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在幼儿园教学与管理中的应用探究

2024-06-28

互联网在幼儿园教学与管理中的应用探究(精选11篇)

互联网在幼儿园教学与管理中的应用探究 第1篇

互联网在幼儿园教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技术已经成为一座架设在教师、学生之间的不可替代的桥梁。随着智能手机的推陈出新,社会已进入移动互联时代,即时网络通信已成为人们了解世界,沟通交往的重要方式。在此背景下,幼儿园应当与时俱进,顺应移动互联时代的要求。本文从两个方面分析了互联网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一是网络资源在幼儿园课堂上的应用;二是移动互联网在幼儿园工作中的应用。关键词:互联网;幼儿园教学;社交媒体

I

目录

摘要................................................................I

一、网络资源在幼儿园课堂上的应用....................................1

(一)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1

(二)改变教师单一的课堂组织形式................................1

(三)强化教学过程中的师幼互动..................................2

(四)增强教学的趣味性..........................................2

二、移动互联网在幼儿园教师工作中的应用..............................3

(一)教师博客,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3

(二)QQ群,搭建家园互动新平台.................................3

(三)搭建更为广阔的学习的平台,共享优质教育资源..................4

(四)利用网络社交平台,便利家长间的联系与沟通..................4

三、结语............................................................6 参考文献............................................................7

II

一、网络资源在幼儿园课堂上的应用

(一)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

任何一种教学形式,其最终目的都是为教学服务。教师在设计一节教学活动课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用什么样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让幼儿在短短的几十分钟里习得知识、掌握重点、解决难点,并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自主、偷快的良好状态。

在教学的开始阶段,我们经常用猜谜、变魔术等方法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而适时地运用网络媒体,能够更快地唤起幼儿各种感官上的关注。播放一段来自网络的乐曲,能够使幼儿自然地安静下来,用心聆听,体味其中的意境,并通过自己的想象,从音乐中感受和表达自己所听到的。比如:在帮助幼儿感受声音时,教师从网络中选取各种大自然中的声音,风声、雨声、打雷声、风铃响动的声音、玻璃打碎的声音……使幼儿在“听”的过程中,怀揣着对各种声音的好奇,不断地获取听觉上的不同感受。

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促使幼儿动手动脑,主动参与探究,往往会准备很多操作材料,而这些操作材料的准备,需要花费很多人力、物力和时间。在引导幼儿操作前,教师还要反复介绍这些操作材料的用途,但往往因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而达不到预想的教学效果。而利用网络课件常常可以轻松地解决这一繁琐的问题。

在综合活动《猜猜猜,变变变》中,教师用课件向幼儿演示了一张神奇的图片,这张之所以称为“神奇”的图片,是因为正面看到图案和将图片倒过来看到的图案大不相同。在幼儿聚精会神讲述自己所看到的正面图片后,教师用鼠标灵活地一点,只见图片快速地旋转起来,停止时已经倒了过来,此时呈现出的却是另一幅与刚才截然不同的画面。此时此刻,幼儿的心中充满了新奇感,并随之兴奋起来。在这样的情绪带动下,不用教师再来介绍如何操作提供的图片材料,幼儿就可以从刚才的演示中明白了操作的方法和顺序,并且迫不及待地使用起操作材料来。幼儿在活动中积极地猜测、表述、探索、操作,学习的主动性被充分地激发了出来。

(二)改变教师单一的课堂组织形式

一直以来,作为一线教师,都在不断地探讨一个问题:每个教学活动该采用怎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才能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对于幼儿教学来说,面对3至6岁的幼儿,他们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教师所选择的课堂组织形式就更为重要了。

网络资源的优势是涵盖量大,资源内容丰

富,涉及领域全面,可谓应有尽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改变教学形式,调节课堂气氛,变单一为丰富。幼儿需要受到外界的刺激,才能够唤起学习的动力,产生关注和倾听行为。教学中,教师用口头讲述故事,用图片来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往往不及一个FLASH动画故事的播放效果来得好。

富有动感的画面,人物的表情、动作、语气,都在观看动画情节的时候,一览无疑。在此基础上,教师再针对故事内容进行提问和梳理,幼儿的回答会更明朗起来。在科学活动中,1 有很多关于植物生长的知识点。这些如果用种植的方法,请幼儿观察记录,在一节课中,是很难完成的,我们必须提前半月进行准备。而网络视频就可以很轻松地解决这个问题。一个视频录像,涵盖了种子从种植到破土而出、发芽长叶、抽枝散叶、开花结果的全过程。而这个原本漫长的过程,在视频中只需几分钟的时间。如此直观生动的生长过程,能让幼儿在最短时间内感受到植物的成长历程和生命力的顽强。

(三)强化教学过程中的师幼互动

有充分互动的教与学的课堂是灵动的,是充满了情感的。很多教师善于挖掘网络资源,为自己教学中的“师幼互动”服务。

例如过去美术活动的示范都是老师在一张白纸上绘画范图,然后幼儿依样画葫芦地闷头作画。而现在大部分教师的示范部分,被动画课件所取代,也有教师将自己作画的过程用VCR摄录下来,播放给幼儿观看。不同的形式,大大地激发了幼儿的绘画兴趣,幼儿乐意和教师进行言语上的沟通与交流。而在幼儿作画的环节中,聪明的老师也会播放一段与绘画主题相符合的乐曲作为背景音乐来使用。幼儿在舒缓的乐曲声中,聆听老师轻言细语地指导和提示,身心得到了充分的愉悦。不久前,我听了一节美术活动课《小丑》。

活动中,教师先抛出一个话题,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讨论、讲述小丑的特点。可能是因为幼儿的生活经验缺乏,他们对小丑的了解并不充分,所以课堂上呈现的语言过于贫乏,答案单一,不丰富。接着教师就用叙述的方式将小丑的外形和特点表述给幼儿听,说完后,部分幼儿还是显出一脸惘然的神情,显然这样的课堂效果是不理想的。我想此时如果播放一段视频让幼儿通过观看小丑在舞台上的精彩表演来认识小丑,这或许会比教师单一的用语言重复讲述来得生动和有趣得多。看完小丑表演后,可以让幼儿主动地和大家说说想法和感受,老师及时给予评价,这样,课堂上的师幼就真的能互动起来了。

(四)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幼儿喜欢游戏形式的教学,喜欢生动形象并富有趣味性的教学。作为教师,一定要深知这一点,并利用幼儿的这一特点,更好地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调节好课堂教学的气氛。

网络多媒体和FLASH动画,可以将教学道具变抽象为直观,变呆板为生动,从而产生不同凡响的效果。记得前不久,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教师网络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我观看了很多有关教师使用交互式白板的现场教学录像。其中有一堂数学课,让我印象特别深刻。这位老师运用交互式白板的容器功能,结合生活中的图片,在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三角形的分类操作。她利用白板向学生们演示,将钝角、锐角、直角三种三角形拖移到它们各自的“家”中。这个步骤清晰明确,学生也可以直接上来进行操作,十分方便。放错“家”的三角形会直接被“家”拒绝在外。学生在这种有趣的尝试、失败、成功的过程中,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尤为活跃。

二、移动互联网在幼儿园教师工作中的应用

(一)教师博客,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

1.开通“教师博客”。教师可以利用博客的分类、更新、下载、互动、链接、搜索等功能,记录和发布个人的工作过程、生活故事、思想历程,精选和积累信息资源。可以讲述工作、学习、生活的酸甜苦辣,细说幼儿园管理、保教工作、教研交流等方面的体会感受,记录教育叙事、教学反思、教学案例、问题讨论等教研足迹,为幼儿园、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教研资源和个人成长经验。

2.教师博客是专业交流的有效手段。在传统的教研中,受到人员、年龄、背景等诸多差异的影响,学术气氛逐渐淡化,教学研讨往往成了一言堂或是浮光掠影,并不能有效解决问题。而博客最大限度地缩小了这种差别,使开诚布公、言无不尽成为可能,一线教师教学研究得到解放。通过博客发布,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博客之间实现了深度交流和沟通。通过博客,使得有经验的教师的隐性知识能够被保存和传播,年轻的教师得到迫切需要的东西。

3.增设“幼儿园教研圈”互动平台,加强“实时互动”。

博客最大功能是它的适时性和交换性,将各班开展的公开课、研讨课等资料及时挂在网上,在一定时期内,开展在线评课,各抒己见,然后通过备课整理后,形成高质量的课例分析。同时,每名教师将教研反思上传到自己及幼儿园的博客中。

可以组建一个个团队,共同参与某项课题的研究。能过交流发现自己的不足,以及制订弥补的措施。共同的爱好和追求形成博客群的团体,更能促进教师热爱本职工作的信心,激发工作热情,形成强烈的事业心,在分享交流中共同进步。

(二)QQ群,搭建家园互动新平台

1.家园交流,知已知彼。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和家庭背景,而家长则有不同的教育背景、知识结构、性格兴趣,因而对孩子的教育也有不同的期望、态度和观点。在初入园阶段,教师需要认真细致地了解和掌握每一个孩子的第一手资料。建立班级QQ群,以家园交流为主题,进行“互动式”沟通。能过教师和家长的聊天,可以在最短的时间了解每个孩子的家庭背景和个性差异,理解孩子的行为表现。

2.消除误会,增进理解。在我们的教学中,尽管老师已经尽心尽力地去做好自己的工作,但还是无法做到完美,在工作中,产生误会的情形经常碰到,为此在工作中,要通过QQ群和家长真心沟通。与到误会时,老师最好的办法是让家长把话说完,等家长的不满倾诉完后,再做安慰和解释工作。既给自己留有思考的余地,又能仔细分析家长的要求,既让家长感到尊重,又解决了问题。

3.发挥QQ群个性功能,丰富家园联系的内容。群公告栏一一发通知。如活动公告、活动准备、放假时间调整等等。

群QQ相册——发照片。QQ群有一个共享的窗口,我们可将孩子们在幼儿园的活动情况拍下来,如节口庆祝活动等,再上传到共享当中,家长们可以随时从中选择下载等。通过过QQ群的平台,使家园沟通真正做到“落地式”、“互动式”,促进幼儿教师全面健康发展。

(三)搭建更为广阔的学习的平台,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家长教育素养和能力的高低,关系到孩子的发展。以往,幼儿园主要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专题沙龙、育儿专栏等方式开展活动。家长学校、家长沙龙等方式,一个学期开办的次数不多,育儿专栏则无法与家长进行互动。而在网络社交平台,教师和家长能利用微博的互相关注成为好友,建立微信家长群,通过信息平台、社交平台进行互动。它可以是针对某一家长某一情况或某一问题的分析、解答,也可以以点带面地引起全班家长的共同关注,还可以就某一话题进行大讨论,家长们各抒己见,交流育儿经验,从中互相学习。教师更可运用自身的专业素养,进行点拨,提升,在实例中、分析中帮助家长理解和掌握正确的育儿理念。

此外,在几亿微博用户中,不乏活跃的具有丰富育儿经验、先进教育理念的微博博主,如@王人平、@辣妈教室、@罗炳祥大夫……,微信公众号“育儿E家亲”、“有伴育儿网”等,教师可以引导家长对其进行关注,从专家的微博中学习,从微信公众号的育儿文章中学习,使教育理念、教养水平在日积月累中得到提升。遇到疑难问题,家长还可以通过转发微博、私信等方式,获得专家的亲自指点或帮助。

总之,网络社交平台的搭建,可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不仅让家长学习了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知识,也使家长在交流与分享的过程中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和方法。

(四)利用网络社交平台,便利家长间的联系与沟通

各班各级家长们通过微信组建家长群,可以便利家长间的联系与沟通,还可以方便班主任把教育信息和各种通知清楚、快捷地告知家长。有特殊情况的家长也可以及时做出反馈,与老师说明、协商等。此外,家长群还能为家委会组织开展工作提供更大的便利。如:家长委员会可以通过家长群发布会议召集令,提前告知会议的议题,或需要家长支持的地方,给全体家长各抒己见的机会,委员们也可据此综合家长们的意见建议等。会后,在群中向全体家长公布会议结果,一目了然,高效便捷。

同样,幼儿园管理者也可以利用各班各级家长群开展工作:

(1)作为信息发布平台,如发布幼儿园公告、通知等。

(2)做为家园沟通平台,如设立园长信箱、园长咨询日等。

(3)做为获取家长资源的平台,如设立“请你支持”专栏,将幼儿园需要的支持或帮助告之家长,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家长们可以是出谋献策,也可以出钱出力,来共同促进幼园的发展。

当然,作为新事物,网络社交平台在安全性方面一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微博和微信都涉及到家长、孩子和老师的真实资料,如个人姓名,幼儿园名称,某些活动内容和活动地点,4 照片等,若不注意,容易被网络上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成为安全隐患,要引起警戒并注意防范。

三、结语

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精心设计,找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最佳结合点,适时适量地运用网络资源,使幼儿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在当前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获取的速度与方式,人们社会交往的方式正在悄然改变。幼儿园管理者、幼儿教师顺应时代的要求,拓展家长工作的新模式,是当下家园共育的新课题。

参考文献

[1]郝兆杰,梁芳芳,肖琼玉.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14,11:35-41.[2]黄文超,余丽华.借神笔一支添风光无限——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J].网络科技时代,2007,23:76-77.[3]杜玲.浅谈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4,05:237.[4]孙玉娥.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J].科普童话,2014,30:83.[5]刘芳芳.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幼儿园教学的优化作用分析[J].中小学电教(下),2014,02:128.[6]乔颖.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幼儿园教学管理[J].学苑教育,2014,12:10.7

互联网在幼儿园教学与管理中的应用探究 第2篇

【摘 要】幼儿作为祖国的花朵,更是家庭的希望和未来,在时代的不断发展下,学前教育是开发幼儿智力和思维的重要途径,在教育领域中也拥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因此,社会各界对学前教育投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幼儿的教育中,手工课是一门必修课程,手工活动教学在幼儿教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幼儿手工课程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并就手工教学活动在幼儿教学中的开展展开了相关论述。

【关键词】手工活动;幼儿教学;应用

幼儿时期是开发儿童智力和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手工活动是具有一定艺术性和创造性的活动,也是在幼儿教学中开发幼儿思维活动的重要教学方式。因此,加强手工活动教学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成为了学前教育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幼儿手工课程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师应明确教学重点,选择素材时明确目标

在幼儿手工教学活动中,教学素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师在选择素材时首先应明确教学的重点方向和内容,这样才能明确选择素材的目标,尽可能的选择适用性和操作性强的素材,以便于更好的开发学生智力和思维能力。由于手工课程的材料多种多样,教师在选择素材时首先应对幼儿的接受能力进行评估,然后选择合适的素材,并向幼儿介绍其形态和用途,由简到难,逐步推进手工课的进程。然而在幼儿的手工教学活动中,常常出现教师让幼儿完全模仿的现象,导致客观条件稍微出现一些差别时,幼儿便不知如何是好。在手工制作的过程中,一味让学生模仿制作过程,会导致幼儿在手工课程中产生厌烦的情绪,不利于幼儿思维的开发,甚至容易扼杀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教师在手工教学课程中应正视幼儿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是手工活动制作方法的传授者。在教学时,教师应把握好教学的范围,教授幼儿手工制作的手段和方法,让其自由的发挥想象、进行创作,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手工教学的目的,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二)培养幼儿审美能力以及动手能力

幼儿在手工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对制作作品的引导,能培养其审美能力并提高其动手能力。幼儿将所观察到的景象经过感受和理解,在进一步的分析中通过手工制作表现出来,能强化其审美能力和形象思维。因此,在手工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需要鼓励幼儿主动去观察和发现身边的事物,还要引导其将他们所观察到的事物通过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在手工教学活动中,幼儿想要通过手工创作表达自己的想法前,需要在脑内进行设计和构思,例如剪纸、折星星、拼图等活动,在各种手工制作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幼儿的设计构思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二、开展多元化的幼儿手工教学活动

教师在进行幼儿手工教学活动时一定要注定活动的趣味性,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其参与其中。因为手工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剪纸、装饰、插画、捏泥巴等,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除了教导幼儿手工操作的方法,还应锻炼其动手能力。教师在进行手工制作活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分组竞赛等形式,以此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增强课堂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组织各类手工教学活动时,只有充分尊重幼儿的兴趣,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挖掘有价值的教学内容,让幼儿获得相关经验,树立自信心,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在剪纸活动中,幼儿更喜欢形象夸张、色彩鲜艳、装饰效果明显的剪纸作品,因此,教师可引导幼儿去欣赏更多丰富多彩的剪纸作品,从而使幼儿在进行剪纸创作时发挥更多的想象。幼儿在欣赏剪纸艺术作品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在我园的手工室里,挂满了老师精心制作的剪纸作品,有神态各异的小动物,有不同风格的窗花作品,让人目不暇接,这些作品引来了孩子们关注的目光,纸能剪出这么多漂亮的东西啊!“我也想学剪纸”、“我能剪出什么呢”、“让我试一试吧”,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加强了幼儿之间的交流,还营造出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幼儿学习兴趣,激发了幼儿的创作欲望。此外,还可开展“变废为宝”的手工制作活动,如家里的旧塑料袋、吸管、易拉罐、毛绒线、饮料瓶、小布头、丝袜、旧报纸等,这些看似没用的废弃物品,其实是很丰富的手工材料。教师可以发动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利用这些废弃材料开展各种各样的手工活动,如:“服装发布会”、“ 青花瓷”、“纸盒机器人”、“纸杯娃娃”、“创意玩具”等,让孩子们通过这些活动在变废为宝的过程中培养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为此产生了成就感、满足感。通过这些活动不但增进了亲子间的感情,让家长也走进了幼儿园的课程中,更增强了手工教学活动的趣味性。

三、结束语

手工教学活动是激发幼儿创造性、培养其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幼儿学前教育中,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合理的选择教学素材,不断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从而使手工教学活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互联网在幼儿园教学与管理中的应用探究 第3篇

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进步,也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也为人力资源的管理提供了更多的方法,改变着行业的发展格局,传统的企业管理方式逐渐被颠覆,人力资源的管理也更加离不开互联网。

1互联网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1.1 招聘

招聘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招聘环节现有广泛应用的工具就是互联网。 很多企业都通过与招聘类网站进行合作,线上或线下利用招聘网站提供的求职者简历进行自动筛选或动态显示企业职位空缺进行自动匹配,既达到了招聘合适员工的目的,又提高自身部门的工作效率。 企业在互联网招聘时,会对求职者进行一定的评估,通过多方面对应聘者的性格、特长等进行筛选,将应聘者和岗位的匹配程度进行对比分析,使企业能对求职者更客观全面的了解,达到提升工作效率的目的。

1.2 培训

利用互联网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培训工作,通过在在网络发布或分享培训资源, 让员工利用闲暇时间进行学习。将互联网思维运用在新员工培训上就是将相关资源都放于公司网络上,新员工借助网络这个平台来了解公司,进行入职、晋升、人才储备等培训。 让培训可以随时地进行,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从而节省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 “互联网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从招募、培训、考核和薪酬,互联网都促进了人力源管理的转型、升级”。 例如,传统培训需要一部分讲师去开设专门课程,员工在课堂上学习,而互联网极大地降低了资源的浪费,员工可以通过互联网学习,大大提高了培训的效率。

1.3 流程审批

很多跨国企业、集团型企业都通过互联网利用工作流进行业务审批,包括人事变动、员工入职及调薪等流程,大部分利用网络进行管理。 作为审批人员,如果经常在外地出差,导致工作效率降低,使得日常工作不能顺利开展。 而利用线上进行审批,不仅规范了流程、也让过程留痕安全可靠,满足了现代企业的管理需要,也让业务处理的更加透明、高效。

2互联网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趋势

2.1 员工思想意识的转变

员工从“经济人”转变为“知识人”。 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是使人力资源应用实现成本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 实行这些理论的企业在本质上是把员工等价于经济学意义上的“人”。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 企业更多依靠于员工的脑力劳动,而不是廉价的劳力,使得知识技能与员工逐渐融为一体,在互联网时代,员工实现了由“经济人”向“知识人”的转变。

2.2 管理层思想意识的转变

领导从 “命令者” 转变为 “合作者”。 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中,领导者是掌控全局的权力者,需要制定设计企业战略规划,通过实施各类管理制度,监督员工贯彻执行,从而能更好的管理企业。 随着互联网的流行,原有企业中根深蒂固的工作流程、人际关系等可能都被质疑和颠覆,领导者全盘掌控企业的愿望难以实现。 企业领导者应逐渐适应并改变职能,由个人规划、硬性改造向适度引导、交互共生过渡,使得领导由“命令者”逐步走向“合作者”。

2.3 信息数据化的演变

互联网的来临,使信息数据化成为人力资源决策管理的工具。 在日常生活中,人力资源管理时常会接触到大量数据,以往情况下,利用数据很难做出更多的决策,来发掘问题的本质。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进入了“量化”管理阶段。 人力资源管理的决策更依赖于大数据及其背后的知识。 利用大数据, 人力资源管理不仅能提供标准化服务,还能利用小样本进行推测,将人力资源配置与整合发挥到最大作用。 近年来,互联网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进行考核、管理员工等,并分析未来发展的趋势,为企业提供了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

3互联网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3.1 互联网改变人力资源的市场环境

计算机技术最早应用于企业的管理方面,主要是人事管理和财务管理。 由于人事受诸多因素的限制,其发展滞后于互联网, 造成了管理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较为落后。 在20 世纪90年代末,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人力资源市场的转变。 只有培养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员工,才能解决目前各行各业所面临的严峻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信息共享,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渐渐无法满足企业用人的需求,因而互联网的发展就显的尤为重要。 在任何一个企业中,必然存在着人员失业和短缺等不协调的问题,这是一种必然。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可以改变企业不协调的现状,让人力资源市场的矛盾有所减弱。 互联网思维能够促进人才市场的变化,拉动市场需求,促进培训发展,提升了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改变人力资源环境。

3.2 互联网与人力资源的流动

众所周知,人才支撑企业发展,企业发展造就人才,因而形成了企业与人才同发展,产品与市场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互联网出现之前,人力资源流动性较小,因为互联网的存在,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变大,信息流动的速度加快,企业须谨慎看待人才流动问题。 网络招募比传统的应聘模式更加便捷,一方面解决了人员问题,另一方面也扩大招募的渠道,吸引了大量年轻人。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借助网络具有较低的招聘成本。

3.3 实现人力资源的共享

在未来,企业内部的人才的流动和短缺是必然的,企业为了适应这种发展的趋势, 需要不断增强人力资源的管理强度,除了人力流动,还有共享人力资源,解决高层次人才稀缺的问题,除了企业的人才流动,还要共享社会资源,促进互联网的发展和进步。 比如企业在网站长公开所有待聘职位信息,再由网站注册者推荐合适人选, 既让网站的人力资源得以充分发挥,又保证所推荐人员的质量。 因而,企业不用在人才市场寻找适宜的简历,让用人者与择业者“门当户对”,从而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互联网真正实现了人力资源的共享。

4结语

互联网是一个平等而开放的平台,它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创新和转变,使企业能正确对待人才的流动,通过与外部的人力资源合作,实现知识共享,促进管理的民主,形成一种新的员工关系。 互联网思维提升了管理者的意识,做到实事求是,用数据说话,达到客观而科学地看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互联网逐渐由一种思维方式演变成一个平台,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发生了改变,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渐渐退出舞台,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在互联网思维下进行改革和创新。

关键词:互联网,人力资源,探究,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晋,刘洪,刘善堂.“互联网+”时代的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演化与建构方向[J].江海学刊,2015(6):102-107.

[2]张建辉.互联网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J].中国软科学,2002(4):82-85.

互联网在幼儿园教学与管理中的应用探究 第4篇

摘 要:“互联网+”作为互联网思维的进化成果,为传统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在体育教学中,借助“互联网+”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拉近学生和老师的距离。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将体育运动类APP应用在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可行性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互联网+;APP;体育教学;大学生

1 研究背景

1.1 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众多高校高度重视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除了体育课程之外,学校不仅每天安排晨训活动,让学生可以按时按量进行体育运动,而且每年都会安排形式多样的体育比赛来督促学生进行锻炼。但是,大学生随着年龄不断增长,身体素质却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根据所查阅的资料显示,低年级学生的耐力水平、力量和爆发力素质明显高于高年级学生。我们通过分析研究,发现目前高校存在着下列几个问题:

①从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现状来看,课时安排较少,学生通过体育课了解到的体育知识和参加的锻炼都很有限,学生在校期间(按每学期9个月计算)平均每天接受的体育课堂学习时间少于6分钟。

②体育课程内容本身也存在许多的局限性。由于老师的教学内容是统一的,而每个同学的体质状况不同,对锻炼强度的需求也因人而异,所以体育课的锻炼内容不一定能适合所有的同学。学生无法实现科学合理健身,有时会造成身体受伤。这些因素使得学生的健身水平不高,部分学生失去健身的兴趣。

1.2 学生体育锻炼的现状分析

教育部公布了2005年来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结果显示,19~22岁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部分指标基本上呈现出连续20年来下降的趋势。目前,大量的在校学生没有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很多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有24%的学生基本不参加体育锻炼,64%的学生都是每周进行二三次锻炼,只有12%的学生每周参加五次以上的锻炼。学校出于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的考虑,以规定的形式促使学生锻炼,但受限于锻炼形式的单一和不灵活的时间安排,引起学生的抵制情绪。

1.3 互联网+的优势分析

“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进一步发展的成果,它给传统行业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提供了广阔的网络平台。顺应着“互联网+”的大潮流,体育运动类APP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体育运动类APP层出不穷,并且功能各异,花样百出。越来越多的人在锻炼中开始使用体育运动类APP。大学生也应该享受到“互联网+”背景下带来的便利,所以我们尝试将“互联网+”应用在高校管理环节中。(图1)

2 体育运动类APP在教学和管理过程中使用的可行性分析

2.1 体育运动类APP具有方便性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群体中几乎人手一个智能手机。基于智能手机的普及,在校园中推广使用体育运动类APP已经具备了主要的物质基础。而且目前应用市场上的体育运动类APP已经开发得较成熟,可以满足计步、计算运动消耗等基本需求。同时,智能手机体积小、重量轻、方便携带,在慢跑等运动时使用不会增加太多负担。基于智能手机的便携性,学生在利用体育运动类APP进行学习时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学校管理者也可以利用手机APP后台随时对学生的锻炼情况进行监督,而不用到学生锻炼现场实地监督。

2.2 体育运动类APP可以帮助科学健身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受到了教学方式的影响,而体育运动类APP的出现为体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料。学校老师也可以在APP上发布健身信息给班级同学,指导同学的日常锻炼。老师也可以通过一些可穿戴设备与手机APP的连接,及时检测学生在长跑等运动时的身体情况,防止学生出现危险。同时,可以通过学生在APP中输入的个人信息对学生的身体状况进行合理地评估,帮助老师给学生提出科学有效的锻炼方案。一些现有的体育运动类APP上也有专业教练入驻,进行运动饮食的指导和针对性训练的视频教学,帮助使用者科学合理健身。

2.3 体育运动类APP可以增进老师、学校和学生的沟通

体育运动类APP引入教学管理之后,老师可以通过APP进行指导和交流,增加与同学的沟通,了解学生的需求,能够通过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给学生传授体育方面的相关专业知识,从而帮助学生提高锻炼水平,也使得老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学校也可以通过APP记录下来的数据分析学生感兴趣的运动项目,之后可以开设相关体育课程,或者增加相关体育器材的购置从而优化自身的教学、管理和服务。或者根据学生需求情况,在APP平台上推出适时的主题活动或竞技比赛,既丰富同学的课余生活又能达到运动的效果。

2.4 体育运动类APP可以更加有效地对学生的锻炼情况进行监督

使用体育运动类APP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由于晨练的硬性规定所引发的学生和学校之间的一些冲突。晨練可以通过体育运动类APP来记录学生的运动时间、运动类型、运动量等基本情况,就不必再拘泥于统一的时间、统一的运动内容,让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锻炼的形式,而且学校不再需要安排人员对学生的锻炼进行监督,可以直接在APP后台对学生的锻炼结果进行监督,减少了劳动成本,也使得锻炼结果更加直观。老师也可以在APP上布置学习任务,并通过APP进行监督检查,让学生在课后也按质按量地完成体育学习任务。

3 结论

学校可以通过将体育运动类APP应用到教学管理环节中,让学生不再受时间场地以及运动方式等的限制,在完成学校规定锻炼外,还可以自主进行锻炼,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于学校,于老师,于学生均有着非凡的意义。而且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有90%的学生认为可以通过体育运动类APP提高自己的运动质量,并且有83.4%的学生赞同将体育运动类APP引入高校的体育教学及管理环节中。学校的实践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也在“互联网+”的浪潮下,不断与时俱进,使得教学管理环节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和可视化。

参考文献:

[1]李明鉴.谈互联网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5(17).

[2]任彦军,李大威.互联网+时代的体育教学新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5(31).

[3]王竹立.“互联网+教育”意味着什么[J].今日教育,2015(05).

[4]张亚珍,张宝辉,卜凡帅.我国特殊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分析(2000-2015年)——基于教育技术学的视角[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6(01).

[5]王佑镁,包雪,王晓静.密涅瓦(Minerva)大学:MOOCs时代创新型大学的探路者[J].远程教育杂志,2015(02).

互联网在幼儿园教学与管理中的应用探究 第5篇

1 互联网金融和大数据的特点

1.1 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交易成本低廉:资金供给双方在资金的融通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称之为交易成本,互联网借助信息网络,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投入,发布信息、匹配产品、定价、交易都依靠互联网完成,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交易过程快捷简单:互联网金融模式下金融业务由计算机操作,效率高、速度快,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客户只需要一台电脑就可以实现资金的高效运转。数据价值大:依托于大数据和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实现飞速发展,互联网的便利性使得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依赖于互联网,将一些单位和个人的消费信息在网络空间暴露,产生了海量的数据库,数据就是资源,只要加以分析和研究就是巨大的商业价值。

风险系数高、创新强: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产生新的金融产品、融资形式,一些互联网产品和支付方式也层出不穷,如网络银行、网络保险公司、众筹融资、网络证券公司、余额宝、支付宝、微信支付、网络贷款等。但现阶段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力度较弱,缺乏法律约束,导致一些不法分子非法集资,进行网络诈骗,严重危害了互联网金融的安全。

1.2 大数据技术

互联网在幼儿园教学与管理中的应用探究 第6篇

央行的征信系统结合身份认证中心的身份审核,通过社会机构和商业银行的数据,给银行提供银行信用查询和个人信用的相关报告,但对其他的互联金融公司或机构不提供查询服务,一些个人信贷记录也没有在该系统里,但有可能在其他的机构和互联网金融公司的系统里存在。互联网数据庞杂且量大,充满噪音。阿里建立完善的大数据挖掘系统较早,但是很多人还处于迷茫状态,通过淘宝、天猫、支付宝等积累大量支付数据作为基础的数据原料,结合卖家的销售数据和银行流水等数据,进行全面汇总后借助网络评分的模型进行信用评级活动。

信用卡类网站的大数据同样也对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可参考用户信用卡办卡年份、还款信息、信用额度、卡片种类等进行信用评级。阿里巴巴收购新浪的微博18%的股份花费5.86亿美元,目的就是为了获得社交大数据,进而完善了大数据,信用卡的还款信息、交易、支付、淘宝的水电煤缴费信息现阶段已经成为数据的基础。未来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的方向、额度、购买品牌及金额都可能成为信用评级的数据参考,而生活类服务网站有关用户的生活消费如水、电、煤、物业费、电话费、网络费都有可以反映用户的基本信息,为信用评级提供重要的参考,拥有这些所有的大数据才能够进行数据的加工。

5 结语

互联网在幼儿园教学与管理中的应用探究 第7篇

一、利用互联网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的就学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最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 学生才是任何学科授课的主体, 在小学数学学科中也是同样的重要, 教师一定要巧妙的利用互联网教学手段给学生讲解知识内容。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讲堂中, 教师不能给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环节, 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学生学习的氛围非常死板。因此教师要改变这种授课状态利用互联网+的教学形式, 给学生进行大数据的整合, 进行具体的问题进行完善, 提升自己教课的能力。例如, 在进行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一课的讲解时, 教师首先要确定自己的授课目标, 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初步感受并发现圆的特征, 了解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会用更重方法画圆。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想象来验证、观察和分心掌握基本的教学内容,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概念。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安排授课环节, 根据大数据所显示的教学问题教师可以采取好的方式进行知识内容的整合与讲解。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做相关的课件, 问一问学生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呢?哪个学生可以说一说?通过问题的引导可以让学生进行回忆, 激发学生的就学兴趣, 然后教师可以进行带入要讲解的知识内容, 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给学生进行知识内容的讲解, 营造有趣的授课氛围。通过这样的授课方式, 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找到更多的数据资源, 学生也可以更加清楚的了解教师要讲解的内容是什么, 从而激发学生的就学兴趣, 培养学生的就学能力。

二、运用互联网+授课手段给学生导入具有新意的授课内容

在教学课堂中, 教师一定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 对于教学内容一定要进行分析与更新换代。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讲堂中, 由于教师的自身教学素养不高, 对于教育工作的实施开展也不能进行深入的研究, 给学生讲解的授课内容非常的老旧, 不能给学生导入具有新意的授课内容。所以教师一定要提升自己的个人素养, 给予学生一个充满快乐、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从而激发起学生对于数学知识探索的积极性。例如, 在进行《垂线与平行线》这一课的讲解时, 教师首先要确定自己的授课目的, 通过本节课的讲解, 要让学生分清什么是射线、直线和角, 掌握这些图形的特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数学知识的分析, 让学生轻松的了解两点间的距离, 并且可以学会量距离, 学会用射线的方法来画角, 了解角的符号和相应的加法和读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学生建立无限长的观念, 并且让学生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间的异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分组讨论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就学兴趣, 让学生学会正确的量角器使用方法。教师通过互联网+的教学课堂, 可以激发学生的就学兴趣, 给学生创设有新意的课堂环境, 从而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就学思路, 从而达到了教师设定的教学效果。

三、把教学知识由难到易的过程进行转变

小学数学的教学中, 教师在备课阶段一定要以学生的思想状态去安排教学内容, 给学生进行大数据的分析。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讲堂中, 教师对于学生的就学思想关注度并不高, 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正确的引导学生的就学方式, 学生对于很多难点问题不能轻松的突破, 不能掌握和理解重点难点问题, 教师也失去教学的积极性而是把教学工作当成任务来完成。这样的授课形式不利于我国教学工作的发展, 所以教师要改变这种授课形式, 提升自己的教学手段。例如, 在进行《简易方程》这一课的授课安排时, 教师首先要确定自己的授课目的, 通过本节课的讲解, 让学生可以理解方程的意义, 并且可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数据的搜集和采纳, 把问题从简到难的方式讲解, 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内容, 这样玩的方式可以提高教师的授课质量, 同时也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结语:总之, 在互联网+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 教师一定要注意对于数据的采纳和借鉴, 根据学生的状况进行课堂知识的分析和安排。互联网+不光对教师的教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对于学生的学也起到了促进的效果, 教师一定要进行自己教育工作的反思与完善, 从而提高自己的授课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彩屏.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途径与方法[J].上海中学数学, 2016, (4) :40-42.

互联网在幼儿园教学与管理中的应用探究 第8篇

一、物联网技术概述

物联网这个概念, 在中国早在1999年就提出来了。当时叫传感网。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 (RFID) 、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 按约定的协议, 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 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

二、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物联网的实现原理如下:首先对物体属性进行标识。物体属性分为静态属性和动态属性, 静态属性一般直接存储在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标签中, 而动态属性需要先由传感器进行实时探测, 然后再存储在RFID标签中。其次进行信息读取和转换。物联网中需要特定的识别设备完成对物体属性的读取, 并将信息转换为适合网络传输的数据格式中央信息处理系统完成信息计算。将物体的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信息处理中心, 中央信息处理系统完成物体通信的相关计算

三、RFID射频识别技术

物联网是利用无所不在的网络技术建立起来的, 其中最重要的技术就是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射频识别技术。RFID系统由三部分组成:标签 (Tag) , 即射频卡, 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 芯片中存储着由管识别对象的信息, 标签含有内置天线, 用于和射频天线间进行通信;阅读器是用于读取或者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天线用于在标签和读取器之间传递射频信号。

RFID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并不复杂:阅读器会通过发射天线发送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 当标签 (Tag) 进入该信号场后, 接受阅读器 (又说解读器) 发出的射频信号, 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将标签 (即射频卡) 内存储的信息发送出去;然后, 阅读器通过接受天线接受到从标签发送来的载波信号, 并对接受的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后, 送到后台中央信息主系统进行有关数据的处理;最后, 主系统根据逻辑运算推断该卡的合法性, 针对不同设定做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 发出指令信号控制执行机构动作。

四、物联网在铁路运输的发展方向

4.1列车跟踪与定位系统

目前在国内外高速铁路中广泛采用基于轨道电路和基于查询/应答器的列车定位方法, 但在列车定位精度较低和基站设置投资成本较大等不足。基于RFID技术的列车跟踪与定位系统, 由RFID天线、RFID阅读器、RFID标签、列车定位处理单元、线路数据存储器、车载数据阅读/发送器、地面数据阅读/发送器和信息共享平台组成, 可以实时、精确地确定列车在线路上的位置、速度、车次等信息。

4.2站车信息共享

目前铁路在站车信息共享方面还很不成熟, 造成的经济损失以及旅客列车资源浪费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如果利用RFID技术的网络信息共享性, 可以及时将车站的预留客票发售情况反馈给车上, 同时将车上的补票情况反馈给车站, 就可以清楚的知道有哪些车站的预留车票是没有发售完的, 从而方便车上的旅客及时补票。此外, 通过该系统中乘坐人员的信息与车站售出车票信息对比, 还可以查看是否有用假票乘坐列车的现象。

4.3高速铁路检测

高速铁路安全体系, 有稳定性要求, 扩展性要求, 和移动性要求。未来要达到的话, 建立一个基于光纤无线融合传感技术, 构建高速铁路基础设施服役状态检测传感物联网, 利用固定传感、巡检车传感以及洞彻车载传感等多种方式, 实现全程动态实时采集高速铁路基础设施服务状态数据, 提供运行安全态势预警。

虽然物联网的概念刚刚走热, 很多关键技术仍处于探索阶段, 但其发展势头却非常迅猛。目前, 在《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 (2006—2020年) 》中已将此列为重点研究领域, 并攻克了大量关键技术, 取得了国际标准制定的重要话语权, 在相关领域的应用也初见成效。相信不远的将来, 在我国铁路运输领域也随时随处能够感受到物联网带来的深刻变化。

参考文献

[1]王晓亮.物联网在我国铁路运输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探讨.铁道通信信号, 2010, 46

[2]熊道权.基于物联网的高速铁路监测系统研究.2010 (12)

互联网在幼儿园教学与管理中的应用探究 第9篇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也被各种新信息冲击,幼儿教育也不例外,尤其以幼儿科学活动对信息的需求更为明显,信息技术与幼儿科学活动的整合适应了新课改的要求,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

幼儿科學教育活动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感知和操作,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过程,是支持幼儿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体验科学精神和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从而使幼儿获得对周围世界感性认识和经验。信息技术综合表现力强,能集图、文、音、视、动、色等信息为一体,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恰当应用能够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形象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能够极大地拓展幼儿观察、思维的空间,实现拓展幼儿的视野、丰富幼儿的知识、开发幼儿的潜能的作用。

一、诱思激趣,注重引入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和认识

兴趣。探索情境的创设就是教师在幼儿知识结构和教学内容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触发幼儿迫切想弄清未知事物的愿望,激发幼儿求知的兴趣,把幼儿引入探索科学问题的情境之中,使幼儿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从而启迪思维。

在大班科学活动《蝌蚪和青蛙》教学中,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了小蝌蚪破卵而出、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小尾巴消失、变成小青蛙的动态画面,使幼儿感到“似曾相识”,有“难道其祥”,这对“熟悉与陌生”的矛盾就使幼儿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这样就帮助幼儿确立了探究的主题,可以利用身边的器材进行培养和观察,完成后续的实施探究和结果反思活动。

二、培养能力,注重过程

科学活动素材不仅仅来源于课堂,在幼儿的生活经历中到处可以见到各种科学事实,

所以教师要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记录能力和表述能力,利用家校合作完成科学教育活动。

在《面包发霉了》一课教学中,幼儿对微生物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而教材内容又不足以完成幼儿对知识的需求,我们就把《面包发霉了》作为综合实践课进行探究式教学,设计了发展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的探究过程,收集幼儿的问题,共同确定探究主题,分小组布置任务,家长帮助完成网络资源检索,教师指导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制作科学小报,小组发布学习成果,展示交流。这样的教学过程给了幼儿直接的亲身经历体验,同时也帮助幼儿完成了科学发现的研究过程,幼儿在过程能展示自我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思维训练,培养品质

科学活动学习中,幼儿经常会发现解释某种科学现象有某种需要,但是这样的需求又

会与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产生矛盾,而这正是科学研究的关键所在,教师要以此为契机,来培养幼儿的科学品质,完成幼儿的科学思维的训练。如在科学活动《冬眠的动物》中教师布置任务,让小朋友收集材料了解动物的各种过冬方式。活动完成后,有的幼儿提出问题“大树怎么过冬?”“为什么有的树冬天落叶,有的树不落叶”“蔬菜为什么要盖上暖棚”,这些问题有效地激发了幼儿的思维活动,教师要利用家园合作共同完成资料收集、整理和交流反馈的活动,实现对幼儿科学品质的培养。

四、发展想象,拓展思维

科学活动的教学设计中要关注幼儿思维发展,培养幼儿想象力,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不

互联网在幼儿园教学与管理中的应用探究 第10篇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整合”中的应用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信息技术已悄然走入我们的课堂,课程整合的实验已经深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现代教育观念已有改变,教学效率已有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教学环境,作为一名科学课程教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运用怎样模式更能有利于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利用信息技术拓展科学课的教学内容

丰富的网络资源,信息容量非常大。网络技术的崛起,不但给现代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也给现代教育注入了新的生命,使其产生了一次重大飞跃。很多困惑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问题都可以通过网络知识得到解决。教师的备课也不再是传统的“写”教案,而是从各种信息媒体上搜集大量的信息资料丰富教材内容,然后在教学策略的层次上将教学资源进行重组,以备教学使用。

如在教学《比较水的多少》一课时,教材上的内容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于是,我们充分运用网络教学环境资源的优势,在收集学生的许多问题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在网络中进行查询,使学生更多地了解了比较水多少的各种方法,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二、利用信息技术优化科学要素的呈现方式

现行的小学科学教材中,很大的不足就是经常会出现一些离现实、离这个时代比较远的统计信息,教学内容明显滞后,落后于时代的发展。然而现实的生活材料与信息,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因此,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把科学教学内容中抽象的部分转化为学生可以直接接受的形式,优化科学要素的呈现方式,以利于学生对科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教学《比较水的多少》一课时,需要让学生认识量筒的特点。我通过动画演示:使用量筒读数时,要使视线与液面凹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这一点,学生都看得津津有味,这样既形象又直观,还节省了教学时间。

我们正是利用了信息资源、现代化手段来跨越时空的界限,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科学教学中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和现代化手段,与小学科学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优化科学要素的呈现方式,让学生的科学学习置身于信息化的时代,同时也可拓展教师的知识视野。

三、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自己寻求答案

我认为信息技术和科学课的整合,不应该只停留在教师做做课件,学生动动鼠标,而应该让学生真正学会怎样运用信息技术去搜集想要的资料,到哪里去找资料。科学教材当中有很多内容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教学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并不一定是通过老师讲授这种方法来传授给学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学科中强大的网络媒体,利用学生已有的上网技能,把课题提供给学生后就让学生根据研究内容自己上网去寻找与之相关的材料,教师可以适当给学生提供一些科学方面的网站的网址。通过这种形式,学生能找到很多与研究内容相关的材料,甚至是超出教材的内容也会有。我在课前让学生在网络中搜寻比较水的多少的方法,在课上通过分组讨论,学生们各抒己见,由于事先有所准备,大家参与的热情很高,活动进展的也很顺畅。这样一来,学生不光是通过自己动手寻找到了所研究问题的答案,还学会了本课以外的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把网络作为一种工具和手段来搜集资料。我们要做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习,而并不是学到了什么。

互联网在幼儿园教学与管理中的应用探究 第11篇

一、人性化管理的长远意义

我国在教育方面已经越来越重视人性化管理, 随着新课程改革, 我国的幼儿教育在管理上已出现革新。一些幼儿园在管理方式上遵行新课改的内容, 将人本主义、人性化管理全面融入教学管理中, 提高了幼儿园的教学质量。人性化的管理理念不但会影响到幼儿的发展, 还能够对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产生一定影响[1]。比如, 在幼儿园出现一些紧急状况时, 教师可以根据当时的形势采取最为正确的补救措施而不需要考虑相关硬性规定。这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自主性。同时人性化管理条例的建立能够让教师间的关系变得融洽, 给幼儿园创造一个人际关系良好的发展环境, 这更加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 让幼儿能够在幼儿园中达到学习知识和健康成长两不误的目的。人性化的管理意识能够全面促进幼儿园的教学改革, 让幼儿园中的教师关系、幼儿的学习环境能够得到全面改善, 对幼儿园未来的发展方向具有指导作用。

二、以幼儿为本的管理理念

(一) 公平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人平等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教师在对待幼儿时也需要对其有相应的尊重, 不能因为其年龄小、过于淘气而对其有所看法。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以及与幼儿的接触过程中, 要对所有的幼儿一视同仁, 注重每个幼儿的想法, 包容幼儿淘气的行为, 将公平性融入与幼儿的接触中。教育的本质就是以人教人,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如果对幼儿区别对待, 会使其在今后的成长中对于公平性的认知出现问题, 对其内心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 教师和幼儿之间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对所有的幼儿一视同仁, 才能让幼儿把教师当作朋友而不是一个特权人物, 让幼儿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更近。

(二) 关爱幼儿

无论是从幼儿的年龄来说, 还是从教育的方式来说, 教师对于幼儿都应该充满爱。教师不能把工作单纯地当作完成某项任务来完成, 在日常工作中对幼儿的教学任务是重点, 但也不能忽视幼儿的身心成长情况。教师对幼儿的.关爱可以让其在幼儿园这个环境中不把教师当作这里的管理者, 而是一个像家人一样的角色。

三、以教师为本的管理理念

幼儿园对于教师的管理要科学合理, 但也要尊重每位教师的个性和人生追求, 包容每位教师不同的价值观。良好的、人性化的管理体系的建立可以让教师在幼儿园中更好地实现自我发展。这是融合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良好办法。

四、以家长为本的管理理念

(一) 家长与孩子的沟通

我国社会各界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都非常关注, 每个父母更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教师在制定相关的教学内容和任务时应该和家长拥有更多的交流, 让家长和教师一起为幼儿制定合理的发展方向[2]。对于幼儿的教育责任, 无论从哪方面来说, 家长都有自己的任务, 所以家长在对孩子的管理要和幼儿园的管理方式一致, 一起保证幼儿的未来发展。

(二) 家长与幼儿园的沟通

家长之所以会将孩子送入幼儿园, 一定是对该幼儿园充满信任。幼儿园为不辜负家长的信任, 应给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对于家长给幼儿园的意见要适当采纳, 从而打造幼儿园和家长联合教育幼儿的教育体系。

五、幼儿园不够人性化的现象

(一) 管理制度僵硬

很多幼儿园在经营过程中为防止出现少部分教师因幼儿过于淘气而过多地批评指责, 影响幼儿园的招生工作, 制定了大量具体的管理条例, 让教师在日常工作中都有相应的规定。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教师在管理中的自主性。典型例子就是打着“午休有利于身体健康发展”的幌子强制孩子进行午休, 还有学生的日常活动的区域也被固定。

(二) 教师人员选择不合理

幼儿教育需要心思缜密、富有同情心的人才能胜任, 为此很多幼儿园在招收人员方面基本都选择女性。然而, 女性虽然更容易胜任这一岗位, 却容易在教学压力下滋生不好的情绪, 再加上我国人情社会的现状, 在不公平的对待方式前, 教师间的关系紧张, 会产生难以调和的矛盾, 这会严重影响幼儿园的教学环境。

(三) 片面化教育

虽然教师和幼儿园已经认识到人性化教育的重要性, 但因为有些幼儿的特殊性会严重影响相关人性化措施的实施。教育管理的片面化是幼儿园人性化教育的掣肘。同时, 幼儿园中各个幼儿家庭的社会关系复杂, 教师要面对的家长多种多样, 严重地制约了教师和家长间的沟通交流, 让教师的工作难以做到位, 使得幼儿园的管理层对教师颇有微词, 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

六、措施分析

(一) 精心打造交流平台

要将人性化管理方式全面运用到教学平台中, 幼儿园就必须在管理方式制定时让所有的教师提供意见, 一起参与制定过程, 这样制定的管理方式才能符合人性化的精髓, 并且人人参与制定的管理条例能够缓解教师间日益紧张的关系, 促进教师和谐关系的发展。

(二) 从教师的角度考虑课程编辑

对于相关课程的编排, 幼儿园一定要从教师的角度考虑, 在一些课程上的时间的改动能够极大地体现幼儿园对教师的关怀, 增加教师的凝聚力。比如对于一些离家远的教师, 在编排课程时尽量选择偏后的时间;上课时间的制定一定要符合天气, 冬天的日照时间和夏天日照时间的差异一定要考虑进去。此外, 在制定相应的教学安排时要考虑教师的自身兴趣, 比如一个喜爱英语的人和不喜爱英语的人在英语教学方面一定存在很大差距。

(三) 建立相应的奖励制度

幼儿园人性化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就是教师, 同时教师也是幼儿园中和幼儿接触最密切的人。幼儿园对待教师的态度应该是尊重和鼓励, 相应的奖励制度的建立能够指引教师的教学方向, 并增加教师的工作热情, 使得人性化管理在幼儿园中全面开展。

结语

综上所述, 教师是我国推行人性化幼儿教育的基础, 只有在教师的管理上达到人性化, 才能全面促进幼儿园的人性化管理改革。幼儿园人性化管理是我国幼儿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 全面促进该制度的革新能够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带来巨大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许耀琳.幼儿园教学管理制度现状反思及其完善[J].学前教育研究, , (09) :64-66.

上一篇:县代表主持词下一篇:走读生安全责任保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