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2024-05-15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实践与探索(精选6篇)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第1篇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科技、军事、文化、教育等各方面有丰富的历史遗产,古诗词就是这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世界文化史上永放着瑰丽夺目的光彩。在新课改背景下加强小学古诗词教学,对小学生的长远发展大有裨益。本文尝试提出几点优化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对策,意在起到抛砖引玉之用。

一、小学古诗教学的现状――多了“肢解”,少了整体意境感悟

古诗由于音韵齐整、结构简洁、富有节奏感与音乐美这些特点,因而便于朗诵,是一种朗朗上口的语言材料,历来受人欢迎。也正因此,学生学习古诗并非开始于小学阶段,一般的孩子在幼儿阶段便已接触古诗了,背诵古诗被很多家长当作是培养子女的一项具体措施,很多家长把子女会背多少诗当作“教子有方”的一个重要指标和孩子是否聪明的一个重要参考。但只需稍微冷静思考,这种古诗学习只是停留在“朗诵”的层面上。当然,限于幼儿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也不宜作过深要求。可是,对于古诗创作原意――诗以言志,表现一种意境、境界,这种古诗学习无疑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花费了家长的诸多精力,倾注了家长满腔热情,牺牲了儿童诸多玩耍嬉戏时间,有的还可能是以违背儿童自身意愿为代价,却仅仅得到这种低水平的效果。这样的投入和这样的教育,可谓事与愿违。

小学阶段的古诗教学,因现今的教学评价体制得不到根本变革,考试仍是主要手段,大多教师还处在“考什么就教什么”的水平。教师们不得不将精力放在与考试有关的教学内容上,如要考默写故要求背诵;要考重点词意故要求个个词语掌握;要考诗句意思故要求学生一句一句将其抄下来并背出;要考中心思想故要求死记“表现了什么”“歌颂了什么”,等等。至于龚自珍为什么会写《已亥杂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为什么要倒装,这些不会考的内容,则忽略去教。?@样的教学势必带来这样的后果:生吞活剥、肢解诗意。

其实,古诗作为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最讲究的是在简练的区区几十字中必须蕴藏着丰富的意境,用司空图的话来说就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很多诗歌之所以能经久不衰、千古传诵,就是因为诗内蕴含了丰富的意境,给人以无限的遐想。所以学习古诗,仅会背诵诗句,机械地记住意思,而不去考虑寓于实境中的虚境和化为景物的情思,从审美角度看,显然达不到目的。把握诗歌的竟境不仅仅在于感知,主要靠感悟,只有“悟”才能透过诗歌形象的“形”见出“神”,透过“境”见出“情”,那种要求学生记住什么、背出什么的教学是不可能使学生领悟到神形兼备、虚实相生的意境的。

这种多了肢解、少了整体意境感悟,只求“是什么”而不顾 “为什么”的古诗教学现状,不能不说是古诗词教学的一种遗憾。

二、新课改背景下优化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对策

新课改要求小学古诗词教学培养小学生感受古文魅力的能力。小学生年龄尚小,古诗词对他们来说显得比较晦涩难懂,久而久之容易失去学习兴趣。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要创新教学方法。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1.将古诗词编成故事

听故事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鉴于小学生不易理解古诗词的意义,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古诗所述内容,发挥想象力,将诗歌编于一个小故事内,以讲故事的形式将古诗内容描述出来。如教学《登鹳雀楼》一诗,可编成这样一则故事:唐朝时,有个诗人叫王之涣。有一天傍晚,他去登游黄河边上的鹳雀楼。站在楼上,诗人极目远眺。向西看,只见一轮红日已经接近了山头,并且正在逐渐往山后落下去;向东望,滔滔的黄河水奔腾不息,一直向遥远的大海流去。于是便得到了两句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此时可及时向学生指明诗句中的“白日”“入海流”等词语与所述故事内容的对应处,并简要介绍之所以用“入海流”而不写“流入海”是古诗在用词的对仗、音韵平仄上的要求所致)诗人在楼上看到了这么壮观的景色后想,如果还想看得再远些、看得再多些,就像自己在学习上、工作上要再取得更大成绩,该怎么办呢?那就得再爬上一层楼,于是他又得了两句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此时须向学生交待“千里目”并不仅指看到的景物,还隐含着事业方面的积极进取)教师以这样的故事将《登鹳鹊楼》一诗的内容呈现给学生,并了解诗句是如何写出来的,然后再根据诗歌进行教学,为学生学习远离生活实际的古诗创造了一个感性的环境,使小学生感受到古诗中隐含的道理和韵味,在这“故事引入”的基础上,再进行“熟读理解”和“品读背诵”这两步教学环节,所花力气不大,学生却学得饶有趣味,远比一开始就“就诗歌进行教学”的效果好得多。

2.引导学生进行绘画

绘画是小学生的天性,为了提升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诗歌所写对象以图画的形式再现出来,化文字为图像、化抽象为形象,充分利用学生具体形象思维能力较强这一心理特点来为古诗这一抽象学习材料的学习服务。画图可以由教师来完成,也可以让学生去进行;可以在“引入”“讲授”等过程中出现,也可以在学完全诗后作为“巩固”手段而采用。如学完《咏鹅》一诗,我便让学生画一幅简单的彩色画,学生都能在画中表现出“曲项”“向天”“浮”“白”“绿”“红”等词的意思。学生的绘画过程,不仅是进一步巩固学习内容的过程,更是一次进行感受美、表现美的审美教育过程。又如,教学杜甫的《绝句》一诗,我结合自己的介绍、讲述,在黑板进行简笔画:柳树上的黄鹂、青天上的白鹭、窗外可见积雪的西岭、门口停泊着的船只(要注意所用粉笔的颜色必须和诗中所述一致)。此时我的板画首先可让学生感知诗歌所涉及的具体事物形象,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记忆表象,在两者的同化中获得成功感,产生愉悦感,以此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图画让学生感受到这一首诗以区区28个字容纳了这么多事物,感受到中国古诗巨大的容量,感受到中国古诗中蕴含的博大精深的中国智慧。

3.引导学生进行表演

中国古代诗歌流派纷呈、气象千万,有不少诗歌内容充满生活气息而富于童趣。在这一类诗歌教学中运用表演法,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表演法指的是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表演动作,充分利用直观动作思维来促进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如《咏鹅》一诗,所描写的对象为深受学生喜爱的动物――鹅,它长而弯的脖子、雪白的羽毛、红红的脚掌、在水面自由自在游泳的形象为学生所熟悉。在学诗过程中,我结合自身的肢体语言(如向上伸手臂为鹅的脖子;并拢的五指为鹅头;大拇指与其他四个手指微开微合为鹅在唱歌;双手前后轻轻拨动为鹅掌拨水)来表现“曲”“向天歌”“浮”“拨”等动作,这样的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之效。在学完后让学生一边念着古诗一边以动作表现,这种操作实践于课堂气氛的活跃、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主体精神的培养都有百利而无一害,至于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掌握,则是调动了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其效果当然是远远超过死记硬背了。

4.引导学生反复吟诵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古诗则是用最精粹的语言写成的。它合乎乐曲的韵律、节奏,讲究韵脚的合辙、平仄的搭配,以及字数、句数的整齐、均衡。因此,凡称诗,即便不唱,诵读起来也朗朗上口,铿锵有声,自然而然地产生乐感,让人感受到悦耳顺畅的音韵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教学时,教师可根据古诗的特点,运用范读、齐读、串读等多种形式来引导学生反复吟诵,力求读得清晰、准确、有节奏,读出诗文合辙押韵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深入感悟诗歌的意境美。如我在教学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时,引导学生注意诗中第一、第二、第四句的“晓”“鸟”“少”押韵,句内平仄交错,句间平仄相对,充分显示出语言的音韵美。我强调引导学生读出古诗缓急交替、整齐匀称的节奏美,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审美教育。

教学无法,贵在得法。加强小学古诗词教学至关重要,值得小学语文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为小学生的日后发展奠基。

(作者单位:湖南省新田县龙泉镇第二完全小学)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第2篇

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第一完小 张 燕

【摘 要】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可见教学改革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对于教师而言,应深入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想方设法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第3篇

一、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首先,新课改一再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归还给学生。学生是一堂课的主体,同样也是课程最为直接的受众,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更多的是起一种引导作用。所以说,在教学中更加提倡的是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在进行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时候,老师一定要注意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更加关注学生的差异性以及对作业的不同需求。根据学生的需求,控制好学生作业的量和质。其次,作业内容也要注意启发学生的好奇心,保护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真正地在作业中获得较为轻松愉快的心理感受。

2.以学生兴趣为主的原则

小学生正处于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阶段,活泼好动,而传统的小学语文作业大多为机械式的训练,就内容来说,较为枯燥呆板。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一定要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兴趣爱好,尽可能将作业设计得富有趣味性,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在《田忌赛马》这课中,教师便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以学生的兴趣为主,采用舞台剧、小品等各种学生喜爱的方式,进行创新性的表演。

3.采用开放式的问题模式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学习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语文知识以及其他各种能力的提高,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学习,更多是利用课外的阅读以及现实生活学习。所以说,老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也要贯彻开放性的原则,作业的形式应该多种多样,不要局限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或者是一些课本知识的巩固,而应该充分利用学生课外的资源,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比方说,可以组织学生收集当地的民歌、地方俗语等,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知识,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民间语文的发展。

二、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措施

1.作业形式应该设计多样化

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首先应该转变教师的一个观念:作业,不仅仅是复习,更多的是学习。所以说,应改变过去以书面为主、枯燥乏味的作业形式,改变简单的读读记记,变成以学生为主、较为灵活多变的作业内容。新课改下的作业设计,不仅培养的是学生书写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考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所以说,在形式上可以多样化,这样才更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比方说,实践性的作业(观察小动物),同时可以写成观察日记,或者是成立活动小组,让学生进行讲故事、竞赛等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的能力。

2.作业内容应该更加有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布置趣味性的作业更能够吸引学生兴趣,从而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这样作业效果也会更好。小学语文作业的优化设计,应改变传统作业内容。老师可以根据课本内容,设计更加富有趣味性的课外作业,利用表演、绘画等形式进行作业设计。比方说,课本剧的编写、课文插图等形式。形式多样可以使学生的参与度更高,作业的效果也会更高,对学生培养的能力也会更多。

3.作业应该体现不同层次的需求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有着自己的特点,他们的接受能力不一样,兴趣点也不一样。所以说,我们在整个作业中,应该更加强调学生的差异性。采用“一刀切”的作业模式,满足不了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新课改下的作业,首先是承认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所以说作业的优化设计也应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一般可以设计基础性作业和挑战性作业,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进行调整,让学生自主选择。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需求以及课堂上老师能够给予什么。接下来,根据不同的作业形式让学生利用课内以及课外两种形式进行锻炼,培养各种综合能力。当然了,学生的作业设计原则也还是要根据具体变化的实际,不断进行调整的。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人们对于教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小学教育是一个基本的教育,是学生的一个起步阶段,更多的是一种兴趣的培养。所以说,此时的教育显得更为重要,当然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的教学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小学语文中的作业是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也要求一线教师能够利用好作业。从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原则以及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措施进行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

参考文献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第4篇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探索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国家相关规定已经指出,小学生是小学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语文教学的时候,必须要想办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小学生能够快乐地学习。

一、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一些原则

趣味性原则: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轻松、愉快,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传统的小学语文作业比较枯燥、无味,难以激发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针对这个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小学语文作业的布置上进行一些改变;主体性原则: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所有教学活动进行的主体,学生应该能在一个恰当的环境下发挥自己学习的主动性;有效性原则:小学语文作业,是对小学生课堂知识的检查,同时也是一个知识扩展的过程,因此,老师在布置语文作业的时候,应该着重考虑作业是不是能够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实践性原则:新课标认为,小学语文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能够培养小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主要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实践能力。

二、小学语文作业优化的实践

老师在布置语文作业的时候,尽量避免那些枯燥无味的东西,加入一些有趣味性的元素,例如,将小学生喜欢看的动画片或者漫画和作业结合起来,让学生觉得做作业是一种乐趣。同时,尽量不要采用题海战术,而是选择那些有典型代表性的题目,让学生通过作业来巩固课堂上学的知识。在教学中,老师应该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例如,在学习一个典故的时候,让小学生互相讨论,理解它的潜在意思,这样下课以后布置的相关作业,学生去做会非常有成就感。老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还要注意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老师一定要注意趣味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实践性原则,从各个方面来提升小学语文对学生的帮助,并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希望本文能够对相关的小学语文老师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金跃.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基本原则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11):163.

[3]马兴喜.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理念、原则和策略[J].学刊,2013(01):133.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第5篇

摘 要: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成效会对学生的整体语文成绩造成影响,因此需要得到教师的重视。立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重点分析了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创新问题。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探索

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创新合作意识的养成,特别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时,转变教学理念,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语文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变更阅读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基于新课改,转变课堂角色

在传统语文课堂上,大多是以教师为主,由教师带领学生学习阅读内容,特别是在阅读散文时,教师先通读一遍散文内容,之后学生根据教师的节奏和停顿,再进行朗读,这种教学模式过于死板生硬,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易于学生接受新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让学生主动阅读文章,之后由教师及时纠正错误,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促进学生进步。

二、基于新课改,创设教学情境

要想真正达到新课改中提出的教学目标,就需要教师不断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内容。例如,在阅读教学中学习春天的景象时,教师就可以选择课外教学的方式,带领学生去大自然中感受春天的气息,开阔学生的视野,从而获得写作的灵感,增强阅读理解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三、基于新课改,提高教学素养

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程度,因此学校需要加强教师的教学素养,定期组织培训活动和开展课外进修课程,不断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给学生带来更好的教学服务。

总之,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及时更新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和自信,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第6篇

江苏武进职业教育中心校 施银燕

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如何走出传统语文教学的误区,走上自己的特色之路,这是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许多老师正在探索和研究的问题。教师须将新课改理念有步骤地转化为外在的行动,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思考,在思考中前行。

关键词 课程改革 语文教学 评价方式

新课程改革是语文教学界的一场革命, 新课改、新理念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活力,语文教学正在发生着变化。中职的语文教学也正经历着一场革命,一批中职语文教育工作者正身体力行地实践新课改精神,并取得了初步的成绩。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注重培养创新精神,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服务。”新课改实施以来,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明显的转变,“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的理念得到充分的体现。中职的语文课教学开始尝试走出应试教学的模式,走向一个自由广阔的空间;而且,我们也欣喜地看到,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中职的语文教学与学生所学专业开始逐步结合,走上了一条为学生的专业成长和今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的道路。

但是,我们也应该更冷静地看到:习惯势力的惰性已经成为我们实施变革、继续前行的严重阻力,中职语文教学已暴露出诸多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弊端;同时,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目前中职的语文教学改革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不少,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理性思考。直面存在的问题,正是为了更好地搞好教学。

一、人文性与工具性并重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中职的语文教学目标定位发生了变化,新的形势对中职 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教学理念、模式正在被打破,新的理念、模式尚在建立过程中。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中职的许多语文教师甚至感到无所适从。

近些年来逐渐升温的“普高热”,使得进入中职学习的学生素质与以往相比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有鉴于此,我们一线的语文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社会对一线人才的需求来调整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来适应学生,而不是仅仅是让学生来适应我们的教学。教与学需要沟通融合,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真正有实际意义,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才能走出一条新路,真正与社会、与学生专业成长相适应。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大量的初、中级人才,更多的是一线从业人员,学生毕业后就直接步入社会从事社会实践工作。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动手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就业。所以,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运用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写作应用文的能力、口语交际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通过朗读竞赛、读后感悟交流、手抄小报比赛、演讲辩论等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提高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新课程改革对语文学科的性质有了突破,明确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主要特征”,提出了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上应承担的责任。语文教学应为人的全面发展、人的一切思维和技术“设置平台”,使人类及其思维和技术在语文设置的“平台”上获得更大的发展。中职学生不仅要学好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应在语文学科里获得一种厚重的人文修养。语文课堂是师生心灵的栖息地,它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教给孩子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代表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为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要突显其工具性,更不能丢弃其文学性、人文性。人文性与工具性并重是中职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然。

那么技能型人才到底需要具备怎样的语文知识、语文水平呢?这需要中职语文教师深入实践、深入思考,需要教师本着“够用”、“实用”的原则,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结合教材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并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真正意义上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并重。

二、大胆整合、慎重取舍教材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对文化课的学习热情并不高。他们毕业后就要走向社会,面临就业,对他们而言,如何获得择业就业的能力是关键所在。只有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兴趣,革新教学方法,语文教学才能收到实效。这也是职校教师所应该直接关注的迫切的问题。

针对中等职校学生的特殊情况,一些地区的学校开始尝试大胆整合教材,在职一年级完成省编教材教学后,将中职学生第二年的语文学习与其专业结合,实施“专业语文”的教学,这应该也是一种大胆的尝试。比如,旅游专业,语文教学侧重于口语训练以及游记类文章的写作,开设口语交际课,创设情境,让学生从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口语交际的要领,为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财经类专业开设财经应用文、办公室常用应用文体的写作等等。这些初步的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较前大有提高。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运用许多的相关知识,学生的新知旧学、实践能力在无形中都得到了锻炼、提高。

当然,这种做法是否科学,我想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作为中等职校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思考,这些革新是否具有系统性科学性;是否符合学生的求知需求;我们教给学生的东西,学生对此是否能够吸收等等。由于文化课新课改在中等职业学校刚刚推行,没有成功经验可供借鉴,所以我们需要逐步摸索。但只要抓准课改的精神,结合实际,充分挖掘教材内涵,相信是能够逐步提高语文教学内涵的。

现在,各地对编写教材有很高的热情,一些学校自编了校本课程。但因为多种因素的制约,编写人员缺乏专业的系统知识,缺乏应有的编辑技术,自编教材系统性不强,漏洞颇多。在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语文教师也明显感到自编教材尚嫌“幼稚”,远不能与省编教材相比。省编教材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职教”的特色,系统性强;但是,选用材料还是过于“陈旧”,“普高”特色浓郁。试想: 3 一群在中考中就已“失利”的学生,本来文化课的学习对他们来说就是件头疼的事,如果进入职校后,语文学习于他们而言仍是要求过高,学生就会拒绝接受,整节语文课对学生来说无疑是无意义的。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够有更多的自主权,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实现自主课堂,我想,语文教学会更有实效。如果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实际、围绕学生的实际生活也许会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参与。但这些,都必须是在课程标准的引领之下,必须有序、正常、科学地开展语文教学工作,对教材的取舍要慎之又慎。

三、评价方式方式趋向多元化。

对学生的评价应以激励性评价为主。通过有效的鼓励性欣赏性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一点对中等职校的学生尤其重要。对中职学生经常报以赞许的评价,肯定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会在无形中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评价开始改变过去评价形式和手段单一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语文成绩的评价,除了以试卷考试评价之外,还将学生的口语表达、书写能力等纳入评价体系,从而使中职的语文教学评价方式趋向多元化。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以发展性评价理念为指导,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充分发挥教师的评价作用。发展性评价强调收集并保存表明学生发展状况的关键资料,对这些资料的呈现和分析能够形成对学生发展变化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的优势和不足给予学生激励或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教师的恰当评价可以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学习的信心,使其奋发向上。

要注重过程性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讲究方式方法,以增强评价的教育效果。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贯穿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关注学习结果,更重要的是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

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可以更全面更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语文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促进中职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中职语文新课改才刚刚起步,还有更多更深入的内容需要我们去探索,未来的路还很长。任何课改都是一个推陈出新的过程,有破有立,会有阵痛、有彷徨、有苦闷,成功与失败都需要时间和实践的检验。我们只有不断地总结、分析、思考、实践,才可能在课改的领域里挖掘出规律性的东西,课改才会在不断的实践中深化完善,从而更好地改进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上一篇:合唱团章程下一篇:食堂饭菜浪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