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

2024-06-22

数学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精选14篇)

数学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 第1篇

现代教育理念昭示着我们,高效课堂是和谐教育的具体表现形式,是高效课堂生成的基础。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师一直关注并执著追求的目标。实现课堂高效性的方法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但很多时候也是困难的,针对个人教学实践,我从导学案的角度对小学数学课堂的高效性进行了思考。

在创设“高效课堂”的口号下,教师们都采取课前布置预习学案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使用“导学案”的课堂常出现课堂效率更低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高效课堂的实施。

一、目前导学案的使用存在几点问题

1、重视了导学案,忽略了自主探究

常见的数学预习学案由以下内容组成:预习题、探究题、巩固题、拓展题、检测题。当然,每个教师都有属于自己的不同版本的预习学案,但呈现的都是一片试题的“泥潭”,学生拿到学案导学往往不是首先去认真看书,而是浅尝辄止,急于做题,在概念原理都不甚理解的情况下对照例题等直接解题。

2、乏味的数学课堂

因为年龄特点,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往往只是为了完成作业任务而学习。实施导学案教学,更多的使得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表达各自的意见,但同时,这样的课堂变成了师生核对答案的讲堂,因为学生需要的是完成导学案,需要的是正确答案,至于为什么是这个答案很少有学生关心,这样学生失去了知识的一个形成过程,减少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数学课堂一旦失去头脑的思考,必然变得乏味。

3、师生精神失去了家园

较长时间(如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内,使用同一种形式的导学案,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会受到挫伤和压抑。长此以往,师生的激情消磨殆尽,课堂气氛再度沉闷,持着对“导学案”的怀疑,教学方式很有可能重回原点。

二、实施导学案教学的几点建议

1、导学案的设计要多体现主观性

课标是教学的依据,预习应该按课标要求去掌握概念、理解例题、会模仿例题完成课本练习题。应使应试式的学案回归生态化的学案,使试题式的学案回归问题式的学案。更多的时候,主观一点的问题,更容易让人发挥大脑的思考,尤其在小学生“减负”永远完成不了的情况下,问题式的学案可以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使身心得到放松。

2、传递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

在“导学案”教学方式中,导学案设计的最高境界就是不但通过导学案直接传递有形的知识,而且还要把尽可能多的能力培养调整在有形知识之上,传递给学生。导学案除了为学生疏导知识、辅导探究外,还应该具有指导学法的作用,这也是学案导学的预期优势。体现在指导学生在关键和重点处有所突破,在学案中往往以“建议”“注意”“提示”等加以提醒。课堂上,根据学生课前准备情况,着重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借助问题的变化和深入供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究、交流,引导学生合理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总结学习中的经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平等合作的良好学风。

3、导学案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

虽然学生的预习是一个自主化的过程,但由于思维受到导学案以及书本的禁锢,会使他们产生共同的视角和基本知识的把握。所以,学生预习中产生的新奇的想法或问题,都可以预料。因此,教师们可以利用课前的几分钟时间了解学生导学案完成的“成果”,做到“心里有谱”。课堂上面对学生的“超前”生成,最好利用学生的发言,“相机行事”,智慧引申,使教学过程成为多向交流互动、充满活力的过程。

(1)教学流程与学案导学相顺应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学流程与学案相顺应,不仅能极大地推动学生的预习,而且能点燃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反之,学生通过学案获得的成就感将消减。

(2)教学流程因学案导学而调整

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预习后差异更大,因此,教师要“以学定教”,把握好教学的起点、内容、要求和节奏。对于预习之后就能掌握的,可以少讲甚至忽略,而对于一点就通的可以以点拨为主的指导,把最多的时间用在有一定难度的知识面上。

三、“导学案”使用中师生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对学生使用“导学案”的要求:

1、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前预习。

2、课堂上注意做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

3、每隔一段时间,将“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册。

对教师使用“学案”的要求:

1、上课前一天,下发本节课的“导学案”,认真指导学生

使用“导学案”,在上课前必须抽批部分导学案(小班额最好全批),以了解学情再次进行课前备课。

2、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让学生阅读;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规律放手让学生概括;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

3、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拓展学生思维

4、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要突出一个“导”字,强化一个“研”字。学生不是玩偶,让做什么就只做什么,没有主动性;学生也不是容器,让装什么就装什么,没有思维。学生,尤其是小学生,他们是天生的学习者,有能力也必须学会自己预习属于他们的书本。学生预习的成效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而学案导学能够达到辅导学生自学的效果,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并把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成一种学习知识的能力。

学案导学是教学大纲的指南针,以导学案为纲,可以达到对学情的及时诊断和有效指导,师生互动,智慧共生,这样的课堂,才是我们追求的高效课堂。

数学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 第2篇

丰泽小学

杨俊英

在学校领导的大力倡导和指导下,我校投入了“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活动”的教学改革。在初步尝试“学案导学”这一新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谈谈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学案导学”的体会。

1、读书自学,独立完成导学单。

导学单发下后,每位学生依据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及导学单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静心动脑,读书自学、自主分析,独立解决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用红色笔标出,带入下一环节。

2、小组合作、交流解疑,完成导学单。

通过独立自学,同学们解决一些问题,也形成了一些疑惑,带着疑惑进入小组合作交流,这一环节是学生相互学习、互相帮扶共同促进的关键环节,由教师全面掌控,小组长负责组织,如果组内解决不了的由组长反馈给老师。

3、展示点评,总结升华,完善导学单。

教师通过学科组长反馈的信息,围绕教学重点难点,学生的疑惑点,布置展示任务,分配给各小组,小组通过讨论交流、分工合作把本组构建的知识网络或提炼的典型解题思路等,展示到黑板上,并做出精彩的讲解与点评。

4、清理过关,当堂检测。

经过激烈的讨论、争辩、精彩的展示表现,思维比较活跃,心情比较兴奋,这时需静下心来,回过头去,梳理知识,反刍消化,清理过关。此过程可自我回顾反思,也可小组内生与生互查互改导学单,互相帮助清理过关。当堂检测形式要灵活,可全测,也可抽测,可书面、亦可口头,不求形式。

5、评价导学单

没有反思就不能进步,课后要及时收交导学单,老师及时把握学生完成导学单的情况,纠错如何,知识归类、规律提升、方法总结如何;反思如何,给学生导学单评定出相应的等级。

课后老师要对课堂进行回顾,写出课后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书写到导学案反思栏内。“学案导学法”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教师要在导学单“导“的环节要多下功夫。

2、某些内容采用此法把课时拉得太长,耽误以后课业的进行。

3、学生合作交流还有待深入细化,帮扶要具体。

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例析 第3篇

经过教研组全体成员研讨,最终确定了利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近一年的研究实验中,我们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农村小学学生的发展。同时,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数学学科更为适用。在我们的“学案导学”设计中,注重了学生的学、教师的导、学生的练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的备课就是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就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参考书编写教学方案。有的教师为了节省时间,编写教案就是抄写教材上的例题或是参考书、课外资料中的内容。编写这样的教案费时费力,实用性也很差,真可谓劳民伤财。

目前,我们编制的“学案导学”是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案。学案中有学生课前自学的内容目标和自学的重点、难点,有学生自学方法指导,有适当适量的练习题。学案编制好后,一般提前一天发给学生。根据情况,教师可以检查一部分学生或全部学生的“学案”,以便在课堂中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学习的难点和疑点。

如“循环小数”这一章节,在学案中确定了这样的自学目标:1初步认识并能用简便法表示循环小数。2能用循环小数表示除法的商。

第一个目标可以作为学生自学的重点,第二个目标可以作为学生自学的难点。

学习方法:阅读教材,独立思考,练习检测、巩固等。

为了检测、巩固学生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我们出了如下几道难易适中的练习:

1下面哪些是循环小数?0.71818……,1.529529……,6.66666,0.3333……,3.5423423……,1.676767。

2计算下面各题,请用简便法写出是循环小数的商。7.9÷3.3=?O.5÷0.12=?38.2÷2.7=?

3……

学生在课前必须认真研讨导学案,领会导学案的要旨。在此基础上,明确自学目标,按照导学案要求认真学习相关内容并完成相关练习题。

利用“学案导学”组织教学,其中最突出的优点就是减轻了师生的负担,提高了备课的质量,同时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利用“学案导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2011年版的《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自学数学的能力。我们利用导学案组织教学,注重学生自己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给学生运用自己掌握的方法进行自学的机会,从而使学生自学数学的能力大大增强。

“学案导学”所关注的是有效的课堂教学效益。有效的课堂教学效益是教学效益提高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则要通过课堂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自学能力的人。

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学”是基础,是立足点。要求学生在本单元、本章节、本课时内掌握什么知识点、学会什么定理公式、行成何种能力和技巧,教师必须十分精准定位。

另一方面,“学”还更要体现在让学生学会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真正的“温故而知新”,学会知故而创新。

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导”是手段,是学的方向。这里“导”可以分为两部分理解,一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引导、导疑,指在课堂上教师围绕学习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出疑问,解决疑问,并以此为契机养成质疑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安排每一个教学步骤,去设计每一个教学时段,去安排课堂40分钟的分分秒秒,目的还是一个,追求最佳课堂教学效益。教师要牢记:活跃的课堂,互动的师生,互动的学生,互动的课本与人体现了“导”的成功。

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练习是必不可少的。通过练习,能够发现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同时练习还要顾及及时弥补、巩固和加深所学知识,拓展知识应用。

利用“学案导学”模式进行教学,并不是说完全取消了教师的作用。实际上,教师仍是课堂的主导者。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少不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如上课伊始,教师仍要导入新课,出示目标:简洁、有效地导入新课,检测学生的自学情况。设置提纲,温故知新:教师根据课前对学生自学情况的检查,让学生独自阅读和思考。另外,教师还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进行指导点拨,设计练习巩固所学,拓展延伸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

刍议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 第4篇

一、学案的编写

1.编写的原则

学案是导学的载体,有什么样的学案就有什么样的课堂导学。理清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努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问、自做、自练的方法和机会,要针对不同的对象编写不同的学案,确保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对学习的兴趣。

编写学案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学案的编写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问题的显现和解决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目标应体现教师对教育本质和目的的正确理解。好的教学目标是一种全新的知识观,这种新的知识观不是现成的真理和结论,而应是让学生去发现真理和获得结论的过程,使学生在发现真理和获得结论的过程中培养创造力。学案的编写应该服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充分考虑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平,使学案具有较大的弹性和适应性。

2.学案的内容

学案内容必须能使学生建立牢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的编写要紧扣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认识层次,不能是知识点的单一重复。编写学案时,要强调内容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应当采用启发式,使学生“跳跳摘桃子”,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能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受到启发,触发联想,产生迁移和连结,形成新的观点和理论,达到认识上的飞跃。制定的目标,既要切实可行,又要使学生感到跳一下能摸得着。知识构成可以分成基本线索和基础知识两部分。线索是对一节课内容的高度概括,编写时,它一般以填空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去完成。基础知识是学案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知识结构框架、基本知识点、教师的点拨和设疑、印证的材料等。

学案要清楚完整地反映一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以及应培养的能力。学案上,要给学生留出记笔记和做小结的地方,以便学生写自己的心得、体会和疑问,以利于学生的自我调节和提高。

二、学案教学的操作

教师在讲课的前一天把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下预习。通过预习,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要学的内容、教师的授课意图、教师要提的问题、自己不懂的地方以及听课的重点等。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可大大提高听课的效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不仅能使学生不断的体验成功,维持持久的学习动力,而且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能缩短获取知识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培养探索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时,教师参照教案,按照学案授课。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学案进行学与练。

三、学案范例

函数的零点学案

【预习要点及要求】

1.理解函数零点的概念。

2.会判定二次函数零点的个数。

3.会求函数的零点。

4.掌握函数零点的性质。

5.能结合二次函数图象判断一元二次方程式根存在性及根的个数。

6.理解函数零点与方程式根的关系。

7.会用零点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再现】

1.如何判一元二次方程式实根个数?

2.二次函数顶点坐标,对称轴分别是什么?

【概念探究】

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

1.已知函数,=0,<0,>0。

叫做函数的零点。

2.请你写出零点的定义。

3.如何求函数的零点?

4.函数的零点与图像什么关系?

【例题解析】

1.阅读课本完成例题。

例:求函数的零点,并画出它的图象。

2.由上例函数值大于0,小于0,等于0时自变量取值范围分别是什么?

3.请思考求函数零点对作函数简图有什么作用?

【总结点拨】

对概念理解及对例题的解释

1.不是所有函数都有零点

2.二次函数零点个数的判定转化为二次方程实根的个数的判定。

3.函数零点有变量零点和不变量零点。

4.求三次函数零点,关键是正确的因式分解,作图像可先由零点分析出函数值的正负变化情况,再适当取点作出图像。

【例题讲解】

例1.函数仅有一个零点,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例2.函数零点所在大致区间是( )

A.(0,1) B.(1,2) C.(2,3) D.(3,4)

例3.关于的二次方程,若方程式有两根,其中一根在区间内,另一根在(1,2)内,求的范围。

【当堂练习】

1.下列函数中在[1,2]上有零点的是( )

A. B.

C. D.

2.若方程在(0,1)内恰有一个实根,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3.函数,若,则在上零点的个数为( )

A.至多有一个 B.有一个或两个

C.有且只有一个 D.一个也没有

4.已知函数是R上的奇函数,其零点,……,则= 。

5.一次函数在[0,1]无零点,则取值范围为 。

6.函数有两个零点,且都大于2,求的取值范围 。

四、实施学案导学应注意的事项

1.注意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①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是写在学案上的,属显性目标,主要通过学生自学完成;②情感目标和意志目标是隐性目标,不能写在学案上,要靠教师适时调控,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意志等。

2.教师不要操之过急:没有耐性,一看学生答不出,就急于告诉学生答案,失去了培养学生能力的机会。

3.学案和教案的关系:学案是教师精心设计,学生用来自主学习的方案,它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案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它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教案必须在学案的基础上进行编写。

数学导学案使用心得 第5篇

在使用中我们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前预习。要求学生使用“导学案”时坚持三个原则:自觉性原则、主动性原则、独立性原则。

②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让学生阅读;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规律放手让学生概括;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

③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拓展学生思维,主要包括:第一,引导学生通过展开充分的思维来获取知识,显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和错误;第二,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给与鼓励和引导;第三,课堂教学中除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外,教师自己的思维也要得到充分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激活学生,提升自己,做到教学相长。

数学导学案使用心得 第6篇

一、导学案的备写。广而精,量适中,全而不乱。

首先,主备教师必须吃透教材,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挖掘教材的内涵和外延,导学稿上的每一句话、一道习题力求做到 “弹无虚发”。

其次,对于教学设计既要对学生的学习有指导的作用,又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既要学生在自主研究学习中积累学习经验;又要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能力;既要在小组总结交流的学习中共同前进,又要使学生在问题交流过程中有开拓创新的意识。保证课堂教学时间真正用于学生的有效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象厨师一样进行“选料”、“ 配料”,既要使“菜”的味道有特色又要符合大众口味。既要使优等生“吃饱”,又不能使后进生望而却步。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参差的同学的学习实际,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最后,导学稿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绝不是哪一个老师的功劳,而是备课组全体成员合作的结果。主备教师备好后,再由备课组全体教师共同讨论修改,最终定稿。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集体的力量才是无穷的,众人拾柴火焰高。

二、导学案的操作。教师是导演,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监督者,见证者,合作者,是学生讨论得出某种结论和规律的欣赏者。

首先,督促引导学生认真独立预习,初步感知教材,发现问题,教师抽查一部分学生了解预习情况,以备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在预习环节上也提倡小组间探讨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将问题上解老师。其次是上课,避免就导学稿讲导学稿,这样学生无兴趣,课堂气氛不活跃。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好比导演,学生就是演员,要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让课堂充满活力。教师要不经意的有意操作教学程序,也可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及时引点迷津,监督见证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学生讨论得出某种结论和规律用欣赏和鼓励性的语言加以评价,同时,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恰当使用多种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教学不容忽视,做到寓教于需,寓教于乐,寓教于情,寓教于理,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亢奋的状态。

三、导学案的批阅。有指导性、针对性、及时性。

一般地,一节课的导学稿的批阅次数为三次。第一次为预习部分的批阅,教师应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和预习疑难给以点拨和指导性的意见,为课堂教学打基础。第二次为作业和课外拓展延伸部分的批阅,这一部分最为重要,教师必须认真仔细的批阅,了解各个层次的学生知识的掌物情况。第三次,检查学生对错题的更正情况,避免学生将问题遗留积累,造成知识的负积累而成为 “差生”。不论是哪一次的批阅都必须及时,老师及时的了解学生,知道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又便于课堂操控,查漏补缺。

但我认为还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一、导学案要求我们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要做到“日日清”“周周清”。针对每天所讲内容,及时进行反馈,这也就要求学生增强课堂上的“负担”,减轻课外学习的负担。每周还要进行“周周清”,面向全体学生,查漏补缺。但我们并没有完全做到这一点,还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检查不到位,无法及时了解、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的成绩也就无法提高。

二、导学案的使用使差生更加明显。

导学案的运用,针对好学生,是很好的催化剂,更能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而对于稍差的学生,他们的各种习惯都比较差、也比较懒惰,学习没有动力,没有积极性。怎样才能更好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能主动地去学习?是数学课的老师们的首要任务。目前我们出现的情况是“差生吃不了,优生有点吃不饱”,这样导致优生能力提不高,差生在完不成任务的情况下只得抄袭,越来越差。而且大多学生的家长本身的素质不高,对学生的监督难以保证,使得他们偷懒、钻空子,是能少则少,能不写就不写,该记忆的知识、概念、公式,都弄的是一知半解,有时提问什么都不知道,没学几天就把老师教的还给了老师。所以我们老师贫于抓学生、盯学生,还不一定得到好的成绩。因此我们只能再加强责任心、更加努力地来抓学生、盯学生以提高数学成绩。

《数学》导学案教学模式 第7篇

数学“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即由自主预习、合作探究、学习体会、测试反馈、拓展提升、师生反思六个环节组成。

一、自主预习环节

自主预习,又称为前置性小研究或前置性学习,是课改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它指的学生学习新课内容之前,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进行的尝试性学习。

新课程应当从“学”而并非“教”的角度设计教学,学习效果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只有在自主学习的实践活动中,才能提高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新授课前一天把导学案发给学生,利用自习课(自主学习课),让学生先学的基础上合作讨论,小组长检查、学生互查、教师巡查、适时、适量点拨并进行评价,督促学生养成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的良好习惯。

目前我们的学生学习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不善于读教材,有的学生不看书直接做自主预习,遇到新问题就问老师.我们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新学一个章节内容,先粗粗读一遍,即浏览本章节所学内容的枝干,然后一边读一边勾,粗略懂得教材的内容的重点、难点所在,对不理解的地方打上记号。然后细细的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或与小组同学交流。学生习惯了自习课,就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应做到“导三时”、“点四处”。“导三时”即是揭题定标时、自学讨论时、总结深化时,“点四处”即是新旧知识联结处,新知重难点之处、共性错误之处、意见不统一之处。这样,才能使学生自主学习落到实处。

二、合作探究环节

合作探究环节分小组合作探究和师生合作探究。合作学习、交流展示也是学生自身学习的需要

小组合作探究视具体情况可在自习课独立思考,完成.,课前3分钟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适时点拨,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学生针对师生合作探究部分先独立思考,可能有的学生很快就有了思路,有的学生却还未弄清楚。这时,学习小组就开始起作用。我们的做法是对于大部分学生理解的问题,让学科组长组织学生开展小组交流、讨论,让每个同学自由发表见解,相互启迪。对于一些较高难度的问题,一般让学习小组之间解决,必要时可以使用展台展示。到讲台前展示的学生,使出浑身解数,或画图,或演示,或板书,讲得头头是道,而听的学生则专心致志,津津有味。如果台上的学生偶尔出现了错误,下面的学生会毫不客气地指出来。在这样的学习气氛之中,学生才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同学们讲解展示完后,针对展示情况,教师、学生作及时点评,或进行反问,追问、质疑及补充,深层次探究问题。在展示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还要关注学生的语言、神态、动作、情感、书写等。在交流展示时,能够有的放矢。学生不会的和讲不清的,教师必须要向学生重点讲解,以突破重点难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讨论一般以每节课2-3次,10分钟左右为宜。

三、学习体会环节(小结升华)

针对本节内容引导学生 对所学知识及思想方法进行反思、总结。提炼本节课重点难点内容。

四、检测反馈环节(当堂反馈)

利用5-8分钟当堂检测本节课内容。如时间充足,当堂讲解。利用组内、组间互换考核当堂情况。

教师巡视,注重对学困生的检查,收集学生答题信息。练习完成后,及时检查,反馈矫正,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每个知识点后面对应的练习题扣住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易错、易混、易漏点、中考焦点,巩固本堂课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五、拓展应用环节(达标检测)

设置了近20分钟的练习量,让学生自主深层次的探究,以巩固知识、拓展思维。及时交上来老师批阅的。下节自习课时小组评议。

六、师生反思环节

应用导学案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第8篇

一、应用“设问导读”, 搭建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平台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为导学案中的“设问导读”环节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问题的设计要着眼于学生学习水平的最近发展区, 并在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以及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 巧妙地进行设计。

比如, 教学三年级“毫米的认识”一节内容时, 笔者设计了这样的“设问导读”内容:仔细阅读课本第21 页的内容, 完成题目中的空。1.估计数学书的长大约是 ( ) , 宽大约是 () , 厚大约是 () ;2.量出数学书的长是 () , 宽是 () , 厚是 ( ) ;3.你遇到了什么问题?设计的每个问题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问题1 帮助学生做题前要选取合理的方法、知识, 问题2 让学生通过实践验证自己所猜结果是否合理, 问题3 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质疑。通过设问, 促使学生自读教材, 在阅读中解决问题, 达到自主获取知识的目的。

二、通过“展示交流”, 营造学生交流的氛围

导学案中的“展示交流”环节, 给学生提供了知识、方法交流的机会。这一环节可以分类设计“自学检测”, 让学生复述概念或数学方法, 或让学生讲解例题等, 以展示学生自学的成果;也可以设计“问题辩论”, 让学生围绕难点或重点问题各抒己见, 展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比如, 在教学六年级“比的意义”一节内容时, 学生在交流“等腰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度数的比是 () ”这道检测题的计算方法时, 一组学生的观点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都是45 度, 所以是45 比45;另一组学生的观点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都相等, 所以应该是1 比1。答案一出, 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 各组学生激烈讨论, 纷纷罗列出理由。这就给学生创设了“辩”的焦点, 学生爱说、想说。在说辩中, 课堂就有了生命气息, 学生的智力得到了提升, 知识得以巩固, 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设计“当堂检测”, 创设良好作业习惯的环境

“当堂检测”是导学案中的重要环节。一般设计5~10 分钟的测试题, 对当堂学习的内容进行检测。题目要少而精, 要匠心独运, 设计出典型题、综合题、易错题等重点题目, 帮助学生抓主抓重, 达到举一反三、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效果。当堂作业要当堂收交, 保证作业的质量。

四、坚持“组间评价”, 挖掘学生素养持续提升的空间

进行“组间评价”的方式, 是学生形成团队精神和学习合力的有效方法。学生的评价以组为单位, 评比的分数直接在黑板上记录, 时刻提醒学生该做什么。评价的内容要全面理性而不刻板。在“设问导读”环节, 重点要在自主学习的速度、方式、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在“展示交流”环节, 重点要在“说”的声音, 语言的准确性、流畅程度、逻辑性, 数学概念的应用以及和学生交流辩论时文明用语的应用方面进行评价;“当堂作业”重点评价作业的准确性、书写、速度、答题格式等方面。评价要有的放矢, 导向明确, 让学生心服口服。

高中数学“导学案”教学的冷思考 第9篇

近几年的课堂教学改革可谓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此乃教育之幸事。早些有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达标”教学模式,模式是好的,但有待于完善。其后有昌乐二中的“271”课堂模式和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都以导学案贯穿课堂,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于是都去学了,并实施于课堂已一年多了,但课堂效率总不理想。感觉导学案作用不大,学了后总抓不牢,落不实。今有幸与同仁们枣庄八中学习,亲睹其课堂教学,感受颇深,归纳为八个字“踏实、真实、朴实、高效”。同样以导学案为抓手,为什么枣庄八中抓得这么好呢?仔细想想,关键问题是导学案。那么如何切实抓好导学案工作呢?下面我想从以下几点谈谈:

一、“导学案”的编写质量是根本

导学案与教学案不同,它必须能生成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不是传统的教辅资料,但又不能脱离教材。它是学生学习的向导,也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导学案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一堂课的各个环节,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学案的编写不仅要根据学科特点,而且要根据课型特点,但格式必须统一。“导学案”的编写是由集体分工协作完成的。编写过程就是控制编写质量的过程。开学前,备课组成员就讨论出一学期的进度,安排调整好教材,并把具体教学内容细化到每一节课。结合枣庄八中的经验,一份合格的导学案必须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能够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提供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指导,提供学生检测学习效果和自我评价的材料。综观备课组已编写的导学案,基本上都达到这些要求。

二、“导学案”的课堂使用是关键

“导学案”有学习目标、课前准备、新课导学、典型例题、总结提升、学习评价、课后作业七部分。导学案一般是开学前已经编写好,开学时和课本一起发放给学生。具体使用时,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学习目标和课前准备这两部分,而新课导学、典型例题、总结提升、学习评价则是在当堂课上完成的。

下面笔者以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必修⑤“解三角形”一章的“正弦定理”一课为例进行阐述。

(1)学习目标。这一栏明确了这一课的学习重点及难点。本课要求学生(一)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二)掌握正弦定理的证明方法;(三)会运用正弦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让学生体验建模思想。

(2)课前准备。这一栏要求学生阅读课本,对教材整体感知,圈划出知识点,对这一课的简单练习试做。本课要求学生预习书本第2页“正弦定理”一节,思考 C的大小与它的对边AB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试做第4页上的练习1。通过课前准备达到作好知识铺垫与衔接,激发学习兴趣,明确预习目标的效果。

(3)新课导学。这一栏是学案的重点,是“重中之重”。 要求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通过探究建立模型,从而获得新知。

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成果??——正弦定理。

(教师在这里故布疑阵,果然不少学生提出质询;这个结论只适合用于只适用直角三角形,对任意三角形,还没有获得证明呢!而这正是教师的预期。学生动手,给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时的证明,在证明过程中又都转化回归到直角三角形。图2展示的数学科研最典型的方法和数学思想最具代表性的精粹顺应而出)

教师:请用自然语言描述出正弦定理的内容:(略)。

上述导学案不是照抄课本,但又处处源于课本,恰当地处理了导学案与课本之间的关系。

(4)典型例题。这一栏是对新课导学的巩固。可以先让学生自行分析,对学生有疑问的地方及时解答;同时教师随时注意学生解题情况,及时反馈。针对大部分学生都不能理解和掌握的地方要详细讲解。

在完成例2后,对两道例题进行归类小结:应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①已知两角和一边;②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通过小结,培养学生归类的能力。

(5)总结提升。这一栏是包括学习小结和知识拓展。

(6)学习评价。这一栏是首先是学生对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的自我评价,然后是5分钟(5道小题)的当堂检测。本课当堂检测练习就是针对两类解三角形问题出的5道题进行巩固性练习,并当堂批阅,通过检测达到巩固消化已学知识,加强教学反思,做到“堂堂清”。

(7)课后作业这一栏留到课后完成,于晚修时收齐,教师在批改作业的同时还可以检查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的情况,第二天课堂上还可以及时反馈情况。

“导学案”是全年级统一的,但由于每个班级的情况都有所不同,包括艺术班、体育班、普通班,且每个班的学生的层次又不同,这就需要教师根据班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导学案”。

三、“导学案”的使用效果是原动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自实施“导学案”教学后,最明显的变化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劲更大,以前是教师逼着学,现在是学生自己要学。实施“导学案”教学首先调动并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增加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愿学和乐学,解决了学生中存在的对数学厌学的问题。其次,导学案强化学法指导,使学生知道怎么样学习才能省时省力效果好。再次,导学案的内容具有选择性、竞争性、合作性,学生可以从中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内容,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也加强了,也主动请教老师了。无论是平时测试还是学校组织的月考、中段考,学生的成绩明显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也比以前更足了。

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导学案 第10篇

道三小学 王贺花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没有括号的乘除、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尝试自学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尝试,获得成功的快乐

二、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1、脱式计算并说明运算顺序

30÷2 467-240+129 624÷3×2 35-12+14

2、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琳琳去“冰天雪地”游玩,成人票每张24元,儿童半价,他们购门票需多少元?(说说“成人票”“儿童票”“半价”的意思再列式计算)

3、阅读第6页的图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列式并说说计算顺序。

4、运算顺序一样的画“Y”,不一样的画“N”.(1)2×9÷3(2)36-6×5 56÷7×5 2+9-3 36÷6×5 56+7×5()()()【互动探究】

1、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203-134÷2 28+120×8 97-12×6+43 26×4-125÷5 说一说:仔细观察上面两题,我发现了。

2、.同学们植树,三年级40人,每人植树2棵;四年级20人,每人植树3棵.这两个年级一共植树多少棵?

3、果园里有苹果树48棵,桃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2倍,梨树的棵数比苹果树和桃树的总数多37棵.果园里有梨树多少棵?

【整理学案】

这节课,你有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 【达标测评】

1.下面计算对吗?不正确的请改正过来。

(1)38+22÷2-10(2)100-18÷2×8(3)25×2-15+10 =60÷2-10 =100-9×8 =50-25 =30-10 =100-72 =25 =20 =28

2、爸爸带明明去滑雪,乘缆车上山用了4分钟,缆车每分钟行200米。滑雪下山用了20分钟,每分钟行70千米。他们滑雪行了多少米?滑雪 比乘缆车多行多少米?

3、某县城到省城的公路长160千米。一辆汽车走高速公路的速度是80千米/小时,走普通公路的速度是40/小时。从县城去省城走高速路比普通公路节省多少时间?

【快乐应用】

1、小刚参加800米跑步比赛,每分钟跑310米,跑了2分钟,距终点还有多少米?

2、新梅电影院,楼上有248个座位,楼下的座位是楼上的3倍。学校共有师生950人一同看电影,这些座位够吗?

3、李阿姨去服装城批发了一批上衣和裤子,其中18件上衣450元,35条裤子770元,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

4、光明小学各年级学生数如下表。年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数量/人 274 260 282 264 258 276 学校组织两个年级去看儿童话剧,剧院里正好坐了18排,每排31人,(其中老师有24人)。去剧院看话剧的可能是哪两个年级?

四年级数学 《积商之和(差)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道三小学 王贺花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没有括号的乘除、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尝试自学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尝试,获得成功的快乐 【学习重难点】

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知识链接】

一级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规定的? 【学法指导】

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并能与同伴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反馈,并在全班交流,主要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根据是什么?

3、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根据自己日常生活经验,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掌握积商之和(差)的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前两节课,老师向大家介绍了有关“冰雪天地”游乐场的一些情况。今天,老师带来了“冰雪天地”游乐场接待人数的统计表。大家来看看这张统计表,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出示下表:

这是“冰雪天地”游乐场接待人数的统计表

日期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人数 312 306 369

提问: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一些一步计算的题,教师可提示他们提出一些两步计算的题)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3天一共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一周预计接待多少人?

学生列式解答。并说说计算顺序。

导入新课: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大家说说到了“冰雪天地”游乐场门口,得先干什么呀?(买票)大家看,游乐场到了,牌子上都写得清清楚楚,你能看懂它的意思,会买票吗?

课件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看图。提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

3(1)学生分组讨论,在组内交流获取的信息,小组汇报。

谁能用语言完整地叙述问题?

师引导,学生回答,教师课件出示: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成人票每张24元,儿童票半价。购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提问:成人票每张多少元?半价是什么意思?儿童票每张多少元?要买几张成人票?几张儿童票?要解决什么问题?

提问:要求购门票一共需要花多少钱,必须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

(2)列式解答。

生1:24+24=48(元)24÷2=12(元)48+12=60(元)

生2:24+24+24÷生3:24×2+24÷2

师板书,提问:这三个算式,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第一个算式是分步列式,二、三两个算式是分步列式,后两个算式的意思其实一样,24+24和24×2都是在算两张大人票要多少钱?)

24×2表示什么意思?24÷2表示什么意思?

让学生独立解答。

(3)明确综合算式的解答方法。

24+24+24÷2 24×2+24÷

2=24+24+12 =48+12

=48+12 =60(元)

=60(元)

以上两种综合算式的解答方法进行呈现,虽然两种算式都是来求购门票需要多少钱?但写法却有所不同。

(4)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复习题的算式与例3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积商之和(差)的混合运算)

提问: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什么?

生回答,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2、提问: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小组讨论并交流。

学生可能提出:

(1)买1张成人票,3张儿童票,一共要付多少钱?

(2)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学生独立列综合算式解答,并说出计算顺序。

3、比较:这些算式与例题算式有什么异同?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并小结,深化运算顺序。

4、反馈练习:第7页“做一做”第1题。

运算顺序一样的画“√”,不一样的画“×”。

(1)2×9÷3(2)36-6×5(3)56÷7×2+9-3 36÷6×5 56+7×5

(三)巩固提高

1、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203-134÷2 28+120×8

97-12×6+43 26×4-125÷

5先说一说各题的运算顺序,请四位同学到黑板上来板演,其它同学在自己草稿纸上完成。完成后进行校对,有错误的及时指出。

2、解决问题。

(1)同学们植树,四年级140人,每人植树2棵;五年级120人,每人植树3棵。这两个年级一共植树多少棵?

(2)果园里有苹果树48棵,桃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2倍,梨树的棵数比苹果树和桃树的总数多12棵。果园里有梨树多少棵?

教学中如何正确使用数学导学案 第11篇

史又成

2012年11月份以来,我校按照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模式,掀起了新一轮课改,要求各备课组编写导学案,以导学案为统领打造高效课堂。一篇好的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是学生学习的起点,但也是体现着将要“到达”的目的地。一篇好的导学案如果不能发挥它的最大值,那么就如一颗璀璨的宝石不能发出耀眼的光芒。如何正确使用导学案呢?通过我教学实践体会应该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一、完成导学案的“四步曲”

有的同学拿到导学案后不问青红皂白看也不看就直接翻开教科书找书本中的定理、定义、例题等,只要是书上有的就抄写在导学案上。这样做法只是为了应付,为了完成而完成导学案,根本就不能起到导学的作用。学生拿到导学案后,第一步,先仔细阅读教学目标,这是本张导学案纲领性内容,是它的源泉同时也是核心部分。只有带着目的去预习才有可能更好的掌握它。第二步,接着我们不是做导学案而是浏览一遍导学案做到心中有一个大致的印象。第三步,然后去预习教材。第四步,最后才是填写导学案。

二、用活学生手中的“三宝”

高效课堂中的实践要求每个学生都有“三件宝贝”,即“活页夹”、“双色笔”、“纠错本”。“活页夹”是专门来搜集留存导学案的,当然也可以用其它类似的东西代替,目的是让学生把所发放的导学案保存起来防止丢失以备后用。“双色笔”一般是红和蓝或红和黑搭配。双色笔在高效课堂上起到极大的作用,一般要求学生在接到导学案后,在预习完成导学案的过程中一旦遇到“拦路虎”,这时候双色笔就派上了用场。把不会的问题“标注”出来,这就是让每位学生明确课堂基本的学习目标,并让学生知道把不会的问题学会其实就完成了学习任务。“纠错本”是学生通过自学、对学、群学及课堂展示后,使用双色笔把错误的或不理解的题目整理抄写在纠错本上,并在旁边有双色笔注明错误的原因、改正、警句等加深巩固和理解。一个学期下来不同学生的“个人化复习资料”就汇集起来了。这样在复习时就方便多了,针对性和目的性就更强了。

三、反思——导学案的升华

提起教学反思大多数学者认为反思是老师的事与学生无关。这是大错特错的,它不仅仅是教师的事,更是学生的事。教学反思从字面解释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教师的反思固为重要,它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回顾思考,是对教学过程的重新认识,是对教学进行再评价和经验总结的过程。因此它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当代著名教育学家朱永新说:“作为老师,每天一反思,十年必成大器”上海教科院顾泠沅教授说:“反思是教师选择以机会‘最大化’的成长方式,它能使青年教师在能力的边缘工作。”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我把这两句话修改一下:“作为学生,每天一反思,十年后必成大器”和“反思是学生选择以机会‘最大化’的成长方式,它能使优秀生更优秀,使‘学困生’在能力的边缘看见成功。”学生的导学案的反思要着重分析导学案在完成与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例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给组内同学讲解时把不同的类型的题目讲解的更透彻或需要注意的地方。从导学案中发现问题以及好的建议,对错误问题的原因分析,并提出对自己的希望和要求,以便下一张导学案完成的更好。

四、成为导学案的好朋友

导学案在完成之后并不是把它用“活页夹”一夹完事,放在书桌的最里面再不去过问。我们要经常有事无事的时候随手翻一番,看一看,想一想,加深对知识的回顾。当你再一次光临它时也许有的题目会给你一种豁然开朗和恍然大悟的感觉。这道题原来还

初中数学教学导学案设计 第12篇

课题: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一、教学设计: 1.学习方式: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内容,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用设问形式创设问题情景,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运用多媒体课件---主要是白板作图来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探索、交流、发现、思维,使学生经历从现实世界抽象出几何模型和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真正把学生放到主体位置。2.教学目标:

(1)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利用白板作图,积极引导学生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2)展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的判定方法,运用图片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能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发展有条理地表达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3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

运用白板作图,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动手操作,交流,直至归纳得出结论,整个过程学生不仅得到了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更重要得是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了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这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应用数学。

难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特别是创设出问题后,学生面对开放性问题,要做出全面、正确得分析,并对各种情况进行讨论,对初一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根据初一学生年龄、生理及心理特征,还不具备独立系统地推理论证几何问题的能力,思维受到一定的局限,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因此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适时点拨、引导,尽可能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到合作探讨中来,使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中获取新知,并使个性思维得以发展。

二、创设情景 提出问题

怎样才能画一个三角形与他的三角形全等(运用白板作图)?我们知道全等三角形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那麽,反之这六个元素分别对应,这样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但是,是否一定需要六个条件呢?条件能否尽可能少吗? 对学生分类中出现的问题,予以纠正,对学生提出的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以满足多样化的学生需要,发展学生个性思维。

三、建立模型 探索发现

按照三角形“边、角” 元素进行分类,师生共同归纳得出: 1 一个条件:一角,一边

两个条件:两角;两边;一角一边

三个条件:三角;三边;两角一边;两边一角

按以上分类顺序动脑、动手操作,验证。教师收集学生的作品,加以比较,得出结论: 只给出一个或两个条件时,都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

四、归纳总结 得出新知 „..五、巩固运用 及其推广

六、反思小结 提炼规律 5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重点的教学思想。教师以探究任务引导学生自学自悟的方式,提供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舞台,营造了思维驰骋的空间,在经历知识的发现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分类、探究、合作、归纳的能力。

数学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 第13篇

一、导学案的特点及模式

1. 什么是导学案

现行导学案就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的, 经过老师精心设计的, 一种辅助和引导学生预习和课堂自主学习的方案, 使学生通过借助导学案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达到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的目的. 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奠定基础, 逐步提高学生的预习和自学能力, 逐步由被动转向主动. 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 其本质是教学重心由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 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目标, 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

2. 导学案的五大优势

( 1)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每名学生的自学能力, 让他们在按“导学案”的要求预习、探究的过程中, 自学能力得以提高, 自我价值得以体现, 学习品质得以优化.

( 2) 保证了课堂教学的大容量, 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一份学案在手, 目标明确、问题集中, 可以丢开辅导资料, 便于教师打开思路, 根据课堂落实需要灵活使用多媒体辅教手段; 学生思维容量大, 不必忙于抄写, 围绕问题专注思考和讨论, 学与教、做与思配合紧密, 切实提高学生的课堂时间利用率.

( 3) 有效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以学定教”,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学生自学后的疑问, 课堂上的生成会远远大于预设, 这就要求老师的备课比以往要更精细, 更全面, 让“每节课都是精品”成为可能, 在学案导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加快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 4) 实现了学与教的统一, 教与学的“相长”. 上课前一天下发导学案, 学生按导学案的要求预习后, 在相关栏目填写自己的学习疑问和学习心得. 上课前老师要抽查下发的导学案, 根据学情, 调整教学重点内容, 老师“教”的都是学生最需要的. 另外, 教师课后在学案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根据课堂学生的学习反应和出现的问题填写课后反思, 用于下次集体备课时小组交流, 查漏补缺. 真正实现了学与教的统一, 教与学的“相长”.

( 5) 能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体系, 形成自己的学习资料库. 每节课的学习目标明确, 知识点条理清晰, 掌握起来更系统; 笔记本、练习本、作业本、检测本合为一体, 还有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指导, 复习时一目了然, 系统的学案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资料库.

3. 导学案编写的基本模式

学案的编写包括学习目标、课前预习、问题探究、规律总结、知识拓展、课后巩固等环节, 同时, 学习重点、学法指导贯穿其中. 其中新授课主要有: 一、情境导入; 或知识回顾; 二、新课导学; 三、典型例题; 四、当堂训练; 五、变式拓展; 六、当堂自测, 七、学习反思; 八、作业 ( 详见附页提供的导学案样稿)

习题课还有: 一、知识清单; 二、典型例题; 三、变式拓展 ( 分级训练) ; 四、当堂自测; 五、学习反思; 六、作业

( 当然, 也可以根据具体课型适当调整)

三、导学案的完善与提高

随着“导学案”的实施, 问题不断的暴露出来:

( 1) 学案的设计有问题, 例如: 版面不美观, 留给学生的做题空间太小, 学习反思的空间也太小等.

( 2) 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上课怎样讲解? 与以前授课的具体区别在哪里? 如果还跟以前一样讲, 那还要劳心费力的编写“导学案”干什么? 这些都是问题. 于是我在教学中不断实验, 不断反思总结.

1. 编排更科学合理

一开始我们把学案前一天都发下去, 让学生提前预习完成, 开始还行, 后来随着知识的加深, 知识的综合, 发现学生水平有差异, 有一些就跟不上了, 老师上课指导学生学习较难操作; 于是我又想办法, 将导学案分栏, 根据不同的课型先发一部分; 一、课前预习 ( 或知识回顾) ; 二、情境引入;这些部分让学生提前预习. 这样的好处是:

知识回顾: 我们采用的是用简单的题目将上节课的知识进行巩固提高, 并要求学生去总结从中学到的知识, 或用已有知识解决了哪些问题, 这样学生不但能完成预习, 还能把知识印到脑海中, 从而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利用情境导入: 引导学生认真看书了解知识的渊源, 并初步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上课再发第二部分. 这样一方面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另一方面更有目的指导学生学习新知识, 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定时训练”, 使学案更具有针对性, 以便更好的引导学生课上完成学习任务, 将存在问题有效解决.

2. 搭建师生进一步对话的平台

学习札记部分一方面是让学生记上, 上课时师生对知识的进一步的解读; 自己的进一步理解; 知识的拓展; 错题改错; 错因解读; 多种解题方法等; 另一方面教师在编写时, 可以重点突出需要说明的问题或者是需要引起学生重视的知识等. 以此代替错题本, 笔记本等, 最后形成一本很好的复习资料. 另外我们很重视学习反思, 引导学生认真对待, 养成每节课后必反思的习惯.

3. 内容更加充实丰富

在编排导学案时, 我也不忘德育目标, 通过“走进名人屋”等小专栏让学生了解数学家的成就, 增强学生攀登科学高峰的信心与勇气.

4. 有效实施分层教学

为了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 可以在不同环节上设置分层教学. 可以在难度、内容和形式上设计出ABCD四个级别, 便于学生学习.

5. 鼓励引导学生参与编写

编写学案, 说起来简单, 真的要做好困难很多. 首先时间紧张, 上课、备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连轴转, 还有数学老师几乎都当班主任, 管理班级要占去大量时间, 况且我们的数学学科的学案编写面临: 符号多、函数图像难画、微机操作困难等. 虽然困难摆在面前, 但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方向不能改变, 于是, 在教学中部分课程我引导学生参与编写导学案. 一来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 二来为学生的进一步自学奠定基础.

四、导学案的实施体会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试验, 导学案的生命力体现得淋漓尽致, 也充分显示了其重要性, 它在实际教学中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它的运用, 既节省了老师的时间, 又目标明确, 还适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学案导学, 先学后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 在对学生的调查问卷中如实反馈:

1. 没有导学案前我们没有预习的习惯, 有了导学案可以督促我们课前预习, 课堂上能更好的与老师配合, 提高了听课的效率.

2. 每节课的学习目标明确, 知识点有条理的列出, 重难点、易混易错点明确列出, 预习有针对性, 听课有侧重点, 对重点知识理解的更深刻.

数学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 第14篇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144-01

经过一学期“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对此教学模式有一些体会,总结如下,与各位分享,并恳请指正和交流。

我认为,其核心应该是“重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其他都是围绕这个目的采取的手段和措施,其本质就是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它的基本环节主要由“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达标测评→反思归纳”等六个环节构成,教师围绕学生的活动,相应地做好明确目标、问题助学、诊断指导、点拨提升、总结评价等方面的工作。

一、明确目标

教师事先把新的学习内容,按照其在单元或整册书的地位、作用,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科学的三维学习目标,并明确展示于“导学案”上,使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做到心中有数,并带着明确的目的有任务地进行预习。如果目标确定的不适度,学生很难实现高效学习,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

二、自主学习

“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核心是自主学习,“导学案”可以说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正确充分地使用“导学案”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因此在这一环节要注意以下几点:(1)“导学案”应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提前预习,确定疑点和难点,带着问题上课。(2)学校在安排学习时间时一定要留给学生足够的预习时间,并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要指导学生正确、有效的结合教科书进行独立的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问题,同时生成整理新问题。(3)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4) 对“导学案”进行分步完成,并明确完成各部分的时间。(5)自主学习一定要抓落实,不能走过场、完任务。

三、合作探究

这个环节是灵活机动的,应根据教学内容的深浅、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来取舍,合作探究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探究性、思想性,需要集体的智慧才能完成。合作探究的方法是对探究的问题学生首先独立思考,合作小组讨论,在班内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讲解,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能力体系。合作小组的人数不易太多,四人一组为好,并要有小组长组织分工探究。

四、展示交流

展示内容应是学生在做“导学案”的过程中产生的组内或全班带有共性的问题、易错的问题;引导学生重点展示自己独特的思考,发现的一些规律等;课堂要展示的既有学生对学习目标中重点内容的解读,也有学生学习过程中新的发现和感悟,还应有本组学生不能解决的疑惑,更提倡就某一问题的独到见解和认识,甚至是质疑。自主学习任务展示的时机要跟教学的流程相和谐,要恰如其分的贴着教学目标的落实来展示,不能为展示交流而展示交流,为活动而活动。教师在学生展示交流的同时,可以根据学生展示的情况确定“讲”与“不讲”的黄金分割点,以便及时进行点拨。

五、达标检测

学生依照“导学案”的设计进行达标检测,以达到巩固、检测所学内容的目的。达标检测题目的设置要求有层次、有梯度,能体现知识能力重点,以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使用。教师或小组长现场批阅学生练习,收集反馈信息,当堂矫正补救。本环节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六、反思归纳

引导学生自己小结、梳理知识框架、规律、方法,并对合作小组当堂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要尽量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自我评价,使学生之间相互补充、完善、提高。

上一篇:【实用】自我介绍作文下一篇:浅谈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