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2024-06-09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精选14篇)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第1篇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摘要]: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即复习新课——讲授新课——练习巩固。即使在学习环节中注重了“预习”,也是为了更好地“讲授新课”,为了更好、更快地让学生接受“新知”。久而久之,客观上导致了学生思维的依赖性和惰性,因而也就根本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以致于丧失了创造力。因此,新的数学课程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关键词]: 课堂教学、主体意识、教学模式、探究学习

从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就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这与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的的素质教育完全一致。如何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弗赖登塔尔称数学的美是“冰冷的美丽”,这是因为数学教学的内容都是经过抽象以后的“形式化”的材料。所以在教学中首先要做的事就是精心创设一个让学生置身于其中的情境。当学生的学习投入到了“真实的情境”中,他就会面向生活与实践,为解决问题而学习;形成主动寻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就会去自主地寻觅、探究和发现,学会怎样学习。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主动地活动所获得的东西,比讲授给他们的要丰富得多、扎实得多。而且这样做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数学

情境可以说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关键在于怎样精心设置和有效利用它。一般来说问题的呈现应该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激起学生的兴趣,并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及一定的开放性。

例如,在讲授矩形的性质时,可先出示问题:建筑工人要测量他所建的两排墙壁是否垂直,但只有的条绳子和笔,你能给他想出办法吗?然后在老师的适应引导下,学生积极思考、讨论,自己总结出矩形的性质。让学生体现学习的乐趣。

二、以学生为主体,提倡发现式教学 我国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主要有讲练式、探练式和自练式等三种基本数学教学模式,这三种基本教学模式最后都落实互“练”上。这使得教与学缺乏创新,数学教学模式改革出现了“高原现象”

发现法是由美国“结构教育”学派代表人物布鲁纳提出来的,发现法是培养学生进行探索思维的一种方法。在教学中,应当注意引导学生参与。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不是观众,将单纯的教师“主演”变成师生共同“表演”。这种共同参与的活动中有一种至关重要的“发现法”——让学生仔细观察后发现某些规律、结论。例如在讲“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这一知识时,可指导学生剪两个全等的平行四边形,再画出它们的对角线,然后其中一个平行四边形保持位置不变,另一个绕对角线的交点旋转360°,看看旋转前后的图形是否重合,同时,这一过程还进一步巩固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又如在讲授有理数减法法则时,讲解下例:(+15)-(+7)=+8,(+15)+(-7)=+8,可以看出来,(+15)-(+7)=(+15)+(-7)。再让学生观察上述等式两边的相同与不同,发现减法运算可以转化成加法运算。让学生将所发现的规律、结论用他们的语言表达出来,教师再加以讲评、改正。通过教师的引导,就可以将书本的知识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后变成自己的知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及记忆,培养学生观察发现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了教学效果。



三、结合学生实际,形成自己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人们意识到通过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可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不少地区、学校在极力试行、推广新的数学教学模式,以适应数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数学教育质量。其中出现了不少成功的教学模式,如: 上海市青浦县在教改中提出“诱导——尝试——归纳——回授——调节”的数学教学模式;邱学华提出的“尝试教学法”;卢仲衡创立的“自学辅导”教学模式等。但我们不可能照搬这些教学模式,特别是在后进生偏多的农村地区。所以,作为教师,必须要认真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做到因地制宜,有的放矢。

四、建立数学模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2 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这里所讲的就是建立数学模型的问题。学生学会以数学建模为手段,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团结合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相互合作的能力;以数学建模为载体,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事实(包括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具体地说,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两点: 1、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数学阅读能促进学生语言水平及认知水平的发展,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还要注重教会学生科学合理的数学阅读方法,让学生认识到数学阅读的重要性,从而养成主动的、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

2、培养学生从文字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的能力

实际问题的特点是语句冗长、数据多、变量多、数量关系隐蔽,问题提供的信息大都是“生活化”而非“数学化”的。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感悟信息的能力,从整体入手,抓住本质关系。在面对许多数据时,我们要使学生学会使用表格将数据条理化,理顺各种关系,建立起直观的数学信息图,从而有效建立数学模型。

五、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利用多媒体技术,我们能按照数学知识间的相互关系,把相应的课本、练习、习题、解答以及相关的其他学习资源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再提供给学生,这对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外自学都是非常有利的。但是,目前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师上课时完全按照课件既定程序进行,只需按动鼠标,课件便按顺序播放,无法根据学生的反应来调整教学过程,这样使得整个教学缺乏活力和灵活性。学生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因此,3 我认为运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以下两点:

1、课件制尽可能生动形象,并能较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数学的教学内容与其它科目相比较抽象,所以某些内容对于学生而言比较难掌握,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进入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新课程理念要求“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所以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计算机重难点要突出,不要也没有必要和其他教学环节死死连在一起,否则会影响教学的灵活性。

2、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不要忽视黑板的作用

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的兴趣,但全程用多媒体教学会令学生无所适从。适时利用黑板板书一些重要知识点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双管齐下”发挥了“1+1>2”的教学效果。

五、重视对作业的讲评

作业讲评是课堂教学反馈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作业讲评是批改作业的延续,高质量的作业讲评,要求教师事先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批改记录、讲评计划及注明详讲、略讲与不讲,善于捕捉典型的错误和代表性题目。例如:有一些同学把3x写成x3,这是书写习惯问题,属略讲; 又如在计算16和16的平方根时,出现了这样的错误答案:16的平方根是4、16的平方根是4或4,这是概念混淆不清造成的错误,属详讲。 作业讲评还具有及时性。俗话讲:打铁趁热。及时讲评,可使学生及时更正错误,在原作业的基础上,再次思考,发现自己知识的缺漏和错误的思维习惯、方法,更好地把握知识的准确性,加深掌握程度。

作业讲评要求学生积极配合。长期以来,不少学生完成作业当作向老师“交差”,发下去的作业只看批语,不检查错误的原因,更谈不上纠正。有些较好的学生,虽然留心检查错误的地方,但往往就错改错,不做深究,久而久之养成了不独立思考、得过且过的坏毛病。因此,讲评作业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要只是机械地给出正确答案,而要注意教给学生解题的方法。有争议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一起讨论,各抒已见,再由教师归纳、总结。

六、成立学生探究学习小组 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在于: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文字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因此,改革课堂教学,真正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就成为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探究教学将切实改变课堂教学的现状,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将是双方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真诚交往、共同探究真理、交流人生体验的一种平等关系。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建构师生双方的主体性,教师和学生都成为了真理的探索者和追求者。探究性学习将促进教学规范的改变,将传统的模仿性、维持性学习转变为建构主义的创新性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把课堂变成一个创新的学习社区。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发掘学生个性的合理发展,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养成学生勤于思考,善于钻研的良好学习品质,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愉快合作的精神,最终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创新性人才。

七、加强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促进学困生的转化,而转化学困生非智力因素又是十分重要的问题,这已被国内外的教改实验所证明,除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内在的学习动机外,还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好工作。

1、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进入初中,随着知识拓宽和难度加深,很多学生对数学产生了畏难情绪。教师除了对他们进行正面教育外,还应注意观察他们的思想动向和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树立信心,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进行表扬,使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提高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严谨学风、克服骄傲情绪

有不少学生向我表达了这样的困惑:为什么每到测验考试,很多题目都会做,但为什么偏偏就做错了呢?这与很多因素有关,有平时练习太少的原因;有发挥不好的原因;有粗心做错的原因,更有些学生为了表现自己,与时间赛 5 跑,没有审清题意就下笔,做完又不检查,导致不该失的分却得不到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从严要求每一个名学生,哪怕是一个错误的符号也不放过,对于经常出现粗心大意问题的学生,除了做大量的思想工作外,还对他们给予具体的学习指导。

[结束语]: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应是以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心理体验、新的认识,以改善自我、发展自我为目的。因此,在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得到最鲜明的体现。新的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徐斌艳主编,2003年9月

2、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叶荛城、向鹤梅主编,2003年6月

3、对计算机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思考 王鹏远

4、初中数学教与学,中学数学教与学编辑部,2000年(1-12期)

5、于浩,中学数学创新教法--课堂组织艺术、45分钟优化设计、思维训练方案、学生心理诱导,学苑出版社,1999年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第2篇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和探索的倾向。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对所学知识加以关注和研究。新教材的编排版式活泼、图文并茂,内容顺理成章、深入浅出,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极大的帮助。在教学过程中,作为课程的执行者,教师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数学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我国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挖掘绚丽多姿而又深邃含蓄的数学美,给学生以美好的精神享受,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总之,教师应通过多种手段、多种方式、多种途径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营造一个活泼热烈、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中充满了美,数学是一门生动活泼的学科,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让教学成为一门艺术

研究表明,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训练,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新课程改革的成功有赖于教师切实有效地实施教学。在创新意识强烈的出色教师眼里,教学并不是一项普通的工作,而是一门艺术。只有结合教学规律,以及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不断更新教学模式,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教师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才能真正达到新教材培养创新能力的育人宗旨,才能创造出教学之美,让学生体会到教学之乐。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听”会的,而是“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而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经历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教师要注意,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要提出;凡能由学生解决的例题,教师不要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教师不要说出。数学课堂不应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2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方法

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使学校一切工作仅围绕升学率这一目标运转,学生作业的正误及考试的分数成为师生共同追求的目标。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成为衡量学生发展的标准,分数成了区分“好学生”和“坏学生”“优等生”和“差生”的标尺。这给落后学生心理造成很大压力,使学生对学习,对教师抱不正确的态度,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了班级成绩的两极分化,严重影响素质教育的实施。

要知道,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不是看出色生和落后生的比例,而是班级整体的教学成绩。因此,教师要摘掉有色眼镜,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要淡化终结性的考试评价,用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

学生由于理解能力、认知速度、兴趣爱好等不同,总是存在差异,如果教师只看到学生的优点或缺点,或者拿此学生之特长与彼学生之缺点相比,进行横向地比较是不客观的,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高。因此,必须淡化终结性评价,加强形成性评价,也就是多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由此,可以提倡给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突出情况和对待该学科或该知识体系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体操作时,可以记录学生平时的表现和兴趣潜能方面的资料,还可以记录学生的自查报告和单元小结方面的内容,更可以记录来自同学的评价和来自家长的信息。这样,不仅关注了学生在实现终结时所持有的态度和所采用的方法,也了解了学生的生活习惯和交往、兴趣等,有利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引导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还注重了学生的纵向评比,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使教师能看到学生的微小进步,便于去表扬、鼓励他们,使他们在原来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实现一种良性地循环。

课内“紧”,课外“松”

1.课型设计要多变、新颖

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上花功夫、动脑筋,使复习的内容有新鲜感,以充分诱发学生的主动思维。例如: 在复习《实数》这一章时,先叫学生边看书边用树状图列出本章的知识点,然后选出较好的一份板书,使学生对该章的结构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再让每个同学都来提问(问题不重复),其他同学回答,并宣布最后要评选出色提问者。这样,学生思维活跃,情绪高昂,所提问题覆盖面广,而且又能暴露学生的知识欠缺点,针对性强,因此当堂就能复习巩固,还能减轻学生课外的作业时间。

2.课堂结构要合理安排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第3篇

一、提高教师自身学识

教师是教学的执教者, 教师的素质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要从提高教师素质做起。新教师职业道德的最后一条是“终身学习”, 作为教师确实需要终身学习, 学习新理论, 转变观念, 更新思想, 不断地突破自我, 超越自我。教师是学生模仿的对象,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具有向师性, 教师能不断地学习, 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对于学生也是一个良好的影响。随着科学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 教师不积极地投身学习中, 结果就是先进的教学设备不会用, 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懂, 教学中本本主义。这样的教师, 学生不信服, 不喜欢, 那么离被淘汰也很近。而一位博学的教师情况就不同了, 上课的内容博古通今, 课件操作灵活自如,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教学思想现代前卫, 这样的教师是备受学生欢迎的, 教师自身的学识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

长期以来, 应试教育使学校一切工作仅围绕升学率这一目标运转, 学生作业的正误及考试的分数成为师生共同追求的目标。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成为衡量学生发展的唯一标准, 分数成了区分“好学生”和“坏学生”“优等生”和“差生”的标尺。这给落后学生心理造成很大压力, 使学生对学习, 对教师抱不正确的态度, 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造成了班级成绩的两极分化, 严重影响素质教育的实施。要知道, 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不是看优秀生和落后生的比例, 而是班级整体的教学成绩。因此, 教师要摘掉有色眼镜, 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提高教学质量。

1. 教师要淡化终结性的考试评价, 用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

学生由于理解能力、认知速度、兴趣爱好等不同, 总是存在差异, 如果教师只看到学生的优点或缺点, 或者拿此学生之特长与彼学生之缺点相比, 进行横向地比较是不客观的, 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高。因此, 必须淡化终结性评价, 加强形成性评价, 也就是多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由此, 可以提倡给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 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突出情况和对待该学科或该知识体系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体操作时, 可以记录学生平时的表现和兴趣潜能方面的资料, 还可以记录学生的自查报告和单元小结方面的内容, 更可以记录来自同学的评价和来自家长的信息。这样, 不仅关注了学生在实现终结时所持有的态度和所采用的方法, 也了解了学生的生活习惯和交往、兴趣等, 有利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引导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还注重了学生的纵向评比, 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 使教师能看到学生的微小进步, 便于去表扬、鼓励他们, 使他们在原来的基础上再进一步, 实现一种良性地循环。

2. 分析学情, 因材施教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考虑到多数学生的需求, 又要关注个体的需要, 尤其是尖子生和差生, 不能“一刀切”, 出现“吃不了”和“吃不好”的情况。教师要区别对待, 因材施教, 对不同学习状况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保证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例如, (1) 教学目标不同。在课堂教学中, 时常会看到学生中有的很快完成了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有的学生需要花费很多时间, 仍没有完成。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对设定的教学目标可以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时间和速度来完成, 也可以让学生调整自己的目标, 给予他们自主选择学习目标的主动权, 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获得成功的喜悦。 (2) 作业要求不同。作业是学生自主学习, 巩固深化, 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 也是师生互相交流, 反馈信息的一个窗口。因此, 针对学生不同的能力水平采取作业“分级制”, 对差生, 着重基础知识点的巩固;对中等生, 着重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对优等生, 增加作业的难度, 锻炼学生的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 拓展思维。这样, 各层次的学生都乐于做自己能做的作业, 有时甚至还基于一种挑战心理, 在完成自身作业的同时, 向高一层次的作业突破,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教学引导不同。新课改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 要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 使学生学会学习。每个学生思维都不同, 教师要尊重他们的思维, 不能认为, 对待学生正确的就表扬, 错误的就批评。教师要顺着学生的思路去引导他们, 尽量采纳学生迸发出的思维火花, 把它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加以利用, 对的继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错的就引导正确的思维方向, 让学生建构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究学习

有位在大学任教的美国教授, 他讲完课后, 问学生有什么问题, 学生谁也不吱声。他请求学生提问, 因为不提问的话他无法了解学生听懂了多少, 但还是没人举手。教授有点不耐烦了, 他认为这是中国学生对他的不尊重。美国教授从兜里掏出一张一美元的钞票, 高高举起, 涨红了脸, 大声说:“谁能提出一个问题, 任何问题, 我就奖给他一美元。”在美国教授晃动的一美元下, 学生们有点儿不知所措了。这个教学实例反映了我们的学生从小到大都习惯了被教师提问, 如何应付教师提问, 可是却不习惯自己提问。让学生提问真的很重要吗?古人云:“学贵置疑, 疑是思之始, 学之端。”学习过程只有思考探究才能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 在这个过程中不可能没有不懂之处, 那么, 提问是必然的。没有问题的学习是缺少了思考, 这不是真正的学习, 也不可能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提升。提高教学质量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说的, 没有学生素质的提高, 哪里来的教学质量呢?所以说, 让学生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方面。例如, 教师要通过自己的问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 从概念处、重点处等打开思维的大门, 可以创设民主的课堂氛围, 教师把发言权教给学生, 变权威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不管提的问题是否合理, 都要认真的解答, 决不能因为学生提问的幼稚就嘲笑学生, 这就打消了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总之, 数学是一门重要学科, 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 广泛的应用性, 对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能力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要利用学科特点组织教学, 同时还要从学生的认知、个性出发, 讲究教学艺术, 精心设计出学生乐学的课堂教学,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第4篇

一、让学生在课堂上“吵”起来

这里所说的“吵”,更确切地说是“争论”。因为我在教学中发现,有时我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后,同学们似乎在很认真的思考,在本子上不停的写呀,算呀。可是到回答问题时,举手的总就那么几个。而且只要有成绩好的说出答案后,大部分学生都会顺着那个答案回答。即使有些同学的答案不一样,也不愿说出来了。因为怕说错了,别人会笑话。一节课下来,几乎听不到同学们会对某一问题产生不同的看法。课也上的很沉闷。于是我开始想办法了,怎样才能让他们在课堂上去“吵”去“争”呢?终于在一堂数学课中,我逮住了这样的一个机会。在上“多位数除法”中,我们讲到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接着我给同学们出了1800÷9这道题,问他们可以怎样算,同学们很快的知道可以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100倍,这样就是18÷9=2,同学们觉得这种题目太好算了,接着我在黑板上又出了一道:1500÷200,同学们很快便算出了得数:7余1,我没有立刻进行评价,这时我发现有一名学生还在积极的算着,我走过去发现,他正在分别用竖式计算1500÷200=7…100,15÷2=7…1,于是我让他把自己的两种算法都板书到黑板上,让同学们去选择哪一种算法和自己的一样。于是大部分同学选择了第二种算法,即结果是7余1;有极少几个同学选择了第一种算法,即商是7余数是100。我一看机会来了,于是我开始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观点,认为是7余1的学生说:我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100倍就是15除以2得到商是7余数为1;另一部分学生则说:我是直接用1500÷200的,得到余数是100。并且双方都认为自己没有算错,可为什么会出现两种答案呢?这时我也表现出很惊讶的样子:“对呀,两种算法都有道理,可为什么会出现两种结果呢?会不会两种都正确呢?”学生们都摇了摇头表示不可能,我又接着问:“那么你要怎样证明你的答案才是正确的?”这时我发现同学们变得积极主动起来了,几个人凑在一起:讨论、计算、检验。最后同学们终于一致的认为余数100才是正确的,并总结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并没有说余数不变,余数1在百位上,所以余数应该是100;并通过检验100才是正确的。然后我乘机表扬了那名同学,在解题时,知道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很好。学习时就应该这样,要有自己的想法,而不能盲从老师、书本或者成绩好的同学。要相信只有自己的观点才是独一无二的!

之后,我在课堂上经常有意识的提出一些问题,然后引导他们去“吵”去“争”,我发现只要是他们争论过的问题,之后不论是在作业中出现还是在测试中出现,他们就很少再会出错了。

二、课堂上要让学生“敢问”

我们知道,每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他们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只要哪个学生提出问题了,那么对他而言,那个问题就是难的,无论那个问题对其他人来说是多么简单,我们都不应该取笑他或训斥他 。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既然是学生的课堂,就不该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作為学生的引路人,我们更应该让学生在我们面前要养成无话不说、无问题不问的好习惯。如果一个老师让他的学生在向他提问之前,还要思考一下这个问题能不能问、该不该问。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了:这样的老师是学生想要的老师吗?这样的老师所在的课堂,会是怎样的一种课堂呢?

三、学生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在一节课中,学生一定对自己的学习目标要清楚。因为他们只有对自己的学习目标清楚了,才会更自觉,更主动的去学习。试想:在一堂数学课中,老师一进教室,就首先在黑板上出了几道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式,然后要求学生在本子上计算出来。也许老师心里明白,这是为了给教学多位数乘两位数作铺垫的,但往住学生们并不明白,为什么要做这样几道题,做这样的几道题有什么意义?既然是老师让做的,那就乖乖的做。这类无具体学习要求的学习活动,往往是走过场,没有多大效果。这种盲目的活动,根本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在我们的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让算就算,老师让停就停,老师让大家安静的听,大家就安静的听。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做,要达到什么样的学习效果,老师没讲,学生就是被动地做。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这种被动,低效的学习活动上。相反的,如果一节课中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很清楚的话,那么学习起来的效果是绝对不一样的。

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我们展示给学生的应该是知识中极富魅力的一面,不是枯燥的数学公式,计算甚至是题海,而是一种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思想和精神。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去自主探究、发现。让我们的四十分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

初中数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第5篇

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手段和工具,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精髓。只有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才能真正掌握数学,因而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现行的教材中蕴涵了多种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应当挖掘出数学基础知识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设计数学思想方法的目标,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反复强化,及时总结,用数学思想方法武装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的主人。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初中阶段主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有: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化归的思想、转化思想、归纳思想、类比的思想、函数的思想、方程与函数的思想方法等。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指导学生学习数学方法,毋庸置疑,必须指导学生紧紧抓住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利用“归纳”,培养学生梳理、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在归纳中学生才会掌握知识的规律性,是学生敢于创新、合作交流的重要方法。归纳这一方法便于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并辅以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可以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

利用“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合适的情境,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学生的学习就会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不断产生兴趣。安排了一些与数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又能增强教材的实用性。

利用“思考”,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第6篇

正如“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是实践的升华”所言,每一个理论都是经过无数次的实践所得出的结论,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也是同样的道理。实践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问题,进而从多方面解决问题。鉴于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多创造实践机会,让学生从实践中认识理论,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科书上,每一条公式、每一个理论都是经过科学家多次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在新授课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行分析并推出相应结论,然后再演示公式与理论的推算过程并进行总结。例如,在讲解“几何问题”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运用直尺、圆规、刻度尺、三角尺、量角器等工具作图,并让学生自行计算所作图形的周长、面积与体积,然后教师再用具体模型进行授课。通过具体模型的讲解,使学生了解空间的直线、平面的平行与垂直关系,并学会运用展开图计算物体体积。学生只有通过自己动手作图,才能真正了解到每一个几何图形的特点,这比教师独自在课堂上画图讲解更易让学生理解,也能让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观察力,还培养了其几何空间能力与抽象分析能力。

教学手段现代化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常规教学手段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师控制课堂的能力,扩大信息量,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媒体,使学生在直观的教学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第7篇

1、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知识能力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增长知识改变观念。作为一名刚刚接触教育事业的年轻教师,我经常向有经验的老师们请教教学方法,同事之间经常探讨教学方法,珍惜出去学习的好机会,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2、跟上课堂教学的新理念

现在提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想按要求去上课,自己首先做到备课与课堂教学的实用性,认真做好课前教学准备工作。备课时要认真研读教材,吃透教材,明确教学任务、目标,突出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力争上好每一课,在教学中,我注重教给学生的预习方法,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指导学生自学能力,出示自学指导,学生看懂然后带着明确任务去学,教师起引导作用。慢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今后一定设计好课堂练习题,做到当堂训练扎实有效。

3、教师要学会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门艺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最好动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很多,如设计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及时表扬先进,鼓励进步;常给每个学生设置一些力所能及的“成功案例”,采取争五星、讲故事、比一比等等、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成就感和自信心;充分发挥小学生特有的表现欲望和比拼精神等。学生的兴趣来之易去也易,教师要深入学生,循循善诱、答疑解惑、及时疏导,以保护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4、想要提高数学质量最主要的还是转化学困生工作。

在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要一直常抓不懈,不歧视他们,使之感受到生活在有人关心爱护,与其他同学平等的环境里。其次是鼓励多问,捕捉其闪光点,采取一帮一活动相结合,使学困生慢慢提高。

5、教育教学工作在教学工作中,力求“严、实、活、新”,坚持常规教学,把好质量关。

如部分学生做计算题时,正确率不高,经常出现错误,是什么原因呢?我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发现计算上的错误并非学生对原理的不理解或对法则没掌握,而是在计算过程中粗心和不认真出现了错误,演算不规范所致。对此,我采用了严格要求,像有的学生口算不准确,计算不准确,我就让家长每天给出20道口算题,计算题进行练习,时间长了口算、计算能力提高了,平时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听题目要求再去完成。使我班几名马虎的学生有一些进步。但是还是有马虎现象,还要继续抓好这项工作。

6、教师要学会从多角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无疑对教学有极大的益处,教师要从课前预习、学习态度、思维模式、学习方法、解题后反思等多角度、全方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班学生有一半学习态度不端正,自己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必须老师督促,回家家长不说就不认真去学习。这样教师就要和家长共同努力抓好学生的学习。

7、让数学走进生活。

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触摸到数学,能用数学解决实际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热爱数学,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

如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第8篇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前提。

1. 在教学过程中, 有机地讲述数学史, 提高学习兴趣。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有悠久的历史, 灿烂的文化, 数学发展源远流长。中国数学经历了三千年的悠久历史, 风格独特, 很早就积累了丰富的数学知识, 有许多杰出的成就。

2. 增强数学的趣味性, 增强数学学习兴趣。

学生普遍认为数学枯燥无味, 抽象难懂, 失去了学习信心。在教学过程中, 随时插入一些趣味数学,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讲集合的交集和并集的符号时, 说交“∩”就是用杯子扣住的公共部分, 并“∪”就是将杯子放在桌子上, 装进去的全部, 等等。这样不但准确无误地记住了这些符号, 而且加深了印象, 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了知识。

3. 利用名人名言, 激发学习兴趣。

有的学生总认为自己的脑子笨, 学不好数学。在教学过程中, 讲述一些名人名言, 可激励学生学习。例如:

哪里是天才, 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

勤能补拙是良训, 一分辛劳一分才。———华罗庚

天才是百分之二的灵感, 加上百分之九十八的血汗。———爱迪生

4. 热爱学生、关心学生。

让学生感到教师既是尊敬的师长, 又可信、可亲可近, 可以信赖的朋友, 使学生相信自己能够在老师的指引下学好知识。

二、学习方法的指导

我们不应拿到一份试题, 就天花乱坠地说一大堆, 来显示自己的学问。自己讲得津津有味, 而学生听得昏昏欲睡。

怎样解决数学问题, 是数学教学的核心。数学课程应当围绕问题解决来组织, 数学教学应当创造一种使问题解决得以蓬勃发展的课堂环境。在问题解决方面的成绩的高低, 将是衡量数学教育成败的有效标志。

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掌握数学的思维过程, 学习数学的通技通法, 加深对数学基本知识的理解, 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结论诚可贵, 过程价更高。”

三、基础知识的教学

高考是考知识、考水平、考能力的综合性考试, 近年来高考数学试题的明显特点, 就是对“三基”的考查进一步体现出“全面化、深刻化、综合化”的趋势。

我在教学工作中, 认真学习、刻苦钻研, 不断探索、不断改进,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一, 全面系统的复习基础知识。每一章每一单元, 都从基本概念、基本题型及相应的解题方法到综合应用, 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

第二, 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深刻理解。高考试题注意考查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与运用, 在总复习中, 首先复习基本概念、定理、性质等, 再加强重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运用, 通过解题, 加深对基本内容的理解, 再运用到解题过程中。

第三, 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综合化。高考试题包括许多小题, 都是若干知识的综合, 甚至是跨章节、跨单元、跨科目的综合。在总复习中, 必须注意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注意知识的综合化, 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 多做一些综合性的习题, 使知识前呼后应, 互相渗透, 提高处理综合题的能力。

教育学生善于分析题, 会分析综合题, 不要害怕综合题。难题是由容易题综合而成的, 复杂题是由简单的小题综合而成的。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 基本方法, 就能够以“不变”应“万变”。

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人的知识与能力是有区别的, 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是相互联系且互相制约的。学生的能力要通过知识的掌握而形成和发展;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 必须要以能力为前提, 已形成的能力极大地影响着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的难度和速度。能力的形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

五、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

数学思想就是数学基础知识在处理数学问题时所显示出来的带有规律性的、概况性的本质内容。

1. 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

2. 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3. 转化与化归的思想方法;

4. 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5. 特殊化与归纳—猜想—证明的思想方法;

6. 分析与综合的思想方法。等等。

六、考前指导

1. 选择题、填空题的解法。

2. 答题技巧。

3. 考试应注意的问题。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第9篇

【关键词】讲练结合 和谐 气氛

数学学习是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必须要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这个过程,从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就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的。

一、建立和谐的课堂气氛

课堂是老师传授知识的第一阵地,特别是数学学科更是如此,可以说数学知识有90%是在课堂获得。可是一节课只有45分钟,要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除了课前要花好几个45分钟钻研教材,弄清知识的点和线,知识的结构和分析数学的难点与如何突破,解决难点外,更要善于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建立和谐和的课堂气氛。同样的课,有的老师上起来轻松愉快,效果又佳,有的老师整堂讲得沉闷,为什么?因为他们关于和谐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她们不单是演讲者,观察者,更是发现者,不断用心去感受,用眼去观察,上课有激情,用感情去点燃学生的智慧,激荡学生的情感波澜。后者老师也用心备课,教案无可挑剔,目的明确,内容完备,方法科学,上课有条理,但学生却没有反映,老师只是一个现场播音员,把教案中所写的从头到尾讲一遍,与学生无关,甚至似乎与学生有仇,整节板着脸,是为了上课而上课,然后上完课大叫“学生不配合,没办法教”,而事实上是教师本身没有努力,去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而前者是带着强烈的感情走进教室,做到入课堂则情满课堂,登上讲台则情溢讲台,达到开人心智,启人思维的效果。对课堂偶发的不良现象不气恼,对待调皮的学生更是如此,不在课堂上大加批评,有问题的学生,而是留待课后先指出他们不对之处,再耐心给予讲解,用行动与情感去改变他们,从不放弃他们。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和的师生情感交流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数学知识,完成了学生任务。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与学是师生双边的关系,教要得法,学要主动。主动来自兴趣,兴趣需要培养。同样的教材,讲得生动,妙趣横生,学生百听不厌,回味无穷;讲得教条,枯燥无味,学生呆若木头,事倍功半。为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讲课艺术,增强教学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1、态度和蔼、语言幽默

前苏联教育家米·斯特洛夫说过:"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态度和蔼可亲方能清除学生的畏惧感,幽默风趣、绘声绘色才能调动学生的听课兴趣。例如,初一代数中应用简易方程解应用题,有的学生常忘了假设未知数,我戏称他们"马失前蹄(题)"。又如,讲直线公理前,用一个钉子把一根细木条钉在小黑板上,可以发现木条绕着钉子转动,当我用两个钉子把细木条钉在小黑板时,可以发现细木条被固定住了。我边操作边念道:一点晃悠悠,两点定终身。通过实验及点拨得到结论: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而且只有一条直线。通过幽默的方式,生动的语言,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情绪高涨,进入一种较高的学习意境。

2、巧设提问,启迪思维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好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迪思维、开发智力。著名数学家G·波利亚指出:"尽量通过问题的选择、提法和安排来激发读者,唤起他处理各种各样的研究对像。"列方程解应用题对初一年学生来说是困难的。

例题:要把30克含16%的盐水稀释成含盐0.15%的盐水,需加水多少克?分析时可以提出几个问题:"浓度问题中有几个基本量?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如何?""浓度为20%的盐水a克,含盐多少?含水多少?""加水过程中哪些量变化,哪些量没有改变?""溶液中含盐不变,如何利用这一等量关系来列方程?"学生通过一系列小问题的思考并逐一解决,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因此,巧设提问,可以较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分层次教学,培“优”转“差”,和谐发展

每个学生的智力、身心发展、各人的知识需求都有所不同,就需要教师去“因材施教”。我认为,数学课要真正在堂上40分钟内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关键要在“因材施教”方面下功夫。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知识需求,无论是堂上提问,还是巡堂辅导,都要体现在培“优”转“差”下功夫,要充分引导学生,使差的学生向好的方向靠拢,好的学生向更高的层次发展,鼓励个性发展,力求使每个学生的素质在课堂上都得到应有的提高。

四、精讲多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实验表明:青少年,特别是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有一个心理特点不容忽视,就是青少年的注意力集中不能持之以恒,具有间断性的特点。第一次集中注意力只能持续十几分钟后开始发散。

如何抓好数学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第10篇

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产生吸取知识养料的要求,学习对他来说,就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他们就会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一直以来,我总是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各种各样的教学情境,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习数学的热情。例如教学《统计》时,创设情境:

师:过几天我们要迎来“六一”儿童节了。我们准备举办一个联欢会。老师想为大家买一些水果,可是班费有限,只能买3种,买什么好呢? 只有通过统计才能确定哪3种水果,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合作、交流,课堂成了学生创造灵感的空间。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在《圆柱的认识》一课中我提供了多次的探索与交流的活动,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如认识圆柱的特征之一:圆柱的两个底面相等,教师提问:你用什么方法验证这两个底面相等的?围绕这一问题,学生立即投入到探究活动当中,通过小组的合作、操作、研究、讨论等活动

如何提高数学科教学质量 第11篇

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时心理因素影响占主导地位。教师只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和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如果教师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动手练”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到很乏味,越学越不爱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减少机械化的程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是对提高学习积极性长时间起作用的因素。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结合实际,不断向学生进行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看到数学的实际价值,诱发其学习动机。在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提出并说明课题内容的意义和重要性,还可以通过生活实例,知道学习到的知识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让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激发和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例如:学习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后,可以让学生量出家中电视机的长和宽,然后求出它的面积;再让学生想办法求出学校沙池的面积。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实践,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学习的热情。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逐步明确学习的意义,对探求数学知识产生了乐趣,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就能一直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获得优良的成绩。

合理破译图形语言的数形关系

图形语言是一种视觉语言,通过图形给出某些条件,其特点是直观,便于观察与联想,观察题设图形的形状、位置、范围,联想相关的数量或方程,这是“破译”图形语言的数形关系的基本思想。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整体教学质量 第12篇

一堂好的数学课不应该培养只会考试的人,我们的社会也不一定需要那么多的“数学家”。绝大多数学生都将最终成为一名普通的劳动者,不管他中学毕业后是继续深造,还是直接参加劳动,他在中学所学的知识都应该是“有用的”,而且是经常用,所以上不上中学应该是不一样的。因此强化和教给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应该成为评判一堂数学课的重要依据。

一堂好的数学课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知识的纵向联系。数学本身就是逻辑严密、环环相扣的一部罗曼蒂克史,它的情节是曲折的,是跌宕起伏的,后面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前面所学的知识中,可使原有知识理解得更透彻,掌握得更牢固。其次,要注意培养学生知识的横向联系。数学绝不是只为自己建造起来的一座空中楼阁,很多数学知识和数学分支原本是根据生产的需要,或者是由数学的只弟姐妹――物理和化学的需要而引入的:比如“微积分”,不就是牛顿在计算“万有引力定理”时发明创造的嘛。所以摒弃封闭的学科概念,把数学溶入理科教学的大课堂中,才是有战略眼光的举措。再次,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数学建模是一种很好尝试,学习中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将来能用所学知识,指导实践,指导生产,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

数学教学应该把课堂目标由“学会”转为“会学”,自主学习才是取之不尽的源头活水。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知识是永无止境的,更新的速度是不可想象的,学生在校时间是有限的和宝贵的,因此,教会学生“会学”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自主学习是取之不尽的源头活水,可以享用一生。

高中数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第13篇

首先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有兴趣才能产生爱好,有爱好就要去实践它。

学生的兴趣逐渐会形成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数学学习中,我们把这种从自发的感性的乐趣上升为自觉的理性的认识过程,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笔者经常让学生自己练习,互相批改,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了感情,学生才会自觉地接受教育并乐于请教。“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喜欢教师,也会对这位教师所任学科感兴趣,进而幻想在这门学科领域有所创造。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十分重要的,特别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教师要更加关心和体贴他们,要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寻找他们的闪亮点,及时进行表扬,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给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让他们意识到只要自己努力,学习成绩就会提高,同时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热爱数学,学习数学。

三、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上课前对学习的内容进行阅读,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掌握听课的主动权。预习是独立学习的尝试,对学习内容是否正确理解,能否把握其重点、关键,都能及时在听课中得到检验,有利于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

四、为学生创设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好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富于思考的。学习效果最终取决于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主动地思考。而教师的责任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同会,为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和时间,特别是那些需要较深入理解和需要一定的创造性才能解决的问题,更要让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

五、让学生记好笔记

为了不让每一个学生在起跑点就掉队,笔者每年在开学一段时间后,都会检查学生的笔记,从中发现一些问题。笔者让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做笔记:

1. 记疑难问题,将课堂中未听懂的问题及时记下来,便于课后请同学或教师帮助把问题弄懂,不会导致知识断层。

2. 记思路方法,对教师在课常上介绍的解题思路方法和分析思想及时记下来,课后加以消化,如有疑问课后及时问教师或同学。

3. 记归纳总结,记下教师的课堂小节,这可以浓宿一堂课知识点的来龙去脉,使学生容易掌握本课知识点的联系以便于记忆。

4. 记错误反思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有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记下自己所犯的错误,并用红笔加以标注,以警示自己,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在反思中提高。

六、掌握有效的课堂提问立法

每位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这也是课堂教学得以进行的动力。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精心设计“一些能一石激起千层浪”的问题,就能引起学生的争议,打破课堂上的沉闷气氛,激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七、课堂教学要做到精讲,精练、精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较好地突出重点、难点,详略得当,有针对性地讲解,做到化难为易,使学生有“茅塞顿开之感”。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加强学生作业的练习和讲评的精练,在讲评中,主要针对学生错误多的地方有的放失地,帮助学习分析出错误的原因,以及如何纠正,并能够做到举一反三,从而巩固知识。

如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第14篇

【关键词】思维意识 好奇心 生活实践

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要把培养儿童的思维意识和创造能力摆在重要地位,这是我们小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培养思维意识要创设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探求知识,必须建立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营造出注重能力活跃和鼓励创造性思维的氛围。

教师要承认每个学生都有创造力。如学生想出了一道数学题的新解法或提出了一个新问题等等,都是学生创造能力的表现,应当有意识的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创造条件、机遇和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如在讲授“一个数除以小数”时,有个学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你和课本上都是把除数变成整数,我把被除数变成整数,再移动小数点,一样能算出结果来。”我首先肯定了它的思维精神,表扬他能够独立思考,而且言之有理。这个同学又说:“课本为什么不采用我这种方法?”这时我又出一题,让大家用两种方法来做。通过对比,这位同学知道了课本上的方法更具有普遍意义。因此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机会,对于那些看来古怪可笑的念头要有容忍精神,要为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勇气喝彩。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

二、活跃思维意识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一文中指出:旧学校要求学生太多的“好奇心”,而我们希望学生具有“好奇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好奇心的培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去探究数学的奥妙。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特征”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两组数,这两组数是两位数,而且个位顺序分别是1、2、3……..但是第一组数都能被3整除,另一组却不能被整除呢?这时学生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一组能被3整除,另一组却不能被整除呢?我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下面的操作:在数位表上先用3根小棒摆一摆,看能表示出几个数。再计算一下,这几个数字能否被3整除。然后,指导学生分别用4根,5根,6根,按照同样的方法摆一摆,算一算。这时,学生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结果,用3根和6根摆出的数都能被3整除,用4根和5根摆出的数不能被3整除。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会进一步的观察、分析、思考,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意识和思维能力就会得到培养。

三、活跃思维意识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

敢于质疑问难、善于发现问题是创造的火花。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教师启发引导和学生积极参与的方法。要鼓励、提倡学生大胆质疑,善于发现问题,培养他们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想象猜测,不束缚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的创造品质。例如在教学“比的意义”后,有的学生问:“三个数能相比吗?三个数相比也表示是三个数相除吗?”提出这样的问题,充分证明了学生的创造力,还把学生的学习引向一个新的领域。

设计发散性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的思考问题,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提问,找到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学生来说,这就是创造性思维,长期坚持这样的训练,学生的思维意识和创造能力一定会得到培养。

四、活跃思维意识要精心设计创造性练习

练习是发展学生创造思维的极好时机,教师应精心的设计创造性练习,为学生创造思维和发展创造条件。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的体积计算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利用尺子、线绳和一个盛满水的长方形形状的容器,来求圆锥形模型的体积。学生们进行热烈的讨论,最后制定出各种求这个圆锥体体积的方案。这样的问题,不是单纯的模仿例题,机械的套用公式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学生亲自动手体验实践,综合的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去解决。只要经常进行这样的练习,必将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五、活跃思维意识要取决于生活实践

思维能力的内涵就是要突破原有的事实,框架而获得解决问题的全新方式,进而获得全新的成果,在生活中,要解决问题,就要人们不断的探索和创造,才能获取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如在教学物体的形体中,学生容易把正方体和正方形,球和圆分不清,我是这样安排的:首先让学生看图片,再拿出教具说一说各种物体有什么特征,初步感知物体的特征,然后让学生找一找,摸一摸各种物体的形状,最后想一想各种形状的物体应用在哪些方面,同时自己动手打出自己喜欢的物体。在动手实践的探索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数学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好奇心,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无数的事实证明,数学的发展离不开生活实践,思维能力的发展也必须从实践中来再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观察、钻研、广泛吸收多方面信息的基础上,积极的联想、想象、假设和自主尝试,用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探索发现数学的规律,逐步形成积极地发现和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思维精神,这是我们教师应尽的义务。

上一篇:生活困难补助申请书下一篇:妈妈陪我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