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的点滴体会

2024-05-24

古诗词教学的点滴体会(精选11篇)

古诗词教学的点滴体会 第1篇

幼儿园进行古诗教学的点滴体会

古诗是我国文学发展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代表了我国古代的文明程度。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汉语,尤其是学习我国的古诗文化,对婴幼儿早期智力发展有很大的帮助。7岁之前,孩子学习偏重于右脑,且右脑又被称做是音乐脑,韵律优美,对仗工整,节奏明快,朗朗上口的古诗能充分刺激孩子的右脑发育,要是再配以优美的古典音乐会效果更佳,这样也适应了孩子的学习、认知特点,对孩子的语言、音乐、空间运动及记忆、想象力的发展也大有益处。以下是我古诗教学中的尝试、体验和心得。

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于幼儿学习古诗非常有效。由于古诗的含义深刻,古诗中都蕴涵着作者的情感,再加上当时的时代背景,使得孩子们很难理解、记忆,从而使得古诗教学有一定的难度。通过多种方法的尝试,我领会到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非常有效。在教贾岛的古诗《寻隐者不遇》时,开始我反复的领读了数十遍,孩子们也没记住,还表现出了厌烦的情绪,我也有些丧气了。为了激发孩子们学习,便于孩子们理解记忆,我将这首诗的内容制成了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讲述其内容,幼儿们描述时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和想象,然后我将孩子们的描述,古诗的内容与图片衔接起来,这样一来,孩子们很快理解了古诗的内容并记住了古诗。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这种方法对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与理解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开发作用。

将古诗的词、句转化为幼儿易于理解的话,便于古诗的学习。古诗教学时对于一些不便于通过绘画来帮助幼儿学习的古诗,我将其内容转化为孩子们能理解的话,或编成孩子喜欢的故事情节讲给孩子们听,降低了孩子学习的难度。但要注意的是要一句一句的解释,让他们初步体会古诗的句子与现代语句的联系和不同,为孩子理解更多的古诗词打下基础。

古诗教学应遵循“循序渐进,温故而知新”的原则,这样有利于孩子牢固的掌握。进行古诗教学时,应采取由简入繁、由浅入深的方法。刚接触古诗的孩子,应选择一些简单浅显的古诗,如五言、五律诗,每首只有两句或四句,如王维的《相思》、孟浩然的《春晓》等,便于幼儿理解学习,慢慢的增加到六句或八句,如孟郊的《游子吟》,然后加入七言、七律古诗,如杜牧的《清明》,这样幼儿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大量的古诗。

学习古诗还要注意复习巩固,不能让幼儿学习新内容而忘了前面学过的诗。可以在早晨、饭后、离园前活动时对学习的古诗进行复习,也可以采取分组对诗的方法进行复习,既有趣味性,又能很好的复习,这样幼儿才能牢固的掌握所学的古诗,而不会像黑熊掰玉米掰一个扔一个。再有就是利用好家长资源,我们在班门口设立了古诗栏,将学过的古诗打印出来张

贴在其中,让家长利用接送孩子的时间和幼儿一起复习,效果很不错。通过长期的学习,幼儿的记忆力、理解能力都有了显著的提高,过去学习一首古诗需要反反复复诵读很多遍,现在我们班的孩子学习古诗读几遍,讲解一两遍内容就能记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出古诗的含义。

学习古诗时应让幼儿充分发挥想像,这既利于学习古诗,又有利提高幼儿的理解能力。进行古诗教学时,幼儿会经常接触到不同的图片和不同的诗句,那么我们也可以采用逆向思维的方法选择利用一些容易理解的山水诗,或描述动物和风景的诗,让幼儿根据诗的内容绘画,表现诗的内容。在幼儿学习骆宾王的诗《咏鹅》和柳宗元的《江雪》时,我尝试了这种方法,将诗句及内容描绘给幼儿让幼儿发挥想象来绘画,很多幼儿想像力非常丰富,通过画面将诗的内容和意境活灵活现的展现了出来,还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效果非常好。在之后的教学中我经常使用这种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幼儿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大多数古诗有着优美的韵律,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幼儿学习和咏唱,如杜甫的《绝句》等诗,对幼儿乐感的培养有无法比拟的作用。有些诗是诗也是优美的歌曲,幼儿在学习时既有诵诗的感觉也有欣赏音乐的感觉。有些古诗也可配乐欣赏和朗诵,能更好的表现出古诗的意境,给人以美感。这样长期的学习,幼儿不仅掌握了古诗还增强了乐感,岂不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以上就是我多年的对于古诗教学的一些体会,今后我将继续深入的开展幼儿园的古诗教学,让更多的孩子通过学习古诗,提高表达能力、想象力以及记忆力等各方面的能力,更好的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下去!。

古诗词教学的点滴体会 第2篇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课程课标》对于第三学段古诗文的阅读学习要求,表述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因此,在古诗文的教学中要加强阅读指导,通过对诗文朗读中语调,韵律,节奏等指导,引导学生感知古诗文的韵律美,节奏美,并在朗读中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内容,体验情感。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及编者的意图有重要作用。

《秋思》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同组的还有王安石的《泊船瓜州》和纳兰性德的《长相思》,这组诗词反应的主题是:思乡情。《秋思》文本虽然只有四行,二十八个字,可诗人那份浓浓的思乡之情怎样在课堂上与学生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呢?

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诗情。先整首诗自由读,再个别读,小组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再师生配合读,读出这首诗特有的忧伤。接着课中导读,在理解了诗意的基础上,体会了诗人的思想感情,有了自己的个人独特的见解后,再让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老师的引读、看意境读、想像读,最后熟读成诵。这样一层一层地读,让学生在读中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诗人的思乡情,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诗的韵味。引领学生在想象中丰富诗意。在深入备课后,我觉得诗中的“见秋风”可作为教学这首诗的突破口。“意万重”是这首诗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我觉得引导学生想象,丰富学生对“见秋风”和“意万重”的理解。这样对学生有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及编者的意图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师:谁能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

师:我读懂了词语的意思。

生:我知道了作者是看见秋风刮起就想家了。

师:哦,作者想家了。那是什么引起他的思乡情呢?

生:洛阳城里见秋风。

师:可是秋风看得见吗?

生:看不见。

师:那作者看见的是什么?

生:是叶子飘落、草黄了、雁子往南飞

师:是呀,落叶要归根、雁子要南飞,作者也想家了。那他看不见什么?

生:看不见年迈的父母、翘首遥望的妻子、幼小的孩子

师:是啊,那瑟瑟的秋风绞碎了诗人思乡的心,愁肠百转,他纵有千言万语又该如何倾述呢?

生:写家书。

师:可这是一封怎样的家书呀?你能从诗中找出句子吗?

生:欲作家书意万重。

师:意万重是什么意思?能跟它换个词吗?

是呀,纵有千言万语也表达不了诗人的心,这真是——(欲作家书意万重)

当学生对这首诗有了整体的印象后,我马上抓住诗眼“见”做文章。让学生想象“见到什么”“见不到什么”,“风是无形的,看不见但作者却感受到什么?目的是循序渐进地引领孩子们探究、品味“见秋风”。

诗人的“意万重”是诗的重点。当学生感受到张翰能弃官而回,而诗人却只能通过写家书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可久居在外,一生坎坷的诗人又岂止是思家呢?于是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诗人的“意万重”我让学生交流张籍的资料,让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帮助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学生对诗人有所了解后,我马上又让学生想象诗人的“意万重”可能

中学古诗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第3篇

一、朗读背诵

这是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方法, 也是基本方法, 古人用此法培养了许多文学大师和国学大师。在古代诗文教学中, 朗读背诵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中学阶段有不少作品声情并茂、文质兼美, 教师以讲代读, 学生重在朗读, 直接感受作品, 把学生引入课文意境熏陶他们, 激发他们。而且朗读到一定程度, 背诵就水到渠成, 鉴赏也就易如反掌。

教师在古代诗文的教学中尽可能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反复朗读, 使学生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 使文章如出己之口, 出己之心。还可以适当组织古诗文诵读比赛活动,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以情动人

白居易《与元九书》中说:“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但因文抒情应真挚自然, 绝非矫揉造作。因为“不精不诚, 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 强怒者虽严不威, 强亲者虽笑不和。” (《庄子·渔父》) 因此, 一个真正的教师应与作者合二为一, 向学生敞开心扉, 乐于倾吐由衷真情, 若“为赋新词强说愁”, 只能败坏文章的韵味和学生的胃口, 毫无价值可言。

刘勰说过:“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观文者披文而入情。”因此, 用教师之情去打动学生之情, 再去体验文章之情, 确能激发学生情感,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 讲授《诗经·关雎》, 教师完全可以以亲身经历, 敞开心扉与同学们交流, 让同学们真正体会人类至真至善、长久不衰的情感。

三、涵咏品味

所谓涵咏品味, 就是通过诵读作品, 进入文章所表现的境界, 展开联想和想象, 认真地玩味、体会文章所表现的方方面面, 从而达到加深理解和获得审美愉悦的目的。涵咏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品味语言。

教材中的古诗文都是精品, 值得学生仔细咀嚼、品尝。如崔颢《黄鹤楼》中,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两个“空”字先写黄鹤楼后写白云, 使得黄鹤楼与白云相互照应, 突出了“空”的意境。鹤去楼空, 唯余天际;白云悠悠, 思接千载。这怎不能让人生发岁月悠悠、世事茫茫的无限感慨呢?

2. 形象欣赏。

古诗文教学中, 教师只有抓住形象去分析才能让学生准确地领会作品的思想感情, 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作者运用景物描写创造了一个十分典型的环境, 通过环境的描写, 让人清晰地看到一个独自牵着长途跋涉而又羸弱不堪的瘦马, 步履艰难行走在西风劲吹的古道上的旅人形象。

3. 深刻体会思想感情。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说过:“被感染支配的人最能使人们相信他们的感情是真实的, 因为人们都是具有同样的天然倾向, 唯有最真的生气或忧愁的人, 才能激起人们的愤怒和忧郁。”在古诗文教学中,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至关重要。如李清照《一剪梅》描写了荷花凋谢、大雁南飞的深秋景象, 表现了作者独居闺中时对季节变化的敏锐感受, 由此可体会到作者抒发了对夫妻别离、青春逝去的焦虑不安和思念亲人的情感。

4. 激活想象, 再现情境。

叶圣陶先生说:“文字是一道桥梁, 一边站着读者, 一边站着作者, 通过这段桥梁, 读者能和作者见面。”他所强调的是学古诗文中学生有如身临其境之感, 从而深深受到感染。

四、迁移运用

学习古诗文的最终目的在于学会迁移, 灵活运用。教师的职责是带学生入门, 让学生自己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所以, 在教学工作中, 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 而且要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让学生把课本中学到的知识和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 运用到其他诗文的阅读和赏析中去, 运用到作文的写作中去, 如学习了《孔雀东南飞》就可以联想到《木兰辞》《诗经·关雎》等。又如学生写作文想到人要心灵澄明, 就要认真读书, 时时补充新的知识时, 可想到朱熹《观山有感》中“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诗句。

古诗词教学点滴体会 第4篇

关键词:中学古诗词;诗词鉴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247-01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史上一颗亮丽的明珠,是我国文学宝库里的瑰宝。高尚的思想,精湛的艺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鉴赏古诗词呢?我们可借助诗题、作者常识、注释及诗眼,来全面、准确鉴赏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

一、精心导入,培养学生审美心境

古诗词教学的导入,除了对诗人作必要的介绍外,要把重点放在把学生带入对诗词的审美心境上。心境,是一种在较长时间内影响人整个行动比较持久的情绪状态,因而能使一个人的活动和体验染上一种情绪色彩。能培养学生的审美心境的方法很多:1.导语设计。精心设计好与诗词的意境相协调的导语,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绪,提起对诗词赏析的兴趣,对进入诗词情境起到事半功倍是效果。2.音乐导入。音乐是生命的节奏和感情的旋律,是人类内心深处的情绪活动,是融合思想与感情的一种艺术境界。古诗词不仅大多可以配乐吟唱,而且由于其独特的韵味,常被改编成广为传唱的歌曲。在学习前,放一段与所学内容有关的音乐也能激发学生极大的兴趣,并创造教学情境,使学生顺利进入审美心境。3.画面导入。文学艺术作品,尤其是诗词,既有鲜明的形象性,犹如绘画一样,又有深刻的内蕴。让学生在绘画艺术中初步感知诗词中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诗词的韵味。导入的方法还有许多,目的都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审美的心境。

二、通过点拨诵读,感悟诗词意境

品味出诗的意境,必须探究诗作背后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缩小时空差距,还必须通过对一系列意象的理解、联想和想象,来探究和再现诗中深邃而美妙的意境,得到审美发现的满足和艺术欣赏的美感。可通过点关键词句。所谓关键词句,主要指诗歌中富有表现力的妙词佳句。这些词句最能引发读者情思,余味无穷,又往往在全篇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教学《沁园春·雪》,须抓住“望”、“惜”这两个词,它们分别统领上阙和下阙,一“望”饱览祖国大好河山,激情澎湃;一“惜”借古论今,歌颂当代英雄人物。抓住这两个关键词让学生品味,学生就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毛泽东的叱咤风云,博大胸怀。欣赏《虞美人》,把握一个“愁”字,这“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汪洋恣肆,无穷无尽,学生就可以去体会李煜的亡国之痛。对这些关键词句的反复品味,学生心中就会激荡起与诗人、诗作相关的深切感受,感情诵读也就水到渠成。其次,点思维方式。在古诗词的形象世界里,语言环境不等同于一般作品“上下文”的简单链条式结构,而是一个由形象体系互相渗透着情感的立体式多维空间存在。所以教师还应点拨学生从多角度、多方向伸展思维触角,让学生顺利地把握住诗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吃透那些看似平淡,实则意味深长的普通词句。像王维的《山居秋暝》、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词句均通俗易懂,但正像清人王国维说得好:“一切景语皆情语。”一片自然的景色,便是一个心灵的世界。只有把每一个意象由集中到分散,由分散到集中细细品味,才能让学生感到诗人的心境或意境。

三、在吟诵品读中加深理解

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根据这一要求,我们在这个教学环节中,着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想象能力和审美情操。做法分四步:一是先让学生在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反复吟读,教师在诗的节奏和重音方面等方面给予指导,师生共同总结朗读古诗的方法。二是变换形式阅读,使学生在读中得到美的享受。三是利用古诗本身具有感染性强和陶冶性强的特点。让学生受到深刻的审美教育。一方面引导学生品味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所创造的意境,做到“披文人情”、“身历其境”,如对诗歌中所描写的祖国秀美山河为之赞赏、热爱,对诗文所歌颂的英雄人物从心底里升腾起崇敬之情,对诗文所表现的社会底层的人们的不幸倾注同情和关切;另一方面,则要求学生选择一首最合适的曲子给诗歌配乐,然后进行朗读,进一步品味感情,加深理解。

四、借助诗(词)眼把握主旨

好的诗词往往妙在一字一词一句上,“诗眼”是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诗眼往往是全诗主旨的所在,它们是诗词中最能开拓题目意趣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是足以使全诗生辉、通体发亮的聚焦点,最能体现作品的意蕴,抓住了它们,也就抓住了全篇,是鉴赏古诗词的关键字眼。“诗眼”大致分为两类:一是表现为一首诗思想的凝聚点,揭示诗的主旨,这是全诗的诗眼。你发现了它就等于抓住了诗的中心。如《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诗主要写友情,但是它突出的却是一个“深”字,以水之深喻情之深,既形象又浪漫,既夸张又恰当地流露了对汪伦情谊的赞美。所以“深”是诗眼。它不仅概括了诗的内容,而且将“潭水之深”与“友谊之深”巧妙地联系起来。二是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词语,或增强诗歌的形象性,使诗歌充满情趣,给人以丰富的想像;或使诗意更精确,或使诗句翻出新意。这是局部的诗眼。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满”和“压”就是诗眼。满枝蓬蓬勃勃的花遮住了小路,这就是“满”。而“压”又是“满”的原因,正由于千朵万朵的花相互挤压,绽满花朵的树枝才延伸到了花间的小路上。

古诗教学点滴思 第5篇

捂着发烫许久的双颊,惭愧地望着镜中的自己,愧疚、悔恨如一张巨大的网,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夜幕下,那个羞于遁形的女孩终于揭开面纱,再一次正视自我。

打开记忆的闸门,教学路上,从第一次接触古诗起,跌跌撞撞,磕磕碰碰,终不得其法,焦虑、思索、实践之时,偶见一名师,„五读‟教学之法甚妙,于是乎,将实践进行到底!深感欣慰的是自我感觉孩子的学习能力,领悟能力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心中窃喜!一遇到古诗教学,法宝一亮相,貌似„完美‟收工!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日子在担心与庆幸相互交织的轨道穿行,直至今日,泉州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评优活动中《出塞》一诗的教学,让我如醍醐灌顶,总纠结怎样引导学生深入品读,《出塞》一诗提供很好的范例,小练笔带着孩子们一同走进将士们的内心,体会他们对家、对和平的极度渴望,诗歌补白,多次地替将士年迈的父母、娇弱无依的妻子发问“为何万里长征人未还?”,一次又一次看似无心的课外资料补充,却是将环节紧扣,“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思良将‟呼之欲出,无需过分讲解,诗人的情感水到渠成地呈现在每一位与会者心中。

小学古诗教学之点滴 第6篇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化瑰宝之一。小语教材中收录了许多其中的名篇佳作。修订后的大纲也要求在小学阶段背诵80首古诗词。这充分说明古诗是小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爱诗,也努力探索着诗的教学,希望我的学生也爱古诗。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协作、交流、利用信息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学习者意义的建构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不仅包括设备、工具、信息资源等物理环境,还包括学习任务、策略等软环境。在古诗的教学中,从这两方面考虑,为学生设计一个良好的、有利于激发学生思考、支持学生建构知识的学习古诗环境,以促进古诗教学的学习效果。

新编入小语教材中的古诗大都是声情俱佳的动人图画,具有意境内外美和图画美,是陶冶性情,培养想像力的好教材。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通过各种手段,像色彩鲜艳的动态视频,生动逼真的音响效果等。提供给学生与所学古诗有关的背景材料,为学生创设出生动形象的情境,使学生对所学的古诗有一个很好的感知。

如教《村居》一诗,先让学生说说春天的景色,把学生带入春天的无限的遐想中。再用投影为学生展示了一幅幅秀丽的春天图画,再次让学生体验春天“草长莺飞、杨柳醉春烟”美好的境界。并伴以婉约动听的古筝曲,让学生通读古诗,真是如诗如歌如醉。既激发了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又让学生在春日美联社就图中领略到诗中所描绘的美景,使学生对诗意有了一定的感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这样就为学生迅速、正确地理解古诗作了良好的辅垫,真是满弓之箭,蓄势待发了。

二、发挥想像,读思结合

学生喜欢古诗,因为它短小精悍,读起来朗朗上口。有的学生上学前就能背诵很多古诗,但背起来往往如同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在古诗教学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在读中有所感悟,并能发散思维,并能发散想像,体会诗的意境内外,这是古诗教学的重点。古诗的语言美,首先是指语言的音乐美。因此,凡称诗,即便不唱,诵读起来也琅琅上口,铿锵有声。自然而然地产生乐感,让人感受到悦耳顺畅的音乐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中一、二、四句的“光”、“霜”“乡”押韵,句内平仄相对,充分显示出语言的音韵美。古诗的 节奏五言诗与七言诗也不同,七言诗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节奏划分不相同,古诗的语言就显示出一种疏密相同、缓急交替、整齐匀称的节奏美。

人皆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因此,教师先要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出诗歌的音乐美、节奏美,然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己动手通过查

阅资料弄懂诗中的词义、句意,正确理解诗的内容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最后指导他们反复吟诵,再配以图片、声音音乐等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准确感受、把握全文的基调,在读中有所思,有所联想,感受古诗的语言美,想像诗的意境美。如教学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一诗,可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六月的西湖,湖畔杨柳依依,湖面上碧绿的荷叶一望无际,粉红的、雪白的荷花亭亭玉立,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耀眼。画面下配上古诗的字幕,再配以悠扬动听的古筝曲。这种类似卡拉OK形式的课件,让学生既可以看画面听范读,也可以看着画面、字幕诵读,还可以闭目养神,通过反复吟诵品味古诗的语言美。再如《咏柳》,诗人采用自问自答:“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引导学生紧扣这设问的手法,反复吟诵展开丰富的想像,品味这无穷之意。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情境随处可见,只有展开想像的翅膀,一幅幅美妙的图画才能浮现在脑海中,才能体会那言尽意不尽的美好境内外界。

三、设境实践 鼓励创新 有人说过:“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所谓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于创造的才能。”研究表明,广泛的实践活动能使青少年具有较多解决问题的机会,而更多的独立与自由,有益于创造人格的培养。实践活动过程中遇到困难,产生的新需要,往往会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创造的过程本来就是一个由探索----转化----实践的过程。一旦学生的创造潜力被开发出来,那里蕴含的丰富宝藏,就会发出巨大的能量。对学生而言,他将受益无穷;对教师而言,也会受到启发与激励。古诗构思精巧,多处留有艺术的空白,言虽尽而意无穷。小学生学习古诗,借助想象、联想,补其空白,走进作者所描写的世界,感悟语言文字所暗示和启发的蕴意和情感。

演中创新

对于有人物活动,隐含对话情节的古诗,老师可以指导学生用表演的方法鼓励创新。我在教《寻隐者不遇》时,要求同学上台表演作者跟童子松下对话的情景,让他们自由发挥,创造出更多更有意味的台词来。在教《小儿垂钓》时,叫同学表演问路人和垂钓小儿的动作。这样的活动寓教于乐,演中有创新,收到了很好效果。再如教《清明》时,把诗改编成一出独幕的话剧,在清明时节,雨纷纷的路上,设计一个行人与牧童对话的情境,并进一步演到诗人到酒店买酒的情节,真是趣味无穷。

画中创新

对于描写山川风貌,风土人情或生活场景的古诗,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绘制简笔画。古代诗歌大多数都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情并茂的。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去创造诗中的形象,根据诗中所写的景物,把它画在纸上,再让学生从画中去体会诗人的感情。例如,在教《山行》这首诗时,可先指导学生朗读、吟诵“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两句,然后让学生去描绘秋天的高山,弯曲的石阶小路,白色的浮云,山顶的竹篱茅舍的形象,接着再指导朗读三、四两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让学生再在画上画出一片红色的枫林,指导学生去创设诗的情景,描绘出一幅色彩鲜明,层次井然的

古代山水画,之后在学生吟诗作画的基础上,再启发学生以画讲诗:秋天是萧杀的季节,面对叶枯花谢的残景,历代诗人多是吟诵着悲凉的诗句,但杜牧描绘的秋山霜林和“停车”观赏的情景无不充满着一股蓬勃向上的气息,诗歌写得既清新又富有生气。通过以画讲诗,让学生透过诗中展现的图景,去捉摸诗人的感情脉搏,体会诗人的感情波涛。学生既动脑,又动手,经过吟诗作画,以画讲诗层层深入的过程中,就领会了这首诗的深远意境。

写中创新

对于已具有一定写作能力的中高年级不生,可以设计一些改写,扩写诗句或者如“××之后”一类的题目,调动他们的创造思维。如学了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后,要求写一篇《送孟浩然之广陵》的短文,既要能立足课文,又要能在此基础上有所发挥创造。把送别的依依不舍的情节想像出来,写出来。

通用格教学的点滴体会 第7篇

通用格教学的点滴体会

洛龙区第一小学

李延利

2007年6月14日

通用格教学的点滴体会

通用格式将汉字基本笔画、偏旁部首、汉字结构科学规范化的结构格,融合了传统习字格的精华,并结合现有习字格的特点,在传统的田字格,米字格的中间加上一个中宫,因其可临摹口字格、田字格、米字格和九宫格等习字格,故称“通用格”。

再进一学期的通用格教学中,使我感受到通用格用处之精妙,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在此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师多示范,生多观察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第一学期学写字时用的是口字格和田字格,第二学期来了一个大转折用通用格写字,学生们实有些不适应,原来写字比较好的学生作业区写得一塌糊涂,这是作为教师一定不要着急,需平心静气多做示范,让生观察。如:“尖”,第一笔竖应写在上半格的竖中线上,上出中宫,左右两边的点要左右互盼写在中宫内,下面的“大”字,横要写在横中线以下,由左向右向上倾斜到横中线,撇捺要写的舒展开些,出中宫,经过耐心的示范指导,学生们的作业大有进步。

当然,由于学生年龄小,在教师的指导示范过程中,有时也会走神,教师一定要耐心,善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要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学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师多指导,生多练习

教师先做示范性的指导还不行,还要有近学生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就在他身边时刻关注着他的成长,比如在指导“过还是边”,这些带“走之底”的字,我现在黑板上示范书写,让生观察“走之底”的变化,然后用画画的方法讲了“走之底”一波三折的变化,让生再进行练习。

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我还进行了巡视指导,指出每个学生的伏点和不足之处。不仅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快乐还让学生指导自己的努力方向。

用这种方法,教室虽然辛苦一些,还多占用上课时间,但是作为教师,我们让学生感受到了祖国汉字书写的变化的美,还达到了低年级写字要求的教学目标,与此同时,还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在自信与快乐中健康成长。

三、师多鼓励,促生练习

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有一种学生书写能力本身就差,经过个人多次努力,可总也写不好,这时,作为教师我们不能批评,反而应多鼓励,以他的一个笔画书写得到位去鼓励他、指导他、引导他一点一点的进步、一步一步走向成功,接近成功,让他也品尝到自己点滴成功的快乐,以愉快的心情重新投入到反复的汉字练习中去。

经过这反反复复的指导练习,现在我们班学生的书写能力都有所提高,个别学生在学校展示中获奖受到学校表彰。

作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第8篇

一般学生到了初三, 对于写作的一些基本知识有所掌握, 如果老师这时还是老生常谈的话, 学生会厌烦。那么, 如何让学生妙笔生花呢?首先要让学生除了用眼睛去看, 还要用心去感悟这个世界。曾看一个学生的周记, 使我大受启发。里面说她对世界缺少感受与感悟, 所以写作文时就只好生搬硬套。古代的生活与现代世界相比较为单调, 人们更容易静下心来感受周围的一切, 所以能写出能跨越时空仍能打动我们的文章来。今天学生面临的诱惑太多, 反而对自然和社会失去了感受的能力。有一次作文题目是《春》, 学生大叫无趣, 说春不就是花红柳绿吗, 总是写, 没意思极了。在我强迫下学生还是写了, 批改作文的时候我无法下笔, 千篇一律的写景和写事。第二次作文课, 天气不错, 和煦的春风中, 我把学生带到学校前面的空地, 先让他们说说自己看到了些什么, 用自己能够想到的优美词句描述出来。学生们兴高彩烈地讨论, 每组挑一个他们认为最能言善道的人来讲。效果不错, 比作文本里的词句有生气许多。第二步, 我让他们每个人拉开一定的距离, 闭上眼睛, 看看能感受到什么。这次学生们的话更多了, 他们感觉微风拂过, 花香飘过, 小鸟快乐的音符, 泥土散发的清氲……我问他们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感觉, 有一个学生说了一句话:这种感觉让他幸福。我的教学目的达到了, 让学生从简单的写景写事中跳出来, 用自己的心来感受春的气息, 来品味春给人的幸福感。

其次, 要提高学生表达的能力。写作写作, 重点还是落在写上, 即要让学生能够用丰富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老师不能总是把眼光盯在修辞手法和名人名言的引用上, 而是要让学生关注讲述的视角, 必要时让思维转个弯, 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还是以作文《春》为例, 在完成上述的两步后, 第三步我让学生随意说一个短句, 要求和春天相关, 然后对句子进行扩写, 并要结合周围的实景和自己的感悟来展开。第四步再给学生讲解春天不一定必须用景和事来表述, 也可以用一朵花或是一只蝴蝶的自白来表现春天。第二次的作文就有同学以《你想听听花的话吗?》为题来写春, 以春天里开放的桃花、迎春花及梅花的私语让人体会春天的勃勃生机、姹紫嫣红……

第三, 要给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 在无形中给予鼓励, 增强他们写作的自信心。《春》的作文批改完后, 我把其中写得好的文章打印出来, 并在上面加上一些学生的评价, 贴在学校的作文园地里, 并且允诺以后只要有好的作文我都打印出来与大家分享。每个月我会准备一节美文赏析课, 让学生来朗诵自己写的文章。因为是自己写的, 学生读起来声情并茂, 时不时赢得大家的掌声。后来我把学生的好作文整理成集, 作为毕业礼物送给学生。学生们由此爱上了作文。

在作文批改方面, 我一学期至少要给每个学生面批面改一次, 可以是好的作文, 也可以是较有欠缺的习作, 这样的好处是学生印象深刻, 能够了解自己文章的优缺点, 提高起来要快得多。这里要注意的是, 对A等级的文章要多点问题, 而对给D等级的作文在指出问题后要多讲文中的闪光点。这种面对面的交流会让学生觉得老师很重视他、关心他, 从而增强了他们写作的兴趣与信心。

第四, 要放手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作文的讲析要以学生为主, 会偷懒的老师往往会出高徒。只要点拨到位, 老师可以把作文讲析的讲台更多地交给学生, 每次给学生两个星期的准备时间, 写好教案给老师审查, 写得好写得认真的同学就是下一次的讲析老师。这样既给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 也会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让他们仔细思考与评析自己的同学在作文过程中的得与失。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 从不同角度对同学的作文进行综合的评价, 真正在作文教学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古诗词教学的点滴体会 第9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是一类特殊的文学作品,特有的魅力与意境可以塑造学生品质和陶冶情操,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关键构成部分。由于古诗词的特殊性,小学语文教师需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点出发,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对策来优化教学效果,这对于提升语文整体教学质量来说意义重大。

1.帮助学生体会古诗词画面与意境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小学语文教材也在进行不断的改版与完善,增添很多经典且优秀的古诗词,这些古诗词通常格律清雅、用语生动,十分符合小学生学习,为他们的学习营造出一幅幅充满诤隋画意的景象。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不仅需帮助学生读懂诗词内容,还应让他们在脑海中形成古诗词所描绘的具体画面,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情怀。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或实物教具等,帮助学生体会古诗词的画面与意境。

比如,在讲授《村居》时,教师可采用激趣导入法引出这首古诗,开场白:同学们,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那么春天在哪里呢?谁愿意说说你的发现?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一幅春景图,学生回答:柳树长出新叶、小草发芽、放风筝、燕子归来、青蛙睡醒等。然后教师继续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一组图片,包括:地面青草生长,空中黄莺飞翔,堤岸上杨柳飘拂,以及飞奔的儿童放风筝,让学生借助这些图片在脑海中形成一幅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并体会到诗人将景、人、事融为一体,充滿生活情趣,字里行间透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体验到品读古诗的快乐,教师把学生带入“村居”迷人的意境中。

2.从阅读中领悟内涵渗透人文教育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要想传承和发扬这一优良文化应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着手,教师需刻意引领学生主动感受古诗词的节奏美和韵律美,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领悟古诗词蕴含的深刻内涵。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需重点关注阅读教学,让学生学会分析和深究古诗词中的遣词造句、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同时,教师还应使小学生领悟古诗词中的人文底蕴,让他们主动去寻求人文关怀,从而感化古诗词中的人文因素。

例如,在学习《忆江南》时,词这种体裁在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过程中是第一次出现,这首词主要描绘的是江南美景,教师在课前需布置预习作业要求学生查找相关描写南方的资料。在阅读环节,教师应引领学生通过阅读词句想象画面的过程,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重点品味“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一句,并使其形成初步鉴赏能力,在探究“好”与“忆”的关系中,感受诗人的情怀。也正是这句体现出全词的主旨:感受江南风光的美好,所以,教师应刻意引领学生反复去诵读,从而深入体会诗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而且通过阅读还能够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传承传统文化精髓。

3.古诗词教学着重培养学生想象力

想象能力即为人们对以往的经验与固有印象进行恰当的改造和加工,从而形成新的观点和意象。古诗词通常是具有情感丰富的文学作品,要想学习好这部分语文知识,学生应合理发挥出个人想象能力,不仅可激发他们的学习乐趣与动力,还可拓展古诗词的广阔意境,这对于提升其理解古诗词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应结合诗词内容着重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将静态文字转变为动态画面,加深理解。

比如,在教授《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教师可以解释诗意为基础,深度挖掘其中的意蕴和内涵,让小学生充分感受到古代文人用词的准确性与艺术性,感受古诗魅力和传统文化。教师可先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一幅雄伟壮观的黄鹤楼图片,以题目中的“送”引领学生合理想象诗中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意境,让他们结合诗句大意去想象和联想,在脑海中将文字想象成一幅具体形象的画面: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在三月份烟雾迷漫、繁花似锦的春天去扬州。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如此,小学生在学习这首古诗时将会记忆的更加深刻和牢固,效果更佳。

4.借助古诗词创设情境感受情感美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将朗读指导当作教学重点,朗读的最高境界是人情入境,而且长时间的诵读古诗词可进一步开发小学生的记忆能力,有利于他们学习各科知识。为此,小学语文教师需引领学生自主感受古诗词的情景,鼓励他们进入到具体的角色中,从而获得自身与众不同的情感体验,充分发挥个人创造能力与思维能力,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教师也可借助古诗词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让学生在特殊的情境中感受情感。

5.总结

一年级教学的点滴体会 第10篇

一年级:张会欣

一年级是学习的新起点,它是小学生入学后进入正规学习的开始。一种新的学习态度或许将会在一年级中形成,学习语文的好坏或许也将决定他一生中对学习语文的喜好。下面就以我的教学经验谈谈教学低年级的两点体会:

一、耐心是教师的基本功

耐心也是一种爱的表现,是教师教育教学的基本功。教师的耐心是在体验自我和执教工作中磨炼出来的;是在尊重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建立的。进入一年级后就完全是一个新的开始,学生会面临着很多问题。

首先就是课堂纪律,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时间不够长,上课后吵闹是很正常的。再次是卫生习惯,小学生吃完零食乱扔垃圾也是正常的事,做为他们的班主任不仅要不厌其烦地跟他们讲要讲卫生、讲文明,还要当他们的榜样,因为儿童是天生的模仿家。最后就是书写,小学生在书写方面通常要求速度,而不要求写得好不好,写得对不对。

要教育学生做好这三点,一个没有耐心的教师是做不到的,也因此耐心是教育教学成功的保障。耐心能够使教师消除失望感和挫折感,使教师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的不良习惯,以一种接纳的态度对待学生的学习障碍。耐心意味着教师愿意承认学生在努力学会做人、努力获得知识过程中的局限性,愿意给学生一种在成长过程中有人陪伴的安全感。

二、不要吝啬自己的微笑和表扬

人常说一笑能解千愁,因为笑是阳光,是春风,是开心的钥匙,是人与人感情沟通的一座桥梁。笑也是理解,是尊重,是关爱,是温情,而表扬是被肯定和认同。在课堂上面对学生微微一笑,会使学生勇气倍增,大胆的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在一年级学生的心里,最想看到的是老师的微笑,最想听到的是老师的表扬了。

有一段时间因为心情不好,上课的时总是没有兴致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因此一堂课下来感觉特别累,就不想再上第二节了,同时也会担心下一节课上不好。有时还经常向别的老师抱怨现在的小学生怎么这么难教。直到有一天上课,我下了决心要调动学生的兴趣。在进入教室后脸上就一直挂着微笑,在课堂上尽量多得表扬他们,以至于达到调动他们兴趣的效果。比如:可以通过小组比赛的形式,给表现好的小组画水果,然后看看哪个小组的水果最多。果然不到10分钟,同学们都进入了状况,如果有个别同学没有进入状况,你也不用担心,因为他同组的同学会叫他坐好。这样一节课很快就下了,通过这一节课我深刻地体会到,在课堂上我们老师千万不能吝啬自己的微笑和表扬,因为你的微笑可以改变他人的态度,你的微笑可以改变自己的行动,你的微笑可以改变你的“孩子”。因此在后来的教学中,尽量想出各种方法来表扬我的学生。如:可以通过男女比赛、或小组比赛(四个人一组)、给他们画各种各样的水果和蔬菜等等。

关于双语教学的点滴体会 第11篇

英语和汉语一样都是在人类的成长发展过程中逐渐完善起来的,是人类沟通思想交流感情的工具。无论学习哪一种语言都要从学习者的需求出发,以兴趣为载体,以生活中的应用为目标,循序渐进的完善其功能,才有效地精通和掌握。

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在于启蒙教育。特定环境、特定场合、特定的语言氛围,会塑造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才。英语是我国中、小学生外语的主要学习语种,她和汉语同时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并存。但是,她跟汉语比起来在语言环境和使用频率上略逊一筹。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方法和策略上多下功夫了。既让两种语言互相融合,又各自独立。因为她们的背后都有各自的文化背景。我在近几年的双语教学中有了一点点体会和自己的见解,在此一一道出,以供同行商榷。

一、努力营造英语的语言生活氛围。

英语和汉语言一样,其发展与壮大有着坚实的生活底蕴和生活背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就是为了在生活中更好的运用,若单纯的单词积累和语法运用并不一定能使英语学以致用,更不能溶入使用英语国家的语言生活环境中。因此,在班级中将日常生活用语写在学习园地里,让学生时常“曲不离口”。每人准备一个备忘本,时刻检查对照自己的语言是否有误或者随时记录自己刚听到的好词佳句。也可以记录下自己的学习体会……只要营造出一个个小小的语言氛围,就有利于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

早上师生到校见面了要尽量互相使用两种语言问候:早上好!Good

morning!你好吗?How are you?其他时候也尽量使用两种语言进行交流。虽然有时感到学生的话说得幼稚可笑、词不达意,但是一看到孩子脸上既天真可爱又严肃认真的神情又不得不使你佩服他开口说话的勇气!

为了达到教学效果能够延伸巩固的目的,为了达到家校共同参与教育学生的目的,更是为了学生在校外有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我在家长会上就学生的语言发展跟家教有什么关系,跟家长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同时把自己的教育理念跟大家进行了积极的沟通!在取得了家长的一致支持后,我顺势把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管理办法一并告诉了家长,让家长跟孩子在一起时,也尽量鼓励孩子使用两种语言交流。最终达到想使用哪种语言就使用哪种语言交流之目的。

二、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管理者,加强这种有效性十分重要。无论是英语教师还是语文教师,都要在课堂上潜移默化地渗透语言文字的魅力,按照字、词、句、段、章的规律,独立与比较双轨并进地逐步完善一门语言的教学技能。我作为教学两门语言的老师在教学中一直为学生们更好的接受两种不同的语言和文化搅尽脑汁!怎样使学生从课堂用语、日常生活会话中逐渐领悟世界语言的共通性呢?怎样使学生能够体会和了解英语与汉语词汇都具有丰富的表达方式和强烈的感染力呢?在一次久久不得结论、时刻困扰我而头痛的时候,我的脑子里豁然开朗:英汉对照可能使学生感到学习得更累,英汉穿插可能使学生学得不土不洋……我用肢体语言去解释、用实物去解释、用学生的好奇去解释、用

时间的推移与流逝去解释……还有通过朗读中国诗词与英文诗进行各方面的比较,巧妙利用教材等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先通过适当的方法解释,然后让学生识记、掌握、反馈并运用。如果遇见了较为复杂的、理解上有一定难度的课文时,就让学生自己先解决一部分他力所能及的部分,然后我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指导和点拨,让学生在成功的愉悦之中感到的老师的魅力。如在教学《小红帽》时就感到效果不错。

三、积极开展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语言运用的场所。

学生活泼好动,模仿性强。我就为他们开展了一些儿喜闻乐见的学习实践活动。如诗朗诵、顺口溜积累、绕口令比赛、笑话一刻、课前热身……为学生拓展课外阅读量,推荐优秀外文诗歌,开展英语角……为学生创造语言运用的场所,我是变着花样来进行,总是给他们一个新鲜有趣的感觉。逐渐使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

我曾经教过一个聪明而腼腆的女孩子,每当我要求学生用英语发言的时候,她总是用渴望的眼神看着我。我示意她发言时,她的喉咙里好象有东西堵着一样,只是做动作而发不出声音。同学们都戏称“没有声音,再好的戏也出不来”。我多次鼓励她不要紧张,会说出来的。在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我选择了课下交流。

我单独和她交谈,和她先用汉语聊天,等她不紧张的时候,拉起她的小手边说:“今天你表现不错,你一直是我心中最可爱的女孩子。你虽没有在班里讲出来英语,但并不代表你永远讲不出来英语。你别紧张,今天只有你我在一起,你还有什么害怕的吗?”她什么也没有说,就大胆地用英语向我问好: “Goo……d after……noon!Ms ……Chang.”我高

兴极了,情不自禁地搂着她说:“ You are great!”“You aregreat!”虽然她说得不流利,但能开口说就是一大进步,我应该鼓励她。使她享有成功的喜悦!我和她一起分享。

学生学习英语怕开口,开口说话就是一大进步。但是学生学习汉语怕作文,抬手动笔更显其可爱。这里我再讲一个怕作文的学生故事:有一天,有个经常不按时交作文本的学生找到我,要我私下传授他一个写作文的秘诀。我感到既欣慰又生气。欣慰的是他终于有了上进心了,真是“枯木逢春也可爱呀!”生气的是太迷信秘诀了。我耐着性子跟他说:“好呀!你既然这么上进,我怎么不支持你呢?你听好了,我把秘诀传授给你了你可得按我的要求去做呀?”“好!老师呀!我一定听你的话。”“附耳过来。”我对他如此这般地一一交待完了之后,严肃地问他:“记住了?”他连连点头,并举手发誓:“一定努力读书,读好书,记好读书笔记。不辜负老师!”我看着他可爱的样子,由衷地笑了。

上一篇:广州医科大学寒假放假时间下一篇:童年趣事-午后点心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