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教育范文

2024-06-06

山区教育范文(精选6篇)

山区教育 第1篇

扎根山区教育 用心教育学生

大兴中学

黄玉斌

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教师职业的崇高敬意,2008年毕业后就参加教育工作,成为大兴中学的一名教师。还记得刚参加工作时,面对浩瀚无边的教育之海,我这个初来乍到的拾贝者,真正感觉到力不从心。但当看到山区这群充满生机活力的孩子们用求知的眼神注视着我的时候,突然让我从心灵深处对这教育事业充满了激情与热爱,它给我的人生增添了无限的乐趣与财富,值得我以充沛的精力和饱满的热情去奉献。

雨果曾经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美好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教师的工作就像那默默无闻的叶子,在奉献着,时刻装扮着花的灿烂,即使没有任何人可以看出他所衬托的美丽,他也不埋怨。当我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我这一生要像叶子一样默默无闻的奉献着,用一生去承担这艰苦而漫长的育人之旅。这段道路必定会有太多辛酸,也必定会承受太多不理解,但是我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会矢志不渝的走下去,像“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样默默无闻的奉献着,把毕生的精力献给教育和学生们。

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也许没有人会在背后为你呐喊加油,没有人会给你鼓励,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没有令人羡慕的财富和权利,更没有显赫一时的名声和荣誉。但是,当我们面对孩子们纯真的眼神流露着对知识的渴求时,当我们看到孩子们作文中写着对老师的无限信赖时,甚至当看到孩子们因我们的努力而取得哪怕是一丁点儿的进步时,我想在那时,我才更真正领会“教师”二字所蕴藏的丰富的内涵,才真正明白“教师”二字所包含的深重的责任。选择教师就不能让放下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只有坚定自己的信念,用自己的毕生精力去培养学生、塑造学生,默默地为学生奉献。

在今年学生毕业前,一位平日里十分文静内向的女生拿来一本毕业纪念册要我签。当我打开毕业册的扉页时,我看到了几行字:

“多少次您在讲台上满怀期待地播撒下一颗颗知识的种子;多少次您在办公室里耐心地一次次开导、谈心;多少次您在台灯下忘我地一本本批改、备课;如今在这春华秋实的一季,当我们带着满足,带着欣喜,带着希望离开这片校园时,请让我们诚挚地对您说一声:谢谢您,亲爱的老师!”就在这一刻,我忽然感觉到自己的“价值”。有一种风,它和煦温暖,轻柔细腻,轻轻地拂去心扉的尘埃;有一种雨,它清冽甘甜,润物无声,缓缓地滋润着干涸的心田;有一首歌,它婉转低回,萦绕耳边,悠悠地唤醒了迷茫的心灵。“三尺讲台”成就了我简单质朴的人生,作为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就如生长在荒山野岭的无名花草一样。我拥有的只是简约而清贫的人生。身居穷乡僻岭,有望不断的陡峭山崖,走不尽的崎岖山路,翻不完的纵横沟壑。然而,我是一名教师,贫瘠的土地在召唤,山里孩子荒芜的心灵在呼唤,这里更需要知识,这里更渴求文明。

身在乡村,我亲眼目睹了山村的贫瘠与落后,也切身领略了山区教师的酸甜与苦辣。瞅着年轻人纷纷跳槽,抑或调至繁华都市,我曾犹豫过,也曾徘徊过,但是一想到更多山区教师无私执着的奉献,一想到无数山民殷殷的期望,一想到学生们那双双充满期待与渴望的目光,我又不得不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在我们身边,有着多如星辰的山区教育工作者的典范,他们都用自己朴实无华的生命演绎着山区教育的动人华章。曾记否,为了实现“两基”目标,为了完成“普九”大业,我们大兴中学全体教师的足迹踏遍了四山五岭,进村入户,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硬是将一个个含泪辍学的孩子请回了校园。平静的山区教坛始终演绎着一个个平凡而又动人的故事——君不见,多少乡村教师肩挑两任,跋山涉水,频繁地穿梭于家校之间,忙了学校又忙家里;君不见,多少教师抱病上课,很少休假;君不见,多少教师殚精竭虑,献身课改。

“一身粉笔灰,两袖清风,三寸不烂之舌,四只眼睛”成了山区教师的简约写照,可是我们依然无怨无悔。聆听着山里孩子诗意般的书声,我们喜悦;眼见着山里孩子的点滴进步,我们欣慰。有人说: 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奉献; 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清贫。这话不错,可是如果我们都放弃这清贫而艰巨的事业,谁来给荒寒的土地播种文明?谁来给贫困的山区撒播希望?佛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我们虽不是时代的精英,但我们足以堪称大山的骄子!如今,农村打工潮造成“留守学生”较多和多数学生接受隔代教育的现状。在农村,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失去了应有的联系,在不良的社会大环境下为数不少的学生迷失了自我,对自己的前途毫无计划、得过且过。面对这些现状,我们作为农村教育工作者,应正视现实,积极正确的看待、评价自己的工作,以自己微薄的力量尽力为学生着想。“留守学生”中90%以上由爷爷奶奶照顾,而爷爷奶奶又没有多少文化,再加上对孙辈的溺爱,所以爷爷奶奶在学习上不能辅导他们,又缺少严格的监督,学习成绩下滑在意料之中。我们班有个叫赵璐的学生,父母外出打工,奶奶照顾他的起居饮食。该生学习基础较好,但学习上比较懒散,学习成绩一度是倒数排名。经过老师的几次谈话,给他制定了学习成绩目标,并在一段时间内时常提醒他,督促他学习。在上期期末成绩达到目标并且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本期学习情况一直较稳定。

俗话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确,育人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它更需要我们怀有一颗爱心耐心的等待。每个学生都有被人赏识的渴望,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给他们一些宽容和鼓励。曾经为不学习的学生而大动肝火;曾经为半夜找不到学生而心急如焚;曾经为做通学生的思想工作而费劲脑汁;曾经为学生的不理解而心酸流泪。但是当看到学生们体会到老师的苦心奋起直追,成绩进步时;当生病时看到学生关切的目光,听到他们亲切的问候时;当经过自己和同学们共同努力班级取得成绩时,一种感动和自豪就会油然而生,原来付出就有收获,爱的付出就有爱的回报。这时我又燃起了对工作的热情,又充满了对事业的执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的真知灼言,言犹在耳。我深感一位人民教师的责任就是点亮学生心中的灯。单庆飞是我班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父母离异后,跟父亲一同生活。因为缺少双亲的关爱,他经常迟到、旷课,常因一点小事就向同学大打出手。看到这一切,我没有因他违犯纪律而训斥、挖苦他,而是用爱心关心他、爱护他。在一个秋风萧瑟的早晨,我在校园里见到单庆飞,他只穿了一件薄薄的衬衣,脸冻得煞白,不停地哆嗦,我从心底感到一阵揪心的痛。我随即上街买了件绒衣给他,这个倔强的孩子轻轻说了声:“我不冷。”了解到因为爸爸昨晚没回家,他没能进去家门,在邻居家借宿一夜时,我又领他去吃饭。父母的漠视、老师的关爱,使得这个孩子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泪水夺眶而出。在我的劝说下,单庆飞从此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性格开朗活泼起来,能严格要求自己了,学习也努力了。

俗话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扎根山区教育,用心教育学生就是要从细节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当我们俯身捡起走廊上被丢弃的废纸时,当我们讲完一道题目看到学生如释重负的微笑时,当我们轻拂衣服的粉尘走下讲台时,当我们……,当许多个“当我们”连缀就会汇成一首歌。这是一首爱的歌,是我们全体老师用真诚的奉献,奏响的最优美的旋律。

生如夏花之绚烂,静如秋叶之静美。用爱心浇灌的花朵也一定是充满爱的笑脸。第一次听到曾经的学生,教师节长途电话的问候,第一次看到曾经的调皮少年,鸿雁传书的感谢;第一次感受到普通班孩子们,鲜花祝语的安慰,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因此我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学生,以丰富的知识去教导学生,用诚恳的态度去对待学生,用充足的精神去面对学生……这才是我们所要达到的境界。教师的责任是重大的,在学生这片广阔的土地上耕耘着,我们应该用心对待每一件点滴小事,用诚恳的态度去奉献无限的爱心,用勤劳的双手去奏响华丽的乐章。

“甘为春蚕吐丝尽,愿化红烛照人寰”,我誓将青春献杏坛,甘洒热血哺新苗!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我走上讲台时间不长,教学工作刚刚起步,我亲眼目睹了老教师们爱岗敬业、讲求奉献作为,亲耳聆听了老教师们不畏艰苦,牧牧不倦、潜心教书育人的感人事迹,亲身感受了那为了祖国和人民,为了孩子的明天,真诚奉献的博大情怀。我深深懂得,我肩上的担子不轻,我要走的路还很远,很远……

山区教育 第2篇

奉献教育

——xxx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xxx,男,现年***岁,大专学历,中共党员,小学一级教师,xxx年xx月至xx年xx月在xxx任教,xxx年xx月至xx年xx月,在XXX任校长。期间,先后获得“XX镇先进教师”、“ XX镇优秀共产党员”、“XXX教育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一位在教育战线上奋斗了几十年的老校长,以其扎实的工作作风和出色的工作成绩,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他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育导着一代又一代学生的成长。龙校长在主持学校工作二十余年来,坚持走“改革、创新、规范、提升”之路,学校办学水平大幅提升,学校多次被评为“双滘镇教书育人先进单位”。

一、以身作则,做行动楷模

二十三年来,寒来暑往,作为校长,他风雨无阻,披星戴月,每一天到校最早的老师也能看到他在校园内巡视的身影。为了预防学生发生安全事故,不论值班与否,他几乎每一天课间时光都在操场上巡查。致使他任校长期间学校没有发生过安全事故。

二、创新方法,管理彰显人文关怀

在学校管理上,龙校长摸索、制定了自我一套的工作管理方案。他结合现代教育理念,对教师的教学工作采取一听(听课堂教学);二看(看备课笔记、作业批改);三总结(总结教师教学的成功与失败)的教师管理模式。对学生的日常管理采取了全员管理(即班主任、任课教师人人参与)、全方位管理(即学生的学习、生活、纪律、卫 生等)、全程管理(即制定计划、组织实施、总结评价)的操作化学生管理模式,并对学生进行自知(学会自主学习、掌握道德行为方式)、自练(自我主动求学、自觉训练规范行为)、自评(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三自”教育活动,使学校的教与学构成了特有的日常管理模式。

这些年来,龙校长在工作中不断创新,在效率上不断提高,在管理上日趋科学规范、精细化,并处处彰显人文性。身为一校之长,不但不摆架子,待人处事公正民主,宽厚仁和,而且关心教师,乐意为教师排忧解难。在工作、生活上,龙校长给教师们的是无微不至的关怀。对教师的困难疾苦,他更是热情帮忙,关怀备至。

龙校长对学生也倾注了无尽的爱。哪个学生家庭有困难,他总会热心帮忙。学校几位学生家庭十分困难,龙校长了解状况后,通过社会助学社团给学生们申请了困难补助,使这些学生的家长解决了燃眉之急。这些为龙校长赢得了广大师生和家长的信任和好评。

三、规范学校管理,以质量为目标

龙校长上任以来,注重建立健全学校各项制度,并认真实施,使学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充分发挥教代会的作用,实现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加强常规管理,落实课程计划,开全开足各科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对教学工作全过程的管理,着重抓好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的管理,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使全校呈现出一派校风正、学风浓、勤奋好学的良好风气,逐步实现了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化,从传统教学到现代教学的跨越,从粗放管理到依法治 校科学管理的迈进。

四、注重班子建设,坚持以诚用人

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建设中,龙校长一再强调要增强职责意识,每一位领导要认识到自我所肩负的职责,认识到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加强对领导的教育基本理论的学习,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尊重科学,提高领导的决策潜力。学校逐步构成了一个讲正气,讲团结,讲民主,讲奉献,重实绩的领导班子,深受老师们的支持和拥护,有很强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五、注重德育实效,以活动育学生

龙校长对学生的教育力求实效,把教会学生做人作为教育的最高理想。学校每学期都根据各个节日、纪念日的主题,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群众主义和树立远大理想的教育,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六、注重办实事,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龙校长每到一所学校都坚持做点实事,留点业绩的做事原则。因此,不管在哪一所学校都能找到他的业绩。他到罗迈小学任校长的时候,正是学校面临困难最大的时期,教室除了有桌椅和黑板外,什么也没有,可谓是白纸一张。更为困难的是资金短缺,人员紧张,真可谓困难重重。应对这一切的困难,他并没有因此而却步,而是千方百计想办法,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寻求帮忙,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得到了上级领导在资金上的大力支持和帮忙,改善了学校教学楼的办学条件。在XX小学担任校长的八年间,龙校长排除万难,为学校建了自 来水工程,解决了全校师生生活用水的大难题;在XX小学的十多年的时间里,学校挤出经费更换学校教学楼的门窗,并争取到上级的资金支持,铺建了标准的篮球场;在XX小学的二年时间里,解决了历史遗留难题,砌起了学校围墙,平整了学校运动场……就这样,他利用有限的资金,升级、改造了设备,添置了硬件,维修了设施,优化、美化了环境,大大改善了教学手段和工作条件,使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得到了大大改善。

七、洁身自好,清廉自律

任校长以来,他两袖清风,清正廉洁,诚信做事,干净做人。他作风民主,学校大大小小的事,让大家明白,请代表参与,使各项工作在“三公开”下操作,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不搞个人特殊,用自我的人格魅力去折服影响他人。他从不利用权力乱开支、乱花钱,能节约的尽量做到节约,不该开支的绝不开支,坚持做到公私分明,一尘不染。“正气一身官气扫,清风两袖腐风离”。他用自我的人格魅力去影响他人,从而使整个学校成为一片净土。

李玲:扎根山区教育谱写青春华章 第3篇

从小就梦想成为一名老师的她, 毕业后满怀激情从出生地昆明市宜良县来到昭通市巧家县红山中心学校任教, “红山”是一个地名, 听起来不错, 其实它是巧家县最远的一个乡镇, 距离县城189公里, 交通闭塞, 2008年还没开通客车, 号称巧家的“小西藏”。从红山到县城, 坐摩托车要6个多小时, 租车的话就一天都在路上度过。她还记得刚去红山报到的时候, 途中遇到下大雨, 道路都被大水冲断了, 前进不能后退也不能, 只能在高山的货车里度过了又饿又冷的一夜。坐在车里往外看, 见到的都是悬崖峭壁, 让人觉得心惊胆颤。她当时心里想:不会还没到达红山就牺牲了吧, 自己才刚刚毕业, 从小的梦想都还没实现呢。结果用了三天时间才从县城到达红山乡。道路之艰难, 来自昆明的她第一次体会到。

还有一次放假, 也遇到下雨, 由于没有车, 自己又想家心切, 归心似箭, 听当地人说只能走路到四川凉山州的对坪镇坐车, 于是她决定和几个老师一起走路。不走还不要紧, 这一走又让她再次体验了道路的艰难。这哪是路啊, 根本就是一些羊肠小道, 而且山势陡峭, 下面是滔滔的金沙江, 每走一步都得小心翼翼, 一不小心就有掉到江里的可能。脚痛得厉害, 每走一步都钻心的疼, 真的是进退两难啊。经过5个多小时, 终于到达了金沙江, 坐在船上, 看着波涛汹涌的江水, 真的感觉很委屈, 从小没受过的苦, 在这里都经历了, 难道自己真的选择错了吗?这一次走路, 再次动摇了她的决心, 但是一想到那些可爱的学生, 他们满怀期待的双眼, 她也舍不得离开。不能这么轻易就放弃当初的决定, 既来之则安之。当红山乡的乡长听说了此事后, 非常感慨地说:“昆明的姑娘来这工作不容易, 尽管这里条件艰苦, 我们不能让一个大学生就这么走了, 以后出行可以坐乡镇府的车。”结果她被当地的人们感动了, 当地淳朴的民风, 自己遇到什么困难大家都会伸出援助之手, 让她觉得很温暖, 于是她把此地当成另一个家。

红山没有高楼大厦, 也没有车水马龙, 唯有险峻的群山、单调的生活, 但是来自省会城市的她却扎根基层教育, 谱写了青春华章。

她就是巧家县红山中心学校的英语教师李玲, 女, 现年28岁, 2008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英语专业。毕业后, 她响应祖国的号召, 毅然来到滇东北地区国家级重点扶持贫困县的巧家县, 当一名普通的特岗教师和云南师范大学“定向就业免费师范生”。

○爱生敬业, 献身教育事业

2008年9月, 本科毕业的李玲毅然放弃了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 怀着一颗赤诚之心和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 义无反顾地来到地处偏远的红山乡任教, 她决心在教书育人的事业中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符合时代特点、紧跟社会进步步伐的成功之路。

岁月如歌, 光阴似箭, 五年的时间过去了, 在这短暂而又漫长的时间里, 她始终把教书育人放在首位, 送走了一批批品学兼优的学生。

张选伟, 一个文静乖巧的小女生, 由于父亲去世, 母亲改嫁, 家庭的变故使她变得不爱说话。曾经因家境原因一度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勇气。看到这种情况, 作为英语老师的她看在眼里, 急在心里, 多次找她谈心, 帮助她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 开导并帮助她克服心理的困难, 课余提供辅导, 在她的帮助下, 张选伟终于重拾学习的信心, 成绩一跃成为年级第一, 2009年考入昭通市第一中学。

陈光宇, 一个非常聪明的学生, 但是课堂纪律不好, 爱插小话, 特别不喜欢学习英语, 有的老师对他已经失去信心。但是李老师丝毫没有讨厌他, 而是多次找他谈话, 寻找他身上的闪光点, 为他提供英语辅导, 结果陈光宇同学喜欢上了英语, 课堂上也不调皮了, 如今在巧家县第二中学就读。

2008年冬季, 海拔近2000米的红山乡天寒地冻, 像个冰窖, 穿着羽绒服仍然哆嗦的李老师看到班上一个姓彭的学生仍然穿着塑料拖鞋, 经了解得知, 该生家庭非常贫困, 冬天都没有钱买鞋子。看到这种情况, 李老师当即拿出100元钱, 让他买鞋子。

有一次省外的几名老师到红山乡演讲, 内容是关于一个人要学会感恩, 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等。在座的每一个人都听得热泪盈眶。讲座结束后进行售书活动。班上一个平时很调皮成绩很差的学生王华林找到李老师, 说自己没带钱, 想请李老师帮他买一本书。李老师当即拿出50块钱去抢购了一本送给他。其他老师对她说:“你难道相信他还会变好吗?你送给他纯属浪费, 他是没希望的了。”但是李老师还是坚信, 这个学生虽然成绩不好, 很调皮, 但是这次他想买书, 证明他有所觉醒, 这本书对他的为人处世方面有作用。对一个老师来说, 50元钱算不了什么, 但对于这名学生来说, 也许会改变他的一生。

投之于桃, 报之于李, 她一举一动, 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许多学生虽然远在千里, 经常会给她捎来祝福, 祝福虽短却意味深长。

○刻苦钻研, 提高业务水平

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她认真钻研教育学、心理学、英语专业知识, 吃透教材, 严格按照教学六环上好每一节课, 做好教学笔记, 认真总结反思教学教法, 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充分发挥

学生的积极性, 她严格践行新课程理念, 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方法, 掌握知识的内在体系。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 她组织学生有目标、有方法、有效率的, 同时创造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上互相交流, 共同探讨, 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作为教学重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赢得了学生的喜欢。

一分耕耘, 一分收获。四年来, 她所任教的班级, 英语单科平均分全校第一, 在全县的排名也逐年上升, 教出了两届初中毕业生。教出的学生有的考起了昭通市第一中学, 有的考上了昭通市实验中学, 有的考上了昭阳区第一中学, 许许多多的学生变成了山区的金凤凰。显著的教学效果, 赢得了家长的普遍赞誉。

○辛勤耕耘, 为教育奉献青春

辛勤耕耘, 播下希望。敬业奉献, 铸就师魂。为了工作, 她经常到偏远的山村搞调研, 做家访, 半年不回一次家, 很少有机会与家人团聚。作为独生子女的她, 最让她牵挂的是, 远在家乡的父母体弱多病, 无人照管。妈妈经常隔三差五打电话诉说对她的牵挂, 怕她一个人远在他乡举目无亲, 打算来学校看望她, 但她一直不敢让妈妈来, 因为当地条件确实艰苦, 怕妈妈来了之后难过。妈妈甚至说过:“你要学生就不要我了是不是?”所以她内心其实还是挺矛盾的, 不能在父母身边尽孝心。因为交通不便, 当地蔬菜很少, 外面的运不进来, 常常都是当地出什么就吃什么, 吃一个月的莴苣或者是一个月的白菜都很正常, 土豆呢就几乎顿顿都有, 因为当地最多的就是土豆。

因为工作, 她把家也安在了巧家, 爱人是地道的巧家人, 也在教育系统工作。临近中考, 结婚怀孕后期因为贫血而在课堂上晕倒两次, 为了不耽误教学, 也因为红山到县城要坐车6个小时左右, 路况不好, 她没到县城就医, 她只说休息会儿就好了。

2010年9月, 秋季学期开学在即, 为了不耽误毕业班的教学工作, 还未满周岁的孩子不得不提前断奶, 交给婆婆代管, 由于孩子身体不好, 经常生病, 但是为了不耽误她的工作, 家里经常给的电话都是“孩子平安”。

顾了工作, 忘了家庭。10月的一个夜晚, 孩子半夜发起了高烧, 年迈的公公婆婆凌晨抱着孩子到县人民医院输液, 而远在红山的她正组织学生进行模拟考试, 接到电话的她毅然的硬着心肠, 把试考完, 第三天才赶到县城。

她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 每个母亲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 但是因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对学生的热爱, 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一名教师应该做的, 今后在教育的岗位上我还要不懈努力!”

上大学期间, 由于家庭贫困, 有一部分学费是学校减免, 其它的是贷助学贷款交的, 毕业后又来到国家级贫困县工作, 云南师范大学“定向就业免费师范生”项目经费补贴为她解决了一些实际的困难。2012年9月, 她被评选为“云南百名特岗之星”。面对这些荣誉, 她觉得内心有愧, 她说:“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在我读书期间, 也受到很多人的帮助, 包括老师, 现在自己成为了一名老师, 我会尽自己所能去关爱每一个学生, 让这份爱得以延续。我不后悔到这里当老师, 相反, 我感到很幸福, 因为学生们也爱我, 看到他们的一点点进步, 就是我最高兴的事。感谢曾经帮助过我的人, 我会更加努力工作, 不辜负你们的期盼!”

山区教育的反思 第4篇

关键词:观念;习惯;态度;家长教育

我校地处山区,由于地理环境恶虐,生活环境封闭。所以,不管是先天还是家庭及自身因素,这里的很多学生都成了留守儿童,生活学习无人监管,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学习和生活一团糟,学生的学习成绩还不够理想。不管是生活和学习上学生都处于被动状态,现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作为山区教师如何教学,才能达到这一目标呢?

一、教学需要耐心、细心、爱心

由于自身处于一个特殊的教学环境中,这些学生平常缺少社会和家庭的关心和爱护,心理比较脆弱和胆怯,在平时的教学中都不敢大声说话,害怕看见老师的目光,没有自信心。所以,作为一名山区教师要有耐心,耐心是一种爱的表现,是教育教学成功的保障。走进教室, 耐心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无知,要耐心、认真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学中也需要细心,“教育是一种最为精细的精神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细心地观察:发现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不良行为,要及时正确地引导,老师也要细心发现学生自身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要给予及时的语言鼓励。教学更需要爱心:老师只有爱自己的事业,才能去爱自己的学生,只有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才能缩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才能让学生充分沉浸在受教育中,才能沐浴在知识的海洋中。

二、改变观念,制订目标

习惯和观念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于这些学生从小生活在比较特殊的环境中,已形成各自的观念和习惯,如何改变他们的观念和习惯呢?

1.列举人物事例

搜寻当地考上大学或者现在外面干成一番事业的典型人物。告诉学生:知识对人类的重要性,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让学生知道人的命运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不要因为自身所处的环境而放弃理想和追求,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必须拥有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以及扎实的知识。那么就要从现在开始,摒弃身上所有不良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认真学习文化知识,给自己设定一个小小的目标,这样就增强了自信心,也就“想学、爱学、乐学”了。

2.更新观念,重视“学习”

“认识几个字就算有知识,是文化人了”,这个观念在山区已经根深蒂固了,当地的群众也就不注重学生的教育问题了,要想彻底打破这个陈旧的观念不容易。遇到这类现象,老师首先要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让家长明白受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如果放弃学习,会追究监护人的责任。其次让家长知道现在的社会是知识大爆炸的社会,让家长知道他们现在的生活,过得太辛苦太累了,就是因为缺乏文化知识、不重视学生的教育问题,观念跟不上,不会让他们的子女以后也过这样的生活吧!让他们了解教育改革动向,了解社会发展及所学需要,一个人要想在社会这所大学站得稳,站得好,就应该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最后,作为山区的一名老师,要利用自身的知识,给学生举一反三,让学生明白更多的道理。这一过程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三、关注家长教育

这里的家长基本几代都是本地人,长期生活在这样各方面比较落后的山村,文化程度不高,观念陈旧,长此以往,就形成了固定的生活模式,对孩子的教育也就是敷衍了事,对教育的态度漠不关心。所以说,要想改变山区学生的教育现状,就要从家长教育开始,先让家长了解国家教育政策,明白教育的严重性,尤其是山区孩子的教育必须引起家长的重视,让家长配合学校共同来完成孩子的教育问题,这就必须提高家长对教育的重视度,提高家长的文化程度和素质,才能很好地教育自己的孩子。像山区教育问题应该引起当地政府重视,首先从家长对教育必须持有高度认识为突破口,这就需要当地政府部门给家长做思想工作开始。其次,家长觉悟高了,观念转变了,家长才能和学校共同把孩子教育好。最后,学生也会生活在一个良好氛围的家庭里,再加上学校的教育和老师的关爱,学生的学习也会有所好转,甚至节节高升。

我是一名山区教师,个人能力有限,工作能力上还有些欠缺,但我想让这里的孩子有一个好的未来,这就需要全社会和有关部门的关注和关心,我以后也要加强专业学习,提高业务。我相信,只要我努力了,我的学生也会努力,也会成长起来,学习也就会有进步,未来会更美好的。

参考文献:

课改“撬动”山区教育 第5篇

——桑植县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纪实

作者:刘茜 刘秋泉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17日-11:41 本文来源于:为先在线

桑植县教育局局长向贤良、副县长王云、政协副主席桂作明听课。

一批批优秀教师成长起来。

桑植县2011年课改经验交流会校长评课会。

桑植县十一学校初二134班的语文课堂上,学生们思维活跃、情绪饱满:

“这是我们组的意见,大家看看还有什么补充?”

“我觉得你们组表述不够完整,应该再加上„„”

“我还有新观点,我认为这里不妨这样表达„„”

“我觉得大家都说得很精彩很到位,下面由我来为大家总结吧。”

这是桑植课改中的真实一幕。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少数民族山区县,桑植近年来以课改谋变化,以课改促发展,“撬动”了山区教育。如今,来自兄弟县市的“取经”者不计其数,媒体记者也慕名而来——

化解“第一个吃螃蟹者”对这个“螃蟹”的恐惧和忧虑 我们见到桑植县教育局局长向贤良的时候,他正和县教研室主任朱慧勇在十一学校“看课”。大约10多分钟下课铃声响起,教室门口便成了他们和校长、老师们现场议课的地方。我们没有打扰,只是站在一旁静静聆听。尽管他们在讨论时夹杂着方言,但他们那种对课改的执着与专注,那种直击问题、直面不足的评课态度,让初识桑植课改的我们不禁动容。

“3年前,你们还看不到这样的课堂。”向贤良对我们介绍说,2008年上半年,自己上任局长后曾组织多次教学现状大摸底,反馈上来的情况令人忧虑:大部分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法单一,单边主义、满堂灌比比皆是„„ “我常常看到我们的学生特别是初三高三的学生毕业后,将记载着他们生长经历和辛勤求学的课本全撕碎。为什么?因为我们的课堂没有给孩子们留下快乐的记忆。每当这时我的心情十分沉重。心痛的同时感觉课改一刻也不能停留。”

在这样的背景下,桑植开展了教育到底如何发展的大讨论。在这次大讨论中,向贤良思索和追问着:贫困山区的教育何以突围?出路到底在哪里?他认为,国贫的桑植,必须通过新课程改革来促进教育的跨越发展,从而推动经济、文化的发展。他这样说:“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心是从硬件均衡走向质量均衡,质量均衡必须要通过推动学校内涵发展来实现,而学校内涵发展首先解决的是课堂问题,改革课堂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科学的最经济的路径,是最终的捷径。可以说,撬动教育这个‘地球’的支点是课堂。”

这次大讨论被称为桑植开启课改之旅的“遵义会议”。桑植教育人开始以改革者的姿态吹响课改的集结号。

然而,“另类”的新课堂难免让习惯传统课堂的人们产生观望和畏难情绪。桑植四中校长王兴辉就深有体会:“作为一所农村学校,我校刚开始推行课改时,就有一些老师‘人前一套,人后一套’,有人检查就按课改要求来,没人就按传统的来。这一度让我们很头痛。”

化解“第一个吃螃蟹者”对这个“螃蟹”的恐惧和忧虑,成了教育行政部门的首要任务。桑植于是上上下下召开了多种形式的动员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向贤良局长更是亲自上阵,大会小会都要讲,特别是每年教育战线的“千人大会”,他都要费尽心血准备,深入浅出给大家谈课改。去年,因会议议程太多,他一直讲到下午1点多,可是会场鸦雀无声,每个人都听得入神。张家界市教科院的专家说,向局长真是“比专家还专家”。

但教育观念的转变,不是靠一两次动员会就可以做到的,也不是单靠局长的大声疾呼就可以了,旧的观念根深蒂固,必须建立起有效的机制来破解。桑植坚持“先培训,后上岗,再培训,再上岗”的原则,紧把学习和培训关。

桑植的学习和培训突出一个“新”字,即通过学习和培训达到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吃透新的课程标准,通晓新的实验教材,明确新的课程要求的目的。桑植县教育局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培训教师。首先让大家自觉地在网上系统地学习山东杜郎口中学、江苏洋思中学、岳阳许市中学等先进的课堂教学理念,解决值不值得学的问题;其次分期分批组织校长、业务副校长、教研主任到许市、杜郎口、广东等地学习,现场感受气氛,解决学不学的问题。除此之外,还要调研分析本校的具体情况,解决学不学得好的问题。

桑植四中的钟丽老师向记者说起,学校邀请全国著名的生本教育专家荆志强老师来演讲,从早上8点到11点,荆老师风趣的报告让我开心让我醉,荆老师的讲解,让我们拔开云雾大开眼界:从学生个性气质加以研究,掌握学生的动态走进学生的心里,让学生了解你信任与你谈心,谈家庭谈未来,谈自己的喜乐哀愁,谈他们一切的一切。学生分组(横向和纵向)学习,让学生自己去学会合作、倾听、讨论、汇报、展示、质疑。这样,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生本教育理念将会影响我、造就我,使我的学生们在生本的大课堂中学得踏实、学得快乐。

澧源镇中学的燕学鹏老师也谈了自己的感受:“在县教育局组织下,9所实验学校的校长和骨干教师赴广州参加全国生本教育研修班,进行一个多月的学习考查,我聆听了专家学者们的报告后,发现最近两年的课改形式已经非常紧迫了!一些特级教师上公开课,竟然也从讲台上悄悄隐退,把学生推上了课堂舞台。特级教师都课改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进行课改呢?出去了一趟,生本教育理念在我的头脑中逐渐生根发芽。”

教育观念更新,源于长期不断的学习,而教研力量要为此提供保障。他们把一些经验丰富,具有科研能力的一线教师调到教科室工作,并不惜代价从外地引进科研人才,充实到教科室,增强了教科研的力量。同时,加强课题研究,县课题中心研究组,根据课程改革所涉及的各方面的内容,制定出若干课改研究专题,各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专题,实验教师再根据学校的专题确定个人的研究课题,从上而下形成了“人人要参与,校校有专题”的科研格局。

联片研训也是很有桑植特色的“一招”。联片研训是桑植的首创,也是省级规划课题正在研究的内容。他们的做法是把分散在几所学校中的研训资源集中起来形成合力,各片区在负责学校的组织与带动下,不仅上示范课,更对本片区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教研室也参加联片研训活动,现场点评每一堂课,开展专题讲座,为教师的成长和课改交流提高搭设一个很好的平台。

在课改推行过程中,向贤良特别重视校长这个层面。“当一个好老师,受益的只是一个班的学生;当一个好校长受益的则是整个学校的学生和一个区域的学生。”他说。

十一学校是“全省课改样板学校”,也是桑植课改龙头校之一。校长潘鸣是新官上任。据他介绍,自2009年6月桑植县拉开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序幕以来,在原校长卓云辉的带领下,十一学校瞄准课堂,将“导学案”教学法作为突破口,积极通过培训会、教学研究等形式对全校教师进行课改通识培训、分学科培训,采用观看专家报告录像、专题讲座、案例分析、参与式讨论、说课评课、课题研究等方法,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以崭新的姿态站在课改的战线上。

潘校长口中的卓云辉校长,是桑植的“课改名人”。现在,他在基础薄弱的贺龙中学担任校长。为实现课堂教学改革的破冰之旅,他无数回亲自推门听课,深入组织课改教师开展“一人一课”、“推门课”、“同一课”、“典型课”等活动,促使他们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像潘校长一样,空壳树中学的陈和锐校长一个学期以来,深入课堂指导全校教师上研讨课100多节,让老师们受益良多。在他的影响下,学校的老师得到不断成长。

紧扣住“三主五步”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总航线”

“三主五步”,是我们在桑植采访时,老师们说得最多的一个词。2009年底,在桑植县课改实验总结会上,教育局长向贤良提出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体现 “三主”理念,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他还总结出具有桑植特色的课堂模式:定向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总结归纳→巩固提升。2010年2月,在县教育局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汇报会上,向贤良将这一模式正式取名为“三主五步教学法”。

对桑植的课改,向贤良一直在深深思索。此前,他亲自安排教研室的人员南下广东华南师范大学,听讲座、观现场、进课堂,并在桑植进行了一年的实地调研。一次,他到澧源中学检查工作,在该校宣传栏前足足站了一个小时。原来,该校已经开始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并总结为四步教学法。他于是多次与“课改先锋”陈前军校长一起切磋,大家反复琢磨推敲后,认为“三主五步”较为科学。

县教研室副主任肖勇这样阐述:“三主五步”教学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促使学生好学、乐学、善学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其宗旨是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学会主动提出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养成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勇于评价和不断反思的良好品质和习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想学、会学、学好,真正感悟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

总的航线确定了以后,紧接着当然就是纵深推动,形成特色。

向贤良给我们具体介绍了桑植的“课改进程”:2009年下半年,全县正式拉开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序幕,在全县大部分小学、初中推行,并确定了“一年打基础、两年成氛围、三年上台阶、四年出经验、五年当示范”的课堂教学改革中长期目标。各乡镇中心学校均确定了一个以上的实验试点校、实验年级或班级,按照‘分类指导,分层推进’的思路开展试点工作;2010年为桑植的“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年”,他们对实验校、年级或班级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并逐步扩大实验年级与学科范围,初步形成本县、本校课堂教改的基本模式和特色;2011年至今,全县更是全面强势推进课改。

桑植县推行课改,最关键的环节便是课堂大讨论。老师根据学习成绩优劣、家庭条件好坏、性格和兴趣爱好差异等不同因素,将学生分为6-8人的讨论小组,并建立了小组激励和约束机制。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少了,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个别辅导后进生。在学生相互讨论的过程中,实际是好学生教后进学生的过程。后进生光靠老师一个人忙不过来,发动好学生都来帮后进生力量就大了。后进生在自学的过程中也有一种紧迫感,别人在有限的时间看完了例题能做练习题,自己不会做也丢人,增强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好胜心。在这种新型课堂上,老师让学生在导学案的引导下“先学、后导、互助”,以探究学习方式替代传统的接受学习方式,形成师生共同讨论、研究、实验的教学局面,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自主探索新知的能力。

“大家好,我们是‘为梦想而奋斗小组’,今天由我们来跟大家共同学习这篇《巴东三峡》。”如文章开头说到的,桑植县十一学校初二134班的一堂语文课上,4名学生满怀激情地为同学们讲课,就分工协作十分清楚,一人讲解,两人板书,剩下一人向台下的同学提问,站在教室中间的老师肖华则面带微笑不停向讲台上的学生点头以示鼓励。

这一堂课全程由学生上台展示,不停有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不停有同学纠正前一名同学所讲的不当之处,仅是讲到三峡的特点,同学们也在课堂上争得不可开交,肖华稍加引导后只讲了一句“每个人眼中的‘巴东三峡’都是别样的!”便将学生的思维拉了回来。一节课下来,记者粗略计算了一下,共有3个小组上台演示,回答问题则多达20余次。

学生上台讲课,老师可没有闲着。肖华老师认为这种教课方式对老师的要求反而更高了,“看似是学生在讲台上讲课,实际上他们也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挥,老师在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还要充分信任学生。”

“在这样的课堂上,作为学生,只要你愿意,这讲台就是你的。”肖华告诉记者,这种上课方式需要学生提前预习,做好充足的准备。从思考到提问到最后解决,这种方式对学生来说更有满足感,而且小组成员之间还要培养合作、协调和沟通能力,这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要也是同步的。他们非常愿意接受,上课更有兴趣了,思维也更活跃了。

“把教学目的隐藏起来的教学,才是最好的方法,才能润物细无声。”肖华介绍说。课后,该班学生黄昆告诉记者,班上每个学习小组的成员都给自己的小组起了独特的名字,比如“标新立异”、“登上最高峰”、“璀璨星光”等等,大家都在为了共同进步的目标而努力。

集体备课也是桑植课改的亮点。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要实现高效率,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让位”,但并不意味着教师无事可干,而是花更多时间在课前备课上。课改之前,有些学校虽已实行集体备课,但大多只是流于形式。课改之后,教师的备课流程变成了教师个人自主备课-备课组集体研讨修订-教师个性化加工-跟踪听课-课后反思。

这样环环相扣的备课流程,需要教师从备课环节开始,就要精密地设计课堂问题,利用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并将学生在预习环节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归类和整合之后形成“问题链”。同时,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结合导学案和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补充问题,以弥补学生自学时的不足。

“活力——探究型”课堂激发了更多年轻教师的热情。今年再次被评上“课改之星”的年轻教师肖玉梅是澧源镇一小的一名教师,从充满疑虑到亲自试水,肖玉梅每天都要花大量时间查阅资料,与同组老师备课。“现在的课堂,是学生的课堂,作为老师,必须做好更加充分的准备,让学生学起来更有兴趣。”肖玉梅说。现在每年寒暑假,肖玉梅都要与同组备课的老师完善、优化导学案,总结课改中的宝贵经验。

与此同时,为使“三主五步”课堂教学得到拓展、延伸、补充和矫正,增强课堂效果,桑植还组织开展了“大量读写”、“艺术、体育(2+1)”、“学生素质检测”、等主题活动,使生本教育的花朵越开越鲜艳。现在教研室有《澧水文学》促进大量读写,教育局还设想创办《课改动态》专刊,开辟《课改导航》、《专家引领》、《他山之石》、《回音壁》等栏目,并改版更新“桑植教研网”,以期及时反映课改动态,全面营造课改舆论氛围,鼓舞士气,凝结人心。

让师生们都能获得幸福与成功的体验 那么,桑植的课改到底收获了什么?让我们先来看看孩子们的收获。

空壳树中学彭云斐老师对记者说起,班上周华(化名)是个几乎要辍学的学生,由于对学习不感兴趣,认为是自己拖了班上的后腿,总是闷闷不乐;再加上在外打工的父母常年不回家,而家中只剩下爷爷一个人,他想陪爷爷,产生了放弃读书的念头。通过多方面努力,好不容易让他重新回到了课堂,但在他脸上却很少看到笑容。

自“三主五步”课堂以来,周华脸上多了笑容,有时还会主动找我询问自己的表现情况,课堂上也能看到他很自信、完整的发言。特别是在我的语文课上,我并没有事先分配问题,在课堂上由小组讨论设置问题,我以为组长会自己上台展示,没想到展示时却是周华。一开始他说话声音小,吞吞吐吐,语句不连贯,后来慢慢地却看到了不一样的他,声音洪亮,语句连贯。展示结束,教室里不由自主的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课后,他兴奋不已,脸上洋溢了灿烂的笑容。

十一学校的刘亚老师也感受到了学生的变化。去年临近期末考试时,因病需请假一周,这下可让她“犯了难”,没有老师上课,学生怎么办,会不会由此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后来结果证明,这全是杞人忧天。在医院期间,班上的小组长时常打电话给她汇报班级情况;课代表会先批改作业,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再向老师请教。一周后,期末考试结果出来,班上的考试平均分竟然比其他班平均分高10多分。“所以说,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相信课改。”她说。

课改,激发了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动力。而对于老师,同样充满着幸福与成功的体验。

一直以来,作为中西部落后地区,桑植的教育面临的“师资”等难题一直无法破解。据教育局师训站站长向延华介绍,该县的教师队伍着两大困境,一是知识老化,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手段落后;二是年龄老化,教师队伍后继乏人,在2002年之后的将近六年时间都没有进一个年轻老师。这严重影响了山区的教育质量。贫困山区教师队伍的“自我造血”的机制在哪儿?桑植人苦苦思索的问题在课改过程中无意中被自然化解。

县教研室主任朱慧勇向我们陈述了化解之道:“争作挂牌教师、课改先进个人、课改名优教师是我们对全县教师提出的目标。活动已经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三年。每所学校的每个学科、每个学段我们都评选出了一批挂牌教师,通过进一步成长而成为课改名优教师。”

刘君,来自桑植四中的年轻老师。他向我们表达了课改中收获的喜悦;“我们学校每年有3个在县里直接记功的指标,而这3个名额往往都是由高考指标来考虑,从去年开始,学校决定每年举办一次教学比武,比武中分数最高的可以直接记县三等功。”他的言语中流露着自豪,去年的教学比武中喜获第一名,享受到了这个政策优惠:“我这也是沾了课改的光,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现在,像刘君这样迅速成长起来的“课改先行者”正带动着更多的教师成为课改的践行者。像骑摩托从桑植的“西藏”白石乡“百里迢迢”来听课的吴贤振;桑植“课改三姐妹”澧源中学的肖芳老师、一小的肖玉梅老师、十一学校的肖华老师,她们都成为第一批挂牌老师„„

县教育局基教股股长朱先怀自豪地告诉记者,“自我造血”机制顺畅后,现在在桑植,往往刚刚毕业的大学毕业生通过一星期时间的岗前培训,便能顺利上岗并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这都得益于课堂模式的构建,它规避了因为教师经验不足或专业素养不高导致教学质量低下的问题。“模式让教师迅速完成自身角色的转变,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陪伴者,而通过集体备课的导学稿弥补了个别教师专业素养的短板。”朱先怀说。

除此之外,乘着课改的“东风”,一些学校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随着课改的推进,桑植建立了“一校一标”创新平台,对课堂教学改革及教学质量、学校亮点工作等实行一校一标评价,推动和验证“三主五步”课堂教学。两年来,各校依据自身发展需求和趋势,自主选定督导评估指标体系,自主确定发展方向,自主进行校内评估,以增强自我反思、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和实践,成果丰硕,亮点纷呈。

如十一学校成立科技兴趣小组。学校利用课外活动、节假日对车模兴趣小组学员进行专业培训,带学生到省海陆空模型训练基地,聘请专业教师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强化训练。近两年来,学生在各级科技竞赛活动中先后有100余人次获奖。澧源镇中学的航模活动也已成为该校最大的亮点,在省市获奖60多人次。

还有桑植一中制定了《艺术教育发展规划》,把艺术教学作为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成立了艺体组,开设了艺术特长班。开发校本课程。组织音乐、美术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制,截至目前,音乐、美术学科可供学生选修的校本教材有《桑植民歌》、《桑植民间舞蹈》、《素描》、《色彩》、《速写》等,初步形成了音乐、美术校本课程体系。„

成绩也显而易见。通过两年多的探索与实践,“三主五步”教学模式取得了初步效果,去年4月,在全省科技创新大赛上,桑植首批“三主五步”实验学校十一学校、刘家坪小学、澧源镇二小等单位的学生获得“三金一银”的历史最好成绩,其中“帅乡生物多”还代表湖南省参加全国的科技创新大赛;桑植一小、二小的教师参加全省的科学课堂成果大赛和全省德育风采教学竞赛获得两项省一等奖(全省第二名);最近,桑植选送的综合实践活动在全省综合实践与素质大赛中又获省一等奖。全县教师在国家、省、市举行的各种竞赛活动中,有28人次获国家一、二等奖,286人次获省一、二等奖,获市级奖励的达1266人次,12位教师在全省教学比武中获一等奖,23位教师在全市教学比武中获一等奖。这一切,让贫困山区桑植的教育真正赢得了发展尊严。

采访将要结束,向贤良对记者表示:“我们课改走的是‘四步曲’:第一步,变理念为观念。第二步,是观念变方法。第三步,方法变文化。第四步,文化变信仰。先‘拿来’,再创新。不‘坐而论道’,要‘做而论道’。桑植将强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即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全体教研员要深入一线包校到班。我也要下去包一个学校一个班。让工作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难题在一线突破,创新在一线体现,成效在一线检验,形象在一线树立。尤其要抓好校长住校制、听课评课制度的落实,开展校长评课竞赛。我还设想建立一个校长定期汇报课改制度,通过汇报看一所学校校长的课改思想和课改推进方式及进程。通过 ‘树旗子’、‘树标兵’,带动、营造课改磁场,重建教育生态,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课改氛围。“

立足实际,办好山区教育 第6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上午好!

太河中心小学地处淄川东部山区,教学设施、师资、生源与城区想比有很大差距。要想全面提高山区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立足实际,努力探索一条符合山区农村学校基础教育的路子,使山里的孩子们能尽量享受良好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在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素质,规范办学行为,改进评价和激励机制,突出办学特色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下面我从五个方面来说。

一、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学条件是基础,只有学校朝着标准化的方向迈进,才能为山区孩子提供相对均衡的物质教育资源。自调整教育布局以来,学校争取资金,新建一幢三层教学大楼,一幢两层教学实验楼,一座学生餐厅。学校还重新对各功能室、教室、办公室设施进行不断地充实、配备,对学校绿化美化、校园文化进行合理布局。整个校园环境优美,走进校园,呈现在眼前的已经是一所具有山区特色,富有现代气息的农村学校。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关键在教师。”一所学校,要想培养出现代化人才,教师的师德、教育思想、专业素质、现代教

育技术和科研能力等,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的基石。

对于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我们主要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学校十分重视让教师“走出去”,参加校际之间的教学和观摩活动,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技能培训教研活动,学习先进理念、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另外学校也充分利用中心小学的有利条件,组织开展每学期一次的“教学开放日”活动,将兄弟学校和名校骨干教师“请进来”,激活学校原有的教师资源,促进横向交流。

为了积极引导老师们参与和进行课程改革,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学校还加大听课力度,通过让教师每学期讲一节校级以上公开课、优质示范课,以及抽听课等形式,开展备课、上课、听课、说课、评课等一系列活动,给教师搭建平台,让大家参与课堂改革的具体实践,苦练内功。同时,为了促进新课改向纵深发展,学校鼓励教师及时总结教学经验,撰写教学论文,学校为此制订了奖励办法,把课堂教学和发表论文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

为了熟练地让老师们掌握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的技能, 学校要求全校50岁以下教师必须学习并掌握信息技术, 必须会利用优质的网络教育资源备课、上课,优化教学内容,优化课堂结构,优化教学方法,让农村的孩子也能像城市的孩子一样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接受高质量的教育。

三、加强制度建设

现代管理理念十分重视管理的规范化,可以说,科学规范的管理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从教育领域或学校层面来说,要实现管理的规范,最起码、也是最基本的就是在“依法办学、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理念的指导下,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施制度化管理,切实做到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管理的规范化。学校本着“凡有问题必有措施,凡有措施必有检查,凡有检查必有公示,凡有公示必有考核”的思路,制定了所有的岗位职责和各项规章制度,并依据情况不断修改、充实和完善。目前,学校规范化管理主要放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从严执行教学计划,推行查课制度,依据课程计划规范教学行为;二是严格教师带操制度,加强学生体质锻炼,保证两操一课,保障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三是加强学校卫生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因细化管理而和谐,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做。

教学常规管理是学校管理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是规范教师行为,促进教师成长,建设优秀教师群体的主要措施,更是学校提高教学成绩,提升社会上满意程度的重要保障。我们是这样做的:一是实行领导负责制。学校管理层人员每天都深入课堂听课,参加学校的教研活动,帮助指导教学,了解教师教学情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二是坚持每周一次校长、教导主任例会制度。采取听、查、议的办法,检查各级部教学常规执行情况,教学行为规范程度,表扬先进,指出存在问题;三是坚持平时教学调研制度,坚持质量分析制度,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意见,确保实效。

实践使我们体会到: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必须坚持多检查多督促,多表扬鼓励,多指导帮助,多一些情感投入,做到增加理解,上下沟

通,形成工作合力,努力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力争上游的工作环境,团结互助的人际关系,才能使教师愿干,肯干,乐于吃苦,把常规要求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在教师评价方面,学校对教学业务能力特别强的教师和班级管理特别出色的教师给予奖励,每学年根据情况,评出三至五名“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并给予一定奖励,而且规定,上级部门关于此项的考核评选均在学校评选的基础上产生。同时,学校对教师及其指导的学生在镇以上的部门组织的各种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在年终考核上都给予相应奖励。另一方面,对教师上课迟到,课间“满堂灌”,下课常拖堂,以作业题海战术等违背教育规律的“时间加汗水式”提高成绩的做法,统统被认定为教育教学方法不当,一经发现就督促其限期整改。

在评价学生方面我们采取等级加评语制,注重过程管理,不单纯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学校为每一个学生建立了成长档案,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发展学生特长,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四、关注留守儿童和贫困儿童

山区的学生留守儿童多,贫困学生多。有些留守儿童大多是由祖辈带着,过分溺爱,家长关心不够,娇气、任性、不守纪律,霸道,不完成作业等毛病突出,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要比其他孩子更费力气。贫困生则自信心不足。留守儿童和贫困生给山区农村教育带来了许多困难,但也带来了挑战。学校积极探索留守儿童教育方式,对他们进

行各种良好行为教育,从家校联系,到开展行为养成教育,从组织留守儿童活动,到留守儿童评优树立榜样,哪个环节都浸透着大家辛勤探索的汗水。我们努力使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播种着美好的未来。对贫困生,学校一方面严格落实贫困生“两免一补”政策,另一方面积极实施“爱心助学工程”。严格按照上级文件精神,采取“研究方案、精心部署、调查摸底、严格把关、结果公示”等措施,并且在各方面杜绝歧视贫困学生现象,让他们树立信心,努力完成学业,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五、突出办学特色

学校依托山区资源优势,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课外活动等让学生走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认识植物、动物,认识中草药,制作标本,取得了初步的指导经验和成果。我们的学生虽然家是山区农村,但过去对大自然亲近了解的太少,活动激发了他们探索自然的兴趣,增强了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意识,让他们增长了见识,培养了他们的探究能力、增进了团结和协作。活动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提高素质。有不少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观察、制作标本、调查研究、查阅资料的基本方法,有力地促进了他们的学习,提升了他们的能力和素质,规范了行为,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在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造山区教育特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今后,我们将进一步细致谋划,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大胆改革,不断创新,使我校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再

创新业绩。

农村教育也是一片热土,我们守着这片热土,多少年之后,当我们回首,我们不会后悔,能问心无愧,这,是我们孜孜不倦地追求。

谢谢大家!

太河中心小学孙家珑

上一篇:关于地震观看心得1000字下一篇:好学生是表扬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