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教学计划

2024-05-26

国际金融教学计划(精选8篇)

国际金融教学计划 第1篇

教学设计(第二章教案)

外汇、汇率和外汇市场

主要内容:在一国国际交往中,会发生和产生债权债务关系,这些关系必须凭借一定的手段来加以了结,而一些远在一国运动的货币或货币凭证跨越国界,以国际货币形式在世界范围内发挥货币的价值尺度、交易媒介、支付手段、价值储藏和社会财富的绝对化身的职能,它们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外汇。

本章重点:外汇定义的应用、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的区别、各种经济因素对外汇汇率变动的影响和外汇汇率变动对一国经济的影响。交叉汇率以及套汇的计算。

本章难点:在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下,如何判断外汇的买入价和卖出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如何计算外汇的远期汇率。交叉汇率和套汇的计算。

学习任务:

1、掌握静态外汇概念和分类,注意外汇与外币现钞的区别

2、掌握汇率种类和计算方法

3、掌握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的概念,两种标价法下远期汇率的表示方法和计算方法

4、了解外汇市场,掌握套汇的计算

引入:给学生看各个国家货币的图片,同时给学生展示一些各国货币实物,让学生对外币有初步的了解,并产生兴趣。第一节 外汇(4学时)

重点掌握概念:外汇的含义;外汇的种类;汇率及其标价方法;汇率的分类。

1、外汇的定义:从静态、动态;广义、狭义分类进行分析

国际汇兑都要通过一定的金融资产进行,这种金融资产就是外汇(foreign exchange)。通常被定义为:以外币表示的国际支付手段。这是外汇的静态概念。外币通常是指那些在国际上具有自由兑换性、高度流通性,并为人们所愿意接受的外国货币。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外汇是货币行政当局(中央银行、货币机构、外汇平准基金和财政部)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库券、长短期政府证券等形式所持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

我国规定外汇包括:(1)外国货币:包括钞票、铸币等;(2)外币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公债、国库券、公司债、股票、息票等;(3)外币支付凭证: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4)其他外汇资金。

2、分类:

按可否否自由兑换分为:自由外汇;记账外汇。按交割期分为:即期外汇;远期外汇。按不源分为:贸易外汇;非贸易外汇。

3、汇率和汇率的种类:

外汇汇率(foreign exchange rate)简称汇率(exchangerate)。

不同货币之间交换总是按一定比例进行,这种交换比例就是汇率

外汇汇率的表示方法又叫外汇汇率的标价方法(quotation of rate)。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

汇率可以从多种不同的角度分类。(每种类型分别联系实际举例说明)

(一)按制定汇率的方法----基本汇率和套算汇率

重点讲解套算汇率计算;并且组织课堂例题分析计算

(二)按银行买卖外汇的价格----买入汇率、实出汇率、中间价、现钞价

联系银行外汇牌价展示举例说明

(三)按外汇汇付方式----电汇汇率、信汇汇率、票汇汇率

(四)按营业时间----开盘价、收盘价

(五)按交割时间----即期汇率、远期汇率

重点讲解远期汇率的计算问题

第二节 汇率的决定与变动(2学时)基本要求: 了解金本位制度和纸币流通制度下的汇率决定;熟悉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汇率变动对经济运行的影响;掌握主要的汇率理论。重 点: 汇率的变动。难 点: 汇率理论。

一、汇率的决定与变动

汇率决定是指货币由内在价值变化所决定的市场价格变化,汇率变动是指货币受外部因素影响所引起的市场价格变化。

(一)金本位制

1、汇率的决定 铸币平价,根据两国货币的含金量确定的兑换比率。单位货币含金量变动会引起铸币平价变动。

2、汇率的变动

金本位制下汇率的波幅很小,因为黄金输送点发挥了稳定汇率的作用,因此被称为固定汇率制度。

(二)纸币本位

1、汇率的决定 购买力平价,根据两国货币所能购买的商品、劳务量确定的兑换比率。政府的宏观财政、货币政策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变动,通货膨胀率变动,对购买力平价有重要影响。

2、汇率的变动

国际贸易:顺差国货币供不应求,汇价上涨。国际资本流动:流入国货币供不应求,汇价上涨。

二、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晌

(一)对国际贸易收支的影响

1、对进出口的影响

2、马歇尔—勒纳条件

3、J曲线效应

(二)对国内价格水平的影响

(三)对资本流动的影响

(四)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

第三节 外汇市场(4学时)基本要求: 了解外汇市场的结构和组成。熟悉基本的外汇交易工具,掌握外汇交易原理 重 点: 外汇交易工具。难 点: 各种外汇交易的方法和流程。

1、外汇市场

外汇市场的定义、特点和参与者(画结构图分析)

2、外汇交易

(一)即期外汇交易

(二)远期外汇交易

(三)套汇(直接、间接套汇的计算,结合例题分析)

(四)套利

(五)期权和期货

3、外汇行情分析

课后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外汇?

2、外汇在国际经济中起什么作用?

3、如何全面理解外汇汇率?

4、试述汇率的两种标价方法的异同。

5、外汇汇率的分类。

6、试述汇率与经济的辩证关系。

国际金融教学计划 第2篇

制定依据:本大纲根据2014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课程编号:W0231464

学时数:48 学分数:3 适用专业:英语 先修课程:西方经济学 考核方式:考查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国际金融》是英语专业的选修课之一。该课程以开放经济为前提,研究国际间货币资金周转与运动的规律,是一门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学科。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对外交流日益增多,国际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了解各国的金融体制及其动态,国际间有关金融知识及其运行规律,对于我国增强参与国际经济事务的能力,加快经济发展和提高国家经济地位具有积极作用。学生通过学习《国际金融》这门课程,掌握国际金融市场和国际货币制度运行的基本原理,熟悉国际融资、国际投资、外汇交易和国际结算等操作技术,并能够理论结合实际,提高分析、解决国际金融领域的基本问题的能力,从而满足我国经济发展与开放过程中对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本课程采用中英文双语教学的模式,其基本目的是加快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更好地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材及教学案例,使学生能够利用英语语言、文化掌握专业知识,熟悉英语思维、求知、交流的习惯,熟练地用英语来解决实际问题,即达到“学会用英语表达”和“用英语学会知识”的双重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国际金融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资本流动、国际金融政策的基本原理,熟悉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和实践应用,理解并熟练运用国际金融理论,分析解决各类实际金融问题;并使学生掌握相关的专业英语词汇,在专业方面,具备一定的英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为日后继续深造创造良好条件。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理论教学(48学时)

1.导论(2学时)教学要求:

了解学习国际金融的目的 理解国际金融学的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

1.1 国际金融学的重要性 1.2 国际金融学主要的研究问题 1.3 国际金融学理论的发展 1.4 国际金融的主要问题 2.国际收支(6学时)教学目的:

了解国际收支表及其内部不同账户的定义

理解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以及失业在国际收支表中是如何反映的 掌握解读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知识 教学内容: 2.1 会计原理 2.2 国际收支

2.3 经常项目差额的宏观含义 2.4 总差额的宏观含义 2.5 国际投资头寸 3.外汇市场(4学时)教学目的:

了解和比较不同的汇率制度及其对国际经济活动的影响 理解外汇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 掌握货币交易的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

3.1 货币交易的基本知识 3.2 外汇的供给与需求 3.3 即期外汇市场中的套汇交易 4.外汇期货和国际金融投资(4学时)教学目的: 了解汇率风险的类型

理解国际投资中的抵补和非抵补套利以及利率评价理论 理解国际金融投资中的投机和套期保值 教学内容: 4.1 汇率风险

4.2 外汇期货的基本知识 4.3 国际金融投资 5.汇率的决定(6学时)教学目的:

了解汇率的短期和长期变化的特征 理解一价定律和购买力平价理论

掌握汇率的货币分析法,理解汇率超调现象 教学内容: 5.1 短期汇率的决定

5.2 长期汇率的分析:购买力平价 5.3长期汇率的分析:货币分析方法 5.4 汇率超调

6.政府外汇政策(4学时)教学目的:

了解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的特点 了解外汇市场政策和政府对汇率政策的选择 了解自金本位以来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演变过程 教学内容: 6.1 浮动汇率 6.2 固定汇率

6.3 官方干预下的固定汇率 6.4 外汇管制

6.5 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演变 7.国际借贷与金融危机(4学时)教学目的:

掌握国际借贷和分类的基本概念 了解规范有序的国际借贷的收益 与损失

了解国际金融危机的历史,重点掌握导致金融危机发生的因素以及化解金融危机的主要办法和途径 教学内容:

7.1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国际借贷 7.2 金融危机的根源 7.3 金融危机的解决

8.开放的宏观经济的运行(6学时)教学目的: 了解开放经济条件下 教学内容:

8.1 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 8.2 宏观经济分析框架 8.3 国内产出取决于总需求 8.4 贸易取决于收入 8.5 均衡GDP与支出乘数效应 8.6 更为完整的框架:三个市场 8.7 价格水平发生变化的影响

8.8 贸易取决于价格竞争力

9.固定汇率制下的内外部均衡(6学时)教学目的:

了解固定汇率制度以及通过官方干预维持固定汇率制度的四种状况

了解一国采取固定汇率制度的政策选择以及在固定制度下运用指派法实现内外部均衡 教学内容:

9.1 从国际收支平衡到货币供给 9.2 从货币供给回到国际收支平衡 9.3 冲销

9.4 固定汇率制下的货币政策 9.5 固定汇率制下的财政政策 9.6 完全资本流动 9.7 对经济的冲击 9.8 失衡与应对政策 9.9 妥协:改变汇率

9.10 贸易差额如何更好地应对汇率变化 10.浮动汇率制下的内外部均衡(6学时)教学目的:

了解在自由浮动汇率制度下一国如何自动实现外部均衡 理解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各种冲击对经济的影响 掌握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效应 教学内容:

10.1 浮动汇率制下的货币政策 10.2 浮动汇率制下的财政政策 10.3 对经济的冲击 10.4 内部失衡与政策应对 10.5 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三、考核要求

本课程为考查课。考查内容要准确体现该课程的基本内容、内在规律和独特的研究方法,要考虑各部分知识点的内在联系。

四、参考教材及其它参考资料

1.参考教材:

托马斯·普格尔.国际金融(第15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其它参考资料:

国际金融教学计划 第3篇

1 案例教学法概述

案例教学法 (Casemethod) 源于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苏格拉底的教育理念, 又称为“苏格拉底式教学法” (Socraticmethod) , 主要是通过讨论向学生设问, 从学生的回答中揭示矛盾, 并引导其不断解决矛盾, 进而得出一般性结论的方法。将该思想引入现代教育并加以应用推广的要属哈佛大学的法学和管理学课程。现阶段对案例教学的界定是: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通过案例设定的情景,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 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能够在社会实践中加以应用, 并培养和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具有以下明显特征:

(1) 案例教学强调案例的新颖, 情节的跌宕起伏, 符合社会实际, 能够赋予讨论者一个特定的角色, 使学生通过经历案例角色所遇到的问题, 进而引起学生参与的热情。所以, 案例教学中讨论的案例一般是生活中的事例, 或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当然, 案例教学还是要符合传授知识的基本要求, 案例不是故事, 不能将案例教学上成故事会, 案例所蕴含的基本原理及解决方法必定是课程要求的理论知识点。

(2) 案例教学强调活跃的讨论氛围, 强调师生互动, 积极参与。案例教学的课堂要在一种积极、活跃、轻松的氛围中进行, 教师的作用仅限于引导者, 引导学生的讨论向着案例设定的思路进行, 而不至于“离题万里”, 同时掌控讨论的节奏, 注重教学活动的连贯性、紧凑性。案例教学课堂的主体是学生,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相互发现矛盾, 并对矛盾进行分析, 进而得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案例设置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答疑问, 解决案例出现的问题, 做出自己正确的判断和抉择。学生互动, 师生互动是案例教学顺利进行的基本要求。

(3) 案例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强调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实践能力。案例教学解决的问题是现实社会生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学生通过这种经验性的学习, 能够接触社会实际, 并从中学会分析问题的思路, 解决问题的方法, 并在今后工作中加以应用。

(4) 案例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包括良好的表达说服能力, 积极的团队合作意识, 承受失败的健康心理素质等。案例教学的课堂不只是学习知识的课堂, 也为学生提供一个相互合作, 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通过积极的争辩、热烈地讨论, 不断地锻炼其良好的表达及说服能力, 通过分工与协作, 培养其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解决案例情节中的问题, 不断磨砺其锲而不舍, 积极应对困境的心态。

(5) 案例教学强调理论知识传授目标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目标的统一。案例教学课堂的教学目标不同于传统的理论教学课堂, 不是单向的知识讲授与灌输, 而是互动式的主动学习理论知识, 同时注重其他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所以, 案例教学课堂要实现多重维度的教学目标, 这也需要对每一堂案例教学课堂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2 案例教学法在国际金融教学中的应用

《国际金融》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课, 然而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更多地是采用传统的教学形式, 教师讲授为主, 单向地向学生灌输课本知识点, 学生也只是死记硬背, 缺乏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案例教学恰当地引入《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中来是很有必要的, 而且, 现实生活中时刻都在发生的金融事件, 与个人生活联系紧密的金融决策问题, 也为实施案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案例来源, 学生学习金融学知识, 不仅仅是为了理解一些概念和知识点, 更重要的是能在今后的工作中, 运用所学原理来对现实金融活动进行分析和做出决策。由此看来, 在国际金融的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 是很有必要的, 也必定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结合本人在国际金融案例教学中的实践, 论述一下实施案例教学的几个环节的处理。

2.1 课前准备

首先, 教师要选取合适的教学案例。结合国际金融这门课程的特点, 很多都是与社会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知识, 比如:金融危机的产生及影响;汇率制度的类型及其优缺点;外汇风险的管理方法;衍生金融工具的产生及影响;国际金融市场等, 这些知识都具备较强的社会实践性, 而且也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以此作为案例内容能激发学生的热情。

其次, 学生要明确案例讨论问题的核心, 做好资料的收集与观点的归纳。学生是案例教学的主体, 每个参与的学生都应该按照教学计划提前预习, 熟悉案例, 收集资料, 并解答思考问题, 归纳自己的观点, 提出存在的疑问。这样在案例教学时才能对案例展开充分的讨论, 进行深刻全面的分析, 多层面地剖析案例反映的问题。

最后, 准备好教学资源, 比如, 课堂硬件环境的匹配, 必要的电子化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环境等。更重要的是其他的案例辅助材料, 比如与案例相关的视频资料、音频资料、文档材料、小道具等等。

2.2 课堂实践

在进行案例教学时, 为保证整个教学活动有序地开展, 教师要做好教学设计, 完善各个教学活动, 做到环节与环节之间的有效衔接, 具体而言, 一堂案例教学课可以按照以下顺序开展:

(1) 展示案例。教师至少于讨论前一周, 用电子邮件或文档资料的形式下发给同学, 课堂开始的前五分钟再做简要陈述, 让学生充分感知案例所蕴含的背景信息, 为后面的讨论做好铺垫。如在介绍亚洲金融危机时,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 播放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对百姓生活影响的视频, 很快地将学生置身于百姓举步维艰的生活中, 使其身临其境, 感同身受。同时, 及时进入讨论的主题, 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 比如:这段视频背后反映什么样的金融问题?亚洲各国在经历这场危机中命运如何呢?

(2) 展开讨论。让学生围绕讨论议题, 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要加以引导, 防止学生讨论偏离主题, 并注意掌控讨论的节奏, 活跃气氛。在陈述议题观点时, 教师可以通过直接设问来引出一般性观点, 如:你认为案例中当事人的表现如何, 为什么?你对应对金融危机有什么样的建议?如果要实现学生自主地深入分析, 充分论证, 可以继续追问:你为什么会认为该方法在应对金融危机时有效?该方法的含义是什么?你能进一步地阐述该原理吗?如果要引导集体性地讨论, 听取其他同学的观点, 则可以追问:大家同意该同学的说法吗?有没有不同意见?某某同学你同意吗?你是什么意见呢?要想全面地展示议题, 扩展讨论的结论, 则可以追问:我们有没有忽视其他因素的影响?还有没有补充的观点?除此之外, 这个案例还反映什么问题呢?在避免讨论偏离主题时, 注意适时地将讨论话题转移, 如:这个观点很重要, 但是我们还是先解决目前的问题。你说到了好几点, 让我们先着重解决某问题。

(3) 归纳总结。在对案例展开充分的讨论时, 要适时地进行总结, 将学生观点进行提炼、升华, 解决学生讨论中存在的疑问, 引导其得出一般性的结论。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讨论, 对案例进行适当的点评和总结,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客观评价, 指出其优点和不足之处, 让学生从中得到启示。教师可以设问:今天对金融危机案例的讨论, 大家得到了什么启示?在自己的生活中, 遇到类似的问题你会怎么处理呢?你对同学们的观点有什么看法?你对其他同学的表现有什么评价?你认为这堂案例讨论课有什么遗憾之处?你对自己的表现如何评价?学生在自我总结时, 最好提交书面的总结报告, 对理论知识的认识, 对课堂的表现作一个全面的自我剖析。

3 实施案例教学应注意的事项

在国际金融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 有几个难点问题是需要处理好的:

(1) 如何收集金融案例。对于教学条件好的教学单位, 可以组织教师自编教学案例, 主要素材可以从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或权威专家处获得, 也从经济新闻、报刊杂志、经典教材、书籍、互联网报道等渠道来收集金融案例素材。比如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中国财经报道》、《经济半小时》以及一些专题系列短片都有热点的讨论素材。当然, 我们反对直接照搬案例, 反对不对案例进行加工与整理, 而要编写一个好的教学案例, 就要按照一定的格式与内容要求进行编写, 具体的编写方法这里不展开论述, 总体而言, 要注重对案例进行加工整理, 使其内容完整, 情节曲折, 含义深远。

(2) 如何保证学生有话可说, 不至于课堂出现冷场的局面, 做好前期的准备与检查工作显得十分必要。由于学生的层次不一, 自觉性也存在差异, 为了保证提前预习达到预期效果, 对前期学生资料的准备进行检查显得十分必要。要对案例做一些必要的分析, 指导同学查询有用的素材, 而不是漫无目的地收集资料。选择的案例一定要结合课程理论知识的要求, 提前要求同学们预习, 然后根据知识点再收集资料, 这样就能避免同学们不知道如何查询资料, 或是找不到合适的讨论材料的问题。

(3) 如何有效地开展讨论, 使大多数同学参与进来。针对目前多数学校都是大班上课的现实, 我们在做教学设计时就应该充分考虑, 尽量能够“大班化小”, 以小组的形式来开展案例教学, 为了保证大家都能参与, 小组人数一定不能多, 尽量控制在3—5人左右, 小组数控制在5—10个组之内。在课堂上教室要注意营造一种活跃的氛围, 并且注意控制课堂讨论的节奏, 即不能松散漫无目的, 也不能死板缺乏生动。当然, 这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以及现场局面有较好的调控能力, 其效果的好坏也极大地取决于整个讨论的氛围以及深度。

(4) 如何丰富案例教学的课堂。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 利用多媒体、网络、视频资料、图片资料来多方位地展示案例情节, 最好要使学生也能够参与进来, 边分析, 边实践。比如, 在讨论外汇风险的案例时, 可以利用在线软件工具, 适时地向学生展示瞬息万变的汇率值, 使大家直观地感受到汇率波动存在的巨大风险。

综上所述, 将案例教学引入到国际金融课程教学过程中来, 虽然存在不少问题, 但只要高度重视, 不断探寻解决的办法, 改进教学环节, 多加实践, 案例教学还是一种较好的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王青梅, 赵革.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09, (6) :7-10.

[2]徐敬尧.案例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9 (5) :98-99.

[3]岳冰.案例教学法在商法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新乡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8 (10) :135-137.

《国际金融》案例教学效果分析 第4篇

【关键词】 案例教学;问卷调查;分析

2010年以来我教研室在《国际金融》课程中开展了案例教学。在不断的授课实践中通过分阶段采取案例教学实践,对不同阶段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如下。

1、教学过程简述

在本校国贸专科08级的学生进行案例教学实践, 采用问卷调查、个人访谈的形式。问卷内容涉及到:对案例教学的认识;对本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认识;对课下自学情况的统计;对课堂表现的认识;对案例教学内容的理解;对案例教学形式的改进意见等。

2、学生对案例教学认识的情况

从问卷结果得出,有86%的同学愿意参加案例教学的实践,他们认为在所上的课程中还是有大概一半左右的课程都在进行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实践后,有超过四成的同学愿意参加这种教学形式。当然,同学们也希望能加入其它的教学形式,比如课堂实验、上机模拟等等。在一次45分钟的课堂上,有74%的同学愿意参与一个40分钟左右的案例讨论。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同学们还希望能接收到其它的教学资源,比如与案例相关的视频。

在第一次案例教学的课堂上,有18%的同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积极发言,有70%的同学也参与过课堂讨论,但并不是积极主动参与。在第二次课堂上,有30%的同学积极参与,还是有70%的同学并不是积极参与。影响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原因中,有68%的同学对理论知识准备不足,担心观点错误,进而影响其课堂表现。有22%的同学则认为自己口头表达能力有限,没有很好的说服能力。还有8%的同学则是怯场,不敢在大家面前发表自己的观点。还有10%的同学则是由于其他原因,如怕闹笑话、准备不好、现场不活跃等原因没有积极参与发言。 学生课下的准备情况,在第一次案例教学的课堂上,有16%的同学花了大量时间收集资料,有42%的同学花了较多时间查询资料,还有42%的同学只是稍微看了一下。在第二次案例教学的课堂上,有24%的同学查询了大量资料,有74%的同学只是简单查询了相关资料。影响同学准备讨论资料的原因中,有60%的同学认为是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教学资源,有36%的同学不知道收集什么资料。还有少数同学则没兴趣去查询资料。

3、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效果测评情况

对案例教学课堂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54%的同学认为是由于发言同学没有认真准备讨论资料,导致对案例的讨论不系统、不深入,影响了案例教学的效果。有64%的同学认为制造轻松活跃的氛围会有助于他们参与案例讨论,有22%的同学认为老师给予的鼓励与引导会起到更好效果。

学生对案例教学课堂所涉及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较好,比如,通过对案例“中国香港的联系汇率与港元保卫战”的讨论,大部分同学都加深了对汇率制度、金融危機、货币危机的理解。并且对以下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香港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联系汇率制度在抵御金融危机所起到的作用,港政府采取的抵御危机的方法,金融危机对香港的影响等。

4、启示与思考

(1)以讲授为主的教学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案例教学这种形式是比较受学生欢迎的教学形式。

(2)实施案例教学的课堂,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第一,教师提前准备好要讨论的案例,这包括对讨论案例的选取,对理论知识的选取等。并且提前告知学生,至少在课前一周下发资料,布置任务。由于学生的层次不一,需要准备的时间也不尽相同,所以,对于专科班同学还要进行跟踪调查,中期检查一下大家准备的情况。第二,要对案例做一些必要的分析,指导同学查询有用的素材,而不是漫无目的地收集资料。选择的案例一定要结合课程理论知识的要求,提前要求同学们预习,然后根据知识点再收集资料,这样就能避免同学们不知道如何查询资料,或是找不到合适的讨论材料的问题。第三,准备好教学资源,比如,课堂硬件环境的匹配,必要的电子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环境等。更重要的是其他的案例辅助材料,比如与案例相关的视频资料,音频资料,讨论用的文档材料,小道具等等。

(3)做好教学设计,注意充分营造活跃的讨论氛围,让同学们围绕案例展开充分的讨论,鼓励大多数同学参与进来,并积极发表有建设性的观点。针对目前大多数学校都是大班上课的现实,我们在做教学设计时就应该充分考虑,尽量能够“大班化小”,就是将大班先进行一个分解,分成多个小组,以小组的形式来开展案例教学,为了保证大家都能参与,小组人数一定不能多,尽量控制在3—5人左右,小组数控制在5—10个组之内。在课堂上教室要注意营造一种活跃的氛围,并且注意控制课堂讨论的节奏,即不能松散漫无目的,也不能死板缺乏生动。当然,这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以及现场局面有较好的调控能力,其效果的好坏也极大地取决于整个讨论的氛围以及深度。

(4)注意对案例教学的效果进行分析,并不断调整教学的组织形式,注意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注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也是案例教学的根本目的,包括口头表达能力、说服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分析能力、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参考文献

[1] 孟庆茂、刘红云.大学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维度结构及影响因素研究.心理科学[J].2003(4):617-619

[2] 陆海琴.高校教学效果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统计与决策[J].2008(17):158-160

作者简介:洪丽君,硕士研究生,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研究方向:经济学、国际金融教学与研究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

国际金融实务教学大纲国际物流 第5篇

《International Finance》

课程类型: 专业限选课 课程代码: 0640025 课程学时:36 学分: 2

开课时间: 三 年级 一 学期 开课单位: 管理系

大纲执笔人: 莫海燕 大纲审定人: 谷雯 适用专业: 国际物流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国际金融实务》是金融方向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国家教育部确定的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市场、机构和工具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金融产品的创新层出不穷,金融交易的内容日新月异,金融风险的形式复杂多变,金融体系的结构不断调整。如何利用国际金融市场进行投、融资活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创造更多社会财富;如何利用各种金融工具进行资本运营,提高竞争力,并有效规避各种金融风险,已成为微观经济活动主体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根据国际金融市场的最新变化,适应中国加入WTO过渡期结束后的全新环境,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紧跟学科发展的前沿,是高等院校金融专业及其相关专业课程教学所追求的目标。了解各国的金融体制及其发展动态、掌握国际间有关金融知识及其运行规律,对于培养适应开放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课程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学时分配

1、外汇与汇率

1.1 外汇与国际收支

掌握

2学时 1.2汇率及汇率决定

掌握

2学时 1.3主要汇率理论评析

熟悉

2学时 1.4国际货币体系

了解

1学时 1.5汇率制度

熟悉

1学时

2、外汇市场与外汇交易

2.1外汇市场

了解

1学时 2.2即期外汇交易 熟悉 1学时 2.3远期外汇交易 掌握 4学时 2.4外汇掉期交易 熟悉 2学时 2.5套汇、套利和进出口报价 掌握 4学时

3、期货

3.1期货市场概述

了解

2学时 3.2期货交易机制

掌握

2学时 3.3期货合约的价值分析

了解

2学时 3.4期货的交易策略

掌握

2学时

4、期权

4.1期权市场概述

4.2期权的交易机制

4.3期权的价值分析

4.4基本期权交易策略

5、主要期货、期权产品

5.1外汇期货和期权

5.2利率期货与期权

6、国际信贷融资

6.1国际信贷市场短期业务

6.2国际商业银行贷款

6.3贸易融资

6.4国际租赁融资

6.5项目融资

7、国际债券市场融资

7.1国际债券市场

7.2国际债券的种类

7.3国际债券发行

8、国际股票市场融资

8.1国际股票市场

8.2国际股票发行

8.3存托凭证的发行与流通

9、国际金融风险管理概述

9.1国际金融环境

9.2国际金融风险

9.3国际金融风险的类型

9.4国际金融风险管理的含义与动因

9.5国际金融风险管理过程

10、金融机构风险管理

10.1金融机构风险概述

10.2信用风险管理

了解

了解

熟悉

掌握

掌握

掌握

熟悉

熟悉

熟悉

了解

了解

了解

了解

了解

了解

了解

了解

了解

了解

熟悉

了解

了解

了解

熟悉

1学时 1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1学时 1学时 1学时 1学时 1学时 1学时 1学时 1学时 1学时

1学时

1学时

1学时

1学时

1学时

1学时

1学时

10.3流动性风险管理

熟悉

1学时 10.4利率风险管理

掌握

2学时 10.5汇率风险管理

掌握

2学时

11、工商企业风险管理

11.1工商企业风险概述

了解

1学时 11.2对汇率风险的套期保值

掌握

2学时 11.3对利率风险的套期保值

掌握

2学时 11.4跨国公司的风险管理

熟悉

2学时 全书总结、习题课 4学时 国家假期、机动: 2学时 2)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远期外汇交易 ;套汇、套利和进出口报价;期货的交易策略

;基本期权交易策略;外汇期货和期权 ;利率期货与期权;利率风险管理;汇率风险管理等。。。。

2、难点:套汇、套利和进出口报价;期货的交易策略

;基本期权交易策略;外汇期货和期权 ;利率期货与期权;利率风险管理;汇率风险管理等。。。。。。

三、课程各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

1)课堂讲授:

PPT课件、板书、课程练习题

2)作业:

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计算题 3)考试

3.1考试方法:(考试;考查;闭卷;开卷;其它方法)

闭卷/开卷考试 3.2各章考题权重

第一章 15% 第二章 20% 第三章 15% 第四章 15% 第五章 8% 第六章.5% 第七章 5% 第八章 2% 第九章 5% 第十章 5% 第十一章 5%

(闭卷考试)题型与比例 3.3 考试题型与比例

名词解释题:20%;单选:20% ;简答题:30%; 计算题、分析:30%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等。后修课程:期货交易实务、投资学等。

五、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材:刘园主编:《国际金融实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1版

参考书:

(1)《金融概论》,贺瑛,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2)《国际金融》(第三版),刘舒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3)《国际金融》(第二版),孙连铮,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4)《国际金融 理论 实务 案例》,王雅杰,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5)《国际经济学》,克鲁格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6)《新编国际金融大辞典》,赵海宽,经济日报出版社,1994年

(7)《国际金融学经典教材习题详解》,陈胜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年(8)《国际金融教授与学习指导》,邓立立,东北财经大学出版,2006年

(9)叶蜀君:《国际金融》,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10)姜波克:《国际金融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11)刘思跃:《国际金融》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第2版

高校国际金融教学改革分析 第6篇

作为应用型高校金融本科专业的必修和核心课程《国际金融》,必然要适应这一趋势的改革。

但目前该课程在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教学设施、教学考核和教学实践等诸多环节均存在着不足,本文从上述几方面提出了《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改革建议,以顺应时代对应用型金融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国际金融》;实践能力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专向大众化方向发展,国内很多高校开始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型。

《国际金融》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交叉学科,如何在教学中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一转型要求,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和探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应用型高校《国际金融》教学的现状

(一)教材内容过时,无法与日新月异的现实接轨,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国内改革的深入,国际金融领域的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实践的丰富与多变决定了《国际金融》课程的发展性和动态性,

但由于编写、修改、定稿、印刷、发行等诸多环节的限制,《国际金融》课程教材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即“昨天”发生的事情往往不可能写进教材中去,如1月2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的新政及其政策走向无疑对国际金融市场和全球经济治理造成剧烈冲击,甚至影响20全球资产价格的表现。

这些最新变化及对世界经济造成的影响显然还没有写进教材。

如果一位教师不思进取,不能很快地汲取最新鲜活的知识与海量的信息,并进行快速有效的加工,通过分析判断形成自己的思路与观点,恐怕讲课只能照本宣科,毫无新意,与现实脱节。

学生也只能在无奈与无趣中度过一节节课,时间长了,只能对学习丧失兴趣而厌学,这实在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背道而驰。

(二)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陈旧,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由于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依赖以及惯性,许多学生习惯于以教师为主导,把自己定位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总体表现为学习缺乏积极性、主动性。

而很多教师在课堂上也单一地“满堂灌”,不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与启发,只是一味地给出结论与答案,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交流,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设施落后,忽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国际金融》是一门集实践性与应用性为一体的课程,外汇市场双向报价、各币种外汇交易的买卖、套算汇率的计算、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外汇衍生产品交易及外汇风险的防范等诸多内容,都强调学生理论知识与实际动手能力的结合。

但目前很多高校开设的《国际金融》课程都缺乏实验环节,忽视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而且这种教学模式显然也与实际瞬息万变的国际金融市场相背离。

(四)教学考核不科学,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当前很多高校的《国际金融》课程考试内容试卷笔试的占比过高,过于强调书本知识与记忆性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学科的思维能力和探索与创新能力的考核。

试题答案是标准的甚至是唯一的、僵化的,极少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创新的余地。

这种教学考核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只会死记硬背,不会理论联系实际,更没有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也无法甄别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教学实践环节薄弱,学生缺乏实践能力与就业能力

近年来由于实践教学改革的深入,很多高校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但由于金融专业的特殊性,在安排校外实习上实习内容趋于形式化,尤其是商业银行的投资部、风控部、外汇资金部、会计部等核心部门和科室不会让学生接触,很多实习的学生或者是在银行机关做前台做接待服务或者在银行大堂做打杂或者做推销业务。

这不仅使学生觉得实习意义不大,也使很多早已揭牌的实习基地形同虚设。

国际金融教学计划 第7篇

<国际金融>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理论性、实践性和时代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在其教学过程中必须改革教学方法、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及形式,才能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因此其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也应从这两方面入手.

作 者:韩莉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北京,100083 刊 名:当代经济 英文刊名:CONTEMPORARY ECONOMICS 年,卷(期):2009 “”(7) 分类号:G64 关键词:国际金融   课程   教学方法   改革  

《国际金融》教学改革研究 第8篇

关键词:因材施教,教学体系内容,教学方法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 《国际金融》课程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加剧, 国际间及各国的应对策略显得更加重要。虽然危机始出于金融衍生工具领域, 可明显危机的进一步蔓延以及应对均和《国际金融》课程的内容密切相关, 体现了其重要性, 这使得21世纪的国际金融业面对严峻的挑战, 同时也充满了机遇。如何培养合格的适合未来金融业需要, 使其能够深知当今世界及中国金融业发展特点及基本解决方案的复合型人才成为金融专业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一名执教多年国际金融专业的教师, 深深被当今国际金融领域的现实所吸引, 同时针对当今大学生的显著特点, 如何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以实现为社会输入金融人才以满足社会需求、提高整体金融素质, 必成为教学中不断探索的课题。

一、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一) 当代大学生的特点

1、注重个人价值, 追求多元化并趋于理性

自改革开放以来, 现在这时期大学生成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高度重视其自身利益和个人价值, 更加注重实际利益且行为选择的实用化、功利化倾向日益明显, 而且, 对于人生理想的追求明显多元化, 不再遵循传统的单一价值观念, 显然不同于60年代、70年代的那些比较注重集体理想和国家理想的实现的大学生, 在理想的实现上, 更注重个人的奋斗, 可是相当多的大学生的理想倾向于浓厚的功利主义。

2、独立意识强, 有朝气, 但承受力差

当代大学生在个性上有较强的独立意识, 自信, 对许多复杂事物问题倾向于持批评的态度, 认为自己能够独立解决。网络时代中, 信息量的大量涌入及大学生自身能力的有限, 社会认识不深, 实践能力不足, 若没有正确的指导, 在认知真理上必然会出现偏差。特别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明显表现出心理调适能力差, 理解问题的表面化, 解决问题的非职业化, 导致适应能力较差、缺乏进取精神和承受力。

3、学习能力强, 实践能力差

社会变化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的今天, 为当代大学生创造了多途径的学生渠道, 并且知识层面的扩展更是日新月异, 但缺乏积极参与科技和社会实践的意识, 过多地强调运用, 通常表现为缺乏实践经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弱。

(二) 因材施教

要清楚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实践能力以选择具体教学内容, 以及教学难度, 深度和广度。特别是针对那些深奥的国际金融理论, 要进行筛选, 从而符合学生的理解程度。

首先要知道国际金融领域的最先变化及最新事件, 以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相关理论提及, 讲解, 从而既激发其兴趣, 又能使其得到正确的认识, 提高其认知能力, 并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多留下一些正在争论中的理论知识, 并展开讨论以培养学生认识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国际金融》教学内容体系的研究

《国际金融》课程是教育部规定的经济、财经类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之一, 强调研究国际货币金融关系, 以揭示国际资金融通、国际货币流通以及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基本规律, 是一门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基础理论课程。

一般来讲, 国外《国际金融》主流教材的内容以两大分支为主:一是经济院流派, 侧重于经常账户的变化、经济周期、债务危机, 偏重于宏观经济层面;二是商学院流派, 注重外汇汇率的决定、国际资本市场、跨国财务管理, 明显侧重微观层面及实务。而国内, 代表性的《国际金融》教材一般以姜波克、陈雨露、易纲与张磊编著的教材为主流, 分别侧重内外均衡、应用经济学视角与中国视角以及综合视角结合中国实际。

显然, 国际教材在教学内容体系上各有侧重, 国内教材则是力图平衡经济学院模式和商学院模式以及平衡全球问题与中国问题。

现代金融学, 甚至经济学主流思想是在西方流派的基础上构建而成, 而现阶段正步入现代化的中国强调市场经济, 这不可避免地要正确应用西方科学的现代金融及经济技术方法, 这要求在《国际金融》教材上一方面要明了实用性;另一方面也要注重理论指导性。因此, 应强调在《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上学习《国际金融》, 其内容必将是宏观与微观的结合, 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具体在内容上体现为注重汇率理论、国际收支理论、国际货币体系的由来, 从而理解明白当今世界的金融热点问题:汇率问题、货币问题;同时注重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资本流动, 从而清楚市场的运作、资金的流转以及金融风险。当然金融是为经济服务的, 其经济目标为价格稳定、充分就业、经济持续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所以必然导致《国际金融》教材内容侧重各主要内容对经济目标的影响, 而对于外汇衍生产品、跨国公司财务等技术与数学为基础的内容以提纲挈领为主, 它们只是为相关内容服务的, 一方面有相关教材, 如《金融衍生工具》、《公司理财》、《证券投资学》、《外汇交易原理》;另一方面则在于实践出真知, 具体操作在于具体工作领域与岗位。

可见, 《国际金融》教材的内容以汇率、国际收支、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资本流动为主以及相关政策, 辅助国际储备、国际金融市场、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以及相关金融工具。明确经济目标为主线, 具体目标由具体教材解决的方针。

三、《国际金融》教学方法研究及运用

(一) 行为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

斯金纳提出程序教学理论, 其中积极反应原则适用于《国际金融》教学, 即多以问题的形式, 通过教材给学生呈现知识, 使学生对一个个问题做出积极的反应, 自己动脑, 自己动手去学习。

结合真实的案例, 对案例中的每个细节提出问题以把其中包含的国际金融理论知识呈现给学生, 促使学生自己学会思考。

采用及时强化原则,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规律认为, 一个操作发生后, 紧接着呈现一个强化刺激, 那么这个操作力量就会得到增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在整体内容讲解结束后, 提出对该部分内容更高层次的探讨, 起到峰回路转的效果, 使知识进一步强化刺激, 并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 以激发学习兴趣。

(二)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

建构主义提倡抛锚式教学, 这种教学应使学习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

在《国际金融》教学中, 应采集最新国际上及国家发生的事件, 从而实现学习知识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的目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并非将提前已准备好的内容教给学生, 而应该是在课堂上展示出与现实中专家解决问题相类似的探索过程, 提供解决问题的原型, 并指导学生探索。

具体来说, 即详细讲解过去现实事件的发生引发的国际金融理论的变化, 从而进一步提出现在的现实事件, 以求在学习中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解决, 这样可以使得学生能够了解所要解决的问题, 使其具有主人翁感, 进而激发起学习的内部动机。

四、《国际金融》教学效果考核方式的研究

《国际金融》课程的讲授目的在于培养适合未来金融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这就需要不仅要在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外, 也要重视改革和丰富考核方式。

考试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 这部分目的在于考查《国际金融》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除此以外, 还应该结合具体国际、国家经济情况确立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包括相关国际金融热点问题的资料查阅, 做相关背景分析, 以及国际金融热点问题的论文写作。另外, 可以定期组织《国际金融》专题研讨会, 以检查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

五、结论

作为以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为其基础知识的《国际金融》课程与当今世界经济密不可分, 其作用不言而预, 因此, 如何更有效果地教授《国际金融》课程, 从而培养适应世界经济金融发展需求的学生尤为重要, 这就要求对《国际金融》教学进行有效地改革, 以实现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武艳杰.新形势下国际金融教学的适应性调整浅谈[J].资质文摘, 2009 (4) .

[2]、骆祚炎.课堂讨论与案例教学的选题原则及其运用——《国际金融》课程教学的体会[J].金融教学与研究, 2006 (2) .

[3]、刘顺厚.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人文关怀[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8 (2) .

上一篇:秋心不是愁散文下一篇:大学英文简介,学校英文简介,大学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