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与运动服装

2024-05-05

体育运动与运动服装(精选12篇)

体育运动与运动服装 第1篇

1 运动服装对体育运动的影响

1.1 高科技的运动服装提高了体育运动的运动成绩,促进了竞技体育运动向“更高、更快、更强”的方向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在竞技体育中的应用和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也日益渗透到与此相关的专业运动服装的设计和制作上。随着人们对运动极限挑战的空间越来越小,运动装备在比赛中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而在各类专业的运动装备之中,服装对于运动员的影响和帮助是最为明显的,运动服装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到一名运动员的水平发挥。特别是在高速运动中,衣服上的细小的变化都能影响运动员的成绩。因此,体育界和科技界十分重视对新型运动服衣料及新型运动服的研究和开发。

高科技服装对竞技运动的深刻影响,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改变了世界泳坛的格局的泳衣。几乎大半金牌得主都穿上一种特殊的泳衣———“连体鲨鱼装”。2008年,以“鲨鱼皮”为代表的高科技泳衣帮助游泳运动员在长池和短池游泳比赛中,共计105次刷新了世界纪录,一时间,“鲨鱼皮”名声大噪,似乎谁穿上这套魔衣,谁就视世界纪录如儿戏。有鉴于此,2009年国际泳联推新规,“鲨鱼皮”高科技泳衣被禁,从此宣布了对高科技泳衣的设计设定限制。

运动总是与挥汗如雨等词汇联系在一起。研究表明,当环境温度高于人体的皮肤温度时,人体非但不能通过辐射方式来散热,还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使体内重要的微量元素由于过量出汗而大量流失,从而使运动员在体能和精神上出现疲劳,并直接导致竞技状态的下滑。因此,战胜高温,帮助运动员在比赛前后顺利降温,最大限度地减少来自外界因素的影响,已是各大运动服装厂商竞相追逐的目标。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阿迪达斯公司将“ClimaCool”技术移植外到运动服中,它推出的运动衫和一些其他衣服都采用了新技术和新面料,为运动员营造出了一方清凉,此外,还利用电脑技术定位人体易出汗区,然后在那些部位加强通风。而耐克公司推出了一种“降温背心”,里边填充了12条低温胶块和特殊的通风板。英国、美国和中国都采用美国Avacore科技公司设计的Core-Control系列产品,可以帮助使用者迅速降低体温。荷兰划船队则选择了一套由DSM公司和荷兰应用研究所开发的新服装,可让汗水更有效地蒸发,使身体加速散热,并更好地反射日光[1]。

在观看北京奥运会跳水比赛的时候,也许大家最关心的是郭晶晶与吴敏霞在一连串的优美动作后是不是漂亮地压住了水花,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她们的跳水服后部有一个设计独特的排水槽,在运动员入水时能够将泳衣与身体间的水迅速排干,减小阻力从而减少水花。

除了帮助运动员提高成绩,高科技运动服装还可以帮助保护运动员在激烈的运动中不受到伤害。足球运动员在短裤内另外穿了一条紧身齐膝内裤,这种内裤可以保护大腿的所有肌肉。守门员球衣上身穿的是一种由软胶组成的带有凹花纹的材料,有点像乒乓球拍的胶粒,守门员穿在身上接球时,一是可以减小与球接触时的冲力避免受伤,二是胶粒与球接触的摩擦力可以使接球更加稳健。利用纳米技术研制出的具有防水、透气、保暖、远红外保健、耐洗涤、耐高温等多功能的水上运动训练服,运动员穿上后,不仅感觉柔软、舒适,还可以避免冬季水上运动员易患的感冒、心肌炎等疾病。同样的,纳米技术的应用,还为赛艇、皮划艇项目的运动员,研制出具备抗菌、防臭、防霉、耐洗涤等多功能服装,有效减少长期运动给他们带来的损伤。

1.2 性感、时尚的运动装吸引了更多的观众,提高了收视率,促进了项目的发展。

在现代经济社会,吸引眼球就能创造经济利益。因此,吸引观众、提高比赛的上座率和收视率,是每项体育运动都梦寐以求的事情。赛场上,除了令人窒息的激烈竞争能给观众带来运动的酣畅淋漓之外,俊俏、性感的运动员同样也是令观众赏心悦目、争相观看的热点。尤其是一些女子项目,在一些女子选手穿上了性感、时尚的运动装之后,使得该项目得到了空前的关注,吸引了大批的观众,提高了收视率,极大地促进了该项目的发展。

最好的例子莫过于沙滩排球。为了让这项性感运动保持性感特色,国际排联规定女子沙滩排球选手的球衣,上身必须是紧身短背心,而短裤的裤边,宽不得超过12cm。这一规定显然除了让女选手能够更加自如地运动之外,很显然还希望她们能在比赛中展现女性的健康性感之美。尽管沙滩排球发展的历史只有10多年,可是如今的世界沙滩排球巡回赛的兴旺程度早已超过了有近百年历史的室内排球。在欣赏高超球技的同时,让观众们也享受到了运动员通过比赛服装所展现的比赛之外的美感。这不能不说是如今沙滩排球一度走红的原因之一。改完了沙滩排球,国际排联又着手改革室内排球的服装,他们要求女选手的上衣必须紧身或者修身,期望以此来进一步推动室内排球的红火开展[2]。

而在网球场上,女网选手的靓丽短裙装早已成为吸引眼球的一道风景线。网坛美女库娃,尽管只有两分球技,却是女子网球比赛的大看点之一,只要是有库娃出现的比赛,必定门票脱销。在2000年网球场上,大威廉姆斯全身黄色的连衣裙,辛吉斯一长一短的袖子,库尔尼科娃蓝色的超短裙,小威廉姆斯黑色连衣裙上夸张的图案和图多克两段式露腰装……让观众在欣赏水平比赛的同时,又能享受时装秀带来的赏心悦目。这些美女明星在赛场上出足了风头,赛场外又是各大商家追逐的对象,纷纷邀请他们做各种品牌的代言人。在自己赚足了大把的钞票的同时,不能不说她们为网球在全世界的发展宣传推广起到了无可估量的作用。网球运动由“贵族运动”逐渐成为一项深受人们喜爱的集时尚、前卫、娱乐、健身为一体的大众体育运动,时尚、性感的服装发挥的功效也确实不同一般。

2 体育运动的发展与普及促进了运动服装的社会化

服装促进了体育运动的发展,而体育运动也促进了服装的社会发展。随着体育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运动不再是运动员的专利,人们对运动服装的需求也与日俱增。这种需求为服装厂商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在经历了百余年后,随着奥运会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品牌被奥运赛场所成就,这其中,就有诸如“阿迪达斯”、“李宁”等著名品牌。当然,这些品牌也在反作用于奥运时尚,在他们的设计下,运动服开始不仅仅考虑在赛场上的美观,市场流行成了另一个标准,把运动服做给所有人穿,已经成为一个新的时装课题。

2.1 体育明星的明星效应———效仿

体育明星的明星效应是使得运动服装社会化的催化剂。赛场上,体育明星当然是摄影师们的追逐的对象;赛场外,他们展示了自己的另一种可能:时尚杂志的封面人物、知名品牌的时尚代言人。在赛场和秀场上,运动明星们始终都是时尚的宠儿。如今的运动赛场仿佛是一个时尚秀场,有不少体育明星本身就是时尚弄潮儿,他们关注时尚,时常引领潮流,而其中有些更凭借着俊美的样貌身材、独特的气质和不凡的穿衣品位,成为如今时尚界力捧的新星。体育名人与时尚明星的称号似乎越来越接近,而他们代言商品的热度也直线上升。服装商家们不惜巨资邀请体育明星做代言人,就是看到了市场这块大蛋糕。他们对绿茵场上明星的关注并不亚于广大球探。在足球,篮球等集体项目中,会出现不同的号码,而印有贝克汉姆的7号,乔丹的23号,亨利的14号的球衣特别好卖,就是因为体育明星所带来的明星效应。人们对明星的追捧、效仿,推动了运动服在大街小巷的迅速流行,使得运动服快速地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2.2 大众健身的需求———追求健康、时尚的生活,彰显生活态度与品质的象征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社会休闲时间明显延长,体育文化成为社会主流文化之后,很快发展成为现代人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众健身的兴起,刺激了人们对体育运动服装的需求不断增长。

运动成为一种现代人的时尚,并不是简单的锻炼身体。生活优越的现代人,越来越重视运动的观念并赋予它多元的意义,运动可以强身、可以成为社交的捷径,更可以与流行时尚恰如其分地结合。应该说,都市生活的变化是运动服被时尚青睐的主要原因。首先,现在社会生活节奏很快,人们无暇花大量时间打理着装,所以大方、便捷就成为穿着的主要需求。运动装正有这样的优势,不管是运动时装化还是时装运动化,都令当今的时装大气候日趋舒适与随意。其次,社会审美的转变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健康是现代人时尚的标准之一,一个身穿运动装的人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活力”、“健康”这样的词汇,它成为时尚的“代言人”也合情合理。如今,运动感时装以一匹黑马的姿态,对时装界开始了势不可挡的冲击。在最新出版的时尚杂志里,真正的时尚总是与“运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体育运动的迅速发展与普及,更是使运动服装获得了无限的发展空间。

3 运动服装的发展趋势

3.1 专业运动服装

3.1.1 高科技、高附加值、多功能———以促进运动成绩的提高为目的

现而今的体育运动,已不再是单一的运动员运动水平的较量,也是各国科技水平、经济实力的大比拼。21世纪可以说是体育工业的战场,而对于体育服装业来说,这是一场设计的争夺战,看谁能够在服装面料和样式上取胜,但是最重要的还是看谁能够采用最先进的技术,设计出最先进的产品,帮助运动员提高成绩。对于那些顶级的运动员来说,运动装上一点细小的变化,都会左右夺冠的可能。以促进运动成绩的提高为目的的高、精、尖技术在体育服装上的应用,使得运动服装呈现出高科技、高附加值、多功能的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利用数字化人体数据库进行运动服装的数字化人体模型设计将成为趋势,通过对人体骨架的结构分解、几何比例、人体各个关节自由度以及人体动作分解与姿势组合的参数化设计运动服装,使得对服装更加贴合运动员的个人特点。随着科技的进一步的发展,纳米等新型材料的不断研制,势必会推出更先进、更人性化的运动服装。科技———这个时代的标志,基于它的强大动力,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由平凡到神奇的天地。

服装的设计越来越多地融入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对提高运动员成绩,保护运动员的安全,避免受到运动损伤,提高比赛的对抗强度和观赏性等,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可以说,科技引领着运动服装的发展,也使得运动场上的竞争更加精彩纷呈。

3.1.2 时尚、性感———以提高收视率、吸引观众为目的

运动服装所呈现出的良好视觉效果,对于提高现场观众的积极性和以电视和网络为直播为主的大众媒介前的观众有着良好的刺激作用。

有感于网球等项目的发展经验,国际乒联近年来也一直期望着女乒选手能穿上漂亮的短裙装,为乒乓球运动增加更多的时尚元素,提高观赏性。羽毛球、壁球,包括足球等运动项目,都将运动员服装的改革提上了议事日程,希望通过对于运动员的服装,特别是女运动员的服装的改革,来提高赛事的观赏性,使这项运动吸引更多的观众。毫无疑问,时尚、性感的服装最能吸引人的眼球。尽管这种着装引来了一些人的诟病,但是它在提高收视率、吸引观众、开拓市场上的作用却是显而易见的。由此可见,在今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时尚、性感的服装将是运动场上,尤其是技能类运动项目服装的一大趋势。

3.1.3 突出民族特色———以展示民族特色文化为目的

体育运动与政治的关系向来就是密切相连。随着各国在体育领域日益激烈的争夺,比赛服装的政治色彩也越来越浓厚。一届大型的体育赛事,不仅是竞技体育实力的较量,也是展示各民族和国家民族文化特色的大舞台。在现代的奥运T台上,运动员在开幕式上的集体亮相,绝对是一场看点多多的超级演出。无论是出师数百上千人之众的夺金热门队,还是那些知名度不高的精悍小队列,无一例外地穿着最代表民族特色的服装登台入场———从大西洋小岛草裙系列,美国的星条旗系列,中国的中国龙、中国红系列,一直穿到阿拉伯包身系列,无不透露着强烈的民族气息。2008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服装,就以凤纹、祥云图案和中国红为主要创作元素,以“和谐”为设计理念,注重了奥林匹克特色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统一。

在比赛中,身着与国旗颜色或图案相似的运动服装出场的运动员,观众一眼就能辨认出是代表哪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比赛。同时,运动员身着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民族服装参赛,更能激励他们为自己祖国拼搏的斗志,也能唤起场内、场外本国观众的民族荣誉感的共鸣。因此,许多国家和地区在国家代表队出征国际大赛时,对比赛服装都要进行精心的设计和选择,以更能突出国家和民族的特色。各大品牌在取得为各国制作运动服的代理权后,也开始重视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设计有该国特色的运动服装。

3.2 大众运动服装

3.2.1 时尚,彰显个性(款式、色彩、功能引领潮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与个性化审美需求,人们对服装的款式和质量的讲究程度越来越高。运动服装时装化,为运动服增添了更多的时尚元素。人们在要求大众运动服装的时尚外,强调自我,追求个性也是今后运动服装发展的一大趋势。

运动服装帮助运动员提高速度、方便排汗等方面的功能让人印象深刻。很多科技并不只是在赛场上发威,在生活中它们同样给人们带来便利。多功能的运动服装更能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在科技上提高运动服的品质,在外形上更加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内外兼修”是运动服装杀入时尚界的利器。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件衣服的科技含量越高,它越能引领潮流,成为流行的时尚。

3.2.2 重视品牌

中国的服装消费市场已逐步从“产品消费”进入“品牌消费”,在运动服装领域同样也是如此。运动休闲装体现了一个人追求健康、舒适的生活态度,而品牌运动服愈加彰显了一个人的品位与经济实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实力的增强,品牌对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作用越来越大。一个好的国际品牌运动服,意味着优秀的设计理念,时尚的设计元素以及高科技的技术含量。

4 结论

运动服装的设计与科学技术、社会文化的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色彩斑斓的运动服装,加之科学化的设计,运动员不但穿着舒适、方便、美观、轻巧,对于保障运动水平的发挥和运动员的身体健康也有着重要的意义;运动服装所呈现出的良好视觉效果对于提高现场观众的积极性和以电视和网络为直播为主的大众媒介前的观众有着良好的刺激作用。体育运动的发展与普及促进了运动服装的社会化,把运动服做给每个人穿,已是服装厂商不再遥远的梦。

参考文献

[1]张彦国,公茂运.科学技术对运动服装的影响[J].中国学校体育,2007,(1).

[2]李秀梅.运动服装的变化与奥林匹克竞技[J].体育文史,2000,(4).

体育运动与运动服装 第2篇

随着国内经济条件的变化以及大众运动热情的提高国内参与轮滑运动的人数不断提高,左右中国自由式轮滑和速度轮滑出现井喷式发展,全国各地随处可见自由式轮滑的身影。后中国自由式轮滑更是在世界各大赛事上斩金夺银,中国各地涌现出了大量国际上有影响里运动员来。

由政府倡导的“轮转冰”项目更是点燃了大众对轮滑的参与热情,各地轮滑运动进入了加速发展期。当然由于各地的轮滑运动开展时间与当地运动意识的不同,国内不同地区运动水平和参与程度还有很大差异。不过我相信随着中国的崛起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这些问题都会得到缓解。

结尾我用轮滑人最爱说的一句话留给大家,“上帝忘记给我们翅膀,所以我们用轮子飞翔。”

“潮”运动流:运动与时尚通吃? 第3篇

最近,素以综合专业运动著称的亚礼得突然高调宣布,本季新品将实现从专业运动向时尚潮流的跨步,宣告了亚礼得品牌建设迈入全新时代。与此同时,另一专业篮球品牌沃特的“中国街球之旅全国海选”也拉开帷幕,这也意味着,一直定位专业篮球装备的沃特将摇身变为街头时尚的“篮球玩家”。

这两年来,一批极具街头运动特点的泉州运动品牌纷纷出击时尚运动用品市场,究竟是出于特色定位的考虑,还是基于新兴文化的营销战略?

转型“潮”

几十根木条撑起来做鞋架,粗犷的麻绳用来悬挂衣服,色彩绚丽的涂鸦做背景,这就是亚礼得时尚潮牌的首次亮相!

据悉,在为期4天的亚礼得2011年Q1产品订货会上,亚礼得向代理商展示了包括新潮小配件在内的全新产品线,产品设计用色大胆,更在款式上沿袭了日韩最新潮流元素,让人耳目一新!

其实亚礼得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品牌,早在两年前,八哥鞋业就提出了“板鞋世家”的定位,步之霸品牌则直接将原来时尚运动的定位转型为“街头型格运动”。街头运动群体已渐成泉州运动品牌的重点市场之一,它们纷纷从产品线加强自身品牌对潮流的演绎。

此前,八哥携手韩国SIOR服装设计公司,开始延伸潮流服饰及配件等系列产品,逐渐全方位进入鞋服经营,让追求潮流的年轻人不再注重运动与休闲的区分,而更注重个性与潮流的感受,如今露脸的八哥运动牛仔则是八哥板鞋的搭档商品,既延续了品牌风格,板鞋+运动牛仔也符合年轻人的全新潮流。

不仅仅是为了单纯的概念创新,记者从步之霸(中国)有限公司了解到,该公司成立了“中国街头文化研究中心”,这在国内尚属首例。目前在广东中山,步之霸全新的街头装备设计中心及流行趋势研究中心也正在着手组建。

九洲同行首席策划郭汉尧认为,对于泉州运动品牌来讲,街头运动本身就是一种新潮、时尚的运动,因此,街头运动的产品系列自然成为时尚运动品牌不可或缺的一项,而对于正在成长的中小运动品牌来讲,它又是时尚运动领域细分渗透的又一渠道———街头时尚。

寻找新市场空间

在当今的中国都市,单车、滑板、直排轮滑、滑板车、街头篮球、街头足球、街舞等源于国外的街头运动正在被新一代年轻人所接受,这种运动形式正在一部分年青群体中流行开来。与此相应,随着国内街头文化潮流的兴起,国内运动用品大腕纷纷将触角伸向这一领域。

记者从市场上了解到,NIKE、ADIDAS等相继增加了其潮流品牌NIKE360、ADIDAS Y3的推广,有着街头风格的产品系列的比重正在增加。在活动推广方面,有关街头运动的赞助亦为泉州品牌所热衷,早前便有德尔惠邀请美国街头风格的哈林篮球队当代言人,361°举办的“娱乐篮球”活动是街头风格,安踏和特步也相继赞助了极限运动。

据透露,亚礼得掌舵人陈永培曾为品牌转型远赴日韩等地考察。他表示,新文化带来时尚,将催生新的一片运动市场。接下去,陈永培将进一步组织亚礼得经营团队到美国、日本、韩国等街头文化盛行地进行渗透调研。

“文化孕育市场,我们更应该抓住新文化现象抚育出更广阔的时尚市场空间!”步之霸总经理林清洪如此感慨,“后奥运时代到来,国内运动品牌一线阵营与二、三线阵营的差距不断拉大,在泉州,安踏等专业运动领域的品牌霸主地位不可撼动,而时尚运动、休闲运动领域又拥挤着众多的品牌,我们希望在同质化竞争激烈的同城对手包围下,寻找新的市场突破点。”

“根”在何方?

晋江作为国内运动品牌之都,聚集着国内80%以上的运动品牌,但同质化现象严重也是众多运动品牌无法回避的问题,产品及品牌定位同质化严重的现象不仅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亦成为阻碍行业发展的一大障碍,“走出自己的特色”成为很多品牌的共同呼声。这些发展中品牌开始思考如何走出自己的差异化发展之路,率先尝试在品牌定位上寻求创新,于是,一批诸如街头玩家、潮玩世家、时尚潮牌的概念也相继在市场中出现。

郭汉尧表示,泉州鞋企选择定位街头运动领域,是目前泉州众多运动品牌寻求差异化营销突围的很好借鉴,虽然这种企业进入一个新市场将面临从产品设计到营销推广的诸多挑战与考验,但至少为自身在同质化竞争严重的行业中找到了一片新的“蓝海”市场。

但是,街头时尚的根是否还在“运动”?这需要企业作出全方位的综合定位。

林清洪坦言,步之霸转型做街头时尚已有两年时间,如今还没有完全摸清品牌定位的最终落脚点,步之霸瞄准的是街头时尚,但毕竟出身运动品牌,究竟该不该摒弃运动帽子,让他取舍两难。在某种程度上,运动是一种时尚生活,但基于街头文化的时尚更强调的是个性彰显,无法兼顾综合运动的一些产品表现,离开了运动,就是一个街头时尚服饰品牌,步之霸街头时尚何去何从?他们目前还在委托奥美广告对品牌重新定位调整。

对于沃特基于专业篮球的优势,品牌定位却倾向于“街头篮球玩家”的做法,沃特(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蔡金辉认为并不矛盾。

关于运动密度与运动负荷的断想 第4篇

学生体质下降是不争的事实。虽然有教育管理、社会学和生活方式因素在作祟, 但是,学生参与运动时间短、参与负荷低、 参与项目不全面应该是学生体质全面下降的根本原因。可惜的是,我们多在次要因素上找原因,很少在体育教学中寻找重要的、 可为的因素与方法。

因为参与运动时间短,必须增加运动密度;因为参与的负荷低,我们必须增加负荷的强度;因为参与的项目不全面,我们必须理智全面地增加课课练的内容。这些可能是一种历史的回归,是对传统体育课中优秀的教学理念、经验和技术的继承。

关于运动密度,笔者在一些相关的资料中看到,持续有效运动5分钟就可以收到良好的锻炼效益。可惜,在本次展示活动中,通过测量,几乎没有看到一个个体有持续有效运动超过3分钟的现象。这表明, 体育课的健身价值可能很低。我们还了解, 中考体育800米或1000米的测验,一般都在3~4分钟左右。那么,你在体育教学中从来没有这样运动,如何能够适应测验?解决的办法就是利用课余时间专门进行训练, 费工、费力、费时间。

由此,需要进一步关注体育教学中的运动密度“丢失”问题。首先,笔者假设两个概念。第一个是体育课的“一般运动密度”,这是指一节课中准备活动与结束活动中运动时间之和与总时间的比例。第二个是 “练习密度”,这是指一节课中基本部分的运动时间与总时间的比例。二者之和是运动密度。在本届活动中,多数课中的运动密度“丢失”都是在“练习密度”中。可见,继续坚持好“一般运动密度”,增加“练习密度”可能是我们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向之一。

体育课中仅仅注意运动密度还不行, 还需要关注运动强度。在这里,笔者又假设三个概念:

第一个概念是运动负荷。运动负荷是指人在运动中所完成的客观的工作量。一般包括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其中,运动量是指完成运动的距离、时间、练习的次数等。运动强度是指在单位时间里完成的运动量。因此,单位时间里完成的运动量越大,运动强度就越大。

第二个概念是身体负荷。身体负荷是指人在运动中身体所承担(感受)的工作量。一般包括身体负荷的量和身体负荷的强度。其中,身体负荷的量可以用运动时的心率(总量)来描述。身体负荷的强度用单位时间内的平均心率来描述。单位时间内的平均心率越高,身体负荷强度就越大,人就会感到更累。

第三个概念是健康负荷。健康负荷是指能有效发展体能又可以使运动风险降为最低的身体负荷。它有一定的身体负荷区间,越趋于上限,健身效果越好,但是运动风险会随之上升。越趋于下限,健身效果越差,但是运动风险会随之下降。一般而言, 中小学生的健康负荷上限可以达到150次/ 分。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控制好健康负荷应该是教学评价指标之一。但是,在我们测量的几节课中,很少有趋近150次/分的脉搏, 多数都在120~130次/分左右。可见,增加负荷的关键是控制好健康负荷。这也应该是体育教学的改革方向之一。

关注学生体质,关注运动密度,关注运动负荷,用测评来回应,真正是本次活动的亮点。如果运动密度适宜,又有健康负荷提供保障,就可以基本实现有效的体育教学。

有人会对此提出质疑,例如,教育因素去哪里了?思想教育去哪里了?这样做科学吗?这是不是“纯生物学”观点的回潮? 在教学论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叠加”。 “叠加”是指我们的教学首先要抓住主要的因素,本质的因素进行教,进行练。其他的因素只能是“叠加”在本质因素或主要因素之上。本质因素或主要因素是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教学就会脱离他的学科属性,就会成为“非我”。体育教学的本质因素就是增强学生体质问题。关于学生体质和体质下降的问题,主要是“生物学”的问题,主要应用“生物学”的手段来解决。其他因素应该是“叠加”其上,甚至“越多越好”。但是不能够“倒置”,“倒置”了体育教学就失去了根,失去了学科特点,就不是体育课。

体育运动与身体健康 第5篇

体育运动与身体健康

众所周知,体育与健康息息相关,然而它们两者之间具体相关程度究竟如何?对许多人来说也许只是笼统地略知一二.在我看来,要谈论体育运动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首先必须准确把握体育与健康这两者的确切概念究竟如何定义.一种比较普遍为大众所接受的观点认为,体育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以身体练习或运动为基本手段,结合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达到增强体能、增进健康、丰富社会文化娱乐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二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身体练习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使他们形成体育锻炼意识、提高体育活动能力、增进健康的教育活动。体育既是教育的有效手段,又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健康是指个体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各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

通过体育锻炼,人全身的血液循环得以促进,加快了血液循环,从而提高免疫力.每天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使人感到轻松惬意,运动医学称之为“第一次放松”反应。这时,体内氧化过程加快, 代谢旺盛,废料随多余的水分排出,从而获得“第二次放松”效应,体内以有一股旺盛的情绪潮流通向全身,感到清爽和有活力。长期坚持适度的运动,会使毛细血管通畅,血液粘度降低,免疫功能增强,仅可有效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甚至能使体内早期的癌肿消退.由此可见,体育对人们身体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尽量每天抽出一部分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以便用更强壮的身体和更充足的活力应对将来的学习与工作!

健康与体育运动 第6篇

1996年7月1日,美国白宫的新闻发布会上,副总统戈尔亲自出席了《美国卫生部长报告:体力活动与健康》的首发仪式。这篇报告的重要尾不仅仅是有关专方面的研究进展,第一次全面明确地做出了结论。体力活动与许多慢性疾病和健康关系密切,并且号召全体美国人运动起来。为此,美国政府投入了巨大资源介入和参与了体力活动促进健康的活动和组织。从预防医学意义和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看,这个报告所得出的结论可以与80年代确认吸烟对健康的危害相提并论。

现代医学已经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维持适度的体力活动不仅成为预防冠心病、高血压、骨质疏松等许多慢性疾病的重要手段,而且在糖尿病、肥胖症等一些疾病当中成为关键的治疗措施之一。这里适度体力活动的度主要指有利于人体健康的安全的运动强度、时间、频率、形式和有关的其它注意事项。而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生理状态,适度运动又有不同的内涵。

1、有益健康的推荐体力活动量

(1)平常缺乏体力活动的人,如果能够规律地参加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他们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都可以得到改善。

(2)获得体力活动促进健康的有益作用不必须都是很剧烈的运动。

(3)增加体力活动量(时间、频率、强度)可以获得更大的有益健康效应。

(4)不同的运动频率、时间、强度和形式促进健康的作用有所不同。

(5)不同人群的运动能力对运动的反应过程以及社会属性的差异,有关体力活动的指导建议应照顾到兴趣导向和可操作性。

2、针对普通健康成人的体力活动促进健康的指南

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为此制定发布有关文件中共同的基本核心内容包含以下几层意义:

(1)体力活动的频率:日常生活中有规律的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所谓规律,就是几乎每天实际推广应用中,可以每周5——7天定量。这里强调规律,一方面因为平常缺乏体力活动的人,只有经过一定时间规律适度的体力活动积累,相应的健康促进效应才能显现;另一方面,因为日常有适度体力活动的人,如果停止规律的体力活动,相应的健康促进效应会逐渐消失。

(2)体力活动的时间:每天30分钟以上或每周180分钟。如果具体到运动强度的差异,强度较大时,运动时间短,强度较小时,运动时间应增加,范围在每天15——60分钟。这里不强调每次时间达到期望值,而是以每天或每周的累计时间计算。

(3)体力活动形式:常见的踵强度运动形式包括各种有氧运动和耐力运动。具体包括快走、慢跑、中速游泳、舞、太极拳等。同时,从运动有益健康的作用上讲,除了一些疾病状态下对运动强度有所限制外,适宜时间和频率的各种强度对健康都有益处。因此,指导日常的体力活动的基本原则之一是从事尽量多的体力活动。很多体力活动指南鼓励多种形式和强度的体力活动,包括小强度的运动形式;强度较大的肌肉力量锻炼;此外也提倡柔韧性练习和极限强度运动等。

(4)体力活动的有关注意事项:主要提示运动的安全性问题。如心血管系统的智谋负荷、外伤、运动猝死和环境的意外伤害等,以及其它的有关问题。

3、针对青少年的体力活动促进健康的指南

许多国家的调查显示,青少年人群的体力活动量在逐年减少,这将严重影响他们未来的健康状况。因此,应特别强调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指导。青少年的推荐体力活动量应大于成人。其中中学生和小学生的推荐量应有所区别,同时也应该配套青少年的体质评价标准。

国际儿童组织提出的青春期孩子的体力活动指南为:

(1)每天参加体力活动,活动形式融合在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各种活动中。包括玩耍、游戏、体育运动、工作、出行、消闲、体育课或体育锻炼计划。

(2)每周从事三次以上每次20分钟以上中等到较大强度的运动锻炼。

4、针对老年人的体力活动促进健康的指南

智谋的体力活动改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作用在老年人口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但是老年人的体力活动功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降低。他们往往还会患有各种慢性疾病,因此他们不可能遵循普通成人的体力活动推荐量行事,而往往需要分别制定适合他们自己体力活动能力的体力活动指南。

WHO指出:老年人首先每天都应该达到一定量的体力活动,这种体力活动不一定是不一定强度的有氧锻炼。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日常活动即可达到适度的体力活动水平。同时,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从事伸展、放松、柔韧体操、有氧运动和力量练习等形式的体力活动,如:步行、舞蹈、爬楼梯、游泳、蹬自行车、坐位健身操等。这些体力活动在性质上应该包含这些基本要素:有氧、肌肉力量、关节柔韧和平衡。运动就是规律的,最好每天都有。

5、有关疾病状态下的体力活动建议和处方

控制病人的体力活动,一方面有治疗的意义;另一方面在由于疾病造成体力活动能力下降的情况下,给予病人可接掌的体力活动建议,可以提高其生活质量和维持其智谋的工作能力。这种建议通常因人而异,所以又可以称作运动处方。其具体内容需要以病人的体力工作能力能力进行评价,最后确定病人的适宜体力活动。

6、倡导体力活动的健康教育计划

针对公众单纯制定一些体力活动的指南,限定有关的运动强度、频率和形式是必要的,但要真正使民众运动起来,常常又显得公式化。秘以,很多组织和机构要更多地着眼于针对性强的健康教育计划。强调行为校正技术的可操作性,为民众制定非常具体的行为规则,为提高可操作性,其目标人群又常常分得很细。同时,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达到一个很明确的效应。

化学视角下的运动与运动装备 第7篇

1 运动分析

运动是一种涉及体力和技巧的、由一套规则或习惯所约束的活动, 它具有一定的竞争性。一般情况下, 它主要是指在锻炼身体的基础上, 结合阳光、空气和水等环境因素能够达到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等目的的社会活动。根据运动时人体内物质代谢的方式, 可以将其分为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

1.1 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是指人在氧气充足的环境中进行的体育锻炼。做有氧运动时, 人体内的能源物质会充分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 为机体提供能量。

1.1.1 常见的运动方式

步行、骑自行车、打太极拳、跳健身操、跳绳、打篮球、踢足球等都属于有氧运动。

1.1.2 特点

有氧运动强度较低、节奏轻缓、持续时间较长。在运动过程中, 人体内的肌肉需要许多氧气, 因此, 血液循环会加快, 呼吸也会加剧, 同时, 人体内的糖分会被氧气氧化, 脂肪也会不断消耗, 对心肺功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2 无氧运动

无氧运动是指肌肉在“缺氧”的状态下进行的强度较大、爆发性较强、持续时间较短的体育锻炼。

1.2.1 常见的运动方式

肌肉训练、拔河、短跑和举重等都属于无氧运动。

1.2.2 特点

无氧运动强度较大、速度较快、爆发力迅猛、持续时间较短。在运动过程中, 人体内的糖分不能充分分解, 会在体内生成丙酮酸, 进而生成乳酸, 所以, 运动后会感到肌肉酸痛。这些酸性产物堆积在体内会让人感到手脚乏力、肌肉酸痛, 呼吸急促, 严重时还会出现酸中毒和肝肾功能受损等问题。

2 运动时人体内元素的变化

研究证明, 在运动过程中, 人体内的营养元素——硒、钙、铁、镁、锰等会发生变化, 使人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反应。

2.1 硒

硒能够通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发挥其生物活性, 防止细胞膜受损, 保护生物膜的完整性。研究表明, 运动可以将肝脏中的部分硒转移到血液中, 这是机体适应运动的表现之一。

2.2 钙

运动过后, 人体内的钙含量明显增加。机体运动会使线粒体生物膜的结构发生变化, 打开线粒体膜上的钙离子通道。过度运动会严重损害人的肾功能, 降低三磷酸腺苷的合成能力, 导致肾功能异常。这也是引发运动疲劳的主要原因之一。

2.3 铁

运动过后, 人体血液中的铁含量会明显下降。这是因为运动会降低血红蛋白的浓度, 引发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大量运动后, 运动员体内的铁元素会随汗液排出, 如果没有及时补充, 很容易引发运动性贫血。

2.4 镁

运动过后, 人体血液中的镁含量会降低。由于它参与ATP在内的所有磷酸基团的水解、转移和反应, 而运动时又会消耗大量的能量, 所以, ATP会被水解消耗。

2.5 锰

锰是蛋白质和核酸代谢中重要酶的组成成分和酶活剂。当运动量增加时, 它能与其他元素相互作用, 调解体内元素的平衡, 减少人体内的锰含量。

3 运动装备的化学分析

运动时, 需要配备适合的运动装备。如果选择不适合的运动装备, 不仅会减少运动带来的乐趣, 还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下面以运动鞋鞋面材料为例, 简要分析了其中包含的化学成分。

3.1 天然皮

天然皮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这种材料种类较多, 有牛皮、蛇皮、羊皮、猪皮、鲨鱼皮、鹿皮、爬虫类皮、马皮等。一般, 天然皮具有柔软不磨肌肤、透气、吸湿和保温等特性, 唯一的缺点就是来源少, 购买不易, 所以, 这种材料的产品价格很高。

3.2 人造革

人造革是指外观、手感类似皮革的塑料制品。通常情况下, 它是将融化的树脂加配料涂在纺织品上加热处理而成的。另外, 还有一些是将加配料的树脂用滚筒压制而成的, 有的其中还有衬布。

3.3 漆皮

漆皮是指用树脂涂料处理过的天然皮。大部分漆皮质地较软, 但以前的延展性较差, 很容易开裂;现在的漆皮不容易开裂, 而且容易打理, 但要尽量避免阳光暴晒。

3.4 PU材料

PU中文名为聚氨基甲酸酯, 简称聚氨酯。这种材料质地较硬, 延展性较差, 支撑性不好, 容易使鞋面变得扁塌, 所以, 建议大家不要购买这种材质的球鞋。

3.5 尼龙

尼龙是世界上出现的第一种合成纤维, 中文名是聚酰胺纤维。它是指分子中含有酰胺键的树脂, 塑料也是用这种树脂做成的。它具有耐磨、耐油的特点, 而且不易吸收水分, 可以做防水材料。

3.6 网布

网布鞋面不仅有全网设计, 还有合成革加真皮加网布的设计。季节不同, 网布运动鞋的设计也有不同——夏季的网孔会比较大, 方便透气, 一般是单层的;冬季的网布则网孔较密, 为了保暖, 一般采用双层网布设计。

4 结束语

化学是一门与人们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学科, 其中蕴含着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 但最重要的是, 它能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帮助。研究运动与化学之间的关系, 不仅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还能让人们深刻理解运动的意义, 研发更加先进的运动装备, 了解运动时人体内的物质变化, 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健康、和谐。

参考文献

匀速圆周运动与简谐运动 第8篇

在匀速转动的水平转台上,靠近转台边缘处,固定一个不透明小球,使小球随转台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用一束平行光沿水平方向照射小球,将小球的运动投影到一块竖直悬挂的幕布上,小球在幕布上投影的运动是其匀速圆周运动的一个分运动。实验表明:小球在幕布上影子的运动是在一中心位置两侧的往复运动。下面证明它是简谐运动。

二、一个匀速圆周运动可以分解为两个简谐运动

一个质量为m的质点绕O点逆时针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其圆周半径为R,运动的角速度为ω,运动轨迹如图1所示,以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圆心O为坐标原点,过圆心O和质点的初位置B的连线为x轴,过O点垂直x轴向上的方向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经任意一段时间t,质点沿圆周从B点运动到点P(x,y),x,y分别是t时刻质点相对于O点的水平方向坐标和竖直方向坐标,连接质点和圆心O的半径转过的圆心角为θ=ωt,由图1可知,质点在x方向的坐标为:

x=Rcosωt(1)

在y方向的坐标为:

y=Rsinωt(2)

(1)和(2)式表明,匀速圆周运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坐标随时间t按余弦或正弦规律变化。

根据(1)式,得:

设k1=mω2,得:

Fx=-k1x(3)

同理,由(2)式可得:

Fy=-k2y(4)

(3)和(4)两式表明,质点所受合力的水平分力与水平位移成正比,而方向总相反;质点所受合力的竖直分力与竖直位移成正比而方向总相反。因此,两个分运动都是简谐运动,并且两简谐运动的振幅A等于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R;两简谐运动的圆频率等于圆周运动的角速度。

三、符合一定条件的简谐运动可以合成为一个匀速圆周运动

我们研究相反的问题,在这里我们只讨论两简谐运动的振幅和圆频率相等的特殊情况。一个质量为m的质点同时参与两个分运动,两个分运动均为简谐运动,振幅都是A,圆频率都是ω。选两简谐运动共同的平衡位置为坐标原点O,以水平向右的方向为x轴正方向,竖直向上的方向为y轴正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水平方向分运动的初相位是φ1,竖直方向分运动的初相位是φ2。从两简谐运动的初位置开始计时,经过任意一段时间t,质点的水平位置坐标和竖直位置坐标分别是:

根据(5)和(6)式,运用倍角公式和和差化积公式,化简得:

(7)式表明,合运动的轨迹是半径等于振幅A的圆;(8)和(9)式表明,合运动的线速度大小恒定为Aω,合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恒定为Aω2,两者都不随时间变化,因此,满足以上条件的两个简谐运动的合运动是匀速圆周运动。

四、结论

这种相互对比分析的方法,可拓宽学生对匀速圆周运动和简谐运动的理解,尤其对一些概念,比如周期T、振幅A的物理意义。

摘要:高中物理教材中匀速圆周运动属于“曲线运动”的内容,简谐运动属于“机械振动”的内容,两部分内容彼此独立,看似没有联系,但借助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知识,一个匀速圆周运动可以分解为两个简谐运动,反之,两个有共同平衡位置的简谐运动,若振幅相同,圆频率相同,当它们的初相差等于π2时也可以合成为一个匀速圆周运动。

老年体育运动与健康 第9篇

1 提倡有氧运动。

氧是维持生命活动的第一元素。氧充足, 生命旺盛;氧缺乏, 生命衰退。有氧运动是指以增强人体吸收、输送和利用氧能力的耐力性运动。 (1) 能增加血液流动总量和氧的输送量, 运动持续时间长, 减少乳酸堆积和疲劳感; (2) 增强肺脏功能, 提高肺活量和摄氧量, 人体吸氧能力越大, 有氧代谢水平越高; (3) 能增强心脏功能, 提高心肌收缩、舒张能力, 保持心率和输出量的稳定性; (4) 能增加骨骼密度, 预防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 (5) 能促进脂肪分解代谢, 减少脂肪过剩和肥胖发生; (6) 能增进食欲, 有利于合理搭配膳食, 促进营养平衡; (7) 能清除自由基对细胞膜的损伤, 提高抗病和抗衰能力; (8) 改善心理状态, 情绪稳定, 智能提高, 还有利于人际关系和谐, 应变能力增强。

2 提倡情趣运动。

主观情绪对于身心健康和运动效果关系甚大, 人的兴趣爱好不同, 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 愿意参加、愿意投入和愿意钻研, 通过运动实践, 掌握运动技巧, 提高运动效果, 则运动情趣会更加浓厚。这时, 大脑会分泌快乐激素 (亦称欣快型脑腓肽) , 可以刺激全身组织器官的生理、心理功能旺盛。快乐中运动, 运动中快乐, 快乐运动, 良性循环。老年体育运动参加者和组织者都应选择和指导情趣运动。走路、慢跑、游泳、门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柔力球、太极拳和健身操等均属有氧运动, 可供选择和推荐。

3 提倡适度运动。

既勿太过, 也勿不及, 凡事适度, 效果最佳。通常采用适宜心率来掌握运动锻炼是否适度。即在运动过程中, 自己或他人数脉搏。简便年龄减算法是:适宜心率=180-年龄, 此法适用于正常健康人;60岁以上老年人则用170-年龄。或者在运动10分钟后, 自己没有心慌、气短和疲倦的感觉, 均属适度范围。

4 提倡健身第一。

老年体育锻炼应以强身健体为目的, 为了提高运动情趣, 有些球类和速度比赛, 可以添加竞技内容, 但是体育运动参加者和组织者都应切实掌握“锻炼第一, 成绩第二”的原则。

5 提倡安全运动。

体育运动与运动服装 第10篇

1、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形式

舞龙运动起源于中国, 原是民间传统习俗活动, 经过“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 具有中国民俗传统特色的“龙”文化逐渐发展起来, 并得到世界人民的尊重和喜爱。由于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各民族对“龙”的认识的不同, 从而在舞龙的内容和形式上产生了较大的差异, 然而中华民族对舞龙运动的本质和价值的认同确是一致的。各民族的舞龙运动体现的是其民族性格、风格、习惯等, 可以说是各民族传统文化的缩影, 值得保留和传承下去。龙的上下翻飞, 左盘右转, 无疑表现着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

2、种类繁多, 形式各异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风俗习惯的不同, 使得我国舞龙运动的种类和形式多种多样。根据各民族文化特点和对龙的不同认识产生了280多种形式, 其中包括:灯龙、人龙、草龙、百叶龙、板凳龙、段龙等等。

3、娱乐节日, 寓意吉祥

在中国许多传统节日里, 舞龙也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古代中国, 人们的生活以农耕为主, 民间把“龙”看作是吉祥象征, 舞龙就变成了祈求神灵庇佑、祈求丰年的一种方法, 由于民间赋予它的文化的内涵, 是传统节日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4、突出集体性, 注重团结协作

舞龙运动是一项集体配合的项目, 其突出的特色就是运动员通过集体配合完成各种难度动作, 在《壮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一文中说:“舞龙,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 不但是一种集体的健身体育, 也是集体的技艺、集体的项目。”在这一句话中, 简单明确的突出了竞技舞龙运动的集体性。每个舞龙者都是其不可分割的部分, 舞龙过程是通过龙珠的引导完成各种动作。舞龙运动中, 龙珠就像是大家奋斗的方向, 每个难度动作都是奋斗方向上遇到的各种困难, 大家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 团结协作, 冲破各种困难, 才能最终实现目标。

5、要求鼓乐伴奏

鼓乐伴奏是舞龙运动中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鼓和敲击方式的不同, 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舞龙。鼓乐声除了可以娱乐大众, 同时龙体与鼓乐的协调配合无不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旺盛生命力和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 给人以美的享受。

6、负荷适中, 强身健体

民间传统的舞龙运动是一项以娱乐民众为目的的表演活动。传统舞龙方式比较单一, 多以游龙为主的一些简单动作, 是负荷适中的有氧运动项目。其次, 舞龙运动参与者通过控制龙体完成不同姿势动作, 不仅锻炼了身体, 也愉悦了身心。同时, 场外观众也随着龙的游走、翻腾而热情高涨, 调节了身心, 满足了观赏的需要。

二、竞技舞龙运动的运动特点

竞技舞龙运动除了所有的额舞龙运动所共有的集体、娱乐、健身等特点外, 区别于民间舞龙, 还有一些较为突出的特点。

1、舞龙头运动员负荷强度大

龙头是竞技舞龙运动中较为关键位置, 区别于其他把位的运动员来说, 舞龙头运动员除了要把握自身的表现力, 保证表现出威武神圣龙的形象外, 同时还需通过自己带动整条龙体的游、穿、腾、跃、翻、滚、戏、缠组图造型等等, 要舞好杆高不低于1.8米、重量不得少于3公斤的龙头完成8-9分钟的表演, 这需要运动员有良好的体能储备。在运动员选材时需区别对待。

2、体现竞技舞龙运动的综合性

竞技舞龙运动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运动项目, 它集合了武术、表演、音乐等于一身, 同时要求从事此项运动的运动员具备全面的综合素质, 如力量、耐力、协调、柔韧等身体素质外, 还需要艺术表现力、乐感、时间空间感等等。

3、良好的上肢力量

竞技“舞”龙, 是运动员通过舞动手中的杆, 来表现龙的穿梭。上肢力量包括臂力和握力。有良好的上肢力量, 可以游刃有余地控制好运动器械, 更好的把握龙体运动的效果。

4、要求步伐合理有效

竞赛规则中竞技舞龙运动的比赛场地是一个边长为20米的正方形, 对于不少于18米的龙体来说, 表演空间是比较狭小的, 舞龙时几乎贯穿整个场地, 并且要求在准确时间、准确位置进行急转、急停动作, 这对步伐合理有效的运用尤为关键。如何理解舞龙运动中步伐的合理与有效。合理:指的是技术动作的相对规范 (平稳、协调、连贯) ;有效:指的是完成技术动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我们说, 合理的技术动作并不一定都有效;有效的技术动作才是合理的。理想中的舞龙运动合理有效的步伐应该是灵活、轻盈、有弹性地。竞技舞龙运动中的腾、跃等动作是基于良好步伐基础上的, 所以在训练中应该是重点强化的内容。

5、竞技舞龙运动节奏感强

比赛时音乐由始至终贯穿于整套动作中, 这要求运动员跟随音乐节奏强弱、快慢有序地进行表演。如果运动员表演与音乐的节奏不一致, 不仅会造成比赛的失误, 破坏龙体造型, 还会影响下一个动作的顺利进行。培养运动员有良好的乐感, 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含义, 才能在比赛中表现出完美的画面。两者的完美结合, 协调一致的表演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

6、突出艺术表现力

舞蹈表演也是竞技舞龙运动组成部分之一, 当然就少不了培养运动员对艺术的表演能力。艺术表现力, 是指在艺术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感染力。竞技舞龙运动的艺术表现力, 也就是在探讨竞技舞龙运动在艺术表演中所表现出的渲染作用和感染力量, 以及在美化画面、艺术造型诸多方面的特殊效应及其内蕴丰富的意境、节奏、韵律、品位等等。我们理想中竞技舞龙运动应该是, 动作的规范、肢体协调, 形态的美丽、气质的潇洒, 在此基础上去追求其实用性, 以最终达到竞技舞龙运动要既有艺术的感染力, 又有力与智慧的较量, 在众多竞技体育项目中才能显示出其独具民族特色的高雅个性。

参考文献

[1]钱其琛.深刻开掘和研究龙文化的精神内涵[J].科技智囊, 2007 (10) .

[2]闵武凌, 罗锡文.中国民间舞龙运动的传承特征及其当代价值研究[J].搏击, 2009 (5) .

体育运动与运动服装 第11篇

摘 要: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之余很喜欢进行各类体育运动,但是在运动的时候如果各种动作不恰当,没有合理对自己的身体进行协调,则很容易出现猝死现象,本文对大学生运动性猝死以及体育运动的医务监督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提高大学生运动过程中的安全性。

关键词:大学生医务监督;运动型猝死;预防策略

引言:运动性猝死是运动医学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长期以来都受到各个国家的关注,在很多新闻媒体中也可以看见运动性猝死的新闻。大学生群体进行运动的时间较多、尤其是一些比较激烈的运动,如果在运动的过程中没有做好监督,大学生自己的运动动作不够规范,都很容易导致运动型猝死现象的出现。因此在大学生体育教育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运动性猝死的重视,要加强对体育运动的医务监督管理,从而使得大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健康运动意识,也能对一些突发情况进行积极的应对。

一、运动性猝死的定义

运动性猝死的常见定义是在运动中或运动后即刻出现症状,6小时内发生的非创伤性死亡。关于这种死亡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认知,除了以上的定义,也有学者将运动中或运动后即刻发生的意外死亡称作即刻死,当出现一些症状并且在24小时之内出现死亡的才叫做运动型猝死。运动型猝死虽然并不是经常发生,但是一旦发生之后,其危害十分严重,所以在运动过程中是必须要加以控制的一个内容。运动性猝死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心源性猝死,指的是由于运动人员的心脏问题而导致运动过程中或者运动之后出现猝死的现象,如果运动员年龄小于35岁,那么导致运动性猝死的原因则主要是肥厚型心肌病,如果运动员年龄大于35岁,则其主要的原因是冠心病。第二, 脑源性猝死。脑源性猝死也是运动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当运动人员进行剧烈运动之后,其交感神经的活动会加强,导致收缩压增高,因此很容易使得原来的动脉硬化、脑血管瘤出现破裂而死。

二、体育运动医务监督的策略

(一)体育运动医务监督存在的问题。体育运动医务监督工作的质量与监督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有很大关系,在体育运动医务过程中,一个高素质的队伍十分重要,为了要提高对体育运动医务的质量,需要对人员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要提高他们的敏感意识,并且要加强对各种医疗设备的完善,使得体育运动过程中的医务监督水平得到提升,对运动性猝死进行有效的预防。但是当前体育运动的医务监督工作的开展还受到一些限制,比如医务监督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不高,对一些疾病的先兆并没有意识,因此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二)加强体育运动医务监督的策略。(1)加强对医务监督的重视。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由于很多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不足,对自己的身体状态不是很了解,因此很容易出现运动过激和运动过量的现象,为运动性猝死埋下了隐患。因此在未来的教育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体育运动医务监督的重视,要配备更多专业化的医护人员,并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教育,使得学生能够对自己的运动过程进行控制,有效地对运动性猝死进行预防。(2)提升医护人员的综合能力素养。体育运动医务监督管理需要配备专业的医护人员,医护人员主要是对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适症状进行诊断以及治疗的,他们应该要具备专业的医学知识,同时还应该要具备职业道德素养,从而能够对各种运动人员的身体状况进行准确地检查和治疗。为了要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医护队伍,在招聘过后应该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使得医护人员能够尽快地熟悉学校的医疗机构,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从而能够更快地适应工作,更快地进入到工作状态中。(3)完善各种基础设施。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是促进医护工作效率不断提升的重要途径,从而实现更加快速、及时地医疗救助,有效地控制运动性猝死的发生率。在配备各种医疗设备的时候,应该要根据实际工作中的需要配备相应的基础设施,提高体育运动医务工作中的软硬件水平,满足实际工作中的设备、材料、资金等方面的需求,比如加强一些急救设备的购买、加强对学校医疗环境的改善,加强救护车的配备等,从而使得各种运动性猝死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结语:综上所述,高校体育教育的普及,使得学生的运动量逐渐增大,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运动人员的身体健康问题,运动性猝死是一种极其严重的运动型危害,在高校教育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医务监督的力度,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教育,为医务监督工作提供更加充足的条件,从而使得运动性猝死可以得到有效地控制和预防。

参考文献:

体育运动与运动服装 第12篇

运动员保障的目的是解决运动员后顾之忧, 分担职业风险, 保证体育人才的可持续性, 对国家体育事业持续性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运动员作为特定的职业人群, 他们的保障是社会保障的组成部分, 但是由于其特殊的职业身份, 与普通人的社会保障存在诸多区别。中国、日本同为东亚国家, 在地缘和文化背景上相似性较高, 而且中日都是亚洲体育强国, 介绍并学习日本的运动员保障政策, 有助于学习日本的先进经验, 为我国运动员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 日本运动员保障体系

日本文部省在1988 年制定《关于面向21世纪的体育振兴策略》, 确立了终身体育和经济体育两大体育事业发展方向。伴随大众体育事业的建设、体育文化的发展、体育管理体制的完善, 日本建立了相对健全的运动员社会保障制度, 建成了由政府、社会、社团、个人“四位一体”, 责任共担的运动员社会保障体系。

1.1 社会保险政策

运动员可以参加的普适性社会保险。日本的社会保险主要有年金保险、医疗保险、雇用保险、劳灾保险、护理保险。年金保险相当于养老保险, 包括国民年金、厚生年金、企业年金。其中国民年金法规定, 所有生活在日本、年龄在20~60岁之间的人, 必须加入国民年金, 学生、运动员、无职业者同样适用, 所有职业运动员以及学生运动员都要参保。医疗保险按照职业类型分为健康保险和国民健康保险, 健康保险相当于职工医疗保险, 国民健康保险相当于居民医疗保险。雇用保险相当于失业保险、劳灾保险相当于工伤保险。护理保险是日本和我国保险体系不一样的部分, 由于日本高龄老人比例较大, 护理保险主要为了解决生活无法自理老人的护理费用, 年满40周岁的日本国民均需参保。

政府性的体育保险。日本的运动员除了可以参加一般社会保险以外, 还可以参加国家专门制定的政府性体育保险, 这类保险一类针对在校学生, 一类针对运动项目。针对在校学生的保险主要包括, 学生教育研究灾害伤害保险、学校灾害互助支付制度。不同于我国, 日本的运动员在大学毕业之前都是边读边训, 所以运动员可以参加针对在校学生的保险。《学生教育研究灾害伤害保险》制度于1976年开始实施, 保障对象是具有学籍的大学生包括留学生, 如果参保人在教育研究活动中, 由于发生激烈且偶然的外来事故造成身体伤害, 将给予保险金赔付。根据保险解释, “教育研究活动”包括经学校允许的课外活动, 如, 文化活动、体育活动, 所以在校大学生运动员在体育训练和比赛中受伤属于赔付范围。学校灾害互助支付制度保险是1960年根据《日本学校安全法》为义务教育阶段设立的保险制度。保险主要面向高中以下, 已经加入日本体育、学校健康中心的各类学校中的儿童和学生。除了上述两种主要的保险, 还有国市长会学校灾害赔偿、补偿保险, 日本都道府县立学校管理者赔偿责任保险, 都适用于学生在校体育活动中的意外事故。这些保险都具有政府性质, 有学校和政府补贴, 保费较低, 一年只需交纳几百日元, 一旦在体育活动中受伤或者造成后遗症甚至死亡, 就可以领到医疗补贴及上亿日元的赔付金, 这极大解决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后顾之忧。

此外, 体育安全保险是日本体育安全协会设立的专门体育保险。体育安全协会创建于1970年, 是日本文科科学省批准的, 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益法人。经过40多年的发展, 该协会已经成为日本最大的体育保险公益法人。目前, 日本田径联盟、足球协会、棒球协会、体操协会、乒乓球协会等53个体育单项协会已加盟该安全协会, 会员人数已达930万。该保险具有保险范围广、保险选种多的特点, 可以说是对体育的全方位保险。内容主要包括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赔偿责任保险、互助安慰金等, 它不仅适用于高水平的竞技运动还适用于群众体育活动, 并且包含突然死亡等险种, 对于我国的体育保险有着很现实的借鉴意义。

1.2 文化教育

日本运动员培养模式和我国培养模式有较大差别, 我国实行“少体校、体校、优秀运动队”的三级训练网模式, 而日本的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紧密结合, 从小学、中学到大学, 各级学校都有体育社团。大学毕业之前, 日本绝大多数运动员都是在学校边训练边读书, 运动员把学生作为第一身份, 必须完成正常的学习任务。日本非常重视运动员的文化素质, 为了不让运动员荒废学业, 甚至规定成绩太差的学生运动员不允许参加体育比赛。奥运会冠军在学业上也没有便利通道, 一样必须通过考试才能毕业。体育社团会鼓励运动员坚持训练, 具有运动特长的学生达到最低录取分数线的可优先录取, 但不进行降分录取。大学毕业后, 运动员可以继续在大学体育俱乐部边训练边学习, 也可进入企业边训练边工作, 不适合继续从事竞技体育的运动员和普通学生一样, 可以继续读书深造, 也可以直接就业。因此, 日本运动员在受教育上和普通学生没有区别, 文化素质较高。

1 . 3 就业安置及收入待遇

日本政府对退役运动员就业不给于资金上的补助。日本运动员本身就是接受过正规高等教育毕业的大学生, 所以和普通人一样可以通过市场竞争取得合适的工作。日本奥委会等部门会设法创造条件, 通过让在职运动员增加曝光率, 提高社会知名度, 提升其商业价值, 为退役后的再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不少知名运动员退役后, 都在体育相关部门或者企业的体育部工作, 或者成为体育主播、解说员、教练等。近年来日本企业推行“推迟入社”等方案, 运动员大学毕业后自寻职业, 被企业录用的运动员可以推迟入职的时间, 一般3~5年, 以便于运动员能够专心训练和比赛, 不用边工作边训练, 而且运动员的职业培训和资格考试等费用都由企业负担。

日本的运动员第一身份是学生, 在学校体育俱乐部训练比赛的运动员可以得到学校提供的奖学金, 而已经毕业的运动员自寻职业, 大型企业也有体育俱乐部, 这些就业运动员有的以训练为主, 有的边工作边训练, 作为企业员工和企业签订劳动合同, 包括所属合同和职业合同等形式。所属合同是终身聘用制, 平均收入和普通员工差不多, 但是会有额外的成绩奖励、出场补贴等。职业合同相当于非终身普通聘用制合同, 肖像权归个人所有, 顶级运动员商业价值较高, 一般选择此合同, 收入也较高。此外, 和我国一样, 运动员在国家大赛中取得好成绩也会得到政府的奖励。

1 . 4 分析日本的运动员保障政策, 和我国运动员保障相比, 存在以下特点

(1) 日本固有的社会保障体系十分健全, 社会保障制度高度发达, 社会保障政策惠及各类人群包括生老病死方方面面, 所以日本运动员作为日本公民, 本身就处在这样一个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之下。完善的基础社会保障制度, 特别是丰富的社会保险, 涵盖了各类人群人生各阶段的需要, 这使得运动员即使没有成为知名运动员, 退役之后也有一般社会保障的支撑, 不会出现生活十分艰难的状况, 基本的生活水平足以得到保证。

(2) 学校体育保险丰富, 有多种专门针对在校学生的政府性的体育保险。上文提到, 日本的学生教育研究灾害伤害保险和学校灾害互助支付制度, 都是专门针对参加体育训练或比赛的在校学生。学校体育保险一方面对普通学生给予了意外伤害的保障, 这样可以打消普通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顾虑, 也降低了家长承担的风险, 使得学生可以放心大胆的参与体育运动, 家长也会支持自己孩子的兴趣发展, 极大的促进了体育事业在青少年学生中的开展。另一方面对于学生运动员来说, 学生运动员没有正式的工薪收入, 高额保费的体育保险保费压力较大, 而此类学校保险的保费较低, 所以对学生运动员来说也有了一份很好的保障。此外, 从学校层面来说, 学校组织体育活动的风险压力也较小, 如果出现意外, 会有保险金赔付。

(3) 日本非常重视运动员的文化素质。由于和我国运动员的培养模式不同, 日本的运动员都是和普通学生一起培养的, 各级学校都有体育社团, 运动员始终把学生身份放在第一位, 学业为重。而我国大部分都是通过体校培养出来, 由于金牌至上的思想观念, 学生从小进行体育训练, 往往全力训练荒废了学业, 运动员的文化素质水平偏低, 这使得其退役后再就业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

(4) 日本政府对退役运动员再就业没有任何资金资助。这是由于日本运动员本身都是经过正规学校教育毕业的, 有着较高的文化素质, 这使得日本运动员就业技能并不匮乏, 退役后和普通人一样能够找到合适的职业, 再就业问题并不存在, 而且日本奥委会和有关协会通过增加运动员的曝光率来提高运动员的知名度, 从而发掘运动员的商业价值, 即使退役后运动员平均收入也较普通职工较高。我国的举国体制决定了运动员的再就业需要国家给及关心和帮助, 较低的文化素质水平制约了运动员的再就业, 不能像日本一样不给以任何资助, 日本发掘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做法也值得我们学习。

2 结论

从日本的运动员社会保障政策中可以看出, 我国和日本相比运动员社会保障有的部分还是存在较大差距。通过比较日本和我国主要的不同点, 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

(1)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是公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应当覆盖到所有人群, 运动员社会保障是这个大体系中的一部分, 通过完善整个国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可以为运动员提供一份最基本的保障。 (2) 加强体育保险建设。运动员不同于普通职业, 只有基本社会保障政策是不够的, 应当开发多种针对运动员的专门体育保险, 分担运动员的风险, 解决伤残运动员的医疗负担, 而且体育保险的实施不光为优秀运动员提供保障, 更要为广大默默付出的普通运动员提供保障, 普通运动员才是亟需照顾的大多数, 他们退役后的再就业更加困难。 (3) 建设完善学校体育保险。体育人才的培养是从小开始的, 竞技体育应当和大众体育紧密结合, 竞技体育的人才培养需要良好的大众体育基础。学校体育保险为学生体育运动提供保障, 为学生、家长、学校三方解决后顾之忧, 让青少年可以从小就放心投入到体育运动中, 从而促进青少年体育事业的发展, 保证体育人才的持续性培养。 (4) 重视运动员的文化素质教育。体校的文化课程不能只停留于形式, 在训练的同时, 文化素质应当达到同等学力标准, 这是为运动员的终身发展负责, 切实提高运动员的职业技能, 鼓励参加职业技能培训, 为再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5) 发掘运动员商业价值。增加运动员的上镜机会, 提高其商业价值, 市场化经济的今天, 可以更多运用市场手段增加运动员商业价值, 为运动员再就业提供便利。 (6) 运动员保障要实现主体的多元化, 逐步引入市场化运作方式, 实现政府社会社团个人互动的格局。日本的市场经济高度发达, 运动员保障并不是政府独家包办, 企业和社会团体的参与更为活跃。

但是由于日本和我国运动员培养体制上就存在根本性的差异, 在借鉴别人经验的时候要考虑到我国的举国体制政策特殊性, 绝对不能照搬照抄, 更不是全盘否定我国的体育政策。日本体育文化坚持以人为本, 大众体育发达程度远超我国, 从日本体育事业发展可以看出, 竞技体育是根植于广大的群众中的, 是依托大众体育发展为土壤的, 高度发达的大众体育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我国的举国体制弊端日益暴露, 但是不能以此抹杀举国体制为我国体育事业做出的贡献, 完全否定举国体制。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也是有其优势之处的, 在发挥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优势的同时, 通过完善运动员保障, 分担运动员的伤残意外及养老医疗风险, 促进大众体育的发展, 在广大社会中培育体育文化, 只有孕育出以人为本的大众体育文化, 培养出深厚的大众体育基础, 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才能实现健康可持续。

参考文献

[1]李娜娜, 刘铮.我国运动员社会保障研究述评[J].体育学刊, 2008 (4) :21-24.

[2]张玲玲, 李恒江, 陈炼.论我国运动员的社会保障[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6 (10) :66-68.

[3]陈林祥, 李业武.我国优秀运动员社会保障体系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2 (3) :12-15.

[4]陈彩飞.日本体育文化和运动员保障现状分析及启示[J].浙江体育科学, 2012 (3) :9-12, 107.

上一篇:人体与环境的错位下一篇:皮肝动脉灌注栓塞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