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旅游行业核心价值观

2024-06-16

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旅游行业核心价值观(精选6篇)

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旅游行业核心价值观 第1篇

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

旅游行业核心价值观

“游客为本,服务至诚”作为旅游行业的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旅游行业的延伸和具体化,是旅游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精神指引和兴业之魂,也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业已形成的旅游行业核心价值取向的高度提炼和概括。

“游客为本”即一切旅游工作都要以游客需求作为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旅游行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价值取向,解决的是“旅游发展为了谁”的理念问题。

“游客为本”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旅游行业的生动体现。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本身就是以为人服务为核心特点的行业。“游客为本”是行业属性使然,更是行业发展的基石。20世纪80年代,旅游业作为我国率先改革开放的行业之一,与国际先进的经营管理接轨,在与中国传统服务理念结合中,逐步形成了“顾客至上”等基本价值取向。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大众旅游的新阶段,旅游已经成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指标,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且不断变化的旅游需求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中心任务,以“游客为本”作为根本价值取向是旅游行业完成上述历史使命的必然。同时,旅游行业只有以游客为本,才能在满足游客需求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改善民生、推动消费、带动就业、调整结构、促进和谐等产业和社会功能,实现行业自身的价值,获得相应的社会认可。

“服务至诚”即以最大程度的诚恳、诚信和真诚做好旅游服务工作,是旅游行业服务社会的精神内核,是旅游从业人员应当树立的基本工作态度和应当遵循的根本行为准则,解决的是“旅游发展怎么做”的理念问题。

“服务至诚”是旅游行业特性的集中概括,体现了对服务对象的承诺,展示了对自身工作的追求。服务是旅游行业的本质属性,至诚是人们道德修养追求的最高境界。《中庸》说:“唯天地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服务至诚”的价值理念,反映了广大旅游从业人员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服务的不懈追求。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广大旅游从业人员用自己的至诚服务为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做出了突出贡献,使“游客为本”落到了实处。

当前,我国旅游业处于加快发展的黄金期,“服务至诚”的价值理念尤为重要。首先,行业管理要诚恳。要摈弃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作风,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以服务促管理。其次,企业经营要诚信。旅游企业要摈弃唯利是图、急功近利的经营理念,自觉维护和提升旅游行业形象,要通过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获得正当回报,而不是通过欺客、宰客来获取利益。最后,旅游服务要真诚。旅游行业从业人员,要端正对旅游服务的正确认识,增强职业认同感和工作主动性,以满腔热忱尽可能地满足游客不断增长的需求,以真诚服务赢得游客和社会的尊重。

“游客为本”和“服务至诚”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旅游行业核心价值观的有机整体。“游客为本”为“服务至诚”指明方向,“服务至诚”为“游客为本”提供支撑。二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将指引旅游行业沿着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两大战略目标更好地前进,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从业人员、游客、企业、社会等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共赢。

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旅游行业核心价值观 第2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基础。

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旅游行业核心价值观 第3篇

(一)红色旅游资源是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红色旅游资源作为我党成立后重要历史时期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具有极其丰富的政治、精神内涵和文化底蕴。红色旅游资源的主题集中于反抗外地入侵、中国革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彰显着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革命精神,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品质气节和文化精神。这些无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基本内容的体现,红色旅游资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实践提供了桥梁和平台,成为了弘扬主旋律、 传播正能量的载体。

(二)红色旅游资源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是内在统一的。以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为主题的红色旅游资源,用党的光荣传统和宝贵经验向世人展示了重要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创新精神,而这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宣扬的内容。红色旅游资源本身所特有的教育功能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相一致,两者在内容和目标上都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是内在统一的。

二、红色旅游资源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

(一)红色旅游资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大量的教育资源。红色旅游资源是党的各个历史时期中所形成的宝贵财富,既有见证伟大时刻的纪念物、纪念地等实体,又承载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革命精神,以此为载体,适应不同时期的不同群体和不同阶层的需要,对于宣传、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能够更进一步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化和大众化。

(二)红色旅游资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正确的价值观导向。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辩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它以一定的社会存在为基础,并随其变化而变化。价值观作为一种主观意识流具有多元化、个体化的特征。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实践中,要将为全社会所广泛认同的主流价值观贯串于教育实践过程的始终。红色旅游资源恰恰就为这种需要提供了价值观导向的良好媒介。在思想日益多元化的今天,用这样一种弘扬爱国情感、民族精神和道德情操的红色旅游资源作为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载体,就为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的价值目标与准则提供了正确的导向。

(三)红色旅游资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了优秀的文化根基。红色旅游资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文化支撑和根基。以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为主题的红色旅游资源,涵盖了我党的先进思想和制度,弘扬了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承续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不断汲取开拓创新、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革命道德。使之被历史所印证的同时,还被当今这个时代所认同和接受。红色旅游资源所特有的这种精神内涵、价值导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在本源上达到了高度统一。从而,红色旅游资源就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了优秀的文化根基。

三、红色文化资源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存在的 问题

(一)资源本身开发整合力度不够。时下,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模式老旧,缺少对红色旅游资源和其他思想政治、道德资源的有效整合。由于大多数红色旅游资源分布在较为偏远闭塞的地区,且没有大规模的集中连片存在,较为分散, 现有的对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并不能很好地整合其他形式的主流价值教育资源,甚至不能很好地整合当地的风土人情和自然资源,只是单纯地进行思想意识的灌输,这种传统的开发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分布的地域分割也增加了不同区域资源整合的难度,影响了红色旅游目的地的聚集效应。

(二)对资源具有的利用价值认识不足。红色旅游资源除了具有一般旅游资源应具备的经济价值外,它还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人们对这种作用认识不足,没有充分发掘红色旅游资源的精神文化功效,而被简单地商业化运作,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一味地追逐利益,而忽视了资源本身所蕴含的精神、文化和道德价值。

(三)缺乏新意,内容单调,形式单一,同质化程度高。 一些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停留在遗址参观、简单的图片和物品展示阶段,展示的内容雷同,形式单调,旅游者在此均以参观为主,过分单调,缺乏参与效应,不能深入人心。 很多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基本上都是对历史时期和事件的简单模仿,相互之间的风格差异较小,形成了千篇一律的旅游产品,不能很好地实现引领主流价值认同、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的功能,也就降低了催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效性的可能。

四、如何将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的教育实践相结合

(一)大力开发,丰富教育资源。在统筹谋划的基础上, 将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纳入地区发展总体规划,使之与其他资源有机结合,通盘考虑,统一规划,从而实现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 ;从深度上要不断挖掘资源的文化精神内涵,进行深度开发,红色旅游资源不仅仅是场馆、资料等实物的简单罗列,在扩大红色旅游活动内容的同时,更要注意深入挖掘资源的内在文化价值 ;创新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方式,采用多元化、立体化的发展模式,通过开设一些体验式的项目, 提高红色旅游的参与度,使红色旅游资源的表现手段更加科学化、现代化 ;完善红色旅游资源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和技能。

(二)转变发展机制。开发利用红色旅游资源必须要由各级政府参与,建立高层次跨部门的综合协调机制。政府应制定优惠政策,引导红色旅游消费和社会投资,开发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参与性强的红色旅游产品。加大对历史遗迹文物保护经费的投入,在财政上给予倾斜,发挥国家政策性银行对红色旅游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大国债资金对红色旅游发展项目的专项支持 ;在国家资金拉动下,吸引民营资本参与红色旅游开发和经营,也可吸引外资进行外围景区的开发投入,投资渠道多元化,共同开发、优势互补,一方面使资金来源稳定性增强,另一方面还可以加强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旅游行业核心价值观 第4篇

[关键词]旅游业;价值观;培育;途径

旅游业的发展要求旅游从业人员既有良好的职业技能,又要有包括价值观在内的良好的综合素质。在价值观多元化的复杂环境下,在时常面临多元的价值观的冲击时,旅游从业人员的价值观往往会困惑和迷惘,会影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选择和坚守。

中国国家旅游局在2013年11月23日,将“游客为本,服务至诚”正式确立为旅游行业的核心价值观。“游客为本,服务至诚”作为旅游行业的核心价值观,是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旅游行业的延伸和具体化,这一价值追求将成为全体旅游从业人员的终极行动导向,成为我国加快发展旅游业的重要精神支撑,成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如何让旅游行业核心价值观在全行业里变成自身的精神内涵,就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践行旅游行业核心价值观。

一、进行旅游行业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研究

构建旅游行业核心价值观,旨在把整个行业的核心价值诉求,内化为全行业从业人员的价值追求,外化为全行业从业人员的自觉行为,要更多地体现在道德引领层面,更具体地表现为行业风气的建设。加强对旅游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研究,在理论上厘清社会主义的旅游核心价值观内涵、意义、途径,对于整个旅游行业牢固树立旅游核心价值观是十分必要的。

从我们课题组的调查结果看,对于“旅游行业开展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必要性”调查显示,42.9%的从业人员认为在旅游行业开展核心价值观建设非常必要,47.6%的从业人员认为在旅游行业开展核心价值观建设必要。47.6%的从业人员认为“旅游行业的核心价值观建设可以让更多人享受旅游”,42.9%的从业人员认为“通过旅游行业的核心价值观建设可以提升服务质量”。可见旅游从业人员也深刻认识到旅游行业的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性。

理论往往起到先行的作用,旅游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研究有利于行业明确发展目标、和方向,有利于行业采取正确的战略部署,制定正确的工作方法和步骤。目前,旅游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研究还是已经起步。有必要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研讨,在思想理论层面形成共识。通过开展讨论,分清是非荣辱,明辨善恶美丑,弘扬诚实守信,形成正确价值判断和良好道德风尚,使全行业关心、支持旅游行业核心价值观建设,进而自觉地遵守践行旅游行业核心价值观。可以召开专家座谈会、理论研讨会,让专家学者与旅游从业人员共同来参与研究,也可以发动旅游行业精英共同学习一些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理论成果,结合行业特色,地方特色的进行思考探索,并采集一些好的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通过编印学习材料、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及时在旅游系统交流和向社会全面传播。

二、实施教育培训,培育旅游核心价值观

1.灌输教育。

教育培训是旅游从业人员核心价值观群体意识形成的一个重要途径。

作为一种先进的群体意识的旅游核心价值观,它是全体旅游从业人员的行为准则,旅游职业共同体的最高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不可能在全行业从业人员中自发地形成,它离不开教育与引导。

只有通过教育培训,才能使全行业对旅游行业的核心价值观形成共识。只有将其变成自身的精神内涵,让核心价值观植根于每个人的灵魂深处,才能成为其不可动摇、不可替代的信念。

我们课题组的调查统计发现,对于促进旅游从业人员实践价值观的途径选择,有42.6%的游客选择教育培训,39.9%的游客选择制度规范,37.6%的游客选择考核激励,34.2%的游客选择法律保障,24.5%的游客选择典型示范。可见教育培训在人们思想观念里也是旅游行业价值观培育的首选途径。对于促进旅游从业人员实践价值观的途径选择,有56.7%的从业者选择教育培训,54.8%的从业者选择制度规范,52.1%的人选择考核激励,51.2%的从业者选择法律保障,25.2的从业者选择典型示范。排序与游客调查结果完全一样。

当然教育的方法可以多样化,教育的题材可以灵活运用。中外价值观教育经验说明,综合多样化的方式方法,教育才最有效。

2.加强旅游企业文化建设。

旅游企业文化是指旅游从业人员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它涵盖了企业经营、人际关系活动等文化现象,是旅游企业经营作风、精神面貌、人际活动的动态反映,所以旅游企业在塑造自身为文化的同时,必须建立健全企业行为文化、人际关系和公共关系的规范。旅游企业应当遵守国际、国内的行业规则,追求职业道德,以诚信为本,提高服务质量。在旅游企业人际的关系规范中,不但要注重员工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规范员工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建立精确的客户管理档案。

从我们课题组的调查中发现,通过对旅游行业价值观的核心词排序,发现游客最在意的是和谐共处(47.3%),其次是诚实守信(44%)和热情好客(43.6%),其他依次为与人为善(36.6%)、互谅互让(72人24.2%)、利益共享(17.8%)、务实创新(15.8%)。和谐共处、与人为善、互谅互让所占的比例都是很高的。旅游从业人员最在意的是和谐共处(62.1%),其次是诚实守信(50.7%),其他依次是互谅互让(47.l%)、热情好客(46.2%),与人为善(39.3%)、利益共享(33.3%)、务实创新(19.5%)。排在前两位的“和谐共处”和“诚实守信”与游客的选项一致。

可见,良好的客主人际关系也是旅游从业人员和游客共同的向往追求。

在旅游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相互包容、互相谅解,形成良好的旅游氛围,是旅游者和旅游从业人员共同的心声和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讲,讲文明、重礼仪、讲诚信、重品行、讲热情、树形象是旅游企业文化重要的内容。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有社区居民、游客、员工较多的利益相关者,因此,处理好各类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提高旅游从业者的道德水准、凝聚全行业从业人员的力量,形成和谐有序的旅游秩序,必将有助于形成旅游业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倡导旅游人与人、旅游与社会、旅游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文明关系,也是旅游文化应有之义。

旅游企业文化是旅游企业群体的价值取向,是旅游企业群体的灵魂。旅游业要真正成为服务行业的支柱产业,依赖于旅游企业的文化建设,特别是要精神层面的旅游企业文化建设,旅游企业文化之精髓就是旅游行业的核心价值观。

三、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推进旅游行业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1.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旅游行业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人物,在行业内乃至全社会影响很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广泛宣传模范事迹,形成学习模范、崇尚模范、关爱模范、争当模范的机制和氛围,更好地发挥先进典型群体的示范导向和辐射带动作用。有助于在全行业形成争创先进、争创一流的良好风尚。

在旅游业平凡岗位上曾经涌现了一批批在急难险重关头牺牲自我、默默奉献、在服务游客中诚实守信的先进典型。他们中有在带团途中遭遇车祸的生死关头,勇敢喊出“我是导游,先救游客”的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劳动模范文花枝:有面对歹徒,舍身保护游客生命安全的模范导游员王新慷等。他们是旅游行业的杰出代表,是旅游行业核心价值观的示范实践者。他们个个是这样的平凡而普通,但他们却用自己的优质服务塑造了旅游从业人员的崇高的形象,这些先进典型都有一心为民、热情周到的服务意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境界;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组织学习先进并树立身边的典型,营造奋发向上、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2.多开展公益活动。

旅游企业等单位应该多组织一些公益活动,这有助于旅游从业人员更真实地了解社会的另一面,也会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杭州市金牌导游经常自觉开展一些公益活动,这些活动就是践行旅游行业核心价值观,也推动着整个旅游行业核心价值观的建设。

“游客为本”解决的是“旅游发展为了谁”的理念问题。“服务至诚”即以最大程度的诚恳、诚信和真诚做好旅游服务工作,为游客服务,是旅游从业人员的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旅游行业服务社会的精神内核。公益活动有着利他与慈善的理念,不求私利与报偿,以帮助他人或服务社会为宗旨的一种精神。旅游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本质是一致性的内容。公益活动因其“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服务精神,是促进社会和谐的精神力量,是培养旅游从业人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手段。“社会公益活动”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最佳方式。是培养旅游从业人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手段。

3.利用直观的感性教育,发挥环境陶冶渗透作用。

旅游企业可以利用自己的展厅、悬挂格言谚语、让标语引导、挂像感召、图片影响、墙壁说话,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组织各种文体活动等形式,接受旅游核心价值观的熏陶。

网络信息的捷时性,可以及时了解思想观念的变化,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集音画文多媒于一体,使得教育素材更为丰富,直观性、价值观教育更有感染力、吸引力、辐射力。增加网络活动,提高参与性。发挥网络娱乐作用,改变纯粹灌输说教,寓教于乐。网络的交互性使得宣传主体范围更广,人人都是价值观的传播者。网络互动性,提高了参与性,使得家庭、社会、政府、企事业单位可以相互交流。形成價值观教育的合力。

四、需要旅游法规制度的刚性建设,为核心价值观建设做保障

目前,旅游市场还存在着一些欺客宰客现象,部分从业人员道德行为准则缺失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这些严重损害了旅游业的行风建设和良好形象。同时阻碍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些体制机制问题仍待创新:消费环境的制度建设问题亟待建设。旅游行业存在的诸如此类的现象和问题,固然要进行价值观软性教育,但也需要通过行业规范旅游法规制度的刚性解决。教育和法制,双管齐下,才能使旅游行业核心价值观建设更有成效。旅游行业才能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民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旅游行业核心价值观 第5篇

领导干部从政核心价值观

中共柳州市委党校谭清华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时代背景

(一)应对世界思想文化呈现交流交融交锋新态势的必然要求

(二)适应我国思想意识呈现多元多样多变新特点的必然要求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三、领导干部从政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和基本内涵

(一)领导干部从政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和形成(二)领导干部从政核心价值观提出的主要原因

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旅游行业核心价值观 第6篇

党的十八大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任务,强调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立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高度重视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领,积极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与实践,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了深厚历史基础和实践基础。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我们党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实践基础上,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了全面部署,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了“三个倡导”这一明确表述:“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通过回顾上述历史可以看出: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又更加内核化、凝练化和实践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再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和价值取向。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价值表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引领。最后,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者、提出者和践行者。

二、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和总布局,有利于激励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精神要素和价值追求,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有利于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连,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公民。这三个层面的价值互动,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理想与现实、当前与未来的辩证运动和发展,共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发展和完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从价值层面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价值学说,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价值自觉与价值自信。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长期性战略任务,同时也是一个系统性工程,要加强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政策制定、制度保障,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因此,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目标,紧紧围绕“三个倡导”这一基本内容,注重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相统一,注重政策保障、制度规范、法律约束相衔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们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激励全体人民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不懈奋斗。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以下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关注人们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抓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着力铸牢人们的精神支柱;坚持联系实际,区分层次和对象,加强分类指导,找准与人们思想的共鸣点、与群众利益的交汇点,做到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坚持改进创新,善于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群众便于参与的平台,开辟群众乐于参与的渠道,积极推进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基层工作创新,增强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要将“四个坚持”的原则落到实处,当前,一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全面系统、分层面、有重点地开展宣传教育,引导人们不断加深理解认同,成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和自觉行动。二要注重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不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加强道德教育实践,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孝敬、诚信、勤劳节俭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于民族优秀文化的土壤,又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三要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在抓好“融入”上下功夫,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各行各业实际工作,融入大众日常生活,融入政策制度、法律法规的制定实施,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落到实处,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和人们自觉行动。四要加强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织领导,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中,有计划、有步骤,按要求、按标准地展开,坚持全党动手、全社会参与,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各领域的行政管理、行业管理和社会管理结合起来,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几点思考

吴潜涛 《 光明日报 》(2013年07月15日 07 版)

任何社会的价值体系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只有从价值理念层面对其进行哲学考问,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奠定价值观基础,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完善、更具理论逻辑魅力。

“三个倡导”的“24字”,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是党中央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吸纳社会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融汇哲学社会科学诸多学科的理论智慧,从追求目标层面、社会制度层面和个人行为层面,概括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

“三个倡导”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和具体内容的开放性表述,坚持创造人民幸福生活的实践标准,凝练更加简明、稳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仍然是我国理论界面临的重大课题。

十八大报告中“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明确提出,标示着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是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的有机联系,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殊价值,坚持在践行中认同并进一步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注重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层面,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弄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自的含义以及两者之间的有机联系,是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前提。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概念,指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它既反映社会主义基本的、稳定的社会关系及其价值追求,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又反映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历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并指导社会主义健康发展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观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社会等领域属性和功能的高度概括,是我们民族长期秉承的反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规律的根本原则和价值观念的理性集结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高度概括和超越,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理念的统一体,它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组成部分,最直接地反映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规定性,贯穿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影响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各个领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基本原则、核心理念、基本内容、基本特征、总体目标等诸多元素构成,是一个内容极为丰富的理论体系。如果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座理论大厦的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可以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石;如果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逻辑整体的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可以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逻辑起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价值理性的层面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实质和精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同于其他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标志。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逐步凝练而成的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同以“自由、平等、博爱”等基本价值理念为主要内容的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性质和具体要求上有着根本区别。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理论体系,同时也是实践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主旨就在于,使人民群众在认知、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自觉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理念内化为坚定的信念,并执著地付诸于实践。从这种意义上说,引导人们树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落脚点和归宿。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运而生的实际,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从对社会发生作用的意义上看,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要构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然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许多共同点,但不能把两者混为一谈,不能简单地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说成或改装成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应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现实针对性,准确把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殊意义。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身完善发展的客观要求。自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要命题之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层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基本内容、功能与作用、建设途径等方面形成了社会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力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得到彰显。随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认识的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逐渐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身完善的着力点,聚焦着思想理论界诸多学者的研究视线。这是因为,任何社会的价值体系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只有从价值理念层面对其进行哲学考问,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奠定价值观基础,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完善、更具理论逻辑魅力。

其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现实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就是要通过社会教育和自我修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为群众所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容更好地为社会、为群众所掌握,就需要进一步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用简洁易记的语言,概括出能很快被群众认同、熟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客观背景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客观要求。

最后是抵制资产阶级核心价值观渗透的迫切需要。在我国深化改革的攻坚阶段,社会矛盾多发,价值观念多元多样多变,西方敌对势力乘机加紧对我国实施价值观渗透演变战略。他们凭借其经济、科技优势,企图把他们的政治理念和价值观念推销、扩张到中国;他们把“自由”“民主”“人权”等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美其为“普世价值”,竭力在中国“布道”,企图策动“颜色革命”,颠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此,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是有效应对西方国家对我实施价值理念渗透战略的迫切需要。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立足于群众创造幸福生活的实践,不断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进一步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个倡导”的“24字”,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是党中央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吸纳社会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融汇哲学社会科学诸多学科的理论智慧,从追求目标层面、社会制度层面和个人行为层面,概括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24字”的价值理念,既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美好价值追求,也集中表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具体落实到对“24字”的价值理念的认同和践行上。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质的规定性上,深刻理解“24字”的价值理念的科学内涵。要着力于现实的社会实践,引导人们广泛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政治建设实践、文化建设实践、社会建设实践和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使人们在切身体验中领悟“24字”的价值理念在创造人民幸福生活中的价值支撑作用。要联系历史的社会实践,使人们对“24字”价值理念的认同建立在实践检验的基础上。

“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是党的十八大依据改革开放的历史实践进行的精辟概括,是人们长期以来一直践行的价值理念。“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也是一直以来人们不懈奋斗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党和国家一直强调的公民意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也是2001年党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强调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因此,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注重在现实的实践中养育,又要注重历史实践的强大影响力。

上一篇:廉租房买卖合同下一篇:安全质量环保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