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上趣味数学教案

2024-05-23

小学五上趣味数学教案(精选9篇)

小学五上趣味数学教案 第1篇

(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上4单元教案

(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上4单元教案 第八课时 稍复杂的方程(二) 教学内容: P69例2  P71练习十三中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形如ax±ab=c的方程,掌握这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会正确地解答。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联系旧知识来帮助理解新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商店运来苹果和梨各8筐,每筐梨重23千克,每筐苹果重25千克,苹果和梨共重多少千克? 1、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2、独立解答。3、交流。23×8+25×8或(23+25)×8 它们有什么不同。 二、新授。 教学例2。 1、根据图和文字,说一说这一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2、分析本题的等量关系。苹果的总价+梨的总价=总钱数  两种水果的单价总和×2=总钱数 3、列方程并解答。 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等量关系,列出不同的方程,然后探讨解答。 (1)苹果的总价+梨的总价=总钱数 (2) 两种水果的单价总和×2=总钱数 解:设苹果每千克X元。 解:设苹果每千克X元。 2X+2.8×2=10.4 能先算的要先算 (X+2.8)×2=10.4  先把(X+2.8)看作一个整体 2X+5.6=10.4 (X+2.8)×2÷2=10.4÷2 2X+5.6-5.6=10.4-5.6 X+2.8=5.2 2X=4.8 把2X看作一个整体  X+2.8-2.8=5.2-2.8 2X÷2=4.8÷2 X=2.4 答:…… X=2.4 答:…… 4、比较两种方法。从第一个方程到第二个方程,实际上是应用了乘法分配律,即以后中学要学的“合并同类项”。从第二个方程到第一个方程,实际上也是应用了乘法分配律,即以后中学要学的“去括号”的过程。 三、巩固练习。 商店运来8筐苹果和10筐梨,共重430千克,每筐梨重23千克,每筐苹果重多少千克? 独立解答,交流汇报。 (1)8筐苹果的重量+10筐梨的重量=总重量 (2)总重量-10筐梨的重量=8筐苹果的重量 (3)总重量-8筐苹果的重量=10筐梨的重量 四、作业:P71练习十三中的第1--4题。 课后反思:             第九课时 稍复杂的.方程(三) 教学内容: P70例2  P71练习十三中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形如ax±bx=c的方程,掌握设未知数的方法,并会正确地解答。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乘法分配律来解答形如ax±bx=c的方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解方程。 4X+5=54 3×2.1+2X=13.4  0.3X÷2=9  4(X+8)=20 2、果园里有桃树45棵,杏树的棵数是桃树的3倍,两种树一共有多少棵? (1)分析:本题有两种什么树?它们的数量关系是什么?(2)独立解答。 二、新授。 教学例3。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积约为陆地面积的2.4倍。地球上的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分别是多少亿平方千米? 1、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今天的题目有2个未知数。为了解答方便,通常设一倍数为X。 2、列方程并解答。 数量关系:陆地面积+海洋面积=地球表面积 解:设陆地面积为X亿平方千米。那么海洋面积可以表示为2.4X亿平方千米。。 X+2.4X=5.1 (1+2.4)X=5.1 (这是用了什么运算定律?)乘法分配律 让学生自己把方程解完,得X=1.5。 提问:另一个求知数怎样求?根据是什么? 5.1-1.5=3.6 (利用和的关系) 2.4X=1.5×2.4=3.6 (利用倍数的关系) 引导学生进行检验。   提问:除了代入方程检验之外,还可以怎样验算? 验算陆地面积与海洋面积的和是否等于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1.5+3.6=5.1 验算海洋面积与陆地面积的倍数关系是否等于2.4。 3.6÷5.1=2.4  答:…… 3、练习:将题目中的“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改为“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多2.1亿平方千米” 学生独立列方程解答。 数量关系:陆地面积+海洋面积=地球表面积 解:设陆地面积为X亿平方千米。那么海洋面积可以表示为2.4X亿平方千米。。 2.4X -X=2.1 (2.4-1)X=2.1 …… 4、比较两道题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 5、小结:今天学习的应用题,是已知两种数量的倍数关系,以及它们的和或差,求这两种数量各是多少?列方程时,通常根据倍数关系,设一倍数为X,另一个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再根据这两种数量的和或差,找出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就可列出方程,并解答方程,求出得数。 三、作业:P72练习十三中的第5--10题。 课后反思:             整理和复习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用字母表示数和简易方程(整理和复习第1题,练习十四第1~3题。) 复习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   2.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3.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并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列方程解文字叙述题。 复习重点: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复习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填空。   (1)排球队共有队员a人,女队员有7人,男队员有(  )人。    (2)1千克大米的价钱是1.50元,买x千克大米应付(  )元。   (3)甲数比乙数的3倍还多a,甲数是x,乙数是( );如果乙数是x,那么甲数是(  )。 2.省略乘号,写出下面的式子。  3×a  9×x  a×4  y×5  a×x 3.下列各式中,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 (1) 12+x=13  (2)  2.5-0.5=2  (3) 5x>3 (4) 14.6-7x=0.6 (5) x=0  (6)  9=3x 4.在1、2、3、4、5各数中,哪个数是方程9x-3=24的解。 二、复习指导 1.揭示课题:用字母表示数和简易方程(板书)。 2.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1)用字母表示数。 ①举例说明用字母表示数有哪些作用?(用字母可以表示数,还可以表示数量关系,如小明比小红重2千克,用a表示小明的体重,那么小红的体重就是a―2。) ②让学生回答: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乘号怎样简写、略写? (2)含有字母的式子求值。    ①教师说明: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当字母所代表的数值一确定,这个式子的值也就确定了。如上面的例子,当小明的体重是30千克时,即a=30,就可以求出a-2的值。   ②学生做P.75页第3题说一说x=75表示什么意思。 3.复习简易方程。 (1)举例说明什么是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 (2)怎样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怎样检验求出的未知数是不是原方程的解?(使学生明确: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要把握二点,第一含有未知数,第二必须是等式。检验方程的解是把求出的未知数的值代人原方程检验,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如果相等,说明求出的未知数的值是原方程的解。 (3)复习简易方程的解法、步骤及检验方法、书写格式。 教师板书出①、②、③三个方程。 i.  x+4.8=7.2  ②x-6.5=3.2  ③x÷8=0.4  ④ 6x+18=48 ⑤ 3(x+2.1)=10.5 ⑥ 12x-9 x =8.7 (4)学生独立做P.75页第2题,做完后,集体检查订正。 三、课堂练习  练习十四第1―3题。     整理和复习第二课时 复习内容:列方程解应用题。(整理和复习的第2题,练习十四第4~6题和思考题。) 复习要求: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理解,根据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来列方程,一般应用题的等量关系有多种,解答时可选择一种适合自己思路的方法进行解答。 复习重点:分析应用题中数量关系的特点,恰当地选择解题方法。  复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解方程。   (1)95×2+7x=253  (2) 10x-0.5×8=3.5   (3)4x+5x6=94 (4) 3x+21=90   2.师徒合做180个零件。师傅每小时做18个,徒弟每小时做12个,几小时做完?( 列方程解)   3.某机械厂今年每月生产机床150台,比去年每月产量的3倍少30台,去年每月生产机床多少台?   二、复习指导 1.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 (1)指名学生说一说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并说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找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 (2)出示P.74页第2题的第(1)小题,说说设哪个量为x,数量间有几种等量关系,看看哪一种列方程比较简便。方程是:x-3=93或x-93=3 然后出示第(2)小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原题是怎样解答的? 原题的方程可列为: 5x=140。 接着出示第(3)小题,让学生说说这道题里有几个未知量,怎么办?使学生明确,可以先把其中一个未知量设为x,另一个未知量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然后再根据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并注意检验。方程是:3.5x-x=3.65。 2.复习指导。 (1)出示P.75页第4题。 设宽x米,根据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得2(2x+x)=1.8,也可以列成2x+x=1.8÷2。 (2)解答完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用方程解,未知数用字母表示,然后根据题意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进行解答。 (3)然后教师指出:在解答应用题时,除了题目中指定数量关系的以外,都可以根据题目中数量关系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思路的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3.练习十四第5题。被弄污的发票。 4.练习十四第6题。 三、课堂练习  练习十四第4―6题。      量一量  找规律 活动内容:教科书第77--78 活动目标:让学生通过分工、合作,找出皮筋的长度和课本数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探索的思维方式。 活动过程: 1、四个人一组,准备以下物品:一根皮筋,一根小木棒,一个圆盘,一把尺子和8本教科书。 2、制作一个简易的秤。 3、实验并填写记录表。 根据记录表的内容,一边实验,一边填写记录表。 记录表  第 小组 所称课本数 1 2 3 4

 

小学五上趣味数学教案 第2篇

教学目标

1、认识家乡池塘中的常见鱼类,能说出它们的名字。

2、观察、实验、记录并归纳典型鱼类的外形及行为特点。

3、能根据提出的问题作出合理推测,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语言较清晰准确地描述鱼类的外形及行为特点,能利用表格整理记录有关研究结论。

4、知道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能将自己研究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证据、逻辑推理、想象建立假设和推断、理解事物及现象的重要性。

5、乐于与他人合作与交流,通过探究,讨论归纳鱼类共同特点。实际生活中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对鱼类及相关行为作出判断和解释。

6、能将鱼类特点与池塘环境相联系,知道鱼的外形及行为特点与它生活的环境是相适应的。教学准备

1、池塘鱼类的种类、外形特点、生活方式等相关挂图或课件。

2、水槽(或玻璃鱼缸)、瓷盘、镊子、纱布条、塑料绳、木片、滴管、水、家乡池塘中的典型鱼类(如鲫鱼)、毛巾或卫生纸。

3、各种水生动物(不一定是鱼类)的图片或课件。

4、家乡池塘中的小型鱼类活体。

第一课时

一、搜集信息资料

(1)出示图片或播放课件:同学们,这是我们家乡的池塘中生活的几种鱼,谁知道这是几种什么鱼?

(2)在我们家乡的池塘中,还生活着哪些鱼类?(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有争议的动物板书在黑板一侧,在后面的学习中重新归类)。

(3)各种鱼的大小、形态、生活方式不尽相同,可为什么人们把它们都叫鱼呢?关于鱼你还知道一些什么?

二、提出研究问题

1、教师出示并简介鱼类活体,安排学生观察鲫鱼的外形特点,为下一步研究活动做准备。师述:鲫鱼是鱼类的典型代表,它在外形上具有什么特点呢?请各小组认真观察鱼的外形、身体表面长有什么、鱼鳃的形态等。同学们若对鲫鱼其它外形特点感兴趣也可以进行观察,观察之后将结果记录在“我们的发现”表格里

2、分小组进行观察、讨论、记录。

3、小组汇报观察记录结果。

4、教师小结,然后出示图片、展示课件或让学生对照水槽中的鲫鱼阅读课文26页上图内容,认识鱼的各种鳍。

5、你能根据鱼的外形特点,对鱼如何运动、怎样呼吸和运动,大胆做出自己的推测和设想吗?怎样证明自己的推测?

三、制定研究方案

1、教师出示并简介各种学具,告诉学生这些学具主要用于观察研究鱼的运动和呼吸方式。

2、各学习小组制定“鱼靠什么游泳”、“鱼如何呼吸”的研究计划和步骤,预测研究结果。

3、各学习小组汇报研究方案和预测,相互质疑、修改完善研究方案。

四、开展科学探究

1、分小组按照研究方案先进行“鱼靠什么游泳”、“鱼如何呼吸”的观察研究,并将结果记录下来,在“我们的发现”表格中。

2、小组汇报实验观察记录结果。

小学数学趣味教学初探 第3篇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受到年龄、心理素质、性格等因素的影响,每个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都各有不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个性化的培养。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趣味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地发展。小学生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利用竞争的教学方式刺激学生学习,这样不但能够使学生在竞争中努力学习,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全体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数学的活动中去,通过努力表现自己,来展示自己的能力。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促进学生个性化地发展。例如,在进行20以内加法教学时,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学内容,然后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和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一个有趣的游戏竞争环节。首先教师可以在班级分为两队,在每一个队里面选出一位学生,让其他学生分别拿着从零到九这10个数字的卡片,然后选出学生要快速地说出一个20以内的数字,并由对方小组的两个学生快速地拿出相应正确的数字卡片加在一起,这样不但练习了学生的反应能力,还能够通过游戏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在进行比赛的过程中学生都会为自己队加油助威,这样即使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也都会积极地参与其中,并活跃数学课堂气氛,使数学的学习达到高潮。

二、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感受别有情趣

在数学的教学中,学生的计算能力尤为重要。很多学生在考试的时候都在计算上吃过亏。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计算能力,关注学生的计算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有趣的教学情境融入解题计算的过程中,并且要注意教学语言的应用。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于啰嗦、没有感情色彩的语言过于反感,如果使用的语言不够准确,学生的学习状态就会更加低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使用简洁准确、语调优美的语言,让学生对整个计算过程理解得更加透彻,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数学课堂中去,有利于提高数学的教学效率。在讲完计算过程之后教师要让学生口述一遍,然后让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够自己独立地完成计算。例如,在学习两位数乘法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情景,教师可以选择一个学生比较喜欢的、有趣的动画片,例如《喜羊羊与灰太狼》,利用其中的人物去编一个小故事,为学生创设情景,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将数学内容穿插其中,这样不但能够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更加感兴趣,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在趣味教学中体会数学的美妙。

三、创设探索、研究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求知之乐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是构建学生数学思维的大门,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则是打开这一扇大门的钥匙。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问题的创设,并紧紧围绕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悬念,这样将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具有活力。在设置悬念的时候,教师应该将引入的话题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地结合起来,并引导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进行思考,调动学生的大脑,给学生卖一个关子。这样能够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更加有兴趣,学习起来也更加有动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例如,在学习有关平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述这样一个故事,曾经有个俄国的文学家写过这样一个人物:这个人非常的贪婪。有一天这个人到大草原上想要买一块草地,卖地的农夫说从太阳升起到太阳西落这一段时间,你所走过的地方围成的部分只要一千卢布,你可以随便使用,以后就是你的了,但是如果在日落之前你没有回到你出发的原点,没有围出一个图形,那么这些钱你就白费了。这个人非常的贪婪,他想要拥有更多的土地,但是人走的路程却是有限的,同学们,如果路程有限,那么这个人怎么走才能够拥有最多的土地呢?通过为学生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不但能够活跃学生的大脑,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问题的思考中去,还能够让学生了解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是处处存在的,对我们日常的生活是非常重要的。在思考的过程中不但能够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还能够让学生懂得数学的存在价值,体会解决数学问题的乐趣。

小学数学趣味教法 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305-02

康托尔说:“数学的本质在于它的自由。”很多人觉得数学是抽象、枯燥的,甚至是死板的,但在我看来数学是自由而灵活的。人们的认识是从感觉、知觉、表象而循序完成的。特别是来自生活,而高于生活,最后又回归生活的数学问题尤其如此。人们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作为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把这抽象的一门学科引导小学生从枯燥到“会学”、“爱学”、“喜欢学”的认知过程,应从实际出发,以新课标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就更值得我们大家不断探索。

一、联系实际、促进知识、引发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受成长所限,认识感知实际知识需要一个过程,培养其兴趣,尤其重要,特别是抽象的数学问题,更是如此。那么如何就其特点,结合实际,引发兴趣,为他们搭建认知桥梁的方法就显得较为重要了。

比如:我们对《圆的认识》一课教学中,我们可以从自行车、汽车的车轮为什么不做成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而偏要做成圆形来导入,学生就会被所熟悉的现象所吸引,为找寻答案,他们可以动手进行实验,自学课本加之老师的引导他们很快就能找到理论论据,掌握圆的特征。此时,假如继续引导他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面是圆形,联系所学知识为什么会这样,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再次联系起来,他们就既有了乐趣,又能够掌握知识并运用于生活中,同时能够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那么素质教育的目地就达到了。再如,如何引导比例的学习,对身边生活的实例导入数学知识,他们很快就会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就会在充满数学信息的世界里去充分体会数学知识。

二、用心设计,激情导入

从科学的角度看数学是有点抽象,但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抽象的数学用生动具体的材料表现出来,把它变得通俗易懂。因为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知识来源于数学实践,学习它的目的又是为实践服务。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多创设一些数学的学习情境,让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因此,在课堂中创设出学与“玩”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例如:我们在教“统计和可能性”这部分内容时,我们请学生调查了解同学们喜欢吃的、用的等,在此基础上,填写统计表,绘制统计图,使抽象的问题明确化,学生既有兴趣又能理解和掌握。再如学习《相遇问题》时为帮助学生理解“同时”、“两地”、“相遇”等概念,再回到教科书上,问题就解决了。这些教学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数学一旦“回去”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就会跨入学生知识的脑海中。 在这样思考的情境中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入新课,激发了学习兴趣。

三、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教育家费赖登塔尔说:“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精神。”小学生有着好奇之心、爱美之心,疑问之心。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弱,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图形或物体,让抽象的数学变得具体可感。比如,在教学“认识数字”时,大家都会说“一像铅笔,二像小鸭,三像耳朵……”这些就很具体很可感了。在教学“认识图形”时,我就会让学生在教室里、在自己身上找一找有哪些图形!小学生通过学习观察就会发现身上的红领巾是三角形、自己用的课桌面是四方形的、黑板是长方形、口袋里的硬币是圆形的。在教认识能力时,我们同时要教给学生操作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实验等发现数学、感悟数学、掌握数学、追求数学。因此在教学完后,我还会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剪一剪、折一折各种图形或用积木拼一拼各种图形。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我会让学生动手量一量它们的长与宽,看一看有何差别。还会通过折一折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让学生明白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让学生去玩积木,用两个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重新拼成一个长方形,来观察它们的面积。通过动手实践,一方面满足了小学生爱玩的天性,让他们动一动脑筋思考思考;另一方面也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四、帮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兴趣要培养,信心更要培养。在平常的教学或练习中,我们做教师的要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大力表扬,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对那些学习数学较困难的学生,我们要更有耐心,每每有一小点进步我们要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看到希望,并认识到学习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不能有任何虚假的行为。有适合的课题时也尽量安排一些趣味数学游戏,在游戏中也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渐渐地,增加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在课堂上,给学生自由而宽松的环境,时而让他们小声讨论,时而让他们高声辩论。当学生争相发言时,教师要给机会,针对学生独具个性的发言,教师要面带微笑点头赞许;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则给予信任鼓励的目光;对讲不清理由的学生予以指导,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课堂,学生自然敢讲真话、讲实话,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思维也得到锻炼。

五、数学学法指导

除了让学生在自主活动、自主学习、主动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外,我们还应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抱有一种想学、乐学、会学的态度。要想得到聪明的答案,就要提出聪明的问题。我们从小就要教育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不懂就问,不怕笑话,不怕错误,我一直跟学生说错误也是成长的机会,当答题出现错误时,印象就会非常深刻,正确的答案就会铭记于心。数学是一门逻辑严密的学科,要学好数学,除了会问还要会准确表达,既要会口头表达,还要会书面表达,解题过程每一步都要具体、明确、准确、完整,每一步都要有根有据,不能凭空猜测。学好数学还要会比较归类,对于相互关联的概念,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还要培养举一反三、一题多解数学逻辑思维。

总之,小学数学教育应紧密联系实际生活,以新课标理念指导教学,寓趣于学,增加“知识”,让学生充分学好数学知识。从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有意义、富有挑战性、激励性的问题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动手实践中,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在积极的引导下,让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掌握数学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 郑凤宜.《开展小学数学趣味教学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新课程研究》,2014(03).

小学五上趣味数学教案 第5篇

教学目标

1、通过讨论、分析,认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

2、知道不同的动物吃不同的食物,动物要维持生命就要消耗这些食物作为能量。

3、意识到食物链、食物网反映了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之间的复杂的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4、通过分析和概括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能力。

5、意识到自然界中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6、了解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保护青蛙的教育。教学准备:

1、课文插图中的动植物的图片或挂图。

2、准备稻田里的动植物名称的卡片。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讲述故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2)讨论: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螳螂、蝉、黄雀之间有什么食物关系? 谁吃谁?谁被谁吃?蝉吃什么呢?

(3)讲述: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二、认识食物链。

(1)按照谁被谁吃的顺序,说一说:树、蝉、螳螂、黄雀之间的关系。(2)指导学生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3)出示草、廊、羊的图片,说一说:它们之间谁被谁吃?(4)在书上记录它们的食物联系。

(5)提问:同学们根据食物关系用“→”将这些动植物连接在一起,这种动植物间的食物关系像什么?你能给起个形象的名字吗?

(6)讲解: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形成像链环一样的关系,称为食物链。(7)学生练习写几条食物链,交流。

(8)小组研究:观察写的几条食物链,讨论:这几条食物链从什么开始的?为什么从绿色植物开始?这几条食物链到什么结束?

(9)讲解:在食物链中,植物能制造自己需要的营养物质,叫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营养物质,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利用生产者制造的营养物质,叫做消费者。

(10)指出上面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11)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三、研究稻田里的食物网。

(1)出示挂图(或投影教材插图),提问:稻田里有哪些动植物?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上卡片。

(2)小组讨论:找出稻田里的动植物的食物关系,写出食物链。

(3)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在黑板上画箭头表示,并且检查每条食物链画得是否完整,是否合理。

(4)找一找,这些食物链中,哪些生物能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哪些动物能吃不同的食物?这些食物链之间的关系怎样?

(5)讲解:小结:多种生物在取食关系上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多种食物链相互交错,相互联结,形成网状的结构,人们形象地称之为食物网。

四、保护青蛙,维护生态平衡教育。

(1)讨论:以一条食物链(稻子→稻螟虫→青蛙→蛇)为例:如果食物链中有一种生物(比如:青蛙)死光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2)教师介绍青蛙在稻田里的作用。提问:由此,你想到了什么?人也是食物网中的重要部分,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人类应该做些什么呢?

五、课外拓展。

小学五上趣味数学教案 第6篇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记录月相变化,初步了解月球的运动情况。

2.初步具有根据实验现象及其变化,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3.初步树立相信科学、尊重科学的意识及持之以恒地观察和记录自然现象的精神和毅力。教学过程

一、是指导学生观察月球是什么样的。这部分包括两层内容:

(1)在夜晚(或白天),我们看见的月球(月相)是什么样的;通过用感官——眼睛进行最直接的观察,就能得到以下认识:我们看到的月球的形状是会变化的,并且变化是逐渐地发生的;月球的表面不是均匀的白色,上面有一些灰色的地方,好像这些地方是不会移动的;有时能看见月球,但有时天气很好,我们也看不到月球;有时白天也能看见月球等。

(2)通过用仪器和实地考察,宇宙中的月球是什么样的,例如它是什么形状的,究竞有多大,离我们有多远等。本课教材中安排了四组图片,前三组图片的目的是让学生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观察,即先观察月球整体的面貌,再发现局部的地形。第一组图是在不借助工具的条件下,我们观察到的月亮情景。插图共有三张,分别是满月、上弦月和下弦月。如果学生仔细观察,会发现上弦月和下弦月如果能拼在一起正好是一个满月,这里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提出问题,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观察。第二组图片是在借助工具的条件下,我们观察到的月球上的情景。插图分别是月球正面和背面的照片。学生可能把自己看到的月球与图中的月球进行对比,发现其中的差异,并提出质疑,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根据学生的情况,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探究“我们只能看见月球的一面,而看不见另一面。为什么?”第三组图片展现的是通过航天探测器或实地考察时,获得的月球表面的情况和环形山的特写照片。目的是使学生对月球有更清楚的了解。第四组图片的目的是把抽象的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用示意图直观地表示出来,帮助学生想像和理解。

二、是组织学生认识“月球和地球有什么不同”。

目的是使学生在了解地球的基础上,用地球与月球的有关数据进行对比。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想像能力。比如形状和大小、最高和最低气温、有没有水或动植物、是否适合人类生存等等。在这里根据需要可安排学生搜集一些相关资料为讨论做准备。

三、是指导学生亲自观察和记录月相变化。这部分内容包括两个活动:一是观察记录一个月的月相;二是一个连线游戏。月相观测对于小学生来说周期相对较长,所以要提示学生在观察前应先考虑好观察计划,包括制订步骤、选择时间和考虑安全措施。在观察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天气不好,不能进行观测的情况,还应注意培养和鼓励学生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的科学精神。观察和记录月相变化时,要指导和督促学生每天观察和记录。如果遇到天气不好,也要实事求是地记录。另外,根据学生的观察记录情况,可以启发学生运用推测的方法,补充记录末看到的月相。考虑到学生要坚持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是比较困难的,因此课文设计了用连线的方法表示月相变化过程的活动,这既是对第一个活动的弥补措施,又是引导学生对月相变化现象进行总结的一个条理化过程。在观察和记录月相变化时,学生可能会发现月球位置的变化。对于位置变化可安排学生在同一日期的不同时刻和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进行对比观察,发现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四、教学建议

1、教学准备

(1)有关月球表面、环形山、各种月相的图片或音像资料。(2)有关人类登月事件的图片或资料。

2、教与学过程

(1)根据教学进度,要提前安排学生先观察和记录月相,还可安排学生搜集有关月球的资料和图片。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动作应力求形象、直观、生动有趣,并尽量避免在教学过程的初始阶段把结论告诉学生。应鼓励学生对一个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猜想,作多种假设或预测,引导学生自己搜集证据,得出问题的结论。(3)学生对月球进行目视观测,主要是选择夜晚进行。但有时在早晨、下午或傍晚也能看见月球。白天,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校内进行观察。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观察时,要让学生记下观察地点、日期和时间,然后画出月相。一般情况下,学生对月球进行一个月时间的定点观察就够了。通过这种观察,要求学生对观察的结果能做出清楚、明确的描述或说明。这种观察可能会引起一些学生长期研究月相的兴趣,从而在课外自主地进行观察和记录,如果发现有这样的学生,教师要特别予以关注和鼓励。

(4)探究月球总是向我们展示它的同一面时,可以指导学生在宽敞的地方模拟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相对运动(月球自‘转一周与绕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完全相等)。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设想一下,假如地球的自转与绕日公转的时间也是相同的,那么地球将遭受怎样的命运?(它的一半将停留在永无止境的寒冷黑夜中,而另一半则将永远受到太阳的炙烤O)(5)探究月相变化的成因,是按照“事实——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思路编写的。在教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实验来表现月相的变化。例如:可以让学生手拿一个皮球(或其他球体),将球的一面对着自己。然后,在灯光(或手电筒的光)的照射下,让球围绕自己转动。这个实验可以使球显示出不同的月相景象。另外探究时,也可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提出几个与月相成因有关的问题,如月相变化是不是月球本身的形状在改变,月相变化是不是有规律的?月相的形成可能与什么有关系等等。然后,由学生自己设计模拟实验,探索月相的成因,并得出关于月相成因的结论。

(6)如果教学有时间,也可以让学生思考“如果到月球旅行,需要带上哪些物品?在月球上,可能会发生什么样的现象?”然后进行讨论和交流。

(7)如果有条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组织一次关于月球研究新成果的发布会。通过这样的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天文科学研究的新发展和新信息。同时也可以使教材及时补充新的内容。

五、教学评价

(1)简单地描述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星球。

(2)根据一幅月相的照片,用画图的方式表示以后的半个月里,这个月相会是怎样变化的。

小学五上趣味数学教案 第7篇

教学目标

1、通过以玩具汽车为载体的学习,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等。

2、在实验探究过程中,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描述玩具小车的运动,并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与评议。

3、在描述玩具小车运动时,愿意与同学进行合作与交流。教学准备

玩具小车,记录表。教师另可准备用于讨论公路汽车运动的动画或课件。教学过程:

一、引入

组织学生观看公路上汽车繁忙往来的录像片,或安排几个会骑自行车的同学在球场上按“剧本”模拟演绎,让其他学生进行观察。然后布置观察任务:“从哪些方面来描述,才能使别人准确地了解某一辆汽车或指定的某一位同学的运动情况?”

然后组织学生回答,并提示他们把主要的描述内容记录在书中的空格处。

二、小组研究

教师直接指出,本课将利用玩具小车来模拟车的运动,并学习如何科学地描述运动的物体。

各小组先讨论准备怎样开展研究,教师重点提示两个问题:一是观测前的准备,一是准备采用何种方式进行。在学生交流时,教师应有意地突出这两点。

有两种方式进行“游戏”可以选择:一是小组的全体同学一起做、一起说;二是把组内同学分成两组,一部分同学设计、控制车的行进,其他同学描述,然后交换角色。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但无论是哪一种方式,应该提示学生把观察到的情况记录在表格中。

接着在全班进行交流,描述小汽车的运动。在学生描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把他们交流的关键词板书在黑板上,供后面的讨论所用。

组织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刚才同学们在交流时所站的角度、观察对象、运动情况都不一样,但描述其运动时,主要都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描述的呢?让学生从黑板上板书的记录要点中寻找共同点,从而梳理出描述运动物体的一般要素。

三、总结、运用

浅谈小学数学趣味教学 第8篇

一、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 特别感兴趣的是游戏的外在形式, 尤其是丰富的刺激竞争的游戏, 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学生有了学习兴趣, 会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如果我们能及时按照教材添加一些有趣好玩的游戏, 以满足学生的心灵, 然后学生的注意力将持久, 稳定, 从而激发情感的学习。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 他们的具体形象, 生动, 新颖感人的东西比较敏感的形式, 表现出更多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 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果。

二、创设探索、研究的情境, 让学生体会到求知之乐

“疑”是打开大门的灵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金钥匙”。紧密结合教材, 悬念, 对数学感兴趣, 教师应参考课本内容紧密地背景材料和相应的知识,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有强烈的兴趣。

三、创设情境使学生别有情趣

在第一类中, 要注意你的学生的计算。但老师必须引导, 没有老师的指导下, 学生不知道该怎么说, 当教师选择合适的准备, 语言简练计算过程中, 在教学实例时说, 让学生跟着自己, 然后让学生说。教师必须清晰和准确, 清晰, 让学生了解整个过程, 而不是感觉复杂。

四、利用编儿歌来开展趣味教学

孩子们最喜欢歌曲。这是数学抽象, 学生的思维去解决的一个重要方式之间的矛盾。我们要结合学生的特点, 特别是一些教学内容, 让学生真正朗朗上口的歌曲, 教学生唱, 使学生学唱歌曲的过程中, 增强记忆力。一种是用韵, 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歌曲旋律优美, 轻松的节奏, 你可以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 消除学生对学习的紧张和恐惧, 让学生感到亲切的数学, 全方位带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最佳状态学习。二是利用押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教学生唱儿歌, 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 帮助学生理解。

五、创设竞争的情境, 让学生得到进取之乐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这应该是渴望孩子学习, 并尝试研究事业无微不至。”因为我们是在强烈的竞争环境, 我们希望建立在教室里的小比赛, 在课堂上老师引入竞争机制, 低起点, 专注, 勤奋, 重过程, 慢慢的, 更多地应用鼓励教学。为了展示自己的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 促进全体学生赶、学、超。在数学教学和研究活动中, 例如, 在数学教学和研究活动, 教师应对学生的基础上的教学内容, 并设计了这样一种情况, 心理特征:在“理解8”在做课堂练习, 老师采取讲座数字卡组0-8, 指定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每一代表男, 女团体赛。虽然此刻的老师没有公布规则和游戏的要求, 但所有的学生都进入教师设置的情况, 偷偷欢呼他们的球队, 一下子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触发了。

总之, 有趣的教学是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生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为出发点的, 抽象的, 在故事、游戏、歌曲等形式枯燥的数学知识, 数学赋予生命的活力, 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轻松、愉快, 学生热情参与到学习中去, 这个才是我们的目标。

摘要:在初等数学, 用得开心的教学方法将实现教学效果的双重效益。它继续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而使课堂达到最优目标。

小学数学趣味教学 第9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9-012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9.074

趣味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下倡导的教学方法,通过趣味教学可以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而趣味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笔者结合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对小学数学趣味教学进行了相关探究。

一、创设趣味教学的良好情境,提高学生的自主性

趣味教学主要靠的是教师的引导,为了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比如,在学习计算的内容时,要让学生来表述计算的过程,当然这要靠教师的科学方法。首先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选择适当的简洁语言来把计算的过程表述出来,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让他们也跟着自己去说,慢慢地,学生就会自己表述了,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语言一定要准确清楚,使学生既能够掌握计算的完整过程,又不感觉到复杂。例如,在学习《两位数乘法》的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都喜欢的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将其中的人物故事融入到教学中,创设趣味教学的浓厚氛围。如教师可以这样来让学生学习计算题:喜羊羊收萝卜,每天收15颗萝卜,共收了4天,总共收了多少棵萝卜?让学生在一边表述中,一边列出具体的算式,同时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在纸上进行计算、验算,在此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激起数学学习的欲望。

二、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魅力

数学知识并不像有的人所说的那样抽象难懂、不容易理解,其实数字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数学知识本身就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小学生学习数学是对生活中数学现象的进一步“解读”。因此,要想使数学课堂充满情趣,必须要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在数学课堂中要选择与学生的生活相关联的题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亲切感。当然,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课堂练习时间,让他们能够进一步去消化知识,因为数学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当学生进行了课堂教学以后,要实现当堂训练,并且在练习时要让学生有充的分时间进行锻炼,让学生提高计算的能力。

另外,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最大限度地采取多种手段进行教学。如数学计算教学,为了避免教学过程的单一和枯燥,教师可以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比如,可以让学生练习视算、听算,直接说出计算的结果,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水平。针对低年级的学生,数学教师可以让他们做数学游戏,如夺红旗、找朋友等,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参与度,让他们在练习中提高能力。为了实现数学练习的良好效果,一些基本的数学口算和基本的数学计算应该做到天天练习,重点的数学知识和学生难掌握的数学知识,要做到重点练习,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进而提高他们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三、实施主动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大都是教师一个人在讲,学生在下面听,久而久之,学生的数学思维意识得不到真正的锻炼。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学生探究性能力的培养,让他们自主去探索和实践,进而给学生展示的才能的机会。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辩论的方式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使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课堂上,教师不能唱独角戏,而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多给学生创造讨论和争辩的机会,使他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思维能力。教师还要鼓励和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思维得到碰撞,情感得到交融,他们完善自我教育的过程中,提高了参与意识,最终学会学习。思维活动的研究是数学研究的基础,数学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性,提高他们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喜欢上数学学习。

四、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到学习很吃力,由此越来越不爱学习,这时候教师不能批评他们,要帮助他们找到失败的原因,对症下药,多鼓励他们。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教师要因人而异,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喜欢上数学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要及时捕捉其闪光点,只要他们有一点进步,就要给予赞扬,让他们在宽松的氛围中快乐学习,引导他们积极探索知识。尤其是后进生,教师的鼓励能唤醒他们的自主意识,使他们兴致勃勃地参与教学活动。

五、把游戏引入教学活动中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爱玩是他们的天性,因此,游戏能大大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尤其是具有竞争性和激励性的游戏,更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游戏,这样他们的注意力就会持久,且热情高涨,课堂会变得活跃起来。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因此,教师设计的游戏方式应生动活泼,生动具体。另外,课堂要以形象直观教学为主,多给学生看一看、拼一拼、想一想的机会,以深化所学知识。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想法设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乐于学习,这样才能达到有效学习。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除了要做好以上几点之外,还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多练、多讲,同时,教师要及时引导,认真观察,使学生的错误消灭在萌芽之中。

参考文献:

[1] 于春华.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18).

[2] 施香娟.培养迁移能力,发展数学思维——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策略[J].学苑教育,2015(8).

[3] 邹彩虹.优化教师教学行为,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J].学苑教育,2015(17).

[4] 谢光祥.在继承和创新中寻求平衡——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19).

上一篇:我眼中的冬天小学生500字作文下一篇:蚌埠特教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