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经济范文

2024-05-11

萧山经济范文(精选12篇)

萧山经济 第1篇

关键词:质量损失率,经济效益,区域,分析

随着我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程度的加深, 以及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 研究如何提高产品质量、提升经济效益成为企业急需解决的难题。研究质量损失成本, 开展产品质量损失统计可以促使企业研究并建立起完善的质量成本管理、控制质量损失、合理减少资源浪费、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建立质量损失经济效益评价方法, 可以为政府提供评价质量管理的手段以及制定质量决策的参考依据。

当前, 我国各省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是改变粗放型的发展模式, 提高现有资源利用率, 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何引导企业加强生产过程控制、降低内外部损失、减少质量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消耗、改进质量的经济效益是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对质量损失率的研究, 建立质量损失率的经济效益分析, 可以改变以往抓质量没效益的观念, 为宏观经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 模型建立

质量损失率是企业质量损失成本占其工业总产值的比率, 直接量化了企业质量的经济效益。

层次分析法 (AHP,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来的一种实用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法。它将定性和定量指标统一在一个模型里, 既能进行定量分析, 又能进行定性的功能评价。具体来说, 就是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总目标, 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 并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联影响和隶属关系将其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 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 并最终把系统分析归结为最底层 (方案层) 相对于最高层 (决策目标) 的相对重要性权值或相对优劣次序的排序问题。

根据质量损失成本所要考虑的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隶属关系, 可把各个因素自上而下划分为3个层次, 建立层次结构图, 如图1所示。

1.1 分层

首先将质量损失成本评价问题所涉及的因素分层, 第一层包括2个因素, 即U={u1, u2};第二层包括10个因素, 即U1={u11, u12, u13, u14, u15}, U2={u21, u22, u23, u24, u25}。各层因素的实际意义和关系如图1所示。

定义第一层的权重集为A= (а1, a2) , 第二层权重集为A1= (a11, a12, a13, a14, a15) ;A2= (a21, a22, a23, a24, a25) 。

1.2 确定各层次判断矩阵P

构造第一层次的判断矩阵P, 如表1所示;构造第二层次判定矩阵P, 如表2和表3所示。

1.3 求解特征向量W

根据方根法求解, 以第二层的U1={u11, u12, u13, u14, u15}为例, 其判断矩阵具体形式如下:

(1) 计算判断矩阵P每一行元素的乘积Mi;

则W= (W1, W2, W3, W4, W5) 即为所求特征向量。

根据以上步骤可以算出U1={u11, u12, u13, u14, u15}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为W= (W1, W2, W3, W4, W5) = (0.442 4, 0.195 1, 0.216 0, 0.091 1, 0.055 4)

1.4 一致性检验

以上特征向量是否就是合理的权重分配, 还需要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其方法如下:

上式中, (PW) i表示PW的第i个元素, 且n=5。

代入已知数据计算得λmax=5.088 6。

1.4.2 一致性检验

检验使用公式:

代入n=5, RI=1.12, λmax=5.088 6, 得CR=0.019 8<0.1。

表明判断矩阵P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因此W= (W1, W2, W3, W4, W5) 的各个分量可以作为U1={u11, u12, u13, u14, u15}的权重系数, 即

1.5 计算其余权重集

按照上述方法, 可计算出其余权重集。

2 质量损失综合模型的实证分析

为研究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 对萧山区域的企业情况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 此次抽样企业数量为132家, 调查严格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 按一定程序从全部对象中进行分级抽样, 保证抽样调查的合理性, 从而更科学地反映该区域的经济水平。

表4和表5为抽样企业在2013年全年及2014年上半年的内、外部损失中各项指标。

根据表中数据, 由隶属度函数

可以得到内、外部质量损失各指标隶属度, 分别见图2和图3。

从图2和图3可以直观的看到, 每个指标隶属度值总是在[0, 1]这个区间内, 值接近“1”, 说明该项指标在质量损失成本上控制的比较好;相反, 值接近“0”, 表明该指标在政府及企业的控制质量损失工作中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至此, 根据加权平均型模型, 进行最后的综合评价:U=A·u1, 则

3 经济效益模型分析的政策建议

建立质量损失的经济效益模型, 可以根据质量损失中各个指标的权重, 定量说明在质量损失工作中应该主抓的重点指标;根据隶属度函数分析, 可以得到政府及企业在控制质量损失方面应针对哪些内、外部指标进行加强, 从而更加科学地说明如何更好的降损, 引导更多的企业走质量优势发展道路, 促进企业质量管理向纵深发展。

通过对萧山区域质量损失经济效益的实证分析, 可以得到如下政策建议:

一是整个区域质量工作取得一定效益, 对于提升质量经济效应还具有很大的改进和提高空间;

二是企业的内部损失比例较大, 多半是因为产品质量有缺陷, 建议企业加强技能人才投入, 提升企业质量优势;政府应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人才, 营造良好的人才使用环境;

萧山经济 第2篇

2012年2月14日 7:26 来源:萧山网-萧山日报

2011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以富民强区、社会和谐为主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区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胜利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的开年红。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综合经济实力不断提高。经初步测算,201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46.78亿元,可比价比上年增长11.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3.01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86.84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06.93亿元,增长12.0%。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依次为3.7%、61.3%和35.0%,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17.02亿元,增长19.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3.38亿元,增长15.5%。财政总收入超越宁波市鄞州区跃居浙江省首位。

第一产业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受益于农产品价格的大幅提升,农业产值较快增长。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84.22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农业产值45.86亿元,增长9.1%;林业产值1.06亿元,增长7.9%;畜牧业产值25.18亿元,增长17.3%;渔业产值9.33亿元,增长17.2%。

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步伐进一步加快,五大特色产业增长势头迅猛。畜牧、水产、蔬菜、花木和茶果五大特色产业产值73.7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87.6%,比上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

种植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全年粮食种植面积43061公顷,粮食总产量241747吨,分别比上年减少2.8%和1.4%;棉花产量393吨,减少26.0%;络麻产量24吨,减少44.2%;油菜籽产量11275吨,增长1.5%;蔬菜种植面积28644公顷,减少1.3%;花卉苗木种植面积18791公顷,增长4.2%;水果总产量130407吨,增长7.6%。粮经作物比由上年的43.7:56.3调整为42.9:57.1。

林牧渔业生产保持平稳。全年共完成新林特开发面积1697亩。其中,防护林490亩,用材林67亩,经济林1140亩。全民义务植树35万株。生猪饲养量243.65万头,年末生猪存栏96.06万头,分别比上年增长10.4%和12.7%;全年猪、牛、羊、兔、禽等肉类总产量121975吨,增长5.4%;牛奶总产量7672吨,增长4.1%。全年水产品总产量54611吨,增长5.5%。特种水产产值占渔业产值比重达83.5%。

农业基础设施继续改善。全年农业基础设施投工3.61万工,完成土石方554万立方米;加固加高堤防4.64千米;有效灌溉面积80.42万亩,有效灌溉率继续保持100%。

第二产业—工业

工业经济取得突破。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025.35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5000亿元,这是继2002年全区工业总产值冲千亿后,取得的又一个重大突破。实现工业销售产值4954.65亿元,增长16.3%;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8.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4553.20亿元,增长21.8%;实现销售产值4490.35亿元,增长21.6%。

创新能力再上台阶。随着企业转型升级的进一步深化,科研投入、人才引进、设备进口等一系列举措已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自主需求,企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又上一个新台阶。2011年全区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销售产值714.74亿元,同比增长23.7%,高于工业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全年累计实现新产品产值988.04亿元,同比增长38.4%,新产品产值率达21.7%。

企业效益显著下降。全区170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628.38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实现利税总额352.96亿元,其中利润总额248.08亿元,分别增长7.0%和6.7%,增幅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48.6和54.6个百分点;亏损面由上年的6.2%上升到11.4%,亏损企业亏损额增长122.0%;工业销售利润率为5.36%,比上年下降0.67个百分点。

强队建设成绩喜人。2011年,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90.6%,比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3家企业上榜中国企业500强,18家企业入围全国民营企业500强,11家企业位列全省重点骨干龙头企业。截至2011年底,全区共有区级以上名牌产品340件,其中中国名牌22件,浙江省名牌97件;区级以上著(驰)名商标累计达到361件,其中国家级55件,省级105件。

第二产业—建筑业

建筑之乡再获殊荣。2011年,在全区建筑业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建筑业发展取得了“十二五”开门红,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良好态势。全年新晋升一级建筑企业6家,新晋升二级企业16家,新批三级企业18家,二级以上建筑企业累计达87家。

年末,在全省建筑业大会上,萧山区荣获“浙江省建筑强区”称号,成为杭州市唯一上榜的县(市、区)。

第三产业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11年,全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506.93亿元,比上年增长12.0%,总量首次突破500亿元,继续位居全省县(市、区)第一。

经济贡献日益加大。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从2010年的34.5%提高到35.0%,提高0.5个百分点;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7.4%,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全区服务业实现财政收入90.9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1.05亿元,分别占全区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的41.9%和53.8%,服务业已成为全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内部结构不断优化。信息、金融和科技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拓展。2011年全区实现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191.37亿元,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37.8%,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商贸流通业、房地产业、旅游业、社区服务业、文化服务业等生活性服务业平稳发展,新农都等商贸“新十大”项目建设全面推进。特别是旅游业发展优势凸显,2011,成功举办休博会、动漫节等重大节庆活动。全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141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47.8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2%和16.4%。

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投资建设难中有进。2011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18.45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其中,完成民间投资277.58亿元,占投资总额的比重由2010年的52.1%上升到53.5%。分产业看,工业完成投资222.09亿元,增长9.2%,其中完成技术改造投资157.35亿元。三产完成投资293.23亿元,增长18.9%。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35.32亿元,增长12.0%。

房地产业总体平稳。2011年全区房地产开发总体平稳,呈现投资增幅较快、施工规模正常、房价基本平稳,销售显著下降的局面。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01.05亿元,比上年增长35.3%,商品房新开工面积增长34.7%。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18.2%,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12.4%,但90平米以下住宅销售面积逆市上升37.8%。

国内贸易

消费需求持续旺盛。2011年底,全区拥有连锁经营企业29家,连锁商场门店1703家,全年实现销售额84.97亿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6.98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286.37亿元,增长18.6%;住宿餐饮业50.61亿元,增长19.0%。

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年末全区拥有各类专业市场共计153个。其中商品市场151个,亿元以上市场26个,百亿市场4个。星级市场累计达53个。其中四星级市场3个,三星级市场10个。全年市场成交额达691.40亿元,比上年增长8%。

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全年实现进出口总值143.27亿美元,增长26.2%。其中,出口总额89.84亿美元,增长21.2%。全年一般贸易出口75亿美元,增长21.3%;加工贸易出口14.83亿美元,增长20.3%。

外贸结构更趋合理。2011年全区机电产品出口24.39亿美元,增长20.3%,占全区出口的27.2%;汽车配件产品出口3.34亿美元,增长37.3%,高于全区出口增幅1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92亿美元,占全区出口的3.3%。同时,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尤其是纺织行业大力发展化纤等上游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出口竞争力,全年纺织品出口增长25.3%,增幅高于全区各行业平均水平。

招商引资逆势发展。2011年,全区招商引资多管齐下,突出招大引强、招新引优,推动招商引资提质增量,招商引资在逆境中实现了新发展。当年新批外资项目104个,增资63家,合同利用外资13.91亿美元,增长4.1%,实际利用外资8.08亿美元,增长4.5%。全区共引进市外内资项目306个,协议资金137.44亿元,到位资金68.01亿元。

市场价格

物价水平显著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5.2%,涨幅较2010年扩大1.8个百分点。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呈全面上涨格局(见下表)。

交通运输、邮电通讯

交通发展有序推进。外环南路五期、新城路北伸二期、金鸡路北伸等一批道路建成通车,九堡大桥南接线、通城大道涉铁节点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295.5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5.23公里。内河航道里程达796.83公里。全区机动车保有量达46.83万辆,其中汽车27.15万辆。

邮电事业势头良好。2011年全区实现邮政业务收入1.59亿元,比上年增长32.5%;累计完成函件业务量1440.04万件,完成包件业务量14.57万件;邮政储蓄余额达42.24亿元,增长22.5%。年末全区共有固定电话用户7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08万户,电话主线普及率(含移动电话)226.2线/百人;年末全区登记注册的宽带用户数为32万户。

金融业

存贷款保持平稳。年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586.20亿元,比年初增长11.8%。其中居民储蓄存款901.54亿元,比年初增加65.83亿元;财政存款11.04亿元,比年初减少5.04亿元;单位存款1616.75亿元,比年初增加175.30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2221.89亿元,比年初增长14.9%。

二、社会事业

教育与科技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年末,全区共有中小学137所。其中,小学82所,初中42所,普通高中9所,职业高中4所。在校学生191346人。其中,小学106357人,初中46949人,普通高中22698人,职高学生15342人。幼儿园205所,在园幼儿53443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26所,全日制在校学生977人。电大学院、教师进修学校、聋哑学校各1所。全区共有教职工16755人。全区所有镇街皆创建为市学前教育达标镇街,共有市学前教育先进镇街16个。全部镇街都创建为省市教育强镇,共有市现代化标志性教育强镇12个,占杭州市近一半。现有名校集团28个,城乡学校结对互助共同体50个,新增与国外结对学校6所。全区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率继续保持100%,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99.5%,初步形成完善的学前教育体系。义务教育阶段(含特殊教育)入学率、巩固率等各项指标均达到100%;高中入学率达到99.5%。

2011年我区高考成绩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区7608人参加高考,上重点线1331人,重点率17.5%,远高于省平均水平,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参加高职单考单招2029人,上线1850人,上线率达到91.2%,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科技创新成效显著。2011年再获全省科技规模综合评价第一名,全年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12项,其中国家级42项,省级27项。专利申请与授权数持续增长,全年共申请专利5687件,授权专利4068件。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加快,新增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42家,累计达到187家,省级创新型试点和示范企业4家,市创新型试点企业4家;认定省农业科技型企业13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87家,杭州市高新技术企业38家;雏鹰计划企业21家,青蓝计划企业5家,全区科技规模型、成长型、初创型企业三梯队建设基本成型,累计达到500家。

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体事业繁荣昌盛。2011年,全区通过“政府主导、企业支持、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模式,充分发挥文化的影响力,成功举办多项重大文体活动。成功举办了跨湖桥文化节、元宵系列活动、区第十届文化艺术节等大型文化活动,举办了“英瀚杯”2011萧山区少儿故事演讲大赛和少儿现场书画大赛,组织参加杭州市“红歌嘹亮·激情飞越九十年”全民歌咏比赛萧山专场演出等。成功举办了全国围棋锦标赛和首届中国萧山湘湖国际皮划艇马拉松邀请赛等大型体育赛事。全年文艺作品获得国家级奖项8个、省级18个。艺术表演团体演出97场次,观众18万人次。图书馆全年共接待读者230余万人次,图书流通250余万册次,办理借书证近2万张。共有两个镇街被评为省级文化示范强镇,4个村被评为省级文化示范村,7个村被评为市级文化示范村。全年新建(更新)65个灯光篮球场、40个乒乓球室、110个健身点,维修75个健身点,全区现共有健身点(苑)953个、篮球场667个、乒乓室532个,全民健身工程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

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医疗服务条件继续得到改善,成功创建成为省级卫生强区。年末共拥有各类医疗机构725家,其中医院24家、社区卫生中心28家、卫生院18家;各类医疗机构拥有病床4866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9105人,其中医生3160人;无偿献血、红十字援助工作继续保持良好态势;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全年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0.81%以下;年末拥有市级以上卫生镇街25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17个。

社会保障

社会保险扩面工作有新突破。大力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扩面“三年行动计划”,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引导参保,镇村干部逐户走访动员参保。全年净增本区户籍参加养老保险139726人,完成区人代会提出的净增养老保险参保9万人的155.3%。同时,全年净增失业保险45377人,工伤保险70679人,生育保险45222人。参加各类医疗保险总人数达到1261209人。

养老医疗待遇有新提高。2011年,全区提高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每月160.46元,提高城镇老年居民生活保障90元,提高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金60元,提高农村居民养老金40元,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10元,各类参保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待遇进一步提高;组织安排6.6万名企业退休人员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员进行免费的健康体检。建立了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了医保制度从“3+1”模式到“2+1”模式的转变。进一步优化了城乡医保政策待遇,住院报销比例提高了10%,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提高到70%以上,放开了原新农合区级医院门诊报销限制,满足了参保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推进。年末全区拥有各类集体办福利院、敬老院等福利机构25个,床位2431张,收养883人;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城镇525元和农村450元,发放低保金7209万元。发放基础养老金7966万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95.1%。向困难群众和企业退休人员发放物价补贴1.73亿元。全区102家社会福利企业安置“四残”职工6105人,残疾人保护事业得到进一步加强。

三、人口、人民生活和就业

人口

人口结构总体稳定。全年人口出生率9.14‰,死亡率5.66‰,自然增长率3.48‰。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为122.87万人,其中女性为62.46万人,占总人口的50.8%,人口性别比例基本均衡;总人口中非农人口50.65万人,比上年增加3万人;全区半年以上的暂住人口约89.01万人,其中城厢、北干、蜀山、新塘四个街道暂住人口约21.75万人。

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根据抽样调查,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278元,比上年增长12.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556元,增长13.8%,恩格尔系数为0.360。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8398元,增长15.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381元,增长14.1%。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40.1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78平方米。居民金融资产继续增长,年末全区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本外币)901.54亿元,增长7.8%,城乡居民人均存款余额达到73371元,增长7.0%。

就业

城镇登记失业率创新低。通过企业安置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等多种渠道,多层次搭建求职招聘平台,多方位拓宽人力资源信息发布渠道,有60%的村和社区完成了人力资源信息网络建设,全年组织大型人力资源市场交流会22次,人力资源市场收集岗位信息3704家167904条,推荐就业57690人次,介绍成功就业14282人次。同时,大力实施就业援助政策,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35039人,帮扶失业人员再就业17807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13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05%,创五年来新低。到年底,充分就业街道、社区和行政村的创建率和达标率均达到100%,11个街道、155个社区和411个行政村全部通过杭州市级考核验收,实现了创建充分就业城区的目标。

四、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

城市面貌继续改善。年末建成区面积扩大到76.53平方公里,城区实有道路面积568.15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2935公顷,人均公共绿地19.32平方米,绿化覆盖率39.1%。68个社区建立城市管理工作服务室,数字城管解决率100%。完成27座公厕升级改造,实施外六工段垃圾填埋场二期、200吨级区级粪便处理场工程,积极推进东片垃圾焚烧厂建设,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城中村改造扎实推进,拆除违法建筑40.67万平方米。

公用事业发展迅速。全年全社会用电量174.77亿千瓦时,增长7.9%。其中居民生活用电11亿千瓦时,增长15.5%。全区家庭天然气用户数12.53万户,全社会气化率继续巩固在100%。推出第一批73个市民卡服务网点,发放市民卡70余万张。

环境保护

实事工程全面完成。2011年,区政府将“新增区镇两级污水管网100公里以上,中心城区大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占有效监测天数的85%以上”作为十件实事之一。一年来,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中心城区大气环境优良天数达到311天,占有效监测天数的85.2%。

减排工作扎实推进。全年实施138个主要污染物减排项目,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氮等四项主要污染物分别削减2.8%、4.0%、4.0%、2.5%以上,圆满完成减排任务。

生态创建进展良好。积极做好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检工作,省级生态区创建通过市级技术评估和预验收。2个镇创建国家级生态镇通过省级公示,6个镇街创建成为省级生态镇街,市级生态镇街实现全覆盖。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网议萧山UFO 第3篇

笔者浏览了不少论坛、微博,摘取众说,与大家共享。

人造飞行器

有专家称,这次的不明飞行物极有可能是飞机。当时正值太阳下山,太阳光照射在飞机表面,再反射到人们眼中。由于背影较暗,就显得特别亮。

网友Darkness认为,这个UFO可能是国外的飞行器。无独有偶,其他网友立即爆料有消息称,瑞士当地时间7日上午6时51分,阳光动力测试样机HB-SIA顺利起飞,开始第一次夜间试飞。飞机于瑞士当地时间7月8日的上午降落,时间上恰好与这次的不明飞行物相吻合。

也有网友针对目击照片,做出了如下推论:①地面景物虚化严重,估计曝光时间在0.5秒~1.5秒之间;②基于此,空中物体绝对不可能是其本来面目,而是其光源的运动轨迹;③综上,可以初步断定其为一架正在着陆的飞豹战斗机,或具有类似航行灯布局的飞机。而萧山新街镇,正好就在萧山机场的着陆航线上。

网友军刀555则认为,“如果照片没问题的话,那一定是一架降落中的飞机,地球人造的。因飞机飞行异常或故障(发动机熄火的飞机降落时是没有声音的)不得以迫降该机场。而照片中飞机下方的白光就是降落灯和信号灯,只是因相机曝光问题才混成一片。为了让故障飞机正常降落,机场打开探照灯,这时天空异常明亮,如果这时天空有较低的云层就更亮了”。并且还说,如果真是外星飞行器,那么它也太胆大了,在机场上空乱飞就不怕与其他飞机相撞?就不怕我们防空部队将其击落?

名为1502的网友则说:“我认为是俄罗斯的货运或是侦察型碟形飞行器。因为赤塔的一个伐木场的空地上,在当天事发时的5小时前,有村民目击到地表的异动。所以我认为是俄罗斯的飞行器,因为俄罗斯离中国最近。碟形飞行器已经不再神秘和难以攻破了,过去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款军用飞碟的是德国人,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战果。当今成熟地掌握飞碟技术的国家有俄罗斯、美国、法国,以色列也有部分技术,是‘二战’时的犹太人被美国雇去窃取资料时发现的。所以我认为并非只有外星人才有飞碟,地球人也有,但是因诸多原因就没有对外公开,因为飞碟是一种新领域的作战武器,也可以说是最后王牌的一种吧。”

网友wenchouchoull也觉得是飞机的可能性比较大,并称自己当兵的时候在沈阳附近山上,晚上经常能看到飞机,而且飞得很低,距离非常近的时候也听不到声音,当时他还感觉很诡异。

网友kevensir也说:“当一个发光物体从镜头范围内过去的时候使用一定的快门速度(慢速快门)拍摄,能够将发光物体的光拉出一条长长的光带。我想应该是拍摄的这个相机用的是普通快门速度,而这个飞行物体(个人认为是飞机)速度又很快,所以拉出了光带;同时由于夜空较黑,所以在照片上看起来好像不明飞行物一样。”

然而,就人造飞行器这一观点,反对的声音也有不少。网友小帅帅00就肯定地说不是飞机,并称当地人说,那个东西很亮,大半边天都被照亮了!飞得很快,而且没有声音。航班都不敢起飞、降落。

还有网友大曝内幕:“我一哥们的亲哥是在萧山机场上班的,是调度室的。他跟我说那天他们雷达上显示出的是一个巨型长条状的物体,高度在3200米的样子,瞬间经过航线以北的高空。在他们排除所有可能性的同时,暂且归类为UFO。因为考虑到事情的严重性,机场做了严格的保密和停机措施,致使飞机延误。后来杭州军分区空军部的人来机场进行了长时间的交涉,再一次排除了任何人为的飞行器,包括军事武器在内。听我那朋友说他哥告诉他,应该不是属于人类科技的飞行器,因为不管是其体积、速度、发光系统,都不是属于地球上已有科技的范畴。”

针对网友军刀555的看法,含笑半步跌和呼啸的季风二位网友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含笑半步跌认为:如果是飞机的话,怎么会有“不明飞行物”这样的官方消息出来?出于军事保密,也只需说上级紧急通知封闭机场就行了,不用解释原因,何必编一个不明飞行物呢?别说军方和民航方面没有沟通渠道这样的蠢话。

而呼啸的季风则说:如果那张村民拍摄的照片是真的,那就绝对不会是飞机。拍过夜景的都知道,即使把感光度调到ISO1600,要想拍到几百米上空中的一盏信号灯那也是不可能的,可画面中的不明飞行物的灯光亮度,可以确定无疑不会是信号灯。大家可以做一个实验,你可以把车开到山顶上,然后打开大灯,你到山脚下,拿一个单反相机,拍一拍,试一试,你就知道这个有多难。面对突如其来的不明飞行物,又有谁会那么专业从容呢?所以,这张照片上的飞行物绝对不会是飞机。有人说是飞豹,那就更扯了,超音速飞豹即使等音速飞行,0.5秒也要飞过170米,也就是说,会在底片上留下170米的光迹。参照那些房子来看,那个东西不可能超过50米。

外星飞船

每一起不明飞行物事件一发生,外星飞船这一观点便会甚嚣尘上,这一次也不例外。

网友suhao198706便认为,这是外星人的光压飞行器,通过在飞行器底部布置发光阵列,飞行时只需通过波束形成技术控制波束的指向来控制飞行的方向。我们如果能够突破核能高效转光能的技术,我们也能造出光压飞行器,遨游太空了。

网友泛舟冥河则根据雷达监测不到这个特征,认为一定是外星飞船。他还认为,宇宙那么大,太阳系未必只有一个。

网友走过路过别恶心我则说:“人类不是孤单的。估计是外星军团的一个班长和上司闹了别扭,开了小差出来遛遛,没注意纪律,显了形。这个飞行器不在人类常识范围内。想当初人们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一切天体都在绕着地球转,现在看如此荒谬。将来的人也会认为现在的人居然以为自己是宇宙的唯一高等生命荒谬得很。”

网友lujiedLxsj认为:“不管是飞机还是所谓的私人飞机,我们国家空中管制这么严,怎么会不知道?任何飞行器上天(国外的除外),相关部门怎么会不知道呢?至于是不是外星人的东西,就不好说了,暂时只能是不明飞行物。反正我相信,宇宙这么大不会只有我们人类的!至于说是即将着陆的飞豹战机,我不敢苟同!”他还给出了以下证据:①从照片角度来看机场应该距离拍摄地点不远,但是貌似那附近没什么军用机场;②着陆灯的亮度把发动机的尾焰都遮住了(从拍摄角度应该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发动机尾焰);③是军机或者私人飞机不会没人知道;④这个绝对不是空穴来风,我们中国人普遍生活压力大,不像老美那么悠闲没事搞个UFO事件。

网友luke的说法就很搞了,他说“外星人发现一种异于平时的声波最近在南非日夜不停,所以派出侦察机去看看,后来发现原来是呜呜祖拉。这次只是路过杭州哦,不要紧张”。

光的作用

也有网友认为,很多UFO事件是因为光线折射、反射而造成的,因此此次事件也极有可能只是光线折射引起的误判。但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科普部的张主任说:“如果是折射光,一般条件下应当具备目击者普遍性特点,不可能只有空管人员能看到,而其他的民众却看不到的情况。”他还说,机场方面也不可能仅凭上空出现一点或者一束光就封锁机场。

萧山区农机维修业发展探析 第4篇

1 发展农机维修业的作用与意义

农机维修服务是推进农业机械化稳步、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是实现农业机械“高效、优质、安全、低耗”运行的重要保障。特别是在农机化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 农机维修业是否适应、是否配套农业机械化发展尤其重要。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1 保障农业机械正常使用与发挥效益

在农机购置补贴、作业补贴等农机化政策的支持与引导下, 再加上劳动力的紧张与人工成本的上升, 广大农民购买使用农机的积极性持续高涨, 就萧山而言, 全区到2013年底, 拥有农机总值8.2亿元, 总动力80.05万k W, 各类农机数量达12万余台。农业机械随着使用年限的延长, 机械零部件会磨损, 使用性能会下降, 乃至发生各类故障等, 需要及时维修保养。如果维修跟不上, 将直接影响农机服务的质量、效率和效益。所以, 农业机械的使用管理缺少不了维修保养这个重要环节。

1.2 保障农机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示范

建设现代农业, 不但要实现粮食生产的全程机械化, 而且要涵盖整个农业生产, 包括粮油生产、设施栽培、节水灌溉和水产、畜禽生产等农机化新技术新装备, 每一项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与应用, 都需要包括维修服务在内的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如果维修难配套, 则先进的农业机械难以推广应用, 生产效益也得不到保障。

1.3 保障农机安全生产

根据《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农业机械实地安全检验办法》, 把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七类农业机械列为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农业机械, 这些农业机械如果维修保养不到位, 安全性能没有达到使用要求, 会直接导致农机事故的发生。

2 农机维修业现状与存在问题

近年来, 随着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 农机装备水平不断提升, 农机维修业也得到了一定发展。到2013年底, 萧山区持证的农机维修网点有184个 (其中二级农机维修点1个, 三级农机维修点128个, 专项维修点55个) , 补贴机具经营单位6个, 农机修理人员300余人, 农机维修年总收入1 858万元, 涌现了萧山区聚力农机综合服务有限公司、萧山区金军农机修理点等浙江省四星级农机维修点, 使萧山区农机维修服务基本得到了保障。但是, 与农机化事业快速发展的态势相比, 农机维修业发展相对滞后与缓慢,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农机维修业务相对单一, 能力偏低

除萧山区聚力农机综合服务有限公司外, 其他农机修理网点普遍规模偏小、修理设备简单、技术人员不足, 而且维修种类主要集中于拖拉机、电动机、水泵、喷雾机等常用机械, 能开展插秧机、烘干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维修的只有若干家, 而能维修畜禽、水产机械及农产品初加工机械的更是少之又少。

2.2 农机经销商售后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尽管萧山于2009年引入创业板上市公司四川吉峰农机连锁股份有限公司, 在萧山区成立了浙江吉峰聚力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逐步建设成了全省一流的农机销售、产品展示、农机维修、配件服务、专业人员培训的农机“4S”店, 但是全区农机售后服务能力仍需提升。如近年来, 一些插秧机、烘干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 因维修保障不及时影响农机作业、错过农时的事件时有发生。

2.3 农机维修质量不高

农机维修质量大多不高, 达不到维修相关标准, 降低了农机使用效益与寿命;同时, 配件市场也不够规范, 存在一些伪劣农机产品。这些情况, 使得农机维修质量不能保证, 安全存在隐患, 农机使用效益大大降低。

2.4 农机维修效益偏低

一方面, 由于农业、农机服务业等产业整体效益偏低, 农机维修业作为农机服务业的配套产业, 利润明显低于其他行业;另一方面, 农业机械种类多, 单种机械数量少, 加上使用季节性强, 使得农机维修业缺乏竞争力, 得不到持续发展。

3 促进农机维修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为加快萧山区农机维修业发展, 更好地服务于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 现针对存在问题, 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3.1 加大对农机维修业的扶持

农机维修业是农业与农机服务业的配套产业, 也是一个弱势产业, 因此政府要在政策上、资金上给予一定的扶持, 如设立专项资金, 对农机维修网点予以扶持, 促进农机维修网点更新设备, 确保农机维修业有一定的利润空间, 有持续发展的能力。

3.2 注重农机维修业体系建设

要通过竞争机制, 在全区逐步培育若干家区级、十几家镇级规模性农机维修服务中心, 然后在中心的辐射和带动下, 以市场为导向, 多形式、多层次培育和发展农机维修服务组织, 进一步完善农机维修服务网络;同时, 各农机维修点也要抓住农机化快速发展的良好时机, 找准服务定位, 扩大服务规模, 切实提升维修服务专业化、社会化水平, 从而使农机维修业得到良性的快速发展。

3.3 加强对农机修理人员的技术培训

培训工作要常态化, 既要重视理论和实践教育, 又要加强农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 切实提高修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实际技能。特别是在新机具不断增加的情况下, 采取“送出去”和“请进来”的培训办法, 使农机修理工尽快接受新技术, 保证新机具得到较好的维护修理。

3.4 依法加强调控与监管

萧山经济 第5篇

根据《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政府信息公开检查>的通知》要求,我们就本集团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了认真的自查,现就有关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进展情况

(一)开展宣传动员工作。集团召开有关部门会议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了动员和布置,组织各有关部门和负责政府信息公开的责任人进行相关公开指南、目录编制的意见征求和培训,对集团现有信息进行了讨论、梳理和分类。

(二)对负责政府信息公开的责任人进行WCM V6.0内容协作平台进行了相关培训,并就集团重点发布的相关栏目集中进行演示。

(三)编制集团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编制规范。根据《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信息公开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集团参照区机关内部网“信息公开工作实施专题”集团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讨论制定了《萧山水务集团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编制规范》,并制定了《萧山水务集团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四)做好集团信息收集和发布工作。根据各部门上承文件内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水务信息进行全面梳理,及时在区信息公开网上发布公开群众最需了解的相关申办流程。目前发布公开信息(包括集团简介,领导信息,内设科室,下属单位)共21条。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成立工作领导小组。为深入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工作,根据《关于印发萧山区观测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方案(萧政办发„2008‟89号)文件精神,结合集

团实际,经研究决定,成立了由杜晔彪副书记任组长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并指定集团办公室为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具体负责集团信息公开的推进、协调及日常各项具体事务。

(二)建立健全集团信息公开工作机制和制度规范。制定了《萧山水务集团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编制规范》、《萧山区水务集团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等相关文件,确保信息公开工作能正常有序开展。

(三)开展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的培训对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意义、《条例》的基本内容、相关保密知识、编制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政府信息公开系统的使用等进行了培训。

(四)及时检查工作开展情况,交流公开信息,以便更好的做好政务信息公开工作。集团办公室对政府信息公开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督促各部门积极上报政府公开信息。

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一)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还不够全面和规范,部分内容发布区块不能明确,采取了任选区块发布。

(二)个别部门,子公司没有足够重视此项工作,造成必要公开的信息不公开,或延时公开。

(三)本集团公开事务较少,信息量不够大。

萧山区1∶500数字地形测绘 第6篇

关键词:动态更新;可行性;短周期;现势性;少投入

一、引言

萧山区经济发达,建设较快,做好基础测绘工作是规划实施的保障,也是社会各界对测绘与地理信息需求的保证。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期间每年财政对基础测绘的投入都在千万元左右。1∶500数字地形测绘是全区基础测绘工作中的重头戏,占财政投入最大的份额。全区地域面积近1420平方公里,按照一个五年计划一个轮回的模式,每年需测绘的面积约为280平方公里,费用就要近1000万元。区测绘管理中心创新思路,从2008年开始实施动态更新,走出了一条新路子,经八年的实践摸索,1∶500数字地形测绘实施动态更新是可行的。

二、实施动态更新中测绘技术的可靠性

1、 已有测绘成果。萧山区先有的测绘成果可以用“一个全覆盖二个全控制”来概括。“一个全覆盖”就是萧山在2010年实现了全区地域1∶500数字地形的全覆盖,也就是142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都有了地形的数据,这对开展动态更新测绘是个先决条件。“二个全控制”就是 2005年由杭州萧山城乡测绘公司施测的324个D级GPS控制点为全区同系统等精度的平面控制测量提供了有利条件;其次,2009年由杭州市规划局组织施测的132个二等水准点为全区同系统等精度的高程控制测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区测绘管理中心重视测绘数据的整理与入库工作,“一个全覆盖二个全控制”的所有数据已纳入萧山区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为调用下载原有数据与更新测绘数据再入库提供了一个方便可靠的平台。

2、 测绘技术方案。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测绘技术也在同步提高,先进的仪器、先进的软件,为测绘出高精度的电子地形图提供了保障。杭州市规划局建立的网络RTK技术系统HZCORS已成熟稳定,具有方便、快捷、高效、可靠等特点,更是动态更新这种零星小范围测量的强有力的工具,完全可以替代传统的控制点需进行导线测量的这种模式。

2.1控制测量。控制测量与数字测图技术要求原则上按照《1∶500 1∶1000 1∶2000基础数字地形图测绘规范》(DB33/T 552-2014)以及国家其它相关测绘技术要求。

图根控制测量宜优先采用GPS-RTK技术,也可选择附合导线、结点导线网、支导线等形式。当采用GPS-RTK技术时,要加强点位精度检查。为确保地形图的精度,已知点的采用宜与原有图幅控制保持一致。图根控制应进行观测记簿。图根点点号原则上选取该工程项目的建设单位或工程名称所包含文字的声母作为前缀,如“奥兰多小镇”宜为“OL1、OL2…”,点号在同工程项目批次图幅内要避免重复。

图根点高程可采用GPS-RTK技术测定(按规定施测并须加强精度检查)。位于平地的图根点高程采用图根水准测定,或采用光电测距高程导线代替图根水准。山地或建筑物上的图根点高程可用图根三角高程测量方法测定,图根三角高程路线可起闭于图根水准点。

2.2地形图的平面测定精度

2.3地形图高程精度:更新范围内地势有变化的地方应修测高程。a.城市建筑区和基本等高距为0.5m的平坦地区,其高程注记点的高程中误差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0.15m。b.其它地区地形图高程精度应以等高线插求点的高程中误差来衡量。等高线插求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3、 成图软件与数据格式。成图软件采用清华山维EPS2008商业成图软件。地形图数据成果分二种格式:dwg格式、edb(EPSW)。

三、实施动态更新中布置监管的操作性

2008年区政府批文同意工程竣工项目实施动态更新测绘,具体由区测绘管理中心监管执行,并把这项测绘费用列入财政预算内,为动态更新测绘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了资金保障。现这项工作由萧山规划分局下属企业杭州萧山城乡测绘公司承担,有利于布置监管,一方面该企业熟知萧山区的测绘情况,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动态更新长期有效的发展。

光是区政府办事中心受理的工程竣工更新测绘,面比较窄,只是“点”,尚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从2011年开始,萧山区绕城以内(约200多平方公里范围)的2007年、2008年测绘的数字地形进行了全面的更新,加大了更新测绘力度。

四、實施动态更新中实践效果的优越性

到2015年12月止,近8年来我公司共动态更新近3200个项目,更新图幅面积涉及766平方公里。以前实施五年一个轮回的测量模式时,往往会碰到规划与社会各界真正需要的地形图不是最新的,需要的区块经常是没包含在大面积测量的范围内,就又得另行化钱委托进行针对性的测量,费时费钱。动态更新弥补了其中的不足,充分主要体现了二方面的优势:一是能较快地在短周期内实现地形图的现势性,更加能满足规划与社会各界的需求;二是与传统的大范围重测更新相比,较大幅度地为政府减少了资金投入。

五、结论

萧山区经过近八年的实践,动态更新测绘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我认为这项工作是可行的,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在严格参照国家与地方相关的测绘技术规范与标准的同时,利用了先进的RTK测绘技术HZCORS系统,为动态更新测绘的准确与快速提供了保障。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测绘管理部门有效监管,为动态更新测绘工作的实施与推进提供了保障。动态更新能在短周期内实现地形图的现势性,更加能满足规划与社会各界的需求,与传统的大范围重测更新相比,较大幅度地为政府减少了资金投入。总上所述,动态更新测绘具有测绘技术的可靠性、布置监管的操作性、实践效果的优越性,是完全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城市测量规范》(CJJ/T 8-2011).

[2]《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 7929-1995).

萧山区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与思考 第7篇

关键词:农村卫生,发展,思考

近年来, 萧山区将卫生工作重心转向基层, 转向公共卫生服务, 以实施农村卫生项目为载体, 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健全体系、延伸服务, 政府职责更加突出, 农村卫生工作呈现出力量增强、经费增量、工作增效的发展势态, 政府主导, 全社会共同参与卫生的良好工作格局逐步形成, 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也有了创新和发展。

1 萧山区农村卫生建设概况

全区共有基层卫生院50家, 其中政府举办22家, 转制28家。卫生院现有职工1 019人, 聘用人员397人, 大专及以上学历346人, 占在职人数的34%, 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217人, 占在职人数的21.3%。现有村卫生室371家, 全部为村集体举办、个人承包, 乡村医生642人。

全区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7家, 其中, 22家政府举办的卫生院全部为“中心”, 2家挂靠转制卫生院, 2家挂靠区级医院, 1家挂靠民营医院。村 (社区) 设立社区卫生服务站139家, 其中民营资本举办的有18家。

2 萧山区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的做法和实绩

2.1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萧山区从健全组织入手, 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区、镇街、村 (社区) 三级公共卫生委员会, 领导、指挥、协调全区的公共卫生工作;全区26个镇、街道所在地卫生院全部建设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中心内设公共卫生科, 下设各社区卫生服务站, 按照“统一管理, 分散服务”的方式开展初级卫生保健, 形成了覆盖全区的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报告网络系统。

按照“分片设置、垂直管理”的原则, 在全省率先设立卫生监督派出机构, 建立了卫生监督体系。目前, 全区已设立了戴村、湘湖、开发区、瓜沥、义蓬、临浦等6个基层卫生工作站, 实现了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力量资源配置和工作重心逐步下移。另外, 建立助理卫生监督员制度, 不断充实基层一线力量, 共设立了117名助理卫生监督员, 起到“站岗放哨”和协助执法作用。[1]

2.2 强化社区卫生服务功能

按照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要求, 通过转变服务方式、调整服务功能, 将镇政府 (街道办事处) 所在地卫生院建设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其他卫生院建设成为社区卫生服务分中心, 并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模式, 进一步突出“以健康为中心”的理念。对体制转换卫生院, 区政府通过“花钱买服务”的形式, 根据其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情况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2]现已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139个, 完成镇街规划的53%。同时, 强化基层医务人员全科医生岗位培训,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有90%以上人员获得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培训合格证。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观念有所转变, “以健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开始确立, 全方位的服务水平得到了提高。

2.3 实施农村卫生项目

2.3.1 启动卫生强区、卫生强镇 (街道) 创建工程

根据“一名四强”战略, 萧山区从2006年起开始创建卫生强镇 (街道) , 并作为创建卫生强区的基础。2007年, 萧山区人民政府在杭州地区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快卫生强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杭州市萧山区卫生强区建设规划纲要》, 进一步明确了创强的目的、原则、抓手及保障政策, 为创强提供了系统规范的参照标准和保障措施。目前, 义桥、临浦两镇已创建成为首批杭州市级卫生强镇, 年底闻堰等7个镇街将迎接验收。计划到明年年底有80%以上的镇街创建成为卫生强镇 (街道) , 萧山区成功创建为全省首批卫生强区。

2.3.2 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2003年10月1日起, 萧山区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并不断优化完善。当年参合人员达到87.9万;2007年初, 参加人员达88.5万, 参合率达到95.07%。4年来, 萧山区3次优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不断提高筹资标准和报销比例, 人均筹资额从2003年的40元提高到2008年的200元, 门诊报销比例从10%提高到35%, 住院累计最高报销额从2万元提高到7万元;还建立了特殊病种管理制度;并实施连续参合优惠制度。

此外, 萧山区从2006年起, 集中时间、集中精力, 正式开展两年一次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配套服务农民健康体检。两年来, 参合农民累计体检82.47万人, 体检率达92%。萧山区还以责任医生为主, 为体检农民建立健康档案, 上门回访体检发现的慢病患者, 及时有效地做好后续服务工作, 做到了农民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2.3.3 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制与机制

将22家公立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的资产所有权全部下划给当地政府, 基本建立起了区、镇两级共建共管的管理体制。在闻堰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支两条线运行机制。并根据全区村规模调整实际, “撤室 (村卫生室) 建站 (社区卫生服务站) ”, 调整各镇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推行一体化管理, 完善健全更高标准的区-镇-村三级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2.3.4 改善基层卫生服务环境

按照萧山区委、区政府确定的卫生强区建设工作目标, 萧山区将通过3年努力, 对22家公立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中的17家进行迁建, 2家进行改扩建。2007年, 确定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迁建项目, 并被萧山区委、区政府列入政府为民办的10件实事之一。建设总规模达48 911平方米, 总投资达11 367万元, 预计到今年年底前7家单位的建设项目都能够进入启动阶段。

2.3.5 加强爱国卫生工作

爱国卫生工作从城区逐步向农村推进, 全区卫生镇覆盖率达100%, 成为杭州市首个实现卫生镇全覆盖的县 (市、区) ;省级卫生镇达到了14个;宁围、临浦镇创建成为国家级卫生镇 (杭州地区共3个) 。2005年起, 区政府投入4 846万元, 实施南片山区黄海标高25米以上村的改水工程, 覆盖6个镇共40个行政村, 工程现已基本完工,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已达98.52%, 惠及5万余群众。实施农村“厕所革命”, 区财政加大投入, 改厕专项资金从2003年的20万元增加到2006年的450万元, 4年累计新建公共厕所1 466座;改造农村无害化户厕86 779座, 普及率达55.19%。

2.3.6 妇幼保健工作进一步深化

完善和加强妇女儿童保健管理体系。大力开展针对基层、针对群众的健康教育工作, 提高孕妇、年轻父母等特殊人群的自我保健能力, 开办孕妇学校53所, 举办培训已逾千期。母婴保健和计划生育专项技术服务进一步规范。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97.35%, 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

3 对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思考

3.1 政府推动是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关键

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 要坚持政府推动、部门协调、社会参与、整体推进。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 需要在政府的组织领导下, 统筹规划, 各部门协同推进, 全社会积极参与。在初级卫生保健的实施过程中, 政府要完善法制建设, 逐步将初级卫生保健纳入法制化管理;制定初级卫生保健发展规划, 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行调整与完善;逐步建立稳定增长的政府投入机制, 保证初级卫生保健的可持续发展。[3]

3.2 卫生部门要发挥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主力军作用

卫生部门是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主力军, 要以卫生创强为抓手, 围绕让农民“看得起病, 有好地方看病, 加强预防少生病”, 切实推行“六位一体”社区卫生服务, 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开展农民免费健康体检。进一步增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生机和活力, 通过加强内部管理、规范服务行为、改进服务流程、提高服务品质等措施, 提高卫生服务的可及性, 提高群众满意度, 力求取得实质性突破, 实现我区农村卫生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构建与萧山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 提高农民健康水平。

3.3 初级卫生保健工作要丰富内涵, 满足群众需求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一直是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的支柱。不同的历史时期, 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 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的内涵也有所不同。因此, 初级卫生保健工作要在上世纪90年代的基础上, 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不断改革和创新, 进一步丰富内涵, 取得新突破。要健全和完善以政府为主导, 多种形式共同发展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要完善农村卫生人员执业准入制度, 加快推进队伍专业化建设。要不断优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进一步体现“互助共济”的宗旨。此外, 还要根据经济社会的变化和农民对卫生服务需求的改变, 拓宽初级卫生保健服务范围, 革新服务模式。

参考文献

[1]熊德凯.优化卫生资源配置, 构建和谐卫生服务体系[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7 (7) :501-502.

[2]陶弘娜.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J].辽宁经济, 2005 (9) :83.

萧山经济 第8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

日本HITACHI 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美国BANKMAN-COULT公司CX-3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测电解质) , 上海科华公司产酶标仪及洗板机。

1.2 试剂

生化试剂为宁波赛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电解质使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生产的原装配套试剂、校正物。质控品为罗氏公司的多项定值血清, 其结果在规定范围内。乙肝表面抗原使用上海科华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产品。

1.3 检测方法

真空采未抗凝血3ml及时分离血清并于3小时内上机完成28项生化指标的检测。乙肝表面抗原为酶联免疫法。

1.4 调查对象

百岁老人组:47例百岁以上老人, 男性11例, 女性36例, 年龄100~113岁, 平均103.4岁。老年组:此期间进行健康体检的老年人130人, 主要来自学校、机关和其他企事业单位的离退休人员, 其中男性76人, 年龄60~81 (68.4±5.2) 岁;女性54人, 年龄60~83 (69.1±6.0) 岁。中青年组:同期健康体检的中青年109人, 男性46人, 年龄22~59 (41.2±4.8) 岁, 女性63人, 年龄23~59 (40.6±7.4) 岁。

1.5 质量控制

生化测定均以罗氏质控血清做室内质控。乙肝表面抗原以卫生部临检中心的2ng质控血清做室内质控。

1.6 统计学分析

数据均以undefined表示, 均数间比较采用t检验。应用SPSS10. 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百岁老人组血液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而老年组有11人阳性, 阳性率为8.46% (11/130) , 中青年组有17人阳性, 阳性率为15.6% (17/109) 。生化检测结果表明, 百岁老人的血糖 (GLU) 、甘油三酯 (TG) 、胆固醇 (TC) 、尿酸 (UA) 及脂蛋白a (LPa) 的含量明显比老年组低 (P<0.05) , 而高密度脂蛋白 (HDL) 明显高于老年组 (P<0.05) , 其他生化指标与正常中青年组和老年组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见表1。

*为百岁老人组和老年组对照t检验P<0.05。

3 讨论

检测结果表明, 百岁老人组乙肝表面抗原均为阴性, 但老年组和中青年组都有不同程度的阳性率, 我国是乙肝高发区, 长期乙肝感染后可导致肝硬化, 甚至肝癌, 是中老年人病死的主要原因。而百岁老人组乙肝表面抗原均为阴性可能是长寿的条件之一, 当然和其具体的生活环境、生活卫生习惯亦有较大关系。

28项生化检验中, 尿素 (BUN) 结果显示老年组明显高于中青年组,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 往往发生动脉硬化, 尤其是肾动脉硬化, 肌酐清除率、肾小球滤过等功能均有所降低所致[1]。血脂4项和血糖测定结果, 从年龄组分析, 总体上结果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但百岁老人组有下降趋势,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如高血脂, 低高密度脂蛋白 (HDL) 、高脂蛋白a (LPa) 较少见。我们对47例百岁老人的调查发现, 大约有50%以上的人常吃杂粮和素食, 国内许多学者对我国长寿老人的调查都证实了这一点, 陈传欣[2]对沂蒙山区百岁老人膳食种类及主要营养成分调查发现百岁老人的膳食特点是低脂肪、低蛋白、低热量、高维生素[2];刘烈刚对湖北省钟祥市长寿老人调查发现这些老人的饮食以粗粮、细粮、蔬菜为主, 很少吃动物性食品[3]。其它的调查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4,5,6,7]。膳食种类及食物构成是影响体内元素含量的主要因素, 也可能影响血糖、血脂水平。这些因素既有助于抗动脉硬化从而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又有助于正常免疫功能的形成及维持, 使这些百岁老人避免严重危害健康与寿命的心脑血管病及恶性肿瘤而得以健康长寿。此外, 长寿老人均有良好的饮食习惯, 如进餐规律, 不暴饮暴食, 具有“身材矮、体质轻、瘦体形”的特点, 无一例是肥胖体形。

总之, 百岁老人的代谢性指标都偏于正常, 极大地减少了各种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的发病概率, 这是其长寿的有效保证;葡萄糖、血脂代谢异常和遗传因素、饮食习惯关系较大, 不良饮食习惯会诱发各种代谢紊乱。因此, 对老年人群体应早期进行干预及引导, 加强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 可以提高平均寿命。

摘要:目的:探讨百岁以上长寿老人的血液生化指标的特点;方法:检测47例百岁以上长寿老人空腹血液28项生化指标和乙肝表面抗原, 并和其他人群对照做统计学分析。结果:百岁老人的血糖 (GLU) 、甘油三酯 (TG) 、胆固醇 (TC) 、尿酸 (UA) 及脂蛋白a (LPa) 的含量明显比老年组低 (P<0.05) , 而高密度脂蛋白 (HDL) 明显高于老年组 (P<0.05) , 其他生化指标与正常中青年组和老年组无显著性差异 (P>0.05) ;百岁以上老人的表面抗原均为阴性。结论:百岁长寿老人的表面抗原均为阴性, 生化标指标特点为血糖 (GLU) 、甘油三酯 (TG) 、胆固醇 (TC) 、尿酸 (UA) 及脂蛋白a (LPa) 的含量明显比老年组低, 而高密度脂蛋白 (HDL) 明显高于正常组。

关键词:百岁老人,血液生化,分析

参考文献

[1]赵爽.医学检验与疾病诊断[J].四川: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 263-265.

[2]Chen CX.A survey of the dietary nut ritional compositionof centenarians[J].Chin Med J, 2001, 114 (10) :1095-1097.

[3]刘烈刚, 朱清华, 吴晓冬.湖北省钟祥市长寿镇102例高龄老人综合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 1995, 15 (5) :269-272.

[4]季海生, 吴佳学.临沂市百岁老人长寿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1, 22 (1) :74-75.

[5]向永生, 李书田.长寿老人的自发型抗衰老调查与分析[J].宁波医学, 1997, 9 (3) :139.

[6]朱志明, 赵国祥, 周丽红.城市和山区长寿老人流行病学研究综合报告[J].实用老年医学, 1996, 9 (4) :159-161.

萧山群体性信访事件引发的深层思考 第9篇

一、群体性信访事件暴露的深层次共性原因

1、经济快速发展伴生利益多元化是问题根本

萧山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最大的副产品是利益多元化格局不断增强。不仅个人利益在多元化, 而且群体利益也在多元化。利益多元化过程中, 个人利益和个人利益交织在一起, 群体利益和群体利益纠缠在一起, 个人利益和群体共生在一起, 同时这些利益个人和群体在特定条件下还在发生不断变化。每个利益个人和利益群体都有天然的捍卫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本能, 当一个群体的利益受到侵犯或即将受到侵犯, 或当不明真相的群众被个别别有用心的人煽动利用时, 群体信访特别是过激行为的信访就会自然产生。和利益相对单一时期相比, 利益多元化时期导致了很多利益矛盾的复杂性、长期性和难解性。从这个意义上讲, 群体性信访事件的增多具有一定必然性和解决的复杂性、长期性。

2、历史缺陷导致了旧账集中偿还是重要诱因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 我们在政治、经济、社会管理方面有一个从缺位到不完善、从不完善到完善的演变过程, 而这一过程必然会产生大量由对原来管理缺位或管理不完善实施纠正而带来的社会矛盾。从萧山的情况来看, 很多信访都涉及历史遗留问题, 是在经济高速发展之后对历史欠账的集中偿还。土地纠纷一直是近年来各地信访纠纷的重中之重, 其中土地少批多占、少量多用是土地纠纷的新热点。近年来, 萧山爆发的严重群体信访事件绝大部分与村级管理和监督制度建设滞后相关, 如由于重大工程拆迁安置制度滞后, 导致由萧山机场征迁、杭甬高铁征迁、杭长高铁项目征迁引发的恶性群体上访事件频发。历史缺陷导致了旧账集中偿还, 体现了我们的社会治理从缺位到不完善、从不完善到完善过程中矛盾的阶段性特征。

3、村级班子建设与新形势不相适应是矛盾焦点

近年来, 萧山发生的恶性群体信访事件, 目标绝大部分都指向村干部特别是村主要干部, 村干部已经成为引发群体信访事件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这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村级组织生态已发生明显变化。实行村级民主选举以后, 其“帽子”靠选民获得, 原则上不靠上级党委政府任命, 这导致很多村干部自我评价急速提高, 自我膨胀十分厉害。二是对村干部管理缺乏有效手段。实行村级民主选举以后, 上级党委政府虽然在村务管理、财务监管、重大决策方面可以进行制度约束, 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 只要没有重大问题, 不涉及严重违纪违规, 即使是阳奉阴违、执行不力, 乡镇级党委政府也不能轻易通过更换干部等手段, 进行有效有力的领导和管理。三是过于依靠少数村干部。乡镇级党委政府由于在重大项目落实、中心工作推进等方面还必须依靠这些村干部的强势领导, 所以当有些问题暴露以后, 并没有及时有效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同时, 由于没有深入一线、广泛听取意见, 导致信息不对称;有的在矛盾激化以后, 出于“功远大于过”的考虑, 还要帮助这些村干部进行遮掩、解释甚至教育群众, 导致矛盾进一步激化, 引起更大一轮的群体信访。

4、政府公信力渐失导致的心态失衡是外部条件

近年来群体信访事件特别是恶性群体事件的不断增多, 甚至产生“一呼百应”的现象。从表面上看, 是由于个别人煽动挑拨、群众缺乏辨别能力、是非观念不强所产生。但从更深层次看, 是政府渐失公信力、整个社会心态浮躁的表现。近年来, 宏观上由于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房价越调越涨、腐败层出不穷、负面新闻不断增多、社会节奏加快等原因, 微观上基层政府干部由于种种因素, 眼睛“向上”的多, 真正主动深入一线访民苦、解民忧、暖民心的少, 导致普通百姓虽然物质上不断丰富, 但是精神上非常迷惘没有寄托, 遇到的矛盾问题增多, 人与人之间关系紧张, 幸福感没有增加, 甚至缺乏安全感。近年来, 尽管各级党委政府在健全社会保障、解决群众疾苦、为民办实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但是普遍浮躁的社会心理一再蔓延, 只要这些问题不能很好解决, 群众对社会的抱怨就不会减少, 对政府的信任度就难以增强。

二、思考及建议

1、发展的根本必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在过去的发展中, 客观地讲, 各级党委政府更加注重物质的发展, 相对忽视人的发展;更加注重经济的发展, 相对忽视社会的发展;更加注重发展的速度, 相对忽视发展的质量。总之, 核心是更加注重“物”, 相对忽视“人”。因此, 各级党委政府应该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去, 既要重视经济发展, 更要重视社会发展;既要重视社会保障, 更要重视社会管理, 进而缓解广大群众的焦虑情绪, 提高人口素质, 打造更加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从根本上减少群体上访数量。

2、发展的利益分配应该审慎平稳调整

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是当前我国面临的最突出问题, 改善收入分配、利益分配格局是当前我们面临的最紧要课题。从减少群体信访数量角度看, 主要是发展的利益分配应该向基层更加倾斜。从宏观上看, 中央政府财权应该随事权下放, 同步跟进, 使事权与财权相匹配。从微观上看, 在土地出让上, 村级收入占比过低, 因此在房地产用地出让上, 应改变通过囤积土地、拖延开发、改变性质、提高容积率等手段使开发商获取巨额利益而村级毫无所获的现象, 建立相关利益关联机制, 使基层群众心态更加平和, 更能接受并支持后续重大项目建设。

3、村级治理不能过于依靠少数村干部

在村级治理中, 由于过于依靠少数村主要干部, 一方面使得上级党委政府与基层信息不对称, 另一方面使得这些村主要干部中的少数人产生自负情绪, 同时挫伤其余村干部的积极性。因此, 要从深层次上缓解村内矛盾, 避免群体信访事件发生, 必须实现三个“转变”。

一是要从过于依靠少数人向重在依靠多数人转变。要做到这一点, 从当前农村实际看, 基层党委政府必须扩大联村广度、增强联村深度。如萧山区河上镇在扩大联村广度上, 就是把在村务决策中起重要作用的村民组长、在村里有较高威望的老党员、老干部纳入联村范围, 联村干部定期进行上门走访, 熟悉人头, 掌握实情。在增强联村深度上, 就是联村干部通过深入走访, 摸清每个联村对象的家庭情况、社会背景、邻里关系、主要矛盾和要求建议, 摸清每个村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隐患, 进行详细记录, 同时在机关内网上按照标准格式进行完整录入。

二是要从“摆平就是水平”向“摆平且不留后遗症的摆平才是真正的水平”转变。首先, 要更加注重程序, 根据工作重要程度, 分别按照相应程序进行决策, 避免村干部独断专行, 从“只要结果不看过程”向“程序比结果更重要”转变。其次, 要更加注重方法, 避免村干部依靠霸道、强硬等简单粗暴的工作作风, 在解决一个小问题的同时产生一个大问题, 而应该主要依靠说理教育、集体决策去解决问题。最后, 要更加注重监管, 就是在村级重要事项开展以后, 乡镇级党委政府要及时掌握其是否符合程序, 方法是否妥当, 如果存在严重问题必须及时补救。

三是要从遮掩包庇村干部向真正保护村干部转变。当一个村干部特别又是配合上级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态度积极、贡献较大的村干部, 已经逐渐暴露出问题, 群众反响比较强烈时, 应该及时进行批评教育, 查清事实, 限期整改。对那些态度傲慢、我行我素、拒不整改的村干部, 应该确立“功不能补过”、“早处理就是保护”的理念, 及时进行劝退或通过纪委进行干预, 避免等到矛盾激化、事态扩大化以后进行“亡羊补牢”。

4、村级集体资产管理思路应适当调整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 村级集体资产迅速膨胀, 由村级集体资产处置引发的群体信访事件也不断增多。要避免此类问题的产生, 必须从三个方面进行调整:一是从传统治村理念调整到依法治村理念上来, 限制村级集体资产分配的一般规定应该取消, 防止村级集体资产乱分配、乱处置损害集体长远利益。二是从重在防止村级集体资产乱分配调整到重在提高村级集体资产收入预期上来。三是从相对忽视对村级集体资产制度化监管调整到实施严格监管上来, 防止因为村级集体资产收入不高、监管不严诱发腐败行为导致的群体信访。

5、相关制度应随形势发展作相应改革

一是信访制度应该相应改革。首先, 要改革信访考核制度。现行制度中, 只要发生进京访、到省市等越级访, 不管这些信访诉求是否合理, 上级信访部门就会要求下级有关单位把人领回去, 而且还要对下级考核扣分。这个制度不合理, 基层反响强烈。其次, 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再次, 要树立司法的最终裁判权威。群体信访事件中大多数其实都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中央政府应该旗帜鲜明、大张旗鼓地引导群众对那些须由法律途径解决的信访事件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从而维护司法的最终裁判权威。

二是土地制度应该相应改革。鉴于我国目前土地规划编制过程中, 普遍存在重视不足、时间仓促、不够深入等问题, 用地环节土地制度应适当调整。主要应提高重大项目特别是国家、省级重点项目征迁中安置用地规划调整的灵活性, 同时对此类项目涉及拆迁安置的土地报批要加快速度, 尽可能缩短安置过渡时间。

三是重大项目的决策制度应该相应改革。除国家、省级重大线型工程因为情况特别复杂外, 对其余那些涉及大量征地、农地流转或拆迁安置的重大项目, 上级党委政府在决策前应该先与镇村进行充分对接, 统一思想, 再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避免因为决策快、资金紧、工期短给基层留下稳定的后遗症。

6、政法机关应发挥更加积极有效作用

尽管政法机关一般不是引发群体信访事件的源头, 也不是最终解决群体信访事件诉求的关键部门, 但是其在群体信访事件特别是在恶性群体信访事件中, 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政法机关在群体事件中, 关键要做到依法取证、依法处理。对那些党委政府已经在调查处理, 以信访为名, 煽动群众, 实施打砸抢、围堵交通道路、攻击国家工作人员、严重扰乱党政机关办公秩序、触犯刑律的个人, 尤其是组织策划者, 要在依法取证的前提下, 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及时依法处置, 避免更多不明真相的群众采取过激行为。这样, 一方面可以维护法律的权威, 提升政法队伍的威严, 另一方面用强制手段引导群众进行依法有序信访, 可防止群众被少数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群体性信访事件产生的原因, 提出减少群体上访数量, 避免群体上访事件发生的相关建议。

杭州萧山举办全省农用无人机培训班 第10篇

10月11-21日, 杭州市萧山区智能农机技术培训中心、珠海羽人飞行器公司联合举办浙江省首届农用无人机培训班, 来自全省各地共30余名农用无人机操控手参加培训, 其中15名通过考试, 获得结业证书。杭州市农机管理站何龙站长、萧山区农业机械监督管理总站楼江平站长等参加结业典礼。

此次农用无人机培训班严格按照相关培训要求开展, 共进行了农用无人机理论培训、电脑模拟培训、小模拟机培训与实际飞行操作培训及相关考试, 确保了培训的质量与效果。

萧山经济 第11篇

关键词:农村居民 农村有线广播 光缆和音频电缆 农村大世界

【中图分类号】G221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农村有线广播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初,辉煌于50年代后期至80年代末。这期间,在农村,有线广播曾独领风骚,是农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自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随着电视的发展和有线电视的普及,农村有线广播逐渐衰落。特别是进入新世纪,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加上许多农村征地拆迁,变化很大,除个别地方外,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有线广播呈现出半瘫痪状态,有的地方甚至销声匿迹。然而,农村有线广播与农村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农民仍然需要广播,想听广播。党和政府也需要这一块农村宣传阵地。

同全国大多数地区一样,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农村有线广播始建于1955年初。经过50多年的发展,萧山农村有线广播已成为广大农民的良师益友。在这50多年的发展中,虽然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播电视管理体制的几次变化,也面临着新的传播方式和新媒体的不断冲击,但萧山的农村有线广播仍然走在浙江省乃至全国农村有线广播的前列。目前,萧山区的有线广播网络覆盖率已经达到了100%,广播喇叭总量达到了25万余只,入户率达到91%,通响率达到98%。萧山有线广播成了向农村居民传播党和政府政策的好载体、农民朋友生活的好帮手、老百姓致富的好参谋。

那么,在全国农村有线广播已呈滑坡的大背景下,萧山的农村有线广播为什么会是“这边风景独好”呢?经过调查我们发现,有以下六个方面的突出工作支撑着萧山农村有线广播。

一、坚守的理念

农村有线广播的地域性、贴近性强,在农村居民的日常生产、生活和应对自然灾害及突发事件中都具有较大优势。在拓宽信息渠道、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更使党和政府的声音能够及时传达到农村基层,在疫情防控、政策解释、传播科技文化知识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萧山,虽然由于历届党委、政府的重视,保留了一张较为完整的有线广播网络,但同样也受到了广播电视两网“分家”、新媒体兴起、农村征地拆迁、新小区建设等因素的影响。农村有线广播在新的历史时期真的到了该“出局”的时候了吗?有线广播几十年来深深扎根农村,集针对性强、覆盖面广、传播迅速、收听方便、成本低廉等众多优点于一身,服务于亿万农村居民。它的辉煌历史、已有的实践和特性,决定了它对于基层舆论宣传的重要作用和在广大农村地区的不可替代性。并且,基于多年来养成的收听和生活习惯,新时期的有线广播仍然受到广大农村居民特别是中老年群众的欢迎。

正是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萧山区党委政府排除各种干扰,面对各个时期出现的不同情况,采取有力措施,始终把农村有线广播作为党和政府在农村的重要舆论宣传阵地,牢牢坚守并巩固发展了这个阵地。

二、不断完善的网络

萧山在发展农村有线广播事业上舍得投入,不断加强对广播网络的升级和改造。2005年初,面对广播电视两网“分家”,广播网受到较大影响的实际状况,开展了“广播发展年”活动,并将它列入当年区政府为民办的10件实事之一。当地政府下发了《关于开展“广播发展年”活动的实施意见》和《萧山区农村有线广播网升级改造技术标准》两个文件,开始全面改造有线广播网络,并要求各镇街把“广播发展年”工作纳入党委、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纳入政府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纳入当地政府的实施计划,纳入干部考核的内容。为加强督查,推出改造进度排行榜并定期公布,再以镇街为单位进行奖励。在持续两年的“广播发展年”活动中,共投入资金4500万元,对农村有线广播网进行整网改造。整网后,由原来的电缆升级为光缆和音频电缆,有线广播网长度达4600公里,新建和改造广播室474个,广播喇叭总量达到25.5万只,入户率达到91%,通响率达到98%。

三、精干稳定的队伍

针对前些年镇街广播电视站单一机构建制取消、职能弱化、队伍不稳等问题,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2010年萧山区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镇街文化广播站建设的若干意见》,除了明确镇街文化广播站总体目标、设施建设、职能范围、设备配备、组织机构、管理体制、资源整合、后勤保障、资产管理、考核验收等方面外,对队伍建设、人员配备、待遇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在广播人员配备上,要求镇街站一般不少于3~4人(站长、编辑、线务、播音各一人),村(社区)广播室1人(由党支部宣传委员兼任)。在待遇上,站长为镇街中层正职,其他人员是事业编制的按事业待遇,聘用的按照企业待遇。目前,全区所有镇街站均已达到了这一目标。同时,建立起了一支监听员队伍,对广播节目质量实施监督。

四、对农民胃口的节目

按照“打造为农民服务的广播”的要求,萧山区有线广播不断增加时长、扩大容量、提高质量,使广播对农宣传形成了以《萧山新闻》《萧广快讯》为主打新闻节目,以《农村大世界》为骨干的服务“三农”节目;以《致富经》节目为农民提供致富、经济信息,以《气象与农时》节目提供生活、农时服务;以《莲花落》《越剧》《绍剧》《难忘的旋律》等对农文艺节目服务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目前,有线广播节目年播出时间达到了3285小时。

除了区电台有一套全区性的有线广播节目外,全区28个镇街(场)文化广播站都在早中晚三个时段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浙江之声、区电台的节目,并自办广播新闻和“三农”专题节目。每个站每周要求播出3组新闻、2组专题,临浦、瓜沥镇等站每周达到了6~7组节目,每年节目量达到7280组(约1200多小时),确保了各种服务和重大应急事件等信息迅速及时传达到广大农村居民家中,架起了一座党委政府与农民、农民与市场、农民与农民之间畅通无阻的桥梁。

五、完备的硬件设施

萧山区对每个镇街站的场地、设备等都有明确的、规范的要求。如场地,一般镇街站须有面积在120平方米以上的播出、技术、值班用房;中心镇站须有160平方米以上面积的播出、技术、值班等用房。设备上要求有数字音频工作站、播控台、输出柜、电源柜等设备各一台(套),办公电脑1~2台及广播采访机等。目前,萧山的28个镇街(场)站均达到并超过了区里规定的要求。

近几年,萧山区电台又投入数百万元,对广播音频工作站系统进行改造,更新了全数字直播调音台,购买了广播直播车,实现了区级广播播出数字化。建设镇街站新闻传稿系统,加强了区电台与各镇街文化广播站之间的联系。镇街站均建立了数字音频工作站。2010年利用镇街文化广播站重新挂牌的契机,又对村级广播网进行了升级改造,新增调频广播音箱一万余只,全区有线广播数量达到了26.835万只,较之“广播发展年”又有新的进展。

六、完善的服务考核机制

对于有线广播网络的管理维护,萧山区层层落实经费,实行专人负责制,并逐年加大了对镇街广播事业的扶持力度。区里明确,由区广播电视台负责对镇街站进行宣传业务指导和设备技术服务。定期进行业务辅导、节目评比,加强了对镇街有线广播编辑和播音员的培训、指导,并加强节目扶持,帮助镇街推出“农味”足的具有较高质量的自办节目、特色节目,更好地服务新农村建设。各镇街也纷纷出台《关于实行广播网络分级管理和落实广播长效管理机制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对镇街道、村(社区)两级广播的管理以及线务员、播音员队伍的组建和待遇等作出明确规定。各村(社区)广播室也制定和完善村级有线广播管理制度,从坚持党的路线方针、选配好符合条件的村级广播管理员、加强政治和业务指导、文明规范播出等方面作出具体要求。到每年的年终,区委宣传部还牵头对各镇街文广站的规划目标、经费保障、站舍面积、广播宣传、广播事业、人员配备、团队建设、业务培训等方面工作进行考核。

(作者单位:浙江萧山广播电视台、浙江广电集团浙江之声)

新型烘干机在萧山试验应用初获成功 第12篇

1 热泵型谷物烘干机

该机由宁波天海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生产, 烘干机主机是采用热泵原理加热空气, 然后把热风送到烘干塔烘干道中烘干粮食。据党湾关荣农机合作社试验记录, 对10 t早稻 (水质量分数为34.5%) 进行烘干, 烘干后为8.9 t (水质量分数为12.5%) , 共耗电810 k W·h, 单价按0.94元/ (k W·h) 计, 早稻烘干成本平均只需0.086元/kg (不计烘干机折旧与人工费) , 能耗成本为普通柴油型烘干机的一半左右, 而且更为环保。

2 生物质炉型烘干机

上一篇:外资并购冲击中国下一篇:妙用风油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