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电复律范文

2024-06-02

心脏电复律范文(精选4篇)

心脏电复律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组患者为2008年9月—2010年10月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21例, 其中男16例, 女5例;年龄26~69岁, 平均 (56.6±6.9) 岁。21例为标准均按美国麻醉医师心律失常分级 (ASA) 为Ⅱ~Ⅲ级的严重心律失常患者, 其中包括心房颤动8例, 心房扑动8例, 室上性心动过速5例。

1.2 方法

患者电复律前禁食, 上肢静脉留置套管针, 检查备好抢救器械和药品, 连续监测生命体征。持续面罩吸氧 (5 L min) 下实施催眠镇痛术[1]:静注丙泊酚、氯胺酮各0.5 mg Kg, 观察患者神志与呼吸1~2 min, 待患者进入催眠镇痛状态 (呼之无应答或回应语言含混, 睫毛反射减弱或消失, 自主呼吸平稳) 后, 即可进行体外直流电复律;若不能进入催眠镇痛状态, 则酌情分别追加上述两药0.1~0.3 mg/kg, 直到患者进入催眠镇痛状态再行电复律。复律采用日本产光电TEC8250K型的除颤仪进行同步直流电复律, 转复电能分别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50~100) J、房扑 (l00) J、室性心动过速和房颤 (100~200) J, 可逐渐增加功率, 直至转复。记录静脉注药至患者进入催眠镇痛时间, 注药后2 min、5 min和l0 min时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呼吸频率, 以及丙泊酚、氯胺酮的用量。电复律后随访12 h, 观察并记录有无并发症。

1.3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 两组均数比较用t检验,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全部患者电复律后均成功转为窦性心律, 1次成功18例, 2次成功3例。丙泊酚、氯胺酮用量0.5~0.75 mg/kg。患者进入催眠镇痛时间 (65.4±9.6) s, 初醒时间 (148.3±8.6) s, 清醒时间 (248.8±18.9) s, 注药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清醒后对电复律过程无记忆及其他不适感, 随访无并发症。患者用药前后收缩压 (SBP) 、舒张压 (DPB) 、心率 (HR) 及脉搏血氧饱和度变化 (SpO2) 见表1。

3 讨论

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常感到心慌、胸闷、心绞痛、晕厥和呼吸困难, 严重时可诱发心力衰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甚至室颤。此时需要紧急外理, 尽快控制以挽救患者生命。药物复律和直流电复律是临床上常用的处理方法, 尽管药物复律治疗仍然是主要方法, 但其有效率较低, 且可能导致新的心律失常发生。

心脏电复律是窦房结重新控制心律的一种电学治疗方法, 主要原理是利用短暂的高能量脉冲电流瞬间通过体表作用于心脏, 心肌细胞瞬间除极, 心脏短暂电活动停止, 然后窦房结重新主导心脏节律, 心律失常随之消除, 窦房结功能恢复[2]。心脏电复律简便、安全, 已成为紧急救治室颤和其他快速心律失常的首选治疗方法。但复律电流对患者的皮肤及肌肉会产生一定刺激, 可导致皮肤灼痛和痉挛, 令患者产生焦虑或恐惧感, 因而需有麻醉干预, 以达舒适化医疗。

*与基础值 (用药前) 比较, P<0.05。

近年来, 临床上主要以丙泊酚对电复律患者进行麻醉处理[3], 但是单用丙泊酚, 不但达不到镇痛的目的, 还会导致患者血压明显下降。对原有心律失常的电复律患者, 应用丙泊酚后能导致心肌缺血 (低血压) 、梗死等严重并发症。

催眠镇痛术是专门为体表小手术、关节复位、烧伤换药、人工流产、胃肠镜和支气管镜检查提供无痛、无记忆的舒适化医疗, 而研发的一种静脉麻醉技术[4,5,6], 尽管也用到了丙泊酚, 但同时也应用了对心脏有正性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的氯胺酮, 恰好抵消了丙泊酚的心脏抑制作用, 能有效维持循环稳定, 同时氯胺酮体表镇痛效能强, 且有支气管扩张作用, 小剂量无呼吸抑制, 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其安全性也得到了临床和血气分析验证[7,8]。在电复律术中应用可以有效消除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和恐惧, 减轻机体应激反应, 复律期间患者循环稳定, 且无呼吸抑制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术毕苏醒迅速, 无痛苦记忆,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电复律麻醉方法, 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心律失常,直流电复律,催眠镇痛术

参考文献

[1]黄冰, 袁孝忠, 陶素萍, 等.催眠镇痛术在乳房肿块切除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1, 17 (2) :94-95.

[2]周霞, 赵达明.有关体外电复律的几个问题[J].临床军医杂志, 2009, 37 (5) :929-931.

[3]李勇, 丛培玲.麻醉药物在心脏电复律前的应用[J].中外医疗, 2009, 3 (2) :67-68.

[4]陆雅萍, 黄冰, 杨东方, 等.催眠镇痛肌松术用于难复性肩关节脱位的手法复位[J].临床医学, 2005, 25 (11) :54-55.

[5]黄冰, 陈圣和, 陈寿根, 等.解痉催眠镇痛法无痛肠镜[J].中国内镜杂志, 2003, 9 (7) :4-6.

[6]孙建良, 黄冰, 陆雅萍, 等.小剂量咪唑安定-氯胺酮-异丙酚在纤维胃镜检查中的应用[J].浙江临床医学, 2004, 6 (3) :179-180.

[7]陆雅萍, 方向明, 胡奕, 等.催眠镇痛肌松下支气管插管选择性患侧肺控压吹张治疗术后肺不张的临床效果[J].中华医学杂志, 2011, 91 (9) :623-625.

体外电复律治疗心房颤动的护理体会 第2篇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入选54例患者中风湿性心脏病38例, 特发性房颤9例, 高血压病4例, 冠心病2例, 心肌病1例。男23例, 女31例, 年龄27~63 (48.3±10.0) 岁。房颤持续时间7d~10年 (3.61±3.64) 年。复律前首先做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排除左房及其他心腔内血栓, 并符合下列条件者入选[1]: (1) 左室射血分数 (LVEF) ≥50%, 无明显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 (2)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 ≤55mm; (3) 左房内径 (LAD) ≤55mm; (4) 彩色多普勒提示二尖瓣或主动脉瓣返流时, 2D-超声无明显左室血液动力学障碍表现; (5) 一般入选年龄≤65岁。

1.2 电复律方法[2]

患者前胸和后背的心脏投影区贴敷铝箔片与除颤器电极板相连, 后背铝箔片置左肩胛下, 平脊柱旁线。前胸铝箔片恰覆盖心房投影区。采用R波同步电复律。根据患者身高、体重、胸壁厚度, 尤其左房大小、房颤波幅度和房颤持续时间, 选择初始复律能量。有既往复律能量记录者可参照前一次复律能量一次成功。一般选用能量顺序为50→70→100→150→200J个别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采用10→15→20→30→50J递增。复律成功后采用胺碘酮维持。剂量为0.2g每天1次或0.2g每天1次, 每周使用5d。

1.3 结果

电复律成功51例 (94.4%) , 电复律能量 (78.6±40.6) J。电复律1个月后维持窦律50例 (98.0%) , 电复律6个月后维持窦律45例 (88.2%) , 电复律1年后维持窦律37例 (72.5%) , 电复律2年后维持窦律29例 (56.9%) 。

2护理体会

2.1 术前准备

2.1.1 心理护理:

电复律前患者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会加重心功能负担。我们针对患者存在的复杂心理, 运用温和、开导、鼓励的语言多与患者交谈, 了解患者术前的心理状态, 对症施护, 消除患者思想顾虑, 取得患者的合作。

2.1.2 患者术前准备:

入选复律的患者首先进行口服胺碘酮负荷疗法, 剂量为0.2g每天3次, 共7d。在负荷疗法结束时, 未自行复律者行电复律。若血钾水平偏低应补钾, 采用GIK液, 给予门冬酸钾镁或应用螺内酯使血钾水平≥4.0mmol/L。心脏超声存在左房血栓时, 用华法令抗凝治疗, 至血栓消失;房颤时间超过48h, 抗凝治疗3周, 复律后抗凝治疗4周。

2.2 术中护理

2.2.1 常规护理:

电复律随时有意外情况发生。应该在术前充分估计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备好急救药品及器材, 如气管插管、氧气、抗心律失常药物、呼吸兴奋剂、肾上腺素、阿托品等。术前嘱患者排尿, 去除假牙, 解开衣领、裤带、吸氧4~6L/min。建立静脉通道, 作12导联心电图。了解术前心律情况。持续心电监护, 监护时应减少干扰。保持图象清晰, 固定好电极位置。

2.2.2 密切观察、加强监护:

术中患者要使用地西泮 (0.3~0.5mg/kg) , 护士遵医嘱将药物缓慢静脉推注, 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神志, 穿刺部位有无肿胀。并指导患者数数, 直至患者含糊数不清楚, 呈嗜睡状态, 睫毛反射消失。此时立即停止推药, 观察患者呼吸频率, 有无呼吸困难, 发绀, 呛咳。报告医师电复律可以进行, 电复律手术由技术熟练有临床经验的医师操作, 操作时做到稳、准、快。电击时, 注意保护患者不要跌床。同时护士术中督促术者及其他人员避免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确保安全。密切观察心电监护, 有无P波出现。

2.3 术后护理

2.3.1 体位:

电复律后未完全清醒者应平卧, 头偏向一侧。患者完全清醒后可取舒适的卧位, 嘱患者不要下床活动。由护士协助生活护理。

2.3.2 心电图观察:

电复律成功后立即行心脏听诊。作12导联心电图, 以便与术前心电图对照观察P波形态, 有无S-T段抬高及QRS波改变。监测生命体征, 持续24h心电监护。电复律后可能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如:房性、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等, 一般均短暂可自行消失, 可不予处理。

2.3.3 健康指导:

避免过劳及情绪激动;严格掌握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剂量和间隔时间, 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时及时停药, 患者术后应用胺碘酮可很好的维持窦律。

2.4 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2.4.1 低血压:

患者电复律后血压偏低, 心电图示ST段压低或抬高, 血清酸轻度增高, 可能与高能量电复律造成的心肌损害有关。患者平卧, 冬天注意保暖。监测血压, 观察患者意识状态, 有无烦躁、表情淡漠, 注意皮肤温度及颜色。保持呼吸道通畅, 持续吸氧2~4L/min。记录排尿量, 以了解肾脏灌注量是否充足。1例患者低血压持续了5~10h后恢复正常, 未作特殊处理。

2.4.2 急性肺水肿

多出现在电复律后1~3h内, 也可发生在24h以后。易发生于有潜在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 尤其易发于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病变及心肌病的患者。患者表现为:突然端坐呼吸, 气促, 呼吸困难, 咯出大量粉红色泡沫痰, 双肺底有多数湿啰音。本组未出现急性肺水肿。

2.4.3 栓塞:

发生率为1%~5%, 多发生于心房纤颤时间较长呈现出左房扩大的患者。可发生于电复律后即刻或24~48h内。由于左心房附壁血栓被电击脱落随血液运行。栓塞部位不同可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本组由于电复律指征掌握得当, 经心脏超声检查发现附壁血栓的复律前使用抗凝治疗, 未出现此并发症。

2.4.4 皮肤烧伤:

本组有1例电复律后局部皮肤红, 患者述疼痛, 据分析电极板与皮肤接触不良及导电糊涂布不均匀有关, 术后我们用碘伏消毒烧伤处, 并用无菌纱布覆盖, 观察皮肤有无破损及分泌物, 以便及时处理预防感染, 未发生感染。

关键词:心房颤动,护理

参考文献

[1]刘坤申, 边树怀, 夏岳, 等.胺碘酮在心房颤动复律和预防复发中的作用[J].中国心脏起搏器与电生理杂志, 2001, 15 (5) :308-310.

心脏电复律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室性心动过速患者60例, 随机分组方法:随机数字表法, 分为两组, 药物+电复律组和药物组, 每组例数一致 (30例) 。所有患者年龄低于等于45岁, 无窦房结功不良。

30例药物组患者中:年龄最低23岁, 最高45岁, 平均年龄为 (32.61±2.31) 岁。男性18例, 女性12例。病毒性心肌炎8例、冠脉粥样硬化心脏病7例、风湿性心脏病6例、扩张型心肌病4例、糖尿病性心肌病4例和儿茶酚胺性心肌病1例。

30例药物+电复律组患者中:年龄最低21岁, 最高45岁, 平均年龄为 (32.12±2.45) 岁。男性18例, 女性12例。病毒性心肌炎9例、冠脉粥样硬化心脏病7例、风湿性心脏病5例、扩张型心肌病4例、糖尿病性心肌病3例和儿茶酚胺性心肌病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方面基线情况比较上有良好的可比性, 确保了组间比较的意义。

1.2 方法

两组均积极控制原发病, 纠正电解质紊乱, 行卧床、镇静、抗心衰、吸氧、扩冠、心电监护等。药物组用胺碘酮治疗。3~5 mg/kg胺碘酮注射液稀释用在10 min内缓慢推注, 若无效重复1~2次, 总量不超过10 mg/kg, 后继续以1 mg/min的速度滴注6 h, 后改为0.5~5 mg/min维持72 h, 后改为口服。药物+电复律组用胺碘酮+电复律治疗。在胺碘酮治疗基础上, 对无效患者采取电复律治疗, 采取同步和非同步电复律方式, 同步能量50~100 J, 非同步100~200 J, 从低能量开始逐渐递增[3]。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复律效果及死亡、并发症情况。心率降低且转为窦性心律为复律成功[4]。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患者治疗结果数据以SPSS21.0软件处理, 复律效果及死亡、并发症情况等数据用%计数数据形式表示, 行χ2检验。该研究患者治疗结果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判定标准:P<0.05。

2 结果

2.1 复律成功率比较

跟药物组复律成功率73.33%比较, 药物+电复律组复律成功率明显较高, 达到93.33%, 经χ2检验行统计学处理显示复律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死亡率比较

跟药物组死亡率16.67%比较, 药物+电复律组死亡率3.33%, 有明显优势, 经χ2检验行统计学处理显示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并发症比较

跟药物组比较, 药物+电复律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相似, 两组均有2例患者出现血压下降和心率减慢, 对症处理后缓解, 经χ2检验行统计学处理显示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室性心动过速为常见心内科急症, 危及患者生命, 需进行紧急处理, 电复律可选择性应用, 也可于紧急情况应用。急诊电复律多用于室性或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所致紧急状态的救治, 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但在应用时需把握相应指征, 因洋地黄中毒所致室性心动过速为绝对禁忌证[5,6]。适应症包括室性或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快速性心律失常并发血流动力学障碍、原有束支传导阻滞所致室上性快速心动过速。电复律可迅速终止心律失常, 为患者抢救赢得时间, 但因电击能量对心肌细胞损伤大, 因此尽量以低能量多次电击减少损伤。另外, 影响电复律治疗效果的因素包括心功能、原发病、心律失常持续时间、水电解质和酸碱紊、用电复律形式、能量等, 因此在应用时需严格把握适应证, 并注重水电解质紊乱等的纠正, 根据患者病情实施个体化能量调整, 以提高复律成功率[7,8]。

该研究显示, 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在胺碘酮治疗基础上, 对无效患者采取电复律治疗, 效果确切,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国政, 朱安平, 李红旗, 等.扩张型心肌病并发室性心动过速电复律成功一例[J].海南医学, 2011 (20) :130-131.

[2]于建才, 蔡安盛, 孙鹤, 等.伴左室附壁血栓形成室速电复律成功1例[J].中国急救医学, 2014 (9) :863-864.

[3]Oduneye, S.O., Pop, et al.Postinfarction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Substrate Characterization:A Comparison Between Late Enhancemen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Voltage Mapping Using an MR-Guided Electrophysiology System[J].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2013, 60 (9) :2442-2449.

[4]赵斌, 邹弘麟, 蒋立虹, 等.心内直视术后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的体外同步电复律治疗观察[J].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0, 31 (8) :53-55.

[5]王洪, 洪浪, 赖珩莉, 等.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0, 24 (4) :315-319.

[6]Hong-Bo Xie, Zhong-Mei Gao, Hui Liu, et al.Classification of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and fibrillation using fuzzy similarity-based approximate entropy[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 2011, 38 (4) :3973-3981.

[7]江明宏, 舒茂琴, 刘亚忠, 等.静脉艾司洛尔治疗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4, 20 (1) :68-70, 110.

心脏电复律 第4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5年9月—2010年6月我院安装ICD病人52例, 对所有病人随访3个月~57个月, 其中出现有明确诱因的电风暴现象12例, 包括低钾血症 (血钾≤3.5 mmol/L) 3例, 擅自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2例, 药物不良反应2例, 合并心力衰竭2例, 心肌缺血2例, 紧张、焦虑诱发电风暴1例。12例病人分别为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 ARVC) 3例, Brugada综合征3例, 扩张型心肌病2例, 长QT综合征2例, 心肌梗死2例;病人术后电风暴发生时间从术后1个月至3年;入院次数1次~5次, 均因ICD电风暴收治入院。

1.2 治疗及预后

入院后给予调整抗心律失常药物, 优化ICD参数, 积极治疗基础病, 控制诱发因素及心理治疗。12例ICD电风暴病人均病情稳定后出院。

2 观察与护理

2.1 病情观察

本组ICD病人因为长期处于室性心动过速或者心室颤动发作和处于ICD发生电击的担忧中, 出现了恐惧、焦虑、抑郁、行为对抗和自杀倾向等心理问题。12例病人都出现了焦虑和抑郁的心理问题, 表现为情绪紧张、内心痛苦、内疚或情绪低落, 或者是愤怒、烦躁不安。有的病人因为极度担心放电不敢躺下睡觉, 觉得只要躺下就会发作室性心动过速, ICD就要放电。有心电监护的病人还会一直观察自己的监护内容, 不停地询问医务人员自己的病情。3例病人因为频繁发作室性心动过速, 导致ICD频繁放电, 每次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 病人就会大叫“要放电了, 快叫医生, 快点给我推药, 我受不了了”等, 情绪异常恐惧, 从而导致行为对抗, 甚至强烈要求放弃治疗等行为。1例严重焦虑、忧郁的病人出现了对抗ICD的行为, 要求取出ICD, 甚至要求医务人员为其注射药物无痛苦死去。

2.2 用药护理

ICD病人电风暴期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减少恶性心律失常发作频率, 减少ICD放电次数, 节省ICD能量消耗。β受体阻滞剂是治疗心室电风暴最为有效的药物 (常选用美托洛尔) , 美托洛尔5 mg缓慢静脉推注10 min左右, 间隔5 min可再次使用, 必要时连续3次, 共15 mg。次选胺碘酮或索他洛尔, 胺碘酮150 mg+生理盐水10 mL 10 min内静脉注入, 间隔15 min可再次150 mg推注, 维持量0.5 mg/min~1.0 mg/min, 24 h总量不超过2 g。必要时β受体阻滞剂与胺碘酮可联合使用。告知病人β受体阻滞剂、胺碘酮、奎尼丁等抗心律失常药可以防止发生电风暴, 节省ICD能量消耗, 但这些药物本身可能还存在致心律失常作用或可能增加起搏或除颤阈值, 且药物的治疗效果也存在个体差异。如胺碘酮可使心室复极离散度进一步增高, Ⅰc、Ⅰb类药物可使心室除颤阈值増高, 均可导致心律失常恶化。静脉使用此类药物时应注意速度、用量、药物作用及副反应, 密切观察病人心律、心率、血压变化并重视病人主诉,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胺碘酮溶液为酸性, 不宜用葡萄糖溶液而应用生理盐水配制, 静脉泵入胺碘酮时, 最好用中心静脉给药, 以避免静脉炎。如使用周围静脉, 则胺碘酮的浓度要在3 mg/mL。另外, 使用精密输液器也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静脉输注胺碘酮时要每30 min巡视病人1次, 及时发现药液外渗。对于口服美托洛尔或胺碘酮的病人应嘱其按时按量服用, 勿擅自减量或停药, 教会其自数脉搏, 同时观察病人有无变态反应、胃肠道反应等药物不良反应。长期口服胺碘酮的病人要定期复查胸部X线片、监测肺功能、肝功能及甲状腺功能。

2.3 配合调整ICD参数

ICD电风暴期除了抗心律失常药物控制电风暴的发作外, 还可以通过调整ICD设置的参数来防治电风暴。通过延长ICD的室性心动过速识别时间可部分减少ICD的放电次数, 调整抗心动过速起搏的V-V 间期和阵数、短阵快速起搏和阵内递减起搏的联律间期及起搏周期等, 可以达到更合理的分层治疗和防治电风暴。安置病人平卧于床上, 安慰其情绪, 暴露并清洁植入ICD位置的皮肤, 远离有辐射或磁场干扰的一切物品, 密切观察病人心电图变化:是否有QT延长或缩短;有无高尖T波或巨大的T波深倒或瀑布样T波;有无ST抬高或压低;室性期前收缩是否有多源性。询问病人有无不适主诉, 备好抗心律失常药物、除颤仪、吸引器、简易呼吸器等抢救物品, 配合医生予以除颤等抢救治疗。

2.4 诱发因素的控制及护理

临床多种因素可以诱发和加重心脏电不稳定性, 从而促发电风暴发生。常见的诱发因素包括电解质紊乱 (主要是低钾、低镁血症) 、心力衰竭、心肌缺血、药物不良反应、精神心理因素[3,4], 因此在治疗电风暴的同时要积极配合医生祛除各种诱发因素。对于安装ICD的病人, 低钾易诱发电风暴的发生, 因此应配合医生监测血钾并保持血钾在4.0 mmol/L~5.5 mmol/L;合并有心力衰竭的病人给予抗心力衰竭治疗, 防止上呼吸道感染, 保持大便通畅, 嘱其勿用力排便, 避免诱发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治疗药物, 如利尿剂, 可能造成低血钾, 儿茶酚胺过度激活, 促发电风暴, 因此利尿剂应选择保钾利尿剂, 如螺内酯。如有低钾、低镁则口服氯化钾缓释片 (补达秀) 、门冬氨酸钾镁 (潘南金) 或静脉补钾, 进食富含钾的食物, 如橘子、香蕉、橙子等。对心肌缺血促发电风暴的病人, 要配合医生给予扩张冠状动脉或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改善心肌缺血症状;对药物不良反应引起的电风暴的病人给予相应药物护理;对精神心理因素促发电风暴者予以心理护理。此外, 临床中电风暴诱发因素除了以上5种, 还有病人擅自停药造成电风暴现象, 嘱病人按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后电风暴现象可明显减少。

2.5 心理护理

告知病人精神因素是诱发心动过速的重要因素之一, 植入ICD的病人因紧张、焦虑、烦躁等精神因素引起交感神经兴奋, 诱发室性心动过速。通过沟通了解病人产生心理问题或障碍的原因、使病人认识疾病产生的原因, 发生的过程, 了解ICD的作用是终止快速性心律失常, 预防心源性猝死, 而不能对疾病本身进行治疗。有的病人只通过心理沟通不能解决问题, 可采用改良的森田疗法[2]进行治疗, 进行心理治疗的同时可以使用抗焦虑和抑郁的药物, 如百忧解, 密切观察疗效和副反应。 大部分病人的心理问题是因为ICD放电或者担心ICD放电引起, 所以要配合医生, 通过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终止或预防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的发作。鼓励病人家属参与病人的心理护理, 共同组成病人的支持系统, 充分利用亲情之间的信任和理解, 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12例病人给予心理护理后心理问题得到了解决, 1例行为对抗有自杀倾向的病人也没有发生自杀事件。

总之, ICD电风暴是一种严重但可治的临床综合征, 电风暴给病人的心理和生理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调整ICD参数、有效的心理护理、积极控制诱发因素能有效控制电风暴或减少电风暴的发作。

参考文献

[1]Israel CW, Barold SS.Electrical stormin patients with ani mplan-ted defibrillator:A matter of definition[J].Ann Noninvasive Elec-trocardiol, 2007, 12 (4) :375-382.

[2]祁述善, 方臻飞, 刘启明, 等.认知行为疗法在防治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术后抑郁、焦虑症状的临床应用[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2, 6 (4) :221.

[3]Link-Zipes DP, Camm AJ, Borggrefe M, et al.ACC/AHA/ESC2006 Guide-line for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VentricularArrhythmias and the Prevention of Sudden Cardiac Death: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and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Committee for Practice Guidelines (writing committee to develop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and the prevention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Developed incollaboration with the European Heart Rhythm Association andthe Heart Rhythm Society[J].Circulation, 2006, 114 (10) :385-48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心脏电复律】相关文章:

心脏超声对预测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评价09-11

心脏检查05-13

心脏活动05-20

心脏手术06-19

心脏肿瘤07-02

心脏运动07-09

心脏毒性研究05-17

心脏射频消融05-28

心脏超声检查06-03

老年心脏手术06-30

上一篇:陕西佳县下一篇:数学课合作学习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