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优秀教学设计

2024-06-06

《锄禾》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2篇)

《锄禾》优秀教学设计 第1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禾、午、辛、苦“四个字,两条绿线内的“盘、粒、皆”三个字只识不写。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读古诗体会农民种田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

【教学重点】

1、体会古诗并有感情地朗读。

2、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朗读体会农民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画,谈话导入。

1、看图(太阳图),了解“日”、“日当午”的意思,自主识记“午”,学生描红(提示写字姿势)。

2、看图(整幅图),认识“禾苗”,自主识记“禾”,学生描红(提醒描红要求)。

3、导入课题

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有一个诗人叫李绅。(板书:唐李绅)有一天,他就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还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名诗——《锄禾》。(板书课题)锄禾就是在田里为禾苗锄草。

二、初读古诗,扫清障碍。

1、借助拼音初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相机正音。

3、小朋友真有本领,自己就把古诗读正确了。

三、感悟“辛苦”,感情朗读。

(一)触摸“辛苦”。

1、过渡,引出词语“辛苦”。

2、教学“辛苦”两个字

(1)看看这两个字都是什么结构呀?

(2)引导学生观察上下两部分的大小,横画的长短:横画长短有变化,远近距离要适当。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再次提醒写字姿势。

3、农民伯伯到底有多辛苦呢?我们一起到古诗中去找一找吧!

(二)在诗句中感悟“辛苦”

1、教学第一句

(1)出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指名读

(2)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情景呢?

(3)品味辛苦,读出感受。

①看图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小朋友们,让我们再细细地看看这位农民伯伯,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外貌、衣着、动作等几个方面来说一说) ②师生对话,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

③角色体验,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

(4)天上是火辣辣的太阳在烤,田里被晒得像蒸笼,农民伯伯打着赤膊,可是豆大的汗珠还是不停地流下来,滴落在禾苗下面的泥土里。在脑海中想象着这样的画面,把这两行诗读好。

(5)男生齐读、女生齐读。

2、教学第二句

(1)诗人李绅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和我们小朋友一样,也觉得农民伯伯很辛苦,于是写下了后两行诗。(出示后两行诗)指名读。

(2)认读“二类字”。

(3)将生字宝宝送回诗句,再指名读。

(4)读了这两行诗,你知道诗人在想什么呢?(穿插理解“盘中餐”)从一粒种子到收获,农民伯伯需要做些什么呢?

(5)引导感情朗读:这一粒一粒的米饭包含着农民伯伯多少的心血和汗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农民伯伯一把锄头一身汗,种出了多少粮食,养活了多少人。读好三、四两行。

(6)诗人不仅自己感受到了,他还要写下来,让更多的人知道。(引读后两

行诗)

(三)内省悟情,诵读全诗。

1、每一粒粮食都饱含着农民伯伯的辛苦。(板书:粒粒皆辛苦)粮食来得这么辛苦,这么不容易,我们平时就要格外珍惜。

2、完整地朗读古诗,将看到的情景、体会的辛苦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四、创设情境,背诵古诗。

1、这幅画面是诗人李绅出外游玩时看到的。他没有注意郊外如画的风景,而是看到——(引读一二两行诗句),想到——(引读三四两行诗句)。李绅把辛辛苦苦劳动的农民装在心里!你们能记住农民伯伯的辛苦吗?自己试着背一背这首古诗。

2、创设情景背古诗

五、复习巩固,教学生字

1、复习生字,开双列火车:一个读生字,一个给生字组词。

2、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所学四个生字。

3、评价。

六、作业:将这首诗背给家长听,并和爸爸妈妈说说你会怎样珍惜粮食。

【板书设计】

锄禾

(唐)李绅

粒粒皆辛苦

教学反思:

《锄禾》优秀教学设计 第2篇

一、导入

师:同学们,谁来读一读黑板上的字,你看到了什么? 师:什么时间?谁?在干什么呢? 师:提示:在给禾苗除草。

师:一千多年前的唐朝,诗人李绅也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写下了诗歌《锄禾》,请大家打开语文书,翻到第79页。(老师同时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读课文,学字语。

1.会背的同学背一背。课前贾老师发现,有的同学都会背了,有哪些同学会背这首诗,会背的同学,请你们大声背诵一遍。(请所有的人)。采访会背的同学:你好!同学,您是怎么学会背这首诗的。S:我妈妈教我的S:提前预习。T:看样子,一个优秀的小朋友一定有一个特别爱学习的妈妈。2.标出句子序号。

3.听录音范读,听完以后,请给同桌读一读,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注意停顿(ppt换片)。注意用手指指着字读。

4.圈出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10个生字:拼读音节、问同学、问家长、问老师。(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点播。)

5.字卡,小老师范读,抢读。(读到当读到“禾、午”时进行扩词。)6.词语。(ppt依次出示,小老师领读,齐读。)

7.猜词游戏:一个同学背对黑板,另一个同学任意指一个词请他猜,其他同学不能出声音,可以用动作提示他。目的是让学生认字,理解词意。(说话练习:用辛苦说话)

8.现在这些生字都躲到诗里面去了,你还能认出它们吗?

三、理解课文。

1.质疑。再读课文,想想,你还有什么问题,请教小组同学,小组同学也不知道的问题,请派一位同学代表你们组,提出来,全班同学帮助你。例如:生:锄禾是什么意思?

师:那位同学能帮他?(请学生回答。)

2.师:谁能完整地说说第一句话是什么意思?谁?什么时候?在那里?干什么?

师:看到这样的情景,你觉得?你想对农民伯伯说?

3.过渡:可是诗人觉得这样还不够,他要对所有的人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师:谁能完整地说说第二句话是什么意思?谁来补充? 4.学习完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生:随机回答。

师:是的,我们要珍惜粮食,你知道吗?(链接科学小知识。)

师:学习了这小知识,你想说些什么?

师:可是,在我们的班级里却常常有这样的现象发生,(ppt出示:浪费粮食的现象)

师:那我们该怎么办了,(ppt出示,光盘行动。)5.齐读课文。

四、写字

1.(1)怎么记住这个字,加一加,减一减

范写,写一笔说一笔,写一写,评一评,再写(字帖),上下结构 禾

一撇写在木字头,变成禾苗栽地头。禾苗长得肥又壮,田野一片绿油油。

撇出尖,捺出角

一撇穿过竖中线,一横写在撇下面,一竖平分横,撇捺左右连。

(2)头正,身直,脚平

优秀教学软件的研制 第3篇

说到脚本编写, 当年也是西城电教馆的强项。在特级教师陈春雷、吕品老师的引领下我们在90年代初就尝试着进行CAI教学的研究。到1997年, 小学一至六年级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互动软件已经覆盖了1 2册主要内容, 而且进行了为期1 2个学期的实用研究。教师们对C A I课件不陌生并有新设计的需求, 但真正做起多媒体, 还是需要每一个参与者从头学起。

1998年, 维美学堂软件首张多媒体教学动画光盘问世, 经北京市小学数学教研室组织的几十所学校近百节课的试用, 受到师生们的欢迎。这套软件的设计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重视创设学生的学习过程, 特别是立意把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工具渐变为学生学习的工具, 更符合国际教育新理念, 学生在计算机环境下进行个别化学习, 解决了教学及时反馈等人性化问题。

力学小学有个一年级学生学习有障碍, 数学考试从来不及格, 再耐心的教师也很难转变他畏惧数学课的心理。学校一度考虑让他等一年再来上学。一次, 数学老师用维美数学软件上课时突然发现, 这个孩子注意力特别集中, 下课了还赖着不走, 围着计算机转。老师就特别安排他自己跟着课件“玩”。渐渐地, 他从低头听课到抬头举手, 从“数不清手指”到心算得快又准, 后来他还报名参加了奥数兴趣班。其间的变化之巨大令人难以想象。还有一位家长说了这样一个故事:他家的孩子不小心摔骨折了, 在家休养了一个月, 只能看书或用课件学习。重新回到课堂后从来没有在数学课上考过100分的他, 居然捧回了一个满分。家长在惊喜之余不免对这套软件开始另眼相看了。班主任老师也告诉我一件身边的事儿:一位孩子的爷爷, 六个寒暑假一直坚持到校取用所有的维美学堂数学软件, 每次来的时候都不断地说:“如果你们早点研究出这个软件, 我们家孩子就不会讨厌数学课了!”

一线应用的成功案例不断传来, 为开发人员注入了动力。已经记不清, 多少人无眠, 多少次加班, 创作者们集中才智, 忘我地工作着:教师们在业余时间里不断地改写着脚本;为了一个小地球的自转方向十多人进行考证和修改;为了一道题出示和保持的几秒钟也要反复试验;为了修正一句话里的一个错字, 技术人员们要重新分解修改再打包;为了有一种优美的音乐背景, 音乐制作与交响乐制作同等对待。2 5张光盘131个动画课件, 每一题、每一段解说、每一个动画、每段音乐都充盈着教师精心设计和软件工程人员的精细施工。在西城教研员的苛刻选择中, 我们研制的教学

/李佟慧

软件终于通过了教育部课程教材中心的审定, 被鉴定为“居国内领先的产品”, 并“建议在学校使用”。此后, 全国20多个省市的学校在课堂中广泛应用起来, 各类展示活动也再次验证了这种教学软件的有效性。我们协助全国中小学计算机中心组织了全国9 9’“维美杯”小学教学比赛;在2003年非典期间“空中课堂”和家庭课堂中, 这些课件发挥出替代性演示教学和个别化自主学习的作用。为了让更多的学生用到这些优秀软件, 我们后来为西城区各校配齐了语、数、外等一整套的维美学堂软件。

随着时间推移, 新课程标准启动了, 教材变化了, 市场竞争中的教育企业无法承受变革的浪潮冲击。刚刚培育的优质种子就这样荒芜在即将收获的季节。维美学堂软件一时的亮丽, 像流星一样淡出人们的视线。每一个技术工作者可能都有这样的沧桑感觉, 当一种产品被淘汰时, 融在其中的劳动与创造也就随之消弭了, 但维美教学软件仍有自身的价值, 那就是科学与艺术结合的魅力, 十年之后其中的精髓还是给人以启示。

这可谓:学堂自古传圣明, 多维之美智结晶。呕心沥血创精品, 为使学子快乐行。

(作者单位: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锄禾》教学设计 第4篇

授课内容: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授课教师:徐 翠 教学目标:

1、学会诗中的四个生字,认识三个字。(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背诵古诗。(重点)

3、懂得农民伯伯的辛苦粮食来之不易,要尊敬农民、爱惜粮食。(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看课本插图导入)

1、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说。教师引导(1)、图上有谁?一位农民伯伯。

(2)、他在干什么?他手里拿着锄头正在为田里的禾苗锄杂草。这在古代叫做“锄禾”。(板书:锄禾)

2、唐代有位叫李绅的诗人看到农民伯伯在田里干活就写了一首诗,名字叫做《锄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吧!

二、进入新课

1、读题目(教师范读、学生读)。

2、初读课文(黑板出示古诗全文)

3、学生自由读,指名学生读。

4、教师:这是一首五言绝句,我们要读出节奏。

教师先正音后范读

5、生再读(先练读再指名读和齐读)

三、学习生字

同学们读得这么认真,诗中的几个生字忍不住想要和大家认识一下了。

1、学习“禾”,它是什么呢?(学生答:禾苗。)田里的庄稼(稻麦)的植株。怎样记住这个字呢?(学生答并书空)

2、学习“午”,看插图,太阳怎么样?(热)一天中什么时候太阳最热呢?(中午)读古诗的第一行,并指出“午”,我们要怎样才能记住这个字呢?(学生同桌互相说并书空)

3、学习“辛苦”,图上的农民伯伯干活干得怎样?很累——辛苦。要怎样记住这两个字呢?引导学生从读音、结构等方面分析。

4、认识了这四个生字,就让我们拿出练习本动手写一写吧!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按照教师的范写,同学们也来写一写:看看谁在写字的时候姿势最正确,字也写得最认真。

学生描红并练写,然后组词。

(教师了解学生写字情况并表扬写得好的学生)

四、理解大意,再读古诗

1、齐读古诗

2、师生共读

3、你试着把你刚刚看课本插图时发现的连起来说成几句话。

学生说,教师帮助总结:我们说的这几句话,其实诗人李绅也说了,只不过他说得更简洁:“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4、农民伯伯这么辛苦,诗人想告诉(提醒)我们什么呢?

教师解释:餐,饭食;皆,都。

5、学生自由练读并背诵全诗。

五、延伸拓展

如果遇到有人把饭撒在地上或是把打完的剩饭倒掉,你会怎么办?学生交流。

六、课文小结

看了图,读了古诗之后,你想到了什么?你今后要怎样对待来之不易的劳动果实呢?

学生说,教师总结(结合板书)。

七、作业

在汉语拼音本上,抄写或者默写《锄禾》全诗。

八、板书

锄禾

农民→

辛苦

→要尊重

粮食→来之不易→要爱惜

九、课后反思

《锄禾》教学设计 第5篇

撰写: 学校: 本课共 2 课时 使用人:_________

使用时间: ___________

总______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认识8个汉字,并会口头组词,会写4个生字“农、当、午、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古诗,并试着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大意,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懂得要爱惜粮食的道理。

重 点:1.学会8个生字,会写四个生字“农、当、午、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难 点:1.“农”、“当”的写法

2.让学生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爱惜粮食。

教法学法:三疑三探

教具学具:生字卡片、稻穗图、小黑板、磁带。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自探(5分钟)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向老师有一个难题,想请小朋友们帮我解决一下。你们愿意吗?(出示“一碗打倒的饭”图)学生观察。

这就是向老师遇到的难题,有个孩子每天吃饭都吃不完,而且漏得满桌子都是。我想请会讲道理的小朋友替向老师给他讲讲道理。

(二)出示初读课文自学要求。

预设:

1、借助工具书自学完成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并组词。

2、自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并学会带感情朗读。

二、自主解疑(15分)

(一)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字音,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二)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谁 粒 辛 苦 当 午 汗 知

2、师生共同交流容易写错的生字。谁 粒 辛 苦 当 午 汗 知

3、出示词语。要求不但要读准确,还要读好,把词语的意思读出来。

锄禾 辛苦 汗滴

4、边读边注意生字新词的读音。

5、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6、引导学生交流。通过读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7、理解词语。锄禾 辛苦 汗滴

三、熟读课文(15分)

1、自由读课文,不但要注意声音还要注意表情。

2、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读、范读等多种形式分节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完成练习。

四、运用拓展。(5分钟)

1、范写,明确注意。

2、重点指导难写的字和容易错的字。谁 辛 当 知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用生词说话。

展示交流取长补短。

五、作业设计:

把生字正确规范地写在田字格里

六、板书设计:

七、教后反思:

锄禾

午 汗 知

当第二课时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一)创设情境或复习,导入新课

1、让我们开上智慧小火车复习生字词。

2、多种形式认读生字词

(二)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看到这个课题,读了课文,你想知道什么?请提出来。预设: 谁在禾苗地里锄草?

锄草辛苦吗?

(三)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6分钟)自探提示: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诗歌两边,边读边思考问题:

谁在禾苗地里锄草?

锄草辛苦吗?

二、解疑合探(20分钟)

1.让学生汇报自探结果(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或中优等生评价)2.小组内讨论解决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 3.教师点拨或讲解。(三讲三不讲)

1.刚才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同学们学得特别好,下面,请你们再读课文,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2.抽生答。(……我知道了农民伯伯很辛苦)

3.你从哪些诗句中感受到了农民伯伯很辛苦?自己读一读。

重点指导:汗滴禾下土 粒粒皆辛苦

指导方法:先通过做锄草的动作体会辛苦应表现得行动缓慢,吃力,在朗读时语气应重而稍慢,基本领悟即可。

4.师范读全诗。

5.齐读。

6.能背的同学背一背,不会背的同学可以再看看书。

三、质疑再探:(3分钟)

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四、运用拓展:(7分钟)

(一)根据本节学习内容,学生自编习题,交流解答。请你来当小老师,编一道题,考考大家(同桌)!

根据学生自编习题的练习情况,教师有选择的出示下面习题供学生练习。(要根据教材内容尽可能要试题类型全面且具有代表性)

(二)为了巩固本节知识,加强知识的运用拓展,老师也给大家设计了一些习题,检测一下大家对本节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请看:

(三)全课总结。1.学生谈学习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请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2.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认识。

五、作业设计:

把《锄禾》背给爸爸妈妈听

六、板书设计:

锄禾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汗滴禾下土。

《锄禾》教学设计 第6篇

《锄禾》教学设计

《锄禾》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对于《锄禾》一文的内容及其生字、词语,主要采用讲授的学习方式。具体设计思路是:通过放映幻灯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讲授生字、词语及课文。对于学习《锄禾》这首诗歌的意义,主要采用互动学习和交流学习共存的方式,具体是:老师在讲授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提问学生,看看他们对古诗的理解。最后,和同学一起总结《锄禾》一文给我们的启示。1.学习任务分析该片课文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本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语以及对课文初步理解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学习这篇课文的意义以及给我们的启示,为以后的诗歌学习打下兴趣基础,并引导学生做一个勤俭节约的人。(1)教学重点1)掌握生字,词语2)对课文的理解(2)教学难点课文的意义及启2学习者分析学习着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一年级时已经学习了生字拼音,并对诗歌的大体形式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学习这首诗歌就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对诗歌意义的深入理解还有一定的困难。3教学目标(1)知识与应用认识生字,生词1)讲授《锄禾》的意义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过程讨论耕耘于收获的过程和辛苦。(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懂得“节约是美德”的道理。4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以小组为单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收集五谷粮食的.样本。5教学过程设计(1)具体的教学设计【导入新课】(一)初读诗歌的整体感知幻灯片放映完后,有老师带领学生认识生字、词语,并朗读诗歌,对诗歌有整体感知。然后,结合放映内容,老师提出问题:“看完这些同学们有什么感想?”根据学生的回答导入新课程。(二)合作讨论,揭示意义继续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熟读课文,教师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回答,归纳总结出学习这首诗歌的意义:“劳动人民是很辛苦的,每一颗粮食都来之不易,是他们用汗水换来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粮食,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然后,让同学们举例说明生活中存在的浪费现象,并说明浪费给我们带来的危害。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应该怎样学会节约。(三)朗读训练在此基础上,分组朗读课文。【小结】理解诗歌的意义,全班有感情地齐读。

利用优秀习作 搞好作文教学 第7篇

一、利用作文讲评课, 对学生写的好作文进行“赏析”

作文讲评课一定要上好, 采取的讲评形式应该多元化, 力求灵活多样, 兼顾不同程度的学生。我经常采用的教学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 重点讲评。选取优秀习作, 面向全体学生进行重点讲评, 突出示范引导作用。 (二) 指导学生相互讲评。在班内, 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 有意识地安排学生之间进行作文互赏互评, 重点让学生欣赏对方作文中的“亮点”, 目的是让学生在对比中学习和进步。 (三) 同题作文讲评。全体学生写同一题目的作文或师生同写一篇作文, 然后全班同学共同赏评。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作文里任何一点可取的地方, 都应找出来, 肯定他们的想法和写法。”因此, 我在批阅学生作文时, 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甚至是好篇。讲评时, 多鼓励表扬,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让他们的精神为之振奋, 努力提高作文水平。特别是对于后进生写得较好的地方及时进行讲评、赏析, 并加以表扬, 从而给他们的写作注入动力。如:我班有一名后进生, 在写《我是小“网虫”》一文时, 开头是:“嗨, 哥们, 你了解什么是网虫吗?我便是网虫大家庭里的一员……”这样的开头, 语言幽默俏皮, 很容易吸引读者, 使读者迫切想知道他下文要写的内容。课堂上听了我对他文章开头的评论, 他马上精神振奋, 课下还按捺不住地跟其他同学说:“没想到我的文章开头也出名了。”此后, 他的写作兴趣浓厚了, 语文考试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二、让学生摘抄习作中精美的语句

语言的积累对于语文教学中的写作十分重要, 而如何加强对语言的积累呢?我认为指导学生摘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每学期我让学生都准备一个摘抄本、一个日记本。摘抄本用来积累好词、好句、好段落等语言材料, 日记本是实际运用的。每个学生都给自己的摘抄本起了一个自己喜欢的名字, 什么《采花酿蜜集》《积沙成塔》《金色的浪花》《知识宝库》等等。

我们在批阅作文时不难发现, 有的学生作文结构安排得好;而有的学生作文整体看并不怎么样, 但是作文中某几句或某些段落写得较好。教师在批阅时, 应该重视这些写得好的句子或段落, 充分利用它们, 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树立他们的写作自信心。为此, 我在评改作文时, 将每位学生作文中的好句子、好段落, 统一用特殊的符号进行标记, 让学生收到作文本后, 将自己和本班其他同学作文中的好句子积累到摘抄本上, 并标明出处和作者, 让同学们也来体会做“名人”的滋味, 我则定期进行检查指导。另外, 我让学生在阅读课上, 反复地阅读和理解摘抄的这些好句子和段落, 努力做到勤积累、巧运用。教学实践证明, 慢慢地, 学生的写作语言丰富了, 文字表达能力提高了。

三、编写优秀作文集, 分享阅读, 扩大交流面

写作对学生来说, 很大程度上是个人学习和生活体验的记录, 里面闪烁着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真善美。因此, 教师应该精心地品尝, 细细地品味, 永久地珍藏。编写作文集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劳动成果加以整理修改、补充完善, 与朋友分享, 共同体会写作的甘苦, 提高写作的能力和水平。

多年以来, 我一直尝试着让学生自编或合编优秀作文集, 实践证明, 这种做法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非常有帮助。具体做法是:每次作文后, 师生要共同评出最好的佳作八至十篇, 我总是挤时间把这些作文输入电脑, 然后打印出来, 编订在一起, 每个学习小组一份, 让他们学习传阅。这样达到后进生学有榜样, 中等生有努力方向, 优等生能奋发向上之目的。有时, 我还让学生围绕这些作文写阅读收获, 写心得感受。有些同学说, 读这些同班同学的作文, 比看从书店买来的那些作文书有益多了, 这些作文真实性强, 由于熟悉作者, 熟悉作者的生活, 读起来倍感亲切, 对作文的中心体会得很深刻, 无论是在写作技巧上, 还是在生活学习态度上, 都特别受益。本班同学的作文就是学生写作的样本, 本班同学就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我曾经尝试过多种做法, 比如举办过“感恩老师”班报展览、“感恩母爱”手抄报, 编辑整理过《我们的足迹》文集和创办班刊《过好今天》等, 这些作文活动, 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特点, 只要长期坚持下去, 学生便自觉地将写作与自己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将语文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 使写作变成自己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 在他们的眼里, 不再是一种困难的令人讨厌的“作业”, 而是一种抒写个人心灵生活的精神享受。

当然, 无论采取哪种教学方法, 归根到底都是为作文教学服务的, 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所以, 我们在贯彻自己的教法时, 应一丝不苟, 抓住小节、细节, 将工作做到“实”处, 要相信自己, 相信自己的教法, 只要长期坚持下去, 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组织学生投稿, 发表作文

发表, 不仅仅指学生的作文被报刊、杂志采用或参加作文竞赛获奖, 还指作文被黑板报、手抄报、宣传栏、广播站、班刊、校刊、各地刊物、网络等载体选用。我们认为, 多种层级、多种形式的发表能顺应、满足学生写作的心理需求, 树立学生的读者意识, 刺激学生互相赶超, 大面积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有些形式的发表操作起来比较复杂、费时, 比如班刊、校刊, 可以延长发表的间隔时间。层级越高的发表对学生的要求越高, 难度越大, 应逐步帮助学生提升作文水平, 让学生逐步体会到发表的快乐, 树立写作信心。

我每次都把学生中写得好的作文, 整理修改后, 推荐给报刊杂志, 让学生体验发表文章后的成功感、喜悦感, 特别是利用学生中已获奖或已发表在报刊杂志上的作文, 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树立全班同学对写作的自信心。

《锄禾》教学设计 第8篇

教学目标:

1、学会5个生字,读写“锄禾”“辛苦”等词。

2、会用自己的话说清楚古诗的意思。

3、有感情的背诵古诗、默写课文。

4、体会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粮食来之不易,初步养成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词语句子的含义。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古诗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和作者对农民的同情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我们每天都吃饭,你们知道做饭的米面都是从哪里来的吗?(学生答后总结)对啦,我们做饭用的粮食都是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那么,农民劳动是怎样辛苦呢?

下面咱们学习一首古诗——《锄禾》。(出示课题 )

二、新课教学

(一)

1、播放视频,整体感知。

2、作者简介。

3、老师范读,圈出生字。

4、学习生字,掌握笔画

(二)看图理解句意 (1)讲解字意:

锄:给禾苗锄草松土,是在劳动,指动作。

禾:指禾苗或庄稼。

日:太阳。

当:正是什么时候的意思。

午:中午。 (2)说说前半句话的意思:

(参考:在炎热的夏天,中午的时候,农民顶着烈日给禾苗锄草松土。)

理解字意:

滴:滴到的意思。 (3)说说后半句诗的意思。

(参考:汗水滴到禾苗下边的土里。) (4)看图说说第一句诗的意思。

中午,太阳高高悬挂在空中,农民在烈日照射下,一手拿着锄头,一手擦汗,在田间给禾苗锄草松土,一滴滴的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 3板书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1)理解字意:

盘:盘子

餐:饭食

皆:都的意思 (2).第2句诗的意思:

(提示:可以让同学自己来说。)

(参考:谁知道碗里的饭,每一粒都是用农民辛苦劳动的汗水换来的。

(3)说说这首诗的意思。(指名2~3人)

(四)再次整体感知,梳理诗意和结构。

(五)指导朗读,练习背诵,集体背诵。

三、小结:

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提示:作者看到农民辛苦劳动知道粮食来得不容易,表达了对农民劳动的艰辛的同情。告诫人们要爱惜粮食。)

《锄禾》最新教学设计 第9篇

教学本课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从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诵读诗句和教师的讲述中来认识、感知,而应通过启发想象、联系实际,引发学生的情感参与学习过程,达到“扣开心扉,感到不已”的程度。为此,课堂教学在“师生谈话,板书课题”之后,可要求学生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插图或挂图,想想自己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再让学生按“什么人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做什么”的顺序概述图意。在学生按这样的顺序叙述以后,可让学生变换顺序口述,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之后,要求学生认真朗读诗句。

教学开头的两行诗句,可设计如下教学流程:

①看图——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特点仔细看图(这位古代农民头发花白、衣着破烂、瘦骨如柴、频频擦汗),使学生从图象中认识到这是“一位古代穷苦老农”。

②学词——教师有意突出“日当午、滴、禾下土”等词,让学生说说对这些词语的理解。

③读句——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同时,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④联想——通过启发谈话,唤起学生的回忆,再现其生活经验,激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展开联想,深切感受在烈日暴晒下在地里锄禾的古代穷苦农民的艰辛。接着,要求学生表情朗读前二行诗句,让学生那激动的情感有以声传情,一吐为快的机会。

⑤说句——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完整而连贯地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以上的训练设计目的有二:

①落实大纲要求。大纲要求二年级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事物”,“看图或观察事物以后,能说一段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②优化学习过程。将学生的学习活动纳入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易于操作的训练程序,使学习过程呈有序状态。

二.读句悟法,引导学生从“学会”体验“会学”

教学前二行诗句之后,可运用“元认知”原理,引导学生就“我们是怎样学会这两行诗句的?”反省自己的认知过程。教师再从中点拨,让学生产生顿悟,然后,遵循迁移规律,引导学生把刚刚获得的学习方法迁移到学习后两行诗句上,使学生半独立地从“看图”中加深形象感染;从“学词”中(重点理解盘、餐、粒粒、皆等词语)理解词义、明晰概念,扫清理解诗句的障碍;从“读句”中锻炼表情朗读,在情感驱动下再次感受农民劳动的艰辛和粮食来之不易,以及作者同情劳动人民艰苦劳动的思想感情;从“说句”中加深对诗句的理解。这样的训练设计,意在让学生初步体验从“学会”转向“会学”的乐趣。

这里应特别注意的,一是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在帮助学生梳理思路时,要注意删繁就简,突出关键环节,引导学生.总结出易于操作的几个学习步骤;二是针对当今幼童不怎么懂得爱惜粮食(包括其他劳动成果)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不仅要明爱惜粮食之理,更要行爱惜粮食之实,真正做到明理导行。

三.读说写背,促使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课堂教学加强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措施之一,就是落实课后练习和保证课堂上学生“练”的时间。课后练习既规定了教与学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也为质量评估提供最化目标。课堂上保证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时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减轻学生课外过重的作业负担;有利于学生当堂巩固知识,并逐渐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也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本课课后有三道练习题:

1.读课文,说说这首诗的意思(“读”和“说”是本课的训练重点)。

2.读一读,再抄下来(要求学生读、写四个字和由这四个字组成的四个词,本题体现了口头与书面并重、学字与学词结合,务必安排时间让学生当堂完成)。

3.背诵课文(是口头训练和培养记忆能力的重点题)。当然,还应重视本课6个生字的读认写记。

下面就课后练习1和3两题,谈谈如何对学生进行“读、说、背”的训练。先谈“读”的训练。教学时教师要通过范读、领读,让学生读出重音、停顿和节拍。下面标出的供参考。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锄禾 教案教学设计 第10篇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绅。古诗通过写农民种地的辛苦,反映了农民的艰辛,粮食的来之不易。全诗四行两句。第一行写农民劳动的时间和干什么农活。第二行写农民的艰辛。诗的第三、第四行是作者看到农民劳动辛苦景象引起的联想和议论,用一个问句直接抒发诗人的感情,紧扣着读者的心弦。教育学生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懂得粮食来之不易,从而要珍惜每一颗粮食。

本课要求认识的字有10个:当、午、汗、滴、谁、知、盘、粒、辛、苦。

要求会写的字有5个:禾、当、午、汗、知。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粮食的来之不易,初步养成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的习惯。

2、认识本课的生字,学会写生字5个,记住字形。

3、能够背诵古诗,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辛苦”的意思,会用“辛苦”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昨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对中午小饭桌的同学的吃饭情况作了调查,投影出示统计表,看到这些数字,你想说些什么?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有的同学说:“农民伯伯种田非常辛苦,不应该浪费粮食。”也有的同学来自农村,可以结合自已家的实际情况谈一谈。如果有的同学说出有一首古诗是描写农民种田非常辛苦的,它的名字叫《锄禾》,教师适时板书课题。

小朋友们,谁知道“锄禾”是什么意思呢?

二、学习生字。

(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1、听录音。

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古诗。要听清字的读音。用右手的食指指着字,看谁最认真?如果会的同学能跟录音机一起读,也不必加以制止,追问一句:“你从哪里学会的?”提示学生:我们可以从许多地方学习知识,希望小朋友们做个有心人。

2、过渡:由于这首诗绝大多数同学都能熟练背诵,所以直奔本课的生字。这首诗你们会背了,里面的生字你们都认识吗?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中的生字词,看谁学得又对又快。

(二)认读生字。

1、下面请你轻声读课文,用手指指着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

2、引导学生回忆平时学习生字的主要方法:你们平时都用哪些方法来学习生字?(拼读音节、问同学、问家长、问老师、也可以查字典。)

3、小朋友们归纳得真好,那就请你赶快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吧。(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点播。)

4、学习完生字以后,请你给同桌读一读,注意用手指指着字读。

(点评:教师几次强调学生指读,其目的就是让学生手、口一致,随文识字。把识字落到实处。)

5、汇报学习情况:

(1)谁能把课文给大家读一遍。(这里教师再次强调读诗,在读中认识生字。)

(2)以演示文稿的方式逐个出示以下词语,进行词语抢答,如果你认识就站起来大声说出来:

日当午锄禾汗滴盘中餐粒粒辛苦

当读到以下的词语时,追问一下词义,解释不到位也没有关系,后面还要深入理解诗意,“日当午锄禾盘中餐”是什么意思?

(3)猜词游戏:一个同学背对黑板,另一个同学任意指一个词请他猜,其他同学不能出声音,可以用动作提示他。目的是让学生认字,理解词意。

(4)在词语中你认识了生字,那么老师把生字单拿出来你还能认出它们吗?抽读生字卡片,当读到“禾、午”时进行扩词。

(5)现在这些生字都躲到诗里面去了,你还能认出它们吗?(引导学生再读课文)

(点评:在识字中关注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先读文,再学句、学词,然后学字,最后回到文中。)

三、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一)小组合作,理解诗意。

1、读课文,提出问题。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同学们学得特别好,下面,请你们再读课文,看看还有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1)不理解词语:谁知皆禾下土;(2)为什么说“粒粒皆辛苦”?)

2、合作讨论,解决问题。

如果有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请记下来,教师深入到小组中去,发现问题,进行适当地点播。

(点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小组成员相互补充,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讲话的习惯。)

(二)汇报学习成果。

1、哪个小组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让大家帮助一下。

2、下面,老师想带着你们一起去农田里看一看农民是怎样劳动的,你们愿意去吗?(看一段录像,录像内容是:太阳炙烤着大地,蝉儿在高枝上鸣叫着,农民在田间劳动。此处,教师边放录音边描绘农民辛苦耕种的情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看图谈感受,让学生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学生评读,教师适时范读。

4、谁还愿意读?愿意读的同学都起立,一起读一读。

5、能背的同学背一背,不会背的同学可以再看看书。

四、巩固练习,指导书写。

(一)捡稻穗游戏,复习生字。

录像:配上喜庆的音乐,播放农民收割稻子的情景。

秋天来了,农民通过辛勤的劳动,庄稼获得了大丰收。你们看:金黄的稻穗在秋风中摇摆,好象在向人们微笑。收割后,还有一些稻穗遗留在了田地里,下面咱们一起去捡稻穗。你可以任选一颗,读出后面的生字,然后放到篮里。(每次5人上台,两次完成)

(黑板上贴出稻穗,稻穗的后面有本课的生字)

教师问:你们打算把这些稻穗送给谁?为什么?你还想说什么?

(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发散,让学生自己感悟道理,体会出劳动带来的快乐。同时进行口语训练,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二)指导写字。

1、从生字中找出你认为难写的字,我们一起来学习。(学生认为难写的字可能是“知、当”)

2、用电脑课件演示字的笔顺,学生认真观察,然后书空。

3、教师在田字格中书写学生认为难写的字,边写边说出这个字要注意的地方。

4、学生练习写一个字,同桌互评,然后再写一个。

五、总结全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收集有关农民生产劳动的诗歌、谚语,读一读,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

创作优秀城雕要尊重设计精神 第11篇

第一个问题是主办方有一个愿望,别管是不是面子工程,当初期愿望是好的,至于选谁来做?做什么题材?是不是地址合适?这些往往考虑欠缺。这件作品往往能够立起来, 主办方把钱花了,可是这件作品是不是好,好的标准是什么?就没有人管了。

主办方往往把意志强加给设计者。很多时候设计者是有水平和责任心的,但过程中设计者不得不屈从于主办方,因此也容易有一些错误的修正。有些确属设计者水平不行,有些是设计者被迫无奈修改,因此出现了一些不伦不类的作品。再其次才是一些单纯为赚钱的, 那样的当然不会占主流。这就牵涉出一个问题,主办方的水平。

我搞城市雕塑数十座,有主题性的,纪念天津开发区建区五周年的《垦荒犁》。当时主办方与我都为白茫茫盐碱滩上矗立起一个崭新的开发区而激动,我提出以钢筋水泥和大理石为材料创作出一个象征性的“犁”, “犁”面上镌刻着邓小平的题字:“开发区大有希望”。结果,这座威武雄壮、表现着新区创建者坚定不移意志的雕塑,成为了持久激励人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大型艺术作品。不仅天津滨海新区在雕塑落成后二十年之际又按原样复制一件,放在相对开阔的地带,而且全国众多开发区也都以此为标志,大家将其视为开拓进取的精神标志。

第二个问题是行政干预期过长,占用了最佳的创作和落成时间,导致粗制滥造。比如, 艺术创作都有一定的规律,应该是主办方邀请或招标选定设计者和制作厂家,然后说明主办方的要求和明确主办宗旨与主题,审定预算,并告知雕塑落成时间需求。后面的时间主要应留给反复构思、修改、选料、商定工艺流程,包括进行风险评估预测等等实际工作,这才能保证作品的质量,既有设计质量,也有制作安装质量,因此确保一座大型城雕落成的文化影响和物理寿命。但实际上不是这样,常常是层层审批,每层领导都要提出修改意见以显示自己的存在。这样耗费了长达数月的时间,而又强硬确定哪天落成剪彩。不是赶节日,就是赶某大领导到此地,至于雕塑能不能如期完成就不问了。而所剩无几的时间只会以缩短工期、简略工艺为代价,这就很难保证其质量了。

第三个问题是重建设轻管理。由于社会对城市雕塑的认识不足,爱护雕塑的风气远不浓郁,加之部分政府职能部门条块分割,导致中国城市雕塑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十分严重。就以我个人为例,就有多座辛苦做成的城市雕塑,在公园改扩建中被迁移,下落不明。还有青铜铸造的城市雕塑因保护不力,被盗毁,即使是高达三十四米的不锈钢雕塑, 也难免因基座低、又坐落于游乐场地而任由孩子们在上面攀爬,将斜置的部分当做滑梯。 殊不知,不锈钢板再厚,也禁不住这样的磨损。鉴于当前并没有相关的法规和制度保障雕塑家的利益,从一定程度上也很难提高城市雕塑的水平。而海外很多发达国家都有相关保险制度,保证雕塑被盗被毁后能够依靠保存的模具重铸。需知,尊重知识,尊重文化, 尊重设计精神,才能补上城市雕塑这块短板,使我们的城市不仅在外貌上,而且在精神上实现现代化。

1.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区五周年纪念碑《垦荒犁》

2.天津市第二工人文化宫浮雕《共创辉煌》

《锄禾》教案设计 第12篇

教学要求

1.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生活困苦的状况,认识封建制度下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激发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2.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结合句子理解字义,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教学重点

1.读懂诗句,体会诗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所描写的内容及诗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幻灯片、录音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预习

(一)老师提出要求:

1.你知道古代劳动人民过着怎样的生活吗?请读读这两首古诗吧。读的时候,要放声朗读几遍。

2.读句子,弄懂生字和“犹”“市”的意思。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不理解的地方记下来。

(二)学生按要求预习:

(三)检查预习:

1.指名学生朗诵两首古诗。

注意正音:

粟(sù)闲(xián) 饿(è)

蚕(cán)归(guī) 泪(lèi)

罗(luó)绮(qǐ)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农民种了许多粮食,还被饿死了;养蚕的人却穿不上好衣服。)

(四)学生质疑,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1.古风:就是古体诗,是模仿汉魏以来古诗的,不像近体诗那样受格律的严格限制。

2.四海:古人的地理概念,认为中国的东西南北四周都被海洋包围着,所以常常用“四海”“海内”代表整个中国的疆域。“四海”在这里指所有的土地。

3.蚕妇:养蚕的妇女。

4.罗绮:罗,素色丝织品。绮,有花纹或图案的丝织品。罗绮统称所有的丝织品,这里指用绸缎做的衣服。

二、简介《古风》作者及诗的时代背景

同学们学过一首古诗题目是《锄禾》吧。学生齐声背诵《锄禾》,这首古诗的作者是谁?他是哪个朝代的诗人?(李绅,唐朝诗人。)这首《古风》也是唐朝诗人李绅作的。他做过唐武宗李昂的宰相,是大诗人白居易的朋友。他的这两首诗《锄禾》和《古风》就是在当时已广泛传诵,一直流传至今的《悯农二首》。悯,在这里是同情的意思。

《古风》为中唐时代的作品。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地方势力割据,不受朝廷控制,中央政权和地方割据变本加厉地压榨和掠夺农民,广大农民陷于极其困苦的境地。当时有一些政治上较有远见,生活上又比较接近人民的诗人,对这种情况不平和忧虑。从那时起,就不断有反映农民疾苦的诗歌出现。李绅就是非常接近人民的作者。他的《古风》不仅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而且语言浅显通俗,易懂,易记。

三、朗读《古风》理解诗句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背诵下来

(一)先解词,再讲句子的意思。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提问)

粟:就是小米。这里指稻、麦、高粱、玉米等粮种。子:子实,这里指收获的粮食。诗中“粟”与“子”意思相同。“一”和“万”都是虚数,指许多。

句意:春天播种一粒种子,到了秋天收到许多粮食。

2.“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四海:(略)

闲田:闲,选择:(有空、没使用、与正事无关)闲田,是空闲的田地。

农夫:农民。夫,旧时成年男子的通称。农夫、渔夫等。

犹,选择:(犹豫、如同、还)

句意:四海之内,已经没有空闲的田地了,可是辛勤耕种的农民还是饥饿而死。

(二)背诵全诗。

四、体会诗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一)提问:“农夫犹饿死”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1.“秋收万颗子”粮食获得了大丰收。

2.“四海无闲田”所有的田地都种上了粮食。

通过“万颗子”“无闲田”再现农民的辛勤劳动。种得广,收得多,理应过上比较富裕的日子。可是种田的偏偏没有粮食吃。

(二)提问:为什么农民会被饿死?

1.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要交很多地租。

2.农民还要交许多种税。

3.地主残酷地剥削农民。

4.丰收年农民还饿死了,要是遇到灾荒就更悲惨了。

5.辛勤劳动的农民没有粮食吃,不劳动的地主家倒是粮食满仓,太不合理了。

(三)提问: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作者对当时劳动者不得食的社会现实不满。

2.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的同情。

(四)教师小结:这首《古风》,表现出作者对封建制度下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不合理的社会现象不满,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五)有感情地背诵《古风》。

五、比较每组字的音、形、义

粟,就是小米。栗,就是栗子。票,就是车票,门票的“票”。

“颗”是量词指圆形或粒状的东西,如一颗珠子,一颗心

“棵”是量词,指植物,如一棵树,一棵白菜。

闲(xián),半包围结构“门”字里面是“木”

闭(bì),半包围结构“门”字里面是“才”

“闲”是空闲的意思,如闲田。

“闭”是关上的意思,如闭口。

六、默写《古风》,然后自查,改正错别字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背诵《古风》

二、指名朗读:《蚕妇》

三、简介《蚕妇》作者及诗的时代背景

《蚕妇》的作者是宋代诗人张愈。张愈,字少愚,号白云先生,四川益州郫人。多次参加考试都未考中。后来有人推荐他,朝廷任命他为秘书省校书郎,他却不接受,隐居家乡。

《蚕妇》写于北宋时期。当时封建官僚机构臃肿,统治阶级奢侈浪费,挥霍无度,加上与辽、西夏妥协求和,每年输纳大批绢帛、白银,使北宋政府的财政陷入了极端困难的境地。为了摆脱危机,封建统治者拼命的向人民榨取赋税。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诗人以此为背景写了这首诗。

四、朗读《蚕妇》,理解诗句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背诵下来

(一)先解词,再讲诗句的意思。(提问)

1.“昨日入城市”。

昨日:昨天。 入:进到的意思。

选择字义:

“昨日入城市” 市:(1)集市 (2)城市

(3)买卖(mài)

提问:谁入城去?(蚕妇、养蚕的妇女。)

住在什么地方?从哪里看出?

(她住在乡下,从“入城”可以看出。)

到城里集市上去做买卖,一般叫做什么?(赶集)

连起来怎么讲?

一个住在乡下的养蚕的妇女,昨天到城里去赶集。

2.“归来泪满巾”。

归:回来。 泪:眼泪。

满:说明泪水流得多。

巾:手巾或其它擦抹用的布,古代妇女多佩带在身上。

句意:回来的时候泪水不断,走一路,哭一路,泪水把手巾都浸透了。

3.连起来说说“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这一诗句的意思。

4.“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遍身:全身上下。

罗绮:罗,素色丝织品。绮,有花纹或图案的丝织品。罗绮统称所有的丝织品,这里指用绸缎做的衣服。

罗绮者:就是穿绸缎衣服的人,泛指剥削者。

句意:穿绸缎衣服的人,并不是养蚕的。

上一篇:装饰公司的发展思路下一篇: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