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教学反思

2024-05-27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教学反思(精选14篇)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教学反思 第1篇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算理、单一的算法及技能训练,比较枯燥。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我认为: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总之说,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多种方法中肯定有比较简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作为我们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同时给他们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间,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应让他们在逐步的体验中自然而然的接受,从而选取更优的方法。当然,在课堂过程中,还有小部分学生不能充分地展开自己的思维,得到有效的学习效果,这就要靠老师慢慢地去开发和引导,使所有的学生基本都学会如何去展现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式。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教学反思 第2篇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对于小学生来讲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因为这里面包含了两种“比”法。一是比较大小,二是比较倍数。教学时,我先用50千克比40千克多几分之几为例,引入课题。先让学生求50千克比40千克多多少千克?再来讨论多几分之几?多百分之几?在解决了第一个比较“多10千克”之后,再来理解第二个比较“10千克是40千克的百分之几”。接着让学生对比“40千克比50千克少百分之几”与“50千克比40千克多百分之几”的不同。这里的难点是比较倍数时,前者是拿10千克和50千克比倍数,后者是拿10千克和40千克比倍数。这样通过对比,让学生充分理解,标准的不同,结果不同。

通过对两种比较的讨论,理解。学生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意义”理解较好,为接下来学习例题打好了基础。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教学反思 第3篇

一、教学片断一

1. 课件出示(72页例3)。

师:图中告诉我们哪些数学信息?

生:小雪得了12朵红花, 小磊得了8朵红花, 小华得了9朵红花。

师:请选择两个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生1:小雪比小磊多得几朵红花?

生2:小磊比小雪少得几朵红花?

生3:小华比小磊多几朵红花?

生4:三人一共得了几朵红花?……

师:选择问题,请学生试着解答。

2. 反馈信息。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这是我在执教这一课内容时对教材的处理。在我看来教材中的主题图就是我们上课的依据,而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使学生初步学会列式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并初步培养分析推理能力”。我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读懂图中的信息,再根据信息来提出数学问题,选择与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与内容相关的问题并进行解答,也就体会了教材设计的意图了。

二、教学片段二

1. 师创设情境:摸摸左口袋,摸摸右口袋,摸出两串糖,4颗红糖,7颗蓝糖。(物)

师:聪明的孩子不但看到了糖,而且看到了数学信息。

生:4颗红糖,7颗蓝糖。

师:用红蓝珠子代替糖,黑板上出示:

蓝●●●●●●●

红●●●●

2. 出示文字信息:红珠子有7颗,蓝珠子有4颗。(文)

师:谁能提一个数学问题?

生:一共有几颗?

师:这是已有信息,还可以怎么提?

生1:蓝珠子比红珠子多几颗?

生2:红珠子比蓝珠子少几颗?

师引导,用上“也就是”,读一读。

生:“蓝珠子比红珠子多几颗?也就是红珠子比蓝珠子少几颗?”

3. 学生解决问题,反馈:7-4=3(颗)(式)。

师:生活中要善于提问,才能解决问题,为什么要这样列式?引导学生借助线段图来列列算式。学生试着画线段图:

(1)生1、生2上台画线段图。

(2)师点评,逐步纠正并完善线段图。

师追问:问号怎么表示?把哪部分分成两份?两部份怎么分?

4. 师:这个线段图用道理来说就是大数-小数=相差数(理)。

这是我在领雁班学习时,东海实验学校张老师执教这部分内容的片断。张老师在解决问题一课中,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分层落实的。张老师首先创设动态情境,摸摸左口袋摸摸右口袋,摸出4颗红糖、7颗蓝糖引出,让学生结合实物说出文字信息:红糖有4颗,蓝糖有7颗。张老师并用红蓝珠子代替,展贴于黑板,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培养学生从生活问题中提炼数学信息, 并怎样表示数学信息。而后张老师引导学生提问:“蓝珠子比红珠子多几颗?红珠子比蓝珠子少几颗?”张老师让学生思辨这两个问题有什么联系。学生通过思辨后得出,求多几颗和少几颗方法相同,师顺势引导,可用“也就是”说一说。“蓝珠子比红珠子多几颗?这样也就是红珠子比蓝珠子少几颗?”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找到了问题的共性。张老师的引领到此并没有戛然而止,而是话锋一转,引导学生尝试画线段图,而后逐步纠正。用两条线段,一条长一条短,问号表示在哪?怎么表示?并引入数量关系:大数-小数=相差数,带给学生一条清晰的线索:物—文—式—图—理。问题的解决经历了由实物情景—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建构数学模型—解决与应用的过程,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具体到抽象,又上升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引领。这样挖掘得深透,非常扎实地为今后解决问题打下了基础。

我的教学虽然也能使学生积累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经验,掌握解决问题的一些技巧和方法,但这些技巧和方法更多的仅是就事论事,针对具体解决问题而言的,还是零散的。而张老师对教材的处理就不一样了,她从宏观上把握教材意图,对解决问题的意义不仅仅停留在能够解决某一类问题、获得某一类问题的结论和答案上,而是系统地分析教材内容,把相应的教学内容放到知识的结构链中去理解,把握每一个知识点在知识链中所处的位置。基于解题的经历和形成的相应经验、技巧、方法,进行反思和提炼,从而把握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程)》在解决问题方面更是明确提出了一个课程目标:“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材呈现的问题情境的形式只是静态的,如果在教学中仅是简单地挂出挂图、贴出文字,不能很好唤起学生去收集、整理相关信息的欲望和需求。因而面对静态的教材,在创设情境时,教师应化静为动,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动态地呈现问题情境。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教学反思 第4篇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学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第57页例

2、例3。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解答此类应用题。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初步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个数多几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图片;学生每人准备10个△,6个○和1根小棒。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启迪思维,做好铺垫 ○○○○○

□□□□□□□□ △△△

☆☆☆☆ 多 个?

二、创设情境,比中迁移,导入新课

出示小狗(9红花)、小猫(5)、梅花鹿(10)三只动物图 引导学生发言,教师谈话导人新课。师问:小狗所得红花是多还是少呢? 生答:小狗得到的红花多,因为它比小猫得的多。小狗得到的红花少,因为它比梅花鹿所到的少。师小结:在比多少时,一定要一个标准才能比较。例如小狗和小猫比。小猫是比较的标准,所以说小狗比小猫的红花朵数多;狗和梅花鹿比,梅花鹿是比较的标准,我们就说小狗比梅花鹿的红花朵数少。象这样的比较方法在生活中运用很广。这节课我们和动物朋友一起来学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板书课题)

三、教学新知,理解算理 1教学例2 首先让学生拿出10个△,6○个在课桌上摆一摆。教师在黑板上摆例2。△△△△△△△△△△ ○○○○○○

师问:哪一行多? 生仔细观察,第一行的三角形多,可以分成哪两部分?让学生用一根小棒分一分。指名回答三角形分成哪两部分?并让其在黑板图片上分别指出这两部分。(三角形可以分成它和圆形同样多的部分及它比圆形多的部分)(个别说、分组说、集体说)然后独立完成书上第57页例2的填空。2.指导学生完成第57页的做一做。

出示幻灯图片,请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师问:图上画的是什么物体?哪一行的碗多?第一行碗的只数多,可以分成哪两部分?

请学生用小棒分一分,再指名回答,同座互相说,再填空。3.小结例2,谈话导入例3 刚才,我们学习了例2,知道两数比较时,要先知道谁和谁在比较,谁多,多的数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它和少的数同样多的,还有它比少的数多的部分}。这多的部分,应该怎样计算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例3,研究怎样计算多的这部分。4.教学例3。

学校里养了12只白兔,7只黑兔。白兔比黑兔多几只? ①读题。师问:这道题说了一件什么事? ②找出条件和问题。

学生轻声地再读一遍题,找出己知条件和问题各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白兔12只、黑兔7只”。

再出示相对应的示意图。③想解题思路。

师问:谁与谁比?谁知白兔可以分成哪两部分? 请学生上来分一分(画虚线),指指这两部分。学生回答时,教师写“跟黑兔一样多”部分,这道题的问题是什么?也就是图中的哪一部分?白兔与黑兔同样多的是几只呢?7只兔。学生回答时,老师掀开7只白兔图。要求白兔比黑兔多几只,从12只白兔里去掉哪一部分就是白兔比黑兔多的只数?让学生指着图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同座互相说一说。④列式计算。

用什么方法计算呢?如何列式呢? 板书:12-7=5(只)为什么这样算?算式中的12表示什么?7呢?5呢?(揭开多的5只白兔图)⑤检查。

打开课本第58页对照一下,算式列对了吗?有没有算错?单位名称写对了吗?再口答。

5.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解题时要弄清谁和谁比?要算出谁比谁多几,就要从多的数中去掉它和少的数同样多的部分,我们用减法计算。

四、课间韵律操

五、课堂练习,加深理解

1.完成第58页做一做。(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先读题,找出条件与问题,谁与谁比?谁多?13棵圆白菜可以分成哪两部分? 要求圆白菜的棵数比大白菜多几?怎样计算.指名说解题思路,再动笔列式计算,最后集体检查对错。

2.独立分析完成第61页,练习卡五的第1、2、3题。用学例3的分析方法来解答这三道题。

六、全课总结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第5篇

教学要求: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师生都准备5个□,7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老师照复习题摆出图形。

(1)让学生照复习题摆出图形,要求学生互相说一说,□有几个,○有几个,○比□多几个。

(2)提问:你是怎样得出○比□多2个的?如果要列式,你会吗?

(3) 小结:我们从上面的复习的图里可以知道,○比□多。从○去掉5个这一部分,就是○比□多的数,所以可以用7-5来计算。

2、做“想想算算”第1题。

小黑板出示。

让学生先看题,思考下面的问题,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要求学生填在课本上,同时指名一人板演。

集体订正。

提问:你是怎样看出来红辣椒比青辣椒多3个的?为什么用减法算?

3、引入新课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0。

(1) 出示例题(包括图画),读题,让学生说一说题里的意思。

(2) 说明:我们用线段图表示讲义夹和铅笔盒的元数。(师画出两条线段并说明)

要求王伟比李春多用的元数,图上是哪一部分?

(3) 讨论:要求王伟比李春多用多少元,是求哪个数比哪个数多几,可以用什么方法求?为什么?(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后,老师再说明解题思路。)

2、老师指出:这道题可以这样想:已知王伟用了24元,李春用了18元,求王伟比李春多用多少元,是求24比18多多少,要从24里去掉18,所以用24-18来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2题。

2、做练习五第1题。

让学生说说题意。

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略)。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五第2~4题。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教学反思 第6篇

我上的这堂课,课题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这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加减法”中的一个内容,安排这个内容,旨在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怎样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生活问题,。

教学目标

针对一年级学生知识水平,结合本班学生情况,拟实现以下几个目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情景摸拟教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数学无处在。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摆小棒自主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体会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方法。

教学难点: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就是要从大数中拿走与小数相同的部分。

教具准备

教师:帖着小红花的作业评比栏

学生:小棒

教学方法:

探究法

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开始上课时,我先出示准备好的写好算式的卡片,让学生看算式进行口算,复习前面学的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算法,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接着用生活中学生爱与人人比物品多少这一现象谈话引入课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然后板出课题,让学生明确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在教学新课时,用自制的教具――画着小花的作业评比栏,让学生通过观察谁多谁少,怎样看出来的,复习一一对应这一概念,为下一步的探究后基础。然后让学生找出告诉我们的已知条件,问题各是什么,接着让学生利用小棒按一一对应的摆法摆出小花,进行比较,在学生摆小棒时,到学生中去检查指导,引导学生拿走一一对应的部分,得出多的部分,从而探索出求多几时就是要从多的部分中拿出与少的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多出来的,再让学生说出拿走用什么方法计算,并列式计算出来,强调写上单位,进行口答。

学生探索出方法后,再用两个习题让学生摆小棒来进行研究,加强对这一算法的掌握与运用。

最后,对解决这种应用题的方法进行总结,合学生加深印象,牢固掌握。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教学反思 第7篇

原题:东山村去年计划绿化16公顷, 实际绿化20公顷。实际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在设计课的时候, 我希望能体现课标中提到的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让更多的学生出现20÷16=125%, 125%-100%=25%这样的做法。因此这样设计了内容:

师: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有关百分数的问题?

生:1计划占实际的百分之几?

2实际占计划的百分之几?

3实际比计划多绿化百分之几?

4计划比实际少绿化百分之几?

师:能选择两道先画出线段图, 表示这里的信息吗?

师:1、2两题会做吗?

【我的想法:让学生根据自己完成任务的状况进行自我评价, 通过自我评价, 可以提高他们的自主意识、反思能力与学习的积极性, 增强学生主动发展的动力。同时为下面的新知做铺垫。】

那么3、4题呢?再指着线段图说说数量关系是什么?

结合线段图及算式咱们对这三题再两两对比。推选一个代表发言 (小组交流)

小组讨论完成:

1.1、2两个问题与3、4两个问题有什么不同?

2.今天学习的3、4两个问题有什么不同点?又有什么相同点?

师:再观察2、3又有什么不同呢?

生:2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3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

学生再次交流后还是无法找到这两道题的联系点。我想这是不是我的教学设计出现了问题呢?

接着我和我的数学教研组成员又将这个环节进行了修改, 调整为:

师:观察2、3题的线段图, 指着图说说2、3题的解法。

这回, 学生在自己的亲手实践中, 以及小组思维火花的碰撞中, 总算找到了这两题的联系点, 也有半数人知道了,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还可以先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再减去单位“1”的方法解答, 随后4的解决方法策略明显多了起来。这下作为老师的我松了一口气, 心中那块石头放下来了, 心想两种方法学生总算是理解了。

学生真的理解了吗?

在下一个练习环境中问题就出现了, 我出的是一道判断题。男生比女生多百分之20%, 那么女生比男生少 ( ) %.

生:填80%

其他的方法再也没有了。现在看来学生的“会”恐怕只能是模仿, 起初我很是埋怨自己, 总觉得没有在新课中将那种解法讲透彻, 以致于学生不理解。后来我偶然看到了这样的文章。书中是这样记载的:五年级下册到六年级上册, 首先谈谈分数的意义教学, 教材是从学生熟悉理解的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引入分数的意义, 进而拓展到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而后学习分数的实际问题时既有用分数表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又有用分数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但是分数相加减的问题只涉及了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因为教材没有让学生接触表示两个数量之间关系的分率相减问题, 所以学生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 (少) 百分之几》的问题时, 先想到的是比较量对应分率与单位“1”之间的差, 也就不能怪学生不理解了。

在六上的教学中, 但凡遇到求单位“1”的实际问题, 教材中都采用用方程的解答方法。顺思路理解也是降低了教学的难点。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 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 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这是课标中的精髓语言, 这也绝不是放任孩子, 降低孩子学习难度的设计。教材的研读正如《小学教育教学》中所讲:

首先, 教师不能只解读教材中增加或减少的部分, 更应该注意编排的变化。

比如《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 (少) 百分之几》, 在上册的学习中教学重点是解决谁占谁的百分之几。

其次, 数学是一个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 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很紧密。

这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 (少) 百分之几》, 既与五年级分数问题解题思路相关又与六上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紧紧相扣。因此分析比较之后, 在后来的教学中我将这个环节又做了调整:

出示联系生活的实际问题:

运用学过的知识想请同学们帮忙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再过1个月, 就是传统节日春节了, 肯德基特推出了四大优惠儿童套餐。你知道哪款套餐的优惠幅度最大吗?

A套餐 B套餐 C套餐 D套餐

原价:18.00元原价:21.50元原价:16.00元原价:16.00元

现价:16.00元现价:19.00元现价:14.00元现价:13.00元

师:从表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优惠幅度指的是什么呢? (现价比原价少的价钱占原价的百分之几。)

生:有从分数角度去思考的。

生:有先比较差, 再计算的。

生:还有用生活的实际经验找优惠幅度的。

【评析:选择孩子密切关注的生动有趣素材, 没有受刻板的数学例题限制, 学生的思路反而打开了。有位专家说孩子喜欢简单且具有挑战的数学, 我起初的教学设计对于孩子没有前期的接触之前, 太难达到这样的要求, 孩子完成不了这样的任务, 只能是机械模仿。】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教学反思 第8篇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学会比较两数多少的方法.

(二)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初步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进一步了解减法的含义和作用,能用减法运算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式题. 难点:分析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

(在黑板上画出三角于正方形图)

师:三角形和圆形比多少,比的结果怎样?(因为1个三角形对着1个圆形,三角形没有剩下的,反过来圆形和三角形也一一对上了.所以三角形的个数和圆形的个数同样多)(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1.

(1)画一画,比多少.

师:(要求学生摆学具)第一行摆6个三角形,第二行摆4个圆形. 提问:

①哪一行摆得多?(第一行摆得多)②三角形的哪部分和圆形同样多?用双手比出来.同样多的是几个?(同样多的是4个)③哪一部分是三角形比圆形多的?用双手比出来.多几个?(三角形比圆形多2个)④三角形可以看成是哪几部分组成的?(三角形可以看成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和圆形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圆形多的)师:(要求学生摆学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摆)第一行摆10个三角形,第二行摆6个圆形. 提问:

①指出三角形和圆形同样多的部分. ②指出三角形比圆形多的部分.

③三角形比圆形多几个?(三角形比圆形多4个)④三角形可以看成是哪几部分组成的?(三角形可以看成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和圆形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圆形多的)(2)看图形,比多少.(让学生做教科书81上的第2题)师:图上画的是什么?(12个小鸡,9个小鸭)师:两种动物哪个多?多几个?

引导学生在脑子里把两种动物1个对1个配对.然后做一做: ①指出小鸡和小鸭同样多的部分. ②指出小鸡比小鸭多的部分. ③小鸡比小鸭多()个. 师:刚才比较出多几个都是从图上看出来的,怎么能直接算出来呢?下面就来学习这种应用题.

板书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2.教学例2.

出示应用题“学校里养了12只白兔,7只黑兔.白兔比黑兔多几只?”(1)指名学生读题.(2)指名找出两个已知条件和问题.教师在原题上画批.然后先贴出12只白兔(画在两张白纸条上,一张上画7只,背面写上“跟黑兔同样多的”,另一张上画5只)并在上面括线,标上12只,再贴出7只黑兔,并在下面括线,标上7只.

师:是谁与谁比多少?白兔多还是黑兔多?(白兔与黑兔比多少,白兔多,黑兔少)师:我们已经知道白兔的只数多,那么白兔的只数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学生说出一部分是和黑兔同样多的时,把画有7只白兔的纸条翻过来,学生说出另一部分是比黑兔多时,把画有5只白兔的白纸条翻过来)师:这道题的问题是图中的哪部分?(请同学上来指一指,教学标出问题部分,并注明“多?只”)(3)看图分析

师:要求白兔比黑兔多几只,应该怎样想呢?(从白兔的只数里去掉跟黑兔同样多的,剩下的就是白兔比黑兔多的只数)师:用什么方法计算?(用减法计算)(4)列式口答

指名列式口答.教师板书: 12-7=5(只)口答:白兔比黑兔多5只.

(5)检验:教师把表示白兔比黑兔多的部分的纸条翻过来,露出5只白兔,说明计算结果是正确的.

3.指导学生做教科书第58页上的“做一做” 让学生按照下面的问题分析和解答:

(1)这道题已知条件和问题是什么?(在书上画批)(2)从已知条件可以知道谁多谁少?(圆白菜多,大白菜少)(3)圆白菜的棵数多,它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跟大白菜同样多的8棵,另一部分是比大白菜多的)(4)要求圆白菜比大白菜多几棵怎么想?(从圆白菜的棵数里去掉和大白菜同样多的8棵,剩下的就是圆白菜比大白菜多的)(5)用什么方法计算?(用减法计算)(6)在书上填写算式.(三)巩固反馈

做练习十五的第1~3题.

做第1题时,先指名读题并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师:要求红花比黄花多几盆?应该怎样想?(红花多,红花的盆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跟黄花同样多的10盆,另一部分是比黄花多的.从红花的盆数里去掉和黄花同样多的10盆,剩下的就是红花比黄花多的盆数)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第2,3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发现问题予以指导.(四)小结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教学反思 第9篇

(一)复习准备

师:三角形和圆形比多少,比的结果怎样?(因为1个三角形对着1个圆形,三角形没有剩下的,反过来圆形和三角形也一一对上了.所以三角形的个数和圆形的个数同样多)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2.

(1)摆学具,比多少.

师:(要求学生摆学具)第一行摆6个三角形,第二行摆4个圆形.

提问:

①哪一行摆得多?(第一行摆得多)

②三角形的哪部分和圆形同样多?用双手比出来.同样多的是几个?(同样多的是4个)

③哪一部分是三角形比圆形多的?用双手比出来.多几个?(三角形比圆形多2个)

④三角形可以看成是哪几部分组成的?(三角形可以看成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和圆形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圆形多的)

师:(要求学生摆学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摆)第一行摆10个三角形,第二行摆6个圆形.

提问:

①指出三角形和圆形同样多的部分.

②指出三角形比圆形多的部分.

③三角形比圆形多几个?(三角形比圆形多4个)

④三角形可以看成是哪几部分组成的?(三角形可以看成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和圆形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圆形多的)

(2)看图形,比多少.(让学生做教科书p.57上的做一做)

师:图上画的是什么?(8个蓝色的碗, 5个花碗)

师:两种碗哪个多?多几个?

引导学生在脑子里把两种碗1个对1个配对.然后做一做:

①指出蓝色碗和花碗同样多的部分.

②指出蓝色碗比花碗多的部分.

③蓝色碗比花碗多( )个.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教学反思 第10篇

教学内容:小学教学第二册第33--34页的例2和例3,练习九中的第1--3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分析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多几的应用题。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6道) 2、看图比多少?(2道)

二、新课

(一)教学例2

(1)出示投影片

(2)哪个多些,哪个少些?找出同样多的部分。

(3)指出△比○多几?

(4)看33页例2,△和○图,再填空。

2、完成33页“做一做”题目

(二)教学例3

(1)读题,理解题意

(2)投影:(出示白兔和黑兔)找了谁多谁少

(3)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求白兔比黑兔多几只?用减法计算

(4)对照图讲述

2、完成34页“做一做”

A、读题

B、讨论分析

C、列式解答

三、做课中课(拍手游戏)

四、巩固练习

1、练习九的第一题

2、练习九的第二、三题

3、夺红旗游戏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教学反思 第11篇

在课的一开始我是用拍手导入,我拍5下,学生拍7下,请学生提问题,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教学过程中我也没有采用书上的主题图,而是在课的一开始就与往常一样用画五角星的形式开展小组竞赛活动,然后就直接运用这副小组评比图来教学,让学生感觉很亲切。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

1、课堂纪律没有调控好。学生拿到学具就顾自玩,虽然只是极个别,但影响到了其他学生的正常学习。

2、课堂中的提问不够精炼。有些问题我反复问,而且反复用同一种表达,显得不够生动也缺少启发性。因此我意识到课堂中体温应尽量简练,尽量与教学目标相结合,难易合适富于启发性。不应该提过于简单零碎的问题,对于学生的思维深度没有促进提升的作用。而且最好问题由学生来提出,这样学习的主动性就强了。比如我在课堂小结时问学生:你觉得比多比少的问题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太宽泛,学生不知道该从哪方面说。

3、没有重视学生的学。在课堂中我只关注于自己的教,对学生的学知道得不够。当我问:五角星和圆形怎么比较大小?学生说应该在同样多的地方画一条线,这样容易看。这当然是对的,但我也没有及时加以概括与提升。

4、在某些环节的处理上过于简单化。比如在做拍手游戏时,我问学生你能提什么数学问题?算式怎么列?学生都列出了算式,我也没有问为什么这样列直接到了下一个环节。为了把知识内化,我们应该多问为什么。

有些环节在安排上过于烦琐,可以合并成一个环节。在摆一摆的环节中有三个小环节:一是摆图形,二是比较多少,三是提问题并列算式。在布置时,可以说:摆出5个圆形,7个三角形,怎么样摆能让我们一眼就能看出谁多谁少?多几少几?算式呢?这样就把三个环节合并在一起去思考和解决。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教学反思 第12篇

教学反思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延续和发展,它是在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重点在让学生理解互相比较的两种数量之间的关系,掌握这类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并能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答,同时明确其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在教学中我主要把握以下三个环节:

一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生动的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然后把这些问题归类,抽象出本节课所需要的用百分数解决的问题,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分析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

三是应用模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教学反思 第13篇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在探索“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及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有关百分数的一些知识,知道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还学习了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你会解决下面的实际问题吗?

(出示下列题目,请学生解答。)

东山村去年原计划造林16公顷,实际造林24公顷。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五(1)班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百分之几?男生人数是女生的百分之几?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进行交流,重点说说数量关系。

3.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百分数的知识。

二、教学例1

1.出示例1中的两个已知条件,要求学生各自画线段图表示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学生画好后,讨论:画几条线段表示这两个数量比较合适?表示哪个数量的线段应该画长一些?大约长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提出要求:根据这两个已知条件,你能求出哪些问题?

引导学生分别从差比和倍比的角度提出如“实际造林比计划多多少公顷”“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多少公顷”“实际造林面积相当于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原计划造林面积相当于实际的百分之几”等问题。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提出例1中的问题: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

2.引导思考:

这个问题是把哪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比较时以哪个数量作为单位“1”?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百分之几?

小结: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相当于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启发:根据上面的讨论,你打算怎样列式解答这个问题?

学生列式计算后,进一步追问: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是怎样计算的?要求4公顷相当于16公顷的百分之几,又是怎样算的?综合算式应该怎样列?

3.进一步引导:此前,曾有人提出“根据两个已知条件,可以求出实际造林面积相当于计划的百分之几”,你会列式解答这个问题吗?

学生列式计算后追问:这里得到的125%与刚才得到的25%这两个百分数有什么关系?

联系学生的讨论明确:从125%中去掉与单位“1”相同的部分,就是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百分数。

提出要求:根据上面的讨论,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还可以怎样列式?

学生列式后追问:“125%―100%”这个算式中,125%表示什么意思?100%呢?

三、教学“试一试”

1.出示问题: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

启发:根据例题中问题的答案猜一猜,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

学生作出猜想后,暂不作评价。

提问:这个问题又是把哪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比较时以哪个数量作为单位1?要求“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就是求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百分之几?你打算怎样列式解答?还能列出不同的算式吗?

2.学生列式计算后讨论:这个答案与你此前的猜想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

小结:“试一试”与例题中的问题都是把实际造林面积与原计划造林面积进行比较,但由于比较时单位1的`数量不同,所以得到的百分数也就不同。

四、指导完成“练一练”

1.要求学生自由读题。

2.提问:你是怎样理解“20xx年在读研究生的人数比20xx年增加了百分之几”这个问题的?

学生讨论后,要求他们各自列式解答。

3.根据学生在解答过程中的表现,相机提问:计算中有没有遇到什么新的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后,引导他们自主阅读本页教材的底注,并组织适当的交流。

五、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练习一第1~3题

做练习一第1题。

可以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填空。如果有学生感到困难,可启发他们先画出相应的线段图,再根据线段图进行思考。

做练习一第2题。

先让学生说说对问题的理解,再让学生列式解答。可提醒学生把计算的商保留三位小数。

做练习一第3题。

先鼓励学生独立解答,再通过交流让学生说清楚思考的过程。

2.对比练习

(1)建造一个游泳池,计划投资100万元,实际投资80万元。实际投资比计划节约了百分之几?

(2)建造一个游泳池,计划投资100万元,实际投资比计划节约20万元。节约了百分之几?

(3)建造一个游泳池,实际投资100万元,比计划投资节约20万元。节约了百分之几?

学生读题后先独立思考并列式计算,然后指名分析每题的解题思路。同桌间互相查看解答情况。

3.拓展题。

(1)爸爸买的股票“中国石化”上周五收盘价是20元,本周五收盘价是24元。“中国石化”本周上涨了百分之几?(用两种方法解答)

(2)从南京开往淮安,甲车行了3小时到达,乙车行了4小时到达。甲车速度比乙车快百分之几?

六、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时,通常可以怎样思考?计算过程中还要注意些什么?今天你在课堂上的表现如何?你的同桌呢?

七、布置作业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教学反思 第14篇

从教学情况来看,我认为本次教学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明确:使学生明确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时,运用减法计算。能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操作,通过摆一摆,比一比的方法让他们直观感受到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这点我自认为是比较成功的。

但是通过与听课老师的交流之后,我进行了一个自我反思,觉得还有以下几个方面做的不够好:

1、从教师引导角度来看,引导得不够到位,在讲授桃子比胡萝卜多几的地方,将自己都绕进去了,我想孩子们在这一块可能会比较疑惑。

2、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能力培养方面注重不够,如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审题能力、自我评价等能力不够。在很多情况下,孩子们其实知道意思,但他们有的可能比较胆小,有的知道意思,却不敢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都是因为平时没有给他们更多的机会进行锻炼造成的。

3、教师在教学中的激励、评价性语言不够丰富,问题设置、教学口令不够明确,以至于课堂掌控效果欠佳。

4、课件中的主题图不够清晰,练习题稍微过多,导致孩子们笔下练习得多,嘴上说得较少。

5、板书字迹比较潦草,工整度不够,一年级的孩子正处于高度模仿期,这样可能导致孩子们写字不按规定比划,随意书写。

针对以上几点不足,我觉得以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深度研究教材、教参,研究教法,精心备好课。

2、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多动口,多动手。

3、选择适合教育、教学的书籍阅读,使自己的激励、评价语言更丰富。

4、加强自己基本功训练,(粉笔字,教学语言)。

上一篇:两整治一工作心得体会下一篇:路局团干培训心得体会