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双语理科教学

2024-06-16

高中双语理科教学(精选10篇)

高中双语理科教学 第1篇

和田地区二中每年招收120名左右的双语学生, 来自全地区至少27所双语学校, 中考平均总分为459.6分, 其中维语文、汉语两科占录取总分的53%, 思品、历史 (两门总分150分) 占27%, 而数学、物理、化学 (三门总分300分) 只占录取总分的20%。以如此的基础进入高中, 必然给民族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2012年高考成绩理科 (数学与理综) 总分占录取总分的40%。从高考成绩可以看出虽然学生学得辛苦、老师教得辛苦, 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二、理科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分析

1. 老师与同学之间缺乏深层共鸣。

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 大胆发言, 课堂表现较为活泼, 就显得平时小声说话整个教室也会很吵。当老师不能充分理解这点, 又不能很好把握课堂, 就会出现对带双语班抵触或者产生发怵的心理, 必然影响教学效果。

2. 哑巴汉语制约了其他学科的学习。

从中考成绩看, 学生的汉语成绩虽然是较高的, 但试卷难度不大, 试卷上可以看出学生写的字与写的作文成绩不差;而实际上, 其中大部分学生口语很差, 有的学生作文是背的范文, 看不太懂文字的意思, 可以说是哑巴汉语。

3. 学习上压力不大, 学习动力不足。

随着汉语词汇量和理科概念的增加, 学生越来越感觉学习困难, 又没办法解决, 于是就表现出干脆不学。更为关键的是学生总觉得高考中, 维语文和汉语两门就可以考到至少200分, 数学、理综只要考100分以上, 就会有学上;同时部分学生的家长对学生的要求不高, 这就造成学生的内驱力不足, 学习积极性不高, 也造成学校管理的难度增加。

4. 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基础极不理想。

所谓习惯, 就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学习习惯, 就是在不间断的学习实践中养成的自自然然表现出来的学习上的习性。我们的学生不像想象的那样热爱学习, 更多情况下, 是讨厌学习, 有些学生缺乏毅力, 学习过程中更易产生挫折感, 进而放弃理科学习。

5. 理科课时严重不足。

走进新课程的高中教师, 他们长期局限于应试倾向的环境里, 多年来新的理念和思想接受较少, 观念上更为保守传统, 对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依赖程度也较深。新课程实施以来, 困惑于广大教师最直接的问题是一方面感到教材容量大, 任务重, 一方面大多数教师仍采取传统的一讲到底的教法, 或每课必讲、细讲的做法。

6. 教师的教学观念、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由于学校学生规模不断扩大, 双语教师大都年轻, 他们有热情、有想法、渴望成功, 追求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 在教学中形式化地设计交流互动, 而忽略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与巩固;另一原因则是出现在一些中年教师身上, 他们十分注重于知识的传授, 不大关注在教学中使学生生成必要的体验和情感。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的方法建立, 也往往重视不够。这都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思考与建议

1. 加强教师的师德修养建设。

俗话说:亲其师, 信其道。提高教学质量, 就必须加强师德修养建设, 教师要多读教育理论读物。教育是润物无声的缓慢的事业, 从容是教育工作者必备的心态。教师的威信是建立在过硬的师德、高超的教学艺术和渊博的学识之上的。

2. 在更大范围内营造学习汉语的环境和空间。

语言的学习, 都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学习的。而双语教育的语言环境是双语教育成功必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保证。和田地区民族人口众多, 而且聚居程度高, 语言环境比较特殊, 因此, 开展双语教育时, 构建相应的双语学习环境是非常必要的。

3. 民汉教师互学语言, 加强交流。

由于和田地区二中的双语教师基本上是汉族教师, 他们中间大多数是内地招聘过来的, 以前的生活中没有与维吾尔族接触过。我们就组织维族教师教授他们维语和民族风俗;当过肉孜节、古尔邦杰节和春节等节日时互相交流。很快地发现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课堂纪律与课堂效率都有了很大的转变。

4. 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培养学生应遵循古人说的一句话:“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一进校从军训开始, 我们要注意加强学生的纪律意识, 平时严格要求学生, 让学生逐渐养成上课不随意说话的习惯, 师生之间的交流要有序。让他们懂得, 只有学好汉语, 才能了解、接受更多的信息和科技文化, 才可能有更好的前途。

5.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 教师只是引路人, 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 学习中的大量问题, 主要靠自己去解决。为此我们安排了一定的自习课, 通过预习及自习课, 学生在课堂上集中精神, 专心听教师讲课, 能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 边认真听边积极思考。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 使“要我学”, 变为“我要学”。一旦有了自觉性, 学生就会心甘情愿地、积极主动地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 教师的工作就能事半功倍了。

6. 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透过学生的眼睛反观自己的教学, 通过学生的思考改善我们的设计。事实上“教学行为要有效, 就必须把握好‘适合’两个字, 它必须适合环境、学科、设施中的众多条件, 适合教育方针和教育管理方面的种种考虑, 适合学生能力、需要、学习风格的极大差异, 还要适合教师自身个性、态度和技能”, 不断摸索、不断反思、不断修正, 最终实现教师专业素质的螺旋式上升。

7. 教学课时安排。

课时的解决办法依然是从解读课程标准做起, 吃透课标, 全面准确深刻地理解课标, 并将之分解到所教的每一节课、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中。不仅要关注所学到的知识, 更应关注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如何去解构知识, 用已有的经验、体验、情感去帮助知识的掌握。

摘要:新疆和田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 在各级党政高度重视和群众的大力支持下,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 “双语”教学推进工作的浓厚氛围已经形成, 对双语教学的认识趋于统一。本文在全面总结和田地区二中开展双语教学的基础上, 重点关注教学效果尤其是学生理科教学成绩, 就此方面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高中双语理科教学,语言环境,学习习惯,爱的教育

参考文献

[1]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Z].2004.

高中物理科学探究教学初探 第2篇

关键词:科学探究教学,探究实验,经典案例

科学探究是物理课程的重要内容,对广大师生来说是一个新课题。从学生角度来说,科学探究是一种学习方式,学习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思想和精神的学习历程。科学探究教学是设置各种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的教学方式,获取科学知识。高中物理新课标把科学探究教学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我省新课标试行较晚,一些师生在这方面还比较生疏,在此情况下,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科学探究教学呢?本文抛砖引玉谈几点意见请同仁指教。

一、提高师生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和理解

由于习惯传统教育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对新课标的领会不深,科学探究所需软硬件设施不足等原因,师生对科学探究和物理实验的重视程度不够,科学探究理念虽好,落实起来却难。但认识必须提高,困难才能克服。

教学方式必须更新到“引导探究”这种模式上。其特点是暂时不知结果而有目的地找寻,重在其历程和体验所得。探究教学强调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新的物理情境与已有知识的冲突所在,从而提出问题,并作出合理的假设与猜想,在接下来的深入探究中,获取知识和体验。

二、分析科学探究能力要素,分步培养

科学探究过程是复杂的过程,实施科学探究所需的探究能力是一个内涵丰富的体系,包括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六方面要素。尽管各要素是紧密联系的,需要协调发展,但实际教学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分项培养,化整为零,分步突破。这符合当前考纲要求,适合课堂教学特点。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必须经历一个渐进的过程,并且和相关行为是联系在一起的。在课堂教学中上,对学生的探究行为进行引导和设计是科学探究教学的关键。

例如,要提高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就要让学生去发现、去质疑,要提高猜想和假设能力,就要引导学生去假定、去解释,要提高制订计划和设计实验能力,就要指导学生了解实验器材、分析和控制变量、优选实验方法、评价可选实验方案。没有这些行为的积累,提高将是一句空话。探究不是成竹在胸,试探和挫折不可避免,必须要有开放的氛围和宽容的态度,要让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老师的合理指导相结合。

另外,课堂上要注意培养科学探究思维习惯,科学探究需要兴趣、勇气、毅力,教师在这方面应多勉励学生。

三、落实学生物理科学探究实验

学生探究实验是学生探究并获取知识与应用知识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应该在合理的环节和预定的计划中去完成。学校应该重视实验教学,从制订计划、实验准备,到组织学生做实验,到收集实验报告,都要细心筹划,投入人力、物力,以满足实验要求,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实验资源做实验,并重视培养学生对实验严肃认真的态度,如对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如实记录实验数据。

教材中探究实验必须认真落实,让学生进行实验的设计、操作、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实验评估与交流。不能因为怕麻烦或省时间就只讲不做,或者简单地走过场。

四、重视物理学史上经典案例剖析

科学家的探究经历为探究教学提供了无数宝贵素材,现行教材中就有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开普勒发现行星运动规律,牛顿等人研究力与运动关系,汤姆逊探究阴极射线,卢瑟福①研究原子结构、伦琴探究X射线,玻尔关于原子的量子假说,法拉第研究电磁感应,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等经典案例,这些著名案例中呈现了质疑、发现问题、提出假说、进行实验、数据分析、逻辑思辨以及合作交流这些科学探究的具体细节和真实历程。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挖掘其示范作用。

五、教师要率先垂范,作学生的表率

教学该做的演示实验,老师要尽量做给学生看,能够将电子计算机等多媒体技术应用在物理实验中,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件制作实验器材进行示范,更能启发和引导学生科学探究的热情。老师还要结合生活实际展示自己的探究经验。俗话说,言教不如身教,爱钻研的老师才能带出爱探究的学生。

科学探究仅仅停留在课堂是不够的,应该大力营造科学探究的氛围,鼓励和引导学生课外进行探究活动。对学生自做小实验,写科技小论文、小发明等给予指导、交流的机会和适当奖励。

参考文献:

刘素芝.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探讨.山东师范大学,2009.

浅谈高中理科生的文科教学 第3篇

高中阶段作为培养学生各科基础知识的重要时期, 对学生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至关重要。然而, 为了减轻学生负担, 全国绝大多数省份都是采用文理分科教学和考试制度, 从而直接影响了高中理科生对文科知识的学习和人文素养的形成,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人才的培养, 广大教育者对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理科生学习文科的重要作用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强调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当前, 要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首先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而重点又要发展人的精神文明, 精神文明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教育, 对于正处在青年期的高中生而言, 很大程度上又要依靠文科的教学。因此, 高中生对文科的学习显得十分重要, 对于理科生学习文科知识, 具体来说有以下意义:一是有助于理科生更好地认识社会。高中生在没有走上社会之前, 绝大部分社会知识是通过教师和课本间接认识的, 而社会知识又绝大部分属于文科的范畴。如对历史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过去人类社会发展的相关知识, 对政治、地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当前社会的相关知识;二是有助于理科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高中阶段的绝大部分学生都处在青年初期, 青年初期是形成人文素养的关键期。人文素养的培养主要靠人文科学, 对于高中生而言主要指历史、政治、地理等文科学科。理科生对文科的学习有助于他们形成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地理观, 培养良好的世界观和哲学观。良好的人文素养可以拓展理科生的视野, 改善理科生的思维方式, 增强理科生的非逻辑思维能力;三是为理科生的人生发展作宏观指导。理科生的学习重点在于自然科学的微观领域, 对社会发展情况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宏观方面缺乏应有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文科知识的学习, 有助于理科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社会, 找准自己所学知识的用武之地, 摆正自身的位置, 为自己的职业选择和人生规划奠定良好的基础。

据调查, 世界著名的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 如普朗克、爱因斯坦、格拉索等人, 他们都有良好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素养。事实证明, 理科生学习文科知识, 更加有利于理科生的理科学习, 能让理科生走得更远、更好、更快。

二、理科生文科教学的相对不足

既然, 高中阶段是文科学习和人文素养形成的关键期, 理科生学习文科知识又有以上种种益处, 那么高中阶段理科生的文科学习现状怎么样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高中一年级, 所有的学生都要学习各科基础知识, 文理科的学习是在同一起跑线上。从表面上看好像文理科知识的学习是一样重要, 实际上由于受到文理分科等因素的影响, 很多准备选择理科的学生或者文科学习不好的学生在高一就已经开始轻视甚至放弃文科的学习, 出现了偏科现象;高中二年级, 学校开始文理分科, 理科生的重理轻文现象进一步严重, 绝大部分理科生改全面学习为重点学习, 文科学习只作补充。他们对文科的学习只停留在死记硬背、划划重点, 应付会考的层面, 根本谈不上思考、理解和深化文科知识, 更谈不上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到了高二下学期会考一结束, 对于绝大部分理科生来说, 文科学习生涯到此结束。从会考结束到高考结束直至上大学这一年多的时间里, 理科生的文科教学几乎成为“真空”, 理科生一心扑在高考科目的学习上, 根本无暇顾及文科知识的学习。

以上就是我国绝大部分高中理科生的文科学习现状。可见, 当前我国理科生的文科学习现状相当不容乐观, 之所以会出现以上现状, 原因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 当前国情条件的影响。

当前, 我国的工业化正在快速发展之中, 对理工科的人才需求巨大。这一大资配备、课时安排等方面都让位于其他科目, 理科生也是远远多于文科生。而绝大部分理科生对文科知识学习又停留和止步在“会考”的层面, 这是影响中学文科教学的根本原因。

2. 高考制度存在缺陷。

高考制度作为高中教学的指挥棒和风向标, 深刻地影响着高中教学的走向。高考怎么考、考什么, 学校就怎么教、教什么, 绝大部分学校重在关注高考升学率, 很少关注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人文素养。当前, 我国绝大多数省份是采取文理分科招生的高考制度, 而理科生招生比例远远高于文科生, 理科生高考不考文科, 这就直接导致理科生不重视文科的学习。

3. 素质教育实施不当。

自1996年6月, 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把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确定为我国教育事业面向21世纪的战略任务以来, 素质教育改革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 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同与支持。但是, 从当前素质教育实施的实际情况看, 不少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都存在着认识误区和实践不足。一方面, 不少学校认为实行素质教育就是减负, 减少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 导致理科生文科教学进一步弱化, 这与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初衷相违背;另一方面, 一些地区和学校受到现行高考体制、教育经费不足、教师素质不高以及没有激励机制等因素的影响, 素质教育乃是一句口号, 根本没有很好地付诸实施, 学校的学科教学仍然以升学率和高考作为参照系, 理科生的文科教学牺牲在升学率和高考制度下。

以上问题在当前高中教学中或多或少的存在, 我们应当积极应对, 努力改变这种局面。当前, 在改变不了我国大环境的前提下, 怎样能让理科生更好地学习文科知识, 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 增强他们的人文素养, 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应当思考的问题。

三、理科生文科教学的有效途径

虽然, 我国当前的社会大背景和高考制度在短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 但对于高中理科生的文科教学并非就一筹莫展, 无所作为。我们仍可以采取一些适当而有效的措施和办法, 逐步改善理科生的文科教学。

1. 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 保障理科生的文科教学。

作为一线的学校和教师, 应当积极行动起来, 认真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 更新教学观念, 进一步解放教学思想, 从思想上重视理科生的文科教学, 不断制定和完善理科生文科教学的各项制度。首先, 多数高中应当重视文科师资队伍建设, 配足、配优学校文科教师, 尤其要重视理科班的文科教师配备, 合理进行人事安排, 用合理的人事制度为理科班建立起一支知识结构合理、教学思想先进、富有教学热情的高素质文科教师队伍;其次, 多数高级中学要进一步优化理科班的文科教学时间, 在会考前, 要做到文理科教学时间的均衡。在会考后, 还要保证理科生文科教学的适当时间, 每周应当为理科生开设一定时间的文科教学课;再次, 会考后, 理科生的文科教学可以跳出课本教学、课堂教学, 考虑以专题讲座和课外实践的形式进行教学。学校可以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学校教师特长、当前的国际国内热点问题以及高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等等, 组织本校教师编制开设和开展一系列有目的、有价值、针对性强的人文素养专题讲座和课外实践活动, 填补理科生在会考后的文科教学“真空”;最后, 学校还可以为理科生选择和编制一些通俗易懂、知识性、趣味性和教育性较强的人文素养读本和视听作品, 供理科生选读和视听, 进一步延长理科生的文科学习时间, 扩大理科生的文科知识面, 培养理科生的人文素养。

2. 改革教学方法, 通过视听资料进行文科教学。

当前, 很多理科班的文科教师还是以讲书法为主, 片面地将课本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 不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学生的文科知识储备情况, 造成学生对文科学习的厌倦以及对文科知识学习和理解的不到位、不全面、不深刻。我们可以辅以采用“视、听”资料教学的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通过“视、听”资料教学文科, 即是通过多媒体技术及电子产品的使用, 将视觉或听觉的影像、图像和声音所论述或叙述的有关知识以及学者对社会知识的见解和认识传达给学习主体, 是相对于传统的“书面教学”“课本教学”而言。通过视听资料教学文科有以下三个优势:一是通过生动的视听效果, 激发学生对文科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 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二是发挥视听资料的特点, 使学生灵活有效地学习文科。视听资料的存储、携带和视听十分方便, 只需拥有一部视听设备, 学生就可以轻松愉快地利用各种课外时间、业余时间和闲散时间学习文科知识, 这样既增加了理科生学习文科知识的时间, 又不影响其他课程的学习, 有效地解决了时间分配上的矛盾;三是摆脱教科书的束缚, 扩大理科生的文科知识面。让学生在巩固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 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社会视野。

总之, 只要认真践行素质教育的理念, 采取适当而有效的教学方法, 制定完善的教学制度并且认真执行, 高中理科生的文科教学一定会有不小的进步和改善, 高中理科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一定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江泽民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2]汪汝洋.诺贝尔科学奖得主的人文素养.书城1996 (1) .

[3]蔡敏.关于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情况的调查.烟台师范学院学报, 2000 (12) .

[4]孔德胜.搞好高中理科思想政治教学的几点思考.教育教学论坛, 2010 (11) .

高中双语理科教学 第4篇

关键词: 理科综合考试    高中化学教学    教学策略

1.引言

化学是理综考试的重要内容,对于理科生的高考成绩有着一定的决定性作用。高中化学是一门抽象性的科目,但是又贴近生活。在新的理综考试中,对于知识的考查范围缩小,强调学生对重点的掌握,与此同时,重视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相互联系与实践应用能力。基于推进理综考试的改革,高中化学教学应该依据改革的方向,调整授课方案。本文依据近年来高中理综考试中化学科目的状况,对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水平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2.简要分析理综考试的化学科目

1999年,广东省实施的“3+X”高考模式开创了我国高考的改革先河。2005年,根据新课改的标准,全国各省市都侧重考查学生的能力。然而,2010年,广东省把原先的“3+文基/理基+X”变为“3+文综/理综”,采用一套新型的高考方法。理综包含三个科目:生物、化学、物理,各个科目分数相加总共为300分,侧重能力的考查,注重高中生对基本知识的把握、对基本技巧的运用,强化学生在日常生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化学分数在各个省市高考中的分数各不相同,但是基本上与其他两个科目大致平均。在题目的布局方面看,通常情况是采用三科目交叉的方式,但是非选择题与选择题中间依旧会依照一定的顺序出题。难度分配不均匀,要求学生必须快速转变科目答题思路,形成适合自身的答题技巧。学生不但要积累扎实的基本化学知识,而且要全面了解理综的出题特点和难度。

3.优化化学教学策略

3.1突出高中化学的学习重点

过去的化学教学模式侧重学生对基础化学知识与框架知识的把握,但是这些主要分布在高一阶段的化学教材中。依据理综的发展方向,化学老师应该让学生意识到化学不仅仅只是为了高考分数,更重要的是夯实日后的基础。所以,在高一化学授课过程中应该突出化学的学习重点。人教版高一的化学教材划分为必修与选修两个板块,但是每周只有两个课时,时间十分紧张,因此为了应对这种高一化学学习时间少、内容复杂的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准确掌握授课的难点、重点,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可以适当扩充以下必修的学习内容,但是不能够过深。比如:在教学金属及其化合物课程的时候,化学教师只要引导学生把握一些重要非金属和金属的化合物,就可以在日后的教学中再详细讲解,而没有必要立即将金属划分为氧族金属、碳族金属等各个类型详细教学。

3.2整合化学教材的内容

化学老师应该理清思路,把必修板块的教材贯穿连接为一个整体,在板块中突出侧重点。通常情况下,文理分科在高二分班,如今许多高中为了让学生尽早明确学习方向,在高一的时候就进行了分科。化学教师应该依据高中化学的必修的模块进行相应的总结和归纳。例如:化学反应、化学实验、元素周期率和物质结构等内容,可以归纳为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化学实验模块、物质结构和性质模块等。这样的总结归纳可以让学生掌握整个教材的骨干,可以快速地把零碎的知识贯穿成一个个模块,形成一个整体。利用这样的总结模块的教学方式有助于突出重点。

3.3侧重培养学生团队探究的能力

理综考试逐渐侧重对能力的考查,这就要求教师侧重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高中化学学习的学习能力包括:实验操作和归纳能力,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发现并分析化学问题的能力。因此,化学教师侧重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例如,在化学教学中,化学教师让学生展开自主讨论,分组完成化学实验,并且总结归纳实验结果。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合作探究水平,以免学生养成懒惰的习惯,从而彻底改变以往死板僵化的传统化学教学模式。

3.4重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化学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高中化学教学是高中生学习扎实化学基本知识、增强实践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依据理综考试的要求,应该清楚了解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内在联系。当前,理综科目中逐渐增加了实际生活中贴近生活的题目。比如:2013年,在陕西理综考试中,有一题化学题目就十分贴近实际生活,有关火药发明、侯氏制碱法和检验天然气管道漏气问题,但是还涉及目前关注的食品健康安全问题,等等。这些题目无疑都涉及化学教材的内容,但是又贴近生活,考查了学生应用化学知识的能力。因此,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侧重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4.结语

理综考试的改革对高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需要高中化学教学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方法。本文从内容、模块安排、培养能力和实践应用方面提出了建议,希望可以提高化学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化学高考分数。

参考文献:

[1]吴俊怡.关于基于理综考试的高中化学教学的思考[J].文理导航(中旬),2011(09):6-7.

高中双语理科教学 第5篇

关键词:理科综合考试,高中化学教学,教学思考

一、理科综合考试中化学科目分析

我国从1999年开始在广东省实行“3+X”的试点工作, 拉开了高考改革的序幕。从2005年开始我国各省市的高考科目都采用新课程标准, 更加注重能力的考查。2010年, 广东省将原有的“3+文科基础/理科基础+X科”更改为“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 实施了一套全新的高考方案。理科综合考试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个科目, 总分为300分。在理科综合考试中, 强调以能力为主导, 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对基本技能的使用, 加强对能力的培养, 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具体的问题。化学科目的分数根据各省市的不同有适当的微调, 但总体与物理、生物科目保持均衡。在新的理科综合考试中, 对于知识的覆盖范围有所减小, 主要考查学生对于重点知识和主干知识的把握, 同时注重对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

在题目分布方面, 一般采取的是三科交叉分布的方法, 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之间还是会遵循一定的出题顺序。题目难度的分布不均匀, 需要较快地转换学科思维, 答题具有一定的技巧性。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 更要对理综考试的出题特点和难度进行全面的了解分析, 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培养学科思维转换能力和时间分配能力, 加强训练, 使成绩稳步提高。

二、基于理科综合考试的高中化学教学思考

基于理科综合考试的变化和改革的深入, 高中化学教学应当根据考试改革的趋势, 对教学模式和方法等进行相应的更改。笔者根据近些年高中理科综合考试中化学科目的考试情况, 对改进高中化学教学方法问题作思考。

(一) 突出高中化学学习的重点

传统的化学教学主要注重学生对主干知识和基础知识的掌握, 这些知识主要集中在高一的化学课程中。根据新的理综考试发展趋势, 教师应当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不仅是为了应付考试, 更是为了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因此, 在高一化学教学中应当突出重点。高一化学分为选修和必修两个模块, 对于一周仅有的2个课时来说, 时间安排非常紧张, 因此要改变高一化学教学课时紧、内容多的情况, 就应当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有目的地突出重点, 对于必修的内容可以进行适当扩展, 但不宜过深过透。例如:在学习金属及其化合物时, 只需要指导学生掌握一些重要金属和非金属的化合物就可以了, 在今后的学习中再详细了解, 而无需将金属分为过渡元素区金属、碳族金属、氧族金属等类别进行讲解。

(二) 整合高中化学教学模块

高中化学教学应当进行模块整合。首先, 教师应当理清头绪, 将必修模块中的内容串接成一个体系, 在模块中突出重点。高中分文理科一般从高二开始, 现在也有很多学校为了尽早突出学生的学习方向, 在高一就进行了分班。教师可以根据高中化学必修中的内容总结相应的模块主题, 比如化学实验、化学物质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规律、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应用等内容, 可以总结为化学实验操作模块、有机化学模块、物质结构和性质模块、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化学与生活模块。这样分模块学习, 有利于使学生树立构建框架的意识, 能够很好地将分散的知识串连成一个个主题后, 组成整体。采用这种分模块式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分清重点, 理清头绪。

(三) 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理科综合考试中越来越注重对能力的考查, 此趋势要求高中化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改变以老师为主体的课堂模式。学生化学学习能力主要包括收集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能力、化学实验的能力和总结能力。在课堂上开展自主讨论, 小组合作组织实验的活动, 能够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避免学生产生学习惰性, 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化学教学课堂死板僵化的教学方式。

(四) 注重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化学是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的一个实用性很强的学科。高中化学教学是学生积累化学知识、增强实验动手能力的重要方式, 因此根据理科综合考试的要求, 应当明确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目前, 高考理综化学科目中越来越多地加入了实际生活中化学应用的题目。如:2013年陕西省高考理综化学部分的题目就非常贴近生活, 涉及了侯氏制碱法和检验天然气管道漏气的问题, 还联系了目前我国饮食健康安全的问题, 以及火药的发明, 等等。这些考试内容无一不涉及化学课本中的基本知识, 但又紧密结合生活, 考查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因此, 在日常的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当重点突出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结合高考理综真题, 在习题和课堂讲解中着重分析讲解这方面的内容。

三、结语

高考理科综合考试的不断改革要求高中化学教学要与时俱进, 探究和积累新的教学方法。本文主要从教学内容、结构安排、能力培养和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思考, 提出了一些有益于改进高中化学教学的方法, 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化学教学水平和学生的高考成绩。

参考文献

[1]张海洋.基于理科综合考试的高中化学教学的思考[J].化学教育, 2010, 02.

[2]吴俊怡.关于基于理综考试的高中化学教学的思考[J].文理导航 (中旬) , 2011, 09.

高中双语理科教学 第6篇

用科学探究方法,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体会科学家的探究过程,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学生而言, 中学物理运用科学探究式教学具有如下意义.

1.保持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源泉.探究式教学就是保持或者发展儿童与生俱来的兴趣, 使它不会因后天繁重的知识学习而丧失.这是学生乃至长大成人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有所创新和成就的重要心理品质.

2.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构建

探究式教学以现实生活、社会问题创设情景, 并与学生的经验结合.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问题, 得出结论.这样的学习过程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

3.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

探究式教学关注的重点是学生的学习过程, 从问题的提出到个案的设计、操作或信息的收集、筛选都由学生自主完成.它强调学习过程中探究的经历和体验, 是一个体验丰富而完整的学习过程.

二、现实中应用科学探究的几个误区

虽然科学探究教学模式有那么多的优点, 但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足.

1.依然坚持传统教学模式, 没有转变观念

由于受到高考指挥棒、地方经济等等各种各样的影响, 有些老师并没有转变教学观念, 课堂教学模式依然有过多的传统教学的痕迹, 并没有改变重理论、轻实践, 重动脑, 轻动手, 重知识、轻能力, 重记忆, 轻过程的教学现状.那种缺乏知识引入, 概念讲完, 讲例题, 例题讲完, 学生练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依然经常看到.从宏观上讲这种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必将导致教师累, 学生苦的局面.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学习兴趣逐渐消失, 创新意识逐渐消失, 不能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不能增进独立思考的能力.

2.死抱教条, 不知变通

科学探究存在七个要素, 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和实验;观察和实验 (获得事实和证据) ;分析论证;评估;表达和交流.注意是要素而不是环节, 在具体实施科学探究教学模式的时候, 不一定要全部用到7个要素, 当然也不一定要按照以上7个要素的先后顺序来进行课堂教学.然而, 有些老师在课堂上死抱教条, 不知变通, 刻意得按照以上7个要素的先后顺序来设计教学, 导致教学任务不能完成, 课堂局面失控, 重点没有突出, 难点没有突破.机械地垒砌了一堂原本可以上得非常精彩有血有肉的课.

3.未能很好地创设物理情景

实施探究式课堂教学创设物理情景非常重要, 创设物理情景, 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创设物理情景的过程中, 要避免假大空, 所创设的物理情景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经历.可以利用实验、视频、幻灯片等等一些形式来创设物理情景,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讲授传感器这一章时可以用嫦娥二号发射为例来说明, 可以利用实验来创设情景, 例如可以利用反冲实验来说明动量守恒定律, 用鸡蛋下落到海绵上来说明冲量定理, 在上楞次定律这一节课时, 利用磁铁插入完整和断裂的铁环 (中间用支架支撑) 观察铁环是否发生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4.未能将科学探究方法和重点、难点相结合

任何一堂课都有教学目标, 都有教学重点、难点.如果一堂课将大量的精力安排在探究一些无关紧要无关痛痒的细节上, 而忽略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 这样的一堂课是有失偏颇的.例如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这一节课上, 我们不应该将探究重点放在什么是电磁感应定律, 而应该将发生电磁感应的条件作为探究重点, 而在电磁感应的条件的探究方面, 闭合线圈这样一个条件是探究的次要点, 应该将磁通量发生变化这样一个条件作为探究的重中之重, 浓墨重彩, 毫不吝啬.

5.脱离学生的实际开展科学探究

要想在课堂上进行科学探究式教学, 必须进行学情分析.科学探究的目标、难度一定要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试想一下在初中阶段就将大学的一些内容来进行探究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例如, 在高中阶段, 物体的平衡一般是共点力的平衡或者平行力的平衡, 如果在此基础上教师将空间内非共点力的平衡 (除了合力为零还要求合力矩为零) 来进行探究显然是人为拔高了难度.本人认为是不合适的.

6.未能很好地掌握课堂

在实施科学探究式教学注重教学过程与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 万万不要忘了教师的主导地位.探究式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应该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 活动是否积极.在实施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时候, 教师也要掌握好课堂节奏, 调动学生的情绪.如果在一节探究课上课堂气氛乱糟糟, 学生不是在进行有意义的探究而是在天南海北的闲聊, 教学任务没有完成, 教学目标没有达到, 显然这样的探究课没有达到现实意义.

高中双语理科教学 第7篇

关键词:高中理科综合,高中化学教学,问题,策略

化学作为理科综合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学生的理科综合成绩有着一定的影响。高中化学是一门抽象性强的学科, 和生活也是非常贴近的。本文就高中化学教学所存在的弊端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简要分析理科综合考试化学科目

我国高考改革是在1999年的时候在广东省开始的, 直至2005年的时候我国各省市的高考科目已经开始采用了新课程标准, 高考改革更加侧重考察学生的能力。到了2010年的时候, 已经将原有的“3+文科基础/理科基础+X科”, 更改成为“3+理科综合/文科综合”, 从此高考实施了一套全新的方案。理科综合就包含了化学、物理、生物三个科目, 其总分规定为300分。

在理科综合考试过程当中, 主要考核的就是学生的学习能力, 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而采用的新的理科综合考试。这一新改革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强调学生对基本技能的使用, 加强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已经掌握了的知识解决具体的问题。理科综合考试中化学科目, 它的分数是根据各个省市的不同而进行了稍微调整, 但是总体来说它和物理、生物是保持在一个平衡的范围。在新实行的理科综合考试大纲中, 知识的覆盖范围有所缩小, 主要是考试书本中所涵盖的重点知识和学生对于主干知识的把握程度, 同时注重的是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综合运用能力的考察。

在分布题目这一方面, 一般采用的是三个学科交叉进行的分布手段, 但是在非选择题及选择题之间还会遵循一定的出题顺序, 其题目难度的分布也是不均匀的, 需要学生能够快速地转换学科的思维, 不仅要扎实掌握好化学的基础知识, 还要了解理综的总体出题特点和难度。因此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科思维转换的能力以及注意时间分配, 从而加强训练, 稳步地提升自己的考试成绩。

二、在理科综合考试下改善化学教学

本文就理科综合考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认为高中化学教学要根据考试改革的趋势, 对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相对应的修改工作。笔者针对最近几年以来高中理科综合考试中化学科目的考试情况, 对改进高中化学教学方法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

首先, 笔者认为应该突出高中化学的学习重点。传统的化学教学主要是注重学生对于主干知识和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这些知识主要集中在高一的化学课程当中。根据新的理综考试的发展趋势, 教师应该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学习化学是非常有用的, 不仅是为了获取一定的分数, 应付考试, 更是为了以后的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所以说, 教师在高一化学教学中应该突出一定的重点。如高一化学教学可以分成两个部分, 一个就是必修阶段, 一个就是选修阶段。一般高中学校对化学课时的安排都是一周两节课, 其紧张程度可想而知。为了能够改变高一化学教学课时紧张、内容过多的情况, 教师一定要把握好高一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有目的性地进行教学, 进而突出重点, 对于必修的部分可以进行适当地扩展, 但在进行扩展的过程中不要太过深奥, 一定要讲透, 让学生彻底明白。

例如,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一第四章讲解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中, 教师只需要讲解一些比较重点的化学知识就行了,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再进行详细的讲解。

在化学整体学习过程中, 一定要将化学知识集合在一起。首先, 教师应该掌握整个教学内容, 将必修模块中所涉及到的重点知识联系到一起, 形成系统的体系, 然后在这个体系当中突出重点知识。学生在高二的时候就会开始分文科和理科, 现在很多高校为了能够尽早让学生找准学习的方向, 从高一开始就进行了分班工作, 教师可以根据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中所涉及到的内容总结出相对应的模块。例如, 化学物质及其应用、化学实验、元素周期规律和物质结构、化学应用等。这样进行分类学习, 有利于学生在脑海中构建化学知识的大体框架, 能够很好地将分散的知识串联成一个主题, 组成成一个整体, 采取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分清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不仅如此, 教师还应该将化学课堂带入到生活当中, 让学生清楚地明白化学是从生活中演变而来的, 是生活中一个非常实用的学科。高中化学教学是强调学生实验动手能力以及积累化学知识的一个重要方式, 所以教师一定要根据理科综合考试的要求, 明确化学和生活的关系。

最后, 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在高考理综考试中越来越重视的就是对学生能力的考察和培养, 面对这一变化趋势我们高中化学教师要本着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为主的原则, 更好地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其中所指出的化学能力主要就是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化学总结和实验的能力、化学信息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展开一系列的讨论活动, 让学生进行自主谈论, 还可以组织一些实验合作活动, 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从而避免学生产生学习惰性, 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化学课堂中僵硬的教学方式。

三、结语

总而言之,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 我们要不断地进行改革, 这就要求我们高中化学教师与时俱进, 努力探究和积累新的教学方法, 从而提高化学教学水平和学生的高考成绩, 让学生能够在高考理科综合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曹振宇.关于高考改革和素质教育[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0 (12) .

[2] .周敏娅.化学高考实验题解题指导[J].数理化学习, 2012 (12) .

[3] .锁应文.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探讨[A].甘肃省化学会二十六届年会暨第八届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12 (08) .

高中双语理科教学 第8篇

可见, 没有或缺乏实验的高中理科教学, 是纸上谈兵的教学, 极其不负责任的做法, 是与新课程倡导的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相违背的, 必将导致教育的失败。那么对于至关重要的高中理科实验教学现状到底如何呢?

一、理科实验教学理念、方法和评价机制与新课程改革不相适应

高中阶段的教学从一开始就会围绕高考而展开, 而实验教学也要围绕高考这个核心而开展, 这样实验教学就不知不觉地回到了课堂教学的附属地位, 所以不论新课程改革如何强调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如果不改革现行的高考制度, 实验教学想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也只能是美好的愿望。此外, 对学校的实验教学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科学指导, 对学生实验技能评价也相对滞后, 这也是影响实验教学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实验教学方法和形式与新课程改革不相适应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 由学生根据实验原理和方法自行设计实验方案, 选择仪器药品, 自行进行实验, 自行收集实验数据, 归纳总结结论和规律, 尽可能让探究活动体现在实验活动过程中,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和实践创新能力。然而, 许多学校仍然是实验教师按照教材要求摆放实验仪器, 任课教师按照统一的实验步骤组织学生, 学生按照教师统一的指令进行统一的“照方抓药”式实验操作。

三、实验开出率低, 效果差

现行的教育体制决定了做实验在提高学生的分数尤其是高考分数上确实不如讲实验、“黑板实验”和多媒体实验, 实验的费时费力使教师对于现行课本中的实验能少做就不多做, 能不做就不做, 所以总体上实验开出率不高, 实验教学处在一个低水平。

四、演示实验多, 分组实验少

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和实验水平测试都推动了高中理科实验教学的开展, 大多数实验教师和任课教师也能认识到实验教学在理科教学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的作用, 因此大多数学校实验教学开展得还能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但客观上的考试体制和实验的费时费力, 使得有些教师对于演示实验还能去做, 或者把本应属于学生的探究实验变成演示实验。

五、验证性实验多, 探究性实验少

高中双语理科教学 第9篇

关键词:高中理科综合;高中化学教学;问题;策略

化学作为理科综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理科综合成绩有着一定的影响。高中化学是一门抽象性强的学科,和生活也是非常贴近的。本文就高中化学教学所存在的弊端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简要分析理科综合考试化学科目

我国高考改革是在1999年的时候在广东省开始的,直至2005年的时候我国各省市的高考科目已经开始采用了新课程标准,高考改革更加侧重考察学生的能力。到了2010年的时候,已经将原有的“3+文科基础/理科基础+X科”,更改成为“3+理科综合/文科综合”,从此高考实施了一套全新的方案。理科综合就包含了化学、物理、生物三个科目,其总分规定为300分。

在理科综合考试过程当中,主要考核的就是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而采用的新的理科综合考试。这一新改革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强调学生对基本技能的使用,加强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已经掌握了的知识解决具体的问题。理科综合考试中化学科目,它的分数是根据各个省市的不同而进行了稍微调整,但是总体来说它和物理、生物是保持在一个平衡的范围。在新实行的理科综合考试大纲中,知识的覆盖范围有所缩小,主要是考试书本中所涵盖的重点知识和学生对于主干知识的把握程度,同时注重的是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综合运用能力的考察。

在分布题目这一方面,一般采用的是三个学科交叉进行的分布手段,但是在非选择题及选择题之间还会遵循一定的出题顺序,其题目难度的分布也是不均匀的,需要学生能够快速地转换学科的思维,不仅要扎实掌握好化学的基础知识,还要了解理综的总体出题特点和难度。因此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科思维转换的能力以及注意时间分配,从而加强训练,稳步地提升自己的考试成绩。

二、在理科综合考试下改善化学教学

本文就理科综合考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认为高中化学教学要根据考试改革的趋势,对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相对应的修改工作。笔者针对最近几年以来高中理科综合考试中化学科目的考试情况,对改进高中化学教学方法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

首先,笔者认为应该突出高中化学的学习重点。传统的化学教学主要是注重学生对于主干知识和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这些知识主要集中在高一的化学课程当中。根据新的理综考试的发展趋势,教师应该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学习化学是非常有用的,不仅是为了获取一定的分数,应付考试,更是为了以后的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所以说,教师在高一化学教学中应该突出一定的重点。如高一化学教学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个就是必修阶段,一个就是选修阶段。一般高中学校对化学课时的安排都是一周两节课,其紧张程度可想而知。为了能够改变高一化学教学课时紧张、内容过多的情况,教师一定要把握好高一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目的性地进行教学,进而突出重点,对于必修的部分可以进行适当地扩展,但在进行扩展的过程中不要太过深奥,一定要讲透,让学生彻底明白。

例如,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一第四章讲解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中,教师只需要讲解一些比较重点的化学知识就行了,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再进行详细的讲解。

在化学整体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将化学知识集合在一起。首先,教师应该掌握整个教学内容,将必修模块中所涉及到的重点知识联系到一起,形成系统的体系,然后在这个体系当中突出重点知识。学生在高二的时候就会开始分文科和理科,现在很多高校为了能够尽早让学生找准学习的方向,从高一开始就进行了分班工作,教师可以根据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中所涉及到的内容总结出相对应的模块。例如,化学物质及其应用、化学实验、元素周期规律和物质结构、化学应用等。这样进行分类学习,有利于学生在脑海中构建化学知识的大体框架,能够很好地将分散的知识串联成一个主题,组成成一个整体,采取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分清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该将化学课堂带入到生活当中,让学生清楚地明白化学是从生活中演变而来的,是生活中一个非常实用的学科。高中化学教学是强调学生实验动手能力以及积累化学知识的一个重要方式,所以教师一定要根据理科综合考试的要求,明确化学和生活的关系。

最后,教师要着重培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在高考理综考试中越来越重视的就是对学生能力的考察和培养,面对这一变化趋势我们高中化学教师要本着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为主的原则,更好地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其中所指出的化学能力主要就是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化学总结和实验的能力、化学信息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展开一系列的讨论活动,让学生进行自主谈论,还可以组织一些实验合作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从而避免学生产生学习惰性,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化学课堂中僵硬的教学方式。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进行改革,这就要求我们高中化学教师与时俱进,努力探究和积累新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化学教学水平和学生的高考成绩,让学生能够在高考理科综合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曹振宇.关于高考改革和素质教育[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0(12).

2.周敏娅.化学高考实验题解题指导[J].数理化学习,2012(12).

3.锁应文.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探讨[A].甘肃省化学会二十六届年会暨第八届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12(08).

高中英语双语教学任重而道远 第10篇

一、双语教学对于教学改革和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意义

双语教学是外语教学与专业教学的完美结合, 它既向学生教授专业的外语知识和外国文化, 又向学生传达了先进的外国研究现状。双语教学由于结合了两种教学目的和内容, 因此对于加快教学改革和培养国际化人才都有着巨大的优势。

(一) 在课堂中应用双语教学, 学生能够掌握语言知识, 熟悉外国的思维、文化和社会。

在这种教学中, 学生会掌握新的研究视角、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利于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 培养复合型人才。

(二) 有利于营造英语学习的互动环境, 提高英语水平。

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重英语知识的讲授, 轻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 重英语考试的成绩, 轻学生交际表达的需求。中国学生的英语笔试能力强, 而实际应用能力差, 而双语教学恰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说英语、练英语的环境。在这种互动的环境中, 学生可以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提高英语水平。

二、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因素分析

由于双语教学在我国起步晚, 发展时间短, 所以双语教学必定比母语教学给教师和学生的压力更多, 其内容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和局限。

(一) 双语教学的效果受到学生外语水平的限制。

学生是双语教学的主体和接受者, 学生的接受能力直接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英语教学, 应尽量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 即用英语来讲解, 但有些教师认为学生听不懂和不理解, 除读课文是用英语朗读之外, 其余课堂讲解基本上是用汉语来解释, 久而久之, 学生的听力亦无法提高。因此, 学生的外语水平是双语教学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我国虽然一直重视外语教学, 但是外语教学一直是以考试为指挥棒, 仅仅注重读写能力, 从而忽视了听说能力。这使得双语教学课程设计异常艰难。由于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很难整齐划一, 这就使得教师教授同样的内容, 学生却因英语能力的不同而使接受能力不同, 课程设计变得相当困难。

(二) 双语教学的质量受到师资短缺的制约。

双语课程教学要求双语教师不仅要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 还要拥有良好外语能力和扎实的教学能力。双语教学的教师一般都专业基础比较扎实, 并且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基础。但这些双语教师绝大多数没有一年以上的国外学习或工作经历, 他们的英语能力并不全面, 通常在词汇和阅读方面能力较强, 但听力、口语方面却相对薄弱, 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也仅来自媒体或有限的阅读。教师的外语和专业知识难以保证双语教学的质量。

(三) 双语教学的内容受到外文资料的制约。

双语教材是双语课程资源的核心外文资源, 是实施双语教学的重要基础, 同时也是制约高中学校双语教学开展的重要因素。对英语能力较差的学生, 阅读英语教材是个障碍。是否给予中文材料补充, 一直是双语教学中的争议。一部分人认为双语教学的魅力就在于读原汁原味的专业知识, 辅以中文材料, 无疑是让学生继续用中文学习, 在双语教学中没有获得成长。另一些人则认为, 学生对语言理解都存在困难, 又如何能掌握专业知识。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本着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原则, 对于不同能力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指导, 鼓励他们在自己的能力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与对非本土文化的理解能力呢?

(一) 因人制宜, 循序渐进。

外语在知识上的学习和应用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不可能通过一两节课的双语教学就达到理想的效果。强化英语口语讲授, 但不能排除母语。以前的汉语习惯已基本形成, 母语对英语学习产生的负迁移性较大。充分使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 创设外语环境, 尽量减少负迁移性的作用, 无疑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学生在课堂上运用英语从不适应、逐步适应, 到最后养成习惯, 对学生的后续发展:看专业文献、听讲座口语交流, 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种良性的循环对提高学生学习双语课程的自我效能感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转变教师的观念, 引导与激励并举。

要注重引导教师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更新, 使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主动转变自己的角色, 从单纯的讲授者转向指导者, 把单向信息输出的课堂变成双向的信息沟通和交流, 以提供一个轻松、和谐的授课氛围, 使师生之间能平等交流和讨论, 鼓励学生提问, 发表自己见解。这种方式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程基础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为实现双语教学的目的创造良好的条件。

目前双语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 还存在许多问题, 开展双语教学应当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 针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有的放矢地逐个解决, 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 双语教学是教学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在高中这个重要阶段, 要使学生习惯和逐步使用英语, 双语教学至关重要。

摘要:双语教学有利于推动教学改革, 培养国际化人才, 但双语教学的效果受到了外语水平、师资短缺、外文资料等因素的限制。在高中双语教学中, 因人制宜, 循序渐进, 转变教师的观念, 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双语教学,影响因素,解决对策

参考文献

[1]吴道存.怎样教好英语.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

[2]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

[3]刘道义.英语教育之献集.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2007.

上一篇:脊髓炎型下一篇:数据交换总线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