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德育渗透美术教案

2024-05-25

四年级德育渗透美术教案(精选8篇)

四年级德育渗透美术教案 第1篇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德育渗透教案

《伸出爱的手》教学设计

德育渗透目标: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里,我们是一个大家庭,这个大家庭充满着爱和甘心。我们每天都被一些人和事感动着,在感动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关爱身边的残疾人,给予他们敢爱和帮助,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培养社会责任感。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到残疾人生活,体验感受他们生活的不便。

2.让学生学习残疾人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精神,并产生敬佩之情。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心中有他人,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1.体验残疾人的生活及自我感受。

2.在探究学习中受到关爱残疾人、关爱他人的教育。

三、教学活动准备:

1.学生开展课前调查,了解身边残疾人生活的艰辛和需要帮助的人。2.教学相关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结合实际,交流导入:

同学们,周五我们刚刚进行完运动会,我想请我们的小运动员谈谈自己的感受。一句话,大家的感受是累并快乐着。是呀,当我们在赛场上尽情挥洒汗水的同时,我们也是快乐的。可是有这样一群人,因为先天或后天的原因,他们不能拥有一个健全的身体,不仅不能像我们一样在赛场上驰骋,还要为了适应生活,付出比别人更大的努力,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残疾人,看看他们怎么生活的。今天让我们学习第二课《伸出爱的手》(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走近残疾人,了解残疾人

1.请同学们看这几位残疾人,想想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了什么困难?边看边思考。【出示课件】

过渡:盲人,她们习惯于在漫漫长夜里摸索,却永远看不到天亮时的那一抹曙光;聋哑,她们在悄无声息的世界里生活,所有欢声笑语对他们来说都是苍白无力的;肢残,她们靠着轮椅,拐杖来延展自己的人生,这不屈的人生之路何其漫长啊!所以当我们能扫一眼就能知道手里是多少钱,当我们抬腿就能走路,张嘴就能说话的时候,这些及其简单的动作,对于残疾人却是非常非常的困难。2.除了他们,你还知道在你的生活周围,还有哪些残疾人?

他们还有哪些困难?请来说一说。

3.看到和听到这些你觉得残疾人生活容易吗?苦吗?累吗?

(三)体验残疾人,理解残疾人:

那残疾人生活到底有多么不容易,多么苦,多么累,只靠说是感受不到的,不防让我们来亲身体验一下残疾人的生活好吗?

1.请今天负责擦黑板的两位同学上来,先闭上眼睛,拿黑板擦,然后再睁开眼拿,谈感受。

2.再请两位同学把校服拉链拉开,一个手尝试拉上,再两个手拉,谈感受。

3.这只不过是我们感受到残疾人生活的一个小小的侧面,在生活中还会有很多我们意想不到的困难。那看到残疾人有困难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做?对,应该帮助他们。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同学却不是这样做的,请同学们看看这几幅画,看完后谈谈自己的感受。【出示课件】 问: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残疾人,你会怎么想? 小结:当残疾人遇到困难,很痛苦,很无助,如果我们旁边的人能伸出有爱的双手,来帮我们一把,那他们心里一定会很温暖!

四、学习残疾人,尊敬残疾人

残疾人虽然很需要社会的帮助,但他们却我们一样具有奋

发图强、努力拼搏的精神,在不同的岗位用不同的方式为社会做贡献,这种精神更难能可贵,值得我们学习。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残疾人的典范。【出示课件】 当播放到张海迪,问:谁还在课前了解了张海迪,给大家说一下。

当播放到贝多芬,这是贝多芬,30多岁就得了耳聋症,但他并没有屈服,依旧凭借顽强的毅力创作出很多美妙绝伦的乐曲,被世人称为“乐圣”、“世界最伟大的作曲家”。大家自己读一读这段资料,对贝多芬有更多的了解。让我们一起为这些残疾人鼓掌喝彩吧!

五、需要帮助的人

1.当然我们社会大家庭中不仅残疾人需要关心帮助,还有很多需要大家帮助的人,想想还有哪些人需要帮助?我们能为他们做点什么?请小组讨论,待会汇报。

六、拓展延伸:

1.刚才大家说的都不错,虽然关心的方式不同,爱心却是一样的。是呀,我们的社会是大家庭,家庭中充满了温馨,大家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正如一手歌中所唱:“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2.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在全班开展“三个一”爱心活动。【出示课件】:

(1)为身边的残疾人做一件事;(2)了解一个身残志坚的故事;

(3)把你最想对残疾人说的话做成一张爱心卡。

四年级德育渗透美术教案 第2篇

三角形的内角和

组别: 四年级组 科目: 数

学 姓名: 周 科 杰

三角形的内角和

【教材分析】

“三角形内角和”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概念及特征之后进行的。教材创设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探索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先通过“画一画、量一量”,产生初步的发现和猜想,再“拼一拼、折一折”,引导学生对已有猜想进行验证,经历提出猜想——进行验证的的过程,渗透数学学习方法和思想。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分类,熟悉了钝角、锐角、平角这些角的知识。对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学生是不陌生的,因为学生有以前认识角、三角形分类的基础,学生也有提前预习的习惯,几乎孩子们都能回答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知道了内角的概念,但是他们却不知道怎样才能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因此本节课我提出的研究的重点是: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本节课主要是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探索,用量一量、撕一撕、拼一拼、折一折等的方法来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并运用所得的结论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实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参加到数学活动中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方面:

经历亲自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过程,体会运用“量一量”、“算一算”、“拼一拼”、“折一折”进行验证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3、情感与态度方面:

使孩子们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在合作学习中增强集体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能应用这个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过程。【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量角器、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等。【学科与德育的有效融合点】

在教学设计中,通过回顾旧知识,让学生既对已学的知识的强化,又为新课的学习作好了铺垫,在此基础上,以三角形的争论为线索设疑,不仅唤醒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等的活动,培养学生既动脑又动手动笔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数学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与动

手操作能力。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策略】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由问题开始,又在问题中得到发展。因此我创设了三个三角形(不同类型)好朋友吵架的问题情景,目的是激发学生探究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的兴趣。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的活动过程中掌握知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基于这样的考虑,在本科中,我设计让学生用自己准备好的学具各种类型的三角形自己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让学生带着问题,动手、动口、动脑,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数学活动,在活动中获得知识。

3、设计丰富有层次的练习巩固知识。

练习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我设计了生动活泼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既有基础的知识让所有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也有挑战性较强的供学有余力的学生思考。这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发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一、准备阶段。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复习旧知

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你知道哪些关于三角形的知识?

2、故事引入

我们在复习三角形知识的时候,三角形中的三个好朋友确吵了起来,直角三角形说:“我有一个角是直角,所以我三个内角度数的和比你们的都大” ;钝角三角形听后不服气的说:“我有一个角是钝角,我三个角度数的和比你们都大” ;锐角三角形听后心理很不是滋味,它很委曲地说:“我们都是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我们都有三个内角,度数的和应该是相等的。到底谁说的对呢?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让学生既对已学的知识的强化,又为新课的学习作好了铺垫,在此基础上,以三角形的争论为线索设疑,不仅唤醒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思辨探知(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一)大胆猜想,发现规律。

1、理解“内角”和“内角和”。

2、量一量。

①每个学生在自己准备好的三角形里选一个自己喜欢的三角形量出它三个角的度数并算出内角和,然后小组讨论。

②学生汇报。

③得出结果:三角形的内角和大约是180°。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量一量,算一算、说一说,初步感知三角形内角和大约是180°,从而为学生的探索提供了空间。)

(二)自主动手,验证规律。

1、用撕拼或剪拼的方法验证:学生动手操作,小组交流拼得的结果。

2、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在发现规律的基础上验证,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至此,再让课堂上出现思维的空白点,产生冲突,为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完善验证打下了基础。)

(三)运用转化,完善验证。

1、折一折。

①课件演示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折在一起成一个平角的方法。

②学生选一个自己喜欢的三角形折一折。

2、利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角和来验证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

(设计意图:《课标》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体现这一理念,在主动的、互相启发的学习活动中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的

思想方法,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四)归纳发现,得出结论。

1、教师小结。

2、看书质疑。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方法验证,得出结论,这不仅是让学生确信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而且培养了学生研究事物的科学态度。)

三、自我建构

(一)实践应用,解决问题

1、看图求出未知角的度数。

2、按要求计算。(教材第88页第9题)

3、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教材第88页第10题)

4、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练习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学生通过练习达到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全课总结,质疑问难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三角形的内角和,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美术课堂上的德育渗透 第3篇

1 美术课上对性别不同的孩子要有针对性的培养

美术课上可以针对女孩子的课很多, 如《花点心》、《小花饰》、《多姿多彩的靠垫》等等, 可以通过这些课培养女孩子细腻体贴的性格。针对男孩子的课也很多, 如:《威武的盾牌》、《雄伟的塔》、《狮子大王》等等。现就《狮子大王》一课中的德育渗透具体谈一谈。狮子是孩子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一种动物, 无论是从外型上还是内在气质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用美术语言表现狮子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同时从狮子身上可以挖掘出很多优秀的品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在导入环节中, 结合目前学生正处在看童话的年龄阶段, 运用童话中遇到巫婆要把小朋友变成动物的情景, 启发学生大胆想象。有的说想变成小马跑掉, 有的说想变成小鸟飞走, 有的说想变成大狮子吃掉巫婆等等。这时, 播放狮子的吼叫声, 引导学生听一听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在狮子身上体会到了凶猛的力量。播放《狮子王》动画片片段, 引起学生回忆“狮子王”学生从狮子身上学到了面对困难要勇敢。

在欣赏是自生活图片是出示狮子的一家, 让学生辨认出狮子爸爸和狮子妈妈, 在区分狮子性别的同时感受雄狮的威武。接着播放狮子爸爸和狮子宝宝在一起的情景, 谈谈狮子是怎样的爸爸, 与自己的爸爸相比有什么相同之处, 感受严厉的父爱的伟大。在了解狮子生活习性的环节中, 了解狮子成员的分工。狮子爸爸是负责晚上守夜值班及防御的, 体会雄狮在威风的外表下责任心强的优秀品质。接着在分析狮子的体貌特征时, 学生们发现狮子大王是如此的健壮。这时顺势教育学生, 特别是对男孩子来说, 有了强键的体魄才能保护自己的家人。那怎样才能有强键的体魄呢?那就是要从小锻炼身体。

2 美术课上的合作学习可以让孩子学会相处的艺术

一直以来学生缺乏合作意识和不会合作的现象比较普遍, 这与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 不愿意和他人合作, 不会分享的特点不无关系。著名教育学家维果茨基曾说过:“只有善于合作的人, 才能赢得发展。”。生活中愿意帮助别人的孩子会更加受同学们喜爱, 课堂上的适时适当的合作学习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有促进作用。同时在合作学习中孩子学会理解, 尊重他人, 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意见, 学会按照一定的秩序活动。

最开始一定要让孩子切身感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激发学生合作的欲望。如:在一年级《剪拉花》一课中,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了一种拉花的示意图, 要求同学们自己识图自己尝试剪, 结果一部分同学剪成了当然洋洋得意, 而另一部分自己剪不成急的围在我的周围求助。这时我如果亲自教这些不会的同学, 那些学会的同学就没事可干。于是我要求学生们回到座位上请求离你近的学会的同学给你当小老师, 我们比一比哪一对同学教的好学的快。这样一对一或一对二的组合效率很高。开始不会的同学在最渴望得到帮助的时候得到了帮助, 而想学会的同学有巩固了新技能, 同时心里会有成功感。

用这种方式又学了几种不同形式拉花以后, 要求同学们用拉花装饰自己和同学然后分组展示。这时我就发现有的小组, 同学们都在自己用自己的作品装饰自己, 装饰完了自己看不到, 没太多成功感。有的小组的同学互相装饰, 每个孩子看到了自己装饰的成果都很自豪。还有的小组选了一名最有表演潜质的同学做模特, 其他三名同学分工, 分别装饰头部、身体和胳膊。结果这个小组获胜了, 因为他们把这个小模特装饰得像一个少数民族盛装的公主。我什么话都没有说, 在下一次的分组游戏中, 他们吸取了成功的经验。

3 美术课上要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以获得感受

有一句很有哲理的话是这样说的:“上帝如果把你所有的门关上, 那他一定会为你留一扇窗。”学习成绩的好坏往往是评价一个学生的唯一标准, 其实学习成绩差并不代表他没有其他方面的潜能, 我见过很多学生学习成绩不好但很有美术天赋的孩子。即使美术方面也没有优势, 他们与其他孩子一样都有体验的权利。如在《会动的线条》一课, 这是我比较喜欢的一课。从教材的编排上看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既有中国的古代敦煌壁画, 又有外国的现代雕塑。也不乏贴近孩子生活的摄影作品 (城市夜景) 及小朋友的画。通过分析教材提供的有效元素, 设计出了由体验、发现、验证、运用为途径的教学环节, 让学生在线条游戏中感受到了动感线条的美感。

其中体验和发现的环节充分让孩子在活动中亲身体验以获得感受。在尝试让线动起来的环节, 运用类似体操表演用的带操的道具, 利用了小班的优势, 人人体验。孩子们便围着自己小组的桌子跑起来, 有的甩出长长的弧线, 有的都出波浪线还有的转出螺旋线……同时发挥小组的作用, 组长负责记录成果并演示。在学生获得一定感知的基础上, 引领学生欣赏有更多“会动的线”的带操视频, 在欣赏的过程中对“会动的线”的好奇心更加得到了满足。把学生找到的线放在一起, 通过找共同点, 组内交流小组长汇报结果。就这样发现了一个规律, 曲线是有动感的。在这节课上小组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他们得到了其他学生的认可。

美术教师既是美的倡导者又是美的播种者, 在美术课堂上更是扮演着“魔术师”的角色, 手轻轻一点, 就要让孩子燃起对美的憧憬和热爱。特别是“地球上的星星”们, 有时候你的光照到他们, 他们会发出更夺目的光辉。一节美术课上的德育, 并不是一定就能达到什么样的德育目的, 但是根据教学的内容精心设计对学生加以启发和激励, 会对孩子的性格、考虑问题的角度等产生一些影响。

摘要:美术课在引导孩子去发现形式美的同时启发孩子去感受高尚的情感, 在学习美术技法的同时完善性格。不过这种理想化的教学并不是生硬的叠加, 而是一种自然的渗透。

关键词:渗透,性别,合作,反射

参考文献

[1]易丹妮.生活德育的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 2006.

[2]高月萍.班级里的道德生活[D].南京师范大学, 2006.

美术教学的德育渗透 第4篇

美术教育具有辅“德”益“智”的作用,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美术教师在进行美育工作中,应当有机地与德育结合起来。德育工作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是滋润孩子心田的细致工作,而美育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最佳手段,既要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完美观念,又要在各种活动中引导他们,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我们努力在培养学生健康审美情趣的同时,利用课堂教学与教材,选择合适的时机穿插德育教育,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一、挖掘教材内涵,提炼德育因素

现行的美术教材内容丰富多彩,其实质均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这些因素或明显或含蓄,需要我们教师牢固树立德育意识,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有德育的侧重点。在教学生学画的同时,除了引导他们识别色彩的冷暖倾向,用合适的冷暖色表现主题,还要联系实际的自然现象,引导学生欣赏、分析,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从而培养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二、关注课堂过程,渗透德育教育

美术课堂教学是个多因素、多层次、多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见缝插针、联系实际渗透德育,不但确保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还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地受到教育,让德育之苗遍地开花,使学生身心得到协调发展

1、紧抓课堂常规,进行品德教育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思想表现,制定一系列课堂常规,有步骤、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与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学生的行为准绳。如师生问好,坐站姿势都要养成一定的规范动作,以培养遵守纪律,举止文明,尊老敬师的良好行为;又如工艺美术课中,对制作后的材料要及时处理,培养学生爱班级、讲卫生的意识等等。

2、营造课堂氛围,增强情感体验

教师教学时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美术是无声的语言,如何让它成为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成为师生相互关爱的纽带,是德育教育的关键。

3、丰富教学手段,加强德育渗透

在课堂教学中,不同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仅能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德育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在游戏教学中,愉快和谐地渗透德育

爱动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孩子的最爱。游戏化的课堂教学能使学生學得更轻松,更开心,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表现,还有助于培养他们坚毅的性格及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品质。

(二)在集体创作中,顺其自然地渗透德育。

集体创作完全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模式,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会形成一种新型的关系。在这种民主和谐的气氛之中,儿童的个性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创造性会得到激发。当作品完成之后,他们会因创作的成功而增加集体的荣誉感。而且对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集体观念的建立、合作态度的培养等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在实践活动中,生动具体地渗透德育。

现在的学生都是90后居多,90后家长把他们放在温室中让他们成长,不管家庭经济怎么样,给孩子最好的这就是他们认为对孩子的爱,殊不知,那平常的一句“孩子,这个你拿不动的让我来。这个很脏不要碰……”这样不但把孩子的独立能力扼杀在摇篮里了,而且对孩子以后的性格形成和发展也有很大的限制,所以对孩子从小进行劳动教育是必须的。教育孩子多参加体育锻炼或者多做动手游戏,并使孩子明白你付出的越多得到的也就越多。

三、以亲切的态度了解学生,渗透德育

谈起现在的学生,老师们都有一个感受:太有个性,越来越难教了,以前的学生多听话多乖巧啊……其实我们也都明白,个性独特正是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正常产物和需要,个性化的孩子才能让我们的社会更多元化.那怎样才能更好地引导这些个性鲜明的学生学习呢?我发现,一些不经意的亲切关心的小动作,可以放松学生对老师的反叛心理,并悄悄地拉近师生的关系,有助于他们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

四、课后设计中的德育教育

新教材中的设计·应用课,内容都是中华民族有代表性的工艺制作,是民间艺术的主要传播途径,也是进行学科德育的主要阵地之一。设计课包含丰富的内容,具有可操作性强、接近生活、学生感兴趣等特点,从而决定了设计课的重要地位。《中国结》是设计课中比较典型的一课。在我国申奥成功之际就选择了以申奥为主题的《中国结》课,得到了孩子们积极地响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增强了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所以一节好题材的美术课同时也是一节好的德育教育课。使学生学会制作中国结同时潜移默化的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学生通过亲手制作中国结更加喜爱中国的民间传统文化,为祖国的民间艺术而骄傲和自豪。

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正如教育行家所说:“教无定法,贵在实效”。美术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着的德育因素,捕捉最佳的“潜入”时机,充分利用美术学科的课型特点,采用切实有效的教法,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领略美术教学独特的道德美。真正使学生在情趣上受到陶冶,在道德上受到影响,在心灵上受到启迪,让德育之花愈开愈美丽!

作者简介:

四年级英语德育渗透总结 第5篇

小学英语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学生必修课程,与其他学科一样,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诸多教育的任务。因此,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还可以培养了解他人,尊重他人的包容性格,认识自己和认识他人的能力,克服困难,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共同生活等诸多方面的能力,这些对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养成,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对于本学期的德育工作总结如下:

1、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渗透德育

在小学英语教材中,学生可以接触到本国和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历史、地理、科技、政治、文化礼仪、习俗风貌。要学习包括表达思维活动(同意、帮助、邀请)、情感态度(喜欢、感激、同情、愿望)、道德态度(抱歉、宽恕、感谢、赞成、关心)、社会文化(介绍、问候、告别、就餐、看病、庆贺)等三十多个语言功能项目,内容丰富。这些语言材料的学习,为课堂的德育实施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小学英语教学是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其教学内容一般比较浅显,多与学生的生活接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找好德育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进行自然的渗透,切忌长篇大论。教师要利用学生初学英语时的兴趣,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在学生进行语言操练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在学习“when do you usually”句型时,当学生们兴致勃勃地用新的句型谈论自己的日常生活、作息时间时,教师在要求同学注意听别人发言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来认识什么是合理安排时间,从而懂得珍惜时间。这时知识的讲授、学生的交际练习,实际上成为德育渗透的载体。既使文道合一,文理交融,又达到了教育、教学融于一体的教学效果。

2、注重语言教学的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以达到某种目标的心理内驱力,动机产生于需要。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结构、认识结构、情感结构,运用正确的心理策略,以学生为中心,环绕着学生的种种心理需要进行教学。儿童的心理需要主要由兴趣、成功、审美、创造性四要素构成。其中,兴趣是影响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最直接因素。因此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运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积极学习的心理需要。加强小学英语教学的活动性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游戏、唱歌、比赛、表演等教学形式,可以把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体验巧妙地结合起来,同时也是向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极好机会。例如,教学中我常常

采用的双人、小组、集体比赛游戏活动,即满足了小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又复习巩固了所学的语言材料,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相互关心的集体主义精神。

(2)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小学英语教学是启蒙阶段,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小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是一种不自觉的过程,要靠老师的渗透和培养。小学英语阶段的学习主要是感性学习,无论是语音、词汇、语法和交际用语都应当从感性学习入手,通过示范、模仿、运用,使学生充分感知语言,从而逐渐领悟语言的内在联系。从学习和掌握英语的角度来说,核心问题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英语的良好习惯,这是掌握英语的关键。小学阶段侧重听说能力的培养,适当读写。要把“听”放在首位。要教育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和同学讲英语,回家要听录音,培养听力。在听的基础上说,积极参与课堂练习,要养成大胆讲英语的习惯,朗读和背诵的习惯,书写规范整齐的习惯,运用语言交际的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等。良好的语言习惯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个重要开端。小学生学习、掌握少量的语言知识,固然是学习英语的基础,但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为重要,这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3、精心组织安排教学活动,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

寓德过程以课堂教学为渠道,不同的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其侧重点不同。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进行交际。语言的交际性和实践性决定了要在语境中,在活动,在模拟交际中学习英语,感受语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语言交际场景,教学游戏和练习形式,以学生学会为目的,以学习情趣为主线,贯穿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在教学的语境中、练习的活动中、模拟的交际中,向学生渗透德育。如:在教学“what would you like?”和“would you like„?”的功能结构时,就可以设计在快餐店就餐和家里来了客人时的情景。在学习“what‘s the weather like?” 时,可以设计“天气预报发布会”。在学习“how much is it?”时,可以布置“小商店”。在学习“what’s wrong with you?”这个交际用语时,可以设计病人在医院看病的情景。在这些模拟的语言情景的交际活动中,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在学习与他人的合作和交往。这种学习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互助友爱,文明礼貌等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的形成。也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形成课堂教学的高潮。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不断的引导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原望的驱使下,学生会忘却羞涩,积

极向上,努力合作,去争取更高层次的成功。伴随着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德育融汇其中。

学科教学中的德育,重在渗透。德育的渗透在于自然地与知识溶于一体,要善于在学科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捕捉德育因素,做到点到为止,切忌牵强附会。今后我们要继续实践和探索,更好地发挥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功能。

四年级上册语文德育渗透计划 第6篇

李建平

一、指导思想:

本期坚持新课标为指导,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培养目标: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针对学生的德育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德育教育。因此在三年级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有责任也应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培养,以期能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品性,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措施方法:

(一)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

(二)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三)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语文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

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四年级下语文德育渗透小结 第7篇

语文教材中德育的内容,不可能像学科知识那样处处明显,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隐蔽的,思想教育是渗透在学科知识的方方面面,与学科知识融二为一,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能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内容上,而应当是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在四下的语文教材中,很多篇章,或真实生动地展现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或热情沤歌我们民族的精神,或精彩地描绘美丽多娇的祖国山河,或深刻阐述生命意义,因此,我在本册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优势,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让德育与语文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了思想品德熏陶。下面就本学期的德育渗透作如下介绍:

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四下教材中有关爱国主义的内容,一篇篇教材,反映伟大祖国美的景、美的人、美的事,构成一个有机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整体。这样从整体出发,处理每一篇具体课文,体现教材之间相互补充、反复加深的内在联系,就可在儿童眼前展现一幅伟大祖国的疆域图。从这一篇到那一篇,都以“伟大祖国可爱”的观点,贯穿其中。例如学习《题西林壁》,人们通过欣赏那生动、形象、贴切的语言,深刻领会祖国山河的壮美,激起人们对人生的思考,总而言之,只有深挖,才能加强德育渗透的力度,使学生不断增强自身素质,提高自身的道德情操。当然,应当注意实事求是得深挖,没有得不能牵强体会,那只能是画蛇添足。

二、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永生的眼睛》这篇课文讲述了琳达一家三口人先后捐献角膜的经过,以及在这个过程中琳达思想发生的深刻变化,宣扬了人道主义、博爱、奉献精神。只求奉献不求索取的精神感染,而深切地感受到给予的快乐。而我的学生们,独生子女,万般宠爱集于身,从们已习惯了接受爱。父母的艰苦付出,他们视为应该,心安理得,很少去体会父母的辛劳,很难有感恩之心。于是我把教学重点确定为感恩教育。首先,我满含深情地朗读文章,安静的教室里,同学把头埋得很低很低,而后谈起了我年迈而饱经沧桑的父亲,谈起父亲给子女朴素的父爱,谈起我为人母后对父爱的理解,教室里鸦雀无声,显然同学们与我产生了共鸣。第二天的作业交上来了,他们不约而同都把主题定为关爱他人,我欣慰地发现:孩子们开始反思自己的言行。文中流露出对家人的关心,感恩如春雨滋养着孩子门的心田,他们的言行也在日益改变。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培育的圣殿。我们应该让教学活动成为学生对高尚道德生活与丰富人生的体验过程。让知识增长的同时也让同学们树立健康高尚的品行。语文教学发挥德育功能,主要靠挖掘教材及教学活动中的人文精神和民族文化所蕴涵的优秀道德传统,通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来达到培养学生具有健康情感,科学态度和正确价值观的目的,该学期本人就着重依据这样的原则来进行德育教育。

三、把德育渗透到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中去。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学生增强素质的另一途径。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接龙比赛,收集简报,做手抄报,开讨论会、讲演等。这些活动丰富学生语文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如我校一直坚持的古诗吟诵、我班开展的讲成语故事,让学生们既能掌握朗读、讲演的技巧,又让学生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炼形象,祖国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美术欣赏教学渗透德育之浅探 第8篇

由于欣赏宣传画教材内相关的范画较为稀缺, 下面我以自备的《敬爱的小平同志———总设计师》宣传画作品为欣赏对象, 用五个步骤作为欣赏教学程序来讲解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

一、让学生放松, 为欣赏做准备

欣赏者的心境和情绪状态往往影响着对作品的审美。同样的白雪茫茫世界, 有的人可能会说是一片纯洁, 有人则可能会说是一个冷凄凄的悲凉世界。为此, 上课之前, 我先让学生微闭双目, 想象自己正悠然自得云游于蓝天白云间, 通过冥想几分钟, 放松心境, 为下来的几步做好准备。

二、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教师导言:“有这么一句名言,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 敢于实验, 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 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 大胆地闯。’哪个同学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它就是我们革命前辈、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1992年南巡讲话中说的。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自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开始,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步伐加快, 我们打破封闭, 走出国门, 参与经济全球化, 向外国学习, 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经济技术竞争与合作。改革开放几十年来, 中国这个文明古国, 重新焕发出蓬勃生机, 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各地欣欣向荣, 蒸蒸日上。”随后, 让学生说出目前我们生活过得如何美好。

通过创设情境, 让学生体会到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为下一步做好铺垫。

三、从分析形式和形象入手欣赏

教师导语:“《敬爱的小平同志———总设计师》是一幅社会性质的政治宣传画, 画中所描绘的就是一位大家非常熟悉且极具传奇色彩的东方风云人物———邓小平。从他那刚毅果敢的神态中、慈祥和悦的明眸里, 人们可以得到一种精神寄托和鼓舞, 看到祖国美好前景的化身。”通过教师这样提示, 学生能领悟到这些思想内涵, 说明他们在欣赏此画时对形式、形象初步有了一定的感受和了解。

四、引导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体会欣赏

在欣赏的时候, 首先让他们观察作品主人公那饱满的天庭、宽广的胸怀, 从中去发现:画中的人物是那样的极富智慧和韬略。其次观察他那双深邃的眼睛, 那是他时刻都在关注着十三亿中国人民的冷暖和疾苦, 注视着祖国的兴衰与繁荣, 憧憬着明天美好蓝图的实现, 洞察着瞬息万变的世界风云……再看看他那张凝重的脸庞和紧抿的嘴唇, 耳际仿佛就听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这句极富哲理的话语, 体量到眼前这位世纪老人忧国忧民的沉重心情。随之激励学生:只有努力学习, 掌握现代科学知识, 才能担负起历史使命, 不辜负先辈们和祖国人民的期望。学生的欣赏水平能升华到这一点, 德育的渗透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对作品内涵的探究和领悟欣赏

最后, 再引导学生由远及近通览全画:远景———蓝天白云, 展示着国内、国际气候晴朗, 机遇难逢, 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景海阔天空;中景———新兴的现代化都市海隅、白浪翻腾的大海, 着笔点画了祖国改革开放的区域已由沿海向内陆如火如荼地发展;近景———敬爱的小平同志——总设计师面对东方, 背对大海, 神情自若, 衣着大方, 双手插入夹克衣袋, 稳健地站在海边的岩石之上。引导学生说出寓意:不管现在或未来, 坚持改革开放, 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将矢志不移。在人物四周围小憩、翔集的海鸥, 犹如和平的使者, 亦告诉人们:中国改革开放的国门已敞开, 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中国欢迎世界各国有识之士来华投资创业。随后让学生说出作品主题:中国改革开放道路永远不变。通过鉴赏, 激发学生对邓小平的敬仰和爱戴, 激发其爱国情怀, 使其思想境界有了进一步提高。

美术语言表现在作品中的线条、色彩、造型、构图等多种因素中。美术欣赏课教学过程中, 教师既要运用专业术语讲授方法、步骤、基础知识, 引导学生积极观察、思考和分析美术语言的表现因素, 又要灵活地自始至终在教学中渗透德育这条脉线。这样, 学生便可在获得基础技能、技巧的同时, 又可领悟到作品的思想意义内涵, 进一步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上一篇:新学期插上成熟的翅膀初二作文下一篇:淘宝店铺操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