐”也就是“流行音乐”作为一个商业音乐品种, 在大陆形成极大的市场。而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改革开放前, 在另一背景下, 流行音乐也有过风靡一时的表现, 同时也对社会产生过不良的影响。一曲《毛毛雨》, 使黎锦晖成了这个方面的代表。你不能否认它的内涵不好, 只是在特殊的时代被扣上特殊的帽子——靡靡之音。上世纪诸如此类的例子很多, 如陈歌辛的《玫瑰玫瑰我爱你》《夜上海》《蔷薇处处开》等等都是当时家喻户晓的歌曲。可以说, 曾经30年代的通俗音乐已经泛滥了, 但是到了建国后, 这些歌曲逐渐被打入冷宫, 不允许再存在。在我看来, 真是叫人可惜。学过作曲的人拿他们的作品来看, 就知道是结合了中国音乐的线条美, 又融入了西方音乐的元素。这完全是中西结合, 融会贯通的。同时期国外, 比如美国, 便是进入摇滚乐的鼎盛时期。它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 一种新形成的爵士乐。与我国当时流行音乐相不同的是, 他们的政府和人民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 所以才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我们当时的通俗音乐, 就是直接被封杀了。笔者看来, 这大概也是至今我们的流行音乐无法与欧美流行音乐相媲美的原因之一吧。

如今在这个流行音乐泛滥的时代, 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流行音乐相比, 配器形式倒是多种多样, 但文化内涵几乎尽绝。没有什么新鲜作品出炉, 还是那些经典老歌反反复复的回锅。这严重滞后了流行音乐的发展。还有一部分所谓的流行歌曲, 给青少年带来了极坏的影响。它们为了实现青年人易于把握和引起共鸣的形式, 放弃了对较高层次的领略和追求, 完全被商业化倾向所渲染, 导致青年人沉迷于其中。这种流行音乐为了吸引青年人的参与, 夸大了渲泄功能, 促使年青人在乐曲声中寻求有过的以及不曾有过的感情刺激, 去实现如愉悦、伤感、痛苦、迷茫、孤独的各种人生体验。这大大的削弱了音乐应有的积极的社会功能。更有少部分青少年, 由于过分热衷外在的宣泄刺激, 加入了歇斯底里的“追星族”行列, 导致其思想、情绪多变, 抑郁甚至为“星”自杀等恶劣现象的产生, 极大的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因此, 这样的音乐不得不给他扣上“低俗”的帽子, 更不会有其生命力可言, 我们应该远离它。

由此看来, 无论是何种音乐, 是关于时代的问题, 民族的问题, 甚至触及人类的生命尊严……太多太杂也很新很快, 但毕竟其中有一个核心问题, 那是当下的音乐形式作为一种“现时”文化还在向前流动着, 却又不时与已经过去了的“历时”文化碰撞着冲突着并正在愈益显示出“来时”文化的倾向。因此简单地把“流行”和“低俗”, 或者“非流行”和“高雅”划上等号都是不恰当的。只要是好的音乐, 我们都可称之为“高雅”, 也只有这样才能积极的推动音乐文化的发展。

就以上所述, 我们应该如何给高雅音乐和通俗音乐确切的定义呢?笔者看来, 所谓的高雅音乐, 是具有的丰富内涵、表现力和哲理来显示它深蕴的美, 对这种美感的领略和感受, 要求听众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 对音乐的感受力和心理准备;然而高雅音乐是体现民族意志和时代精神的, 常常具有严肃的社会主题。实际上他们是不能脱离时代和民族精神而产生丰碑式的音乐来的, 所以高雅音乐被赋予的美感和精神具有超越时代的特点, 每一个音乐虽产生于历史的某一瞬间, 但它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具有永恒的价值。例如前面提到的贝多芬《第九 (合唱) 交响曲》, 它以最为妥帖的音乐形式来表述这宏伟浩瀚的构思。那种困苦彷徨与奋斗抗争、狂热激情与欢悦戏谑、温暖的回忆与深沉的思索, 最终升华到友爱与超然的欢乐。世世代代鼓舞着世间的人们, 它丝毫不因时间的流逝而消殒它的光辉。这就是高雅音乐的真正魅力。它那种“凝重”的品格是与“轻漫”的通俗音乐相对比的, 也是通俗音乐无法与之相媲美的。

然而, 通俗音乐的最大特点却在于它的大众性, 和严肃音乐相比, 它的传播范围要宽广得多。通俗音乐贴近生活, 源于大众。它以最直接的方式表达人们的思想, 感情、希望、追求、憧憬和意志。它的曲调简易上口, 歌词易懂, 篇幅短小, 唱法随意。如早期的城市小调, 通俗歌曲都属于这一范畴。当下范指流行歌曲。在这个意义下, 我们很难说一个大型复杂的交响乐能快速被大众接受。音乐艺术的大众化趋势是近数百年来的潮流。尤其近几十年来, 各种现代化的媒体对音乐的传播以及音乐工作者们为音乐的普及所做出的持久不懈的努力, 大大加速了这一过程。它使得古典音乐走出封建宫廷和贵族沙龙之后, 逐渐赢得了更为广泛的听众。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 都是通过影视的传播和唱片磁带的普及, 才成为家喻户晓的音乐作品的。这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 一部分“阳春白雪”变成了雅俗共赏的“下里巴人”是一种新鲜血液的注入。

所以笔者认为, 音乐是没有高雅通俗之分的, 虽然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已经不由自主的把他们区分开来, 但是只要好的音乐, 积极向上的音乐在人们的心中都能产生共鸣。“高雅艺术”的从业者不要甘居“冷宫”, 而要千方百计去争取群众的理解与欣赏;而被封为“通俗艺术”的从业者则不是因为带了一个“俗”字, 便干脆跨到“俗”字的第三项中去。大家都要尽可能走雅俗共赏之路, 那些美丽的音符才能和人类文明的晨曦一道飘起。

摘要:“高雅音乐”与“通俗音乐”在人们的生活中经常出现, 也很自然以此把专业人士和业余群体划分开来。我们究竟是否该明确地把他们一分为二, 还是在多元化的时代下逐渐的将他们融为一体?本文将通过古典作品和流行歌曲的音乐形态, 浅谈“高雅”与“通俗”音乐。

关键词:高雅音乐,通俗音乐

参考文献

[1]陈新坤.《通俗音乐与高雅音乐的对话》.人民音乐.2008 (04) .

[2]周海宏.《有关“高雅音乐”与“通俗音乐”审美价值问题的分析》.人民音乐.2005 (11) .

浅谈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心得 第4篇

关键词 高中 音乐 鉴赏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0128-01

音乐欣赏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形成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古今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为我们实施审美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提供了大量而丰富的内容。下面就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一、加强教学内容补充,扩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一定要通过不同的途径,加强教学资源的整合,增加欣赏曲目与知识,不断丰富学生的音乐体会,进而实现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比如,在学习《独特的民族风》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嘎达梅林》《小黄马》等课内外的曲目进行欣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蒙古民歌的形式以及长调短调的基本特征,并且对蒙古人的质朴、热情、爽朗等民族性格予以了解,在曲目中充分体会草原的辽阔、空旷,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通过这些曲目的欣赏,让学生好像可以看到草原上驰骋的牧民,感受到牧民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

二、强化现代媒体的运用,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应找准媒体与教材切入点,适时运用媒体。比如在欣赏《春之唱》合唱曲之前,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展示出大地回春、冰雪消融、一派生机的景象,永远保留住了大自然的春色的意境,当旋律一响起,学生一齐表演同时齐声欢唱,从优美的动作,沉醉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他们心中感受的不只是音乐,而是充满了生命力的春的世界。所以音乐课不只是注重学生感官体验,还要凭借制造气氛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不断提高音乐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

教师的人文素养的提高主要是靠自身自觉地修理、领悟和内化,将一般的人文知识内化到人文音乐知识中从而使人文音乐教学的课题充满人文精神。比如我在教学《非洲歌舞音乐》时,在课堂的最后设计了课后探究,提出爵士乐和踢踏舞与非洲音乐的异同以及借鉴了非洲音乐哪些特点等问题,让学生在课后查阅资料并思考得出结论,让学生以开放的心态,正确审视非洲音乐的文化价值,尊重并热爱世界音乐文化,开阔学生的欣赏视野,引导学生树立多元化价值观,使学生感到人文精神和人文知识的美。因此,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才能真正胜任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工作。

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不可鼓励学生一味地“自由想象”

音乐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具代表性的优秀作品作为范本加以分析、解释、评价,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评价,让学生在“操千曲”的审美实践中,由浅入深地知晓音乐艺术特有的审美性质、手段和方法,提高审美敏感性,从而达到培养音乐审美力的教育目的。比如在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往往是通过我们的听觉器官,将得到的音响效果(什么音响),直接与人的生活经历相撞击,得到对作品的理解、分析(即音乐作品分析),产生对人的影响,甚至还会产生时空的超越,使欣赏者远离此时此景,身临音乐中所表现出的那个环境与时代,能够与表现的内容共呼吸,共命运,共同体验。用自已的情感去思考,得到新的结论(自已认为满意的结果)。

五、欣赏、分析音乐作品时,学会取舍

有关组成音乐语言的要素讲解不需要面面俱到,也就是突破口要小,面容量要大。比如讲进行曲,音乐要素重点突出两点:速度、力度。在欣赏《二泉映月》时,让同学们欣赏由二胡和小提琴不同乐器演奏的曲子,来体会音乐要素——音色对表达音乐作品起的作用,二胡的音色侧重表达旧社会艺人的悲惨情景、凄凉心情,而小提琴的音色则表达了江南水乡旖旎风光。这样分析、比较,提高了同学们鉴赏音乐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洪波.如何提高高中生音乐鉴赏能力[J].新课程·上旬,2014,(02).

[2]孙瑞华.浅谈高中音乐鉴赏课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大视野,2008,(07).

音乐鉴赏心得 第5篇

对于学习不学音乐的学生来说,我们学习音乐就像天方夜谭一样。事实是,我们大三这一年竟然有音乐鉴赏这门功课,内心欣喜万分,终于可以近距离的接近音乐了,这个高深难测的神秘学科。通过学习音乐鉴赏这门课,我们都学到了很多知识,提升了个人的音乐素养,精神世界。下面是个人的心得,与大家共勉!

音乐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会欣赏音乐便走出了欣赏美的关键一部分。因此学习欣赏音乐是一门很重的课程!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学到很多东西

其实在欣赏音乐的过程当中,我们不仅仅是感受音乐带给我们的感官享受,我们更是在透过音乐深思更有意义的事情。我们不仅欣赏各个歌星的美妙歌声,更是在分析歌手本身。在歌手身上我们需要学习些什么和反思些什么。

如今的社会跟从前相比,虽然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但是我们的精神境界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也许我们更应学会倾听自己的心声,做一个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音乐也是一种语言,它能净化人的心灵。让我们将音乐发扬光大,共同构建我们和谐美好的明天吧

虽然音乐欣赏课是在每个周一的下午,但仅有的几次课上我学会了如何去欣赏乐曲。过去听歌曲的时候,往往需要反反复复的听好几遍才能品味出其中的精华,而且听完了之后印象不深刻。现在,学会了用节奏、结构去解析音乐,能融入到音乐优美的意境中去,真正的去欣赏。这样,音乐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对音乐的了解也更进了一层。每次上课的时候,一听起优美的音乐感觉时间都过的很快,不知不觉一个半小时就过去了,意犹未尽。教室里的音响效果虽然不好,但是我们都全身心的投入到精彩的画面和欣赏中去了,感觉不到自己与音乐之间的差距。老师的热情、同学们的积极性就是最好的表现。很庆幸自己能对音乐做一番了解,我想它会帮助我调节自己的心情!为更好的人生提供一些帮助。如果有机会再让我选课的话,我还会选音乐欣赏类的科目的。因为在课上能够真正体会到了学习的轻松愉快和耳目一新的感觉。

下面就针对新教材谈几点心得;

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教学

二、音乐欣赏教学程度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我们的音乐前辈黄自先生认为音乐欣赏时,欣赏者要经过这么一个心理反应过程:感知外部音响→开展想象联想→得到情感共鸣→理解认识。所以欣赏教学时必须遵循这一心理反映过程,引导学生逐渐由低层次的直觉欣赏向高层次的情感欣赏,理智欣赏方面发展。这样既符合心理反映过程,也有利于欣赏教学

二、欣赏教学时精讲多听 首先欣赏是通过听觉来感受的。要使学生理解音乐作品,首先对音乐表现手段要有灵敏的感知能力,达到这一要求必须要通过大量的音乐欣赏才能完成。语言是不可能代替音乐,表现作品的,因为音乐作品都可以从不同高度、角度和深度去领悟。我们知道,即使是同一首作品,同一观众(听众)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心境之下对作品的感受都回有所不同。所以在教学中,不能离开音乐的艺术形象而作繁琐冗长的讲述,因为如果讲述过多,必然把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同时也阻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必要的作品分析和知识介绍应该主动、精练、富有启发性,目的在于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音乐上来,通过师生间的讨论,听赏等共同活动,使学生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

三、对比教学,灵活多变地设计不同课型

将题材,演唱(奏)形式及作品曲式与题裁等异同点明显,易于对比地安排在一起进行教学。这样能使学生比较准确地感受领会不同音乐作品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同时还能使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音乐,并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了解音乐表现的规律。

四、音乐欣赏教学时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联想等能力

想象和联想是音乐欣赏者必然产生的心理现象,是欣赏教学中带有创造性的心理活动。在欣赏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他们对音乐的丰富想象力,引导他们准确地体验音乐情感

音乐鉴赏学习心得 第6篇

学号:********

姓名:****

班级:***********

艺术,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兴趣。音乐,有如一泓清泉,滋润人的心田。我喜欢艺术,尤其又喜欢音乐,我觉得:美妙的旋律胜过所有的语言。我喜欢音乐,因为她有万千种理由令人向往。通过这个学期学习《音乐鉴赏》这一门课,使我对音乐这种艺术有了初步的了解。

经过这个学期的学习,我对鉴赏音乐有了初步的认识。曾经的我对于音乐只是觉得好听,但是却没有什么想法,更不会道出这首音乐或这种艺术形式其中唱法。但老师这一句话使我对音乐鉴赏这一个词有了不同的认识,老师说:“音乐这东西不一定要听懂,你只要觉得好听就行。觉得好听就会自己的感受,而每一个人的感受又可能是不同的”。其实真是这样。一首音乐名曲,人只要觉得好听,能让人感动就行了,不一定非去琢磨这曲子是描写的是什么故事、什么曲式、调性、主题,这些是下一步的事。其实那些都还不是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首先必须要觉得好听,能被这音乐感动。否则再是什么名曲对你也是没有意义的。至于那些东西是对音乐下一步了解的事。因为你在被感动时,会有一种冲动的想法,你会去思考为什么这音乐让人感动万分。因此,你就有了进一步了解音乐的渴望。

当我观看了《木兰诗篇》这一个歌剧后,令我对音乐这种艺术有了不同的感受。歌剧表演没有电影的画面的真实,亦没有话剧的情节丰富,它虽然只是在一个小小的有个大显示屏作为背景的舞台上,但因为音乐的存在,却使它变得那么真实,以致于令人有无尽的遐想和感触。或许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吧。序曲中沉重的号角声音一下子就悬住了我的心,那低沉的音乐展现了战事的告急,然后大幕徐徐拉开,然后的合唱渲染了战争沉重气氛。接着又一段哀怨的女声唱出了战争带来的思念。在沉重的音乐中,木兰出场唱出了看到征兵帖父亲的名字,体现木兰对此的担忧。木兰父亲表现出强烈的保家卫国的愿望,却又有年纪已大的无奈。在此情况之下,木兰替父从军。木兰来到军营之后,更对战友亲如兄弟,战斗中为刘爽挡箭,体现了他淳朴的爱情观,然后在战争胜利之后选择回归家园,到最后与刘爽喜结连理。这一个歌剧更体现的是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珍爱和平的一面。

除了歌剧之外,更在老师的指导之下,学习了由宋祖英和吕继宏主演的音乐剧《赤道雨》。在音乐剧之始,就以一段欢快的音乐拉开序幕。随着肖可悦与其爷爷的对白,引出了这个故事的开头,这音乐剧主要讲述改革开放后的一个春天,我海军出访编队驾驶着自行设计制造的船舰出访美国。欢迎仪式上,舰长潘天雨意外地见到初恋情人肖可悦。令我难忘的一幕是两个人在船上相遇时,两人在那简陋的楼梯上跑来跑去,表现了两人与故人相遇的喜悦之情。这音乐剧到最后误解消除,云开雾散时,肖可悦爱情咏叹调。曲折萦回的音乐语言,细腻委婉的心理描绘,更令我沉浸于情节和情绪里。当观看完音乐剧之后,更使我懂得了与人相处更要有的宽容与冷静。

学习音乐鉴赏的心得 第7篇

音乐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徜徉在音乐的海洋里,感受着从音乐里传递出情绪,似乎自己也在经历种种,随着音乐的起伏。塞上耳机,把音乐调到最大声,与外界隔离,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这样的感觉很舒服,也很喜欢。有时候,我想,如果哪天没有音乐陪伴我,我会怎样,应该会不知所措吧!对于音乐,就像水对于我的重要性。

这学期开设选修课,填报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音乐鉴赏。因为喜欢音乐,所以总盼着星期天快点到来,由于条件有限,我所接触的音乐大多都是通俗流行音乐,种类单一,无法满足我对音乐的渴望。上音乐鉴赏课,可以从专业老师那了解到更多的乐理知识,欣赏来自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好音乐,而且能学到专业的鉴赏音乐的方法。

音乐鉴赏是指通过接触音乐作品而产生的一种审美活动,也是一种通过音乐形象去感知、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活动。通过音乐鉴赏活动,人们可以充分感受和体会音乐艺术的魅力----外在的形式美、内在的情感美和创造能力。同时,音乐能启迪智慧,唤起高尚的审美意识,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可见,音乐鉴赏对人的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作用不容忽视的。

面对着中国音乐如此璀璨的历史,我不觉感到自己的无知与渺小。或许,对 中华民族音乐,我还知之甚少,但我从中得到的知识、震撼与感悟却是比任何时 候都多的。我们说,音乐是流动的诗歌,是浪漫的思想,是历史的传承,是文化的积淀……中华民族音乐则是艺术这份璀璨的天空中,最耀眼的明星。其是世界上 非常具有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中,创造了大量 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形成了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内容的民族音乐体系。这一体系在世界音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要认识中国音乐,不能仅仅 会唱一些中国歌曲,听几段传统乐曲,还必须从民族的、历史的、地域的角度去考察中国音乐,了解中国音乐,从而真正理解中国音乐的内涵,了解它在世界音乐体系中的地位和历史价值。

周国平先生有过这样一段话,比较有趣。他说“音乐家用天国的语言叙说天国的事情,诗人用人间的语言述说天国的事情。诗人痛苦了,因为俗人根据人间的事情来理解人间的语言,总是误解了诗人。音乐家可以免于此患,反正俗人听不懂天国的语言。”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其最后一句,也就是每个人对于同一首

音乐作品,会有各种不同的感受和理解。很多时候,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和心境下,对于同一首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也可能会发生很大的差异。

适当的了解作品产生的时候作曲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曲家当时的处境,对理解音乐也许有一定的帮助。但是,也仅仅是“适当的帮助”而已。因为我们即使知道作曲家当时所处的时代环境、生活环境,我们也不可能完全了解作曲家当时的心境。对于音乐而言,最重要的,还是能不能引起你共鸣。再退一步讲,也就是能不能让我们觉得所听的音乐“好听”。伯牙与子期的“高山流水”的故事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钟子期以一介樵夫,应该也没有什么高深的乐理知识,但是,却能感受伯牙琴声中高山流水的意境。所以,我觉得,乐理知识对于欣赏(仅仅是欣赏)音乐而言,不是太重要。欣赏音乐,重要的是感悟,而不是知识。

但说到音乐鉴赏与基础乐理知识和视唱知识的联系时,我还是要承认他们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音乐知识是音乐鉴赏的重要内容之一,和其他门类的科学知识一样,由于高度理论,故难免显得机械、枯燥、单调、乏味,所以我们一般特别不喜欢音乐课上讲乐理。音乐知识可分为音乐常识和乐理两类,音乐常识很容易掌握,而乐理则缺乏形象性、生动性,咬文嚼字的概念往往可以让我们迅速失去对它的兴趣。然而,乐理又是音乐知识的核心内容,只有掌握了乐理,才能使我们的音乐欣赏从必然王国迈向自由王国,才能从“欣赏” 音乐提升到“鉴赏”音乐,才能做音乐的主人。因为乐理提供了解析音乐作品的武器、打开音乐神秘大门的钥匙。在艺术与心灵的碰撞中,激起知识的火花,真正感受知识的力量与魅力。补充与乐理完全对应的、美妙的听赏资料,只有在动听的音响活动过程中细细地、尽情地品味旋律特征带来的震撼,才能真正领略所谓“音乐的灵魂”那丰富的内涵,进而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陶冶情操,完善人格。视唱包含了丰富的音乐词汇,有节奏、旋律音调、和声、调式以及各种体裁,这些元素不仅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而且是音乐中的经典。而且在视唱的过程中培养了我们的音乐感觉,同时提高我们的学习兴趣。因此音乐鉴赏课上学习一些基础乐理知识和视唱知识还是有必要的。

享受高雅音乐生活 第8篇

作为音乐中的“贵族”,高雅音乐并非是单纯的炫耀,更是体现了对生活的一种态度,对人生的一种认知。懂得欣赏高雅音乐的人,不一定拥有大量财富,但一定是最懂得生活的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音乐是什么?若要给音乐下一个精确的定义,实在是一件无从下手之事。音乐的表现形式过于多样化:感性的主观描述,理性的逻辑推理,宏观的概括,微观的分析……在这个问题上,大家各抒己见,纷纷用自己的理解来概括音乐,却从来没有一个可以令大众认可和满意的答案。

在历史的长河中,精美的艺术是永恒的,同样,音乐也理应是如此。

过去欧洲的贵族们是音乐会的常客,而普通民众则无缘于高贵的场合。所以原来那些在上层社会流行的音乐就自然而然地被称为“高雅音乐”。那个时期仅仅作为流行符号来流通的音乐,则慢慢演变成了如今的高雅音乐。流行音乐有着广泛的内涵,高雅音乐虽包含其中,却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真正的音乐是发自内心而后又回归于内心的。这样说是因为作曲家通常要面对美丽的世界,要面对残酷的现实,那时各种强烈的感情郁结于心,这就需要他们借助音乐的方式把心中的激情流于音符。

一个美国作家在撰写音乐欣赏指南时总喜欢把浪漫派音乐放在最前面,这完全不同前人按时间顺序欣赏音乐的做法——先是古代音乐,再是中世纪音乐,最后是浪漫派音乐——这位美国作家完全打破了这种模式。他的意思很明确:先从你最感兴趣的开始,然后你再去尝试不同的音乐风格。

对于初次欣赏高雅音乐的观众,在拿不定自己的喜好之前,挑最感兴趣的开始准没错。初入门的音乐爱好者大可多听自己觉得好的音乐,这样才能使自己的音乐触觉灵敏,甚至那些原来听不进去的作品也会变得和蔼可亲。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作品也许是通往古典音乐宝藏的桥梁,而一些人们挂在嘴边的经典曲目却可能会打击你的热情。

如果有自认为是高雅的人告诉你贝多芬晚期的四重奏才是音乐的精品,而施特劳斯之类的作品根本没资格称为古典音乐的话,那就让他听他的四重奏,你继续听你的圆舞曲好了。只要你能真正地从圆舞曲中得到内心的欢悦,迟早有一天你会发觉这些圆舞曲已经不能满足你的需要,迟早你会从那四重奏中发现许多从前不曾有的感受。但对于那些所谓的高雅人士来说,那四重奏可能永远只是脖子上一条闪亮的项链而已。有人说:“只有发自内心的,才是真正的音乐;只有回到内心的,才是真正属于你的音乐。”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作音乐是如此,欣赏音乐更是如此。

去现场音乐会欣赏

对于视音乐为生命的作曲家而言,如果说作品不能反映出观众的心声,那么至少也要反映出自己的心声,这样才能算是走出打动观众的第一步。

音乐本身很抽象。观众可以轻易被一段动人的旋律而折服,却往往说不出它好在哪里。对于大多数并不具备专业音乐素养的观众而言,在倾听之前如果能够得到作品本身的情况介绍,定能加深理解和记忆。音乐很难用文字把它完整、详细、准确地描述下来,同样一首曲子,听的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对象不同,意义也便不同了。

音乐是一种感觉,一种想象,要靠观众自身的感官能力和认知度来把握和理解。如此才能使观众觉得,高雅音乐离我们并不遥远。

音乐的魅力就在于此,它能给人以很大的想象空间。同样,这种充满魅力的想象,还体现在不同的聆听方式上。

现场音乐会是一种欣赏高雅音乐的重要方式。现场音乐会中,演奏者会感到一种强烈的观众效应。观众的每一次掌声,每一个笑容都可能会使演奏家兴奋,会使他们对音乐的感觉更新。那时,演奏家会把他们的情感通过音乐传达给现场的每一位观众。

而不少人习惯的CD,却并非是欣赏高雅艺术的好方式。由于CD经过录音制作再出版,多重工序后,其间很多好的东西都被抹掉了,观众的感官刺激便不会那么直白清晰。就像是快餐文化,虽然品种繁多,但终究逃不出同样的味道。

再好的美食家也会遇到心情问题。同样一种菜,心情好的时候是一种味,心情不好时又是一种味。因此,多听现场音乐会,才能让你收获最直观的感官刺激。每一分钟每一种心情,都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让更多人来欣赏高雅音乐

高雅音乐并不应该是单纯与金钱划上等号。大师们呕心沥血创作出的作品,承载的是对人性的解读,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对于高雅音乐来说,最主要的就是让它融入每个普通人的生活,让它与百姓贴得近些,近些,再近些。

在西方,音乐家很注意听众对音乐创作的作用。贝多芬当年每有重要作品都要举办大众音乐会,亲自指挥,把音乐从沙龙、客厅里解放出来。那么今天,我们如何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如何在提高的前提下普及?

音乐不像其它艺术那样可以从语言、文字上表现出来,她完全是不同音长短、音调及轻重的组合,所以说音乐比较抽象,人们往往也就会由此认为音乐很难接近。因此,演出者根据不同内容的乐曲准备不同颜色和不同形式的服装,通过服饰、妆容、表情、动作将乐曲中所蕴含的精髓表达出来,通过这样一种形式,往往更易让观众接受音乐本身。一场囊括服饰、色调、表情,乃至动作的高雅音乐会,能让更多人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意义,引发他们对高雅音乐的兴趣。这与迪斯尼在世界各地所举办的音乐表演如出一辙。

音乐鉴赏心得体会 第9篇

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这说明,如果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那么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人所感受,音乐本身也会黯然失色。每一首歌,每一首曲子,都有一个创作人。他都是创作者要书写的一个故事,歌那么多,故事那么多,总会有几个故事和自己重叠,和自己共鸣,可以让自己可以停下来好好思考,思考自己,思考人生。我特别喜欢听久石让的钢琴曲,有宁静,有欢快,他的钢琴曲带动我的情感,让我慢慢走出悲伤。

通过对音乐鉴赏课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音乐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而且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在选音乐鉴赏课之前,我认为音乐只是用来听的。其实不然,音乐的功能不只是这些,所谓的音乐,广义上来说就是任何一种艺术的、令人愉快的、神圣的或其他什么方式排列起来的声音就是音乐。它是一种符号,声音符号,表达人的所思所想,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它能用有组织的旋律和节奏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和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

音乐艺术作品的赏析是培养大学生美感和情感的有效途径。大学生的所学专业、兴趣爱好、性格脾气都是有差异的,但音乐以其独有的艺术感染力,激发了我们内心世界的美感和情感。音乐鉴赏的教学和实践,使我们获得了音乐基本知识,也使我领略了中外闻名的音乐乐曲,我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学习了音乐鉴赏,我们也明白了艺术的是无国界,不管是中国音乐,还是外国音乐,每一个作品能表达音乐作者的情感,那就需要我们去欣赏。首先要了解音乐的作者、创作背景、民族特征、作者的创作个性,然后用感情逐渐的去感悟,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特别是遇到符合自己当时情感的歌曲,更能与之产生共鸣。

我认为音乐是能够感染人,更能够影响几代人的一种神奇的东西。它以其独特的功能来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行为。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音乐的作用,用音乐塑造美、创造美的世界。

上一篇:小狗拉拉历险记四年级作文下一篇:开干洗店利润分析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