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不良反应预防和处理操作规程(SOP)

2024-05-25

献血不良反应预防和处理操作规程(SOP)(精选6篇)

献血不良反应预防和处理操作规程(SOP) 第1篇

献血不良反应预防和处理操作规程(SOP)

1.目的:

采取预防措施,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献血不良反应处理及时、有效,使献血者满意。2.范围:

采血过程中献血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工作。3.职责:

3.1献血服务科主任负责献血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的管理工作。3.2采血点的体检医师和护士共同负责献血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4.程序

4.1献血不良反应的预防

4.1.1大力加强献血知识的宣传教育,对心情比较紧张的首次献血者,采血前应给其讲解献血常识,使其清楚献血不会影响健康,只会对身体有益;采血时可讲一些轻松的话,分散其注意力,让无偿献血者不再对献血产生畏惧心理;优化和改善献血环境,如装备电视机、音响等设备,尽可能使献血环境舒适、优美,相互交谈中,尤其在采血过程的对话中,态度一定要和蔼可亲,语气一定要轻松自如,这些都可减轻献血人员的紧张情绪。

4.1.2全面评估献血者身体素质和心理状况,让献血者作好采血前的准备,并做到空腹、过度疲劳、睡眠不佳者不采,空腹献血:先让其喝些糖水,或吃些可马上提高血糖的素食,然后献血。对过度疲劳或夜间睡眠差者要休息好后再献血

4.1.3提高静脉穿刺技术,减少采血中的不顺利现象,另外要仔细观察,早期发现献血者的各种献血反应的先兆,进行早期处理,以减少严重献血反应的发生。4.2献血反应指征和分度:

(a)轻度反应:心慌、面色苍白伴轻度出汗、头晕目眩等;(b)中度反应;除轻型症状外,尚有胸闷气促、恶心、呕吐、皮肤湿冷、心悸等;

(c)重度反应:晕厥、惊厥伴抽搐、大小便失禁、持续性低血压、心动过缓等等。4.3献血不良反应的处理

4.3.1停止采血。

4.3.2让献血者平卧,解开领部纽扣,使献血者保持呼吸通畅。4.3.3让献血者多饮水。

4.3.4重症献血不良反应采取应急措施,若仍然不能缓解症状,及时与单位联系,大夫陪同就近送医院急救.。5.术语:

献血反应是一种以血容量突然降低导致相对血容量不足或精神紧张而导致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征,献血反应的发生与多各因素有关。6.记录表单

[献血不良反应处理记录]

献血不良反应预防和处理操作规程(SOP) 第2篇

目的及依据:为了规范本企业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的管理工作,依据《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卫生部令第90号)、《山东省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本企业《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制度》特制定本规程。

适用范围:本企业质量管理处、业务处、储运处及各销售部门。内容:

1.需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

1.1所有危及生命致残甚至丧失劳动能力或死亡的不良反应;

1.2新药监测期内的国产药品应当报告该药品的所有不良反应,其他国产药品报告新的和严重的不良反应;

1.3进口药品自首次获准进口之日起5年内,报告该进口药品的所有不良反应;满5年的,报告新的和严重的不良反应;

1.4怀疑为药品所致的突变、癌变、畸形; 1.5各种类型的过敏反应;

1.6非麻醉药品产生的药品依赖性;

1.7疑为药品间相互作用导致的不良反应; 1.8药品群体不良事件;

1.9其他情况的药品不良反应。2.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超出该药品说明书中所列的情形。

3.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3.1引起死亡;

3.2致畸、致癌或出生缺陷;

3.3对生命有危险并能够导致人体永久的或显著的伤残; 3.4对器官功能产生永久损伤; 3.5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

4.药品群体不良事件是指同一药品在使用过程中,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区域内,对一定数量人群的身体健康或者生命安全造成损害或威胁,需要予以紧急处置的事件。

同一药品指同一生产企业生产的同一药品名称、同一剂型、同一规格的药品。5.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药品不良反应的时限 5.1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有的在15日内报告;

5.2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或药品群体不良事件应立即报告; 5.3其他药品不良反应应在30日内报告。6.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及处理程序

6.1销售员在获知或发现药品不良反应后,应在30日内报质量管理员,发生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或药品群体不良事件应立即报告,报告的内容应包括以下信息:

6.1.1患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联系方式、家族药品不良反应史、既往药品不良反应情况、原患病疾等;

6.1.2药品使用单位名称、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不良反应过程及处理情况、不良反应的结果及对患者原患疾病的影响等;

6.1.3怀疑及并用药品名称、生产企业、批号、规格、用法用量、用药起止日期等;

6.1.4药品群体不良事件还应包括发生地区、用药人数、发生不良事件人数、严重不良事件人数、死亡人数以及首例用药日期、首例发生日期、怀疑及并用的药品、医疗器械等信息;

6.2质量管理员接到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信息后,应当详细记录并对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评价,必要时会同销售员进一步确认。

分析评价应针对以下几方面进行:

6.2.1用药与不良反应/事件的出现有无合理的时间关系; 6.2.2发生的不良反应是否符合该药品已知的不良反应类型; 6.2.3停药或减量后,反应/事件是否消失或减轻;

6.2.4再次使用可疑药品后是否再次出现同样反应/事件;

6.2.5反应/事件是否可用并用药的作用、患者病情的进展,其他治疗的影响来解释;

6.3质量管理员根据收集到的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资料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上报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也可通过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报告;

6.4发生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或药品群体不良事件,质量管理员立即向质量管理处负责人汇报,并在第一时间内通过电话或传真等方式报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必要时可直接上报药品监督管理局;同时依据核实、确认的严重不良反应信息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药品群体不良事件需填写《药品群体不良事件基本信息表》,并针对每一病例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及时送达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通过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报告。

6.5质量管理员对收集、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资料整理归档、保存备查。6.6对发生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或药品群体不良事件的相关药品,质量管理处应立即在计算机系统中锁定,暂停销售,质量管理处负责人及时将事件的调查处置情况向企业质量负责人汇报。

6.7企业质量负责人应迅速组织质量管理处、储运处、业务处及各销售部门采取紧急控制措施:

6.7.1对发生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或药品群体不良事件的相关药品,销售部门、储运处立即暂停销售、发运;

6.7.2质量管理处会同销售部门及时将不良反应信息告知各相关购货单位,以便信息共享,减少和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6.7.3对于药品群体不良事件,质量管理处应立即会同业务处告知药品生产企业,随时联系沟通,并协助药品生产企业做好相关控制工作;

6.7.4质量管理处及销售部门应积极配合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发生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或药品群体不良事件的相关调查工作,据实提供调查所需的资料。

献血者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 第3篇

关键词:献血者,不良反应,原因,处理

在献血过程中, 献血者由于心理因素、身体因素、环境因素等出现献血反应是难于避免的[1], 因此, 注意预防和及时正确处理献血反应十分重要。

1 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

1.1 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是发生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 多见于初次献血者, 因对献血知识了解少、怕针、晕血导致心理紧张, 自己献血时或看到别的献血者献血时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献血反应时, 由于精神过度紧张、恐惧, 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经兴奋, 血压下降, 脑供血不足而发生不良反应, 如面色苍白、恶心、呕吐、抽搐、大汗等。

1.2 环境因素

街头采血车空间相对狭小, 空气流通不畅, 或者大气的过冷过热等, 都容易使献血者产生压抑、烦躁的情绪, 发生献血不良反应。所以一定要为献血者创造一个宽松温馨的环境, 注意保持车内卫生, 根据大气情况适当调整车内温度, 与献血者多进行沟通和交流, 推行人性化的服务, 使献血者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从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1.3 身体因素

①空腹、饥饿、献血前睡眠不足或过度疲劳, 多会出现相对血容量不足或精神紧张导致症状的出现, 还可因一次性血糖低而导致低血糖反应。献血者容易出现心慌、出冷汗、头晕、不适, 其至昏迷;② 献血者血液黏稠度高或穿刺针位置摆放不适, 引起血流不畅, 献血时间延长, 使献血者情绪烦躁、紧张, 易引发献血不良反应;③献血者晕车, 献血时车体摇动, 易发生献血不良反应。

1.4 操作因素

①采血者穿刺操作不够熟练, 穿刺时局部皮肤刺激引起强烈疼痛, 致使神经高度紧张, 反射性引起广泛的小血管扩张, 血压下降, 脑供血不足, 易发生献血不良反应;②采血时止血带扎的过紧、拍打过重, 使上肢局部毛细血管受损伤, 造成皮下淤血、肿张。

2 不良反应的预防处理措施

2.1 加强献血健康宣传教育

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2], 献血是安全、健康的, 不会因献血而传染疾病, 以此消除献血顾虑。向他们宣传血站使用的注射器和采血袋等一次性卫生器材都是经过国家认定机构生产, 证件齐全, 每位献血者使用一套新的采血袋、针头和注射器, 不会发生交叉感染, 让献血员者完全放心。对来站登记献血的公民, 工作人员热情接待, 介绍血站环境和工作流程, 耐心解释疑问, 讲解和电视播放采血前的注意事项, 不要空腹献血。餐后采血为输血工作的新观念, 因为进食既可增加血糖浓度, 又可增加血容量, 故可大大减少献血反应, 特别是重症献血反应的发生。

2.2 采前准备工作

2.2.1

到单位采血前派专人与其单位取得联系, 合理安排采血, 避免空腹、疲劳献血及大量献血者同一时间来献血, 导致献血环境拥挤、等候时间过长。

2.2.2

医生在体检时要把好关, 严格执行《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 避免学生虚报年龄、体重参加献血。

2.3 采集过程中对各种不良反应的处理

机器运行期间, 机采人员应严格调整枸橼酸盐抗凝剂的滴速, 不可太快或太慢。当抗凝剂滴速过快时, 献血员会有口唇麻木, 手足麻刺等感觉。反应轻的, 可降低血流速度, 延缓抗凝剂的进入速度, 以减轻症状;反应较重的, 应暂停采血, 给予10%葡萄酸钙1支口服, 待症状缓解后方可采血。如果献血员因空腹、过度劳累或其他原因引起头晕、心悸、大汗、恶心呕吐时, 应立即停止采血, 并静脉给予50%葡萄糖20~40 ml, 症状可缓。

发生晕针即停止采血, 将献血者抬到空气流通处, 采取抬高双腿降低头部卧位, 以增加脑部供血量。检查血压、脉搏、神志, 指压或针灸人中、合谷穴。口服冷饮料或糖水, 注意适当保暖, 必要时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 数分钟后即可自行缓解。安慰献血者, 在采血过程中始终让其放心, 并给予解释, 说明这种反应是常见的, 并非他们的身体状况有问题。如惊厥超过5 min, 则应作医疗急救, 在医生指导下, 静脉注射安定, 并告诉献血者不要再献血。

对于穿刺技术不佳造成的局部血肿, 护理措施为停止采血, 用无菌棉球覆盖穿刺孔并指压数分钟至渗血停止。嘱咐献血者2 d内不要用该手臂持重物。向献血者说明原因并道歉。

2.4 提高工作人员服务质量和技术操作水平

要对工作人员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和技术考核, 提高采血人员静脉穿刺水平, 使静脉穿刺准确率>99%。强化服务意识, 规范服务行为, 提高献血者的综合满意率, 吸引和招募更多的无偿献血者。

提高机采人员的热情, 尤其对初次接触机采的献血员, 操作前要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 稳定情绪, 切忌态度冷淡, 说话生硬。献血后应以诚恳的态度感谢献血者的无偿奉献精神, 鼓励其再次献血。

3 结论

总结以上经验, 我们在以后的献血工作中要以热诚的心、精湛的技术、优质的服务及舒适的献血环境接待每一位献血者, 并针对献血者不同的心理需求和个性特征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 通过宣传、疏导、释疑、鼓励、安慰等心理护理, 尽量避免或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减轻无偿献血者的痛苦, 使无偿献血工作健康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宁, 陈宝葵.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分析.中国输血杂志, 2003, 16.

献血不良反应预防和处理操作规程(SOP) 第4篇

绝大多数情况下,献血是安全的,但个别人偶尔可能出现头晕、出冷汗、穿刺部位青紫、血肿、疼痛,或头晕、出冷汗等不适,极个别可能出现较为严重的献血反应。献血不良反应是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出现的生理、心理、采血环境等各种因素引起的以血容量急剧下降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后,会加剧对献血的恐惧和担心,将挫伤献血者的献血热情。为更好地开展无偿献血工作,提高公民对无偿献血的热情的积极性,降低献血反应的发生率,我们对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分类、预防及处理做一个初步的论述。

1 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起来主要有6个内容

1.1 精神紧张因素,精神紧张因素占的比例比较大,现在我国是从有偿献血阶段渐进地走到无偿献血阶段;从不了解献血知识到少许的了解献血知识,这个都是有一个过程的,所以首次参加献血的人较多,身体也比较健康,很少去医院的,当看采血穿刺针头较粗时,害怕疼痛,反射性引起周围血管扩张,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压下降,回心血量量减少,导致脑供血不足而出现献血反应。

1.2 四小时内末进食时,血糖相对偏低,耐受力低的献血者由于血糖低影响机体神经系统,其通过高级神经边缘系统、下丘脑腹中核刺激交感神经并抑制下丘脑腹侧核与迷走神经,使儿茶酚胺分泌增多,胰岛素减少,血管扩张,外周阻力下降,动脉压突然降低,导致因一时缺血缺氧而出现献血反应。

1.3 护士的采血穿刺技术 穿刺时不顺利,导致血流不畅,献血者受疼痛,反射性引起广泛的小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脑组织供血不足而发生献血反应。

1.4 睡眠不足或过度疲劳,此时机体处于应激状态,献血时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短暂的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而出现献血反应。

1.5 医护人员在采血過程中,医护人员对献血者漠不关心,在一旁聚堆闲聊,没有医护人员的护理,本来就紧张、恐惧的心理,更加没有安全感,另外,体检医生对献血者健康情况征询时,不认真,不全面,导致有晕针、晕血史的人员献血。

1.6 连锁反应现象,在单位组织献血时,人员拥挤,声音嘈杂,献血者等候时间过长,心情烦躁,或看见别人出现献血反应,或有陪同人员,对献血者过分追问是否有不适感觉时,明明没有不适的献血者,自己也感觉有不良反应,这类献血者主要是受精神心理因素的影响。

2 献血反应的分类

2.1 局部不良反应。

2.2 全身不良反应。

2.3 心血管意外。

2.4 换气过度。

3 预防是减少献血反应的有效措施

3.1 针对精神紧张的献血者,采血前,要加强献血知识的宣传,消除其思想顾虑,并与献血者交谈,全面了解献血者身体近况,并告知4个小时内必须进食,进食后等待1个小时左右才能献血。采血时,初次献血者可不必注视穿刺的针头,以减少对针头的恐惧;采血中,与其聊天分散其注意力。

3.2 在填写《献血者健康情况征询表》时医护人员应仔细征询,严格把关。对空腹献血者应及时提供牛奶、糖水、点心等食物或请他们进食可口的清淡饮食后再献血。对过度疲劳或睡眠不足的献血者,应告知献血前注意事项,暂时延期献血。对有晕针、晕血史的人员,做好解释工作,劝其不要献血。

3.3 加强硬件建设,工作人员维持良好的献血秩序,努力为献血者创造一个优美舒适的献血环境。

3.4 采血护士应努力提高采血技术,做到一针见血,并随时观察献血者面色及血流情况,保持良好的献血速度,做到勤观察、勤询问、早发现、早处理,嘱咐其献血后休息30分钟左右再离开,并在4小时内多补充水分,24小时内不要高空作业,3天内不宜剧烈运动或过度疲劳等,以避免迟发性献血反应的发生。

3.5 仔细观察、早期发现献血者的献血不良反应的各种先兆,是将献血反应对机体的损害程度降至最低限度的关键。严格执行献血者体检标准,做好献血者的选择工作。让献血者做好采血前的准备,一定要餐后献血,不要吃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这样既预防了献血反应,又保证了血液质量。

4 献血反应的处理原则

4.1 局部不良反应的处理

4.1.1 穿刺不成功和血流减慢 重新穿刺或调整针尖的位置。

4.1.2 血肿 24小时内冷敷,24小时后热敷。

4.1.3 误穿动脉 停止采血;在穿刺部位覆盖无菌棉球,用手指牢牢压迫10分钟后扎上止血带,止血带要松紧适度,以不出血为宜,用胶布固定好,三天内不要洗澡;止血带固定24小时,避免作剧烈运动和负重。

4.2 全身不良反应的处理:可分为轻、中、重度。

4.2.1 轻度献血的反应处理,停止献血;头低脚高位,以增加血供;放松或脱去紧身衣服;打开窗户或电扇保持献血者凉爽;在床或椅边放一容器以防呕吐;让献血者得到充分的休息;提供冷饮料;在恢复后帮助献血者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并再给他一杯冷饮料;在确保献血者已完全恢复准备离去前,应让训练有素的医生再查看一下。

4.2.2 中度献血反应的处理,停止献血;头低脚高位,指压人中、合谷穴;请主管医生或资深护士查看;松开或脱去紧身衣服;打开窗或电扇保持凉爽;床或椅边放一容器防止呕吐,若献血者呕吐症状较重,可肌肉注射胃复安(灭吐灵)10mg,伴头晕者也可口服眩晕停25mg;定期检查脉搏。献血者的表情和脉搏是其状况是否良好的指证;如有可能将其移至另一间较隐蔽的房间,防止其他献血者看到,减少恐慌情绪;如无其他房间应放在有遮挡物的空间;确保有人看护,如有可能可给予低流量吸氧;如献血者出汗较多,面色苍白、眩晕等症状较重,可静脉缓慢注射25%葡萄糖40ml;全过程应与献血者交谈让其安心。如有必要的话,劝其以后不要再献血;保证在离开前有一段时间的休息并已完全恢复;保证献血者在有成人陪同下离开,如有可能安排其回家的交通事宜。

4.2.3 严重献血反应(惊厥)处理,将献血者移至它处,以保持空气清爽;限制献血者活动以防止其受伤害;将献血者安置于隔离的空间;经常检测脉搏,测量血压;确保献血者经急救医师或采血护士查看过;松开紧身的衣服;开窗或电扇使空气凉爽;指压人中、合谷穴;如惊厥超过5分钟,则应作医疗急救,须有医务人员照料。可给予低流量吸氧,安定10mg缓慢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0.1g,同时拨打急救电话120;献血者清醒后让其应用糖水、茶、咖啡等饮料促其恢复;确保献血者在离开之前有足够的时间休息并易完全恢复;确保献血者是由主管医生或最高年资医生同意后才离去;在献血者完全恢复后,安排其回家的交通事宜,并确保有人护送或安排其去医院进一步检查。

4.2.4 心血管意外

4.2.4.1 心跳骤停,心前区叩击术 在心脏骤停一分钟内,用拳击胸骨2—3次,力量要适中;胸外心脏挤压法;药物起搏:建立静脉通路,肾上腺素0.1毫克,利多卡因100—200毫克,阿托品0.5—1.0毫克,静脉注射;人工呼吸。

4.2.4.2 急性心肌梗塞,吸氧 预防心律失常:心率≥90次/分,静脉注射利多卡因40—100毫克。心率≤60次/分,肌注阿托品1—2毫克;经过上述抢救后迅速转院。

4.2.4.3 心绞痛 献血者置于平卧位,速效救心丸10粒于舌下含服;疼痛缓解后,立即转院。

4.2.4.4 心力衰竭,吸氧 對症治疗的同时立即送往医院急救。

4.2.5 换气过度时的处理 指导献血者平稳、缓慢地呼吸;如果不能解除肌肉痉挛,则指导献血者向纸袋内吹气,有条件者可给予面罩呼吸,必要时可10%葡萄糖酸钙20毫升缓慢静推或静点;向献血者解释所发生的一切,并使它消除顾虑。

5 药物使用指导

轻度献血反应可不使用急救药品,中、重度献血反应在资深医师的指导下根据症状酌情用药。

6 讨 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施行初期,市民对无偿献血基本没有认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参与社会事务也逐渐增多,这既是人们思想素质的上升,也是人们整个认识的提高,无偿献血发展到今天,社会环境有了很大的转变,已经具备改变这些陈旧的认识的条件,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大力宣传“捐血救人,奉献爱心”的理念,把无偿献血的目的是救死扶伤,提供安全血液作为宣传重点,经过长期潜移默化的作用,最终实现市民对无偿献血的再认识。“献血法”和血液常识的不断普及,自愿无偿献血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但由于受传统习俗的影响,人们对献血还存有顾虑和误区。所以我们血站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对献血者在献血前履行书面告知义务,并取得献血者签字的知情同意书。要对献血者做耐心解释工作,献血不会使人“虚亏”、“伤元气”,一方面,血液每时每刻都在吐故纳新;另一方面,人体对血量的调节机能是十分健全的,献完血后绝不会产生气血虚的情况。为献血者解除顾虑,走出误区。我们血液工作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保障血液质量,保障临床的输血安全,为广大献血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献血不良反应预防和处理操作规程(SOP) 第5篇

献血前体检和化验后对符合献血条件者要进行详细的资料登记, 并根据献血者个人情况及意愿采集200mL、300mL或400mL全血。根据献血记录, 凡献血者出现头晕、出汗、恶心、面色苍白、心慌胸闷、四肢冰冷、血压偏低、心率减慢、意识丧失、惊厥及大小便失禁等症状之一即为献血反应。

1.1一般症状

可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目眩等症状, 但血压脉搏正常, 神志清楚。此应立即停采, 巡视医生和采血护士多安慰献血者, 让其平卧休息, 进饮糖水, 可缓解症状。

1.2一过性脑贫血

献血者除了头晕、心慌外, 还有视力模糊、甚至晕倒摔伤 (与血液重力下降, 脑血管短暂缺血有关) , 血压偏低或正常, 但神志很快恢复。处理:让献血者就地平卧, 脚抬高, 使大脑尽快恢复血供, 症状即可消失。应注意防止摔伤造成严重后果。

1.3低血糖反应

献血者感觉心慌、气促, 大汗淋漓、四肢乏力、面色苍白, 甚至抽搐昏厥, 血压正常或偏低, 脉细弱无力。处理:立即让献血者平卧, 脚抬高, 静脉推注高渗葡萄糖液即可缓解。

1.4医源性休克

在旁人言语不慎、恫吓等情况下, 正在抽血者若感到害怕而产生精神紧张发生抽搐、昏厥等, 需立即停采, 平卧。医师按压其人中、合谷等穴位并采取一般处理后情况会很快好转。医护人员应沉着冷静处理, 避免连锁反应的发生。

2原因分析

2.1精神与心理等主观因素

精神因素是不良反应的关键因素。献血者在采血过程中恐慌及消极情绪占多数, 具体表现在畏惧穿刺、怕采血过量、血流不畅、疑有不适反应、对身体有危害及担心针眼处的愈合、感染等。情绪改变能影响人体内脏器官的生理变化, 可使心跳加快或减慢、血压下降或升高、皮肤血管收缩或扩张。消除恐惧心理做好预防工作, 对确保献血者的健康心理具有重要意义。

2.2体质等客观因素

空腹、饥饿状态下或劳累疲倦时, 献血者机体处于应激阶段, 通过迷走神经反射, 可引起短暂的血管扩张、外周阻力下降、血压下降、脑血流量减少发生反应。穿刺时对局部刺激产生疼痛, 皮肤神经末梢产生刺激引起剧烈疼痛, 全身神经高度紧张反射性引起广泛的小血管扩张。献血前过度疲劳、献血环境不理想、献血者营养状况不佳、献血者由于对献血前后注意事项了解不够、防护意识不强、体质虚弱等也会诱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3献血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

引起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有精神紧张、空腹献血、环境因素、过度疲劳、睡眠不佳或身体不适、晕针晕血、不良语言刺激、疼痛和漏检等。需从登记体检、采血等献血流程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教育与宣传, 使无偿献血者了解献血常识, 创造安静、舒适的献血环境, 采血人员应用鼓励性语言进行心理疏导, 不在饥饿、劳累、疲倦、剧烈运动后等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下献血, 按卫生部献血体检标准规定项目和内容对献血者进行检查。工作人员应做到热情接待、态度和蔼, 让献血者在良好的服务氛围中保持轻松心态, 预防献血反应发生。

参考文献

[1]陈莉, 赵莉华, 王玉珍, 等.心理学知识在无偿献血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 2003, 16 (4) :138-139.

[2]姜述华.1003例献血反应原因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杂志, 2007, 14 (1) :47.

[3]马海峰, 苗艳.投保:一种解决血站医疗纠纷的有效方式[J].中国输血杂志, 2003 (1) .

献血不良反应与预防措施 第6篇

1 原因分析

1.1 精神因素

这是发生献血不良反应最重要的因素, 多见于初次献血者, 主要是对献血的生理知识了解很少, 有思想顾虑和恐惧心理。从而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经兴奋, 血压下降, 脑供血不足而引发不良反应[1]。

1.2 体质因素

如空腹、饥饿或过度疲倦时, 献血者机体处于应激阶段, 通过迷走神经反射, 引起短暂的血管扩张, 外周阻力下降, 血压下降, 脑血流量减少, 应激时胰岛素升高, 血糖下降, 导致低血糖反应发生。

1.3 外界因素

外界环境的好坏对献血者情绪会产生较大影响, 如环境不理想、人员拥挤、空气污浊、气温较高或较低、等候时间过长及医护人员态度欠佳、语言生硬、穿刺疼痛等都会使献血者产生不良情绪, 情绪是心理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枢神经系统、边缘系统对情绪的发生起着很大的作用。情绪改变能影响人体内脏器官的生理变化, 使心搏加快或减慢、血压下降或升高、皮肤血管收缩或扩张。好的情绪可使肺部扩张, 氧气流通全身, 有助于血液代谢, 反之则不利于献血员的献血过程。而穿刺疼痛还会使全身神经高度紧张, 反射性引起广泛的小血管扩张, 血压下降, 脑供血不足发生不良反应。

2 预防措施

2.1 消除精神紧张

加强有关献血知识的宣传, 使其懂得献血常识, 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 采血人员用鼓励性语言进行心理疏导, 做好解释工作, 给献血者以心理安慰, 教会他们放松的技巧, 与献血者交谈, 了解基本情况, 消除紧张情绪。

2.2 严格体检

严格执行献血体检标准, 全面了解献血者身体近况, 让献血者做好采血前的准备, 一定要餐后献血, 食谱以素食为主, 这样既保证了血液质量, 又预防了献血反应。在补充血容量方面, 不宜多饮清水, 防止稀释性低血糖, 以糖水为佳。因过度疲劳、睡眠不佳、采血前饮酒、服药易造成丙氨酸转氨酶 (ALT) 偏高导致血液报废, 劝其改日献血。

2.3 创造舒适环境, 提高技术水平

采血环境要通风良好, 空气清新, 不可过冷、过热, 禁止大声喧哗, 使人感到清爽、安静, 能够精神放松。采血人员需熟练掌握操作技术, 穿刺准确, 动作轻柔, 穿刺时尽量选择饱满充盈的静脉, 避免“探索进针”[2]使静脉穿刺一针率达到100%, 减少因穿刺疼痛给献血者带来的心理压力, 使献血者对采血顺利进行有信心和安全感。密切观察、耐心询问, 对精神紧张或轻微不适者要主动与其交谈, 分散其注意力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2.4 采集后的护理

由于采血针较粗, 采血护士应注意强调采血后针眼的护理方法, 拔针后应嘱献血者以进针点为中心, 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沿血管走行按压针眼, 必要时给予示范, 时间为5 min~10 min, 以免按压不当造成局部血肿, 给献血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待针眼不出血后, 局部贴创可贴, 并嘱短时间内不要沾水, 以防感染。

2.5 献血不良反应的处理

发生不良反应时应停止采血, 将献血者抬到空气流通处, 采取头低脚高卧位, 以增加脑部供血量, 检查患者血压、脉搏、意识, 指压人中、合谷穴, 口服糖水, 必要时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 数分钟后可自行缓解。安慰献血者, 在采血过程中始终让其放心, 说明这种反应是常见的, 并非他们的身体状况有问题, 总之工作人员说话态度要和气、热情, 采血环境光线充足, 温度适宜, 让献血者在心情愉快的状况下顺利完成献血。

参考文献

[1]王培华.输血技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5-17.

上一篇:《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反思下一篇:我和书的故事老师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